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024-05-23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1篇)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1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了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

一、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就将会对教学效率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设定,这样可以为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指明方向,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有效性,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要在熟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怎样建立椭圆的方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前,先在黑板上取了两个定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两根铁钉和一根棉线作为实验工具,根据教师的引导作图,经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学生加深了对椭圆相关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自己总结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进而为攻克重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是教师能否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有关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演示法,通过为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集合推理的方式,曾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典故或者是游戏,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趣味游戏或专业是典故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认知冲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种通过学生认知冲突。创设质疑情景的办法,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开拓了学生的四维空间,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悬念的办法为学生设置情境,这样有利于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进而激起学生不断探求的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当然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外,创设情境的办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注意层层递进,步步加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实践证明,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缺乏生气的教学。而且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单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要求教师做到这几点:首先,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还是学生?W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从意识上转变自己的角色,加强对师生互动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对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这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毕竟合作互动离不开平等对话。而且真正的互动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和讨论,而且还是平等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通过心灵的交流,意见的交换,以及合作的探讨和思维的碰撞,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最后,教师的关注和倾听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必备素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以及能力等方面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实践证明,学会关注是帮助教师实现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而善于倾听则是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玉汝.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6).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2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是实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辅助高中生可以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进而有效帮助高中生提升自身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让高中生在实际阅读的时候能够在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与体验, 进而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 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进而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依据高中生的年龄与学习水平,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 是通过高中生自己的学习查找并学会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 或者是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学会更多的生字与生词, 同时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解生字生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其次, 是教师引导高中生一起朗诵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 有感而发、声情并茂的朗读, 并通过相关的知识引导高中生展开想象。通过制定教学目标, 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准确、合理、具体。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促使高中生及时掌握所学过才内容, 还要重视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制定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例如, 在学习每篇文章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让高中生要掌握文章中的哪些词语或者个别难写的字, 文章的哪些段落需要会背诵、会默写, 哪些段落的内容只需要读熟即可, 以及哪些知识内容需要高中生全部理解。这样可以让高中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 进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 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以此来逐渐提升高中生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 并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状况, 也就是他们的接受能力, 制定与其学习水平相符的目标, 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心, 使其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 达到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同时, 一定要结合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实况。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中不同的题材,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有《鸿门宴》《荆轲刺秦王》, 以及必修二中也有《离骚》《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的古典诗词,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典故提升高中生对阅读的兴趣, 陶冶高中生的情操, 让他们在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的熏陶之下, 提升文化欣赏的品位, 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强化高中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 使其能够获得整体的感知。古典诗词表达的主题各有特色, 形式也不尽相同, 体现的是作者或者诗人内心的情感独白, 因此, 让高中生进行反复诵读, 能够让他们更深入的体会出诗词所表现的意境, 并且在这个不断诵读的过程中, 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古典诗词之外, 还有很多说明性质的文章, 在面对这类教学内容时, 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果是写人的文章, 因为描述对象的不同, 教师可以选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如果是叙事类的文章, 教师可以选用分析法进行教学; 而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文章, 教师可直接利用直观演示方法, 进行相应的教学, 以此来提升高中生对文章知识的感知, 进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不断深化, 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以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较大改善, 原来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对知识的灌输, 并没有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 进而也无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 教师要想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还需要对教育本质做更深入的了解, 将高中生放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位置, 重视高中生的学习过程, 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 提升课堂活跃氛围。例如, 教师可以放手让高中生自己去阅读教材知识内容, 在讲到《雨霖铃》这节课时, 让学生自行阅读, 使其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 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 然后教师再让高中生进行分组讨论, 讨论完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提问, 这时教师会发现有很多高中生在阅读讨论之后, 会联想到《琵琶行》, 主要原因就是因作者书写的内容都是围绕歌姬而作, 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年代背景, 由此让高中生有了自己的阅读理解。通过重视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仅可以使更多的高中生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 同时还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高中生之间的距离, 进而达到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教师要想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还需要对教学的本质做更深入的了解, 并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状况, 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展开相应的教学, 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阅读教学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讲, 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而对于高中生来讲, 不管是现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工作, 都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3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高中阶段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和课本教学融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听讲,高效学习,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如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及能源、航天、航空等。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中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最新的热点问题或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有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尽量使用准确而幽默的教学语言,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若教师的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规律到规律,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这与新课程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惯性”时,我引入了这样一则笑话:某人乘公共汽车,在突然刹车时,不小心踩了前面乘客的脚,乘客随即掉头骂了一句“德行”,这人没有生气,反而讲了一句话,使全乘客都笑了。他说什么话呢?他讲的是“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学生们听后都笑了。这样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尝试多元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也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我先用一个硬币和一片羽毛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后,发现了与认知相冲突的现象并大声呈现出来:“硬币和羽毛同时落地。”对此,我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为什么两个物体,一个轻一个重,却同时落地呢?各个小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较强,学习氛围热烈,学习效果较为显著。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去推导向心力,进而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去推导动能定理,进而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时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推导。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相反,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对概念进行掌握,那么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也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方便学生弄清物理过程,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和深入理解。例如,在布朗运动的相关知识讲解中,我通过电脑模拟的形式将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逐一进行分析。这样,将原本抽象的炭素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相关知识并深入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尝试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握,不能让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更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热烈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应的物理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高效。例如,在讲高一物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学生们通过讨论提出了汽车刹车时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此,我进行了提问:“如何才能让汽车在刹车时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汽车上装有的防抱死系统的原理是为了防止车轮被刹得完全不转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刹车形成最大制动力的同时还要安装这个装置?为了解答学生的这一疑问,我组织学生进行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实验完成后,之前的疑问自然就消除了,学生掌握了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这一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学有效性。又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和学生一起观察班级中的圆形金鱼缸,让学生注意鱼缸中的鱼是否有变化,同时思考问题:将筷子放入鱼缸,为什么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教师就地取材,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效实现了课堂的拓展与延伸。最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四、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创新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依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对学生多肯定、赏识,少否定和批评。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独特认识,因为这些想法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是学生积极动脑后的活跃思维的再现。例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中,在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后,得出结论:“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后认识到:“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对此,我提问:“这一变化最终会有哪些可能性?”学生通过研究后回答:“一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不为零;二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为零;三是温度不为零,电阻率为零。”接着,我让学生分析:在这三种可能性中,哪个可作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为学生进行了“超导”这一学习领域的引导,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电脑来查阅相关资料,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机的物理知识板块和系统,提升学习的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要顺应形势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更要首当其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选择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依据生活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注重物理实验,尝试多元化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弄懂,从不清楚到清楚,整个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从加强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思,环环紧扣,使每一步落到实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活泼自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在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因为理解起来有困难,造成不能及时消化老师讲的知识,从而积累下来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如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有思考的余地,因为开动了脑筋,故而对学得的理论理解容易透彻。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组织者,策划者的作用,当然这个组织的背后应该是对课堂活动的精心规划,老师起到了导演的作用。比如说在新教材中涉及到的银行利息问题,对六年级的同学普遍理解起来有困难,若布置学生事先去银行去存一次钱,知道一下存钱的步骤,储蓄单有哪些内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对涉及到的有关本金、本利和、利息、期数等概念不会因为一时的陌生而由老师一人灌输,而在亲身实践后,课堂上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其次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形式活泼,样式新颖,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说,某些章节的引入使用了当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应用题部分也使用了比较新式的,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例子,这些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如有些例子过于烦琐,有些引入走了弯路,使原本容易理解的问题复杂化了,反而带来了难度,这就要求老师精心钻研教材,剔除不利教学的地方,而有些章节还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最近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一章节时,我和备课组其他老师一起制作了与每节课配套的课件,包括ppt和几何画板的使用,在学习中,由于会涉及到一些动点的位置,光靠三角尺的粉笔是说不清楚的,而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板书无法替代的不足之处,能使教学活动能非常顺利地展开。

另外,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真正体现,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说,有的同学基础很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量降低难度,重在把一些知识点说得透彻一些,甚至可用一些较通俗的口诀等帮助学生记忆,并不一定要完全按书上的原话去一字不差的背出来。

接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动力与渴望,有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有趣味性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感到奇妙不已,从而主动愉快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如在上“可能性” 1

教师发言稿

一节课时,通过“掷骰子”,“投硬币”,“翻扑克牌”等游戏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这节课很有趣味性,对这节课上所涉及的公式,理论学生记得特别牢。

最后我觉得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业务修养,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心,教学上不断地反思,争取精益求精。

当然这些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甚至是意料不及的困难,这就需要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改进,使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2.本讲提供的若干教学策略中哪几种对你启发最大?

答:(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

(2)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拓展。

(3)教师的教学要有趣味性、要有幽默感。

(4)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计划学生实际,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如何理解“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化易为难)”的关系。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5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那么,要如何实现课堂的优化,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将对知识内容备课式教学设计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备课中,我们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梳理,重点的强化等方面,以便能应付各种考试,其主要功能还是强化教材、教参、考纲的权威功能和阐述功能,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将教材作为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而不是僵化的权威;应将教师自己的创意,对实验重新设计,对教学主动的开发,对学生头脑和激发等创新性举措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之中。有经验的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备课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是将教学内容活化,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模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流程的细节化、程式化,它只是对教材的复制和翻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沿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新课标则要求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探索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他们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向“最近心理发展区”前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要注意被提问对象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各种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注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感,还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展开。在拓展课中强化基础课程,探索性实验一般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素养的目的。基础课中延续探究实验注重利用已有的科技物质环境,来营造科学探究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在促使学生动手参与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要注重基础课与之相结合实验,这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基础课与拓展课的结合“化学多米诺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其集合科学性和兴趣、娱乐为一体的效果可以达到进行比赛的功能。化学实验可以是真实的操作,也可以是虚拟的训练,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确实是一种能多渠道开展的教育教学。我们应当恰到好处地、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积极热情地大力开展,为培养出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五、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呢? 首先,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不宜过早,太早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即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语言要巧妙,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第四,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当然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6

洛南县三要镇中心小学 刘建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运用游戏、故事、实践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但是,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很多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不偏离核心内容。

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教学目标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然而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很多教师在构建教学方案时,往往重过程设计而轻教材分析,更忽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轻教材分析的直接后果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影响目标界定的精确性,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只有对教材、学生、教学策略全面系统的思考,才能真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具体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这样思考:一是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内容;二是衡量学生能接受何种程度的知识、学习方法比较合适;三是教师考虑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这些思考,教师才能提出有效的决策。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核心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保障。

二、情境创设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有价值。

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 1

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褪得繁华显得精华,让学生能体味情境蕴涵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效地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确切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激发起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出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提问:同学们在这句话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3是什么意思?(生:把全国的小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有2份的小学生睡眠不足。)师:这个分数还能告诉我们什么?„„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分数知识的学习,回归到现实空间,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厚,理解更为透彻。这些数据来源于网络、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调查统计,选择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素材,真实可信。这些内容具有丰厚的现实内涵,较好的解读分数意义的抽象内涵,较为准确的表述每个分数的情境意义,并使学生最终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意义,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

1、小组合作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当今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足,这 2

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明晰正误,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地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对和错两个阵营,我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并推选出代表。辩论开始了:只见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形纸对折,沿折线把它分成了两份:我把圆分成了两份,这里的每一份是不是圆的二分之一?反方代表点头称是,但不慌不忙的也拿起一张圆形纸,两手随意一撕,圆形纸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份:你们看,这里的哪一份是圆的二分之一?正方毫不示弱的说:你们没有平均分,只要平均分就是。反方又说:题里没说平均分,你说这种说法对吗?„„通过辩论,双方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用分数表示。这时分数的概念才真正被纳入了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合作时机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需要合作探究,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结论。当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他人的思维成果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知识地理解,而且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 3

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也就能够达到美国教育家巴士卡利亚“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就能把他培养成优等生”这样的境界。

请把你的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的微笑,会缩短师生的心距,会激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如在一次上课时,整节课我的表情都很严肃,学生的表现也不是很好。下课后,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同学说:老师今天不知怎么了?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没有笑过,真希望老师能笑一笑,我们就更喜欢数学课了„„多么小的需求,多么实在的要求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微笑着点点头,微笑着面对学生,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

一、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其

二、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其

三、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7

首先, 初中数学内容较少, 相对简单, 且大多都是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 学生很容易接受。而高中数学内容难度加大, 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语言表达也更严谨、规范。因此, 对学生的理解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 初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依赖性, 习惯跟着教师转, 缺乏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学习习惯显然不适合高中阶段的学习, 因为高中教师是引领式教学, 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自己总结知识与方法, 将知识系统化。再次, 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 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定式思维, 这也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针对初高中数学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做好衔接工作, 使学生有一个自然的过渡, 能够较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另外,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一年级专门开设初高中衔接课, 由专门教师负责填补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空白。

二、课前做好有效的预习

为了使学生听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课前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能够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所预知, 提前设计教学方法。这样, 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教师带着方法讲课, 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高二、高三进行授课时, 由于考虑到学生的作业繁多基本上已经忽略了预习这个环节, 很多教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给出明确、可行的预习要求。

(2) 提出一些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的预习问题。

这样, 学生的预习不仅有针对性, 还可以节省时间, 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情境, 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课内容产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的讲课, 自然就会轻松自在, 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导入情景:

1.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导入情景

例如, 在引入“三视图”课题时, 教师可结合工程作图中飞机、汽车、坦克等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意识到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很有学习的必要。

2. 创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导入情景

例如, 在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的形状得到圆的概念。大约在6000年前, 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 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 制成了最初的车子。这样的讲解,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3.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情景

例如, 在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时,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多米诺骨牌的视频, 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

四、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

1. 必须重视教材

很多教师和学生觉得教材的题目太简单, 而考试题目往往比教材题目难, 因此忽略教材。其实教材是基础知识的载体, 书中的概念、定理、例题、习题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果把书中的例题剖析得透彻一些, 讲解得精细一些,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的本质, 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和扩展, 必将有更好的收效。而近年高考试卷中也常出现教材中的原题, 笔者认为这也是在提醒广大师生要重视教材。

2. 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 课堂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项活动, 教师应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来源, 真正体会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掌握学习的方法, 形成学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要以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探究, 这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一点,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五、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体现出来。因此, 为了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效果, 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决策;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 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及时改善方法, 积累经验, 从而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每天的作业以及答疑情况, 因为作业的解答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对当天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好、最及时的反馈, 教师要进行详细讲解并反思自己课堂讲解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进行纠正。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 做到这一点不仅能使教学更为有效, 还能使自己的业务尽快成熟起来。

六、认真细致的教学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又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古人对反思的重视。凡事都进行反思, 才能做得更好。作为教师, 应该养成时刻反思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反思, 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要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 反思以往在同类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还要反思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不仅对自己的这个教学方案再次进行查漏补缺, 吸收、内化, 重新审视这个新教案的利弊得失, 预测可能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且关注学生的需要、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边教学, 边反思, 把反思视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本领和教学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 即要求教师回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题的难度是否适当, 学生是否提出了教师没有预想到的解法和思路, 例题的变式是否可以更加灵活等, 必要的细节都应做好记录, 下次教学可以借鉴。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就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积累。付出加倍的努力, 才能获得有效的成果。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和高考的必考学科, 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面对多样的学科和繁多的作业, 有的学生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 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了问题, 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得不到好的发展。本文以笔者亲身经验为基础, 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77-01

有效性的课堂简单来说就是指老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组织的有效教学活动。组织有效课堂,老师应考虑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拓展学习方法,及时巩固成果。下文具体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提高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高中数学课堂气氛过于死板。

课堂教育必须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就要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数学学科由于本身的复杂特性,学生实际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这就导致高中数学课堂常常存在死板的教学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教育需要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数学教学环境,而死板的课堂气氛无法满足高中数学对于课堂教育的环境要求,从而阻碍了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进行,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教育质量。

(二)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劲头不足。

高中数学课堂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日常学习劲头明显不足,这种现象可能是有很多种原因导致的,但是有一点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高中数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而僵化的教育模式不但没有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劲头,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而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那么任何教育方法都难以开展,因而要想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实际学习兴趣。

(三)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大的原因也在于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进行灌输式教育,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实际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全盘将知识讲述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长期依赖性,匮乏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学习效率明显不高。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数学教学需求,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开放教学形式,引入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创新形式的“学思结合”越发的成为教学的发展研究方向.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上,开放多种教学形式,推动学生内驱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越发的成为高中教学的改革重点.应运而生的最佳方式就是合理的利用电教设备.电教设备的合理性应用,不仅包括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情境创设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包括了学生在进行数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音频素材.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何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更是简便有效且直接.当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仅只能服务于新课程的讲授,更是能让习题课摆脱“满黑板”的禁锢,将教师从粉笔头的消耗中解救出来,将学生从囫囵吞枣式教学方法中解救出来.针对高中数学题一题多解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现,教师只负责重点步骤的讲解.这样就能很有效地节省课堂不必要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差异化教学。

学生的差异化有几个特征:第一是普遍性,每个学生在学习的风格、学习的速度以及认知的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抽象的逻辑推断比较敏感,而有的学生则擅长于形象的直观解释。第二是可塑性,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注重不同的差异性存在于不同的设计教学中。第三是发展性,学生的智力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时了解学生,随时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多样化处理方法。要制定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尽可能去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出现这样的假象: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课上很活跃,氛围空前得好,教学效果应该会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并不是很好。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课堂上教师没有设计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学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保证有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成果,做到胸中有数,点拨及时。其次,教师也应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其基础有差别,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主要的任务在于“引导”,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乐知”是要比积累更重要的.多年来提出的“减负”口号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收获无限的知识,提高教育效率,学会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因此,建设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适时地改变策略,架设高效课堂,为学生造福。

参考文献:

[1]杨娟.紧扣教学活动要素特性,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0(10)

[2]沈花.凸显主体特性,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9

摘要:新课改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肩负学生世界观、自然观、发展观正确树立的重要责任。地理学科作为中考非考科目,成为学校、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小课”。为了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完成地理应肩负的使命,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针对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中存在困难,如何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成为地理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情,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在于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地理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1]

二、提升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地理知识的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大降低,而对学生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这种变化,提升学生地理素质,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提高地理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重点体现在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理念已跳出传统框架,将让学生“会学”和“乐学”变成追求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语言幽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2]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自然人文兼备,比较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增色添彩,学生思考无穷。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科学严谨,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它的表达在语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3]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从而使学生得到准确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而且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并进行深入思考。

(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课程标准的限制也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对于学生的指导方法和各个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要有所把握。第二、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习,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过分注重形式,所出的问题难度有些不合适,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第四、重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大连的教学资源,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生动情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亲切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导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有用性”可以有效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地理有用性”教学是指地理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程序、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以往错误的认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地理有用性”从而使其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有用性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4]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但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更多的应是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过程。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八年级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八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五)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以及产生的原因,为有效地理课堂做好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设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宇新;王彤彦;李卫东.北京市2008年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报告――以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9(09)

[2] 周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粤教版)编写特点评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03)

[3] 夏志芳;陈大路.读图:地理海洋之舟――地理教学问题系列访谈之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04)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陈庄中心小学

刘春森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数学课堂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整个小学教育中,五年级的数学已经进入到小学教育较高的水平了。因此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了每一位教师苦苦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想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课堂效果;提升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更好的提升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正确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

目前,很多教师不很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实际数学水平认识不清,总复习期间,常常用数学程度好的学生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盲目加大作业量,强调多练,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难于应付庞大的作业量,致使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研究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使总复习既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使所有学生真正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数学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例题教学“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

四、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当代的小学生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联系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是多变、多元化的40分钟,不管准备有多充分,对课堂目标的把握有多明确,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和总结,很多感觉就会稍纵即逝。如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名教师都不能仅仅停留于上完课了事。如果这样,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自身的潜能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上完课后,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己的脑海里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一、消除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畏难情绪

高中数学的内容相对初中来讲,提升了不小的难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思考能力。而高中数学中许多概念、数学符号成为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拦路虎,最终找不到学习的方法而徘徊在诀窍之外。这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对高中数学的畏难情绪,要顺利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态。

1.多举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比如,我在进行函数这一章节教学时,面对函数的传统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的就确定唯一的一个y,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作这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应y的取值范围叫作函数的值域”,不少学生的心里有些发怵,这么多的新概念,这么多的字母一看就头晕眼花,再加上听以往的“前辈”讲函数多么多么复杂,还没开始就已经吓得差不多了。

如果我们没有帮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就开始进行下一部分的教学,其效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这么比喻函数的表达式则相当于一个模型(我把书本卷成一个圆筒),这个模型就是我们自己做的,我可以做大点,也可以做小点,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做,随便怎么做,只要你认为是个模型就行了。然后,我们往这个圆筒里边放一只充气的气球,或者是其他的东西(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定义域X),然后气球在模型的作用下,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状(即值域Y)。

尽管我举的例子不是非常贴切,但大部分学生经过我的这一比画,基本上明白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表达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在其他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环节,我们都可以思考,如何能把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让学生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2.多激励和表扬学生

各个学生对高中数学的领悟都不太一样,学习进度也自然千差万别,难免出现各种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面对学生种种不堪的“劣迹”,我们要告诉自己,再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包容,多反思自己是否有些地方讲得不够透彻,有的地方是否讲得过于复杂,有些地方是否节奏太快。我认为,只要学生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愿意思考,愿意动脑动手,愿意跟随教学步伐,我们都应该鼓励和表扬,这种鼓励和表扬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互动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提高互动的质效

一问一答的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但是效果非常一般,仅有少数学生在跟随教师的节奏走,大部分学生都在滥竽充数。而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思考,抓住概念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比如,我在进行圆锥曲线方程教学时,提供一些简单的教学器材,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画一个椭圆,看看谁画的椭圆又快又好。这看似不是数学的问题,而是画图工作,但是这种问题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想一展身手,通过画椭圆的方式,大家都能明白并体会到“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立足实际,放慢节奏

有的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而搞大跃进,一节课讲两三节课的知识,几乎没有与学生互动,完全不顾及学生是否消化得了。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就是在这种不合理的教学中被拖垮。

高中数学教学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而不能突飞猛进,牢牢把学生吸附在教学周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效。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一大法宝,既能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还能看学生是否与自己在同一教学轨道。

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多设置一些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以帮助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为教学中心,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工作。

上一篇:广而告之教学设计下一篇:十九大会议精神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