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2024-10-26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篇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两者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要将其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现代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课堂,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谈不上交际能力的培养了。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词组、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学生们常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因此,在教学时如果能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或将文中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就必将会改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素养。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提高和改善的。同时文化教学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帮助学习者适应学业结束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旅游接待、宾馆服务等都需要掌握外族文化。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学科知识,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适应文化融合的需要,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高中阶段,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合乎语法规范,忽视了对文化意识的分析,以为文化意识对学习语言,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此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忽略语言的文化差异。虽然教师在平时也注意听、说训练,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但是学生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使用不当,交流中产生错误,更不要说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文章就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讨论。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英语语言有许多重点词语、习语等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代表着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及风俗习惯。它们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对词语意义结构的影响和对话语组织结构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文化导入。

1. 词语和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如汉语中“龙”,代表权利、威严,因而说“龙马精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炎黄子孙自称为“龙的传人”。而“龙”(dragon)在西方人眼里则是邪恶的象征;在中国人眼中,“狗”含有明显的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走狗”等。西方人喜欢养狗,将其视之为好友,因而英语中常说“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所负载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对文化含义不了解,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因此,在教学当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和区别。

2. 话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表现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具有逻辑分析的特点,语篇写作直导主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则是直觉整体性,特别重视直觉感受到的东西,从而产生一种认识、一种悟性、一种经验。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学生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破译以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英语篇章结构,则往往发生歧义,产生误解。

例如,在与人交谈时,“You are beautiful.”“Thanks.”对别人的赞扬,应乐于接受。而中国人却常常表现出一种谦虚。显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就不能用中文来直译。

四、文化导入的途径

1. 在课堂教学中,实用性的学习与文化内容密切相关的语言内容。

一些具体的词语或习语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具有文化意义。困扰学生的并非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内涵意义,这要求教师导入的语言内容和学生所学习的文化内容紧密结合,它不仅可以避免由于抽象、空洞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上的困惑,促进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和体会目的语文化并对此产生兴趣。

2. 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进行专门讲解。

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收集一些感兴趣的英语国家的实物和图片等,让他们了解外国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然后集中某个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找个具体时间就某些文化内容开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中外“英语通”做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报告,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3. 在对话设置一定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主要因为对话不仅涉及交际用语的恰当使用,而且受到交际语境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让学生进行成功的交际,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五、结语

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知识和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识能力,也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点的同时要恰当地进行文化导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篇2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岑志良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政性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政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仅是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时政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时政 思想政治课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而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必须渗透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政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仅是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时政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时政导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通过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启迪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时事点评,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促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筛选信息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时政导入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的多样性,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困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利用政治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时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时政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学。

政治课本身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政性的特点,教师如能结合近期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可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如果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本人首先播放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姚明先进事迹的新闻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一、姚明为什么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二、姚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家评选劳模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劳动光荣,要承认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保护劳动的结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

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学生视野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庸才。通过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让学生把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成时政小论文展示出来,月末或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评论报道。如张光燕同学的《姥姥的菜篮子—论食品安全问题》、邰娴雅同学的《震撼心灵的瞬间—愿天堂里没有冷漠》、粟泽君同学的《关键的一票—浅析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否决表态》等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的时政论文。时政快讯报道活跃了课堂氛围,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召开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人设置了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就本周或本月某一时事热点用本学科知识进行理论评述,讨论过程中,本人只是引导学生围绕材料进行分析,相互交流,本人适时地给予点评,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如本人在讲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以“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国际新闻热点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北约、利比亚、非洲联盟、联合国四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北约空袭利比亚

这一新闻事件,而且还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穿北约设立禁飞区,突袭利比亚是为保持平民的谎言。从而引导学生明是非,辩美丑,培养学生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时政导入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时政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熟悉、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引入时政,如果引入的时政材料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紧扣教材,深挖教材,突出重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2、时政导入要体现时政“新”的特点,如果引入的时政新闻已过时,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那么学生的关注程度就会降低,达不到导入的效果。因此,时政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新内容、新思想,体现时政导入的新颖性。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3

一、利用复习导入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新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题教学,通过对基本规律的复习运用发现新问题。在讲电功和电功率一节课时,可以复习电场的性质和电势差的定义式,加上语言的艺术,很容易将学生引入电功的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此课题的积极性。

二、情景引入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自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例如:在进行“加速度”一节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情景:舒马赫驾驶F1赛车与战斗机进行500m距离的比赛,成果舒马赫取得了成功,通过启发,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的运动不相同,不仅是速度的快慢不同,而且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进而提出如何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呢?通过具体的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然地提出问题,为加速度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利用问题导入

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提出一些问题,常常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提出问题并设置悬念,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新的、良好的求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于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导入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所以实验导入是主要方法。实验的导入可以引发注意。课堂上,更多的是利用演示实验和课堂小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讲授“带电粒子的圆周运动”一节课时,教师在已调试好电子射线管中的电子射线旁加一很小的局部磁场,实验后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在加了磁场的那个地方,射线发生了弯曲。”然后,教师在射线弯曲部分之后又加一很小的局部磁场,提问:“如果扩大磁场范围会怎么样呢?”学生观察后回答:“射线进一步发生弯曲”。

五、利用类比法导入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只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将电流类比于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同简谐振动做适当的类比,建立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建立电磁振荡概念等等。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4

一、教师示范导入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到音乐教师要多专多能, 善于表演。在课堂上, 教师的表演不但能起到“示”与“范”的作用,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表演运用在新课导入上, 更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在欣赏《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时, 课前我用钢琴演奏了李斯特的《爱之梦》, 那柔美、富有梦幻般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全体学生。听完后很多同学都为之动容, 被音乐深深感动。我顺势指出:“这一曲正是我们今天欣赏的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学生顿时情绪高涨, 兴趣大增, 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教师亲自来弹奏或者舞蹈演示等示范, 效果比让学生听录音和看视频更好。

二、让一些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在音乐课堂适当地运用流行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课堂的导入设计。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 我以周杰伦的《夜曲》导入:“这首歌曲描述了因恋人最爱听肖邦的夜曲, 所以选择用弹奏夜曲的方式, 纪念已逝去的恋人和爱情。有‘钢琴诗人’美称的肖邦一直是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周杰伦非常欣赏的音乐家, 大家能谈谈对周杰伦的偶像——肖邦的认识吗?”听着《夜曲》, 学生异常兴奋, 也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偶像的偶像是什么样的, 再如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 导入从SHE的《不想长大》引入, 因为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就是运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旋律。没曾想到学生们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齐唱的时候就如同单声部合唱一般。实践证明:高中音乐课堂导入里出现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 能使学生情绪极为高涨, 对课堂内容兴趣昂然。

三、以学生表演的形式导入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给学生实践的舞台, 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 更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 可能一次表演会给他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热爱上音乐。我曾经安排过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唱他们喜欢的歌, 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虽然有的很不好意思, 是红着脸唱完歌, 但他们其实很愿意表演、展现自己。课前导入我也经常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例如, 介绍民族乐器时, 我让取得全国古筝业余考级八级证的张静同学演奏了两首著名的古筝琴曲, 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代替了音响亲自演奏, 在张静同学演奏的过程中听得格外认真,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的学习和表现热情也一直很高涨, 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教学具有具体直观、鲜明生动的特点, 它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非洲歌舞音乐》一课时, 课前我播放了电影《我是谁》的视频片段, 伴着热情奔放的旋律和富有非洲特点的鼓声, 大屏幕上又出现了茂密的丛林、原始的舞蹈、奔跑的斑马和一望无际的草原, 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吸引住了。论是歌曲演唱还是非洲鼓模仿演奏都是充满了激情;从而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五、从故事导入

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 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

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 我讲的是光未然北上延安抗日, 被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抗争搏击的精神所震撼, 把一路上的所看所闻所感写成长诗的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用深情的语言讲述了关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作为导入语。欣赏贝多芬的《第九 (合唱) 交响曲》时, 我向学生介绍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

六、问题导入法

我们所说的新课改革和原本的传统性教学比较起来, 对于我们现阶段的教职员工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也对广大的教职员工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那就是说我现阶段的教师必须在知识储备和课堂操控两个方面做到以前绝不可能想象的地步。在我们实际进行的教学环境过程当中, 长期的实践和经验也恰恰证明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 只有顺应这个主体, 真正的为其进行教育和环境的完善才能达到教学最终目标和最好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吧, 笔者在进行爵士乐的课程教授的时候, 进行了很多问题式样的设置。1、同学们对爵士乐的了解情况;2、同学们对爵士乐创始人的了解情况。围绕着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设置来进行新课的展开和教学。笔者针对于同学的兴趣出发, 顺理成章的带出爵士乐之父和爵士乐公主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代表作。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爵士乐燃起的兴趣是无与伦比的。在举个例子吧, 我们的教学课程中有一项是对沈心工和李叔这样同一个单元的做法和讨论。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笔者, 进行的这样的问题设置:1、音乐课的历史和追溯起源;2、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欣赏问题。针对于这样的问题设置, 笔者非常好的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

当然, 导入的设计还有其他许多方式, 但是我们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来进行教学都是可以的, 同时也应该更加灵活和变化的区应用这样导入的设计方式。要知道, 教学是没有定律存在的, 任何一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今后教育的实际道路上英爱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在多年的音乐课教学实践中, 积累了一些行之又有效的导入方法, 这些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示范,流行音乐,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音乐教师与新课程,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3]、《中学课程资源》.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篇5

论文摘要: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我们安排9课时复习初中内容,这实质上是初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以下简称过渡复习),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1)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2)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3)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新生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课外活动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师生间尽快消除“陌生”而带来的障碍。

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用心

爱心

专心

如在化学分册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深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为中心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习总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①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②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③有些选学内容。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既不讲解也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很好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用心

爱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课堂导入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导入能够调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思维定向作用。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促进人求知欲的最好的推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从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直观式导入

1.音乐导入

旋律和音调能创造出情感的共鸣,直接打动人心,唤起听众思想、感情和心理情绪的反映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应用旋律,可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比如讲必修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时教师可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提问学生歌词中讲了哪两件事情,是哪一个人物?

2.图片导入

借助图片资料的形象具体和鲜明色彩,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图片,马上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今天又要学习什么内容了?”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1)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讲必修2的“中国古代的艺术”一课时即可利用书法艺术的作品图画来导入,学生就会产生“这是什么字体啊?”等一些疑问,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

(2)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如在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时,即可用现在竞选总统的人物图片作为导入,提问学生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利,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通过图片的引导,发现自己对美国的国家机关的设置等认识不全面,激发学生要认真地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3.视频导入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课之前可以播放视频资料,例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课时播放邓小平南巡的视频,但这种导入方式需注重两点。其一,注意导入方式的时间性,要做到短小精彩,简单明快,不能喧宾夺主。其二,注意导入方式的自然性,导入方式与课堂教学的过渡要自然,力求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二、活动式导入

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把学生带入乐的境界。在讲必修2专题四的“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不同时期的时装展,使他们在乐中学习,自然贴切。

三、表述式导入

1.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旧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合乎逻辑地导入即将学习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把学生带入一个学习历史的氛围中。本部分设计轻松,自然,既做了复习,又引出了新知识。提问式导入“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2.背景导入

有的课题的背景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而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又不好占用时间进行介绍,于是巧妙地把背景介绍安排在导入中,作为一个引子,为上好这节课打好基础。

3.故事导入法

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自己或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一个简短、生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一方法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天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进入开动脑筋的状态。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外活动后刚进入课堂教学或针对纪律较差的班级和学生。

4.经验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身边材料,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又贴近实际,与自己紧密联系,因而倍感亲切,很容易接受,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以期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联系,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技能。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并作必要的点拨,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缩短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历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

5.乡情导入

对于青少年来说,身边的历史,总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并不会了解得很全面,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较宽,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一般來说,他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知之较少者渴望更详尽地了解它,知之较多者,渴望探究其根源,掌握其来龙去脉。例如,福建的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建筑,当学生在了解了它是殖民者建立的房子后,当他学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一段历史充满好奇心,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首先要钻研课标,掌握相关课标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其次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平时也要多看书、报、影视作品,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

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聂幼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历史教学社.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6,7,8,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 篇7

一、利用新旧知识铺垫作用, 采用复习式导入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 章节与章节之间, 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 既相互独立, 又密切联系, 是一个独立的有机整体。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学习新知、解答新问题, 都是建立在理解和掌握以前所学知识点内容和解题经验基础之上。可见, 旧知识的有效掌握, 能够为学习新知、解答新问题,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因此, 利用数学学科新旧知识的承接、铺垫作用, 实施的复习式导入法, 是导入式教学活动经常性运用的一种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复习法导入新课时, 应该认真研析教材内容, 找寻新知内涵与旧知内容之间的深层联系, 构建复习导入活动的有效载体, 实现导入新知内容“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

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伊始, 教师在认真分析该知识点内容及其学习要点等内容基础上, 经过思考、选择, 找寻出该知识点与以前所学的“二次函数”内容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就采用复习式导入法, 设置“ (I) 课题导入:以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函数?设计意图:回顾原来函数的内容, 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做好铺垫, 类比。 (Ⅱ) 讲授新课, 首先, 同学们回顾一下三角函数线。提问:1.如何画函数的图象?有哪些方法?2.如何画出函数y=sinx的图象?”导入内容, 从而有效进入到新知内容的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施复习式导入法时, 教师设置的旧知内容要具有承接作用, 不能随手拈来, 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数学学科生动特性, 采用情景式导入法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知识内容渗透各个领域, 充满了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方面的特性。同时, 教育心理学指出,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形成, 但易受不良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生学习情感受到“挫折”, 可见, 高中生同样需要积极因素的有效“刺激”。而数学知识所具有的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主动进入学习活动, 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保障。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应发挥数学学科的情感激励特性, 实施情景式导入法, 设置具有生动特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知情境, 增强情感, 树立信念, 提升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的积极情感。

如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活动中, 由于该节课知识点内容较为复杂, 学生学习探知具有一定困难, 导致学生出现厌恶、畏惧的学习情感, 影响和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此时, 教师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 利用学生对“生活问题”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采用情境式导入法, 设置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 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1682, 1758, 1834, 1910, 1986, () 。你能预测出下次观测到哈雷慧星的大致时间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2.通常情况下, 从地面到11km的高空,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 请你根据下表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现实性教学情境。这样, 能够紧紧扣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高中生的积极情感有效激发, 情感上产生“共鸣”, 主动进入到新知教学和问题解答过程, 为有效学习活动开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利用数学问题典型特征, 采用问题式导入法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要义内涵的有效概括和生动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的重要载体。数学问题在展示数学知识内容要义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同时,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刻认识, 可以发现, 数学问题能够有效构架起新旧知识, 能够起到“桥梁”作用。因此, 教师可以发挥数学问题的概括作用和衔接特性, 将知识要义通过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示, 借助于问题情境的方式, 导入到新课教学活动中。

如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导入新课环节, 教师采用问题式导入法, 设置如下教学过程:

在物理学中学过功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作的功W=FScosθ。思考:W是什么量?F和S是什么量?和向量有什么关系?W是标量 (实数) , F和S是矢量 (向量) 这个式子建立了实数和向量之间的关系, 是实数和向量互相转化的桥梁。我们学过的向量运算结果都是向量。因此定义一个新的运算, 不仅是物理学的需要, 也是数学建立起实数和向量两个不同领域关系的需要。

总之, 导入法作为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教学活动活动效能提升的关键和保证。高中数学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 紧贴主体学习实际, 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 采用形式多样, 行之有效导入新课方法, 促进和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 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效能。

摘要:吸引学生学习的有效注意, 是深入推进教学活动进程的重要前提, 是取得教学活动实效的重要基础。“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导入式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 对当前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 如何运用有效导入方式, 开展新知教学和问题解答活动, 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篇8

一、引用谚语俗语, 激活课堂气氛

引用谚语俗语, 可以缩短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可以在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又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 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讲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 我就是这样导入的:“今天, 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 请大家看黑板, 出示谜面:半边青, 半边红, 青的爱水, 红的爱风, 爱水的怕虫, 爱风的怕雨。请同学们猜一个字。”话音刚落, 同学们的笔就开始在纸上酝酿, 不一会儿, 有的同学就猜出了谜底“秋”, 看到同学们满脸的成就感, 我便顺势利导, 继续提问:“面对萧瑟的秋天, 你作何感想呢?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又是怎样想的呢?”

二、质疑悬念导入

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 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 有一个国家”我想大家都很熟悉, 但在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前, 我想提出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林肯……无疑这个国家就是美国。可是, 我要问, 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又有多少了解呢?那么,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对美国社会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 引起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外知”铺垫导入

由于受知识面的限制, 学生对课文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 若直接进入课文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用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一些课外材料作导语, 介绍文章的来源背景, 介绍作者的情况和思想可以为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提供帮助。

如教《赤壁赋》, 可以这样导入:北宋元丰三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 (内容略) 被贬谪到黄州。苏轼在黄州一住就是五年, 在这里他生计困难, 在友人的帮助下, 开垦了几十亩荒地, 掘井筑屋, 躬耕其中, 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 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 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 在他躬耕农事与田夫野老的交往中, 又感到了温暖, 增强了信心, 他一方面表达了旷达自适的性格, 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赤壁赋》, 看看他在文章中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这些思想情怀的。

这样导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又了解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有利于理解中心。

四、利用语文贴近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导课

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很多文章来源于自然, 可以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 参与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这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我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课文的导语, 就会顺利导入课文内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是这样导入的———“秋天在同学们的眼中有什么特点呢?是悲凉萧索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幅不一样的壮丽秋景图。”既激发另外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以多数同学的回答顺利导入课文。

五、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 能熏陶人的性情, 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 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 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 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时, 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 让他们先熟悉音乐, 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 就从《丁香花》入手, 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 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 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 音乐响起, 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 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六、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 对于一些影视剧, 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 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 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 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 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 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 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 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 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 学生有感性认识, 较直观, 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七、新闻时事导入

这一导入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把时代发生的时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性强, 时代感新。如我在上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新闻单元时, 其中有《飞向太空的航程》, 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当时正好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回, 我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 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9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孤立在文化背景之外而进行单纯的词汇、语法等的讲解。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词汇量、培养语法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意识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仍然不够理想。本文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精选信息,培养文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时候,对于文化信息要加以甄别。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思想水平对文化信息进行筛选,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首先,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信息的源头,在进行文化意识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其次,教师要留意一些时事和生活中的文化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社会性。经过精心选择,结合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更感兴趣,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例如,教学“Earthquake、Erupt、Tsunami、Typhoon”等与自然事件相关的词语时,教师可以选择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同时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和背景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探讨用法,感受文化语境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除了需要记忆它的写法,还需要探讨英语词汇的用法,因为不同的词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有所差别的。像介词“on、at、in”一样,有些英语单词要在特定的语境下才可以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分析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词汇用法的同时,感受其文化语境。例如,牛津版教材模块7中介绍了单词“command”的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这个单词的含义是“要求、请求”,在英语中可以用于祈使句。教学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引申讲解,与学生一起探讨英语文化中的“祈使语气”,建立“以点带面”的英语知识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一些词语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语境的区分。课本内的单词一般都应用于比较大众化的语境,其针对性不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对词汇的含义有选择地进行讲解。

三、追根溯源,体验文化背景

对于英语俚语、熟语和习语的教学,不能只为学生单纯地讲解单词的结构和意义,还要为学生深入讲解文化背景。这些词,与西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相关。教师要从词汇的来源入手,为学生讲解词汇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例如,2016年江苏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第35题:—Jack still can’t help being anxious about his job interview.—Lack of self-confidence is his(),I am afraid:A.Achilles’heel,B.child’s play,C.green fingers,D.last straw。这是典型的对于习语的考查,答案A如果按照字面翻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很显然这样的翻译与题目所给的意思不相符。事实上,这个俚语源于一个希腊神话里的典故。Achilles是希腊联军的战将,传说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母亲生下他后,想让他健壮永生,就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在冥河圣水中浸泡。因此,Achilles身体的其他部分刀枪不入,只有母亲捏住的脚踵因为没沾到冥河圣水而变成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Achilles英勇无敌,而后来太阳神阿波罗把Achilles的弱点告诉特洛伊王子,Achilles就这样被杀死。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这道题的答案就很明显。

四、比较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英语在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等很多方面与汉语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开展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交流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单词与汉语的读写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从母语的角度去理解英文,进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多创造交流途径,加强对英汉词语的比较学习。通过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的比较,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比如“perfect”表示“极好的”,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的语境,将这个词应用到其中,再让学生比较“Excellent、Wonderful、Great”等,实现英语词汇的比较与理解。

五、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教师要深入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源头去学习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的语言背景、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充分了解。只有这样,学习英语才可以成竹在胸,英语教学效率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董辉.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4(02).

[2]郭细喜.原型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导入,原则,方法,实例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要精雕细琢教学各个环节, 其中新课的导入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对一节课的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就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出乐学的学习氛围, 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师的“导入”, 要导之有方, 才能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以往用那些单调的导入方式来导入新课,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会使学生还没有学习新课, 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使得上课的效率并不高。课堂导入应围绕教学目的, 紧扣教学重难点, 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导入, 开启学生思维之窗, 使学生心驰神往。

如何才能让导入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 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呢?下面就结合我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谈一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课堂导入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 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努力做到先声夺人, 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 更要注重知识点与整体的切合。新课开始时, 教师言简意赅, 使学生头脑中知识点横向联系并纵深发展, 学生这样会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

导入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像名人事迹、生产生活、古代典故、趣味实验, 包括自己的亲身经历, 生活中一些印象深刻的小事等, 都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 为我所用。教师只要课前精心准备, 用心琢磨新课导入最佳实例, 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面向大多数原则

课堂导入应简单实用, 不要晦涩难懂。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导入环节,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知之前有一个初步了解, 激发迫切学习新知的兴趣, 从心底产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强烈欲望, 并且有信心十足学好本节课的内容。

4.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 应简洁明快, 明确导入时对学生说什么, 控制好课堂时间。在几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 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 增强教学效果。

二、新课导入常见方法

1.直观展示导入法

直观导入, 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 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 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讲“同分异构体”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 让学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 同时也使得学生直观认识同分异构体本质上的差别。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实验激趣法

就是用课堂演示实验激起学生要求解惑的急迫心理的导入方法。如讲“金属钠”, 老师可以故弄玄虚的做“滴水点灯”这个小魔术, 在学生的一片惊讶声中, 老师自然过渡:这个魔术本身并不神奇, 神奇的是化学世界, 就请和我一起走进金属钠的世界。

3.故事导入法

在化学课堂上, 教师讲述一段事先准备好的故事, 使学生对将要学的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达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目的, 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比如, 我曾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实践中, 为学生描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远洋轮船上没有冰箱制冷设备, 船员们只能吃一些保质期较长的食物, 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吃不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轮船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 有的船员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探险家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 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小岛上, 他们找来了野果用以充饥果腹。没过几天,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不仅没死, 而且都恢复了健康。你想知道船员到底得了什么病吗?野果和恢复健康到底存在什么关系?”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开始对野果成分产生好奇心, 此时再引导学生学习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

4.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 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 既然是热点, 学生必定很感兴趣, 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如学习“蛋白质”时, 就可先让学生看有关“三鹿奶粉”的相关新闻。在2008年9月全国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新闻媒体密切关注报道。这时我抓住了时机, 在接下来“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中, 以此事导入课堂: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 蛋白质含量测试在食品和饲料两方面存在缺陷, 三聚氰胺也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从新闻报道中, 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 并教育学生在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同时, 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5.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科学家、历史名人、或者周边生活可供借鉴的人物有关, 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鲜为人知的名人趣闻轶事, 结合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讲授《苯及其同系物》一节时, 通过讲述科学家凯库勒研究苯的结构艰辛程度, 由于过度劳累而不知不觉睡着了的故事, 机缘巧合的却在梦中得到重要启发, 解开了困扰多日的难题, 发现并推导出了苯的凯库勒式结构。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结构知识也变得生动, 充满了童话色彩, 对于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

6.新闻导入法

结合讲授的化学知识, 将最近相关新闻找准时机引入课堂, 会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如具有影响力的发明、创造, 某些环境污染重大事件, 科学领域的攻克突破等。如最近“神州九号”发射成功, 可与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相关性质相联系;国内媒体频频报道, 治理收效甚微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可与有机物可燃性相关性质相联系;回想起“非典”肆虐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 可与消毒剂杀菌消毒原理联系;老师在讲解《乙烯和烯烃》时, 可以通过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引入新课, 等等。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巧设悬念法, 练习引入法, 类比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等等, 这里不一一赘述。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应用 篇11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从语音、词汇到表达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色彩。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众所周知,我们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向来以语言形式的准确见长,做语法题十拿九稳,可在交际时他们的语用能力参差不齐,且往往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

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文化渗透”。文化内容可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而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讨论主题及一个交际项目。

三、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文化能力,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实现目标的教学原则。一般而言,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之全盘和出教给学生,这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由于高中英语教学依然是以掌握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而文化的导入不宜过多、过深,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阶段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由于高中生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教师对文化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阶段性原则,最终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化较为广博的认识。

3.灵活性原则

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增长。

四、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1.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即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有关文化因素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作简单的介绍可使学生自然了解有关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其理解课文内涵的能力。例如,针对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二单元英语的发展以及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差异的教学上,就不可或缺的需要运用此种文化导入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形成更深的理解。

2.文化对比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语言,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又差异颇大。文化的对比学习是语言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六单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教学上,教师就可以完全采用文化对比的方式比较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文化差异,包括餐具的摆放及使用,食物的类别,进餐的次序,饮酒的方式,付费的习惯等等。语言及非语言的交际是文化对比的两个重要方面。

3.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文化氛围

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绘画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文化信息量,创設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教师应结合高中英语教材,精选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真实材料,供学生欣赏学习。教学输入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不但学会说英语,而且学会说地道的英语。

4.巧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毕竟有限。教师除了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组织英语演讲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来充实英语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第二课堂的文化教学作为文化导入的补充。为那些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校本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意识。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篇12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引新”即指通过复习旧知识点, 来巧妙引出新的知识点, 让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和连贯性都极强, 所以“以旧引新”的导入法非常适用。

例如, 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比如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么样的?甲烷加氧气点燃之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H4+O2=CO2+2H2O) 这种现象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清、回顾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学习上面。学生也不会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感到突兀和有难度, 对其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会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以旧引新”的知识导入, 为新旧知识搭上了一座桥梁,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 一改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态度, 变得主动积极。

二、“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 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 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 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 在某村庄里有一种蓝色的水, 生饮的时候是苦味, 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 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 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 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 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 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 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 所以苦味消失, 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 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 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 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三、“实验教学”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基础学科,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特点, 往往最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所以运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在教学《硫和氨的氧化物》这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硫”的化学性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个与之相关实验, 如:“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首先, 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品红溶液、试管等。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将二氧化硫 (SO2) 气体输入到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之中, 这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 变至透明;再将酒精灯点燃, 对褪色的溶液进行加热时, 溶液又会恢复红色。最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品红液体为何褪色?又为何恢复?原来, 二氧化硫本身具有漂白性, 与品红溶液相遇时可以将其漂白,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之后, 无色物质被破坏, 二氧化硫气体被释放出, 溶液还原成红色。通过实验导入法, 教师先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探究上, 再巧妙转移到课本之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印象, 再从书本中学习理论, 用实验去验证理论, 用理论来解释实验。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地过程中学习知识, 探究科学规律与奥秘,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执着的追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元素构成, 相比传统的课本、黑板板书教学而言多了许多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知识导入,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看到生活中都无法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化学工业制造流程、高新科技产品等等。

例如, 在学习“硫酸”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硫酸”用途的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生动的画面、清晰的图像、动听的声音, 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硫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既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如农药、洗涤剂、石油、汽油、润滑油、染料、有色金属等, 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军用炸药、原子能技术等国防及科技事业。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们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硫酸的广大用途一般, 并且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还会让学生们兴趣倍增。这时, 再进行“硫酸”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就会显得轻松、亲切许多, 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摘要:导入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具体介绍了以旧引新、趣味故事、实验教学及多媒体展示四种导入方法, 希望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参考文献

[1]肖苏霞.浅谈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上一篇:通风治理下一篇:注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