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2024-08-25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精选11篇)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 进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了让导入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么几个原则:第一, 简洁性。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五分钟的导入最为适当。第二, 趣味性。只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 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第三, 灵活性。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形式要灵活多样, 这样既能保持导入的新鲜感, 又能有效保障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那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呢?

一、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共同点, 相较于教材上的知识, 学生对于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往往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 在历史课堂上, 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是最好的选择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历史典故, 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通过这些小故事的讲述,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 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也可以作为故事素材来用, 像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著名的历史人物, 与他们有关的小故事是数不胜数的, 并且很多故事都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 是非常好的导入素材。通过故事导入, 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诗词导入法

诗词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 由于其朗朗上口和饱含情感的特点, 容易对人们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我国被称为诗词的国度, 自古以来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 尤其是我国的古代历史时期, 更是诗词发展的辉煌时代。因此, 在讲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 笔者经常会借用一下诗词名句来导入新课。每当教师朗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时, 总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例如, 笔者在讲到《宋明理学》这课的内容时, 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朗读了这样几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接着笔者提问道:“以上这两段的作者分别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由于这两句话学生都比较熟悉, 大家很快给出了答案。接着, 笔者又继续说道:“文天祥的诗词所反映出的浩然正气和朱熹所倡导的对人性的压抑, 这些都是受到了哪些思想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就这样, 借由两段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 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分析, 就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了今天的主题之中。

三、图片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相较于语言形式的信息, 视觉信息更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冲击感, 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因此, 在设计历史课堂导入环节的时候, 利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来进行导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 一走进课堂, 笔者就拿出了一副图片《蒙娜丽莎》, 很快, 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大家认识这幅画作吗?”笔者问道。“《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学生纷纷回答道。“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吗?它其中包含了什么精神?”笔者接着问道。这次, 学生没有像上次那样很快给出答案, 过了一会儿, 有几个学生想到了人文精神, 于是, 笔者就顺着学生的思路, 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四、生活导入法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学科, 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事实上, 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 而不是为了把学习到的知识束之高阁。事实上, 历史学科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今天面临的种种现实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源头。因此, 在历史课堂上,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 利用生活来导入新课。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 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今天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上学的?”有的说是公交车, 有的说自行车, 还有的说是家长开车送过来的。笔者接着问:“假设我们把时间向前推一百年, 猜想一下, 那时候我们会用什么交通工具来上学呢?在百年之前, 中国有哪些交通工具呢?”就这样, 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把历史同现实进行对比, 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把历史同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除了以上的导入方式, 在历史课堂上, 笔者还经常会用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总结下来, 我们发现, 每一种导入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 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善用导入技巧, 用恰当有效的导入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中阶段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教学形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导入环节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导入环节,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因此, 导入环节的质量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本文中, 笔者就简单列举了几种历史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式, 希望通过有趣、有效的课前导入, 能够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而有效, 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入技巧,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丁惠荣.摭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与原则[J].成才之路, 2012 (33) .

[2]张勇, 徐桂林.中学历史课导入语的设计[J].山东教育, 1998 (12) .

[3]潘伟松.高中历史课导入应该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 2012 (24) .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2

初一年级

历史专业

石喜龙 【摘要】:在“315”教学模式中,新课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灵活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315”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

导入技巧

所谓导入设计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精心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的导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导入的含义

在“315”教学模式中,导入是教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语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的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说,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集中注意

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门户。在开始历史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强的、较新的、恰当的刺激可帮助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在进入新课时,经常运用新颖的、有趣的、引人生疑的导入内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比如,教师拿出一件模型、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对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使其安静下来。

2、引起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之”、“好之”就是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能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用较短时间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

3、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揣摩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匠心独具、巧妙地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课堂引人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顺利进人课堂的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在此笔者主要就显示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集中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在“315”教学模式中,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人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人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王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人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二、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孝文帝改革》时这样开头:“公元494年的一天,有个皇帝在洛阳街上看见了个妇女坐在车中,作鲜卑打扮,就在朝会上责备城王,说他奉行命令不力,督察不严。那个城王辩解说:那只是少数人的打扮。这个皇帝就尖锐地反问道:‘难道要全部那样打扮才算督察不严吗?这简直是一言丧邦!’又转向史官说:‘应该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这个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他为什么这样严厉不让鲜卑妇女作鲜卑打扮?我们今天就专门要讲到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主地去掌握历史知识。

三、音响、影视导入方法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人手导人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人新课的学习。

四、史论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中抓线索,抓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翦伯赞曾语重心长的指出“:史料如果不被放在它的整体中,放在联系中,那它就是一些孤立的碎片,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在导入环节中,如果能够利用史料把旧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线索找出来,将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因而这几个要素要讲清楚,这是上历史课与其他课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找出他们的联系,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范围来讲授历史;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讲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所以在导入设计时如果能够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一定的史料线索相互联系起来,并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也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把雨果的评论作为导语:“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把箱匣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法兰西,一个叫做英吉利。”由此导入新课。再如,在讲授西欧早期封建社会时,先请同学们回顾中国封建社会情况,学生们马上想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隋唐时期。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区别吗?西欧的封建社会情况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可以试着找出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相似点和不同点,来进一步了解掌握这段历史。”

五、其它导入法

1、引用对联、名言警句导入新课。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可用“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导入。

2、利用热点导入新课。如先提问“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的?”然后,话锋一转:“有人说中国近代也有一次入世,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导入《鸦片战争》一课。

3、乡土风情导入新课。由于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特点,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先以我们洛阳一拖集团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下线为楔,导出一五计划的内容。

4、图示法导入新课。图示法引入新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插图引入新课。讲美国独立战争,可从美国国旗入手,问: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然后教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好,这节课就讲美国独立战争。另一类是从教师手绘示意图引入,如讲“三国鼎立”,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三足鼎,鼎足下再标上魏、蜀、吴,配上地图轮廓线,再解释“鼎立”的含意,由此引入新课。图示法形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并能由浅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篇3

关键词:针对性;与时俱进性;趣味性;新颖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36-01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课堂导入的几个基本的原则:

(1)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2)与时俱进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热点话题或热点新闻,关于国家,关于明星,关于热播电视剧等等。他们越是感兴趣,那么就会起很好的导入效果。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学生们对课堂导入感兴趣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进入学习的状态,轻松而高效的学习,并且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

(4)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课堂导入的方法。课堂导入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1)复习导入法。这是最传统的一种课堂导入法。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过渡到这节课。

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例如:外研社必修一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我们复习关于老师描述的词汇amusing, energetic, intelligent, nervous, organized, serious,knowledgeable.去描述老师,并且提出问题

“What is your teacher like?”

运用句式:

1)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person who is …

2) The reason why I like Chinese teacher is that he is …

3) I like Chinese teacher best is that …这样的导入法既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2)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最直观最高效的一种课堂导入法。让学生视觉被激活,让学生能够很直接去熟悉陌生的东西。例如:外研社必修四Module2 Traffic Jam的部分中关于交通工具词汇的引入。Bike,boat,coach,helicopter,motorbike,taxi,trolleybus,truck,underground.学生对着图片认识词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快乐进入新课课堂。

(3)新闻导入法。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外研社必修四Module2 Traffic Jam的Reading 部分,我们可以运用新闻中关于交通堵塞的新闻来引出话题。又学新课,又扩张课外知识。

(4)视听导入法。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成功范例。高中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影片也很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外研社必修二Module 3,Music通过给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识别歌曲的类型引出本节课的关于音乐的新年词汇和乐器。Rock,Rap,blues,classic music, folk music…

(5)时事导入法。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 外研社必修三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这一单元时,里面有关于environmental problems的内容,引出话题sandstorms。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导入的方法的关键,它是学生能否掌握学习方法的钥匙,所以,教师要勤于点拨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总而言之,英语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最后,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教学过程 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 学习 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探微 篇4

1.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在开始新课程的教学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 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这种方法是课堂导入教学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虽然传统, 但由于能够开门见山地阐释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而深得教师的广泛使用.在学习高中数学第八章《三角函数》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来一段顺口溜:“边角角边细推算, 弧长面积巧周旋.小小三角多奥妙, 品味佳酿越千年.近测高塔远看山, 量天度海只等闲.古有九章勾股法, 今看函数正余弦.”既将三角函数的性质囊括其中, 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缩小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2. 温故知新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项新内容都是和旧知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探索, 只有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 如果没有注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很容易就会出现知识的断层.在教学中, 要求老师在课堂导入时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 在高一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中, 在开始对数函数的学习前,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函数的基本方法, 也对指数函数进行了深入学习, 教师可以将两个函数进行对比, 帮学生认识这两个函数之间的不同, 从而达到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具体做法,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回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 回忆之前学过的指数函数所具有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 赞赏他们对函数五个性质的熟练掌握, 然后开始导入重点.在即将开始的对数函数的学习中也是离不开这五个基本知识的, 这样新旧知识就有效地串联到一起,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函数非常重要的五个性质, 还让学生很轻易地就接受了对数函数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度减小了, 学生也意识到只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自觉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开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

3. 生活经验导入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接触很紧密、应用很强的学科,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经验, 去引导学生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新知识的接受更加通俗易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一数学第一章就是对“集合”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上体育课经常听到的集合、解散等指令来导入将要学习的集合知识.这样就将原本枯燥、抽象的集合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表现了出来, 学生感觉到与数学概念的距离缩小了, 理解数学概念的难度也降低了, 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够主动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 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进行数学实验的重点在于: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数学现象和规律.抽象的数学概念很枯燥, 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但是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 就能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例如, 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中, 在学习棱柱、棱锥的体积之前,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两个等底等高的三棱锥、三棱柱体, 进行装水实验, 在装水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观察它们两个之间的体积关系, 通过进行简单棱锥棱柱体的体积关系实验,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他的等底等高多面棱锥棱柱, 让学生上课之初就对将要进行的棱柱棱锥的体积充满好奇.在这里运用的是教师实验法, 由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去观察并思考.实验导入中还可以让学生来亲自做实验,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然而,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还是以复习旧知识这种单一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 这种传统的讲课模式没有将课堂导入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能快速地把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 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首先探讨在实际教学中, 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进而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0) .

[2]庞华.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中学数学教学, 1997 (5) .

[3]王焕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导入[J].山西教育, 2002 (2) .

如何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工作 篇5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对小学生适用,对任何阶段的学生也都适合。所以,在历史课堂中借助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中心思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故事进行导入,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时,由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理解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知道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拿破仑产生兴趣,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乐观的拿破仑”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激起对拿破仑学习的欲望,进而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就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自主对比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也确保历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一些现状,然后,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了解当时的情况,并与现代人民的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中国的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重新樹立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话题导入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越来越突出,而实施话题导入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对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中顺势将学生引入课堂的正文学习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当中,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进行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而且在本节课结束时,我依旧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这样的呼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四、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导入课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案例和分析案例中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历史课堂之中。

例如,在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下面的一则材料: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引导学生思考凤阳人为什么要乞讨,并顺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进而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五、问题导入法

问题的思考是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因素,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在导入环节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人之初,性本恶”“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思考上述的几个句子都代表了哪些思想,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时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正文学习当中,也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导入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走进历史课堂,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潘伟松.高中历史课导入应该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2(24).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原则 篇6

我们知道, 一节课到底应该怎样开头,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教学内容不同, 教育对象有别, 每节课的开头必然会有所差别。因此, 课堂导入的技巧, 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唤醒学生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它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 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课题的教学过程。

实际上, 课堂导入的过程, 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即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这个“不协调”是通过设疑置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运用于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情境中, 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 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等凝聚在一起, 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 课堂教学有了好的导入, 就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使学生形成一股乐于探究的内驱力, 以极大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对课堂导入的技巧作了一些探索, 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导入技巧。

一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能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讲“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 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个事实: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匠在砌墙时, 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 经常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细绳来观察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 然后问学生:“他这样做, 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学生点头称是, 但不懂其中奥秘 (理论依据) 。这样, 从实际问题入手, 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故事, 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且数学家的创新意识也会给学生以启迪。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先给学生介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 老师让学生算“1+2+3+……+100”的故事, 当学生觉得饶有趣味时, 教师适时指出:“这种思想方法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我们来推导公式, 用理论说明问题:比高斯进步没有?”学生就极易进入思维状态。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俯拾即是, 诸如讲“平面解析几何”起始课, 介绍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 等等。数学家的创造看似偶然, 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数学家的灵感源自长期的思考、观察与艰辛探索, 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三是利用矛盾引入思辨。利用矛盾, 犹如引水击石, 能诱导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讲“曲线的参数方程”之前, 教师先设计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 要求学生求物体运动的曲线方程。当学生运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办法去思考时, 是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的。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 能否间接去找?这就促使陷入矛盾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新的发现:运用力学原理, 借助时间参数, 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 从而间接获得了运动的曲线方程, 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参数方程”的认识。

四是巧设悬念诱导探寻。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 从学生常见的“折纸”活动中, 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 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的事实, 告诉学生1毫米厚度的纸板, 只需对折23次, 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反差, 从而造成悬念, 思维就会迅速进入亢奋状态。这样通过巧设悬念, 诱导学生探寻答案, 进而导入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课堂, 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恰当而适度, 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 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是富有创造性的。但透过这些技巧也容易发现有着共同的目的, 既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促使学生联想, 发展学生思维。因此, 设计数学课堂的导入, 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兴趣性原则。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凡成功的导入技巧, 总是从兴趣入手,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求知欲望;学生有了求知欲望, 就会化为自觉行为。

二是思维性原则。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发兴趣”的层面还不够。启发学生思维, 以揭示数学现象蕴含的客观规律, 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要优化设计导入, 以激发兴趣为契机, 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 篇7

一、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进行导入设计

高中英语导入的设计主要是服务于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此, 每课时的导入设计必须以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为基础, 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并把这两者完善地联系在一起, 紧紧围绕教学主体, 引发师生互动;导入时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宜简洁、明了、准确、自然, 导入活动设计应该力求唤起学生的注意, 酝酿其情绪, 使之能够带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交际场所。笔者认为, 为了使课堂科学实验积淀知识基础, 通过学生已知的基本常识对课堂进行导入, 使问题在自然中生成, 能够水到渠成引入所要教学的话题。

例如, 笔者在导入SEFC BOOK2第三单元的speaking的教学时, 笔者通过多媒体作了如下导入活动预设:1.Let’s enjoy something beautiful first.What’s it? (示图) ;2.Yes, it’s a painting or an art works.Who is the painter?3.What does the artist wants to express in the painting? 4.In What other ways can an artist express the beauty of something?5.If you ask me, then I’ll say I prefer something that is traditional.For example, I’m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theatre.Of these ways of art, what’s your preference, or which do you prefer?6. In what else can you see the beauty of art in our life?以上的导入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 教师每个问题、每个活动及至每句话的设计, 都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基本常识, 提示本单元学习的一个主题。同时, 师生问答的过程中, 自然地引出本课堂要求掌握的词汇、短语及功能语言。

二、利用知识背景做好有效的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设计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其首要前提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在于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整个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众所周知, 英语教学在进入一堂课之前, 应该对与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 (包括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知识) 作一个简明地介绍, 由远及近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有时显得十分必要。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教材, 更贴切地解释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深义, 提高课堂活动质量。

例如, 笔者在教学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Reading时, 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信息,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进行简单写作或对节日进行英语描述, 在课前导入用五分钟演讲的方式由学生上讲台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某一节日的描述或过节感想, 教师则在学生所讲述的内容中做出相关知识的补充或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作为课前导入, 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授课前已经对于课文的背景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在思想上、精神上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 使本节课的教学气氛热烈, 使学生与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受益。

三、从生活出发设计课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笔者认为, 从学生最贴切的生活话题就是学生的兴趣志在, 这些话题主要包括衣着、三餐、喜好等, 关于这方面的导入看似闲聊, 却能够做到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导入正题。

例如, 在介绍Book3 Unit 2 Healthy eating之前, 笔者事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课前Speaking对新课进行导入:1. 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2. What did you have for your breakfast? 或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3.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ell me what are suitable for breakfast? 4. (通过学生的选择进行总结) Yes, We can't eat too much greasy things for our breakfast , because it will harm our health. How do you think we should eat healthy? 本节课主要从学生的早餐谈起, 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 引入怎样才是健康饮食这一主题。这样的话题通常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表达, 这样教师更易于教师设计出其不意的环节,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 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猎奇心理, 并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它应该和一堂课的整体设计相结合, 与其它教学环节同样地重视, 使课堂导入能够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

摘要:本文针对问题提出设计课堂导入所应遵循的原则, 同时根据平时的教学积累, 提出相应的课堂导入方法, 阐明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导入,精心设计,导入法

参考文献

[1]程晓棠,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金莺, 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8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重要性

将课堂导入策略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所学的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为高中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与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次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活跃历史课堂氛围;最后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为构建融洽的历史学习课堂氛围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 历史教师在将课堂导入策略应用于课堂时需注意, 应结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导入策略, 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增强其针对性的学习作为教学目标, 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巩固学习成果作为最终目的。应合理把握导入策略的应用策略, 通常情况下是在讲课的前五分钟导入, 但有时可在一堂课的上半段时间进行, 以便为下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与此同时, 教师可将多种不同的导入策略进行有机地结合, 并灵活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1.温故复习导入。

由于历史新、旧知识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 因此,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应对旧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 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巩固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 并将其导入课堂, 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良好效果。例如, 在讲解到“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课时, 教师可根据上节课所讲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且各种工业革命的形成正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英国封建专制制度, 从而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较,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答。这不仅使学生对上节课中所学到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内容进行巩固复习, 而且清楚地交代了本节课所要学的新内容, 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课堂学习中。

2.现代技术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其影像技术能够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高中历史教材内容, 合理应用视频资料进行课堂导入, 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例如, 在讲解“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与音乐, 然后将视频内容与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并提出“为什么日本会如此的嚣张?抗日战争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相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由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小组回答,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新知识学习中。

3.悬念谜语导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充分设置悬念谜语进行课堂导入, 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高中生好奇心较强这一特质,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进行课堂导入, 从而快速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并激活其思维活动,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例如, 在讲解“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说:太平天国发展的势头实际是很迅猛的, 且在1856年已达到全盛时期, 但由于在领导阶层的内部发生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 从而导致政权发生急剧转变, 良好的内部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那此件大事具体指的是哪一件呢?这一悬念设置, 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并加深了其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合理有效地应用各种导入策略, 对促进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应全力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导入, 为高效率的历史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促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在大多数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导致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忽视了课堂导入环节。鉴于此, 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在课堂导入策略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并提出相关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方式, 从而促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以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刚、谭丽.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式[J].新课程·中旬.2014.01 (12) .124-125

[2]宋先超.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J].青年科学 (教师版) .2013.34 (11) .112-113

[3]黄雁玲.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3.7 (27) .287-288

[4]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2014.23 (1) .342-343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9

一、回顾已有历史知识

通过回顾学生已学历史知识,导入新课。是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其能够带领学生温习所学知识,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把握相关知识点。此方法的重点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情了解充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情设计出难易适度,又突出教学重点的导入。比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其所讲内容与初中八年级上册所学内容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这里运用回顾已有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初中历史课的性质,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一下学期时对这部分知识已经很模糊。这里如果运用上一专题所讲知识点,自然经济和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课中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行回顾导入本课内容效果较好。设计导入可以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其表现和实质是什么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当时中国占经济主导地位仍是自然经济。那么到了1840年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其是怎样一步步的瓦解自然经济,中国明清时期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走向消亡呢?由此,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突出时间发展脉络,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主题式导入

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岳麓和人民三个版本,人教和岳麓版按照单元进行编排,人民版按照专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专和题都有一个主题贯穿其中。教师可以利用每个单元和专题的主题设计导入。单元和专题的导入设计,应该简单明了,突出主题的线索和脉络,不宜太难。然后再根据每课课标,设计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应与本主题紧密联系。专题式导入需要教师对整个专题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备课。如:人民版必修一的专题一,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其主题设计专题导入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中国都经历了那些朝代?上面这些朝代他们的统治政策有很大的传承性,并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按照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本专题内容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夏商周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为从秦王朝到明清时期,主要内容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不同,但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结晶。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宏观的把握专题知识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导入时运用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堂导入包括:视频、图片、音乐、实物和文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是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如:讲到必修二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可以通过两组图片进行导入,一组为从长袍马褂—中山装—文革时期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装;一组为从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得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对本课知识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要注意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保证所用音频、实物和文献等史料的真实性。如:讲到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时,放一张图片,然后杜撰一个人物,说此人经历过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各个时期,最后痛斥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令苏联解体。这样的导入很不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易误导学生。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好的导入设计,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应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点所在。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根据学情、教材内容及自身特点合理的进行设计,以求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峥.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导入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4.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同样如此。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导入环节安排和设计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将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良好,反之则不然。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缺少了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无味。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主要分析了以下几点:

一、谜语导入技巧

谜语导入技巧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得不是很多,但是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恰当地使用谜语,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可以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出“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顺利地引入了教学内容。

二、对联导入技巧

对联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学生也比较喜欢,但了解得不太多,如果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进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我国税收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和“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两副对联出发,让学生思考税收对于“天下”的重要意义,也就很容易地引入新课内容——税收性质了。

三、音乐导入技巧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体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将音乐引入高中政治课堂中来,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情境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哲学常识联系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我和你》,当学生热情高涨之后,教师可以分析歌词里蕴含的联系哲理,进而引入新课内容。此外,运用音乐导入,还可以运用具有渲染效果的音乐旋律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新课世界。

四、多媒体导入技巧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课堂教学形式积极打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鲜明的形象,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武警官兵抗震救灾的视频资料,在可歌可泣的音乐烘托中,学生看着一幅幅鱼水情深的画面,顿时让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起来,不需要语言的解释,学生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已经变得相当深刻了。

五、悬念导入技巧

悬念导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导入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利用这一特点,精心构思和巧妙布置悬念,可以激励学生思索,开拓思维,释疑解惑,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国家宏观调控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金融危机,美国的天价救市方案在反反复复中很难实施,而我国为什么可以一夜之间出台三大利好政策,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也就更容易开展了。

此外,高中政治课堂的导入技巧还有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风土人情导入、角色导入等方法,至于采用何种方法,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郭彦平.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方式及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7).

[2]李成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三项原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篇11

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教育理念是各个学校和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的课堂教学承载了无数期待与盼望。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教师的教学朝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发展。 正确理解、认识新课程标准, 并将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因素融入高中历史, 有利于促进教学改进, 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2.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程理念的对策

2.1教师注重导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进行各项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因, 影响到教师设定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各项行为, 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较, 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教师应深刻明白新课改的要求, 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为了让学生牢记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 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 课堂实践较少,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 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应当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 加强课堂实践。 例如教师在进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教学时, 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学生扮演教材中阐述的各种角色关系, 教师让较活泼外向的学生担任组长, 以起到组织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的作用, 让学习勤奋的学生担任副组长, 以起到给予同学更多知识见解的作用。 小组在扮演之前先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在课堂中视听了解, 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建议或指导, 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师注重导入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的要求

高中历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了解过程, 教材内容涵盖大量的朝代发展和衰亡的信息, 包含大量的英雄人物事迹, 也有不少的知识理论, 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教师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 教师可以播放《辛亥革命》 这一电影, 以及经过教师筛选的相关的一些视屏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图像、音乐、动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视觉和听觉震撼,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 教师通过历史事件的还原播放, 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课堂提问, 容易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时代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增强自主学习性, 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或者教师可以举行辩论比赛, 让学生就所学知识内容进行辩论, 一方为这一历史事件对促进社会发展或导致当时时局改变的利处, 另一方为这一历史事件对促进社会发展或导致当时时局改变的弊处, 教师选出双方观点的组织者, 组长可以进行招募队员, 组员之间可以查阅资料, 在下一课时辩论。

2.3重视导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当贯彻执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或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 并学以致用, 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2]。 例如教师在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章节知识后,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采取通过游戏抽签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的各节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如果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 或者让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这样不但可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加深对各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 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章节内容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因果关系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有助于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

3.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导入新课程改革理念, 进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 加强课堂实践环节, 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 并且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 朝着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娟.论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河南大学, 2014 (08) :112-113.

上一篇:新型海洋生物有机肥下一篇:企业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