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2024-09-04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论文(共10篇)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篇1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也是从课外到课内、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成功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有引人入胜的导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数学问题情境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和引发思考的作用。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使教学内容、数学结论在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自然生成, 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 而不是强加于人, 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建立平等合作与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从而可发展学生外在的和潜在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数学游戏, 进入新课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 (赫尔巴特语) , 好奇是探究的起点, 新课导入若能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游戏,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譬如在新授苏教版必修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 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来进行导入。具体引入如下: (上课前教师预先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 多媒体演示游戏, 游戏规则:给定1~100这100个自然数。计算机随机给出其中一个数字, 通过操作键盘, 让学生去猜这个数。对于学生每次猜测的结果, 计算机的提示是“对了”、“大了”或“小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一声声“大了”或“小了”, 再加上多媒体画面, 学生很兴奋, 立即进入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教师根据情况再适时抛出问题:“请问你们在10次内一定能猜出这个数吗?”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 引发了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经过试验、探究和分析得出只要利用“对半猜”的二分法思想就能猜出, 进而引出了新课。

三、开展竞赛, 开始新课

竞赛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 竞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一开始几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起来, 此时开展竞赛活动, 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 增强其参与意识。开展竞赛可采用多种形式, 如小组赛、男女赛、个人抢答赛、笔头赛、累积积分等;这样, 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进行新课, 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譬如在讲完了苏教版选修2-1《椭圆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后再来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 本人就采用了小组竞赛形式引入新课, 以相邻的两小组为一大组, 比一比哪个组归纳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既多又准, 哪个组能分析证明相应的性质。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 积极投入, 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从学生的思维量、知识量、题量均取得突破, 但学生不觉得累, 不知不觉地轻轻松松度过了45分钟!

四、迁移知识, 类比新课

类比, 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 (同类或异类) , 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进行类比推理, 即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推论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譬如本人在讲完了苏教版必修5《等差数列》后再来学习《等比数列》一课时, 就采用知识的迁移, 用类比导入新课, 依次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固着点”和“最近发展区”, 这样的导入显得自然、亲切, 而不是强加于人, 学生也显得易学、乐学, 其数学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贴进生活, 引出新课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导入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充分开发与挖掘,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 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 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

总之, 导课的形式灵活多样,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课题结合语言、神态等进行艺术创造, 才能使学生从“跃跃欲试”到“意犹未尽”, 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

摘要:导课的形式灵活多样,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课题结合语言、神态等进行艺术创造, 才能使学生从“跃跃欲试”到“意犹未尽”, 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2

一、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虽然导入只是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作用不能忽视。导入不能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或者干脆不用导入直接传授新知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应起到导引学生“心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背景知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与所授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其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亲临胜地。

二、新课导入的形式与方法

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的方法。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在此基础上顺势揭示新课题。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情绪的触发,与教学情境关系极大。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这些方式包括名人名言、吟诗歌、扮演角色等。学生都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讨论他们所熟知的问题,就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运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更有参与的兴趣,同时,为了能在课堂上发言,学生会更加注意积累平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挖掘这些经验的知识内涵,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并且,这一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在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体育,你喜欢哪一项目?北京奥运会看过吗?你知道奥运会与希腊有什么关系吗?”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3.利用教材,导入新课

教材中的导语文字流畅生动,富于启发性。利用教材中的导语能恰如好处地引出课题,把学生的思路抓住,尽快地进入学习高潮,引发学生思考。另外,乡土教材包括的内容大多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在导课中运用乡土教材,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4.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课堂好比是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应用旋律,可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情绪的共鸣,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历史教材中包含着真挚的感情。教学中,教师若能以“情真词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便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产生极为良好的成效。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由于这是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痛心疾首的往事。这时教师可接着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并以此为戒,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之导入新课。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论文 篇3

关键词:课堂导入,温故知新,悬念导入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 开场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无味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成功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提高注意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具有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一、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是激发探索动机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强化情境创设功能, 创设好奇、疑惑、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故事、游戏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讲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老师给他一道题计算, 求1到100的和。小高斯很快得出:5050。“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听过了这个故事, “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 一共就有了50个101”, “也可把原式数顺序颠倒, 两式相加得出:1+2+3+…+100+100+99+98+…=101+101+101+…+101=101×100, 被2除后就得到原式的和。”“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3+……+an怎样求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小典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经过探讨, 他们很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 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 (a1+an) /2。

二、设置疑团导入, 点燃学生好奇心

如果对某些问题故意制造疑团变成悬念, 设置一些只有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就能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球冠》时, 设置这样的疑团:“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个四等分, 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是多少?”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 认为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1/4!”再质疑:“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 中间的圈大, 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内容:球冠。”通过这样的疑团导入, 学生自己就解开了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使这个结论经久不忘。处理好教材内容, 设置好疑点, 是教学艺术的表现, 良好的设疑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由浅入深导入, 温故知新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旧知识环环相扣, 只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 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四、悬念导入, 激起探究欲望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的任务, 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 不悬会让学生一眼望穿, 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 也就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 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琢磨思考。

五、利用故事导入, 扣动学生心弦

“教师的巨大技巧便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导入新课, 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无理数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下无理数的来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是有一天, 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于是努力研究, 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 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 将他处死了。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 被称为无理数。这个故事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在下面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浅论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 篇4

【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 基本要求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2-02

一、课堂导入艺术的概念和现状

1.课堂导入艺术的概念

目前,在我国国内,对课堂导入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说法,但各种流行的说法都比较相同,在参考了各种说法后,我认为课堂导入应该是指教师在上课伊始,为教授新知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动机,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状态的一种行为。

课堂导入是一种行为,是教师为引出课堂学习主题和学生求知欲,而综合运用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的行为。

2.课堂导入艺术的现状

对课堂导入的研究国内外都所成就,“就目前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理论体系框架已经构建。但是,现有的理论研究大都是对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的,比如课堂提问的技巧、怎样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应该怎样加强对课堂的管理等,并没有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进行专门的研究。”

在我国国内,“国内的学者和专家所写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章都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研究,在他们的文章中只是对课堂导入做了简单的概念性的介绍”。

二、课堂导入艺术的基本要求

1.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追求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新颖。在方式上,教师应该利用新型的教育科技手段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例如利用投影仪、电视电脑、白板等;在内容上,课堂导入的材料内容应当新,接近最近发生的事情和热点问题。

2.联系性

联系性强是课堂导入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设计必须紧扣教材和课本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是要联系所学内容。

教师所运用的材料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指课堂导入所设计的内容要能够使学生便于理解,不脱离现实。以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我们走进商场,看到别人买了理想的东西,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和消费的冲动,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呢?这里很自然的将现实生活与书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目的性

课堂导入的目的性强是设计课堂导入的关键性问题。课堂导入最终追求的是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时,不论是教师的语言、使用的教学手段、运用的导入材料都要围绕能否吸引住高中学生的求知欲。

4.趣味性

趣味性对课堂导入设计很重要,现在的高中生是生活在电子科技相当发达的一个当代社会,他们得到各种信息和资源的途径比较多,容易导致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比老师还要多和广。高中生对各种事情和问题都充满了好奇心,而政治有相对枯燥、乏味,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应该注重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当下最受欢迎的课堂游戏或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来进行引导,引出话题。

三、课堂导入艺术的类型

课堂导入的类型,是本文重点进行阐述的内容。我们按照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可以把课堂导入分成很多类型。课堂导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温故知新型

温故知新型,是指教师通过联系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已学的知识点,然后从旧的知识点中顺其自然的引出新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欲望的导入方式。这是教师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课堂导入类型,具有实用性,但是使用次数过多,学生对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厌烦,可以尝试和多种导入方式穿插使用。

第二,情景设置型

情景的创设,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某一种情绪或情感状态中,触动学生的情感,容易有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印象深刻,从而“推己及人”。欣赏音乐只是情景创设的方式之一,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在导入时引用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

第三,悬念导入型

悬念导人,就是指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巧妙地设置问题、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导人方式。悬念导入在设计时要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在运用材料是应该注意选择,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难度,同时也应该注重关联性。

第四,因势导利型

因势导利型,是所有导入类型中比较难的一种,它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就课前发生的情景,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顺势开讲,让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导课方式。它对老师的应变能力和表演能力非常强,老师若想用这种方式导入,必须勤于思考和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使导入具有针对性,学生容易被吸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破题引入型

破题引入,最重要的是“破”,要求教师用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简明的解释课题词语或用简单话语来发问课题词语。

我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课企业的经营时,教师可以就“企业”这个词语进行解释,告诉学生什么是企业,继而发问在我们什么有哪些著名的企业,然后就进入本课的学习。解释“企业”这个词语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就进入课题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怎样从教学的课堂导入就成功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顺利地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让他们尽可能积极地深入到课堂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都需要于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因此,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初始环节,它对整节课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闫桂英.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李晓静.导入让政治课堂更精彩——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J].考试周刊,2014(47).

[3]唐华云.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4(32).

[4]赵清平.浅谈高中政治之趣味导入法[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3).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5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课堂语言融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课堂导入中的语言更是精益求精。严谨、简练, 却又深刻, 规范、准确, 却又生动, 通俗却又幽默的“开场白”定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下列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愉快地导入新课:

(1) 讲故事。如讲授“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时, 以鲍西亚父亲的遗训导入, 讲述她父亲设置金、银、铅三个匣子供求婚者挑选, 结果, 取了金匣子的摩洛哥王子得到了一张骷髅画, 拿了银匣子的法国阿尔贡亲王看到的是傻瓜像, 只有聪明坦诚的巴萨尼奥选中了朴实无华的铅匣, 得到了里面鲍西亚的倩影, 鲍西亚也毫不犹豫地要嫁给他。 (从此有了谚语:“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而贫困的巴萨尼奥不得不求助好友安东尼奥, 向他借钱娶亲。作为商人的安东尼奥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钱。夏洛克的条件是不要利息, 但到期还不了债就要割一磅肉。安东尼奥商船失事, 他们到期还不了钱, 最后被夏洛克逼上法庭, 要求割一磅肉。以此故事导入课文中的鲍西亚聪明机智地法庭斗智的场景。

(2) 东西方文化对照。给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同学们肯定能说出汉语“三思而后行”。再如, 说个成语“at sixes and sevens”, 同学们就不一定能说出其意“乱七八糟”了。

(3) 顺口溜。“East, west, home isbest.”这句顺口溜可以引出homeless (无家可归的) 、helpless (无助的) 、hopeless (无希望的) 等以less后缀结尾的词, 也可引出关于家庭的文章。学习宾语从句时, 引顺口溜导入很容易理解, 如:

(4) 猜谜语。在教词和词组时可以引入一些谜语。如:What can children do that adults can’t (grow up) .

What can fall on a lake yet not make ripples in the water (moonlight) .

(5) 声势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 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给课堂创造出一种更和谐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有谚语、俗语、名人名言, 词语接龙, 唱歌等方法, 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二、课堂导入活动的艺术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意思是奇异能给人美的享受。一堂课的导入也要采取丰富、奇异、艺术的导入活动, 使开场亮点不断。

(1) 表演。给学生一个舞台, 让他们尽情展示, 既锻炼学生, 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还能唤起师生情感的交流。许多对话, 戏剧性场景都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完成, 如“The Necklace”一课。

(2) 竞技法。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是争强好胜, 集体荣誉感强, 利用这些特征, 让学生抢答或分组抢答并积分。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能兴奋快乐地参与竞争, 积极学习。

(3) 游戏法。“玩中学, 学中玩”, 让学生动起来, 玩起来, 学起来。

(4) 演讲报告。

(5) 讨论。给学生一个话题, 展开讨论。例如:讲授美国历史内容时让学生先讨论美国历史大事件。

三、辅助手段的艺术性

(1) 挂图展示。向学生展示大挂图是最简单朴素的方法了, 在教“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单元时, 可出示世界地图, 指明“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It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A, the Uk, Ireland…”

(2) 实物呈现。高中一篇阅读文章关于“Franklin’s experiment”, 讲到了制作风筝的全过程。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句子意思和制作先后顺序, 可以找来材料, 演示全过程。

(3) 简笔图示。画画也是同学们喜爱的一种活动。比起平淡的讲授, 画出图画, 尤其是便捷的简笔画, 可以使乏味的内容在轻松中学会。

(4) 卡片。老师制作的卡片让学生们识记, 背诵单词或根据卡片提示进行即兴表演。

(5) 媒体应用。从简单的录音机到多媒体播放器, 这些电化手段能激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记忆犹新, 达到“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教学境界。

四、结论

亚里士多德所言:“致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播知识, 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因此, 本着“激趣”的原则, 教师要追求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英语课话题丰富, 西方文化深厚, 语言性强, 这更要求英语教师要艺术地导入新课。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并依次从语言艺术性、活动艺术性及辅助手段的艺术性三方面展开讨论。文章还提出了英语教学中丰富多样的导入方法。

例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入艺术,学习兴趣

在新课教学中, 引入方式是否恰当往往会明显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 因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导入环节逐渐成为了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 在物理课堂上, 我们也同样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良好的导入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的物理概念、规律等, 同时,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也具有明显的作用。以下就是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例总结的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实验导入法

人们的认知活动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进行的, 在高中物理学科中, 有很多的物理概念、规律等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这也给很多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障碍。这时候, 教师常常会用到物理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果我们把实验放在上课的一开始, 通过实验来导入新的概念, 规律等,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 同时, 带有较强视觉刺激的实验现象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弹力》这课的内容时, 为了轻松地引入弹力的概念, 在新课开始前, 就给学生演示了小车受拉伸和压缩弹簧的作用而产生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 学生看到了弹簧在恢复形变的时候会对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一个作用力。接下来, 笔者又给学生演示了用弹弓推粉笔头的实验, 使得学生再次看到了弹弓上的橡皮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对粉笔头产生的作用力。就这样, 通过两个非常简单的演示实验, 使得学生透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对弹力的概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进行弹力知识的讲解, 学生就会学的更加轻松了。

二、生活情境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在其中。在物理课堂上,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 会让物理知识显得不再那么深奥难懂, 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物理科学的距离,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牛顿第三定律》时, 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描述了这样两个普通的生活场景, 场景一:在拔河比赛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角力, 原本僵持不动的绳子被最终拉到了一方;场景二:拿鸡蛋碰石头, 结果鸡蛋破了, 而石头却安然无恙。场景描述完以后,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所描述的两个场景中,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就这样, 在生活情境的导入下, 原本深奥牛顿第三定律瞬间变得简单起来, 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多媒体导入法

在现代课堂上, 多媒体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常客。多媒体工具是一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的教学工具, 透过多媒体,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或静或动、或真实或虚拟的场景, 相较于传统的黑板、粉笔之类的传统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多重感官刺激。在物理课堂上, 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 往往会达到非常有效的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 在开讲之前, 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高空蹦极”的视频片段, 生动刺激的画面很快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关注, 借着学生的高度关注, 教师开始向学生提问:运动员在空中做的是什么运动?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高度和速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两个体重不同的运动员从相同高度跳下, 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是否相同?就这样, 在精彩的画面和问题的刺激下, 学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四、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充满着各种精彩典故, 很多科学家的生平事例不但具有很强的可听性, 同时, 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还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正面的教育意义。因此, 在物理课堂上, 教师也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 说一说物理发展史中出现过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产生一些基本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放射性物质”时, 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了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在与她的丈夫一起研究镭的过程中, 曾经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的镭元素。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 居里夫人患上了各种疾病, 包括白血病、肾病、肺病、眼病等等, 然而, 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病魔吓倒, 即使在她人生的最后阶段, 依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继续开展科研工作, 直到她为科学事业献出了整个生命!通过对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介绍, 学生不仅对放射性物质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同时也被居里夫人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物理课堂上的导入环节要想发挥积极的作用, 必须要满足简洁性、趣味性、多样性、针对性等一系列的原则, 只有这样的导入内容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导入的功能和作用, 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导入环节的艺术, 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导入引领下认识美妙的物理世界, 更加顺利地迈入物理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简科军.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第11期.

[2]邱亚丽.也谈中学物理新课导入方法[J].科教创新, 2011年第2期.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 篇7

一、教学理论视阈下课堂导入

在当今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们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向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与行为主义和客观主义对立,被人们称之为当今“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启示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建构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本的导入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当受到尊重;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人本主义学习观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二是全面性,即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三是渗透性,即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发生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就要求数学课堂导入要以学生为本,人本学派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导入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并从中发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加涅认为,学习应当被看成内在的认知过程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加涅说:“学习就是这样的认知过程,它把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转化成了为获得某项新技能所必需的内部信息过程。”按照加涅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和增强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是学生以外的一套用来增强学习的内部过程的事项”。从而教学的每一事项(包括教学导入)就都应以形成学生的内部条件作为直接的依据。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教学的起点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由旧引新式导入是以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为基础,将问题发展深化,从而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圆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车轮为什么作成圆的?(学生:能滚动);教师:(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看出大家说的是对的,不作成这里画出的形状,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滚动。那么,为什么不作成这种可以滚动的形状呢?(画“椭圆形”);学生:(感到问题的幽默、活跃)滚起来不平稳。教师:为什么不平稳呢?学生:(似懂非懂,似是而非)……这就引发了具有生机的“愤悱”状态,同学们都知道问题所在,但找不到恰当语言表达。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构建

数学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既受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学双方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审美趋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是涉及全方位多角度的创造性活动,但在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上必须深入探索。本文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非常关键。例如“韦达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这样的故事:在法兰西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西班牙人依仗着密码,在法国境内秘密地发送情报。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急关头,一位科学家借助数学知识破译了密码,这位科学家是著名的数学家韦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韦达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之一“韦达定理”。这样,学生就能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所以,无论何种数学导入方式,其主要关注的焦点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是我们孔子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在我们当前数学课堂导入当中也是非常适用的。在新课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加以充分注意,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听懂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能按要求加以实施,可以让他们回答较易的问题以检验其思维是否与课堂进程同步,同时也是在激发其继续跟进教师的课堂导入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鼓励并给予他们机会自由表达思想,或回答较难的提问。对性格外向富于表现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做一些现场表演或形体示范,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对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不无裨益的。

3、导入时间分布合理

每节新课可以分配给导入部分的时间是有限的,以45分钟一课时为例,导入部分只能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否则整堂课会是头重脚轻,主题不突出,长久以往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引入话题之后,希望学生的每一次发挥在自己预计之中,但客观情况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气氛过冷或过热。在气氛缺乏的时候要能积极引导,在讨论的展开偏题太远的时候也要做到适时带回,收放有度方能把握时间于自己掌控之中。

4、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数学新课导入的设计作为新课堂的开端环节只有充分秉承“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以一定数量的任务链作为推动,引导学生执行教师事先规划设想好的目标,并适时做出评价,才能够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和功效发挥至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型课堂导入环节过程中也能实现认识相关教学内容,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归纳知识,发现规律和感受成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力、创造力和运用教学内容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针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初中课堂导入有效的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讲课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随机应变设计不同的导入策略。本文认为以下课堂导入策略在教学效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1、温故知新导入策略

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都必然遵循其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一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己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达到一个新的认知水平(转引自莫雷,2002)”。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温故知新导入法就是教师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或回顾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巧妙地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如“有理数减法”的教学,笔者先要求学生复述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完成填空:

本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这里就是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2、情境导入策略

情景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它是揭示语言表达意义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在呈现新教材之前,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传递的信息,深刻领悟语言材料的交际功能(罗晓杰,2002:17)。在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知识时,用鸡兔同笼问题创设情景,(鸡兔同笼共有头36只,有腿100条,求笼中鸡兔各多少?)学生虽然进人初中一段时间了,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层次上,在短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会用小学所学的知识,通过列算式求出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解题方案:利用电脑演示让兔子把2只前腿都举起来,再问学生:“如果笼中所有的兔子都这样把前腿举在空中,那么站在地上的腿一共有多少?地上少了多少条腿?……”通过引导和分析,学生一般能较快求出兔子的只数。学生对这样的解答会产生兴趣,会在课堂上跃跃欲试,议论纷纷。

3、游戏导入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过程中,我将以往在导入新课活动中个人代办的方式,变为现在的以游戏内容为主的比赛方式进行,让学生直接兴奋起来,让引言不再枯燥无味。游戏是青少年嬉戏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好强也是他们的本性,在数学课中以游戏为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初中阶段“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课堂导人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然后对失败者提出问题:“你输的服气吗?”学生回答:“服气!”接着问:“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学生会高兴的回答:“继续游戏,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讨论“概率”这个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和习惯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出发,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概率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从具体的生活知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探究导入策略

问题是探究的方向和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迫切追求结论的愿望,喜欢这门学科。例如:在进行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短片,在短片中插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从军行》里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再将短片中的场景虚化为这样的情景:将军观望烽火后从山脚的A处出发,驰向草原上的交河边(直线a)的C处饮马,再回到军营B处,请帮助将军设计最短的路线。这样的导人为教学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导引,使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消除遗憾的超越艺术。”导入艺术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艺术的综合展示。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能。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导入新课都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结合上课时的各种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恰当的、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幅导游图,能帮助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最佳的效果(何朝柱,2002)。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定课堂的秩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上课时不能为导入而导入,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参考文献

[1]胡淑珍等:《教学技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 篇8

一、开门见山导入

所谓“开门见山导入”是指单刀直入, 直切主题。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这种方式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

例如, 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 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 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又如, 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 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以前我们学的数都是整数,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看谁学得好。

二、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 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不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促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 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 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例如, 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 笔者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设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 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各抒己见。他们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 有的说因为有宽度, 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激烈争论时, 笔者及时导入新课, 并鼓励学生比一比, 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设置悬念, 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 快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三、游戏导入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 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 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来导入新课。

例如, 教学“游戏公平吗?”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转盘游戏”:同学们, 我们经常在街边看见有人摆地摊赚钱, 我就见过这样一个转盘。笔者拿出准备好的转盘, 并讲了游戏规则, 之后问学生要不要试试手气。此时学生兴奋不已, 都想试试, 参与度极高, 但他们总是拿不到大奖, 又陷入了茫然与困惑之中。此时, 笔者顺势引入了课题,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 教学“轴对称”时,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 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 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此时学习新课水到渠成。

五、联系生活导入

当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有人也说过:“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 教学时,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技能。

例如, 教学“多位数的认识”一课, 笔者这样导入:首先设计一组万以内的读写练习。由于是已学过的旧知识, 学生能很快准确地读写。接着出示:我国已有1300000000 人口, 领土面积9600000 平方米……学生由于只接触到万以内的数, 因而读不出来。笔者指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 需要的数的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 只会万以内的数是不够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总之, 一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与课堂导入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更深层次地思考课堂的导入问题, 为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9

一、由生活情境引入新知识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正值中秋节前夕,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今天买来一盒月饼,小杰、小明和小丽都争着要吃月饼,妈妈问小丽要多少,小丽说1份,妈妈就把第一个月饼等分成4份,给了小丽其中的1份。小杰看到后觉得1份太少了,吵着要2份,妈妈就把第二个月饼等分成8份,给了小杰其中的2份,满足了小杰的要求。小明跟妈妈说要3份,妈妈就把第三个月饼等分成12份,给了小明其中的3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妈妈这样做是否公平。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起来,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轻松学会了新的知识。

二、由游戏引入新知识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以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进行“因数”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用乘法计算24的游戏: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快、方法多。一听说要做游戏,学生马上兴致盎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游戏进行点评,共同列举出“l×24”“2×12” “3×8” “4×6”,由此引出因数的定义。原本枯燥的数学定义通过游戏的方式得出,这个定义在学生的记忆中就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由动手操作引入新知识

动手操作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动手操作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用小棍组成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在学生初步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课堂上无法直观呈现的,这就对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产生了障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去体会。如,教学有关利率的应用题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信用社实地观看存款的利率表及存取款单子,让他们接近生活,融入生活。有了实地考察的经历,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银行存款、取款的过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利率的真正含义,解决相关的应用题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由激发兴趣引入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教学“比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起案件的案发现场,技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的脚印进行了认真的测量。不一会儿,技术人员向侦察人员提交报告: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l70厘米左右。技术人员是如何知道犯罪嫌疑人身高的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教学实践表明,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设计引入,就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进而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 篇10

一、悬念导入法

鲁宾斯坦曾经 说过:“思维总是 开始于疑 问或问题.”在课堂开端设置悬念,既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也可活跃他们的思维.悬念的设置是有讲究的,一般要出乎大家的意料.悬念常常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使得他们想马上知道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张A4纸,然后向学生提问:“谁知道这张白纸的厚度是多少?”大家各抒己见.我指定几名学生估计纸张的厚度,并取估计厚度的平均数.然后,我说:“刚才大家估计纸张的厚度约为0.09mm,那么我现在把这张纸不断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以后,它的厚度能不能超过大家的平均身高呢?”大多数学生怀疑:“不可能吧!”我说道:“大家学习完本节课以后,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好!下面我们一 起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样,学生为了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便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依据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刚开始讲授新课内容时,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矛盾和惊讶,使他们产生迫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负数》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2-3=?”这样的问题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学生会马上说:“老师,你的问题问错了,被减数小 于减数,减不了.”我接着说:“还差多少才够减?”“欠1.”这时,我对他们说:“可以把‘-’理解为‘欠’.”并且指出:在所有除了0以外的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所得的新数称为负数.这样,既能让他们了解负数实际表示的意义,又能让他们弄清负数的概念.又如,在讲授《一元 一次方程》时,可这样设疑:“同学们,把你的年龄乘以3再加上4,然后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你们今年分别是几岁了.”大家都踊跃地报上自己算得的结果,我快速地说出了他们的年龄.这时,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怀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实验导入法

教师通过教具进 行演示实 验,并鼓励学 生一起操作,可巧妙引入新课内容,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必然能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剪纸.这些剪纸中,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是不规则图形.然后让学生对折剪纸,看看哪些剪纸对折后能重合在一起,让他们总结规律,得出能够重合的剪纸的特征,并把这类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特征的相似部分,推出与这两个对象的其他一些性质相似的一种推理手段.通过类比导入,教师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并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例如,讲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这样导入:先让学生练习解答几道一元一次方程习题,然后把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则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既让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开端,利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情境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讲授《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新颖的学习情境:播放一段自己制作的视频,以振奋人心的国歌开始,两面精心设计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国旗在大屏幕上缓缓升起.这样的情境导入,很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

上一篇:储备机制下一篇:网络团购营销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