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 篇1
摘要:成功的课堂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提高注意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具有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课堂导入,温故知新,悬念导入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 开场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无味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成功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提高注意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具有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一、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是激发探索动机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强化情境创设功能, 创设好奇、疑惑、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故事、游戏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讲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老师给他一道题计算, 求1到100的和。小高斯很快得出:5050。“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听过了这个故事, “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 一共就有了50个101”, “也可把原式数顺序颠倒, 两式相加得出:1+2+3+…+100+100+99+98+…=101+101+101+…+101=101×100, 被2除后就得到原式的和。”“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3+……+an怎样求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小典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经过探讨, 他们很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 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 (a1+an) /2。
二、设置疑团导入, 点燃学生好奇心
如果对某些问题故意制造疑团变成悬念, 设置一些只有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就能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球冠》时, 设置这样的疑团:“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个四等分, 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是多少?”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 认为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1/4!”再质疑:“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 中间的圈大, 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内容:球冠。”通过这样的疑团导入, 学生自己就解开了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使这个结论经久不忘。处理好教材内容, 设置好疑点, 是教学艺术的表现, 良好的设疑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由浅入深导入, 温故知新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旧知识环环相扣, 只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 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四、悬念导入, 激起探究欲望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的任务, 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 不悬会让学生一眼望穿, 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 也就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 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琢磨思考。
五、利用故事导入, 扣动学生心弦
“教师的巨大技巧便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导入新课, 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无理数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下无理数的来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是有一天, 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于是努力研究, 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 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 将他处死了。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 被称为无理数。这个故事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在下面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总之, 简洁、高效的导入会很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把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 同时促使学生对即将学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 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 篇2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管窥
张安蛟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
1、点题式: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短平快见长,略欠艺术性。
2、复习式:承上启下,以旧引新。减缓坡度,平稳过渡。
3、提问式:以石击浪,启发思维。引起学生自觉思维。
4、实例式:感性出发,联系实际。以感性理解理性。
5、类比式:求同存异,防止混乱。运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6、探究式:创造条件,引导发现。能激发分析探索能力。
7、故事式:鲜明生动,引人入胜。
8、纠错式:先练后讲,以错明理。
9、其他式:谜语式,聊天式,……
不管哪一种导入,必须具有吸引力,短时到位;必须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年级、教材、环境、时间等。切忌广告和故弄玄虚。同时,每一种方法不应该是孤立的.,我们要融会贯通。这也体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下面我们举出些实例以作参考:
例1:“按比例分配”一课导入。
第一步:一堆煤200千克,分给体力基本相同的人搬,平均每人分多少?
第二步:如果分给大人和小孩,怎样分合理?
例2:“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导入,许多老师喜欢采取探究式、类比式、纠错式。
比赛:两组题,分组接力竞赛。
238+195=238+200-5=
474+899=474+900-1=
738-497=738-500+3=
1564-996=1564-1000+4=
这里我们要注意分组的学生情况,分配公平。这样开头很快产生矛盾与兴趣。
例3:“有余数除法”有老师采取“小棒法”。
小棒:8根9根10根11根
每四根摆一个四边形,结果为何不一样呢?接着引入算式。
例4:“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
① 1+3+2=②2+2+2=
观察①②不同点象②题你能写出几个?
5+5+5+5=1+1+1+1+1+1+1+1+……(100个1)=
怎样运算简便呢?
例5:“长方形周长”导入。
提问:用一段30厘米的绳子围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可以围住吗?
思考:长10厘米,宽只能是几?
例6:“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入。
找与众不同的数:151013853.54753。
揭题:“3.5”,有一点,就叫小数点,这个数叫小数。
例7:“用字母表示数”导入。
方法一:阿Q和小D在看W的悲剧;我在A市的S街上遇到N年未见的同学。
句子中字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方法二:扑克牌的A、K、Q、J表示什么?
方法三:出示等式0.5+X=3.5X表示什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导入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导入 导入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当科学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新旧知识衔接法、情境创设法和实验导入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旧知识衔接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可先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先前学过的知识导出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新旧知识衔接法能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这样导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回答:“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定点坐标为(1,0),定值为5,那么你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吗?”学生很快便写出了圆的标准方程.教师顺势提问:“这是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产生的联系.如果一个动点和两个定点产生联系呢?比如,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1,0)、(1,0)的距离之和为定值5,那它的轨迹又会是什么?方程又是怎样的呢?”
这样进行新课导人,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先前学过的知识,又能消除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情境创设法
任何數学知识均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及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容易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教学情境创设法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泥水匠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平行.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这样的情境贴近生活,学生的兴趣十足.
三、实验导入法
所谓“眼见为实”,学生通常对亲眼看见的知识内容深信不疑且印象深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尤其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借助实验进行新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棱锥的体积》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等底、等高的棱柱和棱锥容器的注水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等底、等高的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关系.
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设计了一个实验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在袋子里拿出一颗红色的玻璃球,然后又拿出几颗红色的玻璃球,问学生:“大家看,我拿出了五颗红色的球,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袋子里都是红色的球呢?”学生观察后,有的回答:“不一定.”教师继续摸出一个白玻璃球,问:“是否全是玻璃球?”有一部分学生较快地回答:“不一定.”教师再摸,拿出一个乒乓球.这时,学生笑了起来.教师又问:“袋子里是否全是球?”学生都肯定地回答:“不一定.”教师指出:“袋子里是否全是球还需验证.如果袋子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则最终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如果袋子里的东西有无穷多,怎么办?”学生还没有回答,教师停顿了一下,说道:“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时,可以肯定下一次摸出的也是红玻璃球吗?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思维顿时被激活了.这样的导人方式灵活、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值得推广.
新课导人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新课导人效果好,那么,课堂教学就得以顺利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新课导入法,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课堂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经验设计导入内容,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法 篇4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 写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 单刀直入, 主体明确, 论点鲜明。一些新授数学课, 如果很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这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本课的教学目的, 学习重点、难点, 立即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在学习《二面角》一课时, 教师可以直接导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 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导入课题, 一方面介绍了这堂课产生的背景, 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教师导入直截了当,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授新知识上。
二、复习导入法
当新授知识与已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时, 常用回忆旧知识来导入新知识,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常称之为复习导入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利用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联系了新知识, 使知识能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向高一层次发展, 有利于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来启发学生思维, 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 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将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基础上顺利导入, 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三、悬念导入法
语文教学时教师常常运用制造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的高度关注与兴趣, 同样, 数学教学运用得法, 也能起到相同作用。所谓悬念, 就是运用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知识的积累,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此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 引导学生从“折纸”这一现象入手设置问题:一张薄薄的纸片需对折多少次就能达到珠穆朗玛峰高度?学生感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思议。教师就顺势提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 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观点。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观点形成强烈的反差, 造成悬念, 能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将学生带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新知中。
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恰当适度。设置悬念的高度不够,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能理解, 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处于思而可解的状态, 学习兴趣才会高涨,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考的前提。有了疑问, 才能引起思考。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使学生不知不觉掉进教师设置的“问题陷阱”中, 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 教师趁机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 引出新课。运用设疑导入法必须注意:一是设疑要巧妙。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 熟练把握教材, 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关键点、内容的空白处等角度巧妙设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要善问善导。设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在瞬间活跃起来。对此, 教师要懂得设问的方法与技巧, 善于在关键处点拨, 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
五、趣味导入法
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枯燥的, 但钻进教材又有着无限的兴趣。所以, 教师的引入很关键。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很多, 教师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趣味, 活跃气氛, 创设情境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一课时, 很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 这时,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可讲玩“多米诺”骨牌的游戏。因为在港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此游戏, 学生有所了解。玩此游戏有两条主要原则: (1) 玩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 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 (2) 推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教师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 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总之,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 也可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教无定法, 关键在于能够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方法得当, 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先导。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设疑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选取恰当的导入法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 篇5
一、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为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这门学科中,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类比方法得出的。教师借助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类似的已经学过的概念来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最终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电势能时,教师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从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还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把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把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的概念,将交流电相与相差类比于简谐振动,可以建立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等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旧知识,还能顺利引出新知识,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
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得出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课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成像的实验,为学生讲解产生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原因,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理解这个概念。又如,在学习弹力概念时,教师通过挤压气球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变形,学生观察教师松手后气球被弹出的现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弹力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也就能深刻地理解弹力这个新的物理概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
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应该选择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推和拉这些常见的力的外延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概括力的概念。在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导入
因为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五、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设疑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设疑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后接受新知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新知识的效果要好。例如,教师想引入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再逐渐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为什么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反射光的强度却加强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疑问,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得出全反射的概念。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立疑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刚。谈高中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A].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高小丽。说说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12)。
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篇6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学起来比较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因此,如何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每位物理教师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开始。在教学中,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下面结合高中物理教材的部分内容,谈一谈新课引入教学中的几种尝试。
一、温旧知拓新识引入新课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物理知识的传授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温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复习前一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内容顺利引入。通过上一节的实验探究可以发现,小车的加速度可能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从而推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这样不但使学生温习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讲故事创情景引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青少年的天性。课起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很多人虽进入了课堂,但心中想着的是课间的玩乐。此时,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物理学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趣之效。如学习“电流的磁场”时,给学生讲述18世纪末,年轻的奥斯特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启发,想象电、磁和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在一段时间内,他一边思考,一边实验,经历了无数次挫败,终于发现了课堂上像是偶然实为必然的揭开电磁新时代帷幕的故事。这样能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物理原理讲得生动活泼。用扣人心弦的生动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参与教学。采用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献身科技事业的事迹或物理规律发明的历程引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意志品质,提高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探求知识奥秘的能力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诵诗词激趣味引入新课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古代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用其吸引学生注意,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新课学习中来。如讲“物体的运动”时,可用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的诗词引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云天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系,云是静止的。
四、做实验获猜想引入新课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弟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一上课教师先演示与本课时内容有关的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高度的集中,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多方面猜想,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对“交变电流”的引入,可采用如下几个演示实验:1.把两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并联,注意使两者正负极的方向不同,然后连接到教学用发电机的两端。转动手柄,两个磁极之间的线圈随着转动。边实验边让学生注意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会发现小灯泡交替发光,一亮一暗)2.观察某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以零刻度线为基准左右摇摆)3.用电流传感器先观察电池供给的电流波形,再观察学生电源交流档供给的电流波形(前者是一条直线,后者是数学上的正弦函数图像或者余弦函数图像)提出问题:以上几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样一开始使学生进行感知,为理解教材准备了条件,生动、新奇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新奇而不见怪、有趣而不乏味、直观而不繁琐的实验引入,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把学生引过探索知识的海洋。
五、设疑团制悬念引入新课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的引入,可以这样问学生:为什么能把线织成布,把布缝成衣服?为什么拿在我们手中的书本、铅笔不会滑落呢?
六、用电教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物理课堂教学引入中,采用电教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内容时,可以播放几段视频:“水流星”的杂技表演;翻滚的过山车;中国民间舞龙表演等等,让学生猜测、发表观点;也可展示一些图片:骑自行车、摩托车转弯,汽车、火车转弯,飞机作俯冲运动、汽车过拱桥等。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 篇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将新知学习寄托在某一事物或故事中, 使新知构建有了着陆点, 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从而优化他们的认知体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 在新课教学之初, 借助鲜活的情境, 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 进而生成浓厚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获取新知的欲望。
例如, 在教学“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知识时, 我给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只有8岁的时候, 他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目, 让大家计算出从1到100的和。小高斯看了题目, 瞬间就说出了结果:5050, 令其他同学大为惊讶。此时, 我问大家:“同学们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吗?”由于很多同学在小时候都已听过这个故事, 自然也就能够轻松的回答说:“他将该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 得出了50个101, 也就很容易地得得到了5050。”在此基础上, 我呈现主题:“高斯的算法还可以这样来解释:将原式数的顺序颠倒得出另一个式子, 将其与原式相加:1+2+3+…+100+100+99+98+…+1便可得到101+101+101+…+101=101×100, 再将其结果除以2即可得到原式的和了。由于学生有了之前的故事基础, 理解这一问题便异常轻松了。此时, 我再问:“那么, 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Sn=a1+a2+a3+…+an如何求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 也自然理解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求和公式:Sn=n (a1+an) /2。
二、设置悬疑, 引发注意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只有始终伴随着疑问, 不断发现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 数学学习才会不断深入, 他们也才会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始于疑问和惊奇。”因此, 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 应努力为学生设置悬疑, 让他们在对问题的好奇中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这样, 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延展, 对问题的认知才会加深, 形成的知识才会深刻, 对规律的记忆才会更加持久。如在教学“余弦定理”的知识时, 我给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大家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满足勾股定理c2=a2+b2再熟悉不过了, 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是否有c2=a2+b2+x?如果存在这样的关系, 其中的x又将取何值?教师借助学生原有知识, 通过设置了这样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疑问, 从而将学生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探究氛围中。再如教学“球冠”的知识时, 我设置如下疑问:用三个平行的平面去截一个球, 恰好将球的一条直径平均分成四个等分, 其中截得的四个球面的面积大小如何?在经历了几分钟的思考和演算后, 有的学生回答两头面积小, 中间的两个“圈”面积大。此时教师肯定的给出答案:“这四个部分面积一样, 都等于球面积的1/4!”学生的思维一时陷入了迷茫, 不得其解。此时, 我说:“看起来两端确实很小, 中间的确好像很大, 可为什么它们的面积却是相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球冠。”通过这样的设疑, 激起了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兴趣, 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新课, 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三、借助生活, 引起认同
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大舞台,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新课导入时, 将教学内容寓于生活背景下,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更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教学“锥体体积”一节时, 我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 再拿出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 让学生观察, 再用圆柱装水, 然后倒入圆锥形容器中, 恰好倒满三次。在学生亲眼观察后, 我问学生:“大家可以发现这二者的体积关系吗?”学生轻而易举的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 我进一步引导:“这一数量关系是否对等高等底的其他形状的锥体和柱体都可以成立?如果成立, 如何从理论上进行严格的证明?”通过这样生动直观的导入, 学生印象深刻, 下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 对学生来说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 学生对推导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信服了。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导入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导入,导入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当科学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新旧知识衔接法、情境创设法和实验导入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旧知识衔接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可先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先前学过的知识导出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新旧知识衔接法能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这样导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回答:“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定点坐标为(1,0),定值为5,那么你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吗?”学生很快便写出了圆的标准方程.教师顺势提问:“这是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产生的联系.如果一个动点和两个定点产生联系呢?比如,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1,0)、(1,0)的距离之和为定值5,那它的轨迹又会是什么?方程又是怎样的呢?”
这样进行新课导入,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先前学过的知识,又能消除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情境创设法
任何数学知识均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及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容易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教学情境创设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泥水匠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平行.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这样的情境贴近生活,学生的兴趣十足.
三、实验导入法
所谓“眼见为实”,学生通常对亲眼看见的知识内容深信不疑且印象深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尤其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借助实验进行新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棱锥的体积》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等底、等高的棱柱和棱锥容器的注水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等底、等高的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关系.
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设计了一个实验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在袋子里拿出一颗红色的玻璃球,然后又拿出几颗红色的玻璃球,问学生:“大家看,我拿出了五颗红色的球,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袋子里都是红色的球呢?”学生观察后,有的回答:“不一定.”教师继续摸出一个白玻璃球,问:“是否全是玻璃球?”有一部分学生较快地回答:“不一定.”教师再摸,拿出一个乒乓球.这时,学生笑了起来.教师又问:“袋子里是否全是球?”学生都肯定地回答:“不一定.”教师指出:“袋子里是否全是球还需验证.如果袋子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则最终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如果袋子里的东西有无穷多,怎么办?”学生还没有回答,教师停顿了一下,说道:“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时,可以肯定下一次摸出的也是红玻璃球吗?袋子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思维顿时被激活了.这样的导入方式灵活、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值得推广.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新课导入效果好,那么,课堂教学就得以顺利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新课导入法,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课堂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经验设计导入内容,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忠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9).
[2]桂佳.高中数学导入设计的不足及对策之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1(6).
[3]王光明.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1).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 篇9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行导入,可以讲述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的故事进行导入,也可以设置悬念进行导入,还可以利用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发展史进行导入。下面,笔者就新课导入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一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法”,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反函数”时,先复习一一对应、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和本节内容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而自然地导入反函数的学习。
运用此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泥水匠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线绳来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叙述事实,学生点头称是)。这样,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实践证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提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实践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进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实践导入法适用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
例如,讲“椭圆的定义”时,让学生带上图钉、绳子和白纸,在课堂上告诉他们操作方法,让他们通过实践自己归纳、总结椭圆的定义以及性质。
五、设置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准备的。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我是这样进行导入的:已知一张纸的厚度是0.5mm,如果把它连续对折20次它的厚度与珠穆朗玛峰8843米相比,哪个大?想知道结果吗?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答案了。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六、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导入法是指利用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发展史导入新课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先讲述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利用数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同时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高中地理新课导入教学初探 篇10
一、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导入
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 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设计导入时, 若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中引入, 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 自觉积极地学习。
【案例1】
课题: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化
这是一节评特级教师时在省级考核中上的课, 当时从第一节课到第五节课每个教师上的课题是一样的, 所以课堂设计新颖尤其重要。
对我来说, 教材是熟悉的, 关键是如何在课堂设计中融入新意?学生是陌生的 (外校借班开课)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边思考边开始了紧张的备课, 而首先考虑的是导入的设计。
这节课的设计, 我采用了活塞队与热火队的球赛图片作导入。上课前我在大屏幕上显示的不是课题的名称, 而是一幅NBA球员的扣篮画面, 学生们就围绕着这幅图片议论起来, 因为6月1日正好是活塞队大胜热火队, 而我上课的那天正好是6月2号, 选取的正好是这场球赛的图片, 当时有学生就问我:“老师, 这节上什么课?”“你们猜猜?”我反问学生, 但我心里已经兴奋起来, 师生互动的基础有了,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一开始上课我就由活塞队和热火队的名称和城市区位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再由美国到中国, 到长三角城市群, 到嘉兴的城市区位和城市化, 特别是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嘉兴20世纪80年代的中山路、北京路的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照, 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非常顺利地导入了城市区位和城市化的主题。
【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导入之所以比较成功, 一是自己备课真正做到了不光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考虑到现在的高中学生不管男女都非常喜欢看篮球赛, 于是从学生感兴趣的NBA球赛导入, 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 (嘉兴的城市区位和城市发展) 着手分析, 使得师生之间有深层次的互动, 有情感的交流,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二、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知识, 把身边的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这些地理现象, 从而真正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地理问题。
【案例2】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这是一节在异地 (浙江江山) 上的公开课, 而且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导入既要简洁又要快速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最重要的是要与本节课的主题贴切。带着这三个目标, 我设计了用五幅图作新课导入, 第一幅图是浙江省地形图, 在图上标出嘉兴与江山, 在这幅图上一是让学生了解嘉兴与江山的地理位置, 一个在浙东北, 一个在浙西南;二是让学生从高度表上看出嘉兴位于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区, 江山则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区。给学生展示的第二幅图是嘉兴南湖景观, 第三幅图是江山江郎山的景观, 通过这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有不同的自然景观。给学生展示的第四幅图是浙北平原的水稻生产, 第五幅图是浙西南的红壤丘陵植被, 通过这两幅图, 一是让学生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是让学生理解嘉兴与江山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而导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导入成功之处在于把授课教师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当地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进行对比, 让学生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异, 从而为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打下基础。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上, 嘉兴和江山的对比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张张图片的展示、递进, 引人入胜, 非常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三、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导入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 它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 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过渡到新课也会十分自然, 但复习提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案例3】
课题: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设计导入时, 我准备用一幅中国地形图, 并提问“我国地形有什么特征”来引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 耕地比重小”的结论, 从而导出“因为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所以要开发和利用山区的农业资源”的正题。然而, 在正式开课的时候, 我指着中国地形图, 让一位学生来回答“从图中你能看出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吗”。那位学生居然回答:“我不知道。”一瞬间, 全班鸦雀无声, 学生的眼光都在看着我, 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也在看着我如何面对这个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当时我心里确实震惊了一下, 这是我开过的多次公开课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境, 我停顿了一下, 微笑着面对那位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学生, 先请他坐下, 然后告诉他, 其实也在告诉全班同学:“没关系, 正因为不知道我们才要学习, 还有不知道的同学吗?”此时全班肃静, 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回答, 我用关切的眼光环视教室一周, 让和我陌生的学生看到我眼中的真诚, 然后我说:“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好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我看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我也如释重负, 微笑着向同学们娓娓道来……
【自我反思】
该节课的导入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尴尬局面, 主要是我在设计导入时, 只考虑了教材因素, 只设计了如何一步步引入主题,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当时借班上课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而我上的课题是高三教材中的内容, 学生头脑中没有关于这节课所需要的一些铺垫知识;另外, 中国地形知识是学生在初一时学过的内容, 到了高二自然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一上课我没有对旧知识进行任何复习就开始提问, 学生只能回答“不知道”了。虽然这节课凭借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把可能引起师生交流障碍的危情巧妙地转化了, 但预设的导入失败也让我有深刻反思: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任何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 也就是说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以上三个新课导入的案例, 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有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案例1”和“案例2”的导入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贴近学生的思维;“案例3”出现的课堂小插曲, 是因为教师在用承前启后的导入方式时, 只考虑了如何“启后”, 而没有关注在“承前”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储备情况。
高中音乐新课导入尝试浅议 篇11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我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他们是高中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视频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我在上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走近藏族歌舞一课时,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就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藏族人民在不同的生活场面载歌载舞的场景,同学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为他们高亢的歌喉、优美的舞蹈表演而赞叹,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三、听辨导入法
听辨导入法是音乐教学独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在讲民歌时,我选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洗衣歌》两首民歌片断,让学生听,听完后告诉我这两首民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自然就听得仔细认真。还比如,让他们听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或主旋律出现几次。通过听辨,学生们有兴趣试探一下自己耳朵的灵敏度,注意力自然就高度集中,回答问题准确性高,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好。
四、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的深度开放,不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恰恰相反,和传统教学相比,对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管是知识储备上还是课堂驾驭能力上,都给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很多实际教学表明,只有在老师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着科学的思路去探索和总结。例如在《非洲歌舞音乐》这节课中,我在引入环节采用了问题导入,设置了几个问题,“在这首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主要使用的乐器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找到答案了就找出了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也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
五、特长生展示导入法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生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但是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两个甚至几个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我们一直都在高度提倡不要忽视“弱势群体”,但是我们也不能浪费这些有利的“资源”,他们是课堂中活活生生的例子,能够直接影响其他学生对待音乐的态度。比如:在《音乐与人生》这一节课中我们要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于是,我就安排本班一名会弹奏琵琶的同学在课前为同学们演奏了一曲,然后给大家介绍介绍琵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包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的状态,效果很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专长的学生,如唱歌、跳舞、钢琴、朗诵,还有在其他学科比较突出的学生,如地理、历史、美术等,我都会不失时机的利用这些“活”资源,这既给了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又增添了课堂气氛,使音乐课“活”了起来,效果甚好。
六、教师示范导入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多专多能,善于表演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演不但能起到“示”与“范”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教师把表演运用在课题导入上,更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在进行《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节课的学习时,我在课间就播放“阳关三叠”为背景音乐,等同学们都安静的做好后,我就开始有感情的、大声地朗诵“阳关三叠”这首诗,“渭城潮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语音落下,响起一片掌声,然后我不失时机的说“这首非常好听的律诗在唐代时被编成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呀?”得到的是急切的、肯定的声音“想听。”这样便自然的引到了本节课中来。同样,在讲京剧这一课时,我并没有一上来,就讲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等枯燥的京剧知识,而是以我范唱的一首现代京剧《唱脸谱》为导入点进行京剧的学习的。这样的以身示范的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对以后的音乐鉴赏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新课导入策略研究 篇12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从字面上理解即是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进而实现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新课导入方式。在高中英语新课学习中很多教师均习惯于采用这种新课导入方式,取得的教学成效也非常值得肯定。
复习导入法既可以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新课导入方法,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新课导入方法也非常欢迎。
二、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新课的畏难和紧张情绪,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新课导入方法。这种新课导入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因此,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均习惯于用音乐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案例】执教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Unit 2The O-lympic Games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Goodmorning boys and girls.I listened to some good songsyesterday when I prepared today’s class.So I want toshare some segments with you before today's learning.And do you want to appreciate these songs with me?”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Yes!”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接下来我连续播放了几首奥运主题曲,听完这些歌曲之后,我又问道:“Do you find anythingin common?All of them are...”问题抛出之后,很快就有同学回答说:“Olympic songs!”听到我要的答案之后,我顺势说道:“Olympic theme songs.The holder use atheme song to express the theme of the Olympic games.So what the Olympic games on earth means?Now openyour books at page 22...”
为了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采用音乐导入法是十分必要的。音乐导入法的实施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并不难,只要教师在上课之前搜集整理一些与新课教学主题相关的音乐即可以轻松实现。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的问题导入法运用需要教师提出较为新颖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效的新课导入。
【案例】执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Welcometo the unit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Recently I play a video game named‘Fashion Story’.Itis shop selling beautiful clothes,shoes and decorationsfor the young ladies,But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thatI do not have any guests.”与此同时,我用多媒体呈现了我的店铺相关图片。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快速转动自己的思维,纷纷给出建议。有同学说:“You can reduceyour price.”有同学说:“Maybe...you can ...hire someyoung girls,let them put on the dress of your shop andmake a show.”有同学说:“You can make an advertise-ment on TV or newspaper too!”听到同学们的各种答案之后,我微笑着说道:“Yeah!‘advertisement’Soundsgood!But I have not done this before.so I have to learnfrom others,right?”...
问题导入法顾名思义即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新课学习状态的一种新课导入方式,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运用起来也较为简单。这里需要把握好的一点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索然无味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或降低新课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06-20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10-26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论文09-04
高中数学教学导入刍议09-25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10-26
中公专家浅谈高中数学导入方法06-06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06-07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09-25
数学新课的导入05-08
中职新课导入数学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