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2024-09-29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精选12篇)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1

人们常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感觉每节课内容都很重要、很有趣。学生不像成年人那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又因为他们年龄小, 学习情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容易受外界的刺激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数学原理形象化, 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有着无穷的乐趣, 使学生在思想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 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导入的目的要明确

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新颖的内容收敛学生课前的各种思想, 引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使其在兴奋中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从而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并主动地去完成。

二、导入的要求要具体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做到与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有机结合。导入设计要简单巧妙, 有针对性, 不要过早地占用授课时间, 影响教学环节。设计时可以采用启发性的实例、故事、游戏等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耳听、眼看、脑想、手动, 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就要求教师编排的导入必须灵活、新颖、多变。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善学。

三、导入的类型要丰富

(1) 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用简洁的三言两语, 开门见山地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交代学习任务, 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 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 诱发求知欲望。例如, “圆的认识”一课的导入:教师直接在黑板正上方画两个圆, 然后对学生说:“我们今天就学习圆。不用实物说明, 谁能用语言表述什么是圆呢?”当学生无法表述时, 教师就默默地重复画圆的动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圆规画圆的原理进行表述:在一个平面上, 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保持不变的距离, 动点围绕定点旋转一周, 动点所走的轨迹就叫圆。圆的学问可大着呢, 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圆。

(2) 温旧求新导入法。利用旧知识导入, 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引出新的教学课题。这种温旧求新导入法过渡自然, 利用学生对新课的一知半解,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引入方法。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的导入:老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板 (篇幅所限, 图略) , 告诉学生长是6 分米, 宽是3 分米。问:“谁能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之后, 老师用剪刀按虚线剪下, 拼成平行四边形:“现在长方形已变成平行四边形, 谁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3) 实例引入法。实例引入法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新课, 这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 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解决问题的策略———行程问题”一课的引入时, 教师说道:“上次校运会, 班上谁跑步得了第一名?是哪个项目的第一名?50米、100 米、200 米这些项目表明了我们要跑的路程。得了第一名, 说明在这些项目上所用的时间短, 证明你的速度快。今天, 我们就学习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行程问题。”

(4) 直观操作导入法。直观操作导入法是凭借具体的教具或动手演示操作, 以引起学生兴趣而提出新的课题。例如, “角”一课的导入:“同学们, 现在拿出笔和练习本跟着老师做一件事好吗?”教师在黑板上点上一点, 问:“这是一个什么?现在我们由这个点开始画一条直直的线, 再由这个点引出另一条直直的线。你们知道, 我们刚才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5) 置疑导入法。置疑导入法也叫问题导入法, 它是以设疑为先导, 先让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 经过老师的指点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认识分数”一课的导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三块或四块, 每块是多少呢?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4 来表示吗?这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

四、结束语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出各种新颖的导入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学到新的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全会.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技巧[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24) .

[2]吕世虎, 江懿, 李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 2011 (05) .

[3]钟明学.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导入能力培养浅探[J].教育探索, 2010 (08) .

[4]吴晓红.刘洁.谢明初.袁玲玲.乔健.现状、反思与构建:数学新课导入情境化[J].湖南教育, 2009 (04) .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2

万事开头难,不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篇课文上得是否成功,导入新课如何是关键。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始先叫座。通过各种形式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几分钟就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去,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求知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呢?现在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做如下归纳:

一、身体语言暗示法

身体语言暗示法,即以自身形象的外在变化反映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以此导入新课。心理学家认为,不断变化或突然变化的事物,最能引起注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例如:讲授《孔乙己》时,笔者特意穿了一件平时很少穿的职业装,刚一走进教室,同学们马上发现了这一变化,并投来异样的目光,就趁机设疑:我们每个人穿衣服时,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今天老师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过了两分钟,笔者要求他们停下,接着说道: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一位落魄的老书生,始终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他为什么不肯脱下呢?你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板书课题:《孔乙己》)

这样自然引出话题,使学生在惊奇、悬念中很容易进入求知状态,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激励法

游戏激励法,即巧设既反映课文主旨又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游戏,巧妙地引出课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把枯燥的知识化为具有强烈刺激性与趣味性的语言文字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兴奋中不断探索学习的自觉性。

三、举例推广法

举例推广法即选取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例子,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并由此推开,进行教学。根据举例内容可分为以下五种导入方式:

1.说明写作背景

通过向学生介绍作者经历、写作的社会背景或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导入新课,便于理解文章。例如《白杨礼赞》的导入,就从矛盾写作的背景开始。

2.故事导入

讲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角色”。例如《黔之驴》的导入,先讲一个关于驴子的故事,然后进入新课。

3.趣味导入

趣味知识涉及面广泛,包括幽默、趣谈、生活小常识、神奇见闻等,以此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导入新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时,先列举出海洋中丰富的资源。

4.名言导入

教师收集名言并适当运用,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出新课《巴东三峡》。

5.诗词导入

运用诗词导入新课,为课堂教学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新课《春》的导入时,笔者和学生共同朗诵了杜甫的《春夜喜雨》。

四、直观模式导入法

直观模式导入法,即通过采用实物观察或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具的差异,导入方式可划分为两类:

1.直接感知导入

出示实物、模型、标本等实体数具,使学生具有新鲜感,吸引学生。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导入,先拿出几种不同的花,其中红花最显眼,让学生一下子就被红色吸引了,并在心中产生疑问:红花为什么这样红呢?

2.媒体传播导入

使用卡片、挂图、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录音等教学手段导入新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苏州园林》,先在屏幕上显示苏州的各处园林,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新课的境界。

五、启发思维导入法

启发思维导入法,即通过设置能够与课文内容巧妙联系起来的问题,在学生思考、分析、解疑的过程中进行敏捷思维、扩展思维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青年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设疑是启发思考的好方法,根据设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顺承式提问导入法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顺势导入新课。具体可分为复习性提问导入方式和发挥性提问导入方式,(1)复习性提问导入方式

它是针对前课内容提问,为新课作铺垫,使其成为旧课与新课之间的桥梁。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首先提问: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看到了柳宗元笔下的石底小潭很美,现在,大家想去看看苏轼眼中的亭下月色吗?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2)发挥性提问导入方式

提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观点与作者所持态度的相似或不同相比较,引出新课。例如:在新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引入时,先问:现在竞争激烈,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面对现实?是得过且过呢,还是居安思危?请看孟子告诉我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扩散思维导入法

通过提出具有趣味性、猜测性、不确定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幽远的意境里利用想象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具体分为判断猜测性问题导入方式和畅想性问题导入方式。

启发性思维教学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开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实践证明,设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迷宫的钥匙。教师要注意设疑置疑,让学生在问题面前探索思悟,使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实现知识迁移。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实事求是,精心设计,灵活掌握,都有共同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3

【关键词】导入新课 提高 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处理好新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本人采用 几种导入新课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在一节课的开始,直接提出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点明课题,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向要探索的问题,这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式。教师用精炼、简短、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需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样简单的语句单刀直入,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即可。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论语》道“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复习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被经常和广泛的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从复习旧知识出发,以旧引新,沟通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

三、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并且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的结论引导学生猜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是否与三条木棒的长度有关系?”请同学们接着分组测量课本中提供的三类三角形的三边之长,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问题情境创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自己操作得到的数学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四、讲述数学故事或数学典故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是教师最喜欢使用的导入方法之一,也倍受学生的喜欢。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引用了古代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国有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第二格放2,第三格放4,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你的国库里面没有这么多米!”教师提问: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学生一开始疑惑不解,都只能猜测答案。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学完新课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一问题。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五、创设质疑情景,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计如下问题:一张普通的纸,其厚度仅为0.1mm。对折一次,厚0.2mm;再对折一次,厚0.4mm;如此下去,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有一张课桌高呢?一个人高呢?还是有一幢房子那么高?学生各自估计后,再慎重告诉他们:纸的厚度将比一座珠穆朗玛峰(约8844)还要高,达13000多米!学生惊讶之余,便引导他们其列出算式:0.1×227mm即0.1×227÷1000=227÷10﹣4(米)。但要计算227谈何容易!如何计算这种幂的大小便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问题全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思维。

再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时,教师指着教室内黑板及黑板四周镶嵌木条所成的两个矩形,问同学们:“这两个矩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有益。

六、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们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指着班上因损坏维修时在课桌上斜钉成三角形的木条问:为什么工人师傅要钉这木条?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教学活动在,本人利用我们本地农村建房时测量地基基础拐角处是否是直角(本地称为“割尺”)方法导入:在生活中,农村建房,挖好基础后,再请石匠师傅用石头把基础砌好,砌好后要进行割尺,以便检查今后房子建好后是不是长方形的。检测的方法是:石匠师傅先以拐角的顶点处为起点,沿角的两边分别测量出长3米和4米的两段,然后测处这两段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如果距离为5米,则这个角就是直角,否则不是。学生开始一片茫然,从而教师便导入本课学习主题。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学以致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这样才符合实际生活,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数学的自然、真切,才会满腔热诚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去.

七、运用演示教具,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自然巧妙引入新课。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

例如,在讲解线段的比较时,教师拿出两根一样长的木条,把一根木条的一端放在另一根木条的中点处,并且垂直于这根木条,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两根木条是否一样长。由于视觉的原因,学生会认为这两根木条不一样长;当老师把木条的一端放在一起时,看见两根木条一样长,从而引出课题“线段的比较”。这样的引入朴素却不乏创意。

八、运用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游戏公平吗》这一节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教科书上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让学生体会游戏对双方不公平,从而引出本节课新知识:游戏为什么不公平,要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这样对双方才公平。

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 篇4

一、以旧知识复习引入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与认知能力.”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新内容都是以前知识的延伸与升华.教师在讲授新内容前, 先复习一下旧知识, 可产生承前启后的效果, 使学生不会觉得新旧知识缺乏联系, 出现知识衔接困难等现象, 反而能将新旧知识系统地组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分析掌握.因此, 复习导入法是讲授新知识当中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知识的连贯性, 通过应用这一方法,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还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铺垫.教师在授课时, 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如在学习《梯形》这一节时, 教师从先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入手, 让学生回忆并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称之为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回答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边不平行, 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呢?预习了梯形内容的学生会脱口而出:是梯形.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二、利用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悬念,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 笔者常常会利用悬念导入新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先拿出一张16开的纸, 告诉学生这张纸的厚度为0.05毫米.然后对折一下, 再对折后导入提问:如果对折十次, 纸的厚度有多少?一生答:0.5毫米.另一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及时设置悬念:如果对折十次, 这个纸的高度绝对不是几毫米几厘米那么简单, 而是你难以想象的.学生瞪大眼睛十分好奇地看着我.紧接着, 我告诉学生:想要知道答案, 可以跟着老师来学习这节课, 学习完了之后, 你就会知道对折之后的纸厚度有多少了.现在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基于前面创设的悬念, 学生十分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三、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导入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多媒体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 教师设计好课件后, 利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导入新课, 会让学生感觉到生动有趣,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有一位教师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通过提问来引入新内容.师:大家看过海上日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日出的整个经过展现出来, 并用一个圆与一条直线分别代表太阳与海平面, 然后让学生分析直线和圆之间一共有多少不同的位置关系?以几何画版将这些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演示一遍, 最后总结出二者具有相离、相切与相交3种位置关系.由于采用了“生活化”的媒体引入法, 使得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变得易于理解, 不仅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而且又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四、利用类比导入

一位学者说过, 类比是发现新问题与了解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泉源.这种导入是经由对比2个或2类不同数学对象的某些属性来引入新知识的.若所选择的类比对象是已经熟悉的, 则新知识可与其进行类比, 就会比较顺畅地引入.著名学者开普勒讲过:“类比是我们最为珍视的, 可将它看成是知识渊博的老师, 它能讲解自然界的奥妙, 在数学中, 它们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初中数学知识有明显的系统性, 前后内容联系密切, 所以在讲授初中数学的新知识时, 常用到类比导入.如在讲解“不等式的解法”相关内容时, 由于学生不太了解, 教师可以利用其与方程的解法类比导入, 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更轻松地了解不等式的解法, 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在导入中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所讲的新知识, 不允许与新知识出现背离或者冲突, 否则就会阻碍学生的认知过程, 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若要增强导入的效果, 须遵循以下的几项要求来导入.一是导入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选择的内容最好是学生见过或愿意做的事, 注重将导入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二是导入的内容要有思考性.让学生在导入的过程中愿意积极思考.增加其中的思维含量;三是导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学习与审美及创造的乐趣.

化学教学的新课导入策略研究论文 篇5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加大,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化学课堂的重中之重,所以笔者对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课堂教学调研与反思,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新课导入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导入;导入原则;导入方法

自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但要求教师要教好,还要达到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冶、“会冶学。在化学课程中,新课的导入方法尤为重要,好的导入方法不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新课的学习,而且能够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以由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基本理论的新课程改革下,笔者针对新课改中的要求,提出了有关在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一)确定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要遵循确定性原则,我们知道,在任何一门学科新课前教师都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导入新课。当然,化学教学更是离不开明确的新课导入设计,这样才能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求知欲。[1]教师应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重、难点和关键,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此外,还要明确该课程对以后化学学习所能起到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使新旧知识链接起来。要从教学内容整体来进行考量,不可舍本求末。

(二)直观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么设计一堂新课导入方案,都要遵循直观性原则。我们可以采取实验法、情境法、直接法、总结归纳法等不同新课导入方法,但是在诸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中,无论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案,作为教师首要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听懂并接受新知识。教师切记不要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地去讲授新课,这样不但可能让学生走入误区,还可能使一节新课因此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让学生们失去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在直观导入新课的基础上,要使其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三)科学性原则

新课导入方案要依据已有的科学理论知识,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方能确保其准确性及科学性。导入的过程关系到多方面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其中人的要素主要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不可变,并是首要考虑的要素;其次就是物的要素,主要与选择的新课导入方法有直接关系,方法不同,其要素不同,可选择多媒体、图片、演示实验等设备和工具。导入借用的事件要真实,遵循科学,不可伪造。导入的材料与教学内容要有主要的关联,才能成功导入新课。

(四)冲突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自己的领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持久,记忆更加深刻,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故意制造矛盾,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疑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求。

二、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笔者认为也可以说是“温故知新冶导入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冶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认为以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即通过回顾上节课或是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新课的方式,这对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起到更大的巩固作用。[4]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新课导入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化学概念———分散系和胶体。为了更好地引出新课的讲解,我们可以先复习物质的.分类: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物质主要有两大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这是以宏观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而本节课,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即微观的角度,以粒子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分类。以这种方法引课,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新内容的学习,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许多理论知识是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的。化学实验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导入新课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将实验室中储存的金属钠取来,依据教学目标,并进行一系列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到酸碱指示剂、物质的溶解度等相关内容,都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在感官上给以学生视觉的冲击力,引导学生对新课的学习,还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就是教师依据新课教学目标设置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新课的学习。这种导入方法,在中学课堂上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式。它主要是以教师的角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的导入方式。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根据上节课对化学键的认识,我们了解旧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那么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这种能量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有怎样的关系?这种能量的变化对我们判断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有何用处呢?能量的变化与之前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何关系?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学习新课,紧扣教学目标,增强对新课重、难点的学习。[6-7]

(四)联系实际导入法

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化工生产、建筑材料等方面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更贴切生活,同时不脱离教材。如在“化学肥料冶一课时,农作物的生长与田园蔬菜都需要对其施加肥料才能有果实,而这就与本节课学习的化学肥料有着很大的联系。[8]打开汽水瓶盖、向鱼缸中通入空气,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与气体的溶解度变化因素有关。诸如此例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依据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导入课堂,可让学生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五)讨论导入法

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例如我们在学习原电池时,可以引出在物理中学过的电路知识,再提出如果要形成原电池,都需要哪些条件呢?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对原电池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以这种方法进行引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加深对新课的学习。[9]

(六)归纳导入法

归纳导入就是教师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引入新课,也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学过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还能使新旧知识紧密连接起来。这种方法的使用在多数课堂导入中都能够用到,如我们在讲必修一《物质的量》一节时,物质的量的计算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回顾已教过的方法,再进行新课的讲授,这样可加强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记忆与学习。

(七)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讲课前引入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习《空气的组成》这节课时,法国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曾将少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并对其进行加热,结果发现容器银白色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且容器中气体减少了约容器的五分之一。[10-11]后来经实验验证,减少的这部分气体,恰恰就是氧气,也就证明了氧气占空气组成的五分之一。讲完故事后再进一步引出空气中其他气体的组成成分即可。以上有关于新课导入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是本人通过理论和实践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来的,这些新课导入方法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新课导入。当然,其他化学教师也可以从中借鉴对其教学有用的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很实用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及时采纳并完善。

三、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6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效率。作为英语教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事半功倍地导入新课呢?

一 生活化导入法

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生活化的导入,可以是学生课余生活中喜爱的活动或人物,比如电脑游戏、足球、动漫、滑板、明星等,利用学生生活本身就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生活化的导入,还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生活习惯或生活细节。

二 情境导入法

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听觉灵敏等特点,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一种情境来引入新课,能使学生把看到的与听到的英语直接联系起来,既形象、具体、生动,真实感又强。

如在 B4 Module6 Unit1时,我事先安排一个学生(Tom)用绑带把手臂吊住,并且离开教室,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假装去学校医务室。这时我问学生:“Do you know where Tom is?Where has he gone?When will he come back?”并把“Where has he gone?”写在黑板上。等我问完后他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时我又问学生:“Where has he been?”他回答:“I have been to the hospital.”到这里,学生都能明白“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to”的区别。于是我又问他:“What happened?When did it happen?”并顺势引入了新课。

三 自由交谈导入法

即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流,或顺着值日生的Daily Report/Free Talk进行交谈。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此法多用于中、高年级,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听得懂,答得出。如在教过去进行时这一新内容时,在值日生作了Report后,我随意地问道:“What are you doing now?”学生回答:“I'm giving a daily report.”我又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又重复了两次,学生很容易地答道:“I was having a math lesson at this time yesterday.”我把这句话板书并在was having a lesson下划上横线,接着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yesterday morning/at 12 yesterday morning?”学生很容易理解。随后,让全班的同桌学生组对,用过去进行时谈论昨天的活动,进行巩固性练习。这样引入,学生兴趣很浓。

四 利用发散思维导入法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选择他们熟悉的环境设疑,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使他们有话可说。如教学初三 Unit 5“The accident”Lesson 18时,我们学校门口刚修好了一条很平整的公路,但事故比以前多了。我就以这条公路设疑:“What's outside our school gate?”学生回答:“A road.”我说:“It's a new road, but it's not wide enough.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deed?”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展开联想,各抒己见。在各位同学兴致盎然的时候,教师立刻导入新课:If drivers drive too fast, it's very dangerous. There may be an accident.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内容。

五 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多媒体导入是指用课件、录像、投影等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逼真的画面,栩栩如生。

例如在 B6 Module4 Unit2 《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时,先播放一段杨振宁教授和爱因斯坦在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像,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充分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利用当时的气氛,再简单地介绍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情况,就很自然地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新课导入 篇7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在课堂引入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探究性为目的,以问题链的形式贯穿其中. 数学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情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它揭示出来,让学生去面对. 有些“导入”问题,不能一晃而过,而要经常面对,逐步形成观念,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数学体验.

案例认识不等式

教师提出问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性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些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接着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 1) 买27张票与买30张票各是多少元. ( 2) 至少要去多少人参观,多买票反而便宜,能否用数学式子来解决?

总结: ( 1) 买27张票,要付款5×27 = 135( 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 = 120( 元) 显然120 < 135,结论需要买30张票. ( 2) 设有x( x < 30) 人要进世纪公园,则120 < 5x,学生通过取值试验后得出至少有24人去世纪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

教师揭示: ( 1) 像上面出现的120 < 135,120 < 5x,x < 30那样用“< ”或“>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 2)不等式120 < 5x中含有未知数x,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点评: 从实际问题出发问题层层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进一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会遇到相等关系,还会遇到一些同类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而这些不相等关系无法用等式来解决,于是自然引导我们必须学习一些不等式的知识.

二、类比思考,导入课堂

数学中有很多相关知识具有极其相似的性质,比较它们的结构和运算性质,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使很多相关性质得以归类和迁移.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创设类比情境,暴露数学的思维过程,把每个层次和环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类比,参与探索发现知识的活动过程.

三、引导探索,导入课堂

引,即启思的意思,导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而疏通和指引的教学活动.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是该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以引导探索的方式导入课堂,可以把那些抽象、枯燥的知识提炼成一个探究课题,调动学生去探究、调查、思考、验证.

四、猜想质疑,导入课堂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它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它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 科学家牛顿曾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可见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地位.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能锻炼数学思维.

五、合作交流,导入课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课堂上,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知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正好又提供了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互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进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这个要求,在课程导入这一关键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合情合理,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和关键.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快乐的学习.本文拟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例谈物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说明新课导入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万事开头难”, 所以要想设计出非常有创意的新课导入不是那么容易的。由于各个新课的内容不同, 教学目标不同, 因此新课导入的方法各不相同, 新课导入的方法不相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其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差异。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结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探索。

一、以引人入胜的视频教学导入

视频具有单纯的图片和音频文件不具有的优势, 首先具有直观性, 利用人的视觉系统, 直接获取视频信息;其次具有确定性, 视频信息只管具体, 不易与其他内容混淆;再次具有高效性, 利用视觉系统, 人们可以并行地观察图像的各个像素, 因此具有高效性。在教授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节, 以播放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升空视频导入, 不仅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知识点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 而且达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更加热爱祖国的德育目标。加速度这个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 在导入时, 可以通过flash制作几辆轿车运动情况比较的视频, 先让学生有感观上的认识, 从而对学生接下来从理论上理解起到助推的作用。

二、以耳熟能详的诗歌导入

诗歌具有言简意赅, 意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音韵和谐, 朗朗上口的特点。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 物理这个学科是和文学靠不上边的, 其实在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授参考系时就可以以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别开生面, 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其次, 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 集中了注意力, 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三、以惊险刺激的游戏导入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惊险刺激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决心。教授自感现象这一节, 可以以千人跳这个游戏导入, 可能刚开始有的学生不敢加入这个游戏, 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示范一下, 装作什么事都没有。接下来学生可能都愿意加入体验一下, 结果会有电击一下的感觉, 很多同学会吓得大叫起来。这样一来, 学生对这种现象记忆会更深刻, 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从而也记住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教授重力势能这一节内容时, 可以用细线分别悬挂粉笔和重锤于同一高度 (注意安全) , 让学生站立于这两种物体下, 站在粉笔下的毫无压力, 而那位站立于重锤下的可能就“亚历山大”了。这时候可以问学生:是什么使位于重锤下的这位同学“亚历山大”呢?这其中有什么物理学原理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冒险精神。

四、以变幻莫测的魔术导入新课

魔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物理教学导入中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传感器这一节时, 以磁铁控制含干簧管电路通断这个小魔术导入, 把磁铁藏于袖子中, 当手靠近时灯泡亮, 当手拿开时灯泡熄灭。学生知道魔术都是骗人的, 其中一定有某种物理学原理。这就调动了学生找出原因, 揭发教师的“骗局”的积极性。

五、以形象生动的网络词汇导入新课

近几年来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深入人们的生活, 一些网络流行词汇更是深入学生。如果教师紧跟潮流, 在新课导入时蹦出一两个当今流行的词汇,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喜欢上老师, 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如当物体在倾角较大的匀速运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 当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并不能保持相对静止, 因为物体“hold”不住。这样学生就很深刻地记住了这种情况。

除了这些,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比较经典的导入法, 在物理教学中常用实验导入法, 相似概念的教学可以用类比法导入, 还有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在巩固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等等。

当然在导入时要注意, 时间不宜过长, 思维不宜太发散, 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主。如果一节课涉及多个知识点则可以针对知识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略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9

一、复习旧知, 水到渠成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各个单元之间, 各个知识之间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新课教学时, 通过复习旧知, 可以自然顺畅地导出新课, 从而实现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我在教学过去进行时的时态时,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现在进行时, 通过对几个现在进行时句子的复习, 自然得出新课内容“过去进行时态”, 并且还可通过对这两种时态的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掌握两种时态下be动词和时间的区别, 从而既顺利引出新课, 对“过去进行时”这一知识点的困惑之处, 学生也可轻松理解,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法系统。

二、设置情境, 引人入胜

语言学家克鲁姆曾经说过:“一节成功的外语课堂必须通过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去学习和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契合教材需要,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知识的探究活动。

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Natural disasters”时, 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地震的真实图片, 学生面对震撼人心的图片, 心理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此时, 我抓住时机, 将学生的思绪引回了课堂,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倍增, 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三、联系生活, 激起认同

学生对与自己熟悉的事物天生具有一种亲切感,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事或物, 以此为切入来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中的Checkout时, 我以学生熟悉的淮安美景作为导入, 面带笑容地提问:“Huai’an is a beautiful city, right?”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新课主题:“But our world is not beautiful all the times.Sometimes, natural disasters may come.Do you know any natural disasters?”这样, 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四、游戏表演, 引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他们的活泼好动, 在教学中, 将游戏融入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英语等语言类学科, 更具有开设游戏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证明,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导入新课, 能在新课教学之初就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 奠定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如我在教学“Sport”时, 首先邀请了几个学生走上讲台, 接着给他们每人一张小纸条, 上面分别有短语:“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 swim in the river…”然后请这些学生对照小纸条分别表演这些动作, 让下面的同学回答分别是什么动作。大部分学生在看完前面同学的表演后, 都能说出这些短语, 也有少部分同学茫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 我进行适当点拨, 并提问:“Which sports do you like best?”从而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氛围中,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学习。

五、设疑问难, 拨云见日

“疑”是一切学习进步的阶梯, 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当学生产生了疑问,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求新知来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此, 我们在新课引入时, 应善于结合教材, 巧妙设置悬念, 将学生置于短暂的困惑之中, 激起他们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8A Unit6 Reading部分时我这样设疑导入:“If you in an earthquake, what will you feel, hear and do?”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时, 兴趣顿生, 当各小组开展讨论后, 我话锋一转, 继续提问:“Now, in this reading text,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immy, a survivor of Taiwan earthquake,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he survived?”此时, 这一问题立刻引发了学生探究答案的欲望, 学生都立刻迫不及待、聚精会神地开始品读课文。可见只要我们瞄准学生思维的兴趣点, 通过巧妙设疑, 就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10

一、前后联系法

语文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因此, 在开始讲授新课的时候, 通过对以前所学的和本节课有关系的旧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既能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又能弥补学生学习旧知识时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比如, 我在讲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时, 就让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鲁迅的散文诗《雪》。在鲁迅的笔下, 他通过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 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作为两个不同类型的伟人, 他们笔下的“雪”有什么不同呢?正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才使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法

情境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 情指的是感情, 境指的是假设的环境。情境导入就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或特设的一个场景, 把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创设的情境结合起来, 从而来体验和感悟里面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挂图甚至一些游戏, 将教材中的情景生动地还原、再现出来。如, 我讲授《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时, 就利用多媒体,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罗布泊, 再让他们猜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 从而导入新课中。

三、介绍背景法

介绍背景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思维, 还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新课中遇到的困难。我在讲《隆中对》时, 先向学生讲明当时社会的形式: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袁绍, 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 而孙权经历三世, 牢牢占据江东, 他们独霸一方的大势已定。但作为汉室后裔的刘备却没有固定的地盘, 他先后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20年来一直过着流亡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他决定寻求谋士, 经徐庶推荐, 三顾茅庐, 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学生了解这个背景后, 自然对诸葛亮提出的“攻荆州, 夺益州, 联吴抗曹统一全国”的宏图就理解了。所以, 从背景知识的讲解入手导入新课,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教材, 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提出问题导入法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 对于种庄稼的知识知道不少, 今天, 老师有一个问题, 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我想种一点小麦,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间播种好, 大家能告诉我吗?”这是我在讲授《大自然的语言》时, 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农村的孩子, 大家议论纷纷,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听父亲说过, 霜降前十天不早, 后十天不迟, 估计就在霜降前后。”最后, 我还引导学生回答还知道哪些农谚, 引起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 有如“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等等。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 为新课的导入提供了平台。

五、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 师生围绕一个话题, 进行交谈。这样的导入活动自然而流畅, 通过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 既提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我在讲授《致女儿的一封信》时, 先和学生就“爱情”问题进行“自由”交谈。他们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讨论, 我顺理成章地引导他们进入到新课:“我们来看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样对自己14岁的女儿解释这个问题的。”这样的交谈能达到承上启下、自然进入新课的效果。

浅谈高中数学的新课导入法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导入;教学效果

引论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设计有效的新课导入,做好“开头难”,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新课导入的有效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温故知新,高效导入

为了实现高效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这样才真正的实现“可以为师矣”。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必然存在联系。教师要从温故的角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知新。这样能够有效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能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同时与新知识(新课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并围绕新课主题进行设问,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再进行点题来导入新课,这样的新课导入更为高效,也更为实效。如,我在讲双曲线时,先去复习椭圆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我这样导入新课: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改成距离差,这时的动点p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和总结。这样就很自然的由椭圆引进双曲线的学习,方便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这样还能够分析、汇总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异同,方便学生对这些进行对比,进而形成系统性,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的掌握和应用。

再如,我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就用到了温故知新的新课导入方式。因为本课之前所学的“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为确定方程解所在区间为依据,从求方程近似解这个侧面来体现“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同时,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了算法的思想,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对函数的零点具备基本的认识。所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通过演示李咏主持的‘幸运52,猜商品价格高低的游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大家回顾游戏中的“高了”、“低了”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如何才能更快的猜中商品的预定价格?这里体现的什么思想?具体来说是什么定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是解答?”我通过“问题”和游戏的设置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入,点出今天所学的课题。并且有前面游戏作为伏笔,学生能够得出“连续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是判断方程的根所在区间的依据,能运用游戏经验得出缩小区间的想法等。这样的课堂导入体现出来趣味性,也体现出了高效性。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这样的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导入效果和学习效果显著。在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时,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本课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业水平等,只有应用到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才能引导学生入境,否则无从下手。此外,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围绕情境和具体问题深入思考,领会问题的本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才更能发挥实效。如,我在教学“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可以依据课题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设疑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练习导入法等,这样都能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结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2]杨峰梅.例谈数学课的导入.教材教法.

[3]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教法研究,28-29.

[4]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必需的环节——新课导入。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双向交流等,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导入;教学效果

引论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设计有效的新课导入,做好“开头难”,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新课导入的有效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温故知新,高效导入

为了实现高效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这样才真正的实现“可以为师矣”。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必然存在联系。教师要从温故的角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知新。这样能够有效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能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同时与新知识(新课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并围绕新课主题进行设问,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再进行点题来导入新课,这样的新课导入更为高效,也更为实效。如,我在讲双曲线时,先去复习椭圆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我这样导入新课: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改成距离差,这时的动点p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和总结。这样就很自然的由椭圆引进双曲线的学习,方便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这样还能够分析、汇总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异同,方便学生对这些进行对比,进而形成系统性,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的掌握和应用。

再如,我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就用到了温故知新的新课导入方式。因为本课之前所学的“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为确定方程解所在区间为依据,从求方程近似解这个侧面来体现“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同时,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了算法的思想,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对函数的零点具备基本的认识。所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通过演示李咏主持的‘幸运52,猜商品价格高低的游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大家回顾游戏中的“高了”、“低了”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如何才能更快的猜中商品的预定价格?这里体现的什么思想?具体来说是什么定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是解答?”我通过“问题”和游戏的设置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入,点出今天所学的课题。并且有前面游戏作为伏笔,学生能够得出“连续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是判断方程的根所在区间的依据,能运用游戏经验得出缩小区间的想法等。这样的课堂导入体现出来趣味性,也体现出了高效性。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这样的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导入效果和学习效果显著。在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时,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本课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业水平等,只有应用到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才能引导学生入境,否则无从下手。此外,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围绕情境和具体问题深入思考,领会问题的本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才更能发挥实效。如,我在教学“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可以依据课题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设疑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练习导入法等,这样都能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结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2]杨峰梅.例谈数学课的导入.教材教法.

[3]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教法研究,28-29.

[4]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必需的环节——新课导入。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双向交流等,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导入;教学效果

引论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设计有效的新课导入,做好“开头难”,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新课导入的有效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温故知新,高效导入

为了实现高效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这样才真正的实现“可以为师矣”。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必然存在联系。教师要从温故的角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知新。这样能够有效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能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同时与新知识(新课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并围绕新课主题进行设问,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再进行点题来导入新课,这样的新课导入更为高效,也更为实效。如,我在讲双曲线时,先去复习椭圆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我这样导入新课: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改成距离差,这时的动点p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和总结。这样就很自然的由椭圆引进双曲线的学习,方便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这样还能够分析、汇总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异同,方便学生对这些进行对比,进而形成系统性,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的掌握和应用。

再如,我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就用到了温故知新的新课导入方式。因为本课之前所学的“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为确定方程解所在区间为依据,从求方程近似解这个侧面来体现“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同时,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了算法的思想,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对函数的零点具备基本的认识。所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通过演示李咏主持的‘幸运52,猜商品价格高低的游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大家回顾游戏中的“高了”、“低了”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如何才能更快的猜中商品的预定价格?这里体现的什么思想?具体来说是什么定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是解答?”我通过“问题”和游戏的设置来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入,点出今天所学的课题。并且有前面游戏作为伏笔,学生能够得出“连续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是判断方程的根所在区间的依据,能运用游戏经验得出缩小区间的想法等。这样的课堂导入体现出来趣味性,也体现出了高效性。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这样的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导入效果和学习效果显著。在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时,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本课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业水平等,只有应用到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才能引导学生入境,否则无从下手。此外,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围绕情境和具体问题深入思考,领会问题的本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才更能发挥实效。如,我在教学“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可以依据课题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设疑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练习导入法等,这样都能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结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有效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2]杨峰梅.例谈数学课的导入.教材教法.

[3]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教法研究,28-29.

[4]张春莉,王小明.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谈生物教学的新课导入 篇1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 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只要认真研究教材, 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 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 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 先要形成组织, 进而形成器官, 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 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2.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 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 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 以及正文的黑白插图若干幅,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 在讲到“花的结构”这部分时, 因时令已进入深秋, 鲜花少, 不宜运用实物教学, 就选择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一上课, 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 却很少有人思考它, 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3. 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

新教材每章节的后面都设有“动动脑”这个栏目, 所提问题都是一些紧扣教材, 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 只要学生积极思维, 一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 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 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 先让学生自己学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一题“在暴风雨中, 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 而树干却很难被拆断, 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 但要明确回答出来, 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 学生思索一会后, 不少人回答“这是因为树干粗大而坚硬”, 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 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 由此导入新课。

4.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

具体生动的情境, 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 就会与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 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 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 不是平铺直叙地讲, 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 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 满山春色, 鸟语花香, 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 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 利用类比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生活在生态系统中, 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同一类群中的生物往往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通过类比, 重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想, 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植物类群中的蕨类植物时, 就可以采用与苔鲜植物类比的方法进行, 苔鲜有茎叶的分化, 但没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的茎叶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苔鲜植物没有真根而蕨类植物有真根等。这样通过联想类比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上一篇:太阳出来了下一篇:金银花总黄酮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