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2024-08-20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共12篇)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篇1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历史教学中虽然有新课程的改革, 但是改革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 并没有在实质的问题上进行探讨, 给出的只是虚假的繁荣。历史都是将过去的内容以现在的角度展现给人们。历史教科书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 将历史分为了一章章一节节的, 就像一个完整的事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课的内容看似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必然的联系。传统历史教学却阻碍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把历史教学变成一个死的课本, 没有活力,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种教学结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是急需得到改变的。

1. 历史教学观念落后

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来看, 教师注重的是在教学中讲解知识却忽视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这只是一味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 对今后的实际用处非常小。课堂上教师讲求的是师道, 而忽略了和学生交流, 大大减少了历史学科的魅力。

2. 历史教学的方式简单乏味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停留在教师的身上,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对课程有足够的认识, 从而导致学生历史课程的成绩普遍不高。

二、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课引入探究

1. 新课引入———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在历史新课的引入中, 倡导主动学习, 尊重历史史实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调动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在过程中寻找答案。比如当学生了解到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时, 他们会发问:这同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否一样呢?这时教师分析“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就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理解。

2. 新课引入———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事物的教学都是通过本身来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历史课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这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 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 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秩序, 为学生加强对于辅助材料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尽一份力。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以简洁生动的形式更好展现了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能力的同时, 加强了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结合。比如讲述“西安事变”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图像来展现当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以及怎样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及难点。

三、新课引入探究应遵循的原则

1. 结合历史进行新课引入探究性教学

在新课引入探究性教学中应该遵循主体性、合作性和开发性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放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提倡合作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开辟历史学习的第二课堂, 积极整合探究性学习的内部与外部资源。

2. 把握新课引入的过程结构

探究的模式应按照初步学习、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的顺序实施。新课的引入应该以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为参考, 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 明确历史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步骤, 在改革中积累经验, 在交流中搜集数据。

3. 站在初中生历史学习的角度进行探究

在历史教学的新课探究中, 应该将课程的设计与执行相结合, 在精心选择改革的方式的时候, 以学生为主导, 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 学生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价值观的形成都要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探究中成长。

4. 新课引入的其他原则

在选用教材的时候不能牵强附会, 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和熟记的。在历史的导入中还要注意选择的材料要不断翻新内容, 不能千篇一律。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内容要与文章相符, 所选择的故事或资料要富有启迪性、益智性, 而且新课导入时所选用的知识或者背景, 不能占据新课讲授的太长时间。

参考文献

[1]于春燕, 王文峰.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雄.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操作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 .

[3]张道芬.谈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 2008 (5) .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篇2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是我们教学中被大家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开门见山”引入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

2引入初中数学新课

一、设疑引入

对学生已学过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变化,得出疑问来引入新课,“设疑”是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得出疑团,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学生有解“疑”的要求,学生积极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用哪种灯最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人们在力争能够物美价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两者的平衡与统一呢?课一开始就迷住了学生,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便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趣例引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钻研问题和思考问题。引入新课,要寓趣味于其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寓趣味于新课的引入之中,既可以吸引学生渴求知识,又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体操”,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三、提问引入

通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引入新课。用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变为自己寻求答案的主动活动,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只要根据课堂情况做一些引导,就能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我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定义与判定方法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能不能减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你认为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思考,这样学生掌握新知识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类比引入,是顺理成章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情结上乐与参与课堂教学。

3数学课引入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运用各种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课开始,一边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边给学生讲“小兔选吃月饼”的故事。中秋节的晚上,兔妈妈拿出了一个月饼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兄弟二人,一个吃这个月饼的1/2,一个吃这个月饼的1/4……”还没等兔妈妈说完,馋嘴的小兔说:“妈妈,我要吃月饼的1/4,因为4比2大,吃的月饼就会多一些,让哥哥吃月饼的1/2吧!”同学们,小兔选吃月饼的四分之一,果真会比二分之一多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分数大小的比较》。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折纸、剪纸探究是月饼的1/2多呢,还是1/4多?这样就顺利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究新知识中。

二、诱发式导入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是很清楚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因此,教师应在导言中采用诱发式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求正方形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只要你们能说出正方形一边的长度,我就能立即说出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是多少,不信你们就考考我。学生一听要考老师,课堂立即活跃起来,把学生积极地引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是边长乘以4。

三、故事导入

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导言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就可以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心情中迈进知识的大门。例如,在教学“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聪明、活泼,但也有调皮,贪吃的一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编一个有关数学的故事呢?教师可点拨学生讲故事。如:饲养员为七只小猴准备了晚餐――桃子。小猴们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桃子,乐得手舞足蹈,七盘桃子摆好后,饲养员还没等离开,盘子已空空如也。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通过学生看图讲故事导入,活跃了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教师要更新观念,使数学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也要经历以下过程: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生活化”与“数学化”的结合,要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情境,尤其是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原型的学习材料,避免人工化和虚幻化倾向.

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学生思想中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生对这样的课才会感兴趣.我们常说数学在生活中,但生活却不全是数学,数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不认识到这种区别,一味把数学生活化,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为此,我们应当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所应该有的“数学味”。

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浅谈物理课的新课引入 篇3

关键词:物理;课堂;引入

一、问题引入法

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给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上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忽大忽小?还有在讲腮锄时,提出:南极考察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丢失了火种,你知道他们是如何生火取暖的吗?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原因或找到怎么办却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完这些课之后,就能解释其原因或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新课教学前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如,讲《彻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时,利用鲁班“木工尺”的来历引入;讲《磁现象》时,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引入;讲《拨电栅》时,用“法拉第”的故事引入。物理人物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三、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但可以做到用事实说话,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讲《简单机械》时,用“撬木板”引入。在讲新课以前,請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这个学生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

四、课件引入法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活力。学生会对炫目的Nash动画、专业级的幻灯片、随意变化而保持内在关系的画板自然地有一种亲近。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利用新教材开头的彩图:“桂林山水甲天下”或在电脑网络里找一段风景区的视频材料,欣赏后提出:美丽的“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五、承上启下引入法

物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把以前学过的与本节课有关系的知识复习一下,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如,在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时,我们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密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课的引入方法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引入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有许多不同的引入,究竟选用哪种方法引入,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学校可用的教学资源等反复思考,灵活应用。当然,引入不仅用在一节新课的开始,也可以用在一节课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上。引入的方法、环节不是死板的模式,我们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甚至几种引入方法的综合运用。

物理课堂教学的新课引入之我见 篇4

课堂教学怎样引入新课效果较好?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授前教师演示实验或由学生自己做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时, 可演示下列实验: (所需要器材已准备好) 将一鸡蛋慢慢放入一盛水的烧杯中。现象:鸡蛋沉入杯底;向杯中加食盐, 搅拌。现象:鸡蛋停在液体中;继续加食盐搅拌, 鸡蛋浮在液面上。该实验现象明显, 学生观察后会自然想到:为什么鸡蛋会沉入水底、停在中间、浮在液面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二、趣味性引入,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大脑中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此时思维敏捷、活跃, 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就会达到最佳状态。课堂上教师引出一些有趣的典故或演示些现象时, 可由“匡衡凿壁借光”的生动典故引入。研究浮力公式F浮 =ρ液gV排 时, 可从阿基米德巧算皇冠的质量引入。研究磁现象时可讲述“马隆设磁石阵”的故事。故事讲完了, 学生的兴趣来了。教师紧接着将学生的思维向新课上引入。像上述“凿壁借光”的典故讲完后, 老师问:为什么从墙洞中能借到光, 从大门处能否“借”到。学生马上会想到:从大门处借不到, 因为从大门处“借”光线要拐弯 (学生对光线在空气中不能拐弯这一现象有点知道) , 而从墙洞里“借”光是可行的, 因为穿过墙洞的光是直的。然而教师讲授, 得出光线的传播规律。利用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比较引入, 提高学习知识的应用 能力

初中学生接受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掌握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 找出彼此的联系, 从而使新课的引入变得自然、和谐, 并能降低新课的讲解难度。

四、启发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浮力》一节时, 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引入新课:在容器内装水, 一正方体物体A浸没在水中。

问:A物体的前后两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有何特点?方向如何?这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自己回答)

问:A物体的左右两个面所受水的压力怎样? (学生自己回答)

再问:物体A的上下两个表面受水的压力大小怎样?方向如何?是否是一对平衡力? (提示:上下两个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 故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不同。) 经提示学生思考后回答, 结果是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问:向哪个方向的大?学生答:向上方向的力大于向下方的力。最后教师总结, 引入到浮力产生的原因上。

五、讲授法引入, 用语言感染学生

该法依靠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说服力的语言, 清晰、明确地揭示问题的要害, 积极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要研究的物理问题上来。如上九年级 (上) 物理《简单机械》一章时, 新课前可用下列讲授进行引导:现代工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机器, 使用机器既省力又方便, 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任何一架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学习简单机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使用机器省力、方便的道理。短短几语, 说出了使用机器的好处及学习简单机械的重要性。学生怎能不想学好简单机械呢?这样用语言感染学生。

上述几点是本人的教学体会。总之, 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新授课讲解轻松, 学生容易接受, 从而大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nMusic新课程标准培养审美品味,提高美学意识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欣赏教学是实现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美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不可信的耳朵,最美丽的音乐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其新课程概念。以下,关于课程标准的概念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欣赏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善于揭示美国的欣赏作品

在欣赏教学中揭示音乐作品的意识形态美,这是由教学的目的决定的。欣赏培训的目的不应该是专业欣赏,而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Suhomlinski说,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训人。他还在 说,艺术,特别是对于音乐,道德内化是它的灵魂,是它的存在的意义。可见,揭示意识形态的美丽是教育人民,培养人们的需求。

欣赏音乐的教学是作者表达想法,表达情感的手段。欣赏材料的选择注重国家特色的选择,时代感和广泛的感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内容,主题,不同的味道,风格,让学生享受美,美的微妙发展其影响力,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相同的

揭示美国作品欣赏的想法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健康进取,鼓舞人心和进步的内容,学生的思想思想,道德的内化,心灵的创造不可低估,欣赏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力量。

我们如何善于告诉思想的作品?这要求教师认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思想教育。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固有的思想文化和教育因素。一方面从主体抓住思想观念,如使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国家,长江之歌,捍卫黄河等革命传统教育;使用中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我们的田野等爱国教育;利用国外优秀音乐进行国际化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每首歌曲,音乐主题来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

也要注意抓好思想教育的适当时间。在整个教学阶段(首先听),时代作品的必要前景,作品内容,作曲家的生活故事和创意特色。在分析教学阶段可以围绕作为灵感问题的思维主题,细听倾听。在综合教学阶段,应该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分析,理解,整合到整体的理解,得到一个清晰的音乐形象,教师适当的激发协会和想象力,注重感染,刺激情感,加深他们对思想。

二,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欣赏作品,它是另一个伟大的艺术美。这个美丽可以分为音乐美和艺术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旋律,甜美的声音效果)不仅可以感觉身体和精神,而且使孩子的头脑被净化,行为变得高尚。苏格拉底说:节奏和 如果教育模式适当,他们会采取美国渗透的心态,经过长期的音乐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审美,所以感谢教学必须把音乐转载。

再现是将音乐符号降低到声音。欣赏教学可以通过老师Fan,Fan播放或播放录音音乐。在音乐美的再生中,抓住音乐元素,从旋律,节奏,速度,强度,和谐,声音等各方面进行焦点分析,让学生从理性美感中感受到音乐。比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节奏中感受到人们战斗的命运,赢得胜利的意识形态内容,如果你欣赏了乌龟和赛车,让孩子们听音乐,跳舞,通过这个容易理解的童话音乐欣赏,孩子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实现美丽和丑陋,自豪和谦虚的意义。艺术美是音乐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美。在音乐的美学欣赏中,学生难以进入音乐作品来描述艺术情境。那么你如何重现情绪的美丽呢?

首先,你可以借用视觉图像和听觉图像阶段 结合方式,音乐通过画面描绘场景,幻灯片放映。视听组合的联觉音乐,获得音乐,全面美观,使美学内容更丰富完美。

二,再生的心情与想象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的嗅觉的声音,喜欢看他们的人,似乎看到他们的爱,境界,从美的模具。如对管弦乐童年的欣赏,我引导学生从缓慢的速度,单调的节奏在云南的想象中覆盖南海开放的场景;并通过定音鼓,木琴,竖琴演奏波浪,波浪,蜗牛声音盆在海上徘徊,年轻的海霞将发出令人心碎的哭声,从而进入音乐的心情。

三,充分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作品的欣赏是情感艺术,丰富和揭示的情绪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比。对音乐作品的极好欣赏致力于作者的良好感情,特别是对党,祖国,生活,自然,所有美好的事物深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现代时代着名学者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武器是艺术,音乐,艺术,文学,三种魔法,“情感秘密” 掌握。艺术的权威是捕捉在过去的情绪,以便它可以在任何时间被复制。不仅要将这种情感,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从而培养音乐的感觉,爱情,培养美学思想,然后如何使学生充分欣赏情感美的音乐作品?

首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体验参与的感觉。首先,教师必须欣赏正确的情感把握的工作,当学生听音乐作品的内容,工作的主要方面表现的必要点。如果可能的话,在学生的反复欣赏后,团队会与工作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二胡歌埃尔泉在月球上的反映,学生突然被橡皮擦作为旋律吸引,然后教师自然地揭示了作品的意义,许多学生明白了Bing的悲剧经历,情感的工作,从而流泪。

浅谈如何搞好数学的新课引入 篇6

一、搞好新课引入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课堂开始,虽然有师生行注目礼相互问好等程序,但一般情况下,仍会有不少学生的心思在课堂外,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创设出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迅速转移,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

2.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点。引入新课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示矛盾,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促使学生的大脑由课初的平静状态转为积极思考,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期。

3.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把完整的知识分成若干段讲授,客观产生了割裂知识系统和中断逻辑关系的副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就会弥合这种断裂,帮助学生把分离、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习惯

好的新课引入,常常是由教师精心设计,提供隐藏规律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探索构思新概念或寻求新定理,新公式,新方法,新思路。这样的过程经过多次,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钻研问题探索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数学课新课引入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要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一定的情感,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兴趣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每节课的开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学生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半保障。

现在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采用的各种导入新课的,如“悬念引入法”,“直观导入法”,“竞赛导入法”,“操作导入法”等等,都是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有序数对”这节课时,可采用“操作导入法”,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小纸条,在这些小纸条上写上班级的座位号,一定要在写座位号时别出心裁,其中两张纸条上就写了一个数字,如1排或3列,然后在其它纸条上写两个数字,如1排2列;1排3列;2排4列。上课铃一响,将这些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根据纸条上的数字提示找座位,在学生急忙找座位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找不到座位的学生,或者有跟别人抢座位的学生,这时就把问题呈现出来,为什么拿着1排和3列的两位同学找不到座位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随之要求学生解释刚才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学生的解释做出评价后,引出课题“有序数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确定位置现象给其下定义,经过起始阶段的全员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解决了“有序数对”这一难理解的抽象定义,效果自不待言。

2.形式上突出一个“新”字

虽然在新课的引入上有许多可供参考的方法,但因每节课的知识不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新课的引入上要多下功夫,力求新颖独特,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常学常新的感觉,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学校唐丽丽老师的一堂课,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教材设计的是关于“欧姆定律”的例题,但是联系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实际,学生尚未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所以需要找到别的情境更贴近生活。恰好当天因年级组活动费用结算,唐老师跑了一趟银行去换零钱,有需要10元、5元、1元的,她此时灵机一动,就尝试出了下面的问题:把一张100元换成50元人民币,可得几张纸币?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纸币?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纸币?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向同学们提问(1)你会用含有x的代数表示y吗?(2)变量x是y的函数吗?为什么?

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引导对函数关系的理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在内容上要求一个“巧”字

每节课的新授知识点都不会孤立存在,教师需要根据内容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刻意将新的知识巧妙的设计在原有的知识中,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例如:讲“分母有理化”时,可以调查教材编排顺序,将有理化因式作为首讲新内容。

“趣,新,巧”是新课引入的几个重要方面,但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注意“实与精”,即科学性,若脱离了这一点,再有趣,再新颖,再巧妙的东西,也只等于零。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引入开始就注意激情形成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想最积极的课堂小气候,并注重兴趣的保持和再激发,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如舞台艺术,以激情引入,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参加到这种艺术表演中来,并乐在其中,忘我学习。这需要热爱数学教学的老师们去不断探索,发展,创新。

巧设教学情景 引入物理新课 篇7

一、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惊险新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

学习大气压强知识时, 演示大试管套小试管试验, 当大试管中装满水时, 把小试管压入大试管, 再倒过来时, 可看到奇怪的现象, 小试管不但没下落, 反而沿大试管上升。此时, 教师适时引导:“小试管为什么上升, 而不是下落, 学过了大气压的知识就明白了。”再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 演示浇不灭的蜡烛实验, 实验时中间放一块玻璃, 后面放一只水杯, 前面是点燃的蜡烛, 以玻璃为界对称放两只蜡烛, 然后往水杯中倒水, 看见水不能浇灭点燃的蜡烛。再比如, 学习《观察水的沸腾》一课时, 演示纸锅烧水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引入新课,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物理情境, 引入新课

物理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 合理地开发和运用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幻灯片、多媒体软件等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直观简便、声色兼备的特点, 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景, 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光的反射》时, 动画演示阿基米德利用光的反射击退罗马人的故事。讲《宇宙航行》时, 让学生观看发射宇宙飞船的视频, 观看飞船绕地球飞行, 变轨过程的3D动画模拟。讲解失重时, 观看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课堂, 让学生了解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 物体运动的特点, 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这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有效了提高课堂效率。

三、借助于生活事例引入新课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际的学科, 有时利用物理事例和物理现象能很好地引入新课, 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体现物理课程的实用性。

例如, 讲《光的衍射》时, 可将一只手, 五指并拢, 放到眼前, 用另一只手帮忙调节手指缝的间距, 使之满足单缝衍射的条件, 通过此“单缝”观察日光灯光线, 可看到光的衍射现象。讲《摩擦起电》时, 取一段塑料绳, 一端打结, 另一段撕成细丝, 一只手拿打结的一端, 另一只手从打结处由上向下连续摩擦塑料绳几下, 会观察到塑料绳细丝因带电而相互排斥, 该现象不仅生动有趣, 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类似的生活事例还有很多, 例如讲解压强知识时, 用拇指和中指挤压铅笔, 为什么两手指会有不同的疼痛感呢?讲解密度知识时, 随手取下自己带的戒指, 问有没有办法测一测我的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四、运用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物理学史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物理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 物理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家勤奋、与谦虚的科学态度, 以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同时有助于我们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讲《开普勒三大定律》时, 可以从支配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托勒密的《大综合论》说起,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被活活烧死的布鲁诺, 一直讲到穷其毕生精力观测星空的天文观察家第谷, 而第谷的学生开普勒则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合运算, 论证得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 导致数十年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再让学生体会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种引课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增强胆识,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也有特殊的感染力, 洗涤学生的灵魂, 提升他们的科学精神。

五、巧妙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物理问题的选取要尽量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 将常见的有较强应用性和启发性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这样引课:“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即电能生磁, 那么, 你是否想过磁能生电呢?”讲光的传播时提问:“当我们在阳光下奔跑时, 无论我们跑多么快, 为什么我们的影子总是紧紧地跟着我们?”学习摩擦力时可以提问:“我们是靠什么走路的?”学习浮力时可以提问:“死海为什么不死?”。

当然, 物理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 可以把上面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 创设最适宜的物理情景, 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要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物理新课教学中, 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 采用新颖的方式引入新课, 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究新知识, 提高学生素养, 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景,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新乡, 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3]叶业煌.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新课的情景导入[J].科技资讯2007 (28) .

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艺术 篇8

一、利用实验引入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初中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 老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的优势和学生的心理, 精心筛选和设计实验, 为新课架桥铺路。例如:在讲《升华和凝华》一课时, 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取出一块白手帕, 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一个正在燃烧的蜡烛, 然后在手帕下面画上烛焰的位置, 放上一颗樟脑丸, 用火柴点燃手帕上的蜡烛, 烛焰的图案立刻有烟起来。当把白手帕从讲台上拿起来给同学们看时, 手帕竟没有破。当时学生都目瞪口呆, 很想知道为什么, 因此,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

二、利用历史故事引入

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极强的特点, 适当引入一些小故事导入新课, 使学生兴致盎然, 思维活跃, 使之参与教学。例如:在讲《磁现象》一课时, 先讲一个历史小故事:在公元前212年,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 为了防刺客, 装上强磁性大门, 你认为真的能防刺客吗?如果刺客用的是铜制利器, 阿房宫的强磁性门还能防刺客吗?像这样的故事短小精悍,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利用歌曲引入

一首优美的歌曲能令人陶醉, 使人心情舒畅, 但也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借助歌曲引入新课,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神经, 使思维更活跃, 同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学起来更轻松。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一课时, 先让学生齐唱校园歌曲“脚印”。歌词中有“留下脚印一串串, 有的深, 有的浅”。唱完后问:雪地上为什么能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深, 有的浅?同学们一听都愣住了, 平时经常哼唱的歌曲, 没想到还包含着深奥的物理知识。经教师这么一问,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

四、利用教材资源引入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具有浓重的人文气息。每一章开始都有卷首语和大幅的彩色插图。例如:在讲《运动和力》这章时, 可以直接用卷首语的内容引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轻舟的运动及其快捷程度。物理学是如何描述物理运动的?学生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之前, 先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篇9

一、新课引入法

1. 问题引入:

所提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刚上课时学生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要讲的课上, 而由于教师引课枯燥无味, 讲解难懂, 学生注意力不能保持长久, 导致教学失败, 好的引课, 能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运动的描述, 这节课我提出, 同学们看见到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 如机器运转, 车辆行驶, 河水奔流, 白云飘动, 我们怎样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片子, 银幕上展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 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 他以为是只小昆虫, 敏捷地抓了过来, 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 同学们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我提出问题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事,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为讲述参照物和机械运动埋下了伏笔。同学们据所提出的问题, 进行了猜想, 接着再让同学们观察录相片, 明白了参照物概念, 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进行了各种猜想, 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录相片, 学生轻松的得到了是因为飞机跟子弹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不动的。

2. 讲故事引入。

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我用一个历史故事引入新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有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 发现身旁有一个小黑点, 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虫, 随手一抓却发现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们都很惊讶, 这怎么可能, 感到不可理解, 学生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教学各环节也很顺利地进行了。

3. 利用物理实验引入。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 随地取材就可应用自如地引入新课, 在讲“超重和失重”时, 我带了一个家庭用的体重计, 让学生自己站上去向下蹲一下并观察“体重”的变化, 我的体重怎么变化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这一节课也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这样引入新课, 很容易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有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4. 利用实验演示引入。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所以实验引入是主要方法。”特别是一些惊奇的实验, 演示结果出乎学生的想象, 更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 用“鸟笼带电”引入“电场中的导体”等等。这样的演示还可以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

5. 利用生活现象引入。

[演示实验1]一块小石头和一张纸片, 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小石头下落得快些。

生: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演示实验2]把纸片紧紧团成小纸团后和小石头, 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小石头和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生:是阻力使物体的下落速度不同。这样“自由落体”的引入就顺理成章了。

二、引入新课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应反复分析教材选出适合的方式在备课时下功夫, 所提问题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兴趣, 且能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猜想实验并制定出实验计划。

2. 所演示的实验不能失败。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反复实验, 若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演示失败或出现相反的效果都是于正课教学有弊无利的。

三、怎样搞好新课引入

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想搞好新课引入, 首先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若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 多此一举, 不如把时间放在正课上, 对新课引入无兴趣, 也就不可能找资料, 所以要把它看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搞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就会千方百计的去设计出最佳的新课引入方案。

2. 备课时充分重视。

要想搞好新课引入, 必须备课时一定深挖教材掌握本节重难点内容, 去确定引入的材料, 同时要反思所引入的方式是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四、引入新课时应做到三个防止

1. 防止方法单调。由于教材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 总不能运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

2. 防止新课引入时过长。若新课引入占用大量时间, 而冲击正课影响正课学习, 则毫无价值。

3. 防止缺乏准备演示失误。无论以何种方法引入新课, 课前都要反思特别是演示实验, 若准备不充分, 课前未反复实验, 导致了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相反的结果, 将会对正课教学带来严重影响, 例如做摩擦起电实验时, 室内湿度太大而不起电, 所以演示实验只能成功不能有误, 要确保演示实验一次性成功

浅议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策略 篇10

一、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 而新旧知识的矛盾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创设温故知新的引入情境, 既要造成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又要引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学生才有启发性。这是一种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例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 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

二、趣味知识, 引入新课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将知识融于娱乐的情境中, 可以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课时, 根据学生喜欢音乐的特点, 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悲伤的双曲线》在课堂上响起: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这样一来抽象的双曲线, 就变得形象起来, 学生带着歌曲中有关双曲线的问题去学习双曲线的有关知识, 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数学典故, 引入新课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 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 …… 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 又是很好的引入素材。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我讲解了古代的一个故事, 在古代有个国王为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 让他任意挑选金银财宝, 可这位发明者什么金银财宝也不要, 他只要求国王往棋盘里放麦粒, 而且要求后一个格里麦粒数总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 也就是第一个格里放1粒, 第二个格里放2粒, 第三个格里放4粒, ……他就要这64个格里的全部麦粒, 问国王能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这些故事能引起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提交了学习效率, 事半功倍!

四、动手实验、引入新课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方法, 让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来, 从被动学习转换到主动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用心探究数学规律,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如“点的轨迹”的引入:教师首先准备好一小段细线和一个彩色小球, 将彩球栓在细线的一端。教师从一进教室起就边走边演示——彩色小球在不停地旋转。这样, 通过直观的演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新课程。

五、类比差异, 引入新课

以新旧知识的差异为背景, 抓住递进的特点设计问题。比如, 在空间图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⑴在平面几何中,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⑵在空间中,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否还是这样 (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进而探究新知)

⑶如果认为不是, 请上台来向大家演示一下。

这种抓住环境差异的引入, 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异面的概念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六、创设游戏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简单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密切相关的游戏活动, 构建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如在“你能摸到红球吗?”这一课的教学中, 首先告诉学生我有五个盒子, 这五个盒子中分别装有10个红球、9个红球1个白球、5个红球5个白球、1个红球9个白球、10个白球。让5个学生在放有不同组合数的盒子中去摸球, 看看谁能在10次摸球中, 摸到红球的次数多! (这五个盒子都是用不透明的纸糊起来的。) 并且根据自己摸出红球的情况, 准确判断出自己的盒子中的红、白球的分配情况, 就算赢。如果摸到的红球少, 但猜对了盒中的球的分配情况也算赢。

才能有较大的胜算;而且要动脑筋去判断盒子中的球的组合, 从哪个盒子中摸到的球学生心里明白:自己一定要挑到红球多的盒子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等等因素。在这种情境导入下,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而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

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艺术 篇11

一、利用实验引入

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初中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老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的优势和学生的心理,精心筛选和设计实验,为新课架桥铺路。例如:在讲《升华和凝华》一课时,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取出一块白手帕,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一个正在燃烧的蜡烛,然后在手帕下面画上烛焰的位置,放上一颗樟脑丸,用火柴点燃手帕上的蜡烛。烛焰的图案立刻有烟起来。当把白手帕从讲台上拿起来给同学们看时,手帕竟没有破。当时学生都目瞪口呆,很想知道为什么,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

二、利用历史故事引入

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极强的特点,适当引入一些小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使之参与教学。例如:在讲《磁现象》一课时,先讲一个历史小故事: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为了防刺客,装上强磁性大门,你认为真的能防刺客吗?如果刺客用的是铜制利器,阿房宫的强磁性门还能防刺客吗?像这样的故事短小精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利用歌曲引入

一首优美的歌曲能令人陶醉,使人心情舒畅,但也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借助歌曲引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神经,使思维更活跃,同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起来更轻松。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一课时,先让学生齐唱校园歌曲“脚印”。歌词中有“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深,有的浅”。唱完后问:雪地上为什么能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深,有的浅?同学们一听都愣住了,平时经常哼唱的歌曲,没想到还包含着深奥的物理知识。经教师这么一问,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

四、利用教材资源引入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具有浓重的人文气息。每一章开始都有卷首语和大幅的彩色插图。例如:在讲《运动和力》这章时,可以直接用卷首语的内容引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轻舟的运动及其快捷程度。物理学是如何描述物理运动的?学生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之前,先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课的引入是一门艺术,其方法多种多样。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恰当,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特点、教师自身特点,不断去探究总结,要学会运用各种新课引人方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 篇12

1. 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一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从南京到杭州的高速公路的录像片段,学生发现高速公路上的三条线始终不相交。然后我提出问题:这三条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高速公路引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对平行线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

2. 以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比较,从而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前,我先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再提出问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内错角之间、同旁内角之间各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做既复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开门见山地提出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3. 以悬念引入新课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观察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能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欲得不能、欲罢不止。

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前,我先让学生解一道一元一次方程:2x+3=1+4x,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x+3<1+4x?接着告诉学生,只要我们学了不等式的性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使得学生既兴奋又好奇,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4. 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新课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体验过程。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前,我先给出生活实例:小明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开始,小明家距学校2千米,而他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明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就此例子提出三个问题: (1) 设小明上午x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则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 你会解这个不等式吗? (3) 你能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吗?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组织学生亲历数学探索过程,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5. 以动画引入新课

动画引入新课,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并给学生一种动的视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我用Flash动画把翻折和剪纸过程表示出来,再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有关概念。又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角的位置关系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使静止的图形动起来,是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能使学生的认识发生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新课的引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友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几个特点[J].数学教学通讯, 2005, 3.

上一篇:留言系统下一篇:刺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