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的新(精选12篇)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 篇1
一、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中统一模式塑造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做法, 发现并关注学生的特殊性, 承认并尊重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多样性, 因材施教, 善待差异, 既照顾个体差异, 又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统一, 作业布置统一, 考试试题统一, 创设问题统一, 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不注重因材施教, 导致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挥, 埋没了人才, 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丧失了自信, 逐渐变为自暴自弃。因此, 教师布置作业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必做题, 一部分是选做题。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 只要求他们完成必做题, 同时运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要多鼓励和肯定, 让他们建立起自信, 认识到自己并不笨, 只要努力一定能行,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化学学习只是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化学领域上有多大的成就, 而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感受到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利用课堂三到五分钟时间,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师可以把每一堂课开始的三到五分钟让学生做主, 只要和化学有关的内容, 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 还是学困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介绍化学知识或者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经验, 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表现, 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 不管表达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恰当, 教师都要用具体的评价语言来激励他们。
(二)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课堂教学的成功, 并不是强制学生去学习,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比如, 在学习到有关“水”的内容以后,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再次上课的时候, 学生展示的净水器真是各式各样, 取材不一, 个个都是奇思妙想、智慧的结晶。不止于此, 他们还能说出自主净水器的优缺点, 与其他人交流制作的心得。在不断实践和尝试中, 消除了学生畏惧化学学习的心理, 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并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视思路教学
(一) 教学中, 让学生明白教师的上课思路
思路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把教师讲课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教学过程的思路。比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 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设计了主要的讲课思路:从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区别, 由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探究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上课的时候要抓住这一主线,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思路是清晰的, 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轻松的。
(二) 阅读时, 帮助学生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
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式, 通过阅读, 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还能找到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有效阅读不但是指学生应学到哪些知识, 掌握哪些技能, 更主要是的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 也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 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和讨论, 进而领悟到教材的编写思路。比如, 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 教师先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自燃、灭火原理等, 进而提问教材上是如何分析这些问题的?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 引导学生探究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并利用这几个条件来灭火。这就在无形中让学生领悟到教材的编写思路, 认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 以及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又以此为基础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 练习习题时, 拓宽学生寻找问题的思路
面对浩如烟海的习题, 教师精选习题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 抓住条件, 明确要求,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拓宽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
总而言之,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不仅能打造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 对学生思维发展也大有益处, 是广大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化学课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 仍然有一些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比如, 以教材为中心, 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 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比较少。所有的一切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消失, 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探索神经萎缩, 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 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 转变观念, 树立一种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自身角色的迅速转变。
关键词:初中化学,个性差异,学习兴趣,思路教学
参考文献
[1]曾柏生.探究新课程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J].课外阅读:中、下, 2012 (7) .
[2]李海容.初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新课程衔接及教学策略研究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2 (9) .
[3]贾伟霞.如何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STS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11) .
[4]姜萍.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大开发旬刊, 2012 (1) .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 篇2
卢 凤
(重庆市垫江县第九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先学后教;新模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多数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将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监督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探究与交流推导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此时,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先学后教模式,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自主实验得到化学结论,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操作,防止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实验器材的用法,能够在积累化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邓婕妤。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05)。
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解除枷锁;情感真挚;解放心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性质与地位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我们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全世界都把“读、写、算”作为人的基本能力。既然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因而,学习写作就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同时,写作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自我。所以,写作能力往往是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它甚至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初中阶段7~9年级的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了写作要求,主要目标就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可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写文章都是有套路的,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化作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不定要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长此以往,必将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就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人,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这个民族国家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对中小学生作文的文风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分析一下,我们发现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老师。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学校怕小孩出事,长期把他们封闭在学校、家中,远离社会,生活单调,面对作文题,他们怎么会有话可说?现在老师也为了学生能得高分,重视形式、写作技巧,轻视文章的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词句上了。写作束缚太多,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老师怕学生跑题,不断地提醒他们立意要高远,思想境界要高。孩子不接触社会,不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让他们怎么立意高远?本人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孩子们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也赚不了多少钱,对于孩子们要求也不高,学生基本上是买不起好的报纸杂志来阅读,一流作品读得少,好的作品读得少。可以说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见识,再加上老师这样那样的引导,学生也只能说假话、空话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应该对症下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解放学生,降低写作门槛,不要给学生在思想上有过多的束缚
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兴趣,关注身边平凡小事。从平凡小事中发现蕴含的真善美,让他们想写、爱写。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去阅读,读好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
从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尊重他人。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妙句。”《人间词话》中也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教师应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就有真情。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皆可入文。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引导他们用心灵去观察、感受,会观察,会思考,逐步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平时做一个细心人,积累写作的素材。近年来兴起的话题作文无疑对学生是一个解放。在相对大的范围之内学生有了更多选材的余地。老师也应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文。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加以鼓励。只要是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总之,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多积累,多实践,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初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 篇4
一、改变自己的“形象”, 做个有魅力的英语教师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 所以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学生需要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魅力型的教师。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 不仅会观察教师的举止和行为, 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会自然地仿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是活水源, 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更要学会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聆听学生的心声, 善于与学生加强交流, 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而且教师要懂得运用正确的课堂教学艺术, 要让学生觉得上你的课轻松、有意思, 能体现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而不是一味死板地接受知识。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究知识的路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体验的学生自然会尊重你、敬佩你、喜欢你的课。
二、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英语教学中, 若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赖, 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进而学生会好学、爱学、乐学。中学生活泼好动, 应尽可能利用各种“玩”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具体事物的形象, 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到, 能看的让他们看到, 能摸的让他们摸到, 能尝的让他们尝到,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应针对所学内容, 创设情境,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我们也不要吝啬批评和赞赏。当学生有进步时应给予恰当的表扬, 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与鼓励, 在英语课堂上多说“Thank you.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I’m proud of you! Perfect. Excellent.”等课堂用语, 这样, 学生不仅觉得学习快乐, 兴趣得到激发, 而且学得快, 记得牢。
三、探索“指导—自主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传授学生知识远不如传授学生如何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 “指导—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是:课前指导学生自主超前学习,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认真看书, 力争看懂教材所表达的整体意思。对重要内容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要加点、划线, 以便听课时重点学习。在课堂上开展发展性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焕发活力。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可以出示较为简单的测试题) —提出问题 (就本节课的课堂内容提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解决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找答案, 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班上集中解决, 班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解决) —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梳理知识点) —当堂反馈 (当堂练习, 教师批改小组长的, 小组长批改小组其他成员的, 教师抽查批改部分后进生的) —布置下次自学内容 (布置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易于自学, 增强自信心) 。
英语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个环节, 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最大的收获。
四、注重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导致他们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各不相同。作为教师, 应关注学生, 给予其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的学习模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很多, 他们可以进行互评互考。课上我们经常采纳的而且效果较显著的是对话交流模式。课程讲解中会遇到很多话题, 一单元一个重点, 教师要善于在重点话题上做文章, 讲解重点句型时要让学生就周边的环境多举例子,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编排对话, 活跃课堂气氛, 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成员要有自己固定的搭档, 搭档的安排应有强有弱, 以强带弱。刚开始时不要给弱者难度太大的角色, 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这样弱者才会渐渐进步。
当然, 好的教学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 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热爱我们的学生, 热爱课堂教学, 在思索中尝试, 在尝试中总结, 寻求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每位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 篇5
【摘要】在当下中、高考中仿写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教师往往单独进行专项练习,与作文、诗词等教学割裂开。本文试图从仿写诗词的角度,指导学生联系仿写句子,从而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诗词;仿写;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同样的,语文学习也应该是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学习过程。如何将几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是当今语文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几乎被‘忽略掉。在读、诵、背、赏之外,如何将作文教学加入其中?
同时,在当下的中、高考中仿写题(仿句题或者称作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参照已知例句的格式,仿写一个或一组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相互关联的句子,同时要求句子风格、写作技法(如修辞)保持一致。这些要求就同古人创作诗、词、曲有相似之处。
我们尝试着将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从诗词仿写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主要从句式、语境、修改提高三个角度进行教学实践。
一、句式分析,诗词仿写的重要前提
诗词仿写的第一步是句式,要先从句子入手分析句子特点,准确把握好仿写的关键点。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让学生学会分析什么,怎么分析。首先从字数开始,每句有几个字,然后分析句子结构如:用韵、有无对仗(对偶)、叠字等。我们以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来说明一下句式分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该词共有7句;字数分别为:“6,3。9。3,3,3。9。”共计36字;韵脚字为“楼、钩、秋、愁、头”分别在第1、2、3、6、7句;词中无对仗、叠字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仿写。
学生习作:
俯看亭下花放,坐亭上,园内水中落花轻轻荡。
望水中,鱼儿游,落花荡,又是一幅美景映心上。
二、创设语境,诗词仿写的重要保障
这里所说的语境,并不是文学作品中通常所知的语境,而是像仿写试题一样,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方向。在诗词仿写过程中,如果内容要求放得太宽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给出范围和写作内容或者规定主题。我们以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为例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我们首先进行句式分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40字;韵脚为2、4、6、8句的“乡、霜、墙、唐”;颈联、颔联要求对仗。如果我们就依此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写些什么。那么教师就应该为学生降低难度,创设一个语境或者说给一个命题。这个语境的选择,我们不妨就从原诗入手,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商山早行》是唐代羁旅诗的代表,温庭筠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自长安赴隋县,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我们就以此“早行”突破口,尤其农村的孩子秋、冬季节寒冷的天气早起上学,和温庭筠当时的情景之间就有很好的契合点,那么就以《上学早行》为题,仿写这首五言律诗。
学生习作:
晨起洗漱罢,忽觉秋意凉。
虫声枯叶云,车辙柏路霜。
草木凝霜露,残叶匿残香。
因思昨宵梦,满腔愁情长。
三、适度修改,仿写水平提升的关键
写作与修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好的文章无一不是通过反复修改才产生的,比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等等类似的例子,无一不是在说明修改在文章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文是这样,仿写诗词又何尝不是呢!那么我们在诗词仿写中应该怎样修改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改正错误
无论是仿写诗词,还是考场中仿写句子,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我们修改的第一步就是要修改这些错误和疏漏。比如学生在仿写《相见欢》时的一篇习作:
相见欢?离别愁
独登泰山无友,泪水柔,孤身枫林高处望清秋。
泪已干,心潸然,离别愁,犹如浊酒打翻在心头。
该词是本次习作中唯一一篇加题目的作品,句式很工整,用韵很恰当,上阕写泰山秋景,下阕写离愁,很切合中国文化审美品位,是一篇优秀之作。
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可能没有真正登过泰山,泰山似乎是没有枫林的,有点想当然了。建议学生将“枫林”改为“松林”,这样就更接近客观实际。
再如:
相见欢
一轮皓月当空,月似弓,寒光似锦雨落入心中。
入愁肠,化泪流,是悲痛,梦醒时分值愁情正浓。
该词形式结构上不错,但是,上阕的写景有些问题,既然是“皓月”当空,又如何似“弓”?很明显矛盾了。结合该词的用韵修改前面的“皓月”应该更好入手一些,曹孟德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句子,不妨反用其境,将第一句改为“繁星点点当空”。
(二)巧妙炼字
炼字,古人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如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绿”字的妙用等等。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一些动词、形容词入手,让学生尝试着用以一个字来表达更为准确、丰富的含义。比如学生在仿写《望江南》时的作品:
望江南
霜满地,孤立在江边。千浪白花浮眼前,余月当空,照心间,心寄梦魂边。
该词中学生想要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的夜晚,霜雪满地的江边景色表达愁思。“余月当空”这一句中“余”用的很不好理解,是表达多余的含义?还是天空中只有“月亮”?学生真实的想法当然是后者,这样的话“余”字用的就不是很好。结合前文的“霜”“浪”“白花”等意象,我们将“余”改为“素”,“素月当空”,天地一白,照透心间,颇有点《静夜思》的感觉。
(三)用典――灵活地化用前人的诗句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在古诗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前人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用典在初中常见诗词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比如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巧妙地运用了向秀和王质的两个典故,表达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和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且使得诗句典雅富有内涵。初中生经过了九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古诗、古文以及历史故事。这些知识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应该成为学生学识和内涵的积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写作、仿写中去。第一步我们要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现成的符合自己仿写意图的诗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仿写中去。
比如我们在仿写《商山早行》的《上学早行》中,由于情景太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毫无掩饰地表露在其中,充满了哀怨的愁绪。比如:前文我们列举的学生作品。
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不妨回顾一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将消极的情感彻底摆脱掉,表现诗人的旷达。引导学生从理想、人生的奋斗目标的角度,来看待现在辛苦的求学过程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那么就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尾联“对比实幸运,就此愤图强。”“仰头看蓝天,鸟迹满天空。”表达自己要为理想不断地去奋斗,以及翱翔于天地间的未来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启发“我们是否可以用前人的诗句来表达这份情感呢?”学生开始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就产生了:
晨起动书囊,临行忆梦乡。
鸡声石屋雾,人迹石道光。
薄雾遮人影,乌首似白霜。
欲当凌绝顶,回想又何妨。
四、小结
从整体来说,仿写诗词存在一定的难度,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简单的词或曲入手,创设一定的语境(也可理解为命题),完成初步仿写。然后再经过师生共同研读修改错误、锤炼语言(炼字)、活用前人诗句(用典),这样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学生即可初步掌握仿写诗词的技巧。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第2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韦立军.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孙广武,天津市静海县梁头镇中学,中学一级,硕士。
初中政治教学的新视角探析 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 政治教学 新视角 有效性
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政治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不同时期的教学活动,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视角,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才能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新时期初中政治教学的新视角进行探析。
一、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新时期教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十分重要。
(一)有助于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点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更加高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
政治作为一门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才能积极的进行思考,也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對一些观点有更加深刻的领悟,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学生也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所学习的知识点来指导生活。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为了通过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希望得到认可,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受到教师的尊重,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想也能够变得比较自由与放松,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往往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艺术性与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政治这门能够指导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种经验。
(一)以案例为支撑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师首先培养学生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的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以案例为支撑为学生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政治理论知识的作用。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能够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在培养了初中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之后,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分析。
四、将多种多样的新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新时期有效进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视角,就是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建议教师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不要主观的贪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虽然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并非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越多越好,只有与课堂教学内容及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2.注重在实践中归纳总结经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教师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才能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自如,切实达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的目的。
五、加强互动
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加强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唱独角戏,应该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同时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也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十分重要,很多问题需要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才能解决,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 篇7
一、运用想象, 改写歌词
让初中生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是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第一步, 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初中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还可以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 初一学生最熟悉的课本上的歌曲《我和你》, 围绕“我和你、心连心, 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 相会在北京”这样一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歌词, 笔者就鼓励初中生自己来创编, 最后编出了“我和你、爱学习, 同一个教室, 为市中熬半夜, 相会在金沙 (县城) ”“俺和侬、手拉手, 一起去跳舞, 为繁荣校文化, 相聚在先中”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 这样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创编歌词让初中生发挥了想象力, 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使其在创造中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美。
二、留住旋律, 创编歌曲
经常听到学生唱着熟悉的歌曲, 如《伤不起》、《爱情买卖》、《两只蝴蝶》等, 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社会青年口中唱出来, 也许没人觉得大惊小怪, 但若是一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也会哼唱,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毕竟初中生太小, 他们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觉得如果我们直接阻止学生去唱, 也是不科学的。与其去堵, 不如去疏, 我们可以保留这些歌曲的旋律, 创编适合的歌词。
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 就曾经把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得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看过来, 看过来……”变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 看过来, 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 其实我, 很可爱……”结果, 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 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 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 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 我想了又想, 猜了又猜, 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就这样, 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趣味的音乐情景剧———《兔子和狼》。学生们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 完全投入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所以说, 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今天, 我们在初中生音乐教育中, 只能巧妙地改编以适应社会的步伐, 而不能一味拒绝。其实, 身边的流行歌曲对学生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 其中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有时候, 学生自己改编的歌曲让他们更有兴趣地投入表演的角色中, 在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和自己改编的歌词里寻找到快乐!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三、体验旋律, 编配动作
初中生处于最敏感的年龄, 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别的感悟, 特别是动作的表现, 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动作是喜欢, 哪些动作是讨厌, 哪些动作是快乐, 哪些动作是伤心等等, 这些动作与音乐相结合, 让学生去表现自己。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 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 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 应尽量引导初中生自编动作表演。例如, 在学习《杨柳青》这一歌曲时, 要求初中生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在体验优美的民歌旋律时, 他们的动作编配得很优美, 因为他们知道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人是很勤劳的、风景是很美的, 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从自己的动作中感觉音乐的美。当然这些都是学生的即兴创作, 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 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的成果。因此, 他们自然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特别有感情并格外认真。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初中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也培养了初中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使初中生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创新伴奏, 表现乐曲
记得有一天, 在音乐欣赏时, 我放着音乐, 优优突然叫住了我:“老师, 你听, 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笔者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在听着歌曲, 欣赏歌曲的美, 同时还仔细地分辨里面是否有他们所熟悉的乐器。学生的耳朵是灵敏的, 想象力是丰富的, 如X————, 学生就会 说像火车 的鸣笛声呜————;XX, 学生就会说像雨水的滴答声;XXX, 他们会认为像小鸭在走路;XXXXXXXX像小马奔跑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笔者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各种响声的瓶瓶罐罐, 并在瓶瓶罐罐中加入不同分量的水, 让初中生敲打、倾听。实践告诉我们, 这种方式的应用, 为初中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和资源, 让他们真正从配器演奏中懂得了音乐, 体验到了音乐的美!
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篇8
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领悟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要把握好时机, 有时在导课时体现,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某个关键性的词、句子、段落来体现, 有时在讲解中利用体态语言来渲染。但不管怎样, 都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氛围。
1. 欢快、奔放的氛围。
适宜于一些描摹自然景物的诗文, 如《春》以及一些古诗词等。轻松、活泼的氛围, 能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他们轻易地领悟作品所蕴含的美感。
2. 浮想联翩的氛围。
适宜于童话、科幻作品等。如《七颗钻石》《宇宙里有些什么》《天上的街市》等, 这些文章所展示的奇思妙想, 是学生无法体验到的, 得运用大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鉴赏能力。
3. 深沉凝重的氛围。
适宜于一些以描写人世悲苦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如《背影》《故乡》等。这类文章在遣词造句乃至主题都暗藏或流露一种悲情。如果教学情境营造得当,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领悟作品的主题, 另一方面可塑造学生爱憎分明的个性品质。
4. 慎思细想的氛围。
适宜于一些科普类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类文章讲求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层次性、内容的科学性。只有从精细处入手, 从整体布局着眼, 才能突出学习的重点。
二、巧妙设置问题链
没有疑问就没有深入的思考, 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探究和收获。在课堂上, 只有问得巧, 才能答得妙。讲求技巧的发问,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封闭到开放。有很多问题应设计成“链”, 看似分裂, 实则相连, 环环紧扣、步步提升。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 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1.孔乙己是主人翁的名字吗?如果不是的话, 这说明了什么?2.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什么?4.鲁镇的人们对孔乙己怎样?5.孔乙己喝酒付钱时, 第一个动作是“排”, 后来的动作是“摸”, 表明了什么?5文末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对于这样一组问题, 在指导学生分析、讨论之后, 就会发现, 前几个问题的答案可供后几个问题参考、借鉴, 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 逐步地探究文章的主旨也渐渐得到显现。同时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主动探索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三、积极开展探究合作学习
1. 探究合作的资源要合理配置。
锁定探究内容后, 精心设计题目。有时设计的题目要留给学生适当选择的余地, 满足其个性需求。根据设计的题目, 合理分配组数、人数。安排交流要顾及先后, 目的是整合资源, 使之合理、高效。
2. 对探究中的难题作适度点拨。
探究过程中遇见困难很正常, 当一群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时, 教师的点拨很有必要, 能增强信心, 激发探知欲望。点拨要具启发性, 过于直白了,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指导答案, 就没有思考的空间;过于深奥了, 学生就会思维受阻,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有恰当的点拨才会让学生“柳暗花明”。
3. 交流过程应重典型, 出实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合作探究后, 安排相互交流。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 为求取新发现, 教师一定要搭建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平台。要节时、高效, 紧扣文章主旨, 发言要具代表性, 言简意赅。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 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战斗场面”的文字,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可让学生讨论:文题中“论“字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 然后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既能促进竞争, 又能促进合作。
4. 点评应得当。
教师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点评能使课堂气氛融洽, 建立起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教学轻松、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的点评虽然多半都对学生具有鼓励性, 但不该是盲目迁就, 随意拔高, 要一分为二, 客观评价, 在不挫伤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下, 抱着一种公正、严谨又随和的态度,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 修正谬误, 科学地探求知识。
5. 善于总结探究的方法。
每一次探究结束后, 教师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正视成败, 总结得失, 为今后的探究指导作准备。同时也要让学生总结可取的探究方法, 积累经验, 以待日后不断改进方法, 用有效的方法灵活地进行探究学习。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新教法应运而生。新的教育观注重教会学生知识的迁移, 注重教学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从不轻易放手给学生, 学生渐渐地变得被动、消极。缺乏应有的自信和活力。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教师疲惫、厌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恭顺得如同绵羊, 顺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 亦步亦趋。学生的创造性自然被扼杀了, 综合能力明显不强。教学过程是教育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否适宜, 问题的设置是否巧妙, 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灵活, 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信息、归纳分类、筛选运用。教学中, 怎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机动的调整, 使每一节课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一下个人看法。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篇9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更进一步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 主动地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每一名学生, 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融, 使学生感到课堂中的信息交流是平等的、多向的、全方位的. 另外, 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采取新颖、独特的方法解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点、见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往往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 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这就需要教师剥掉全知全能权威的伪装,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自我表演欲,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课堂的“活”与课堂纪律并不矛盾, 让学生懂得上课时不能乱跑, 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便讲话, 这仍是课堂教学这种学习形式所必需的.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倾听、懂得合作, 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完整地回答问题等习惯仍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但是每堂课还是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避免学生的积极性高了, 爱发言了, 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但却忽视了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在掌握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的“活”.
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我体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应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 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情感, 鼓励学生干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 创设问题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有人说, 没有问题的教学充满问题, 而充满问题的教学没有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问题, 还要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比以往的老教材更注意联系日常生活, 更注重情景教学,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 主动探究.例如, 在一次教学中, 在上课前笔者先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 进行打折买卖的短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短剧与课题都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 所以学生的精神特别集中, 思维更加活跃.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解放学生的手, 以使其留有活动的余地;解放学生的眼, 以使其留有观察的余地;解放学生的口, 以使其留有交流的余地;解放学生的脑, 以使其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 例如, 教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课时,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 进而分析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并共同讨论它的画法、特点. 又如“100万有多大”, 先让学生广泛收集数据, 并动手整理好数据, 体会“100万”有多大, 最后动口表达出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动手动口能力.
3. 注重以小组形式学习, 使课堂“活而不乱”
善于与人交流、合作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品质,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具有实际效用的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探讨. 为防止学生无目的讨论, 教师更应在小组学习之前对小组成员科学合理地分工, 使学生能深入探讨问题并交换自己的看法. 另外,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灵活调控, 引导学生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的问题, 让学生的发言答到点子上, 力争活而不乱.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 为学生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创造机会. 在新课程体系下,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在合作中学,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师,新理念,思想
日益加深的教育危机感和科技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推动了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更本质的任务是为受教育者打下受益终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万事万物是灵活多变的, 绝没有一定之规, 在解决问题时, 也不会有什么固定的方法,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任何的知识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想象力、创造力更为重要。在老师的教学中时刻注意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 逐步锻炼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一、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新理念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欧、美等国提倡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根据我教学的经验和从书籍中得到的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大致有以下几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函数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化归的思想方法、归纳的思想方法、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这几种教学方法对每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只要能够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数学教学一定会达到一个新阶段。
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感情交流
教师和学生是互为载体相辅相成的,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有密切关系。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关键, 有人把教师称为传教士, 他们为学生指明方向、纠正错误,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最为默契的应该是相互之间要有心的交流和心的互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和教师的“感情”交流。
青少年是一个思想上很不成熟但有着强烈独立愿望的特殊群体, 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 很多孩子在思想上、行为上的错误很难向家长和老师当面说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交流是彼此间信息的交换, 其一般使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方式。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通过高超的语言、肢体技能的灵活运用, 凝聚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使学生不但注意接受、乐意接受, 而且热切地盼望接受,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 还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可以在教课过程中通过选择应用题等等方法来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品德、素质。
在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 提高学生课堂上听课的激情, 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 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四、数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质就是一门培养思维的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 并初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而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 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总之,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分析总结初中数学教学的各种规律, 并能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上面灵活运用, 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 并且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力, 也要提高学生素质, 还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唐瑞芬, 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林六十, 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 篇11
一、运用想象,改写歌词
让初中生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是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第一步,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初中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初一学生最熟悉的课本上的歌曲《我和你》,围绕“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这样一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歌词,笔者就鼓励初中生自己来创编,最后编出了“我和你、爱学习,同一个教室,为市中熬半夜,相会在金沙(县城)”“俺和侬、手拉手,一起去跳舞,为繁荣校文化,相聚在先中”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创编歌词让初中生发挥了想象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创造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
二、留住旋律,创编歌曲
经常听到学生唱着熟悉的歌曲,如《伤不起》、《爱情买卖》、《两只蝴蝶》等,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社会青年口中唱出来,也许没人觉得大惊小怪,但若是一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也会哼唱,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毕竟初中生太小,他们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觉得如果我们直接阻止学生去唱,也是不科学的。与其去堵,不如去疏,我们可以保留这些歌曲的旋律,创编适合的歌词。
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就曾经把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得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变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结果,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就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趣味的音乐情景剧——《兔子和狼》。学生们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完全投入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所以说,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在初中生音乐教育中,只能巧妙地改编以适应社会的步伐,而不能一味拒绝。其实,身边的流行歌曲对学生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其中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有时候,学生自己改编的歌曲让他们更有兴趣地投入表演的角色中,在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和自己改编的歌词里寻找到快乐!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三、体验旋律,编配动作
初中生处于最敏感的年龄,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别的感悟,特别是动作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动作是喜欢,哪些动作是讨厌,哪些动作是快乐,哪些动作是伤心等等,这些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表现自己。让学生边唱边表演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引导初中生自编动作表演。例如,在学习《杨柳青》这一歌曲时,要求初中生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在体验优美的民歌旋律时,他们的动作编配得很优美,因为他们知道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人是很勤劳的、风景是很美的,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从自己的动作中感觉音乐的美。当然这些都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的成果。因此,他们自然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特别有感情并格外认真。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初中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初中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使初中生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创新伴奏,表现乐曲
记得有一天,在音乐欣赏时,我放着音乐,优优突然叫住了我:“老师,你听,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笔者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在听着歌曲,欣赏歌曲的美,同时还仔细地分辨里面是否有他们所熟悉的乐器。学生的耳朵是灵敏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X———,学生就会说像火车的鸣笛声呜———;X X,学生就会说像雨水的滴答声;X X X,他们会认为像小鸭在走路;XXXX XXXX像小马奔跑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各种响声的瓶瓶罐罐,并在瓶瓶罐罐中加入不同分量的水,让初中生敲打、倾听。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的应用,为初中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和资源,让他们真正从配器演奏中懂得了音乐,体验到了音乐的美!
总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灵动的方法,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那他们必然会回报我们一个崭新的局面。
刍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篇12
一、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1. 新课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承载着指
引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而且更应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2. 新课导入要做到精练简洁, 直观形象, 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效果,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努力探究。
3. 新课导入要能唤起学生极大的注意, 对教师提供的
信息刺激, 要能让学生明显的感知,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使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4. 新课导入要引人入胜,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有所思、有所得、, 有所悟。
二、新课导入的常见方法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 新课导入的方法丰富多彩,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 选择最佳的导入方法。
1. 复习旧知, 提问导入。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尤为常见, 即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提问与新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以此为铺垫, 自然导入新课。运用这种导入方法要求教师在选择问题时, 能够紧扣新课内容, 逐步引入, 适时引导, 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旧知, 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例如, 新课“二氧化碳的制法”的引入, 在新课教学之前, 我先请大家一起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针对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怎样验满等。在学生一一回答之后, 自然引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师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 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 为新知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新知做了准备。
2. 列举事例, 实践导入。
事例导入, 即教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现象或生活常识, 将其联系到新课教学中, 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新知学习的认同。例如, 在教学有关“金属”的知识时, 可以讲解近年来淮安考古中发现的锋利的古剑和防锈的故事, 从而将学生引入神秘的化学殿堂。
3. 开门见山, 直接引入。教师在教学新课时抓住重点
和难点, 采取开门见山式直接引入, 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便于知识的提纲挈领, 形成统领全局的认知系统。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时, 我开门见山, 直接呈现主题:“氧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 提到氧气, 我们立即就会联想到医院里抢救病人的场景, 氧气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或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样, 教师直接将新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 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又便于下面教师开展教学, 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4. 设置疑问, 悬念导入。
在新课教学之始, 教师可利用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 设置疑问, 引起学生悬念, 从而引入新课。如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内容抽象枯燥, 学生看不见, 摸不到, 因此学生兴趣普遍低落。新课教学之前, 我结合学生在初二物理中的所学知识, 设置问题引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微粒一直细分下去, 还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我们知道数学上1+1=2, 在化学上1+1也是一定等于2吗?”通过设置这些引发学生深思的问题, 激起了学生无尽的探究欲望。
5. 讲述故事, 激趣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会有一些内容比较平淡,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此时, 利用适当的化学小故事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求知的热情。如在教学“酸、碱、盐”的知识时, 我给学生介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及其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从而导入新课;在教学“二氧化碳”的知识前, 给学生讲述意大利那不勒斯著名的屠狗洞的故事。故事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 就能步入学习的佳境。
6. 播放视频, 媒体导入。
如在教学“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这节内容时, 我给学生播放电影《东陵大盗》的片段:1928年夏天, 军阀孙殿英将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豪华富丽的东陵慈禧墓, 经过了数月的挖掘和爆破, 他们进入墓室后,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 旅长韩大宝烟瘾顿发, 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它几口, 可火柴刚刚一划, 墓室顿时一片火光, 官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此时, 教师揭示课题:是什么东西使盗墓贼横遭厄运?原来是一种叫甲烷的有机物创下的奇迹,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有关有机物的知识。这样引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产生了对新知探究的浓厚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的新】推荐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08-26
初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05-28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05-31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途径08-11
流行音乐、初中音乐论文09-14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10-29
初中音乐艺术05-11
初中音乐教学方式08-02
初中音乐教学八法10-05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