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

2024-09-23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共10篇)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 篇1

音乐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本周作为刚刚进入教学阶段的第一周,在教学上发现了很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们对于乐谱知识非常薄弱,之前没有得到乐理知识的组织性学习。对于乐理知识也非常不感兴趣。对此我认为,学习音乐一定要从乐理知识入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学习音阶,不练习节奏,不掌握乐谱的唱法,就不能真正的学会如何唱歌。鉴于学生乐理知识比较薄弱,会在每节课或多或少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二、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不在课本,而在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这一点是所有步入青春期后的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初二学生。流行音乐固然是音乐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音乐始终经久不衰,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多年,依然会被人们广为传唱。因此在课堂上,我还是会以教材为基本点,以民族歌曲和世界名曲为舞台向大家展示音乐的魅力。

音乐不光是歌唱,还有欣赏,还有展示。如何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勇敢的面对观众唱出动人的歌声,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对此我会鼓励学生多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高效课堂教学反思(2)音乐教学更离不开情感,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可能枯燥无味学习变的生动、有趣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变的风家更加形象和具体。

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最丰富的。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比如,在欣赏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时,由于这个单元的歌曲是以歌颂祖国为主要题材的颂歌类型时,唱歌时候应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这类歌曲的风格特点。

课堂上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否感情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只有用心来演奏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因此演示好范唱对于学生感悟歌曲非常有帮助。

此外,歌曲的练习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唱对乐谱,感受节奏的变化等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 篇2

一、构建真实情境, 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 对音乐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上, 若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音乐, 则需要给予合理的手段和方法, 不可急于求成, 否则势必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不妨从“玩”入手, 为他们构建真实的音乐场景, 以此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索兴趣, 继而为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奠定前提基础。

(一) 多媒体导入, 直观呈现影音资料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初中音乐课堂可面向的选择越来越多了, 这便为初中音乐教师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诸多可能。譬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一文时, 我利用多媒体将英国的风土人情及一些关于家庭生活的视频短片播放给了学生, 并提出问题:“结合这些短片,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看法。”之后, 我又用投影仪将《可爱的家》的旋律展示出来, 并随机选出一名学生到台前用彩笔描绘出歌曲的旋律。随后我提出疑问:“通过这个线条, 同学们会发现什么?”学生:“旋律是平缓的”我:“既然旋律是平缓的, 那么要用那种情绪来演绎这首歌曲呢?”由此可见, 通过这种情境还原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思考, 继而为高效课堂奠定根基。

(二) 合理使用乐器, 丰富课堂内容

乐器是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位不言而喻。在导入乐器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将歌曲的结构描绘出来, 并将相同的乐句用颜色相同的彩笔进行标注。以上述课题《可爱的家》为例, 在教学阶段, 我首先利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旋律,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聆听, 并交代出该首歌曲的主要结构。其中, 思维灵敏的学生可以快速说出这首歌曲为A-B-C三段体结构。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哼唱, 以此观察他们的薄弱环节, 从而进行系统讲解。

二、创建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好胜心理

竞赛活动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从唱歌比赛入手, 并在期间观察学生的音准和音色等问题;二是从乐理入手, 观察学生对音乐结构及相关知识的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让竞赛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助力。

(一) 歌唱比赛, 洞察学生音准

高效音乐课堂的特点在于, 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 并充分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从而让课堂教学的质量显著提高。但是, 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前提, 而导入唱歌比赛恰恰可以满足这一点。在开展比赛之初, 首先要由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主体, 如:四季、亲情等, 然后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选取自己所要演绎的歌曲。其中, 比赛所用的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 但内容必须催人上进, 具有正能量。当比赛完毕之后, 针对他们的演绎水平和细节进行点评, 尽量说出他们在哪个地方存在音准失调、喊音、破音等问题。

(二) 乐理比赛, 了解学生综合能力

乐理比赛是基于歌唱比赛之上, 且更加具有内涵的比赛形式, 它可以充分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系统把握, 是落实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以《七子之歌》为例:在比赛之初, 首先利用多媒体将该首歌曲播放出来, 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纸上写出歌曲的拍子, 如“4/4拍、ABA”等。之后, 再引导学生将歌曲的结构和演唱顺序分别用彩笔标注出来, 并让他们写出对节拍的体验等。期间, 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 比赛题目不可过难, 稍具探索性即可。由此一来, 不但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理, 同时还能间接增强他们对系统知识的把握, 继而让高效课堂进一步落实。

三、纠正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45分钟,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效果同样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所以, 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 我们还要及时纠正初中生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在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全面落实高效音乐课堂。

(一) 纠正认知错误

初中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 他们单纯地以为会唱歌就是学好音乐了, 殊不知这只是皮毛。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向他们阐述什么是音乐, 学习音乐的价值, 并帮助他们归类学习音乐的方向等。譬如:在学习一首歌曲的时候, 不仅仅要会唱, 同时还要明白这首歌曲的内部结构、风格、主旋律、节拍等, 最主要的是, 要明白这首歌曲的寓意和价值所在, 毕竟音乐是存在灵魂的, 如果无法窥探其灵魂, 就谈不上学习。所以, 在学习目标上要以三个层次来划分, 即:演绎、乐理、思想。

(二) 完善自学方法

初中生在自学音乐的时候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 所以在初始阶段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众所周知, 互联网的普及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地所引到相关知识及信息。而在这些知识和信息当中自然包括了音乐知识。所以, 可以鼓励初中生在自学的时候进行索引, 整合所需内容, 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 再反馈给教师, 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解读。由此一来, 初中生通过自主索引自主学习, 必然可以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接收能力, 从而全面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实现。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高效课堂;构建

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提升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情操,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学習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教学健康发展和高效进行。

一、高效课堂的正确解读

高效课堂不仅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吸收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还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下参与到课堂中来。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值得关注。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的体验、感受、收获为中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尝试

1.合理准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只有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知识。在教学内容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在抓住重点、难点的同时,注意选择恰当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点与课堂重点、难点相结合,从学生的兴趣切入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理解知识。

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思考、提问、交流,增强课堂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发深思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提问:“你能感受到两首曲子中蕴含的不同情感体验吗?分别都是什么?”“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协奏曲的特点吗?”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既能使得师生关系更为平等和谐,有利于交流,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学会比较、归纳、总结等技能。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多重体验,使得大脑多个区域共同运作接收信息,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模拟音乐情景,用影像展示音乐,促进学生理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展示相关景色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想象名曲中到底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这样展示更为直观、形象,还可以配合古诗朗诵播放,营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利用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创造相应环境,使学生进入角色中去体会,例如,《红灯记》这种故事性强的作品就可以采用这种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实体验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给初中音乐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

4.与其他学科结合教学

音乐与人文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音乐与历史、地理、政治、语文、英语等科目都有相关性和相通性,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科目的知识、学习方法融合到音乐学习中去,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保卫黄河》时,可以联系历史知识,通过描绘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体会在那个国家飘摇之际热血国人心中的爱国救国之情,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中包含的深沉感情,触动他们的情感。

5.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

音乐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音乐教师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合唱等多方面都要有更多的掌握,不断学习,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采取可行性强的教学方式,在教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在愉快中获得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祁步艳.试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15(4):192.

[2]乔军.浅谈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三大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7):146.

[3]黄付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音乐大观,2013(6):76.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4

——打造生物复习课高效课堂的尝试

榔坪中心学校覃万田

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开展,刚刚步入生物教学的我也尝试着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打造点课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尝试,敬请各位生物教学的前辈们批评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

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

与社会活动。

第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检测、讲解、学习和练习几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高效课堂”怎么才是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呢?能过近半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对“高效课堂”的了解,有着非常的深刻认识。

化学是初三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如何在这个刚刚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只要提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去反思。

首先,做为教师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

化学这门科目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验,而实验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当老师拿着实验仪器进入教室时,学生们是最高兴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们看,还让学生们亲自做,观察。再让学生们去总结,思考。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专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多为学生着想,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合作的伙伴

在教学中,把一个星期的教学计划提前告诉大家,当上一节课还没有上,老师还没有进教室,学生们就知道今天会上什么内容的课,会布置什么作业。一个星期要上到哪里,学生们都一清二楚。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6

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一、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就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展示”, 而所有学习环节的导引者即是导学案, 所以, 打造精品导学案尤为重要, 它是教学高效的前提和保证。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我认为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对一篇文章, 首先, 要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这篇文章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然后依据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导学案。比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 笔者的导学案设计过程和思路如下:

思考文本内容后, 笔者将本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2.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过程方法目标:1.课前让学生搜集文中涉及作家的资料。2.自主阅读法、合作展示学习法、自主写作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四位作家的情操情趣及他们间的真挚情谊。笔者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针对以上目标, 笔者在导学案的“基础过关”、“整体感悟”环节设计了字词、文学常识、介绍文章中几位主人公、了解主人公的出场顺序等问题, 完成了贯穿于这篇课文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目标——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并通过了解主人公及其出场顺序这一问题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 同时也完成了过程方法目标1;导读案的“深入探究”环节的问题是紧扣本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 比如:“根据文中的语句来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本文的描写有怎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 “怎样介绍人物群像, 学习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的。“深入探究”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要求运用‘这是一个______的场景’的句式给课本中的插图配一句话, 使其内容更丰满。”设计这一问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回顾和提升, 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异彩纷呈的回答也证明他们已顺利完成我所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在“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写一写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者是某位老师, 让大家猜猜他 (她) 是谁。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并能迁移运用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进一步达到过程方法目标。笔者认为, 本课的导学案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 设计导学案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来设计。关于单子容量, 我认为应该少而精, 因为多而杂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长期预习作业多, 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感悟

FFS教学模式在理论上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有时,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甚至会让整个实验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 据观察了解, 部分学生常借助教辅书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他们预习时不熟读、领悟文本、完成导学案时不动脑思考, 只是简单地东罗西抄, 让教辅书代替了自己的结构化预习, 使得结构化预习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抄来的答案常常准确无误, 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只是形式而已!展讲时照着抄读, 也是形式而已!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在认真读文本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但抄袭仍屡禁不止。据了解, 这也是几乎所有语文科实验老师遇到的普遍问题。为此, 一段时间, 我很担忧实验在实践操作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后来我想, 实验肯定离不开创新和突破, 何不放手去尝试?于是笔者果断将学生参考书全部收上来束之高阁。这样, 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文本、不得不自己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时为避免展示出错尴尬而不得不认真和小组同学交流。脱离了参考书的答案常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但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结果, 它远比抄参考书上的准确答案有价值有意义!展讲时其他组举手质疑补充的同学也大大增加, 学生真正从内而外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离开了参考书的束缚, 学生常常会给我一个个惊喜:原来A的知识面蛮开阔的!原来B的语言表达如此流畅准确!原来C的思想远比我想象得成熟!……看着他们为一个个问题争辩、看着他们认真地阅读文本、看着他们皱眉思考, 看着他们单上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我感到欣慰, 因为我明白了我的尝试是成功的!

营造自然本色的高效初中音乐课堂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本色高效 教学策略

新时期开放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涌现出不少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但在更为宽广的教学空间下,音乐学科的自然本色也相应地有所忽略。音乐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应当聚焦这些本色闪光点,还原音乐的自然、纯美,让学生从最简单、最生态化的音乐学习中抛却浮华,感受真实,沉淀价值,稳固基础。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追根溯源,尽力为学生展示音乐艺术的原汁原味,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从深处导入,多角度发散。

一、注重生活探寻,提升音乐热情

音乐从生活中起源,音乐作品中也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信息,可以说音乐的本色特点可以从对生活的探寻中一一呈现。为此,教师要将生活作为音乐自然本色提炼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带领学生积极地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点滴,让音乐从生活中闪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认知中丰富音乐知识,强化信息接收,有效对音乐内化吸收。在实施中,教师要充分收集贴近学生认知的生活化信息、素材,建立起学生的生活感知意识,让学生主动加入探寻,从近在身边的生活信息中品味音乐,感受音乐的本源,激发起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初中音乐七年级《好大一棵树》的教学中,教师便利用鲜明的音乐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音乐的关联性,感受音乐简单而不失特色的呈现。教师由“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生活需要绿色”的观点着手,让学生们讨论树在生活中的印象。有人说“小时候最喜欢在大树下乘凉,捉迷藏”;有人说“看多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特别渴望多看看绿树”;还有人说“树也是很美的风景,清爽的绿让人怡然自得”……在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丰富的表达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质朴而紧密的音乐与生活的融合,在熟悉中完善了音乐深度理解。

二、坚持教材为本,挖掘音乐内涵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音乐教学,所围绕的基础都是音乐教材,但是,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发展,在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影响下,教师可利用、可拓展的音乐视野大大增加,由此也导致了对音乐教材的淡化。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原始依据,是科学化引导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教材改革让音乐课本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加能够对教学起到有序引导的作用。为此,音乐课堂教学还要回归到教材上来,以教材为本,对音乐学习的深度内涵进行集中挖掘,让学生找准音乐学习方向,精学、深思,走出踏实、稳固的学习脚步。例如,在学习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西藏》时,教师围绕教材“掌握藏族歌曲的特点,熟悉藏族文化的内涵”的要求,首先用图片介绍的形式来充实学生们对截然不同的西藏的了解,让学生对西藏的历史、地理环境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教师还着重配合教材歌曲的伴奏音乐对藏族乐器“扎木聂”等做了介绍。最后,则是熟悉藏族歌曲的唱腔特点,以及载歌载舞的丰富形式。在一系列的音乐元素的系统挖掘后,学生们对藏族歌曲燃起了了解兴趣,也增加了认识深度,感受到音乐的热烈欢快特点,有了这些教材辅助,学生们在其后的练唱学习中表现得十分轻松和出色。

三、紧抓音乐特征,强化音乐理解

音乐给人的感知首先体现在音乐本身独一无二的特征上,每首音乐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艺术价值。因此,要实现对音乐的本质追求,还必须要从音乐特征上找到体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事先做好对音乐内容的深度剖析和研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特征的发现感受中,让学生捕捉到深度音乐特征,从丰富的音乐认知面中强化音乐理解,拓展音乐能力。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征凸显点的截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要为课堂带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例如,在进行八年级《唱脸谱》的学习中,教师戴着一个京剧脸谱面具走进课堂,在学生们惊讶、欣喜的反应中,成功带出了音乐的特征,并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还向学生们展示了几个典型的京剧动作“碎步”、“叠袖”等,让学生们增强对京剧的进一步了解。接着,教师通过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等直白鲜明的京剧脸谱特色来巩固丰富印象。最后,则从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歌曲中单列出了京剧伴奏乐段,让学生们理解京胡、弦子等京剧乐器所带出的独特节奏感。对音乐特征的着重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原汁原味的京剧文化。

四、围绕审美启发,完善音乐感知

音乐是艺术的制高点,因此音乐和美从来就无可分离,音乐中的审美教育贯穿着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只有优化了音乐审美意识,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凭借音乐的本能去深度感知音乐,升华音乐。

1.聆听感知

聆听,是对音乐艺术最直接的感知反应,在教育新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对聆听的音乐本色活动关注却越来越少。聆听,是一种音乐体验形式,更是一种音乐感知渠道,聆听能够让学生们调整情绪,增强专注力,聆听的过程则是从音乐展示到音乐灵魂的渐进渗透。学生们能够从聆听中感受到音乐元素的跳跃变化,能够由变化激发起感受起伏,加强情绪带动。聆听不需要多彩多样的辅助手段,它只是最原始、最本真的音乐体验方法,但是它却能将学生带入最深刻的音乐精神交流中。对此,教师要做好内容选材,注重材料的可听性,深度层次性等。例如,在学习初中音乐九年级《黄河船夫曲》时,教师以聆听贯穿整个课堂。首先是让学生们静静聆听整首歌曲,熟悉了解歌曲内容,在学生们被激昂的曲调张力,和谐爆发的协奏形式充分吸收。整体了解后,教师又让学生进行分段聆听和延伸聆听。从歌曲开始的浑厚朗诵词,到歌曲中大量的“号子”特色,以及教师特意增加的黄河涛涛流水声、黄河瀑布气势磅礴的震撼声等聆听吸收中,学生们的感知理解明显地“更上一层楼”。从声音曲调的变幻组合中,学生们对歌曲中的拼搏内涵有了烙印式的记忆。

2.情感升华

音乐审美的深度层次将最终指向情感,情感是音乐的精华部分,凝聚着音乐审美的最大发散力。因此,通过情感体验来强化音乐审美感知,对学生来说是由浅入深的拓进,是发自内心理解启发的有效途径。情感感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真实感受,延伸出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与品位,不仅充满了正面能量,还适时地引导着个性力量,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认识角度,不同的感受细节去理解音乐,拓展音乐。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抓住音乐的情感爆破点,引带出能够激起共鸣的情感升华面,让学生在情感启发下升腾出深刻的感悟。例如,在进行初中音乐七年级《龙的传人》学习中,对这个学生们可以说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音乐内容,教师采用了情感启发的方法来为学生建立兴趣点,开启情感共鸣。教师从我国民间“龙的传说”入手,将学生们带入音乐主题,再结合我国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延续,着重引导了近代由弱崛起,对外抗争的爱国情怀线索。在一步步牵引下,学生们“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龙的传人”所经历的挣扎、困苦、崛起、骄傲等情感细节投入了深度的体验,并结合现实情感升华出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的理想与期待。

音乐教学所面对的不仅仅是音乐内容本身,却是与之关联的,从生活所见,到精神所感的整个浩大的精神世界。在丰富的资源下,教师时刻不能忘记音乐本色的核心,要紧紧围绕本色探寻与挖掘,让学生从“纯”与“简”中启发感知,从“美”与“内涵”中发挥灵性。

【参考文献】

[1] 吴琼茜. 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 新课程(上),2013(10).

[2] 梁琴.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3] 杨小亮.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文理导航(中旬),2013(12).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 篇9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光。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我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光,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带给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资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资料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理解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资料,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和综合分析潜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资料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资料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构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构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资料的取舍到课程资料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资料,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状况,遇到课程资料安排不合理时,对资料能够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资料,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资料。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光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资料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透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我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一样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潜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资料。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能够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能够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能够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能够采用不一样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音乐高效课堂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音乐课堂教学逐步要求更为生动、丰富和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经组内商讨,本学期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分清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类型(课型)

课堂教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中心突出,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器乐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了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规范音乐课堂。

(一)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知旋律,了解背景(低段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播放录音或老师范唱),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节奏:

利用手嘴结合划拍念节奏的方式(低年级相适宜的简单律动),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逐步学会自己拍击节奏,较难的节奏老师适当讲解。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适合朗读的歌曲):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不认识的生字,按节奏读歌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旋律节奏,也为学习歌

曲清除了障碍。

4、学唱歌曲: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节奏,可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先让学生再听范唱,并跟音乐轻声地唱一唱;或利用直接跟琴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教唱(稍难的歌曲)等合适的形式教学。

5、学生展示,拓展练习: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每一个小环节都紧扣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打节奏、读歌词、学歌曲中,学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第四步:创造与表现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分布,用声势表演等适宜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第五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

乐的更深层次,将歌曲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进行情感升华,把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教学之中,但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将音乐课落下帷幕。

(二)以欣赏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该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

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

1.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组

2015年9月8日

东关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课堂。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的探索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高效课堂。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主要有“八看”:

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 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

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 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 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 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呢?

(一)认真备好每堂课、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必须业务要过硬,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音乐教师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2、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3、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师生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针对音乐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增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采用灵活的语言技巧,为整节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而事实是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俗话说“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其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这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地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如今小学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才能做到“低负高效”,发挥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性,促进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总之,就像美国教育家雷塔科说的那样:“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音乐组

上一篇:送徐大夫赴南海,送徐大夫赴南海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的意思,送徐大夫赴南下一篇:加气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