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2024-07-16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篇1

摘要:21世纪的今天, 国家呼唤我们每一位教师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效教学来培养。为此, 实现高效教学便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多年来, 我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样, 认真实践, 不断反思, 如何才能为学生创建出简单而有智慧的高效课堂,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我觉得备好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上好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阅读既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正能量, 也会成为孩子们一辈子的财富;开展课后反思是创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备课,课前交流,课后阅读,课后反思,高效课堂,高效教学

一、备好课是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中, 教师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 不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积极性, 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 更谈不上高效教学。记得一位优秀的教师曾说过::“备课备得不好, 倒不如不上课, 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实践中, 为了创建高效课堂, 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备课。

1. 明确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总体工作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托, 反复阅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弄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 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着力完成的教学任务,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把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 反复研读, 不仅要分析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显性因素, 而且要分析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 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隐性因素, 明确自己要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分析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前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 既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同时还要预设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弄清楚自己该怎么教, 学生该怎么学, 教到什么程度, 学到什么程度。

3. 开展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 不仅对教材了如指掌, 而且也准确地把握了学习者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具有针对性, 也会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备课时, 每到这一环节, 教师最好要实行“三步走”策略: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确立了教学内容后,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识点, 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并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 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 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等全方面去考虑, 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策略设计。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 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为了在新课程理念下, 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起来, 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设计这一环节首先考虑到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这一常规因素, 除此以外, 设计中还要增加教学设计目的和预期教学效果这两个非常规因素。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 预期效果的设计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手段, 这样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 就为下面的上课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二、上好课是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

如果说备课是纸上谈兵, 那么上课就是实战演习, 任何想法、设计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证明它的可行性。为了创建高效课堂, 在备课和课前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关注每个教学细节, 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教学。

1. 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 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的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 但当将这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很容易在享用佳肴时, 将它全部吸收, 盐需要溶于汤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个比喻给了我们教师很深的启示。我想, 知识若寄寓情境, 肯定也会让我们的教学流光溢彩, 因此, 在教学时, 如果我们能借用一些生活现象, 借助一些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那么孩子们就会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记得有一次, 在初二孩子们刚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上, 我给孩子们演示了喷泉实验, 让孩子们用熟悉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反复捋塑料捆扎绳, 当孩子们看到再次沸腾的水, 放大镜中的物体反而小了, 塑料捆扎绳越捋越松散, 他们都很惊奇, 甚至还产生了许多疑问和思考, 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问题引领, 启发思考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教学问题, 让我们的课堂始终弥漫着一种有思维的文化气息, 伴随着一种积极的互动和有深度的对话,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把学生裹进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此, 在进行 《浮力》 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提出像石头这样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么才能证明你的结论等一些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然后鼓励, 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 孩子们你一言, 我一语, 两三分钟过后, 终于达到了共识:提出用细线把石头系在弹簧测力计下, 一次置于空气中, 一次置于水中, 通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就能得出结论。孩子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很快在人人参与, 共同合作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验证了石头在水中也会受到浮力, 而且通过组间交流得知越大的石头,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的结论。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 学生不但归纳出了其中所隐含的物理知识, 而且寻找到了相关的思想方法, 久而久之, 学生不但会对看到的物理现象引起思考, 甚至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3. 精讲精炼, 重点突出

一味地灌输, 反复地操练, 确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教学很忌讳教师的“讲”, 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 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优质教学的一个评定标准, 有的教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 本来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 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 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我认为, 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那就是当讲则讲, 讲则讲透;当练则练, 练就练会, 讲练结合,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实现高效教学。在“精讲精炼”的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中, 我首先力求做到精讲。《杠杆》 教学课上, 由于生活、生产中处处用到杠杆, 同学们对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等问题能够解决, 这些我从不讲解, 而是课前先收集一些学生熟悉的杠杆, 如剪刀、瓶起子、钳子、镊子等, 课上让学生先观察, 然后再充分思考, 最后透过现象对本质进行分析, 形成思路、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探究解决杠杆的平衡问题。当然, 在此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时时留心学生思维发展的动态, 在帮助学生构建力臂的概念时, 我通过播放动画、举例引导、重点进行讲解等方法,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 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其次力求做到精练, 在这节课上, 对一些典型问题———画力臂, 我力争做到一题多变, 学生能够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实实在在地去解决问题。

4.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领导者, 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因此, 教师不能“以教代学”, 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被动客体, 一味地灌输, 反复地操练, 而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鼓励他们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即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作为教师, 每节课上, 我在学生动起来之后特别关注学生们都在干什么, 把自己看成是小组讨论的一员, 参与其中, 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 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 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点拨, 适时调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5.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在教学中, 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我们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其内涵, 即“材”并不仅仅指“才”, 还应考虑诸如家庭背景, 学习风格, 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其次, 时刻不忘提醒自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 采用适当的方法扣动每个学生的心弦, 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6. 树立新的评价观,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正确评价学生, 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实现高效教学, 实践中, 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不单单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 用一个等级, 一个分数去评价学生, 而是要通过分析学生潜在的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手段, 多种方法去评价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通过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激励中增强他们科学的求知欲, 使教学达到双嬴的效果。

三、课后阅读, 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正能量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 而且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学习困难的学生, 读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等。由此可见, 阅读的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向往真、善、美, 摒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获取信息和知识, 拓展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基于此, 在教学中我反复强化自己和学生的阅读意识, 经常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 怎么去读等等, 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良好习惯, 使阅读成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力源泉。

四、开展课后反思是创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只有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实践中, 每上完一节课, 教师在课后都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安排的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落实的怎样,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问题,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并实实在在地去发现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 改进不足, 探索出创建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拥有了新课程下“高效教学”的理念, 并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 敢于创新, 大胆实践, 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就会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为学生创建出简单而有智慧的高效课堂,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1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篇2

龙江县第三中学

赵永秀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让物理教学能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三中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物理教研组的全体同仁共同摸索、共同研究、共同修正,集思广益,特总结了我校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形成文字,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同时请各位指正。

一、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1、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以多元化教学案形式呈现。我校的备课都是以集体备课为主,但是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多元化教学案的使用,学校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多元化教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多元化教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多元化教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组内自学、讨论,当堂展示。

1、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再到全班进行展示。这个环节要顺利进行,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训练有素。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倾听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声音,而且要观察各层面学生的表现,并且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精讲巧练打好基础。

三、精讲巧练,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条理。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当堂训练,适时点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1、下发《当堂训练》,并对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2、每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规范作业、强化监控,分层次完成《课后训练》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备课;实验;教学

一、重掌握实情,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在我的数年教程中,我每次备课都从多方面了解情况,并做到“三吃透”即吃透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努力创造条件,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1)深入全面掌握教材,是教师取得教学主动权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备课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总把教材细读数遍,认真参考,学习有关资料,把自己感到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记录。对于演示实验,我也总是反复的演示、捉摸、弄清它的组成构造和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哪些现象,怎样避免不利因素发生,如何来把实验做得更好,现象更明显等。明确各个现象、原理和定律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其内在联系,为处理好教材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关键在于做好练习,通常我把准备给学生的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A、B、C组,即分单项练习、小综合练习和大综合练习,分别在课堂、课外、复习课布置,而习题类型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这样的练习安排既是循序渐进、又是分析与计算、具体与抽象、基础与能力紧密结合,有能照顾全面。这样做,即可使学生立足于基础,提高了能力,又放眼于中考。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知识基础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规律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把学生的作业、试卷、教学效果的记录与分析、走访学生和有关老师以及课外辅导等,作为调查学生的重要渠道,把了解的情况作为选择教法和编写教案的重要依据。由于在备课中掌握了实情,对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才敢于有的放矢。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系统把握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深刻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搞好基础知识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特别注重抓基础教学,如对物理量和定律的教学,我注重避免形式主义,不是干巴巴的教给学生定义、定律的条文和公式,而是引导他们细致钻研物理量定义的含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使用条件。

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因此,我比较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法是①用温故导新的方法把学生带进新课;②用诱导推理的方法促进学生置身于新知识的探讨活动中;③用练中求精的方法启发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迈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探索物理规律,感受物理学科的奥妙。

四、多做演示实验,坚持直观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和学生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因此,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的“双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采用从感性出发,不仅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而且设计补充演示和学生实验,研究改进原有的实验装置,并动手制作仪器和模型,力求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五、多用形象比喻,使语言通俗化、趣味化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对物理概念作适当的比喻,是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定律、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起到弥补仪器不足或无法表达充分等缺陷的作用,能化枯燥为有趣味,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行形象比喻,使语言通俗,富有趣味性,是我经常探讨教法的问题。

六、扎实基本功,坚持精讲精练和循序渐进

做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高水平的知识运用能力。只有在多练习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努力克服急于求成和独唱独演的偏向,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独自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课堂练习,用分散难点的办法去突破难点和重点。如电功率这部分是对前面所学的电流、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的综合运用,在电学是个重点。而对电路图的识别和综合运用,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我采取分散难点、集中火力、各个击破的方法突破难点。比如,我引导学生复习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及欧姆定律之后,我又把相应的电路图投影出来,使他们在分析电路的同时又判断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有对几方面都起到了复习作用,之后我对把有关电功率的知识补充在刚才所投影点电路中,从而可以达到轻松、自然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4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 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 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 那么, 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 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 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 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 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 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 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主宰着课堂, 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 貌似师道尊严, 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 因此, 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 让学生喜欢物理.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物理时, 常常被物理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 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物理, 比如魔术箱、烧不死的鱼等.其次, 要注意物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 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 比如为什么晚上脱毛衣时会有噼啪声、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 (方法) ———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 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 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 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但对学生的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物理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 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 还是物理的有关计算, 以及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 都有一定的顺序, 学生在探究物理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 也有一定的顺序, 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

比如, 进行物理计算的时候, 总是先书写有关的物理计算公式, 然后代量计算;物理实验仪器的装配, 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 总是先假设, 再设计探究方案, 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物理有序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会学习.比如, 观察水的沸腾, 它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加热时间较长, 想缩短加热时间有哪些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 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 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 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原理,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 要选择适合的课堂, 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如, 在引入“平面镜成像”的课题时,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今天教师就来演示“水火能够相容”的魔术, 在一个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放一个空烧杯, 透过玻璃板也会看到一支点燃的蜡烛, 然后向烧杯不断的加水, 会发现当水漫过镜中蜡烛的火焰, 火仍然没有熄灭.尽管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平面镜, 但这样会学生的学习激情再次点燃.

3. 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 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 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不能只重视学优生, 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 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 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 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 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 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

例如,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除按课本上的方法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外,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 若题目中只有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电阻, 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 若题目中只有一个电流表、一个已知电阻, 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 假若已知电源电压, 而电压表量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时, 一个已知电阻, 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 若有一个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阻值为0-2O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应学会和重视教学反思, 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5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提交时间:

2012-6-20)

我是一名教毕业班化学的老师,我认为每个人上课的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掌握课堂,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什么是有效教学?怎么才能够得到提高?我想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谈谈。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分学习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或者借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换句话说就是: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如何做到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爱岗敬业是每种职业的第一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创造轻松愉悦的师生情感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教学的开始,教师只有用诚挚的情感热爱、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学生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就能较快地将教育的要求提升为自己的需求,从而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化学教学中,我一是重视班级间的差异,根据各班的特点,在同一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理解力比较弱的班级着重讲清概念、狠抓基础,再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帮助他们进一步领会内涵。

例如:在过滤液体的操作中,让同学们联系生活中关于过滤的细节,然后思考:(1)为什么滤液要低于滤纸的边缘?(2)为什么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呢?(3)玻璃棒起什么作用呢?而对于爱动脑子,爱发问的班级,则适当加深内容。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适当“加压”,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掌握基础的知识,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还要热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深深的挚爱时,便会对你产生一种信赖和崇拜感,这样由喜欢老师到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

2.营造互助竞争的群体情感

在学校里,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归属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交往和友谊的需要都迅速发展起来了,同伴群体对满足学生的这些迅速发展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群体,能使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催人奋进,使人感受到生活在积极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既有和谐师生关系,又有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中共同讨论、共同提高。我在所教的班级中组织了学习兴趣小组,有固定的和机动的。在固定的小组中成员是每次月考后组合一次,由成绩好的、中等的、后面的来组合,这样就可以鼓励先进的带动落后的。而机动组呢,则是在上课时为了鼓动学生的积极性,前后两桌进行讨论或者是与其他组抢答。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进行先进小组的评比,看哪个小组中成绩最后面的进步最快,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对于能评为先进的小组,就在他们的小组里进行相应的加分,同时利用班上的学习园地进行表扬,还邀请他们介绍经验,这样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演讲能力。

二、关心帮助学困生,调动积极性

学困生,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落后、厌学、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等等,他们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如何帮助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是我们所有为人师者都面临的问题。

1.建立感情,以爱感化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生弱小的心灵,需要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当我们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自然会主动敞开心扉,吐露心迹地与我们成为朋友,进而喜欢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也乐于接受,自觉改正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在课堂上,老师要时刻给他们多创造机会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我时常会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完成很容易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单独给他们布置作业,或者是面向全体同学的题目时,既有基础又有中等的,让他们融入群体中,只要答案接近于正确的,就马上给以特别的肯定,并继续引导,久而久之,他们会提高的。只要老师对学困生有爱,不放弃他们,多给他们机会,他们都会有所收获的。

2、培养自信,感受成功

学困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慢,学起来有些困难,也就容易失望,进而失去信心,甚至厌学弃学。作为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往往是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在某个时刻取得成绩,或许微不足道,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给以充分的肯定,提出下一个奋斗的目标。扬长避短,多讲他们的长处,闭口不谈短处,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三、活跃课堂气氛、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会赏识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保持沉默,气氛沉闷极了,学生不敢积极表现自我大都是缺乏自信,生怕说错说得不够好,甚至怕被别的同学嘲笑。针对这些情况,老师需要学会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稍有含义的手势,都可能对他们产生莫大的鼓舞作用,让他们找回信心。所以教师就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舞、表扬、欣赏和肯定。赏识教育家周弘老师曾经说过:“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学生),我们作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啊、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和祖国的未来而自豪。”老师还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使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打心眼里相信“我能行!”

2、教学方式独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做到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用词准确,语音流畅以外,还要注意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适当加入新颖别致的课堂引入,直观形象的媒体画面,贴近生活的动手实践等等,使整节课趣味盎然,轻松愉快,不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大参与面,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样性的课堂活动例如讲故事,猜谜语等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更能为乏味的学习增加趣味性,使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①、讲故事——借助此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学会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搜集有关故事或是教师搜集,让平时有点内向的、不善言词的同学展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②、猜谜语——可以用猜谜的形式巩固加强记忆。例如:A、元素符号部分:有钱的乞丐(钙);此物能流动,非水比水重,外观银白色,失水变成工(汞)等等。让学生猜是哪种元素,并简单介绍有关该元素的内容。B、物质名称及化学式:无水是生,有水是熟;老汉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发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变(生石灰)。

(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同时认识到,不动脑筋,不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现象丰富多彩,能充分迎合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多做实验,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验证性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再让学生设

计实验.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心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四、重视教学艺术,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一个人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会激起积极的追求力量。教师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引入竞争,搞活课堂

搞活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素质教学的内在要求。搞活课堂,除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外,还要善于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力争上游的气氛。课堂的竞争主要是看谁把一个问题能最快、最准确地解决掉!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唯恐落后。在氧气的性质这一课题里面,我引用了猜谜的形式引入,让同学们猜谜:“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怕自己没机会回答。可见竞争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对知识及能力的求胜心理,使学生积极的情绪活跃起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科情感。

2、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中通过广泛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根据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以及他们抛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所作的丰功伟绩;向学生介绍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不怕艰辛,为了科学的真理而奋斗终身的事例,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3、应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求知欲

中学生处于好动、喜欢变换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也会对他们失去吸引力。中学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时候,不是先讲它有哪些性质,而是先做倾倒二氧化碳的小实验,让学生去观察,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呢还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有学生猜是上面的,也有猜是下面的,还有些学生说:“两只蜡烛同时熄灭的。”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了,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很专注了。还有一个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让一位学生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同学们观察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都惊讶不已!这是为什么呢?从而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学习“配置溶液”时,我直接安排学生开展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天平、玻璃棒、、量筒、标签等。指导学生边实验边分析记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配置溶液”的步骤。不是由老师一成不变地告诉他们按照固定的步骤去做,而是由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总结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体会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科情感。

4、设计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有求知、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药品的取用的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会问到,为什么要按照那样的操作去做,假如我不按照课本的要求去做不可以吗?对此我并没有直接说不可以,而是让他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让我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实行的。比如:你要学习每样东西肯定要从头开始学起才有结尾,不可能什么都会了才去学它。积极的情感和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时刻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化学课的情感影响着学习效果,备好课不如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彼此依存。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灵的感受和情感的交流,努力使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成绩才得到很大提高。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浅探 篇6

自学课本——讨论学习——教师点拨——训练展示——归纳总结。

该模式操作要求。

一、自学课本

用时约10分钟,可选用下列情形之一。

(1)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静心阅读课本1—2遍,这样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尝试完成导学案中的部分练习题。

(2)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学阅读,试做课本上的简单练习题。

(3)教师若能在上一次课结束后,就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或发放导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更充分,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二、讨论学习

用时约5分钟,要求学生把自学课本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得以解决。没能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印象,教师则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师授课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听课也有的放矢。

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不要过于强调秩序,同桌间、前后排之间或学习小组间、甚至可以下座位同合脾气的同学一起讨论,只要他们是在讨论相关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教师积极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情,并参与其中,如对某些小组进行微观指导,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师点拨

用时17分钟,点拨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到高效、准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点拨中等乃至中下的学生,为他们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控制好操作的速度。避免着眼于优秀学生,知识落点太高,难度上架空大部分学生,或课堂操作节奏太快,从速度上架空了大部分学生,实质上也是增加了难度的情形。同样,也应避免着眼于差生,课堂节奏太慢、松散,大部分学生无事可做,使课堂效率低下。

点拨过程中,尽量不要让一些意义不大的事占用时间。如,过多的板书,刻意要求板书整齐规范,无意义的抄题,定义、定理的无谓照搬,教师反复重讲等。点拨后,如果部分学生还有不懂的问题,就留些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互相讲解。

四、训练展示

用时约10分钟,让学生做导学案或课本、练习册上精选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机会了解学情,并及时微观或宏观指导。同时可以让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发现问题(错解情形)或示范展示(书写格式)注意事项等,教师宏观指导,做出评价。

注意避免教师包办代替,比如,学生练习之前教师自己念题,紧跟着自己分析,学生连题目都没有看一遍,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只是自己完成了、安心了、踏实了。

不要随意挤掉训练展示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巩固练习的时间,知识点可能落得不实,学情信息不能有效反馈,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大量的作业留在课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抄袭,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五、归纳总结

用时约3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最后的纲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

综上所述,在这五步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点拨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篇7

一、把“教学主权”归还给学生自己

有效的学习主体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教育思想虽然承认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但过重的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认为教师是施教者, 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而学生则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决定的, 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都被忽视了, 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了。

其实,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要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使用自己“权力”的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中许多历来被认为是教师的事, 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取等, 拿去与学生商量, 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

例如:中考前的电学总复习课上, 笔者做了一次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讲解。 (当然, 在授课之前, 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来指导学生分工及资料搜集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用图表法罗列电学规律、公式, 分工设计典型例题并加以拓展延伸, 把小组讨论所得制作成幻灯片, 最后在复习课上每一小组推选学生代表展示并讲解小组的探究成果, 集体解答疑问、综合评价。结果这一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成功, 对于电学这块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得非常好。

二、调动学生参与, 提高自学能力

一堂好课,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获得自学成功的快乐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1、把握时机,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 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 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 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 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提供平台,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 (1) 积极思考; (2) 勇于发言; (3) 大胆质疑; (4) 积极创新。当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出现一些困难, 或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 教师就要抓住时机,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 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 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 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品尝自主参与物理学习的乐趣, 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启发创新思维

古语云:“授人以鱼, 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会学”, 变“学会”为“会学”, 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 还要使其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 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 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 结合教学, 抓住最佳契机, 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 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 要根据教学实际, 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 使其逐步系统完善, 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 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 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 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2、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让学生触类旁通

巩固训练是学习的必要环节之一。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 教师都应精心选择, 避免让学生重复劳动;精讲题目, 总结规律, 让学生触类旁通。例如,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非常重要, 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教师在复习前阅读大量的试卷, 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 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 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 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 老师点拨, 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 力求一题多变, 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 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这样不用大量练习, 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的效率大大提高, 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使概念系统化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 物理课本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看上去知识点多而凌乱。在平时的教学中,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也是有限的。在教到一定阶段, 即在复习课上要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 形成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化。在复习阶段, 教师要重点突出一个“导”字, 让学生主动学习, 自我探索知识, 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 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期举一反四、触类旁通,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教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 使学生积极成为成功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程教学才能真正的真实有效。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 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 加强课前预习, 加强实验教学, 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总结学习经验,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创新,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目前, 创设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怎样创设高效课堂呢?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就要创新观念, 要具有创新意识。时代呼唤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身先士卒, 勇于实践。一节高效课堂是需要师生合作完成的, 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虽说教学中的主角不再是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仍很重要, 因此,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看的还是教师, 教师决定着课堂的整体水平。

一、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小组合作。当前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渡时期, 许多教师都不敢大胆放手, 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课堂太“乱”。这就靠要教师转变观念, 把学生充分“利用”起来, 把以前教师单纯的灌输改为学生的小组合作, 变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小组研究、质疑、交流, 最后寻找出答案。这样, 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上物理课。

二、点燃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学会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 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任何发明都是由创新、质疑开始的。可是,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学生质疑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究其原因, 一是一些问题设得没有技巧, 也没有深度,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别说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是空谈;二是学生对质疑不感兴趣, 思维不够活跃, 学习过于被动。为此, 教师要启发他们大胆去想、去质疑, 让他们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 在课堂上创造质疑条件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质疑呢?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不能和学生争抢答案, 要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要想让课堂动起来, 需做到三步:预习要充足, 展示要充分, 反馈要及时。在这些环节中, 要让学生大胆质疑, 放手寻疑, 小组解疑。

(二) 利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疑问, 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课堂才有“味道”。比如教师在导入的时候, 可以利用设疑进行导入或以激趣导入、以问题导入, 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在质疑中学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

(三) 引导学生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质疑可以发生在各个教学环节, 可以在预习时质疑, 可以在学习中质疑, 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质疑, 也可以在课后质疑。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质疑, 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才能有所获,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 质疑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有了质疑, 课堂才能活起来, 学生才能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三、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项理校长曾经说过:“教育必须完成进化, 既然要课程改革, 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张项理校长曾经七下杜郎口, 与全国大多数校长达成了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 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 唯有“课堂”优质, 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手动脑。特别是在物理课上, 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让他们体验实验的过程。当他们获得成功时, 教师要趁热打铁, 告诉他们, 学习物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还能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一) 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

在一节成功的课堂中, 要想在45分钟里创造出优质的教学成果, 就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刺激学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 要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教师要精心组织每一节课, 把课堂完全“开放”, 让学生逐步走入预审的情境中。

(二) 要让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

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把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我们可以使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比如课上利用游戏、竞赛让学生学物理, 把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巧计。如学习力这一章的时候, 可以编顺口溜:“首先明确力来源, 产生物体相互间;是力都有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要画准, 示意只需一支箭;牛顿力学贡献大, 单位用他名字签;力的分类好多种, 常见性质力有三;重力弹力摩擦力, 各自产生有根源;推拉提压支动阻, 看它效果最明显。”

总之,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注重教给他们学习的策略, 培养他们的智力。只有紧抓素质教育的核心, 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有朝气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J].中学物理教考, 1998 (4) .

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篇9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实践与活动的空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实验现象等营造和谐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物理有很多新奇的现象, 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现象所吸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大气压强”时, 教师点燃沾过酒精的棉花, 投入提前准备好的空瓶中, 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 让学生观察, 会发现鸡蛋被吞入瓶内。学生很是惊奇, 并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 对大气压强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适宜情境

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如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等。物理新课标指出:课程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如教学“电热器”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各种家用电器的彩图幻灯片, 学生看到“热得快”、“电饭煲”等都是自己熟悉的图片, 兴趣很高。教师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电热器的例子, 学生畅所欲言, 找出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展示的电热器。这样借助幻灯片创设物理情景, 学生对电热器及其用途有了感性认识, 自然有助于新课学习。再如教学“惯性”时, 单纯讲授概念是枯燥无味的,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在一辆匀速行使的火车车厢内, 一名乘客竖直向上跳, 他会落在何处?问题提出后, 学生兴致很高,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会落在原处, 有的说落在起跳点的前方, 还有的说会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等, 对学生的猜测先不回答, 而是引入新课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三、充分利用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物理实验现象千变万化,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学生思维, 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如教学“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时, 可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 移开酒精灯, 水就会停止沸腾。教师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停止沸腾呢?如果水沸腾后不移开酒精灯, 有没有方法使水停止沸腾呢?移开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了, 能不能不用再加热而使水短时间内再沸腾呢?这些问题学生很感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探究很快能找到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后, 教师追问:如果水沸腾后, 将瓶口塞好, 倒过来用冷水浇瓶底, 水会不会再沸腾?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很高,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物理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 考虑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急救准备。

四、注重情感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 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投入真挚的情感, 不断地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自始至终都板着脸教学, 自身缺乏激情, 学生的情感受到压抑, 就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 如果教师情绪激昂, 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就会觉得倍感亲切, 自然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因此, 教师要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赏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体验到成功, 就会形成愉悦的学习心态,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善用赏识教育, 激励感染学生,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使用激励赏识时不能随意夸大, 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如用激烈的话语、赞扬的眼神、正确的评价等激励学生。

初中几何教学高效课堂研究 篇10

几何学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它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发展的空间很大. 在过去, 几何学是用来研究显示生活物体的形状、尺寸以及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几何学逐步发展成研究空间结构的学科. 后来, 随着几何学的壮大, 它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 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 几何学的价值便越来越凸显. 概括起来, 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世界观有了一个很好地促进, 使人们的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更加明朗. 与此同时, 几何学的发展, 为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而几何学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增强了学生的数学修养.

二、中学几何的内容

几何学实质上就是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进行了数学化.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东西, 如尺子、三角板等都是我们几何学的内容. 几何学的教学大纲要求: (1) 学生可以认识并理解平行线、三角形、圆等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概念, 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学生要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3) 要记住各种简单的计算公式, 比如圆周长的计算, 圆锥侧面积的计算. (4) 掌握几何的推理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学到的几何知识真正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

三、几何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 几何学也在逐步扩大. 面对新的形势, 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中学几何. 在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保留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 结合新的课标, 将新的几何学理念注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我认为, 在当前的几何教学过程中,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 因此,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难题或者课后作业特别多, 这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 使他们产生畏惧感, 最后会挫伤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老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或者一节课太单调无味, 会阻碍学生在几何学方面的潜力的发挥, 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此, 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 首先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结合, 其次要活跃课堂的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让他们成为几何学的主人. 另外, 老师应该时常将几何学和生活的空间密切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

(二) 要提高对学生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视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的时期, 即从具体的思维形式转向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这个过渡期, 学生的推理、判断在前后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因此, 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关于几何概念

掌握好几何学概念是我们学好几何学的基础. 几何学概念是几何这一学科的细胞. 几何中的命题都是由几何概念组成的. 因此, 几何概念是几何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只有掌握好了概念, 才能更深一步的学习几何, 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

(一) 几何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反映的是人们思维中对物体的客观性以及物体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内涵能够很好地反映实物的本质属性, 而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事物整体的客观反映, 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需要从概念的本质上去理解几何, 从概念的外延上去解决几何问题. 中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需要掌握这些概念的系统性, 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二) 怎样教给学生几何概念

采用具体归纳法. 概念的讲授不单单是向学生讲授其结论, 更重要的是讲出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步骤: (1) 找出符合概念的实例. (2) 寻找概念的本质, 引入概念这个名词. (3) 叙述定义, 给出它的本质属性. (4) 列举出具体的例子, 对概念进行说明. (5) 给出相应的符号表示形式.

五、中学几何教学高效的课堂建设策略

在几何教学的时候, 把握好课本的要求, 特别是能理解课标的思想, 对各个知识点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刻的研究, 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到位. 老师应该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 根据大纲的要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做适当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以下是我们经过调研最终得出的关于几何学教学的策略.

(一) 老师自己对课标以及教材的研究应该重视

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前提是老师可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要求, 将三维目标研究透彻, 对教学反复思考. 各个老师之间应该对教学的资料以及经验进行交流.

(二) 学校要组织老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探究

学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进行研讨课. 针对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 校方应根据教师的需求, 尽量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

(三) 教育局应该组织各个院校的老师进行研究活动

教研部门应该对老师进行业务培训, 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部可以根据以几个方面进行组织:一是各个县或市开展备课活动, 让老师在活动中驾驭新教材, 大家共同进步. 二是挑选优秀的教师, 开展示范课巡讲, 让每位老师进行学习.

几何教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几何教学对我们中学生来说, 不仅能提高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 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新的教材下, 我们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 简单阐述了新的教学方法, 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摘要:高效的课堂建设是我们每个院校最重要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效的课堂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初中几何学科的角度, 结合几何学科的特点, 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探讨高效的课堂建设.对现在存在的问题, 也提出了对应的策略.该篇文章根据数学教学和其学习的理论为引导, 再结合现在初中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其进行了改革.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展开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呢?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

课堂虽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初中阶段刚开设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在此之前的基础为零,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并不是十分容易。因此,首先教师要牢固扎实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理解程度和反应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教材的制定还是教学计划,针对的都是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学生中的个别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关注、鼓励、温暖的语言、眼神交流等,这样才能避免短板效应的产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生处于13~16岁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效利用,开展教学。首先,导入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决定着能否成功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一个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课堂中去。例如,在讲《浮力》这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三个装有盐水,密度不同的杯子,将鸡蛋放进杯子中去,分别处于漂浮、悬浮和下沉的状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吗?这是因为浮力的作用,课堂效果特别显著;其次,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成为物理课堂的软环境。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不仅要让自己热情高涨,更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温暖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后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再次,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枯燥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例子。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走进物理的世界。例如,在讲《功》一课时,我将手中的粉笔扔在地上,提问学生:为什么粉笔掉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天花板?接着请前排学生为我捡起来后,我又提问学生:为什么同学把粉笔放到了讲桌上它却并没有再一次掉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要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最后,实验是物理学科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造成了本末倒置。实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物理世界的神奇,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密度》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中进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这一实验,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与学生亲密互动,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知识点以及相关学法的指导。

三、利用多媒體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动态讲解,能够跨越时空的障碍,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成功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学会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避免其弊端,造成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如果能够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帮助学生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仍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建 篇12

一、课前精心准备, 做到有备而战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 既包括教师的备课, 也包括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首先, 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其次, 要认真研读教材, 把握新教材的新特点, 学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 要把握初中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总结以往所教学生在所学之处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每节课之前, 要认真批改好前面的作业, 并及时做好统计分析,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反思, 好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的课前预习则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进行, 为此, 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导学之法, 由教师在每次作业最后预留几道引导学生预习的小问题, 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二、创设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 “让生活走进物理, 让物理走向社会”,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设生活情景, 灵活的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既可以用于引课, 也可用于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比如, 在学习“蒸发和沸腾”时, 可以让学生回顾热天从水中出来的感受, 并将少量酒精涂抹在手面上进行现场感受, 让学生回顾平时看水烧开的情形, 等等。再如, 在学习完“平面镜成像”后, 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除大型客车外, 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情景创设,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不断激发和保持, 同时, 学生也会逐渐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自觉地投入到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去。

三、做好课堂实验, 巩固学习激情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教学必然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 他们第一次接触物理学, 逻辑思维落后于形象思维, 十分有必要借助实验现象来向他们展现和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 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 教师要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演示实验, 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其次, 还要学会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 创造小实验以帮助教学。如, 在学习“摩擦起电”时, 教师拿着吹好的气球在所穿的羊毛衫上摩擦几下, 气球就粘在上面, 引起学生哈哈大笑, 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验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并在知识讲解完之后, 对引课实验进行回顾, 找学生进行释疑。学生分组实验,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 并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馈, 总结成功经验, 分析失败教训, 等等。另外, 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将实验录像、模拟实验和实验课堂, 注重现场感受真实实验有机结。对合, 首选真实于时间和空初进行展示间不允许进。再者要结合电脑模拟实行的实验可以通过录像中验物理, 过程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细微的物惯四、利用学习展示, 培养良好习理初中生首次接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思维习惯, 、解题/对于文高习和研究习惯思路都很陌生, 培养良好的物理学居对于今后的教学和学树效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的生的后续发展十分重要。比如重要方, 法控制, 山课如研究影响声音特性的要素在很多初中物理实验中都有、影响涉及, 堂电流与电压电阻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关系影响电、重力势能阻的要素、的一个实验起跟哪些因素, 就展示这有关等等。种方法教师要, 并在从第创再就是对于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之后相关的实验中不断进行强化。建式, 最开始教师要在黑板上进行亲

笔板演,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有意识的叫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算, 从一开始就公示书写, 并做好规定,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完善激励体制, 促进个体发展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情感细腻敏感, 对于教师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将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优补差工作。我们教师很容易将欣赏的目光给成绩优异、思维敏捷的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补差工作。首先, 课堂教学要风趣幽默, 吸引学生, 让学生喜欢你, 进而喜欢你的课堂;其次, 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让学生没有时间开小差, 避免思维和练习上的懒惰;再次, 在课堂练习中做小竞赛, 比比谁算得快算得准, 注意这种练习的题目不要太难, 此时更要关注中等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他们稍有进步时, 就要及时给予言语上的激励,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当然, 教育要宽严相济, 让学生做到课堂作业堂堂清, 家庭作业按时交, 一旦出现拖拉现象要及时进行批评和严格处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在课下给他们单独布置一些延伸的思考问题, 以锻炼他们的思维, 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 高效课堂的达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跟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态、基础等有诸多联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创设探究的情景, 让课堂贯穿思维训练,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教学质量。

摘要:创建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从备课、情景教学、实验教学、学习展示、学习评价等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兴趣,实验

参考文献

[1]刘学山, 成际秋.例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广西教育B (中教版) .2011, (12)

上一篇:城市公共支出下一篇:自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