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2024-10-11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通用12篇)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篇1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 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 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当前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 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 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 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 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

A、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

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 适当的增加了部分乐理知识, 如节奏, 音的长短, 音名和唱名, 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B、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我们的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 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 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 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 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求知的需要,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C、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学生的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固然优美, 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 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 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 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 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 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三、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A、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 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 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 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 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B、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 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 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 如寻找DVD录像, 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 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 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

C、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如:如:一年一度的金秋音乐会,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才艺展示赛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 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D、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的创新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 从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 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 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 充分显示了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 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 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学生也会信赖教师, 进而“亲其师, 信其道”, 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 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 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 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五、结束语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可见更具很强的导向性。但音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也比较复杂, 既有观念问题、又有技术问题等等。我愿继续学习、认真思考、加强实践, 为构建创新音乐教学体系而积极努力。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音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关注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过程, 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学习, 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所必需的, 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放光异彩, 才能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创新,音乐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1]温钧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与创新》中小学教育2002年7月

[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2]郭声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6月

[3]廖志芬:《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8月[3]廖志芬:《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8月

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篇2

一、关注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分析学生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历史教学涉及面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正是对历史学的一种最好概括。虽然初中历史教学不必进行太深入的延伸,但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进行由此及彼的关联性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科学的解答,学生的心理诉求便能得到满足,创新热情便能被激发出来。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

创新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应正确看待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实践证明,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创新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要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可结合历史长河里各种励志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发散性思维”概念的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念,即激励人们寻找多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将获得质的提升。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单一性”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根据所谓的“唯一标准”进行学习,限制了个人思考的空间,不能从多角度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与体悟,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分析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事件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多种联想:联想一,“楚汉之争”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农民集团与以项羽为代表的贵族集团之间的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集团的胜利实质是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制度战胜落后的分封制和奴隶制度的`表现;联想二,纵向来看,刘邦汉家王朝的建立为今后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和社会发展轨迹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联想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也应积极指出学生思考中的不足。

三、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1.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个性化见解

“质疑精神”历来都是每个取得辉煌业绩的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品质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重在交流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尚无定论,一定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时,有些学生指出蜀国快速灭亡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域位置的防御作用。首先,他们肯定了蜀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然而在研究蜀、吴存在时间长短时提出如果蜀国也拥有和吴国一样的长江天堑,或许还能再存活几十年。此类学生从地域的角度阐述蜀国灭亡原因,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见解。

2.鼓励学生创新求变鼓励学生创新求变,教师应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

浅析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一、进行开放式教学

情感的表达与感受、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情感是没有办法通过讲解就可以感受到的,因此,教师在做出适当的引导和组织之后,应当尽量避免在音乐审美方面给学生过多的束缚和教师自身的个人观点,使得学生受其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应当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让音乐感动学生,让学生聆听音乐,并自由地传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进行开放式教学。例如,我会让所有同学转过身去,然后让班级里会不同乐器的学生给大家演奏自己所擅长的曲目,然后让学生在辨别出不同的乐器之后,分别感受自己在音乐中所体会到的情感,并进行全班讨论,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触角进行深度感受,在这种差异化的感受碰撞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进行兴趣式教学

兴趣产生时,大脑皮层会处于兴奋状态,使学习这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观主义色彩”,变“苦学”为“乐学”。通过多种方式,将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以“寓教于乐”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对于交响乐的音乐欣赏中,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感,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神奇的“合奏游戏”。所谓合奏,其实很简单。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同学们只需要反复依次做“拇指和食指摩擦、打响指、拍手、跺脚”这四个动作。第一组同学做第一个动作,其他同学不动,第一组同学做第二个动作时,第二组同学进行第一组动作,以此类推,在四组一起动起来时会产生很美妙的“交响乐”。同学们在进行游戏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本来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却在全班不同的变奏之下产生了不同的壮丽辉煌的乐曲,这时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增,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广大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学生长期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极大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实现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首先应做到确立创新教学观念,扮演好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大胆表达,开发艺术潜能。中学音乐教师是连接学生与音乐的重要枢纽和橋梁,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进行自我开发创新,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意愿,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师生引导下,将音乐背后蕴含深层次内容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进行情感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当中蕴含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一切美好事物,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中学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感知音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应该从学生的音乐感知着手,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和情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具体感受、创造及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比较、联想、听辨及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穿透力。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乐曲时,会为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所吸引,沉浸在作曲家营造的世界里。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积极发挥想象力,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本前提。比如在赏析钢琴版演奏的《小星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跟随演奏的节奏及歌曲的歌词细细品味,“想一想,夜晚的高空中,周围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下,只有高空中的小星星在‘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宝石一样光明,在黑暗的夜里能够一直陪伴着我”。通过画面描述,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体会到乐曲传达的思想,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联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一瞬间的灵感进行创造,赋予乐曲新的理解和感受,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结束语

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克服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困难,做到教学模式随着时代进步和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并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践行创新教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对于课堂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并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变得更加成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为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奇美.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苏玥.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赵湘.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营造活泼氛围, 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初中音乐教师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才能促使学生保持使自由的心理状态, 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并且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 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务必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善于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而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譬如:教师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一般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提示, 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从而不仅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 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让学生既要多听、多思, 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 把自己对音乐的美的感悟传达给学生, 使自己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譬如:九年级上册《扎红头绳》的歌词描述的是年迈的父亲杨白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欣喜若狂地为女儿扎红头绳的情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唱此歌时, 边自我演唱, 边示范歌词所描写的生动、有趣之情景, 并且简要地点拨了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主人翁的愉快之情的。学生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 在认真参与学唱的同时, 也不由自主地自编动作来演唱此曲,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声乐教学, 让学生在想象中挖掘创新意识

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术和用心灵去歌唱, 是初中声乐教学中的两大教学环节, 它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 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也包含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声乐也就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靠演唱来体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只有通过歌唱者完美的艺术性表演, 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 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碰撞出创新火花。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天赋, 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拍击, 会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之中, 达到触景生情、引发联想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故乡》时, 首先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在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原野上, 晨烟缭绕, 亭台楼阁若隐若现,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地上青青绿草, 树上鸟儿追逐嬉戏、尽情地歌唱。不少游客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园林中, 尽情观赏, 美不胜收……。学生们面对身临其境的“故乡”, 通过短暂的联想后, 争先恐后地表达对“故乡”的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彩云朵朵, 大地苏醒了, 花儿开放了, 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说:“听第二段时, 我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在这里集会, 它们载歌载舞, 追逐嬉戏, 像是在举行‘动物狂欢节’, 热闹极了。”如此的想象多么地丰富、动人,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彰显。

三、尝试“重组、加减”, 切实锤炼学生的创新技巧

初中音乐“活动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创新技巧, 是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宗旨的。大千世界, 时时刻刻涌现名目繁多的创新成果, 而这些成果的不少的发明者采用了“重组法”、“加减法”等进行创造。作为初中音乐教师, 在教学中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用类似方法加以总结、发扬光大。譬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 先将课前准备好的“ XX X”、“ X XX”、“ X X”、 “X —”节奏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含有四个小节的节奏谱, 并提示学生用重新排列这些卡片的方式创作新的节奏谱。在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实质上成功地尝试了“重组法”的创新。再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 要求学生在“ 32 35 65 61 | 5 53 5 |”后面续写两小节, 但少数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提示他们:“能否从以上两小节曲谱中‘抹’去一些音, 把剩下的音调整时值后, 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师生热烈的讨论, 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创作任务。其实, 我的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加减法”的创新技巧。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 广大一线教师只有用心去感知、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奥秘,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为学生在创新的大海中设置醒目的航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也融入到了革新的汪洋大海之中。本文作者从营造活泼氛围、通过声乐教学和尝试“重组、加减”三个平台, 阐述了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效果喜人。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篇5

很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时,总会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便将学生进行分组。如此进行分组教学,使得这种形式完全成了教师所提出的单方面要求,学生只是在完成任务而已。这种被动的状态,又怎么会产生热烈的合作氛围呢?因此,教师们需要想办法让合作成为学生内心所求。

二、让学生增加合作探究,淡化知识水平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高效接受,还能够很好地淡化不同知识水平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差异,有效抑制两极分化的产生。其原因便在于,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共同讨论、交流思想的自由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其他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与思路,进而影响到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最终形成一个理想的数学思考方式。长此以往,便可以达到一个小组学生共同提高的理想效果。在传统的师生单线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如何,而无法知晓其他学生是怎样思考、怎样学习的。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各自为战”的孤立学习氛围之中。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实时了解,两极分化也就产生了。学生之间知识掌握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下降,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合作探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新出口。

三、为学生巧妙设计问题,强化合作学习成果

如何进行巧妙引导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对一些问题设计进行合理优化,能够很好地达到完善小组合作思维导向的作用。

四、促学生合理分工合作,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 篇6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播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氛围策略: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題,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另外要抓住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个性化。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发挥优生的长处、优势,消除差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从而体验学物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大胆质疑创新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是思维的灵感所至,是发明创新前迸出的思想火花,科学创新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大胆质疑、敢于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通过奥斯特实验分析可知,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有的学生就大胆提出设想:“利用磁场是否可以获得电流呢?”这种想象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性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验教学置于显著位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动手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多观察物理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现象的分析。同时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学生实践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制作、资料查询、科学实验等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应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创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7

首先, 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 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 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初一政治课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 书本上涉及到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 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 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 于是紧接着开隧道, 用缆车, 搬家, 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 孩子们创新的意识也由此被激发。二是教师也要本着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 为了不抹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接受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 避免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应该被激发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被弱化。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的背景下, 重新让同学思考, 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 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 不放弃自己的家园, 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使得这次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的信息, 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 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 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教学环境。

其次, 要创造各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儿童及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 即童真、童趣和童心, 要使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学习, 就必须考虑它们这种文化价值尺度, 从他们的特点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当预备班孩子学到《学做家务劳动》时,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叠一次衣服, 缝一次钮扣, 在家里当一次家,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例如初二学到《教育法》时, 让学生分组去采访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各部门的老师。然后, 在课堂上学生用小品、演讲、图画、等各种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调动了学生空前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智慧发展的基础, 教育要改变学生, 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 教师要改造现行以知识为准、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创新教学理念 篇8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但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求,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重点做好教学理念的创新工作, 具体应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 使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学理念的创新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创新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需要, 在具体的教学理念创新中,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并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地位相对被动, 主动性不强, 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只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创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再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精神, 也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引导。

三、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创新过程中, 学生的作为主要的参与者, 其地位和作用是比较特殊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多数时间都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够, 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严重的制约。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是教学理念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为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但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还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实现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 并做到围绕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启发式教学的观念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学记》中讲道而弗牵, 开而弗达, 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关键是问题设臵要有梯度, 要有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 一步步开户学生智慧的大门,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 更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恰当的给学生设臵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 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质。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但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求,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重点做好教学理念的创新工作, 具体应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 使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上官忠芬;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 (教师) ;2014年02期

[2]赵振;浅论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3年03期

[3]韩雪女;如何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J];青年科学;2014年03期

[4]程维玉;对于历史教学论从史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6期

[5]孔书绵;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2014年02期

刍议初中音乐创新教育 篇9

一、创造自由氛围, 培养学生想象力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倡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教学氛围, 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能产生很大的益处。其实,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当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 思维灵活, 记忆迅速, 想像丰富, 头脑显得特别清醒;而当情绪不好时, 思维迟钝, 记忆力减退, 想像力贫乏, 头脑似乎混浊不清。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但要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而且要在课内课外创造机会增强情感教学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境”育情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情感教学模式。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匠心独具地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 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 触景生情,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

恰当运用音乐艺术,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谐活动。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让学生边听边欣赏中国山水画、儿童画、外国油画, 并说说乐曲的意境与哪副画相似。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 有时是只能意会, 遇到这类情况我则让学生边绘画边表演, 在充满艺术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创造。

二、鼓励丰富联想, 培养学生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 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 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到了青春期, 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 因此鼓励丰富联想, 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 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分合唱的学习, 领唱由班长担任, 二声部由男生担任, 主声部则由女生担任, 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 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熟练并和谐得延长自己的的声部时, 在进行第二次分工, 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打击乐器, 其他学生敲打桌子, 老师指导、调动大家的演唱积极性。当然, 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 但是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 要通过自己自正腔圆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压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 影响学生, 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擅表现的学生,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的所表现的内容,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

三、创设情境, 提高音乐欣赏兴趣

创设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 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 激发积极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 这就是说, 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 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 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 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 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 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 却也能很好学习音乐。

本人在教授八年级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课中, 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 把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 通过情境熏陶, 形成一定氛围, 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进入角色。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 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 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陶冶性情。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 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习兴趣强烈, 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 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总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疑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开启这扇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今天,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全国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江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 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 篇10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行, 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 但是大都是借用现代化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 以达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之目的。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停留在治标层面上, 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一长他们依然对具体问题较为茫然。因此,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 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一) 标新立异, 构建新的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师是“发射器”, 学生是“接收器”。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书本之内, 读死书, 死记硬背, 考试分数成为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没有活力, 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所在。全新教学模式是构建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 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挑战自我, 表现自我;以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辅导学生在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 改变教学理念, 体现学的价值。

历史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变迁。历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 作为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心里动态。变传统的“老师让学生学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为“学生希望学到什么, 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变成兴趣教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针对历史教学, 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首先, 从整体上感受教材, 明确哪些知识需要了解, 哪些知识必须掌握, 这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理解其意义。其次, 学生通过对教材的了解, 提出质疑的问题, 与老师共同探讨,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 老师提出问题, 供学生讨论,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历史事件中折射现实的生活事例, 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2. 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在我们现有的历史教材中, 所有的内容成条块状, 学习难度大, 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取舍, 将现有教材进行整合, 把知识面拓宽,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我国近代史的内容时, 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方面以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 为题纲讲述各国对我们进行的侵略掠夺;另一方面以国内人民的阶级斗争 (太平天国、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 进述我国近代史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 为了推翻封建社会、抗击侵略做出的不懈努力。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气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课的过程中, 分清重难点, 拓宽知识面, 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

3. 改变方式, 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以分数论成败, 这只能从单一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容易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抹杀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综合评价法, 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通过测验, 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 通过对历史事件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 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课堂答辩, 写历史事件之我见, 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最后,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 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生活作为进行观察, 在无形的生活中, 进行有形的评测活动, 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二)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学生本身就属于好动型, 如果让他们天天静坐在课堂上听课, 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必须要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实践,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1. 走出教室探寻历史。

如果历史理论太多, 学生自然感觉乏味, 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出课堂, 探寻历史。在讲到抗日战争历史时, 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 学生可能体会不到那段历史的切肤之痛, 而且教师也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 也讲不出那种应有的激情。于是笔者就带着学生一起拜访了当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 让他们以亲身经历控诉当年日军的残忍凶恶, 学生的印象就能够深刻。走出教学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学生阅历, 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

2. 以教材为基础查访历史。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教材中的历史信息量仅仅属于沧海一栗,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历史知识。其一是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 丰富自身学识;其二是借助网络, 做好网络知识与教材之间的链接, 同时正确引导学生, 让他们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其三是衔接好边沿学科, 通过其他的科学知识对历史进行分析, 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历史教师不仅应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 还应是一位历史教学的创新者, 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 促进教学的革新。

当然, 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 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增强教学质量, 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 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创新初中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强化综合修养, 同时还要和社会接轨, 营造出创新历史教学的环境, 让学生成为历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 切实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教学, 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与气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摘要:新课程下教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初中历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史, 同时也枯燥无味, 因此就需要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 探究对教学创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 2009, (12) .

[2]宋淑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0) .

[3]马彦平.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 (04) .

初中物理创新收尾教学 篇11

我改变以往教师常用的以大量习题来作为巩固的方法,只选择有针对性强的习题进行精炼,并且每周都要抽一节课来让学生看书,进行总结,自行梳理知识点。这样看似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学会了动脑,自主的学习,实际上是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抢答练习题,增强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几组,在分组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一个组包含好、中、差三个档次,让他们自己思考后解决简单、中等难度的题。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精心设计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动手实验的意识,提高动手实验探索新知的能力,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实验鸣锣开道,而且还用实验收拾战场。

学生刚学完新概念,新规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或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做一个小实验,并要求说出实验原理或解释实验现象,或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现有器材探索新知,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养成动手实验观察的好习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如:讲完八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一节后,让同学们各自拿自己的塑料笔杆或塑料米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预先撕好的碎纸片,当同学们看到碎纸片被摩擦过的笔杆或者尺子吸起来时,个个兴奋不已,这个时候老师乘热打铁提出新问题:“纸片会被吸住不掉下来吗?”学生又接着探究,发现纸片不会被吸住不掉下来,而是吸起来后就又掉下去了。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这样什么是物体带电和接触带电就不解自破了。从而使学生不仅在兴奋之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念,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完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节后,我演示短路对电池的危害实验。电源短路在电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起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交待清楚,只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自体验一下,难点才能迎刃而解。这个实验可以这样做:将电池固定在電池盒里,用夹子将导线直接与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几秒时间,只听见“噗”的一声,电池一端严重变形并伴有一股焦味,请学生摸一下电池,会有很烫的感觉,由于短时间内放电,电流很强,有可能造成火灾。学生亲眼目睹了电源短路的严重破坏十分惊奇,个个找原因,争先恐后地解释,有的觉得不可思议,并从中深刻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想弄明白个中原由,就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物理的潜能,兴奋地渡过了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后记

细节推动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改革 篇12

关键词:音乐教学,细节,创新改革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方式, 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 展现的魅力不胜言语。也正因为有了音乐, 思想才得以释放。音乐已不是最初的只供人类消遣娱乐的工具, 它承载的是未来, 是希望。现今的音乐教学改革也正在顺应这一规律, 体现的是学生能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得以受到艺术的洗礼、情感的升华, 而并非是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

一细节在于教案的撰写

教案的撰写要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 积极主动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首先, 要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自身动机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上《小小的我》一课前, 本人提前让学生去寻找家乡春天的绿, 如柳树枝芽、从黄枯到现在自家返青的麦子等。学生自己找到绿色后, 本人上课时再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梳理, 在演唱歌曲时谁能快速表现好歌曲, 谁就是最先破土而出的那颗小草, 谁就是山间那破冰的小河。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带有春天颜色的花环奖励给有表现突出的学生。这样设计好场景的音乐课, 学生就能主动参与, 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

其次,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制订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苏少版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在每个单元得有一至两首会唱的歌曲, 还有最基本的乐理常识和知识的学习。但是农村孩子的音准可以说都是“自然音准”。“自然音准”这是本人给现在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起的一个名字, 城里的大多数孩子往往在小学入初中之前要学至少一至两门乐器, 而农村的孩子一般在升入初中之前未接受过什么音乐培训班之类的艺术培训。因此, 根据不同的学情制订相应的目标和内容很有必要。

最后, 教案的撰写细节上还应注重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改革。每节课上下来, 教师要把这节课的实际效果认真地记下来, 音乐教师往往一个人带的班级和年级都比较多, 一般至少是一个年级, 教师要考虑每个班级上下来有哪些不足, 在下一个班级上课前和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法。

二细节在于教学方法和手段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较为通俗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让学生对抽象的作品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比如, 可以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练习, 虽然现行教材中已经逐渐渗入了一些流行元素, 但毕竟数量有限, 所以我们应与时俱进地针对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还应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中, 教师其实只是起引导作用, 学生才是主体, 如以学生身体作为能发出音响效果的节奏乐器进行拍打节奏练习。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主要起提示性作用, 告诉学生打的节奏, 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性来记录或表示, 教师可以让学生拍打自由的节奏, 不一定非得刻意要求学生去记忆节奏,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而记得快。

当然,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也是促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和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方法。音乐课中要想将抽象的知识很好地让学生掌握, 教学媒体的辅助不可缺少。如在教授弱起小节该如何演唱时, 可以提前让学生去表演, 然后教师将正确和不正确的演唱方法用DV机录下来, 通过教学媒体再放给学生看, 这样就能很形象地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演唱方法。其实,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也能很快主动地参与其中, 因为录像资料中有自己的同学, 感觉书本中的教学知识和自己并不遥远, 树立了自己的信心, 这也是下面将提到的实践环节。

三细节在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人类的音乐事件包括三个过程:创作、表演和欣赏。艺术活动是一种直接经验, 任何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 把亲身参与作为对音乐美感体验, 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 这对于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新的音乐教学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就某一细节认真研究并实践, 让书本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如歌唱练习中, 可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体验正确的呼吸方法和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平时的呼吸当中的不同感受;可以让学生对有控制的呼吸和正常的生理呼吸作比较, 从而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体验和理解两者的异同。

当然, 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的创新, 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学的创新。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以创造为核心, 通过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善于用自己独特的音乐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张扬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

四细节在于重要原则和保障

要想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 不能进行“大锅饭式”的教学方法, 必须结合因材施教原则进行, 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这样, 音乐教学创新才能有不断涌出的动力和资源, 毕竟人才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创造者。

当然, 还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音乐教学中的细节教学包括很多方面, 切忌大杂烩式的教学模式, 滥用各种细节进行教学, 应有选择地逐步推进细节教学。

学校、社会、教师应共同努力, 从各种可行性的细微之处入手, 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并且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感受,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上一篇:国家公路下一篇: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