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2024-10-04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精选11篇)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篇1

近年来, 各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模式在越来越高涨的改革呼声中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对莘莘学子音乐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合作式教学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且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应用。下面我们就如何切实地将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去进行分析。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调整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中, 往往就是简单地由教师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 整体来说是一种缺乏活力的教学活动。所以, 合作式初中音乐教学首先就是需要对师生角色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课堂气氛注入活力。

比如, 在教授苏少版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故乡的云》这一课时, 教学方向主要是使学生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的那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果沿用传统上的灌输式教学可能会收效甚微, 徒然浪费大家的时间。在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不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最终达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下, 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必不可少。虽然教师的引导性作用看似被削弱了, 但是实际上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工作。教师通常承担着设置教学方向、规划教学活动等职责, 让学生切身地参与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的课前准备、课程教授和评价活动中来, 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实现其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这整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仅仅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地引导就足够了。

二、营造一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初中阶段音乐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进行培养和提高。所以, 在合作式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必定会成为整个初中音乐教学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行培养, 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比如, 在教授苏少版七年级第一单元《与你同行》这一课时, 主要的教学方向是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 促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融入到新的校园环境中来。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 可以考虑首先自行演奏或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逐渐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 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接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教材内容教学, 首先让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介绍, 并讲一讲自己在以往的校园生活中所经历的事, 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探讨, 并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欣赏了刚才的音乐并进行了交流探讨之后, 大家对新校园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美好设想?同时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样一来, 学生们的感受得到抒发和释放, 在增进了学生之间感情的同时使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对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三、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传统上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往往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演唱进行机械地模仿,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较为被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则不同, 合作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所以, 教师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在课前进行周密准备, 在课堂上全面贯彻落实, 在课后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来。

三、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 过于依赖教师的作用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上陈旧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合作式教学, 对师生的角色进行调整, 为学生提供一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切实地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为学生音乐素养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楠.探索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J].软件 (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2013 (8) .

[2]李文静.谈初中音乐小组合作教学法[J].神州 (上旬刊) .2012 (2) .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篇2

模式

摘 要: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音乐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及评价方式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中小学校园,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变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一系列崭新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兴趣;实践;创设

一、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实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二、教学目标

我们通过对初中音乐唱歌综合课、欣赏综合课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探索如何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开创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的教育教学天地。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学习收集信息,资料等素材的方法,并学会整理和利用获取的素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音乐的基本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原则

构建模式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原则是:三维目标原则、创设情境原则、探究性原则、互动合作原则、个性化原则和激励评价原则。

1.三维目标原则

三维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之间应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在一节课内有轻有重,不必生硬套上去。

2.创设情景原则

创设情境原则主要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之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创设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

3.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歌曲,分析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4.互动合作原则

互动合作主要是要体现师生、生生合作学习,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唱、自主地演奏、自主地表演上来。

5.个性化原则

整个课堂要承认学生在音准、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在目标确定、内容安排、课堂设问、演唱、实践与创造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6.激励评价原则

对每个学生都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善于发现其哪怕微小的进步,多鼓励,使其树立信心,找到成功感。同时,要尊重事实,掌握分寸。

四、教学策略

1.创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引领学生的钥匙和指南针。在上课时,用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一首歌曲、一幅画面、一个小故事或者相关的音乐知识等方式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起来,从而进一步引出新课的内容,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内容不同,导入内容、形式也随之变化,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种新鲜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聆听歌曲,营造氛围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达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获得审美的前提,只有听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才能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瑞士音乐家克罗兹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唤起人感官上的美感。通过聆听学生会产生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在不断、不同的听中得到增强。在听的过程中结合体态律动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发展听觉记忆能力。

3.科学评价,树立信心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初中数学合作式复习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式复习 探究

当前,很多数学复习课是教师事先选定一本数学复习资料,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做,然后教师再讲,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教师的“满堂灌”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分析.在这样的复习课中,上课的内容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师呈现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能力也得不到培养.为了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积极探讨以学生为核心的合作式复习方式,力图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拓展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最大限度.

一、初中数学合作式复习教学探究

(一)理论基础

从社会互赖理论来看,合作学习的核心可以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学生聚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时,依靠的是大家团结的力量.团结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动力,使学生彼此互相勉励,乐意做任何促进学习小组成功的事;学生的互相帮助,努力使小组成功;学生的互相关爱,增加了组员之间的接触,使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自己达到目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学生心智差不多,他们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比单独学习时有更高级的行为.

合作式教学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协作式的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直观的教学手段,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师生及生生之间及时交流信息,尤其是各学生之间要互相质疑、相互扶持、观点碰撞,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真正体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努力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教学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活泼、生动以及富有个性的.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实践等,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猜测、观察、实验、计算、推理等活动过程.

(二)实践研究

在合作式复习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促进,使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力水平、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互补”,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共同提高.另外,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中,会产生认知冲突,有漏洞的地方会得以暴露,最终学生能深入地理解知识.合作式复习使学生经历反复的内心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由此,笔者尝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式复习教学.

1.复习课前

(1)明确目标

笔者在上复习课之前,会先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提前至少一周把下周每天的复习计划和复习要求都告知学生,让学生先明确每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复习准备.让每个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整理知识

数学复习课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班里学生学习完新课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即使是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对学过的知识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课前可先让学生独立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能联想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常用结论、注意点,再由合作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交流.待组员发言后,别的组员逐条进行对比补充、拓展,形成本组的思维导图.

(3)矫正认知

学生在梳理知识时,在每个知识点的旁边写上对应的易错题和典型题在纠错本上的页码和题号及该题的注意点,小组交流时互相补充学生独立复习时遗漏的典型错题,对摘录的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完善错题原因.例如,学生在整理易错题时,可以仔细地从书本的概念出发,提出“运用‘+、‘-号将整式计算的结果进行连接,用乘积的形式表现因式分解的结果”,等等.

2.复习课中

(1)系统化知识

对于复习课前小组梳理的知识,可选取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及时评价、矫正.错误地指正,不足的地方互相补充,让学生对复习的知识点整理得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后,组内成员快速抽问或互问知识要点,要求人人掌握.例如,在复习计算数式时,先让学生在组内分工整理出重要的知识点,如绝对值、相反数、乘法公式、运算法则、乘方、开方等,小组内成员之间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提问,及时纠正,互相补充还能联想到的相关概念、公式等,最后全班交流、补充,形成知识系统.下面是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整理的一部分知识内容.

由上 可以看出,学生完全打破了教材中的内容顺序,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类比,总结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梳理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提升.对于那些相似、相关的知识概念,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扎实地掌握每个知识点,了解其内涵,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另外,从自我梳理到小组内梳理,再到全班对知识的总结归纳,将之前分散的知识“点”都连成“线”,再组成“面”,最后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落实基础

学生课前摘录典型题和易错题,上课时让学生一边补充梳理知识,一边补充矫正易错题.

根据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复习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出5道基础自测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每组做得最快的题目,请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做临时组长在组间巡视,找出同组学生中的错题,等全组完成后,组员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查漏补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错误给出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全班限时过关,比一比哪一组成员的正确率最高.通过相关的练习,学生可及时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估.每一小组通过比一比,能更积极、主动、高效地合作竞争.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学生发自内心地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3)提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因此,数学复习课的目的不仅是将数学知识系统化,还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和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使其系统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班反馈时,一个组先对本组的典型题进行展示,让其他组成员进行解答并总结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优化,这样就避免了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问题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最后全班交流经验和疑惑,教师及时评价每个组的展示和解答情况.下面是一组学生的部分整理内容.

①已知|a|=1,|b|=2,|c|=3,且a>b>c,那么a+b-c=   .(分类讨论)

②若ab>0,则 |a|a+|b|b+|ab|ab 的值等于   .(分类讨论)

③有理数a、b满足a<0,b>0,且|a|>|b|,试用“<”号把a、b,-a、-b连接起来:   .(数形结合)

④已知x-y=7,x+y=5,求xy的值.(解法1:利用公式变形,整体代入;解法2:利用方程组解出x,y的值)

⑤已知x2+y2=25,x+y=7,且x>y,求x-y的值.(整体思想,要检验是否满足条件)

根据前后的内容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对知识的认真梳理,提炼思想方法,并使其在解决问题时得到运用,让学生将自己之前未完全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同组或其他同学帮忙解困,互相补充、启发、纠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有组内的小讨论,又有班级的大讨论,使学生尽量做到动脑、动手、动嘴,最大限度地培养思维、发挥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掌握方法和技能,进而提高复习效率.

(4)提高能力

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学生的旧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反复做练习题,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迁移、触类旁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学习完一项内容之后,可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对有疑问或有漏檐的知识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组员间变一变基础题,编一编易错题,翻一翻拓展题,把典型的“变题”探索出新规律写在本组的小白板上,让组内一人负责审阅,及时删除与别组相同或类似的题目,6到8分钟后全班交流,组员之间解答问题和对所编的题提出质疑.通过学生反思,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知识链接和拓展.

例如:

(1)学生由x4·x4变题为x4+x4=2x4.(区分不同的运算)

(2)学生由m6÷n3变题为(m-n)6÷(n-m)3,不仅要考虑整体思想,还要注意正确处理符号,从而探索得到(-a)2n=a2n,(-a)2n+1=-a2n+1,(a-b)2n=(b-a)2n,(a-b)2n+1=-(b-a)2n+1.

(3)学生由(-5)2=5变题为化简:x2+2x+1.(分类讨论)

笔者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拓展.

例如:由上述第(3)题化简题适时提问:

若(m-4)2=m-4,则m的取值范围是   .

有学生马上接口说:“也可以等于4-m.”

若(m-4)2=4-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由“数轴上到5的距离为2的点表示的数是   ”提升为:①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1,则A与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②结合数轴求|x-2|+|x+3|的最小值为   ,取得最小值时x的取值范围为   ;③满足|x+1|+|x+4|>3的x的取值范围为   .

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小组内能解决的可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进行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组内评价是很重要的.正能量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认真复习,从自我发现漏洞到同伴间的矫正,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主动合作探究会让学生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完成拓展练习,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复习课后

课堂生成的东西很多,难做到课内外呼应,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课堂里学生的编题,课内来不及一一交流,可以把比较典型的题贴到班级栏或直接把小白板放在教室后面的展览区,鼓励学生把不同的解题方法贴或写在该题的下方,把编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对课堂中还有疑问或掌握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组内成员可出题给其他同学练习,组长复批后再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二、初中数学合作式复习教学的启示

(一)及时正面的小组评价是合作式复习的关键

将评价激励机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间的双向协商和选择,在教学中引入评价的动态化.例如,在整理基础理论知识、典型题以及易错题时,小组间互相打分后取平均分加到小组计分里,全班交流时能质疑或补充拓展的,小组加1或2分/次.学生发现新的规律,由大家的反馈情况联想到新的变题,小组加2或3分/次.组间抽问时答对题的组加1分/题.基础题过关时每组加1分/人,不过关的-1分/人.每天累计,每周一评,评出周优胜组;一月一评,评出月优胜组;一期一总评,评出最后的冠军,给予奖励……这些小组评价需要教师坚持关注,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一旦被学生慢慢淡忘,就很难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每个小组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教师也应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改进.

(二)以组长为核心的小组建设是合作式复习的保障

从第一轮课改开始,笔者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数学教学,但当时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完全理解小组合作的本意,所以当时的小组合作注重的是形式,表面上学生讨论得十分热闹.随着不断地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小组合作由形式热闹变得真正有效.对于这届学生,笔者在学生刚入学时就把他们分成6人一组,分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举负责任的小组长,再宣传小组精神.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数学组长是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榜样,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够促使组员间互相督促.和谐小组的搭建是有效合作的平台.但是对于小组活动,教师不断关注的同时,建议每周轮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有助于培养得力的助手.

(三)反思纠错本的利用是合作式复习的强大支持

初中生一入学就准备了一个反思纠错本,要求学生把每次作业和测试中的易错题、典型题及时贴到纠错本上.反思纠错本要求每页贴一半空间,以便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把同类型的题目添加到一起.学生充分利用反思纠错本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复习,这为有效开展合作式复习提供强大的支持.为预防学生平时漏记或弄丢纠错本,所以每周要对纠错本及时鼓励评价,全班定时展示,及时反馈信息.

三、初中数学合作式复习教学的反思

合作式复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努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挥了群体优势,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互教的过程中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随着学生编题的不断增加,创造出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虽然也采取了粘贴和展示等办法,但有时难以全部关注到位,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完善,以便做得更好.

[ 参 考 文 献 ]

[1]冯增俊.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齐昌博.这样学习最有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初中作文“参与合作式”教学探究 篇4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作文课没有现成的路要走。要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怖、畏缩心理以及语文教师作文课上的倦怠感,“参与合作式”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式教学的定义

合作式教学,就是以合作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注重实践,形式多样

1. 感悟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作文可以在边写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要求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2. 激励评价,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整个写作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手段,实施多元化的评判标准,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写作探究活动中勇于创新,独立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得到相应的发展。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合作和探究欲望。

课堂上,一个有难度又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进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探索性思维,提倡大胆质疑问题和深思穷究。在作文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探究性写作。

三、结合生活,创新思维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下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自己的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四、重视阅读,夯实基础

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探析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对策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充满创造性与实际效果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的基础为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基点为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先导为目标设计,基本动力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基本教学方式为小组活动,评价标准为团体成绩,根本目标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1]。合作学习主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有利与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现状

1.初中数学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在合作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做好精心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分组的策略、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估[2],对于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的重点是一定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特点来进行,还要注意的是需要让学生也在课前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对于针对数学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在教学中取得相应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导致小组的搭配不均衡现象一直存在,使得学生之间并不能够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2.学生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都不够成熟,所以在学习方法以及与人交流上都不够擅长,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很多抽象思维的学科,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学生的技能就存在了不足。现今的合作教学都是直接进入教学应用模式,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培训,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别的同学进行有效合作,使得小组内的同学在一起多半是说了闲话,并没有进行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

三、加强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与角色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中主角,而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贯穿课堂前后的一条线索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协调学生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教师认清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了教学观念,才能使得合作式教学真正的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

2.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式教学中,以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为主要的合作形式,它在数学课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就要求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科学合理性,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在小组组建之前,教师要对班级里的每位同学做以具体的了解,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以及与同学的相处关系等,也可以通过了解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该知道学生自己愿意和哪些同学组成一组,然后再结合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判断学生自愿分组组成的合理性。再有就是,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合作学习中的争论问题[3]。在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发生意见不同产生争论的情况,在讨论问题时这种争论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思维促进手段,小组学生之间有争论,说明了小组成员都进行了自我思考,他们尽管可能会有对有错,可是这样的争论过程其实刺激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度,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当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后,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指导,完善彼此的思维,共同进步。

3.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及目标,才会使得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有着熟练的掌握、透彻的分析、以及合理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的难度合理,呈递进式的链性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由简入难,并对难点进行分散,使难点变易。合作学习的目标也要合理制定,不能太过容易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不可以制定的过难,让学生根本无法完成,那么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也会消失。

4.合理分工,促进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

在合作教学中,合理的分工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使得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合理分工,意味着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了所背负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可以去积极的找寻资料,努力的思考解决自己的任务。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如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发现不足,进而去针对性、创造性的完善不足,有效的加强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但尊惠.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33+132.

[2]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08:132-133.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篇6

“ 合作———互动 ”式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探讨等形式,进行知识内容教学、问题案例解析的活动过程。 从教三十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互动交流能力等方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融洽轻松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新课程强调指出,要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利用学科优势设置有效教学情境。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教,忽视学生参加师生互动。 学生一方面畏惧师生互动。 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参与师生互动。 因此普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低下。 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关系“ 紧张”, 教师“ 高高在上”; 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意识薄弱,消极情感大于积极情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积极性不强。 因此, 要推进“ 合作———互动”式教学有效进行,就必须将积极情感的培养作为其首要条件。 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消除学生的“ 紧张”感,走进学生之中,通过交流、谈话等形式 , 与学生建 立融洽的 师生关系 ,同时,要分析新旧知识的相关度。 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贴近情感,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合作互动中来。

如“ 数据的分析———平均数”新知导入环节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互动意识, 我设置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出示一组数据:95,99,87,90,90, 86,99,1 00,95,87,88,86,94,92,90,95, 87,86,88,86,90,90,99,80,87,86,99, 95, 92,92. 你能帮助老师求出他们的成绩的平均分吗?

生:老师我能帮您算出他们的成绩的平均分是91分。

师:xxx学生算得真准, 老师感谢你, 同时其他的同学也给xxx学生鼓励。 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师:这就是前面已学习过的:如果有n个数x1,x2…xn, 那么n个数的平均数:= 1 (x1+ x2+ x3+ … + xn) , 这种一一 叠加的方n法太烦琐,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方法。

师:欢迎xxx同学说说他的计算方法。

生: 这30个数据中有的数据出现了多次用乘法先计算这些出现多次数据的结果。 再相加。 即

师:xxx同学有思维能力,做得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 1 1 ~ P1 1 2,从课本中找出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生按组进行探究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亲切交流对话,以及设置生动性阶梯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合作探索,互动交流的“ 能量”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奠定交流——互动的教学技能

学习技能是学生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探究问题的能力保障和方法保证。 部分初中生合作———互动学习活动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未能掌握合作互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对新知识内容的掌握和解题策略的运用。 因此,在开展合作———互动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解题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索新知识要点的内涵。 探析解决问题策略,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合作中掌握解题策略,锻炼学习能力。 实现学生合作、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学生学习奠定教学能力。

如在函数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问题案例教学中。 教师采用合作———互动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小组活动结果认为“ 此题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确定的问题。 ”此时,教师进行解题策略指导。 向学生提出:“ 此题设置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确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怎样确定。 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中得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从自变量所在的代数式本身考虑。 如代数式为整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 如代数式为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如代数式是二次根式时则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为被开 方数大于 或等于零 ,等等。 另一方面是从函数与自变量的实际意义上考虑:如自变量表示时间,则自变量是非负数,等等。 本题自变量没有实际意义, 只从式子本身考虑应满足x+4≥0及x- 2≠0 。 故自变量x≥- 4且x≠2, 从而使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互动得到提高。

三、利用双向互动促功效

发展是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变式训练三个环节。 学生个体在师生互动、学生合作等双向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相互帮助,从而获得认识上的发展,技能上的提升,情感上的树立。 在合作互动教学中,评价活动是其重要形式。 因此,在合作互动式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利用评价活动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实施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个体在有效评价的合作互动中,学习愿望得到激发,学习习惯良好养成,知识变式有效提高。

摘要:数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学生之间合作探索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创设融洽轻松的教学情境,奠定交流——互动的教学技能和利用双向互动促功效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 篇7

一、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一) 对学习小组进行划分

合作式学习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小组划分没有固定的要求, 但是在具体划分过程中, 要保证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从而让他们能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 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 提升整体小组的学习效果。

(二) 对学生的学习角色进行分配

学生学习角色的分配对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分配角色, 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在对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时, 要保证成员数量合理科学, 一般都是由2到6人构成, 从而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扮演相应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角色分配, 还能够让小组成员产生一定的学习责任心, 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以及参与热情有着积极的影响。简单来说, 就是通过让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主持、记录、报告、检查等工作, 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二、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开展合作式教学活动时, 教师的角色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从过去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参与课堂讨论的一个成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和咨询;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时, 还要对其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传授给学生更多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用全面、系统的评价标准督促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一) 扮演小组划分的决定者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 教师应综合考虑“量”和“质”两个主要因素,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知识程度对小组成员进行选择, 安排综合水平上、中、下的学生穿插在一起, 从而发挥出优生的影响带动作用, 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兴趣进行小组自动组合, 把同兴趣或者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互相激发、互相补充, 创造更多的学习灵感, 保证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组规模要按照实际教学状况来划分, 当人数超过一定界限时, 则会导致责任与分工出现模糊, 从而让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或者互动减少, 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任务完成状况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二) 教师对活动进行整体安排

教师在对教学活动场所进行安排时, 要考虑小组学习活动的具体方式。具体的安排对于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将不同的成员安排在一起, 从而提升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利用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或者交谈时, 要保持安静, 避免打扰其他同学。教师要找到加入小组讨论话题的具体时机, 通过给小组成员分配互相联系或者互相补充的教学任务, 让他们养成合作共赢的学习习惯。在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时, 教师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能力, 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同时还要设置记录员、监督员以及观察员等职位, 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及责任感。

(三) 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解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 教师要向学生解释他们所需要理解以及阅读的相关资料, 让他们能够明确每个小组成员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包括课程概念、课程目标、学习程度、所给教学案例等。教师还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衡量, 明确衡量标准, 对自我期待标准以及目标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

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不完整性, 因此教师要在具体实施合作过程中, 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或者教学思想进行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从而保证合作学习方式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来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三、结语

合作式学习方法是新时期教学环境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从具体的实施状况来分析,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能够明确自我学习目标, 通过与同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教学方法, 让教师转变自我教学职能,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 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为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奠定较为优良的理论基础。

摘要:所谓的合作式学习就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使学生进行合作,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探讨, 希望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初中英语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郑云霞.例谈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探究合作式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13 (21) .

[2]苏立芳.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合作式学习[J].软件 (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3 (7) .

[3]沈丽玉.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初中英语合作式学习[J].中学生导报 (教学研究) , 2013 (34) .

[4]田美云.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式写作教学初探[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 2011 (10) .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合作式教学,创新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活动, 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探究合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注重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合作交流, 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索情景, 营造探索氛围, 评价探究的得失。

一、探究合作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 以教材及社会生活为主要探究内容, 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为参照对象, 通过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表达、质疑、探究合作与讨论问题的机会, 促使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适当把握探究的深度, 认真评价探究的得失, 积极促进探究活动的全面展开。

二、探索合作式教学运用的基本前提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 发扬民主, 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着合作者,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而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

2.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日益发达。因此,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逐步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善于用理论来指导思维活动, 思维的独立性增强, 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 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而且思维也日趋成熟, 他们的智力水平也在提升, 因此, 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探索合作能力, 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获的很多的经验。

3.设置开放性的课堂评价标准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力不同,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力倾向, 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 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课堂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宽泛性, 一最大程度地兼顾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持有这样的评价观, 他们会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热切的期望, 并乐于从多角度评价, 观察和接纳学生, 重视和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探究合作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效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生才会情绪高涨, 才会投入情感, 积极参与活动, 在诸多激发兴趣的方式中, 真实情景的创设, 最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 我们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时, 创设了蜗牛在直线上爬行的情景。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 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蜗牛的爬行过程,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再提出问题。 (1)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后, 它在什么位置? (2)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学生被这有趣的情景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同学们情绪高涨地探究蜗牛的位置, 从而经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教师再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同号相乘、异号相乘、零同任何数相乘的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结合蜗牛的运动方向, 顺利地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样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提供探索的学习机会,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激活了探究性思维,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质疑, 合作探究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有了疑问, 才会去探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不要急于解释, 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出数学规律,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作适当的总结补充。例如, 学生在学习绝对值时, 对具体有理数的绝对值时理解较好, 但对︱a︱是非负数仍疑惑不解, 对这一问题, 教师不必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释, 引导学生画一条数轴, 结合绝对值的概念, 观察、探究数轴上的任意正负数与原点的距离,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 怀着求知的心理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活动, 教师对每组的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结果, 学生自己把︱a︱表示非负数的原因搞清楚了, 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抽象问题。这一案例中, 学生带着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这不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 小组合作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观念,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合作式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开放和灵活的状态。他们能够获得自由、宽松和友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进行知识构建。例如, 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3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 总的比赛场数是多少呢?4个对呢?5个队呢?n个对呢?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得出n个球队时的比赛场数为:n (n-1) /2。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把n (n-1) /2这一式子创设到其他的问题情景中去吗?运用这种方式教学, 可以使学生更自由、更开放地思考问题, 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空间, 搜索实际生活中符合这一数学模型的情景。于是, 有的同学想到了互送礼物问题、打电话问题、握手问题, 等等。这种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勇于动手实践, 深化探究

实践是探究学习的灵魂,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我们应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展开实践活动。例如, 学习轴对称时, 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 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美丽的图片, 进行展示, 探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为了巩固轴对称的性质, 教师布置任务, 通过折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制作出一个精美的五角星吗?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 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

5.激励评价,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 因此, 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合作的方法, 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 篇9

1. 有利于拓宽信息渠道。

从各种信息源收集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 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有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资源, 布置他们课前预习, 充分发挥这些渠道的作用。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交流, 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营造了浓烈的学习气氛, 变“单一的信息来源”为“多渠道的信息来源”。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多元智能》中提出人有七种智能, 其中有一种叫作人际关系智能, 就是理解和认识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新课标也有一个重要的价值, 就是社会交往价值, 这两者都可以通过群体性的“合作活动”来实现, 通过合作, 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分享。

3. 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 互相配合,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 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某种程度上能很好的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 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 将教学结果反馈给教师, 有效地团结和凝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提高。

二、如何开展初中音乐合作教学

1. 确立正确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积极创造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景, 努力激发学生想学、愿学、爱学的强烈欲望,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从景激情, 以趣激趣, 促进学生做好合作的心理准备。用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竞争心理较强, 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 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的方式, 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例如, 课堂上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以组为单位奖励小红星等。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动用, 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 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 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前提。合作教学的新颖模式, 能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们在和谐、活跃的环境中学习。那么, 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 该如何有效地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呢?无论是教室外观还是教学过程, 如果给学生们呈现的是呆板、死气沉沉的现象, 都无法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首先在教室的整体布置上, 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意的空间, 如贴上自己喜欢的歌手的照片、贴上大家都喜欢的乐谱等, 或者教师按音乐课的主题, 布置成相关的主题。其次, 教师也可适当改变教学环境, 如将室内授课改为室外授课, 一定让学生惊喜雀跃。最后, 在合作教学付诸于实践中时, 教师一定要做好先期指导, 让孩子们知道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后, 合作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 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 一定要引导好学生, 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 选择恰当的合作教学内容。

选择合理的合作教学内容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可以采用合作教学以外, 还可以选取流行音乐作为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辅助内容。在不偏离健康教学的轨道的前提下。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适当迎合初中生追爱流行音乐的心理, 选择大街小巷耳熟能详, 且适合中小学生的歌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流行音乐。《水调歌头》等歌既有流行度, 又有其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 教师还能借此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两全其美。

4. 选用科学的合作教学方式。

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 也有生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是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地参与知识探究活动, 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欣赏藏族音乐时, 先对比两首民歌的不同特点, 再总结藏族囊玛与堆谢的不同风格。

参考文献

[1]马向应.实施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素质[J].黑龙江教育 (中学版) .2005 (04) .

[2]徐春芳.开展“课堂合作讨论”的若干策略[J].中国教师.2006 (12) .

初中音乐舞蹈模块渗透式教学初探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  舞蹈模块  渗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12-01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应用的意义

将舞蹈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渗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美好品德,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所以,整体而言,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模块的渗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促使音乐课程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有利于他们更为具体、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舞蹈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节奏性运动,通过有美感、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来实现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享受、体验并获得美的过程。其特色多样、个性鲜明的舞蹈种类,能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模块的渗透策略

(一)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节拍训练中的渗透

在初中音乐节拍训练中,如何让学生更为具体、真切的体会到节拍的美感和韵律,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如在唱歌课或者欣赏课中适当结合舞蹈元素,让学生利用舞蹈来感受到节拍的特点。例如,在初一欣赏课程《阿里郎》一节的教学中,《阿里郎》属于朝鲜民歌,抒情性强且旋律优美,受到民族语音语调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朝鲜传统音乐三拍子的节拍特点,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欣赏完乐曲后,配合音乐导入有民族特色的朝鲜舞蹈动作。在朝鲜舞动作中,体态要求吸腹、垂肩、含胸、提臀,脚型要求勾脚趾、绷脚背,手型要求中指、食指自然伸直,大指、小指以及无名指自然微曲。节拍、节奏通常和朝鲜舞的动作相依相伴、水乳交融,体现出朝鲜舞蹈典雅、柔美、飘逸的艺术特征。让学生在这样的舞蹈中学习音乐知识,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感受到节拍和舞蹈互相融合的美感,让美的感受成为音乐内容学习的重要动力。

(二)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的渗透

除了节拍训练以为,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也应该进行舞蹈元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如在初中二年级《查尔达什舞曲》的教学,此乐曲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悠扬深沉,体现了小提琴柔美、抒情的表现力,第二部分表达了热烈、欢快的感情。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聆听乐曲,让学生了解曲子中主要乐器的特点和音色,同时注意感受乐曲的音色变化。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有感情的,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将音乐的音色及节奏特点进行表现。最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进行编创设计,并分组进行表演。通过舞蹈动作让学生来感受并理解音乐,同时产生灵感来进行舞蹈的设计和编创,对于学生创造力、自信心以及组织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内容通常是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课程的编写和设计,而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欣赏和唱歌为主,以演奏和编创为辅,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教材。教师需要在透彻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的开发利用教材,从而进行课程内容的创造性设计。如可以将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和舞蹈动作互相结合,进行教材的研发利用。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主题为祖国颂歌,教学内容之一是教会学生歌唱《歌唱祖国》。可以在音乐课程设计中融入齐步走的步伐,同时配有敬礼、扛枪的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在第四单元《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可以融入陕北秧歌舞,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陕北豪放、粗犷的民风,提升对陕北歌曲的学习热情。

(四)初中音乐之舞蹈模块渗透教学案例

本文以初中一年级《樱花》一曲的学习为例,分析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樱花》是日本非常经典的一首民歌,表达了人们对樱花的赞美之情。乐曲具有速度平稳、篇幅短小的风格。首先,教师可以将《樱花》作为背景音乐,向学生展示一段日本舞蹈,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进入到本课程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词曲结合等方式去进行歌曲的学唱,体会日本音乐的特征,并理解乐曲的特点。接着,可以将日本舞蹈动作再次融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从肢体语言中体会日本音乐平稳、缓慢且带有哀伤的色彩。日本舞蹈的动作包括腰部下沉、肩膀自然放平、手掌合拢、两脚稳踏,随着手掌的动作,眼神相应的进行变化和移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将《樱花》作为背景音乐,在边唱边演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认知。

三、结语

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兴趣浓厚, 那么, 对学习效果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基础, 也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发好奇心, 引发思考和探索。

例如, 笔者在进行《大海啊, 故乡》的课堂导入时, 就利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大海的动态图, 学生们一下子被眼前美丽的大海所吸引。笔者引导学生, 对自己所见到的大海进行回忆, 并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曾经观看到的大海, 在探讨大海美的过程中, 大家对大海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导入, 通过动态大海的展示, 学生被眼前的多彩图片所吸引, 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热情。接着, 笔者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主动的感受、交流与合作, 感知到不同大海的美, 并对大海形成了情感体验, 为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置有效问题情境,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 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没有任何原则和规定。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但是其主体地位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合理的问题情景设置,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有效手段, 也是学生明确合作目的, 增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教学以学生的欣赏性为主,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如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合理的问题情境设置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例如, 在进行欣赏课《夜莺》的学习时, 如果在欣赏音乐之后, 教师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的话, 很多学生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理解, 很多人都不知道从什么方面进行回答, 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学习过程中, 笔者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 首先帮助学生明晰了问题。笔者设置的问题有:“这首歌曲使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以及存在怎样的人物和事物?开头和结尾部分分别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意境?”这样一来, 学生在欣赏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抓住问题的要害。接着笔者向学生发问:“你知道这首歌中模仿夜莺的鸣唱是用哪种乐器吗?从这首歌曲中你分别听出了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再一次播放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并将所得出的答案写出来, 看哪个组找得最多、最准确。有效的问题设置,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学生们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 迅速地发现知识点。

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 在合作学习中使创新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不但要获得知识, 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也要得到提高, 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而音乐课堂带给学生的, 不应该仅仅在于音乐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还应该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 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例如, 在学习《阳关三叠》时, 在学唱歌曲之后, 笔者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 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每组队员都各尽所能地进行了创造, 有的小组用贴满绿色纸条的扫帚当作杨柳,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客观环境;还有的小组在悠扬的歌曲中, 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有些甚至用横笛吹奏与歌曲和声……多样的形式一下把课堂教学引入了高潮, 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改老师一人唱大戏、众人观看的局面, 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为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和展现自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其中, 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尊重, 每一个成员都在快乐中成长。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缺少的理念, 但是也不是一个僵化与千篇一律的形式, 需要广大教育者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 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嵇松梅.自由·自在·自然——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 2012 (04) .

上一篇:舞台艺术语言的重要性下一篇: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