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2024-10-26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精选12篇)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1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教学质量和目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环节都以新课标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上恰当的生活情境的营造,使作为课堂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能在这个环境里感受到轻松的氛围,使其放松心情、思维保持在最佳状态,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思想的乐趣,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慢慢培养其思维能力[1]。

二、开展各种初中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竞争中提高对学生思维教育的质量

有竞争就会有动力,开展初中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和补充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另一方面通过竞争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获胜者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能增进学习的兴趣,失败者能从竞争中寻找差距、超越自我,进而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初中生参加阅读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其情操、强化学生思维辩证能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等。教师在组织课余活动时,其主题必须与课堂教学素材和实际密切相关,精心设计,合理化开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初中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堂上巧设疑问,敞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教学效率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出好的问题并结合正确的提问方法,那么就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的层次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学生学习态度也会慢慢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兴趣也随之日渐加强[3]。因此,如何巧设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多花时间努力完成。巧设疑问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提问需明确目标。

课堂提问应该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宗旨、以教学目的为导向,其主要包括摸底性提问、启发式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以及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等。提问目标若不明确,势必会导致问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课堂松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所提问题需具备启发性。

所提问题必须要有思考的价值,能给予学生思想的启迪。没有学生是启而不发的,教师所提问题若能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思维,燃起其求知欲望,那么就能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出自臧克家《有的人》中有这样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针对这两句话,一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活的人却死了,死的人却活着,该怎样理解?”学生各抒己见,终于弄清了臧克家先生正是在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语句中,热情赞颂了鲁迅先生及中国历史上那些无私奉献、只为祖国人民更好的活着而奋斗的伟人们,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无比崇敬的心情。这样提问能有效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三)有针对性的提问。

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来设计疑问。提问时要把握好时机,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或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另外的发现且有很想尝试的愿望产生,这时候是老师提问的最佳时机。当教师教到关键处、疑难处或异常处时,一定不能错过了这些提问的好时机,否则就会失去训练学生思维的大好机会。作为教师要能把握好提问时机,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启发式提问运用于揭示课题时;探究性提问运用于细读课文时;比较性提问运用于精读课文时;检查性提问运用于复习巩固时。

四、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千篇一律,过于死板,新课标要求教学工作者能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式引入进课堂,让阅读教学充满情趣、活力。在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相互开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兼容并包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不能忽视了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的设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相互合作,从合作、交流中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和作出辩证的思考,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真理,坚持、传播真理的勇气。合作中不应局限于形式上,应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学之间多向交流。

对于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若干不同的结果,倘若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交流讨论,这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互动,学生能看到问题的不同面,拿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从而作出反思和批判,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4]。

五、总结

语文作为中小学教育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境,怎样摆脱这种困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关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部分, 是小学教育的升华、高中教育的基本铺垫, 对以后的学习旅程有着极大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语文课堂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了强化这一目标, 使初中生的语文综合成绩得到全面地提高, 笔者在本文中就初中语文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伟.浅谈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79-81.

[2]王国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9 (1) :261.

[3]任洁.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之路[J].法制与社会, 2010 (8) :315.

[4]路树玲, 王立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 (中学版) , 2010 (14) .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2

【摘要】物理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神秘而且新奇的学科,但却也是最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怎样选择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学生主体、实验法、多媒体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选择

初中的物理覆盖面广,涉及到声、光、电、机械力、运动等方面,从内容上看,偏于基础与概念,通常情况下难度较小,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给高中物理奠定基础。实际上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的功能由原来的知识传授逐渐演变为促进人类发展作为主要功能。现在的教材主要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建立对科学的正确认识。从初中的课本来看,初中物理对于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科学知识内容方面培养放在了几乎同样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比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形成认知规律和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去优化学生对物理的认知和学习呢?(《中国教师》《基础教育参考》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以及教师资格证、学历证、普通话证均可操作。咨询企鹅:2423235280电话: ***)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语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核心,灵活的使用各种方法,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明确他们在教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要坚持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是要达到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会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让他们从具体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归纳,才能够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不断深化,逐渐形成自己对科学的独特认识。

二、采用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实验法

物理实验通常形象生动直观,有很强的趣味性。比如,光学透镜成像部分,只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随着距离远近,烛光通过小孔逐渐倒映成像。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很神奇,会对这种现象印象深刻。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实验,巧妙地进行演示,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系统,活跃他们的大脑。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对原理进行解读,训练,相信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课堂上老师进行演示之外,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自己主动亲身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教给学生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不同的使用方法,还应该教给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正确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验的科学性,培养他们科学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正确合理的情感价值观。

三、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思想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期注意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经验型”阶段,即:看到就是知道的全部。而持续性注意力一般只能能维持在20—30分钟,所以传统的教授法实行的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方法进行合理地改造,把传统的口授与多媒体相结合,用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等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再配以教师的讲解,既能够引起兴趣,维持长期注意力,又能及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

初中的学生正是团体意识形成的时期,也是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并及时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其逻辑思维。一般情况下,现有老师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分组,确定组内讨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材料(最好是课本以外的相关材料),让他们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验数据等在组内充分讨论,最终总结、提炼和归纳,得出结论。由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对于相同问题不同的小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集思广益,最后老师对其进行点拨、总结。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传授了新知识,将课堂变成了知识汇集的海洋。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体察学生的现实需要,将物理教学由纯粹的知识传授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心灵的碰撞,思维的对决,并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目标,那就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兴年.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J].赤子,2015,01:245

[2]张自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01:146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问题;对策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英语教材处理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未能正确处理教材,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师方式进行语法上的授课。强制性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同进行记忆,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如果不能有目的的将教材的具体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抽取,并加以重点讲解,便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疑点上的积压,而阻碍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开展。新目标英语教材采用的以活动为主线的内容设计方法,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和整合。仅仅按照教材的主线走,容易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道具体需要掌握什么。

2.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的问题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语法知识运用、听力能力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语言情感的表达以及英语文化意识的熟悉等方面。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如何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教学活动缺乏学生的参与性,导致学生对英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停留在表面,难以达到具有英语言思维意识的层面能力。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教材处理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采用教材选用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被赋予了对教材进行重构甚至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对教学的英语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必须具备正确分析教材内容并能自主性、创造性的使用教学素材的能力。

(1)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学生在掌握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之后,便掌握了26个英语字母。此时,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提前学习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做到新旧知识的合理交替进行。而且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可以快速的理解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也符合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一般规律。再比如: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上册中第三和第九单元都涉及英语被动语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完Unit 3之后衔接性的提前安排Unit 9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单一语法知识,再重新学到此单元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英语言表达体系。

(2)合理删减或增加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对英语教材的理解是不可随意改动或内容缩减的,其实这种意识存在着局限性。新目标英语教材许多课程并不作为必须掌握内容。例如虚拟语气和现代完成进行时是五级教学标准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课时设置上可以相应的进行缩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重点和难点知识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再者,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反复出现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删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合理的教材内容重组,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更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为了使得教学目标更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确立时,以每堂课或每单元知识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英语能力的出发点。注重以学生英语思维和语言知识运用和表达为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做到要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学生、可以检测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教学条件以及行为达成的层级标准。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型。不同的课型具有明确且不用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课型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相关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手段上采用以读促写、以读促说、以读促综合英语语言运用的方法。其中针对泛读类的课型则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求学生把握内容的中心思想和重点语法的应用方式。

(2)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活动,也可以是学生两人间的互动,甚至可以是学生个体的活动,小组活动只是一个备选项,而非必备内容。有些课型尤其是阅读课必须给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否则就失去活动的意义。为了使学生对这种语言有深切的感受,应多扩展学生对国外的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文化意识,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及网络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的使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和培养较强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切实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

[2]张素华.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05)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篇4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1]。初中地理兼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性质, 不同于一般的文字科目,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阶段, 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欠缺。加之, 初中地理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小, 但是内容繁杂, 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众多, 很多地方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地理实验设备, 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 根据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现状, 文章就以上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学生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大多认为现在的地理课堂气氛较沉闷, 地理课进度较快。初中以前大多没有开设地理课程, 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指导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运用现有的各种条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省级行政区域”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各省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等进行总结, 让学生进行记忆。这种做法下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不仅要发挥大量的时间, 还容易张冠李戴, 产生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制作课件时, 加入各个省市的自然景观图片、城市宣传片等资源, 既丰富了课件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科学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地理课程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 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利用好地理实验室,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综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提高对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避免地理课堂过于沉闷枯燥的情形。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 优化地理学习资源, 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要尽量减少文字篇幅, 加入各种图片、视频、音频,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各个地理现象及地理过程。

三、结合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最能彰显地理学科特点的形式, 被誉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联系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重要载体, 能够帮助人们直观地认识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 对初中地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2]。地图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具有直观、全面的特点, 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工具, 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成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挂图或者在黑板上绘制简图对所讲的知识点进行直观的说明,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册, 使学生掌握获取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的地理专业技能。

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知识具有实用性, 这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 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可以对生产生活指导作用。通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如通过让学生观看3月时全国各地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让学生体会不同地理现象的区域性。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时, 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 增强了学习情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五、鼓励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不显著。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倡导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所以当代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教学, 鼓励学生就某一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结语

地理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进行地理教学, 使学生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初中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基础, 对高中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初中地理学习现状, 教师要参照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学科2011版新课程标准.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方法研究 篇5

摘要: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足球技能不断提升的手段,初中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是学生足球技能与足球意识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足球教学过程中,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足球教学实际,就足球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足球;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其中学生作为足球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以学生状况作为基础,教学方法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足球教学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创新初中足球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足球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我国初中足球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足球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效益低、学校的足球活动氛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构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初中学校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校园足球的普及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初中足球教学工作现状为研究的基础,对初中足球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促进初中足球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足球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足球课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门以足球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新一轮课改正是伴随着学校体育功能趋于多元化而应运而生的,新课标下的学校足球教学观转化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多维健康观,新课标的启动实施,促使广大体育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学校足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价值,特别要正确运用足球课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足球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整个足球课堂教学的手段,因此只有全面的提升足球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的效果,才能在足球教学中明确学习要求,加速掌握足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生动、易懂,有趣味,形象逼真,富有启迪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保持永久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足球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

2.1讲解示范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直接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足球课堂开门见山式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晰要学习的足球内容。因此有助于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其次,能够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新课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技能,加强了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2.2迁移教学法的使用

足球学习内容的安排,基本上符合布鲁纳提倡的螺旋式编制,其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足球知识、技能本身的特点就是系统性比较强,新旧技能的关系练习较为密切。因此,一个新知识技能的出现总是在旧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演绎或推导出来。学生对新知识技能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技能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技能。“复习引入”这种教学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技能作为迁移,因此在足球这一知识技能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教学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

2.3情境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足球课的内容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本堂新课的教学情境,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创设情境,教学新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故事教学,创设情境。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足球内容在教材上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不改进教育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在几分钟之后散化,更不用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教材上教学内容趣味化,让情境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主动地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境。因此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用情境教学,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足球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形式去更好的学习足球技术。

2.4游戏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促使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将学生的足球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 “我要做”,足球教学的实践中更应该将学生对足球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由教师的灌溉转为学生的自我练习,“寓教于乐”是让学生将外部刺激与内心相互作用共同结合的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游戏教学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天性,激发学生足球学习与锻炼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向着多元化的角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足球教学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足球基础与发展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足球学习与锻炼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足球技能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牛勃.中学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05)

[2] 吉健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3] 陈冲,郭向荣.新时期下对中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的思考[J].华商.2008(21)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当前我国初中教学全面普及了音乐课程,并大力开展与之相关的各类鉴赏课程。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使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而实施这一教学的重点环节就是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喜怒哀乐,体悟到节奏之中所蕴含的创作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情感教育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强化情感体验来加强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良好发展。教师实施情感教学的成效远远大于理论教育,这种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放下对教师的防备心理,教师通过情感流露和表达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接收传达的情感信息,从而更好地明白教师教学的内容。在音乐课程上合理通过情感教学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细细体悟音乐的魅力,徜徉在音樂的天地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说,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高雅艺术,对于这种艺术的鉴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情感交流,通过音乐中流淌的旋律来感受音乐的力量,使听者产生联想,由此来切身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内容。除此之外,实施情感教育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能够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青春躁动期,良好的音乐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不安分的情绪得以控制,使其心智成熟。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方法

1.作品剖析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找寻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课堂鉴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思想和情感变化,通过合适的组织方式来开展体验教学。实施剖析策略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找寻伴随音乐作品而来的情感因素,了解其潜在的情感。其重点是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人和创作时期的文化背景,明确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如音高、节奏、曲式等等。对于一些较长的曲目来说,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分为几个环节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整体听一次曲目,了解其情绪、节奏变化等内容,然后将作品变化层次分为几个部分逐个进行精听。通过这种完整倾听与分段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把握作品整体旋律的变化和走向,并进行反复欣赏来让学生深入其中,从而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唱、演奏等教学,或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翻唱,加强多样化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情境创设策略

所谓的情境创设策略即是让教师参照一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营造一个音乐教学情境,使双方都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放开自我,走进别人的音乐世界里,从而实现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和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配置相关道具来创设情境,譬如在学习一些古典作品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作品中所使用到的古代音乐器具带到课堂上给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音乐,感受音乐。教师也可以从身边的音乐出发,如课间休息的下课音乐等内容,使学生产生音乐联想来有效实施教学。除此之外,歌唱教学以及多元化的手段也能够帮助创设教学情境,譬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雪绒花》一课中,可以首先采用小组表演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然后进行舞蹈表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射出符合舞蹈的背景来帮助营造氛围,同时放出如微波荡漾般的音乐来配合学生的舞蹈进行辅助教学。

3.教师主导策略

教师主导策略则是指让自己投入教学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悟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感染到学生。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演水平往往有很大的不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范演,譬如在《我的中国心》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通过现场强有力的演唱,让学生体会《我的中国心》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歌曲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音乐学习中,伴随着旋律一起律动起来。其次,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教师需要在课程之前进行备课,将自己的情绪放入其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这种由音乐产生而来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以情动情,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学有所获。整体而言,对于音乐教学必须强调情感教育,只有从情感出发,才能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能够被音乐所触动、感染而融入其中,让音乐洗涤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过程普遍忽视了情感教育。而作为艺术学科,实施音乐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如作品剖析策略、情境创设策略、教师主导策略等,帮助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顺应新时期的课改要求,使音乐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强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满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王月.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J].华章,2011(16).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7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需要培养更加理性的思维, 笔者认为理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自身因素。理性思维的强弱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以及思考方法有关;其二, 外界因素。外界因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他们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贫乏, 并且在抽象思维能力上也比较薄弱, 如果把数学知识强加给学生, 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将难以得到开发, 同时也会形成定式思维模式, 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存在负面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 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数学知识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时机, 要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提出过程与发展过程, 解决问题和规律概括的过程, 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思维。

二、科学提问, 掌握提问次数和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问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但是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高度紧张, 他们自身的思维模式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进而回到死记硬背的模式下, 自主创新与自主思维能力下降, 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提问中, 老师首先要设置好问题, 把握好时机, 在最恰当的时候抛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 而是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三、讨论教学

在课程中进行讨论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论坛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模式下, 老师一味的讲授,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会产生倦怠、困意、溜号现象。当课堂进入讨论模式, 学生会从被动转为主动, 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 思维得以发散, 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越发多样, 有助于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该方法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主动提出自己观点的意识, 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 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第二, 学生主体性。在很多教学中, 学生主体性只是一种概念, 并没有完全执行, 这是教学方法的缺失, 对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主体概念并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动或双边互动, 更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模式要接近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才能易于他们接受。当学生主体化得到实现后, 他们会摆脱思维定势、从众心理和拘谨状态。主体意识下的主体活动所带来的能量不容小觑;第三, 知识互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他们需要站在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老师同样要不断学习、进取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加之现在学生的知识广博、思维独特、问题多样, 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 站在学生的角度汲取知识, 从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 把自己的观点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在知识互补的情况下进行教学。

四、情景教学与兴趣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历经多年的研究, 可谓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问题。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 甚至对多数学生而言没有吸引力的, 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是比较难的。数学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所以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而不是强行记忆, 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数学的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造一个应用数学的环境, 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相关知识操作, 比如, 测量、调查和分析等等。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记忆力, 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PPT建设。在数学教学中PPT的应用并不广泛, 图文并茂也是少之又少。PPT能够把教学内容和声像融入其中, 把数学所涉及的方面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知识的应用, 加强记忆, 扩展思维。

教学事业本身就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责任与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来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由于数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学习会枯燥、乏味性, 学生对其兴趣度不高, 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观性, 摒弃对数学的抵触情绪, 从思想和行动上达到一致,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被摒弃。现在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数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在思想意识、教学方式方法上运用学生接受, 并感兴趣的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浅析 篇8

一、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

1. 设问答疑,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想象, 展开联想, 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 在欣赏音乐前,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自主性, 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受音乐, 捕捉到音乐形象。

2. 给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 所以, 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 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时, 介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歌;《水浒传》热播时, 介绍《好汉歌》, 慷慨激昂的乐曲和热情洋溢的演唱, 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3. 活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进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视与听、听与动、听与想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情感。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 并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情感因素, 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丰富的教学设计

丰富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审美价值, 并通过教师的准确启发和精心点拨, 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要素, 体会音乐情感, 提高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体现了新课改中对学生情感、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培养理念。如《椰风海韵》 (选) 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台湾高山族民歌展开教学, 通过“情境创设—感受体验—唱歌表现—实践创造—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 尽量借助音乐、画面、文字等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 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色, 并让学生对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在歌曲情调与意境的体悟和民歌特色的赏析中得到音乐素养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互动式教学

如何做到互动教学呢?结合实际, 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1. 寓教于乐, 乐在其中

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乐于跟老师互动呢?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鼓励, 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 乐于与教师交流、互动。在音乐教学中, 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 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 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 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 课堂也变得生动。

2. 注重实践, 深化体验

让学生参与实践, 引导他们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中, 可以采用唱和表演的形式, 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通感作用。如让学生唱或奏乐曲的主题和片断, 就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有利于把握音乐形象, 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即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律动和表演, 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 加深体验作品的内涵, 更好地展开联想与想象。我的课堂教学实践是, 在欣赏《瑶族舞曲》 (选) 时, 聆听音乐之后, 让部分学生用竖笛和打击乐器演奏音乐主题, 让部分学生随着音乐的速度、情绪和节奏特点即兴舞蹈。大家情绪高涨, 教室一片欢腾, 吹打的同学在演奏第二主题时也都律动起来, 他们尽情尽兴地表演, 如同上演了一场瑶族的节日盛会, 课堂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在谈到学生的感受时, 他们把感受理解、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和盘托出。同学甲说:“第一主题速度较慢, 力度较弱, 让人听后心情悠闲、舒畅, 好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情境非常美。”同学乙说:“第二主题速度加快、热情豪放, 好像聚在一起的人们共同跳了起来, 让人听后快乐, 兴奋的忘记了烦恼。”也有很多学生还增添了不少的个性化见解, 可谓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形象、具体而深刻。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篇9

根据教学心理学理论, 如果某项东西学生保持着良好兴趣, 那么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往往学生在英语学习最初阶段都会保持浓厚兴趣, 可是由于逐步增大学习难度, 就会出现掌握语调和语音不准、记不住单词等问题, 导致畏难情绪阐述, 降低学习成绩。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为学生在认知层面动脑提供帮助, 通过能够进行思考知识的传授, 最大限度预防出现死记硬背。例如学生在单词的读与记的过程中, 教师将拼读规则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手段上提倡新奇刺激, 以便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样才能够保持更大、 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而在激励兴趣法当中, 往往最为常用的是教学游戏法。从相关实践结果显示, 能够做到让学生兴趣保持与激发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游戏, 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轻松自然的学习。游戏法这也是属于一种比较积极的教学形式,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也是一种有效途径教授学习飞。游戏的特征有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以及科学性。基于内容层面能够划分成语法与词汇教学, 基于活动形式, 教学游戏涵盖着读、听、写、说, 教授立足于客观实际来对各种游戏科学设计, 尝试人们日常活动可以模拟出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

二、情境创设法

不管是哪个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必须给予特定背景进入学习状态。所谓的背景则是学习者与周围人群、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有鉴于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情境与语境的创设, 让学生很快吸引到学习状态, 而且还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进取、奋发、昂扬的心理状态。

一是可以在上课之前预留三分钟时间用英语做值日报告, 使得学生可以将课程牢固掌握, 着力培养学生单独使用英语谈熟悉的景色、爱好或者见闻。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比较好口语的学生, 使得为别的学生树立榜样, 针对那些口语比较差的学生, 在课前布置好任务, 为这一群体准备提供帮助, 以便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拥有出色表现, 让学生心里感觉到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进步。

二是课堂教学大量使用英语, 以便可以为学生创设英语语境。通过现实生活情境、模拟交际情境、表演情境、直观教具创设情境等诸多形式的利用, 以便可以为学生听懂英语提供帮助, 让枯燥乏味的句型与单词得到理解,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话式这种在教材当中的内容让学生表演。将不同程度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 比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多的角色, 差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 以便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在准备阶段相互协作帮助, 让学生将语言训练放在愉乐的气氛中, 巩固所学知识,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复述。这是一种重要的训练口语形式, 可以让学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所学内容的表达使用不同的语态、时态以及人称。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当成线索, 在黑板上投影重点词句, 或者将顺序确立为时间, 类别等当成线索画成表格, 积极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复述。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得学生在复述过程有章可循, 不会感觉到特别吃力。还能够借助于生动、易画、简明的简笔画, 教师在画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叙述, 有效结合画面与语言, 积极创造语言环境, 为学生理解记忆提供帮助, 使得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通过课文中部分段落的模仿来对周围熟悉人或事的模仿, 这样的训练是立足于背诵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实施训练。范文背诵这是一种我国传统学习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也能够发挥积累语言精华作用, 为语言实践指导提供帮助。

三是在每节课的最后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拥有英语说出新学过的知识, 这样就能够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复习与巩固, 采用的形式是看图说话, 或者是叙述某事某物或者是自由式会话。

三、活动育智法

活动育智法其目的就是知识的扩充与巩固, 能力培养以及思维发展。教师必须要将全学段英语教材的通览, 对于课文精研, 在此基础上, 按照大纲要求与教材知识体系与能力训练体系要求, 按照单一设计活动形式与内容, 比图角色扮演、会话模拟、猜谜语、简单内容小故事讲述、背诵小诗、 英语歌曲联唱等。大多数的这些活动在课内实施。部分活动还可以放在课外实施。比如“每周十题”这样的英语学习专栏的开辟, 将于课文内容存在相关关系的练习题或者短文选出来, 让学生进行自学, 以便可以让新的知识得到巩固, 知识视野得以拓展。

这些活动, 不仅要积极配合教材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训练体系, 还应该相对独立为一个活动课体系, 从简单到难, 从浅到深, 使得课外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得以克服, 让活动效果有效提升, 真正让课外活动成为英语教学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小苹译, 罗伯特·M.戴尔蒙德 (Robert M.Diamond) 著.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董立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浅谈[J].学周刊.2012 (29) .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篇10

一、要重视课堂上组织教学

1. 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 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 一成不变, 索然无味,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 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 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堂的主体中去, 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作品如《梁祝》等都有故事背景, 教师在教唱或欣赏之前, 先把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动的描述, 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 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视唱练耳是音乐课中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 极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单调乏味, 如果教师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民歌小调作为教材, 开展“唱着民歌去旅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新鲜而提高积极性。

2. 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 新旧知识之间, 衔接巧妙, 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 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 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例如在学习自然小调时, 可先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 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 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 从中发现主音各异, 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 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不同。这样的衔接, 既自然又简洁, 学生接受也不难。

3. 结尾要精彩。

“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 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 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 推敲再三, 精心设计, 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 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 也可以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 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 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 热热闹闹, 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 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强调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 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 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 还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一年级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初二、初三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 扬长避短, 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 减少失误。

二、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教学内容是一堂音乐课的核心, 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上一堂课, 首先要将教学任务完成。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内容, 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当然,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讲解方法, 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律动教学、创作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 而不同的作品和内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努力探索, 争取找到该教学内容的最佳讲解方法,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讲解以外, 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 采用提问、思考、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有意提问, 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学内容中, 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 教师还可以故意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错, 请学生来纠正老师的错误, 从而引导学生去思索和鉴别。

三、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任何图画的感染力, 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 音乐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 如《中国, 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 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 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 从基本音区看, 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 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 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 准确表现音乐形象。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方法初探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当代,初中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其中,初中音乐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这是令人欣慰的。然而,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地发现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然而,眼下的一般的音乐教学仍采用着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依旧以讲解课本和灌输课程知识为主,而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并且,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老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和对音乐的学习情况,从而难以依据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和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调查发现,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们音乐课上学习热情的高低有着决定性作用。而当下,很多音乐教师仍沿袭着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音乐课堂上仍采用着先讲解课本内容,再教学生们歌谱,最终再练习唱的一整套固定流程,而没有给予适当的添加和改正,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且,音乐教师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学生全面性的素质提高。

3.没有依据实际制订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而开展的,随着音乐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也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查,仍然采用着抄教案和相关的参考资料的备课方法,课堂上依旧是注重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一般及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学计划仍以考试要求为主,而没有从长久方面去考虑对学生的培养,这样会使得音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音樂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音乐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态,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创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音乐教学氛围。教师课堂上的心态情绪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像在欣赏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关于草原上的美丽景象的视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幻想着身处其中的感觉,然后,老师再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描述,并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身到对歌曲的欣赏中去,通过生动的语言,使他们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浓浓的感情,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

2.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情景化教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推广开来。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将课堂内容展现出来,通过视听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氛围,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像在向学生们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成就的教学时,可以先选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音乐作品像《二泉映月》等,再依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些与教学有关并能激发学生热情的图片视频等,然后通过课堂上的展示教学,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并逐渐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老师不能片面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应把它和传统的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多媒体能够真正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3.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他们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相互交流讨论,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而广泛的认识。再者,课上也可采用一定的趣味竞赛来激发学生们的组织合作意识和奋斗精神。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增长他们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文化涵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们进行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动力。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创新,使得音乐教学充满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郑李娟.新课程改革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篇12

一、现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师重视课堂教学, 忽视学生实践, 教学与生活脱节。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上, 主要还是致力于教学生审题、选材、立意、语词选用、篇幅布局以及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的使用,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后还普遍存在。这种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发现, 导致学生缺乏一种真诚的自我表达意愿, 思维难以突破模式的限制, 学生的写作兴趣、动机和激情都难以激发出来, 失去了源自课外活动的素材、生活体验的积累, 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该写什么, 从而乱编乱写, 空话、虚话连篇, 甚至是无话可说, 作文拼凑现象严重, 这和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思考, 发挥人的主体性, 有感而发而写,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指导思想是不相符的。

(2) 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初中, 很多语文老师因为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认识了解, 如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在制定作文教学方案时, 其目标往往超过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水平。比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 大部分老师因有着丰富的人生知识积累, 陷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误区, 对学生“一视同仁”, 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以及怎样在宏观视野里提出论点、证明论点等, 却没有一套实际的符合学生的具体方法。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缺乏一个正确评估”, 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 往往使得学生在和老师的巨大差距或者是不理解中产生一种自卑感或者是云里雾里的感觉, 从而激发不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 对学生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不了解的另一个方面是,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写作是需要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这凝聚了学生的心思和心血, 很多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 老师却没有因势利导, 给予其肯定和点评, 反而对学生辛苦创作的“幼稚作品”持冷淡、不屑一顾的态度, 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对待的情绪;教师对于安排给学生的课外练笔也是一种无所谓, 认为可有可无的态度, 靠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教学的随意性很强, 对于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只是单方面地做出论断, 而没有好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分析探讨, 只给学生片面评语, 而真正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 并没有得到解决,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无从提高。

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益的一些方式探讨

(1) 转变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交流沟通者, 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在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引导、合作、分享”为教学思想, 把课堂让位于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里进行交流, 多设置一些话题和创设情境, 将学生思想引入一种活跃状态中, 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交流。

另外, 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观察自然和社会, 从真实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以“情感真实”和“独特感受”作为文章切入点和突破点, 释放学生的灵感, 激励并唤起学生对作文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拼凑和堆砌。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多了, 情感丰富了, 自然就有一种要通过书写来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 这也正是学生快乐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让学生由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创作。

(2) 改进教学方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具体的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特长给予引导。重视对他们的调研工作, 从中分析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问题所在, 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的, 又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方案。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系到学生的人文涵养,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学生中去查缺补漏, 有序调整,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大学音乐专业下一篇:工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