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

2024-10-09

初中音乐课(精选12篇)

初中音乐课 篇1

在音乐教育界, 合唱教学一直备受教育专家的重视, 并且成为了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唱的教学不仅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初中在合唱教学方面, 仍然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在教学中不能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学的内容缺乏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把握初中生变声期的声线状态, 因此在教学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方式以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

一、现阶段初中合唱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国教育事业得到的全面有效地发展。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在这一背景下面有了新的机遇, 合唱教学在音乐课中开始得到了学校的关注,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 合唱教学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因此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引起重视并才艺一定的方式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我国初中音乐的合唱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一) 合唱教学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主科教师和家长都无法正确认知音乐合唱教学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初中学校中, 主课教师占用音乐及其他无需参加考试的副课是时常出现的情况, 而大多数初中生的家长也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在主科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而在初中教学中本就没有给予更多时间的音乐教学想要开展合唱教学则更加杳无希望。

(二) 没有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有的学校虽然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了合唱的教学, 但却缺乏教学的目的导致学生也毫无目的的以一种玩乐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不能认识到合唱学习在他们学习生活中所起到的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作用。这也就导致学校虽有开始音乐的合唱教学却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 合唱教学的内容缺乏感染力

在通常情况下, 合唱教学的内容都由教师的主观意识来决定, 很多内容都不能为学生所喜欢, 因此合唱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其应有的积极性。而在合唱歌曲的选择方面, 大多数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选择, 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喜好, 甚至一些歌曲在演唱方面需要很强的技巧, 并不适合初中生的练习, 因此, 在这种压抑的状态下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合唱学习的欲望。

(四) 不能有效把握学生变声期的声线状态

学生在处于初中阶段时会明显地出现生理的变化, 而变声期则是生理变化中重要的一项, 学生的声线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很多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往往不能有效把握学生变声期的声线变化, 过于重视合唱的效果而忽略了学生圣贤的适合度, 这就使得合唱的教学显得过于形式化。

二、改变我国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方式

(一) 有效利用第二堂课宣扬音乐合唱文化

要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认识到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就必须对音乐合唱的文化和有利作用进行充分的宣传。因此, 学校可以利用第二堂课的形式来达到对音乐合唱文化进行宣传的效果。比如, 学校可以通过挑选初一的一部分学生组成合唱团, 而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留意具有合唱天赋的学生,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演平台, 以此来传递合唱的文化性特点。

(二) 明确教学的目标

音乐教师在合唱的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的目标, 通过目标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音乐合唱的教学是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并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因此, 初中的音乐教师应当以此为教学目标, 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合唱学习重要性的同时, 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来有效提高音乐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 挑选符合初中生兴趣特点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 初中的音乐合唱教学应当充分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要求, 合理的选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 以此来调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可以用于初中生合唱的电视电影主题曲, 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进行学唱, 以此来使合唱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四) 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变声期的声线变化

大多数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会经历变声期而发生声线的变化, 因此, 音乐教师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声线变化, 以此来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比如正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声带需要得到充足的休息, 那么在教学安排中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平缓的哼唱, 或者是让他们进行乐谱的学习来打好演唱基础。而其他学生就可以安排负责高音等不同音域的演唱。

三、结语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合唱教学作为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一项重要教学应当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为首要任务, 通过符合初中生性格特点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明确教学的目标来开展教学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茂琛.让合唱教学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谈高中音乐课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2, 12.

[2]缪裴言.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对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音乐教育, 2016, 02.

初中音乐课 篇2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第二节

课题 听赏歌曲

授课时间 第四周

教学用具 录音机 钢琴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欣赏体验:学生通过自身的聆听和感受,自由展开联想,想像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教学重点 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等变化,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引发具有个性色彩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难点 在欣赏感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一段简单音乐剧

要求表情动作形体与音乐要接近最好吻合。

课后自我分析: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及参与作品的演唱、演奏等艺术创造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具备开朗性格

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有益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起始准备

发声练习:

二、音乐兴趣活动 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划拍视唱

2、击拍数数

3、听辨填空

4、律动表演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第一遍练唱时: 学生随着伴奏、指挥,用饱满

伴奏和指挥,在学生中挑选有 有力的、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担任。

2、第二遍演唱时 唱

老师做观众

3、小结歌曲的演唱,给你鼓励

四、精选几个短小片段听赏体验: 所想

1、柔和婉转的旋律:(体验宁静的感觉)

2、简洁明快的旋律:(体验欣喜欢快的感觉)

3、流畅清脆的琶音(感觉是潺潺流水的小溪还是奔腾的江河)

4、雄浑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预示的是一场暴风雪还是一片

艳阳天?)

五、听赏:

自我激励能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是任何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 原动力。

1、《义勇军进行曲》

发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怒吼,至今仍鼓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他的声音,心中仍会升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的感觉。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表达

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饥饿、寒冷侵袭者人们、、、、、两军对峙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3、小结学生的听后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六、拓展:用音乐治病

1、选择有消除悲哀、忧郁、苦闷、学生站成合唱队的形式演学生简记听每个小片段时起的任何词汇和感受。学生听赏 学生敞开心扉,写出听后感自己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蓝色多

瑙河》、、、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音乐或歌曲。

2、选择有激励作用增强自信心奋 《英雄交响曲》、《解放军交响曲》、、、发向上的歌曲

3、选择消除紧张心烦和狂躁使人 《梦幻曲》、《天鹅》、、、宁静的歌曲

4、选择热烈歌曲

七、布置作业:

为诗编配曲:

走进草原,走进大漠,奏,处处是天高云淡、吉利祥和。

飞在蓝天,爱在大海,处处是铜墙铁壁,高唱凯歌。

啊!

白鸽飞翔在晴朗的天空,人们过上了喜洋洋的生活。

强国的梦想在跨越时空,美好的心愿在开花结果。

热血沸腾,群英奋发,歌声赞誉着盛世中国

初中音乐课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11-01

一、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

音乐的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程度和能力,例如对音乐感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就是指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把握音乐的多方面信息,而对音乐的接受、模仿、理解、辨别能力则是表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不高,很难把握住教学的中心,他们片面的追求交给学生音乐歌曲的速度和数量,忽视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出现跑掉等不良的现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要掌握好节奏,一步一步来。

(一)强化学生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因此,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要培养音乐乐感,就首先要掌握音乐的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时,音乐老师首先将笛子的结构极其发声的原理讲解学生,然后再一次交给学生各个空的音调及不同孔之间的配合发音,学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际的传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中。

(二)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

音乐是一门通过听觉和声腔共同组成的艺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加强对声腔的练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对于听音和辨音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听音练习。例如,音乐老师可以通过钢琴的不同音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欣赏声乐艺术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最佳方法,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比较具有意义的声乐节目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先完整的欣赏一遍,然后音乐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展现的意境,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另外,学生还要通过歌手演唱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判断他们的演唱技巧。音乐艺术的欣赏往往伴随着器乐的欣赏,例如在信乐团的《海阔天空》中的鼓乐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认真体会感受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感觉。

(四)通过学生自身演唱培养乐感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不仅可以进行音乐的欣赏,还能进行实际的音乐表演。音乐老师应该把握住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的规律,让学生在演唱中逐渐深入的感受一首歌曲。例如在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可以先通过歌名对整首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这首个的大概要表达的情感,再深入到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发觉歌词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总结每一句歌词含义,领悟其中的总体意思,与歌名相呼应。

二、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感悟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学生多方面特长也成为了当成初中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无核培养初中生得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共同追求的答案。

(一)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讲台前为学生讲解和表演,学生课堂的陪衬,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学生没有深入体会音乐,很难形成鉴赏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转换角色,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查阅书刊和互联网等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不同的表演形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结果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创新

由于长期的观念导致了我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差,只会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长时间以来没有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这部音乐剧的表演,通过进行角色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可以舒缓人们心情,缓解压力的艺术,因此,音乐鉴赏往往需要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老师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可以准备一些轻松的音乐来放松学生的心情。例如《月光曲》是一首描述夜晚安宁的歌曲,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聆听的鉴赏,发现其中的安宁,放松自己的心情,为课堂后面的欣赏做好准备。

刍议初中音乐课的导入艺术 篇4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视听感官,可以使他们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在上课伊始,注意力就被牢牢地吸引过来。

例如:在教《故乡的云》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台湾歌手费翔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欣赏,感受海外游子思念祖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学生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地为歌手精彩的表演喝彩。短短的几分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的情绪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们在此时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为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营造了氛围。

二、利用诗歌导入

在音乐课上,我们可以用学生们喜爱的形式导入新课。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文学、美术等也都是学生们喜爱的。用学生们学过的文学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语文素材中学生们熟悉的东西来导入新课,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也能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故乡的云》时,我先对学生们说:“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拳拳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你们能说出哪些思乡的诗句或佳句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他们吟诵诗词时,仿佛也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之中。这样的导入,为学生们渲染、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勿用多言,同学们随着抒情的诗句,不知不觉中已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把他们的真实情感引出来。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们多角度的审美需求。

三、利用典故轶事导入

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有历史背景的,也是有故事的。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更加感兴趣,在学音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并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他们是非常乐意的。因此,我们在课上要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备课力度,注意对课外知识的收集,让学生们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全情投入。

例如:我在教《奥林匹克风》这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关于奥林匹克的由来,让他们在听故事时,感受奥林匹克精神。接着我又介绍这首歌: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时,全国人民为之沸腾。为了庆祝申奥成功,在我国北京紫禁城举办了一场为中国而放歌的演唱会,世界三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在紫禁城联袂演唱了此歌,展现了他们为中国放歌的热情。学生们在这样的介绍中,对这首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急于想聆听这首令中国人骄傲的歌。

四、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想说但又说不出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一开始,就运用问题情境开场,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奥林匹克风》这课时,可以提问:奥林匹克指的是什么?他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是什么激起作者创作的灵感?为什么作者对奥林匹克情有独钟?启发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作品背景资料、旋律分析、情感体验,去解开心中的疑团。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课堂上形成乐于求知的氛围。

五、利用副语言导入

在课上,除了本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我们的衣着打扮也会对学生们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为服饰给人冲击力较强,它作为一个教师的外在形象,展示着教师的气质和修养,是课堂中的第一开场白,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服饰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将服饰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意境的催化剂,给学生带来提示,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活动课时,我曾经教学生们唱《走进西藏》。我在介绍这首歌时,借来一套藏族的民族服装,踏着藏族特有的舞步走进教室,学生首先被多彩的颜色和服饰所吸引。我在上课之前播放舞曲的音乐,跳了一段优美的藏族舞蹈,由此导入新课,民族的文化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不但熟悉了藏族的音乐,而且对我国的其他民族的音乐与相关的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服装在这节课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5

现在的学生热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从此现象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决方法: 在音乐课起始课上,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四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 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篇6

关键词 初中 音乐课 流行歌曲 音准 节奏 节拍 发声

一、关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取向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音乐教材的内容不太感兴趣,而热衷于模仿流行歌曲。我观察和分析其原因:第一,流行歌手们那随性自由的歌声、时髦的装扮和通俗直白的语言,比美声唱法和民歌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更近。有的孩子也可能是为了追赶时髦、让自己不落伍,因此许多孩子喜欢模仿流行歌曲;第二,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娱乐功能,而不喜欢教材内容知识性功能和教育功能。所以孩子们选择了娱乐性而忽视了知识性与教育性;第三,流行歌曲与美声唱法和民歌相比,技术和艺术的难度相对较低,模仿更容易。而且音乐课也没有强制性地纳入国家统考,所以学生选易弃难。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硬性规定学生不准唱流行歌曲,我估计学生还是照样会大唱特唱流行歌曲,不会因此就喜欢音乐教材内容的,甚至还有可能对音乐教师和音乐教材生出反感。

我感觉这问题只能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于是我作了一些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作了一些思想工作。对学生以实相告。现在我们大家都被流行文化和商业文化所包围,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一部分。音乐包括的内容很多。从大的分类来说可以分声乐和器乐;流行歌曲只是声乐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它不能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取代其它音乐内容的学习。然后,我大肆宣传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的好处,让古典音乐的魅力去征服学生,以便跟学生们过于醉心的流行歌曲相抗衡。

二、关于学生音准、节奏、节拍的教学问题

(一)音准方面。

我主要采用加“骨干音”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找出待学唱的旋律调式骨干音,并记住它们的高度。比如大调性旋律的骨干音就是“哆咪嗦”,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唱和记住这几个骨干音的高度,其它的音高就以这几个骨干音作为参照。一旦发现学生音唱不准的地方,我就让他们停下,唱这几个骨干音来作参照,学生就能够比较快地把唱跑的音纠正过来。只要跑音情况得到扭转,当然跑调的情况也就相应地减轻了许多;在教唱小调性的旋律时,我仍然用类似的办法,先找出骨干音“啦哆咪”,通过练习记住其高度,然后把这几个骨干音的参照作用贯穿在整个旋律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这个办法还比较管用。

(二)节奏方面。

学生对于一拍一音和一拍两音的节奏掌握较好。对切分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和它们的变形节奏时,就有困难了。通常情况下我这样做:先把学生的困难节奏写出来,做先分解后合并的练习。这过程中,我会把学生的错误与正确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知道哪种情况是对,哪种情况是错,还做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学习模仿,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快速准确。

(三)节拍方面。

节拍是由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在保证节奏正确的情况下,节拍正确就容易多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四二拍和四四拍是偶数拍子也是常见的拍子,掌握起来并不难。比较难的是八三拍和八六拍。我会告诉学生:三拍子是奇数拍子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适合写成舞曲和表现动态。如威尼斯船歌《桑塔 • 露琪亚》。演唱者在船上,船在水上,有飘荡不稳的感觉,所以用的是八三拍。圆舞曲就是三拍子舞曲,比偶数拍子舞曲更具有动感。无论是演唱还是演奏,都要强调每小节的第一拍;八六拍是不常见的拍子,每小节是由两个八三拍组成的。不要弄成四三拍。演唱和演奏时,要突出每小节的第一拍和第四拍,旋律才会流畅,否则会杂乱无章。我用初一年级下期的教材歌曲《渴望春天》来作练习,让学生来感受突出强拍和不突出强拍的两种效果,让学生信服了突出强拍的必要。在接下来在学习歌曲《渴望春天》时,就顺畅多了。以上都是我上课时用的方法,希望音乐同行们能教给我更好的方法。

三、关于孩子们发声方面的问题

我们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地理环境是会大大地影响人们发声习惯的。比如,高原原住民,说话唱歌的声音是高亢又嘹亮的;草原原住民,声音有较好的气息支持,而且声音传递性较强;而平原原住民呢,声调是又低又平的。的确,我们也知道,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人们说话就会自觉地放低声调、减小音量。而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或远距离时,人们本能地希望声音致远,那就需要良好的气息支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人们或这样或那样的说话习惯。是啊,在一个失去了广阔空间、视野变得越来越狭小的环境里,人们的说话习惯肯定会发生许多潜移默化的改变。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或没注意到罢了。所以,有文章称“城市里的孩子声音在退化”,我觉得是基本可信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孩子们讲人的发声原理,让他们知道,说话和唱歌都需要气息支持。也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科学发声。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现在孩子们的唱歌状态改善了许多,毕竟孩子们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这让我很欣慰。

四、结束语

谈初中音乐课的情境教学 篇7

一、音乐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 引领学生进入美好的音乐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态、体态都会给音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音乐教师要注重衣表大方得体, 同时注意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 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丰富的音乐情感世界, 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浓郁的音乐氛围, 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 多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讲到慷慨处, 语言应顿挫激扬, 语气铿锵; 讲到凄婉处, 语言应婉转迂回, 意味悠长; 讲到动情处, 语言应情感充沛, 意韵绵长。例如, 教唱 《长江之歌》, 要用语言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丰厚的历史积淀: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气势磅礴的 《长江之歌》。长江, 日夜流淌, 奔流不息, 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汇集力量, 流入大海。千百年来, 她哺育着中华儿女, 滚滚向前。长江是力量的象征, 是信念的象征, 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各族人民, 为了祖国的复兴, 为了祖国的强盛, 都在付出不懈的努力, 执着前行。让我们从这首激昂的歌曲当中, 感受热情、感受豪放、感受执着、感受中华民族信念的力量”。教师就是要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音乐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在语言营造的富有感染力的环境中, 振奋精神, 集中注意力, 来用心感受音乐, 领略音乐的魅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课堂是音乐课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必须借助趣味性和对应性较强的展示来进行课题揭示, 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十分关注这个环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讲故事、展示音乐技能、多媒体展示、设置悬念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在一上课就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让他们喜欢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导入要足够精简, 且吸引力要强, 帮助学生关注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他们的关注点为突破口, 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新歌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展开想象, 把自己的情感跟歌曲所蕴含的情绪融合起来, 通过研究分析, 体验音乐各种要素的不同作用。音乐学习要把体验和实践作为重点, 积极学习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认真体验, 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课堂内容。

三、引入多媒体手段, 使学生感受优美的音乐魅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要注重创设优美的音乐欣赏情境, 让学生真正得到音乐美感享受, 提高他们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而多媒体集声音、光影、色彩于一体, 在创设音乐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目标要求, 合理的引用多媒体介于课堂教学, 会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的音乐情境中, 更深切地感受音乐的洗礼与熏陶。例如, 在教唱 《牡丹之歌》《茉莉花》等歌曲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功能, 将繁花似锦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受到视频美好情境的陶冶, 从而对于音乐的优美有着更进一步的理解、领悟与品味。还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的韵律, 给视频配唱, 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与模仿能力,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 让他们在营造的情境中积极参与, 为他们拓展自主活动的空间。音乐情境的创设, 还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背景, 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 从而在视唱的过程中情动于衷, 引发共鸣。例如, 在教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时, 教师通过播放一些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场面, 再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国家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面, 从而深切感受国歌的庄严、激昂、高亢的旋律, 使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表现形式与情感表达内容的高度统一。

四、利用生活情境, 以音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任何艺术都是来自于生活, 最后又回归生活。音乐艺术也不例外。音乐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从而让学生树立用音乐视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 从生活中发现音乐, 用音乐去净化美化生活。例如, 在欣赏 《百鸟朝凤》 时, 我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鸟儿动听的鸣叫; 在欣赏 《赛马曲》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马儿奔跑的姿态;在教进行曲时, 我让学生感受军队进军中队列的齐整步伐。这样, 可以引领学生找出存在于生活中的音乐原型。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创作必须要以精心的观察生活为基础, 才能创造出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此外,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的创作故事。例如, 王莘创作 《歌唱祖国》的故事经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树立从生活出发, 感受音乐、寻找音乐、创作音乐的观念。这样就把音乐的创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感觉到音乐作品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只要认真观察, 加强学习与研究, 自己也可以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

总之,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趣又有效的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各种教学情境的实施, 既帮助学生掌握了教材知识, 又使他们获得了对乐曲的深刻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还能改善课堂氛围, 达到优化音乐课堂的目的。

摘要:音乐情境教学, 能使初中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 使抽象的艺术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与掌握。这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 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在当今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将展现出富有魅力的前景。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情境教学法,新课改

参考文献

[1]杨晓黎.身临其境, 乐在其中——浅谈情景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2011, (02) .

[2]夏艳.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 2013, (04) .

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初探 篇8

一、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各科教学的发展。其中, 初中音乐教育也受益颇多, 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教学手段也更新了。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也备受校领导们的关注, 越来越重视合唱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我们音乐教师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探索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但是, 在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一些旧的教学习惯还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所以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1. 教学内容没有感染力。

对于课堂内容, 教师有时只凭主观意志来决定, 学生学什么, 要教什么, 可是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于如何选择合唱歌曲, 部分音乐教师也是按自己的偏好来挑, 学生喜欢与否可能没有考虑到。有一些歌曲都是成年人的作品, 这些混声并不适合初中生来演唱, 训练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不喜欢, 被压抑性地学习这些歌曲,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成绩, 但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

2. 学生合唱时的生理状态很难把握。

合唱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初中生, 在初中阶段, 他们面临的是生理上的变化, 这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重要的生理变化期, 训练学生的声乐要很小心, 但是有些音乐老师无视学生的变声期, 只顾合唱效果, 这只会让合唱活动走形式化道路。

3. 合唱活动的开展很困难, 原因是主科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

合唱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搞合唱活动, 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主科老师与家长并不十分理解合唱音乐的重要性。在学校, 主课老师很占上风, 家长也认为副课老师得围着主课老师转。因此, 合唱活动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且中学生要成绩面前, 不得不缩减学习音乐的时间。还有就是学生来到合唱活动中, 但是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来合唱只是来玩, 没有认识到合唱其实能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心情。一些学生来参加合唱态度不够端正, 为了完成老师交的任务而已。因此, 合唱队成员的不稳定性也阻碍了合唱教学的发展, 主要问题还是没有足够多的训练时间。

二、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挑选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 合唱教学一定要视学生为主体,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比如说初中生对于流行乐是很有兴趣的, 再就是电影的主题曲, 那从中, 我挑选了一些童声版的主题曲, 让学生来感受一下音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能分享到不同的看法。最后把谱子给学生看, 学生当然会非常喜欢, 都兴奋地自学起来, 排练就会事半功倍。

2. 根据学生的生理变化, 安排教学内容。

初中生面临着青春期的变化, 会出现很明显的生理变化如身高声带和外貌等。那么音乐老师要关注这些生理变化, 适当地挑选好教学内容。从声音的变化方面来看, 有一部分还未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正在变化之中, 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变化。还没有变声的同学可以演唱高声部的内容;正处于变声当中的要学习好歌谱知识, 让声带得到充分休息;变了声的学生则可以试着演唱成人的声部, 注意音域, 选择适合他们的声部。

3. 用好音乐课, 把合唱练好。

音乐课的课堂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到合唱教学中, 因为学生的学业非常紧张, 难以挤出额外的时间来训练, 音乐课是必修课程, 其他主科老师和家长也没法干涉的, 这就能够保证合唱的时间和场地。初中生一个班级通常是五十多人, 可以组建一个基础型的合唱队。要唱好合唱, 发声一定要准确, 要掌握好发声的技巧, 注意正确的呼吸习惯。合唱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和谐稳定整齐的音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唱准确, 也就是音准。可以用钢琴来辅助, 让学生跟着钢琴练唱旋律, 然后只给旋律的和种调式的三和弦, 接下来让学生清唱, 最后再分声部清唱,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唱和定音准音的能力。

4. 通过第二课程来宣传合唱文化。

课堂上, 还有许多事情不能完成, 通过第二课堂来补充, 效果是很好的。在我校, 在每年进初一的学生中来挑选部分学生来扩大合唱队伍, 在平时音乐课中, 我也会特别留意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课堂上经常宣传合唱队的活动, 在生员方面, 我校合唱队队伍壮大。在音乐课堂和第二课堂上, 最终目的就是排练好大合唱。展现的平台也有很多, 如学校艺术节以及市县合唱活动等。

结语

在中学里, 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音乐老师要将合唱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优惠的音乐环境, 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在理论上, 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在合唱教学中,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 能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也是我们音乐老师的所努力的方向。

摘要: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要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 要取得统一的音色,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过程。合唱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是初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同时, 可以通过各种活动, 来展示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歌曲。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园南中学2008-2009年度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工作总结园南中学, 2009.

[2]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 02.

[3]周卫平.从作品的声、情、意入手加强形象思维及其理解力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 (09) .

谈初中音乐课中的“激趣”艺术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激趣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 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一、音乐课中“激趣”的前提

1、强烈的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强, 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积极灵活地在音乐课中加以引导和利用, 着力使音乐课永远充满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想上音乐课。利用新奇的刺激、巧妙地预设疑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对典型音乐材料进行剖析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快乐的成功体验

学习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习者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说明:教师的鼓励和期望可以造成对学生的心理暗示, 激发学生的自我努力, 从而得到成功体验。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 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 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

3、优化的学习内容

音乐课中教材内容较多, 各部分内容容量与接受程度不一。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内容, 增添新材料, 适当增加难度以造成学生认知的“刺激”。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实施教学内容优化, 让学生感到要“跳一跳”才能“采到果子”, 即教学内容应有适当的难度, 就会在学生大脑中产生新的冲突, 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4、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彼此相容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 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他相处, 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喜欢这位老师, 就会相信他讲授的道理, 愿意跟着老师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 信其道”。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和感、信任感, 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心理环境, 这样才能为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二、音乐课中“激趣”方法

1、创设音乐情境, 渲染音乐氛围

一次与学生闲聊, 我惊异的发现他们对流行歌星、通俗音乐熟悉和喜欢的程度是那样深。周杰伦、林俊杰、孙楠, 《七里香》、《双截棍》、《江南》等等, 说起来头头是道, 唱起来有板有眼, 而对课本上的民族乐曲、欣赏曲兴趣却没有这么浓。究其原因, 原来现代社会媒体就是通俗音乐的宣传舞台, 打开电视机你会看到流行歌星, 走进大街小巷你会听到通俗音乐。如此耳濡目染, 学生怎会对这些陌生呢?这个现象给了我们音乐教育者以启示——创设音乐情境, 渲染浓郁的艺术氛围, 可以让音乐根植于学生心中。而聆听是接受一切音乐的基础, 教师可在课上、课间有意识的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民族歌曲, 让学生徜徉在优美和谐的音乐之中, 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感受鉴赏。一曲贝多芬的《欢乐颂》, 学生会从乐曲那浓重的沉默到冲击黑暗, 沐浴光明的激昂中, 感受到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崇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 感受到贝多芬那充满斗争和胜利的信念, 感受到坚韧的意志, 庄严的辉煌;一曲内蒙古民歌《牧歌》会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旋律的悠扬、辽阔, 感受到大草原的宽广、无垠, 羊群如珍珠撒落的诗一样的意境, 体会到作者那赞扬、愉悦的情感。

聆听美妙的乐曲, 就如诵读精妙的文章, 那扣人心弦的旋律, 那如诗如画的境界, 比任何语言都更能震撼心灵。音乐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 提供给学生聆听欣赏的机会, 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发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句课堂用语, 斟词酌句, 力求做到渲染音乐、感染情绪,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如:设计导语精炼、新奇、带有悬念, 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语简洁明快, 巧妙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连接语流畅、自然, 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结束语严谨有力, 给学生以肯定、鼓励,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愉快感,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电教手段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激发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 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有趣、生动的画面,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点燃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节奏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又很难把握的, 为解决这个难题,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音符跳动动画, 让学生观看画面上跳动速度不同的音符, 形象的感受到不同节奏的变化, 使其觉得又有趣又易学,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过程。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启发、带动学生积极参与, 勇于表现自我, 从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如在唱歌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分组演唱评比、个人演唱评比及自我伴奏、伴舞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 形成热烈、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欣赏教学中,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聆听音乐, 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把自身情感融于音乐中, 随着乐曲的迭荡起伏, 体验其中的意境, 从而获得无限乐趣,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5、通过学习再创造, 激发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动口、动手、更要动脑。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自己搞创作。我曾让学生根据已学歌曲旋律改写歌词,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有的即兴写出了对祖国的赞颂, 有的写出了对家乡的赞美, 有的写出了对校园的依恋……等等。另外, 我还让他们模仿歌曲中的旋律作曲, 学生的创作潜力真是无穷无尽, 连做教师的我也不禁惊叹那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竟是出自学生之手。引导学生再创作,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培养了创造能力, 使学生从创造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 从而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音乐课中“激趣”应注意的问题

1、“激趣”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 “激趣”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偏离了教学内容的“激趣”只会降低教学成效。离开了教学目标的“激趣”为“兴趣”而“兴趣”, 只会走过场, 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激趣”应紧紧围绕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并服从于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同时, 音乐课堂“激趣”要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三者有机结合。脱离思想性而讲求趣味性的激趣方法, 就会陷于“讹”;脱离艺术性而讲求趣味性的激趣方法, 就会落入“俗”;脱离知识性而讲求趣味性的激趣方法, 就会显得“浅”。

2、“激趣”要注意适度、适量、适时, 面向全体

“激趣”要难易适度, 也要把握适当的容量和分寸。“趣”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 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想性, 难易适度是指设置问题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否则就没有“趣味”了。“激趣”还要适量, 尽管“趣”的作用很大, 但并非越多越好。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激趣”时间不宜过长, 次数不宜过多, 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激趣”要适时,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会起到积极的效果。面向全体, 就是要集中每个同学的注意力,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从中受益。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音乐课教学 篇10

一、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力、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 教师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以微笑面对学生, 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充分地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这样的音乐课才能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与探索为手段, 在师生间、学生间展开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音乐课, 才能满怀激情轻松愉悦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机械的教, 学生机械的学, 只重概念、重技巧, 轻感受、轻审美。新形势下的音乐课教学, 我们要转变师生角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把课堂的主动权、学习权还给学生。我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收到较好的效果。将全班同学根据现有基础分为若干小组, 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以实现组内优生带差生, 组间公平竞争。这样可以优劣互补,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课上的欣赏课、唱歌课,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集体的优势, 便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课余时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或音乐舞蹈的创作,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运用中巩固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过程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单一式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来丰富课堂教学,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常用的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录像、录音等。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多方收集同类作品或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这样可以有效陶冶学生情操, 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又如在教学生认识相关乐器时, 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所有的乐器, 限于学校现有条件, 学生对此往往认识不足, 但有了多媒体, 我们可以从网上搜集相关乐器的图片, 并查找相关的音乐作品, 以加强学生的认识。实践证明,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通过立体、形象、直观的显示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社会,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传统民间音乐构成了音乐领域的三大板块, 流行音乐不断冲击着中学的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就像一把双刃剑, 对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有利有弊。如果将流行歌曲拒之门外, 则有如掩耳盗铃, 会被社会淘汰;如果不加分析地引入, 又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理性分析, 认真对待,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科学而合理地选用流行音乐,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首先, 要摆准流行音乐的地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各国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内容的全方位性, 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 但要把流行音乐放在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 要选用那些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流行音乐。其次, 找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 都有一个共同点, 也就是结合点, 那就是旋律, 所有的音乐都可以通过旋律来沟通交流。因此引入流行音乐时, 要让学生听旋律, 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运用多元评价机制, 保护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认可。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热爱音乐, 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评价机制,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点滴进步, 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元评价机制, 善于将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也要及时肯定他为此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功, 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的认真、他的勤奋、他的努力, 从而促进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学习, 对音乐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努力得到了教师及全班同学的认可, 看到了自己的成功, 自然会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音乐的综合素养自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浅谈初中音乐课的教学 篇11

以“学生”为本

以“生”为本在这里不仅包括以学“生"为本,还指以“生”活为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音乐的表演者、欣赏者和创造者,学生的主体性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突现出来。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处于生理活动复杂多变的时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好奇、好问、好试、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情绪体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情绪极富波动性。音乐科目属于非应试科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其进行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好奇心是其学习的内因,是学生思维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引导其进入音乐世界的有效手段。学生好奇心的调动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其好奇心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才能创设调动学生激情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了解学生,这就要以学生的原有音乐能力为基础,准备把握初中生好问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理解更深入的探索便会诱发其好问的特性。好胜也是初中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欲望很强,总想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我,以便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注意,而且在音乐课堂中也往往能表现出他们好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建立以生为本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情境,学生好问、好胜、好动的性格才能得以满足,才会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专家或同伴的不同观点可以加以协商,组成一个知识库,学生们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意义进行评价和协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更是如此,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环境不同,学生认知结构往往也是相异的,对同一个作品会形成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活动和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界线泾渭分明,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权威感,学生永远处于一种被教育的位置。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理解不以音乐知识以及音乐能力为唯一依据,所以在音乐体验方面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会有各自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又一关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应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断对话、合作与交流,丰富他们的经验,还应该加强自身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欣赏、创造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音乐水平的提高。

培养学生主体音乐学习意识

现代学习理论的一条原则就是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新目标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学习者(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音乐教学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另起炉灶,也从外部灌入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评价方式的终结性,造成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也不强。随着基础音乐教学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強调,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很高的重视。首先,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到优化的情境中,使他们在暗示、移情、角色、心理场“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体验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优化情境为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营造一种优美的、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富有情绪的氛围,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合理运用媒介音乐

初中学生对网络都很敏感,而且也能够及时地捕捉相关信息,对自己喜欢的歌唱的很好,对春晚小沈阳表演中声音的模唱、说话时声调的模仿都很有兴趣,而且也模仿得很有韵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音乐与影视单元教学的设计中,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音乐作为引子,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可以从影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看,播放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从电影中获得灵感。通过对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和影视音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将影视音乐这一音乐体裁介绍给学生,从音乐的情绪、乐器演奏形式以及音乐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作者单位:潼关县城关一中

初中音乐课 篇12

关键词:音乐课,“小插曲”

一、案例回放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内容是《春天的脚步》, 这也是新学期的第一课。第一课时我选择了教唱莫扎特的歌曲, 并想重点介绍这位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

导入时我出示了三个关键词:奥地利、神童、古典音乐, 请同学思考这是哪一位音乐家。大多数同学都能高声说出莫扎特的名字。接下来, 我请同学积极发言, 畅所欲言你所了解的莫扎特。我用课件播放了部分莫扎特的代表作, 其中包括了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在电视广播中经常会听到, 从孩子们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主题也是很熟悉的。音乐声中, 我环顾每一个孩子。突然, 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举止让我注意到了他, 只见这位男同学正摇头晃耳, 嘴里念念有词, 夸张的模样引来了周围同学的偷笑。

在音乐停止后, 这位男同学“坚持”唱完自己的歌, 陶醉的样子导致爆发了全班的哄堂大笑。我心里咯噔一下, 心想:真要命, 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打乱了!在这一刹那, 我想了许多关于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 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 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但是如果像以前一样, 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 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 因此我让自己尽量放平音调:“这位同学, 你唱的什么?”刚才还神气活现的他, 这时低下了头, 还拿书挡住了脸。“请你回答老师!”我稍稍提高了音调。这时他慢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老师, 你放的这个音乐我听过, 不过是首流行歌曲, 开头部分一样的, 所以我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什么?流行歌曲?莫扎特的交响曲成了流行歌曲?”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心想这小孩是不是在胡言乱语。就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 不少同学在下面议论开了:“老师, 是真的, 这首歌曲叫《不想长大》, SHE组合唱的, 很好听, 很流行的, 您没听过吗?”这时我心里有数了, 原来这位男同学刚才听到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熟悉的旋律让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音调相似的流行歌。

这时我把目光转向他, 只见他低下了头, 仿佛在等着“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 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遍: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智。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 但至少反映了这孩子张扬的个性以及音乐带给他的乐趣。

我庆幸自己一开始没有“一棒子打死”, 我笑着对大家说:“很好, 今天真是给老师‘惊喜’了。我们课堂上认识了莫扎特, 不过我们真要感谢现代传媒的力量, 因为在通俗歌曲中融入古典音乐, 本身也是一种尝试、创新。”话音刚落, 就有同学接话:“老师, 这样就让更多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了解古典音乐, 让更多的人关注起莫扎特的交响乐, 岂不是件好事?”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同学们向我介绍了其他一些流行音乐借用古典音乐的事例, 真没想到孩子们知道的音乐还挺多, 让我这个一直不屑“90后”流行歌曲的音乐老师大开眼界。

最后我在总结中说到:“古典音乐要慢慢品味, 百听不厌, 而且要不断听, 反复听, 才能听出韵味来。第一次听和第一百次听, 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 而且会越听越喜欢。流行乐则不然。第一次听也许会很喜欢, 听几十遍还好, 听到上百遍就会生厌, 越听越不想听。现在的时代, 各种音乐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 我们不必回避, 关键是要学会鉴别什么是最优秀、经典的作品, 因为它们都历经了时间的检验。相信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

二、分析与思考

本案例中, 一个调皮的学生触动了我对音乐教学的思考, 这样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 但这种时机往往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种时机, 在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 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开放教学过程, 实施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 具备随时反思、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 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 有所提高。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 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育机智, 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和技巧, 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正受到越来越多教师重视。特别是新课程的标准实施,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机智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 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 而是根据实际需要, 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 有所提高。

2、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和表扬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对于调皮、捣乱、学习差的孩子, 应更多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和帮助。案例中我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 因此, 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 把他的闪光点放大, 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 形成良性循环。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 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 对课堂失去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解决问题, 也许这时候你还会发现原来在成人看来是错的东西, 从学生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样, 学生便得到了更多的探索的机会, 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不会因为怕犯错而夭折。

3、要正确引导, 不要一味排斥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但现在不少音乐老师教学时往往把古典音乐捧上天, 把流行音乐贬得一钱不值。美育不能像德育, 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 学生会很反感。音乐教师不能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 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 更是禁止学生听唱。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 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 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本案例启发我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然后才能引导好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三、小结

通过这个案例, 我感触颇多, 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没有想到: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插曲”。学生们创造出的《第四十交响曲》是课堂学习的升华, 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 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 这要归功于那位“捣乱”的同学, 还要归功于我对那位学生的宽容。

上一篇:财务会计机构下一篇:儿童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