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2024-10-01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共12篇)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1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新课是第一个环节,它的任务是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题材和意境中去,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后面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好的导入设计不仅连接着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且还连接着新与旧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思维的运转,使后面的教学内容顺利地开展。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演好开场白,为上好整节课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入,效果会更好。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视听感官,可以使他们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在上课伊始,注意力就被牢牢地吸引过来。

例如:在教《故乡的云》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台湾歌手费翔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欣赏,感受海外游子思念祖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学生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地为歌手精彩的表演喝彩。短短的几分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的情绪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们在此时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为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营造了氛围。

二、利用诗歌导入

在音乐课上,我们可以用学生们喜爱的形式导入新课。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文学、美术等也都是学生们喜爱的。用学生们学过的文学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语文素材中学生们熟悉的东西来导入新课,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也能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故乡的云》时,我先对学生们说:“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拳拳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你们能说出哪些思乡的诗句或佳句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他们吟诵诗词时,仿佛也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之中。这样的导入,为学生们渲染、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勿用多言,同学们随着抒情的诗句,不知不觉中已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把他们的真实情感引出来。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们多角度的审美需求。

三、利用典故轶事导入

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有历史背景的,也是有故事的。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更加感兴趣,在学音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并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他们是非常乐意的。因此,我们在课上要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备课力度,注意对课外知识的收集,让学生们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全情投入。

例如:我在教《奥林匹克风》这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关于奥林匹克的由来,让他们在听故事时,感受奥林匹克精神。接着我又介绍这首歌: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时,全国人民为之沸腾。为了庆祝申奥成功,在我国北京紫禁城举办了一场为中国而放歌的演唱会,世界三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在紫禁城联袂演唱了此歌,展现了他们为中国放歌的热情。学生们在这样的介绍中,对这首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急于想聆听这首令中国人骄傲的歌。

四、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想说但又说不出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一开始,就运用问题情境开场,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奥林匹克风》这课时,可以提问:奥林匹克指的是什么?他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是什么激起作者创作的灵感?为什么作者对奥林匹克情有独钟?启发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作品背景资料、旋律分析、情感体验,去解开心中的疑团。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课堂上形成乐于求知的氛围。

五、利用副语言导入

在课上,除了本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我们的衣着打扮也会对学生们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为服饰给人冲击力较强,它作为一个教师的外在形象,展示着教师的气质和修养,是课堂中的第一开场白,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服饰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将服饰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意境的催化剂,给学生带来提示,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活动课时,我曾经教学生们唱《走进西藏》。我在介绍这首歌时,借来一套藏族的民族服装,踏着藏族特有的舞步走进教室,学生首先被多彩的颜色和服饰所吸引。我在上课之前播放舞曲的音乐,跳了一段优美的藏族舞蹈,由此导入新课,民族的文化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不但熟悉了藏族的音乐,而且对我国的其他民族的音乐与相关的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服装在这节课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

总之,初中音乐课的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时我们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只要方法用得好,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的导入,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它处处都能将学生们引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而我们音乐教师作为音乐课的总导演,首先就要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始,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有魅力。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2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素质教学的重要构成,它对提升学生音乐感受与认知力,发展思维与创造力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与新的教学思路,并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举例分析,希望能为课程改革和提升做出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方法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课指教师运用聆听、感悟音乐等授课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与优美,从而开拓其视野,激发创造力的音乐课程。初中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影响着当今初中学生综合美育素质的提高。然而目前的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故而探寻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初中音乐欣赏课普遍不受重视,不能给与学生有效的音乐教学。从学校角度,认为初中音乐欣赏课不是学生教育的重点,安排课时往往偏少,同时提供的课堂鉴赏条件不足,学生在较短的课时里,只能经由单一的音乐聆听方式进行学习。既没有更多的途径赏鉴音乐之美,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深入领悟知识,这让学生觉得课堂索然无趣,且难以在教学中收获学识。而在教师方面,初中音乐课师资数量稀少,一名音乐教师往往要为数百名学生甚至整个年级授课,课程压力大,同时初中音乐欣赏相关教辅教材良莠不齐,造成选材上的困难。教师有时不得不自备PPT用以授课,学生得不到教师的一对一细致教学,又没有好的教材做辅导帮助,使得课堂知识常常流于表面,无法吸纳理解。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思路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学生为本,学生能在课堂上吸收进所讲观点学识始终应是教师教学思路的重点。而就初中音乐欣赏课而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就是教育方法的重点。兴趣是学生的学习的一大动力,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才会了解和思考,在求知中发挥自我的能动性,通过探索与实践认知到音乐的魅力与深度。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课方式

初中音乐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讲台与对知识的讲解,只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便于理解的方法都可以多加使用。况且音乐欣赏课本身就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教学形式不必死板,学生的音乐水准各不相同,音乐欣赏不是要教导出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要在具有普遍性的教学中给学生普及音乐知识,提高素质发展。

三、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答问结合法

过去课堂教育教师常常单方面知识讲授,没有注重学习氛围,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不能有效吸纳知识。而采用答问结合的方式,比如在欣赏乐曲前先为学生设置几个音乐风格、旋律上的问题。比如,在欣赏《祖国颂》前,就节拍、音区上的变化提出设问,让学生抱着主动求知的心态鉴赏乐曲。

在之后的提问时,让其带入自己的理解加以表达,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适时鼓励,评价得失,可以让学生在问答中领悟出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激发热情与感悟。有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与互相问答。比如,让学生在欣赏《白毛女》后,探讨创作背景及音乐与剧情上的关联,让学生就自己的体会进行音乐上的沟通。而后,初中音乐教师就学生观点进行发问和总结,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感受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兴趣与创造力。

(二)多媒体教学法

初中音乐欣赏中聆听是基础与载体,多媒体教学就成为课程里必需的一种方法。但必需不代表形式化,多媒体教学应用现代各种视听工具,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立体的音乐感观世界,启发学生感受与理解乐曲之美。因而,灵活并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将有助于课程知识的传授。

比如,在介绍交响乐及乐器时,学校没有所有的乐器给学生做现场展示和演奏,则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聆听和欣赏中体会交响乐的宏大唯美,同时教师还可分别制作各个器乐组的视听片段,如弦乐组木管组等,让学生对每一种交响乐乐器有细致的了解,深化认识。

(三)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指的是让学生以直观教学用具的方式配合音乐欣赏,突出音乐的特性,启发学生对音乐及其创作背景的思考。常用直观法有三,一是实物直观,即用乐器演奏配合教学,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演奏二胡,一方面令学生临场感受乐器乐曲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摸索二胡的音色结构,通过实物领悟艺术的感染力。

其次是观摩直观,即在欣赏音乐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搭配播放音乐相关的影片记录。比如赏析《白毛女》时,可配合欣赏歌剧《白毛女》。鉴赏《卡门》则可以用其舞台剧配合放映加强学生对乐曲背景的感悟。

第三,图案直观,即用音乐相关的各类画像、图片作为教学用具提升学生对该乐曲的熟悉与认识,如在欣赏《马赛曲》时使用凯旋门的马赛曲浮雕图片。

(四)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感受

音乐是一个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很广、传播途径多样以及受众群体庞大的艺术形式,学生在进行音乐课之前就或多或少接触过音乐。但是接触过音乐并不代表了解音乐,其只是在听觉上对音乐产生了初步的感知,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意识形态。在通过简单的音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对于音符、五线谱以及一些简单的乐器能够形成初步了解,但是这只是音乐的表象,并没有接触到音乐的实质。所以造成了音乐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的现象,使得音乐教学出现根源性的错误。音乐教学不应该流于表面,而应该通过音乐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感受。

四、结语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感悟音乐之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为学生带来思维上的活跃和学识上的开拓,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笔者简单列举并探讨了几种教学形式,希望能为音乐欣赏课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与研究 篇3

一、注重音乐民族教学,拓展音乐学习的民族性

学生应该重视音乐民族教学,重视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挖掘。艺术是充满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挖掘音乐的创造性教育才能,教育学生充分挖掘音乐教学的个性,给学生渲染音乐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浸染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民族歌曲,教育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学习活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民族文化蕴含,教育学生充分快乐地享受音乐中表现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教育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蕴含。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民族特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音乐作品进行学习活动,教育学生分析众多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学会分析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的蕴含,教育学生从音乐欣赏课上感受优秀的文化,体验音乐的美,教育学生感受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国家,欣赏音乐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想象,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中学会想象音乐的场景,丰富学生想象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会音乐欣赏,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教育学生学会心理研究,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的意识,教育学生丰富音乐学习的想象能力,重视教育学生学会想象,教育学生学会收获,重视音乐想象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想象的才能,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教育学生理解学习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学生感情陶冶和作品意境融合的统一。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百鸟朝凤》等音乐作品,教育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教育学生想象中体验场景的魅力,教育学生学会轻松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才能,教育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音乐欣赏,教育学生理解音乐学习,理解作品中的情节,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内涵,领会情节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情节所抒发的感情,教育学生带着心情感受作品中的人的心情。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抒情,教育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学生音乐学习的心情,抒发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在感受音乐高低、快慢、节奏中实现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教育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音调、布局和关系,教育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学会进入作品的角色,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作品的主题中,教育学生感受作品的情境,教师也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听画的结合,教育学生感受音乐的画面美,教育学生体味音乐和画面的融合。教师也可以教育学生学会自由想象,重视音乐形式的把握,教育学生发挥音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学生学会思维的创造,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会思维的发展,学会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育学生学会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活动化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行动作和表情,抒发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舞蹈,或者自己模仿进行演奏等,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听一边舞蹈,并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红色娘子军》等歌曲,教育学生学会舞蹈,教育学生学会理解作品的音色和旋律的美,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节奏,并教育学生进行模仿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学习乐器演奏,在学生中开展乐器表演,增强学习的效果。或者让学生学习音乐表演,分给学生不同的音乐乐器,教育学生分辨不一样的音乐音色,强化乐器演奏的效果。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体态语言,教育学生抒发学习的感受,展开学习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升学习能力,教育学生学会音乐学习,抒发学习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会音乐欣赏,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学会积累学习的经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心理,抒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带给学生更多的音乐欣赏产生的心灵的滋养和收获。

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导入 篇4

一、导入流行音乐,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流行音乐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和标准, 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相结合, 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修饰的作用。例如选择当下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手的曲目, 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汪峰《怒放的生命》等让学生去品评, 这些歌曲的旋律、歌词都很好, 对学生是一种熏陶, 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流行音乐,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 并介绍有关的知识, 展示个人的艺术风采, 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探究、鉴别流行音乐的内在美。音乐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 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和重要手段, 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在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时, 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 往往望而却步, 兴趣缺乏。如果此时把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结合起来, 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 引导学生学习,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流行音乐, 丰富教学形式

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 学生吸收又很快, 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 很少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这就要求老师敢于决策, 为了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音乐而当真正的导师。学生选择的作品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 形式可以不拘泥。可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 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

音乐课上我常常逐步顺着学生的疑问介绍课外的音乐知识。这样, 从一堂并非专门介绍欣赏流行歌曲的课, 我们也可以引申列举一些在曲调、节奏等方面都各具特点的流行歌曲, 讲解课本上没有而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理论内容。例如2012年4月份金华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年会暨中学《音乐鉴赏》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我市举行, 与会音乐教师听取了两堂音乐欣赏观摩课, 其中胡萍老师带来的《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开始他没有解释什么是古典音乐, 而是让学生听S.H.E的《不想长大》, 再引出教学内容。学生惊讶地发现两首曲子竟如出一辙, 使学生骤然间对古典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拉近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距离, 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 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欣赏音乐属于一种感性的外在欣赏。在中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 流行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 流行音乐的丰富素材与音乐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情感空间, 比如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汪峰的《飞得更高》、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这些歌曲可使学生倍感亲切, 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释放他们的情绪。学生可以不识谱就把音唱得很准, 他们通过模仿、不断练习来把握音乐的整体, 这些都是因为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供了丰富形象的素材。

四、运用流行音乐,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读谱、识谱的视唱能力, 我有意将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和经典的歌曲《哆来咪》等引入课堂。这些歌曲最大的特点是有的乐句或乐段不是用歌词演唱, 而是直接演唱乐谱。我在课前播放歌曲的录音, 并让学生听唱, 学生对这种形式新颖的演唱方式非常感兴趣, 不一会全班同学都一起唱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演唱中, 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歌曲,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识读乐谱的能力, 提前进入了课堂知识的学习。流行音乐, 成为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工具。

五、运用流行音乐, 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教材虽比较全面, 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 其范围过于狭小, 适当地借助一些中外优秀的流行音乐, 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节奏、音乐风格等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又能活跃课堂。如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让我们知道了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忍者》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风情;《印第安老斑鸠》是一种诡异的场景。偶尔我还会背上吉他为学生伴奏, 带上长笛来一曲《泰坦尼克号》, 用小提琴演奏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学生用钦佩的眼神看着你, 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热爱音乐, 不但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而且开阔他们的视野。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篇5

马牧中学

徐秀芳

内容摘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

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 情感互动

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初三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体验参与乐趣

理解音乐共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分小组演,或即兴跟音乐演等等;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我尽量让学生的言谈得到发挥。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后,我让学生分组谈谈对音乐的感受,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的景象。”有的说:“我好象看到牛儿在河边喝水,雨儿在欢快的歌唱。”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时,音乐结束后,我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各小组的展示真让我赞叹不已,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怎样听懂了歌剧,但这样美的创意,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四、师生情感互动

体验音乐动情

正确认识师与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创设师生合作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隐喻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一起参加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音乐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能获得真正的体验?我认为: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通过师生交流与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学习音乐文化,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会有体验。通过开放课堂教学,保持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利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音乐魅力的驱使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在与老师或同学的合作下,体验音乐中促使自己情感的主动性。

在欣赏体验中,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如在《感受进行曲》一课中,其中有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与展示,教师则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其中编排有困难的一个小队,与学生共同交流,完成创作。在这里,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展示,旨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教师参与其中编排有困难的小队,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强化了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尝试、体验,融洽了师生关系。

但是在师生合作中,特别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要忽视一些音乐素质不是很好,又不喜欢发言的同学。我记得在上非洲音乐时,课堂进行到一半,我突然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他们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试着加进乐器。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虽然我们的音乐伴奏地不见得很到位,很协调,但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导入设计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设计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3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我国在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上有很大的进步,学生音乐素质在逐渐提升。很多音乐教师教授音乐内容之余,往往会让学生们回答“学到了什么,引起了什么情感体验,有什么感触”等问题,有时甚至宁可略去一些音乐内容的教学,也不忘“通过音乐进行思想教育”的“规定动作”。 随着国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入国内,国内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对中学音乐课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起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兴趣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可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所以,善于导入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要千方百计的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二)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注意力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就中学生而言,他们自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未成熟,在上课开始时,大多数学生的状态还停留在课前的闲散自由状态,也有些学生陶醉在课间游戏的余绪里。一个合适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为学生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三)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架起学习音乐的桥梁。

导入不是单纯的为导入而导入,其目的是“引人入胜”,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如果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地提出问题,很难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在讲课时语调抑扬顿挫,表情自然亲切,会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其物、其景,可以把枯燥的情节讲的出神入画,使学生神往陶醉,这样就能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导入充当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这里的新知识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二、常用的实用性初中音乐课导入方法

(一)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初中音乐课堂。

游戏不仅适用于小学的音乐教学,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宜的游戏同样会引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说,看我手中的这张 “报纸”,请你们帮我想一想:我怎样做才能发出不同的声响?学生们回答:揉、吹、打、撕、拍、晃等等。老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问题配上动作,俗话说:“察其言,观其行。”老师说,请你们再猜一猜:我在怎样情绪下才会有这些举动呢?老师将学生回答的动作重新做了一遍,学生们揉报纸,表示心情很好;打报纸,表示心里愤怒;晃报纸,表示抖灰尘;吹报纸,表示大自然的风声。这一例子以报纸为“道具”的心理游戏导入,以形象的方式展开音乐情绪与情感的教学,从视觉到听觉再到整个大脑的创造活动,体现了连贯性和有序性,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音乐故事展开导入初中音乐课堂。

故事具有启发性和隐喻性,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利用与本课有关联的故事形式,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自身的教学意境营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进行课堂导入,这些都是决定导入成效的关键因素。通过音乐故事展开课堂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神话传说或者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初中学生都热衷于倾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通过故事表达出色彩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音乐色彩的了解兴趣。恰当的故事配上音乐和画面,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愉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得享受。

(三)借助实例导入初中音乐课堂。

实例导入是音乐教师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选择与音乐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实例进行展开的导入方式,从而使学生们进入学习情境,引出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应用实例导入新课,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提供实例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运用实例导入应该注意:所选实例必须真实,学生熟悉,且紧扣教学内容;所选实例要典型、生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

(四)以学生熟悉的音乐片段导入课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常我们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相关音乐内容进行课堂导入,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通过师生之间的交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还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课题和意境中,还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或当时正在热播正在流行的影视剧片段,来感受影片中的音乐。就拿众所周知的《猫和老鼠》来说,影片的配乐非常富有吸引力,通过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影视音乐的重要性,从而进入到我们要学习的课题中来。

总之,初中音乐课的导入设计要在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找准切入点,寻找有效的方式和形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里,感受大海的音乐形式,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意的把全体学生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定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学生引入趣味萌生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文科.浅谈初中音乐课导入艺术[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教学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个性的发展, 强调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突出音乐的特点, 重视通过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传统文化。并且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审美功能, 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的情感的一门学科, 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上好音乐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参与中来, 已成为许多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 教师对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充实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音乐课也愈加重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动力。教学导入方法交流与创新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人员之间重点探讨的为题之一。

一、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导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 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好开场白, 为上好整节课奠定基础。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 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节, 一个善导教师总会重视导入的设计, 诱发学生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往音乐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与弊端是过度专注于对音乐课本身的传授, 而忽略了音乐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小学课堂常见的模式, 无非是直奔主题, 对所选的曲目一句句地“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内容与形式单一, 无法表达音乐教学精髓, 其枯燥乏味的特点不符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实现不了学科的目标, 同时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为此挖掘音乐内涵成为了进行初中音乐教学, 特别是导入的关键所在。教学导入最能体现课堂内涵与艺术性以及教师创造力与教学激情的一个环节, 做好这个环节, 音乐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常用实用性初中音乐教学导入方法

(一) 借用工具进行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音乐教学导入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教学, 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的手眼脑耳并用, 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更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与结构上的科学性。

(二) 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

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那类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 尤其是大型的艺术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例如, 《保卫黄河》这一节课, 我给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了打击侵略者, 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 誓死保卫祖国, 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讲述完这段, 我看到有的学生低下了头黯然落泪, 有的学生为当时年轻的作家能创作如此的音乐而骄傲。所以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需要我们教者更加深入挖掘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做到面向全面。

(三) 游戏导入法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一些难懂的知识往往可以借助课前简单的游戏解决。例如, 音高、节奏强弱的对比、音的长短等比较掌握。游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有涉及音高的课, 可根据几个高低明显的学生进行认人游戏, 要掌握较难得节奏练习课进行拍手、拍身体进行节奏变化游戏, 节奏从简到难, 强弱对比可通过拍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感受, 音的长短课通过听器乐游戏进行。

(四) 设置疑问, 激情引趣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在遇到疑问时, 往往会产生很强的学习愿望, 这时大脑特别兴奋, 于是会积极思考, 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在导入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同样内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 只要抓住教学内容, 抓住学生的特点, 因人而法, 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鲜”、更“活”起来。

三、教学导入注意的问题

(一) 要有针对性

教学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目标、学生实际进行设计, 材料与教学内容相扣, 根据学生的所需要、所喜欢而设计。

(二) 要有趣味性

在引导中应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

(三) 要有启发性

坚持启发性, 让学生会学习, 这是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感激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四) 要有多样性

从内容的导入, 从形式、体裁、风格引入, 只有运用方法巧妙新颖, 从多角度思考, 手段多变, 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五) 要简洁

教学导入知识一个引子, 不能用太长的时间 (3-5分钟) , 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速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8

《音乐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丰富审美情感, 发展审美想像, 深化审美理解,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程中, 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 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 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 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一、当前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那么重要, 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阶段音乐欣赏课大都只注重教师讲授, 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忽略了音乐课乃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一些老师不恰当地让音乐课沉溺在理性思辨的沉闷与单调之中, 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语文课、历史课。例如以下这些情形就是目前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的现象和问题。

1.教师喜欢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 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 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教师往往无意识地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 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个性。

3.教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 未能掌握住教学重点, 本身也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欣赏情绪。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 完整听, 分段听, 学生正襟危坐, 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 音乐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底蕴。

音乐教师要广泛涉足相关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民俗、心理学、美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领域。上下五千年, 纵横数万里, 现实、过去、将来, 都应是优秀音乐教师拓宽广博厚实的文化素养、汲取丰富信息的广袤时空。诚如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所说的:音乐教师必须行万里路, 读万种书, 交万般友, 做万类事、听万首曲、观万幅画、赏万出戏、悟万首诗。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越宽厚、越丰富, 其才学则会越显得出类拔萃, 美不胜收,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一专多能, 知识渊博, 各学科综合能力强的佼佼者。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课堂讲解中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充满个性化的感情色彩。如此, 学生必定会如坐春风, 如沐甘霖, 感受到尊重与自信, 体验到热情与力量, 领悟到希望与激励, 从而为成功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音乐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一系列操作问题, 力避教学中的缺憾和陋习。

1.课前, 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 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必须事先反复聆听和分析课堂上所要欣贯的曲目, 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

掌握重点, 设定目标, 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 甚至创作。应当活用各种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此外, 老师还应该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 要事先剪接, 记住位置, 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耽误时间, 影响教学效果。

3.以音乐为主体, 讲解简明生动。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 最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 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 只作简要的提示。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成效。

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 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 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

5.创造默契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 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体味音乐的迷人魅力, 更能让学生欣赏到教师精美的语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美、人性之美, 这比音乐作品更能直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试论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欣赏,有效性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学的审美能力和情操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再是单纯地听, 更要深入地去理解和评价音乐作品, 欣赏其背后的高度和深度。音乐本身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也是提高其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而陷入一些教学的误区。本文从当前音乐欣赏课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入手, 提出有效性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解决方法。

一、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音乐课堂角色的错位。“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既然是传道授业, 很多音乐教师就会觉得自己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 自己的知识也是绝对权威, 不容许学生半点的质疑。这样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师生出现对立局面, 进而演化成学生对教学的不配合, 影响到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当理解到学生只有十几岁的年龄, 他们的兴趣广泛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音乐欣赏主观性极强的体验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 发挥其主体作用。

(2) 音乐课程意义的选择。在某个方向来说, 音乐不是单纯靠“教”, 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单纯依靠讲解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果一节音乐欣赏课都是大量的语言在讲解音乐的特点和结构, 不管教师讲得多么精彩, 语言多么华丽出色, 都无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用有限的45分钟去大量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音乐背景及所表现的情感目标, 而忽视了音乐本身, 学生只会置若罔闻, 毫无兴趣。

(3)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一般的音乐欣赏课, 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展示, 都无外乎是讲解和欣赏两个方式交替出现。讲是为了更好地听, 而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讲的内容。但是, 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必然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毕竟台下坐的全是孩子, 他们所能集中的注意力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二、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强化音乐课前导入环节。导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教师的导课如果精彩纷呈的话, 立马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新课的兴趣。但导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的课程导入必须做到:迎合新课内容;简单易懂;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导课方法有:视频导入、语言导入和游戏导入。视频导入强调的是视觉的直接刺激, 这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而好的视频资料可以在抛砖引玉的同时, 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及有效的兴趣。语言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音乐诗词或故事的形式,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导入强调的是音乐课堂的活跃性, 因为一堂音乐课不可能是悄无声息的, 如果一开始通过游戏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这节课一定是成功的。

(2) 重视学生音乐体验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 不仅仅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课堂, 更是以学生为主, 师生共同探索的殿堂。所以, 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 只有切实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进来, 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影响, 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新疆之春》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新疆歌舞的特色, 可以让班里会跳舞的女同学, 换上传统的新疆服饰跳一段新疆舞, 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舞蹈回答一些问题, 这样就更容易把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调动起来。因此, 开放式提问与体验式教学是实践音乐教学的有效渠道, 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 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 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陶冶性情,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每个音乐老师都离不开多媒体, 甚至有的教师都到了没有多媒体无法正常上课的程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既要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更要恰当运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应有作用。当今学生尽管对音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受年龄与阅历的限制, 其对音乐的认知还是比较薄弱和肤浅, 理解能力也有局限。通常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爱好, 对相应的音乐采取相应的态度。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欣赏中来, 就是我们规划每节欣赏课的重中之重。用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集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的音乐画面中, 激发他们的兴趣, 能更好地进入音乐的情境中, 想象、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情感。

总而言之, 任何一堂课都无法脱离学生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 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得到更加完整的体现。唯有如此,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才能实现丰富学生情感,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丰富学生个人修养的作用, 进而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 提高学生认识、评价、鉴赏音乐的能力,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水平, 提高一代学生的音乐素质。这其实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我们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邱豪.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 2012 (6) .

[2]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10) .

[3]高科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技巧[J].教育艺术, 2010 (5) .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十法 篇10

导入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 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正确而巧妙的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 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精心研究导入的方法, 是值得每个教师重视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中, 总结出十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流行歌曲导入法;对比欣赏导入法;为画配乐导入法;成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朗诵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经验导入法;活动导入法等等,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流行歌曲导入法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歌曲,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运用旋律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流行歌曲来导入。例如:用S.H.E的《我不想长大》来导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用《常回家看看》来导入《可爱的家》;用臧天朔的《朋友》来导入《啊, 朋友再见》;用《二泉吟》来导入《二泉映月》的欣赏等等。利用流行歌曲这种导入方式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对比欣赏导入法

用同一地方、同一题材或同一作家的有强烈情感对比的歌曲 (乐曲) 来导入, 或者用同一首歌 (乐) 曲或者同一题材作品的不同演唱 (奏) 形式来导入。例如用欣赏两种形式的《为了谁》――独唱版和对唱版来导入《如何处理音乐》。用同一地方的有强烈情感对比的歌曲来导入, 例如用《阿姐鼓》来导入《北京的金山上》;用同一题材的有强烈情感对比的乐曲来导入, 例如用马思聪的《思乡曲》来导入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用同一作家的有强烈情感对比的乐曲来导入, 例如用贝多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来导入他的《命运交响曲》;用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来导入, 例如用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来导入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此外用同一题材不同演唱 (奏) 形式来导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例如用歌曲《我的祖国》来导入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

三、为画配乐导入法

有些歌 (乐) 曲的欣赏可以借助姐妹艺术来导入, 如。例如钢琴独奏曲《月光》 (德彪西) 的导入可以这样来操作:首先, 播放三段音乐片段:《牧童短笛》、《月光》 (德彪西) 、《小步舞曲》, 请同学们为“有月光的夜晚”画面选配音乐, 并说出理由, 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德彪西的钢琴独奏曲《月光》。再如可以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来导入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四、成语导入法

成语包含了很多典故, 传说, 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当出示一个成语的课题时, 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 进而产生愿意去想, 愿意去听的兴趣。例如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典故来导入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欣赏。我提了两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典故?”大家都听过很多的音乐, 如果用音乐来描述这场战争你会用什么音乐?”通过这两个问题思考和回答一步一步地导入到新课教学中。

五、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也是我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是我们音乐课堂经常能用到, 猜谜语是游戏中动脑类的游戏, 如古曲《梅花三弄》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 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 唯我独醒, 凌霜傲雪!', 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 (梅花) , 从而引出课题。又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导入, 通过游戏——折筷子, 发现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 而一把筷子难折断, 看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引出歌曲名称《众人划桨开大船》。

六、朗诵导入法

朗诵导入法也是学生们喜爱的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而且常常能满足同学们多角度的审美。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可用配乐朗诵来导入。再如教师可以朗诵“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引导学生想象它的场景和意境进而导入鲍罗丁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欣赏。

七、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法是学生们很喜爱的的一种导入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的特点, 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好帮手。例如《青年友谊圆舞曲》和《蓝色的多瑙河》等圆舞曲欣赏可以播放视频慢、中和快三种华尔兹片段来导入。又如可以用观看抗日游击队的电影片段来导入歌曲《在太行山上》。再如用观看张学良在90岁生日宴会上指定要听小提琴曲《思乡曲》的感人情景来导入小提琴曲独奏曲《思乡曲》的欣赏。

八、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新课教学前可以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 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作为顺利进行新课教学的过渡。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 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以及社会艺术价值;作曲家的故事等等。例如在歌曲《猎人合唱》一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 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 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 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来。比如用“瞎子阿炳”的故事来导入《二泉映月》的欣赏。再比如可以用李叔同的故事来导入《学堂乐歌》的教学等等。

九、经验导入法

经验导入法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通过提问、讲解, 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 并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联系, 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的导入, 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一定都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日子吧?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歌颂老师的, 从而引出课题欣赏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十、活动导入法

我的音乐课堂长期坚持进行“每课一练” (就是每节课都进行一条视唱练习或者一种节奏练习。) “每课一讲” (就是每节课都讲解一种乐理知识。) “每课一赏” (就是每节课都欣赏一种音乐表演。) 等活动。因此我常常利用这一活动来导入新课。例如利用“每课一讲”:跳跃反复记号来导入歌曲《大家来歌唱》。又如利用“每课一赏”:由舞蹈队的学生跳一段印度舞来导入印度音乐《拉格》。再如借助“每课一练”:练唱其中的爱情主题来导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以上总结了十种初中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导入方法, 但是, 导入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 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为重, 加以选择和运用。同样一堂课, 各人着眼点不同, 思路不同, 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 即使是同样一堂课同一个教师也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导课起到良好的“首因效应”作用, 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慧.《浅谈初中音乐课堂的导入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浣江中学

[2]蒲奕.《音乐课堂中导入的功能与运用》.江苏省南充六中

[3]李春蝶.《浅谈音乐课的导入艺术》

[4]黄冬梅《.初中音乐课堂设计中导入新课的个性特色》.四川省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11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本,开设初中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有积极影响。互动教学策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实现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进行初中音乐欣赏课进行互动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音乐欣赏课学习的主体,必须遵守这一原则,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接受学生的观点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积极促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防止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二,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习的形式发挥,学生作为主体,要主导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鉴赏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老师则要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从非智力方面和智力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身感知来完成音乐学习,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和意识。

2.活动性原则

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实际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老师作为教学者要精心设计,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动脑、动耳、动手、动口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教学过程,更深刻的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懂得欣赏音乐之美。

3.民主性原则

开展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采取互动教学模式就要充分发挥民主原则,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可以作为一个平等群体,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表达方式,老师这个时候要作为一个倾听者给予学生正确方向的指导,同时不能扼杀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开放性原则

初中音乐欣赏课堂要作为一个开放的课堂,既然是互动教学,就要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作用,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启发学生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学生要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来深入学习音乐,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交流体。

二、初中音乐欣赏互动教学策略的使用

1.开展积极的课堂讨论形式的互动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音乐欣赏也不例外,很多的老师仍然使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被动的灌输知识,同时老师也完全按照事先定好的教案进行课程讲解,学生完全学习不到新意,也抑制了学生的发挥,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的互动教学模式,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音乐欣赏的学习更加深刻。例如,我们在初中学习了歌曲《好大一棵树》,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表达,学生会不断联想到歌曲的主旨表达,而且,能够从一颗大树联系到赞扬老师的伟大,给学生以发挥讨论的空间,经过学生的讨论互动,不仅欣赏出歌曲的优美旋律,更能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在美。因此,通过课堂的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发挥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的效果。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课进行小组合作的互动教学非常普遍,音乐有时候是一个群体活动,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合唱和分组对唱的形式非常好。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学习,同时,由于需要协调配合,每个学生更能深刻的理解歌曲,对歌曲都有个人的见解,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也得到提升,增强了相互之间感情。例如,在学习歌曲《明天会更好》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体会歌曲所表达出的群体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期盼和平美好的明天的美好愿景。然后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唱一段歌曲,每个小组的学生也将感情投入到歌曲中,唱的更加有深情,同时每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紧密无间的,完成歌曲后会有一种共同的成就感。

3.问题探究互动的教学策略

开展问题探讨是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要共建情景,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答,解决各种学生的疑问,满足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在学习《彩色的中国》时,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可以向学生发起提问,这首歌曲描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歌曲的欣赏,理解和认识歌曲的描述,去解答问题,并积极的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和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从而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音乐欣赏情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策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实现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互动教学的模式,初中音乐教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丰富自身的学习手段,培养了音乐情趣,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月,第28卷,第3期.

[2] 任振涛.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管理评价,经验交流,2014年6月.

[3] 刘茜.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刍议[J];音乐大观;2013年09期.

[4] 刘芳秀.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3年04期.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篇12

关键词:音乐欣赏,培养,想象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 是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因此,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音乐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上, 一部分教师冗长乏味地讲解作品, 播放音乐,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难免会产生迷茫、厌倦的心理。于是欣赏的兴趣就会大大地降低, 欣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 在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模式, 从调动学生的激情下手,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一、激情引趣, 巧设起点, 培养美的感受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进行审美教育, 其审美兴趣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音乐欣赏教学。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中, 不管是声乐作品也好, 器乐作品也好, 里面都包含很多美的因素。比如, 在《二泉映月》这节欣赏课中, 我先激情引趣, 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二泉映月的故事, 学生突然从不怎么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耳朵, 紧接着就播放带着动画的音乐。那流水般连绵起伏的旋律, 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 流不尽的辛酸泪, 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 独怅然而涕下”之感, 流畅多变的节奏, 丝丝入扣的演奏, 使学生感伤中见苍劲, 刚柔并济, 动人心魄。学生听着热泪盈眶, 这就是学生热爱音乐的良好开端。由此可见, 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 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就得到提高, 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现实。

二、分类教学, 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形式、作品曲式及体裁等异同点明显, 异于对比的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使学生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 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表现规律。

1. 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 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为主体的欣赏课, 就可以将《长江之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相同题材, 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 能让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 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主题的。

2. 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器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三、欣赏教学注重精讲多听,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首先对音乐的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替代音乐表现作品的, 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即使相同的作品, 相同的观众在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 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 如果讲述过多, 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炼、富有启发性, 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 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欣赏等共同活动, 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音乐要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 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这就是说, 音乐中概括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 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 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 在挫折面前就要不气馁, 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 直到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一切说明了, 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是一个狭隘的范畴, 它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音乐鉴赏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

上一篇: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下一篇:公开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