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2024-05-31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精选8篇)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1

关于认识音乐的作文欣赏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上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2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意识, 丰富人文素养

美术教师除了本身有精良的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树立和发展人文意识, 丰富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 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除了兴趣以外, 尊重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 (学识及人品) 是学生对他尊重的程度的界尺,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 学生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 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 这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 当然, 其中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旁征博引, 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仅可体现出教师的深厚的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讲民间美术时, 我首先指出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 接着明确概念:什么是“文化”, 对此学生都会说, 科学、知识等。我又提出, 科学知识等是否可以等同文化呢?接下来提问: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愣了, 面面相觑, 不敢举起手表示自己有文化, 个别举起后, 见别人没举, 又赶紧放下。我笑了, 然后举了个例子:在大街上,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擤鼻涕时, 是把鼻涕擦在自己的鞋帮上;而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白领却随便吐痰。谁更有文化呢?这时学生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农民。我又说: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日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以进一步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然后我以《辞海》的解释为参考, 提到文化的含义之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让学生联系政治常识来思考, “文治教化”属于国家的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 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杀鸡焉用牛刀”的出处, 学生都很想知道。我又举了《论语》;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 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既让学生复习了一遍经典的文言文, 又让学生明白, “弦歌”是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即通过“文化”来影响人, 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所以“文治教化”就是国家统治职能的一种表现。有学生说我的课像语文课, 且颇有启发。有启发就好, 是语文课还是美术课有什么问题呢?这些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 但我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氛围的熏陶, 和美术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相联系,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又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 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 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 认为“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在美术课堂中, 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讨论研究或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想象, 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兴趣。美术学习, 需要学生将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 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 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 只要学生真正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 就会提出种种问题。其次, 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 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 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 培养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 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在教学中,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 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要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可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

3. 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 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 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实际上, 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是由问题引导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 自然地进行。它需要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 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建立健全与高中美术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

1. 提倡多主体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 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多主体性评价要注重民主性、开放性和广泛性。

2. 注重表现性评价。

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 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要注意做到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长期性、方式多样性和真实公正性。

3. 注重质性评价, 提倡成长记录评定。

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评定的意义在于提供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 包括文字或图像等美术信息、自我反思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成长记录,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 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5. 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浅谈对交响乐的认识及音乐欣赏 篇3

交响乐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是由若干在结构上各自独立、音乐性质上互相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曲式)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宠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交响乐欣赏课不仅对在向小学生教授乐理知识、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其主要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外,同时对他们心灵的净化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门课程。

交响乐是早期从意大利歌剧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过来的,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l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5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

浪漫主义兴起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作品注重于表现个人情感等一些比较感性的方面。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在许多方面格格不入,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上。古典主义音乐鲜明向上,而浪漫主义音乐则比较注重于抽象空间里的情感,多有想象,色彩鲜明。

在交响乐欣赏中我们欣赏了不少大家的作品,有贝多芬的《命运》和《欢乐颂》,有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还有巴赫德《G弦上的咏叹调》等等。但是使我第一次感到交响乐的震撼的还是我听的第一曲交响乐曲——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比才出身于音乐世家。父亲是音乐教师,母亲会弹钢琴,舅舅是著名歌手,加上他从小具有音乐天分,使他在音乐道路上一帆风顺。9岁进入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并屡获各种比赛大奖。13岁时,他的阅谱能力和钢琴演奏水平已十分高超。19岁时,他获得法国青年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罗马大奖;赴罗马进修3年。在意大利学习期间,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他的音乐前途在于歌剧,他要以歌剧创作赚取10万法郎。

22岁时,比才从意大利归来,正式开始了他的歌剧创作生涯。他很快写出第一部歌剧《采珠人》。音乐很美,但风格上有威尔第的影子,演出效果平平。此后谱写的几部歌剧,成绩一如《采珠人》,不算太坏,也没有特别引人之处。惟一的例外是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写作的37段配乐,由于被故事中法国南方特异风光激发了灵感,创作出的音乐绚丽而动听。他从中选取十几段旋律优美的小曲编成音乐组曲,结果大获成功,此后成为音乐厅常用曲目。

1847年,比才为梅里美小说《卡门》的歌剧脚本谱写音乐。从一开始,他就感到故事是为他量身订作的,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题材。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热情,说他此时具有“孤注一掷”的气概,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

用歌剧表现社会底层男女间的俗事,并赋予它深刻的悲剧性,《卡门》可谓首创。比才不以音乐为卡门申辩,而是避开剧情的细致描写,用音乐勾勒人物性格、渲染异国情调和特殊的环境氛围,并用音乐营造出撼人的悲剧结局,其卓越的戏剧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以致一出歌剧之中,就有《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迷人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

下面再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1.小学生认识事物处于形象的、简单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是凭感觉,依靠自己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欣赏乐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欣赏的乐曲篇幅应由小到大,乐曲表现手法应由简单到复杂,乐曲的形式应由易到难。

2.故事一直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在欣赏故事性、叙事性的歌曲时,可以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完成由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在听歌曲之前把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再听歌曲,再次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加强音乐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王二小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乐曲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愉悦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情感世界,诱发学生强烈的欣赏欲望,能培养良好的欣赏能力,提高欣赏效率。如欣赏《欢乐颂》一曲,为了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理解、体会,我在未揭题前,先放一段《月光曲》的片段。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栩栩如生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言描述:“现在我们听到的乐曲是一首由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贝多芬虽然平时极少说话,但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用心灵谱写了无数伟大的作品。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欢乐颂》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最精华的部分。”教师的介绍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的探究心理,从而造成悬念,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造成一种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结果的心理效应。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发的兴趣就及时地被诱导到倾听乐曲上来了。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4

关键词:情感教育 因素 音乐欣赏 运用 策略

新课标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理念;从基于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出发,努力制定了充满人性化的、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把培养目标由原来的“音乐天赋或精英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众化教育。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为依据,针对欣赏课中的“情感教育”作以下粗浅阐述,谈点感悟而已。

一、中学音乐欣赏课为何要注重“情感教育”

1、时代需要

新课标带来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标”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这一任务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是一条必经之路。

2、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人们情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对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它不仅体现在欣赏课,还体现在教唱、理论等不同的内容中,它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无处不在。欣赏中对作品的情感教育,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素质基础。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音乐欣赏的专业需求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体验中的一种专业,可谓音乐的“最高境界”。由学唱到欣赏是对音乐的理解的升华,是一种“阶梯性”的提高。欣赏是指享受美的事物,领略基中的趣味。享受必须是“入境”性的享受,趣味必须是体验性的趣味。

4、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学生是一个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有血有肉的人,就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个个性表现的最突出地方就是情感。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展示,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对音乐的理解,与本人的性格联系起来,在欣赏中流露自己的对生活的情感,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审美趣味性

什么是审美趣味性?审美趣味性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说明了兴趣

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体验、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2、情境性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与音乐的时间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

3、变通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教学中使用精选的音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利用学生情感性的活动,使学生大脑活动,从而创造愉快而不紧张的气氛,达到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4、创新性

欣赏并不仅仅是提高兴趣,激发情感,而且随着形象信息的储备,往往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技能的孕育。

5、鲜明性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欣赏课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三、初中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建立协调的师生情感

1、课外“功夫”促进课内情感教育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笔者认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的桥梁,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音乐欣赏课得以更好的开展。

2、情将不如激将,鼓励学生听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倾听音乐的权利,要鼓励学生听音乐,要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用抒情手法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恐惧等情感与精神的共鸣,达到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目的,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并“使之爆发出火花”。教师根据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每一首歌曲不仅是对生活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不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学子的心。“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无悔。

1、教材中情感类型

(1)民族音乐的情感

中华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 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除了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欣赏乐曲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课外的乐曲,如以民间小调为素材的《小城故事》、《原乡》,以西北民族音乐为素材的《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丰富多彩民族音乐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淳朴的思想情感,也充分反映了国家多民族的团结安定的局面。

(2)乐器、合奏曲的情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积累乐器领域的感情,把这一领域的感情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很重要的,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还处于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没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阶段,通过欣赏教师创造乐器的美,这样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下,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到交好的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

(3)现代生活音乐的情感

在对待意识形态的音乐文化的方面,持开放性文化心态的人们坚持的是一种融合的方向,不可能音乐的内在完全“同质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日益平繁,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种音乐形态的并存已成为一种必然。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对待学生的现代生活音乐的情感,我们的课堂要用不同的音乐情感来教育学生,使学生的身心都受到良好的熏陶。

2、教材情感的呈现

(1)爱国颂国之情

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的每个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5

课题: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

形式:问卷调查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得音乐欣赏课真的能够学有所用。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我们的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是占有大部分,所以很多学生慢慢的已经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了,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且更加准确的定位上课的内容,所以我决定做这个问卷调查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

一、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1调查教师情况:谢惠迎,女 大学本科毕业,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文艺指导

2时间: 9月

3地点:北京兴华大学(借助朋友的学校做的此项调查)

4对象:学生100名,平均年龄21岁

二、调查方法: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具代表性,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我们以不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校园问卷调查,派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中男学生54名,女学生46名。

三、调查问卷:

1.你喜欢音乐吗?(A 100%)

A喜欢B 不喜欢

2.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A 80%)

A流行B 怀旧C古典D戏剧

3.你认为大学中应该开音乐欣赏课程吗?

(A 92%)A是B否

4.音乐对你的影响大吗?(B 76%)

A大B一般C没感觉

5.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听音乐?(E 64%)

A心情好的时候B心情不好的时候

C 睡觉前D吃饭时E 都有

6.音乐能变你的心情吗?(A 87%)

A能B不能

7.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古典是否能接受(B 100%)A会B不会

8.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流行歌曲是否能接受?(A100%)

A能B不能

9.你是否会选择到KTV唱歌释放心情?

(B 73%)A会B不会

10.如果让学生选择在音乐欣赏课上

(B 90%)A古典 B流行

四.实验过程:

把问卷发给100名大学生,这100名大学生中有学音乐的,也有学其他学科的,但是都上音乐欣赏课程。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这些问题,并且放一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分别让他们欣赏,并同时写下听后的体会。其中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并且听不懂。还有百分之七的同学说还可以,能接受。剩下就是能听懂的。但是对于流行音乐就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占了百分之九十。

五.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有偏爱。

六.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束后让每个同学写了一个个人体会其中:

甲: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听古典音乐,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放也没好好听过,通过今天的问卷和试听,我还渐渐的喜欢上古典音乐了。

乙:我喜欢流行音乐,既能听懂娱乐性很强。

丙: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都可以

丁:我是学音乐的,古典音乐听得多一些,但是有一些理解的不够,在音乐欣赏课上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可以更好的去听老师讲。

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感受 篇6

学院:数统学院 姓名:刘彩华 学号:2011212207

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我虽然喜欢音乐,却完全不懂音乐,在音乐方面我可以说是一个乐盲。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从来没有系统了解和学习音乐的机会,就算是到了大学,由于专业课程的繁重,而学校所开的人文艺术课程又不多,我始终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极大的欠缺。事实上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艺术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欣赏课。但由于我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欠缺,在此,我只想谈谈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自己的感受,然后顺便谈谈我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的联系。

首先谈谈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我的感受。回望短短半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虽然我懂得的音乐知识还是微之甚微,但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

以前我只喜欢听流行音乐,对音乐的标准仅仅是好听与否,对古典音乐这些高雅音乐那是一窍不通的,也没有什么耐心听。但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在放古典音乐之前,总是先给我们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以及关于作者创作的一些趣闻,这就极大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以前觉得枯燥乏味的古典音乐经过老师的解说,然后再按照老师的提示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我发现古典音乐瞬间变得有趣多了。我终于知道以前为什么没耐心听古典音乐了,因为那时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意境根本就不知道,对作者的意图也不了解,现在了解之后再听,就好像在听作者讲故事一样,非常生动有趣。

在听了几次课后,我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有不小的变化,我不再觉得它们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事实上许多古典音乐所反映的就是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而且它们的旋律很优美。我还知道了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们对人类的鼓舞作用,它们既无流行音乐的轻浮,又比乡土音乐多些现代气息,许多乐曲中蕴含的超越苦难、藐视艰难险阻的激情以及对人的灵魂的洗练常常使人激动和亢奋。

音乐欣赏课将我引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使我接触和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了我对音乐欣赏的素养,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优美意境。同时,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也唤起了我对旧时代的一些记忆和感触。不得不说,音乐真的对我影响至深,它影响到了我的方方面面。

在精神方面,在经过音乐艺术的洗礼和心灵的撞击后,我懂得了如何用心去观望人生,用爱去感受生活,用勇气去面对挫折。每当迷茫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将一切放下,好好地聆听一首曲子,将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总能从中找回力量和勇气;

在智力培养方面,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已经习惯于理性的逻辑思维,过分地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右脑直觉想象的培养,因此更是需要有音乐欣赏这样的课程作为调剂,把我从狭隘单调的逻辑公理中牵引出来,使我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单调生活,而是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使各方面的发展得以协调,想象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使我的右脑灵活起来;

在生活方面,音乐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音乐带给我的有时是忧伤,有时是平静,有时是思考,但更多的是面对勇气,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世界的美好。都说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假如世界不存在音乐,那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无比的单调乏味!以上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我的一些感受,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的联系。

我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向来被誉称为“百科之根本”,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早已从一门技术的学问变成一门形式符号体系的学问,符号的使用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音乐是研究现实世界音响形式及对其控制的艺术,它同样使用符号体系,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艺术,它充满感情,生动有趣。在我们看来数学和音乐本应该是毫无干系的两门学科,但事实并不如此,最直观的就是,音乐简谱就是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表示do,re,mi,fa,sol,la,si

[1]的,还有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可以应用到音乐的创作中(当然这个我不懂,那些乐理知识我一窍不通,我是看书了解到的)。

记得以前上思修课的时候,老师说过理工科的学生与艺术系的学生结合是绝配的搭档,特别是数学系结合音乐系的。那时很不能理解老师的话,觉得那是谬论,因为我觉得数学与音乐八竿子打不着,数学系的学生与音乐系的学生如此“志不同道不合”,自然不相为谋,怎会是绝配搭档?但在后来偶然看到一些关于数学与音乐的书籍后,我恍然,老师的话是具有科学道理的。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之所以神圣而崇高,就是因为它反映出作为宇宙本质的数的关系。”世界上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像音乐及其它艺术一样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情趣。在数学家创造活动中,同样有情感、意志、信念、等审美因素参与,数学家创造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电影一样,可以使人动情陶醉,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2]。

若说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数学则是理性的艺术,两者相结合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融通,因此,若是能将数学与音乐这种关系加以完善和利用,那么定能演绎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再者根据大脑的构造,数学和音乐正好是左脑与右脑的互补,这就不难理解思修老师的话的科学性了。若这样说,数学家与音乐家结合的话,数学家可以帮助音乐家锻炼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理性的思维,而音乐家可以帮助数学家陶冶艺术的情操和培养感性的思维,岂不完美哉?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7

一、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属于姊妹艺术。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适当地穿插一些文学知识,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 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学生欣赏《思乡曲》的同时, 朗读《乡愁》,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思乡曲》的理解, 同时也复习了著名的诗篇《乡愁》。再如欣赏《十面埋伏》时, 为了更精彩的讲述这场战争, 可以引用项羽的《垓下歌》, 表现出项羽面临失败的焦虑与儿女情长。乐曲最后两段有“项王败阵”“乌江自刎”, 要让学生欣赏出其中蕴涵的悲哀与明朗交替的情绪是个难点, 这时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李清照的《绝句》“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乐曲最后出现明朗的情绪表现的是项王的最后英姿, 蕴涵着后人与项王的高度评价。在欣赏的过程中, 引入了两首古诗, 有助于增加学生与音乐的理解,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与历史的综合

不同时期产生的音乐风格各异, 这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适当贯穿历史知识及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比如欣赏《祝酒歌》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中国的十年浩劫,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浩劫过后, 人民的喜悦无法言表, 晓光、施光南这两个不会喝酒的人一夜间用激情创作了著名的《祝酒歌》。学生明白了这段历史, 会更容易体会音乐的时代风格。

三、音乐与政治的综合

音乐属于文艺手段, 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延安颂》鼓舞人民投入到伟大的斗争中, 保卫家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音乐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带有明显的政治烙印。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经典作品, 创作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气概。此部作品创作于文革时期, 带有明显的政治烙印, 乐曲中加上了《东方红》曲调, 但未影响乐曲的价值。欣赏《黄河》时, 可以给学生介绍钢琴家殷承宗创作《黄河》时的情况, 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舒曼曾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 同样, 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表明音乐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适当穿插一些美术作品,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提高课堂效率。比如,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油画,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优美的画面:一条渔船漂在广阔的河面上, 上面有两个人, 明月悬挂在半空, 河边杨柳低垂……在欣赏画面的同时, 给学生播放音乐,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现的优美、宁静的意境。

五、音乐与舞蹈的综合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无间的姊妹艺术。音乐与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 舞蹈动作的节奏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 舞蹈是音乐的形体, 音乐的节奏又要通过舞蹈的动作展示出来。高中生比较好动, 在音乐欣赏中可以让学生和着乐曲的节奏进行律动, 通过体态流露出音乐, 这是高中生比较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 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民歌欣赏中, 可以借助民族舞, 引导学生把握住民歌风格, 扩充学生见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时, 可以先教给学生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再欣赏民歌。欣赏蒙古族的民歌时, 可以教给学生蒙古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六、音乐与地理的综合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 有着各自的特色与风格。这说明音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结合地理环境进行教学, 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歌风格的成因, 更好地把握民歌风格。比如, 民间小调《茉莉花》, 歌词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在曲调上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 有着很大的差异。江苏版《茉莉花》的曲调较细腻, 表现出柔美风格;北版《茉莉花》的曲调明快, 表现出爽朗风格。这两首《茉莉花》的曲调由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存在差异, 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总之,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综合其他学科,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要认识到以音乐欣赏为主, 其他的学科知识只是辅助说明。同时,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宽而广的知识结构, 才能熟练地综合其他学科的优势,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 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 使音乐表现多元化,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拓展学生的视野,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综合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学科,综合

参考文献

[1]赵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学科综合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 (4) .

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篇8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能比拟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音乐能陶冶学生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得快”。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与相关文化更应是音乐欣赏课中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费尔巴哈说过:“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像是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是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因此,音乐欣赏课中对音乐的感悟力的培养,便显得相当重要。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感性的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在音乐中缓解压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更能通过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由感性的经验提升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也就是对音乐的评价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能力。

一、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

大学音乐教育课主要安排在选修课,许多大一新生对选修课程认识不足,认为选修课可选可不选,使得学生选修课人数偏少,高年级学生因专业课开设过多,无力再选修艺术类课程,四年级学生因忙于就业,更无心认真学习艺术类课程,这些教学状况反映出大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和消极态度。

2.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国家教育部曾制定了《关于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安排等方面以推荐为主,并没有同步出台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大纲、标准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各高校也只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师资、教学设备上自主配制,使得各高校音乐教育存在很大自主性、随意性。

3.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都在忙于科学研究成果,忙于校园建设,在这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普通音乐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因缺少必要的支持条件,跟不上“扩张”步伐,音乐师资力量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音乐欣赏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哲学层次说,是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化”,即人之本性的人化;从心理学层次说,是建构人的感性与理性(包括德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脑科学层次说,主要是开发人具有巨大潜力的右脑;从思维学层次说,是开发直觉思维进而增强与抽象思维相配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艺术教育基础的音乐教育,能够达到其他学科和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感化、领悟、净化作用,有利于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2.音乐教育对思维方式的转移。

怀特海和奥尔夫的实践活动告诉人们,“文化是思维的活动”。不同文化之间的逾越和交流,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主流。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自然科学注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人文科学则侧重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音乐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艺术的非言语性、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音乐非线性的思维方式,音乐创作和情感体验中非冥想的闪念与顿悟,有助于发展人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3.音乐教育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力争用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审美经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充满了运动的、不稳定的声音形式,具有无形的、抽象的性质;而人的内心生活、情感体验也正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完全是主体性的东西。“音乐凭声音的运动直接渗透到一切心灵活动的内在发源地。”格调高雅的音乐还具有激励人心、振奋精神的感染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三、建议

1.开展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吸收,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有机会让不特长的学生团结合作,例如相声、小品、合唱等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邀请名人名家举办各种音乐讲座、音乐研讨会、音乐学术报告、音乐展览等活动。

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感受、体验名人学者宽阔的学术境界以及德艺双馨的人格,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启发和感悟。举办“音乐作品”和相关的“音乐美学”、“音乐形式与内容”等系列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判断力和思辨的能力。通过对伴随时代前进中出现的各种艺术品种,组织大学生研习、分析思考与评价,提高他们审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导向和树立正常的文艺批评。

3.开展实践性教学。

要求学生参加指定的音乐会或演奏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一开始会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比如听的训练:播放一段某个作品的录音片段,当天即刻写出一篇类似于报纸上音乐评论专栏(Col-umn)的简短的评论快讯。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都全程发挥了学生的听觉这一审美工具,并不断地把自身的审美经验和能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无疑是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很好的刺激与锻炼。不言而喻,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体现了开放化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教育要付诸实践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1994,(l).6.

2.张小满.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赵星.浅谈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J].美与时代,2006,(1).

上一篇:11月大学生思想汇报:严格要求自己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桥》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