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机构

2024-10-09

财务会计机构(精选12篇)

财务会计机构 篇1

彩票也称“白鸽票”, 是一种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或者敛财所发行的凭证。详细来说, 彩票是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了积累更多的社会公益资金而特许发行、在法律的保障下去销售购买、最后按照彩票的规则而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我国在1987年首次发行彩票, 当年彩票收入仅达1739.50万元。后来,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和人们意识的改变, 彩票事业也逐渐扩大并且呈现了稳步上升的局面,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 仅仅是2014年这一年之中, 我国的彩票总销量为3823亿元, 比2013年多了730亿元。根据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所有的彩票公益金除了用在社会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之外, 还用于我国所有地区的社会保障基金和其他的公益事业。随着彩票行业的快速发展, 彩票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彩票事业的监督上来, 促进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发展。

一、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首次发行彩票, 是在1987年。1994年, 国务院明确了彩票的发行权和主管机关:彩票发行批准权由国务院决定, 彩票的主管机关则交给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的时候, 国家财政部将彩票的管理权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手中全面接管过来。到了2009年, 我国颁布的《彩票管理条例》更加明确了这一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彩票监督管理工作。

在2002年之前, 由于彩票机构是属于事业单位, 所以彩票机构的财务制度都是按照执业单位的内容所执行, 按照一般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在2002年之后, 也就是由我国财政部门接管彩票事业之后, 为了让彩票机构的财务行为更加具有规范性, 为了更好地反应我国彩票的行业特点, 所以我国制定了首部针对彩票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并从颁布的当年开始正式执行。

施行《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对于推动我国彩票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该办法的实行过程之中, 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说:彩票代销者经费因列支而夸大了业务费收入;固定资产购置与折旧列支的矛盾;预决算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决算, 影响对彩票资金状况的监督;我国每一个省的彩票执行政策标准和内容尺度都达不到统一, 对彩票行业的监管造成了阻碍。

我国从2009年开始, 彩票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每一年的彩票增幅都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单单是2014年, 我国的彩票销售额就达到了3823亿元。在世界杯期间, 我国的体彩总销量大幅度上升, 2014年我国的体彩销量达到1764亿元, 增速高达百分之三十一点五。随着彩票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彩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随着《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陆续颁布与实施, 让我国的彩票行业在法律上不再是无法可依的状态。而因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实施, 奠定了我国制定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法律以及政策依据。在彩票机构的翘首以待中, 我国国务院财政部在2012年年底颁布了《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从2013年开始正式施行。在2014年初, 又颁布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

二、对于新旧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比较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和以前的《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最大。

(一) 新旧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不同

《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而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则是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和《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制定的。相比较而言, 后者所依据的法律级次更高, 制度更新, 紧跟时代发展节奏。

(二)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内容和结构都基本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相对于之前旧的彩票机构管理办法, 做到了精简内容。将其中“彩票奖金管理”的相关内容移到了《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办法》中。这样的做法, 使得彩票行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突出, 强调了彩票机构执行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

(三)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提升了彩票机构的预算级次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彩票机构作为一级预算单位管理, 单位预算和决算均不纳入其行政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和预决算, 直接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这个规定让彩票的资金管理受到了更大的监督力度, 让彩票行业的各类信息的透明化加强, 使得彩票机构能够依法接受社会公众、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有效监督。

(四)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修订了部分彩票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

《彩票机构管理办法》修订了彩票代销者代销费、固定资产购置、结转结余等彩票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 明晰明确了彩票机构的收、支、余关系, 促进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全面了解,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五)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于风险的防控措施

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增加了“彩票兑换周转金”和“发行销售风险基金”等专用基金科目的设置和核算要求, 通过设立这些风险防控措施, 可以增强对彩票机构的风险管理。

三、《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家颁布新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对各级彩票机构的财务管理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彩票机构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新的《彩票机构管理办法》, 了解里面的内容并且严格遵守。对于《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里面规定不明确的内容, 则要遵守《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相关规定来进行处理。彩票机构还要在熟悉了解《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内容之后, 找出执行《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分析之后想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 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对福利基金的影响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 彩票机构的结转结余分成了两部分, 分别是:“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结余”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结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结转之后的下一年继续使用, 而职工的所有福利基金都必须从“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结余”中计提。结转结余处理方式的改变, 对于那些收入情况差或者根本没有经营收入的彩票机构来说, 势必会降低员工的福利基金。

(二)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的基金计提方式对于业务费的影响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中, 有这样两项基金计提方式:“彩票兑奖周转金”和“彩票发行销售风险基金”。这两项基金计提直接影响了彩票机构年度可使用的业务费额度, 会加深一些业务费比较少的彩票机构的资金压力。

四、对于完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一些建议

首先, 想要保障彩票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管, 财政部应该加强对地方彩票监管部门和彩票机构的培训, 只有各地都明白了制度的内容, 才能方便监管过程中出现误差。

其次,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规范彩票机构的财务行为, 而对于彩票机构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却起不了完全的约束作用。基于此, 在2014年, 我国通过多次的专家研讨和调研工作, 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彩票机构以及其业务的特殊性, 为彩票机构和彩票基金的核算统一制定了一套会计制度。这一新政策的实施, 有助于我国彩票机构的管理。

另外, 我国还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彩票机构财务报表体系, 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彩票行业财务报告体系。

总之,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实施, 对我国彩票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只有处理解决好其中的问题, 全面了解其中的内容, 引入彩票机构自己的思考, 才能够顺利贯彻该办法的实施。

摘要:我国在2012年11月6日, 由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印发<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随着该办法的制定出台以及实施, 使得我国的彩票机构财务行为更加完善和规范, 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本文简单介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 从中分析思考, 提出财务管理制度下彩票机构的一些问题, 同时将以前和现在的两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相比较, 分析新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产生的意义所在, 最后结合现状, 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用来促进新的财务管理办法的顺利执行。

关键词:《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孟丽君.《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解读及问题探讨[J].会计师, 2013 (7) .

[2]白萍.浅谈《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彩票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3 (3) .

[3]翟金扣.彩票行业会计规章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思路[J].管理学家, 2008 (11) .

[4]王素英.民政部:着力加强福利彩票管理工作[J].社会福利, 2010 (8) .

[5]蒲俊利.我国彩票公益金使用法律制度研究[D].2013.

财务会计机构 篇2

第一条本条例所称的是酒店财务部工作的财务人员,财务部机构与会计人员管理。

第二条财务部经理及财会人员由酒店领导班子考核后,统一聘用。

第三条财务部经理具有以下权利:

(一)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的聘任、晋升、调动、奖惩提出建议或意见;

(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三)组织本单位的经济核算、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

(四)参与本单位的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信贷计划的制定,并监督执行情况,辞职报告《财务部机构与会计人员管理》。

(五)其它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条财务部经理职责:

(一)确保酒店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本的流失;

(二)真实、完整、及时的报告酒店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情况;

(三)监督、贯彻国家各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和酒店会计规章制度。

(四)其它应承担的职责。

第四条部门经理若自行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向酒店领导和人事部提出书面报告,报经批准,办妥离职手续后,方可去职。

第五条部门经理定期对其管辖的会计人员进行德、能、成绩的考核,作为升职、降职、续聘、解聘和岗位调整的依据。

第六条部门经理及工作人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经考核称职者,方可续聘,不称职者予以解聘。

建立高校二级财务机构初探 篇3

(一)现有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各高校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扩招、合并、调整等形式迅速扩大学校的规模。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日趋细化,经济管理层面增多,财务关系复杂,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充实,“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高校的飞速发展。

(二)二级院系领导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各二级院系的领导都是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里提拔起来的,没有系统学过财务知识,对财务管理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领导认为财务是后勤保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我作为领导,没有必要懂财务,只要懂得如何抓好生源、抓好教学、妥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知道部门预算经费和支出就行了,不懂得最起码的财务知识,不懂财务制度、财务法规,看不懂财务报表,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深感费解等等,但又要求财务人员按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开展工作,这给财务工作带来被动,成为二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健全

目前,国内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多是根据学校总体经费规模的大小结合各院(系)师生人数、工作量等情况直接确定各院系各项经费预算,很少征求各二级院系的意见。在预算的执行上,多数高校只对其二级学院进行总量控制,未要求二级学院编报经费使用计划,也无法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

(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各高校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和完善。但在逐步下放财权给各二级院系时,与其承担权责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却未完全形成,导致对各二级学院支出控制无力。

(五)高校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学校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收支活动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大额开支项目的审批、贵重设备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报废等等。个别二级院(系),由于只有极少数人控制和管理财务,导致二级财务工作脱离了教职工的有效监督,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会导致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出现。

(六)高校财务管理力量薄弱

学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力量配备的认识不足和对财务管理力量的专业化建设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不少院(系)的财务会计工作明显不到位。财务人员学历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二级院(系),其财务人员往往兼职,缺乏专业知识。因此,财务人员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理解不够,造成执行不力。还有一些财务人员政治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以职务之便非法谋取私利,这也是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二、完善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健全学校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

学校的财经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重大经济事项由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成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学校内部各种经济关系。同时,成立预算委员会,作为学校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高校要以学校财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是高校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责权利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院)长必须建立以各二级部门为责任中心的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建立起校长、财务处长、二级部门负责人的三级经济责任制,实行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核算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级管理制度,从而使学校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财经工作的全过程。

(三)建立高校二毅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经费来源逐年增加,学校资源配置问题牵动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校二级预算管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成立权威的预算管理机构。为杜绝内部人控制,保证高校整个经济活动协调运转,必须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分管财务的院长担任,委员由二级学院、财务、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预算编制大纲,审定年度预算目标,制定动态调整预算,组织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与考核。其次,实施目标管理。这里所言目标管理有二层含义:一是学校对院(系)实施目标管理;二是院(系)的管理也应以目标管理为主。学校对院(系)从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即院(系)提出每学年教学、科研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相应所需的经费,经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后按以各院(系)学生人数为主,学科、科研等情况为辅的指标体系,划拨各院(系)承担人员经费及教学、科研、学生事务等日常公用经费。

(四)实施财务目标管理

这里所言目标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对二级院系实施目标管理;二是二级院系的管理也应以目标管理为主。学校对二级院系从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即二级院系提出每学年教学、实训、科研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相应所需的经费,经学校二级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后按以各院系学生人数为主,学科、实训、科研等情况为辅的指标体系,划拨到各二级院系,承担人员经费及教学、实训、科研、学生事务等日常公用经费。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使院系在财务上具有独立的权力和大的空间,为院系在制定、实施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个保障的平台。也有助于院系开源节流,提高效益,改善教师待遇,促使资金使用更有效、更合理。这种经费管理模式,再辅之学校资产院系小额度有偿使用机制,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

(五)加强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督

在对院系的各项收入、开支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每学期或每一学年各院系应该对外提供一份反映本院系财务收支和分配情况的报表。只有通过编制财务报表,使得院系的财务收支情况能够接受各方面的审计监督,也只有具备了一定审计监督才能避免腐败和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六)切实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对二级学院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特别是对《会计法》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有了思想认识的提高,财会人员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二级财务机构和财会人员的管理,严格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会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企业会计与财务的机构分立 篇4

一、财务和会计职能的划分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会计作为基础性管理工作, 着重于核算, 主要是通过核算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 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则是从事资金运作的职能性工作, 具有筹资、调节、投资、分配和监督等职能, 财务的核心内容侧重于资源配置, 目标就是通过优化资金结构状况, 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财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管理和控制职能, 主要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报告和分析, 以辅助决策, 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当前, 企业财务的管理和控制职能发挥的比较充分, 主要是围绕预算、考核、业务控制和决策等方面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价格的制定、成本的控制等;二是公司理财职能, 主要是筹 (融) 资和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作。有效的资本运作是使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直接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这项职能目前发挥的有限, 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 筹 (融) 资渠道、投资渠道等大的经济环境还不成熟。大多数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的意识, 即使是有意识的企业也缺少相应的资源, 而这项功能恰恰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健全,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二、财务与会计分立的必要性

在西方企业中, 会计和财务属于不同的职能, 作为两个部门分立存在的, 企业中主管会计工作的是主计长, 主管财务的为财务长。我国传统的企业中, 财务部门的工作则涵盖会计和财务双重职能, 传统的财务部门工作主要是会计工作, 仅局限于提供报表数据, 财务管理一般也仅仅是以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财务管理, 很少涉及企业的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重会计、轻财务”的格局, 严重制约着财务的监控、预测、协调功能的有效发挥, 束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财务、会计机构的分立有利于各自明确企业的会计目标和财务目标。通过财务、会计机构的分立能有效突出财务管理作用, 促进财务工作的企业化、专业化, 规范性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优势, 审时度势, 减少决策失误, 降低决策风险。

二是财务、会计机构的分立, 有利于夯实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当前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理财观念和意识, 很多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 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基本的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概念都不了解, 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从发展现状看, 涉及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的营运资金管理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 然而, 目前企业的一些财务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例如, 存货管理中“压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ABC分类和经济定货量等较为科学的方法运用不多。另外,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 “催收”方法很常见, 但信用分析、账龄分析却很少运用。这都说明,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财务、会计机构的分立, 有利于培养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更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

三、财务部与会计部的组织机构划分

1. 财务部。

主要职能是参与企业中长期规划、经营决策、重大项目经济论证、投资收益的回收以及投资效果的评估;筹集资金、编制预算、信用和保险、财务分析与评价以及利润分配等。其所属科室主要职责分别为: (1) 资金室。负责企业筹融资及资金管理,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的出纳与结算、筹集资金、控制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以及担保事项管理等; (2) 预算室。负责编制企业各种预算; (3) 投资室。负责对投 (融) 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 并参与对投 (融) 资项目的管理; (4) 分析和资本运营室。负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 寻求改善财务状况和扩大经营成果的途径, 以及监督日常资本运营状况。

2. 会计部。

会计部的职能主要是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核算, 根据财务部制定的各种预算, 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 利用账面核算资料保护资产, 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等。其所属科室的主要职责分别为: (1) 价格室。负责产成品以及关联价格的制定等; (2) 核算室。负责日常会计记账提供会计报表等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 (3) 成本室。负责成本的计算, 内部成本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管理工作; (4) 资产室。负责资产的归口管理, 包括产权管理、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等; (5) 审计室。负责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执行财会规定的情况、经济数据的可靠性等实施有效的审计与监督。值得强调的是,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审计的工作不但不能削弱, 而且必须加强, 审计室最终将成为与会计部、财务部平行的职能部门。

通过对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范围作大致的划分, 对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别设置, 分别明确职责范围, 才能明确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各自的工作方向, 各司其职, 相互协作, 互相支持, 协调一致地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是应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资金管理平台, 有效调度和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使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做好资金筹措、使用、资金平衡和流量分析, 进行资金风险管理, 有效加快资金运转, 优化资金结构,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应擅长投资决策分析和管理。在投资前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为企业要不要投资、如何进行投资提供理性的决策依据, 对已经投资的项目进行管理, 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运用常规的指标进行财务分析的同时, 企业要通过加快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财务分析系统和模型, 通过财务分析系统, 充分挖掘财务数据的经济价值,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提升财务分析水平, 使项目论证更科学、更完善。

三是应擅长税务筹划。税负本质上是费用, 企业盈利的本质要求尽可能节减税负。企业要求财务部依法纳税和依法不纳税。针对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债转股、分离企业办社会、股权分置等改革措施中涉及的资产置换、土地等问题中的税赋问题, 财务应加强对政策的研究, 利用政策, 找到合理避税的途径, 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同时, 企业应当注意收集、研究各项政策规定, 充分利用政策赋予企业的权利, 指导具体核算的人员进行日常工作, 避免因政策理解错误导致的企业损失。

四是应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财务管理人员要求较高的财务前瞻性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我国, 现有财务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信息技术的需要。应重视对财务人员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不仅应该引进国内高校或相关专业机构的智力资源, 还应该向国际靠拢, 引进国外的智力资源, 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以适应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如同汽车行业、航空工业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样, 我国的财务行业也亟待引进先进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 更新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促进财务人员的素质尽快提高, 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财务机构及其职责 篇5

2. 负责年度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并跟进管理执行情况;

3. 负责统筹日常业务款项收支及费用报销、记账、会计核算等;

4. 负责编制报送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相关会计报表报告;

5. 统筹申领、核销及开具《公益事业捐赠专用收据》及票据申领开具;

6. 负责统筹业务活动项目、专项基金的收支成本核算;

7. 年度财务决算及财务分析;

8. 负责统筹基金会各类统计及统计报送工作;

9. 参与业务部门业务活动预算、审计及财务资金评估;

10. 统筹负责资金保值增值及理财;

11. 建立会计档案,做好各类财会资料档案的保管工作;

12. 负责组织年度审计、专项审计、税务申报等工作;

13. 建立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并组织有效实施;

财务会计机构 篇6

【关键词】土地储备;贷款金融;财务核算

现如今,国务院已经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政策干预,制度一经下达,却出现地区对制度实行的差异化,有些地区甚至未能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调控,这就造成了国家土地干预推行困难的窘境,而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已经成为摆在当前最棘手的现实问题,解决地储备过程中财务的核算问题迫在眉睫。

一、土地储备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问题

1.负债频出,土地市场混乱。一方面,土地储备的财务控制最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资金流量情况,而目前在地储备方面却频频爆发问题,例如资产负债率高、自有资金配备率低等情况,这就造成了土地负担的加重;另一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隐性负债。什么叫做隐性负债?就是潜在出现的负债情况,也就是说当前没有显现,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极易出现的一种负债情况,这一点要谨慎,及早预测,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2.相关法规政策的匮乏。我们知道,任何一项体系的形成与推行都离不开国家的导向作用,如果土地机构只是一味的自己使劲,但是埋头苦干,不知道运用政策法规无疑相当于一个无头苍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土地法规政策一定要跟得上,避免无法可依的局面出现,相关政策法规的推行对于整个土地市场来说是一种刚性需求,更是国家治理土地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了,土地机构在这一块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国家的条例条规作为摆设,而是要充分的利用好国家政策导向,理论实践相结合,不让法律依据停留在纸上,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3.不当开发,收益倒挂。土地储备收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开发过程,否则出现收益倒挂的情况就得不偿失了,那么到底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注意这些方面:明确收购土地产权、地下设备、四周环境、现有建筑,并且能够很好的预测抵押和查封的风险性,在明确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保证土地收购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调控土地储备过程中财务风险

1.正确定位土地储备机制,整治土地市场。由于财务在土地储备方面出现的众多问题,导致土地市场混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对症下药,正确定位土地储备机制,切实解决目前市场存在的高价储备、囤积土地等情况,这种现象一经发现要及早处理,否则储备期只会越变越长,解决现实存在的这些问题,把土地市场清晰化,理清楚中间的产权土地关系,促进土地储备工作能有一个长足发展。

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土地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有论述,所以想要改善这种局面就一定要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为土地储备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合理开发,加强管理。土地储备开发的不当会造成土地财务收益倒挂的情况,因此从这一方面出发,相关机构一定要合理进行土地开发,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最常见的投资策略失误、开发期延长这些风险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土地赔偿等。

4.多元化融资。土地储备的过程中不要单纯依赖某一种融资方式,而要多元化,采取“鸡蛋放在多个提篮”中的做法进行融资,有效降低风险。

三、土地出让金现状

1.土地出让金波动明显。一方面,土地出让金会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例如国家经济这个大环境,举例说就像遇到宏观政策的调整、全球经融危机的波及等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造成了我国土地出让金波动明显的局势;另一方面,它也会受到自身周期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难“以地生财”了。

2.土地出让金分配比例不合理。在土地出让金用于征地的补偿金占据比例较低,这使得当事人权益不能很好的保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土地市场的混乱。

3.土地出让金城乡差距加大。在实际的土地开发当中征用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农村被征用土地者给予的补偿比例很低,但是在这些土地被用来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中支出比例要远远高于支农支出,城乡差距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加大。

四、土地出让政策建议

1.完善相关制度。任何措施的有效施行都不能离开国家的调控,国家政策对于土地出让具有引导作用。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合理分配土地让出金的比例,真正的保护好当事人的利益,从而最高限度的提高耕地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对农村土地现存不足给予完善。

2.规范政府行为。国家制定了土地相关法规制度是第一步,如何把这些具体的实施起来还是需要土地部门不断的实践,否则制度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均衡政府部门事权与财力的分配,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比重,促进土地产业健康发展。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相互监督,规范土地出让金支出方向,加强审查与监督,把在制度推行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时总结、上报、解决。

本文在土地储备机构贷款融资的财务核算分析中着重于土地储备、出让两方面的阐述,理论必不可少,但最终目的还是真正的投入到实践当中,相信土地机构通过不断的尝试改善一定能够取得一个长足发展。

参考文摘:

[1]饶爱平,陈青华.土地储备机构贷款融资财务核算办法探讨[J].财经,2011,(22):227-228.

[2]张健华.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9,(4):28.

作者简介: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点评 篇7

一、《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进步之处

此前, 我国彩票机构及彩票资金的核算并无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 彩票机构的会计核算的依据是《财政部关于彩票发行和销售机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会[2001]63号) 。随着我国彩票事业的不断发展, 2012年, 财政部先后印发了《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财综[2012]89号)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政部令第72号) 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会[2012]22号) ,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彩票机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此次,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可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会计发展的潮流。

1. 付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

政府会计变革的深化, 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要求彩票机构的《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要顺势而变。《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增设了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 如“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付职工薪酬”、“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余”、“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余分配”、“经营结余”、“待分配事业结余”, 囊括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贴补贴、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财政专户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有关内容。

2. 与彩票业务同步发展。

2001年时, 我国发行的彩票主要是即开型彩票和电脑型彩票, 旧制度可以满足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彩票市场彩票品种丰富多彩, 除了双色球、大乐透、3D、排3等乐透数字型彩票、即开型彩票, 还有视频型彩票、竞猜型彩票、基诺型彩票。《彩票机构会计制度》针对彩票发行和彩票销售的业务特点, 补充了彩票机构的会计核算内容, 如设置了“库存彩票”、“应付返奖奖金”、“应付代销费”、“彩票销售结算”、“库存彩票基金”等彩票机构独具特色的会计科目;另外, “应付返奖奖金”还设置了“当期返奖奖金”、“奖池”和“调节基金”三个明细科目, 使其会计核算更清晰、更完整。

3. 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趋同。

彩票机构是事业单位的一种特殊形式,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有诸多条款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趋同。

一是会计要素的设置和分类相同。两者均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类五大类会计要素, 且资产类和负债类会计要素都按照国际会计、企业会计的规范做法将其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

二是很多会计科目的名称及会计核算均一致, 如“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彩票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上述表述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规定基本上一模一样的。

三是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 将彩票机构的基本建设并入会计大账, 同时规定, 彩票机构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并轨运行基建会计与彩票机构财务会计, 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协调一致。

四是财务报表平衡式及格式一致。两者的资产负债表平衡式都是资产=负债+净资产, 采用同企业会计一致的左右平衡格式, 收入支出表均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格式填列收入及支出, 有助于进行清晰明了的报表分析。

4. 与《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协调一致。

作为财综[2012]89号的下位法,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与财综[2012]89号保持一致。

其一, 两者都适用于彩票发行机构和各级彩票销售机构, 且都认为彩票机构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五项, 支出都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四项。

其二, 两者都包含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内容。财综[2012]89号第五十条规定, 彩票机构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性质, 在预计使用年限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在第一部分第五条规定, 彩票机构应当按照《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并且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 对其会计核算作出了详尽的规定。

其三, 两者都包含专用基金的内容。财综[2012]89号在第37条明确了专用基金的内容, 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在“专用基金”科目下, 设置了职工福利基金、彩票兑奖周转金、彩票发行销售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四个明细科目, 和财综[2012]89号协调一致, 有助于保障彩民的奖金及时足额兑付, 提高彩票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促进彩票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 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彩票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彩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表后附“返奖奖金变动明细表”和“彩票资金分配明细表”两张附表, 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披露返奖奖金的兑付情况和彩票资金的分配情况, 充分披露了彩票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 更有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主管部门及上级的监管。

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与《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财综[2012]89号) 仍存在不协调之处

1.“上级补助收入”的定义不一致。

财综[2012]89号第25条指出:“上级补助收入即彩票机构从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认为:“上级补助收入是彩票机构从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收入。”相比后可以发现, 两者的具体表述不完全一样。协调方法有二:

第一种方法是修改《彩票机构会计制度》, 与财综[2012]89号的说法保持一致, 从而也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协调一致, 但带来的后果是需大幅度修改《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余”、“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转”、“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结余分配”这几个会计科目的名称。

第二种方法是修改财综[2012]89号, 使其与《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协调一致, 突出彩票机构的财政核拨性质, 但带来的问题是作为下位法的财综[2012]89号没有遵循上位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

2.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专用基金的定义不一致。

财综[2012]89号第48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 (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是指彩票机构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 (不含1年)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 (不含1年) 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财综[2012]89号第52条规定,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指出, “无形资产是指彩票机构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财综[2012]89号规定, “专用基金是指彩票机构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认为, 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彩票机构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财综[2012]89号与《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对上述的定义不统一, 容易给彩票机构的会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惑, 不便于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究其根源, 两者不协调是由于2012年财政部发布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的, 财综[2012]89号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专用基金的概念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相关定义如出一辙, 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则是遵循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说法, 因此, 对于彩票机构的财综[2012]89号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矛盾建议通过协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来解决。

3.“存货”、“库存材料”会计科目名称不一致。

财综[2012]89号第46条指出:“存货是指彩票机构在开展彩票发行销售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 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是指彩票机构库存的物资材料、电脑投注单和热敏纸, 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等”。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规定:“库存材料即彩票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热敏纸、投注单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两者相比可知,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库存材料”和财综[2012]89号的“存货”的内容及范围相同, 但两者名称却不同。建议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的“库存材料”科目名称修订为“存货”, 并设置明细科目“库存材料”, 使《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与财综[2012]89号协调一致, 同时也遵循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

三、《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存在的其他问题

1. 取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不尽合理。

财会[2001]63号规定彩票机构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趋同。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删除了此科目, 设置了“待处置资产损溢”来核算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及盘亏。这样的设置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不应该和出售、报废、损毁使用同一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应该加以区分。建议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与《医院会计制度》的做法, 继续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盘亏的固定资产则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核算。

2.“待分配事业结余”科目的名称值得商榷。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规定“待分配事业结余”核算彩票机构一定期间除财政专户核拨资金收支、非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专项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其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该科目核算的内容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中小学会计制度》中的“事业结余”一致, 但是名称却有别于它们, 没有保持政府会计体系内部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性。因此建议将“待分配事业结余”改名为“事业结余”, 避免出现歧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3]23号, 2013-12-24

[2] .财政部.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财综[2012]89号, 2012-11-06

[3]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2012-12-19

财务会计机构 篇8

关键词: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会计机构,职能设置

伴随着企业集团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机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使越来越庞大的企业财务在统一的管理下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顺势而生的企业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是现在得到企业大力追捧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以合理高效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

一、什么是财务集中管控模式

集中管控,就是将权利集中到一起的,统一行使的一种管理方式。财务的集中管控,就是将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集中汇总,以金字塔的模式进行排列组合,只有立于金字塔顶端的阶层才有权利下达命令。在这种管控模式之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集中到一起,不管是资金还是财务决定都统一化进行,达到财务核算统一的目的。

当前,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成为集团公司关注的首要问题,说到底,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是针对公司财务运营的一种集权模式,这种模式有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优点就是能够集上下合力,共同完成公司的运营目标。缺点就是很难做到决策民主,一些好的意见建议被拒之门外。因此,在设置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两点原则。第一,采用集中管控模式时,集权力度、集权水平和分权程度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既能统一决策,又能民主评议。第二,在执行财务集中管控的模式之下,是否能够做到企业整体结构的维持,是否发挥了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能够满足上面的两点要求,那么就说明采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是适合这个企业的。对于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运用,目前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财务企业形式。这种形式能够确保有一个固定的决策中心,在决策的同时,企业还能从事多种金融活动,比如进行投融资,或者开展闲置项目等。在这种企业形式之下,集团的资金流动加快,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

(一)会计机构的设立要求

会计机构的设立从根本上说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对企业的资本负责,因此,会计机构的设立原则首先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保证企业目标的达成。

另外,会计机构的职责就是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因此机构设立必须以工作的实际内容为基础,规范、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与财务结算等财务工作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保证决策与财务的双向监督,强化企业管理。

(二)会计机构的设立原则

会计机构的设立原则简单地说就是统筹兼顾、上传下达。通俗点解释,就是使各个子公司在集团授予的固定权限下运行,集团帮助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决定、承担相应的决策风险。

(三)会计机构的设立目标

会计机构的设立目标就是使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保持上下一致,使整个集团公司朝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前进,使子公司的发展为集团服务。

(四)会计机构的细化分组

作为集团公司的衔接部门,会计机构联系着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关系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因此应该将会计机构的职能进行细化,将整个部门分为会计、资金和预算三个小组。

1. 会计小组。

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工作。既包括整个集团的会计核算,又包括对下属子公司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 资金小组。

主要负责管理企业资金。包括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集团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对集团的资金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和风险评估,结合企业的运营目标和发展愿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各项资金管理制度。

3. 预算小组。

主要负责根据上一阶段的企业发展和经营状况,制定下一阶段的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方案,对公司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企业发展提供计划和指导。与此同时,指导子公司进行财务预算指导,完善子公司的财务预算体系,帮助子公司科学合理地发展。

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的会计机构构成图

三、会计机构的职能

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会计机构的职能覆盖面广,规模大,与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综合来讲,企业会计机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及核算职能

会计机构负责整个集团公司财务的管理,需要统计整个集团公司的会计报表、整理财会信息、管理财务档案等具体工作,与企业各个部门联系紧密。企业只有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机构职能标准,同时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集中管控水平。

(二)投资管理职能

投资,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不管是投资之前的项目考察和具体数据分析,还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都需要会计机构的整体规划。只有坚持会计机构对投资的管控职能,才能保证企业按照“统筹管理,各自负责”的标准正常运行。

(三)风险防控职能

会计部门掌握整个公司的财务运行,需要辨别企业的投资风险,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注意收集投资风险信号,避免企业在盲目投资中蒙受风险。另外,集团公司对于下属财务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也应有监控职能,要经常性地分析子公司财务运行状况,指导子公司发展。

(四)预算管理职能

通过对我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依据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创建企业生产、发展、管理、运营的相关计划,并将此计划向下传达到下属分公司,使下属分公司能够根据集团总公司的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下属分公司将制定出的预算管理制度上报,如果得到集团总公司的批复认可,就可以认定为分公司下一阶段的运营预算,在此范围内进行资本活动。

(五)基金管控职能

基金管控职能要求会计机构集中管理企业的内部资金,对资金进行统一管控,合理地调整分配所有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组织一定要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资金收益交给集团,接受集团的指挥领导。同时,集团掌握着下属企业的资金状况,就有义务对下属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帮助下属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如果想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就必须及时调整战略布局,调整企业结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改革首先需要考虑的层面,采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企业,能够有力地降低市场风险,增加企业受益,助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如果设置会计机构和职能,是值得每一位相关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行生.论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J].商,2014,(3):140-140.

[2]史斌.论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88-89.

[3]罗影怡.试论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J].会计之友,2011,(16):126-128.

[4]谢立.试论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机构及职能设置[J].会计之友,2011,(16):122-125.

财务会计机构 篇9

1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意义

1.1 分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现象

目前在高校财务部门存在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情况, 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发挥, 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1]。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面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当然, 在进行分设的时候, 一定要明确财务和会计的目标, 以便二者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其次还要进行制度化建设, 财务和会计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促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 相互监督。

1.2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财务与会计在机构未分设的情况下, 资源的配置时常得不到最大限度地优化, 并且在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也得不到提高, 不利于高校财务和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2]。若将二者分设, 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高校一般都会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财务预算, 但是在预算的过程中, 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预算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很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预算编制。财务与会计的分设, 使得各项工作之间的透明性更强, 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具体更细节, 部门之间的职责也更透明, 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完善。

1.3 可以完善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 有利于财务部门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 也有利于各项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和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分设之后, 财务内部的工作开展更清晰, 各项流程也更具体, 审批程序的环节上也更高效。同时责任明确, 内部控制得到加强, 考核与评价的环节绩效评价得以加强。此外, 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使得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前文笔者也提到高校的收入日趋多元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 独立会计部门的开展工作, 进行业务核算的时候对于不同性质来源的经费更加清楚。

2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原则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本质上就是将财务人员分为几类, 比如说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归为一类。当然, 高校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机构分设。

首先, 高效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必须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高校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是为了使得二者权责分明, 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更加清晰明了[3]。放在具体的情况当中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学校的绩效运算、财务分析、投资风险等问题, 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合理化。因此适用的、精简的原则必须要考虑进去。坚持适用、高效、精简的原则, 可以促进使得高校资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从而有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

其次,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要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机构分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高校财务进行管理, 并且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 主要以服务为主, 所以在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分设的时候, 还应该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

最后,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应当坚持全方位全过程资产管理的原则。高校的性质是事业单位性质, 这决定了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同其他国有资产部门一样, 必须使国有资产增值或保值。所以, 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 高校在保证分设的合理性时, 还应当考虑分设是否对学校资产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模式, 只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的管理, 高校的资产才能够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表相符, 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

3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具体内容

对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应当有一个内容上的界定, 这对于高校财务与会计分设的把握至关重要。前文提到,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其实就是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类型, 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财务与会计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划分的。通常, 业界一般将高校财会人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负责的是财会的基础工作, 比如进行常规的会计核算或者会计结算等, 这一类一般称作一线财会人员, 也有人称之为基础财会人员。第二类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好财会有关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必要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获取能够为高校决策起到实质性意义的信息, 这类人员一般称作二线财会人员, 有时也称作技术财会人员。还有一类主要是负责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规划、中长期财务规划以及预算、决算等, 此外还需要对学校的专项经费进行评价、考核、监督和控制等。这一类人员一般称作三线财会人员, 也可以叫战略财会人员。高校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 那么, 到底分设该如何进行、如何划分呢?

一般来看,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将两个部分完全拆开, 不存在丝毫的联系, 而是进行适度的分设, 分设的前提是在高校财务部内部进行[4]。尽管财务和会计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很大区别, 但是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

普遍认为, 高校财务处应该设立会计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 会计管理中心主要从事的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是上文提到的对数据输入、输出进行加工、整理, 以及进行中长期的财务预算、经费考核结算等, 而会计管理中心主要就是工作人员从事基础的会计工作[5]。具体可以根据高校的规模进行分设, 会计管理中心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核算以及会计稽核科。而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有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和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年度的预算进行规划, 三年期滚动预算编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负责教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税务以及处理日常工作问题等。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的主要内容则包括了对教学、科研等专项的立项管理与绩效评价考核, 同时还要对财务与会计的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4 结语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它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 要根据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的目标、职能、原则等进行适用、精简、高效地再造, 不能简单地叠加。总之,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合理分设之后, 对于高校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资源配置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合明, 何小敏.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实践性探讨[J].会计之友, 2016 (03) .

[2]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三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教育财会研究, 2012 (02) .

[3]赵善庆.高校财务与会计的分设[J].事业财会, 2014, 15 (02) .

[4]刘婧.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 2013, 21 (02) .

[5]范英杰.“二元制”财务机构设置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3) .

[6]张继焦, 刘仕刚.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1) .

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探索 篇10

一、彩票行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 彩票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2002年以前, 彩票行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自2002年起彩票行业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 使彩票行业财务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当时彩票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彩票业务的迅猛发展, 彩票行业财务规章制度未能进行及时修订, 滞后于彩票业务的发展。如:彩票发行费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于每月10日前缴入财政专户, 而财政部门核拨发行费的时间却不受限制, 影响了彩票业务开展与资金使用;会计科目设置过于概括, 适应不了当前彩票业发展需要;对投注机押金等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措施, 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这些新的情况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票事业的发展。

(二) 彩票发行管理资金成本过高目前, 河南省有三种福利彩票销售方式, 即电脑彩票、网点即开型彩票、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

每种彩票销售都依赖于独立的技术系统,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互通性差, 多套系统同时运行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发行成本和管理难度。同时销售彩票专用的机器设备、通讯线路、软件开发、系统维护、配件维修、投注单、热敏纸印制, 成本较其他行业高得多;电视开奖费、广告宣传费也居高不下。

(三) 彩票行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阶段, 彩票行业财务

人员的学历、职称普遍较低, 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财务教育, 高层次财务人才匮乏。虽然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 但是快速发展的彩票事业与新财务制度的实施, 使一些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学习新知识并能在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的能力偏低, 直接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质量;有的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 安于现状。这些都对彩票资金的安全使用与管理造成隐患。

(四) 现行部门收支预算不适应彩票机构业务发展一是部门预算从编制到批准时间长。

彩票机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但是彩票业务多为市场经营行为, 从每年的九、十月份开始编制下年度的预算, 到来年的三、四月份下达, 时间长效率低, 没有考虑彩票业务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近年的实践证明,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 预算到最后下达时已经和当初编制的预算数相差很大。二是部门预算没有考虑彩票机构的业务特点。当彩票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开展新的业务活动时, 由于财政部门年初批复的当年预算中没有开展新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还要追加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批, 新的业务活动只得等到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票业务的及时开展。三是部门预算与彩票机构的会计核算不协调。彩票机构是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执行与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相同的预算模式与预算科目, 与目前的彩票业务账务处理产生不协调。比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上就突出体现了二者的矛盾, 《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彩票机构账务处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但彩票监管部门按照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在年度预算编制时将累计折旧从支出项目中扣除, 没有累计折旧这笔支出, 就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 使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难以保持一致, 不能真实反映彩票机构经管活动收入的成本。

(五)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 有的彩票机构没有建立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但只关注其文字编写环节, 忽略了制度的执行, 使内部财务控制流于形式;或者用现有的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它只能规定资金使用的方向, 并不能保证彩票机构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二、强化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彩票机构财务规章制度建设, 完善财务核算办法从

彩票业务发展目标出发, 尽快修订与完善《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一是健全彩票资金按票种归集、按规定结算、按要求使用的资金管理体系。完善彩票资金归集、会计核算、奖金调配、发行费用分配使用、公益金上缴等制度。二是会计科目设置不仅要反映当前业务内容, 还要考虑对当前尚未开办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开办的新业务, 适当超前设置会计科目, 避免每开办一项新业务, 为满足核算需要, 就新加一块“补丁”, 或找一相关会计科目一并核算, 造成部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臃肿的局面。

(二) 降低发行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统筹开发技术系统软件, 建立全国统一、实时的福利彩票销售系统;

开展电话卡、手机投注, 实现彩票销售的电子化, 减少彩票销售环节的销售成本与社会成本, 实现福利彩票系统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二是加强彩票打印纸与投注机等销售设备的管理。在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后, 向销售站点收取一定的打印纸费用, 这样, 能有效减少打印纸浪费现象。同时, 不准室外销售电脑彩票, 降低机器故障率, 延长投注机更新换代时间。

(三) 改进预算管理模式, 完善财务收支计划在目前彩票发

行体制下, 应改进彩票机构预算编制方法, 以适应新形式下彩票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缩短预算从编制到下达时间。笔者认为, 每年的12月份是编制预算最佳时间, 因为全年的支出基数和执行数已成定局, 下个年度的财力状况也大致明晰, 在这个时间编制的部门预算也最为贴近实际。二是财政部门要切实改变不考虑彩票业务特点的统一预算模式, 最大限度简化定额, 给彩票机构一定的资金调配空间。在单位财务人员测算出该单位支出总数后, 按分类科目填列财政认可的支出总额, 财政部门不再限定每个项目的定额, 彩票机构依据业务特点和市场需要安排本单位的支出, 财政只控制总额。这样既可以控制部门预算的总体规模, 达到监控目的, 也使彩票机构有一定的灵活性, 便于开展业务活动。三是财政部门应当对彩票机构预算模式与预算科目进行调整, 使预算支出科目与彩票机构账务处理科目相衔接, 从而使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保持一致, 真实反映彩票机构经管活动收入的成本。

(四) 加强彩票行业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彩票机构要重视财务人员的选拔与任用。

要选拔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遵纪守法、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 帮助财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 以胜任日益增长的财务工作要求;消除财务人员重视专业实务培训, 轻视会计理论的错误认识, 以减少会计政策运用差错带来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与财政政策。同时, 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 端正财务人员行为与动机, 减少财务行为失范。

(五) 防范资金风险, 健全彩票机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具体包括:

(1) 完善彩票销售款回收控制制度。彩票销售资金回收是彩票资金管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是彩票资金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河南省目前销售福利彩票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遍布全省各地的4860台终端投注机销售的电脑型福利彩票, 二是2008年上市的网点即开型彩票, 三是以销售厅形式销售的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销售网点多而散, 因此, 建立完善的彩票资金归集制度, 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确保销售资金安全、快速回收是彩票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利用银行网络与先进技术, 建立科学的投注站实时预缴款系统, 对销售站点的资金收缴实时监控, 严防盗打彩票与拖欠巨额资金是解决电脑彩票资金安全回收的可行办法;对网点即开型彩票网点建立预购按月结算制度;中福在线销售大厅销售款应采取日清日结, 全省按周结算, 省、市销售厅应缴款项银行直接扣划的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彩票销售款归集制度, 确保彩票资金完整、安全、及时地收回。 (2) 加强彩票机构货币资金控制。一是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与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会计人员定期轮岗;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二是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彩票机构应根据业务范围与金额大小, 分批确定资金审批人员。三是结合技术部门提供的销售量与银行彩票归集户余额, 定期对彩票资金的入账情况进行核实。四是对报表数据分析控制。各级彩票机构与市场部门应加强报表数据的分析与监控, 如销售额、中奖额、兑奖额、弃奖额等, 关注偏离正常标准数据, 完善与规范报表系统, 增加定期稽核机制。五是建立资金支付控制制度。对于经费的支出 (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 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及时上缴中央及财政专户发行费、公益金等。六是做好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 日清月结, 严禁擅自挪用、白条抵库, 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首先, 购置固定资产必须提出计划申请, 按照内部职责权限审核、经同意后执行, 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及时登记入账。其次, 应明确指派专人负责实物资产的保管。固定资产的转移、调入、调出, 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 并经单位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调拨手续。处理、报废闲置、损毁固定资产, 必须经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申报, 主管领导审核, 单位负责人批准。防止随意处置、报废固定资产的行为。同时要定期盘点实物资产, 将盘盈、盘亏情况作书面报告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机构 篇11

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中小创业企业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只是决策的具体执行者。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监控失灵,会计信息失真。

2.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创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加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人员的岗位安排随意性较大,财务人员职责分工不清,权责不明,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同时,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容单一,日常工作主要侧重于记账、算账和编制财会报表,而分析、预测、监督、控制、检查等财务职能缺失,没有发挥作用,无法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财务管理目标。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创业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财会人员的任用“家族化”现象严重,许多财会职位由家族成员出任,企业选聘财会人员不是以专业素养为标准,而是看选聘人员是否听话,是否信得过。任人唯亲的用人观念造成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素质较低,无法起到决策参谋作用。而上述现象的存在又使得中小创业企业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4.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中小创业企业因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在实际经营中为达到避税、逃债等目的,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导致财会信息失真。虚假的财会信息不仅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风险隐患丛生,影响企业的正常决策,危及长远的发展,同时酿造了中小创业企业的信用危机。

5.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手段单一是目前许多中小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造成中小创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即中小创业企业因自身财务会计信息失真、透明度不高及信用观念淡薄而产生的信用危机,使外部投资者望而却步,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缺乏信心,企业难以步人良性发展轨道。

6.缺乏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

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激励职能,企业财务人员通过财务方案的设计、财务制度的安排来实现激励效应,激发员工的潜能,体现财务管理的激励职能。但许多中小创业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未能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积累与扩张之间的关系;有的片面注重财力的积累,忽视了分配的激励作用,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有的片面注重分配,不注重资本的长期积累,影响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长期发展。

二、创投机构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协助创业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创投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创业企业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单纯提供资本,更重要的是提供增值服务,这也是创业投资区别于传统投资的一大特征,是创业投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业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中小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创业投资企业主要通过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增值服务,帮助中小创业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1.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创业资本进入创业企业后,可以优化创业企业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形成由创业者、技术骨干、投资机构组成的股本结构,实现创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并且通过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董事会对经营者的财务约束和控制,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向中小创业企业推荐董事,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营者的责、权,充分发挥董事会在规范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为提高中小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2.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创业投资企业应帮助中小创业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控制的原则设置企业财会机构、配置财会人员,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对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财务报告的编制等事项作出详细规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涉及财会工作的任何人均有约束力,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企业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使财会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杜绝“家族化”管理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董事会应建立必要的内部稽核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做到有章必依。

3.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创业投资企业通过推荐、派出财务总监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总监应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会人员选聘、培训、考核制度。严把选聘关,财会人员的选聘应重专业素养、轻亲缘关系;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使财会人员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晋升、淘汰制度,实现财会人员的良性流动。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人力资源保证。

4.增加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度

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对中小创业企业财会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改善中小创业企业的外部形象,创业投资企业除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品牌形象为企业进行策划、宣传外,可考虑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咨询、审计等专业服务,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同时,可以增加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信力,改善形象,获得外界的认同,为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向金融机构融资乃至上市创造条件。

5.利用自身优势,缓解创业企业融资困难

创业投资的资本投入缓解了创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加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优化了各项财务指标,有利于企业的后续融资。同时,创业投资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信誉优势为创业企业争取政府创新基金、贴息贷款,为企业融资提供阶段性担保,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实现创业企业的良性发展,创业资本也可实现增值并顺利退出。

6.帮助创业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

创业投资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设计和安排,在创业企业建立起股票期股期权激励制度,激发核心团队和员工的潜能。创业企业核心团队和员工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若能得到有效激励,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而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为股票期股期权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核心团队和员工是巨大的刺激和诱惑。因此,有效的激励制度,加之因创业而产生的激情和精神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起潜能,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积累与扩张、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创业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财务会计机构 篇12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 理论基础

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的财务管理, 是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目的是透过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政的实施, 借以提升经费使用效率、落实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成就的目的, 而在程序上, 是教育行政机关依据经费分配计划, 将一定比例的经费拨给继续教育机构, 继续教育机构藉由校长、老师、家长、社区人士、学生的共同参与经营, 依发展计划编列预算, 弹性使用经费, 以提升学生学习成就与行政效率。具体而言, 就是把继续教育机构的经费一次或分批交给继续教育机构, 让继续教育机构自己去分配及运用。而在继续教育机构方面, 继续教育机构必须了解继续教育机构的需求与愿景, 作为预算编列的依据。而采取这样的预算制度, 主要是因为直接提供学生服务的继续教育机构成员, 比待在办公室里的政府官员更了解学生的需求, 因此, 由他们来决定继续教育机构经费的运用, 将更能反映学生的特殊需求 (Odden&Picus, 1992) 。继续教育机构得到这一笔经费之后, 同时具有决定经费支用的决策权力, 继续教育机构可以依据需求与愿景, 作为预算编列的依据, 再让继续教育机构自行设定本身的经费支用优先级。由此, 本研究所称之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 就是把继续教育机构的经费一次或分批交给继续教育机构, 让继续教育机构依据需求与愿景分配及运用, 并让继续教育机构自行设定本身的经费支用优先级。

(二) 文献综述

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的财政管理是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理论基础与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有许多重覆之处。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的财政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主要是可以改进许多原本财政由中央集权控制分配而产生的缺点, 因而增加继续教育机构的效率。但继续教育机构财政与学生的成就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却一直是个争议的焦点 (何宣甫, 2003) 。至于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的财政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说, 就是要把继续教育机构的经费一次或分批的交给继续教育机构, 让继续教育机构依据继续教育机构发展的需求自, 己去弹性分配及灵活运用。这主要是因为直接提供学生服务的继续教育机构成员比待在办公室里的政府官员更了解学生的需求, 因此, 由他们来决定继续教育机构经费的运用, 将更能反映学生的特殊需求 (Odden&Picus, 1992) 。而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的财政管理, 最大的特色即在继续教育机构预算制度的建立。Picus (1997) 认为在传统的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系统中, 继续教育机构的所有花费都是由学区所决定, 继续教育机构可以自由决定的费用相当地少。在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之下, 学区不在帮继续教育机构决定各项经费之用的细节, 继续教育机构可以自己决定。但因为学区的资源毕竟有限, 所以学区可以将一个总数分配给各个继续教育机构, 再让继续教育机构自行设定本身的经费支用优先级。继续教育机构得到这一笔经费之后, 同时应该具有决定经费支用的决策权力, 如决定是要将经费使用于教师人事费用, 或是购置设备;继续教育机构甚至可以减少教师编制人数, 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训练经费。林忠正 (2005) 指出, 继续教育机构在实施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前, 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继续教育机构参与财务决策的人员必须清楚总共有多少经费;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支用这些经费于哪些项目之上;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有多少弹性空间于经费支用上。如果继续教育机构具备以上能力, 可以让继续教育机构掌控实际经费需求, 并可以依继续教育机构自身需要弹性使用。除了有自主以外, 并能避免核销年度经费的浪费情况间接省开支。因此, 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在经费方面自主管理的程度, 乃是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落实与否的重要指标, 因为如果继续教育机构空有权力去从事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 但却没有经费的自主权, 则一切的权力将只是空谈而已, 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的理想是无法具体的落实, 继续教育机构若能拥有预算决定权, 才算是真正握有继续教育机构本位管理的权力。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建立了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划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 如图 (1) 所示。在图 (1) 中自变量为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 包括经费使用的自主性、经费编列的参与性、经费使用弹性化、经费使用的效率四个维度;因变量为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 包括人力资源精简、经费分配合理性、财务推动自由度、财务水平改善度四个维度。基于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与财务绩效关系概念模型和前述文献回顾, 对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和财务绩效关系, 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假设:

假设H1:继续教育机构经费使用的自主性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假设H2:继续教育机构经费编列的参与性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假设H3:继续教育机构经费使用的弹性化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假设H4:继续教育机构经费使用的效率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 变量定义

本文对变量的测量采用量表形式来加以测度。所有测量量表均采用五点量表呈现, 依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等级予以勾选, 分别给予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越代表受试者认同该项题目之叙述, 反之, 则代表受试者越不同意该项题目之叙述, 问卷之分量表总分为各题分数加总而成。问卷初稿完成后, 委请专家学者分别就问卷的内容给予适合、应删除, 以及应修正等三种意见, 协助评估及确立问卷题项能具有良好内容效度。问卷初稿回收后, 依据专家意见并与指导教授讨论, 决定最后将保留、删除或修改之题目, 并形成预试问卷。预试问卷完成后, 基于对50位继续教育机构相关被试的预调查结果, 去掉了删除后能够显著提高Cronbach’sα值的题项;然后根据小样本的预调查的结果, 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正式问卷。正式的调查问卷包括如下部分: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影响因素认知量表;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管理绩效认知量表;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三) 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教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为抽样对象。抽样研究中以立意抽样之方式, 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五大城市地区的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教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为具体的抽样范围和调查对象。本研究的正式量表完成与施测对象决定后, 先行联络所有施测继续教育机构协助人员, 并取得各校受试人员同意后进行填写, 在填答完毕后由各校协助人员收回问卷。协助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告知被调查者请求协助, 由于此为学术性研究, 可依自身感受回答, 且问题本身并无正确答案, 可以安心填写问卷。调查从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历时4个月。在所发放的337份调查问卷中, 最终获得了273份的有效。回收率80.9%。并进行无效问卷的剔除后, 其中有效问卷为212份, 有效率达78%。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如表 (1) 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以各量表之信度, 采用Cronbach’sα内部一致性来考验问卷内容是否有一致性。本文首先采用SPSS1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的指标, 验证建构效度, 得到KMO值为0.882, 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 表明量表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各变量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Cuieford (1965) 认为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者为高信度值;而介于0.35与0.7之间即可以接受, 但若低于0.35则是信度过低应拒绝使用。从表 (2) 可以看出, 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构面中的Cronbach’sα值经费使用的自主性为0.816, 经费编列的参与性为0.826, 经费使用弹性化为0.787, 经费使用的效率为0.879, 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805。其构面均高于0.7, 显示构面间呈现一致性。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构面中之Cronbach’sα值人力资源精简为0.835, 经费分配合理性为0.798, 财务推动自由度为0.812, 财务水平改善度为0.845, 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817。各构面均高于0.7以显示构面间呈现一致性。因此, 变量各维度以及总量表的Cronbach’s值均大于0.7, 可见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关系量表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注:***p<.001

(二) 相关性分析

为了解继续教育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 (Pearson’sproduct-momentcorrelation) 来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表 (3) 所示。从表 (3) 可以看出, 本研究所设定之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四项主要内涵 (经费使用的自主性、经费编列的参与性、经费使用的弹性化、经费使用的效率) , 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有低度至中度的正相关。其中以经费使用的效率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相关最高 (r=.635, p<.01) , 其次依序为经费使用的自主性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相关 (r=.581, p<.01) 、经费使用弹性化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相关 (r=.571, p<.01) ;而经费编列的参与性与校效能的提升相关稍低 (r=.239, p<.01) , 换句话说, 我国的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与教师等都认为, 继续教育实施机构本位财务后, 若经费使用的效率越高, 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有正面的影响, 此外如经费使用的自主性、经费使用的弹性化与经费编列时的参与程度越高, 也都能有助于整体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

(三)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对财务绩效影响的路径机制, 本文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表 (4) 为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预测模式变异数分析表, 用以检验回归模式的显著性。可以看出模式一的F考验值为181.837 (P=.000) ;模式二的F考验值为112.336 (P=.000) 皆达统计上的显著水平。亦即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之内涵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来说的确有预测力。表 (5) 为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逐步回归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发现: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四个向度中, 能有效预测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向度只有二个, 依进入回归模式的顺序为经费使用的效率、以及经费使用的自主性, 其多元相关系数为0.675, 决定系数为0.456, 亦即二个变量共能有效预测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45.6%的变异量。若依个别变量而言, 经费使用的效率解释量为40.3%, 而经费使用的自主性解释量为5.3%, 其Beta值分别为0.446以及0.297皆为正向, 代表经费使用的效率及自主性越高, 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将越有正面的影响。至于未列出之变量 (经费编列的参与性、经费使用弹性化) 之决定系数增加量F值未达到显著水平。意即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中此两个维度对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并不具有很大的影响, 没有显著的预测力。

四、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1) 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四个主要内涵维度 (经费使用的自主性、经费编列的参与性、经费使用的弹性化、经费使用的效率) 与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皆呈中度以上相关, 表明继续教育机构实施本位财务管理后, 能有助于整体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提升。 (2) 在继续教育机构本位财务管理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的预测力方面, 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 经费使用的效率、经费使用的自主性能有效预测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 表明继续教育在实行本为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经费使用的效率及自主性越高, 对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将越有正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 继续教育机构应回归本位财务管理精神, 放宽继续教育机构自行控管经费限制, 促进继续教育机构经费使用弹性及效率, 并增加继续教育机构危机处理之资源;修正现行继续教育机构相关会计规定, 放宽继续教育机构自行控管经费限制, 促进继续教育机构经费使用弹性及效率, 以提升教育机构在经费使用中有更高的自主权及更多弹性并同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进而提升继续教育机构财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宣甫:《学校本位的财政管理》, 《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2]王如哲:《英国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及其启示》, 《教师天地》2002年第2期。

[3]Chapman, J.D.School-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ersonnel.In J.D.Chapman (ed) .School-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Hampsghire:The Falmer Press, 2000.

[4]Johnson, S.M., &Boles, K.C.The Role of Teachers in School Reform.In S.A.Mohrman., &P.Wholstetter (Eds) .School-based Management:Organizing for High School Performan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

上一篇:微观交通仿真下一篇:初中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