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职能

2024-07-08

财务会计职能(精选10篇)

财务会计职能 篇1

1 财务职能的含义

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重要体现形式。财务天生拥有的特定功能为财务职能, 这是用于确定财务管理的作用和任务的一种客观依据。而哪些职能存在于财务职能中呢?这一问题只在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财务教材中有一些正面论述, 历年来我们未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 自然也没有对其深入、正面地探讨过。此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 中国的公司财务管理从诞生起就只是中国财政体系的一个附属成分, 可视作财政管理的依附物。当然必须承认的是, 这在当时的统收统支和计划经济的体制背景下, 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可是我国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财政替代企业财务管理功能,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只需根据财政计划来行动, 来对资金的运用进行控制, 已经使得财务管理的职能被大大削弱, 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转中应当体现的职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2 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

在财务管理职能的研究还没有被引入产权理论之前, 财务管理职能的研究一部分偏重于从职责的方向界定, 一部分偏重于从功能的方向界定, 其余的则是两者结合来界定。

《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 (吴水澎, 1987) 这篇文章很早就发现了, 企业的日常财务运作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组织。企业管理者需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其他关联方的财务关系, 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说得更加详细一点便是, 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便是财务管理的职能。

《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 (刘贵生、熊哲玲, 1988) 这篇文章把财务职能的基本职能定义为, 财务监督、财务分配和筹资, 但此文不认同按一般职能分之为控制、计划、组织等。

《高级财务学》 (刘恩禄、汤谷良, 1991) , 对财务管理的职能有如下定义:指财务管理的功能和职责, 且有效处理与有关方的财务关系, 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本书中把财务管理的职能细分为计划、领导、组织、控制等。

《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 (耿汉斌、谷行素, 1991) 则从其他方向定义了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垫支资金、财务监督、分配价值等。

《新经济体制建立与财务基础理论体系》 (郭复初, 1994) 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存在于分配、监督、调节和筹集资金这四个方面。文章指出, 面对目前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我们不能再单纯地从财政分配和监督的角度来延伸出财务的职能, 另外, 我们应该从财务本质的要求来认识, 即从财务主体的产出活动和本金的投入要求来认识。

《企业理财学》 (余绪缨, 2001) 认为, 围绕企业的财务目标, 科学地进行正确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收益分配决策是企业理财之基本职能, 并且, 企业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平衡作用和配置, 需要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的财务管理者需要正确地处理好企业的外部形式及企业已经具有的基础的动态平衡关系, 从而来完成目标, 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财务学术前沿课题》 (陈毓圭, 2002) 把财务管理职能分为了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 作为一项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确实具有了普通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些功能, 比如:预测、计划、决策、监督和控制等, 能够发挥出优化配置公司资源的功效;但是在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又与其余一般的科研、营销和生产管理有所区别。那么除了上述的一般管理职能, 企业财务管理还有哪些更加特殊的职能呢?答案是财务管理还在企业运转中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比如, 在资金链条断裂时筹资, 在会计季度进行收益分配, 在各个可行项目中进行资金投放分配等。能够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活动, 这也可以说成是财务管理在整个管理中所“管辖”的具体方面。

在产权理论中, 即财产权利制度被发明总结出来之前, 传统的关于财务职能的研究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一部分学者认为, 财务的作用和功能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说刘恩禄就认为, 那种财务管理的职能在发挥功用之时对企业一些方面产生的影响才是财务作用;耿汉斌、谷行素等认为, 在其研究中并没有对这两个观念进行显著的区分, 两者被看做是相同的概念。可见, 传统论述多是在财务职能的含义范围内进行的分析。然而, 企业不仅不是财务主体更是产权主体, 财务管理拥有的功能和职责在严格意义上应该是财务管理主体拥有的功能和职责。因而, 本文认为, 企业财务职能在传统观点中被笼统提及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3 引入产权理论后的财务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公司管理过程中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 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转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财务管理应该具有何种职能以满足经营者和所有者?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客观上由产权理论的出现促成, 后来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完善。以下是本文总结的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

《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 (伍中信, 2001) 中在郭复初四大财务职能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个大的基本职能观:资源的有效监督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伍中信认为, 我们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社会各项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单位是公司企业。

《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 (干胜道, 1995) 中讲到, 所有者的财务主要职能是控制、协调和组织。企业所有者通过制定财务制度、财务准则等规范来控制以及监督经营者的财务行为。文章当中还陈述到“: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经营者需要做到筹资成本最低化、资金运用最有效率化、财务的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优化。”从而管理者不仅要完成企业所有者为其布下的财务指标, 还要协调各个关系方的财务关系。

《经营者财务论》 (汤谷良, 1997) 中写到“:企业所有者在财务方面的职能为监控, 而经营者的财务职能则是协调、组织和决策。其认为, 财务控制可看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或者重要环节。”以上可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预测和评价一起看做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尽到的所有职能。文章还认为, 财务处在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时, 工作的核心在于财务决策, 这种设置可使得财务管理的地位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得到提高。

《论现代企业财务的分权分层管理》 (裴伯英, 1998) 表明的观点是, 作为企业实际拥有者的股东会 (第一管理层次) , 拥有监督、管理的财务职能;而董事会的财务管理职能是控制决策、计划和监督。

综上, 当产权理论被引入进财务管理职能后, 学者们多倾向于把基础定于财务的分层理论, 从经营者和所有者的角度来分析财务的职能, 但是这些对财务职能的分析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比如, 干胜道在对比所有者、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之后, 认为决策应当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财务还能, 不属于经营者的财务职能。本文则认为, 该观点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有失偏颇, 因为管理学中决策贯穿了企业的始终。从企业的顶层领导到基层领导, 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会有许多需要做决策的时候, 只是有着不同的决策范围而已。所以, 从此层面而言, 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也应当涵盖决策, 与所有者决策的区别在于经营者主要做微观决策, 而所有者的决策则更加宏观, 需要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

4 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分析财务职能

4.1 透过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

财务本质是财务工作最基本的范畴, 财务本质与财务职能紧密联系, 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 而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人们之所以对财务职能有不同的认识, 是源自对财务本质有不同的认识。财务的一些特性则反映了对于财务本质的一些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引发的职能描述相互独立却又依序进行,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这些职能需要被行使到公司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 如主营业务收入得到的盈利的分配;各种费用支出的合理化;在资金紧缺时的筹资;对各种项目的投资等。但仍需注意的是, 虽然这些被细化的方方面面都称作财务职能, 但是财务职能最基本的方面还是有关企业的资金运用组织和财务关系的处理。

4.2 运用财务职能实现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是企业经济业务管理的终点, 而财务职能则成了企业管理者设置财务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我们把企业面临特定理财情景时, 加强企业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称为财务目标。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务职能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处理协调企业财务主体的各种牵扯和协调问题, 以及把财务活动组织成规律有效率的组织活动。

4.3 特殊财务环境中的财务职能

财务环境有时会限制财务功能作用的发挥。财务职能决策的支持作用慢慢突出, 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财务的决策过程当中来。而如果要求财务管理成为核心的管理活动, 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5 财务职能理论研究方向中的未来趋势

如今, 会计和财务管理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诸多发明创造之中。当然, 这被发明创造出来的会计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但它的目的是什么呢?财务管理能为其组织带来真正的效用吗?或者是有一天, 它是否会完全被一个智能电脑软件所取代?这便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计原本被发明出来用于简单的数值记录, 如今财务管理不仅要详细记录当前的各项收入支出, 还要对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健康进行评判, 还要根据往期财务情况作出财务预算, 成为整个体系收支的标尺。也就是说, 企业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就有了决策、预测、组织、计划和监督五个职能。财务管理的最近发展表明, 财务管理同样存在于组织之外。通常这部分由经营者来具体完成, 但是需要在所有者的大致指导下完成。也就是说, 经营者则需要对平时具体的财务决策和非长期的计划负责, 在经过管理者同意后, 负责落实大家一起制定的财务计划。计划的执行之外, 还需要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奖惩有特定表现的员工, 以及向企业的拥有者提供信息服务,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是进行风险管理, 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所述, 经营者就具有了许多方面具体的职能, 包括决策、预测、组织、控制等。而拥有者的职能, 则更多的是宏观上整体走势的把握和企业外部财务关系的协调。

摘要:我们将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 财务起到的重要作用称为财务职能, 它主要是通过资金运作对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财务职能从最初的单纯记账, 到随着经济文化环境的进化, 财务管理的内容日渐充实, 职能范围日渐广泛, 体制也日渐完善。本文主要将财务职能引入产权理论的前后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归纳分析, 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职能,财务管理,财产权利制度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王庆成.财务管理学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3]余绪缨.企业理财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4]吴水澎.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J].中国经济问题, 1987 (3) .

[5]刘恩禄, 汤谷良.高级财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6]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7]伍中信.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J].财务与会计导刊, 2001 (4) .

[8]耿汉斌, 谷行素.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

[9]刘贵生, 熊哲玲.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J].财务与会计, 1998 (8) .

财务职能文献综述 篇2

关键词:财务职能 产权理论 财务本质 财务目标 财务环境

一、企业财务职能的概念

财务职能,它的涵义在我国的理论界有不同的表述。刘恩禄教授对财务职能的表述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尹书亭教授的表述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吴水澎认为财务职能是“科学地处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可以说财务职能是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本质功能。它回答的问题是“财务是干什么的”。这个功能离不开财务的本质,又受财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是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

二、传统财务职能观点

传统的财务职能观点即没有引入产权理论之前的财务职能观点,这一类研究都是围绕“职能”的含义展开的研究,称为传统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观点:郭复初教授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余绪缨认为,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以促进企业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可见,传统的观点虽然都着重于从“职能”角度看财务职能,但对财务职能的认识很不统一。有二职能说、三职能说、四职能说等等,共性是这些表述基本上围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内容展开,有的着重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着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则从二者结合的角度界定财务职能。

三、财务理论研究中的产权观点

在财务职能研究中引入产权理论以后,基本形成了两种观点。

一种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来论述财务职能。伍中信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在财务的几大职能问题上,可以把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作为资源配置这一基本职能的具体职能看待,并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与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的关系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进行财务监督,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进行资源配置。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是财务的第一大基本职能。

另一种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界定财务职能。从所有者角度来看,首先,所有者要对企业的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负责,所以具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重大财务决策)、财务计划(中长远计划)等职能;其次,所有者要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给经营者以激励和约束,所以具有组织职能;最后,所有者需要总揽全局监督经营者财务活动,所以具有监督职能。这样所有者财务职能就包括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财务监督职能等。从经营者角度来看,经营者要对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负责。经营者具有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日常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年度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財务指挥职能、财务协调职能、财务控制职能等。

四、从三个角度看财务职能

财务功能离不开财务的本质,又受财务的环境影响,同时也是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职能。

(一)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具体化。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学者,如张国干将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其财务职能归纳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有些学者提出将财务本质理解为某种经济关系或某种资金运动,因而出现了对财务职能的重新理解。如刘恩禄、汤谷良认为,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在研究财务职能时要注意,财务职能可以细化成多个,但其基本职能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则应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将财务职能同资金运动规律如垫支资金、增值等区分开来。

(二)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动指南。而财务职能的内涵则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即如何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达到既定目标。

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但财务职能又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在此前提下,余海宗、袁洋认为,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应是一致和相关的。企业的生存目标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三)财务环境对财务职能的影响

财务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舞台。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环境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的对研究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对该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财务管理的环境,即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财务环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的理财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及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这就对财务部门信息处理能力及效率提出了挑战。

综上观点,财务是组织资金运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本人更为赞同伍中信的观点,将财务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基本职能为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职能,同时这些职能可以从所有者、经营者等不同层次去运用,其中的具体职能与具体的管理活动以及经营环节、财务内容相联系,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讯[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余海宗,袁洋.财务职能理论发展综述[J].财会月刊,2007(8)

财务会计职能 篇3

一、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力度的不足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基本职能, 也越来越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国家在1999年通过了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在2000年实施, 在此部法律中, 完善了会计监督这个会计职能的相应条款, 但现状不容乐观。

(一)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导致会计监督的难以执行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是, 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使得工作差错和舞弊, 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 甚至越权行事, 造成管理失控。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这些制度却只是摆设, 并没有得到好的实施与执行, 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 导致了会计人员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督。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 甚至无视内部控制制度,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 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 对会计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单一化, 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 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 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二) 会计外部监督的权责不到位

1993年,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在会计监督的方面, 各个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因为, 在会计监督的法律规范中, 并没有很详细地规定各部门权责, 会计法只是规定了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但是, 具体权责范围并未详细作出说明, 各个监管部门也只是根据会计法制定了一些相关办法。比如《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这样造成了各个监管部门的重复检查和责任的相互推委。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 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出于自身的利益, 争抢业务, 往往过分地顺从被审企业的要求, 审验质量差, 签证可信度低, 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 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作假开了“绿灯”, 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 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混淆

虽然, 国家法律已经不断在完善, 但对于会计监督的条文还是只有框架, 没有具体细则, 比如, 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会计监督的条文, 但是, 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 而且, 会计监督问题也只有在几点中粗略的提到, 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然用传统的办法来对待新制度, 并没有按照新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新法规形同虚设, 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作用, 甚至因此出现会计管理的混乱, 再者, 我国的内部审计法规还尚未建设, 这也使得会计监督与审计的概念到现在还是很模糊, 连法律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权责不明确, 法律依据混淆, 正因如此, 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 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再次监督, 审计监督只是事后的一种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就根本无法适应以后的经济活动。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刍议

(一) 完善配套会计监督法规,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绝对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所以完善配套会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事在必行,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新的《会计法》, 但没有出台《会计法》细则, 特别是会计监督在《会计法》涉及的范围不大, 导致了会计监督的法律可操作性并不很强, 所以, 建立和完善统一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经营的多元化, 与此同时, 还要强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比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不能顾此失彼。让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首先应该从严贯彻《会计法》。新会计法的实施, 标志着以规范会计工作程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建立, 为加强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保障, 在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职责明确。处理每项经济业务, 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财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二是互相制约。每项会计业务的全过程或某个重要环节, 需由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共同经手, 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目的;三是稽核对帐。每期必须进行账证、账账、账物、账表核对, 防止错误和不合理事项。同时还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最后规范监督程序和方法。一要注意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二要对本单位财产物资进行监督, 即要对财产物资进行妥善登记与保管;对实物资产定期盘点, 进行账实核对, 并对核对差异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三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会计人员对违法收支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财务收支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请示查明原因, 做出处理;对那些严重违法和损害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 还应向主管单位或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总之, 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做保障, 再好的会计法律、法规也会失去作用。必须切实提高内部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这样一来, 企业落实好了单位会计的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也就有法可依, 有章可行, 操作性也强化了, 监督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会计信息不真也将很少会发生了。

(三) 强化外部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强效发挥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环境的监督, 一个单位会计监督体系能否得以有效的运转, 不仅要依赖于自身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 同时也要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

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 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财政监督之所以是政府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仅因为它可以对各个事业单位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也有利于各企业单位严格财经纪律, 保证国家预算计划、发展方针的全面完成。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要接受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对其财务收支情况的依法监督, 政府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监督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有助于各个单位会计工作在法律这面大屏障保护下展开。

税务机关在对企业单位征收税收的过程中, 可以依法查看企业相关的会计资料, 以此可以发现企业是否存在错记漏记或计算上错误等情况, 客观上是对单位会计资料不正确处进行了又一次更正, 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对各单位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方向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稽核, 以及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银行账户进行监督, 防止私设账户或转借帐户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各企业单位应定期向金融机构保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一些财务会计报表, 并应该接受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机关, 其下设的各级部门可以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定期审核, 以查处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有会计做假等行为并及时对其纠正和惩罚, 上市公司必须接受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单位在财务方面的合法监督, 同时也要接受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单位提出的合理批评、建议并给予采用。

其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由于其所具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因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当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并应当向注册会计师如实提供会计报表和一些相关的会计资料,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存在差错应当给予纠正, 并及时有效的查处制止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制约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行为, 有效的防止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生, 进一步确保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总之, 在我国加强会计监督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现在, 我国会计监督已经处于一个越来越弱化的状态, 如果再不加强会计监督, 可能将导致会计监督的有名无实, 而我们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诚信度也更将不复存在。我国会计监督面临如此巨大挑战, 惟有国家, 社会, 企业和会计工作者四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才能为企业会计创造一个明朗的前景, 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一个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文虹, 王洪英.浅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 2007, (8) :17-23.

〔2〕闫希望, 孙静.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2007, (9) :22-25.

〔3〕刘青.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务举措〔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6, (6) :32-33.

辩证的看待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 篇4

关键词:会计职能 会计目标影响 关系建议

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

一、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影响

(一)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研究会计职能与掲示会计本质时,不能仅仅把“会计”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或仅仅作为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来对待,而应当从总体上对它加以考察。

1.核算工具(核算职能)

古代数学家正是从记账、算账、报 账、用账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做出了“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一结论。这一定义仅仅表现了簿记的核算职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未涉及到会计的监督职能。

2.管理工具(管理或监督职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复式簿记的应用逐渐成长,导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理论由“核算工具论”转变为“管理工具论”。

3.技术与信息系统工具(技术与信息系统职能)

二十世纪初,簿记时代进入会计时代。信息化经济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无论会计环境发生着多么大的变化,会计都始终被看作是纯粹服务性的工作,至始至终处在作为“工具”存在这个社会之上。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的特点与会计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会计目标按层次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信息。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会计,其基本会计目标是一致的,而具体会计目标则因历史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单式簿记时代的会计目标是要为政府与民间商业及手工业核算收支,满足它们对各自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信息需求,决定了会计具有核算的职能。到了复式簿记发展阶段,其目标是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和所进行的交易及其损益的信息,此时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机器大工业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这一历史时期具体会计目标为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看出,在会计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会计的反映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后,所有制成分、企业制度、会计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目标也具有了自己的特点:(1)政府的双重角色导致了会计目标以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为主导方向;(2)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采取政府集中管理型的会计管理体制;(3)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通过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之外的手段和方法,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和成熟之后,会计目标才具有追求全面质量的基础,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发挥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上述可见,处于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会计,具有不同的具体会计目标。结合我国当前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多种计量模式的并存,对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影响,决定了我国当前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以受 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

二、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系

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与会计职能相比,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提供什么样信息才能满足有关各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而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单一的东西。由此可见,二者最根本区别在于会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会计运行的定向机制,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是评价、修改会计准则的标准,它实质上是会计职能在一定条件的具体化,而会计职能则是会计目标的约束机制。

三、对我国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探讨的几点建议

(一)对会计职能探讨的建议

1.首先要明确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的职能(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区别开来),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它在会计作为事物或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时就已经存在了,并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应随意扩大其职能。

2.要把会计的本质与会计职能紧密联系起来。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与对会计本质的掲示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通过对会计所下定义掲示会计本质的同时,又相关联地强调了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会计的本质也体现在会计的职能中。

3.既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会计的职能,又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会计职能也会发展变化,但就一定阶段而言,它还是相对稳定的。我们要注意实事求是,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的职能应分别研究,科学地加以界定。

(二)对会计目标探讨的建议

1.首先要明确这里的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一条涉及到了目标问题,将我国会计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 状况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但目标没有那么简单,要区别内部和外部。我国的 《企业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准则,是针对对外财务 报告所做的统一规范。而现行的准则,把对企业内部的要求也包括进去了,必然与财务报表产生部分脱节。财务报告并不能有效地对多类使用者同时负责,而应有所侧重和取舍。

2.密切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研究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前,西方各国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都立足于决策有用学派,事实上,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有其生存的客观经济环境。我国要沿用有用观或受托责任观深入研究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便指导会记事业的长期发展。

3.要在明确会计职能的前提下研究会计目标,应以“管理活动论”作为理论依据。会计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会计职能的范围内,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而提出的标准,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会计改革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当前历史信息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转变会计目标,作好迎接国际力量挑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会计目标:信息需求论[J].财会通讯,2001-08.

[2]李娜.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3-09.

[3]郭道杨.论会计职能 财务与会计[N].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4]于玉林.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5]丁启叶.小议会计目标的中国特色[J].财会月刊,2001-08.

财务会计职能 篇5

它是当今的企业的众多制度中的一种重要组成, 具体有广义的以及狭义上的两种解释。广义的会计监督集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于一体;后一种指的是从业人员依据法规的要求, 拥有很特殊的职权地位, 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有着监督的权限, 以此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的合法, 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有序发展进步。做好了监督工作, 对于我们规范会计行为以及提高信息质量等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更是有积极地影响。

2 目前运作的制度中面临的弊端

2.1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制, 不能合理的开展监督工作

2.1.1 在操作方面没有很好的实际效果

2.1.2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制。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 很多的企业财务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相关人员的利益, 严重的扰乱了社会正常发展的模式, 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家的民法以及刑法中对于这种现象却没有明确的法规, 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只能参考会计法处理相关人员。不难想象惩罚的力度与其带来的危害不能成正比, 因此我们急需完善相关的制度。

2.2 没有有效地内部管理模式, 监督工作不能合理展开

2.2.1 会计的职业素养不高, 就致使了相关的信息不真实, 存在虚假行为。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 因而避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 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2.2.2 人员没有很高的独立性能, 不能合理开展监督工作。

因为会计是企业的员工, 受管理者的管理, 因此就存在一定的受管与被管的概念。

2.2.3 不能有效地区分会计和审计这两者不同的监督, 很多时候导致监督职位不能有效履行责任。

2.2.4 领导者没有很高的法律概念, 不能有效地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意义。

2.3 没有有力的社会监督

2.3.1 因为个别素质低的员工导致了信息不真实。

当今的市场竞争非常残酷。有些素质低下的员工面对利益, 就会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 出具一些虚假的证明等, 不能真正的起到监督的作用。除此之外, 一些会计单位为了自身的效益, 采取低价拉客户的方式, 但是存在很大缺陷就是由于资金不足, 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等负面影响。

2.3.2 没有有效地社会力量的监督。

由于很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目前的社会力量, 比如广大媒介以及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还不是很明显。没有完善的奖励以及激励措施, 没有相关的法律标杆, 以上的这些都导致了社会监督不能正常的进行。

2.4 政府会计监督有待加强

2.4.1 政府的相关部门没有很好的协作能力。

我国目前现行的会计法规定相关的财政以及税务、银行、审计等等的相关部门都有权利来监督会计相关工作。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这种监管工作做得并不到位。

2.4.2 没有很高的执法力度。

我国目前的各项检查中, 对于出现问题的采取处罚时, 往往处罚的力度以及方式等不适很有效。很多时候采取很轻的处罚。就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处罚导致严重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合法性。

3 要想真正的做好监督工作, 完善会计体系, 就要认真的做到下面讲的几点内容。

3.1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不断完善措施

3.1.1 不断的完善法规, 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

财经会计法规既是约束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准绳, 也是会计人员据以进行会计监督的依准。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应细化, 对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规定应较为固定, 减少会计操作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处罚措施, 对于违法的人员给与严厉的处分。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予以规范, 同时也可以吸收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方法, 披露法将目前国内的企业按规模进行划分。大型企业完全执行上市公司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要求年报按照上市公司处理, 并进行审计, 但不要求临时公告;中型企业按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执行, 可以不执行会计准则, 要求编制会计年报, 但无须编制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要进行报表审计;小型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年度报表可以简化, 不要求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是否审计可以由其自行选择。采用此法对中小型的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实施成本效益有重要的的意义, 能确保建度合理进行。

3.1.2 不断的加强执法, 完善奖惩机制

我们要认真地按照相关的要求, 对违反法律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不断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改变过去以往的那种政府下达目标的方式, 完全的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发展, 忽略监督的行为。

首先, 我们要完善奖惩体制, 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对于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分, 如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正面的形象我们要加以引导, 给与适当的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鼓励, 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2 从社会角度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3.2.1 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要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用制度来保证执业质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等, 既保证有章可循, 又充分调动注册会计师的积极主动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制定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条款的落实情况。

承接业务要谨慎, 防止客户风险转移。推行“双承诺制”, 具体讲, 就是客户要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合法, 如果一旦出现问题, 客户承担责任。业务项目的每一步都应按操作规程扎扎实实地做好;严格三级复核制, 各级都应明确具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 层层把关, 级级负责, 确保审计项目的所有环节自始至终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3.2.2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

因为合伙性质的单位存在自身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将个体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有效地联接到一起。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整合, 发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以提高其抵御外部环境压力的能力, 增强其独立性。这一思路在我国的脱钩改制措施以及《注册会计师法 (征求意见稿) 》对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规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了打破以往的那种会计对审计的依赖, 确保独立性能, 我们要完善现行的审计招聘体制。我们建议应该单立一个专门的聘用审计的部门, 具体的负责评级以及付费等等一系列工作。

4 结语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会计监督在企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的强化措施, 打击不真实合法的会计信息。而相对于企业自身来讲, 我们要不断的强化体制, 扩大对人力的投入, 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尽可能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 最终确保我们的经济建设健康有效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各类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的萌生出来。经济发展带动企业进步, 企业的发展又在无形中给会计工作增添了很多重要的职责和要求。会计监督是整个企业的监督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 同时它本身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想做好监督工作, 就必须要建立形式有效的运作体系。目前我们常采用的措施有如下几点:强化内部的审计工作, 以此来不断的增强员工的素养;采取测评体系, 将责任落实到个体;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巩固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完善,监督,净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08 (22) .[1]王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08 (22) .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思考 篇6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采取的是三位一体的形式, 即“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共同构建会计监督体系。随着企业集团投资控股及参股等企业产权多元化局面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出现了。但此时的会计监督却未充分体现这一部分利益成员的监督意识, 他们行使会计监督的手段稍显单薄。唯一可信赖的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 执行监督职能, 监事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督是明文规定, 有章可循的, 但现状是监事成员往往履行义务不够, 只是企业决策会议上的坐上宾、门前客。那么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这一部分外部监督就非常疲软, 不能充分体现出有监督动机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作用。

(二) 审计监督重于企业会计监督

外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企业将外部审计作为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 希望通过审计监督代替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过分强调审计监督, 偏重于审计结论, 而轻视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很多企业认为, 外部审计事务所有权威性, 审计结论有说服力, 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现状。但是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它侧重于事后监督,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会计监督从理论上来说是与企业经营并行的, 也就是贯彻始终的, 从企业自身来看,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更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监督仅仅是一种服务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要审计机构来承担对企业的监督职能无论是从动机还是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会计监督不能代替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也不可能代替会计监督。

(三) 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会计监督职能趋于弱化表现在:其一, 企业人员了解会计技术层面知识太少, 从领导到一般员工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不够, 势必使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员工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特别是面对“合理而不合法”这种问题的时候, 会计人员往往就会偏离了会计监督职守;其二,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建立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对一些内控问题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不追究, 导致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三,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独立性强,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 一言堂现象严重, 致使错误指令、错误行为缺少监督, 甚至违法乱纪、徇私舞弊, 有些经营者还授意或威逼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一些经济案件, 都是由于利益冲突和领导专制, 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四)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地位、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是影响会计监督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地位来说, 一些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知识甚少, 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 认为会计就是记账, 任何人都能胜任, 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乃至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而且在一些企业中会计人员不能进入企业经营中心层, 只能唯命服从, 甚至会计的监督行为会受制于企业当局的压力, 那么部分会计人员就会认为人微言轻, 政策法规抵不过领导一句话, 无法平衡自己利益与集团利益, 而主动放弃监督阵地。二是职业能力, 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 没有根据事实说话,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信息数据处理繁杂的今天, 违纪违规行为更加智能化、隐蔽化, 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职业操守, 会计这个职业, 职业操守很重要, 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 自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 法律意识淡漠, 不懂法、不学法、不执法, 不能真正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

(一) 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其目的也是加强会计监督的职能, 对企业来讲, 一是应该在各级层次的员工中,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导者, 要大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知识, 让其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所覆盖的内容, 合法决策;对会计人员也要加大会计法规的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对会计法律的熟悉程度, 对业务的判断能力, 让其执法必正、必严。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中会计文化的作用, 将会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全体职工中普遍明确会计职能、会计依据、会计流程, 特别是对一些与经济业务有紧密联系的部门, 如销售、供应等部门, 要让其了解会计法律、基础会计实务等会计基础知识, 开展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律约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组织编辑《财务特刊》这种企业文化宣传形式, 达到了宣传会计法律、解释会计知识、建立会计文化的目的。通过期刊这个宣传阵地, 长期对会计相关内容进行普及, 使法在人心、循章办事。三是通过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让各层面的人员认识会计职能的管理核心作用, 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地位和自信心, 企业要充分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过这些举措, 逐渐从会计的认识向认知转变。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有“产权不清晰、代理不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要加强会计监督, 就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充分发挥所有权人的会计监督职能, 形成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使监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 不能作为花瓶虚设, 要不受经营层的干扰, 要充分赋予监事会经营审查权、意见反馈权、职务弹劾权, 以保护出资者的权益, 真正形成企业内部的制约力量。在董事会内设立高级财务董事或财务委员会, 由董事会直接管理, 向董事会负责, 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 维护财经纪律, 防止企业经营层营私舞弊行为的出现。要处理好经济利益中会计监督权力委托关系, 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权力委托, 经营者对会计人员的权力委托, 主张权力委托中的会计责任, 形成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相一致的责任义务承担。明确并追究经营者的权力代理会计责任。对企业团体内部形成的权力委托关系进行必要的会计责任制约, 有效保障赋予了权利责任的会计人员自下而上实施监督职能的实现。

(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并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及报告的所有程序与步骤, 能有效地防止错误行动或故意舞弊行为的产生, 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 企业应在遵守会计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的货币资金、存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内部稽核和岗位责任等制度, 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二是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 使各部门的工作必须共同协调, 相互监督, 通过以会计监督体系为中心, 做到以各环节为程序控制, 会计为中心控制, 充分让会计体系贯穿整个经营体系过程, 落实会计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规划好流程控制, 用流程将利益关系群体区分开来, 通过各环节的相互监督控制减少舞弊行为, 然后伴以现代会计网络体系, 利用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杜绝业务流程中的人为因素, 保证会计系统按业务实际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记录、核算、反映, 做到有据可查。四是完善和利用好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监督是现有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 通过外部审计对企业经济事项的独立思考, 可以将隐藏较深的风险行为加以纠正, 通过外部审计风险管理专业化较强的特点, 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监督, 规避经营风险。

(四) 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独立性

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独立性, 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不受企业的干扰。一方面, 从企业会计责任主体来讲, 有些企业领导作为会计责任主体不懂业务、不懂法律, 不能区分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又借口自己不懂会计事务或会计人员没解释清楚将责任一推了之, 严重干扰了会计监督的独立, 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企业负责, 对法律负责,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保障会计人员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 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来讲, 会计人员多是附属于企业的, 那么权力是企业赋予的, 利益是企业负担的, 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赖和畏惧, 将会计人员置于一个不知可否的地位, 会计监督就难以落实到位。现在很多集团企业实行会计负责人委派制度, 将个人利益与所在企业分开来, 将监督权力与服务利益来源相分离, 提高了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减少来自企业的内部利益压力, 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实效性, 但是其他会计人员仍属所在企业, 难免有管理权架空的局面。现阶段, 会计人员不能归属于所在企业这个利益主体, 只能以独立身份出现, 在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之内, 向投资人负责, 真正摆脱会计人员与所在企业之间的依附关系, 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排除干扰, 依法办事, 正确履行会计职能, 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五)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现代会计的职能分析 篇7

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1 会计的核算职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去记账、算账和报账, 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 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 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 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 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 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 (3)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如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 (4) 资本、基金的增减, 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 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表现为盈利, 要按规定进行分配, 反之即为亏损, 要按规定进行弥补;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 (1) 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 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 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 (2) 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 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 (3) 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 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 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 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 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 提供有效的依据。 (4) 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 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 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 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 提高经济效益。 (5) 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 作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 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 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 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 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 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 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2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 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1) 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 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 在不予受理的同时, 应当予以扣留, 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 请求查明原因, 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 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 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 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 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 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 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以便处理。 (3) 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 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 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 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 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 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 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 才能增产节约, 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 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 要拿出整改意见, 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 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 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 审视其质量, 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 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 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 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 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 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 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 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 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 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 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 (2)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 会计委派制的实施, 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 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 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 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 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 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 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 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 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 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3 小结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不可分离的, 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 效益最佳的目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 发展经济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 有必要对会计职能实现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财务管理职能优化 篇8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财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依据各种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平衡,以达到特定管理目标的活动[1]。财务的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职能和财务控制的职能。财务人员通过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的总体需求,制订出若干个财务活动方案,决策者经过分析,从这许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这就是财务决策的过程。财务人员通过对前期数据和发展态势的统计与分析,对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量、设备采购、成本和费用、财务收支进行数量预测,然后做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叫做财务计划职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可能出现的偏差预测,在事前、事中、事后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科学组织程序和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运用科学方法对制度运行进行监督,消除隐患,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追踪记录,统计差异,这是财务控制的职能。财务决策、计划、控制三大职能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公司完整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X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笔者在X公司工作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X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制度随意,制度有诸多漏洞且不规范,在财务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形式化,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难度较高的工作,久而久之,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松散,财务管理部门职能提供基础数据,财务管理根本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产生科学有效方案,导致公司资金运行效率不高、成本过高、利润率下降的情况。

(一)财务预测职能没有得到创新

X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仅仅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负责公司的出纳、数据统计和简单的现金管理等会计工作。实际上,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反映着公司的收入、支出、现金管理,还反映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是所有资产、负债、成本管理、资金运行状况的总合,是管理人员对未来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假设,对企业未来发展发现、投入成本进行预测[2]。而X企业的预算的现实流于形式,或者说简直不能称之为预算,财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只能做简单的统计分析,根本无法对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方案,拿出的数据只能对过去的经营状况做一个笼统解释,无法反映具体偏向,决策者也就无法据此对下一步战略进行调整。所以,由于人事上的不足,预算形式与数据出现老旧、流于形式的现象,财务预算职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很多财务人员只扫门前雪,不能把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起来,许多指标只管能否完成,不会在制定过程中进行科学创新和适当调整,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消极应付,使得预算完成以后,只是一些机械死板的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参考价值。

(二)财务控制职能没有发挥应有职能

X企业组织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行政成本上升。在财务预算的可行性方案运行之后,没有采用有效方法进行监督,对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忽略了服务业主、与其他相关部门对接办理业务等日常管理活动引发的成本,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技术人才聘请、安全隐患排除、维修等环节更是监管不到位,导致成本增加,但效果却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物业公司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X公司在公共服务工作等方面做得较好,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化,管理队伍也日渐庞大。然而,财务管理体系的不科学、不系统、松散无力,导致管理的协调成本越来越高,漏洞越来越大,各方面的费用也高于比例,并不断上升。但是X企业领导却依然将财务控制管理视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其他人也一律不关心不过问,显然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成效的。成本管理的目的被视为降低成本,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成本管理简单等同于降低成本进行管理,显然是一种消极而非积极的财务管理理念,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职能未能得以发挥,制度运行失效

由于管理内容的不同,很多公司财务指标与经营指标常常出现不匹配的情况,X公司也不例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备和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导致财务预测职能难以得到发挥,进而使财务分析职能失效,制约企业的发展。而财务部门没有明确的、全面的、详细的数据储备,往往是决策者需要什么,财务人员才提供什么,这种不规范、随机性的报表、信息取用情况时常存在,给信息的准确性和规律性打了折扣,不仅造成了额外的不必要费用,更是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与准确,对数据的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此类推,总公司的内部财务信息都不准确,无法科学有效地对下属公司提出决策、指导与监督,经营风险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长此以往,公司乃至整个集团常常做出错误的信息判断,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危害。财务的信息管理功能完全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大大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

二、优化财务管理职能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置身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是至关重要,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怎样更为有效地建立健康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是当前X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紧抓财务预算管理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既定的方向和一整套的应急方案,以应对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统一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X公司目前需要的是聘请一名专业人员设计一套适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并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监督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数据来源准确、财务预算支撑有力。财务预算不仅预测着将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还体现了过去的经营状况和成果。预算管理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能否正确运用、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企业管理能否得到加强。预算管理也决定着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成本支出和资金运营投入的估量。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全面预算就是一种创新,它对应突出对战略的支撑作用。财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财务管理制度能否有效运行,也关系着能否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更高水平的财务预测工作。管理层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在新进人才中多招聘一些财务方面的人才,并每年派遣相关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更新财务理念与知识,确保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首先,在财务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运营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预测功能,从数据的来源、范围上进行深度整合,确保数据精确、全面;其次,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整合形成全面、多样化的行动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具体可行性方案;再次,要加强创新能力。一个公司的掌舵手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掌握总比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看的更为高远,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根据决策者的要求适时改进制度,优化财务预测职能。

(二)深化财务分析职能,监督财务管理制度运行

通过对企业的资本构成、资金周转、所有者权益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部门明确当前企业资产的分布状况,为管理者提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状况以及做出产业分析、战略决策的依据[3]。在X公司目前的财务分析职能几乎处于失效状态下,由于财务预测职能未能得以发挥,制约了财务分析职能的运用。对此,要加强财务分析职能的运用,加强财务人员财务分析的能力,及时发现生产与经营中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使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更多的盈利,并保持盈利能力的增长,对各个方面的资产盈利状况有所了解,以决定下一步投资偏向;同时,对债权债务状况有所了解,对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所把握,并掌握进行下一步借贷的收缩情况。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分析职能,从而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做出战略规划。

(三)科学、生态、绿色优化财务控制职能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X企业要想实现盈利目标,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财务控制职能,维护财务管理制度有序运行。在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拿出具体可行性方案之后,要运用科学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运用科学方法落实到位,保持不断跟进、记录、检测,一旦出现偏差要及时进行纠正,出现错误要及时进行补救。对于执行有力、效果明显的决策要做好详细记录,以供参考。对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处理管理的合理性进行监督,促进企业良性经济循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能反映出来,且数据准确。决策者通过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检查企业经营活动执行情况,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并通过财务控制职能进行纠偏和应急处理。此外,将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应急机制,以确保生产经营和投资等的资金需求;严格执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制度,实现全面、全过程不留死角且有效的成本管理,严格制定并执行各方面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并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同时,发挥提高企业经济效能作用,共同达到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X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管理方法老套、陈旧等问题。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也是问题之一。在一个规范化的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应当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运作。希望笔者的观察能够为产生一定参考价值,也希望X企业多在以后的发展中多重视财务管理问题,发展得越来越好。

摘要:科学的财务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以物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找出优化财务管理职能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玉松.浅论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J].现代经济信息,2010,3(23):114-115.

[2]申小红.L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财务会计职能 篇9

会计自其产生以来就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其所提供的信息是经济管理活动必需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的成分越来越多样,经济组织的管理活动也越来越重要,管理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探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需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其职能的演化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受产业革命影响而产生的层级式组织。追溯到19世纪早期层级结构的企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可以发现,会计系统是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服务的。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即成本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三大阶段:

(一)传统管理会计:成本管理阶段

成本会计是工业化的产物。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期)。在这一期间,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1.从账外计算发展到账内计算。严格地说,账外计算并不是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工作的一部分——生产人员在生产中进行工、料和其他耗费的计算。而账内计算,是指将成本的发生、积累和结转纳入复式记账系统,由会计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借以为会计期间终了编制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提供相关的成本数据。可见成本的账内计算虽已纳入企业的会计系统,但并不具独立性,实际上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依据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为企业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服务。可见“标准成本会计”不同于成本的账内计算,它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而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标准成本会计”的这一特性,使它能履行管理会计的一定职能,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兴起,它被纳入“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作为“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发挥作用,是很自然的。

总的说来,在成本会计阶段,认识和分析问题,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来认识。但美国会计学家J.M.Clark于1923年出版的《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Overhead Costs》一书中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 Cos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的论断,却富有哲理性,至今仍被众多学者反复引用。

(二)现代管理会计:决策职能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会计系统重点放在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上,并不涉及决策咨询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环境和条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实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的指导方针,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与此相适应,在现代管理科学的指引下形成的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主导地位,它突破了原有执行性会计系统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进入70年代后,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不仅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也进入到实质性工作阶段。1972年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开始举办“审定管理会计师”考试,凡考试合格者颁发给“管理会计师证书”,作为上岗之依据。198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会计人员联合会第一次大会上,也把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研究主题,这次国际会议之举办表明管理会计的影响已开始扩大到世界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战略职能显现

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会计的创新不只在技术方法上,而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以对管理会计特性的重新认识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适应新经济与新技术发展环境变化要求所产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理论及其基本方法,对现代管理会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1965年,管理学者安索夫在以往企业战略实施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同年,学者斯科特发表了题为《美国企业中的长期计划》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对于其后战略管理会计正式创立有着启示性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确定,所谓“市场战略”、“制造战略”、“收购战略”、“销售战略”以及“全球化战略”等纷纷提了出来,这些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思想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尽管目前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它却显示着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对新领域的开辟。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

通过回顾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最初产生的动因在于企业管理要求会计的深层次介入,需要拓展会计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职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认定的过程。财务会计认定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管理会计则是对企业管理的各种资源、各个对象进行认定;从静态角度来说,会计是企业管理必须依赖的、复杂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关系密切。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供信息;而财务会计则主要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会计主要为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的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管理职能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为企业确定和计算成本提供依据;二是为企业领导者进行预测提供基本信息;三是为企业领导者作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四是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计划;五是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并实施控制。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从现在看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存在但又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包括以下三点:

(一)基本信息同源。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种交易、事项及经济活动,其实质既是资金流又是信息流。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方案、项目及内部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信息流。

(二)职能目标相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统一服从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即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赖以决策的相关信息,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目标和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要求服务,因此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三)两者都面临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怎样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和报告会计信息;同时,它们还需要处理好怎样按现代管理的要求组织和开展会计管理工作这个问题。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如表1所示。

浅析会计的职能作用 篇10

会计职能和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职能是会计本身固有的机能和功能, 也可谓是它潜在的作用, 而作用则是行使职能的结果或表现。研究会计职能作用的目的, 不在于说明它有哪些职能作用而在于通过对会计职能作用及内在联系的认识, 更好地发挥、利用其职能作用, 所以本文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我国会计发挥作用的形式;其二, 目前我国会计职能发挥作用的状况;其三, 限制我国会计职能发挥作用的因素。

较流行的看法认为, 会计职能有基本职能和现代职能之分。基本职能是指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这一点被普遍接受。对现代职能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尽管各家所属观点不一, 但并不存在根本对立, 只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强调的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去异存同, 可以把现代会计职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已构成事实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是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协调;三是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简单可概括为:“分析过去, 控制现在, 规划未来。”

从实际工作来看, 会计职能发挥作用的形式有两方面:一是会计部门自身通过对资金运动的作用, 而深入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职能, 这方面的职能作用是固有的, 不妨称之为直接职能, 而作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职能, 由于它是参与, 是通过其他部门起作用的, 所以称它为间接职能。从“分析过去, 控制现在, 规划未来”的职能上来看, 很难说哪一职能是由会计部门直接发挥作用, 哪些是通过参与间接发挥作用。事实上, 会计的每一职能都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发挥作用的。

就“分析评价”而言, 这实际是对既成事实的总结和评价, 也是对未来规划寻找依据。会计部门的财务成本分析是直接的, 但仅有这种直接分析评价是不够的, 会计部门还必须针对具体问题, 会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 深入到供产销各环节, 进行技术指标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科学地总结和评价, 才能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方面的职能, 是同其他部门共同来实现的, 我们曾称为间接职能作用。

就“控制协调”而言, 会计的职能作用不仅是对财务收支的控制, 对资金筹措、运用、分配的协调, 而且还包括会计部门会同其他职能部门, 制定企业管理中的计划,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事先控制, 以及在经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 为其他部门提供资料, 使有关部门得以有效及时地事中控制。前者对财务收支的控制是直接的, 后者通过其他部门的作用是间接的。

就“预测决策”而言, 会计的预测决策, 并不仅限于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方面, 还包括同有关部门一起对企业投资, 经营方向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的预测和决策。

从会计职能看来, 任何一项会计职能都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发挥作用的, 而会计的直接职能作用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会计固有的, 会计的间接职能作用形式, 为人们自觉运用, 并上升到理论体系, 应是以西方管理会计的出现为标志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以太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 引起了企业管理各方面的革命, 这场革命使科学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门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 而专门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 到20世纪五十年代, 西蒙等人决策理论的兴起, 并与会计方法结合, 使管理会计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从而使现代西方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会计管理不再只局限于会计部门的资金运动, 而是由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结合起来, 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目前会计的这种管理形式已日益显得重要。

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 会计核算职能发挥地比较充分, 就控制职能而言, 财务收支的控制方法和企业内部银行及财务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思想都独具特点, 但预测、决策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现在照搬西方的较多, 而能够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还很有限。从职能形式看, 会计部门直接职能发挥较好, 对间接职能, 虽然我们不断强调企业内部全面经济预算, 但这方面并没有形成可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仅是由实际工作者在企业盲目地探索。这一点, 从我国会计学科上也不难看出, 我国会计学科的核心内容是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大部分组成。会计核算是会计部门对资金及其运动的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筹措、使用和财务分析, 但这些内容从会计实际工作中看, 都是以会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为主, 没能使会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组成部门。近年来, 虽然我们的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加入了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但由于是模仿西方, 大多与我国现实情况不相一致, 结果实际工作中仍用不上, 这种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总的来说, 我国目前会计的预测决策方面不完善及间接职能形式作用的局限性, 是会计管理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 这对于面临市场机制企业地预测决策及全面经济核算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限制作用, 形成这种状况,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管理水平方面, 也有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不衔接方面。

第一, 企业管理水平是左右会计职能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企业的间接职能形式来讲, 它是通过会计工作的参与, 渗透到各管理环节发挥作用, 这正是我们全面的经济核算。一般来说, 企业管理水平越高, 其各层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就越深入、越细致, 也更具有科学性, 因而对会计提供的情况要求也越完整、越具体, 会计的间接职能发展地越快, 作用也发挥地越充分。反之, 就会限制会计间接职能的发展和发挥。如果企业里连一个厂长都不知道资金周转太慢, 应该由谁负责, 应该从哪里着手解决, 那么会计的间接职能在企业里发挥作用的状况, 是可想而知了。事实上, 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只限制了会计间接职能, 而且也限制了直接职能。譬如, 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 只有年度计划, 而没有具体的月度计划, 会计就编不出月度财务计划, 这样就失去了会计事先控制的职能。

第二, 会计理论只着重一般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研究, 缺乏对适用一定行业、企业规模的管理模式的研究, 加上目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者理论水平有限, 使许多会计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地应用, 这也是限制会计职能作用正常发挥的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 我国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仍很不够, 要克服这些困难, 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不仅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要求会计研究向行业、企业规模方面深入, 建立适应一定行业、一定规模的会计模式, 而会计管理工作者, 应该在理论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安霞.浅谈会计监督[J].时代经贸 (中旬刊) , 2007.S1.

[2]张文红.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05.3.

[3]李革命.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8.4.

[4]郭丽.对新形势下会计职能的探讨[J].大众商务, 2009.24.

[5]霍剑锋.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7.

[6]张淑丽.浅议会计信息失真[J].市场研究, 2002.5.

[7]刘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999.4.

[8]付秀兰.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7.

上一篇:二氧化硅膜下一篇:乒乓球课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