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2024-05-22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精选12篇)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1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大企业开始执行股权激励, 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 减少代理成本, 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以下简称股份支付准则) 规范了企业按规定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本文通过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 (修订)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 (以下简称SFAS 123R) 、股份支付准则及其相关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 (以下简IFRS 2) 比较分析, 重点说明了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 2、SFAS 123R存在的主要差异,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股份支付的比较分析

为便于表述方便, 兹将股份支付准则、IFRS 2和SFAS 123R以列表的形式比较分析:

二、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 2、SFAS 123R之间的主要不同之处

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 2、SFAS 123R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准则的透明度

从准则文本来看, IFRS 2、SFAS 123R所体现的会计准则的透明度要高于股份支付准则。前两者除了正文之外, 还包括实施指南、结论基础、应用指南、背景信息等其他重要的附加信息。这些附加信息不仅包含指导有关人员理解、使用会计准则的信息, 如实施指南、应用指南, 而且提供了有关准则制定的背景信息、准则结论 (观点或称规定) 的形成过程等有助于人们多角度、深层次理解、使用会计准则的有关信息, 如背景信息、结论基础。这些信息体现了会计准则的高透明度。相比之下, 股份支付准则只有正文和应用指南组成, 缺乏相关背景资料和结论基础等附加信息。

(二) 准则的业务范围

IFRS 2和SFAS 123R规定的业务范围指企业为了取得职工和其他方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股份支付交易, 不包括已在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准则中规范的相关业务。股份支付准则中规定仅为服务, 但不包括商品, 如发生其他方提供商品的情况, 则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核算。股份支付准则同样不包括已在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准则中规范的相关业务。

IFRS 2和SFAS 123R规定的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和具有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支付。股份支付准则仅对前两者作出了具体规定, 未对具有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支付作出规定, 这在实务中尚属于空白地带, 有待于准则制定者进一步完善。同样股份支付准则中并没有规定何种情况下适用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 何时适用于以现金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有实例可以证明当不同方式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的金额差异较大的情况, 企业通常会选择资产成本或费用金额较少的方式, 从而达到操控经营业绩和进行盈余管理。

(三) 准则适用的对象

IFRS 2和SFAS 123R规定的适用对象为所有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下发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2号、3号》、《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的理解, 股份支付准则适用于上市公司, 其他公司参照执行。从公开信息得知, 较早执行股份支付准则的拟上市公司为新筑股份公司 (股票代码002480) 和风范股份公司 (股票代码601700) 。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对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大, 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于2011年6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2011年第二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班明确要求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适用增资、股权转让等方式) 应按照股份支付准则处理, 相关折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股份支付费用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四) 职工的定义

IFRS 2明确界定了职工 (包括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各方) 为向企业提供个人服务的个人, 同时包括: (1) 出于法律或纳税目的被当作职工的个人; (2) 如同由于法律或纳税目的被当作职工的个人一样, 按照主体为其工作的个人; (3) 所提供的服务与职工所提供的服务相似的人。

SFAS 123R的规定原则上同IFRS 2一致, , 规定更为详细, 但不包括职工持股计划。股份支付准则未明确规定职工范畴, 从而有可能引出比如外聘的技术专家等人员是否属于股份支付范畴的问题, 按IFRS 2判断, 应属于股份支付范畴。

一般情况下, IFRS 2和SFAS 123R所述的股权激励主要对象为高级管理人员。股份支付准则所述的股权激励主要对象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但不包括监事和独立董事, 与IFRS 2和SFAS 123R股权激励主要对象略有差异。

三、小结

通过股份支付准则的国际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 2、SFAS 123R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反存在较多一致的地方。首先, 准则在编制体系上、部分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实质上并没有违背。其次, 在计量属性方面, 均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股份支付准则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基本实现了与IFRS 2的趋同。

同样我们也发现, 由于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原则性较强, 篇幅较短, 规定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很多实务问题未涉及到, 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尤其是需要增加股份支付准则制定的背景资料和结论基础等附加信息, 补充具有现金选择权的股份交易、如何确认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股份支付相关税务等相关内容, 同时增加职工、结算日等关键词汇的解释。这需要准则制定部门、会计学术界、中介机构、企业实务界各方共同努力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2010

[3]周红, 王建新, 张铁铸, 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国际会计准则 (第二版, 2012

[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制定, 王世定, 李海军主译,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37号, 2012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2

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方案

一、财务报告构成1.按内容分类

本企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其中,会计报表的内容如表12-1所示。

表12-1 会计报表内容列表

2.按编制期限分类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四种。

二、编制要求

(一)财务报表必须遵循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编报及时的原则。

具体要遵循以下的条款:

1.各种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必须对应、准确;

2.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的有关数据必须相互衔接;

3.报出的报表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办理订正手续,除本单位留存报表外,还应同时通

知接受报表的单位;错误较多的应重新编报。

(二)财务部门必须按税务机关、银行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报送财务报表。

1.月度终了×日内,向×××单位报送×××报表。

2.季度终了×日内,向×××单位报送×××报表。

3.季度终了×日内,向×××单位报送×××报表。

三、编制主体及审核主体

(一)编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69号财经中心1号楼4—1101号邮编:10002

4中国最权威的企业管理学习门户网站

财务报表的各项内容由财务部会计负责编制。会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会计准则要求

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并上报主管会计进行审核。

(二)审核

1.主管会计对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括报表的规范性、报表内

容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2.主管会计审核后,财务部经理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批。

3.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在报送前必须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审批、签字。

四、会计报表的分发和保管

1.对外报表经盖章确认后,报股东审阅,并在企业网页上进行公布。

2.内部报表由财务部根据相关规定送相关部门主管人员签收,主管人员在阅毕后,填

写意见,并及时将报表及相关意见送财务部,主管人员可留存一份复印件。财务部汇总意见

和建议,报总经理审阅。

3.财务部负责财务报告的保管工作,财务部应确保财务报告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和

规范性,并根据领导的要求提供查阅服务和配合开展审计工作。

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篇3

摘要: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要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必须增加披露会计信息。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信息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IO,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如:财务报告只注重历史而不注重未来,只注重货币性信息而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而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都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有用性,即为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或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必须重点增加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

1知识资本信息

知识经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该反映知识资本信息。

2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增多,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变,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潜在风险,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3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东十分关心股票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都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的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这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这必然会误导投资老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做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进,提供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4企业全面收益的信息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置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

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传统收益也可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币值变化频繁,以上两种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f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由此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等。

在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①我国的资产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资产账面价值相差甚为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②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操纵利润。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①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③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5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4

1 财务集约化管理内涵分析

1.1 财务集约化内涵

作为企业集团集约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集约化是其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财务集约化的特征之一即在于实现企业集团内涵式增长, 而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集团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实现加快企业集团发展, 具体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财务集约化对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在企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中, “集”就是集中的意思, 主要指集中企业集团的各种主要资源, 诸如人力、物力、财力等, 并使企业集团将其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约”通俗的讲就是节约、高效, 通过生产要素的“集”, 来实现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的“约”, 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的生产成本, 增强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当今社会资源匮乏, 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下的明智之举, 也是目前诸多社会组织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1.2 财务集约化特征

财务集约化属于企业集团集约经营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 企业集团应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要清楚地知道集约化管理中“集”与“约”辩证统一的关系。财务集约化中“集”只是企业集团实现经营效益的一种手段, 实现企业集团经营效益与效率的提升才是我们需求的“约”, 手段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结果, 企业集团经营者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企业集团要求的“集”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的集中, 而是企业集团中尤为重要和重点的生产要素的集中, “过分集中”不但不会加快企业集团的发展, 反而会阻碍企业集团前进的步伐, 合理的集中才能有效的提升经营效率与效益。财务集约化的实现必须以财务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为前提, 也就是说, 只有较快较好地推进财务信息化, 才可能真正实现财务集约化的提升。

2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有问题

当前, 我国财务风险监控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也相对不完善, 这使得企业集团在凭借信息系统处理各分子公司财务和业务信息过程中, 往往无法更好地实施报表生成、网上查证、在线分析、项目跟踪。同时, 若单靠集团企业人员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这对企业集团而言, 显然不具备可行性。现有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成本、费用中心的财务管理, 而对投资中心的财务管理、利润中心的财务管理则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由于企业集团未进行多元化的战略转型, 财务集约化管理尚不具备多元化特征, 这也使得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实施缺少强大的推动力。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既熟悉财务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也越来越受到财务管理行业的青睐。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之中, 其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软件平台的维护、数据安全及维护等的顺利完成, 都须把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平台以及数据库知识等结合起来。复合型人才在集约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财务信息化中都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当紧缺, 当下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明显达不到要求。

3 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的异同

3.1 财务归集内涵的差异

财务集中的归集是将企业集团资源按照不同的类型来进行的, 企业集团首先将资源加以分类归集, 然后由企业集团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将这些资源集中到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以达到企业集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财务共享服务则是将企业集团内部分散进行的重复性财务工作集中到企业集团的财务中心予以统一处理, 从而减少了工作的重复量, 集中企业集团的主要精力和经营时间着力于企业集团的高利润业务, 增强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3.2 财务处理重点的差异

财务集中的重点是企业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财务工作, 通过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集中到公司总部, 有效实现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控制, 是纵向集中。而财务共享服务集中的是企业集团现有的经营职能, 措施是将这些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性的业务单位, 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处理中心实质上是一个半自主的组织实体, 其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运营中心, 同时也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个责任中心, 强调横向集中。

3.3 财务业务方向的差异

财务集中强调的是企业集团业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体现的是对企业集团业务的纵向要求, 其本身并不太苛求企业集团业务规模的扩张与生产经营中的盈利性要求。而财务共享服务则要求企业集团业务的横向发展, 即其目的在于拓展业务范围, 囊括了企业集团内部业务的拓展以及外部业务的拓展, 财务共享服务的半自主性以及其所追求的盈利性同时决定着其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盈利性财务业务处理中心。

3.4 财务集中与财务共享服务

虽然财务集中和财务共享服务都是将分散的资源和业务集中在一起处理, 但是两者将资源业务集中的方式、过程和目的都大相径庭。财务共享服务下的“集”更多地是一种“集成”, 是对要素投入组织方式的改进, 涉及现有组织流程的改造。财务核算集中管理实现了企业集团从标准化向集中化的迈进, 为后续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与财务集中有质的差别:首先, 财务集中是将企业资源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集, 然后, 管理层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 将这些资源集中到公司财务总部或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管理, 以达到企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而财务共享服务是将企业分散进行的重复性财务活动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 减少业务部门的一些重复工作, 促进企业集中精力和时间专注于高增值的核心业务, 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 财务集中是将企业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合并到总部, 从而达到总部能够更加有效管理控制子公司经营情况的目的;而财务共享服务是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 财务服务共享中心是一个半独立的组织实体, 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责任中心, 可以建立专门的考评体系考核其服务质量。最后, 两者对发展方向的关注不同。财务集中主要强调业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规模的扩张和盈利性要求并不突出。而财务共享服务未来更关注业务的拓展, 包括内部业务和企业外部业务的拓展。基于规模的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为独立运营的利润中心, 并将盈利性作为重要的业务发展依据。

4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实施手段

财务集约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工程, 其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中手段: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增强要素的含量、调整要素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加强要素的集中投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企业集团主要采用要素集中投入的方式增加企业集团效益, 具体体现在:

4.1 财务核算的集约化

所谓财务核算集约化, 它是指把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服务区并在不同的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 通过业务地域集中或者网络上的虚拟集中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准确有效的财务核算集约化管理能使企业集团时刻掌握最新信息, 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和业务实施协调一致的发展。由于财务人员的分布不集中, 企业集团的管理监督人员便无法直接干预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此种状况必然导致信息处理的不透明。财务集约化的实施使得企业集团各区域内的财务人员处于企业集团的统一管理之下, 此时, 企业集团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同时也能够统一财务核算标准, 促使核算结果更准确、更真实, 逐步实现企业集团业务的标准化处理。

4.2 财务数据的业务化

企业集团对财务数据业务化的推进, 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改善财务数据输入不规范的现状。具体考量方面有:从工作量的角度出发, 财务数据业务化将以前分散在各个财务人员手中的工作量经过集合, 然后分散到不同的业务单位, 由各个单位分担工作量, 这样一来, 就可以大大降低财务人员的人均工作量。除此之外, 企业集团借助财务信息系统, 可以提高财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通过系统的自动复核程序减少后期的复查工作;从数据的角度出发, 财务数据化可以减少乃至规避财务人员手动输入失误、错误以及误输的风险, 业务人员通过系统传递企业集团业务信息, 各个业务单位直接通过系统获取信息, 从客观上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也保证了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

5 结 论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 它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财务共享服务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从成员单位分离出来, 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 以实现财务人员的集中化。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加强公司总部对财务信息的掌控, 降低财务信息生产成本, 提高财务信息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中国企业中, 财务业务已基本完成了会计电算化, 并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 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实践证明,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 是财务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摘要: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企业唯有始终坚持集约化方向不动摇, 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本文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入手, 就财务集约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

参考文献

[1]温庆海.浅析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以电网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 2012 (12) .

财务会计报告 篇5

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年级:

班别:

学号:姓名:2012级税务***陈宇美

羊城酒业有限公司2008年与2007年

财务会计报表分析报告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羊城就业有限公司是由10名股东出资组建的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企业名称:羊城酒业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西湖路5号

营业执照:020886364

经营范围:酿酒生产及销售

法人代表:黄伟强

税务登记号:***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北京路办事处

基本账号:015-1015-6829001

职工人数:126人

业务情况:羊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两种产品--白酒和药酒,分别由基本生产的两个生产车间加工而成。一车间生产白酒,二车间将一车间生产的部分白酒继续加工为药酒,一部分白酒作为半成品出售,药酒为最终产品出售。

该公司2008销售额达1亿多,净利润四百多万,比2007年有较大的提高,该公司现正处于一种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运营状况良好,前景乐观。

二、营运能力分析

由计算可得到,2007年的存货周转率为3.97,周转天数为91,而2008年达到了9.34,周转天数降低到了39,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为5次,周转天数为72天,在2008年周转天数和周转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的存货周转相比2007年有所提高,周转速度更快,变现能力更强,营销状况乐观。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计算可得,公司在2007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95,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92天。2008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3.69,周转天数为27。相比2007年都有所提升,更是远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周转率4和周转天数90天。说明企业经

营状况良好。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为5.04,较去年的1.02跟同行业的2.0都高了很多,销售能力相对强。依照此趋势,企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状况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未来的运营中将会保持这种势头,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将会逐步提升,流动性会逐步变强。但是,公司2008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41,周转天数105天,比同行业的都高了很多,不利于公司及时收回货款,降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增加了坏账损失的几率。

三、偿债能力分析

通过计算得知,2007年的流动比率为0.89,速动比率为0.72,2008年的流动比率为0.88,速动比率为0.44由此可得,2008年流动比率相比2007年有略微的下降,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速动比率也相比2007年有所下降,也均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1。由此数据也得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并且有进一步减弱的趋势。

同时计算可得,2007年的负债权益比率为0.85,负债比率为0.46,2008年负债权益比率为1.13,负债比率为0.53,两项指标均比2007年有所增加,行业平均负债权益比率为0.8,平均负债比率为0.56。负债比率的提高说明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负债权益比率的提高则说明债权人的保障程度有所降低,承担的风险增大。通过计算可得,已获利息倍数为195.42行业平均水平为3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说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虽然负债比率有所上升,但是已获利息倍数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仍处于较好的境地。

四、获利能力分析

从计算可得,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为0.05,资产净利率为0.0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06,净值报酬率为0.08,而在2008年销售净利率为0.04,资产净利率为0.27,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06,净值报酬率为0.44。

行业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为0.07,资产净利率为0.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2,净值报酬率为0.38.由数据对比可知,2007年和2008年的销售净利率都低于行业平均的销售净利率,但是相比2007年有所下降,企业可能在运营时没有改进经营管理,因而导致销售额增长但是销售净利率下降。成本费用利润率基本维持不变,资产净利率由原来低于行业平均的0.05增长到高于行业水平的0.27,同时净值报酬率也从原来低于行业平均的0.06增长到高于行业平均的0.44。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说明企业已经通过经营管理将原来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了,企业未来将有更大的盈利潜力。

五、总结

从各项数据分析,羊城酒业有限公司在2008的运营状况良好,但是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公司需要提高自身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销售净利率,不能以过多的应收账款来拉动销售额。同时要保持好自身的优势,并继续发扬。

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研究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于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呢?简单的来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指的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外界提供的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具体财务状况以及在这一特定时间段企业的经营成果、金融流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财务评定的状况,同时它也是投资者对企业了解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企业信息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决定是否正确。据市场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所使用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企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通表、收入支出表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触的日益频繁,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制约和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逐步变多且变得复杂,所以,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报表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影响因素的预测、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不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所以,今天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研究,提出了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解决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1、对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本文主要通过两大方法对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即从报告内容上和报告形式上。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下现阶段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上存在的问题。第一,财务会计报告频繁出现错误信息。我们知道,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每天每时都会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和确认,而在这一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与客观不符的主观因素,如对企业利润数据的过分重视,而忽视了代表企业实力的另一因素---现金流量,这样所得出的财务报告就比较片面,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不高。据统计,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严重缺乏完整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现阶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程序化较为严重,即各种类型的企业财务报表都要求统一,而实际上不同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不同的,所以,这样就不能将问题具体分析,过分的强调统一性,有些企业的信息就不能完全反应出来。第二个原因就是现代一些企业过分注重有形资产,所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更多的体现有形资产,却严重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西城,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企业的信誉度、企业的知识产权等。第三,有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都已经过时。我们知道,时效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却不能跟上企业的实际发展,所表现出的企业信息大都时间过长。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企业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会越来越多,所以,对会计财务报告的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将会越来越强,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时时信息。

1.2其次,我从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上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报告形式上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报告的相关项目的结构与财务报表结构不够科学。比如,损益表是最常出现问题的,像表中没有列出销货退回、折让与折扣。而销货退回、折让金额的多少可以反映客户对企业商品质量、规格的满意情况。由于不知道这些情况,企业管理者就不可能从表中看出客户对企业商品评价的好坏。除此之外,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内容粗糙简单,反映财务状况的说明书格式单调,重要信息缺乏缺失等等,也是当前企业财务报告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2、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2.1展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依据财务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所以必须完整提供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为此,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要改进以下几点;其一,要多加揭示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与风险信息;其二,要重视有关知识产权、商标权、企业文化等软资产信息和能预测企业未来价值信息的披露;第三,要重视披露有关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第四,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与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内容等。

2.2控制好财务报告的时间周期。当今企业都面临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品生命周期逐渐变短,经营活动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而随之的结果是,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性的时间也不断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因此,控制好财务报告的时间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可以有效的反应企业在特定时间段的企業经营情况,所以,不断解决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美芳.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解读与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02):115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7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而没有提供整个一级政府的营运业绩和公共资金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例如,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范围过于狭窄,主要是核算政府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结余情况,而对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如涉及资产负债业务,其核算就不十分规范,反映的相关信息也不充分,没有全面反映政府和政府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再如,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没有成本核算,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既不能反映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单位的成本控制情况和投入产出情况,也不能反映其实际的经营绩效等等。由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使得政府的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源,结果导致政府无法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有根据的分析,也无法为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这样的预算会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以“建立公共财政,实行部门预算,建立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核心内容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惯例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改革预算会计,建立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

为了满足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建设,深化我国会计改革。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会计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市场经济要求规范会计实务,而要取得较好的规范效果,就必须研究会计准则基本概念,并建立一套科学的、首尾一贯的会计准则基本概念。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规范是以制度模式存在的。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这是会计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防止政府会计出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概念定义不一致的现象,应当先制定一套完整的、内在一致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包括: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假设;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要素;政府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由概念框架统驭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发展演化能力,从而形成高效的制度安排。

(二)关于政府会计的对象

政府会计对象要解决的是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问题。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除了反映预算资金运动情况及结果外,还应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即应当对政府及各部门的整个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反映。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将预算会计的对象仅仅定位于财政性资金运动。预算会计仅核算和报告预算资金运动的情况和结果,提供当年的预算收入构成、预算支出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预算收支结果等信息,其反映的只是预算执行的受托责任。这给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财务受托责任和公共财务管理活动带来许多问题,例如造成国有资产的产权和收益权界定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公共债务被忽略或低估,导致公共财务风险加剧;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控制不严,挪用盗用现象严重等等。

为了全面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规范公共部门财务行为,我国政府会计的对象必须由预算资金运动扩展为价值运动,不仅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还要反映相关资产、负债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关于政府会计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进行会计确认。从预算执行角度看,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这就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控制预算支出进度,也便于落实预算余缺,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同时,收付实现制简单易懂,操作成本低。但收付实现制也有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按这种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而且其反映的财务结果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贯性。这些问题使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大大降低。

而权责发生制对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会计则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充分提供了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不仅提高财政透明度,也有利于政府正确的融资决策和预算政策的制定。其次,权责发生制为量化政府部门计划和活动的成本耗费、以及评价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机制。同时,它还增强了预算信息和实际财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有利于政府部门的业绩评价。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只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选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循序渐进,政府会计最好先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逐步转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待条件成熟时再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四)关于政府会计模式:基金会计

预算是对公共收支活动的一项“硬约束”,各项公共财务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预算的规定以及合同、管理或财务的规定。为了反映预算限定,防止公共财务资源被滥用,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会计普遍采用基金会计模式。从会计角度分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此外,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还强调基金应被视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并有各自的平衡关系。

我国预算会计中虽然没有明确将基金这种形式单独列出,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些与基金相近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如专用基金、财政周转金、社会保障基金、扶贫基金以及社会捐助基金等等。有关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对不同用途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单独核算,以及按规定或需要单独报告。但从实务操作上来看,目前我国对专项资金的反映还不到位,既不利于追踪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又混淆了专项资金的性质。

基金管理应该要有相应的会计账户及会计报表加以配套,否则就无法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而且,缺乏对基金使用情况相关数据的掌握,也不利于公共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基金会计模式,将按照法律法规或其他限定用途的财务资源设立的各种不同基金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报告基金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五)关于财务报告

目前,我国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是预算执行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状况和服务成本信息等相关内容却很少涉及,所体现的政府财务受托责任面过于狭窄。而且,报告主体只是政府层面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并不是独立的会计与报告主体。由于存在以上缺陷,使得目前的预算会计报告并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可靠的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信息。

政府会计应对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并把相关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具体来说,政府财务报告应满足如下要求:1.不仅要反映年度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而且还要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全面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预算收支情况。2.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政府公共部门成本费用情况,而不仅仅是反映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3.全面、客观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情况。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8

1. 创业企业初期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岗位设置不完善, 分工不明确

财务岗位责任制指的是依岗分工, 依责考核。受企业创业初期资金的限制, 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完善, 有的岗位空缺, 有的甚至出现一人多职, 比如会计兼出纳, 这是财务工作的大忌, 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 极易导致账务不透明。一般创业初期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全, 分工不明确, 易使工作人员的热情不高, 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效率低下。

1.2 资金管理制度不科学, 控制力不够

资金管理一般包括筹资、投资、使用审批、预算等方面。首先, 创业初期, 由于企业管理落后, 初创期信用度不够, 再加上国家缺乏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信贷机构, 企业融资困难。其次, 初创企业急于收回投资, 重视短期目标, 投资盲目性较大, 风险控制能力差。再者, 初创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系统的知识, 一般不能做出科学的企业资金需求量预测。

1.3 成本分析体系不完善, 有效性较差

成本管理是指的是成本规划、计算、控制和业绩评价。首先, 初创企业可能一味追求低成本, 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悖;其次, 初创企业成本分析所需基础资料准备不充分, 企业重视度不够, 成本核算分析不能给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者, 企业没有进行科学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重点放在制造成本, 忽视“隐没成本”, 不能有效地进行规划和业绩评价。

1.4 利润管理分配不合理, 前瞻性不强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的目的, 然而利润的管理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首先, 初创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预测, 目标利润的确定不合理。其次, 创业企业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不强, 易造成资金的浪费或者不能有效利用。最后, 利润的不合理分配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极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2. 创业企业初期的改善措施

2.1 细化明确分工, 确保提高工作效率

初创企业资金比较紧张, 但应尽量设置完善的工作岗位, 特别是财务部门互不相容的关键岗位, 必须配备完善, 有利于相互牵制, 减少工作失误, 提升财务透明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其次, 企业要细化明确分工, 确保工作到人, 有利于培养部门感情, 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2.2 拓宽融资渠道, 增强资金管理能力

初创企业首先要发挥主动性, 通过多种形式来融资, 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买方信贷等等, 积极应对资金不足的问题, 并对资本积累加以重视, 减少依赖银行贷款。其次, 做好投资筹资决策, 有效使用资金, 尽量让资金增值。最后, 每笔资金收付的时间要做好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用活资金, 比如提升存货周转率, 最大程度提升资金使用效力。

2.3 完善成本控制, 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企业要全面建立成本分析体系, 提供全面的相关资料;会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素质, 科学做好企业成本分析、预测、控制、业绩评价等工作。第一, 企业要采取合理的低成本策略, 做好成本费用管控;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惠, 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第二, 走制度化和规范化道路, 成本管理中应用定额管理制度, 做到计量、价格、质量标准化, 便于控制预测, 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提升企业竞争力。

2.4 科学合理分配,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做好最优目标利润方案, 综合分析产品价格、成本、结构等, 合理制定目标利润。其次,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成本, 并不断扩大产品规模, 提高企业收入水平。再者, 站在前瞻性的角度来分配利润, 促进资本结构优化, 保持投资者利润稳中有升。既能为企业资金流的通畅提供保证, 也能激发员工的热情, 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

结语

创业企业在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 每一步都是对企业领导者的极大考验。初创企业在开始就要构建良好的企业框架, 建立基本全面的管理制度, 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 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做好成本的管理控制, 科学合理地管理分配利润, 让企业在一个健康科学的环境下运营, 为企业未来的腾飞插上翅膀。

摘要:企业的管理框架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 这也是未来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创业企业初期最容易忽视这些基本准备, 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本文从财务岗位和财务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论述创业初期财务管理易出现的问题, 提出改善措施, 给创业企业提供参考, 促进创业企业更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创业初期,财务岗位,财务制度,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梁毕明, 朱文山.创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12)

[2]付宏, 夏清华.中国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差异化还是低成本战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02)

[3]丁学东.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0 (03)

财务会计报告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篇9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 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 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 不得隐瞒, 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 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 不得有疏漏。

(三) 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 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 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 避免问题积压。

(四) 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 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 在专业性前提下, 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 只有这样, 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 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 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 浓缩程度太强, 掩盖了部分信息, 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 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 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 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 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 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 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 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 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 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 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 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 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 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 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 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 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 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 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 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 同时, 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 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 时效性受损。此外, 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 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 报告出具前, 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 如我国上市公司中, 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 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 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 完整是相对的, 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 报表重点体现不足, 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 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 以获取更为充足, 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 强化信息化应用, 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 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 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 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 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 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 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 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 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 优化报告结构, 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 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 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 例如, 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 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 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 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 结合传统报表形式, 实现报告对比, 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 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 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 因此, 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 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 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 强化内部监督, 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 但是, 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 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 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 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 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 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 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 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 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 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 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 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 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 因此, 在保密性原则下, 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 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 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 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

首先, 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 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 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 多元化需求下, 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 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 利用信息化手段, 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 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 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 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实, 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 因此, 优化财务会计报告, 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 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 在改进会计报告时, 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 从实际需要出发, 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 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摘要: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 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 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Mary E.Barth, 李英, 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 2013, 05:3-10+95.

[2]孙光国, 杨金凤, 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 2013, 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浅议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篇10

(一) 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完整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 因此报告内容也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 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适应的。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财务报告职能应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债权债务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体的信息需求。不少企业只重视集团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的披露, 不重视成员企业及分部报告的披露。企业很高的负债规模被隐藏在关联方交易和表外筹资中, 不披露企业为关联方和非关联方提供的贷款担保和未决诉讼所形成的或有负债, 不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所属单位的长期股资, 也不随同母公司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对不履约应收款项可能形成的损失, 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如果将无法收回的贷款及欠款作为资产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财务报告使用者就无法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对不具有实物形态金融衍生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项目不加重视。不披露或不按有关法规惯例披露企业根据有关法规或惯例在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披露的, 附会计报表以外的其他会计信息或非会计信息。

(二) 财务会计报告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构成会计信息决策的两大特征。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惟一内涵, 表达会计信息应该是可证实性和如实表达。在现阶段,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 尚未解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相关性又分为一般相关和决策相关, 一般相关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相关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在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 还需要一些特定的决策信息。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 更需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做出“或购、或持或售”决策的信息;债权人则会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则更为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有在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后, 才真正意义上符合相关性原则。但相关性绝不是一个可以确指的概念, 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目前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 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它的信息质量肯定达不到使用者所要求的相关性。

(三)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企业价值评估和经营决策的需要。

财务会计报告始终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 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给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企业各种资产的价值数据, 企业整体资产的收益能力数据, 企业权益资本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能力等重要数据。可以说, 财务会计数据越准确, 企业经营决策价值评估的结果越准确。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非财务信息。目前看来不能完全满足评估企业价值经营决策的特殊需要。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 以历史成本法作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左方反映了企业投资的结果, 可以决定企业价值的大小, 右方是企业以往融资的结果, 左右两方共同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 可以看出企业对现时拥有资产的原始投资。但是这些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看不出来的。而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资产的本质所在, 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所在, 显然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不能提供这一重要信息。同时, 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总额是一个混合计价的产物, 造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资产价值既不是成本, 也不是公允价值, 更不是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 因此直接依靠资产负债表确定企业价值的作用并不大。

2.从企业经营评估的角度来看, 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利润表收入强调按照准则规定的收入实现原则确认, 费用则强调按照与收入配比的原则确认。致使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流入流出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 而利润表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更不能提供与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不考虑款项收付的可能性和时间性问题, 或者说不考虑实现的收入转化为实在的现金问题, 从而一定程度丧失了财务上的合理性

3.现行现金流量表强调的是过去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持续经营问题, 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不具有可控性, 只有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说只有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才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过去的现金流量只能反映过去现金流量的结果, 成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不能成为计算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依据, 所以现金流量表虽然能够提供现金流量, 但这种现金流量信息与企业价值评估经营决策的相关性不够。

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意见

(一) 拓展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 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 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 不仅揭示财务信息, 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同时, 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 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丰富和规范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会计发达国家, 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只重视主表和附表的编制, 对表外信息的内涵和披露方法不太重视, 甚至是不太熟悉。因此, 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 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 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可以考虑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事项, 如商誉、人力资本、投资、融资战略、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化管理、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非财务信息。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 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 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二)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财务信息实现时点报告已成为可能。通过事项法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纸质财务报告将被网上发布的实时信息所取代, 使用者通过互联网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 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 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互联网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 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随着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用于经营决策, 而且其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 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有利于决策层进行决策的需要。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 必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 探索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的概念公告中提供了运用现金流量作为计量基础的基本参考框架;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借鉴。为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可考虑在会计计量方面有所突破, 会计计量技术的创新会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活动成果等, 在某种程度上从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中算出更加合理的企业价值, 尽管按未来现金流量披露资产和负债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考虑在计算企业收益时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计量收入的实现与费用的发生, 揭示当前利润与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 可以为准确地计算企业价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四)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质量, 重点规范和完善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1996年以来, 我国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为规范会计行为, 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列》, 并于1999年10月31日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应加大对上述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 并严格实施, 加大执行力度;同时,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企业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的情况看, 上市公司的相对规范和完整, 而非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则千差万别, 尤其是国有独资及控股非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差距较大,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突出。我国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做法, 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制定适合我国目前企业实际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 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条件。

摘要: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不完整, 财务会计报告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企业价值评估和经营决策的需要等问题。应拓展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形式, 探索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质量, 重点规范和完善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11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报告 企业 信息

1. 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而且包括与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信息。

自1998年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对与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越发重视。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由于担心利润被操纵,逐渐增加了对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使用。虽然利润从理论上讲依然是企业价值增值的一个最基本的度量,但是,从长期看,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现金流与利润相伴随,利润本身的质量就值得怀疑。因此,财务会计报告重视与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根据我国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 一 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附注。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报告所应提供的信息,不再限于过去所讲的“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它还包括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来还可能根据财务会计博爱高使用者的需要,进一步增加披露内容。

2.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且要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的经济决策。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理论界财务会计报告目标过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资源手托着的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它强调实物资产的保护和资产价值的完整。按照这种观点,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控制和约束机制,协调着由于“两权分离”而形成的资金提供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为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财务会计报告的模板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提供对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3)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信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确定,均采用了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产生有其各自的社会经济背景。受托责任观产生的基本社会经济背景是,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且资源的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是直接建立的。决策者有用观产生的基本社会经济背景是,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这与前者相同),但资源的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不是直接建立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间接建立。

从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受托责任观首先得到了强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决策有用观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伴随上市年公司发展而不断增加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的需要。可见,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强调财务会计报告应该同时满足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正是反映了今年我国社会经济背景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3.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不仅包括传统上强调的股东和债权人,而且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传统上,财务会计包括的使用者,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股东和债权人,在我国一项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管理者。我国过去之所以一向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因为企业多为国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与企业的关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

之所以也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管理者,是因为我国传统上没有独立意义上的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浑然一体,如果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财务会计报告就不能支持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控制。但是,时至今日,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可以通过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故财务会计报告无须专门强调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有用性。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与股东和债权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利益主体,而且也离不开诸如政府、员工、客户、供应商及一般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恰当处理与上述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然需要依靠一定的机制,财务会计报告便是一种重要的机制。例如,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向外界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捐助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可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使得那些社会责任履行比较好的企业,能过得到社会公众的更多支持。

4. 会计主体假设,也称会计实体假设,是指核算和报告会计信息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该假设界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一 基本准则》中规定:“企業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一规定意味着,就企业而言,某一特定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对象,应该也只能是该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不应该包含该企业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无论这些组织或个人与该企业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该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才是对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恰当表达。

根据会计主体假设,某一特定会计主体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之见不应该有“模糊边界”,从而某一交易或事项是否属于该特定会计主体的会计所应该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对象,不应该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倾斜未必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要准确划分会计主体,为其保持高度独立的会计账簿记录,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

结束语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在工作目标上侧重于对外报告的特性,企业财务会计要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地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等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统一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在内容上的真实性、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 篇12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财务会计是通过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形式, 进行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的记录、计量、报告与确认的企业财务活动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目标是反映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及其评价, 或是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决策信息;而财务管理是对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资产管理决策等企业资金获取及有效使用的管理, 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处理。财务管理目标是争取企业所有者、股东们的财富最大化。二者间互为关联又各有不同。

一、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联系与区别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同为包括资金筹集和投放、资金运营和分配等企业财务 (资金) 运动的管理活动。但二者的管理职能重点却有所区别。

(一) 本质联系

财务管理是基于会计核算为之提供的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记录与报告, 以及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动的相关信息, 进行预测、预算、决策、控制与分析考核等企业财务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管理活动。

(二) 本质区别

财务管理侧重于对过去资金运动的总结和基于此总结的对未来资金运动的预测、预算和计划, 是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及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组织, 以及财务活动中涉及到的若干种财务关系的处理的, 对企业过去 (事前) 、现在 (事中) 、未来 (事后) 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的质与量并重的管理。

财务会计侧重于核算、预测及决策, 是包括企业资产、负债、利润、费用、收入、所有者权益及其所属若干个会计科目增减变化的过程和结果的揭示, 是不涉及财务关系记录的企业财务活动中资金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量的记录与报告, 是一种定量的事后管理。

二、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 现有通过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及其评价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信息, 最有效地反映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 以及通过提供会计信息, 揭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与债权人以及国家等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提供包括现金流动信息和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信息等有用决策信息, 促成投资者们的正确决策的决策有用观等两种观点。而财务管理目标随着财务管理历史的各阶段递进, 逐步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每股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 并随着财务管理的发展, 拓展到通过融资决策、合理分布企业资本、有效分配企业资金及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运作, 包括相应出现的净现值最大化与资本成本最小化等理财目标, 促成企业经营收益最大化, 进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 目标联系

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财务会计目标。

1. 股东财富最大化促使“受托责任观”形成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是受股东 (委托人) 委托, 代替股东经营企业, 进行价值创造的公司制企业职业经理 (代理人) 的受托责任。此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程度, 是通过会计信息对职业经理人经济行为真实客观的记录、反映、呈报揭示给股东的。因此,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促使企业会计信息以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的“受托责任观”财务会计目标形成。

2. 企业价值最大化促使“决策有用观”形成

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 带来了股东身份及产权关系的转变, 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淡化和股东的分散, 也使股东如同投机者, 对股票涨跌的关心更胜于对企业管理及其绩效的关注。当股票价格下跌时, 股东就会因对企业经营失去信心而抛掉所持有股票。于是催生出由更为关注企业管理及其绩效, 致力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理人或经理层控制的经理式企业, 企业的产权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 理财目标也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变为通过稳定原料供应、保证设备连续运转、开发新产品与服务, 促进销售和绩效的稳步增长。

职业经理人利用会计报表向企业投资者与债权人传递决策有用信息, 使他们通过企业绩效稳步增长信息, 树立对企业的信心, 不再抛售持有股票抽回资金, 甚至继续投放资金, 以满足企业运营及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至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经营者们, 也会在自身地位得以稳定的基础上, 随企业的长期稳定及持续发展壮大, 而获得职级晋升及名誉与各种既得利益的增长。至此,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方地位发生了改变, “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也随之被“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取代。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促使“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形成。

(二) 目标区别

财务会计目标是通过核算向企业股东及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有效财务信息。

而财务管理目标侧重于通过有效利用信息, 合理分配企业资源, 创造价值,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前者主要是提供信息, 后者是利用信息创造价值。

总之, 把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与为之提供有用决策信息的会计管理这两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工作及二者的管理目标结合起来, 加以灵活运用, 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分析[J].新财经·上半月.2011 (2)

[2]陆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 (2)

上一篇:政府关联下一篇:社会适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