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信息

2024-09-05

财务报告信息(共12篇)

财务报告信息 篇1

财务报告信息是会计主体对外披露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作为需要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业更加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传递信息。因此,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都很重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但作为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新型经济业务机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尚有许多需要规范之处。2015年12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银监会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一些规范网络借贷信息的要求。

一、《征求意见稿》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涉及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要求

《征求意见稿》的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二条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业务活动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专栏,定期以公告形式向公众披露年度报告,而且其财务会计报告应该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审计的范围包括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出借人与借款人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情况、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安全、经营合规性等重点环节实施审计。

此外,《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时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披露本机构所撮合借贷项目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借贷余额、最大单户借款余额占比、最大10 户借款余额占比、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客户投诉情况等经营管理信息。

同时,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官方网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以下信息:①借款人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收入、主要财产、主要债务、信用报告;②融资项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类型、主要内容、地理位置、审批文件、还款来源、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及利率、信用评级或者信用评分、担保情况;③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④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有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融资资金运用情况、借款人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借款人还款能力变化情况等。

二、《征求意见稿》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缺陷

(一)割裂了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联系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都是其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者。这些利益相关既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也包括网络借贷业务的借款人、出借人、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等。由于网络借贷业务涉及的融资者和投资者人员众多,而且大多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者,因此重要利益相关者还包括社会公众和监管者。各利益相关者从网络借贷业务的不同环节获利,直接面对的交易对象也有差异,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互依存。比如:网络借贷借款人与出借人期望获利的差额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获得手续费等费用的基础,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手续费又是其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获利的基础;而其中任何一方获利过多,则意味其他各方获利将会减少;监管者是为社会公平与正义来执行监管职责的。因此,可见他们的信息需求存在紧密联系。

《征求意见稿》第三十条针对具体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投融资业务提出了信息披露要求,第三十一条针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出了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而第三十二条则对其他主体提出了信息披露责任。这些信息规范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不仅公布关于其经营管理机构的信息,而且要发布具体的业务经营管理信息,包括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团队、经营状况及其与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合作情况等,还包括具体融资业务的借款人信息、融资项目信息、风险评估信息等内容。其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撮合借贷项目的汇总信息要实时在网站上公布,而定期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不仅要报告给金融监管部门,而且要向社会公众公布。这样很容易被理解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需要向投资者、债券人等提供一些信息,而向网络借贷客户提供另一些不同的信息。尽管《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除了公布其自身组织结构信息及其相关借贷信息评估、借贷信息撮合业务收益、成本等经营信息之外,必须公布与其借贷撮合经营业务的相关借款、投资业务信息,而且还必须公布与之相关主体如借款人、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的信息,但向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信息仅仅局限于反应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业务操作很容易割裂不同主体信息需求的联系。

(二)对借贷双方信息隔离的风险不够重视

《征求意见稿》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对出借人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禁止行为。在第十七条和第二十六条特别提出了风险控制、风险揭示及评估,要求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机构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健康状况、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征求意见稿》注意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业务中强势地位,并赋予其更多责任和义务。但是网络借贷业务的客户分散于社会公众。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需要公布借贷业务信息以吸引客户,同时也需要保护客户隐私以发展客户。公布借贷信息能够促使被撮合的双方更熟知相关信息,尤其是出借人知悉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保护客户隐私则需要不公开客户的姓名、住址等隐私信息。因此,网络借贷业务中往往以编号替代借款人的姓名,以区位描述替代借款人的具体详细地址。从网络借贷业务操作程序来看,借贷信息都汇集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但借贷双方并不知道具体的交易对手。这就相当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外,其他主体不知道各自交易的对手是谁。这有利于网络借贷撮合业务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借贷双方信息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隔离的状况,出借人主要依靠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来完成借贷决策。一旦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没有尽责,甚至舞弊,则不仅给出借人带来损失,也很容易造成社会影响。可见《征求意见稿》对借贷双方信息隔离的风险重视程度不够。

三、对《征求意见稿》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扩大并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财务信息应该及时反映会计主体面临的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需要其披露的财务报告能够反映网络借贷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这也是很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借贷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业务,以新的技术手段发展了新产品供求。网络借贷业务需要利用互联网实时提供经过评估的、可信的借贷信息,以尽可能多地撮合借贷双方,赚取更多服务佣金。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报告定期公布高度归纳为会计语言的财务信息披露,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财务信息公布频率是实时,公布的详细程度接近具体业务的财务信息。利用这些详尽的具体业务的财务信息,利益相关者甚至可以推断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财务报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在较大范围公开的信息比以往其他经济组织的信息都更为迅速而且详尽。可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内在意愿披露更多财务信息,而且借助互联网手段几乎可以向整个社会公布财务信息。因此,《征求意见稿》应该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扩大财务信息披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并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及程序。

(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评估借贷信息的情况应在财务报告信息中专门披露并审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作为借贷信息的汇集人,承担按法规要求对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进行评估的责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否尽到了评估及披露借贷信息,对网络借贷业务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征求意见稿》应该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财务报告信息中专门披露其评估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的情况。

从风险控制来看,需要参与交易之外的独立第三方主体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评估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的情况进行评价,以取信于借贷双方、监管者及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性最好的社会组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专门针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评估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的情况进行审计,并给出专门的审计报告或者在定期审计报告中专门注明,从而保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尽到了借贷信息评估的责任。

摘要:近两年来,网络借贷业务快速发展,但这一新兴行业存在良莠不齐现象,大案频发,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规范网络借贷机构财务报告信息。2015年底,银监会适时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相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提出了规范设想。其中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要求大体符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求,但也存在割裂了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联系、对借贷双方信息隔离的风险不够重视等缺陷。建议扩大并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评估借贷信息的情况应在财务报告信息中专门披露并审计。

关键词:网络借贷,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监会

财务报告信息 篇2

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无异是连接广大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纽带,上市公司通过它把经营状况、赢利状况等各种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而投资者也是通过财务报告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出自己投资的重大决策。由此可见,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财务报告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乃至其他信息需求部门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中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和不规范等问题,其中不乏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鉴于财务报告对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财务报告的改进方面入手,阐述信息披露规范的问题。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表现出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因素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经营成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只能使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形成这种状况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表外非财务因素缺乏必要了解。

2,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内容的充分性

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

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以小搏大”,所以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而且这种交易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又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的概念是以维持货币资本为前提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报表上的费用项目并不包括维持实物资本所需要的部分赔偿金额,从而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

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而许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洽是事业的前景状况。历史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展示着过去辉煌的业绩,但随后经营状况却直线下降,此时投资者也往往受财务报表的蒙蔽而遭受损失。

3.现行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试问,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样长的时间间隔内,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发生怎样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帐面净资产为450亿一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

财务管理环境影响财务信息变化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述

财务管理环境,亦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财务管理环境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客观条件。而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就会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企业资金的取得、运用以及收益的分配都将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企业资金的分配和利用率也会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企业成本、利润、资本需求量也同样会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破产、兼并以及重组都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各种财务管理环境。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需要进行财务预测与决策,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薄弱,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非常普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企业的性质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了财务预测与决策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企业集团的不断出现和扩大对集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企业资源控制与管理的要求;资金控制的要求。

我国的新政策明确告诉人们,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弄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环境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财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就能够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提高财务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不断把握理财环境的发展变化,就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二、财务管理环境变化促进财务信息发展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若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赢得属于自己的席位。

①树立资本多元化观念。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量资本涌入市场,企业应适时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积极寻求合作,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资本多元化。

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企业风险应变机制,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系统地、有预见地辨认可能的风险,实现主动防御危险,防患于未然。主动回避风险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其他手段等。比如对资本项目在各种涉外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外币和本币的汇率等。

2、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目前为止,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尚且较低,管理方法和手段略显落后,企业财务管理很少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在整体上把握。企业如果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提高资金利用率,就必须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

①扩展财务管理内容。逐步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以及知识资本管理等方面扩展。

②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更多地应用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主动防范风险,提高资金效率,重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

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逐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网络纳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提高企业迅速整合财务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对市场快速互动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效率。

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当下,有部分企业会计存在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还有一些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只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就能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对财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内部要从领导做起,逐渐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这样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新要求

1、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现代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不够畅通,表现在政府拨款能力有限,普通银行信贷不愿承担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科技企业本身较难通过现有的证券市场融资。

2、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部分企业的科技开发与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极低,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质量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联系,造成了大量科研能力的浪费,很多科研成果不能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3、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混乱,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缺乏,必须制订并且实施完善的项目评估制度以及会计核算制度,才能尽可能地降低财务决策的失误。

4、严重的人才流失

现在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人才流失都成为严重威胁企业生存的重大难题。科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企业浪费了其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而且使本企业的核心技术面临缺失的危险,企业原有的竞争力也将荡然无存。

四、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投入/产出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强化风险管理等,期望达到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全面落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袁杰.论财务管理环境及其变迁[J].金融经济,2007(4)

[2]吴永茂.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新财经,2011(12)

财务报告信息 篇4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运作,财务信息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掌握好第一手,最新鲜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世界上较为知名的企业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试着推行一种,信息共享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能够带动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也能够带动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人力共享等等。因此,这种模式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每一个企业去探索,并且实现和发展这种模式。

一、优化财务运作中建立信息共享模式

(一)财务运作中建立共享中心

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首先要优化自身的财务运作,使得运作更加符合时代性。同时,企业在财务运作中要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为信息共享模式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1]。信息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资源管理,而且对于信息的处理,收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财务运作中,要通过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的管理平台等方式,来建立信息中心,从而推动信息共享模式的建立。同时,企业要注意,将自身的子公司统一起来,从内部优化财务的相关运作,提高信息内部的流通,建立信息中心,让这些信息能够在自身企业中实现共享。企业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外部,走向其他企业,进而建立起企业之间的共享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促进各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财务的核算水平

传统的财务核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时代,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企业改善自身的核算体系,通过建立一定的体系的方式,提高整体核算的水平。在这个体系中,企业的各个信息都集中在这里,这样就相当于在企业的内部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企业的各个子公司都能从这个数据库中,找到自身所需要的资源,进而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这种数据库的建立,也是信息共享模式的一个雏形,它是在企业优化财务运作中,一步步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实践性。同时,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将这个资源共享模式的雏形,不断扩充,扩大,由内部到外部,由雏形到长成,这是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模式的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企业首先要通过优化财务运作,建立核算体系,从而促进资源共享模式雏形,即数据库的出现,进而一步步扩充,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

二、模式的评价

(一)有利于提高运营水平

企业通过,优化财务运作,建立信息中心,从而促进共享模式的真正实现。而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对于财务运作,起到一定的能动作用,提高财务水平,而且对于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实现这种企业模式,例如中兴通讯等企业,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集中报表,而且加强财务核算、预算等的控制,提升了自身企业的财务水平。因此,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财务运作形式,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自身企业中,通过这种模式,及时地了解到市场上的一些重要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以改进自身企业。同时,企业运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这种模式的重要性,进而在自身企业内部实行这种模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不仅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资源,效率一般很低。而企业通过优化自身的财务运作,建立企业内部的数据库,进而实现共享模式的建立,加强了对于财务的管理[2]。企业根据这个模式,充分了解子公司,以及其他企业的状况,进而加强对于子公司的控制,和加快企业内部的革新。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也实现这种模式,例如物美超市,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行,不仅加大对于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且,也加强了分布在其他地区超市的财务控制,从而提升了自身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3]。因此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财务运作方式,建立自身的数据库,真正实现共享模式的实现。本文主要从,企业通过完善自身财务运作,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为建立共享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企业通过提高其自身的财务核算水平,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库,使得企业的信息能够汇集,进而实现共享模式的建立。本文还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评价,通过我国部分企业实践,得出这种模式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水平,而且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咏雪.优化企业财务运作实现财务信息共享[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4:39-41.

[2]卑长千.财务共享优化集成化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2015,36:149-150.

银行财务信息调研报告 篇5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对贷款资产质量的高估上我国商业银行从2002年开始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但“五级分类”方法存在主观判断性较大的问题极易产生人为操纵现象因此贷款“五级分类”方法能否真实翻印现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状况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披露的贷款余额可能不真实;其次还表现在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范围狭小计提比例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实行统一低比例提取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问题准备金计提严重不足也导致商业银行的信息不真实

2.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充分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风险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从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披露建议看银行应披露的风险信息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信息的披露既要有定性信息也要有定量信息但从我国商业银行所公布的信息看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存在不足对风险方面的情况尤其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得非常少不仅定量信息没有而且定性信息也很少即使是上市商业银行其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定性风险信息披露较多定量信息揭示不够

3.披露的会计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风险披露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风险具体分解成信贷风险、货币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公允价值五个方面分别用具体的数字、图表加以说明所涉及的内容涵盖资产负债表内外所有重要资产和负债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中缺少对表外资产、利率风险的量化分析标准并且未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导致报表使用者难以对银行的交易状况和风险进行分析

4.披露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在银监会成立以后,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划归银监会行使,银监会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等银监会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的监管,对改善数据的质量,加强信息的披露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督力度和频率对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在信息收集、处理与利用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没有对各种信息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监管信息处理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中资产质量是关键指标而贷款质量又决定资产质量因此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完善应体现在对贷款质量的真实性加强上商业银行应严格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结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从实披露贷款余额正确计提准备金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充实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中应完善定量信息的披露如披露基于风险的资本比率的计算信息、披露内部模型法下市场风险的计算信息、披露资产负债表内风险暴露信息(详述每一类别资产的面值和风险权值)、披露资产负债表外工具的风险暴露信息(详述每一类别名义值、信用等值、风险权值)、披露银行资本结构的变化及其关键比例和全部资本状况的影响、披露银行是否存在内部评价资本充足性和设定资本适当水平的程序等这些项目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影响资本是否充足的问题对这些项目的披露将详细展现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从而通过将信息传递给市场直接影响市场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判断从而规避风险

3.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披露标准建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标准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在制定披露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根据建立的披露标准商业银行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要体现银行业高负债的特点使会计报表能够提供充分的用于衡量风险的信息对风险的披露要认真研究每一种金融工具内在的风险确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尽可能地增加信息的披露量从而达到对这些风险的最有效的管理

4.完善披露的监管机制针对我国监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且范围狭窄的状况应疏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多渠道、标准化的银行业监管信息处理系统建设提高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加强监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与信息披露的监控力度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加强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依法追究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建立风险评估的技术平台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从而增强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财务 管理

现代生活中,信息化技术深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以达到财务管理系统内生产、审计信息的集成,以及营销和生产等数据的共享,并且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内部局域网,为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等,建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处理方式,以提高其综合性和制约的性能,使得企业能通过价值形态,管理、控制企业资金的运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1 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财务

数字化技术开创了信息的高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财务,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企业完成了整个营销过程、以及财务工作的信息集成工作,使得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达到共享,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财务信息,同时加强了财务重组的进程;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对整个流程的控制能力,有利于对整个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的分析。传统的财务是以分类系统为运转的核心,通过分类数据的汇总,对业务流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按照投资人和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的顺序,提交财务信息;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则将各个业务部门,纳入了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可直接对业务的流程,进行实时的控制,并给以风险提示,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1]。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高效的集成能力,将数据实时收集,并及时作出分析反应,从而影响企业资产信息,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加强了对生产经营整个流程中的控制。

2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方式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由各子系统集成。该子系统分5个部分,如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和互相集成,使得财务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的功能。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把相关数据进行存贮,保存于区域网内的数据,可供企业各相关部门员工访问,达到数据快速传递、共享的目的,而会计信息和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又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做出实时反应、处理,对于企业经营中,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问题,通过建立财务决策支持来完善,以提高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使得交互式的IT系统能够正常发挥效能[2]。

3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现代企业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的管理机制,从预算控制、信息化经营管理等方面,建立集合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同时加强标准的统一性,提高数据共享的程度,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利用财务集中管理的统一性软件,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以加强企业总部和分部之间的联系,同时统一企业内部的管理标准,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的对称性传递。另外,加强企业之间的会计标准的建立,以提高所传递信息的交互性,加强信息的真实性控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是数据信息,从而避免给企业经营、以及财务管理带来风险,避免失真的信息,虽经过高速传递,却不利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降低了企业营业的效益[3]。财务管理信息化,还需要加强法律规范监管,同时从技术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给予保障。所涉及的信息真实性具体是指,对企业远程交易的安全性,以及确定数字签名的准确性,或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4],加强法律对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监管,同时从技术上,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远程交易中、应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强软件的更新,从而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称性,提高对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以及消费需求等系统的无缝衔接,加强企业经营各环节的信息收集,用动态的实时信息,取代传统的静态财务报告,利用信息的高效集成,实现对企业经营整个流程的实时控制。

2)加强协同管理

在企业内部实现网络财务集中管理,建立数据处理中心,以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数据中心,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信息化处理,再将所处理的会计信息传回数据中心,以便对传回的信息进行预算控制,同时加强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以及合理评估行业信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对市场信息快速、准确的作出反应,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5]。在运营流程中,加强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需要不断的改进软件的性能,以符合财务资金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应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信息化的创新,才能起到促进企业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结论

财务管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数字化技术开创了信息的高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财务,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取代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切实的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并且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为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各环节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世美.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14):181-182.

[2]杨鸿. 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 现代商业,2013,8(24):55.

[3]盧海鹰. 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 时代金融,2014,7(5):231.

[4]徐冰. 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2014,7(29):66-67.

财务报告目标与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篇7

一、SFAC NO.8主要内容

SFA C N O.8包括三章:财务报告的目标;报告主体;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 关于报告主体IA SB和FA SB的联合项目中将其作为一个单独部分进行讨论, 而第一部分并没有涉及, 所以, SFA C N O.8中并没有关于报告主体的实际内容。

(一) 财务报告目标

自从FA SB在1976年发表的《概念结构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中提出财务会计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的最高层次的理论, 很快会计目标起点论便成为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导思路, 形成了“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表的披露”的概念框架的结构。当然, 在这次联合项目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无疑成为制定概念框架的着手点。关于财务报表的目的和信息质量特征IA SB和FA SB在2006年7月6日和2008年5月29日分别发布了讨论稿 (D iscuss Paper, D P) 和征求意见稿 (Exposure D raft, ED) 。SFA C N O.8中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人、债券人、以及其他信贷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用来帮助他们做出提供资本与否的决策 (O B2) 。

(二) 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 因此在每个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都对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阐述。FA SB认为:“在SFA C中讨论的信息质量特征是影响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 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应追求的质量标准。”在IA SB和FA SB的联合框架中对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见图1) 比较简明, 也存在创新。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类: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从总体上来看, SFA C N O.8清晰了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 为提供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之间的取舍提供一定的参考。在SFA C N O.8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区分两类质量特征的依据, 但是在公告中对四个增进质量特征阐述时 (BC3.33BC3.34 BC3.39 BC3.42) 却多次暗示了区分标准:缺少基本质量特征的情况下, 即使信息具有良好的增进质量特征对决策也是没有帮助的。相反, 只要信息具有基本质量特征, 那么对决策就是有用的。但是, 提供、传播、分析信息都是需要成本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报告主体提供信息的能力。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如果不能够补偿获得信息所耗费的成本, 信息所带来的决策有用性就无从谈起, 因此成本对于全部的质量特征都是有约束的, 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要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 牺牲一部分质量特征。表1对FA SB的SFA C N O 8与SFA C N O.2和IA SB的《框架》所涉及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

二、SFAC NO.8解读与评价

下文将对SFA C N O.8中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自己的观点, 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 财务报告的界定

IA SB和FA SB原来的概念框架就目标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IA SB的《框架》中目标主体是财务报表, 而SFA C N O.1中目标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这次的联合项目使得双方概念框架的范围扩大了 (BC1.4) 。在2006年发布的讨论稿中提到目标适用于所有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 财务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然而, 对于财务报告的具体界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在SFA C N O.1中提到对于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区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只是通过例子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 并预期在以后的准则中将对财务报告的范围进行规定。但是, 到现在为止财务报告具体究竟包括那些内容, 仍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次颁布的SFA C N O.8更是没有涉及到财务报告的范围。只是在2008年5月发布的ED给出了与SFA C N O.1一样的说法:将在以后的项目中对财务报告的范围进行讨论 (ED O B4) 。2007年6月在IA SB的一次会议上就对收到的讨论稿中关于财务报告的意见进行了讨论。许多学者认为在没有对财务报告做出明确界定之前, 目标应该只适用于财务报表。在会上, IA SB的部分成员也认为, 如果对财务报告范围进行一个初步的定义, 将会有助于第一部分的顺利开展, 但是由于财务报告的范围非常广, 假如不能包罗所有的内容, 可能适得其反。但是, 笔者认为财务报告的范围应该给出具体的界定。很多通过财务报表以外方式披露的财务信息都是对决策者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考虑目标时包括这些信息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要是在讨论一个主体的目标之前, 连这个主体包括些什么都不清楚, 这样对于接下来的会计主体确认什么、披露什么就难以给出明确的规范。可能将来会发现现在对财务报告的界定是不全面的, 但是事物都是发展的, 会计也是如此, 很难一次性就将财务报告所包含内容全部罗列出来。但未来有可能要对现在的规定做出修改并不能作为现在不做规定的借口。

注:其中Y表示包含在内;N表示不包含。

(二) 财务报告目标关于财务报告目标, 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

主导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于这两种观点的来源和形成, Tim Bush (2005) 曾对英国和美国的财务报告规则进行研究得出:欧洲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建立在公司法之上的, 而美国的则是以市场监管 (证券法) 为基础的;前者强调公司管理和受托责任, 而后者则更多的关注市场和市场价格, 以及未来现金流的相关信息。因此, FA SB的概念框架反映了美国的机构设置, 并以市场为基础;而拥有浓厚的会计法规传统的欧盟成员偏好于根据公司法强调公司管理以及受托责任。在2007年2月IA SB和FA SB的一次会议上, 委员们就收到的讨论稿意见进行了讨论。其中, 最有争议的一点就是受托责任观。在收到的意见中很多都提及受托责任, 而且有86%的学者对讨论稿中提出的财务报告的目的 (与SFA C N O.8内容一致) 提出质疑。在受托责任观下, 信息使用者 (投资人) 使用信息做出决策, 如是否更换管理层、如何绩效管理层等都可以认为是资源的分配决策, 因此, 讨论稿O B2中所提出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就已经包括了评估管理者受托经营的目标 (D P O B28) 。在征求意见稿中, 明确的将评价管理者受托责任作为决策有用的一部分进行描述。IA SB和FA SB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决策有用性放在一起阐述, 因为决策有用就是财务报告的目标, 这样可以取消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与受托责任评估的细分 (BC1.27) 。由此可见, IA SB和FA SB已经将评估管理层受托责任作为决策有用性的一部分来讨论。受托责任观是建立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之上的, 要求经营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十分清晰并没有明显的缺位, 以向资源提供者报告资源管理经营情况为目标, 要求报告的信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主要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提供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及评价为主的财务报表。决策有用观最早是由FA SB提出的, 这并非是偶然, 是有原因的:“第一, 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第二, 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使得投资者必须利用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或其他证券买卖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从而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 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本市场建立” (吴水澎, 2000) 。决策有用观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上, 委托人相对模糊, 以提供有助于决策者有用信息为目标, 要求提供的信息主要具有相关性、有用性, 主要采用现实成本 (公允价值等) 计量提供以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为主的财务报告。“但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非是矛盾的或排斥的, 相反两者之间具有某些交集。如果以一种更为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受托责任或受托责任观, 我们发现, 两者之间不仅并不矛盾或排斥, 而且决策有用观往往体现为受托责任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横截面上的特例。可以说, 受托责任始终是公司治理和公司财务报告的根基” (杜兴强, 2005)

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与受托责任观相比, 决策有用观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很少有直接的交流, 而投资者大多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投资的, 股权相对分散, 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有明显的缺位, 持有少数分散股权的所有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 淡化了对资源的管理, 较少的关注企业资源的增值保值, 更多考虑资本市场的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但是, 两者却是同样建立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个基础之上的, 这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受托责任不是简单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经营者有着一定的自由经营权, 这需要从所有者的利益角度来监督经营者的自由经营权,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受托责任的监督都是有必要的。IASB和FA SB制定的目标是以美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为背景, 照搬了SFA CN O.1中财务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在美国这样具有高度发达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国家都未必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要让它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准则更得商榷。就连美国会计协会 (A m erican A ccounting A ssociation) 在2006给讨论稿的评价中也表明:会计目标过多的强调决策有用, 忽略了受托责任。受托责任的评估被错误的理解为投资决策 (价值评估) 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观点, 而决策有用观更多的是偏向在理想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两者并非相互矛盾, 应该都是财务报表目标的重要部分, 在此建议在制定财务报告的目标的时要结合所处的会计环境全面考虑, 从而使得会计整体能够实现最大效用。在如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会计目标首先是以受托责任的监督为主要方面, 同时, 兼顾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 而将会计目标单一定位于决策有用是不恰当的。一方面,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资本市场都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并没有形成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 当今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方式还是直接投资而非通过资本市场购买有价证券。

(三) 信息质量特征

IA SB和FA SB对信息质量特征做出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将信息质量特征具体的分为两类:基本信息质量特征和增进信息质量特征。明确了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地位关系, 主次分明, 为它们的取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虽然修改后得信息质量特征总体上更加简明, 但是在具体信息质量特征上仍具有很大的争议。在SFA C N O.2将可验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分别作为可靠性的一部分进行阐述。而现在通过图1可知FA SB使用“真实表达”取代了“可靠性”, 包括有无差错、中立性以及原来的完整性。与此同时, 将可验证性划分为增进信息质量特征。IA SB和FA SB以往的概念框架都是从可靠性所包含的特征 (中立性、可验证性、如实反映) 来定义可靠性的。对于可靠性所包含的特性的倚重不同 (有的偏向如实反映, 有的偏向重中立性、无差错或可验证性) , 甚至还有些学者认为可靠性应该是确认的准则之一, 导致对于可靠性所要表达信息质量特征并不能达成一致, 因此, IA SB和FA SB重新寻找新术语来表示可靠性试图表达的信息特征。但是现在真实表达的只是包括完整性、中立性、无差错, 删除了IA SB的《框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信息应该反映事项或交易的实质并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不能反映事项或交易本质的信息与真实反映是相悖的。SFA C N O.8表示真实表达已经隐含了实质重于形式, 再将其单独作为真实反映的一部分是显得多余了 (BC3.26) 。笔者认为, 真实表达确实是包含有实质重于形式, 但是它作为真实表达的一部分本来就应该是包含在其中, 这与无差错类似。由于现实会计实务中就存在很多交易和事项的表象和其经济实质是不相符的, 所以, 实质重于形式应该作为真实表达的一部分来加强真实表达的属性。例如, 销售收入的确认。当签订个附有销售退回的销售合同, 虽然产品已经发出, 购货商已经将账款支付, 但是对于预期的退货是不能确认收入的。在SFA C N O.2中把稳健性作为如实反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认为稳健性不应该作为一个质量特征存在。因为, 准则制定者认为, 稳健性与中立性是相互矛盾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会计实务中稳健性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减值准备) 。稳健性是指在面对经济事项中的不确定时, 对风险及不确定性的谨慎处理 (SFA C N O.2) 。主要体现在不得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其实稳健性实质好比使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直线法只是提供一种估计固定资产余值及折旧的方法, 所反映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值, 但是信息使用者知道是使用什么方法得到这样结果的, 那么对决策就是有用的。同样, 稳健性只是为会计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提供一个估计的准则和方法。如果剔除了稳健性那么在面对不确定性做出估计是就会存在很大的变动空间, 这样不仅会导致信息缺乏可验证性, 同样可能损害其真实表达, 更谈不上中立性。在实际中如果不存在稳健性, 那么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就要进行修订, 因为这与框架中的中立性相悖。事实上, 稳健性是中立性的一种约束, 并不是相对矛盾。

IA SB和FA SB这份联合概念框架是一份相对广泛适用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 应该具有普遍性。财务报告的目标回答了: (1) 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 (2) 使用者对信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 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作用和内容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制定财务报告目标时不应该脱离会计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而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IA SB和FA 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第一部分目标与有用信息质量特征取得了若干成果, 为框架制定的后续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 这其中仍存在部分观点具有很大争议。随着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 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或制定属于我国的概念框架都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IA SB和FA SB的联合工程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但是趋同并不意味着等同, 建议在我国以后制定准则的道路上能够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筛选性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同样, 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质量信息特征只是IA SB和FA SB联合项目的一部分, 相关的工作还很多, 希望这份作为指导全球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能够真正符合国际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樹、杜兴强:《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葛家樹:《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一些改进——截止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 《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3]Geoffrey Whittington Fair Value and the IASB/FASB Conceptual Framework Project:An Alternative View Sydney Australia:ABACUS[J]2008, 139-168.

[4]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2[S]1980.

[5]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8[S]2010.

[6]IASB Discussion Paper 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cision-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R]2006.

信息环境下构建网络财务报告体系 篇8

1 财务会计报告的国际动态

作为社会各方面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批评与不满的回应, 许多会计学者和相关机构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基于现实的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可能, 提出了不少针对财务报告富有创意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初步勾画未来网络财务会计报告的雏形。

1.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全球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许多会计职业团体的关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9年12月发布因特网上的企业报告 (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 。该报告分析了急速变化的因特网上的财务报告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向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政策制定者说明财务报告发生的变化对会计及企业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并希望推荐一套办法来解决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问题, 以确保向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传播高质量的信息。

1.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

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目前西方各国对网络财务报告讨论最多的是XBRL (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 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积极投入开发了XBRL分类体系, 2003年8月15日IASCF推出了XBRL 2.1的公开版本, 2006年6月15日IASCF宣布其制定了完整的XBRL财务报表分类体系。

1.3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93到1998年陆续发表了《在一个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为主体的多篇文章, 对现行黑白模式的财务报告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认为现行财务报告的报告主题、报告内容、报告形式、报告时间、报告渠道和传递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并提出了多层次的彩色财务报告模式, 特别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不同层次上的重要性。

2 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现状及要求

2.1 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现状

表1是摘自证券之星的信息。

当前我国的网络财务报告主要采用PDF技术, 通过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站的方式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的在线财务报告模式, 而且基本上是一份纸质财务报告的电子模式。如表1所示中国石化的财务报告。除了一些专业的财务人员能看懂这样的一张报表所能传达的财务信息外, 对于大众的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而言, 这只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数字, 他们从中得不到其他任何有用的信息。笔者曾经从中国中铁集团第五十一项目部的一些职工中了解到, 他们在买卖股票时基本上不看财务报表, 原因是看不懂, 正如表1所示的那样, 这些指标或报告很专业, 不能被大众投资者理解。他们只能从信息快讯、盈利预测、股本分红等版面中获取最宏观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决策, 而对于分析企业盈利状况的最有用的财务报告, 他们只能望而兴叹。而且在信息环境下, 当前这些网络财务报告只是传统财务报告传输介质的变化, 对大众投资者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我国网络财务报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地方。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之星网中国石化2007年公司报告

2.2 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由于网络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 因此就要求网络财务报告较传统的财务报告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2.2.1 网络财务报告的实时性

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 实时则指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及时作出决策, 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那么这就要求所有的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都能既可以记录也可以被处理和报告。用户可随时获得这些信息, 不必再等待已成为历史信息的财务报告。

2.2.2 网络财务报告的互动性

互动性指未来的网络财务报告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相互交流的结果, 由于用户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要, 对于生成财务报告的不同变量可由用户去选择, 诸如备用会计语言、备选会计折旧方法、格式及期末计价法等。用户通过选择这些不同的变量, 产生属于自己的特定的财务报告。

2.2.3 网络财务报告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完整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应提供给用户想了解的信息, 同时企业也愿意提供这类信息。要防止信息的遗漏与造假。用户想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必须查阅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应该是一个综合报告, 它包括财务的定量信息、非财务的定量信息 (非财务的业绩指标) 、非财务的定性信息 (新闻公告与新闻事件) 。

安全性是指网络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是会计人员意欲报告的真实信息没有遭到内部人员或外部用户的非法修改。要防止用户篡改或遭遇系统安全故障致使财务报告面目全非, 结果使潜在的或已有的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3 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

社会经济环境并非凝固不变, 而是不断运动着、不断吐故纳新演变革新的过程, 会计既受其影响又为其服务, 这就必然使会计报告演变革新以满足环境对它的要求。这样会计才有生命力, 不会枯萎败落。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环境的巨变, 致使信息使用者需要及时便捷地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快速作出决策。而这些信息的获得依赖于未来网络财务报告, 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信息使用者如何获得这些信息?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获得的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未来的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中得以体现。

3.1 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形式 (如何获得?)

3.1.1 网络财务报告的组织形式

为了体现网络财务报告的灵活、实时、互动等优点, 可以设置下列报告形式:

3.1.1.1 国家设置专门的管理网络财务报告的部门

国家可以设置专门管理网络财务报告的部门, 比如中国网络财务报告中心管理局。对欲通过网络来发布财务信息的企业进行集中管理, 并通过设定专门的网站统一进行管理。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类似于电子地图的形式查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比如小王是海南的一位投资者, 对石家庄北人集团相当感兴趣, 他可以通过图1查找并点击河北企业, 再进入内部查询。当然国内所有发布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司都要到国家专门设定的网站进行注册。

3.1.1.2 各网络财务报告公司设定自己的网站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各网报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 这样就可以协调公司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信息的矛盾, 并通过外部的力量介入进行监督和管理, 国家设定第三方网站的目的是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网站, 信息使用者可以网上举报。一旦事实成立, 国家可以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第三方网站的主要作用是直接累加和储存公司的数据, 或者通过其他网站的超链接提供大量信息, 方便信息使用者查询,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 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其优点是为网络报告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 但不便于国家管理。

3.1.2 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形式

在我国, 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网络财务报告都采用PDF格式或HTML格式, 如中国石化2007年的财务报告 (表1) 不仅采用了PDF格式, 也采用了HTML格式, 体现了其一般性。而这与电子商务网站页面采用的动态技术相比, 逊色得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 网络财务报告的列报形式需要呈现多样性, 从静态信息到声文图并具的交互动态信息, 也可用多媒体音频技术或智能代理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比如公司可允许有权限的用户观看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 可以听到分析师的会议电话或提供已归档的演讲等。因此, 运用音视频等这些新技术, 大大提高了信息使用者对这些信息的可获得性, 而且音频或视频在线分析师会议能够使信息使用者根据声调、表情等细节判断管理者是否对公司充满信心, 进而判断管理者具有的才能。

3.2 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内容 (获得什么?)

由于网络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与资料。那么可以把它设置为两大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和附注信息系统。

3.2.1 财务报表系统

为了体现网络财务报告的互动性, 财务报表系统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大系统。本文着重以资产负债表为例来说明, 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如其中的资产负债表直观性较弱, 同时使用者被动接受数字, 而此表的编制又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诸如折旧的使用方法、存货的期末计价、资产减值的计提等。所以, 不妨对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设置选择项, 也就是下拉列表框进行选择。当然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可以有类似的项目, 由用户来选择。资产负债表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

根据以上讨论设计的简要界面如下:财务报表系统初始界面如图3所示, 财务报表系统通过验证用户名及密码, 来确认用户的级别, 从而很好地赋予相应的权限, 进入此权限的屏幕界面, 来完成相应的功能。用户的级别越高能获得的企业信息越全面, 对于作出决策越有利。

图4界面的主要功能是继图3的界面后要选择进入的系统。其中财务报表系统包括旁注标示的子系统。此界面包括两大系统, 以进入财务报表系统为例, 用户选择进入资产负债表系统或者其他系统, 来查询相应的信息。

下面的界面是继图4之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模拟图, 各功能介绍如下:

3.2.1.1 实现各功能的前提

由于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 数据库技术的日趋成熟, 因此下述按钮功能实现依赖于一个前提, 即企业随时更新的数据库功能, 就像目前各大超市销售商品一样, 商品销售通过扫描条码, 商品的产地、品名、价格等信息瞬间进入企业数据库内部, 企业随时发生的业务如销售商品、领取材料或者客户的新订单等信息都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进入企业数据库, 以更新企业数据库的内容。当前德国先进的企业ERP管理软件SAP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本文并不讨论数据库技术如何实施, 但数据库技术是网络财务报告必须涉及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实现它并不难, 它的使用是下述设计的重要保证。

3.2.1.2 日期, 货币, 语言

点击日期按钮, 出现对话框, 按照要求输入指定日期, 根据用户级别不同, 日期单位可灵活设置, 如分别可设置1日前、5日前、1周前、10日前, 此按钮的功能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是很大, 而每天发生的业务销售占大部分, 所以它对利润表的影响较大。按钮的设置体现了网络财务报告的实时性、互动性。信息使用者想知道哪一天的财务状况, 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做到随心所欲。通过数据库的强大处理功能, 信息使用者选定的日期, 在此期间内涉及的会计项目可以迅速更新, 以信息使用者要求日的内容作出修正, 新的资产负债表在上期资产负债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更新这些科目, 定制的资产负债表便一目了然。与此相似, 语言按钮可预设几个国家语言供用户去选择, 货币则根据语言的设置自动作出变化, 如选择美式英语, 则货币自动以美元显示。

3.2.1.3 图形含义

此按钮功能强大, 其意义在于阐述资产负债表中相关会计项目的含义以及必要的图形分析。第一, 含义是指该会计项目的核算基础、方法或概念的阐述。该部分由会计准则中会计附注信息的部分内容转移而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将会计项目的数字与得出这些数字所用的方法分成两个部分在两个板块中加以说明, 这样做容易造成信息的使用者注意不到这些重要的内容, 当在会计附注看到这部分内容时又与前面的数字脱节, 没有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这部分内容包括所有涉及会计项目本身的内容, 其他与会计项目无关的财务信息仍保留在会计附注信息系统中, 如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的股权结构、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公司的价值评估等内容。资产负债表中需要用图形含义按钮阐述的会计项目用表2来表示。具体使用方法将在实例中简要说明。

第二, 图形分析按钮是指除了含义的阐述外, 还包括信息使用者如有需要可以接受系统对其选择的会计项目进行图形分析, 主要是结构分析, 如总资产中偿显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的比例, 或者企业的短期或长期长债能力等。用图形直观说明主要涉及合计项目。

3.2.2 附注信息系统

在新实施的会计准则中,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内未提供的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出的重要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企业简介、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主要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分部情况和重要事项揭示等内容。在本文中将会计报表项目的注释移动到了财务报表系统中来加以说明。除此之外, 附注信息系统还应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个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及在财务报表系统中难以体现的内容, 这些包括:

(1) 人力资源状况。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 因此, 人力投资不仅对于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可以大体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 而这在现行的会计报告中还没有体现。

(2) 改善生态环境。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如污染、资源浪费;对环境的保护, 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 都应该成为附注信息系统中显示的重要内容。

(3) 产品和维修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安全性, 以往使用满意度、耐用期限、广告的真实程度等内容应在附注信息系统中加以反映。以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忠诚度及信誉。

(4) 对所在地区的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 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包括依法纳税, 提供就业机会, 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应当在财务附注信息系统中予以反映。

在附注信息系统中反映的这些内容, 一则可以计量和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来可以向所有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利益关系的社会团体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三是可以反映和监督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企业通过反映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在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题和局限, 但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社会效益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 这些内容必将成为未来网络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 此系统互动性体现不高, 可以运用目前的动态技术, 如视频或音频等。也可以运用PDF格式来发布这些信息, 当然应含有公司的信用等级、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公司的环保意识等信息, 从而使信息的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总体状况。

4 结束语

总之, 网络财务报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而且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速度之快往往令人目不暇接。网络财务报告作为披露财务信息的新的载体, 即披露的内容和方式都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如一切经济活动都以顾客需求为目标一样, 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与变化, 将不断促进网络财务报告的改革和完善。

摘要:本文从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出发, 通过对当前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状况及国际动态的说明, 重点论述了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问题。包括从内容上讨论影响网络财务报告的因素, 从形式上设想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网络财务报告的雏形, 以使读者在理解本文的同时, 对未来的网络财务报告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财务报告,网络财务报告,信息决策

参考文献

[1]杨显英.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侯忠义.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3]陈友邦,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基于信息产品视角的财务报告研究 篇9

一、财务报告的信息产品特征分析

关于财务报告的性质问题在会计学界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首先从信息产品特征的角度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为了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 必须要正确区分另一个术语———数据。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例如, 当前的温度、一个零件的成本以及一个人的年龄, 这些都是数据。而信息则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比如, 当一个人要决定穿什么衣服时, 当前的温度就是信息, 因为它正好与你将做出的决定相关。信息也可以是那些经过某种方式或以更具意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例如, 在企业中, 零件的成本对一个销售人员来说可能是信息, 而对一个负责确定月末利润的会计而言, 它可能只代表数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旨在为报告的使用者在特定背景下提供其决策所需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讲, 财务报告应该符合信息的定义。

财务报告使用者要利用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决策, 企业则要把财务报告这一信息做为一种产品。一般来说, 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需要有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形式。财务信息的时间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者需要时及时获得信息;二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财务信息的空间维度指的是信息提供的便利性, 即让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获得信息。财务信息的形式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以最适当的形式被提供;二是信息的准确性。根据上面的维度分析, 我们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信息是有价值的资源, 信息使用者就相当于信息这一特定商品的顾客, 只有提供的信息具有及时性、相关性、便利性、呈现性和准确性时, 才能让使用者满意。

二、财务报告的性质分析

按照目前通用的分类, 会计信息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记录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加工处理, 最终形成财务报告, 它是政府强制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从表面上看, 财务会计信息的加工成本由企业支付, 而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是免费使用的。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判定一种产品是否为公共物品的主要依据, 是其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这两方面看, 企业向社会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显然应该是公共物品。那么, 我们能不能说, 企业为社会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政府强制要求企业做的一项“公益事业”呢?或者说, 如果政府不强制要求披露年度报告, 许多企业就不对外披露年报了呢?

从会计史上, 会计信息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后社会需要产生, 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出现在资本市场发展以后,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 企业的融资渠道飞速拓展, 企业的社会影响度大为提高。在资本市场上, 企业都想以最低的成本融资, 决定融资成本的高低因素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预期, 而企业未来预期是由投资者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得出的。当然, 财务信息质量和其它产品的质量一样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来看, 由于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最为著名的有南海泡沫事件, 这一事件造成英国股市关闭了一百年。后来1930年经济大萧条,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财务信息失真是其主要原因。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也是由于市场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正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 这和南海事件及1930年经济大萧条当时市场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价值从本质上没有两样。因此, 我认为只有能为市场提供有统一标准的信息 (目前有统一标准的信息只有财务信息) 再加上有力的监管制度, 才能使提供质量过关财务信息的企业和市场投资者双赢。这时, 也许不需要政府强制披露信息, 企业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自动提供财务信息。

其实在现代管理理念下, 企业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产生哪些信息。类似的情况有:企业为提高产品的满意度, 自觉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出现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为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工作效率, 也出现了供应链管理。这些都是企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自觉的收集信息,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方式, 企业为加强与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的关系, 自觉为其提供财务信息也是理所应当的。

三、财务报告的现状及不足

(一) 财务报告的现状

社会各界对要求财务报告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行的财务报告就受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强烈批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取代了机器设备成为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 而现行的财务报告仍采用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模式:以历史成本为原则, 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显示的是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价值, 历史成本是不变的, 而具体资源在企业内的不同配置方式, 使得企业价值却一直在变, 会计信息不得反映出资源在企业内的变化情况, 不知企业价值如何运转, 对于无形资产则无法正确地评估, 有大部分的资产游离于资产负债表外, 出现了所谓的信息落差,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质疑, 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财务报告的参考价值也随之迅速下降。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 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未曾露面的要素, 如:智力资本、员工培训、开发与研究 (R&D) 、对外服务的绩效等, 恰恰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二) 从信息产品的视角分析财务报告的不足

既然可以把财务报告看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产品, 下面将从产品的角度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产品生产的发展看, 大至是经历由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再到营销观念的过程。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这种观念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 就卖什么"。生产观念是一种传统的经营思想, 在供给相对不足、卖方竞争有限的条件下一直支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观念的核心是以生产者为中心, 企业以顾客买得到和买得起产品为假设为出发点, 因此,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增加供给并努力降低成本和售价。产品观念是指企业不是通过市场分析开发相应的产品和品种, 而是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以此扩大销售、取得利润这样一种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观念不仅注重生产数量, 还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观念的缺点是以生产为中心, 不注重市场需求, 不注重产品销售, 是生产观念的后期表现。营销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它对以前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如今的工作不再是为产品找到合适的顾客, 而是为顾客设计合适的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认为, 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 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东西。从财务报告的产生发展来看,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企业能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信息形式很少, 财务报告作为唯一的信息产品, 在市场上没有竞争, 在供给小于需求时, 生产观念是适合的, 随着信息产品市场的发展, 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的信息产品越来越多, 财务报告要想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则必须比其它信息更有效的满足使用者的欲望和需要。但结合国内外关于财务报告的研究发现, 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呈报模式的研究, 研究目的是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财务报告的报告速度, 是对信息时间维度的改进;二是关于财务报告治理研究, 研究目的是从公司治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会计监管、产权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保证产品质量;三是关于财务报告模式的研究, 研究目的是通过增加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 丰富产品的种类。无论哪个方面的研究, 按照营销管理理念来说, 都是停留在生产观念或产品观念中, 都没有正确确定目标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欲望和需要, 也就是没有认真分析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从营销观念角度出发, 改善财务报告应该明确定义使用者的客户市场, 强调使用者的需要, 按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状况提供财务信息。

四、财务报告的改进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本文建议以事项法为核心, 整合会计信息系统, 提供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专用型财务报告。事项法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George H。Sorter (1969) 在美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评论》 (The Accounting Review) 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 (An Event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 第一次提出了事项法会计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建立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各种决算中需要的所有相关信息。Sorter (1969) 认为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有助于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决策, 而不是对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提供一种通用的思维模式。作为一种会计理论, 事项法会计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 都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发展。本文认为事项法会计至今没有运用于实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详细的信息可能泄露公司机密;二是详细的事项信息可能造成信息过量;三是没有实施事项法会计的相关会计准则;四是事项法会计的信息收集与保存成本高。但是, 如果从面向不同客户提供专用型财务报告来看, 上述的问题可以一一解决:从详细的信息可能泄露公司机密的角度看, 建议对事项进行分类、分级, 对那些不会泄露商业机密的信息进行披露, 对于一些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分级或汇总披露;从详细的事项信息可能造成信息过量的角度看, 建议适度细化事项信息和采用分级报告的方式报告事项信息,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企业数据库中采用不同的级别对数据进行汇总;从有实施事项法会计的相关会计准则的角度看, 准则制定的目标是使企业提供的信息标准化, 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分析, 使信息具有可比性, 单单从提供信息产品的角度出发, 制定准则的意义就没有从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那么大, 再者从现存会计准则的发展史来看, 也是先从各个企业分别使用开始, 在大多数企业都实施之后, 才出现了相互之间不可比的问题, 促进了准则的发展;从事项法会计的信息收集与保存成本高的角度看,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以事项法为核心, 整合会计信息系统, 提供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专用型财务报告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产品的特征, 认为财务报告的本质是提供一种信息产品, 财务信息产品的生产也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从营销观念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目前财务报告的问题, 并建议从使用者的欲望和需要出发, 提供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专用型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信息 篇10

(一) 相关性放在第一位

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财务报表信息不是盲目的, 而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目标———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服务的。所以, 财务报表信息的首要质量标准是财务报表信息与财务报表目标相关联的程度, 这种相关联的程度就是相关性。相关性还可以表述为财务报表信息影响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能力。

(二) 质量标准对相关性的支持

1. 可靠性。

财务报表信息若具备相关性, 首先需要具备可靠性。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 同时又可以通过核实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真实情况的质量。也就是说, 可靠性有两个更次一级的质量标准作保障, 即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核实并不担保所用方法是恰当的, 所以当所用方法不足以反映它意在反映的对象时, 所得结果仍然是不可靠的。比如以历史成本反映在账面上的固定资产, 如果该固定资产发生了永久性贬值, 尽管其历史成本容易核实, 但已不具备反映真实性, 所以仍然不可靠。可见, 在构成可靠性的两个次级质量标准———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之间, 有时会互相冲击。为了增加反映真实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 可核实性可能有所削弱, 反之亦然。有时, 由于可核实性太差, 为提高反映真实性所作的努力, 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2.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财务报表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互比较。只有信息具有可比性, 评价才能合理地进行, 因为评价的结论, 只有通过比较才可以作出。可比性是表明一个或几个信息之间关系的质量标准, 这与可靠性和相关性不同。有时, 为了加强可比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进而削弱相关性。例如, 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在不同企业之间的统一, 显然有利于可比性, 但不利于反映真实性。为了兼顾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常的作法是企业对选择使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予以披露。如果某企业在加工会计信息时输入的数据错误或不完整, 即不符合反映真实性, 那么即使采用与其他企业一致的计量属性和会计方法, 其会计信息也是不可比的。

3. 及时性。

为了达到相关性, 信息还需具备及时性。如果信息使用者在需要信息时得不到, 而得到信息时又时过境迁, 那么该信息就缺乏相关性。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必要条件, 但信息只具备及时性, 不能成为相关的信息。有时为了信息的及时性, 在了解某一交易或事项的所有各方面之前, 就可能要作出报告, 这会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相反, 如果推迟到了解所有方面以后再报告, 信息可能很可靠, 但是相关性却大大下降。所以, 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平衡, 应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依据。

4. 审慎性。

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必然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例如, 有疑问的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 已在进行中的诉讼案件胜诉或败诉的可能性, 特有的有价证券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 工场和设备大概的使用年限等。审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 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 以便不虚计资产或利润, 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但审慎性不会有蓄意地、一贯地少计净资产和净利润之意。利用审慎性, 过分地提取准备, 故意压低资产或收入、提高负债或费用, 是不符合审慎性的真正意图的。

5. 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财务报表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应是完整的、充分的, 不遗漏重要的相关信息。信息的完整性也影响相关性。如果遗漏了某项重要的相关信息, 即使所提供信息符合前述可靠性标准, 信息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损害, 例如漏去一笔巨额亏损的销售业务, 从而未予反映。

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其他财务报告的构成目前尚不定型, 但可以肯定, 其反映的对象已不同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过去, 而其他财务报表则着重未来。因此,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财务报表, 由此可以推论, 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笔者认为, 在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背景之下,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宜定位于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直接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可见, 其他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相比, 从目标、对象, 到基本假设、确认和计量标准都不相同。因此,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标准与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也不应相同。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 受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表基本假设购入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目标对财务报表信息提出主观质量要求,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决定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质量特征, 从而既为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前提, 又形成了制约。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的关键质量标准是相关性、程序可核性、可比性、内容适当性。

(一) 相关性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与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不同, 它是指其他财务报告信息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是指信息能够增强决策者预测未来的能力, 或者证实或纠正他们予以形成的价值。

(二) 程序可核性

指信息的加工不能是随意的, 尽管其结果的准确性难以验证, 但其程序是可以核实的, 具体是指加工信息的基础、模型、方法等可以核实。具备程序可核性, 就避免了随机性, 提高了可信度。

(三) 可比性

指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对比较。信息具有可比性的条件是:加工信息的基础具有可比性;使用的指标口径一致;加工信息使用的模型、程序、方法等具有可比性。

(四) 内容适用性

它是其他财务报告内容方面的质量标准, 是指与决策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应充分反映, 仍又不能过多提供, 因为过量的信息会使使用者增加使用成本, 并且无所适从。

摘要: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其质量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文探讨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其他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分析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1 (11) .

财务报告信息 篇11

徐明,男,西华大学2012级技术经济及项目管理研究生。

章文苑,女,西华大学图书馆讲师。

邓学芬,女,1957年生,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项目管理。

摘 要:现行财务报告单纯以货币信息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在当今信息化经济时代发挥更为重要作用,很难体现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同时,利益相关者由于从中获取不到需要的信息,对财务报告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本文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列举现行财务报告中的缺陷,来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变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缺陷

财务报告作为一系列会计工作最后生成的结晶,成为各利益相关者争相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个群体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越发明显,致使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信息需求。其中,社会责任信息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准确披露出来,就是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若干问题中最为凸显的一个。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关系不一样,所以造成他们所关注的点不一样,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除股东和债权人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更愿意从财务报告中找到企业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找到企业继续存在对于自己的價值,而非仅关注其资产负债信息。

一个企业,要证明自己具有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赢利水平固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但是它还应该履行社会赋予它的其它义务,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而绝非仅仅是为了给股东创造利润。因此,一个企业,首先应为与企业存在利益相关性的利益相关者做出应有贡献;尤其是与传统理念相区别,企业特别应该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应该包括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全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是企业的价值之所在。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价值之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这就涉及到表述企业资本资源利用情况及结果的有关信息表述。而表述企业资本资源运用过程及结果情况的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

一、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现行财务报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披露信息是用货币作为物质载体,并且无法利用货币准确描述的信息,都不能出现在财务报告中,使得财务报告对于除股东和债权人的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的使用价值显得并不是特别突出。

企业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纵观所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下述观点。一是按Carroll的观点,直接把企业责任描述为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含经济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①。第二种观点是认为企业责任可分为企业经济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两种,这两种责任是并列的,前者强调的是为谋求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后者则是对企业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所承担的责任。本文倾向于后者观点,第一种观点忽略了企业经济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别,特别是将股东和新出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同样性质的要求,在追求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大环境下,不能突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进步意义。

企业社会存在价值是指一个企业在未来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能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继续存在的意义。企业社会存在价值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责任联系起来,因为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是靠企业承担的责任反映出来的。按照关于社会责任的第二种观点,我们在探讨企业社会存在价值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仅仅是用为股东创造出的利润中体现出来的,它更多的是在强调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出利润的同时,能否给新出现的相关利益者带来好处,为这个社会带来可喜的变化。

二、现行财务报告无法满足相关利益者信息需求

其次是,在科技和经济水平日益发展的现今社会,对企业经济信息有需求的信息使用者,其信息需求在新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上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各个典型的信息需求者,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及其变化也是纷繁复杂的。

例如,政府并不仅仅需要甚至说不太需要企业的资产负债信息,它最关注的是企业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能为它提供多少财政收入,能为社会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消费者也并不想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他们想知道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员工在且工作的目的也只是想得到更优厚的报酬,企业资产负债信息固然有价值,但是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通过资产负债信息处理后的信息,告知他们能在企业得到的薪酬。

虽然,关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彼此的经济活动流程的契合程度表述在现行会计信息中似乎已有隐隐约约的影子——企业控制的资源总量和结构,但是这些信息并不是直接的经济活动流程的信息,更难以反映彼此经济活动流程的契合程度。

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财务报告若不与能作出与社会接轨的变革,则意味着其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小。而重视社会需要,财务报告的变革就要重点研究社会中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改变其单纯以货币计量信息的原则,这才能在新的信息化时代凸显其重要作用。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cjj201354。

参考文献:

[1] 张兆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2] 苗宏玉.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趋势的思考[J].改革之窗,2009(9).

[3] 任月君.我国财务报告改进面临的问题及总体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4).

[4] 石中美.会计目标的变化与财务报告的改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5]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注解

财务报告信息 篇12

1.1 信息披露对象的多元化

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基于经济管理责任观,只向委托人报告财产的保管责任。如今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基于决策有用观,需要向现在的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信息。这表明,财务报告信息从比较简单的经济管理责任观关系的考察,发展到比较复杂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协调,进而发展到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1.2 信息体系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越广泛,知识财务报告体系日益扩充。财务报告已发展为不仅包含财务信息,而且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的报告,报告体系从结构到内容,都体现出不断扩充的趋势。

2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问题

2.1 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但现行财务报告中却忽视了对企业的环境信息。另外,财务报告中表外信息如企业融资方式和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等信息披露太少,不利于决策者及时高效地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2.2 信息披露的历史性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会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未来各种不确定信息。

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无法用历史成本准确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通货膨胀时期,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

2.3 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现行财务报告一般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企业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一方面,较长的报告周期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较长的报告周期也为企业进行幕后交易制造了时间条件。

2.4 缺乏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对社会各方面应尽的义务。由于无法准确计量等各方面的原因,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

2.5 财务报告模式单一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单一,采用的是通用的标准格式,虽然对于企业来讲较为经济,但却忽略了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区别;并且,现行财务报告依旧是以股东为主要报告对象,很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披露,无法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 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3.1 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首先,应改革会计确认标准,拓展信息披露内容。具体包括:(1)将同时满足可计量性、可定义性、相关性的信息,但是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的信息确认进入财务报告,这些信息包括研究开发费用,广告支出,品牌和企业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等。(2)将满足可计量性,相关性标准,但是不符合要素定义标准、可靠性的项目确认进财务报告。其最具代表性的是风险计量实践信息有必要确认进入财务报告。(3)将只具有相关性的信息确认进财务报告。这类信息存在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等问题。包括不符合财务报表要素定义的标准,同时又不能可靠计量的项目,如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企业的智力资本、企业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价值、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耗费等等。这样,突破了会计确认标准的约束,财务报告所容纳的信息增大,财务报告就实现了“增容”。

3.2 重新定义会计报表要素

传统会计要素定义强调了三点,会计要素起源于过去的交易、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或流入的方向确定和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确定。在现代会计环境下,一些重要的交易于事项并不能满足或者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衍生金融工具。所以,对财务报表要素从新定义的要求就自然的产生了。当然,对会计报表要素的重新定义意味着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根本性变革,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且会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极大限制,但是,大量表外事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需要,终究会促进这一进程的最终完成。

3.3 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用户主要关心的是根据过去资料对企业未来的预测,即前瞻性信息。前瞻性信息是指企业管理者或其他相关的报表使用者对于企业未来经营环境、发展情景、经营业绩、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所进行的事前评估。现行财务报告缺乏这方面的信息,需要重视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性信息。

3.4 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为体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企业可以适当简化财务报告的周期,编制临时财务报告,或者采用季度财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财务工作中的推广,使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3.5 完善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的监督监控机制

一是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方监督和管理。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规范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并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对违规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巨额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同时逐步理顺委托关系,改变由企业直接委托的方式,由信息使用人对事务所进行委托。企业内部要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统,从法人代表、内审人员到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担负起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责任。

二是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实质精神,减少会计政策运用差错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自律约束会计人员行为、动机,减少会计行为失范,减少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带来的信息披露失真。

3.6 探寻符合现代经济的信息输出形式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当代科技的发展成果,提高信息输出方式的内容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的变化,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上已日益显现其局限性。本文基于这些局限性提出了改进建议,以完善了现有财务报告,使得信息使用者获取更符合其需求的各种信息。

关键词:信息披露,问题,改进

参考文献

[1]吴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6)

[2]郭德贵.我对现金流量表的几点认识.财会通讯,2008(1)

[3]林钟高,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3)

上一篇:品牌心理下一篇:现代艺术大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