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大师论文(精选12篇)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1
说来与传法大师真的很有缘。去年初冬, 在上海老城厢汲古斋邂逅传法大师。大师慈眉善目, 一脸佛相, 态度和蔼谦恭, 十分平易近人。攀谈中, 我们聊起了大师的传奇经历……
屠传法,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交通大学首任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 日本国长崎造型美术学院教授, 扬州大明寺鉴真佛教学院艺术教学顾问。
1938年, 传法大师生于祖籍绍兴的一户殷实人家, 因幼年丧父, 又遭兵燹, 家景败落, 十二岁便背井离乡, 直面人生, 只身到上海讨生活。十四岁进上海久新搪瓷厂当学徒工。1958年因政治原因, 一大批上海中国画院的海派书画名家, 被下放到工厂基层劳动锻炼。那时, 自幼酷爱笔墨丹青的小青年——传法, 能幸遇这些书画大师, 真是天赐良机。由于他勤奋好学, 天资聪慧, 悟性卓群, 受到画坛大家们的青睐, 被大石斋书画大师唐云收为嫡传弟子, 从此他书画艺术生涯有了新的腾飞。
人说, 天道酬勤!1959年他考进上海美专, 经过系统的美术深造, 其书画技艺日益精进, 绘画功夫也更加扎实。由于刻苦勤奋, 他的画, 不仅继承了大石翁的墨华衣钵, 其格调清逸高雅, 且博釆众长, 自出机杼, 面目一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传法通过自己的画展, 相继得到了画艺界前辈程十发、叶露渊、沈迈士、陸俨少、朱屺瞻、钱君匋、赵冷月, 郑佩秋等大家们的一致肯定。大画家曹简楼称其为“大石传人”;谢稚柳赞其“画格清新”;王个簃誉题“笔精墨妙”。遂尔, 屠传法的名字在画坛一时声誉鹊起, 一举成名。在师事恩师的三十五年中, 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恩师的心传口授与潜移默化, 使其大得“唐家笔墨”之精髓, 终成大石斋传人。
在传法大师近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 佳作颇丰, 成就卓著。除了绘画创作, 为弘扬中国画传统文化, 传法大师一生将大半精力都用在了美术教育亊业和举办画展之中。大师曾在上海轻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画, 并是日本长崎造型美术学院教授, 也是法国留尼旺美术大学客座教授。他不仅在国内上海、绍兴、泉州等地举办了八次画展, 并多次在日本、美国等海外举办画展和讲学。大师十分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写生, 创作的花卉鸟兽生动而有情趣。已出版个人画集《传法中国画集》和《传法花鸟画集》, 在海内外极具影响。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文化市场的日渐繁荣, 给画家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也给即将步入退休的传法大师带来了新的思考:功既成, 名亦就;生活无忧, 且已富足;除了画画,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他而言已别无他求。他想到了回馈与报恩, 他想以绘画来报答恩师, 报答友谊, 报答社会。他说如果没有恩师的知遇之恩, 没有社会上许多老师与朋友们的帮助, 没有当今盛世, 便不会有我之今日。
在画艺生涯中, 大师一向信奉“我行我素”的人生哲学观。他说, 既要继承恩师衣钵, 坚持传统, 又必须博釆众长, 师法自然, 悟旧创新, 画岀自我。没有“我行我素”这种执着坚守, 便没有自我, 也终将一事无成。诚然, 大师的“我行我素”, 绝非是俗人的自以为是和刚愎自用。同样一句话, 从大师的口中说出, 恰恰体现的是一种悟道的大智慧。难怪他的恩师大石翁当年一眼看中, 称其奇人, 立马收徒门下。大师后来的成就, 其作品享誉中外, 这与大师的矢志不渝, 坚持“我行我素”也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再现了大师的大智慧, 更是增添了几许浓浓的禅意。
在交谈中, 我们得知传法大师对古贤大德素来心怀崇敬。前年, 在扬州举办画展期间, 大师不仅为大明寺赠送鉴真画像, 并与张培鑫居士共同出资, 捐赠已故佛教领袖赵朴初的半身铜像。去年, 当获悉大画家石涛和尚的墓址就在扬州大明寺寺内时, 传法大师欣喜若狂, 义无反顾, 毅然出资百万, 为石涛和尚重修新墓。既了却大师的夙愿, 也为文化古城增添一个意义悠远的人文景观, 真可谓功德无量。
积德行善, 修行报恩, 以画载道, 热衷慈善公益, 这是传法大师晚年“目空一切”后, 又一坚定不移奉行的“我行我素”。在物欲横流, 信仰缺失, 生活好了不知怎样活着, 钱多了又不知怎样做人的当下, 通过与大师的一番交流, 让我的思想也变得豁然开朗, 真是受益匪浅。
告别大师时, 我们望着他下楼的背影, 不禁发出崇敬的赞叹:好一个“我行我素”、“目空一切”的画家。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2
1、课型设计的思考。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梳理探究”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就定位为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2、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根据课本上名著导读所推荐的名家名作以及老师推荐的书目,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大师有了一些接触,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走近文学大师”与“名著导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课前对学生接触过的名家名作进行调查筛选,确定了探究对象:苏轼(乐观旷达)、鲁迅(阿Q形象)、巴金(《随想录》)、曹禺(《雷雨》)、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高老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分组交流其中某一个作家或作品,探究内容包括:作品的语言艺术、思想内涵,大师的人格魅力等,交流的重点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学生的阅读认知和体验虽然还很浅显和幼稚,但他们毕竟迈出了阅读与思考的第一步,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但在实际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的展示只进行了一部分,给不少同学留下了遗憾。
3、课堂活力不足。在上课时采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显得单调、沉闷,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活力不足。
4、课堂上预设的痕迹明显,生成不足。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走近文学大师,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堂交流和发言总结出走近文学大师我们可以获取什么,课堂重心偏在后者,即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过程和体验。学生的发言谈阅读感受的多,提出有效问题的`少,课堂上缺少生成性的问题,这与我的引导和组织有很大关系。
向艺术大师致敬 篇3
最美的大师灵感簿
纵观2014春夏T台,Chanel 将波普艺术大师Jeff Koons画作改良到服装上。Prada的春夏T台则更像是向绘画大师Richard Lindner 致敬,用明艳的色彩和充满标志的脸谱图形征服着时尚看客们。
告诉你它有多火
服装品牌跟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油画、雕塑、版画都可以将艺术元素和服装结合。Dior、Jil Sander、Chanel、Prada都在2014春夏系列融入了艺术元素。
它们都爱艺术大师
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艺术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服装品牌将艺术家最核心的艺术加以提炼与服装设计融合在一起必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值得你购买的大师系列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4
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东北乡, 他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 高密东北乡的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滋润了他的文学, 那里的民间传说、民歌俚语为他的小说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创作源泉, 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他的小说语言创造了绝妙的条件。莫言非常乐意与广大劳苦大众打成一片, 他曾经说过, “作为作家, 如果要想自己的创作保持一种生命力的话, 要在语言方面尽量少的重复自己, 并且使语言继续出现新的创造气象的话, 确实还是应该有意识地多跟下面的农民群众接触……民间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语言, 我想才是文学更应该重视的。”
莫言将俚语的韵律节奏借鉴到小说语言中, 读起来趣味盎然。莫言还擅于通过景物描绘来渲染烘托人物心理, 以此推动情节发展。莫言还擅于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举手投足以及神态描写, 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莫言小说夸张、荒诞的风格与莫言出生的年代有关。莫言出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他们那一代人亲身经历了知识青年下乡、“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年代的事情。在那些年代, 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荒诞离奇见怪不怪的悲剧。这些悲剧事件在莫言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痕, 成为莫言小说的荒诞题材的客观来源。莫言选择了象征、意识流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写作手法, 将他对“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爱恨交织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高密东北乡贫穷落后的困境让莫言心痛, 父老乡亲的愚昧、麻木、鄙陋、粗俗让莫言由衷痛惜。小说《粮食》中的“伊”因难忍饥饿偷了黄豆而被好色的王保管侮辱, 无师自通地学会用各种巧妙办法逃脱王保管的搜身, 使得“婆母得享高寿, 孩子发育良好。”《枣木凳子摩托车》写农民顽固不化的品性。木匠张小三的父亲在枣木凳子遭到淘汰完全没有销路的情况下, 依然固执己见地坚持制作祖传的枣木凳子, 这种执拗保守让人可笑可恨。《地道》的题材是农村计划外生育, 关乎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生育多胎的农民方山为了光宗耀祖、延续子孙, 专门挖掘了一条地道作为逃避计生工作人员的手段, 在付出房屋被推倒的代价后完成了夙愿。文中真实再现了农村计划生育“吊颈不解绳, 喝 (毒) 药不接瓶”的轰轰烈烈的壮观图景。《翱翔》写的是农村换亲的悲剧, 麻子老光棍洪喜娶了俊俏的燕燕, 他如花的妹妹杨花屈身嫁给燕燕的哑巴亲哥哥, 为反抗悲苦的命运, 燕燕吓跑了, 变成小鸟飞到松树林的一棵老松树上。跑了新媳妇, 是整个高密东北乡的耻辱。村里的尊长铁山老汉派人请来了燕燕的家人, 还振振有辞地请来警察保护洪喜的合法权益, 包办婚姻几乎成为顺应道德合乎法律的光荣神圣的事情!在莫言夸张式的黑色幽默叙述中, 读者看到了高密农村封闭丑陋的伦理道德观和荒唐愚昧的意识形态。《普通话》中踌躇满志的解小扁因在学校推行普通话, 遭到普通村民的强烈反对, 连她的老师高大有也心生妒忌并极力排斥, 但是却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拥护。和解小扁过从甚密的学生小青突然喝毒药死了, 生前在笔记本上莫名其妙地留下一首政治色彩浓郁的反对普通话的新诗:“俺是山里娃, 说啥普通话?满嘴大白话, 皇帝拉下马, 只有思想红, 照样干革命。”正好赶上批判阶级路线回潮, 联合调查组下来来到了柿子沟, 漂亮活泼的解小扁被运动整成了精神病。在《普通话》这篇小说中, 莫言对那个特殊时代残酷的政治运动进行了辛辣而犀利的讽刺, 让读者扼腕叹息。
关于莫言小说反映农民的“劣根性”, 一位莫言小说研究者写道:“莫言是创造的精灵, 是艺术开拓的先锋, 《月光斩》自有它的新的象征, 新的意义。《月光斩》不仅写了我们向往的侠客精神, 而且还揭露了民众的不易察觉的惰性……”
有作家指出:“莫言擅长叙述感人肺腑的悲惨故事, 来揭露原始人性的残忍和现实生活的严酷……在莫言看来, 人的生命并不会因为其惊人的忍耐而显得高贵。”看完小说集《与大师约会》, 我也觉得他的小说比余华冷峻冷酷, 缺少一股温馨的情怀。余华的小说绝望与希望兼收并蓄, 给予读者温暖的感受, 营造一种悲喜交集的意境。莫言的乡土小说的格调与沈从文的截然相反, 沈从文是把消极粗鄙的东西淡化, 并融入真善美之中, 让读者在“人情美和人性美”中陶醉;而莫言是把残酷的东西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触目惊心、思深忧远。莫言对故乡父老犀利辛辣的讽刺, 是基于对高密东北乡的深切的爱意。这正是所谓:“爱之深, 责之切。”
莫言小说的魅力还在于它写出了人物的原生态欲望需求。譬如《冰雪美人》、《普通话》这两篇小说主人公“我”对“孟喜喜”和“解小扁”的原初的爱恋与依恋, 让读者不禁为之心醉神迷, 唤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让人感同身受, 颇有“在场感, ”极具艺术感染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莫言将男人对年轻貌美的女性那种渴望与钟爱表现得入情入理, 入木三分, 纯洁而又神圣, 没有丝毫亵渎之意, 让人不知不觉间涤荡灵魂、陶冶情操。《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将普通男人爱美之心勾勒到极致。一大群男人被身着古装的骑驴美人所吸引, 在都市街道上紧紧跟随在她后面, 导致城市交通严重堵塞, 交通部门出动大批警力警车均无济于事, 亦无法阻挡广大群众的爱美之心。在这部小说集中, 浓墨重彩地刻画青少年时代懵懵懂懂的爱恋的小说还有《初恋》、《养兔手册》等等。
评论家余旸在《文学报》这样点评莫言短篇小说《与大师约会》:“莫言小说向来有两大优势:一是他讲叙传奇故事时那种荡气回肠的叙述魅力, 二就是那种泥沙俱下感觉淋漓的华彩语言。……单就这个篇幅有限的短篇来说, 一方面, 语言的‘收敛’使莫言早期恣肆的野气被大大地‘节制’了, 但与此同时, 他对浪漫形容词挥霍使用的偏好却仍保留着, 并在语言‘节制’整体的衬托下成为显眼的缺陷, 致使小说留下了压不住的虚浮之感。”
事实的确如余旸所言, 华彩语言是莫言小说的一大特征。我以前很讨厌作家使用华彩语言, 但是我读了莫言用华彩语言写的小说之后, 居然被深深吸引。我发现这除了莫言慑人心魄的叙事魅力与神奇诡异的想象之外, 还跟莫言小说的耐人寻味的思想性有关。
莫言说过:“短篇小说更体现一个作家的才华, 更能让人思维, 体现思想深度。”说句实在话, 对那些出过长篇小说, 动不动就言谈自己正在构思准备写作两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 我颇为反感。难道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全方位体现一个作家的才华?殊不知中短篇小说更能磨砺出一个作家的才情和潜质。著名作家陈忠实便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他主攻中短篇小说, 到目前只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莫言在中短篇领域也颇有建树, 是一位严肃的纯文学作家。莫言短篇小说《火烧花篮阁》就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之作。这篇小说写的是城市建设题材, 锐意改革的新任市长因倡议烧毁政绩工程的象征物“花篮阁”而心安理得, 却受到政府各界官员的反对以及劳苦大众的竭力阻挠, 市长为民做实事好事的美好愿望终究破灭, 市长为此困扰, 终于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无论他怎样努力地不落俗套, 都会变成对时下流行小说的拙劣模仿。”
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介绍 篇5
林散之,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林散之被誉为“草圣”,其草书被称为“林体”
任伯年,名颐,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赵之谦,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黄宾虹,近现代画家、学者,号宾虹。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
张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吴昌硕,字昌硕,别号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沙孟海 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黄绮,著名书法家、学者、教育家,西南联大毕业,黄庭坚第三十二世孙,在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书画篆刻等诸多文化领域方面都有独到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在书法方面,其创造的“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开创了“雄、奇、清、丽”的“中国北派书风”。其书法作品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自成一体,只要成就在于隶书,其将隶书与行草书结合,不泥古又不成异端,不失古法而求新意。
白蕉,字远香,别署云间居士、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著名书画家,其能篆刻,精书法,擅长画兰,能诗文。沙孟海先生曾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可恨“文革”中含冤早逝。
黄胄,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带头捐赠自己的书画作品、古代文物、书画收藏。其创造性的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驴是其最擅长画的动物,新疆人物是其常入画的对象。2013年,其画作《欢腾的草原》被拍出1.288亿元。
启功先生,满族,字元白,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鉴定学家、国学大师,其自称鉴定第一、画第二、书只是闲时偶作,当日后书名远扬而掩其它之长也。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就是其所作。后世有启功体字库,启功老言其优而己劣。
齐白石,又名齐璜,湖南湘潭人,号寄萍老人、三百石富翁,近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擅画虾,喜作诗,早年为木匠,制“鲁班门下”一印,其自称“诗第一、印第二、画第三”,又有“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之美学观点。
赵朴初,中国著名佛教领袖、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温润尔雅,端庄之中又带有丝许魏碑的雄健。当代新修的许多庙宇大殿的“大雄宝殿”牌匾多为赵朴老所题。
艺术大师赶新潮 篇6
村上隆 x 卡西欧
限量桃红手表GWF-1000 Takashi Murakami
有计划前往或途经巴黎,名店Colette(www.colette.fr)有一件极好之物,日本著名艺术家 Takashi Murakami(村上隆)与Casio G-SHOCK合作推出的一款Frogman设计手表:Takashi Murakami x TOKYO FM x G-Shock GWF-1000TM Frogman,该限量版的纪念表款是今年特为日本电台Tokyo FM 40周年而推出。
对于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设计师,人们多是仰慕已久,村上隆與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从八年前开始合作,成功炒热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他的粉丝们必是记得当年为路易威登设计的多款限量人气作品,包括手绘Neverfull包、Marilyn包包、樱花Monogram包、樱桃包以及香菇男孩记事本等等,甚至还曾在洛杉矶MOCA举行展览,一部分是村上隆的个人艺术创作,一部分是历年他与路易威登合作的商品。2010年初,巴黎路易威登香榭丽舍旗舰店还展示并销售了他全新设计的两款新西兰顶级羊毛制成的手工刺绣挂毯:圆形的“五彩花球”和正方形的“粉色时光”,各限量20件。
如今与卡西欧的跨界合作依然成为焦点,这款“Frogman” 手表以半透明的桃红色外壳打造,钢质表背印有村上隆招牌的花笑脸图案,超级可爱,甚至连表枕也设计印满小花图案,新年礼物里若能有它出现,那必是令人受用的完美之物—艺术乃跨越时空的时光机 ”。
不过,行动要快,全球仅限量300只。
参考价格:3641美元
Damien Hirst x匡威
RED Chuck Taylor帆布鞋
当代艺术大师 Damien Hirst的蝴蝶图腾飞进 Converse的帆布鞋上,Converse(www.converse.com)邀请他为鞋设计,这些蝴蝶来自 “All You Need is Love”系列创作之中,黄色以及蓝色的蝴蝶在红色背景前翩翩飞舞,400双限量发表。
这双名为“Chuck Taylor”鞋款使用了蝴蝶图像来揭示“需要爱”的主题:生命与死亡是Damien艺术作品中最为持续出现的主题。
此充满艺术气息和爱心价值的鞋款亦是制作精美,帆布鞋面的图案使用了最高科技的镭射印刷技术,以确保色彩逼真如同其原作。今年的这款限量设计鞋款仍会继续Damien Hirst帮助基金会筹款的心愿,100%的盈利将提供给The Global Fund。而背后的故事是,两年多前,苏富比拍卖行以二百四十二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了Damien Hirst的同名作品(“All You Need is Love”),用于该基金会致力于消除非洲的艾滋病问题,这也成为了极其成功的当代艺术拍卖与慈善集合的事件。
一双能唤起人们对于脆弱生命以及艾滋病关注的限量靓鞋,值得收藏。
有计划前往欧洲的旅行者,可在伦敦的Dover Street Market、安特卫普的A Cut Above、巴黎的Colette, Paris、阿姆斯特丹的Precinct 5、意大利的 Slam Jam以及柏林的Wood Wood购买,前往北美的旅行者则可在纽约的Aloha Rag、洛杉矶的UNDFTD、芝加哥的St. Alfred,以及Converse的波士顿、纽约店购买。在Converse官方网站网购亦可。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7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赫胥黎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说:“我就不能理解, 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展。如果我的理解完全不错的话, 那么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个奖章的正面和反面, 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 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当人们不再爱, 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 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到那时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 这倒不是因为科学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 而是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和现代的品质的一半。”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到当今社会多元艺术文化的交融,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日益密切, 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趋势势不可挡。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预见到的那样:“艺术越来越科学化, 科学越来越艺术化, 两者在山麓分手, 有朝一日, 将在山顶重逢。”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思想就得到广泛地传播, 艺术自由与独特个性给人文主义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文艺复兴推动了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的脚步。文艺复兴时期把艺术不仅仅看成是单一的艺术, 而是涵盖了人文、社会、宗教等艺术的广义艺术, 赋予了艺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内涵, 造就了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综合型的艺术科学大师。时至今天, 无论是从张艺谋担任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还是到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一电影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奖, 担任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的丹尼·博伊尔证明了艺术和科学完美的融合以及艺术科学化与科学艺术化正促进人类活动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给当代艺术大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站在当代艺术与设计前沿的中国陶瓷设计大师何炳钦先生用自己的艺术历程与艺术作品诠释了当代艺术日益科学化的现状与必要性。王国维提出了古之凡成大事者必经过的三个境界, 从古至今在艺术上造诣甚高的艺术大师也无不如此。何炳钦大师的艺术历程也在这三种境界中逐渐的完善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艺术理念, 他用自己的艺术历程诠释了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传承古典艺术气息, 弘扬民族陶瓷文化。何炳钦先生祖籍江西婺源,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他自幼喜爱艺术, 少年时期在水彩方面造诣颇高, 后又师从著名艺术家胡献雅、施于人、丁千、黄美尧、吴天保等老师进行陶瓷艺术学习。他不仅传承了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等的传统技法而且接受了现代造型设计的理念, 在实地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他师法于自然运用含蓄的艺术处理理念使艺术达到了一种道法自然的艺术状态。他的水彩画意境深远, 其意境与趣味远非一般文人画所能达到的境界, 以无我之境含蓄的用自然来表达自我理解。他在学生时代就以水彩风景画的写生来练习对自然的感悟力和色彩的把控力, 因此他的作品师法于自然, 大美而无言。他将中国陶瓷美学的创作法则和西方现代陶瓷艺术的表现技艺融于一身, 在学院传统教育中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学海无涯, 他汲取百家之大成于一身, 融东西方艺术理念此为第一个境界。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开拓创新, 独辟蹊径, 科学与艺术硕果累累。何炳钦先生在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陶瓷设计等方面的艺术造诣甚高,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投身于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为以后自己在陶瓷设计上取得辉煌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陶瓷刻划花装饰是利用传统陶瓷技法来传达当代艺术设计思维, 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科学化融合的成功突破, 刻划花成为他陶瓷设计表达中独特的语言方式。他注重刻划花卉的内在精神风貌与造型和装饰设计的结合, 其刻划花装饰将高温颜色秞糅合于刻划花装饰之中丰富其表现力, 突破了传统刻花装饰色彩单调的格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炳钦先生在现代青花与民间青花创作方向上的研究成就了他在现代写意青花上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 其表现形式上不但追求民间青花的飘逸洒脱, 而且吸取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墨韵八色的艺术效果。其作品风格淡雅高洁, 宁静致远, 用笔书气脉灵动, 笔法浑厚, 潇洒自由, 行云流水间散发出一股文人气质使画面显得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说他的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是使传统艺术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地, 那么他设计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的一种独辟蹊径的完美融合。他力图用设计推动陶瓷产业化科学化发展, 将自己的刻划花装饰手法、青花装饰手法和造型设计等科学的运用到环境陶瓷设计当中推动了“景德镇特色瓷都”的建设为景德镇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一个永恒的瓷都形象, 同时也推动了景德镇整个陶瓷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他将自己的艺术语言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 在日用陶瓷设计 (酒具设计、咖啡具设计、茶具设计等等) 和环境陶瓷设计 (灯柱设计、环境陶艺、城市环境陶瓷等等) 上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化发展、陶瓷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陶瓷艺术文化民族化发展的进程。他同时推动了我国民族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继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救国”的思想基础上在当今和谐的社会提倡“美育兴国”的道路以设计带动陶瓷产业化发展。何炳钦先生的学院派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在推动陶瓷文化民族化发展和引领陶瓷产业化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 何炳钦先生沿着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道路显得格外的任重而道远此为第二个境界。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厚德载物育满天下, 引领陶瓷行业与陶瓷艺术健康发展。纵观何炳钦先生的艺术历程, 历经数十载的执著探索过程, 在现代陶艺、刻划花装饰、青花釉里红装饰、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环境陶瓷设计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艺术理念。如果说何炳钦先生在传统艺术上的创新是在引领着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健康发展的话, 那么他在设计上的成就和理念以及陶瓷教育上的理念将是推动整个陶瓷科学、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民族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促进剂。他不但肯定了生活是艺术与设计创作源泉的艺术观点, 更加提倡用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和科学化来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他利用科学的手段将艺术科学化, 科学艺术化使自己的艺术理念通过自己的作品推及到人们生活中, 城市建设中以及民族陶瓷文化中, 去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炳钦先生在艺术教育中遵循着孔子“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方面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长的同等重要性。他经常为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示范, 将自己的心得和艺术理念教给学生, 可谓是“师之笔意, 诲以心韵”!正如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说:“艺术有两路, 大路艺术撼人, 小路艺术娱人。”我想何炳钦老师的艺术理念强调前者, 指引着学生们慢慢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界的一支新的力量。
何为艺术?不为言语!何为大师?不为言语!然而艺术服务于生活, 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不容置疑,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使艺术日益科学化, 生活化, 服务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中。在整个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借鉴与启迪推动了人类文明脚步。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和艺术与科学不断的交融使艺术形式多样化、理性化和科学化是是这个时代艺术文明前进的标志。艺术源于生活并提炼了人们生活中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意识展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美好愿望, 反过来更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与文化需求。因此, 当代艺术大师的责任与使命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个人内心的情感, 更应该使之转化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来服务社会这就需要艺术科学化。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的:“个人的坎坷与成果, 系于祖国的命运。‘探索’割不断民族的传统;‘叛逆’是生存的挣扎, 传统的发扬。‘吃的是草, 挤的是奶。’草, 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 奶也应属于民族和人民……。”
参考文献
[1].《伟大科学家赫胥黎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出版参考》1996年第10期作者:雨平
[2].《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圣人者,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谓也。”见:《庄子集解·外篇·知北游》,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第186页。
[4].《师说》作者:韩愈
[5].《玉菡吟夏:何炳钦的艺术之路》《文艺争鸣》2011年第02期作者:张甘霖;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8
一、设计师的界定
设计师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 是通过教育与经验, 拥有设计的知识和理解力, 以及设计的表达技能与技巧, 而能成功的完成设计任务, 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人。设计师与其他人的区别就在于能把设想变成现实。
设计师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 系统地学习设计史是每一位设计师的专业必修课。“历史已经过去, 但我们不能否认历史与现实及未来的因果关系。……设计不应该也不可能与历史隔断, 一件衣服、一张椅子、一款手机、一辆汽车都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与文化, 一个不懂设计历史的人, 在设计上必定寸步难行。”[1]
二、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人物
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批专业设计师, 都是设计的多面手。他们既能从事建筑设计, 也能做平面、产品等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实现了与工业的紧密结合, 代表人物彼德·贝伦斯是最早的驻厂工业设计师。他为德国通用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 造型简练, 除了两个比较敦实的墙体之外, 有大量的透明玻璃幕墙, 非常简明, 体现了工业建筑的特征:工业化生产效率。他还为该公司设计了企业标志和海报, 以及系列产品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现代主义三位设计大师格罗庇乌斯、密斯、柯布西耶都曾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过, 贝伦斯称得上是他们的老师。
现代主义大师们大多是包豪斯的教员或是学生。而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办学真正的变革是在格罗庇乌斯担任校长职位之后。虽然学校选址是在德国魏玛小镇, 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从1919年到1933年, 仅仅14年的时间, 学校培养了一代现代设计和建筑人才, 也培育了一个时代的现代工艺设计和建筑风格, 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包豪斯的课程设计模式, 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课程计划由“学科基础”、“材料工艺”、“生产实习”、“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方向选修”六个课程模块组成。在“两段制”学制内, 第一阶段用半年时间安排造型基础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后三年学习专业设计。现在的高校本科艺术设计教学计划为四年。在一、二学期安排造型基础技能, 其中的构成造型, 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源于包豪斯的设计基础与教学实践, 通过数字化结构的几何形态以及标准色的使用, 进行不同组合构成的训练, 重点在训练设计师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手工艺训练是包豪斯的教学基础, 学生必须掌握—种手工艺。各个工种都可以在本院车间或校方联系的院外车间学习制作, 如制作雕塑、陶瓷、小五金、铁艺、木雕、石艺、玻璃画、画珐琅、铜版画、木版画、石版画、装饰画、编织等。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体现了“包豪斯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
包豪斯的师资配置模式是由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力量, 担任着教学工作, 称“双轨制”教学, 以协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在包豪斯的教学团队中有艺术家、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家具设计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叉而又相互融合。比如画家康定斯基、摄影结构主义大师莫霍利·纳吉担任一线教学, 而包豪斯的工厂师傅是具备实践经验的一线设计工作者。
包豪斯采用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它强调既要传授学生基本造型素养, 又要传授学生动手制作技巧, 要熟悉各种材料, 了解材料成型加工的方法, 并能迅速地将想法付诸实践。学校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广泛联系和接触, 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设计成果付诸实现, 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新格局。
虽然已相隔百年, 但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仍然值得当今设计教育界重新学习和反思。包豪斯所倡导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产品”, 引领了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设计中“设计为人”思想的发展。
三、当前的中国设计教育
高校阶段的学习, 是培养设计师的重要阶段。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做了较细致的划分, 但还是基本沿袭了包豪斯基础课程的特色。
包豪斯课程的关键是技术与理论的合一, 倡导“为人设计”。但现今的教学课程中却出现“为技术而技术”, “为设计而设计”的趋向, 以至于学生更看重掌握多少软件。设计的效果图与机械工程制图的绘制, 更多的是脱离生活的“概念设计”。也不会有学生太多关注材料、工艺造价等经济因素。由于条件限制, 如今的设计学院已不可能把工厂放置在学校当中, 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模型。不可否认制图技能的重要性, 但这只是设计过程中具体实施的环节, 还需要有设计的前期行为, 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了解甚少, 缺乏一定的研究和创造能力。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指是是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方法, 也包括设计实践研究的方法。”具体有六种方式: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大类和历史性研究、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田野考察、逻辑论证、个案和综合研究。[2]
如实验课程案例《造型的研究, 皱褶、包裹、切割等形态》, 选自《中国餐饮——中法服装设计主题教学丛书》, 整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停留在设计理论、概念性知识的讲解以及相关作品的解说层次, 而是让学生做研究工作。第一阶段是亲密接触美食;第二阶段为色彩与材质的研究;第三阶段造型研究;第四阶段造型运用研究;第五阶段设计样品的实现;第六阶段为主题展示。在操作中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 针对具体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导建议。对于学生作业, 不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 而是重视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 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
如何更好地将包豪斯模式和实践教学相联系是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有专家提出了“嵌入式工作室教学”, 它是基于包豪斯“两段制”教学中“专业方向性课程”而建立的。不同工作室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设计“实践课题”, 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性地进入工作室, 而所有工作室的整个教学环节都要由统一的“课程组”负责协调、组织和实施。设计实践方式采用“嵌入式工作室教学”、“嵌入式课题实践”与“工厂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多元实践模式[3]。“嵌入式课题实践”和“工厂生产实习”双向结合, 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主导, 以教授教学为辅助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可以避免过度受制于工厂。
四、强化现代设计师素质教育
一个完整的设计一般需要分四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次是总设计师, 第二层次是主管设计师, 第三层次是设计师, 第四层次是助理设计师。总设计师在工程设计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一项工程设计的优劣程度与总设计师有直接的关系。[4]四个层次的设计师虽然工作内容不同, 但是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因此, 设计工作本身对设计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设计师不仅应有较高的智商IQ和创商CQ, 而且应有较高的情商EQ。“[5]将“情感因素“综合考虑到设计中, 才能更好的为人设计。
再比如汽车设计包括机械设计、电器设计、造型和内饰设计, 制造一辆小轿车少则也要三个方面的设计师来承担。如果这三位设计师只强调自己的设计特性就很难达到完美统一, 这也必将影响到最终效果。因此, 设计师尽管专业不同, 都应该具有审美意识, 具备视觉与美学等知识。
如今的德国柏林白湖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更看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才能。以产品设计方向为例, 学校实行四年学士学位加一年硕士学位的学制。一年级学习艺术基础, 后三年系统学习专业相关方法及能力, 使学生成为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的设计者。在他们的教学中更看重对毕业生作为一名设计师责任意识的养成以及在社会中的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 我们更多的谈论是“中国制造”, 这些年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也意识到设计兴国的必要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年轻设计师的重要途径。一个有责任意识、有研究能力、有创新精神并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设计师将会受到更多设计公司的青睐。
摘要: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之后, 英国的莫里斯在自己的商行进行“美术加技术”的工艺设计, 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德雷瑟、贝伦斯、格罗庇乌斯、密斯和柯布西耶等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巨子。本文通过回顾这段设计历史来反思当代中国的设计教育, 指出优秀设计师的培养将是中国实现“设计兴国“的关键。
注释
1[1][2]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160页, 2页
2[3]刘洪帅.包豪斯模式与实践嵌入式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研究.美术大观, 2011 (01)
3[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第二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06页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9
所谓细节, 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1]。在电影语言中, 细节不仅仅局限于情节运行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还包含多个方面:场景设置的细节、声音细节、色彩细节以及情节细节。细节处理精良可以让电影充实饱满, 对于塑造形象、烘托气氛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念电影中, 每一处细节都隐藏着创作者的用心良苦, 每一丝细节都铺垫着悬念, 本文将对悬疑推理电影《催眠大师》中细节的处理进行讨论, 分析其在影片中的呈现方式和作用。
二、场景细节
电影的场景即剧情在其中展开、发展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空间环境[2]。无论是内景、外景、场地景都是在对影片整体构思下的产物[3]。创作者需考虑剧本中描写的事件、情节、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地域特点和造型特点。影片《催眠大师》讲述的是心理医生徐瑞宁使用恍惚催眠法治疗一位特殊病人任小妍但最终却反治愈自己的故事。本片导演陈正道是沿袭欧美国家所拍摄的悬疑作品中场景方式的基础上所架构——绝对封闭空间, 称之为限定空间。故事发生一个垂直式组合环形空间内, 它由上下层相连接的空间构成。它取景在一个天津的老洋房, 其中包括环形楼梯、医生办公室 (内含:诊疗室、洗手间) 、秘书办公室 (资料室) 。主要情节还是集中在心理医生办公室内。它是个纵深套层空间, 房间中串联着面积较大的会客厅, 在这里配有沙发、桌椅、茶几等。心理医生徐瑞宁与病人任小妍的催眠与反催眠对决就是在这间充满复古阴郁神秘的心理诊疗室展开。
(一) 现实与梦境中的门
门有着开启和关闭空间的属性, 是人进入到空间的安全保障, 也是建筑与人进行情感沟通、吐纳真情的重要设施[4]。诊疗室作为叙事性空间环境, 它是与情节结构和叙事内容紧密联系的有机部分, 它有较明确的说明性和交代性。从影片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之间催眠治疗的整个具体环境, 封闭局限性空间设计就像是人物内心世界。当双重身份的任小妍到来时, 心理医生徐瑞宁打开门让她进入诊疗室, 其实也是走进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看似医生为病人治疗但事实上是双方内心世界互相交流与较量;其次, 在催眠梦境中, 任小妍打开了一扇很老很旧的门, 其实这扇门是她的内心世界, 她并没有告诉医生门里真实情况, 所以她没有对徐瑞宁说真话;同样, 她谎称门是502, 这道门是通往徐瑞宁内心世界的大门, 她一直在暗示医生, 令他回忆当时发生的场景;再次, 徐瑞宁第二次催眠任小妍时, 她打开了自己当年获得幸福的大门, 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后来失去爱人的悲痛形成反差;最后, 徐瑞宁与任小妍分别打开楼道中的两扇门, 这意味着他们互相敞开心扉, 任小妍试着放下, 徐瑞宁得到救赎, 两人如释重负获得新生。
(二) 紧闭的窗户
窗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人的进出而用, 而是空间中的空气吐纳和空间与自然相互沟通的重要通途[5]。
在影片中仅有2 次给予窗户具体镜头。一是, 秘书送来咖啡给正在工作的医生徐瑞宁时, 镜头在外透过拉着厚厚的百叶帘的窗户拍摄, 给人一种偷窥感。首先, 在场景中每一扇窗户都是拉下百叶帘, 这就阻断了与外界的交流, 为营造神秘魔幻的催眠世界提升氛围;其次, 镜头的偷窥感也印证了窗子的功能。它除了沟通的用意, 更带有一种偷看的窃视意义[6]。同时, 影片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治疗反治疗的全过程是被方教授以及徐瑞宁家人等成员共同监视着, 并且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荧幕外所审视着, 我们就好比窗外窥探的好奇者。
二是, 在影片中的35 分11 秒处, 当任小妍述说完自己的遭遇后, 镜头拍摄徐瑞宁拔下百叶帘朝窗看的特写, 这个镜头与上面的不同在于:上个镜头是被偷窥, 而这个是人物主动朝外看, 表现人物开始希望获得真心交流与真正答案。在影片中, 徐瑞宁听完任小妍的陈述后, 他一直觉得其实病人并没有说实话, 一个拨动窗户的微妙动作, 表现出了他对这位特殊病人的好奇心理。
(三) 螺旋的楼梯
房中的螺旋楼梯传递出一种空间上的错位感。一方面丰富了镜头空间, 另一方面也为故事推进埋下了伏笔。台阶是建筑语言的初始元素, 是引领人们进入到建筑空间的一条通道。影片中, 任小妍再次被徐瑞宁催眠时, 她被小时候的自己牵着来到了二楼, 镜头跟着她们跑随后照到明亮的天花板, 画面中出现的两个八边构图使影片的神秘氛围更加强烈, 且产生了新的表现力。
(四) 蒙太奇的工作效应
蒙太奇的转换, 主要包括镜头、场景、段落之问的转换, 它的功能在于改变观众视觉的注意力, 转移剧中的时间和空间, 推动情节的进展[7]。在影片中有一幕:室内, 徐瑞宁摇晃着怀表对任小妍实施催眠时, 突然室外中的一片废墟出现在任小妍身后, 她疑虑地起身直径走向室外。这个蒙太奇的方式使同一场景景地分离、接景移景。室内可以是棚内搭建、而走出到室外, 可以自然中造室, 找到与室内连接的契合点就可以[8]。所以, 导演在那片废墟的外景中重新搭建了诊疗室的场景, 这样更有利于真实再现人物被催眠时大脑中的梦境, 使回忆更富于表现力。影片的另一幕也同样展现:任小妍在被催眠中醒来, 谎称看见水、502 等元素时, 其实是为了催眠徐瑞宁, 当他慌忙在笔记上注明这些信息时, 猛一抬头, 便已身处在任小妍所表述的环境下。外景巧妙的转换表明此次医生被病人催眠, 往事片段化剪辑其中, 暗示着医生隐藏过去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三、物件细节
虽然物件本身不会演戏, 但导演陈正道并没有忽视它们的艺术价值, 作为道具的它们依旧对影片营造悬疑气氛起着重要作用。
(一) 物件细节营造氛围, 展开情节
在影片随处可见欧普艺术的身影, 它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首先, 电影的片头设计就是利用重复的曲线组成波纹的图案, 流动起伏的动感使观众眼花缭乱, 从而引领观众进入催眠世界;接着, 徐瑞宁在大学讲座中, 投影仪背景就是一张通过平面线条架构起的空间感欧普艺术的画面, 光线投射在他的脸上, 画面中的虚幻性正好符合催眠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此刻状态。
其次, 在医生办公室、诊疗室以及秘书办公室 (资料室) 的墙壁上都挂着欧普艺术的一些透视错觉图案画。画面上有着不断延伸重复的圆形、方形几何图案和条纹, 线条之间精心编排在画面上产生波折流转的效果, 这都很好营造出一个魔术、玄幻的催眠世界。影片中任小妍看着墙上的画面说:“我看的什么并不重要, 问题是我为什么会看到他们?”最后镜头落幅在一张不断重复的圆形图像的欧普艺术图画上, 圆形好像不断地起伏波动, 产生“流动漩涡”的幻觉, 造成一种不明确以及不稳定的造型效果, 暗喻任小妍所诉说的一切真正的含义以及其言语真假难辨, 让观众产生“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再次, 在资料室内不仅挂有欧普艺术效果的图片, 还有脑部分析幻灯片。这种道具设计为人物职业塑造, 环境交代都有很好的暗示。诊疗室墙壁上还挂有欧洲中世纪形状的模型, 影片中徐瑞宁通过它的镜面效果观看任小妍的举动, 镜面的透视也预示着人物内心复杂性从而使得情节的展开。
最后, 在回廊里近似圆形的地板设计。板面颜色由棕红、墨绿、淡黄以及白色搭配而成, 图案是由大到小圆形嵌套、不同方向三角形与弯折直线相交而成, 都是为了营造出催眠梦境的艺术效果。同样在诊疗室内的地板设计也是由同样的色彩构成,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渲染催眠神秘的气氛。在影片中洗手间是黑白棋盘式格纹地板, 徐瑞宁在洗手间不小心踩到了溢出水池的水, 摇晃的主观镜头中一双不知该往哪儿踩的脚、满地的水以及充满魔幻色彩的欧普艺术特色的地砖, 把此时人物紧张不安、迷糊的内心状态表现了出来, 这些细节都为营造催眠的神秘气氛, 起到了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
(二) 物件细节传达意旨与隐喻
画面中的细节有时是以符号的功能出现的, 而符号的隐喻性、象征性给欣赏者带来了解读过程中的快感[9], 又有时细节用来传达意, 渲染某种情绪或氛围。1. 茶几上摆放的沙漏:它代表着时间。每当任小妍讲述自己“能看的”、收养自己的父母时, 徐瑞宁都会放置一下沙漏, 这表明时间倒流回忆过去;2. 办公桌椅:办公室是徐瑞宁的主场地, 而他经常办公的桌子就代表他的权威性一样;3. 办公桌上的工具:除了纸笔外, 还有放大镜, 这表明通过催眠窥视人物埋藏在心底的故事;徐瑞宁在告诉任小妍身上真相时手中摆弄着尺子暗示着徐瑞宁有自残行为;4. 诊疗室中的椅子:任小妍与徐瑞宁坐在诊疗室中的沙发椅子上其实就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对决, 并且她在引导徐瑞宁进入自己设置的催眠陷阱中;5. 杯子:在徐瑞宁第一次为任小妍倒水时使用的是玻璃水杯, 其实这是暗示着第一次催眠, 后来出现陶瓷杯——厚玻璃杯——不锈钢杯, 材质的不断变化也象征着不同的催眠梦境;6. 吸烟:徐瑞宁屋中不能吸烟, 但是自己却在“停电时”点烟, 镜头同时拍摄黑暗中烟丝发出光亮予以特写, 这一前后矛盾的举动为即给任小妍实施第二次催眠进行暗示;7. 顶灯熄灭:任小妍在催眠过程中醒来, 导演利用顶灯由明变暗进行转场。这与徐瑞宁催眠她把屋内有暗变亮进行区分。
四、情节细节
(一) 渗透悬疑, 铺垫情节
一些情节中的细节设置在悬疑电影中起到暗示作用。它们赋予场面内涵、推进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在影片开始引入一个徐瑞宁通过恍惚催眠治疗一位在很多年前因倒车不小心撞死了自己的女儿的母亲, 这个心结一直留在她心底。在催眠过程中, 那位母亲与过去的自己不断斗争, 最终她得到当年的自己原谅, 学会了放下。在这个情节细节里, 与徐瑞宁最后也是以“没有人能够原谅你, 除了你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原谅, 内心获得解脱。整个影片核心正与影片开始的情节如出一辙, 治疗他人的心理医生其实正是那个最需要被治疗病人, 而他伤痛的来源与车祸、爱、原谅都有关系, 这样便达到首尾呼应叙事效果;2. 接着, 徐瑞宁在大学中进行演讲, 其中一位女同学向他提问“病人并不是自愿接受治疗, 为什么就不能公开治疗”, 而他的回答是:“关键问题不是讲不出口, 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讲……”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音调变弱, 其实这是在暗示自己, 他就是那个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自己已经从痛苦中走的病人, 但是内心却一直藏着抹不去的伤痛害怕被提起;3. 当徐瑞宁说道这一席话时, 导演有意安排方教授此时出场, 这一情节安排也会在暗示她是安排为徐瑞宁治疗的幕后主人。她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 用凝重的目光注视着徐瑞宁在台上的一言一行, 这也是表明她对徐瑞宁病情的担忧;4. 方教授坐上徐瑞宁的车, 他看了一眼方教授, 便拔下车钥匙由开车改为步行。这一情节细节是为了暗示徐瑞宁对开车的恐惧感, 设计悬念;5. 在影片中当秘书送来任小妍的资料时, 徐瑞宁奇怪没有病人照片, 此时镜头给予秘书一个9 秒钟的特写镜头, 通过秘书视线漂浮不定暗示着她有事瞒着徐瑞宁;6. 当任小妍站在大钟前, 拨动指针, 转头看着徐瑞宁介绍自己时, 她的不寻常举动以及徐瑞宁再注视完她之后一个缓慢的转身, 这样预示着他可能被催眠的迹象;7. 任小妍的爱人骆雨凇质问他是被谁害死时, 突然任小妍就被黑衣人用手捂嘴拉走了。这样造成疑点, 给观众留下悬念, 为叙事进行铺垫;8. 电影中导演提供了不少情节细节, 比如任小妍在被催眠过程中打开门时手指扎破出血;谎称自己看到了水、门是502 以及她趁徐瑞宁调查资料时偷看手机这些都暗示了人物背后疑点重重, 在为后续人物大反转进行铺垫;9. 任小妍在诊疗室内把沙发所有位子都绕一遍, 这也表明人物此时占主导地位。
(二) 重复细节制造悬疑
在悬疑电影中, 一个细节镜头重复出现, 不光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引起观众的注意, 设置悬念。首先, 在影片中多次提到“楼上多年没人住偏, 要在今晚装修”根据导演解释:其实楼上确实是有人在搬运东西, 监听他, 秘书就以楼上装修来解释。这就为后来方教授等人在楼上“观战”进行暗示推进剧情的发展, 徐瑞宁也就是“楼上装修”先对任小妍进行心理暗示, 此后便对她实施第二次催眠她:小女孩牵引她上楼, 看到自己最甜蜜幸福时刻。但是, 对于这个楼上装修又是催眠徐瑞宁的一剂良药:给他造成心理潜意识的紧张, 感到烦躁不堪、分散注意力, 使他身心疲惫更有利被任小妍催眠。
其次, 导演设计任小妍多次述说“自己可以看见他们”, 那些奇怪的经历:玻璃弹珠与李婆婆的故事;小女孩被车撞。这两的故事并不是与故事主线毫无关联, 首先, 影片中任小妍一再强调“我看到什么不重要, 问题是为什么会看到他们”以及“你为什么就不能相信我”。通过人物重复的话语我们可以发现, 影片看似是医生治疗病人, 但任小妍所重复的话语是为了塑造她其实才是医生的身份, 请病人徐瑞宁“相信我, 我是来帮你的”, 我“能看到他们”说明我有能力传达他们留下了遗愿——“大家都原谅你, 请你也原谅自己吧!”。而肇事司机与小女孩的事情是在暗示徐瑞宁不肯原谅自己的原因。因此, 重复情节也可以用来塑造人物身份, 展开场面叙述故事情节。
再次, 影片中徐瑞宁多次换茶杯倒水, 这一举动是医生角色的指代。导演指出:递杯水表示“我治疗你, 给你一杯水, 我是可以帮助你的医生”。徐瑞宁害怕水, 无论是溢出洗手间水池里的水、被推入水中挣扎、任小妍把水杯中的水推泼在书桌上、还是她把异想的水倒在徐瑞宁肩膀上, 这些与水有关的事件都让徐瑞宁感到不安与恐惧。这些细节的反复出现, 成功塑造了悬念, 引起观众的猜测, 影片最后也给予解答:自己的错失让汽车跌入大海失去了挚友与爱人, 从此在心中留下对水恐惧的阴影并且葬礼当天下雨, 任小妍从跪在雨中不起想得要原谅的徐瑞宁身边冷漠地走开, 这都导致徐瑞宁害怕水的原因。
最后, 他们在下雨的屋内对话, 其实是任小妍制造出让徐瑞宁回想起当年事件发生的场景, 然后告诉他, 自己早已得到原谅, 请放下心结。导演指出:这里的“水”代表毁灭罪恶自责, 它也代表救赎跟原谅。通过情节设置的一系列悬念细节并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虽然让观众疑惑不解甚至一头雾水, 但细细揣摩情节至片尾时导演便全盘托出给予解答, 把影片推向最后的高潮。
五、结束语
电影中的细节往往含义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 它不仅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而且为推动情节发展都做出突出贡献。在悬疑推理电影《催眠大师》中, 导演较好的利用细节, 把观众带入魔幻的催眠世界中, 充满疑虑的细节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直紧跟节奏, 不断推理猜测, 影片中细节也令观众记忆犹新, 本片制作精良使得它真正贴上国产“烧脑大片”标签。
参考文献
[1]刘贤俊.影视作品中细节的魅力[J].泉州师专学报, 2000 (1) .
[2]张洪文.影视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66.
[3]宋洪荣.电影美术造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8.
[4]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2009.17.
[5][6]同上P22.
[7]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21.
[8]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2009.103.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10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理念,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设计教育
创建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开始现代设计教育的专业机构。虽然它历经磨难并最终被迫关闭且生命短暂, 但是, 包豪斯的那份曾经的辉煌对于现代设计的兴起与发展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其决定作用与地位无可替代。
而以格罗佩斯为首的一批杰出的大师, 对于包豪斯来说则是其最中心的灵魂和领袖。他们的设计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了包豪斯教学体系的永恒。格罗佩斯、康定斯基、纳吉、伊顿、杜斯伯格、保罗·克里等等, 虽然教育理念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个性而不同, 虽然其中有些人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最终偏离了包豪斯的真谛, 但正是因为拥有了他们, 包豪斯才能那样的与众不同, 光芒四射。
之所以想谈论大师们的教育理念, 目的还是希望能通过回味, 更清晰更深刻的去表明他们曾经满怀的理想和付之心血的努力, 而以此启迪我们自己, 为着我们所热爱的设计和设计教育的事业阔步前行。
沃尔特·格罗佩斯——“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对于包豪斯来说, 格罗佩斯是最伟大的。不但是因为他建立了包豪斯, 创造了它的精神, 还在于其对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实践中系统性的提出了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设计教育教学理念——“包豪斯宣言”。
格罗佩斯自身的思想和种种优势对于那个时代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可能是一种偶然, 但对于格罗佩斯来说, 恰恰是这个偶然, 却成为了包豪斯诞生的必然。在他心中, 包豪斯是其关于社会平等、社会主义理想、团队精神、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以及工匠和艺术家真诚交流协作等思想的实现和情感的表达。成立包豪斯就是格罗佩斯寻求在现实实践中解决艺术、工艺观念与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矛盾问题的一种尝试,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他便拟通过兴办设计教育机构来解决这种矛盾。而这一切都融入了包豪斯之中并使得包豪斯的到来变得戏剧而自然, 就这样理想与行动融合于一体使他提出了划时代意义的口号“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为此格罗佩斯又建立了包豪斯最初的设计教育教学制度——“双轨制教学制度”。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也就促成了日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和“工作室体制”的产生。
在格罗佩斯执掌包豪斯的时期, 大体前后分成两个阶段1919年包豪斯成立到1923年是前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格罗佩斯的潜意识里关于包豪斯的思想是主要倾向于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式的实验性机构,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充斥着浪漫的理想主义。而因为一战的记忆, 使得格罗佩斯充满了对工业、对机器的反感和排斥, 所以他努力的想将包豪斯建设成为一个以主张非机械化的、比较人格化的、追求行会模式友好合作思想为中心的设计教育实践机构。
于是在其“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理念之下, 格罗佩斯将教学工作陆续的展开, 从课程教学的安排上明确强调了艺术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同的重要性。在学院开设的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既要接受造型教师的教导, 也要接受技术教师的指导。格罗佩斯的这种“双轨制”教学理念的目的固然是好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问题。由于设计师和艺术家组成的“造型教师”和各种门类工匠技师组成的“技术教师”在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两边互不满意, 且矛盾异常突出不可调和, 最后甚至影响到了学院正常的教学和运作。所以, 后来随着时局的变革, 随着包豪斯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包豪斯发展使得格罗佩斯的思想不断的调整和改变, 加之后来部分包豪斯的毕业生加入到了包豪斯教师的队伍中, 这种“双轨制”的方式在1925以后便不再实行了, 而由兼具两方面知识的教授负责全部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 以便切实顺利的实现其“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的精髓。
在从1923年起到格罗佩斯离任包豪斯校长的第二个阶段, 面对着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 和工业进程的步伐, 整个社会的面貌让格罗佩斯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教育思想逐步回归到科学而理性主义的一面。在包豪斯, 原先的那种个人的、行会式的面貌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更接近于现代设计教育的教学思维模式, 指明了设计以及设计教育终将服务于大工业生产的方向。使包豪斯的教育为此后现代设计的发展开创了全新的面貌。在格罗佩斯离开包豪斯的日子里, 包豪斯对于他来说仍旧是不可割舍的, 以致在其之后的设计和教育生涯之中都一直坚持着包豪斯的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包豪斯以及包豪斯宣言格罗佩斯为我们指明了现代设计的方向, 对于现代设计到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伊顿·约翰尼斯、瓦萨利·康定斯基和莫赫利·纳吉——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课的奠基人
伊顿是包豪斯在1919年成立之初最早的专职教师之一, 对于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体系、教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对包豪斯的主要贡献是其首先提出了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概念并将其确立和发展。在其教学中强调两个重要方面, 其一, 在教学中强调色彩、材料和肌理等元素, 他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它们, 并重视二维和三维、平面和立体的形式关系;其二, 重视视觉韵律规律和结构规律并通过对古画的分析训练学生, 使其产生特殊而敏感的视觉能力。
通过对伊顿在包豪斯所开设的基础课的延续, 在后来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中, 康定斯基和纳吉等人通过自己所开设的课程不断纠正伊顿在基础课教育方面的偏执和错误, 而将设计基础课引向科学理性的道路。同时他们还把抽象艺术、构成主义等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了包豪斯, 强调理性思维与技术知识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 他们对于设计基础课在包豪斯教学体系的确立以及日后的发展壮大而功不可没。
在包豪斯所开始的设计基础课为后人阐释了关于现代设计研究与表达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基础课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自己, 并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的研究亦能发现设计的真谛即表达设计思想的方法和途径。直至现在, 在设计界几乎所有的设计思想的表达都是来自于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和方法。按照课程原则分离组合元素以研究和创造设计对象和内容的方法被继承了下来。使后人明确认识到对于设计而言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保罗·克利——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
虽然克利也是包豪斯基础课的教师之一, 但其独特的理念让我们需要特别的去关注他。克利在日常的教学和创作中特别关注和强调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 例如音乐与绘画的比较关系等, 这种研究交叉领域的设计思想使得它更应受到我们重视。克利的设计和教学更注重视觉的感受, 强调人的各种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且赋予基础课中被研究的构成视觉效果的元素以心里内容和象征性, 同时强调形态元素的相互关系, 并认为正是这种相互关系才使元素有了意义。
克利的这种神秘而微妙的想法在今天来看仍然十分的先进, 这种观念启迪着后众, 明示了设计需要走出仅从视觉艺术出发而创作的小圈子, 为后人开拓了设计创作的视野, 指引后人力求从更多更广扩的世界里去寻求设计的灵感和内容。而即便是今日, 众多的设计者也未必可以清楚的理解和达到那种境界。
米斯·凡·德·罗——“少就是多”功能主义的美学思想
米斯凡德罗是世界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设计先驱之一, 他是同格罗佩斯一同成长起来的设计大师, 也是德国工业同盟的重要成员, 作为包豪斯的最后一位校长, 在其接任包豪斯校长之职后, 努力肃清校内的混乱, 力求将其恢复成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教学体制改革之上, 希望能通过其热爱的建筑设计专业将包豪斯重新凝聚成一个纯粹的设计教育机构 , 并为此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 虽然最后包豪斯还是被迫关闭了, 但米斯本身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和设计教育的贡献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他的一生主要精力都用于从事现代建筑设计并亦有不少经典的家具杰作。其所倡导的“少就是多”的主张重新定位了我们视野中的建筑的定义, 是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经典理论。为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创立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空间。而其中所包含的“功能主义”的精神, 也成为近代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潮, 为其后的设计师所敬仰和效仿。
对于米斯来说曾经的建筑形式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今天”。这种前卫的建筑与设计观点显得十分突出。从他的作品和著作中我们感受到得是全新的设计理念, 在当时米斯的思想是这样出奇的纯粹, 而不像其很多同时期的大师那样对旧有工艺美术和建筑样式充满着留恋。设计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实用功能, 其设计中的一切因素都以满足现实中实用的功能而存在。
“我们不考虑形式问题, 我们只管建筑。形式绝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它只是结果。” (1) 米斯以功能为目的的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 带给了我们新的建筑面貌和新的建筑美学体验, 在米斯这里设计对象的形式只是因为其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偶然, 大量运用钢架结构和幕墙玻璃的摩天大楼, 不断的出现在大都市的天空, 与之前的建筑相比它们是那么的不同而特别。从他开始, 此后的所产生的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因受其影响, 设计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此后的设计思潮从以形式为主逐渐过渡到了以功能为主的现代主义阶段。
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伊始, 从诞生到被迫关闭的短短的15年里曾经汇聚了大量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 为了实现各自在设计领域的理想, 对包豪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也许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使某些人的主张甚至威胁到了包豪斯的存在, 但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所热爱的设计艺术事业在努力奋斗, 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在包豪斯作用下, 他们每个人的思想精髓都是那么的闪耀, 每一个精彩的思想或理念都给现代主义设计和设计教育事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启示, 并引领我们不断的去探索设计艺术和设计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设计教育艺术大事典》朱铭、奚传绩.山东教育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大师赵无极 篇11
画家赵无极4月9日在瑞士家中去世,终年93岁。最近几年来赵无极一直是拍卖会上作品成交价最高的在世华人艺术家。
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深厚的东方文化背景
赵无极是宋朝皇族的后裔,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六个月时随父母迁居南通。祖父是名秀才,父亲是银行家、收藏家。“无极”的名字是信奉道教的祖父给他起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构成了赵无极艺术理念的内涵。
唤醒赵无极艺术爱好的是青铜器,这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部分。14岁时他选择了绘画这个职业。当时母亲希望他在父亲的银行工作,从而有一个安定的未来。但是父亲却支持他当画家的愿望,认为他若去管理银行,银行必定倒闭。父亲还亲自陪同赵无极到杭州考学,使他顺利地考入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
当时的杭州美专人才济济,赵无极的老师是吴大羽和潘天寿。朱德群比他低一班,吴冠中比他低两班。
赵无极6岁便开始学习书法,书法为他造就了与西方画家不同的基础,使他的手更灵活,视点也更开放。当时,潘天寿先生总要他临摹古画,他不喜欢,就不用心画,想方设法逃课,甚至有时从教室的窗子跳出去,气得老师要开除他,还是校长林风眠先生把他留了下来。他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不过,他喜欢傅抱石的作品,他的画对赵无极有很好的影响。
毕业后赵无极在杭州艺专任教6年。他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他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从中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
这时他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林风眠劝他到国外留学两年,并为他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他选择了艺术之都法国,因为法国既保持传统,又有创新的东西。他告诉林先生,如果自己能够靠创作生存,就留在那里。但林先生提醒他不要幻想,因为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做到这一点。
初到法国
1948年2月的一个下午,赵无极乘坐“安德烈·勒庞”号邮轮离开上海,这是艘老客船,巧的是他的老师林风眠在25年前也曾乘此船赴法。36天后赵无极抵达法国,并从马赛转道巴黎。他的当银行家的爸爸给了他3万美金作为留学经费。
抵达巴黎的当天,正是愚人节,他却做了个聪明的决定:立即到卢浮宫去。他不顾旅途劳累,直奔艺术的殿堂。他呆立在达芬奇、奇马布埃、乔托、安杰里柯的作品前,看到了和中国画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绘画——真正的西方油画。尽管他对中国的水墨画掌握得得心应手,可他不想走快捷方式,不想到法国来炫耀中国功夫。他不愿被扣上中国画家的头衔。他不愿像到巴黎的许多中国画家那样,一头钻进中国人的文化圈里,在中国城附近租个房子,不停地画“中国特色”的东西,向法国艺坛兜售有“禅味”、“道味”的水墨画或油畫,尽管这样可能会很方便,甚至在开头的日子里很称心如意,然而数十年下来,即使是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移民画家,也会永远游离在法国社会的边缘。“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他知道蒙巴纳斯是法国艺术家集聚的地方,所以刚到巴黎就在那里租了房子,结交了许多法国艺坛的“主流人物”,直接从“文化边缘”奔向了“艺术中心”。
初到法国,他每天要学法语,做绘画实践,还要和各国画家一起交流艺术感受,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在离开中国之前,他曾崇敬地临摹过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没想到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一度比邻于毕加索的画室。这位当时已届八旬的老人,一心沉醉于绘画之中,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时,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若赵无极不在,他也会问:“那个矮个子中国人来了吗?”还有画家米罗、马蒂斯也对他非常友好。后来,他一直与马蒂斯儿子开的画廊有着很好的合作。他与声震全球的雕塑艺术家贾科梅蒂相邻17年。这几位大师对他都很有影响: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都启发了他对空间自由处置和掌握的能力。
在大师的环境里,在巴黎充满浪漫气质与艺术的氛围里,赵无极和他的艺术快速而茁壮地生长着。他到法国后的第二年,克勒兹画廊就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使他一举成名。1949年赵无极结识了对他的命运起到很大影响的诗人米肖。1950年他与米肖合出了第一本书。在那一年他签下了第一个合同,开始自食其力。法国的宁静使他可以不受干扰地工作和思考。他的艺术有了更自由的空间。
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
赵无极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1951年他在伯尔尼参观画展时看到同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和他的感觉十分相近,从而受到很大启发。此外,塞尚在风景画处理上的不拘形式,色彩自由变调的风格,对他也有不小的帮助。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他影响也很大。赵无极喜欢中国的青铜器艺术,很是钟情范宽和米芾的作品。在欣赏和品味了许多西方作品之后,他转向了内心的中国,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他发现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很幸运的民族,中国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青铜器、瓷器、书法、绘画……重要的是怎样吸收和消化,怎样把这种优秀的传统和影响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赵无极移居法国之时,正是欧洲的抽象绘画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群雄并起之际,赵无极顺应了这个艺术趋势,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那些如同甲骨文或钟鼎文样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其作品以形象的题目提示内容。他是用了六年时间的学习,才过渡到抽象绘画的。1959年后,他作品中的那些符号逐渐解散、消失,进一步摆脱了描写性和情节性,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韵律十足的各种颜色所代替,愈加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风格也日趋成熟。甚至许多作品没有题目,仅以创作日期命名,目的是让观众不受任何画面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直接体验绘画意境,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他喜将大幅画布铺于地面作画,用大笔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地自由涂抹,在扑朔迷离的色彩、光线和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中抒发感受和描绘幻象,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抽象绘画风格。
nlc202309031848
在巴黎,他重新发现了中国,重新找到了艺术的本源,独创了“抒情抽象派”的绘画风格。其间隐含着大自然的神韵和中国文人画的意境,充满着东方的神秘与中国的诗情。
赵无极在欧美各国写生、游历,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在各国多次举办展览。进入20世纪60年代,赵无极的艺术风格日趋成熟,绘画中洋溢着神秘的东方气息,如行云流水,气韵十足。法兰西学院华人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艺术创作:“他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他于1964年成为法国公民。
赵无极说:“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他是以西方的表现形式发掘中国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将西方的抽象融入了东方的意象之中。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让人生发出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中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
赵无极承认:“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我最近的画作自然而然地反映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回国讲学的日子
1985年4月,赵无极接受杭州美术学院的邀请,到杭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师做为期一个月的讲学。
在他当年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地方,讲授自己半个世纪艺术实践的思想和技艺,赵无极认为这一举动是在为父亲尽孝道。如果父亲活着,他一定会支持自己不计较家人曾经遭受的磨难,而为今天中国的进步尽绵薄之力。在“文革”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岁月里,赵无极慈爱的双亲不幸双双撒手人寰。这些回忆曾让孤旅天涯的赵无极常常彻夜难眠。
讲习班学员共27位,都是来自8大美院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艺术家的自我尚未完全觉醒,画坛延续着历史的惯性,画家们被单一的艺术模式束缚得太久,画出的东西全都来自一种程式,这便给赵无极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题。赵无极决心在这座思想封闭的堡垒上“用手术刀狠狠地戳几下”,以将学生们从十多年来摧毁中国绘画灵魂的苏俄现实主义的癌症中拯救出来,让学生们找回每一个想画画的人都始终应该保持的自信心,树立不断否定自己、追求并创新的愿望。
面对大师,学生们怀着敬仰与畏惧的心情。但是当他带着一种沉静的文人气息来到学员中间,将他的心交给他们的时候,学员们立即感受到了一种慈父般的关爱。赵无极是一位内敛而又腼腆的画家,他的温文尔雅的高贵气质带有明显的欧洲文人的特点。他在讲习班里营造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相互接触的氛围。他告诉他们关于画、画家、画史以及美术教育的方法、态度、认识和立场。每天上课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学员里外三层地围着模特,有的干脆爬到桌子上画。赵无极力求每天给每个人辅导一至两次,对站在桌子上的学员也不放过,同样上上下下地登高作业。他工作得那样紧张、诚恳和投入。他对学生流露出极大的热情,认真而坦诚地和他们交谈。
在教学上赵无极强调观念的问题主要是观察的问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强调倾注情感乃至生命运动与对象之间的交流,以此获得独到的体验。诚恳和忠厚是艺术家必须的品格。他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以及一个画家的人格力量都启迪和感召了学员们。
为了这次讲学,赵无极付出了很多。因为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帮助学生进步,就得观察和分析他们的作品,就顾不上自己创作了,赵无极觉得这一次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教书了”。不过有幸获得他的“最后一次”传教的画家,如今正以他们的个性风格和特色,成为中国油画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诚恳忠实地找寻绘画的生命努力,都是对赵先生当年用心讲学的报答和慰藉。
体现中国
一个伟大的画家绝非他比别人画得更好,而是他的画与众不同,并能深挖人类心灵被遗忘及秘藏之处。赵无极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画家。他怀着艺术的梦想走向巴黎。他的性情和法兰西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这使得他在那块土地上能够顺畅地发展。他的咄咄逼人的艺术锋芒与战后欧洲画坛重新复苏的探险热潮和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向往相吻合;欧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着他的热情,修炼着他的文化视野,他的深厚而充沛的艺术智慧使他掌有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把握西方文化的特殊能力。几十年里他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境界;他的充满感性的艺术与法国艺术那种热烈与典雅的趣味相投。法国人在感觉上接受了他的艺术,而西方画坛是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承认了他。
1998年,上海、北京、广州相继邀请他举办展览。回国办画展是旅居海外的赵无极先生多年的宿愿,在他艺术生涯达到巅峰,艺术风格完全成熟时,集其60年创作成就的百余幅精品展览,成为他献给祖国的一份珍贵礼物。回想1983年赵无极第一次回国举办画展,同胞们以不屑的口吻议论:“这画的是什么呀,什么都不像嘛。”“这种画也能在美术馆展出?!”赵无极感到自己与同胞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
经过15年的文化开放,中国人对西画的审美和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赵无极如此丰富、精美、令人愉悦的作品,人们开始赞叹不已。他的画具有中国从五代到北宋的大家风范,他以更高的文化见识从远距离把握到中国唐宋以来的艺术传统。“我画油画时用笔的方式得益于中国的毛笔字,我的手指和手腕是自由靈活的,不像外国人那样握笔;而且我在画中力求自由的空间关系,我的视点是像国画中那样移动的多视点,我绝不在画中运用定点透视。我希望在画中表现虚空、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表现一种气韵……我喜欢心手相应的那种自发效果。”他说:“我最近的油画,无不本能地体现中国。”荣誉与桂冠赵无极的艺术里程经历了每一个大师所特有的天分、勤奋、机遇的过程。幸运伴随着他,荣誉也接踵而至。他的作品被陈列在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20世纪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赵无极1966年完成的描画了宇宙中黑暗与光明的三联屏式作品《1·4·66》,以755万港元成交,创华人画家油画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的法国总统希拉克非常欣赏赵无极的绘画,曾多次邀请他出席为到访的中国领导人举行的国宴。1998年朱总理访法时,希拉克总统特意购买了赵无极的一幅画作为送给朱总理的礼品。
nlc202309031848
赵无极曾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三级勋章、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和巴黎市荣誉奖章等。有人幽默地说,赵无极是被拿破仑亲自证明为当代世界级大画家的。按拿破仑的标准,只有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大艺术家才能获此殊荣。2002年12月,赵无极成为继画家朱德群之后当选为法兰西艺術院终身院士的第二位华人画家。82岁高龄的赵无极身穿刺有金线的绿色院士礼服,接受了艺术院在位院士与各界人士的祝贺。当晚为赵无极举办个人绘画回顾展的著名巴黎网球场画廊上挂着法中两国国旗,授予赵无极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的佩剑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夫人贝尔纳黛特代表希拉克出席了授剑仪式。接过院士佩剑,赵无极步入了不朽的艺术家行列。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先生,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著名法籍华裔绘画艺术大师朱德群先生等参加了仪式。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向赵无极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位东方画家在法国绘画半个世纪,一直在引领风骚,除了卓越的天资和良好的机遇外,更有赖于其顽强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有人曾不解地问:“这么多法国画家怎么会不如他?”如果他看到赵无极在过去的40多个寒暑里,几乎每天天一亮,就来到画室画画,一直到天黑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赵无极总是不断地扬弃曾经成功的自我,在对自己作品的不断批判中去追求完美,这需要有对自己的成功发动颠覆的气魄。在他近年的绘画里,气氛越来越趋于宁静。他想着、画着、改着。有的画从初稿到改定甚至历时10年!他匍匐在数米长的大幅画上,让“心灵与画面共呼吸”。
绘画给赵无极带来了许多快乐,他画画就像在写日记。他也经历了精神世界的大不幸。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中国的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逃避日寇的追捕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他的青梅竹马的第一任妻子,在和他生活了16年之后,跟别人走了。如果不是有他说的“绘画避难所”为他提供精神庇护,他的精神早就崩溃了。第二任妻子是位香港电影演员,和他如诗如歌地在巴黎生活了多年,突然精神分裂,过早地结束了美丽的生命。还有作为他生命组成部分的亲友,一个接一个地被死神过早地抢走:父亲“文革”中死于非命,一个弟弟煤气中毒身亡,一个弟弟死于癌症;他的最好的法国艺术知音、他的“艺术守护神”诗人米肖和推举他走向世界的法兰西画廊的米雅安都猝然永别……然而,无论是爱的大不幸,还是失去亲友的死亡之大不幸,都曾驱使他画出了各个时期的震撼,因而使得他的画更加触动人心。
赵无极以他的绘画艺术加深了早就醉心于东方的西方人和着迷于西方的东方人之间的对话,而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自豪与荣耀。那些流动着激情的作品,让巴黎的天空也因他的色彩而变得明亮起来。
身后财产争夺
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与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他是20世纪下半叶法国艺术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过,他的事业在上世纪90年代曾陷入低谷,当时,他的作品无人问津,博物馆对其画作的兴趣也大大降低。
2003年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回顾展之后,这名艺术家的事业获得新生。此后,他将中国画技巧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融合在一起,吸引了富有的亚洲收藏家,尤其是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藏家,他们不惜重金购买他的作品。
2005年5月,香港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赵无极的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作》三联画被买家以1800万港元拍得,创下当时华人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1年10月,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上,《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右图),刷新赵无极个人拍卖纪录。
2011年,赵无极成了拍卖会上作品最畅销的在世华人画家,这一年,他的作品拍出的总额达9,000万美元。人们对他的画作的需求仍然强劲。
2012年4月,还是香港苏富比的“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总成交价前10名的作品中有6件是赵无极的。
今年3月,他的画作《10.03.83》在香港的苏富比(Sotheby's)拍卖行拍出了480万美元的高价。
赵无极生前患有老年痴呆,身体状况欠佳。生活起居及与外界的联系,全部掌握在他的第三任法国妻子弗朗索瓦·玛尔凯手中,其中也包括他价值连城的大批画作。因不满继母对赵无极的“控制”,并担心继母将父亲的画作据为己有,赵无极的独子赵嘉陵去年已向巴黎地方法院递交诉状,打起了“夺父之战”。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著名画家赵无极2011年秋天正式离开他已经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在日内瓦湖边住下。一同前往的还有他第三任妻子、法国策展人弗朗索瓦·玛尔凯,以及400多幅、价值数十亿人民币的珍贵画作。
在此之前,赵无极的独子、画家赵嘉陵已经于2011年5月底以“滥欺弱者罪”在巴黎提起诉讼,称赵无极的迁居是弗朗索瓦为了获得赵无极画作所有权而一手策划的,并未征得赵无极同意。
这已经不是赵嘉陵第一次和弗朗索瓦打官司———早在2011年3月,弗朗索瓦宣布他们将去瑞士小城杜利疗养后,赵嘉陵就已经提起诉讼,希望法院判决父亲已从法律意义上“丧失行为能力”。只有如此,他才能合法地探视父亲,并在遗产继承方面获得法律保护。
很快,趁着弗朗索瓦没有在巴黎、赵无极也还未迁居瑞士前,法院为赵无极做了精神鉴定,并于2011年3月21日得出结论:因为老年痴呆症的影响,赵无极“完全没有作出迁居瑞士。
当赵嘉陵随后向巴黎检察院提起司法监管和保护赵无极的要求时,巴黎检察院发现赵无极已不在法国境内,拒绝了赵嘉陵的司法监管和保护要求。2012年7月初,巴黎检察院正式接受了赵嘉陵“滥欺弱者罪”的起诉,着手调查,同时法国警方以刑事案件介入调查。
来到瑞士后,2012年3月,弗朗索瓦以赵无极的名义成立了一个艺术基金:“赵无极基金会”,这使得她有权处理和出售所有在他们手中的赵无极作品。曾任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的弗朗索瓦,自从1977年与赵无极结婚后,便一直参与赵无极画作的营销。
在赵嘉陵起诉的同时,弗朗索瓦也向瑞士检方提出司法保护赵无极的要求。据悉,弗朗索瓦还邀请前日内瓦律师公会会长、“赵无极基金会”成员兼赵无极好友马克·博南成为赵无极的共同监护人。在提出司法保护要求时,弗朗索瓦的律师并未提及赵无极是否真的丧失决定能力,只称赵无极患有老年痴呆症,并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拒绝过多回答。
据弗朗索瓦透露,自己与赵嘉陵通过邮件交涉,对于携赵无极前往瑞士定居的决定,弗朗索瓦给出的解释是:这个决定是希望为赵无极在瑞士找到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弗朗索瓦还驳斥赵嘉陵说:“你指责我倒卖你父亲的画作,损害了你父亲的画作和权利,但你为何不想想,你父亲何尝不是靠出售画作为生,得以支付看病的巨额开销?卖画不过是一种正当手段。”一位法国画家的经纪人透露:弗朗索瓦对晚年赵无极的控制是众人皆知的。“赵无极晚年想捐一些作品给卢浮宫收藏,都被弗朗索瓦阻拦下来;她不仅不让赵嘉陵探视父亲,后期对赵无极许多从中国来看望他的朋友也拒之门外。”
斯人已去,斯人身后是还远远未结束。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 篇12
一、建筑师庄俊的生平及其爱国情怀
1. 自幼家境贫寒, 立志出人头地。
著名建筑师庄俊祖籍浙江宁波, 19世纪末出生于上海。庄俊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他的爷爷在宁波经营商店, 他家的“庄园大酒行”在宁波很有名气, 而到了其父亲这一代家境逐渐衰落。庄俊父亲一家一共有三兄弟, 分家后的所有财产都被庄俊父亲的哥哥占有。当时庄俊及其母亲靠着大伯经营酒行分得的部分生活费勉强度日, 他每次领生活费时总会受到大伯的屈辱。庄俊从小便立志要出人头地, 为自己与母亲在庄家的地位上争口气。当年, 庄俊与母亲住在城外, 上学却在离家很远的敬业学堂, 他每天帮母亲干完家务后匆忙跑步去上学[1]61。后来, 庄俊转到南洋中学读书, 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2. 品学兼优, 留学伊利诺大学。
庄俊所处的时代正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 当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朝野上下开始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 出现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这场变革虽然没有取得成功, 但其影响深远, 变法中提倡的发展科技、发展现代工业等很好地保留下来。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 其中以英国在华开办学堂最为突出。同时, 清政府学习西方也开始重视教育, 在各地开办了众多学堂, 其中以理工学堂占多, 著名的唐山路矿学堂便为其中之一。这些学校录取了大量品学兼优的青年入学, 庄俊便处于这样的时代, 这也为其立志报国提供了很好的机遇。20世纪初, 庄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而由于家境贫寒, 根本不能负担起路费, 一位好心的路人借给其路费, 这让庄俊铭记一辈子并改变了他的人生。庄俊还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他当时在建筑工程系学习。当时, 他的生活非常清贫, 几乎每顿饭都是几片面包外加白开水。另外, 庄俊还非常孝顺, 他总能省下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按时寄回家中[2]151。
3. 建筑艺术大师的爱国情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侵占上海, 深陷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坚持民族气节, 此时的庄俊拒绝与日本人打交道。他曾说:“我宁愿流落街头, 也不情愿与日本人为伍。”他暂停了建筑事务所的所有业务, 开始担任沪江大学夜校的教学工作。这时期, 他培养一大批青年建筑师, 很多都成为国内有名的建筑师。庄俊曾经去过苏联, 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些朴素的认识, 淮海战役胜利后, 国民政府败局已定, 先后有人邀请庄俊迁往香港, 都被其婉言拒绝。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专门派人请庄俊主持建筑事务所工作, 并请他参加建设新首都的工作。为此, 庄俊毅然结束了其苦心经营的建筑事务所, 联合一大批建筑设计专家前往北京。他的这一举动受到周恩来的极大勉励, 并亲切接见了他。庄俊参与了首都十大建筑的筹划工作, 对自己的建筑事业非常热爱, 一直到70多岁才退休。退休后, 他著书立说, 他认为:“一位老人将自己的知识传给后代, 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 让后来人去吸收与批判吧。”[3]30
二、庄俊建筑作品的古典与现代艺术
1. 中华古典复兴风格的规划与设计。
20世纪初, 清华学校开始建设校园, 筹建首批学生宿舍, 并委托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进行规划与设计, 他是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代表性的大师。当时, 清华校方也电召了刚毕业的校友庄俊回国担任驻校建筑师。这样, 庄俊便成为墨菲的助手, 负责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全校的道路管网的布置, 继承了西方建筑的古典艺术语言。另外, 庄俊还多次去美国高校进修, 对西方国家的建筑进行了考察与研究, 接触了很多西方古典建筑, 这些考察为其后来的建筑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20年代中期上海的金城银行是庄俊建筑事务所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西方古典”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设计方向。该建筑入口为一根希腊多立克柱式, 顶部凿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 外围墙上面还有些巴洛克的装饰, 讲究细部的雕琢。同时, 选取苏州的金山石与意大利的云石相互匹配, 体现出一种庄重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虽然在用料上非常讲究, 但在经济上也非常注重成本, 是一项较为经济的工程, 并且室内的过道、营业厅等都是西方古典的装饰风格。金城银行的成功建成, 使得庄俊的设计能力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 他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青岛等五家银行的设计项目。这些建筑风格依然秉承了西方古典的设计风格与理念, 有大柱式、压檐、三角天花、拱门窗等艺术元素, 有着庄重、华丽的艺术氛围。
2. 现代功能的融入, 局部的装饰性与奢华。
原来的上海大陆商场是庄俊现代艺术装饰的代表之作, 能获得此项目的设计权还与金城银行的设计成功相关。在原南京路的转角临街面, 庄俊设计了一个沿街面向周边的方案, 将建筑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商场的功能性, 庄俊设计了三个通道, 便于人群的疏散, 在内部还设有庭院, 以解决大楼的采光与通风问题。这个项目上的竖向垂直表述更为明显, 在局部墙面与顶部围墙上都有点纹饰的装饰元素。20世纪30年代,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涌入中国, 庄俊设计的孙克基妇产科医院便是典型代表作。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功能需要, 庄俊将建筑形体给予工整化, 方正的外形风格符合现代主义要求。建筑的主墙材料为红砖, 白色的水平线条贯穿其中, 楼梯的外墙也因为级高而砌出层次分明的开窗面, 部分的圆弧墙面成为入口视觉的引导。可以看出, 这里没有任何的西方古典手法, 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简洁、干净的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由于庄俊负责的银行建筑很多, 同时他还帮很多银行员工设计住宅, 被称作与银行关系密切的“银行建筑师”[4]68。在建筑思想上, 庄俊秉承西方古典, 讲究现代功能的融入, 非常符合当时那个年代中产阶级所传达的社会信息与价值。
三、庄俊的建筑设计实践及历史贡献
1. 设计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师。
1914年初, 庄俊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建筑工程学学士学位, 当时美国政府用清政府赔款在中国兴办教育, 其中的留美预备学校便为后来的清华大学。当时, 清政府要求由国人设计清华大学, 而国内没有一个中国建筑师, 只好从留美学生中选择, 庄俊便成为唯一人选。这样, 庄俊便在美国人的主持下设计了清华大学的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等, 这些都是中国首批按照现代设计要求建造的建筑, 并成为清华大学的标志。当时的庄俊还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过一段交往,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成后, 校方便聘请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毛泽东参加落成典礼。庄俊便陪同其参观新落成的图书馆, 毛泽东问道:“这些大理石都是哪里产的?”庄俊回答道:“都是从意大利运回来的。”毛泽东又问:“难道不能用中国的汉白玉么?”庄俊回答:“当然可以, 而且材质更好更经济, 但是工程的决定权不是在中国人手中。”[5]72当时, 这两位年轻人都很感慨, 在爱国热情上产生了共鸣。庄俊除了建筑清华园外, 他还在天津、唐山等地建造民用建筑, 其学术价值与职业地位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 作为清华建筑系的教师, 庄俊以其渊博的知识及个人魅力在学校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培养出了诸如梁思成、陈智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学名家。
2. 创办中国建筑师协会。
20世纪20年代, 庄俊受清华委托率领百余位学子赴美国交流, 并利用这次机会开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并多次深入美国各地实地考察建筑。归国后, 庄俊便辞去了清华大学的职务开始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建筑事务所, 其接收的第一项工程便是江西中路的交通银行大楼。该楼整体设计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 是中国国内设计现代化的, 并拥有高度建筑艺术含金量的大型建筑。这样, 在庄俊的鼓舞下, 中国国内建筑师事务所遍地开花, 其业务活动遍及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国建筑师的崛起打破了洋人的垄断, 开创了国内建筑设计的新局面。然而, 在当时租界的歧视及干扰下, 中国建筑师的业务开展的还是很艰难, 且随着建筑师队伍的增多, 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 很难齐心与洋人抗衡。针对这种情况, 庄俊便发起了由上百名建筑师参加的中国建筑师协会, 其宗旨便是团结、交流, 维护建筑师的合法权利。当时, 庄俊担任首任会长, 不断吸收新的学员, 并出版了刊物。在此后一段时期内, 庄俊为了实现协会的宗旨, 开始订立一系列诫约, 为增强国内建筑师的团结与职业素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庄俊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大师。同时, 他在上海创办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还是中国建筑师自己设计经营的第一个建筑师事务所, 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大师,庄俊,古典艺术,实践
参考文献
[1]黄远钊.庄俊:旧时代, 中产阶级的贵气“古典”[J].世界建筑导报, 2009 (1) .
[2]乔中州.庄俊先生的业绩与精神长在[J].华中建筑, 1990 (3) .
[3]庄世涛.“老爹”庄俊, 庚子赔款造就的建筑大师[J].历史与人物, 2009 (1) .
[4]孙震.近代本土建筑师庄俊在汉设计作品研究[J].华中建筑, 2011 (7) .
【现代艺术大师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论文11-23
陶瓷艺术的现代意识论文12-03
民间艺术与现代绘画论文07-11
现代艺术后的当代艺术研究论文09-15
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08-27
国际多栖艺术大师07-27
《亲近艺术大师》-优秀教案07-02
现代水景观设计艺术研究论文08-29
瓦当艺术结合现代艺术09-04
民间视觉艺术现代艺术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