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2024-06-20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精选10篇)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化时代的来临, 在纺织品设计和生产中使用更多, 更先进的设备也是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可以让设计师在繁琐的劳累的制作工作中解脱出来, 虽然现在的纺织品印花主流已经不在是手绘艺术。然而, 我们可以纵观纺织面料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知道, 手绘艺术在当今时代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的, 还是有活力的。由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存在当今迫在眉睫, 有了很大的危机, 为了保存传统艺术, 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手绘艺术不就是一种出色的载体保留载体吗。在传统艺术只有创新的发展, 只要对如今时代的审美要求相符合, 这样就会使传统的艺术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才不会失传, 才不会对不起祖先。

一、手绘艺术的概述

所谓的手绘艺术就是运用一定的工具和一些个的染料、涂料及配套材料, 凭借手绘的手段在没有做好的布料上或者在已经做好的服装上按照给出的样式进行绘画的过程。手绘图案和色彩都不会被限制, 这样看来就具有一种油画般的效果, 手绘艺术是已知的古代艺术里面一种最古老的表达艺术的形式之一。我国的手绘工艺历史悠久, 根据有关考证, 甚至它的历史比人类穿衣的历史还要长。手绘是始于纹身的。开始在人类早期的纹身时尚, 由于纺织品的到来, 手绘也由在身上纹身逐渐向在服饰中进行绘饰。但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手绘艺术的竞争力逐渐的减小, 渐渐地被印刷、织花这些运用科技的手段取而代之, 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手绘艺术会失传, 并没有失去写意的技巧, 它是以一种传统的艺术得以保留, 并且在材料、工具和表现手段上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在人类文明中形成了独特的手绘艺术特色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首先, 手绘艺术色彩图案的多样性方面;第二, 手绘艺术工艺技术方面的灵活性;第三, 屏幕上有手绘艺术性别的独特效果。

二、手绘艺术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现状

手绘由于它的直接、快速, 成为现代城市人“DIY” (自己动手) ,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选择衣服图案的艺术。所以, 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被手绘艺术所渗透, 手绘产品在市场上也逐渐增多起来, 手绘艺术的鞋字、手绘艺术的服饰、手绘艺术的服装配饰 (如围巾、围脖、包装) ;家里面的装饰品 (如窗帘、桌布、靠垫、抱枕) 和床上用品和艺术欣赏品 (如壁挂、装饰画) 等。这些东西不仅个性化较强而且还很实用, 而且还具有特殊的集合价值。但是在现代家纺设计中采用手绘艺术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首先, 老风格的设计模式。现代题材太旧手绘纺织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题材主要是鲜花、以写意山水画或工笔, 这些都是过于单调, 缺乏创新的主题。第二, 手绘艺术对织物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这也就意味着有的衣物可以进行手绘, 有的衣服是不适合手绘艺术的。也就是说手绘面料的不同类型对手绘艺术有不同的工艺要求, 同时由于织物的编织方法或组织结构的不同, 手绘图画差带来的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第三, 手绘艺术对绘画者的个人要求较高。因为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艺流程, 所以, 自然而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三、手绘艺术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

艺术要想不断地更新和更好的发展是不能从传统中分开的, 但是对于传统也不能完全的的继承, 也不能全部都不用。这就要求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手绘艺术也不例外, 要想对手绘艺术进创新就必须使用正有前瞻性的眼睛来审视和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变化。首先, 在传统的手绘艺术中加入部分流行的元素和风尚。消费者对流行色是最敏感的, 它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时尚元素, 作为消费者对它的发现也就容易多了, 所以手绘艺术中色彩的选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之一。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始终关注并收集季度流行色彩, 并且灵活的将其应用于手绘设计艺术的过程中以及作品中, 只有这样, 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和时代审美观的手绘艺术作品。其次, 要把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现代纺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设计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只有在传统的手绘艺术中把传统的艺术与时尚的元素相结合才能在继承民族精华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技术发扬光大, 这也要求对趋势的把握有一个完美的结合。经过再创造过程, 传统的艺术就会有不一样的魅力, 现代审美理念改造传统风格的一些元素, 将其进行提炼和使用, 所以传统的手绘艺术就会充满时代特征, 也不失民族的特性。再次, 对手绘画的技巧进行改革。创新的技术使手绘艺术出现多样性而不再是单一的手绘, 以便它反映深度的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比如, 将手绘与印刷结合起来, 装订、扎染/蜡染, 并且和制造、刺绣的工艺相结合, 这种新合成的技术不仅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也打破了以往的手绘产品单调的格局, 让手绘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手绘艺术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文化价值以及它的实用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它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理结构和国家早已形成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生产特点等习俗特点, 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手绘艺术是这国家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是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在手绘艺术中的题材、显示形式、创作形式和创新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 它是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我相信,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研究, 更惊人的手绘艺术产品将出现在有不同的领域当中, 为日益富裕的人民生活提供新的享受, 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艺术就是手绘艺术, 它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和传承, 体现了个性和休闲的审美价值。在本文中, 笔者以手绘艺术为研究对象, 对手绘艺术的历史起源以及发展做了详细地阐述, 对手绘艺术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手绘艺术运用现代纺织品设计上的不足, 笔者是从颜色主题、工艺面料、绘画技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的, 并且提出了在现代家纺设计中应用手绘艺术创新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手绘艺术,纺织品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裘还索.织物手绘艺术一材料一工艺一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1

[2]潘工凯, 卢辅圣.染织与服装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

[3]李栋搞.纺织品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8.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2

一、绍兴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浙江绍兴市是纺织大市,绍兴纺织工业以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市场营销最大和设备最先进著称,现已形成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组成的产业链。明显的地方产业特点,庞大的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纺织工艺及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验、设备维护与管理、现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纺织业庞大的生产规模和人才需求,促进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建设,立足绍兴纺织行业,为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服务,课程体系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

绍兴产业集群明显,如绍兴市区和绍兴县的纺纱产业、嵊州的领带产业、诸暨的袜业、新昌的兔羊毛衫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各方向的技能人才。但是,工作地域的选择是学生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除了生源地学生外,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去诸暨、嵊州、新昌就业。所以,专业方向主要考虑绍兴市区及绍兴县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2.专业能力的培养紧扣岗位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如纺纱工艺设计能力、织造工艺设计能力、纺织原料及成品质量检验能力、纺织设备保全保养能力、纺织品贸易能力等。

3.核心课程设置为培养专业能力服务

培养专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核心课程。例如,织造工艺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设置纺织材料、织物结构与CAD、织物工艺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及小样试织实训课程。

4.专业能力培养与非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要成为现代纺织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有纺纱工艺设计能力、织造工艺设计能力、纺织原料及成品质量检验能力等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社会责任感等非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兼顾专业能力培养与非专业能力培养。

三、课程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技能培养以工作实践需要为前提,建立以实训为主、 理论为辅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纺织企业生产中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大模块。

1.培养学生基本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基本素养。开设的主要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范和就业指导。

2.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以就业为导向,并以“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为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交流、信息处理等基本技能。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3.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主要岗位和任务的分析,提炼岗位核心能力,设置专业课程。开设的主要课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专业核心实践课程。

(1)专业基础课。纺织材料;纺织专业英语;纺织机械基础;纺织电气控制技术。

(2)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纺纱技术;现代机织技术;织物结构与设计;纺织品贸易;纺织品检验;纹织工艺与CAD设计;纺织品设计(机织)。

(3)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纺纱工艺设计与试纺实训;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实训;纺织工艺与CAD设计实训;纺织品综合设计实训;设备保全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对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专业技能的纺织人才,为纺织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3

纺织品造型的适用范围很广,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场合无所不包。可以说, 在一定的室内空间中, 凡运用纺织品所做的造型设计, 均从属于纺织品造型设计类别。通常, 室内纺织品造型应具有适用性、舒适性、和艺术性兼顾的特色, 并广泛用于家居、宾馆、饭店、会议室、娱乐场所等以及飞机、汽车、火车等交通。按其用途, 家用纺织品造型大致可分为下几类:窗帘类、家具、蒙罩类、床上用品类、地面铺设类、墙面贴饰类、浴室用品类、室内陈设类等。

家用纺织品面料设计不仅反映了家用纺织品面料生产的最新技术, 同时也反映了纤维、纱线以及以后整理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 家用纺织品面料设计部门及设计师, 不仅要熟知面料生产技术, 还要了解其原料生产技术以及整理技术。

家用纺织品的风格特征主要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家用纺织品所做的综合评价, 它是家用纺织品的织物、色彩、图案、款式等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是一种受物理、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得到的评价结果。

家用纺织品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 而且质地感强, 其色彩与纹样的成型工艺丰富, 如有织花、提花、印染、手绘、漂磨处理等手法。多样的性能, 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吸声、调光、控温、防尘、挡风、避潮、遮视等物理性能外, 又能改善建筑室内空间的物理环境质量, 为人们创造一个富有弹性、温情柔意的室内空间环境。在装饰特性上, 因织物作为家用纺织品装饰材料前, 已经过了织物设计师系统而精心的设计, 所以这些以实用为目的的织物, 在运用得当后, 美感立即油然而生。

二、现代纺织品的装饰手法

如今, 纺织品设计也随社会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作为纺织品设计门类之一的家用纺织品造型设计。以独特的设计视点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纺织品造型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 实际制作中常常将补、绣、缝、绗等工艺同时综合运用, 最常见的装饰手段有绗缝、打褶、压格、填充、抽穗、饰穗等。通过多样的创作手段, 获得个性鲜明、与室内环境相得益彰的纺织品造型。鉴于纺织品造型在现代生活与空间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现代纺织品艺术设计中, 对家用纺织品造型设计的理伦与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十分必要。聪慧的设计者们, 运用多种方法对现代纺织品进行装饰制作, 因手法多样, 不能一一列举, 故列出几个典型进行探讨。

在进行探讨之前, 我们首先切入的是染整工序的内容。它是将纺织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加工成印染成品的工艺过程, 包括练漂、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部分。各种织物只有经过染整加工, 才能具有一定的色泽和花纹图案, 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练漂是印染前预处理的简称, 主要是在于去除织物上的杂质, 提高织物的洁白度、光泽和渗透能力, 改善染色性能,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这些都是纺织品制成的前提工序之一。从技法的角度来说, 又有以下的内容进行叙述。

在众多手法中, 对印法无疑是的佼佼者, 用此法设计出来的画面, 不仅构成肌理独特新颖, 且表现手段丰富, 并已逐渐在装饰布上出头露面, 独占一席之势。基本方法是, 将准备好的瓦楞纸、线手套、豆包布等一类具触肌理面貌特征的现成材料, 剪拼成略大于画纸的面积, 并涂刷单一的颜色, 这就是原版。

在利用各种媒介物制作各式各样的非原材料构成的原版时, 揉皱法则是制作这种原版的方法之一。另外水彩颜料的垫纸积色是水迹斑痕法之一。水拓法是使用油脂颜料在清水上面, 搅动成为你所想象的形状, 然后用宣纸拓印即成。用这种方法, 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纹样。

任何材料表面刮或刻都能留下痕迹, 而靠这种刮刻痕迹形成机理面貌的构成方式谓之刮刻法。“刮刻法”通常使用的材料是较厚实的纸类, 因为其材料构成松软, 容易入刀, 适宜刮刻。

喷洒技法在许多水彩画里都有运用, 如画雨或雪景、晨雾时, 适当喷一些水或者颜色, 可以产生非常奇妙的效果。喷洒法中应用较多的是喷水法。

干湿技法是水粉和水彩相结合的一种画法, 既有多层次的半调色, 水分饱满的整体效果, 又有粗犷而美妙的笔触。

流淌技法是将液态的颜色洒到画面纸上, 根据“水向低处流”的原理, 任其自然流动, 或有意识地控制其流动状态, 从而构成一种肌理面貌。

拼贴技法是构成肌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综合材料技法一般被看作是20世纪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但在整个人类绘画历史中, 综合了各种普通的稀有材料的类似作品却早有出现。

三、运用发展

家用纺织品作为家居文化中的一分子, 其开发、设计的实质就是追求个体家庭生活的理想、方便、适用、优雅等。家用纺织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在社会时尚的大趋势中, 人们孜孜不倦地发掘自己喜爱的东西, 寻找能够表达个性的家用纺织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无疑各种家用纺织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逆反性、独立性、时尚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都表现了观念的更新, 所以在进行家用纺织品设计时, 不能只注重它们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还要重视经济因素, 这样的设计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实际销售上都将是完整的、全面的。家用纺织品的流行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也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的表象,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进入世纪, 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使人们在室内纺织品应用方面已不再满足于其基本功能实现, 而是把其作为营造气氛、陶冶情操、追求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中体现使用者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念。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手法是多样且复杂精美的, 只有坚持不懈的发展弘扬现有手法, 一如既往的附以创新精神,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纺织精品。

摘要:众所周知, 家用纺织品原是指装饰织物, 属纺织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新世纪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今天, 人们对家用纺织品开发与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概括了家用纺织品现今的开发、设计, 及如何准确的把握其文化的内涵, 使之成为现代居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步强化在科技、功能等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结合与创新。

关键词:家用纺织品,纺织品的装饰手法,纺织品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芸.《中国染织》.黄山书社, 2012.

[2]叔戊.《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4

打造国际纺织“高地”

纺织业在绍兴县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了70%。纺织产业承载起绍兴县的光荣和梦想。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中国纺织基地县、全国全而小康十大示范县、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这些荣誉背后是纺织产业的强大支撑。因此,绍兴县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

绍兴县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勤勉创业、开放创新、和谐创优的精神品格的支撑。早在1995年,绍兴县纺企发动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无梭化”革命,使纺织企业装备水平一下子达到9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全县拥有无梭织机3.2万台,约占全国的1/6,其中进口设备占80%以上。

以“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为载体,绍兴县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涌现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全国乃至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以走高端化、终端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为指导,家纺、无纺等产业迅速崛起。这些推动了绍兴县纺织产业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奠定了该县在全国纺织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一个在国内拥有完整产业链优势的纺织“高地”已经形成,即以县城柯桥为核心、方圆30平方公里内,形成了一个囊括PTA、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经编、纺织机械及纺织软件的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完整、配套的产业体系,每一个纺织产业链条应有尽有,数千家企业相互之间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而中国轻纺城这个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则是上千家企业共同的“销售部”。

产业、市场、城市三者联动,引领绍兴县纺织业向更高的形式迈进。近年来,围绕打造“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这一总体目标,绍兴县将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作为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纺织产业的立业之本、柯桥县城的立城之本。

绍兴县形象地把中国轻纺城看作自己的“通灵宝玉”,“金柯桥”展现了巨幅纺织市场版图,“东西南北中”的市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东部,以福全为主体的中国轻纺城化工市场建成运作;西部,30万平方米的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区升级改造业已完成;南部,传统交易区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北部,约100万平方米的集服装服饰市场、家纺市场、坯布市场、日用品市场、纺机市场、汽车市场和相关配套延伸市场在内的新兴业态市场不断拓展;中部,国际贸易区日益成为以订单交易和跨洋交易为主的全球纺织贸易大平台。

如今,中国轻纺城市场总面积已达326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市场面积275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会展、研发等配套市场面积51万平方米;建成的主体与配套市场面积较2005年底分别扩大近3倍、1.8倍。到目前,市场群注册经营户由2005年底的7900家增加到191 72家,其中公司化经营户由860家增加到3626家。

轻纺城的明显优势,在于将传统交易与现代交易良性对接,实力经营户运用公司化模式运作。轻纺城的不少采购商在传统市场看货,然后到商务楼里谈生意。浓郁的现代商业氛围,展现了轻纺城独特的商业魅力。

创意引领产业升级

2008年年底,柯桥冒出了一座“创意大厦”,至今已有一批国内顶级大师的设计工作室入驻创意大厦。“十大”设计师之一、服装设计师最高奖项“金顶奖”获得者武学凯来了,艺海集团董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华人杰出名师勋章获得者、中国十佳设计师金惠来了……2009年12月1日,绍兴市纺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在绍兴县成立,这也是国内首家纺织面料设计师协会。15名国内顶尖的设计大师成为协会首批会员,协会旨在传播先进设计理念,引领和提升中国轻纺城纺织服装业创意水平。

绍兴县纺织企业在制造加工业上享有盛誉,但在产生高利润的设计和研发环节,却成为“软肋”。因此,绍兴县提出打造“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努力使这个纺织强县站到国内乃至国际时尚前沿。

绍兴县着力打造以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为依托的纺织面料创意中心和以中国轻纺城家纺服装市场为平台的服装创意中心,加快纺织产业向服装、家纺、产业用布等产业链终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文化创意等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新型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等差异化生产转型,推动纺织产业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为培育纺织面料设计师团队,绍兴县加强与国内外纺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意机构等交流合作,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设计师和专业设计机构。绍兴县对国内外著名纺织面料研发设计师、服装设计大师、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和中国“十佳”设计师等,在该县创意产业基地注册并实质性运行的,给予一次性10至20万元的补贴;对创意产业基地内的研发、设计机构与该县纺织企业合作研发并拥有自主品牌的新产品给予奖励。

中国轻纺城还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成立柯桥分中心。他们筹建了国家纺织面料馆,一期计划达到100万块面料的规模。世界各地的纺织设计师都可以向面料库提出查询申请。

在政府引导下,创意理念深入企业。红绿蓝纺织印染公司独家研发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并开发了上千个新花型,跻身于国内最高水平行列。该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同样品种的布,价格比同行要高出40%到50%。

绍兴县还将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中国职业时装设计师创意设计大赛决赛、中国纺织服装影响力大奖颁奖典礼等全国性的活动,邀请到柯桥来举办,让全国纺织业界的目光,一起来聚焦这个纺织之都,向业界展示了中国轻纺城的创意实力和成果。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同时,绍兴县按照“提升一产、主攻二产、突破三产”总体思路,建立健全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机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绍兴县转型升级的两大经济亮点。

近年来,为加速推进“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建设步伐,绍兴县实施中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提升中国轻纺城的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611”建设计划即用6年左右时间,建成高层企业总部大楼、现代商务大厦100幢;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611”建设计划横空出世,绍兴县把“亩产论英雄”理念扩展到城市经济发展上,引领企业转移低端生产环节,留根留基发展总部经济。

2007年2月,绍兴县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建设的若干意见》,柯桥“总部经济”的定位在于引领和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纺织业面向全球发展。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来到柯桥,许多人简直不敢相信,这里是一个县城。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目前竣工的高楼,入驻率相当高。时代广场的入驻率甚至达到了98%,这座高达98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大楼里,入驻了近200家企业,其中有20多家来自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家。与时代广场一样引领着柯桥“楼宇经济”的还有万国中心、世贸中心、永利大厦等22座高楼。

“611”建设计划中的已建和在建大楼,就如一座座强力磁场,吸引着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流动,形成显著的“财富效应”。

纺博会自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后,品牌效应已日渐显现。经过十多年发展,纺博会在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办展上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2009年,国内一些知名纺织类专业展会的规模纷纷出现缩水,而柯桥“纺博会”的规模却不减反增,展位由2008年秋季纺博会的1123个,增加到1306个;参会的国内外采购商达23998人,实现产品成交额44.36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了17.3%、12.5%。参加展会的境外专业采购商达5820人,比上届增长37.1%。境外参展客商定购的展位创记录地达到107个。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纺织行业协会——“国际纺联”也首次组团参加。

2009年,“展旺柯桥”这个新鲜的名词让人眼前一亮。绍兴县坚持以“纺博会”为龙头,致力把柯桥打造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类会展中心和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会展城市。在“纺博会”龙头效应带动下,绍兴县会展业蓬勃发展。2009年,柯桥连续举办了农副产品展会、房交会、房博会、人才交流会、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蓝歌会、全国曲艺节等,基本实现了“月月有大展、旬旬有展会”的目标。绍兴县把会展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产业的重要位置,专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引导会展业有序发展。2009年2月,绍兴县亚龙展览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绍兴县首家会展公司。该公司在2009年7月举办了中国轻纺城首届创意产业博览会,吸引了200多家企业盛装亮相。

现代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与未来发展 篇5

材料是所有工程技术的基础, 而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复合材料具有三个特点: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分通过复合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材料, 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各组分不仅保留着各自的固有特性, 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之间的综合特性;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和增强相组成[1]。若复合材料组成成分中含有纤维、纱线或织物, 则称之为纺织复合材料。其性能变化是:1+1+1≥3或1+1≥2[2]。纺织结构织复合材料按照其基体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RMC) ;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 (CMC) 等。其中树脂基体体系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的基体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和重量轻等独特优点, 而且还具有能和机械、电子等多学科进行交叉, 开发出可设计性材料结构的潜力, 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已由早期单一的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交通、工业装置、航空航天、体育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并在各个领域中扩展更深入。

1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不同的纺织复合材料, 性能和造价的不同, 其应用的领域也会不同。随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 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早已从尖端领域的应用扩展到一般工业的应用, 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生物医疗和运动器械、发电、石油工业和船舶等各个方面, 现对纺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1 航空航天工业

质轻、高效的纺织复合材料始终备受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视。航空航天器的某个部件质量减轻, 就意味着它可以延长飞行时间, 如在“飞行者”号飞机上, 采用了纺织复合材料, 飞机自重降低到425kg, 可携带燃油3175kg, 在1986年的一次飞行中, 创造了216h不加油的连续飞行记录。2006年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 纺织复合材料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标志着我国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航空材料不仅要满足质轻, 更需要高强度、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和长寿命, 而先进的复合材料正具备这些优点。纺织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部位大致包括:雷达罩、舱门、翼尖、减速板、尾翼结构、油箱、副油箱、螺旋桨、高压气体容器、天线罩、鼻锥、舱内壁板、地板、整流板、直升机旋翼桨叶、起落架门、发动机叶片、发动机外壳、外涵道、座位与通道板等。如F-22型战机的雷达罩采用了高性能的透波复合材料, 纤维为S—2玻璃纤维;美国“侏儒”小型地对地洲际导弹三级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由IM-7碳纤维/HBRF-55A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缠绕制作;美国陆军负责开发的小型动能导弹 (CK-EM) , 其壳体采用了T10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使发动机的质量比达到0.82[3]。

现阶段航空工业使用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是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主要包括PEEK、Pi和PPS等, 具有韧性好、耐疲劳等优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上常作为次承力构件, 如用作舱门、起落架护板等[4]。另外, 金属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1.2 汽车工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型、节能、美观、安全和环保等, 这使得汽车正向着轻量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地采用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小型化已成为重要方向。因此, 质轻的纺织复合材料成为研究应用的重点。据资料介绍, 汽车自重减轻10%, 燃油经济性可提高10%。这些优点使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用纺织复合材料分为两种:柔性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柔性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内、外装饰及车用管材、带材, 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制作车身和部件。目前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复合材料的有:驱动轴, 车门, 车身, 横梁, 油箱, 悬臂梁, 减速器, 钢板弹簧, 变速器支架, 座位架, 行李箱板和方向盘等等。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赛车车身及后盖, 由于刚度较高, 高速行驶时不易变形, 能继续保持其流线型的外形。而用传统金属材料制作的车身, 高速行驶时由于空气压力而产生车体变形, 接口处出现缝隙, 噪声增大, 空气阻力加大。

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呈上升趋势, 如德国汽车的车用量在20世纪70年代为76kg, 占整车的4.6%, 20世纪80年代为158kg, 占9.5%, 20世纪90年代初达260kg, 占15.6%[5]。目前汽车内饰用纺织复合材料有:针织面料聚烯烃泡沫复合材料、聚丙烯玻璃纤维针刺毡型材料、可循环再生型等密度汽车隔音垫。

1.3 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的纺织复合材料, 主要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其比强度和比模量综合指标, 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 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体育用品材料。因此, 它在体育用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用量几乎占全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的40%左右。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 制成的高尔夫球棒, 其质量可以减轻10%~40%, 而且耐冲击、强度高、弹性好, 可以使球击得更远。CFRP制成的网球拍刚性大、应变小, 能降低球与球拍接触时的偏离度, 且其阻尼性好, 能延长网球拍肠线与球的接触时间, 可以使网球获得较大的加速度。目前, 已研制出采用CF、芳纶纤维或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骨架的网球拍[6]。2011年, 美国Brammo公司生产的Empulse电动摩托赛车采用了碳纤维结构件, 这不仅美观, 还极大地减轻了摩托车的重量, 并提高了性能。F1车队一直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赛车车身和碰撞缓冲构件, 从而显著减少赛事中的重伤事故。

近年来,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体育休闲制品, 不仅仅用于比赛中, 也慢慢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如:今年流行的碳纤维兰博基尼自行车, 最轻的仅有8.5kg, 而普通的自行车重量是15kg。此外, 制造动力雪撬用的弹簧板、洋弓、箭、跳竿、冰球棒、游艇、赛艇、赛艇桨、帆船桅杆、摩托车零件、登山用品以及滑翔机、人力飞机等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1.4 军事工业

军事用纺织复合材料较以前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对抗性、精确性。智能武器、激光武器和隐身武器等等, 使用功能材料成为关键技术。在防护材料方面, Wambua[7]等人发现亚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竟高于纯金属钢板, 这意味着把防护技术推向更高的层次。在隐身材料方面, 一些纺织复合材料能被电磁波穿透, 因此在潜水艇、隐形飞机、雷达隐身材料中广泛应用。在耐高温、耐冲击和防毒防爆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方面, 有高温工作服、消防服、防毒服等。在军用作战服方面, 除了保证抵御外界气候条件作战以外, 还具有防火、防弹、防侦视以及抵御核、生物化学等战争的危险性。常见的军用作战服有防弹服、红外伪装服、生化防护服和防刺服等[8]。另外, 军用飞机如B-l B轰炸机、F-16、F-18战斗机、海军V-22飞机和阿帕奇直升机也都使用了大量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1.5 医疗卫生

医用纺织品是技术纺织品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其飞速发展且品种不断创新, 数量不断增长, 尤其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能较好, 特别是比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耐久性, 其质轻且疲劳寿命长。近几年, 德国Bayreuth大学研究开发, 将添加量10%左右的碳纳米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加工人造膝盖植入材料, 可明显改善其耐磨性, 是人造膝盖植入材料的理想选择[9]。Icotec公司推出的ETurn Ti腰椎填充块是一款钛涂层的连续碳纤维腰椎装置, 主要用于人体后部脊椎融合术, 植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骨骼并促进其生长。Advanced Composites Group有限公司研制的MTM 59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它用于提高X射线台和X射线硬片的透明度、清晰度和准确性。

目前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用于牙齿、骨骼、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血管呼吸器、支架、工程腱、韧带和关节等仿生制品以及医疗设备器材等等。

1.6 建筑工业

建筑用纺织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 具有重量轻、施工简便、使用寿命长、强度高、整体性强、抗震和耐腐蚀等特点,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一维、二维和三维纺织结构的复合材料都应用于建筑业。一维的如绳索建造桥梁。二维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作展览馆、机场、体育馆和购物中心等的房顶结构。三维结构用于旋转餐厅屋盖、异形尖顶装饰屋盖、楼房加高、球形屋盖、屋顶花园、屋顶游泳池、隔音板、隔墙、广告牌和广告物等等。

建筑用纺织复合材料需要质轻、自动化程度高、构件大和低成本的要求。纤维混凝土就是在对混凝土的创新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产品, 最早使用的多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和维纶增强混凝土。目前较为新型的有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10]。聚丙烯纤维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 价格低廉, 性能优异, 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如:重庆世界贸易中心、上海港某国际集装箱码头都较多地应用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 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涂层织物复合材料在建筑中主要用作膜结构建筑材料、蓬盖布和软性屋顶等。

如今, 隔热、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 如:德国莱比锡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微囊相变材料来增强膜材料的蓄热性及保温性, 使保温性随时间和环境温度而变化, 以达到保温的效果;音乐大厅采用夹层复合材料音质会更清晰、自然, 阻止了杂音和噪音。此外, 组合碳纤维外壁材料, 可达到波屏蔽的效果, 防止电磁波进入建筑物。

1.7 其他行业

能源方面,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风力发电, 如复合材料叶片, 其质量轻、强度高、刚度好, 成型工艺简单且抗震性好, 自振频率可自行设计等等[11];石油工业方面, 如修复损坏油气井套管的内衬和油田设备部件抽油杆等[12];娱乐设施方面, 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钓鱼竿, 其强度高、重量强、可收缩、携带方便、造型美观, 此外还有乐器、笔记本电脑、游乐船和水上滑梯等;船舶方面, FERRARI公司推出的Stamoid誖船系列产品, 利用复合材料织物经过处理, 具有耐久性、抗紫外线和防水等性质, 可制作顶篷, 防雨蓬和防护罩等[13]。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船艇项目”, 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出的被誉为“海上贵妇”的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 (NYK Super Eco Ship 2030) ,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船舶, 不仅将质量、磁场信号、雷达信号和保养减至最低, 同时还可以赋予了船艇结构阻燃、防弹、耐冲击和耐损伤的性能。另外, 纺织复合材料也被用于电子通讯、工业品、化工设备、市政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2 发展

近几年来, 世界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 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坚硬,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等特点, 适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和电器等传统领域, 同时也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风电、生物医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另外, 它还正在向普通民用产品扩展。据了解, 全球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从2011年的4.6×104t上升到2020年的1.4×105t。我国是碳纤维的消费大国, 未来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还会快速扩展。应“十二五”规划要求, 我国未来的纺织复合材料发展继续向低成本设计技术方面发展, 着重技术创新研究;从一些高端的领域, 向下游领域更进一步发展;向绿色环保、低耗节能发展;促进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3 结语

花卉在现代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篇6

一、花卉形态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一) 花卉图案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历史

花卉图案设计是现代图形设计中最为重要、最为广泛运用的题材和内容之一.服装的面料设计、陶瓷的装饰纹样设计、装潢的标志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墙纸及地毯纹样的设计等等, 不体现花卉图案的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花卉图案的设计与运用, 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敦煌藻井图案中, 花卉图案就占有很大的比例, 无论在造型还是色彩的运用方面, 是令人称绝的, 其中的莲花纹、卷草纹, 型巧妙、穿插有序, 色彩则显得典雅、稳重并富于层次变化.传统的纺织品及陶瓷艺术结晶中, 卉图案造型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 唐代的织锦, 代的绢丝织品, 花卉图案均占了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见, 花卉图案艺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心中。

(二) 图案设计对于纺织品设计的重要性

图案设计是印花纺织品的灵魂, 这么说不算夸张, 因为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开始, 无论处于哪个历史发展阶段, 其选择纺织产品的标准, 都非常地一致:“远看颜色近看花”。

首先从经¬营者来说, 先选图案后订货, 这是国际、国内经¬营纺织产品商家的通例。说是订货会, 实是“选花会”, “选花”者选图案也根据图案再落实厂家生产, 落实的厂家也就是提供图案的厂家。

再从生产者来说, 我国纺织产品无论外销或内销, 与生产厂家的关系, 均以图案为桥梁, 以图案定产量, 所以对企业来说, 图案的好坏、图案的多少, 直接关乎着企业的产量和效益, 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图案是货源, 图案是商场、图案是财源, 一句话:图案是效益。

最后从消费者来说, 即使在我国经¬济恢复期的计划经¬济时代, 也并非简单地生产什么, 就必须穿什么、用什么的绝对被动关系。买布料做衣服是基本形式, 既然是”买”, 就有主动权, 所以花色依然为首选。故“远看颜色近看花”这一大众审美观, 是生产者、经¬营者无论处于什么权威地位都不敢不重视的, 所以说“图案”是印花纺织品的灵魂。

(三) 花卉图案的分类

我国是最大运用花卉图案的国家, 大致分为:簇叶图案、标本花卉图案、写意花卉图案、写实花卉、装饰性花卉、束花花卉、花环、团花、蔟花、满地排列花卉、清地排列花卉、条形排列花卉、格型排列花卉、青花瓷器花卉、自由花卉。

(四) 花卉图案设计的方法

基本造型的设计.从写生的资料到图案的设计, 需要经过一个基本造型的阶段, 于初学者来说, 何将写生的资料转化为图案造型, 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这个过程掌握好了, 会为往后的各种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求将花卉的花苞与叶子部分分开来进行单独的归纳与概括、训练, 繁到简, 不规则到规则等造型变化, 施以点线面等装饰手法, 之成为今后设计中的各种图案组织的基本形式。

图案的设计, 有了基本形之后, —步骤就是将所变化出来的基本造型有序地组织成一个单独的图案.织的方法是将花与叶的造型以均衡式及对称式两种方式进行组合, 成为一个既简单又完整的单独图案.以不同的色彩效果来表现其不凡的魅力。

(五) 花卉图案在家纺品上应用的原则

1. 家用纺织品的图案颜色与装饰风格的协调统一

不同装饰风格需要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人们对一种装饰风格色彩的理解有着固定的模式。设计师在确定了装饰风格后, 要确定一个与其对应的主色调, 当这些色彩组合反复出现并且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反复变化时, 随即便在空间里形成强弱、层次、轻重的节奏感, 最终是颜色的混合搭配在空间里达到统一。

2. 家用纺织品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以及空间比例的协调统一

不同的装饰风格需要特定的象征性的图案来表现, 例如宗教题材的装饰风格必然少不了十字架、天使、传教士或者龟裂纹的教堂窗花图案。不同造型的图案在空间里按照大小、繁简、夸张、变形的形式排列, 排列时要注意主体纹样和附属纹样的大小比例、主体纹样与陪衬纹样的大小比例、循环纹样与整体空间的比例等等。

3. 家用纺织品图案的构图与空间装饰的协调统一

家用纺织品的构图要恰到好处地按照一定的平衡法则和图案构成形式排列, 并且在变化中不失秩序感。在确定一个装饰主体后, 可以对主体进行渐变、聚散、虚实、纵横等方向的变化, 这些变化必须与纺织品的大小、功能相协调。

二、用花卉色素作纺织品染料

现在市场上使用的都是化学染料, 而部分化学染料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植物染料不仅无毒无害, 还具有多方面的医疗保健功效。植物染料是以我国特有的中草药、花卉、茶叶等植物为原料, 经过粉碎、侵泡、蒸煮等诸多工序提炼而成的纯天然植物染料, 用它印染的纺织品、服装, 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最早在西方代表高贵阶层的颜色是普紫红色, 这种“红色”染料叫西洋茜草, 它的价格相对低廉, 16世纪, 荷兰人成功种植出西洋茜草, 19世纪, 化学家发明了人造品, 取代了天然染料。在中国:先秦时期, 中国人掌握了两类染色技术:石染和草染。随着魏晋时期装饰色彩艺术的提高, 红花取代西洋草, 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天然纺织产品市场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 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染料, 需要开发相应技术、工艺和产品。

三、用花卉本身具有的香味薰香纺织品

例如香囊草、蔷薇花、茉莉花、薰衣草制作成香包, 干的茎叶可用来制作调味料或放置于衣橱能使衣物增添芳香。

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 可添加山萘、熏草、泽兰、艾叶, 磨研、提炼成粉状, 缝制成香包, 不仅可以熏香纺织物还可以辟秽祛浊、强身健体。

花卉装饰居室, 已成为现代家庭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美的室内观叶植物还可与室内装饰和整个建筑环境在形式上协调, 发挥良好的装饰效果。不少花卉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 使人们舒心畅怀, 精神愉快, 增进身心健康。科学实验表明, 许多花卉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摘要:我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 花卉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形式, 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家用纺织品作为一种使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产品, 将中国花卉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纺织品设计中, 准确定位市场, 获得消费者文化观念、生活理念的认同, 顺应倡导纯天然的趋势, 花卉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图案设计,纯天然,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胡国瑞.纺织品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龚建培.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3]叶圣陶研究会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D].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7

纺织是浙江的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出口额都占全国的20%以上。而浙江绍兴是中国的纺织大县,纺织业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其纺织产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国4%以上,其生产的各类化纤、化纤布占全国约8%,印染布占全国约1/4,形成了从前道化工原料(PTA)到织造到服装的完整生产链,块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

绍兴有6 000多家纺织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年产值从几千万元到一两个亿不等,产品大部分外销。由于企业小,单独进行科技研发的能力极弱,以“来样加工”为主,利润率普遍较低。绍兴拥有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出口量占全国的近7.1%。但是,随着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绍兴纺织业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在下降,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轻纺城经营户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对于设计、研发等为产业发展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绍兴纺织业的发展急需技术支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成立,为企业提供印花描稿、纺织人才培训、先进纺织装备、纺织信息等服务。随着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2006年10月,轻纺科技中心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纺织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院成立以来,努力发挥研发和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纺织产品设计、分析、试样、检测、咨询和培训服务,服务面涵盖省内2/3的纺织企业,并辐射江苏、山东、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北京、天津、上海等10多个省市,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通过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创意设计服务和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了绍兴纺织业由“仿造”、“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浙江纺织业块状经济内部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促进了浙江纺织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更高层次发展。

做法与经验

研究院成立以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大胆探索运作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负盈亏的内部运营机制,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一条龙创新服务格局,在纺织科技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意产业推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和经验。

1. 创新组建机制,保证机构目标实现

研究院在组建机制上保证了实现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在研究院的组成上,打破了以往由国有一统的局面,引入民营机制,保证了机构运行的效率。其中民营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轻纺科技中心占50%的股份,决定了研究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本定位和性质。而其余股东单位为:浙江理工大学占30%的股份,浙江大学占20%的股份。从组织机构构成上看,充分体现了集聚行业内创新资源的特点,使具有创新资源的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济实体,从而为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以及确定研究院的职能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院中,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由投资方代表组成,决定研究院发展的重大事项。由于研究院是三方投资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本身构成了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在较小的范围内能够集聚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对成员各方的研发和服务方向构成约束,也能充分发挥大学的创新服务能力。

研究院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承建和实施纺织技术服务平台。而纺织技术服务平台是浙江省为有效整合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服务经济发展而搭建的公共科技条件平台。研究院本身具有较强的研发和服务能力,通过承建纺织技术服务平台,使研究院能够从更广的范围内发挥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

纺织技术服务平台设立理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审定纺织技术服务平台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科研计划,下达共性技术研究任务,对纺织技术服务平台运行及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享有优先得到行业资讯、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的权利。目前,在90余家理事单位中,企业占80%,高校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占20%。理事会本身构成了研究院运作的另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把握研究院发展方向、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方向的作用,也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研究院作为非营利民办科研机构,承建纺织技术服务平台是其主要事业,因此,两者虽然决策机构有所差别,但是,从主要发展方向上来看能够互相包容,达成一致。研究院的运作征求理事会意见,对研究院的服务方式提出建议,并使其运作在研发方向上反映企业需求,使机构运行扎根于产业需求。

2. 充分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院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使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研究院组建了纤维材料、纺织工程、印染技术、纺织装备、信息技术、纺织经济等6个研究所,建立了印花CAD/CAM制版制网、数码印花技术、流行面料设计、韩国首尔(浙江)花样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国际流行面料展示、纺织品检测、新技术推广、纺织技术培训、信息技术等9个服务中心,以及纤维材料、印染后整理和成纱技术等3个中试基地,从而形成了研发——中试——产业化一条龙全程配套的创新服务体系。研究院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印花激光制网机,打破了荷兰STOCK公司的国际垄断,设备批量出口东南亚。

为提高研发和服务能力,研究院在全国范围招纳领军人物,保证了研究院创新能力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80多名研发人员中有教授级领军人才13人,其中包括法国的Ewe、意大利的Cynthia、德国的Cristina和韩国的金曾善、金南元等5位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还有吴海燕、金关秀等国内知名的服装和面料设计师。另外,聘请院士担任相关技术首席专家,建成了企业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院在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其中与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了“东华大学——浙江纺织研究中心”以及“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东华研究中心”;与嘉兴学院合作共建“新型成纱技术研究所”;与绍兴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共同创建“现代艺术设计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纺织装备与纺织信息化研究发展中心等,实现了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提升了整体的研发和服务能力。

在国外,除与韩国首尔纺织品设计公司合作成立“韩国首尔(浙江)花样艺术设计中心”外,还与香港科技创新署的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在“i Textiles”和“记忆纤维融喷纺丝技术”两个项目上开展合作;引进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和计算机系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产业化应用。

3. 全方位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研究院主要职责之一。从成立以来,研究院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培训、知识产权以及先进技术服务,两年来共提供纺织产品设计、分析、试样、检测和咨询服务4万多人次。针对绍兴及周边地区纺织企业大量需求纺织品检测服务的状况,研究院成立了纺织品检测中心,并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为纺织企业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增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院还利用平台的师资和社会力量开展专业技术培训,2007年提供就业上岗培训近2 000人次。

成立了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室,聘请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的4位国际一流面料设计师。

研究院根据个性化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数码印花相关服务,包括各种面料的数码印花试样、小批量生产、个性化艺术作品等高品质印花制作,对170家纺织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2008年,技术服务收入达到了1 350万元。研究院还注重国内外纺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向纺织印染企业转移、推广了染料深染工艺与技术、形状记忆纤维材料等多项行业先进适用技术,其中自主开发的分色制版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为适应浙江纺织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需求,研究院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委托单位提供专利、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的代理、咨询和培训服务,2008年已代理专利申请180件。

4. 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功能,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纺织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为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仅2007年就为企业解决了15项共性技术难题。如与浙江大学、华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化卷染机关键技术,经过两年多研发及产业化推广,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的等线速、恒张力、染色均匀的卷染机已形成了年产500台的生产能力,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 000万元。与东华大学、金球染整公司合作研发的“无盐染色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化集团、亚太特宽幅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低温氧化助剂的开发及其在高品质天然纤维/混纺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研究院牵头、10多家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纺织用合成纤维功能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围绕纺织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目前,聚酯新品种系列化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具有较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别化聚酯新产品研发成功,生物可降解纤维PEDT—PLA多嵌段芳香族/脂肪族共聚酯纤维完成中试实验,新产品的开发为承担企业增加利润1 000多万元。

5. 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创意成为浙江纺织产业提升的关键。为了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研究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室,聘请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的4位国际一流面料设计师。建立国际面料流行趋势展示中心,长年展示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多家知名面料和服装设计公司的设计作品,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面料创新设计素材和配套开发服务。创建的面料花样艺术中心,已有100多家企业成为固定客户。设计服务得到中小纺织企业的欢迎,2008年上半年,流行面料设计中心已向纺城经营者提供2 200多项原创设计,是2007年的两倍多。

为提升创意设计理念,研究院通过组建浙江省面料设计协会,聚集了一批企业和设计师,结合国际流行趋势,共同开展面料流行趋势的研究和发布。构建了全国纺织行业首个ASP服务平台——“中国花样网”,建起了拥有4万多个花样的印花花型图库,创办了《面料世界》、《轻纺信息周刊》等杂志和电子网刊。

启示与建议

1.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外向、粗放经营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浙江根据当地中小企业集聚、块状经济明显的特点,在研究院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于纺织行业的技术服务平台,既推进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又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推动了地方产业升级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数量仍然不足,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支持力度。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鼓励各地方围绕优势产业和行业需求构建相应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总结和推广地方平台建设经验,加强对平台构建的指导;二是加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协调,扩大地方技术创新平台的服务范围,通过择优扶强,放大一些区域性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作用与功能,中央应给予适当的扶持和补助;三是鼓励以平台为载体,通过组成产学研联合体,承担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既实现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目标,又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2.平台建设、机制为先

平台的运作机制是其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要保证平台持续、高效运行,关键是寻求承担单位利益需求与公共服务目标之间的协调,使承担单位在追求利益或事业成长的过程中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为此,必须探索适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平台运作机制。研究院注册为民办非营利科研机构,并且形成了一整套股份制的运作机制,是现代院所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而从纺织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上来看,把现代院所制度建设与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研究院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支持,又为院所发挥功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纺织技术服务平台所依托的研究院本身是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为高等院校服务企业创造了渠道,而通过平台的建设,放大了研究院为行业和地区经济服务的功能,使两者在目标实现上相互促进,从而能够既实现微观主体的利益目标,又达到公共技术服务的目标。

平台是政府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政府对平台的构建和支持不能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

另外,平台的机制设置保证了研发需求来自于企业,并把为企业提供服务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而这与一些院所把地方分院作为成果转化基地是不同的。以机制为保证,使平台成为连接高校、院所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了解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撑。

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探索适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平台运作机制,把对现代院所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平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现代院所制度建设形成科研院所自主发展的利益需求,通过平台建设放大院所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3.政府对平台建设支持应适当

平台是政府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政府对平台的构建和支持不能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现代院所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机制创新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从而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政府的引导是使平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政府包办一切,可能会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甚至于失去生存和竞争压力,进而放弃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因此,政府对平台建设的支持,关键在于启动和引导,并在关键的环节上扶一把,从而实现效率与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绍兴县政府对纺织研究院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并无偿提供办公用房,保证了研究院的业务开展,而研究院的发展更多地依靠为企业提供服务。政府实际上是利用研究院的运作机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使平台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4.充分发挥现代院所在推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上的作用

当前,我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薄弱,一方面,部分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逐步失去了为产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对共性技术的支持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立足当前,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探索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新组织形式。科研院所在提供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科研院所在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上面临着能否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应用以及提高效率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来探索现代院所建设的新形式,并通过产业联合开发、创造多种符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共性技术研发机制,形成多渠道的供给。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8

1 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规划都把纺织工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 纺织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作为直接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浙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专业, 已成为浙江省急需重点建设的专业和有产业支撑的优势专业。浙江纺织企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更新快、外向比重大,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艰苦的创业精神的, 高素质、高技术、高管理水平的21世纪的人才队伍是浙江省经济强省发展战略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第一线。青年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他们大都学历较高, 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 接受新知识快, 知识面广, 但是普遍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 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 授课技巧欠缺;工程素质较差, 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科研立项 (尤其是应用型项目立项) 困难, 主动开展科研工作能力不强。然而工科专业非常注重培养有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如果教师自身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专业课授课时就很难融入科研实践知识, 将导致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联系不深入, 教学质量不高。如果不迅速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都堪忧,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就更将成为空谈。

倡导现代教育理念,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正是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如何构建一个平台, 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青年教师的总体素质,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目前各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极为紧迫的任务。

2 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师资中, 青年教师占很大的比重。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师资一度严重短缺, 为满足基本教学要求, 各大高校纷纷大力引入青年教师, 其中部分高校、部分专业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 具有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较少, 这部分教师的引入暂时满足了高校对师资“量”的需求, 然而, 他们一进入高校就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 没有给他们以继续进修、深造的时间和机会, 也有部分青年教师通过个人努力, 通过攻读在职硕士或博士来取得学历上的提升, 但教学与深造之间时间与精力上的矛盾, 也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稳定后, 各大高校提高了引进教师的门槛, 引进人才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部分高校只招优秀博士生 (后) , 但优秀的标准大多靠科研成果 (包括项目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档次) 来衡量, 事实上, 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体系的培训, 课堂教学能力主要靠自己的悟性, 其教学效果并不能反映其自身专业素质, 这既不利于学生吸取专业知识, 也不利于教师本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些院校引进的高学历教师, 也是高等教育扩招向硕士、博士高学历方向延伸的产物。硕导、博导从从前的每届指导少数学生到批量指导研究生, 在培养质量上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引进人才是为了用好人才, 否则是对人才最大的浪费。如果各大高校只是重引进, 轻培养, 不对引进人才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而是任由其自发成长, 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整体素质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目前, 各大高校已意识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培养青年教师上有不少举措, 如加强岗位培训等, 但是还比较零散, 不够系统和全面, 还需要我们在些基础上改革、细化,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走出一条新路。

3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的主体, 是办学的主要力量, 而青年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依靠力量。建设好高校的年轻教师队伍, 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课题, 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学院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特点, 我院工科专业教学特色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具体情况, 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总结、提炼在青年教师培养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制订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建立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构建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良性机制, 最终建立适应工科专业需求的、周期短、见效快、可操作性强及指导面广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建设好高校的年轻教师队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新教师岗位培训制

积极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及省教育厅举办的岗前培训和教育理论培训工作, 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均需通过岗位培训考试。通过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伦理学》和《高等教育法规基础》等课程的具体学习, 以及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专题讲座、校史校情教育、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讲课观摩、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学校教学人事科技管理政策讲解及答疑等活动, 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了解教师行为规范,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提高教学能力。

3.2 青年教师导师制

学院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定导师、定培养目标、定培养时间的“三定”原则。对新引进教师的基本信息、专业背景、性格特点等予以调查汇总, 根据各自自身条件和特点, 为其配备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风优良、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师作为教学、科研双向的专职导师, 开展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使之尽快适应高校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 制定针对个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各专业则在导师制培养的基础上拟定长远的培养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 必要时进行相关学科的交叉培养;学院对导师制执行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使青年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 既能胜任学科教学, 又能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3.3 设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金

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 设立优秀青年节教师培养基金, 专款专用, 促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资助范围包括: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有计划地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国内外进修、培训、访学, 加强培养和扶植力度;参加境内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在国内著名学术刊物或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或统编教材;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 并利用学校和企业现有科研条件和在研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和实习实践活动, 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增加其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并一步提高其教学水平。

3.4 将青年教师纳入各教学团队来培养

把青年教师融入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各级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以老带新, 培养青年教师;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参与本科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承担、参与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 迅速提高业务水平, 缩短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 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队伍保障。

3.5 加强教研室活动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组织作用。各教研室每2周举行集中学习, 并不定期举行教研沙龙活动。通过对教学研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学习有关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和有关教学改革文件, 对专业建设、教学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艺术的专题性、针对性进行深入研讨, 发挥教学经验丰富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6 跟踪调查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对新教师, 先安排助教辅导等教学任务, 再逐步安排主讲课程, 且要求青年教师在正式主讲课程之前, 要进行一次或多次试讲, 由导师、同行听讲、评课, 达到一定的授课水平时方可上台讲授。同时加强学院、系领导、教学督导组和导师对青年教师单独主讲课程的质量监控, 建立对青年教师随堂听课的听课档案, 做好听课信息的反馈与处理工作。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议活动, 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鼓励青年教师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提高, 要多途径、多形式地钻研授课方法, 达到在上课形式上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上课内容上能深刻领会基本知识和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知识。

3.7 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档案

为每位新进校的教师建立个人业务档案, 记录发展轨迹, 促进教师成长。业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知识与技能 (学历、职称、外语、计算机水平等) 、继续教育记录、获奖情况、课题研究、论文、教案、听课记录表反馈的信息及其改进情况、学生评教情况以及其他个性化内容等, 档案形式有纸质与电子两种。每位教师在业务档案中都能看到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 明确努力的目标。同时学院将对每位青年教师的业务档案进行认真剖析, 充分挖掘教师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为青年教师寻求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教师业务档案”反映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成为青年教师进行实践反思的资源, 也是专业研究人员对青年教师及其教学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原始依据。学院将其作为考核青年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 对规范教师业务管理, 促进广大教师积极钻研,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增强教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 起着重要的作用。

3.8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和讲课比赛活动

举行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近几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二等奖的获奖者及学生课堂评教结果名列前茅的优秀教师所上的课程, 青年教师认真听课, 虚心求教, 在观摩课后及时互相讨论, 悉心交流教学心得,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通过参赛教师讲课和说课、评委评课、青年教师间互动交流, 在浓浓的比赛氛围中加强教学交流, 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更为教师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带来了启发,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理论水平提供了思路。

3.9 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座谈会

举行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组、老教师及青年教师导师和青年教师本人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 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座谈会有利于学院了解青年教师的特长与不足, 以及本人的培养与发展需求。同时在交流中注意对青年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方面的教育, 培养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3.1 0 其它手段和措施

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及其对青年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青年教师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比, 评选教坛新秀等, 通过考核及对优秀教师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青年教师上进心与主动学习、提高的热情。

4 结语

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摆脱过去主要靠教师个人领悟提高教学能力的状况, 立足工科专业教学特点, 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 构建快速培养合格青年教师的新平台, 已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近三年来我院青年教师多次在各级讲课比赛中取得佳绩, 如获教育部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2项;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院优秀青年教师在全校众多人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1人被评为教坛新秀等等。当然学院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如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投入、完善政策导向、建立相关的评价与激励制度, 配备一批能充分满足青年教师科研、教学研究需要的设备、设施等等。只有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 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 与时俱进, 建立一套与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 才能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建设好高校的年轻教师队伍,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以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廖三余.人力资源管理 (第1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继荣, 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Z4) .

[3]李翠芬.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S2) .

论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 篇9

关键词:家用纺织品;色彩设计

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缺少自主创新的状态使得家用纺织品的档次也相对较低。大多数国内家用纺织品企业还存在抄袭模仿的状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个阶段内能为企业赚取一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用纺织品企业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模仿只能让我们生产出二流的产品。创造出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用纺织品,才能使我们的家用纺织品企业在巨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下,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的产品。可见,设计创新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家用纺织品的创新设计不仅表现在图案设计、材质创新、款式设计方面,更重要的是其色彩的创新设计。纺织品色彩作为企业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牌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推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色彩可以使产品、品牌信息的受众群体扩展40%,使人们的认知理解力提高75%,也就是说,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15%—30%。可见好的色彩设计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还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在个性审美上的需求,也能极大地提升纺织品的内在附加值。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语言,能给消费者以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众多消费者也已经把色彩做为首要考虑的重要购买因素之一。纺织品色彩只要能迎合了消费者的好色欲望,就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样产品才会有广阔的销路,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利润。所以色彩设计者应当把色彩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实现色彩到财富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间,需要设计师对色彩情感的内涵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对流行色和市场脉搏有准确的把握,能良好地运用色彩美的法则,能创造出具有品牌自主特色以及中国特色的纺织品色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一 深刻理解色彩情感的内涵,体现主题色彩

色彩是产品的外衣,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同反应,并对人的情感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对家用纺织品来说,色彩运用的好坏是体现产品情感性的关键,它与设计师本身设计所要体现的主题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件产品的色彩主调的确定就是产品情感与内涵的决定,它不仅要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还要让人能领悟到产品内在意义及所带来的情感享受。如何运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来调节人们心理上的情绪变化,使人们通过不同的家纺色彩来调整心态,成为家用纺织品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色彩心理学家指出每一种颜色都具有象征意义,当人的眼睛看到某种颜色时,大脑会立即产生联想。例如红色代表热情,人们看见红色时便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人们看见蓝色能保持冷静,这也是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此外,色彩还具有冷暖感、轻重感、强弱感、软硬感、明快与忧郁感、积极与消极感、华丽与朴素感、舒适与疲劳感等。如色彩的冷暖感方面,季节的变化会影响到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不同的季节,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夏季,人们多喜欢白、蓝、绿等冷色系的家纺用品,因为它会在炎热的夏季使人联想到碧树、蓝天,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而在冬季,人们则更喜欢红、橙、黄等暖色系的家纺产品,也是因为这些色彩能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给人以温暖之感。色彩还存在着地域性差别,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民族、或地区对颜色的喜爱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如我国北方地区,多喜欢鲜艳的色彩;而南方地区则喜欢文静、雅致的色彩。

此外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色彩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感受,如对于灰色,年青人视为忧郁、平淡、没有生机;而老年人则认为沉静、平凡。再如红色,在年青人眼里是热情的象征;而在老年人眼里却意味着幼稚、卑俗。因此,设计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定位,进行适合的色彩设计,力求通过纺织品的色彩来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情感交流,传达人们内心的情感,调节人们的心理情绪,给人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优美环境。家用纺织品通过优美的色彩组合透射出来的情感可以打动和说服人,家纺设计师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色彩的情感内涵,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季节作出适合的色彩设计。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一旦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们日渐挑剔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取向,就必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青睐,也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把握流行色,创造时尚化、个性化色彩

流行色是指时髦的、时尚的色彩。它具有新颖、时髦、变化快、敏感性强的特点,对消费市场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对家用纺织品企业来说,运用好了流行色,也便占据了市场。流行色由流行色协会或专门的色彩机构每年发布两次,其不断变化和生命力短暂的特点要求纺织品设计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创新意识,能有效地避免雷同,能运用时尚的色彩观念赋予家用纺织品日新月异的全新感,从而提高家用纺织品的竞争力。此外,流行色的变化带有周期性,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以往经典的色彩稍做变化后可能成为新的时尚亮点,设计师要善于发现和重新利用。

时尚化、个性化是纺织品色彩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时尚与个性、摆脱大众口味、注重表现自我。因此,设计师在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因势利导地巧妙驾奴流行色,还应当寻求个性化色彩与流行色的很好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地创造出独具市场前景和视觉美感的家纺用品,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色彩选择。

三 充分运用色彩美的法则,创造色彩的美感享受

进行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还应遵循着科学、系统、合理的原则,这要求设计师对色彩美的法则有很好的认识与理解,色彩美的法则主要有和谐美、平衡美、节奏美、比例美、间隔美、空混美六类。在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过程中,把各种色彩造型要素在画面结构中呈现一种重力停顿状态时所形成的色彩和谐效果,能给人以和谐、条理、秩序的审美愉悦。通过色彩的有秩序的反复和变化,可以表现出具有一定节奏韵律的色彩美。在进行纺织品的色彩组合表达时,通过色彩面积上的大与小、多与少的差异也可以形成色彩的比例之美。在色彩搭配时,还可以通过嵌入某种分离色来弥补颜色间因对比而过度刺激的缺陷,从而达到协调色彩的整体美。不同色彩在整体布局中能够协调相处,营造出能激发人们相应审美感受的色彩搭配关系,创造家用纺织品的和谐之美。

色彩美的法则是人类在长期的色彩艺术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能使色彩由于不同的比例搭配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的视觉美感。色彩美的法则是进行色彩设计的基础,设计师应当在对色彩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流行色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很好的运用色彩美的法则,设计出符合广大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产品。

四 扎根民族文化土壤,打造纺织品色彩品牌

纺织品色彩的研究和开发,对纺织品色彩的创新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体现色彩的和谐之美,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视觉美感,还能突出一个纺织品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在无形中为企业创造着经济效益。纵观国外品牌的纺织品色彩,其大多都蕴含着本品牌的特色或本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随着纺织品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众多家用纺织品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品牌色彩的重要性,逐渐打造属于本品牌的独特色彩,例如,红色可以从明度、冷暖等方面划分出各种不同倾向的红,企业则可以从这个红色的范围内挑选适合自己品牌特色的红色,并赋予到产品当中,从而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特色。此外,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借鉴。例如,我国传统的蜡染、扎染、夹缬、灰缬等传统印染技术对现代的家用纺织品设计都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家用纺织品色彩设计要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人性化,也要体现中国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民族风格。中国传统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传统的颜色也被赋予了特有的思想和生命。此外,中国消费者对颜色也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心理、文化理念和思想情感。我国的家用纺织品企业要打造本民族纺织品色彩设计,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色彩品牌,满足消费者对功能和情感的双重要求,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色彩。这既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也是我国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五 结语

色彩可以清楚地表现纺织品的形象,可以使产品引人注目、便于识别,还有助于人们对产品信息的记忆,使人“过目不忘”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纺织品的销售。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还能营造居室的环境氛围,体现主人的性格、情趣、修养、文化品位,在审美上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心境的舒适。

由此可见,色彩设计在家用纺织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及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关系。完美的色彩设计是家用纺织品畅销的秘密武器,所以我们要重视家用纺织品的色彩设计,树立和开发具有企业自主品牌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纺织品色彩,为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带来设计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色彩设计学》黄国松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

现代纺织艺术设计 篇10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 和学分制、班建制一起, 统称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教育模式[1]。导师制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来讲还是一种新生事物, 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但是导师制这种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而且在常规教学之外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和优势技能训练, 可以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从中也能获得新的启示。所以, 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3,4]。

1 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高职高专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其对学生指导的全面综合性特点, 它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从制度上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力量;有利于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2 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宣传发动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导师制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做好师生的组织动员。具体研究对象为纺织工程系2010级学生, 共380人, 现任50名教师, 其中教授职称1人, 副教授职称22人, 双师素质教师37人, 博士研究生1人, 硕士研究生35人。

2.2 建立导师制领导小组、教育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及纺织工程专业的自身实际, 不断探索与完善导师制培养机制。为了使学生导师工作有章可循, 要制定《学生导师制度》, 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办法。制定《导师申报和选聘办法》、《导师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这些管理办法主要从担任导师的条件、导师聘任与管理、导师的职责、权利、义务、监督考核以及学生管理细则等方面做好明确的规定。

2.3 实行双向选择

一是导师的选择。导师是导师制的关键因素,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选择合适的导师是实行导师制管理的首要环节。导师的选拔可遵循下列条件:“双师型”素质、科学的教育方法、高度的责任心。

二是学生的选配。将《学生选拔和管理办法》下发到班级, 同时张榜公布导师名单及承担的课题与研究方向, 并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 让学生充分了解导师和各研究课题状况。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导师面试的选拔方法, 系部每个老师指导7~8名学生, 根据师生双向意愿确定。充分尊重导师意见, 然后再由导师征求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意见, 最后确定并公布名单。对于一时无法确定的学生由系部统一调配或暂缓实行。

3 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 建立导师制度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 采用高年级导师制, 覆盖学生教育和培养全过程, 探索实践学生教育和培养的管理模式。

3.1 学生方面

采用高年级导师制, 是学生在大学的一年级下学期以后对学生实行“科研实践型”导师制。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 采取“双向选择”和系部选配相结合的原则配备导师, 但每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名额最多不得超过10名最低不得低于5名;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和专业兴趣培训班等环节, 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

3.2 导师方面

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指导学生了解纺织专业的基本状况, 发展动态以及社会需求情况, 帮助学生对专业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 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计划, 负责对选择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 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既是老师也是师傅, 是完全的双师型;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 有意识有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导师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中来, 而且应该承担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指导学生工作项目, 规划工作项目设计, 如学生技能大赛、创业项目和指导顶岗实习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3.3 考核与评价

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 将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过程以及目标, 量化到具体的指标中去, 考核体系应坚持科学、全面及奖惩结合的原则,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对各专业的导师培养活动进行听课检查和随访。每个学期各导师组要进行工作小结, 内容为: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和导师效果等。考核分为:系里测评、自评和学生评估三个环节。在考核方法上, 对导师的考核采用导师自评和学生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导师评定与学生总评相结合的办法, 另外要营造学生特长训练的良好氛围, 在学生中开展“基本技能达标”活动, 评选“优秀学生”, 可优先推荐学生就业。

4 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基于前期积累的准备工作, 在2010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380名学生中正式推行导师制。建立导师制工作小组, 将专业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公布, 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自愿选择导师, 对人数较集中的小组予以适当调整。在受众主体方面, 注意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导师制实践。鉴于高职学制较短, 此项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下半年完成。

在推行导师制工作过程中, 以纺织实训中心为项目实训平台, 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任务, 依托项目实训, 坚持任务驱动。纺织实训工厂是实践性极强的实训场所, 要求服务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专业动手操作技能, 同时还应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适应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毕业工作需求, 将导师按专业优势分为纺纱、织造、家纺、纺检和针服指导导师,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 编成不同小组并配备自己选中的导师, 由导师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导师通过推荐课外书籍、专业教材、专业网站、课题研究、专业讲座和学术论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精深的专业知识。

通过对2012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380名同学实施导师制, 学生的整体学风明显好转, 学籍处理人数也有所下降, 学生违纪率降低, 学生文明守纪自觉性增强;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了教学相长, 导师的导学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技能都有所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5 结语

导师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化意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而且也缩短了学生的成才周期,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达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 而且指导学生的生活, 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使教师在解决教育问题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导师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导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 指导效果受到影响;由于缺乏经验, 在推行过程中, 缺乏配套建设相应的激励制度, 导师工作的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造成一些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责任心, 影响导师发挥指导的作用, 这些都是导师制在今后实施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鲍建峰.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具体实践[J].职业教育, 2012, (34) .

[2]史美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09, (17) .

[3]Gardner, H.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 1993.

上一篇:法律职业共同思维下一篇:加强村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