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复合材料

2024-05-17

纺织复合材料(精选12篇)

纺织复合材料 篇1

材料科学一直是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高科技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对于材料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普通的纤维材料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的科技要求, 因此寻求一种高强度、低成本、易于设计的新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外纺织材料发展史的简要介绍, 着重介绍一种新型结构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 并对通过对其组成特点、成型工艺和设计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分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一般性研究方法。

一、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早期, 波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到20世纪50年代,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采用纺织结构运用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 由于二维编织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日后制造复杂形状复合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编织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 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提供了新的路径。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由于三维整体结构性强, 在有效提高了其厚度方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的同时, 由于其极其优越的性能, 而倍受重视。如连续环球飞行一周记录的“航行者”飞机、美国比奇公司的“星舟”1号公务机、英国道蒂公司的复合材料螺旋浆等在一些部位的制造过程当中都适当地采用了纺织结构, 由此可见, 纺织结构起源于工业领域, 并对整个结构工程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领域都采用层板符合材料, 由于其容易开裂, 分层, 且垂直厚度方向低等弱点, 现大多采用纺织构造复合性材料。

二、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剖析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纤维复合材料是通过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 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于铺层或缠绕时同时组合, 形成层状结构, 因此也称层合 (压) 复合材料。并且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互不交叠的。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纤维束织造成所需结构的形状, 形成预成型, 然后以预成型作为增强骨架进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这种工艺的革新, 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比普通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 但是由于其细观结构的复杂化又给设计和分析增加了诸多困难。虽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对各种模型进行分析, 能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但远不成熟, 还需要经过积累、对比, 以便形成完善而统一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标准, 如此才能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实际应用领域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从微观到宏观构件的建立, 都有它的身影。

(一) 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一直是各个国家科技技术的标志, 航天器的飞行重量一直是飞机最大的负荷之一, 如何减轻负荷重量, 这就需要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支撑, 这也是纺织复合材料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航空航天工业重视的原因。现在的纺织复合材料已经不仅仅存在于飞机的内装修板, 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结构件如雷达罩、舱门等。

(二) 汽车工业。自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以来, 一直备受重视, 纺织复合材料不仅降低了汽车的成本, 同时刚度高、高强度等特点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另外, 纺织复合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体育行业以及医疗行业等。

这里笔者简单说一下纺织结构在建筑领域当中的应用。在建筑领域, 纺织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复合材料构件, 如板、梁、柱;刚性复合材料要求的是高强度, 主要能够承受超高强度的压力;一类则是柔性复合材料构件, 如体育馆、停车场和车站的材料性屋顶, 柔性复合材料主要具备一定的韧度, 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减震效果和分散应力等。前者大多采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 后者则用二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总之,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当今社会运用范围广, 运用层面深。

四、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优势

第一, 设计性强, 可按加载方向增加纤维束数, 以及按实际需要 (整体) 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复合材料的这种应用优势, 可以大大增加它们的应用范围, 并在机械加工和高密度等组合件学科上发挥广泛的作用。

第二, 强度高、高模量, 特别是厚度方向、横向的全方位增强, 使材料具有高损伤容限、高断裂韧性、耐冲击、抗分层、防开裂和疲劳等优势;纺织复合材料的这方面特性, 可以在那些强度高、模量要求比较严的高压设备等广泛应用, 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第三, 易于在预成型和复合前安放机敏类材料, 如光纤、压电等, 从而实现对复合工艺质量监控、产品在服务期间的寿命监测、振动控制等, 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可靠性。

第四, 可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和接近实际产品形状的制造, 使加工量和连接大大减少。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一直以来, 企业和科研单位总是在寻求一种加工量和连接量较少的材料, 因为这样成本会降低, 制造周期也会相应缩短, 企业能够从成本中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而科研单位等则能在能源节约上获取重大的突破。

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影响设计的因素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形态类似于自然界组多生物。不同的是由纤维束组成的种种预成型构造是经过现代纺织技术织造成形的。将成型后的纤维束网络骨架充填以基体材料, 经固化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另一个组分就是基体材料, 主要有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基4类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 基体起着传递载荷、均衡载荷和固箝支持纤维的作用。只有纤维和基体两者有机协调, 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各自的性能, 即通常估算力学性能的混合律方可成立。当然混合律还只是一个工程处理模式, 所以不要单纯从混合律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来判定各个组分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工艺性、力学性能以及环境的温度、介质相容性以及导电、传热等物理或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据研究表明, 两组分固化后组分之间受4种力的相互作用而固结成整体:其一, 两组分本身的内聚力;其二, 在纤维表面的微孔隙被基体大分子渗透扩散而“钉牢”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其三, 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内的吸附力;其四, 基体的化学基团与纤维表面化学基团起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的作用力。这是组分选择和工艺方法选择的第二个应考虑的因素。

基体的类型叫繁冗, 在选择基体材料的时候, 还必须考虑固化收缩率。例如环氧类、聚酯类和酚醛类树脂的收缩率分别在1%~2%、4%~6%和8%~10%范围内。收缩率越大意味着固化后产生的缩孔和微裂纹就越多, 其结果是将直接降低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直接降低产品的性能。近年来, 材料科学研究致力于减小基体的收缩率以便提高材料的韧性。一般的做法是在热固性树脂中填入热塑性大分子, 这样既改善聚收状态又提高结构材料的韧性。

总之, 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设计中首选的是纤维和基体材料。选择的依据是基于产品温度、湿度、腐蚀和其他化学作用等;按照产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要求;采用的预成型和固化技术;在同等使用条件下尽量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谢林志.变色纤维及变色纺织品[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2].吕丽华.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与展望[D].东北大学, 2006

纺织复合材料 篇2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MACRO

摘要

该纺织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 5439.0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750.2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8.95%;流动资金 1688.7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1.05%。

达产年营业收入 1164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9195.35 万元,税金及附加 99.08 万元,利润总额 2444.65 万元,利税总额 2880.92 万元,税后净利润 1833.4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047.4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95%,投资利税率 52.97%,投资回报率 33.71%,全部投资回收期 4.47年,提供就业职位 206 个。

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承办单位能够提供的资本金等情况,提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编制建设投资估算筹措表和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表。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项目市场空间分析、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分析、土建工程研究、工艺原则、环境保护、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风险评价分析、节能评价、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经营效益分析、总结说明等。

纺织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

背景和必要性研究

第三章

建设规模

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

第五章

土建工程研究

第六章

工艺原则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第八章

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第九章

风险评价分析

第十章

节能评价

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项目经营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五章

总结说明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8515.50 万元,同比增长 23.85%(1639.73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纺织材料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6884.4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0.85%。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1788.25

2384.34

2214.03

2128.88

8515.50

主营业务收入

1445.73

1927.64

1789.95

1721.11

6884.43

2.1

纺织材料(A)

477.09

636.12

590.68

567.97

2271.86

2.2

纺织材料(B)

332.52

443.36

411.69

395.85

1583.42

2.3

纺织材料(C)

245.77

327.70

304.29

292.59

1170.35

2.4

纺织材料(D)

173.49

231.32

214.79

206.53

826.13

2.5

纺织材料(E)

115.66

154.21

143.20

137.69

550.75

2.6

纺织材料(F)

72.29

96.38

89.50

86.06

344.22

2.7

纺织材料(...)

28.91

38.55

35.80

34.42

137.69

其他业务收入

342.52

456.70

424.08

407.77

1631.07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2175.62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9.89 万元,增长率 7.93%;实现净利润 1631.71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5.43 万元,增长率 10.5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8515.50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6884.43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0.85%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3.85%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1639.73

利润总额

万元

2175.62

利润总额增长率

7.93%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59.89

净利润

万元

1631.71

净利润增长率

10.53%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55.43

投资利润率

49.44%

投资回报率

37.08%

财务内部收益率

22.70%

企业总资产

万元

11924.19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8.21%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3364.02

资产负债率

24.48%

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公司承办的“纺织材料项目”主要从事纺织材料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纺织材料项目选址于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纺织材料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纺织材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4653.99平方米(折合约 21.97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8.36%,建筑容积率 1.4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1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0.70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14653.9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11482.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0662.1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5326.5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1064.80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1504.42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163696.53 千瓦时,折合 143.02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1190.89 立方米,折合 0.96 吨标准煤。

3、“纺织材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163696.53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1190.89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43.98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47.99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2.27%,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5439.0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750.2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8.95%;流动资金 1688.7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1.05%。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164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9195.35 万元,税金及附加 99.08 万元,利润总额 2444.65 万元,利税总额 2880.92 万元,税后净利润 1833.4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047.4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4.95%,投资利税率 52.97%,投资回报率 33.71%,全部投资回收期4.47 年,提供就业职位 206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

四、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材料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

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材料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纺织材料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206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1047.43 万元,可以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4.95%,投资利税率 52.97%,全部投资回报率 33.71%,全部投资回收期 4.47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47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工程,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开展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产业智能升级。支持民营

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加快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五、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4653.99

21.97 亩

1.1

容积率

1.41

1.2

建筑系数

78.36%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0.70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1482.87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662.13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064.80

绿化率 5.15%

总投资

万元

5439.0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750.28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762.65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2.41%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504.42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7.66%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483.21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8.88%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8.95%

2.2

流动资金

万元

1688.76

2.2.1

流动资金占比

31.05%

收入

万元

11640.00

总成本

万元

9195.35

利润总额

万元

2444.65

净利润

万元

1833.49

所得税

万元

1.41

增值税

万元

337.1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99.08

纳税总额

万元

1047.43

利税总额

万元

2880.92

投资利润率

44.95%

投资利税率

52.97%

投资回报率

33.71%

回收期

4.47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163696.5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1190.8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43.98

节能率

22.27%

节能量

吨标准煤

47.99

员工数量

206

第二章

背景和必要性研究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主要纺织产品,化纤、纱、布等产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大国,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已从 2000 年的 10.42%上升到 2015 年的 38.60%,稳定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逆全球化风潮渐起,国际需求不足;国内纺织业面临消费升级、全行业综合成本上升,导致行业规模增长趋势放缓。

纺织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三品”战略,努力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2017 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2,74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较上年同期回升 8.8 个百分点;2018 年 1-6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 1,275.24 亿美元,同比增

长 3.24%。内需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网络消费仍增长较快,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投入持续增加。2017 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8,935.6 亿元,同比增长 4.2%,实现利润总额 3,768.8 亿元,同比增长 6.9%;2018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060.60 亿元,同比增长 4.1%,实现利润总额 1,360.60 亿元,同比增长 2.4%。

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前景将更加广阔。根据工信部《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计保持在 6%至 7%区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未来,我国纺织行业将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步实现 2020 年由纺织大国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

第三章

建设规模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纺织材料,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1640.00 万元。

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14653.99平方米(折合约 21.97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14653.99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21.97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20662.1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5326.58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20662.13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762.65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1504.42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5439.04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1640.00 万元。

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着力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改善投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经济发展向高中速、高中端转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园区不断创新建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建设模式,积极培育 1-2 家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商和产业园区管理上市公司。园区

招商引资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从政府部门主导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运作机制转变。探索推行市县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引进国际国内企业承建,鼓励社会团体承建等多种联建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人才互动。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对产业园区闲置土地进行清理整顿,鼓励开展产业园区新增用地的前期开发和存量用地的二次开发,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通过追加投资、转型改造,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率。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建设所选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拥有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为投资项目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条便捷通道,对于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十分有利。

四、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具体要求。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系数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系数≥3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系数≥40.0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8.36%,建筑容积率 1.4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1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0.70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

基底面积(㎡)

建筑面积(㎡)

计容面积(㎡)

投资(万元)

主体生产工程

8118.39

8118.39

15326.58

15326.58

1438.23

1.1

主要生产车间

4871.03

4871.03

9195.95

9195.95

891.70

1.2

辅助生产车间

2597.88

2597.88

4904.51

4904.51

460.23

1.3

其他生产车间

649.47

649.47

888.94

888.94

86.29

仓储工程

1722.43

1722.43

3468.11

3468.11

236.69

2.1

成品贮存

430.61

430.61

867.03

867.03

59.17

2.2

原料仓储

895.66

895.66

1803.42

1803.42

123.08

2.3

辅助材料仓库

396.16

396.16

797.67

797.67

54.44

供配电工程

91.86

91.86

91.86

91.86

7.05

3.1

供配电室

91.86

91.86

91.86

91.86

7.05

给排水工程

105.64

105.64

105.64

105.64

6.31

4.1

给排水

105.64

105.64

105.64

105.64

6.31

服务性工程

1090.87

1090.87

1090.87

1090.87

74.45

5.1

办公用房

558.53

558.53

558.53

558.53

43.40

5.2

生活服务

532.34

532.34

532.34

532.34

40.44

消防及环保工程

307.74

307.74

307.74

307.74

23.63

6.1

消防环保工程

307.74

307.74

307.74

307.74

23.63

项目总图工程

45.93

45.93

45.93

45.93

-68.32

7.1

场地及道路硬化

3100.30

605.06

605.06

7.2

场区围墙

605.06

3100.30

3100.30

7.3

安全保卫室

45.93

45.93

45.93

45.93

绿化工程

1274.45

44.61

合计

11482.87

20662.13

20662.13

1762.65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场区道路布置满足安装、检修、运输和消防的要求,使货物运输顺畅,合理分散物流和人流,尽量避免或减少交叉,使主要人流、物流路线短捷、运输安全。

(三)绿化设计

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

(四)辅助工程设计

1、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投资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

2、

3、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C-S 接地型式,电源中性线在进户处作重复接地,接地装置均利用建筑物基础,重复接地后 PE 线和 N 线完全分开。为节约电能,设计中选用节能型电器产品,照明选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灯具,采用低压静电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损耗。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用电监督管理,对计量仪表定期校验,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该项目由于需要考虑项目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运输需求量较大,初步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场外运输全部采用汽车运输、外部运力为主。

5、主体工程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进行通风换气;送风系统利用空气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组置于车间平台上,室外空气经初、中效过滤后经风机及通风管道送至车间各生产区,排风系统可采用屋顶风机和局部机械排风

系统,车间换气次数为 5.00 次/小时。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

八、选址综合评价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产品制造行业、重点产品的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该项目拟选址在项目建设地,所选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符合项目选址要求。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项目建设地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五章

土建工程研究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本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建设地,本次设计通过与建设方的多次沟通、考察、论证,最后达成共识。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Ⅱ级。undefined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根据需要,积极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和经过国家或省、部级鉴定的新材料,并尽可能利用地方建设材料;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联合厂房,并考虑开敞与半开敞甚至露天装置以节约项目建设投资。土建工程是在满足生产工艺专业所提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满足国家的有关规范规定,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施工能力,力求建筑的美观大方,经

济实用,并使场区各建构筑物协调一致。项目承办单位的建筑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定,特殊建筑物按专门的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20662.13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0662.13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1762.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41%。

第六章

工艺原则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二、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项目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将按 ISO9000 体系标准组织生产,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等方面来确保产品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项目承办单位推行精益生产(JIT、LEAN)、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投资项目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均由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软件支持,并且完整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结合起来,在相关行业实现较高程度的技术信息化管理。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投资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项目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项目承办单位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以生产项目产品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前

提,在充分考虑经济条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顺畅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的生产技术工艺。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四、设备选型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项目承办单位生产经验以及对国内外设备性能的了解,投资项目工艺设备及检测设备选用原则是以国产设备为主,关键设备拟从国外进口,国内采购以人民币支付。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1504.42 万元。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对建设期烹饪油烟治理措施:项目建设期间建筑队伍生活炉灶排放的油烟,根据厨房灶头风量选择安装合适的油烟净化器,同时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以减轻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设期烹饪油烟废气排放量较少,且为间歇排放,因此,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如果有条件,建议施工单位组织员工就餐由外购解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对施工现场实行科学化

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应设置专门库房堆存,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应避免在大风天气状况下进行水泥、散砂等建筑材料的装卸作业,不要在大风天气开挖地面,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undefined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项目建设承包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午间(12:00-14:00)及晚间(22:00-6:00)严禁高噪设备施工,降低人为噪声,合理布局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中的有关规定,避免施工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还将会引起敏感点噪声级的增加,因此,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建设区域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同时,加强控制汽车鸣笛等措施。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废水:建设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区域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石料等建材的洗涤、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主要污染物为 SS。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与当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和各类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理,保持施

工现场整洁;在建设期间,应认真核实土石方量避免多余弃土,多余废弃物和弃土必须及时清运,以免影响周围环境。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造成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导致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对地表植被、水体、土壤结构等产生潜在危害;这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在夏季会变得更为突出;随着项目的建设,天然植被将有所破坏,因此,在建设后期应及时绿化,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实现部分生态环境补偿。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清净水回收系统采用专用管道和设施收集工艺设备工艺排水、循环水的反洗排水。部分排水回收利用,部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再生水水质指标后作为循环水补水。生活和办公废水分别通过隔油池、化粪池及沉淀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相关标准后,经场内管道汇集,进入Ⅱ级生化处理系统。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投资项目在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的挥发气体无组织排放,排放量约为 350.00?/h,排放速率为 0.05?K/h,因此,需要在车间内安装集气换气装置,利用配置内的功能回收系统,通过对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通风吸附、净化,减少生产现场的废气弥散而影

响生产环境,采取措施后,车间内废气浓度降低到 0.26mg/?。投资项目在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的挥发气体无组织排放,排放量约为350.00?/h,排放速率为 0.05?K/h,因此,需要在车间内安装集气换气装置,利用配置内的功能回收系统,通过对表面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通风吸附、净化,减少生产现场的废气弥散而影响生产环境,采取措施后,车间内废气浓度降低到 0.26mg/?。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采取吸声、隔声以及隔震措施后,噪声能大大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噪音可降低到 30.00dB(A)-50.00dB(A)之间,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可使噪声强度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分级标准》Ⅱ类要求,昼间≤60.00dB(A),夜间≤50.00dB(A)。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降噪设施,厂界声环境可以满足所采用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分级标准》(GB12348)中的Ⅱ类标准限值要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的贡献值较小,可以保证厂界噪声达标,有效地保护周围声环境质量。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的常驻和流动人口增加,将会刺激邮电通讯、信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向高速度、高质量的专业化转化,服务

行业将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服务的专业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综合的集散仓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进一步的到发展

五、废弃物处理

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全部由项目承办单位回收,生产中的排放水经回收、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循环水使用。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各设备排放的“三废”进行治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达标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所需原辅材料及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堆场,严禁安置在地表水源周边。项目建设场区周边范围内居民搬迁安置后没有居民居住点,场区周围主要为规划建设用地、道路、企业,建设项目不会对特殊环境产生影响。

七、清洁生产

投资项目使用电能、新鲜水、天然气作为能源,就能源本身而言属于清洁能源,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对于投资项目来说,项目承办单位利用生产过程中循环蒸汽余热供暖不另建锅炉,因此,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对项目建设整体区域的影响

根据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条件、战略地位及综合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项目建设区域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吸引产业转移的高科技、环保型的现代化科技工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当地一、二类工业聚集的高地和产业创新基地。基于此将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具有内在生长机能的、智慧创新型的新型生态项目建设区域。

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将充分发挥该区域交通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本区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集中规模的工业用地和以拆迁安置、吸引农民工进城为主的居住用地,建成后可以完善片区城市功能,并增强区域工业经济实力,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区域不仅本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加就业率,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明显促进地方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

(二)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比其它地区拥有更优惠、更灵活的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降低土地使用费等手段,吸收外来资金投入和规模较大企业的引进,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当地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力提高。同时而来的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带动该区域的企业踏上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之路,促进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大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迁入人口增加,促使住房需求量增加,进而促进商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交通行业及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要完成国民经济“十三五”及 2022 年远景规划,项目建设地必须加强工业载体的建设,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增强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发挥和创造好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培育特色产业群,形成规模效应,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将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好时机,随着 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工业发展的硬件和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吸引大量外来投资,必将为项目建设地工业的腾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项目建设区域建成后,因引进的企业的需要,工人、家属以及流动人口在此集结,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可以刺激项目建设区域边缘地区的农、副业的发展,使周边土地增值,使边缘地区的农民可从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的良性互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项目建设区域农民的增收。

(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纺织材料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的常驻和流动人口增加,将会刺激邮电通讯、信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向高速度、高质量的专业化转化,服务行业将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服务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综合的集散仓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进一步的到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产业也将不断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移动通讯网、数据网、空间地理信息网将得到发展,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另外,运输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首先是项目建设区域内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其次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引起的物质的流动引起的交通运输。由此可见,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稳步上升。

(五)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纺织材料项目的实施,相应的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道路、商业金融等配套基础设施会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区域内和周边的居民的经济收入会明显提高,居民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会得到丰富,综合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表现为长期的有利的影响。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地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

加就业率,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从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产质量。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1、投资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各项标准、规范和要求,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污染控制。通过在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专门的治理措施,在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防止污染因素所造成环境的影响。工程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发生量,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外排,投资项目对外环境的影响很小,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投资项目原材料、产品和污染物产生指标等方面综合而言,项目的生产工艺较成熟,排污量较小,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

2、逐步建立体系完善的典型行业准入规范和典型装备绿色制造标准,把握好绿色制造标准中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等的区别定位和分级管理,突出行业特点,推进重点绿色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通过开展标准培训、评价和监督,加强标准实施中的指导,发挥企业在标准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建设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发展绿色工业园区,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

平。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环境统计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园区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3、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应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最终依据,xxx 集团将尽快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八章

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一、消防安全

(一)消防设计原则

1、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应该全部采用阻燃性建筑材料,对于企业的消防工作,坚持做到“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筑物周围按规定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建筑物间隔应按照消防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执行,在外部消防车便于到达的地点设置水泵接合器。项目承办单位明确重点消防对象,采取适当的安全消防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做到及时扑灭,快速疏散有关人员,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易形成爆炸危险环境的场合应采用正压或自然通风措施,防止爆炸危险环境的形成。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安全控制措施,异常情况的紧急控制措施有火灾爆炸危险介质的设备应采用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制定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爆炸危险环境中的用电设备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本工程工艺设备区的建构筑物属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其它厂房属Ⅲ类防雷建构筑物,本设计遵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进行。

(二)消防设计

紧急停车和安全联锁:项目紧急停车和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按照一旦生产设备发生故障,该系统将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原则进行。在系统故障或电源故障情况下,该系统将使关键设备或生产设备处于安全状态下。

纺织复合材料 篇3

ORWINNER面料所采用的轶纶-95纤维是深圳惠程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生产的高技术纤维。这种纤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材料,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产业化,这种材料主要应用在航天环保等高技术领域。轶纶纤维作为世界有机高分子材料中最高技术含量的材料之一,它的产业化之路异常艰辛,中科院教授丁孟贤为这种材料的产业化倾注了超过50年心血,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和技术封锁,2010年轶纶纤维产业化成功。2012年又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针对服装纺织行业的特点进行再研发,推出了轶纶-95服用纤维。纤维的原色是金黄色,也正体现了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的金色情怀。

为了更快地拓展市场,深圳维纳先材商贸有限公司与邓兆萍时尚设计机构合作共同对轶纶-95纤维进行研发,目的是为了更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应用。目前已经针对防寒服、保暖内衣、针毛织类服装、户外用品及功能性治疗产品进行研发并做出样品。

原生态的生物亲和、保暖、保健与阻燃,是轶纶-95这种后现代纤维赋予ORWINNER产品的特性,不仅给民用纺织领域带来了极具革命性和创新性的后现代技术,并在给消费者带来颠覆性体验的同时满足了对服饰功能的隐含需求。ORWINNER织物主要用于婴儿用品、户外用品、家居用品、保健用品、消防用品、军事作战用品及其他特种领域。(索菁)

现代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与未来发展 篇4

材料是所有工程技术的基础, 而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复合材料具有三个特点: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分通过复合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材料, 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各组分不仅保留着各自的固有特性, 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之间的综合特性;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和增强相组成[1]。若复合材料组成成分中含有纤维、纱线或织物, 则称之为纺织复合材料。其性能变化是:1+1+1≥3或1+1≥2[2]。纺织结构织复合材料按照其基体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RMC) ;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 (CMC) 等。其中树脂基体体系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的基体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和重量轻等独特优点, 而且还具有能和机械、电子等多学科进行交叉, 开发出可设计性材料结构的潜力, 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已由早期单一的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交通、工业装置、航空航天、体育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并在各个领域中扩展更深入。

1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不同的纺织复合材料, 性能和造价的不同, 其应用的领域也会不同。随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 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早已从尖端领域的应用扩展到一般工业的应用, 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生物医疗和运动器械、发电、石油工业和船舶等各个方面, 现对纺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1 航空航天工业

质轻、高效的纺织复合材料始终备受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视。航空航天器的某个部件质量减轻, 就意味着它可以延长飞行时间, 如在“飞行者”号飞机上, 采用了纺织复合材料, 飞机自重降低到425kg, 可携带燃油3175kg, 在1986年的一次飞行中, 创造了216h不加油的连续飞行记录。2006年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 纺织复合材料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标志着我国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航空材料不仅要满足质轻, 更需要高强度、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和长寿命, 而先进的复合材料正具备这些优点。纺织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部位大致包括:雷达罩、舱门、翼尖、减速板、尾翼结构、油箱、副油箱、螺旋桨、高压气体容器、天线罩、鼻锥、舱内壁板、地板、整流板、直升机旋翼桨叶、起落架门、发动机叶片、发动机外壳、外涵道、座位与通道板等。如F-22型战机的雷达罩采用了高性能的透波复合材料, 纤维为S—2玻璃纤维;美国“侏儒”小型地对地洲际导弹三级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由IM-7碳纤维/HBRF-55A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缠绕制作;美国陆军负责开发的小型动能导弹 (CK-EM) , 其壳体采用了T10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使发动机的质量比达到0.82[3]。

现阶段航空工业使用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是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主要包括PEEK、Pi和PPS等, 具有韧性好、耐疲劳等优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上常作为次承力构件, 如用作舱门、起落架护板等[4]。另外, 金属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1.2 汽车工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型、节能、美观、安全和环保等, 这使得汽车正向着轻量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地采用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小型化已成为重要方向。因此, 质轻的纺织复合材料成为研究应用的重点。据资料介绍, 汽车自重减轻10%, 燃油经济性可提高10%。这些优点使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用纺织复合材料分为两种:柔性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柔性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内、外装饰及车用管材、带材, 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制作车身和部件。目前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复合材料的有:驱动轴, 车门, 车身, 横梁, 油箱, 悬臂梁, 减速器, 钢板弹簧, 变速器支架, 座位架, 行李箱板和方向盘等等。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赛车车身及后盖, 由于刚度较高, 高速行驶时不易变形, 能继续保持其流线型的外形。而用传统金属材料制作的车身, 高速行驶时由于空气压力而产生车体变形, 接口处出现缝隙, 噪声增大, 空气阻力加大。

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呈上升趋势, 如德国汽车的车用量在20世纪70年代为76kg, 占整车的4.6%, 20世纪80年代为158kg, 占9.5%, 20世纪90年代初达260kg, 占15.6%[5]。目前汽车内饰用纺织复合材料有:针织面料聚烯烃泡沫复合材料、聚丙烯玻璃纤维针刺毡型材料、可循环再生型等密度汽车隔音垫。

1.3 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的纺织复合材料, 主要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其比强度和比模量综合指标, 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 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体育用品材料。因此, 它在体育用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用量几乎占全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的40%左右。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 制成的高尔夫球棒, 其质量可以减轻10%~40%, 而且耐冲击、强度高、弹性好, 可以使球击得更远。CFRP制成的网球拍刚性大、应变小, 能降低球与球拍接触时的偏离度, 且其阻尼性好, 能延长网球拍肠线与球的接触时间, 可以使网球获得较大的加速度。目前, 已研制出采用CF、芳纶纤维或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骨架的网球拍[6]。2011年, 美国Brammo公司生产的Empulse电动摩托赛车采用了碳纤维结构件, 这不仅美观, 还极大地减轻了摩托车的重量, 并提高了性能。F1车队一直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赛车车身和碰撞缓冲构件, 从而显著减少赛事中的重伤事故。

近年来,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体育休闲制品, 不仅仅用于比赛中, 也慢慢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如:今年流行的碳纤维兰博基尼自行车, 最轻的仅有8.5kg, 而普通的自行车重量是15kg。此外, 制造动力雪撬用的弹簧板、洋弓、箭、跳竿、冰球棒、游艇、赛艇、赛艇桨、帆船桅杆、摩托车零件、登山用品以及滑翔机、人力飞机等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1.4 军事工业

军事用纺织复合材料较以前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对抗性、精确性。智能武器、激光武器和隐身武器等等, 使用功能材料成为关键技术。在防护材料方面, Wambua[7]等人发现亚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竟高于纯金属钢板, 这意味着把防护技术推向更高的层次。在隐身材料方面, 一些纺织复合材料能被电磁波穿透, 因此在潜水艇、隐形飞机、雷达隐身材料中广泛应用。在耐高温、耐冲击和防毒防爆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方面, 有高温工作服、消防服、防毒服等。在军用作战服方面, 除了保证抵御外界气候条件作战以外, 还具有防火、防弹、防侦视以及抵御核、生物化学等战争的危险性。常见的军用作战服有防弹服、红外伪装服、生化防护服和防刺服等[8]。另外, 军用飞机如B-l B轰炸机、F-16、F-18战斗机、海军V-22飞机和阿帕奇直升机也都使用了大量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1.5 医疗卫生

医用纺织品是技术纺织品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其飞速发展且品种不断创新, 数量不断增长, 尤其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能较好, 特别是比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耐久性, 其质轻且疲劳寿命长。近几年, 德国Bayreuth大学研究开发, 将添加量10%左右的碳纳米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加工人造膝盖植入材料, 可明显改善其耐磨性, 是人造膝盖植入材料的理想选择[9]。Icotec公司推出的ETurn Ti腰椎填充块是一款钛涂层的连续碳纤维腰椎装置, 主要用于人体后部脊椎融合术, 植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骨骼并促进其生长。Advanced Composites Group有限公司研制的MTM 59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它用于提高X射线台和X射线硬片的透明度、清晰度和准确性。

目前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用于牙齿、骨骼、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血管呼吸器、支架、工程腱、韧带和关节等仿生制品以及医疗设备器材等等。

1.6 建筑工业

建筑用纺织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 具有重量轻、施工简便、使用寿命长、强度高、整体性强、抗震和耐腐蚀等特点,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一维、二维和三维纺织结构的复合材料都应用于建筑业。一维的如绳索建造桥梁。二维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作展览馆、机场、体育馆和购物中心等的房顶结构。三维结构用于旋转餐厅屋盖、异形尖顶装饰屋盖、楼房加高、球形屋盖、屋顶花园、屋顶游泳池、隔音板、隔墙、广告牌和广告物等等。

建筑用纺织复合材料需要质轻、自动化程度高、构件大和低成本的要求。纤维混凝土就是在对混凝土的创新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产品, 最早使用的多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和维纶增强混凝土。目前较为新型的有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10]。聚丙烯纤维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 价格低廉, 性能优异, 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如:重庆世界贸易中心、上海港某国际集装箱码头都较多地应用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 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涂层织物复合材料在建筑中主要用作膜结构建筑材料、蓬盖布和软性屋顶等。

如今, 隔热、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 如:德国莱比锡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微囊相变材料来增强膜材料的蓄热性及保温性, 使保温性随时间和环境温度而变化, 以达到保温的效果;音乐大厅采用夹层复合材料音质会更清晰、自然, 阻止了杂音和噪音。此外, 组合碳纤维外壁材料, 可达到波屏蔽的效果, 防止电磁波进入建筑物。

1.7 其他行业

能源方面,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风力发电, 如复合材料叶片, 其质量轻、强度高、刚度好, 成型工艺简单且抗震性好, 自振频率可自行设计等等[11];石油工业方面, 如修复损坏油气井套管的内衬和油田设备部件抽油杆等[12];娱乐设施方面, 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钓鱼竿, 其强度高、重量强、可收缩、携带方便、造型美观, 此外还有乐器、笔记本电脑、游乐船和水上滑梯等;船舶方面, FERRARI公司推出的Stamoid誖船系列产品, 利用复合材料织物经过处理, 具有耐久性、抗紫外线和防水等性质, 可制作顶篷, 防雨蓬和防护罩等[13]。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船艇项目”, 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出的被誉为“海上贵妇”的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 (NYK Super Eco Ship 2030) ,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船舶, 不仅将质量、磁场信号、雷达信号和保养减至最低, 同时还可以赋予了船艇结构阻燃、防弹、耐冲击和耐损伤的性能。另外, 纺织复合材料也被用于电子通讯、工业品、化工设备、市政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2 发展

近几年来, 世界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 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坚硬,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等特点, 适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和电器等传统领域, 同时也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风电、生物医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另外, 它还正在向普通民用产品扩展。据了解, 全球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从2011年的4.6×104t上升到2020年的1.4×105t。我国是碳纤维的消费大国, 未来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还会快速扩展。应“十二五”规划要求, 我国未来的纺织复合材料发展继续向低成本设计技术方面发展, 着重技术创新研究;从一些高端的领域, 向下游领域更进一步发展;向绿色环保、低耗节能发展;促进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3 结语

纺织复合材料 篇5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增强体结构和树脂复合固化技术

文章主要讨论了三维纺织预制件,包括:机织、针织、编织和缝合三维织物在结构上的特点.由于在三维纺织复合材料中,纤维在三维空间中相互交织和交叉,形成了一个不分层的整体结构,所以它和层合复合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层间性能和其它力学性能,可制作第一承力结构件和高功能制件.文章还介绍了树脂基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固化技术,包括树脂传递模塑技术和树脂膜融渗技术.通过文章,说明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 者:李嘉禄 Li Jialu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天津市和教育部先进纺织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60刊 名:航天返回与遥感英文刊名: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年,卷(期):29(4)分类号:V4关键词:三维纺织复合材料 结构 复合固化

一个纺织世家的纺织情结 篇6

岁月飞逝。转瞬间,笔者在石家庄棉四工作也已跨过了35个年头。35年来,纺织工人那种激情、那种奉献,当然也包括那种艰难、那种辛苦等等,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我浮想联翩——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他们却拥有看似平凡的默默奉献。是他们,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使纺织行业成为当时的支柱产业,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使纺织成为出口创汇的利税大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由此,我们不值得为他们骄傲、自豪吗!

近百年来,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中华大地诞生了难以计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数十年来,为了祖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战线也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的贡献可谓巨大,他们的事迹可谓感人至深。

诚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英雄的壮举和贡献,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先模人物的重要带头作用。然而笔者觉得:英雄、先模人物背后那些平平凡凡但却默默奉献的人物同样也应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热爱。我身边的梁国树一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梁国树,男,1931年出生,1949年2月参军,同年9月入党。他曾两次光荣地作为受阅部队的一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和国庆一周年庆典的阅兵仪式,随后跟随部队入朝作战,保家卫国。转业地方后,他于1956年进入石家庄棉四工作。进厂数十年,他一直默默工作在最基层,干过多个工种,当过班组长,不管干什么,他从不叫苦叫累,组织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任劳任怨,曾多次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梁国树的爱人张淑娣,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进入棉四细纱车间丙班工作,一直到退休再也没有离开过棉四。在班里,她的吃苦耐劳,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关心他人,她的主动扩台……都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梁国树经常对周围的人讲:“干纺织有奔头,学技术有前途。”他还时常告诫子女“干工作要积极努力,不能讲条件怕吃苦”、“待人要诚恳,做人要厚道”、“我喜欢纺织,我希望孩子们也干纺织”等等。在他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五个子女还真就先后进了棉四,且后来又有4个儿媳、女婿也选择了纺织这个行业,进入棉四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也许是受梁国树品德、言行的影响,他的5个子女及4个儿媳、女婿在棉四个个都是好样的。大女儿梁彦芹、二女儿梁彦霞从70年代末进入棉四,一直到退休都是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梁彦芹每天早来晚走,重活累活抢着干。梁彦霞担任车间大组长后更是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在历次大干活动中带领小组成员屡破“百轴”大关,小组多次荣获产质量四班第一,她本人也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党员”。

目前,这个大家庭中梁国树的3个儿子、3个儿媳、1个女婿还继续在棉四工作,无论是工作在保卫处消防班的大儿子梁彦军、还是工作在布机车间的三儿媳朱红宝,以及工作在准备车间的二女婿任书童等等,他们都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做着每天的工作。他们没有什么要求,没有什么奢望,用大儿子梁彦军的话说就是:“过去当兵时在特务连,我心里想的就是执行命令,完成好战斗任务,恪尽职责。现在棉四工作,我想的就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几十年来都这样,没别的。”

“几十年来都这样,没别的。”这朴实的语言的确是梁国树他们一家几十年来平凡工作一个真实的写照。他们默默无闻、无所索求,然而却都在为纺织的发展无声无息地奉献着。翻开这个家庭的履历,80%是共产党员,70%得过公司各类荣誉。

若干年前,作家魏巍的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震撼了祖国大地,颂扬了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那英勇不屈的精神。而今天,你不觉得梁国树他们一家同样是石家庄纺织战线上“最可爱的人”吗?!

纺织材料生物降解标准探讨 篇7

关键词:生物降解,评价方法,纺织材料,标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提高,纺织品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利用,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而在纺织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的今天,采用可生物降解的纺织材料从而把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已成为解决废弃纺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可生物降解性研究大多集中于塑料材料,并且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但对于纺织材料的可生物降解性评价,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且无相关标准。本文目的在于分析现有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为建立和完善可降解纺织品的测试和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可降解纺织材料的生产和推广。

1 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国开始研究不同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性能,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塑料材料可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标准,我国也参考国际标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1.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废水,系用富含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进行可降解性试验的方法,由于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高,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其结果重现性好,也能较好地反映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分解情况,是常用的评价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的方法。

1.2 土壤分解法

土壤分解法包括自然土埋法和实验室土埋法。自然土埋法是将材料埋于自然环境的土壤中,由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的试验方法。自然土埋法能很好的反映在自然条件下的分解情况,但试验结果会因土质、季节的不同而变化,重现性较差。实验室土埋法则克服了上述缺点,通过控制试验土壤规格以及培养条件,可使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1.3 好氧堆肥法

堆肥是利用各种植物残体(秸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有机肥料,可直接将材料埋到堆肥培养土中进行微生物分解试验,堆肥法表征可生物降解性的指标与活性污泥法相同,通过测定材料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CO2的量,与材料中总有机碳在理论上可以产生的最大的CO2的量作比较,来评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1.4 特定微生物或酶作用法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或酶对材料进行微生物分解的加速试验,可采用的分析手段包括:残量测定法、显微镜观察法、物性测试、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度测定、生成产物的定量测定等。该法降解速度快,适用于降解产物的测定和解释降解机理,但由于酶对温度、p H值等的变化很敏感,轻微的变化就足以使酶失去活性,因此该法对试验条件的控制要求很高,且试验结果不能反映材料在自然界的实际生物降解性。

1.5 厌氧试验

厌氧试验用来了解材料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情况。根据材料产生的降解产生CO2和CH4,与材料中总有机碳比较,来评估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2 生物降解评价方法比较

现有的生物降解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从模拟自然降解环境、试验周期、结果的重现性、准确性和试验过程易操作性等方面来比较各种生物降解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2.1 生物降解评价方法比较的依据

2.1.1 模拟自然降解环境

为了客观地反映材料在自然界生物降解的实际情况,试验评价方法应能较好模拟自然降解环境。

2.1.2 周期

自然条件下生物降解试验,虽能反映自然界中材料降解的实际情况,但试验周期较长,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而实验室条件下的各种生物降解试验,是在受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周期相对较短。

2.1.3 结果重现性

自然条件下生物降解试验因自然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重现性较差;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接种物来源,可以使试验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

2.1.4 准确性

生物降解试验要能定量测出材料在规定降解环境下生物降解的速度和程度。一般而言,实验室生物降解试验方法通过测定材料在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耗氧量或释放出的CO2量或厌氧生物产生CO2和CH4可较准确的反映材料生物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2.1.5 易操作性

即该方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操作简便,方法易行、安全快速。

2.2 生物降解评价方法比较的结果

各种生物降解评价方法的比较情况详见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好氧堆肥法能较好地模拟自然降解环境,定量测定生物降解的速度和程度,从而反映材料在自然界中生物降解的实际情况,且此试验方法操作较简易,测试周期短,试验结果的重现性也很好,因此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

3 结语与展望

可降解纺织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的国内外生物降解标准方法,结合纺织材料特点,可逐步建立我国纺织材料可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体系,对于生产企业对该类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质检部门对该类产品进行检验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健,邹忆,蒋红,李戎.纺织材料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J].印染,2012(1):40-46.

[2]李宁,袁志磊,陆维民.可降解纺织材料及其降解性能测试[J].上海纺织科技,2013,41(3):1-4.

[3]ASTM D5271-0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in an Activated-Sludge-WastewaterTreatment System[S].

[4]ASTM D5988-03,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erobic Biodegradation in Soil of Plastic Materials or Residual Plastic Materials after Composting[S].

[5]ASTM D5338-98(R2003),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Controlled Composting Conditions[S].

[6]ASTM D5247-9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of Degradable Plastics by Specific Microorganisms[S].

[7]ASTM D5338-98(R2003),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Controlled Composting Conditions[S].

[8]ASTM D 5526-94,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Accelerated Landfill Conditions[S].

[9]ISO 14855:1999,Determination of the 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and disintegr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controlled composting conditions——Method by analysis of evolved carbon dioxide[S].

浅谈纺织材料的阻燃检测 篇8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人们对纺织品的阻燃意识日益提高, 为了减少由于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事故,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织物燃烧性能的测试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纺织品的不同用途, 各国制定的阻燃法规也由飞机内纺织品、地毯和建筑材料开始, 扩大到睡衣、家具沙发套、味垫和室内装饰物。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还以法律形式规定: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服装以及睡衣必须标明“阻燃”。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加大力度。

1 织物阻燃性能的评定

评定织物的可燃性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易点燃性, 即着火点的高低, 它表明织物着火的难易;另一方面是织物的燃烧性能即阻燃性。

评定织物的燃烧性能存在两种评判标准:一种是从织物的燃烧速率来进行评判。即经过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规定的方法与火焰接触一定的时间, 然后移去火焰, 测定面料继续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 以及面料被损毁的程度。有焰燃烧的时间和无焰燃烧的时间越短, 被损毁的程度越低, 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 则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

另一种是通过氧指数 (也称极限氧指数) 法来进行评判:面料燃烧都需要氧气, 氧指数 (LOI) 是纤维燃烧所需氧气的表述, 故通过测定氧指数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 氧指数越高则维持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越高, 即表示越难燃烧:该指数可用样品在氮、氧混合气体中保持烛状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数来表示:LOI=氧气浓度/ (氧气浓度+氮气浓度) ×100%

氧指数低于20%, 属易燃纤维;氧指数在20%~26%之间, 属可燃纤维;氧指数在26%~34%之间属难燃纤维;氧指数在35%以上属不燃纤维。

2 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

燃烧测试方法多种多样, 各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之间难以相互比较, 实验结果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试样燃烧性能的优劣。燃烧实验法, 主要用来测试试样的燃烧广度 (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 、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 可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

我国目前对于服装阻燃性能的测试主要使用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其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试样垂直置于规定的燃烧试验箱中, 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 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 阴燃停止后, 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该方法可用于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45°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和汽车内饰织物。

氧指数法是将被夹持试样。垂直放入透明燃烧筒中, 筒内有向上的移动氧氮气流, 点燃试样端, 随即观察燃烧现象, 并与规定的极限比较其持续燃烧时间或燃烧的距离:通过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实验, 可以测得最低氧浓度, 氧指数法较适合用于工艺过程实验使用。

3 我国对燃烧性能的规定

3.1 GB 17591阻燃机织物

该标准规定了阻燃机织物的产品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69页) 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和标志。标准将阻燃机织物的阻燃性能分为2个级别:B1级:损毁长度≤150mm, 续燃时间≤5s, 阴燃时间≤5s;B2级:损毁长度≤200mm, 续燃时间≤15s, 阴燃时间≤10s。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按照GB/T5455。根据产品用途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考核级别, 一般B1级适用于服用和特殊需要的装饰用布, B2级适用于各种装饰布。

3.2 GB 8965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阻燃防护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程、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只适用于劳动者从事有明火、散发火花、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和在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穿用的阻燃服。其衣料的阻燃性能应根据GB/T 5455进行测试, 并达到GB 17591中所规定的B1级要求。

3.3 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该标准对家庭内装饰织物 (如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的阻燃要求以及测试方法都做了相关规定。根据GB/T 5455垂直法进行测试, 低层民用建筑中的装饰织物都必须达到B1级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中住宅和旅馆的床罩要达到B1级要求, 而窗帘、帷幕和家具包布根据建筑物和场所的不同也要达到B1级或B2级要求。

4 结语

纳米材料纺织品的安全性 篇9

纳米材料的特性:体积效应, 又称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 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熔点、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等与普通粒子相比都有很大变化。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纳米晶粒尺寸的减小结果导致其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的增大, 并具有不饱和性质, 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量子尺寸效应。微粒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 费密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离散能级, 纳米材料中处于离散的量子化能级中的电子波动性使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质, 如特异性催化, 强氧化性和还原性。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磁化的纳米粒子具有隧道效应, 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 即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化学反应性质。纳米材料表面原子数多, 吸附能力强, 表面反应活性高。催化性质。纳米粒子晶粒体积小, 比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中心多, 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而且, 纳米催化剂没有孔隙, 可避免使用常规催化剂时, 反应物向孔隙扩散。在使用纳米催化剂时, 不必将其附着在惰性载体上, 可以直接放入液相反应体系中。光学性质。纳米晶粒吸光能力强。其他性质。纳米材料具有硬度高、可塑性强、高比热和热膨胀、高导电率、高扩散性、烧结温度低、烧结收缩比大等性质。以上性质为其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许多行业都有广泛深入的应用, 如医学、环保、纺织、生物和电子等多个领域。而且, 科研工作者还在不断地研究扩大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在纺织领域中, 纳米技术的应用已有足够的积累和长足的发展。纺织行业中常用的纳米材料有:纳米TiO2、ZnO、SiO2, Fe2O3, 、Al203、Cr2O3、纳米云母等。通过一定的染整加工技术, 将上述纳米材料处理到织物上后, 可以赋予织物一定功能, 如抗静电、防紫外线、抗电磁波辐射、抗菌除臭和防水防污等优良性能。

纺织复合材料 篇10

在技术纺织品领域。如今众多被使用的产品中。涂层和层压纺织品占有重要的位置。涂层织物能被定义为复合材料, 是因为其联合了织物和高聚物有利的性能, 织物部分提供了拉伸强力、撕破强力和伸长控制, 涂层部分可对织物遭受暴露于环境而收到的可能破坏提供保护。浍层织物通常在重量上的承重范围能从低至50克每平方米到高迭3000克每平方米, 他们在许多的应用领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如在市政工程、运输、室内和户外的防护材料、行礼箱、包装材料、鞋类, 可充气材料、密封材料、个防护装备和其他用途。

黄麻, 有好的强力基础, 又是环境优好、生物可降解型纤维, 就是在涂层纺织品领域中也有一些确定的有利性能。这些性能有高强力、低伸长、耐天气变化、好的温度稳定性及其织物所具有的不规则表面特征和突出的毛羽。黄麻的其他优点是其本身的低成本高教益。据研究表明, 在制造涂层和层压纺织品中, 如按适当比例利用黄麻织物可建立低成本高效益路线, 与不同的产品进行最大程度的结合, 并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

在不同的涂层和层压技术中, 迄今为止可利用的轧辊涂层法、挤压层压法或缝口模头涂层法, 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干黄麻织物的, 由于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和高教的防护性能, 并能很好地改变基层织物的表面特性。由于黄麻显著的表面缺蹈和毛羽, 黄麻织物表面具有不规则的表面形态, 这可以给涂层高聚物提供好的接触面并固定在上面, 即使是在涂层之前没有经过粘台促进剂的预先整理。好的耐热稳定性使其在易与粘弹性的高聚物一起进行加工。黄麻能用热弹性高聚物作为粘合剂与铝箔一起进行层合加工, 用挤压层合技术生产可以生产黄麻铝箔层压复合材料作为食品的安全包装材科。一层复合材料在上面, 可以确保食物依然保持香味。也能让食品不与其他即使是很细小的物质接触。如在铝层合复台材科一样的低成本高效益黄麻织物能赋予茸较高的断裂强度、延伸性、破裂强度、撕破强度和抵制刺穿。现在被认为有着相同性能且价格昂贵的四层牛皮纸铝箔层台复合材料正用干这一同样的用途。

由上述可知, 这就意味着在涂层和层合技术纺织品中对黄麻来说还有广泛的领域没有进行探摩研究。如果黄麻本身的作用和效果被彻底地、完整地研究过, 它就是在上述所说的领域中仍然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对棉纤维在呼吁上和其他相关领域需求的增长, 有限地利用低成本高效益合成纤维与大量的具有耐热稳定性的材料进行涂层, 用昂贵的牛皮纸作为基本材料用于食物、药品, 肥皂、香烟的包装, 这些事实都有利于促进黄麻的涂层和层压纺织品用作商业产品。

2、黄麻超过其他天然纤维的优点

黄麻作为天然的增强纤维超过其他天然纤维的优点如下:

它可以以连续的网状形式来利用。

目前黄麻的纺织产品适合于作为增强材料, 如:相麻布、斜纹麻织物、帆布、防水油布、纱线与股线、平纹麻织物、非织造布、废料、手杖等;

有大量的立即可用的现货供应成本低

2.1 黄麻的优点

可每年更新的材料;植物的东西可全部利用;环境友好型;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非常低水平的有害物质, 灰烬也很少;高的稳定性;耐破裂;与矿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相比无磨蚀性;密度低;强力高, 伸长小;无健康危害;生长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黄麻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涂层和层压的方式生产, 也可以被分成刚性的和柔性的两种。

3. 基于刚性黄麻的复合材料

3.1 黄麻石碳酸复合材料

黄麻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止推领域可以用来发展木材替代品。黄麻石炭酸复合材料的一些主要商业应用是:门和窗;家具和隔离物;作为传送区域的天花板和地板;机械的组成部分;波纹纸板

3.2 黄麻聚酯复合材料

这个系统开始其商业的应用, 是因汽车装饰和不同面板产品的发展而引起的, 这些产品有门、电话亭、临时住房、淋浴室、冷藏运输车的板等等。

3.3 黄麻下脚料热塑性复合材料

利用黄麻下脚料 (黄麻纱头}和塑料下脚料制成黄麻热塑性板, 这些板被用来制成物料输送的小球。

3.4 黄麻石炭酸拉伸成型产品

黄麻石炭酸拉伸成型产品是另一个领域, 已经在不同得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如门框、杆、梯子、门、长椅等都已经被开发研究了。

3.5 黄麻杆刨花板

另一个主要的进展就是利用黄麻杆做刨花板。虽然起初用的商业用板主要局限于人造天花板, 但是随后这些板被延展成8’x4’中等密度规格扳, 用于家具的使用。

3.6 轻质黄麻增强复台材料的面板

用麻杆和粗麻布增强外壳的轻质面板产品放在表面, 这已经发展并被应用, 不但具有较低的密度, 还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这种板是防护板结构的理想材料, 如冷藏车的车体、电话亭和门板等。

4. 基于柔性黄麻的复合材料

4.1 橡胶涂层的增强织物医院用床单布

橡胶涂层的增强黄麻织物医用床单布是运用轧光涂层技术, 用天然橡胶对黄麻织物进行双面浍层加工而制成的。所用的黄是麻平纹机织物, 其的规格是:经纱206tex (61bs) ;纬纱206tex (61bs};经密:38根/分米;纬密:41根/分米;平均面积密度是170克/m2。涂层产品的硫化是在Festoon CuringChamber中120°C条件下处理2小时而完成的。按照上述方式生产的医院用床单布可以满足Is:4135—1974所规定的要求, 如:防水、防出硫、预防二甲苯和老化加速。另外连能增加床单布的机械性能。黄麻增强医院用床单布和传统所用的棉增

强医院用床单布的重要特点列在表格1中。

4.2 单双层橡胶浍层黄麻织物

单双层橡胶涂层织物是防水织物, 可用来制作不同的行礼箱、书包、帐篷、临时房顶结构、防潮布等。单层涂层织物是在其中的一面上涂上橡胶, 双层涂层织物是把橡胶复合材料夹在两层基布之间。单双层黄麻涂层织物的生产是利用轧光涂层技术涂上天然的和合成的 (乙烯基辛烯) 橡胶。用天然橡胶涂层的橡胶涂层黄麻织物使产品易受到微生物侵袭和降解, 而不像传统上所用的双层樟胶涂层的涤纶织物。由于天然橡胶本身有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的存在, 会以交联的形式支持着微生物的生长。双层橡胶涂层的黄麻织物和传统上用的双层的涤纶织物的产品特征概括地列在表2中。

4.3 耐酸碱和耐溶解性的单子

耐酸碱和耐溶解性的单子主要是用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设施中用来保护地板、桌面, 工作台等不受化学药剂的腐蚀。选择如上述所说的黄麻和黄麻棉织物。利用轧光涂层技术涂上乙烯基辛烯橡胶来制造上面所说的耐化学的单子。结台了基于低成本的粗黄麻纤维织物制成的普通串状的产品和足够的厚度。黄麻和黄麻棉联合织物使最终涂层单子的表面有所预想的那种起皱的状态, 因而使产品具有防滑性。利用高聚物的惰性, 使产品能很好的耐化学腐蚀和最大可能的耐溶解。联合使用橡胶和黄麻织物也能给材科带来具有美感的表面。100%的黄麻平纹机织布, 用228tex的经纱和210tex的纬纱, 62根/分米的经密和55根/分米的纬密, 平均面密度为260g/m2;黄麻棉斜纹机织物用棉纱作为经纱.黄麻纱作为纬纱, 59tex的经纱和147tex的纬纱, 经密为143根/分米和95根/分米的纬纱, 面密度为295g/m2被用于上述的用途。

摘要:黄麻, 有好的强力基础, 又是环境优好、生物可降解型纤维, 就是在涂层纺织品领域中也有一些确定的有利性能等优点, 利用黄麻的复合材料可以加工成很多产品, 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麻复合物,纺织,加工

参考文献

纺织复合材料 篇11

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无孔不入的强大适应性为传统商业领域和新兴互联网领域带来了堪称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发展。在中国轻纺城,B2B、B2C、C2C这些原本只存在于理论层面上的缩写,也开始为纺织人所熟知和认可。在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轻纺城建管委”)的带领下,借助中国轻纺城网上市场——网上轻纺城的平台,对当前柯桥纺织电商企业的主流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千变万化的表象,抓住电商化道路的真谛。

瞄准目标做市场

“电商”时代的“店商”,没有做不好,只有不会做。

“我们原来是一家传统的纺织企业,这几年,互联网铺天盖地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次参加‘科技服务进市场’活动,就是想听听有关专家和其他纺织企业关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建议,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支持。”在近日由网上轻纺城携科技大市场在中国轻纺城北市场举办的“科技服务进市场”活动现场,绍兴凯强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可才告诉记者。

为了加快网上市场和实体市场的全面融合,在年初召开的2016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干部大会上,明确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包括“计划2016年网上轻纺城线上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力争全年80%以上的经营户参与到网上轻纺城平台或自主开展电商活动”。做大做强网上市场,是轻纺城“三次创业”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除了电商相关活动走进市场外,中国轻纺城建管委还于北联市场设立了一个站点——电商服务中心,面向北市场、北联市场、东升路市场、天汇市场等专业市场开展服务。工作人员每天活跃于各大市场门市及区内纺织企业,他们主要负责为市场商户提供规划、建站开商铺、商铺优化、推广引流、运营打理、电商培训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同时,还在电商服务中心配置面料、窗帘成品等专业纺织类摄影棚,为商户拍摄主营面料产品,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在线展示,更快捷地为市场经营户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中国轻纺城实体市场的电商氛围和水平。

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根据初期服务的推行情况,不少商户在经过电商服务之后,开始尝试线上分销。“目前,北联市场建成的服务中心作为一个试点,今后有望在轻纺城其他市场内建立服务中心,将这种便捷服务模式推广开来。”

电商时代,中国轻纺城建管委深谙轻纺城经营户的实际需求:企业要进行电商建设,首先是定位问题。通过在轻纺城市场建立电商服务中心,为经营户提供有用的电商信息和周到的服务,是建立完善纺织电商机制的基础。市场经济主张消费者主权,这里的消费者则是市场经营户。面向市场经营户,过于浓重的自我宣传意识必然导致他们的盲目性,落地的服务则可以帮助他们精准定位。

迎来全渠道拐点

商家比消费者更聪明的时代正在消逝。商家必须以全渠道策略,满足消费者自主选择渠道的需求。

消费体验分三种,分别是基本需求满足、便捷性和愉悦感,电商优于实体店最大的好处在于购买的便捷性。这导致传统行业受到电商的冲击,再加上近几年原料成本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一时之间企业遭受多面夹击。但针对手感要求极高的纺织品而言,纺织从业者换个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正如东升路市场绍兴希普毛纺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琼所说:“我乐于尝试多种渠道,线下店和电商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们作为经营者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提供全渠道的服务。”

据丁琼介绍,希普毛纺主营各类中高端毛纺面料,客户定位为各类时尚潮流的女装,目前与卓尚、三彩及秋水伊人等女装品牌均有合作。作为网上轻纺城的会员企业,丁琼表示,产品品质决定价位,高价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线上下单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会忽视线上销售。“现在消费者的需求不止于产品本身,线下门店的优势是提供服务,作为品牌的整体市场战略必须将有形和无形店铺进行整合,而线上店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形象宣传的作用。”

虽然纺织品并不是终端产品,但是对于客户而言,同样追求消费体验。全渠道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快速便利地使客户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来自北市场的绍兴鼎棉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营各类中高端棉布及绒布面料,总经理朱小美提出了她的全渠道布局理念,从多个角度来影响和贴近客户。“我一直坚持‘门市+官网+天猫旗舰店+手机APP’的全渠道做法,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纺织人意识到这些环节各自的重要性。”朱小美说道。

目前,轻纺城市场存在不少父子同时负责打理的门店,很多年长的门店负责人仍然存在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的情况,但是走在纺城各大市场,却会发现面料采购商正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这给了企业多渠道运营的机会,朱小美告诉记者:“网上平台所展示的到实体门市扫描使用的优惠券、二维码,都是为门市消费提供的,从而保障把客户从线上平台引流到门市,在线下发挥面料产品的优势。”

消费者其实并不在意从什么渠道购物,也不在意你的销售渠道是否采用了新兴技术,他们最在意的是这个消费渠道是否便利和高效。单一销售渠道一统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消费者就连去百货商店买衣服都会先上官网对比售价。对于纺织品来说也是一样,如何充分利用全渠道策略,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才是应该“攻取”的重点。

修炼内功 坚持自我

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电商不会取代传统面料行业,而传统面料行业也不会“退位”。

在前不久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流通分会开展的电子商务示范点创建工作中,浙江中国轻纺城网络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示范基地”。作为目前拥有纺织行业会员206万人、建立商铺62万家的电商平台,浙江中国轻纺城网络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用互联网改变纺织行业,今年截至5月已累计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414.29亿元。

浙江中国轻纺城网络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网上轻纺城和全球纺织网两大纺织电商平台,网上轻纺城与全球纺织网互通数据后台,同时提升了两大平台的运营效率及能力。同时,网上轻纺城与全球纺织网承载着分工明确的责任,其中,网上轻纺城更侧重于与中国轻纺城市场融合,为市场经营户提供电商培训、电商服务中心等服务,全球纺织网则注重向全球化发展,进行海外市场拓展。这两大平台对于柯桥纺织电商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督促着它们不断坚持自己的“使命”。

这两大平台利用其在柯桥纺织电商领域积累的用户、纺织品牌等资源,垂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行业,更好地协调了各种业务,也打造了柯桥更为完善的电商生态圈。

绍兴傲鼎纺织品有限公司作为网上轻纺城的“元老级”会员企业,见证着柯桥电商氛围的浓厚及技术的进步。“在网上卖面料的成效远超期待值,公司现在一出新品就会在网上同步更新。柯桥作为纺织之都,在这里发展纺织电商将大有可为。”绍兴傲鼎纺织品有限公司电商平台负责人王佳佳如是说。

的确,纵观在电商界不断“攻城略地”的几大平台:京东利用其在电商领域积累的用户和品牌资源,垂直整合了物流行业,为客户带来优质可靠的消费体验;聚美优品凭借自己在美妆界的强大品牌效应,开始尝试多栖影视业务……这些电商企业都是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的基础上,不断垂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做着“互联网+X”的尝试。

另一方面,网红、自媒体、内容创业的崛起,并非完全因电商而生,却深谙“X+互联网”的精髓和规则。而纺织电商从“互联网+纺织”到“纺织+互联网”的过渡,这背后正在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相变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与研究 篇12

关键词:相变材料,调温纺织品,调温机理,相变纤维

1 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PCM (phase change materials) 是利用相变潜热来储存能量或释放能量的化学材料, 同时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相变材料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近三十年来较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变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自身温度基本不变而相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液、液-汽、固-汽相变等。当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 相变材料会相应地改变物理状态 (固态、液态, 汽态) , 从而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会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相变热, 也叫做相变潜热。相对于物质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量 (显热) 来讲, 相变热要大得多。

相变材料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现在, 人们了解和掌握天然和合成相变材料有500种。因相变材料使用受温度范围和价格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得相变材料的选用范围缩小。为了达到良好的温度范围有时要使用两种以上的相变材料进行混合。

2 纺织类用相变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空间研究所选择一种适合室内温度范围的相变材料, 将相变材料包封入微胶囊加入纺织品中, 制成的纺织品具有温度调节功能并申请了专利。该研究最初是为了保护宇航员和设备, 使其避免受外界太空温度急剧变化而产生影响。近年来, 相变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特别是在调温纺织品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变材料应用于纺织品中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是将相变材料包封在一直径1.0~10.0μm的微胶囊中, 对织物进行涂层或将微胶囊混入纺丝液中进行纺丝。纺织品利用纤维内填充的相变材料发生固-液[2]相变或固-固[3]相变来实现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将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储存于纺织品内部, 或释放出纺织品中储存的热量, 在纺织品周围形成基本恒定的微气候, 从而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纺织上常用的相变材料是石蜡类烷烃。石蜡具有不同的熔点和结晶点, 改变相变材料中不同种石蜡类烷烃的混合比例, 可以得到需要的相变温度。而且石蜡无毒性, 不腐蚀, 不吸湿, 其热性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2]。

3 相变材料织物具有的特点

3.1 传统纺织品的特点

传统纺织品保温主要是阻止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而实现的。因此, 人们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减衣服, 以保持人体的温度范围。人们采取许多措施来提高纺织品的保温功能。目前高性能保温材料中常用超细纤维、中空纤维和复合纤维技术。这些纤维可以提高纺织品中静止空气的含量, 加强保温效果。传统的保温材料存在明显的缺点, 如压缩弹性对保温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当材料受到压力, 那么材料的厚度就会降低, 静止空气含量降低, 保温性也会随之下降;另, 湿度也会影响传统保温材的保温性能。传统保温纺织品只具有单向温度调节功能, 仅有保温功能, 但对过冷和过热环境则无能为力。为实现降温, 人们也开发出了舒适导湿纤维和凉爽纤维。舒适导湿纤维通过快速吸湿、导湿和水汽蒸发来散热[4];凉爽纤维用导湿快干的材料作为纤维的表层来实现降温, 凉爽纤维的结构有各种形式, 如皮芯复合、超细、表面多沟槽纤维等[5]。显然导湿纤维、凉爽纤维对过湿、过冷和过热环境都不适应。除此以外, 保暖和凉爽纤维在温度调整上都是被动防护, 其效果有限。

3.2 相变纤维的性能

相变纤维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调节纺织品温度。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纺织品储存能量;当环境温度降低时, 纺织品释放能量, 使纺织品内部温度波动相对较少, 人穿着时感觉更舒适[6]。相变纤维的保温机理不受纺织品变形、湿度的影响, 不会产生闷热、厚重感觉, 从而使人体的温度保持合适范围。

相变纤维除具备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外, 还需考虑纺织加工和人体穿着的特性。因此, 相变纤维还需具备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纺织可加工性。

3.2.1 适宜的热传导系数

相变纤维对热的反应快, 能较快地吸收和释放热量, 根据环境温度迅速调节人体的微环境温度, 从而使人体具有适当的体温并感觉舒适。

3.2.2 相变的温度

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应接近人体的体温, 相变温度一般应在30℃左右。因人体是散热散湿体, 在30℃左右的环境温度下, 人体才会感到舒适[7]。当环境温度稍微偏离30℃时, 人体可通过出汗、毛细血管扩展或收缩、肌肉紧张等行为调节产生热量或散失热量, 使人体温度维持在基本正常的范围, 但此时人体已感到不舒适。当环境温度严重偏离30℃时, 人体需要依靠维护结构来调节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流量, 在人体表面和维护结构之间形成温度适宜的微小气候区, 使人体感觉舒适。纺织服装使用的相变纤维根据不同的气候及用途选择与使用温度相一致的相变温度范围。用于严寒气候时, 相变温度范围应在18.33~19.44℃;用于温暖气候时, 相变温度应在26.67~37.78℃;用于大运动量及炎热气候时, 相变温度应在32.22~43.33℃。

3.2.3 循环性

相变的循环性指相变材料 (PCM) 的反复使用性和有效性。Vigo等人在织物表面涂覆聚乙二醇 (PEG) 相变材料, 经过150次冷热交换循环后, 织物的热储放性仍很好[8]。此性能不仅显示相变材料对温度波动的反应能力, 而且是相变材料反复使用的关键。

3.2.4 相变体积变化小

目前相变纤维的形态尺寸一般都偏粗。其原因是相变材料的力学性质较好。以聚乙二醇 (PEG) 相变纤维为例, 发生相变时纤维的径向尺寸增大而轴向尺寸减小[9]。另外, 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会导致材料的形态变化及形状的不稳定, 给纺织品使用带来困难甚至无法使用。相变材料的形态变化影响相变材料加工的关键因素, 而相变材料形态的不稳定则会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3.2.5 纤维可纺织染加工性及相变物质的稳定性

虽然生产相变纤维有多种方法, 很多方法仍旧处于实验室制法, 不能大规模生产。相变材料在高温下会分解[10], 复合纺丝法比较困难, 中空纤维填充法则存在泄漏问题[11], 所以染织后相变材料损失较多。微胶囊可解决泄漏问题, 但微胶囊颗粒尺寸较大, 相对成本较高。

3.2.6 其他特点

相变材料易得, 成本低;相变材料应无毒、无腐蚀性、无危险性、制造方便等。

4 结语

相变纤维材料的开发为高功能的智能纺织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变纤维及其纺织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多功能”、“舒适性”方面的要求。目前, 国外研究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国内研究工作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此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并不多见, 但我们相信, 随着人们对相变纤维及其纺织品研究的不断深入, 这一高科技产品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B.Pause.相变材料用于空调建筑的可能性[J].国际纺织报, 2001, (2) .

[2]胡汉平等.张寅平相变储能—理论和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88-93.

[3]姜勇, 丁恩勇, 黎国康.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学, 1999, (3) :48-54.

[4]刘国华, 王启明.含有Coolmax和Lycra的运动内衣:舒适、适体[J].针织工业, 2002, (2) :47-49.

[5]王其等.有孔隙的纤维、纱线和织物导湿结构模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8 (4) :65-74.

[6]王伟玲, 于伟东.相变纤维的特征与作用[J].北京纺织, 2003, (6) :13-14.

[7]施楣梧.关于克罗 (clo) 值的讨论[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5, 21 (1) :7-11.

[8]张寅平等.相变储能一理论和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88-93.

[9]Vigo, T.L., Bruno, J.S., and Goynes, W.R.En-hanced wear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olol-modified fiber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ee[J].Applied Poly-mer Symposium, 1991, 47:417-435.

[10]Benson D.K, etal.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s in Binary Alloys of Pentacrythritol and Homologous compounds[J].Proceeding1lth North American Thermal Analysis Con-ference, 1981, 2:13-17.

上一篇:电子证据独立性下一篇:中央空调的节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