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外贸企业

2024-05-16

纺织外贸企业(共7篇)

纺织外贸企业 篇1

一、我国纺织外贸企业经营的现状和特点

1. 外贸主体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有关条文,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将从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推广到所有生产企业,不受所有制类型的限制;“入世3年后外国企业将享受完全的贸易权利。同时,根据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内的所有外贸企业都应有同等待遇,进出口经营权不再是某种特权,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入世后,外贸主体多元化,现有外贸企业将完全失去政府的保护伞,面对所有企业的竞争。

2. 外贸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

在WTO框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趋势,我国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更大规模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国内外的经济依存度将进一步加深。这必然会加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贸的各种商业行为、决策和最终的商业利润,外贸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如何在适时把握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同时又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商机,将是未来外贸企业生存的关键。

3. 融资能力削弱,出口价格竞争加剧

长期以来,由政府制订的有利于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信贷政策,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银行将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实绩做出调整,现有大多数国有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因而这些公司的融资能力将极大削弱。此外,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运营成本低,加上没有旧账和库存的历史包袱,他们在经营与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同类产品时,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价格竞争将迫使国有专业外贸公司陷入困境。

4. 人才流动性加大,人才优势面临威胁

中国“入世”之后,随着国家放开经营外贸政策的实现,各类从事进出口经营的企业将会大量涌现,他们的“高薪”、“高福利”对外贸专业人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场外贸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而外贸人才是外贸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体现。

二、纺织外贸企业经营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见下表)。

SWOT析分的步骤:

1. 罗列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 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 WT策略。

3. 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SWOT矩阵:

三、我国纺织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选择

1. 全方位、多层次”战略

从OEM传统模式起步,通过战略转型,最终创立自主品牌,这是纺织外贸企业在当前形势下的最佳选择。“多层次”指第一层OEM (定牌加工),第二层ODM (自行设计的定牌加工),第三层Brand (融入知名品牌).第四层License (品牌租赁)。第五层Own Brand (自主品牌)。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模式采取5种不同业务逐步分别起动的方式,成熟一个起动一个,兼顾效率和稳定,既遵循了各个层次之间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又尽可能加快了整个转型的进度。这种“全方位”和“多层次”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继续保留OEM、ODM这类比较成熟的传统模式,尽量发挥他们仍然具有的扩大出口,增加效益的积极功效;另一方面,当条件具备时,及时逐个推出Brand SP、License、Own Brand这些高层次模式,加快培育新增长点,逐步逼近“创立自主品牌”这个最高目标。纺织外贸企业在运用这种经营方式时,就必须考虑到该企业的自身特点:外贸基础、市场渠道、设计人才及营销力量,以及规模和实力等等,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模式,可以是上述3种类型中的一种,也可以创立一种新的模式;在OEM、ODM、Brand,License、Own Brand等5种不同业务中,选择最适合于自身的,即自身最具有强势的一种或数种率先发展,然后安排其他业务先后程序,策划出一种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发展模式。

2. 企业竞争战略

对于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在时期、所处行业、拥有资源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战略有较大的差别。

战略钟(图2)涉及两个主要概念价格和理论附加值,是将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许多理论进行综合,将基于市场的一般战略的5大类8种战略类型在一个图上表示,是基于市场的一般战略选择模型,是制定一般竞争战略的主要方法。

低价值战略(途径1)属于集中的低成本战略,低价值途径看似没有吸引力,但却有很多企业按这一路线经营得很成功,毫无疑问,采用这一战略是在降低理解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价格,这使企业关注的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细分市场,在这些细分市场内,虽然顾客认识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很低,但他们买不起更好质量的商品,实际上,低价低值战略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战略,这是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总有一部分人的收入比较低,他们不可能去选择那些拥有较高附加值,但价格却很昂贵的商品,况且理解附加值更好地体现在产品的特色和差异上,而不是基本的效用和功能上。

低价战略(途径2)是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常用的典型途径,即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努力保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变。与途径1不同的是,竞争者易于对这种战略进行模仿,也降低价格。要想通过这一途径取得成功,企业必须采取成本领先地位,因此途径2实际上是成本领先战略。

混合战略(途径3)即在为顾客提供可感知附加值的同时保持低价格的战略,而这种高质低价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也取决于是否有保持低价格的成本基础,并且很难被模仿。

实际上差异化战略(途径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战略,以相同的或略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可感受的附加值,其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稍高的价格提高收入。当然,企业必须具备采取这一战略类型的核心竞争能力。

集中差异化战略(途径5)是以特别高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可感知使用价值,并以此在行业中竞争的一类战略。它意味着企业在特定的细分市场进行经营与竞争,可能体现一种真正的优势。显然,该战略类型的选择必然面对在跨市场广泛的差异化和集中经营这两类战略之间作抉择。

失败的战略(途径6、7、8),一般情况下,途径6、7、8可能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战略,途径6提高价格,但不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附加值,除非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否则不可能维持这样的战略。途径7是途径6更危险的延伸,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同时却在提高相应的价格。途径8在保持价格不变的同时降低理解附加值,这同样是一种危险的战略,但与途径6相比,这种战略可能采取较为隐蔽的形式,在短期内可能不被那些消费层次较低的顾客所察觉,但从长期的角度看,这种战略同样是不能持久的。

3. 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确立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由政府、纺织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共同参与,在企业外部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实施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映华:论我国外贸企业的虚拟经营战略.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16期

[2]朱玉荣:国有外贸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策略探讨.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3期

[3]秦彧:我国传统中小外贸企业实施专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4]秦一方王辉: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经济论坛,2002年7期

[5]郑吉昌:“入世”后中国外贸企业:挑战与对策.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2期

[6]王慧彦:分析我国外贸企业改革的方向.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期

纺织外贸企业 篇2

我来到**公司工作已经半年多了,在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于贸易上的流程,我比从前更加熟悉了。

由于自己学学过贸易方面的课程,再加上在学校对于这方面的课程的学习也很重视,所以一开始我以为贸易的流程很容易控制。经过实际的工作我发现,其实贸易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事情不是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的。

在我工作4个月之后,了解了基本单证的制作之后,我们经理就给了我一个代理客户让我自己与他联系代理的事情。包括从最初的订舱到报关单据、清关单据制作信用证交单,再到最后的核销单退回等等的几乎一份贸易合同的所有的流程。刚刚开始,说实话我有点心慌,就怕什么事情想得不周全什么小细节没有注意到。还好我们部门的**,她对于这一套流程非常熟悉,我遇到什么不明白或者不能够确定的地方,她都非常热心非常专业地指导帮助着我。梅经理也会不时地来问我有没有那里不清楚不了解,并且一有空闲就帮我讲讲贸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地方。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第一次自己半独立地完成了一份合同的整个流程。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和以前刚刚进单位的时候,只是打打单证跑跑银行和航交所的我比起来,在工作上可以说慢慢从被动变得主动了!

然后,11月开始,我们经理又给我一个客户让我与她联系代理出口的各项事宜。这位客户每次出货在时间上都非常紧急,所以有时候脾气就不太不好。我一开始不太适应,有时候有些事情如果做得不是很到位的话都会被她骂,我心里也很不开心。我们经理就来开导我和我说,每个客户都有每个客户的特点和脾气,有的客户一开始接触很麻烦,但是到后来整个流程就相对轻松,但是有的客户一开始没什么事情,但是我们都要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帮他们考虑到,这样在业务上才能做到最最专业!听了经理的话之后,我发现在处理问题和与客户打交道这方面,其实我身上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有待向经理学习的地方!相信经过一点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些!

虽然我学的是纺织贸易,在学校的时候学了不少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实际具体的工作,那么那些理论知识是不完整不系统化的,只有通过实际具体的感性认知,才能能够更好掌握那些理论。

纺织外贸企业 篇3

一、内部环境分析

(一) 内部优势 (Strengths)

1.行业经验。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大多具有较长的经营历史, 在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开拓经验, 如应对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防范和成本费用控制技能。对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特性有着深刻认识, 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准确的把握。

2.人力资源。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拥有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在多年外贸实践中, 积聚了一批业务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

3.管理优势。

在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形成了管理意识强的独特优势。大多拥有一整套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单证、财务管理、法律规范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完备的业务流程, 进出口业务管理内部操作优势明显, 经验丰富。

4.资金优势。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由于背靠国家, 历经长期发展, 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对供货工厂的货款结算快捷, 商业诚信度在行业内较好。

(二) 内部劣势 (Weaknesses)

1.新产品开发及创新能力。

通过长期的对外贸易积累过程, 国有纺织外贸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客户渠道相对稳定, 但开发新产品及创新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不足。

2.出口缺少自主品牌。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虽拥有一定服装品牌, 但其出口主要是以定牌或贴牌为主。服装的款式、商标的决定权都掌握在国外进口商、经销商手中, 企业缺少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单件产品的利润较低。

3.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出口的服装产品相当数量是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面、辅材料的科技含量低, 主要依靠数量多而获取微薄利润, 缺乏高端产品, 无法适应世界纺织服装消费的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

4.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大多具有配额优势, 因此出口市场过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受欧美配额限制影响较大。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 外部机会 (Opportunities)

1.生产加工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在纺织品及服装生产上具有的资源禀赋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1) 资源优势。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纤维, 中国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 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2) 产业集群效益明显。中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 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纺织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通过产业集群, 可以达到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成本和产业配套优势, 将构成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最大竞争优势。 (3) 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廉,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 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4)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纺织工业进入一个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的新时期, 而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国家对纺织服装出口的政策支持。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国家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纺织服装业是和千家万户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纺织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面对目前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 国家会千方百计保持及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

3.信息交流快捷, 贸易方式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视频会议传递贸易信息, 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过程的时间和运营成本, 可以大幅提高外贸公司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 如将EDI (电子数据交换) 和公司内部的MIS (管理信息系统) 集成使用后, 可以实现商业单证的快速交换和自动化处理。

(二) 外部威胁 (Threats)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严重。

进入“后配额时代”, 虽然配额不再是主要限制手段, 但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依然存在,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 (地区) 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⑴反倾销措施。长期以来, 反倾销调查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阻挡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为直接、使用最为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配额取消后, 拥有劳动成本优势的中国所面临的国内竞争更趋激烈, 而价格竞争是中国企业的“常规战术”, 纺织品出口出现量增价跌, 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倾销。⑵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我国加入WTO后, 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障碍将是绿色环保等技术壁垒。如《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生态标签认证标准 (ECO-LABLE) 和生态纺织品国际环保标准 (OEKO-TEX STANDARD 100) 。发达国家依仗其较高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 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 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 限制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⑶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童工、强迫性劳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健康与安全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要求。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比反倾销更严重, 相比反倾销, SA8000比其更容易取得证据, 操作程序又比反倾销简单得多, 能很快获得裁定。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行业进入门槛降低, 涌入大量新的竞争者。2001—2005年11月底, 获得外贸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从4.5万家增至超过20万家。生产型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 有资格从事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经营主体越来越多, 竞争日趋白热化, 行业的资源平均化, 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迅速减少。相对于中小出口企业, 国有外贸公司管理费用大, 出口成本相对要高。目前虽然国有外贸公司出口金额占比较大, 但增长乏力。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 发展迅猛。

3.外贸政策频繁调整, 出口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率、纺织品从量计征出口关税的调整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后配额时期”宏观经营环境复杂, 国家政策出台缺少过渡期, 行业经营风险加大。

4.国际分工过度依赖“比较优势”。

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入国际分工, 这样都可以使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但如果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资源禀赋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运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国际分工, 那就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比较优势战略会不断强化这种国际分工格局, 使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环节。随着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下降,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会持续恶化, 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处于这种情况下, 即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 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产出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也不足以弥补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损失。

三、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使其内部能力 (优势和劣势) 与外部环境 (机会与威胁) 相匹配、相适应, 以确保企业经营的成功。SWOT分析作为选择和制定战略的方法, 提供了四种战略, 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1.SO战略。

依靠公司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而设计一种经营战略方案。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组合, 任何企业都希望凭借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SO战略即是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资源优势, 强化自身竞争能力, 扩大贸易渠道, 开拓新型市场, 争取新的国外客户, 使出口业务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WO战略。

利用外部环境机会, 改进公司内部劣势而设计的一种经营战略方案。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应遵循的战略原则是: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弥补公司的弱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WO战略即是根据国际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服装行业是变化迅速的行业, 创新的产品才能产生较高的附加值, 只有增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 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实施供应链后向一体化战略,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努力培育自己的出口品牌, 增强品牌意识。

3.ST战略。

利用企业的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环境的威胁而设计的一种经营战略方案。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该巧妙地利用自身的长处来对付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其目的是发挥优势从而降低威胁。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ST战略是利用内部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高的优势, 调整业务部门组织结构, 改进业务操作流程, 努力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WT战略。

为减少公司内部劣势、回避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而设计的经营战略方案。公司应该尽量避免处于这种状态, 然而一旦公司处于这样的位置, 在制定战略时要尽可能降低外部威胁和内部弱势对公司的影响。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WT战略就是集中力量尽快改变目前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利用自身经营多年、熟悉国际贸易环节、拥有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技术及广泛客户网络的优势, 或延伸产业链条, 找寻新的经营模式, 为国内外生产厂家代理出口, 或服务于国外的中小型公司或跨国公司, 做他们的中国采购代理。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优势, 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改善劣势, 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 笔者认为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该以WO战略与ST战略为主, 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在产品上做文章, 同时改进业务操作流程, 调整内部组织结构, 以达到抵御外部环境威胁的目的。

摘要: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曾经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力军。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运用SWOT方法, 深入分析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得出以下结论:在其企业内部环境中, 行业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新产品开发及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自主品牌创建等方面存在劣势;而在其外部环境中, 存在外部机会的同时也要面临诸多威胁。为此, 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通过制定SO战略、WO战略等有效的经营战略来应对“后配额时代”的竞争。

关键词:国有企业,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后配额时代,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王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MBA核心课程解读之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

[4]杰弗瑞.赫特等.企业管理新论.李睿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黄瑛.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策略研究[D].中科大MBA论文, 2005.

[7]万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 2005 (8) .

[8]徐桂英, 周敏.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浅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5 (8) .

义乌纺织外贸力拓内销市场 篇4

饰品制造业是义乌最大的产业之一。“现在的生意清淡多了,”经营饰品的余老板对记者说,2008年圣诞节之后,海外客商来得比圣诞节之前的确多了一些,但同比往年,却要下降许多。

来自福建莆田的叶老板则告诉记者,2005~2007年,她在这里经营的饰品生意都还不错,但到2008年,营业额却出现了急剧的下滑。“以前外国人是几件几件地要货(200打为一件),现在却只敢一两百打地要。”叶老板说。

“现在我们在加强内贸,避免单一依靠境外市场的风险。由于年末行情,最近生意还算可以。”指着店内几个内地客商,叶老板如是向记者介绍说。

梦娜袜业一位高层也表示,内销收入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弥补了欧美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市场不平衡。他表示,如果一开始就以相同的精力对待国内市场,可能应对危机的能力会更强。

经过一个冷清的早晨,到上午10点之后,带着翻译,或是熟练地摁着计算器的外国人逐渐多了起来,商贸城也迎来了更多活气。

“以前,不到9点钟,商贸城外面就会站满黑压压一片外国人,现在是看不到了。”出租车司机叶健对记者说,他以前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700多元钱,现在连500块都很难达到了。

“义乌是跟国际市场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个城市,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也在情理之中。”义乌市外宣办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他表示,从人流量上来看,境外客商的确少了许多,但这并不能实质性地反映问题。比如不少客商在商贸城都有老关系,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电话或者一封邮件,便可完成交易。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从全局的层面来看,义乌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海关的最新统计:金华海关2008年共受理小商品进口报关单27.7万份,同比增长17.4%;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2.1万标箱,同比增长24%。小商品出口报关单、集装箱两项指标均创该关建关以来的历史新高。另据统计,2008年前11个月,价值6850万美元的义乌小商品通过“旅游购物品”贸易方式出口巴西,出口俄罗斯的小商品价值5138万美元,同比都有较大增幅。

纺织外贸企业 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

为了更好的引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我国将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随着准备工作的进行, 各类产品碳排放量的统计也成为该办法实施的一个重点前提, 尤其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纺织服装产品, 由于其原料、加工工艺、生产和销售地区等情况不同, 其碳排放的核算、低碳的认定结果也会出现很大差异。

一、碳排放、碳足迹及其评价标准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IPCC) 2007年最新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 全球气候异常现象90%以上的可能性是因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所致。随着各国政府和组织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 最直观的碳排放指标—“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CF) 已经作为记录人类在地球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的“痕迹”, 成为减少碳排放设定的量化参数。

“碳足迹”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 反映的是评价对象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计算单位) 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它主要包括国家、企业 (组织) 、产品和服务以及个人碳足迹四大层面, 其中产品碳足迹包含以产品制造、使用及废弃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 (组织) 碳足迹除产品碳足迹外, 还包括了非生产性的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到目前为止, 国际上至少有15种不同的计划或方案来评价产品的碳足迹, 如I S O、世界资源研究所 (W R I) 、法国ADEME、英国的PAS2050等;此外, 瑞士、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碳足迹计划, 国际上主要的碳足迹评价标准及执行规范如表一。

碳足迹的评价既有最简单、粗略的网络计算器法, 也有较复杂的、精确的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 其中过程分析法以英国碳信托公司 (Carbon Trust)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提出的碳足迹计算方法最为典型。目前已有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案例大部分采用英国标准协会 (BSI) 制定并颁布的《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PAS2050:2008) 》及其指导文件为评价标准, 它可用于计算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 即产品“碳足迹”。

二、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模型和案例

PAS2050评价标准是一个建立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简称LCA) 方法之上的评价物品和服务 (统称为产品) 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 LCA评价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ISO1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确立》) 来确定。评价包括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与解释等四个阶段, 其相互关系如图一所示。

按照PAS2050的规定,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采用两种方法, 即企业到企业B 2 B (business-to-business) 和企业到消费者B2C (business-to-consumer) 。相应的B2B碳足迹计算从某一产品运到另一个制造商时截止, 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大门”;B2C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时需要包含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即“从摇篮到坟墓”。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包括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产品的生产、远洋运输以及国外销售、消费者的使用、商品的维护或再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和最终废物弃置。

英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BSR) 的综合调查数据显示, 亚洲国家生产的服装产品, 通过海运方式到达英国, 并经当地经销商出售和当地消费者使用, 整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最高的便是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两个阶段 (如图二) 。

但是, 以上的数据并未对服装进行分类, 由于其原料、加工方式、生产和销售地区各种条件差异很大, 往往对大类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评估都不十分准确。以纺织原料加工为例, 不同纤维生产所需的能耗相差很大, 其中化纤类原料的总消耗要高于天然纤维 (如图三) 。

即使相关的实证研究对某一类纤维生产的能耗进行了统计并给出了具体数据, 然而, 同样一种纤维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 由于其能源结构不同, 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会出现巨大差异。例如, 假定在中国生产一定数量的聚酯纤维 (涤纶) 所需的电能通过燃煤电厂排放了1千克的CO?/k Wh, 但到了巴西, 可能其生产过程依靠水力发电, 实际碳排放几乎为零。

德国色思维国际环保咨询公司 (Systain Consulting) 针对本地消费的服装产品对德国奥托集团 (Otto Group) 等服装经营企业进行了调研, 分别就用美国产原棉、孟加拉国生产的白色全面长衬衫, 尼日利亚产原棉、土耳其生产的紫色带帽透气外套和中国产腈纶、孟加拉国生产的红色童夹克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服装进行碳排放测算, 得到了如图四所示的碳足迹数据:

三、碳足迹核算的实施策略与意义

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如果按“从摇篮到坟墓”, 其过程应为: (1) 绘制产品工业生产阶段的工序流程图, 范围包括从原材料进入工厂到成品出厂; (2) 确认边界, 在此过程中应当及时更新信息并修正过程图; (3) 收集产品工业生产阶段的材料数量、活动和排放系数的资料; (4) 计算产品碳足迹, 计算过程应尽量合理分配公共管理部分的碳足迹; (5) 评估碳足迹计算的精确度。

生命周期评估提供了一个找到碳足迹、测算碳排放的方法, 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导致影响环境的因素和参数, 企业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把握以下策略:一要根据ISO14040系列标准的要求, 批判性地运用PAS2050:2008;二要在研究和参考相关标杆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原始数据进行准确核定;三要按企业和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数据采集方法和研究模型;四要将评估结果的实用性与准确性进行对比, 提高测算效用。

碳足迹评价所建立的机制, 能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将纤维生产、染色等环节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企业通过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和产品, 靠提升产品档次, 推动产品市场向“低碳”产品市场转换, 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改造和引进都有助于企业创新科技的发展, 为企业打开新的商业机会, 并且树立关注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BSR, Apparel Industry Life Cycle Car-bon Mapping, 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R], June 2009

[2]、Norbert Jungmichel,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extiles, a report of World Con-gress on Organic Cotton, Systain Consulting[R], September 2009

[3]、孙庆智、王丽华等, 碳足迹与纺织工业, 纺织导报[J], 2011年第3期

[4]、张莉、陈云, 低碳经济与纺织可持续发展 (四) —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生命周期评估, 印染[J], 2011年第3期

纺织外贸企业 篇6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 紧扣“就业导向”, 通过与纺织服装生产工作任务完全一致的活动项目开发, 构建了“理实合一, 校企合一,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合一”的教学模式。课程实施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以实践教学为核心, 理论学习为技能获得作铺垫, 追求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相统一的境界。具体教学设计按照纺织品外贸跟单员岗位实际工作流程来展开,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合作企业资源, 理论紧紧围绕着实践展开, 边讲边练边体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纯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之分, 一切围绕跟单员岗位能力的获得来展开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呈现如下关系。

其一, 通过企业管理者的视野来呈现跟单员的工作特性和岗位特征, 以案例教学来形成学生对跟单员工作内容的初步认知。教学目标是形成课程知识技能的结构化, 在学生展开具体学习之前形成“先行组织者”,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考核方法。

其二, 结合纺织品外贸流程和纺织服装加工流程, 渐次将复杂技能组合拆分为简单子技能进行分项教学, 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技能掌握的前提条件来实现, 基本采用学生收集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归纳讲评———将知识应用于技能学习———熟练单项技能等步骤来展开。

其三, 通过完成综合项目将分项单一技能化零为整, 让学生进行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 最后进一步以纺织品外贸企业的顶岗实习获得对复杂技能的组合应用和对工作情景问题的解决能力。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总体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不同教学任务所用, 以适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纺织品外贸跟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游戏化体验式教学让学习富有意趣

以熏陶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为立足点, 重视体验式教学, 建立了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探索出一条课外实习、课程内实训等体验式教学的新路子, 实践教学工作扎实有效。比如在跟单员的有效沟通模块教学中, 借鉴了企业培训的游戏手段, 通过小组信息传递游戏来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浸润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游戏产生的笑话百出现象来展现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学习有效沟通知识, 通过小组练习来巩固沟通技能的内化。游戏对成年人具备独特魅力, 保证人人有体验, 全息融入, 学得轻松习得深刻。体验式教学则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文化, 并且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能够敏感, 互动灵敏。

2.2 团队合作学习养成团队意识与合作技巧

现代企业不但要求员工具有独立作业能力, 更看重配合集体作战的团队精神和配合能力。因此本课程创设了团队作业的真实情景, 按企业培训的需要重新布置教室, 以组为单位利用教室空间, 在任务教学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并以组为单位发表学习成果。用浸润式的切身体会和利益共享来建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经验。如在学习外贸业务关系的建立这一单元, 将学生分为四组, 分别模拟“展会找寻、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朋友介绍、利用客户开发系统”四种方式寻找客户, 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的扮演业务经理, 有的扮演业务助理, 有的扮演客户, 有专门负责PPT的切换等等。学生之间通过协商和彩排能把整个业务关系建立的场景模拟得淋漓尽致, 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加强了团队意识, 事半功倍。

2.3 以项目综合实训代替纸笔考试

孤立的知识与技能都不足以承担培养跟单员岗位能力的重任, 需要设计项目驱动的综合实训, 作为联接单个岗位技能和顶岗实训的桥梁。比如要求学生设计与制作《纺织品样品卡》, 综合训练了学生做项目书、裁剪样布、标识样布标签和纺织品规格说明等一系列的知识技能。这个项目不仅用到了跟单员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而且磨练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要完成“纺织品样卡的制作”, 得经历一个自由分组、分工, 通过团队合作逐渐完成这样一个过程。评价时, 不单注重学生作品成果质量, 而且看重学生在项目设计及执行过程中的策略获得和项目操作的经验体验, 同时考核小组的协调能力, 促成了可持续的教学发展局面。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外贸业务日益细分, 外贸跟单员已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且呈现出需求增长的趋势, 已成为外贸企业开展业务的重要基础性人才。基于外贸跟单员岗位需求提出了立足于跟单实际技能训练, 对跟单工作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 即紧紧围绕跟单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跟单员实际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以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跟单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超, 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59-60.

[2]董娜.浅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J].华章, 2010, (10) :72-73.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 2005, (7) :1-3.

纺织外贸企业 篇7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关税已经大幅度下降, 一些传统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渐地被消除和规范。与此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差异, 构筑起一种新型的、更为隐蔽的国际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 它是以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主要借口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 其将劳工标准与贸易保护相挂钩, 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内容是SA8000标准,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比较完善具体的SA8000标准,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被要求有SA8000标准认证, 但SA8000标准认证本身费用较高且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蓝色壁垒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 我们应该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理论联系实际, 就蓝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理论、影响和跨越路径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二、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蓝色壁垒的产生是人们社会关注意识增强的必然产物, 对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相差较大,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因此, 蓝色壁垒是把双刃剑, 不仅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目前, 蓝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鞋类、钢铁、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纺织品业是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是我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纺织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点。所以, 加强纺织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必要的责任。下面我们就以纺织品的出口贸易为例, 浅析蓝色壁垒对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 增加产品成本, 影响产品价格竞争力

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 因此我国已成为全球社会责任的主要目标。然而获得SA8000标准认证一般需要1年时间, 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每六个月复查一次。一个2000人的工厂需要的认证费用是9万元。但最主要的费用是在前期为了获得认证而提高员工福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以及节约能源等必要的支出以及后期的管理费用。这些费用使得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 从而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截至2011年6月30日, 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的2680家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 这2680家组织涉及到65个行业, 主要包括服装、纺织品、建筑业、金属制造、清洁服务等。从获证组织的洲际分布看, 亚洲最多, 有22个国家, 占总量的36.07%;从获证的国别分布看, 2680家组织中有392家是属于中国的占总量的14.63%;从获证组织的行业分布看, 服装、纺织、建筑行业的企业位居前三位, 三者合计1021家, 占总量的38.1%, 在此中, 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占据优势。具体情况如下表: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

2. 削弱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吸引外资能力降低

我国加入WTO以后, 外商进一步加大了来华投资力度。除了我国潜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强劲之外, 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如果将劳动标准提高到SA8000标准所规定的水平, 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会使很多外商望而却步, 跨国公司也会因为自身利益而不愿来华投资, 从而影响我国投资环境, 阻碍了对外贸易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若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提高劳工标准, 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劳动力的价格, 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但我国在国际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许多原本因为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而进入我国投资的外商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 使我国的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 生产链也受到影响, 无法进行生产和再生产。例如, 2011年1~8月我国出口纺织服装 (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 下同) 1048.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 (下同) 下降11.8%。其中, 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74.6亿美元, 下降10.1%;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74亿美元, 下降14.7%。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组织机构>综合统计司>统计数据分析

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量萎缩

随着蓝色壁垒的推行, 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也越来越多的被跨国公司加在订单的附加条件中, 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并查看我国企业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资、职工福利、奖惩制度、是否雇佣童工等各个方面。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多是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 出口产品集中在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因此很多企业产品由于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许多产品被退回, 使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总量萎缩, 整体创汇能力减弱。过去十年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 各国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分化,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 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针对国。据统计, 1980年~1989年我国被诉反倾销案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的4.6%;1990年~1999年达到13.2%;2000年~2009年我国被诉反倾销案例占世界总数的26.3%, 其中, 2005年~2009年更是达到了34.7%。

三、政策建议

1. 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蓝色壁垒的出现告诉我们我国依靠廉价的原料成本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虽然我国现在劳动人口众多, 劳动优势明显, 但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 我国的劳动优势将会减弱, 以致不存在。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实质, 就是现代部门的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的不断萎缩。因此, 我国要想维持或增强我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品业的国际竞争力, 就必须调整我国产业的出口战略, 不能单纯的依靠劳动成本的竞争优势, 要将价格优势逐步转向质量优势、品牌优势, 大力扶植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这样我国的出口产品才能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其次, 我国出口市场多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 因此更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引发进口国对我国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所以, 我国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开拓其他市场, 如南美、非洲等。而且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滞后, 进口产品主要是制成品, 而农业和石油是大多数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 进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2. 加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

劳工标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则是源泉。劳工标准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要想提高劳工标准就必须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 优化生产要素资源, 培养优秀的员工, 实施互利共赢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劳动者的教育基础薄弱, 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专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也因此拉大了我国劳动者的贫富差距以及地区差距。我国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协调作用, 并依靠市场运作机制, 改革教育纵横结构功能, 加强对下岗工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切实满足经济建设对高级技工、技术熟练工人、高级物流人员等的需求。从长远看, 教育改革要在重视农村、边远山区等落后地区薄弱群体的义务教育基础上,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深层次的改革步伐, 特别是学历教育向职业现代技术教育的转变, 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以不断满足人们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及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迅猛发展变化培养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于我国企业中的管理者及职工进行定期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责任相关的培训与教育, 增强管理者与职工在这些方面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改善我国的劳工现状, 对于跨越蓝色壁垒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随着自由贸易的不断发展, 形式多样的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 蓝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种。蓝色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实行的一种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失衡后的一种调整。蓝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给我国带来消极影响, 也带来了积极影响, 本文针对蓝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以纺织品产业为例, 分析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建议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忠实履行劳动法规;切实改善我国农民工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

关键词:中国,蓝色壁垒,国际贸易,对策

参考文献

[1]单宝.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及两手策略[J].经贸论坛, 2007, (3) .

[2]单宝.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07, (5) .

[3]黎友焕.国内外SA8000进程及趋势分析[J].经济导师, 2008, (7) .

[4]李江天, 蔡云.蓝色壁垒及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2) .

[5]张太海.蓝色壁垒与企业蓝色壁垒经营策略[J].生产力研究, 2007, (2) .

[6]马玉霞.蓝色壁垒: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亟需破解的新难题[J].国际经贸论坛, 2008, (5) .

[7]马玉霞.湖北加工贸易面临的“蓝色壁垒”——基于外贸不平衡背景[J].当代经济, 2010, (8) .

[8]马玉霞.对经济衰退阴影下蓝色壁垒问题的理性审视[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7) .

[9]朱廷君, 曾炜.发达国家蓝色贸易制度的政治经济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7) .

上一篇:开放管理机制下一篇:美国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