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及相关企业(精选12篇)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1
一、营改增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外贸企业是指具有对外贸易经营资格, 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独立从事商品及劳务进出口的商业企业。外贸企业对于积累外汇资金,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 扩大就业,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 扶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营改增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 (财税[2011]131号) :试点企业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39号的第二条第二款) :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货物劳务, 免征增值税, 相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营改增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对出口货物的零税率与免税政策。外贸企业销售出口货物时, 应具有纳税义务。由于规定税率为零, 外贸企业不必纳税, 同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表现为退还外贸企业在运输、报关代理业务中已缴纳的税款。而免税是国家根据政策需要对应按适用税率征收的税款予以减免的一项优惠政策, 在免除纳税义务的同时, 在采购、运输、报关代理业务时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对于一般纳税人的外贸企业来讲, 在营改增之前, 外贸企业发生在中国境内的货物采购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一部分作为出口退税计入企业的应收补贴款, 另一部分作为进项税额转出计入企业成本;在中国境内取得的货代、运输、报关等进项税额既不做出口退税, 也不允许抵扣而直接计入成本。营改增后,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劳务, 免征增值税, 相应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 发生的货物报关费、货物代理费、货物运输费的进项税额, 在发生国内销售允许抵扣, 从而增加外贸企业的利润。这对于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以不含税成本或少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 在同等条件下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对于从事服务出口的外贸企业来讲, 营改增是一项利好。在营改增之前, 对于在国外发生的国际运输费及有关代理费所产生的增值税, 不得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营改增后, 对应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 未抵减完的予以退税。
二、营改增对为外贸企业提供运输、报关代理业务的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后, 交通运输业的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 其应税收入为不含税销售收入, 税改后, 由于计税金额的下降, 其应缴增值税及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均会有所下降, 税负的降低会增加企业利润。
营改增后, 交通运输服务一般纳税人按照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原征收税率为3%, 税率增加2.66倍;报关代理业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原征收税率为5%, 税率增加20%。2012年3月, 中物联对上海参与试点的65家物流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 参与试点的运输企业实际税负负担率从试点前三年的年均1.88%, 上升至4.2%。根据大连港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 上半年, 营业成本增长5.7%, 剔除港口贸易业务下降、营改增后代理成本核算口径变化增加成本的影响,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1%。造成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
(一) 税率的提高会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
(二) 抵扣不足, 企业的部分成本无法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三) 营改增后, 企业需要重新购置增值税相关设备并支付有关服务费、维护费, 还需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等,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额外增加的费用。
对此, 国家也出台一些税收政策,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如对一些在一定销售额之下的小微企业暂免征增值税、营业税。而对于一些现代服务企业由于其处于经济发达地区, 税额可以抵扣, 并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享受营改增带来的利好。
三、外贸及相关企业的应对之策
外贸及相关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改增对于外贸及相关企业来说,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实践中应注意:
(一) 外贸及相关企业在从事相关业务时, 应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物流企业, 取得的进项税额才可以抵扣。
(二) 外贸企业在出口导向上, 增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例, 使外贸企业享受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
(三) 外贸企业应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这样在国内取得的有关国内运输费、货物报关代理费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 从而降低企业国内成本。
(四) 外贸企业及相关行业应适应营改增有关要求, 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行认证, 如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认证, 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五) 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 抵扣额的增加, 为外贸企业提供运输、报关代理业务的企业的税负会有所下降, 对于税负增加较大的企业, 可积极向各级财政申请给予临时扶持政策。
四、营改增面临的挑战
营改增以服务业减负为切入口, 对于完善税制, 实现税制公平, 推动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营改增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 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利益关系。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分成, 进口增值税收入归中央。营业税是地方税, 营改增后地方增加的增值税收入远不足以抵消营业税的减少。
(二) 增值税应朝单一税率发展, 目前我国的增值税税率在营改增后共有17%、13%、11%、6%、零税率五档税率。
(三) 营改增对外贸企业及相关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对进项税额的类型、抵扣发票的形式要件、退税等非常熟悉, 并严格执行。同时各级税务部门应在保证税款安全的前提下, 为试点企业的有关营改增政策解读、人员培训、简化出口退税环节等提供优质的服务。
任何税制改革均会对原有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 营改增也是如此。国家应在各试点城市和试点行业的基础上, 吸取各方面的教训和经验, 积极稳妥在全行业、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 进一步完善我国财税体制。
摘要:营改增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 以服务业减负为切入点, 对于完善税制, 实现税制公平, 推动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外贸及相关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营改增后机遇和挑战并存,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 营改增是一项重要利好, 而对于为外贸企业提供运输、报关代理业务的大部分企业来说, 税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此, 外贸及相关企业应开拓国内市场、增加服务出口比例、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进行合作等措施来加以应对。
关键词:营改增,外贸及相关企业,税负,抵扣
参考文献
[1]江宜航.营改增致物流业税负加重, 中物流再提政策建议[J].中国经济时报, 2014.
[2]张世辉.浅议“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财经界, 2013.
[3]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国税总局局长王军谈“营改增”, 新华网, 2013-4-17.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2
我可以就价格条件答复你方。
You wish to have a discussion of the price terms of washers.
您是想谈谈洗衣机的价格条件吧。
Yes, all of the price terms are acceptable.
是的.,哪种价格条件都可以接受的。
C.I.F. is the price term normally adopted by you, right?
C.I.F.是你们经常采用的价格条件,是吗?
Sometimes F.O.B. and C&F are also employed.
我们有时也用离岸价或成本加运费价,
You said yesterday that the price was $60/mt, C.I.F. Brussels.
您昨天说价格为每公吨60美元C.I.F. 布鲁塞尔。
In case F.O.B. is used, risks and charges are to be passed over to the buyers once the cargo is put on board the ship.
如果采用离岸价,货一上船,货物的风险和费用就都转给买方了。
Your price is quoted C&F Xingang at EUR200 per washer, right?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3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是由内外两个因素造成的。
外因方面:第一、中国威胁论,故意放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出口呈快速增长之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因此,西方国家害怕中国强大,想方设法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反倾销措施。第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盛行。WTO成立后,传统的贸易保护方法,如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严重约束。而WTO所允许的主要保护措施之一的反倾销,更加受到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青睐。他们不断采用反倾销诉讼这一贸易限制措施保护本国工业。结果,反倾销诉讼被一些国家滥用,对华反倾销越演越烈。第三、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参照第三国的“正常价值”确定反倾销。由于我国传统上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给国外留下定势,即认为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屡屡对我国采取反倾销。
内因方面:第一、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秩序混乱。从我国出口新产品的结构来看,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呈过度竞争状态,产品附加值低,造成了中国出口商品与低价密不可分的国际形象。我国部分企业以低价竞销抢占国际市场的营销观极易引起反倾销。我国企业往往对非价格竞争因素重视不够,主要依低价打人国际市场,不注重以新产品开发,改善产品的包装装潢、广告促销、公共关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营销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缺乏良好的营销组合战略。国内企业为了出口抢占国际市场,竞向低价倾销引起反倾销。这种混乱的出口秩序是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直接原因。第二、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使对方轻易获胜,导致国外企业恃无忌惮地频频对我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据《1994年反倾销协议》第6条第8款规定,当反倾销当局调查出口公司状况,倾销产品在出口国国内销售的价格和数量,相似产品的成本和费用时,如果出口商答复不完整,不全面或出口商不允许,不配合主管当局的调查工作,主管当局可以依据其获得的起诉方提供的资料进行裁决。在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由于我国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但无法提供详实、充分和真实反映中国企业生产和出口情况的基本数据,结果使进口国企业轻易获胜。除因“统一税率”使企业应诉积极性降低以外,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应诉经费不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是导致企业应诉不力重要因素。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对策,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对策
1、融人WTO,充分利用WTO法律和制度,遏止国外对华反倾销。第一,利用WTO《反倾销守则》。中国加入WTO后,就有权援引WTO的《反倾销守则》,规范同欧盟、美国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条款,据理力争抵制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歧视性的法律方法处理与我国的贸易争端,为我国出口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第二,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一旦我国与外国发生了反倾销争议,首先在WTO框架内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在许多情况下,协商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我国企业就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评判,可以要求成立专家调解组。在争端解决机制下,我国企业可以据理力争,对其不公平处理结果可以上诉到WTO,利用WTO这一国际法武器来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第三,参与WTO法律体系完善与执行。既然我国已经加入WTO,就有权参与WTO反倾销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努力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思想和原则贯穿于其中,使WTO的反倾销法得以健康发展和公平实施;同时,还可借助WTO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其法律体系的主导作用,约束各成员方的行为,监督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放弃歧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第四、加强我国反倾销立法、采取以牙还牙报复手段。我国加入WTO后,必须依靠WTO规则允许的反倾销法律手段保护我国民族工业,和西方国家进行抗衡。我国应根据WTO法律体系和WTO规则,修改现行法律,与国际反倾销法律接轨,与WTO规则所要求的条件达到一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虽然我国在1997年3月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对国外向我国倾销作出了处罚的规定。然而,我国迄今为止刘外国的反倾销却只有7例。——旦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采取反倾销时,我们可以依法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措施,针对该国的产品也采取反倾销。这样,我国反倾销法律就对那些对我国采取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2、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各级商会和企业的协调作用,宏观指导协调定价。政府或商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企业之间对出口商品的合理价格,促成企业树立长期效益的观念、协同作战,统一对外报价,缓解彼此之间的竞争,以消除无序竞争的弊病,避免我国企业之间自相残杀,同归于尽的恶性竞争行为。对于破坏企业统一.价格的行为,可按照我国《关于处罚低价出口竞销的规定》,采取处罚措施。政府应依法规范企业的出口经营行为,创造良好、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更长远地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3、监控出口市场,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我国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驻外经商处的力量,通过便捷的信息网络系统跟踪当地市场行情,尤其密切监控我国大宗出口商品的市场及价格状况,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定期向国内提供研究报告,将国外的反倾销政策动向及时反馈回国内,敦促国内企业及时调整出口价格,调整向这一地区的出口商品的数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4、成立反倾销机构,储备反倾销基金,培养反倾销人才。由于我国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我国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建立一支有知识、懂业务的反倾销专业人才队伍,研究外国反倾销法规,掌握反倾销动向,制定策略,对企业进行具体指导。这一机构应由政府牵头组建;另外,由于反倾销案件应诉费用较高,许多涉案企业难以支付这笔费用,可以考虑的办法是让商会或行业协会让企业每年按其出口额的一定比例交纳反倾销基金,专门用于反倾销应诉以及必要的凋研、共同对付外国的反倾销。设立反倾销基金会目的是鼓励企业参与反倾销诉讼和提起反倾销诉讼。应诉者若败诉,则从反倾销基金中列支其诉讼费用;若胜诉,则可以通过税收方面的措施给予经济的鼓励,贯彻谁起诉谁受益的原则,提高企业参与反倾销诉讼的积极性。这一策略尤其适用于我国目前经常遭受反倾销也最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商品经营领域;最后,培养反倾销人才。欧盟目前有反倾销调查官员有240多人,而我国从事反倾销调查的人员不足欧盟的十分之一。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反倾销人才和律师。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反倾销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个别省份已率先作出表率。2002年1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出面,山湖北省外经贸厅组建了全面负责反倾销基金储备,人才培养,反倾销应诉和损害调查等职责为一体的事业机构。全国其它省份可以借鉴。
二、企业层面的对策
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实行多元化出口战略,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和升级,转变到通过高质垃和适当价格扩大出口,扩大市场份额,这是根本途径。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靠低价竞销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场在变,企业的营销观念电要改变,出口企业不应把获利的着眼点放在恶性竞争,低价倾销上,而应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出口商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推新款式,提高产品功能、生产标准、良好的外观包装、装潢,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争创世界驰名商标、世界精品名牌,依靠非价格因素开拓国际市场,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同时,注重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在巩固现有的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尤其是要加强对东欧、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以降低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反倾销风险,从而稳定地占有国际市场。
2、及时应诉,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当出现进口国反倾销立案调查时,各企业应紧抱成团、集体作战应诉,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鼓励和规范出口产品的应诉工作,我国外经贸部近日颁布了《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我国参与的反倾销应诉是基于WTO成员方资格,必须按WTO规则行事。WTO反倾销法附录二中对反倾销裁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不与进口国主管当局配合,或向其隐瞒材料,既可以对当事人作出不利裁决;如非价格原因导致的人为的倾销幅度,进而断定工业损害存在,可以对进口商品采取征收反倾销税,限制进口等措施。出口企业在应诉中,还应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抗辩。反倾销程序十分复杂,专业性强,加之每个环节的时限要求十分严格,每个环节都对应诉成败十分关键。因此,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应诉较为困难,寻找合适的律师就十分重要,将律师的法律专长和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专长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应诉工作的成效。
总之,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化,走出国门的企业必定是越来越多,他们将会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我国的反倾销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作为一种维护自身权益的手段,反倾销刘国内企业来说还是一门新的领域。因此,制定措施,加强对策研究,是中国企业对付反倾销的必由之路,治本之路。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4
一、企业反馈来的信息
(一) 岗位调查及工作任务
1. 岗位:业务员、跟单员等。
2. 工作任务:
(1) 业务员:一般要求为:1) 了解产品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 能够给予准确、适时、适宜的报价, 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开发新产品;2) 了解外贸流程, 能独立开发客户, 及时答复客户有关商品规格、质量等问题及处理疑问并努力下单;3) 跟踪生产过程、验货, 保证质量;4) 能够独立制作整套单据和相关的检验证明等, 并独立联系货代, 将货物安全送入仓库, 并及时通知客户和货代有关货物装运的情况;5) 妥善保管并有条理地归档客户的资料和样品;6) 及时退税核销;7) 及时向客户提供我司最新产品信息和产品目录;8) 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 并及时获得有关产品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有的公司要求业务员做到:1) 准确报价;2) 积极开发客户, 对外贸流程了解, 努力下单;3) 及时答复客户疑问, 跟踪并确保商品质量;4) 制作整套单据, 处理运输事宜;5) 获得有关产品的最新信息并提供给客户;6) 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7) 处理好交易后相关事宜。 (2) 跟单员:在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 以客户定单为依据, 跟踪产品 (服务) 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落实, 主要包括 (但不限于) 备货、租船订舱、报验、报关、制单结汇、收汇核销、退税等 (往往一人兼多职) 。
3. 技能要求:
(1) 业务员:一般这样要求:有广博的知识, 不仅包括业务知识, 还包括其他领域的知识;非常了解客户心理, 懂得客户的需要;沟通表达能力强, 和陌生人攀谈交往的能力强;在交际中被客户认可的良好人品;开发市场有计划, 有目标, 有方法;良好的心态, 不会因为被人拒绝而气馁, 或者自我否定。有的公司这样要求业务员:丰富广博的知识, 善于沟通, 了解客户心理, 交际能力强, 人品好。 (2) 跟单员:一般这样要求:掌握外销、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单证与报关等综合知识。还有的企业这样要求跟单员:具有验厂技能、样品操作能力、外贸商品的验货能力、企业生产进度的控制能力、外包、包装检验能力、报检报关运输管理能力、国际结算的处理能力。
(二) 外贸企业规模、岗位调查及毕业生要求和教学实践关系
1. 关于公司的大小。
公司的大与小是相对的, 主要是受行业性质及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的制约。因此, 与关心公司规模相比, 毕业学生更应该关注自己个人是否热衷这个行业, 是否喜欢在这个产业链中的这份工作。对于某些职业, 或许既适合大公司, 又适合小公司, 同样与公司大小无关, 如销售。与小公司相比, 大公司的完备制度可能只是使公司运作更流畅高效, 培训也只是起到使员工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提高凝聚力的目的。此外, 大公司的规范管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 新员工对此产生一种心理依赖是不必要的。因此不必要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心理:只有进大公司才是自己发展的唯一道路。小公司同样有一展拳脚的天地。
2. 关于外贸公司的岗位。
只有超大型分工很细的公司才要求业务员只精于销售, 否则业务员要学很多。和供应商急客户谈价格要知道分辨产品品质及价格构成;注意语言的分寸;有的公司单证的专业人员都没有, 业务员还要知道配船报关;对于客户要知道风俗习惯、语言习惯;有的客户只能跟他说半截的英语, 不然他不懂;开拓市场还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大趋势等等从小到大的问题, 而且要求各种能力, 比如应变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强。因此说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挑战性大, 机遇也多, 工作压力大, 前途远大, 对从业水平要求比较高, 待遇比较好;外贸跟单员工作要求认真仔细, 有责任感, 专业水平好, 但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挑战性也差, 前途一般, 待遇不会有大的发展, 但是, 外贸跟单员往往是业务员的基础, 也基本没有一开始就是业务员的。外贸行业还有许多其他的职位可供选择, 比如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等。但是报关员和报检员都要通过全国考试才能上岗, 报关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能让货物顺利出口, 按要求制作报关单等并向海关申报, 配合海关查验、缴纳相关税费等, 单证员的工作则是为了制作符合信用证, 合同规定的单证, 实现顺利结汇、收汇。单证员工作相对重复单一, 跟单员总是跑工厂车间。就收入水平来说, 还是业务员的潜力比较大, 因为业务员一般都是工资加提成模式, 如果做得好, 收入就能不菲。前提需要公司的一些鼓励竞争机制。
3. 关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最主要的是能力, 另外, 外贸公司的岗位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制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船务;业务范围多管齐下, 包括出口、进口和内贸。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标准是以够用、适度为原则, 不招最优秀的, 只招最合适的, 例如, 外贸助理有一个要求, 英语一定要好, 而且要了解外贸流程, 帮助外贸经理处理一些日常事和外商联系工作。对于业务员和跟单员的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 业务员英语要求较高一些, 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跟单员, 要求熟悉工厂管理流程。实际操作中, 各个岗位的区分不是很清晰, 很多公司跟单员和业务员是一起的, 有时业务员就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面只负责邮件以及和客户洽谈, 其他订单下来了, 关于生产方面的事情就有跟单员的去做了, 甚至样品整理也要跟单员帮忙做。还有些公司, 单证方面的事情业务员现在自己做了, 跟单员只负责跑车间。因为规模及条件的限制, 很多业务员同时担当上面所提多个角色。因此, 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在知识层面要求是多面手, 能担当多个职位。当然, 不管业务员还是跟单员都要求较高的素质, 如待人处事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等。
我们调查的诸多公司最大的特征是:无论规模大小, 要求员工充分了解行业, 拥有国际贸易专业全面的知识, 有灵性、有闯劲儿, 并且有经验的积累。此外, 必要的礼仪与计算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往高校里处于凭借考试分数或科研成果为学业佼佼者的评判标准在外贸企业中是不适用的。往往在学业上平平但比较活络、善于交际同时注重实践积累的毕业学生在外贸业务中却成为出类拔萃的员工, 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课本知识和客观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采取何种方式把那些善于钻研或抠书本的勤奋学生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4. 关于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国际贸易课程讲授中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 与现实脱钩。比如, 国际贸易实务中关于运输、商品就讲得比较少, 而保险就很详细。而实际业务中, 运输是国际贸易极为重要的环节, 商品知识的全面了解对学生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而保险一般是约定俗成的, 据被调查的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丁力部长所言, 新手如果进入公司后在运输部门及仓库任职一定时间就会很快成为成手。而这两个方面内容恰恰是我们的教材所忽略的。另外, 实际业务中, 有的客户不签合同, 直接发来purchase Order, 有些合同是定制的, 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与精力于合同。丁力部长特别提出, 外贸函电这门课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国际贸易离不开相互之间的联系, 外贸函电融会了国际贸易实践知识与英语能力, 对外联系与沟通万万缺少不了它。作为一名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教师, 尤其感到责任的重大, 也深深为每年有限的课时量而困扰。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学生和企业两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 我们可以将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重理论, 轻实践。授课时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偏深、偏多, 我们更为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没有给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足够的重视, 实践和实训内容相对不足, 知识的实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突出,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职业教育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色没有得到体现。 (2) 重出口, 轻进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 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 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 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 利润很薄。通过对中国有关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 进口不但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产资料、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等, 其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可低估。 (3) 分散性, 各自为政。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 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交叉、陈旧的问题。
2.建议。由此就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 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遵循教育规律,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培养从事外贸销售、外贸制单、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等工作的操作型人员。 (2) 教学设计和教学重点。建立适合高职特点的新课程体系, 与外经贸行业发展相适应, 充实新内容, 推进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增设电脑基础、基础英语、人际交往、职业指导等现代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则根据行业化、专业化需要, 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 专业技能课则进行细化, 分成物流、货代、报关等。 (3) 加强职业性、实践性实训课目。加强职业学校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强化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社会的要求。 (4) 提高教师素质, 适应改革需要。加快教师队伍知识更新, 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5
一、岗位名称:外贸销售业务员
直接上级:外贸主管
定员标准:3人
二、岗位职责
(一)概述 主要负责联系国外客户,签订合同。
(二)工作职责
1、配合公司的所需,及时作好翻译工作
2、熟悉产品,对产品有所掌握,并能独立分析其尺寸及结构和给予准确的报价
3、熟悉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找出不同产品报价时的区别
4、能独立开发客户,对外贸流程了解,对产品的规格、质量等都能给客户及时的答复
5、能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好客户的疑问,并努力下单
6、生产过程应跟踪、验货,做到质量保证
7、能够独立制作整套单据和相关的检验证明等,并独立联系货代,将货物安全送入仓库
8、及时通知客户和货代有关货物装运的情况
9、妥善保管客户的资料和样品,有条理的归档
10、退税核销要及时,将所需全套资料送给财务办理
11、提交季度业务汇总和总结
12、注意提升自身产品知识、英语和业务能力
13、在国外的重要节假日里,需发送电子贺卡以示问候,及时向客户提供我司最新产品信息和产品目录
14、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并及时地向他们请教有关产品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15、协助外贸主管,参与对外谈判
16、根据外贸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设计部开发新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工作内容
1、及时安排好打样。
要按客户的要求,书面详细列出打样单。打样单上应严格明晰四大要素:数量、原材料、产品结构和工期。打样单应由主管签字后,方能递交工厂安排打样,如涉及新开模具,应请示
主管;打样需新购原料或辅料,应书面通知采购部购买。样品完成后,应仔细审核样品,寄出前,必须拍照存入电脑档案。如果是新客户,样品是否向客户收费、收多少、快递费是预付还是到付,需请示经理,由经理决定。总的原则是:样品收费,运费到付。
2、严格把握“报价单”,精确地报出美金销售价格。
报价单(成本核算单)原则上是由工厂核算的。业务员在向工厂索取报价单(成本核算 单)时,应拿到 Excel 的电子格式,而不是纸张打印件。拿到工厂提供的报价单(成本核算单)后,业务员应逐字逐行进行审核,检查是否有任何可能的差错。特别要有能力看出明显的错误,如发现材料使用错误或者材料价格使用错误以及尺寸有偏差等,应立即通知工厂,要求工厂立即改正错误。当遇到工厂未能及时提供报价单(成本核算单),客户又要马上提供报价时,业务员应立即动手,收集相应的报价单(和以前的类似报价比较)数据,自己制作出准确的报价单。业务员一定要将报价单中利润和销售利润率的情况记录下来,供日后参考。美金卖价确定后,原则上必须经经理审核后,方能对外报价。个别客户提出佣金 要求的,业务员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主管汇报清楚,由经理决定如何操作。
3、积极主动与客户保持联系,促使客户及早下订单。
样品寄给客户之后,应在快递网页上查阅客户是否已经收到样品,确认客户样品收到后,应立即发信给客户,非常客气地询问客户对样品的评价,询问客户是否有下订单的可能。
4、业务员应始终牢固树立“订单就是命令”的企业理念。
客户下订单后,业务员应在第一时间整理出公司内部业务联系清单或者厂内合同,并立即下发到有关部门。客户下订单后,业务员应立即放下手头其它并非万分要紧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对客户订单的分析,围绕“数量、原材料、产品结构和工期”四个要素,与打样时的最后确认样核对(必要时要再次与车间沟通),如有客户交待不清的,应立即发电子邮件与客户 书面确认。客户确认后,立即填写厂内合同并下发。从收到客户原始订单到厂内合同下发,整个过程的时间,能半小时解决的,坚决不能用 1 小时解决,能 1 小时解决的,坚决不能用 2 小时解决,以此类推。整个过程,最长不能超过 48 个小时。如果期间业务员正好轮到休息,则无条件调休。如客户原始订单有交待不清,业务员发电子邮件后,客户在上班时间的 4 个 小时内没有回复的,此时业务员应立即做两件事:第一,尽快联系客户,催促客户尽快书面回复;第二,口头汇报主管,讲明情况,如主管提出新的建议的,立即按主管要求去做。厂内合同的填写应全部反映出客户订单的所有内容及要求,以便车间的准确贯彻和执行。厂内合同中应绝对杜绝模糊语言,如“与上次一样”、“与去年一样”、“有关部门”等等。在厂内合同的右下角,业务员应手工亲笔签下自己的姓名,而不能在电脑中打印出自己的姓名。手工亲笔签名,表明业务员已对订单的内容已经彻底审核,已经没有任何丝毫的差错,也表明业务员已对此订单已经完全承担全部的责任。当然,订单最终确认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客户
30%定金到账,或信用证到手。如定金或信用证未到位,可下发订单,让技术部先计算用料,但要书面通知采购部:“所有物料采购等通知”。
5、把客户的包装要求完整、全面、清晰、及时地告诉包装部门,以保证包装物品的及时到位。
6、与技术部、采购部和生产部负责人全程保持沟通,了解订单的算料、物料采购、生产安排、实际生产动态和包装物品到位程度的最新情况。如主管或经理询问有关这些情况,业务员必须能对答如流,绝对要避免“我 不知道”、“我还不清楚”、“大概……”这样的言语。
7、会同技术人员和生产部质量检验人员,作好详细的书面验货记录。
技术人员和生产部质量检验人员随时检查成品质量情况,作好详细的书面验货记录。如果发现成品有质量问题,应立即汇报外贸主管,并立即通知生产部负责人,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反映质量问题时,应随机抽样,列出数据,显示质量问题的百分比,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既不能以偏概全、小题大做,更不能视而不见、无所作为。
8、业务员在验货时,同时应对订单的所有货号进行现场拍照,并存入电脑档案。
9、提早与生产部负责人沟通,预先安排好大货的出货计划。
负责人沟通出货计划确认后,先与客户确认,客户确认后,立即准备好所有出货资料,并在第一时间订好舱位或航班。所有拖箱时间或送货日期确认后,应立即发出书面“出货通知”。“出货通知”的发放范围应明确书写清楚。
10、做好货款的回收。
如果是信用证付款,要在发货之前将信用证上所要求的所有单据准备齐全,并确保无误,以避免银行审核过程中发现任何不符点,而造成货款回收的延误,如因业务员缮制单据出现任何 纰漏而导致货款无法回收,业务员将承担相关责任。
11、按照财务会计的要求,月底之前及时将本月发货的每批货物的相应单据包括提单复印件、报关单复印件、场站收据、订单合同、装箱单以及税务局出口产品专用发票 提交到财务部门
。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办理核销及退税。
12、完成主管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岗位权限
1、产品定价权(范围内)
2、所跟进客户销售策略制定及建议权
3、申诉权
五、应负责任
1、对公司销售任务的完成负责
2、对销售货款回笼负责
3、对应有的各种统计资料、表格、档案的完整性、正确性、安全性负责
六、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场所
办公室
环境状况:基本舒适。
台式电脑:1 台 固定电话:1 台
七、资历
1、工作经验:从事相关外贸工作 1 年以上。
2、学历要求:营销类,国际贸易类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
八、身体条件及心理品质 身体条件及心理品质身体健康,为人处事正直、坦诚、成熟、豁达、自信,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 精神,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九、岗位要求: 岗位要求:能力要求:
(一)能力要求:
1、能利用互联网、展会、政府推介、平面媒体等渠道收集业务和客户相关信息,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2、能利用互联网、展会、政府推介、平面媒体等渠道开发客户资源;
3、能根据各种展会要求和外贸主管的策划方案布展,做好参展过程的各种协调工作;
4、能根据外贸经理的要求就外贸合同各个条款与客户交流磋商;
5、能起草完整正确的外贸合同,并能落实合同的签订事宜;
6、能与供货商或生产部门及时沟通,跟进外贸合同的进度,落实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
(二)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以及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行业标准;
3、熟练掌握交易商品的相关知识;
4、熟练掌握外贸英语函电基本知识;
5、熟练掌握外贸单证和国际结算基本知识;
6、熟练掌握参加展会基本知识;
7、熟练掌握运输和运输保险基础知识;
8、熟练掌握报检和报关基础知识。
(三)素养要求:
1、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写能力;
2、具有较强的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
3、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能正确处理企业内外事务;
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妥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
十、关键业绩指标
1、销售目标完成率
2、利润目标完成率
3、新客户开拓指标达成率
4、客户信息及市场资讯收集情况
5、订单执行准确性
6、客户投诉率
7、培训考核率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6
蔺汉杰 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两年有余,各国经济正逐步回暖,世界贸易经济也慢慢走向正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在经过一轮重新洗牌之后迎来了新的重组和变革,这对我国对外贸易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金融危机的阴霾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外贸企业却不能掉以轻心。我国外贸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其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尤其是财务风险。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应当时刻对其保持关注,提升外贸总量的同时还须防范财务风险,避免外贸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环境
1.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犹存。世界经济形势从2009年开始逐步回暖,但是在本次金融危机重灾区欧洲仍有许多国家处于衰退状态。由此可见,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世界经济依然还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近期欧洲发生的一些国家债务危机,一旦处理不善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2.贸易保护行为日趋频繁。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许多特殊问题,各国之间充分开放对外贸易才能达到互利共赢。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余威”,一些国家却不顾全球经济益,违背WTO精神采取了或多或少的贸易保护政策,而这些行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都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使本币贬值。虽然如此,美国仍借人民币升值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经超过2%,预计下一年将达到3~5%。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的前景堪忧。
4.我国经济转型加速。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政府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出了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针。我国外贸企业多为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的模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占比例还很小,长期以来多依靠低成本优势经营,其在国内经济转型时期的自我转变能力令人担忧。落后产能的关闭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将给外贸型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5.国内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物价上涨有所放缓,但是后危机时代的物价上涨压力依然明显,并不亚于2008年之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10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但外贸产品不具备与国内供应一样的加价空间。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金筹集与流动性风险。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各国间经济贸易的恢复刺激着我国外贸企业扩大经营生产,引发了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我国外贸企业除少数大型高科技代工企业外,多为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刚从金融危机的煎熬中走出来的这些企业甚至连日常流动资金的需求多无法满足,根本不具备扩大投资的能力,只能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原本就是一个世界难题,加之外贸企业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并且存在销售回款风险,其资金融通更加困难。中小型外贸企业同质性较强,大多不具备增长能力,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股权融资,也难以吸引风险基金的注入。银行对外贸企业贷款的巨大风险制约了其放贷意愿,使其债权融资同样困难。出口回款滞后销售完成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此期间即便是维持现有经营,外贸企业也存在缺乏营运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2.经营不确定性风险。虽然世界经济从2009年开始已经有所好转,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有所恢复,但是短期内经济走势仍难以准确预期,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洲各国屡屡出现政府债务危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其中任何一国的债务危机都有可能引发整个欧盟地区的经济动荡,甚至像2008年一样触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民众的心理创伤尚没有消除,尤其是在美国。美国和欧盟作为我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其经济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出致命一击。外贸企业自身不足以准确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一旦风险实际发生,资金、库存、债务等方面都将收到牵连,很难全身而退。当前回暖的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很可能忽视经济波动对自身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盲目的扩大生产和出口销售,由此扩大了经营不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甚至加大信用风险和资金风险。同时,贸易保护行为的日益增多使其发生时间、范围和方式难以被预测,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财务上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3.汇率变动风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1994年汇率并轨开始上升,16年来已经累计升值56%,即便是从2005年汇改开始也上升了25.1%,在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未来一段时期内出于国际交往等各项原因,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提升,只是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尚未知晓。汇率波动对于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也是其重要财务风险之一。对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我国消费者心理及进口产品性质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条件下对于出口型企业却形成了致命的打击,其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汇率上升引起出口量和企业利润的急剧下降,由此产生的包含所有财务方面的风险,甚至妨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预算;二是尚未回收的应收款项和没有向银行结汇的外币存款受汇率上升影响而贬值,破坏了企业原有的资金循环并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需求量。
4.信用违约风险。外贸企业多以商业票据或是应收款项目进行,销售回款率以及资金周转率都需要依赖交易对方的诚信度以及经济实力加以保障,即便是银行承诺对付的信用证也经常发生软条款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各国企业都处于恢复阶段,出于经济风险的确是存在以及其对在身利益的过分考虑,买方信用违约的发生频率提高,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加大对其正常经营造成了更加明显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发生的各类出口信用风险案件大幅度增加,大案也频频发生,严重侵害了企业出口收款安全。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企业出口收汇违约率增加了189%。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买方的信用风险并未消减,其流动性和偿付能力仍存在巨大的隐患,甚至在一些缺乏商业道德的企业之间存在恶意违约行为,由此带来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信用违约风险加剧。同时,在外部竞争较为激励的环境之下,许多外贸企业出于对占有市场和吸引顾客的考虑盲目的扩大销量,而将风险意识抛之脑后不顾收款风险的存在。
5.成本风险。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最底端,其生产的多为低附加值产品,在最终产品中所享受的利润分成极低,基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以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成本优势对我国构成强有力的威胁。随着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步提高以及银行贷款利率和土地租金的不断上升,其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成本被大幅度推高。外部的竞争使得我国外贸企业不但不具备对产品涨价的不可能性,甚至不得不降价维持市场。在外贸企业转型和自主创新产生成效之前,其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所面临的成本风险很难被化解,一段时间内甚至可能发生“薄利–保本–微亏”的不利转变。成本风险与汇率等其他风险相结合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其未来发展虽然具有美好的前景但也举步维艰。
三、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
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巨大,以外币进行结算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的重要原因,一些国家借此实现贸易保护的目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于改善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为其规避汇率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及广东四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迈出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一步。但是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太少,试点企业数量有限,并不能化解绝大部分企业的汇率风险。繁杂的审批和监管程序限制了企业开展人民币结算的自由度,不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我国政府应当在时机成熟之时立即将试点扩大直到全面实施人民币结算,以此应对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降低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优化外贸企业财税政策。税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对其各类财务指标都产生影响。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虽然国家对其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税收优惠口径应该更广、力度应该更大。现阶段针对外贸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多,只有小型或高科技型外贸企业才能比照同类型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按照20%或15%的税率缴税。但是大部分外贸企业并不能享受此类优惠政策,在对外竞争中不具备税费优势。外贸企业多为增值税应税企业,享受增值税“免、抵、退”优惠。但是受WTO多方协定的约束以及为国家产业调整服务,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同时有另外一部分商品的退税率也大幅度下降,对不同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各异。一些企业从中受益,另一部分企业却举步维艰。同时,出口退税程序较为复杂,需要企业现行纳税才能退还部分增值税,给企业资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得税和增值税属于国税范畴,地方政府并不具备税收自主权,对外贸企业的税收优惠只能从国家层面着手,降低其企业所得税率的同时提升出口退税比例并优化退税程序。
第三,创新外贸企业融资模式。外贸企业的许多财务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资金问题上,而融资难的困境又加剧了其财务危机。当前形势下虽然外贸企业较一般企业而言存在更多的风险,导致了银行不愿意对其开展贷款业务。但是外贸企业自身也存在独特优势,为银行开展新型融资业务提供了先决条件。外贸企业大量的出口单据、商业票据还有应收项目都可以作为融资产品的标的物或抵押物,从而提升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以往的风险意识,大力展开对外贸企业和其交易对方的信用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票据贴现或抵押贷款业务。通过“以抵押为核心的贷款”到“以业务为核心的贷款”的转变,使外贸企业获取生产经营和技术革新所需的资金,避免其财务危机。
第四,发展套期保值产品。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尚未全面开展的当前条件之下,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成为外贸企业规避短期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产品数量有限、品种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时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也不能实现不同类型企业的风险转移。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借鉴欧美资本市场经验,大力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开发出更多更好更适合于外贸企业特征的人民币产品,使外贸企业可以更好的借此降低汇率风险。
第五,加强内部控制。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虽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多方博弈环境之中,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却是源于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不同企业的风险偏好迥异,这决定了企业的风险可能性,但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降低实际风险的必要手段。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外贸行业内控意识都较为薄弱,内控制度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外贸企业除面对一般企业风险之外,受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和各国政府行为的更多影响而存在着自身风险的特殊性。这些都将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特殊的经营风险,经济的不确定性又给其带来了包括成本风险、币值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外贸企业应该系统分析自身的各类风险,针对其风险设计适合的内部控制措施,用以防范风险。外贸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风险并要重视内控制度,为内控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采取监督措施,保证内控的有效性。
第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成为“百年老店”甚至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多从事产业链较低层级的生产,企业之间甚至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同质性较强,处于近乎“肉搏”的价格竞争状态。在当前国外新兴市场劳动力价格低于国内的情形下,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许多外贸企业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外贸企业的产业升级在所难免,而自主创新就是其必要途径。通过自身的革新,提升我国外贸企业软实力,使其在生产经营中获取额外的收益,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筹码,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转型中被化解。同时,也只有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多的享受国家得到各项优惠政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解决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外贸企业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外贸企业融资现状及建议 篇7
外贸企业的定义为具备进出口权的制造型企业或者是中间商的贸易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本文论述的重点在国内的外贸企业, 融资成本大多为10%~15%, 是发达国家的3~5倍。近几年来, 珠三角的私营企业出口额占比30%多, 而长三角的私营企业出口额占比40%多, 但两者的国有企业都在10%以下, 足见私营企业出口额已经大大超越国有企业, 但私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融资难成为棘手问题。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国企资产方面的实力, 融资方面比中小私企有优势。另外, 外贸企业本身还具备一些对外贸易自身特征的融资渠道。从企业融资来源的渠道上分内部和外部融资渠道。
(一) 内部渠道。
自筹资金, 是内部渠道, 就是企业自身的积累, 首先企业要有收入来源, 现金流保持正常运转。外贸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在采购环节, 由于实力不大, 不能取得供应商的赊账, 出货前要预付款给供应商;而销售环节, 为了吸引客户, 却给采购商赊账, 客户一旦信誉不好或者经营困难, 容易拒付而造成坏账。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 就会发生经营困难, 无法正常运转, 会导致停产, 甚至破产。外贸企业还有退税款的回笼, 也是资金的来源, 退税款由国家税务机关审核企业递交的申报单据通过后, 拨款回企业, 由于出口环节繁琐, 需要提供众多准确的相关单据, 还要时间申报, 出货后退税款几个月内才能退回来。遇到国家财政紧张, 退税款的回流还要延迟。租赁融资也逐渐走俏, 主要是对中长期高昂的成套设备的租赁, 防止购买成套设备支出大量的现金, 而使企业营运缺乏现金流陷入困境。但租赁业务每月都要偿付租金, 累加起来的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 外部渠道
1、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
首先, 传统银行贷款的做法都是需要以担保或抵押为代价, 但外贸企业, 特别是纯贸易类型的, 经营规模小, 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而且企业关系简单, 没有上一级单位和相关部门为其担保, 无形资产又难于量化。于是多数商业银行认为贷款给小的外贸企业风险太高而不愿为外贸企业贷款的僵局。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 而且本身固定资产实力比较强, 所以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但在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是较高的, 而且手续复杂、流程时间长, 并且企业为了寻找担保或抵押, 还需要付出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杂多的费用;其次信用体系的问题, 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出外贸企业的信用状况, 银行也较难开展高成本的贷后监管。因此, 银行就只能靠平均所有企业的信用水平来确定利率。这样必然对信用度较高的企业不利, 而优质的企业融资渠道也会多, 不再向银行申请高利率的贷款;最后, 当贷款市场上只有信用水平低的企业时, 银行也不愿意向类似的企业发放贷款。在日常贸易中, 企业惯用的是商业贴现的融资产品, 企业作为持票人汇票在到期日前, 贴付一定比例的利息, 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商业银行。
外贸企业还具备一些对外贸易自身特征的融资渠道, 但很多外贸企业融资方面专业性不够, 没有具体落实这些渠道。而且实际操作中, 银行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 往往挑剔单据中不符合点的问题来延迟付款, 或者直接取消此项服务。
(1) 打包贷款, 就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出口商融资, 向收到合理有效的信用证的出口商提供的信用证项下用于采购、生产和出运的专项贷款。打包贷款是一种装船前短期融资, 也称出口押汇。出口商借入打包贷款后, 在货物出运后取得符合信用证要求各种出口单据并向进口商开具汇票后, 将整套单据抵押给贷款银行。打包贷款数额一般为出口货物总值的50%~70%。
(2) 福费廷, 就是指银行无追索权地从出口商那里买断来自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应收账款。一般只适用于信用证项下经有关银行承兑或保付后办理;福费廷通常可按承兑付款金额, 扣除一定利息后, 全额得到融资且操作安全可靠;办理福费廷的银行一般要对承兑银行的资信进行评估, 并形成代理行额度, 承兑行在受理银行中有足够额度, 受理银行才能接受出口商申请福费廷, 否则只能将此笔福费廷转卖给其他银行。票据业务关系较为明确, 假如出口商出现恶意的欺诈行为, 承兑行仍要向买入福费廷项下票据的银行付款, 而后再主张自己的权利。
(3) 保理业务, 出口商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合约关系。根据合约出口商将其与买方签订的出口货物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适用于非信用证业务, 保理时通常按应收账款的80%融资。保理则需要对进口商和进口保理商的资信进行评估, 形成一个风险担保额度, 若出口商接受相关的保理费用, 即可在出货后办理保理。如果进口保理商认为进口商资信情况不良好, 对其风险评估高, 则保理中止。如果出口商存在违约行为或者欺诈, 进口商提出异议或索赔, 则保理业务无法进行, 且保理商有权要求出口商进行债权的反转让。保理项下常常因为买卖双方的贸易合作纠纷, 出现保理项下进口商不付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可依赖进口保理商的催收, 也可以买卖双方自行谈判、仲裁或诉讼, 来确认过错方或债权债务关系, 保理商再根据裁断的结果来判别是否继续进行保理。
(4) 出口信贷, 就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侧重于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大宗商品, 通过提供信贷担保和利息补贴的方式, 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信贷, 一般年限为5~8.5年, 但不超过10年;只能购买贷款国出口的产品, 其贷款利率要比国际资本市场利率的低, 且贷款国政府补贴利息的差额;由国家或其授权机构承担85%~100%的出口商品的商业风险、政治及经济风险。
2、民间机构辅助外贸企业融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门槛高, 而且目前还未完善和规范, 因此外贸企业进入股票市场具有很高的难度。现在趋势是民间机构根据传统外贸企业的资源和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大趋势, 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 构建诚信、高效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开创了新的融资模式, 有望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得到缓解。这些民间机构依托互联网大数据, 兼调查和控制一身, 让原来流于形式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 更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只要经这些平台进行外贸所有的流程环节, 就能凭借自身的贸易和交易情况获得贷款, 享受不同类型的融资服务。
二、外贸企业融资建议
(一) 企业自身提高应对能力
1、企业要利用对外贸易交易中的保障体系, 防范风险, 降低融资成本。
我国现已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也在完善, 并简化理赔手续, 加快理赔速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为我国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资金来源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出口信用保险, 承担的风险为:商业风险, 造成损失的最高赔偿比例为90%;政治风险, 造成损失的最高赔偿比例为90%。其次, 汇率波动较大时, 应采取远期外汇交易方式, 即买卖双方在合同或货物成交后并不马上办理交割, 而是事先约定汇率、币种、金额、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 到约定时间才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锁定风险以达到盈利的目的。
2、善于抓住新变化而带来的实惠。
对外贸易签订合同时要用外汇做支付手段, 会存在汇率风险和经济风险, 在过去由于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的收入产生了变动的风险, 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增加我们融资的难度。2015年12月, 人民币加入SDR, 证明人民币是一种稳定和坚挺的货币, 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而且中国进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 涉及的交易金额无比的庞大。所以我们要抓住好机会, 说服客户接纳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
顺应国家政策提倡的“一带一路”, 逐渐调整商品结构, 逐步向国家提倡的商品靠拢, 国家鼓励出口的商品一般都有较高的退税率, 税局返回的税款自然就高, 提高了融资实力和现金周转能力。其次“一带一路”下的企业走出去融资, 有些国家具备自然资源优势, 我们可以获得低廉的采购价格, 从而使融资成本有优势, 且在消费国就地生产而获得收入来源, 增加了融资能力。
3、诚信经营和做足规划。
第三方提供融资, 都要看企业的资信情况,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好与银行、客户、供货商的关系。诚信经营是基础, 做好产品和实现自己的承诺, 才能拥有良好的信誉。对于现金流要做足预算和规划, 还要制定好一套适用于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措施。同时建立被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 规范管理和流程, 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 加强有关人员融资方面的知识, 提升专业领域的技能, 才能熟练并恰当运用, 才能够防范风险, 降低成本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 政府政策的扶持。近几年, 鉴于形势不乐观, 政府也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持续发展的措施, 其中有关融资方面:
1、2015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之一, 提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其中规范和完善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 建立有序竞争的金融竞争市场。减少融资的中间环节, 丰富融资工具, 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6年, 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 通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等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力度。
2、2016年, 国家税务总局16项措施, 加快企业退税款的回流,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出了力保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确保及时能退回足额税款。继续抓好出口退税政策及其相关的管理规定的落实和服务。2016年9月1日起又推出新措施, 税局根据纳税资信级别、净资产、纳税额度等, 对出口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 获得A类企业可以优先办理退税, 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
3、中国贸促会积极推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帮助企业掌握国际经贸规则, 涉及信用证、贸易融资、法律等。目的就是能让企业提高专业能力、防范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三、小结
中国外贸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特别是中小企业, 主要表现为自有资金有限、商业银行贷款困难、资本市场筹资困难以及政府扶持资金有限。就算外贸中具备一些特有的融资方式, 也因种种原因无法实施到位。鉴于外贸的走向, 对协调经济平稳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局面。企业应提高本身的应对能力和专业领域的技能, 并抓住新格局中带来的机遇和实惠;同时政府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 出台政策加快退税, 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贸促会等机构协助企业提升融资的能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外贸企业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高速增长是对中国外贸发展和经济运行态势最鲜明的演绎, 但国际市场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来的萧条, 加剧了挑战。由于不同类型的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各不同, 而其中众多企业融资难, 并限制企业参与竞争和发展, 难以抵抗国际大型公司的打压, 为提高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 讨论和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志敏.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2.
[2]刘广永.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J].魅力中国, 2013.2.
[3]肖玉玲.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8.
我国外贸企业面对的风险及防范 篇8
我国外贸企业作为独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组织, 与国际同行相比, 从事行业时间短, 经验不足, 就组织机构来说办事效率低, 协调能力差, 有的外贸企业甚至高消耗, 高成本, 低产出, 经济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同行。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 没有形成企业统一的价值观, 甚至产生组织内部的摩擦与内讧, 职工凝聚力和身心力不强。企业要有雄厚的资金驾驭能力, 精干和完备的组织机构。
认清我国外贸企业所处的困境, 有很多风险因素构成了今天的困难局面。
1.政治局面
稳定压倒一切, 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 贸易也很难开展。我国对外贸易所在国的政治也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出口。发达国家政治比较成熟, 政治的稳定局面不会因为政党的轮替而受到很大的破坏而引起政局的跌荡, 这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然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不安定, 给我国外贸尤其是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非洲的海盗对我国贸易商船的袭击和劫持, 增加了贸易损失的风险。比如苏丹发生了达尔富尔内部种族冲突, 经常成为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炒作的热点, 把矛头指向中国政府, 因此对我国外贸企业与苏丹开展进一步的国际贸易影响很大。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合作项目受到安全的严重威胁, 合作贸易受阻, 面临着巨额的投资损失的风险。
2.法律环境
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贸易国法律的约束。法律管辖一般按属地的原则。有的国家规定, 外贸公司必须在当地注册, 按规定交纳注册金, 并且按期审批, 按时纳税申报, 才有资格在当地开展贸易。比如伊拉克内部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严重, 新的石油法久议不决, 对外合作的法律柜架无法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政府为了经济利益争吵不休。伊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政府不仅成立了石油石化管理机构, 而且不顾中央政府的强烈反对开展对外合作, 还赶在伊石油法获得议会通过之前出台了地方的石油法, 这对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石油法的实施构成很大的挑战。伊政府就油气资源的控制严格, 如果我国外贸企业不熟悉法律就容易受到因石油贸易而受到制裁或处罚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3.利益攸关方
国外许多组织如劳工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妇女儿童发展组织、绿色革命组织非常活跃, 关注我国外贸企业的交易活动。我国外贸企业在融入国际大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产品出口不断遭遇“绿色壁垒”, 面临着国外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如欧洲一些环保组织要求欧盟封杀中国大米。美国玩具协会就我国玩具出口产品“因铅含量超标”为由, 多次号召政府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召回2020万件中国玩具。我国外贸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 当地劳工组织会对企业所使用的劳务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的歪曲我国外贸企业压榨当地工人, 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4.人文差异因素
我国外贸企业面对的是异国他乡的文化背景, 这更加重了贸易的困难。贸易所在地人群具有不同的文化差异, 如宗教习俗信仰对我国产品的价值取向影响很大。一般的常识, 中东阿拉伯国家因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 如果我国食品出口企业不尊重这一宗教信仰, 把含猪肉的水饺出口到中东销路肯定不好并且会被指责污辱信徒的圣洁。如果我国酒出口企业要把酒出口到中东必须满足当地的规定酒不能带有酒精, 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不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很容易在对外贸易中发生误解或冲突。
5.金融风险
在对外贸易中, 我国外贸企业面对许多的金融工具如利率、汇率、股价等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就外汇来讲, 国际汇市复杂多变, 呈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给外贸带来了很大的风向和挑战。如苏丹外汇管制严格, 所有外资企业在苏丹的资金不能外汇, 只能流入, 我国企业购买材料, 设备都要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 金额受到限制, 所以我国外企在当地赚钱了因管制严格也不能灵活调动资金保证不了资本安全。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结算都按美元收取, 但由于美元贬值, 由此带来的贸易实际价值打了折扣, 因而汇率的波动, 增加了贸易保值和投资增值的难度, 如何选择签约币种、采取何种外汇保值措施来规避贸易风险, 成为目前新的课题。
6.通货膨胀的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在当地贸易面临着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是各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以非洲为例, 因为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监管方面失控, 通货膨胀的比例很高, 物价指数高。
以上因素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了贸易风险, 很有必要采取措施来防范风险以达到预期的交易目标。我国外贸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 从而实现贸易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我国外贸企业一定要分析国内外的贸易形势, 做好贸易的战略和战术安排, 采取措施, 为了减少风险, 应尽可能的开展政府间的合作贸易, 利用政府间的对话, 协助解决一些贸易摩擦和纠纷来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我国企业要做好内部的经营管理, 开发产品, 提高技术含量, 培训员工, 还要认真研判市场态势发展的动向, 进一步细致的梳理风险管理。
我国国际化贸易具有后发型特征, 即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 从自身劣势和条件出发, 制定贸易策略, 充分利用资源、技术、人才, 在外贸中应以差异性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某一特定的消费需求, 有效避免与他国的恶性竞争, 以弱胜强, 以品牌效应、成本领先、关键因素控制、技术壁垒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强化其竞争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以多元化分散风险, 从而找到自己的贸易发展空间, 提高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峰.对外承包工程:风险辨识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 2008, (275) :20.
[2]http://news.hexun.com/2008-06-18/106781617.html.
[3]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国际化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第六卷)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77.
[4]http://database.ce.cn/main/bgpt/200902/09/t20090209_18148240.shtml.
[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22/content_10232808.htm.
[6]http://anhui.mofcom.gov.cn/aarticle/sjdixiansw/200901/20090106018466.html.
[7]董秀成.国际贸易.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12-15.
[8]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8/24/con-tent_1871528_3.htm.
[9]刘国臣.伊拉克战后石油工业重建情况及中国公司参与的条件分析.国际石油经济, 2007, (12) :79.
[10]http://business.sohu.com/20070518/n250100237.sht-ml, 津巴布韦经济通货膨胀率已达3700%。
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9
1 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入世以来, 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逐渐跃升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对外贸易企业, 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 各种涉外企业相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外贸人才的流动。有关资料表明未来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以每年36万人的速度增加, 但目前国内真正专业的外贸人才却不多, 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外贸人才奇缺造成了业内经常出现互相挖墙脚的现象。数据显示, 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率高达60%, 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给外贸企业的发展将造成巨大的困扰, 甚至阻碍其发展。
2 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为何外贸企业人才流失这么严重?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2.1 外部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不均衡流动
人才可以培养也可以掠夺。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在全世界不均衡流动:据统计, 2009年度, 中国移民美国约6.5万人;移民加拿大共2.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自改革开放以来, 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 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回国。流失相当严重。这是典型的“奶牛现象”——培养阶段在本国或本企业, 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或外企做贡献, 吃的是本国或本企业的草, 挤奶的却是外国或外企。截至2008年, 中国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不仅人才外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才在国内也很不均衡的流动, 有这样的因素, 国家出台了如西部大开发这样的政策。现行的户籍制度在养老、教育、就业、医疗等多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歧视的缺陷, 加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我们的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期, 国家也提出了产业升级,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外贸企业人员流动也必然跟随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 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 从夕阳产业到新兴产业, 人才大致就是按这个方向在产业间流动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产业内部, 各企业间, 人才必定从亏损或者业绩不佳的企业流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为加快经济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引进外资、发展中小企业、国有企业改制、西部大开发等等。国家的政策表明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被扶持的发展方向或者企业, 人才也会趋利避害流向未来国家重点关注的企业。
2.2 内部因素:制度是关键
企业内部的运行、监管等制度确定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遵从的基本原则。机制从属于制度, 制度下确立的各种机制指导着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薪酬福利制度可以说是员工最关心的一件事, 薪酬福利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员工流失程度。当外贸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酬水平和福利条件满足不了员工的要求时, 大多数的员工就想要跳槽。目前的形式是外贸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和经营权不断扩大, 高素质的外贸人才必将成为外贸企业互相争夺的对象。而外贸企业的员工, 特别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 很容易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对比薪酬福利, 当他们发现有机会获得更高报酬和更好的福利时, 就可能选择跳槽, 就像商品在国际的流通是由于各地商品价格差引起的一样。一些人曾说过:辛辛苦苦二十年, 不如自己干半年。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目前国内的外贸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完善的, 更提不上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 长此以往必定造成人才流失。
薪酬福利制度就其本身而言影响到员工的收入、生活质量, 深层次来讲, 一个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反映了这个企业的文化。一个散乱的薪酬制度让员工觉得这个企业整个就是一团散沙, 不科学的薪酬制度反映了企业对待人才的态度, 一个健全的、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给人以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是公平的象征, 自然更能留住人才。当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这种氛围后, 或者不断改变自己以求适应, 或者感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这种企业文化没法匹配就会跳槽离开。
3 应对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3.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与国际接轨
“公司重用一个庸人就会伤害一群能人。”可见用人理念对当今外贸企业的发展多么重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 中国赶上了这次浪潮, 并很快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小平将其演绎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最终需要人来将其应用于生产中才能成为生产力。如何管理人, 这就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力资源管理。现代贸易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前提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树立知识经济时代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与国际接轨的新理念。那么外贸企业绝不应该再将员工视为生产机器零件, 而应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将人力资源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确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
我们知道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仅限于招募新员工、调配员工、工资管理等日常事务活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与实施的各种管理活动的系统集合, 包括科学的招聘与选拨系统、与外贸企业经济活动相匹配的配置与使用系统、与外贸企业员工相符合的培训开发系统和合理的考核与薪酬系统, 外贸企业需要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企业构架、实施和控制公司营运, 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随着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 业务的多元化趋势, 外贸企业面临人才流失、同行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局面。因此, 外贸企业树立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理念就是要根据外贸企业自身的特点, 经营的产品, 主要从事的外经贸活动, 中长期发展规划, 面临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外部环境科学地选用人才。
3.2 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
3.2.1 健全薪酬福利制度
目前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股权改制, 其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比起以前已经算是游刃有余, 用人和怎么用人都不再受条条框框的制约。经理层也更加有了把企业运营好的动力。过去的情况是国有企业经理们今天是这家企业的经理, 明天可能就是其他企业的经理, 企业不是他们的, 有些经理就会丧失责任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经理们算是为自己干事, 干得好自己得的多, 干不好自己日子也不好过, 那么看来加强经理人的主人翁意识对于留住人才是相当重要的。
有专家认为, 激励机制中, 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激励, 而它的实现则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薪酬福利制度。要健全薪酬福利制度首先要搞好岗位管理, 那么基础的就是岗位设计, 将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要求、利益等写清楚, 然后公布, 大家可以竞争上岗, 岗位设计就要以岗位为中心, 没有任何人员考虑的成分。年终奖即年末给员工发放的奖励, 有现金方式也有物质方式。年终奖的发放应以每位员工完成业务的情况进行, 保质保量以及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可以获得年终奖, 而没有完成的员工不能或者得到一部分年终奖。设置年终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外贸企业内部责、权、利的不对称问题。员工福利包括如社保、养老、医疗、住房、寿险、意外险、财产险、带薪休假、免费午餐、班车等。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绩效工资的方式, 外贸企业也可以借鉴。绩效工资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 年龄工资, 岗位工资, 奖励工资。通过激励个人提高业务效果促进整个企业的绩效是设计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 这个过程中其实向外贸企业员工传达了很多信息和信号, 那就是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盈利等的预期目标, 绩效工资可以达到使得外贸企业全体成员一起来完成这样的目标, 保证薪酬因员工绩效而不同。
3.2.2 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一种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或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激励计划。在实际操作中, 员工持股计划一般由企业员工出资购买企业股票, 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 员工持股会可以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首先要设立员工持股会, 统一管理员工股东的出资, 第二是界定员工持股会的权力和义务, 规范员工持股会的组织结构和行为, 第三是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要合理, 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信托基金组织, 另一种方法是一次性购买原股东手中的股票。员工持股计划涉及了外贸企业所有权的变化, 因此合理的尽量少偏颇的评估对于该计划的双方员工和外贸企业来说都相当必要。如果外贸企业价值被高估, 员工必然不愿购买;而外贸企业价值低估, 则损害外贸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3.2.3 员工培训——外贸企业常青长效强心剂
在近十几年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 出现了一个新兴学科: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之所以不把这点合进人力资源来探讨是因为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 这对于一个要留住人才的外贸企业来说相当重要。不言而喻, 和对员工实施职业规划相比让员工通过自学成才是没有效率的。目前在国内,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注较多精力来关注这个问题, 并努力尝试, 而且有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管理都颇见成效。总体而言, 目前国内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还不够成熟, 特别是外贸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管理还没有更多的应用。外贸业务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谈判能力、较好的专业技能甚至是忍耐力和细心的态度。
对员工的培训计划可以分为普及性和针对性两类。外贸企业普及性的员工培训应着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培养员工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而针对性的培训外贸企业则可以对部分员工进行语言和谈判能力等的专业培训。外贸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以不同方式给员工更新知识、增长技能的机会和平台。
现在很多外贸企业员工出于对自身发展所需的考虑而向企业提出了攻读更高学历的要求, 外贸企业应在保证其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给予支持。倘若对员工的学习要求置之不理或无故拒绝, 则会引起员工对公司的不信任甚至反感情绪, 使员工对外贸企业忠诚度下降或难以建立。同时, 外贸企业各个管理层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 有助于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员工, 通过为这些员工提供更宽阔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根据其业务能力和素养提升其职务, 当这类员工在企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时也就对企业更有感情。对一些成长较慢或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明确的员工, 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其改进, 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通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和员工培训达到使外贸企业常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贲广帅, 董俊秀.浅谈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策略[J].商业经济, 2008, (03) .
[2]秦绪杰.浅析民营外贸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8) .
[3]汪上, 杨文兵.对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 2005, (07) .
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1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冲击, 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互动越来越不再依赖面对面的交流和实物商品的展示, 这一趋势体现在近两年以来大型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参会人数有所下降, 企业的产品定位逐步从规模化向差异化转变。从表面上看, 外贸企业发展低迷, 实际上是客户要求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不断增加。我国的外贸企业近年来在发展中呈现以下特点:
(一) 利用低成本战略。
在外贸企业的早期发展中, 很大程度依托了国内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 很多企业的起步是通过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来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用人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减小。部分企业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地区、周边发展中国家扩张, 既享受到了当时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 又充分利用了这些地区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为企业积累了较多收益。
(二) 机械化程度提高。
催生这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还在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用人成本快速增加, 逐渐成为企业向前迈进的一大负担, 这就逼迫管理者们改变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压缩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三) 提升价值链。
我国原来的外贸企业大部分扎根沿海开放城市, 深耕多年,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市场的变化还是让企业老板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把价值链条细化分解开来:一是销售部门或者实体店面依然保留在沿海城市, 主要是这里客户数量庞大, 分销渠道广阔, 且企业已经有多年的当地市场经验, 能够保持在行业中一定的竞争优势;二是将核心产品的研发中心设立在销售市场的周边, 因为这里不但有行业内的全部产业链和供应商, 而且靠近主要城市, 便于客户参观互访, 同样使研发和销售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提升两者的协同作用以及整个价值链条中的经济价值;三是将生产工厂搬迁到内地, 内地相对低廉的用工成本吸引外贸企业投资建厂, 不仅能带动一方经济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四) 子公司战略。
我国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向国外进军, 抢占境外消费者市场, 向下游的营销渠道渗透。他们主要采取的是设置子公司、办事处的企业战略。
二、中国外贸企业优劣势
中国的外贸企业的不足之处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在不断丧失,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仍能保持并可以发展这一优势, 即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众所周知, 中国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甚至成了国家的名片, 成为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市场上兜售的金字招牌。首先, 中国的公路、铁路提高了企业周转的效率, 帮助外贸企业加速发展, 减少了库存成本, 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这是其他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我们过多关注了出厂价这一因素, 其实中国外贸企业产品的整体费用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其次, 中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仍具有竞争力。我们的外贸企业已逐步摒弃往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 将自身产品定位于工艺精细、质量上乘,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接受“MADE IN CHINA”的主要原因;再次, 中国外贸企业产业链具有集群效益。比如服装加工虽然大批外移, 可是加工服装用的面料、纽扣、布料等, 依然大量保留在中国生产。
世界工厂的转变促使外贸企业的供应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中国的外贸企业受到应收账款和经营场所等的困扰, 索性就不参与国内消费市场的竞争。可是, 随着国内零售连锁行业的日趋成熟, 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 中国国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三、外贸企业发展战略
许多外贸企业的早期发展都依赖低成本和高效率这两大原始动力, 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由单纯代工发展为委托设计就成为外贸企业的一道难题。成功实现这个转型升级, 企业可制定并实施以下战略, 逐渐增强自身竞争力:
(一) 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企业除了应具备成本优势, 还应在管理方面不断提升:运用经验曲线效应, 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实施敏捷制造, 使企业能更快满足客户在产品质量、样式等方面要求;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扩大生产规模, 寻求规模经济。例如, 台湾宝成公司原来鞋面用皮加工, 裁断和针车两道工序分别在不同车间进行, 不仅占用较多的库房容积和人工, 而且出货时间较长。为此, 该企业推进流程再造, 把裁断和针车放到同一车间, 使效率提高了10倍, 并减少了1/3的员工和大量库存。再者, 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可以运用信息科技以及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这需要企业将资源不断配置到相关技术或部门中。该企业持续导入电子网络化技术, 不仅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了解每一条生产线的作业情况, 客户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他们下达的订单生产情况。
(二) 推进纵向一体化。
外贸行业的进入壁垒不高, 如何才能具有有效抵御潜在竞争者的能力?企业可采取的战略举措是:纵向整合, 重新构建供应链。在这一战略下, 可通过转投资等方式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 垂直整合其上游的材料供应, 形成一个分布于全球范围的庞大供应链, 扩大产品范围。通过纵向整合, 保证各种原材料及设备按质按量快速供应, 减少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此外, 为了提高物流运营水平, 外贸企业还可与物流企业组建合资公司, 为自身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 利用物流公司在各地的资源和网络, 在货源和物流过程中实现其面向上游供应商的纵向一体化战略。
(三) 互补合作, 互动共赢。
在长期的合作工程中, 作为客户的品牌商往往会与制造商分享他们的设计和专有技术等, 双方存在较紧密的互动过程。比如, 阿迪达斯的每一款产品, 都会首先在宝成公司的研发中心进行模具开发并做出鞋样。鞋样做出后, 先由阿迪达斯高层进行内部审核并提出反馈意见, 经修改后交给关键客户评价, 通过后再计算成本, 设定目标价格等。在此过程中, 有时可能会出现设计虽然很好, 但没办法开模, 或者面板没法展开等问题, 这就需要外贸企业与阿迪达斯的设计人员反复讨论, 共同协商, 确定解决方案。有时, 阿迪达斯还要根据研发中心提出的方案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正是这种密切的互动, 提高了国内外贸企业作为专业代工服务商的难以替代性。
(四) 锁定、规避风险, 严格实施多品牌管理。
建立在长期合约基础上的战略性价值链联盟成员之间, 既可获得双赢之利, 又需防范过度依赖对方的风险。为此, 宝成公司先后与耐克等3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了长期代工合作关系。由于合作互动的需要, 代工企业掌握着许多品牌委托商的设计机密和专有技术, 而不同品牌委托商之间基本是竞争关系。如果代工企业不建立起严格、高度诚信的多品牌管理体系, 委托商的商业机密和商业利益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反过来会危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在这个问题上, 宝成将不同品牌的生产在厂区、厂房、生产线、管理团队、研发等方面完全分开;制定严格的保密规定, 不同品牌的管理人员不互相讨论客户的计划, 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负责不同品牌的各事业部均是独立的利润中心, 每个人的利益都与利润中心的效益结合, 以保障不同品牌的设计、研发、生产计划、制造过程等能形成必要的信息隔绝。
(五) 积累资源, 实施产业跃迁。
随着不断扩展, 企业盈利逐渐增长, 资金实力日趋雄厚。然而, 管理者应该清醒地看到, 企业以单一产品为主, 风险很大, 一旦消费者偏好出现波动, 可能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对此, 宝成的管理者看到了一个比现有市场大10倍的市场, 并大胆进入新领域, 一举进入电子制造行业。飞利浦、美格等国际知名品牌厂商成为新的稳定大客户, 企业的运营迈上了新的台阶。
(六) 吸引私募基金。
论需求, 外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融资是困扰它们的长期难题。当前, 中小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发展得好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机会。论供给, 2014年3月, 私募基金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渐呈“僧多粥少”的局面, 大项目、快项目逐渐变得稀缺。私募股权基金也逐渐从最初集中在高科技如互联网、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转而更多在传统产业中寻找机会:许多私募基金对企业的渗透已经从大城市转向了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私募股权基金最关注有增值潜能的公司, 行业不限, 关键在于企业在经营理念上能创新, 在行业中能够树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一些经过资源整合的外贸企业同样可以获得私募股权基金的青睐。
四、外贸企业发展启示
中国外贸企业的战略要与企业实力相匹配, 应该从经营初期的纯代工制造逐步转型为代工设计制造甚至是经营自有品牌。实现经营自有品牌是众多外贸企业的远大理想, 实际上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与原来的合作伙伴形成正面竞争关系, 因此大多数企业在较长时间内都难以具备实施这一战略的条件。中国目前很多外贸企业的规模不算小, 收益水平不算低, 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也不弱, 然而到目前为止, 尽管企业尝试进行了自主品牌产品开发的探索, 但主体业务仍没有轻易放弃代工这一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外贸企业的发展前景基本为以下三种:逐渐成长、保持稳定、陷入衰退, 最终被行业淘汰出局。要争取到前两种前景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不断生产商品、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在不断积累资源和能力, 包括技术、经验、知识等。在一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 不同程度的积累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 于是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发展与其资源和能力积累的速度挂钩, 速度高于其价值链的平均速度, 就有可能实现业绩的攀升;速度与平均水平相当, 就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速度还不能达到行业平均数, 那就难以避免被扫地出局。
一个企业要保持长期的发展, 就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速度。中国外贸企业只有在劳动密集型时期的基础上持续稳定的规模化经营和收益积累, 在寻求转变的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实施合适战略、注意价值链的整合等, 才可能使自身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荣, 尹柳营.再论低成本领先战略[J].江苏商论, 2005.
[2]俞安平, 张瑾.由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的新变化[J].经济师, 2003.2.
外贸及相关企业 篇11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小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4-2
0 引言
改革开放后,大连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起以进出口为主要支柱的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大连的进出口贸易更是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大连的对外贸易企业建立时间比较短,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规模比较小,技术不够先进,能够参与的竞争都是低水平之间的竞争。经营的商品格局没有创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经营非常缓慢。特别是近几年,外部的需求大规模减少,造成大量的对外贸易企业裁员、停产甚至破产,损失惨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贸易产品重新筑起贸易壁垒。而在国内,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的上升。同时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这又冲击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低成本优势。
即使在此国际国内困难的大环境下,大连的中小外贸企业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很多中小企业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改革,实现了对外贸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大了出口量,总体运行良好。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与不足。
1 大连市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问题
1.1 缺乏整体战略的指引
部分外贸企业对开展对外贸易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规划,导致具体的策略规划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企业没有长远的计划,往往使对外贸易结构缺乏合理性,甚至可能是外贸企业的产权出现不清晰的情况,而使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和减弱。
1.2 组织结构不合理
大连不少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比较传统,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组织架构,使其在对外贸易管理中,无法履行和适应相关制度和规则。
1.3 缺乏对国家出口促进措施的了解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的出口上,大连市中小外贸企业服务贸易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的外贸企业对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政策缺乏了解,而且国家的有些有关于专项资金的申请,设置的门槛较高、履行的程序繁复,使这些促进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较差。据专家预测,如中小企业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能有效的利用国际的出口促进措施,大连市服务贸易出口额在短期内的增幅即将达到2%以上。
1.4 缺乏高端对外贸易人才
大连市的中小外贸企业如今很难吸引到高端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大连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这和大连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关,更和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无法培养和留住人才有关。
1.5 缺乏对国际市场新形势的认识
大连部分中小企业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市场规律反映缓慢,或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没有主动去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机制。如今的对外贸易早已不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加工贸易,创新和创名牌才是发展之路。而大连市的中小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更是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与国际甚至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相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而言,大连市外贸的各相关层面应该在以下方面积极采取相关策略应对。
2.1 政府加快通关便利化的改革
对于通关便利化改革,电子口岸建设、全国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等改变对外贸易环境的建设方面必须持续推进加快。这些都是进一步推动大连市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对增强大连市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从业者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2.2 建立政府层面的服务监管机制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走出去”“引进来”外贸经济发展中已成为大连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借鉴一些优秀企业做法与先进经验,加快推进财税政策促进机制与制度建设,为大连中小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营造良好的企业财税环境,并争取必要的权益保护。在大连中小企业外贸企业实施外贸经济战略的初级阶段,国家应给予企业相应的财税优惠支持,引导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区域和行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顺利实施。政府应健全完善企业外贸经济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加大财政贴息力度,二是设立特定准备金。三是推行外贸经济投资预算制度。
2.3 改善外贸协会的职能与作用
美国和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外贸协会等商业协会都会在自己的主要贸易国设立分支机构或独立机构,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同时又可以通过这些商业协会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商业协会还可以作为智库研究目标国市场,为政府和企业的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而大连的外贸协会有着政府背景,但知识落后、工作程序繁琐,无法为大连市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改革大连市以外贸协会为代表的各类商务协会的架构与功能,提高其服务能力是促进大连市外贸发展的重要措施。
2.4 企业进行新产品与新技术创新
大连市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与国外和国内大企业一些产品比较起来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设计和技术方面,还无法与高端产品竞争。所以必须提升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争取培育出更加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贸新产品。要以工匠精神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特别是国际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大连市的外贸领域也必须紧跟最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如在2016年2月,商务部为了应对外贸下滑的形势,组织了17个调研组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覆盖了进出口额占全国97%的20个省区20大出口行业的200家重点企业。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当前外贸形势异常严峻,但凡是创新较好的企业,其受到的冲击也较小,很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反而逆势抢占了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因此大连市的中小企业必须跟上时代与科技的步伐,改变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2.5 企业采用新的对外贸易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当前最红火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境电商通过扩展整个对外贸易的产业链,大幅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及利润增长率。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速超过70%。在我国最早试点的浙江义乌,于2012年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当年出口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实现了外贸的高速增长。这种国际贸易模式的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时运营,如果发展顺利,能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对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将形成巨大的颠覆。大连市的中小企业必须借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东风,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特别是大连市政府大力鼓励和扶持的中韩贸易,是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最好选择。
3 结语
综上,通过以上措施的建立或加强,结合已经建立的体系,从而建立大连中小企业外贸发展体系是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它的构建,不能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建立以通关便利和监管为保障、以新的组织形式和对外贸易方式变革为特征、以创新为灵魂的企业发展策略,从而不断提升大连中小企业外贸水平。在未来,跨国公司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大连市甚至全国都必须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经济航母,以期其在未来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大连市的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要鼓励推动其向多功能的大型跨国外贸企业方向发展。改变以往功能单一,只侧重于贸易,甚至只做出口贸易的情形。未来的外贸公司必须要起到收集信息、拓展市场、支撑金融等综合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从而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磐石与支柱。
参 考 文 献
[1] 潘丽莉,吕馨.浅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管理[J]. 中国商贸,2014(14).
[2] 林瀚.浅谈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困难及其对策[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05).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及对策 篇12
本文作者以商务主管部门视角, 客观地分析了江苏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着重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担保体系的系列对策, 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扶持力度, 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 中小企业占全国公司总数99%,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 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产品的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的崛起, 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全面推行以来, 中小型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也节节攀升。近年来, 中小型外贸企业进出口迅猛增长。以江苏地区为例, 2009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311.80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15.6%。2010年1~7月份年江苏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额277.30亿美元, 占全省进出总额的12.1%, 超过国有企业进出口额7.30%的比重。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普遍现象, 但统计数字显示95%的中小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并不局限于新成立的企业。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中央和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 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环境, 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从企业向海关提交出口货物报关单到获得出口退税款需要3个月以上, 出口规模越大, 退税占用资金就越多。2008年7月,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一般贸易结汇实行联网核查制度, 造成企业部分资金沉淀在待核查户,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今中小外贸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本文以中小外贸企业为例, 分析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并提出对策。
一、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问题
(一) 担保机构发展迅速,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担保公司作为经济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起来, 各省市都成立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担保公司, 为地方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取得良好自身效益的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很多担保公司由政府出资, 本着保本薄利的原则为企业服务, 特别是中小企业, 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开展担保、再担保、股权投资、资本运作以及与信用担保有关的中介业务,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小额担保为下岗再就业人群提供创业资金, 提高了就业, 为政府解忧, 在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 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目前, 从担保机构性质看, 江苏省内主要是以事业法人为主体, 同时有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等形式;从担保公司的组建层面看, 升级担保机构20多家, 市、县级机构100多家;从被担保企业区分有3类:一是封闭性担保, 即只针对固定的企业进行担保;二是半封闭担保, 对固定企业以及其他信誉经营较好的企业进行担保;三是开放型担保, 即对其他所有企业进行担保。
(三) 担保机构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
随着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非政府资金进入担保行业领域, 担保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正促使担保行业的发展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型、主体多元化转变。从担保资金形态看, 有货币资本也有实物资本, 但以货币资本为主。
(四) 资金放大倍数提高, 防范风险能力增强
从江苏省范围看, 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总体放大倍数进一步增大, 放大倍数最大的可以达到10~15倍, 大大提高了担保资金的运作效率, 也扩大了担保企业的覆盖面, 担保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各担保公司采取多途径防范和控制风险, 注重信用评价,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实施反担保措施, 防范担保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加强运行监督, 将风险控制在事前和事中, 规范业务操作, 层层严格把关, 因而我省担保机构的代偿率、损失率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五) 局部担保资金倾向科技型企业和外经贸企业
随着江苏省众多科技产业园纷纷开工落成, 吸引了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入驻, 也吸引了留学回国人才开办企业。同时江苏作为出口大省, 很多地方在对外向型的外经贸企业的支持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江苏省和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合作, 指定或者专属担保公司对当地的外经贸企业进行定向扶持, 这样大大促进了出口, 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遇到国际金融危机, 很多地方出口大幅度下滑遇到阻碍的时候, 对外经贸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帮助了很多企业渡过难关进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挺得过来, 从而迎接更好的发展。
二、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有的担保机构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 江苏全省上百家担保机构中, 一半以上是政府出资的, 市级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一般在几千万到一亿多的范围内, 其他的非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良莠不齐, 注册资本更少, 如果按照10倍的放大倍率来看, 那么一笔担保只有几百万到一千多万之间, 这样的担保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的对资金的需求, 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偏小, 担保能力有限成了影响担保质量的决定因素。
(二) 金融机构和民营担保公司合作积极性不高
从实际的调研中, 笔者了解到, 由于民营担保公司资本规模小, 管理不规范, 机制不健全, 抵御风险能力低, 再加上民营企业还款能力有限, 使得一些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没有真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另外, 相当部分担保公司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担保业务不足, 担保资金放大倍率偏低。
(三) 缺少专业的外经贸企业担保机构
目前, 从全省范围看, 专业的外经贸企业担保机构还比较少, 多数地区甚至根本没有, 2009年前后在地方政府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南京分行的积极磋商下, 在江苏的靖江和常熟等发达地区成了专业的外经贸企业担保公司, 由当地政府全额出资, 专门为地方外经贸企业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南京分行的贷款提供担保, 在短短的2年当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大支持了地方出口及经济的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0年, 在南通市政府和口行签订的合作框架下, 针对中小型外经贸企业融资问题, 选择了海安作为试点, 由政府协调相应的资金, 专门划分出3 000万作为专门对口行的贷款提供担保, 2010年底协议正式签署, 当地不少企业就立刻与口行建立了联系, 之后包括欧贝黎新能源在内的数家企业已经取得了口行的信贷支持,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助推一臂之力。
(四) 担保条件过于苛刻
目前外经贸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 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 自身的经营风险较大, 不可控因素增强, 再加上很多企业自身资产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抵押, 所以担保公司对其实施担保会提出很苛刻的要求, 比如提高担保费率, 更强硬的反担保措施, 这些都使得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获得担保融资方面困难重重,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更多的情况是这些诸多的苛刻条件把中小外经贸企业挡在了获得融资的门外, 使之得不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从而错失很多商业机会和到手的订单, 非常可惜。
(五)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中小外贸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对于沿海开放城市而言, 它们起到扩大就业, 增加出口, 创外汇的作用, 但是地方政府往往对于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重视不够, 由于缺乏资金, 使得很多中小外经贸企业无法做大做强, 更主要的错过一些在手订单和潜在客户, 有的甚至要冒违约的风险, 政府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虽然也采取过不少措施, 比如举办一些银企对接会, 但是多半只是会后就没有了下文, 没有真正形成合作, 如果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 比如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对中小外贸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提供补贴, 那么就会产生实际的作用, 南通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对于外经贸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不高于50%的费率补贴, 这样就能让这些企业能更大层面的获得贷款发展自身。
三、建立完善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 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应坚持风险分散原则, 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对单笔担保金额和单户在保余额实行限额控制,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按年末在保余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建立良好的风险补偿或者保障机制, 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和奖励资金, 同时, 应适时建立再担保基金以利担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担保市场的扩大。
(二) 建立银保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在银保合作上, 政府应积极参与协调, 推动双方合作, 并最终实现“三赢”甚至多赢, 同时, 融资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应相互沟通, 密切配合, 协作银行要开展严格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监督的作用。协作银行应积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向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的外经贸企业倾斜, 为避免融资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各自为政而引发“道德风险”, 可以尝试建立银保共同承担风险制度, 风险的责任按一定比例双方承担, 以对双方行为进行制约, 促使信贷、担保双方业务健康发展。
(三) 扩大担保的规模, 增加担保基金, 分散担保风险
担保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规模越小, 抵御风险能力越弱, 规模越大风险抵御能力越强, 并且规模越大越可以扩大被担保企业的数量和范围, 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大数定律的作用, 从客观上降低担保风险。
担保所遵循的本质规律与保险相似, 他给担保业的启示就是担保机构必须扩大承保面, 扩大打包规模, 只有集合众多的被担保企业, 才能使不确定性降低, 从而可以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
(四) 合理利用担保资源, 拓展担保经营思路
从现有担保机构的业务看, 其主营业务是企业融资担保, 在当前融资缺失的环境下, 无疑风险较大, 同时其资金使用率低, 担保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所以担保机构在业务上应实时开拓创新。在担保开展过程中, 拓展相应的配套业务, 一方面保证了担保项目的资信质量, 另一方面增加了担保业务的附加价值, 是对担保业务的垂直整合。由于融资担保风险大, 单纯依靠保费收入一旦代偿, 将导致巨额亏损, 担保实际承担了投资的风险, 为实现担保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 从提高收益的角度出发, 担保可借鉴投资运作思路, 以担保为手段, 策略性介入风险投资和资本营运领域。同时,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对担保费用的扶持力度, 促进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
(五) 政府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
中小外贸企业信用度低下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 可以为企业扩展各种融资渠道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持。应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 成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 为我省外经贸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 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全部风险, 却并不享有融资担保业务全部收益。应尽快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或保障机制, 组建再担保机构, 为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摘要:中小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江苏省进出口业务的生力军, 在促增长、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复苏和调整阶段的今天, 国际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 在当前国内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 外贸企业融资状况不佳, 在自身财产抵押不足、担保缺乏的情况下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急需获得外界的融资担保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关键词: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扶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2009年全省外贸运行情况分析.
[2]何保国.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09 (, 4) .
[3]吕永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与探索.
[4]邹泰.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J].北方经济.2007 (, 4) .
[5]陆音.安徽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外贸及相关企业】推荐阅读:
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发票及关单凭证无相关电子信息流程表05-14
纺织品外贸相关词汇10-27
4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计算方法及帐务处理5则范文05-27
水泥企业安全手册及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08-14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及相关业务流程10-07
企业间借款及向个人借款相关法规01-19
中国外贸企业10-16
外贸企业建设10-19
纺织外贸企业05-16
外贸企业发展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