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精选8篇)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1
1 实施背景
随着广西建设千亿元纺织服装产业战略目标的推进, 本地新、扩、改建纺织项目不断增加, 人力资源出现紧缺的现象。对此, 我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开启了全日制在校生和员工在岗短期培训同步并行的“产教对接、一体双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然而在实践教学中, 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企业员工在班余时间到学校培训需要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 不利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有序进行;二是校内实训基地还不能完全与真实工作情境、真实生产任务达到高度一致, 毕业生仍然难以适应首岗的工作要求;三是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教学任务较重, 只能利用假期赴企业实践, 培训学习的时间受到一定限制。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了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 还对员工培训及全日制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在广泛的调研中, 专业建设团队对进一步完善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达成共识, 即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 在纺织优势骨干企业设立“教学点”, 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实力。
2 实施过程
2.1 主要目标及工作思路
校企合作共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学、做”统一的“厂中校”, 将培训点搬进企业, 把学生课堂搬到车间, 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和公司生产设备的资源优势, 共同实施在职在岗培训教育、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聘请和培养和技术攻关与服务等工作。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校、生、企”三方共赢。
2.2 工作方法和程序
2.2.1 开展企业调研, 选择合作企业
纺织专业团队在自治区工信委、行业协会的协助下, 对广西纺织企业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 了解到近两年来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新建扩建给广西纺织工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如南宁锦虹公司, 是广西最具规模的纺织龙头企业, 在行业内影响力大, 工艺设备先进, 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开设有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专业团队经过调研分析认为, 南宁锦虹公司综合实力强、生产任务充足, 有相应的用人需求, 能提供完善的实习场所和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校企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并在锦虹公司挂牌成立“校外教学点”。
2.2.2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共建“厂中校”, 应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学校与锦虹公司成立厂中校管理委员会, 校企共同探讨建立并完善“厂中校”建设方案及各项管理制度, 共同制订员工培训计划、培训标准, 共同制订全日制在校生实习计划和实训课程标准, 校企共同规划建设培训教室两间 (企业提供教室, 学校投入教学辅助设备及软件) , 企业对生产车间重新整改, 规划建设了兼备生产和实习功能的实训室5间 (如产品检测室、细纱车间和后纺车间等) , 用于员工技能培训及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实训。
2.2.3“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双模式
依托厂中校实施“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双模式, 实现校企“人才共育”。将培训点搬进企业, 把学生课堂搬到车间, 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和公司生产设备的资源优势, 共同实施在职在岗培训教育、学生实习实训, 实现了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合一、岗位技能与学习标准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和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合一。
对于全日制在校生, 充分利用厂中校的资源, 采用在校进行“项目教学”, 下厂进行“生产教学”的工学交替循环教学, 通过下企业进行“专业认识实践”和“岗位认识实践”, 使学生了解纺织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产品生产流程、工艺设计与产品检测方法、各工序岗位要求及管理方法等, 具备纺织专业基本应知应会知识和操作技能。与此同时, 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岗位需求, 在锦虹公司员工中组建初级班、技术骨干班、管理班3个层次的岗位专项短期培训班, 制订“分层定位、按需培养”教学方案,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厂中校”的生产性实训条件, 按照岗位任务进行技能模块学习和实训。
2.2.4 监控管理体系建设
校企共建全程全方位的立体监控管理体系。在学生实习与学员培训过程中, 校企双方明确分工, 共同管理, 企业选派的厂中校技术人员负责实操性指导和岗位职责教育, 实施工作任务监控;校方指定的责任教师负责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 实施定点监控;班级学生组建实习小组, 实施组长负责制, 实现自我监控。
2.2.5 制订多元评价方法
采取“企业、学校、学生”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厂中校实习实训的考核与评价, 制订评价办法时, 根据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计划的考核要求对学员/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学生是主体, 应对自己实习的感受和收获做自我评价, 学校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实习任务完成的情况, 企业指导老师 (师傅) 的考核重点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培养, 包括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等各方面;根据评价表, 结合校企双方的意见, 给出学生实习总成绩。
2.2.6 教学团队组建
校企双向互派指导教师, 共建专兼结构教学团队。在“厂中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组织实施“校企互派”计划, 校企授课教师互兼互聘, 专业教师从规划设计、带学生实习、开展学员培训等各个环节全面参与“厂中校”建设,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选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和“厂中校”的企业指导教师, 与校方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培训/实习方案和计划, 共同指导学生学习, 开展各类培训。
82
3 实际成果与主要成效
3.1 主要成果
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厂中校”工作机制, 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体3个,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确保“产教对接、一体双模”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以“厂中校”为载体, 创设了一个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校兼职教师聘用、企业培训讲师培养的综合平台, 建立了一支校企合作的“教师+师傅”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形成一个强大的专业智囊团、专家库, 形成专业强劲的发展力;
建成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 成为区域内纺织行业在职在岗培训教育、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人才培养基地。
3.2 主要成效
3.2.1 提升了员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两年实践证明, 通过对企业员工实施在岗培训, 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以适应公司搬迁和技术改造所带来高技能人才需求;而在校生赴厂中校进行教学实习,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下开展教学, 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 熟悉实践操作技能, 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恰会上, 纺织专业学生获民族技艺比赛一等奖1项, 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2014年11月纺织专业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 参赛作品融入壮锦元素获得专家好评, 获三等奖2个, 优秀奖2个。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强, 多数毕业生能够学为所用, 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成长为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骨干, 深受社会欢迎和行业企业的好评, 社会满意度高。
3.2.2 实现了“校、生、企”三方共赢
“企业赢”:通过厂中校培养模式, 较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 学校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进行课程教学, 培养了大批“懂技能、会工作”的企业后备军, 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企业满意率达88%以上。
“学校赢”:“厂中校”建设与实施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 推动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促进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及手段等一系列改革创新,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为实现“产教对接、一体双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促进了专业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学生赢”:通过到企业实习,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逐步形成岗位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 参与生产过程, 可以提高质量意识和职业意识, 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立业观, 其职业能力明显得到锻炼和提高。
3.3成果推广情况
我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与南宁锦虹公司共建“厂中校”, 经过两年的实践运作, 成效显著。2014年学校与南宁锦虹公司向全国纺织工业学会联合申报并被批准授予“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厂中校的成功实施, 吸引了广西各地纺织企业前来学校进行恰谈合作, 2014年度分别与柳州日鹏纺织有限公司和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新增这两家企业作为校企实训基地, 并挂牌设立了教学点, 开展了4期学员培训, 企业对培训效果表示满意。南宁工信委、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广西丝绸协会、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等纺织行业企事业单位先后到我校交流指导, 一致认为“厂中校”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显著, 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价值。
摘要: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 在纺织优势骨干企业设立“教学点”这一教学改革实践案例的工作方法、程序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成效。
关键词:纺织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2
关键词: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安阳素有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之称,纺织服装业是其支柱性产业之一,安阳生产的内衣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到20%。截止2014年12月,全市纺织企业收入达15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人,但4000余家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仅有70余家,98%以上为中小企业。
近年来,纺织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产业经营形势日渐严峻,而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正处于瓶颈阶段,特别在营销策略上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低价格竞争模式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主要对其特征、现有营销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从市场细分和重新选择目标市场、4P组合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的特征
按照国家工信局2011年制定的标准,中小纺织企业是指工人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收入在3亿元人民币以下,或总资产在4亿元以下的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进行纺纱、织布、染色整理以及服装、家用及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和化纤用浆粕、化学纤维等加工生产的企业①。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缺乏资金、科研和人才等劣势,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以下特征:个体工商户多、发展空间小、生产车间面积小、技术人员少、产品集中于低端品类,同质性高,质量无保证、家族式管理,后继无人、消防隐患严重等。
二、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的现有特征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实力、产品结构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采用的营销方式也较为特殊。经过对安阳市五大纺织工业园样本企业的调研,笔者发现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的现有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本地纺织面料企业数量众多,产品集中于低端品类,同质化程度高,生存环境差,只能靠价格战。安阳市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生产方式仍旧是家庭小作坊式,规模小,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个别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因此,为了打开销路,它们之间只能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
2、销售渠道比较传统、单一,运用电子商务少。安阳市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营销自己的产品,主要靠参加纺织品展销会、订货会、定期给客户寄送布料小样等方式,渠道相对单一。
3、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和长远规划。安阳市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和产品定位,完全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盲目跟风生产的冲动。另外,它们也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许多企业只满足于为大型纺织企业代加工,不顾长远利益。
4、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尚未采用联合生产、集中销售的方式。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目前都是一些家族式企业,销售人员主要靠企业主及其亲属,基本上既要负责生产,又要负责销售,不仅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而且缺乏分工和专业性,销售行为也极为不规范。企业主也缺乏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
三、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的应有策略
通过分析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的特征和现有市场营销的特征,可以看出,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的营销策略应重在差异化产品,重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根据自身經济、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实力来确定缝隙市场。
1、市场细分和产异化目标市场
消费者对纺织品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实用,而是丰富多样,比如要求纺织品具有一定的装饰、保健、生态等功能,因此,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应该多多开展市场调研,对空白市场进行分析,把握消费者的动态需求,然后进行专业化经营,做到以专补缺、专精致胜,这样才能走出产品同质、靠价格战生存的困境。之后,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实力,不盲目跟风,瞄准缝隙市场扎扎实实生产。
2、4P组合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Product)
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首先应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即制定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他们应注重产品的功能开发,生产出产品的卖点,或者说针对消费者的痛点设计产品来解决它,设计也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市场变化。它们也应该利用自身贴近市场的优势,多开展市场调研,及时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例如消费者对功能型纺织品的需求上升了,就多设计、生产功能型纺织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代加工或者基本设计上。
(2)价格策略(Price)
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的价格首先应该灵活,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应该进一步区分,针对不同运输距离、不同市场需求、不同下游客户采用不同价格,以期促进销售。其次,必要的时候注册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注册品牌,品牌打开销路后,也就可以提高定价。价格应该适中,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产品销售,太低可能让顾客感觉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太高则会使价格敏感型客户流失。
(3)促销策略(Promotion)
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的资金相对贫乏,使用电视广告促销不太实际,但可以借用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例如中华纺织网、中国纺织网等。它们可以利用安阳市交通广播、街道小广告等方式,增加本土知名度。因为专业的销售人员少、家族式管理等,人员促销和公共关系可以大力发展,例如聘用专业的销售人员进行推销,采用联合生产、集中销售的方式,改善专业销售人员的待遇,加强对专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培训指导等。
(4)渠道策略(Place)
渠道策略的具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直接式和间接式、长渠道和短渠道等,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也应该尽量拓宽销售渠道,尤其是要尝试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要展开线上营销。因为线上营销模式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使得下游客户及时看到产品图片、介绍,在产品图片或产品详细介绍上可以包括面料的价格、花型、颜色、规格、交易模式、用途等细节。
安阳的纺织产品历史悠久,纺织行业发展迅速,安阳市中小纺织企业倘若能将上述营销策略运用一二,一定可以赢得更大的利润。(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注解: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3
(一)中国韵
中国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在绵延不断的文明进化历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韵”。所谓“中国韵”,就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它既可以表征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也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特有的图像、符号和文化的精髓。或者说,中国韵就是被历代中国人所认同,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图像、符号、文化等具象物质和抽象的精神元素。
(二)中国服饰元素之神韵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演绎了东方“衣冠古国”悠久绵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礼服”由此得名。华服在数以千年的演变中,经历了“胡服骑射”、“开放唐装”、“华贵清装”“西服东进”这四大服饰变革,从古朴简约的秦汉服装走向雍容华贵的隋唐五代服装,从高雅清丽的宋装走向炫目堂皇的明装,从华贵的清装到性感的旗袍,都和战争、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外在反应,也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节的升华和凝练。
中国服饰神韵之美体现在精致含蓄美和自然和谐美两个方面。东方服饰整体风格特点为平面的、抽象的、写意的,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朦胧隐约,藏而不露,透露出含蓄之美。刺绣、飘带、图案和头饰、项饰、荷包、帔帛、流苏等众多佩饰的装饰,恰似万花丛中一点红,使得服饰又多了精致之美。另外,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自秦始,取天之未明之色——玄色为上衣之色,取地之色——黄色为下裳之色,体现天人合一的气息。人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精致、含蓄的韵味之美。
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对中国服饰元素神韵之美的吟唱中。“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这是唐朝李群玉在《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中描述古代女子“六幅”罗裙之美。身穿“像湘江水一样柔滑闪亮的”上好的丝绸面料做成的裙子,“头发高高梳起就像巫山的云一样”的女子是多么美轮美奂!元稹在《晚宴湘亭》中写到,“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感叹舞女红裙碧袖,歌甜舞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孟浩然则在《春情》中吟咏“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把长裙的风姿摹写得曼妙无比。宋朝的张先在“南乡子”中描述道“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塞弦声水上闻。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由以上可见,在中华民族古老的东方神韵之中,服饰文化已经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题材,他们用神灵之笔将那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服饰文化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中国韵在中国服饰中的再现
内在的思想要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达,中国服饰文化中东方神韵之美是通过服装面料、服装色彩、服装造型、服装图案来体现的。
(一)服装面料
服装面料与服装设计的风格和款式密切相关。随着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分门别类、形式多样的新型服装面料就像飘过的一片祥云,演绎了五彩斑斓的服装世界。但传统面料并没有偏安一隅,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与现代技术结合后反而显示着无法替代的魅力,时不时地刮过一股怀旧风、复古风。丝绸麻和蓝印花布等各式富含传统要素的面料很受青睐。丝绸既可以其柔软、细腻、亲肤、飘逸的特性,尽显女性的温婉与娇媚风情;也可以其华丽和华贵的特性,凸显人的富贵和超然。棉麻制品以其吸水、舒爽及保暖等朴实的风格,深受“江南布衣”族的垂爱。
(二)服装色彩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跳动的音符,是最敏感的元素。中国服装色彩的主流渊源于传统的五色,带有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精神。然而不同时期的服饰制度中都有着明显的色彩偏好,如秦汉尚黑、魏晋尚蓝、隋唐尚橙、宋代尚绿、清朝尚黄、近代尚紫。纵观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红色和黄色当推首选。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权势和地位,黄袍加身已经成为驾登九五至尊、称王称帝的代名词。红色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权威、平安、吉祥、喜庆、福禄、康寿、和谐、成功、兴旺、忠诚、勇敢、热情……等所有溢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红色的神韵。张艺谋在其影视作品中更是将浓烈的红色演绎得熠熠生辉,红出国门传播至五湖四海。只有地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通过文化传播来推动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从而创建世界性特色品牌意义重大。
(三)服装造型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服装讲究宽大平直、浑然—体,忽略人的具体形体而突出其精神气质,给人以长衣飘飘、侠骨柔肠、玉树临风的美。后来服装有了一些改进,但也没有超越这个范畴。清朝时期服装迎来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中山装和旗袍就是典型代表。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中规中矩,下身是西裤,它具有穿着简便并且舒适的特点。旗袍的设计理念强调衣服不只是用来遮蔽身体,它还应该被用来表现女性胴体“曲线美”。在设计中运用了收腰、紧身、低领、窄袖且长不过肘、袍长缩短、开衩、下摆呈弧线形等裁剪技术,把女性的颈、胸、腰、臀、腿等部位的美表现出来,彰显出健康美丽、积极进取、富于魅力的现代女性形象,意蕴着妇女解放的正面积极价值。
(四)服装图案
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中国神韵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继承上。中国传统图形指由刻、绘、写、印等手法产生的符号,包括瓷器纹样、汉字纹样、人物纹样、动物纹样、花卉纹样、风景纹样等。在当代服装设计中,青花元素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青花瓷》系列服装中,服装面料上有青花图案,造型上采用上身束腰、下身直筒裙,充分展现出女性阴柔的曲线美。就像方文山的词中描述的那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在那薄如蝉翼的面纱下的娇媚的容颜若隐若现,仿若妩媚的江南女子姗然而至。另外,目前服装设计领域呈现了中西合璧的服装风格。例如2005/2006的秋冬让·保罗·戈尔捷设计的以东方风格为主题的高级时装,自然花鸟纹样装饰的毛皮饰边处处散发着自然的气息,配有红色流苏以及中式发髻蕴含着东方古典美。
三、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一)无品牌经营
中国纺织品行业初期处于“无品牌经营”时期,纺织企业主要以OEM贴牌加工生产为主,以其地大物博沦为世界工厂,仅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大量剩余价值让利于国外品牌客户。结果遍身绫罗人不是养蚕人,身为纺织大国却为他人做嫁衣。按照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贴牌生产模式,最终将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毫无话语权。中国服装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正由OEM转型为ODM,但真正做到自主品牌生产,尚需时日。例如近年风起云涌的ZARA和H&M等大众化国际品牌定位于快速反应、优秀设计、合理品质、低廉价格等条件,在国际纺织服装消费市场上享有一席之地,其品牌经营模式值得中国纺织企业揣摩与借鉴。
(二)地域品牌众多且低端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地域品牌数以万种,已逐渐形成了杭派、海派、奥派、闽派、汉派、京派等几大派别。杭派女装明显带有浓重的江南水乡异样别致的文化气息;上海女装时尚之都国际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深圳、虎门地区因地缘优势吸收了港澳台的时尚元素;汉派服装以其颜色鲜艳,色块分割面积较大为显著特点;京派女装更具传统服装的富丽华贵和端庄大气。此外,林林总总的服装品牌遍布全国。例如,浙江拥有“雅戈尔”、“庄吉”、“步森”、“报喜鸟”、“杉杉”、“罗蒙”、“万事利”、“浪莎”、“太平鸟”、“洛兹”、“兔王”等服装类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名牌服装品牌;福建拥有“七匹狼”、“劲霸”、“利郎”等一批全国名牌;上海有“斯尔丽”、“莱珂”、“裘丽”等品牌。
虽然,众多地域品牌已经在所属区域确立了良好的声誉,但是这些品牌往往寿命有限,缺乏具备广泛影响力的常青性质的跨区域品牌。同时很多品牌定位缺少针对性、形象单一,没有文化底蕴可以支撑其走向世界。以往那种以中低档次见长,以低成本、多数量取胜的经营模式,无法充分体现品牌战略优势,难以承载品牌建设必须的文化元素也就无法实现高附加值,有一部分品牌甚至已经沦为产品“标签”或代名词。而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则大多拥有经典的品牌故事,相关的质量认证,稳定的文化传承,以及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还有魅力四射的形象代言人等文化体系做支撑。因此,我国的服装企业在加强生产质量的同时,更应在品牌文化塑造上独辟蹊径,从品牌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对不同产品进行品牌定位,构建错落有致的品牌体系。不单要有定位中低端走量的品牌策略,以品牌表征稳定的质量,好的性价比,以吸引大众消费人群;也要有定位高端甚至是奢侈品品牌策略,以高端品牌传播中国文化及价值观,满足特定人群的品位与档次需求,塑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纺织行业要打造独具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国际化服装品牌,以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浪潮中抢占制高点,获取话语权。
四、中国韵在品牌塑造中的诠释
(一)品牌形象的确立
中国韵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外纺织品设计的焦点和主流形态,主要是因为它本身至少具有三个维度的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品牌形象的确立就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集中作用的结果。它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一品牌相关联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规反映。品牌形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有形的元素,包括品牌的外观款式、色彩等因素;第二层是无形的元素,包括品牌带给人的安全感、信任感、精神快乐、文化熏陶、艺术想象等因素。国外品牌的发展证明,除了工艺与技术的垄断性优势之外,只有给品牌注入了文化基因,才有可能构筑起品牌壁垒,其他企业才难以效仿模仿。每一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不可复制的、不可言说的特质,为效仿而效仿,永远隐蔽在别人的屋檐下。正所谓,善学者,学根本,是为胜;不善学者,学皮毛,必败无疑也。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赋予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扩张能力,企业充分利用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品牌延伸,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竞争力。
(二)品牌定位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个公司必须努力寻找促使它的产品产生差异化的特定的方法,以赢得竞争优势。这里差异化的方法就是指品牌定位。所谓品牌定位,就是品牌识别和价值陈述的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同目标受众沟通并展示品牌相对于竞争品牌的优势所在。一个企业如果搜索不到行动的落点,就会在市场中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最终淹没在竞争的浪潮中。就营销学的视野看品牌建设,在产品时代,企业只要成功传播自身独特的卖点,说清特色,就可以打败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形象时代,随着产品不断趋向同质化,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有独特感性利益的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在定位时代,随着竞争的日益激化和产品同质化趋向,企业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差异。例如,中国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就将传统丝绸服装品牌创建联手家纺品牌建设,定位于高端家居服,与欢莎家纺品牌组合营销,打造民族丝绸的国际性品牌,彰显丝绸服饰高贵、典雅、环保、天人合一的华夏民族风格。
(三)品牌命名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名字“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只是指一个代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玫瑰不管取什么名字都是香的,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一个好的品名对创造一个名牌来说决不是无足轻重的。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师有名,无往不利!品牌命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品牌命名要做到上口、简洁、好读、易记。品牌名称应简洁醒目,让人一目了然。据调查,两三个字的名称最容易记住,四个字的名称次之,五六个字记忆效果又在四个字之下。同时,命名要有音节特征,双音节名是首选。例如,“高捷”、“霞飞”、“天鼎”、“芳怡”、“美旭”、“峻达”、“卡迪”、“婷舒”等双音节品名,而且都是一个标准音步,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易记易接受,也容易被传播,从而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其次,品牌命名要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命名时可以采用情感命名、双关命名、谐义双关命名等手法。例如,江苏红豆集团将其生产的各款衬衣都统一命名为“红豆”,眼见或听到“红豆”二字,就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五维的《相思》一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因此,以“红豆”命名的衬衣一问世,就立即受到不同层次和年龄消费者的青睐。再次,中国服装品牌名称的国际化特征。给商品命名要考虑他国消费者的欣赏习惯,尊重消费者的社会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商标汉译应在等效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灵活处理,常见的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音意译结合法”,关键是要符合他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四)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是指品牌所有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最优化地增加品牌资产的过程。公共关系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协调公众关系的传播行为,并作用于品牌传播。正如美国工商界销售权威爱尔玛·赫伊拉所说,不要卖牛排,要卖咙咙声。在他眼里,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炸牛排时发出的咙噬声,而不是那块普通的牛排。广告是传达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一种感受。例如,利郎男装在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举办了世界Manhunt男模大赛;2007年进军意大利米兰和西班牙拍摄广告片,举办“利郎杯”明星篮球赛;2008年参加台北时装秀和东京时装周;参加“赢在中国”节目、橱窗创意空间活动等。总之,品牌传播就是通过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达到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如参加服装展览会、邀请明星做代言人,举办公益活动,各类新颖的促销活动等,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的代理制及连锁经营,在科学的品牌推广方法下使产品走向世界舞台。
五、结语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品牌林立的时代,中国原创品牌的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联。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创建蕴涵中国韵的国际品牌是纺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品牌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伟大的品牌感觉了感性收益,而不是理性收益,更传播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服装企业做好品牌形象的确立、品牌定位、品牌命名、品牌传播工作,从而使民族服饰荣登世界舞台,这是一个横亘在企业和设计者之间的时代主题。落实品牌建设策略是中国从纺织大国转型为纺织强国的关键。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有高度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国传统产业探索出一条中国韵主题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之路!
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积淀了古老的东方神韵, 演绎了“衣冠古国”悠久绵长、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服饰文化。这种服饰文化恰似中国神韵之中的惊鸿一瞥, 折射出人类对生命、理想、审美、和平、自由的精神诉求。进入21世纪,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恢宏背景下, 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依然是现代服饰文明不可或缺的格调。中国纺织企业如何将中国神韵与品牌形象结合, 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美学, 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个有着无限扩展空间的时代主题。
关键词:中国韵,纺织企业,服饰文化,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克瑜.华服在身, 包容在心[J].美术观察, 2006, (3)
[2]任俊平, 张朝谏, 陈远会.现代丝绸手绘艺术特点及创新设计[J].丝绸, 2007, (2)
[3]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品牌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2)
[4]陈东生, 甘应进.新编中外服装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4
品牌战略, 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象, 提升产品知名度, 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 吸引顾客, 扩大市场占有率, 取得丰厚利润回报, 培养忠诚品牌消费的一种战略选择。”品牌战略就是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建设品牌的首要关键, 其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
国内的中小企业其实并不缺乏品牌, 2008年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标明,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自有品牌数量在1个以上的占90.22%, 多数企业至少拥有1个品牌。但拥有品牌并不意味着掌握品牌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资金、资源和能力方面的劣势下, 只有发展切合实际的品牌战略规划, 明确清晰的品牌定位、品牌模式、品牌管理设计, 才能集中企业有限的资源力量, 以更有效地执行深耕目标市场, 一步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困局
以宁波的服装企业为例, 通过多年的集群化发展, 宁波已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 到2008年底, 宁波纺织服装业的“中国名牌”约有20个, “驰名商标”有25个, 但相比2000多家中小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的庞大基数, 这一比例更凸显出大企业数量少规模大, 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的“二元结构”。宁波服装产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这些以中低档服装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企业, 由于自身存在诸多发展的问题与瓶颈, 品牌可持续发展环境令人担忧。
2.1 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观念存在误区
多数中小企业主都有一定的品牌意识, 但缺乏正确的品牌战略观念, 他们把品牌战略等同于大规模营销推广, 认为只有在充足资本实力基础上方能实施, 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在这种观念误区影响下, 企业主很少去思考自己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有何优势与不足, 如何利用自身的实力来占领怎样的市场, 更无须谈战略目标制定。他们并不清楚, 实施品牌战略并非大手笔打市场、打广告, 而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制定品牌规则,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恰恰最迫切需要品牌战略规划实施来走上良性快速发展。在宁波有很多中小企业和雅戈尔同时起步, 如今雅戈尔已成为中国服装品牌龙头之一, 而大多数到如今却还在为订单而苦苦挣扎。其中的原因很多, 但缺乏品牌战略观念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变革发展。
2.2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投资的意识与魄力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的工程, 不是短期投机行为, 这要求中小企业集中有限资本与资源长期投入品牌发展。中小企业主品牌发展经验与能力上相对欠缺, 加之企业营销资金拮据, 求稳心态和缺乏品牌回报信心使其投资品牌动力不足, 不愿做更长远的品牌战略规划与执行, 企业主宁愿把资金投入到房产或股票等渠道, 也不愿将品牌作为长期投资的事业, 企业只求眼前发展, 而无视长远规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 限制了企业经营资本的扩张, 加大了企业品牌投资的风险, 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品牌培育的经济条件。
2.3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战略规划与管理条件
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与决策机制也是制约其发展品牌的瓶颈之一。中小企业的“家长制”管理模式下, 纯粹依靠老板的经验管理和个人决策, 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机制, 品牌战略很难得到科学规范地决策与执行。同时,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订单“喂养”式发展惯性下, 使其缺乏品牌战略规划以及市场开发能力, 依靠自主品牌打开国内市场遇到极大挑战。宁波的中小服装企业属于典型的外贸型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生产过程的管控还停留在对任务单与生产计划制订的粗放式管理阶段, 企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 对品牌的观念意识不强, 广泛存在着管理混乱、决策失误频繁、执行能力欠缺等问题, 使品牌创建与战略规划执行缺乏应有的管理机制与土壤。
3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发展思路
在自身条件限制与日渐恶劣的行业生存环境双重夹击下, 中小企业实施到位的战略规划并建立品牌优势确非易事, 这要求有扎实的准备以及清晰的发展思路, 尤其要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做好充分地研究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 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才能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中走出泥潭。
3.1 中小企业首先要做好品牌战略基本功
中小企业首先要对品牌战略观念与方法有一定的把握, 尤其是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 正确的战略思想是规划的前提。当企业主意识到品牌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欠缺时, 可以聘请专业品牌机构或专家协助开展, 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强化培养, 绝不能因为省小钱而失大局。其次, 中小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优化升级组织结构, 确保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最终还是需要将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组织部门中, 因此企业的管理组织的完善将为品牌战略执行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专门品牌管理部门来统筹品牌战略运营, 构建品牌体系, 优化品牌组合, 实现企业品牌效益最大化。
3.2 深耕地方市场, 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品牌
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规划时不能脱离实际, 盲目设定“宏伟”战略目标, 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强度和自身资源等因素, 品牌发展初期一定要立足脚跟求稳定。中小企业一般财力、资源有限, 一开始盲目扩张市场只会力不从心、顾此失彼, 先把精力放在自己的重点市场, 先在地方打响品牌, 然后再考虑谋求全国布局。宁波的太平鸟服饰集团就做到先稳后进的品牌战略节奏, 企业原是一家普通的服装加工小厂, 在各种危机下, 通过“二次创业”实现了从服饰制造企业向服装品牌企业的转变, 发展战略不盲目求远, 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发展宁波市场, 短短几年内, 在宁波开出数十家专卖店, 在最繁华、最时尚的宁波天一广场, 一口气连开9家专卖店。太平鸟的品牌战略得到了回报, 女装成为宁波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时尚女装, 男装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在宁波立足脚跟之后, 开始大力拓展全国市场, 如今已经发展到700多家品牌专卖店。
3.3 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战略, 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的品牌, 而单一品牌战略是要求企业把所有目标都承载于一个品牌之上, 把企业所有资源聚焦于特定的品牌。中小企业在不具备足够资源、资本条件下, 必须谨慎采取多品牌战略, 单品牌战略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大量减少企业管理的压力, 壮大企业的声势与实力感, 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大幅提升规模效应, 降低推广费用。从顾客角度而言, 单品牌战略可以减少顾客的认知不协调, 增强品牌识别度。中小企业尤其不能寄希望多做几个品牌的方法来确保品牌成功率, 宁波狮丹努集团在品牌开创初期却走上多品牌战略, 一口气推出“狮丹努”、“克鲁斯”、“森仑加”等系列新品牌, 战略失误使其品牌建设遇到巨大阻力, 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品牌。而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等宁波知名品牌在起步时均采取了单一品牌战略, 杉杉在核心品牌确立国内地位后才发展多品牌战略, 同样宁波著名的纺织服装巨头博洋服饰集团也是重点打响唐狮品牌后, 才涉足多品牌战略。
3.4 从一牌多品到一牌一品战略发展, 谨慎品牌延伸, 确保核心业务
对企业而言, 一种产品对应一个品牌, 就像宝洁公司的品牌模式, 形成一品一牌乃至是一品多牌格局是最理想的选择。但中小企业显然不适合这种战略, 由于财力并不雄厚且品牌营销能力较弱, 采取一牌多品式的品牌延伸战略来迅速壮大自己才是上策, 但品牌延伸问题恰恰是现阶段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其品牌核心价值的包容力较弱, 不适宜发展相关度较低的产品, 品牌延伸的产品尽可能做到门类接近、关联度高。因此, 中小企业在品牌延伸战略规划前, 必须充分地研究目标市场与行业特性, 在面对市场容量较小或者市场竞争不激烈不充分甚至是市场空档与无竞争市场领域时, 可以大胆考虑发展品牌延伸战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做深品类是关键, 在最熟悉的领域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才能确保其核心业务稳固发展。
3.5 从品牌特许经营到虚拟经营战略, 逐渐提升品牌运营层级
耐克、美特斯邦威等著名品牌的虚拟经营战略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制定品牌战略时参考的榜样, 但在不具备一定市场实力与品牌运作能力的前提下, 盲目发展虚拟经营战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多数中小企业从生产环节转型, 不可能一步跨进市场, 实现品牌和生产的分离, 也无力从繁琐而低价值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于更高附加价值的设计、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环节。中小企业在品牌发展初期, 可以采取更符合实际的品牌特许经营战略, 从地区到全国, 从城市到农村, 从点到面, 一步步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宁波旦可韵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外贸型中小公司, 主营针织服装、羊毛衫、羊绒衫的制造, 在外贸危机压力下, 大胆发展品牌特许经营战略, 在短时间内建立了300多家的特许加盟连锁网络, 专业量体定做“旦可韵”毛衫, 有力地开拓了国内市场。
3.6 通过联合品牌战略开辟中小品牌发展新思路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品牌联盟战略, 若干家中小型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品牌, 组成品牌联合体。企业由此可以突破企业规模小, 资金力量薄弱、产品类型单一的限制, 集零为整, 为品牌宣传和扩大知名度创造条件。同时, 小型企业与有影响力的品牌合作, 也有利于借船出海, 打出自己的新品牌。宁波斐戈集团原是一家外贸出口生产企业, 在逐渐感受到危机压力后, 毅然转型走自主品牌开辟国内市场, 公司充分抓住宁波举办的国际服装节契机, 推出独具特色定位的品牌作品, 通过展览、新品发布、模特走秀、新闻论坛等方式活跃于影响力巨大的服装节上, 品牌格调与知名度由此快速积累。借力使力方能事半功倍, 斐戈就是借力于政府十几年打造起来的国际服装节品牌, 让自己的新品牌走上了国内市场。
在后金融时代, 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沟壑, 2008年上半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 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 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但危机本身就是“危险+机会”, 势在必行的产业结构转型倒逼着中小企业寻找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只有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危机中生存, 因此危机之际恰是中小企业建设品牌、培养品牌、锤炼品牌的最佳时机。任何品牌建设一定有其战略使命, 在进行品牌建设时, 中小企业必须解决品牌战略层的问题, 为品牌的建设与管理确立合理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作为在危机中求生存与发展的中小企业, 品牌战略规划显然不能简单模仿强势品牌模式, 必须从自身发展因素与宏微观环境因素等角度多重考虑, 立足企业现状, 通过差异化战略转变, 获得可持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光湖.民营企业的发展观[J].经济师, 2006, (11) .
[2]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浙江民营企业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12:84-86.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5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Kenneth Simmonds, 1981)提出,其核心是“成本优势”。他认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极为重要,因为实施差异化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除非由此而得到的溢价超过差异化的成本,否则实施差异化战略就不能取得出色的业绩。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各国学者的研究下,管理会计开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战略为重点的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把战略管理思想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中,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并同时提高战略地位为目标,以战略管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竞争地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各项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成本管理。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J.K.shank, 1993)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概括为: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这三种方法是在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基本分析工具:(1)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狭窄视野,运用系统性方法,从企业战略成本的管理空间和操作路径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因此,价值链分析又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依据三个方面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全面的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行业的变化情况,从而有利于企业对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2)战略定位分析法。战略定位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要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就是确定了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及向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企业利用战略定位分析,通过对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来确定企业的行业定位。行业、市场和产品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定位分析,确定企业采取哪种竞争战略,从而确定成本管理的方向,进而实施具体的成本管理措施。(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突破了传统成本分析注重以会计项目、产量等少量的因素分析法的局限,取而代之以更宽广,更合理,与战略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从分析具体生产成本方面(物料消耗、作业量等)和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出发,不仅揭示了控制成本的因素,还指出应采取何种方式来控制这些因素,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西安纺织城地区纺织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概况
西安纺织城始建于“一五”期间,是名副其实的老牌国有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集群,纺织城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城在西安经济份额中曾一度力拔头筹。20世纪80年代,纺织行业堪称陕西省出口创汇第一大行业,生产效益仅次于机械制造,依照当时的规模,相当于托拉斯集团化布局。从织到染,门类齐全,即使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很少见。纺织城大力发展纺织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国家安排就业、出口创汇、解决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这些改革滞后的国有企业,出现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再通过“压锭、减员”等各项工作,2000年陕西省省属纺织行业虽然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还是被沿海地区的同行业拉开了差距。加入WTO后,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就这样昔日的赢利大户到了连年亏损的境地,国营大厂在市场经济、WTO的冲击下由辉煌走到了衰落。依托大厂生存的企业员工自然不能幸免,下岗,工资调低,与纺织企业休戚相关的纺织城开始凋敝。以唐华一印为例,这个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印染厂,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已主动放弃印染加工产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资源实施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目前,该厂已经有40多家艺术团体入驻,并初步形成了集文化艺术展览、会议为一体的创意展览园雏形。唐华四棉随几度加大了设备改造力度,但提升管理水平有限,成本管理的压力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唐华三棉、唐华六棉由于效益差,职工的工资和生活都成了问题。以工业总产值为例(见表1), 2006年,陕西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仅占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总产值的1.9%,在八大工业支柱产业中位列倒数第一。西安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同样令人担忧,2006年(见表2)西安市纺织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89%。但是,纺织服装工业出口额却占陕西省出口总额高达21.35%,平均职工人数占到7.45%。可见,纺织服装工业在吸收充分和出口创汇方面却发挥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上讲,由于陕西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病及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纺织工业的快速崛起,使得陕西纺织工业与其它纺织强省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见表3)。2007年,陕西生产纱线19.4万吨,布7.9亿米,仅占全国纱、布总产量的1.07%与1.24%。其中西安生产纱线6.7万吨(占0.34%),布2.7亿米(占0.41%)。为振兴西安纺织城纺织工业,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推进西安经济整体发展,2008年3月,由西安市委牵头成立了“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和改制重组步伐,并在原唐华三棉、四棉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棉三厂、国棉四厂有限公司。西安纺织城纺织企业的重组,不仅保留了纺织城的品牌优势,而且对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成本管理现状
成本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同时,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实现、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员工的利益都至关重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的优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处于于不败之地。针对西安纺织城地区纺织企业(以下简称纺织企业)的现状分析,就其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1)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是用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城地区5家纺织企业现有在册职工20295人,万锭用工平均水平为236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人左右,先进企业60至70人。除了较多的在职职工人数外,企业还要承担着“办社会”的重担,担负着几万名退休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些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日益削弱。二是总体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制约了企业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全部生产设备中,落后设备约占三分之二,先进设备仅占三分之一,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设备已使用15年以上,超负荷的设备运转,增加了高额的维修成本。工艺装备水平的落后,使得纺织城棉纺织企业的产品大多以中低档为主,高端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且产品成本相比同类产品高,竞争力急剧下降。三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2007年以来,受能源、环境、原材料价格攀升等客观因素影响,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了近30%。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内外棉比价、棉与替代纤维比价以及粮棉比价三个方面来看,2008年前三个月,国内328棉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67%、5.87%和6.99%,目前价格已接近14000元/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严重挤压着纺织产品的利润空间,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瓶颈”。(2)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纺织城现存的纺织企业,由于其国有的特殊身份,限制了企业高管对战略成本重视,现行的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战略意识。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组成价值链的采购、销售、服务等环节所引发的成本进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标准化作业将大为缩减产品制造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的比重,各种管理活动所引发的成本占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比重却在不断上升,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传统成本管理运行机制所界定的成本管理范围己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3)成本分析方法不够完善。生产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而拓展到产品外观设计和服务,且由于全球化趋势,企业竞争从国内转到国外。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并将其与企业自身条件结合,应用到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之中,是提高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
(一)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拓展了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利用价值链分析使管理者从更多角度来研究企业各因素对成本态势的影响。对内确定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进而找到成本降低的渠道和降低某项作业的成本;对外评估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和优、劣势,将企业置于行业角度考虑成本。(1)行业价值链分析。纺织行业的价值链上端除了接受原材料的供应,还需要电力、煤炭、自来水等能源企业的共同配合;价值链下端主要是染整企业和各地服装企业。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看,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材料、辅材料、各种能源的价格对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棉花企业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0%至70%,如果企业在这一环节的成本得到优化,将会给企业创造巨大价值。二是下端的染整企业和各地服装企业也对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2)内部价值链分析。纺织企业由于具有规模较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性等特点,因而对产品技术性要求较高。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关键是提升价值作业间的优化与协调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内部价值链的分析,找出哪些作业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然后对该作业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外,合理配置现存设备,加强对机器设备的全面管理与维护,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运转效率。同时,将各个车间的旧设备淘汰,引进新设备,增加产品附加值,缩短工时,减低产品单位成本,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战略定位分析
借助于企业战略定位,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纺织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充分考虑企业的优、劣势和行业的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及外部的机遇与威胁如(表4)所示。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确立了企业正确的成本策略,实现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融合。从(表4)分析中可以看出,纺织企业的总体战略应加快重整改造,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对内整合熟练技工、生产设备;对外整合优势资源和业务流程再造,做精做强棉纺织板块,重振昔日辉煌,同时,应加强对纺织新型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围绕“大飞机项目”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导向,将纺织城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区。
(三)成本动因分析
一是技术。近1至2年整合原三棉、四棉的有效资源,形成15万锭的中高档纺纱生产能力、800台喷气织机;新增紧密纺2万锭、无纺布1万吨的生产设备安装到位。新增25万锭中高档棉纺生产能力,做精做强纺织产业;紧密纺、无纺布达产、达标,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批量生产,既缩短了工时,也降低了单位成本。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从而培养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包括认证试验、环境技术、产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含量。二是企业规模。利用纺织城改造有关政策,将一印建造成西北地区功能齐全的服装贸易大厦,发展服装业,拓展产业链。引进内资、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业集群,创立自有品牌。利用原六棉生产区土地,建造一个大型的现代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浐灞金融、生态、现代服务区的建设,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利用土地资源和铁路专用线,形成纺织城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这样解决了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新领域,将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应用到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纺织企业管理上档次,技术进步上水平,节能降耗出成效,根本出路就是要强化战略成本管理。围绕成本管理对现有的纺织企业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对一印、六棉、大华纺织进行整合资源,对三棉、四棉包括五环等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通过成本管理,突出企业成本优势,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和外部价值链分析,从价值链的上端和下端揭示出影响成本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对制定成本管理目标。通过对纺织企业战略定位分析将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运用SWOT分析法,从企业内部而言,进行生产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整合;就外部而言,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做精做强棉纺织产业。突破传统的成本管理,使企业的重心由企业内部的价值耗费转向整体战略领域,更加关注企业的采购领域、生产领域、销售领域、竞争对手领域等,这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并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2]袁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财会通讯》2007年第2期。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6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财务杠杆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股权比例不合理的现象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因此, 对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目的, 就在于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研究, 寻求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价值的影响作用, 以及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优化的能动作用,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模式进行探讨, 提出通过资本结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意义
企业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有着紧密的联系,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决策, 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推动效应。因此, 加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概述
(一) 资本结构的含义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以及比例关系。理论界对资本结构的范畴有着一些争议, 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第一种为自有资本结构理论, 该观点把资本仅定义为权益资金来源, 即权益资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种为长期资本结构理论, 该观点认为资本指的是企业的长期资本, 即权益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短期负债作为营运资本处理, 不属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范畴。第三种为全部资本结构理论, 研究的是企业全部资本结构的构成, 相对于第二种观点, 它不仅包括长期资本, 还将短期债务资本也包含在内。[1]
(二)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1.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好坏, 决定资本结构是否需要调整。在较好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利用债务资金, 提高生产能力。在相对差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制约, 利润也会变得相对不稳定, 企业应该适当减少债务资金。
2. 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 多数企业经营困难, 财务状况常常陷入窘境, 甚至恶化, 经济效益自然不佳。在此期间, 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 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顺畅, 利润水平不断上升, 此时企业应适当增加负债, 抓住机遇, 扩大生产规模, 使企业迅速发展。
3. 企业资产结构。
行业的差异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使不同企业资产结构也不相同, 资本结构也会随资产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4. 企业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报表, 现金流量状况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较好时, 就不会出现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局面, 此时可以用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 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好, 就不适合多举债, 这样可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2]
三、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现状
(一) 公司基本情况
明成纺织公司目前拥有8.1万锭环锭纺、960头气流纺、2100余锭倍捻生产线、2条轧花生产线, 主要产品“双福”牌精梳、普梳纱线, 畅销国内外市场, 深受客户青睐。公司设备精良, 环锭纺设备为国内定点厂家生产, 配有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 公司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和客户要求组织生产,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 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明成公司近5个年度资本构成平均情况看, 如表1所示, 融资占比分别为短期债务46.63%、股权36.02%、长期债务10.50%和内源融资6.85%。
从表上可见以下情况:1.短期债务总量逐年上升, 2011年以后已经占到50%以上。2.股权融资除2009年因融资7亿余元, 占比有所上升外, 其余年度余额有所增长但变动不大, 占比均为下降, 2011年以后已经降到1/4左右。3.长期债务总量与占比均为先降后升, 2009年占比降到5%以下, 以后因企业调整债务结构, 长期银行借款及可转换债券增加, 其占比2012年末达到15%以上。4.内源融资金额一直逐步上升但变动不大, 占比处于7%左右的水平, 变动为前升后降。
该公司资本构成为负债占比不断扩大, 短期债务为其最主要资本来源, 比重不断扩大, 长期债务也有所上升, 但股权与内源融资占比则趋于下降。
四、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对策
(一)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所追求的目标应首选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资本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 要建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机制, 在总的目标指导下, 实施明成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战略。
(二) 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对策
1. 调整资产结构, 增强资产流动性
资本结构的优化不仅表现为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 而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充分合理地使用企业的现有资产, 优化资产结构和盘活不良资产, 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明成纺织公司资产结构固化趋势明显, 流动性逐年下降, 资产变现能力和现金收入水平相对不佳, 应积极调整资产结构, 争取提高资产流动性, 以降低财务结构的风险。公司应避免企业资金被长期占用或冻结, 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 合理有效使用企业的资金, 从而进一步盘活资产。[3]
2. 调节资产负债率
企业在确定其资本结构时, 必须认真考虑和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 尤其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以确定企业维持固定支出的现金流量能力。如果企业预计处于上升时期, 投资效益及未来现金流量稳定充分、稳定、良好, 其预期偿债能力较强, 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也就可以大一些, 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如果预计生产经营及效益将要下滑, 应适当减少负债, 缩减生产经营规模, 以确保维持起码的固定支出的现金流量的能力, 防止财务杠杆风险。[4]公司目前负债率较高, 应充分分析未来现金流量, 以使调整资本结构, 使负债偿还计划与未来现金流相适应, 防止出现偿债风险。
3.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
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正方向变动, 所以公司应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树立资金成本意识, 做出正确的长、短期投资决策,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 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正财务杠杆利益的提高, 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产品成本, 改进产品质量和结构等措施,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其次, 应将企业各类负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投资利润率的最低控制线, 以防止发生负的财务杠杆利益。第三,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负债利率。企业负债利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降低负债利率能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企业应通过比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各种举债方式的特点, 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利息成本较低的负债资金。[5]
4. 努力发展债券市场
当今,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偏好股权融资, 而债券市场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股票市场。这种不正常的融资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收益, 而且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 影响股东财富创造的最大化, 也影响到明成纺织公司的市场价值。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分别承担着债权融资和债权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需要,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同时也是缓解银行信贷风险压力的主要措施。[6]为此, 明成纺织公司一定要不断扩大债券市场, 努力发展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魏杰.构造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3]兰惠艳, 李琴.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南方金融, 2007 (2) :9~10.
[4]王娇蓉.浅议国有资本结构及优化对策[J].会计研究, 2007 (2) :10~12.
[5]初春艳.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 2009 (4) :8~9.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7
一、纺织印染企业现行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纺织印染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
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纺织印染企业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为主的产品成本构成项目;另一类是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为主的损益类项目。其核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领用,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属于间接费用的,通过分配率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还应该按成本项目归集;企业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列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作为期间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3.外购动力费的归集和分配。动力费用应按照用途和使用部门分配。纺织印染企业一般都设有供电、供气的辅助生产车间,所以其发生额应计入“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科目,并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即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折旧、修理、办公费、水电费等,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在各生产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最终按照统一的分配基础分配给各个产品项目。
5.由于通过以上步骤归集和分配的成本并不是本月完工产成品的成本,则应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然后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本月产成品成本。其采用的方法有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计算法等。
6.生产成本归集分配完毕后,按照成本计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通常采用品种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存在的问题
纺织印染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缺乏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核算内容没有纳入成本核算。一是企业的资源耗减成本、用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都没有纳入成本核算。二是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成本没有单列核算,只是隐藏在其他成本费用中,甚至没有反映在会计系统之中。
1.环境支出列入当期费用。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只将实际发生的环境支出列入费用,而对于预计的负债和成本忽略不计,虚增了利润。
2.现行的成本计算未包括环境成本。产品成本应由物质成本、劳动成本、环境成本三部分组成。但是,现行的成本计算只包括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而不包括环境成本,使计算的产品成本不真实,成本核算也不符合真实公允的原则。由于对环境成本的忽视,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重视,也不利于企业准确确定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应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来进行,即与产品生产有关并能分清成本对象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账户;分不清成本对象的,先归集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分配转入产品成本中。与产品生产无关的,按照承担对象不同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中。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上,可采取分步环境成本核算法与同步环境成本核算法。分步环境成本核算法也称为环境成本双轨核算法,即共同使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料,分别按照产品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和要求,组织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两种成本核算分开进行。同步环境成本核算法也称为单轨核算法,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料必须同时满足现行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在同一个会计核算体系中同时完成现行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核算,以达到进行两种成本核算的目的。
(二)采用作业成本法,合理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采用的按照作业对成本进行归集并将成本分配到有关的产品或流程上的方法。它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能更好地使环境成本与产生这些成本的作业相联系,有助于企业采取减少环境污染的决策。传统成本一直沿用以产品为对象分配间接费用,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不高,可能会出现污染严重的车间分配到低于其排放量的环境成本,而污染轻的车间分配到高于其排放量的环境成本。作业成本法可以使成本归集更明细化,按照制造单元设置成本库,分别归集不同的制造费用。
采用作业成本法界定印染厂的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确定成本动因时,除考虑环境因素外,还应结合印染厂的生产特点、组织管理及生产流程。以A纺织印染厂为例,其环境成本归集、分配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确定环境成本项目,再对形成成本的作业进行分析,建立适当的作业成本库。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按生产工序分为9个作业区,即烧毛区、退浆区、煮练区、漂白区、丝光区、烘干区、染色区、废物处理、修配区。在对生产环境成本的作业进行分析后,要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来分配环境成本。如排污费可能与排放量、排放的污染物含量、排放的增量环境影响、处理不同排放的成本有关,选择成本是成本动因与产生的环境成本相关。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了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及其相对应的成本动因已确定,结合具体的数据可以根据该方法将环境成本价值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最终可以计算出产成品及环境成本。
(三)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科目与账户
为了使环境成本的核算具体可行,应当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环境成本信息。笔者认为,可以设置“环境成本”会计科目,并同时设置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保运行成本及环保采购和销售成本四个二级子科目,以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分配、结转、留存,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使信息使用者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支出。环境成本科目借方登记当期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以及分配计入本期的环境成本。在当期会计期末,对于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或产品组)的环境成本应直接计入;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或产品组)的环境成本可以按照企业成本的种类等因素将其以一定的标准分配到企业的各类产品中去;最后,该科目剩余借方累计数则归属于费用,冲减本年利润。一般情况下,其账务处理程序如下:一是本期发生的影响本会计期间的环境支出。环境成本在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相关科目。二是本期发生的影响本会计期间及以后会计期间环境支出。若在环境污染或损害行为发生前,企业为了防止其危害效应,已经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发生了成本支出;或企业出资由政府集中治理时,通常先根据政府环保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拟订的治理预算方案来支付治理费。此时,需要将该环境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受益的会计期间。且若其影响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则需要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设置“待摊环境成本”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三是当与环境损害有关,将来很可能支付的费用能够被合理而可靠地计量时,出于谨慎性原则,应计提一定比例的准备金,计入“环保准备金”账户,以防止大额损失发生而资金应对不及时的情况。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 篇8
关键词: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人才招聘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人力资源招聘居于基础性地位。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之前, 我们首先要对棉纺织企业的工作进行分析, 然后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实际的企业职位空缺情况, 发布对应的人才需求信息, 以此来推动相应人才的引进工作, 根据他们的特长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招聘, 目的是完成企业的组织目标任务, 这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下面, 将从如下三个方面对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重要性、问题和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讨论。
一、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重要作用
(一) 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的关键因素。棉纺织企业要正常运行, 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 而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招聘是一个关键环节。要确保棉纺织企业的长远发展, 就需要能够持续性获取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而只有招聘到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专业性人才, 才能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有助于节约企业成本。招聘活动都是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的, 棉纺织企业也不例外, 特别是管理岗位和技术工人的招聘方面。如果招聘到不合适员工会给企业资源造成浪费。如果招聘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员工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 棉纺织企业会浪费很多时间成本。即便是普工, 招聘工作的不到位也将提高工人的流转率, 直接导致整条生产线效率的降低, 对时间成本也是一种浪费。成功招聘的含义不仅只是招到人, 而是招到的员工能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 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 有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人力资源招聘能够给棉纺织企业注入活力, 可以为企业在人员结构上的重新规划提供人员方面的便利;同时, 人力资源招聘还能够使新老员工更快调整工作岗位,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发挥员工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二、棉纺织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人力资源建设缺乏科学性规划。这是当前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棉纺织企业的管理中没有对人力资源招聘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 支持力度不足;二是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正因为棉纺织业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导致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存在很多漏洞, 招聘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无法为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挑选出合适的人才。
(二) 企业工作岗位安排不合理。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应聘者的能力无法匹配棉纺织企业的岗位需求, 导致了很多无效的人力资源招聘。只有招聘的人才能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 才能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出岗位的价值, 为棉纺织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棉纺织企业在工作岗位的安排中缺乏合理性, 没有对市场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故意提高工作岗位的招聘条件, 导致很多符合条件的人才流失, 错失了很多适合该岗位需求的人才。例如一些大棉纺企业的所有招聘都硬性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这对行政等职务固然是合理的, 但是对普工的招聘环节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 招聘人员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形象。棉纺织企业在开展招聘活动时, 招聘人员具有着窗口作用, 其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素养, 影响着应聘者对企业的初步印象。同时, 招聘者的个人行为习惯会对招聘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是一些不良行为。例如, 有的招聘人员对于应聘者过分苛责, 对应聘者没有起码的尊重, 给企业的外在形象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又例如, 还有的招聘人员为了不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故意挑选一些能力不高的应聘者,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对策
(一)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 人才的不足会严重制约棉纺织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实现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 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棉纺织企业应该综合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多种影响因素, 然后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安排等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效率, 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同时,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深入研究, 为招聘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二) 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安排。为了实现自身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棉纺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 还必须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换句话说, 棉纺织企业要根据空缺岗位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 选择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同时, 棉纺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招聘时, 还必须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资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自身需要的人才在人力市场中所处的水平, 然后据此对人才招聘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针对人力资源招聘中不可避免的面试环节, 需要提前制定相关的面试标准, 并对应聘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判断出其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当然, 棉纺织企业在制定面试标准时不能脱离实际,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企业, 迅速适应企业环境, 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 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人力资源招聘的顺利和高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招聘人员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只有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应聘, 为招聘工作完成的质量奠定基础, 为企业的发展挑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所以, 在开展人力资源招聘之前, 棉纺织企业可以对负责招聘的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增强他们对招聘知识的了解程度, 掌握一定的招聘技巧, 提高其招聘水平,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在招聘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知识, 为企业挑选出合适的人才。
(四) 拓宽招聘途径, 实现人才储备。一是棉纺织企业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招聘渠道, 综合运用多种招聘方式开展招聘活动, 例如企业内部招聘、外部招聘、网络招聘、线下招聘、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等, 构建出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企业招聘系统, 全方位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满足棉纺织企业的发展要求。二是棉纺织企业还需要提高人才储备意识, 建立起专门的人才储备库。这样人力资源招聘就是一项长期性, 有准备的活动, 可以避免招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 人力资源储备还可以对人才的发展情况进行长期观察, 为暂时落选者提供修正的机会, 也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
综上所述, 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形成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节约企业成本和有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等方面简单阐述了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重要作用, 然后对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力资源的规划缺乏科学性、企业工作岗位安排不合理和招聘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认为要提高棉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水平,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拓宽招聘途径, 实现人才储备等方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淑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6 (13) :128~130
[2]胡章晗.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 2015, 5 (11) :143~144
[3]刘凤霞, 陈欧, 余华英.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实习生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 (26) :195~196
[4]侯金玲, 时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Q市某环保科技公司为例[J].现代商业, 2014, 26 (14) :80~81
【纺织企业品牌营销问题】推荐阅读:
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10-12
纺织外贸企业05-16
薪资-纺织企业07-22
中小纺织企业集群05-26
服装纺织企业09-28
新疆棉纺织企业05-13
中国纺织企业现状分析05-10
纺织企业织造车间管理06-17
纺织类企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样本06-18
美尔雅期货湖南纺织企业调研报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