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结构

2024-07-27

纺织结构(精选10篇)

纺织结构 篇1

摘要: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我国纺织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纺织品是以质优价低来赢得市场空间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需要学习国际纺织业的知名企业, 创建自己的品牌, 逐步进入世界纺织业的强国之列。随着全球纺织业一系列贸易条款的更迭, 我国纺织业在现代纺织业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从纺织业的国际市场结构来分析我国纺织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纺织业新市场。

关键词:纺织业,服装业,出口,纺织品市场

1 前言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 同时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纺织品服装一直是我国首位的出口商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至关重要。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 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 竞争优势明显。出口方面, 2007年,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712.06亿美元, 同比增长18.90%, 其中, 纺织品出口56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14.99%;服装出口1151.02亿美元, 同比增长20.93%。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全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678.68亿美元, 同比下降10.07%。国际方面, 随着2007年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 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来临, 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 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了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趋势, 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国内方面, 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 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居民收入稳定提升, 内需市场进一步被拉动。纺织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保持物价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世界纺织业市场的基本情况来分析我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策略选择。

2 纺织业的国际市场结构

2.1 世界纺织品市场基本分布情况

在世界纺织品贸易市场上, 主要由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来主导。早在2000年, 全球纺织品贸易额为1570亿美元。在纺织品出口方面,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以161.4亿美元和134.4亿美元排在世界前两位, 中国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比重为10.2%;亚洲的其他地区也在此方面有很大的竞争实力。其中, 韩国纺织品出口额为127.8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中国台湾地区以116.9亿美元排第五;欧盟方面, 意大利以119.6亿美元居世界第四;德国以110.2亿美元居第六。而在纺织品进口方面, 美国以157.1亿美元的进口额居世界首位, 其他依次是中国香港137.2亿美元、中国内地128.3亿美元、德国93.2亿美元和英国69.1亿美元。

从主要纺织品进口国或地区的供源分析, 亚洲依然是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地区, 占美国纺织品进口市场的48.9%。从国别来看, 欧盟国家以27.29亿美元、加拿大以9.71亿美元排在供源的前两位;而中国对美出口18.9亿美元, 所占市场份额为12%, 仅排第三位。

2.2 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

2000年时, 世界服装贸易总值达1990亿美元。服装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内地 (360.7亿美元) 、中国香港 (242.2亿美元) 、意大利 (132.2亿美元) 。中国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重升至18.1%。服装进口排名中, 美国依然居首位, 达到663.9亿美元;日本为197.1亿美元;德国为193.1亿美元。进口方面, 美国最大的服装供应地仍然是亚洲, 所占市场份额为55.5%。其中, 中国内地为87.58亿美元、中国香港47.36亿美元。另外, 中国对日本的服装出口达147.13亿美元, 市场份额增至74.7%, 居日本服装供源首位。

上述我国在世界纺织行业中的基本市场情况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 但是在世界纺织品的高端市场上还是鲜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以纺织业中的服装业为例, 在高端服装市场上,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并将长期占据绝对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产品要赶上发达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在低端市场上, 随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持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已经感受到来自和我们具有相似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强劲竞争力。像东南亚的印尼、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他们多数出口市场与我国重叠, 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提高, 而且, 近年来欧美服装采购已呈现出向上述国家转移的趋势, 这种形势的长远影响, 对我国纺织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我国纺织业竞争策略选择

3.1 纺织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GDP增长始终保持在较高增速水平。纺织行业也增长迅速。2004年以前纺织行业产值占GDP比重都在9%以上。尽管从2005年开始该比重下降, 也达到了7%左右。2005年至今该比重又呈现出缓慢回升的态势, 2007年更是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上升至7.48%。2008年该比重虽然有所回落, 也达到了7.03%。从纺织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水平可以看出, 纺织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表充分说明纺织业在我国贸易出口中的重要作用。

3.2 我国纺织业的现状

首先, 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以服装为例, 2006—2008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明显下降。2006年为25.08%, 2007年是18.77%, 2008年前10个月下降到5.89%, 该年,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1537.17亿美元, 为近6年来的最低。纺织服装出口放缓已对行业就业及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按工业和贸易统计计算, 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 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 就业岗位相应减少60万个左右。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上半年, 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 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其次, 纺织品内销比重逐年上升。2003—2007年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 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大约为66%, 从2004年开始, 内销比重不断扩大, 2007年内销比重高达75%。近几年纺织品内销比重的逐年上升也说明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越来越困难, 使得大量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转向以内销为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纺织品内销市场的竞争在加剧。最后, 大量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近年来, 中国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生存和发展已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2008年, 国内众多纺织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倒闭的困境, 大批纺织工人的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纺织行业已经到了“10年以来最为艰难”的关口。但是金融危机之际, 也可以看到:国内市场中, 中低档产品层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程度还是很低的, 作为必需品的中档产品层面由于接受了从高端市场转移的一部分购买力, 反而在2008年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而奢侈消费的高端商品消费层面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

3.3 我国纺织业出口特点

我国纺织品出口仍是数量增长型的出口发展模式, 与发达纺织品出口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纺织品出口创汇水平偏低, 与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数倍至十多倍之多。纺织出口商品以中低档普通产品为主, 精加工的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偏少, 技术水平低。基本上以出口成衣为主, 装饰用纺织品出口比重很低, 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几乎是空白。同时, 我国纺织业还受技术水平、资金和外贸体制的制约, 限制了其进一步增长。特别是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纺织工业竞争加剧。加之各种新兴贸易壁垒的兴起, 我国纺织业面临诸多压力。

3.4 世界主要纺织品消费国和生产国概述

全球纺织业主要纺织品消费国和生产国有:亚洲、美国、欧盟。先来看看这几个经济体在纺织业方面的情况。首先看亚洲。亚洲国家纺织工业一般都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 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生产、加工纺织品和服装, 赚取外汇, 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 亚洲国家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以出口拉动为基础、以紧密参与欧美经济循环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亚洲内部经济循环的动力和需求却不足。2008年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外贸额, 只占本地区外贸总额的49.7%;而欧洲内部的外贸额, 则占该地区全部对外贸易额的73.5%, 显示了亚洲内部经济循环与欧洲内部经济循环的巨大差距。而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看, 多年来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到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加剧了市场竞争。其次是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国家, 也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2001年以来, 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一路稳步增长。然而,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消费快速萎缩, 消费品进口急剧减少。由于美国消费需求的疲软, 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长金额一路下行, 2008年1—9月, 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为707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但是各主要纺织产品出口国继续激烈争夺美国市场, 美国进口市场份额重新洗牌格局继续发展。

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继续扩大在美市场份额, 入世后异军突起的越南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直接威胁印度占美第三大纺织产品进口来源地的地位。而我国虽然稳坐美国第一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 但未来想要保持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最后是欧盟。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和贸易在欧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欧盟各成员国共有210万人在纺织服装行业从业, 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出口经济体。欧盟15国成员多是纺织工业的发达国家, 不但生产高品质的纺织品和很多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 还能生产精密的纺织服装机械, 世界上纺织机械制造强国75%都在欧盟。

欧盟拥有全球约2/3的各类纺织品和服装的知名品牌及商标。此外, 欧盟15国每年举办各类纺织品服装、染辅料及纺织机械的著名展览会、洽谈会、技术研讨会、信息发布会、业内研讨会等, 吸引着世界各地区的业内贸易、技术和研究人员, 这些活动对欧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3.5 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策略选择

从美国、亚洲、欧盟三个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来看, 亚洲是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 但是因为亚洲普遍的国内纺织品消费低迷, 除日本外的亚洲其他国家纺织业都是依赖出口来消化国内纺织业生产的。而美国是纺织品的消费大国, 欧盟则是二者兼具。现在新兴的纺织品生产大国还有印度、埃及、越南等国。这些国家与我国的纺织业优势类似, 都是依赖廉价的劳动成本从而获得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我国虽然一直在纺织品出口方面占据优势, 但是我国现在越来越受到这些新兴国家的快速追赶。而且, 纺织品消费市场在今年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怎样维持我国纺织业在现有纺织业格局中的地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就根据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来探讨一下我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策略选择问题。

首先是做大国内领先的纺织企业, 创造出世界知名的纺织品牌。我国纺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虽然达到34700户, 其中很多虽然在国内早已是知名品牌, 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多大的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的不足, 导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多是以中低档纺织品为主, 数量上占优的出口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发展的后劲不足现象。归结起来, 我国只是一个纺织业的大国, 但远远不是一个纺织业强国。要想成为纺织业的强国, 我国纺织企业做强做大势在必行。

其次就是坚持创新战略在纺织业的实施。纺织业现在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和销售网络的竞争。纺织企业应该有很鲜明的设计亮点和完善的销售网络, 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此, 我们的纺织企业, 尤其是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企业应该培养一批自己的设计师队伍, 在设计上体现本企业的特点, 能够逐步引领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自己特有的影响力, 进而形成在全球的竞争力, 突破竞争力仅局限在国内的局面。销售网络对于纺织业的销售有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服装业的销售。以现代逐步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销售额的不断增加。

最后就是尽力挖掘我国的国内市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自然也是一个纺织品的消费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经济发展落后, 我国的纺织产品, 尤其是服装产品很大一部分出口至国外, 但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下, 国外纺织业市场急剧萎缩, 怎样应对这种局面, 成为纺织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难题。然而, 我国经济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 但是整体经济上行趋势不变, GDP保八成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还是快速发展的, 我国人均收入还在不断上升之中, 所以国内这个大的消费市场就成为纺织企业竞争的新领域。要实现这点, 就应该根据我国消费者的特点来实现国内纺织品的销售。这样扩大内需使得我国纺织品企业把原本出口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中进行消化, 不仅促进我国国内市场的扩大, 而且还使得原本运行艰难的纺织行业可以在金融危机之下获得新的生机。

4 结论

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市场中我国纺织业在进口和出口中的作用, 可以看出, 我国纺织业在世界纺织业市场中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 与此同时也显见, 我国在世界纺织业市场中还是处于低端市场, 而且我国纺织业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大多数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没有形成大型的知名纺织企业, 导致我国的纺织品缺乏最重要的竞争力。所以, 我国纺织业应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 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加快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 不断开拓国内纺织品市场, 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邵建春.当前我国纺织业的国内外形势及应对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2]薛丹, 路世昌.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8-2.

[3]年猛.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其分析[J].商业经济, 2009:1.

[4]董田田.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纺织结构 篇2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结构材料.本文从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细观力学分析模型、有限元方法和强度预测模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 者:詹世革 孟庆国 方岱宁 Zhan Shige Meng Qingguo Fang Daining 作者单位:詹世革,孟庆国,Zhan Shige,Meng Qinggu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

方岱宁,Fang Daining(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

纺织结构 篇3

本次确定的23个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多,包括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如江西省奉新县、安徽省望江县、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康平县、福建省尤溪县等;二是各试点地区产业特色明显,包括产业用革基布、半精纺毛纱、针织文化衫、毛巾毛毯、女裤、毛绒、袜业、针织塑编等产业基地。这两大特点充分印证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特点一: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多

在新增的23个试点名单中,记者看到很多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这些县镇大多有一定的纺织产业基础,土地、人力和原料资源丰富,正在或准备承接纺织产业转移。

安徽省望江县此次被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试点地区。纺纱织布是望江的传统产业,千百年来望江生产的农家土布,自给自足。近几年,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全县拥有22万锭环锭纺,5000头气流纺和1000多台织机,服装加工能力达4000万件/年,纺织服装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40%以上。目前,望江已经基本形成了集轧花、纺纱、织布、染整、刺绣、成衣、水洗、包装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望江县发展纺织具有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充足,棉花资源丰富的优势。该县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抓住金融危机形势下产业重心加速从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新一轮发展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的骨干企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拓展与提升,在“优化存量、扩充总量”中实现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被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试点地区的江西奉新,是在资源、区位、交通和人才等方面并不占明显优势的非棉产区。但是奉新却在6年间迅速形成了一个由125家企业组成的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内规模以上企业有10家,纺织生产规模达75万锭。奉新纺织产业基地作为江西省环保局批复的全省唯一印染集控区,以江西省综合投资成本最低、江西投资创业环境最优、江西投资回报最高的优良环境被誉为“奉新现象”,成为江西最具活力的工业发展崛起区。

目前,奉新工业园已经聚集了包括江西宝源彩纺、江西金源纺织、江西三邦实业、江西恒昌棉纺织印染、江西天顺纺织、江西赣鑫纺织、江西飞宇竹业等十家龙头企业。这些来自浙江、福建的企业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在江西找到了二次跨越发展的平台。

特点二:试点地区产业特色明显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以创新为动力的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实现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发展特色产业也成为大多数产业集群地区努力的方向。在新增的23个试点地区中,发展特色产业也成为试点地区的一大亮点。

被评为“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试点地区的山东禹城,依托原有传统棉纺工艺,创新研制羊绒半精纺技术,如今已成为山东省羊绒半精纺的重要生产基地。1998年,禹城市一些企业就开发出半精纺毛纱纺织技术。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禹城已培育出鲁银、德信、祥鼎、瑞源四大龙头企业。

福建省尤溪县此次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革基布名城”试点地区。据尤溪县经济贸易局局长林绍芹介绍,尤溪纺织业的主要产品有纺织用纱、PU革坯布和基布及PU革、PVC革,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及福建泉州等省内外市场。截至2008年底,全县纺织工业企业有236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年产革基布7.6亿米,产量占福建省革基布总量的55%以上。

被评为“中国毛绒名城”的浙江省慈溪市,目前有规模型毛绒企业2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0余家,年生产各类毛绒产品5亿~6亿米,2008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从2003年开始,慈溪毛绒制品产量和出口量开始位居全国第一,总产量约占全国的70%,占全球的60%。规模优势也带来了产业链配套的优势。目前,慈溪已形成了从化纤纺织、毛绒织造、印染整理直至服装成衣和鞋帽玩具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此外,企业的剩余产品、次品及下脚料可在全国最大的布角料市场——慈溪胜山布角料市场配套消化。

尽管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不断形成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集群,但这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源于粗放发展的种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企业装备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管理粗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融资困难较大、节能降耗减排任务较重等问题,依然是新增试点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结构探析 篇4

浙江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加工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世界最大的化纤织造基地。纺织工业成为推进浙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地区纺织企业众多,仅萧山一地就有民营企业近4500家,人才需求量大。[1]浙江地区纺织工程教育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工程教育结构决定了纺织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及类型结构,同样影响着该地区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教育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织方式,一般可划分为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两大类。[2]层次结构是高等教育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是一种纵向结构。[3]我国现行的教育层次结构基本分为四等七级,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级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教育类型则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4]

1 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层次结构

与其他众多行业人才需求模型相相似,纺织行业人才需求以“金字塔”型最为合理。模型层次以“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等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构架。根据这一模型,浙江省目前开设的纺织工程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本科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职高)。其中,开设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一所,本科生教育的有四所,其中两所为独立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3所;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两所。这其中,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纺织工程”为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名称。而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则以现代纺织技术代替;在中职教育阶段则以“纺织技术及营销”为专业名称。不同的专业名称体现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纺织工程教育主要进行“研究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全社会新技术出现频率的提高,在知识、技术创新过程中,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专业的建设从原来的“精、细”越来越向“广、泛”发展,例如:1998年国家教委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原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合并为一个新专业———纺织工程[5],其涵盖的课程内容已远远超出原“纺织工程”专业。在纺织工程专业下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情况选择开设相关专业方向。目前浙江省的纺织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纺织材料工程、纺织丝绸加工工程以及纺织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纺织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纺织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现代纺织丝绸工程与技术;立体结构及织造技术以及纺织CAD技术研究及纺织计算机应用等,体现了产品开发及纺织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针织服装与CAD应用方向、纺织品与艺术设计方向,主要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贸易等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工艺与贸易、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方向,主要进行工艺、设计等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的层次结构看,基本涵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各层次的教育内容尚未完全满足纺织工程学科建设的需要。纺织工程学科群:以纤维与纤维集合体的加工及制品的结构与性能为学科群内涵。相关交叉学科有纺织材料与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纺织化学、应用化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职业教育中缺少纺织机械、纺织化学等专业,不能满足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2 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类型结构

浙江省纺织工程现行教育类型结构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中又以高等教育为重要教育形式。在高等教育中,除了全日制专科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也开设有纺织工程相关教育项目。在社会教育中开设有纺织技能培训、考证等。尽管如此,普及的范围比较小,仅有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课程的成人教育,在自考、函授等教育模式中没有开设纺织工程教育。在社会培训、技能考核上,仅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技能鉴定,而后两者可鉴定的工种较为有限。相关培训工作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非常有限。与其他纺织大省(市)相比,例如江苏,上海,还没有能够做到相关教育类型的互补,缺乏纺织工程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特别是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缺乏,是限制纺织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问题,这与纺织工程教育的投入有着必然联系。同样,在学校教育中,还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各种教育类型实行统筹兼顾,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学术教育、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做到互相补充、完善。浙江省是纺织大省,浙江纺织要走向世界,要提高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的竞争力,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纺织制造者的技能水平。通过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纺织工程专业对推进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浙江省纺织企业能否实现纺织工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毛夏红.浙江省纺织行业竞争力研究(上)[J].经济师,2009(11):268270.

[2]王坤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价值观念更新[J].教育与经济,1995(1).

[3]周航.浙江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科类结构的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52-153.

[4]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4.

纺织结构 篇5

划 书

策划单位:纺织102班

策划时间:2012年3月20日

一、活动背景: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环境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一精神,爱国首先要爱专业、爱集体、爱身边的人。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但要学好纺织工程、热爱纺织工程、普及纺织基本信息,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识别纺织用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正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温饱已不是问题,因此,人们用于服装上的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个人的穿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的修养水平,不同的面料性质不同、适用场合也不相同,况且当今市场鱼龙混杂,如果没有对纺织面料的足够认识,很容易被市场“忽悠”。

二、活动目的:

响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活跃校园气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增强对常见纺织纤维特性、面料特征及功能的认识,在以后购买服装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适合自己需要的正品,加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4月6号 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当天午饭时间

四、活动主题:

纺织秀你我他

五、活动形式:

1、活动人员抽取写有纤维类项的卡片。

2、对比纤维个性展板,活动人员把抽到的卡片贴到认为是对应

纤维织物的下面。

3、如果贴图正确则继续抽取卡片贴图,直至贴错或卡片抽取完毕,贴对两个获三等奖,贴对四个获二等奖,贴对七个获一等奖。

六、活动内容:

准备阶段

1、收集棉、麻、毛、丝、涤纶、氨纶、锦纶的纯纺织品织物各一块,将收集的织物固定在一块展板上。

2、准备写好棉、麻、毛、丝、涤纶、氨纶、锦纶字样的小卡片三份,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

3、把收集好的棉、麻、毛、丝、涤纶、氨纶、锦纶做成织物的外观特征、手感、光泽度、适合做的服装类型、洗涤要求、市场价格等一一列在展板上供大家分享。

4、录制一段录音及准备合适的音乐以便活动当天活跃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5、在活动开始前的几天动员本班同学在校园做好宣传工作。活动阶段

当天上午组织本班同学将展板及桌椅放到滴水涌泉处,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第一组(12人)同学发宣传单以吸引过往的同学,第二组(12人)在贴有织物的展板前识别参加人员是否将抽到的写有纤维类别的纸条贴在正确的位置,并负责统计贴图结果,第三组(12人)同学负责为贴对纸条的参赛人员发放奖品 结果统计与分析:

根据第二组的统计结果,分析同学们辨别各种纤维的能力。

七、组织领导:

1、班长、团支书负责联系职务及音响设备。

2、组织委员负责写宣传纸页。

3、宣传委员负责中卡片及纸盒。

4、心理委员、学习委员负责收集活动中各种纤维做成织物的外观特征、手感、光泽度、适合做的服装类型、洗涤要求、市场价格等并协助记录委员做好两个展板。

5、体育位于负责借桌椅等道具。

6、生活委员负责买奖品。

八、组织经费:

纺织结构 篇6

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机遇挑战并存

“十一五”期间, 山西省纺织工业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纺织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已经形成棉纺、毛纺、麻纺、丝绢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化纤、装饰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同时, 作为特色纺织品的大麻、亚麻产品, 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通过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十一五”期间, 绿洲纺织、度, 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华雄纺织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采用国际一流的精梳机、末道并条机和无接头纱的全自动络筒机和国内顶尖的细纱机等设备, 为纺制高支纱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煤炭领域退出民营资本以新的视野入注纺织工业, 为山西省纺织行业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华雄纺织、华茂纺织、华晋印染、兵娟制衣、吉利尔等一批民营企业, 已成为山西省纺织工业发展的中坚。依托山西省晋南粮棉主产区的资源优势, 纺织产业呈集聚联片发展趋势,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翼城棉纺集中发展区、临猗纺织印染集中发展区、以绿洲大麻为核心的阳城麻纺及大麻种植等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整体带动了山西省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2010年集聚区销售收入超过山西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70%, 特别是阳城麻纺及大麻种植区销售收入占到省内麻纺销售收入的80%以上。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纺织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需要看到的是与国内纺织大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集约协作生产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自主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产业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等四个方面, 加之“十二五”以来, 国际国内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纺织市场的完全竞争性, 原料供应与价格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对节能减排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 产业增长的资源及环境约束逐步加大, 我们必须看到, 山西省纺织工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由量到质转型发展是重要目标

《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纺织工业将充分抓住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 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 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的要求, 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在做强棉纺、染整、服装等传统产品、做精丝麻等特色产品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和高新产品。到2015年, 山西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利税达到1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户, 超5亿元企业3户, 上亿元企业10户。

同时, 在保持棉纺等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服装和家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上升。其中, 棉纺织生产能力达到150万锭, 精梳纱比重达到40%, 无梭布比重达到40%, 印染行业的生产能力达到3亿米, 服装生产能力达到3 000万件, 家用纺织品、服装等终端产品的销售比重达到30%以上;大麻及混纺纱生产能力达到8 000吨, 大麻及混纺面料达到2 000万米;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达到3 000吨, 碳纤维生产能力达到500吨, 产业用纺织品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

升级装备技术, 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 全力提升科技贡献率。初步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18%, 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治污不达标的印染、化纤等行业落后产能, 提升节能减排率。全方位, 多角度地实现山西省纺织工业的振兴和跨越发展。

政策支持确保目标实现

纺织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规划》鼓励跨地区兼并重组、产业整合, 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不断培育壮大企业规模, 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同时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集聚地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检测平台建设, 吸引同类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纺织企业集聚发展,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形成规模效应、做强品牌;围绕纺织龙头企业, 鼓励加快晋城丝麻工业园、晋中高性能纤维工业园、运城高档面料和服装工业园、榆次纺机工业园等专业化纺织工业园区建设, 整合优势资源, 深化专业分工, 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 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一体化生产格局。

《规划》明确, 将通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对纺织工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制约纺织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加大知名品牌培育。在大力加快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 强化特色, 壮大优势, 塑造品牌, 打造名牌。依托现有纺织、服装业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百圆、中国名牌绿洲大麻, 山西名牌和著名商标森鹅、吉俐迩、红萍、暖神、3534、堂威、三林、格芙兰等, 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扩大市场份额, 形成品牌优势, 促进优势资源向名牌企业集聚, 带动山西纺织和服装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充分发挥山西省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职业中专、技校等专业学校优势, 加速培养纺织工业专门人才。完善用人机制, 提高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待遇, 留住人才, 为山西省纺织工业的发展服务。

纺织结构 篇7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亚当·斯密曾指出, 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马歇尔认为, 规模经济并非来自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 而依赖于“组织的改进”。江小涓研究了棉纺行业, 认为制度环境扭曲及行业自身特点是导致“过度竞争”、“生产能力过剩”等现象的原因。陆国庆认为, 我国纺织业已演变为衰退产业, 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 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应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另外制度创新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绍兴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纺织大国, 自1993年以来, 作为纺织业主体的国有纺织工业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绍兴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 目前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体来说, 绍兴纺织产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一) 从短期战略眼光来看, 笔者认为绍兴纺织产业困境主要表现在“资金困局”和“效益困局”两个方面。

绍兴纺织产业受到经济危机、贸易壁垒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出口量大大缩水, 产品积压严重, 资金周转率下降。再者,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银行限制该类企业的贷款金额, 双重压力使得绍兴纺织产业陷入资金困境。效益困局体现在成本高, 批量大, 市场风险大, 但是利润却微乎其微, 产业效益在基础工业产业链中最低。

(二) 从长远的发展空间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在服装上, 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 自主品牌寥寥无几, 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2、高端市场渐失。如2008年1~9月对欧盟出口6.9亿美元, 增长13.6%, 增速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 增长7.9%, 低于全县平均增速20.1个百分点, 出口总量从去年的第3位下降至第8位。特别是部分国际超市企业的倒闭造成绍兴县一些外贸供货企业订单和合同的损失。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1:2:97, 与发达国家30:30:4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20:30:50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 用料化纤为主, 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 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4、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绍兴, 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 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 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 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 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三、对绍兴纺织行业典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访谈研究

笔者先后走访了大型企业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小型企业绍兴东美纺织有限公司门市部以及绍兴东翔纺织有限公司, 对于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天圣集团的人事部经理朱建农先生分析了绍兴纺织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结构调整和升级所做出的努力: (1) 在产品结构上, 天圣集团已经在之前的化纤面料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毛纺印花产品等, 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2) 在劳动力上, 曾进行适当的裁员, 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在研发投入上, 天圣集团有自己的实验中心, 每年会有2000多万的产品研发投入, 近期也购置了一台价值为3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 (4) 品牌战略意识也逐渐增强, 天圣近期也正努力申请“十年商标”, 以提高天圣的知名度。可以说, 天圣集团走在了绍兴轻纺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前列。

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代表, 东美纺织有限公司与东翔纺织有限公司主要是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管理费用来增加利润, 也有部分企业会增加产品种类, 以改变单一产品的生产、销售状况, 但基本不会投资于技术创新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或加大品牌宣传上, 因为这些企业考虑到实施科研创新的风险控制, 所以在这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外, 这些企业也提出了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比如对中小企业减免税收、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等。

综上所述, 绍兴纺织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制度创新上。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这些方面采取的具体策略也不同。总体看来, 大型企业在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而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中小型企业的内部调整则显得力不从心, 更加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此可见,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还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另外,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样不容忽视的。

四、绍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探讨

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出现过多次行业危机, 虽然政府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也曾使困境得以缓解。从纺织企业自身、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三个层面认真总结, 探讨出调整对策如下:

(一) 企业层面

1、加快技术结构调整, 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通过运用新工艺, 增加科技含量的投入, 以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2、构建清晰的产品价值结构, 提高产品艺术附加值。除了产品内含的技术价值, 还应重视产品文化价值的发掘, 从而提升艺术附加值。

3、调整企业战略结构, 提升品牌战略的高度,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国际纺织品集散中心之一, 绍兴的企业应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力度, 开发国内外市场。

4、发展企业业务规模, 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提高原有产品价值的同时寻找企业新的增长点。

5、加强企业员工的培养, 做好高素质人力资源储备。要加速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 政府层面

1、积极引导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 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以市场为导向, 扶优扶强, 加快产业链整合。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 虽然企业自身应努力探索, 但政府应当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用政策引导企业, 提高纺织产业的整体质量。

2、加强产学研结合, 创新经营模式。绍兴市政府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绍兴纺织产业发展需求发起并组织成立了绍兴纺织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的合力效应, 研究确定本区域纺织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产业上下游各环节间的合作攻关等。

3、建设纺织工业绿色环保工程, 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社会层面

纺织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要加强调查研究, 为行业发展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要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展览会等多种手段, 树立绍兴纺织行业整体形象;要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 将行业发展动态、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的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企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摘要: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等压力让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严冬”时期, 要求纺织行业加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绍兴轻纺城是闻名中外的纺织品生产、贸易基地。本文基于绍兴轻纺城纺织行业的调查研究, 对中小型纺织企业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剖析, 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谋求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绍兴,纺织行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宏, 黄故, 马涛《.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业的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2]、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新任务》[J]《.财贸经济》, 2005 (4) .

[3]、曹学军《.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中国纺织业》[J]《.纺织工业》, 2008 (4) .

[4]、徐子福《.浙江案例:纺织出口企业经营环境调查》[J《]中国外汇》2008 (8) .

[5]、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纺织结构 篇8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财务杠杆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股权比例不合理的现象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因此, 对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目的, 就在于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研究, 寻求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价值的影响作用, 以及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优化的能动作用,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模式进行探讨, 提出通过资本结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意义

企业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有着紧密的联系,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决策, 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推动效应。因此, 加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概述

(一) 资本结构的含义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以及比例关系。理论界对资本结构的范畴有着一些争议, 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第一种为自有资本结构理论, 该观点把资本仅定义为权益资金来源, 即权益资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种为长期资本结构理论, 该观点认为资本指的是企业的长期资本, 即权益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短期负债作为营运资本处理, 不属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范畴。第三种为全部资本结构理论, 研究的是企业全部资本结构的构成, 相对于第二种观点, 它不仅包括长期资本, 还将短期债务资本也包含在内。[1]

(二)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1.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好坏, 决定资本结构是否需要调整。在较好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利用债务资金, 提高生产能力。在相对差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制约, 利润也会变得相对不稳定, 企业应该适当减少债务资金。

2. 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 多数企业经营困难, 财务状况常常陷入窘境, 甚至恶化, 经济效益自然不佳。在此期间, 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 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顺畅, 利润水平不断上升, 此时企业应适当增加负债, 抓住机遇, 扩大生产规模, 使企业迅速发展。

3. 企业资产结构。

行业的差异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使不同企业资产结构也不相同, 资本结构也会随资产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4. 企业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报表, 现金流量状况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较好时, 就不会出现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局面, 此时可以用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但是, 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好, 就不适合多举债, 这样可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2]

三、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现状

(一) 公司基本情况

明成纺织公司目前拥有8.1万锭环锭纺、960头气流纺、2100余锭倍捻生产线、2条轧花生产线, 主要产品“双福”牌精梳、普梳纱线, 畅销国内外市场, 深受客户青睐。公司设备精良, 环锭纺设备为国内定点厂家生产, 配有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 公司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和客户要求组织生产,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 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明成公司近5个年度资本构成平均情况看, 如表1所示, 融资占比分别为短期债务46.63%、股权36.02%、长期债务10.50%和内源融资6.85%。

从表上可见以下情况:1.短期债务总量逐年上升, 2011年以后已经占到50%以上。2.股权融资除2009年因融资7亿余元, 占比有所上升外, 其余年度余额有所增长但变动不大, 占比均为下降, 2011年以后已经降到1/4左右。3.长期债务总量与占比均为先降后升, 2009年占比降到5%以下, 以后因企业调整债务结构, 长期银行借款及可转换债券增加, 其占比2012年末达到15%以上。4.内源融资金额一直逐步上升但变动不大, 占比处于7%左右的水平, 变动为前升后降。

该公司资本构成为负债占比不断扩大, 短期债务为其最主要资本来源, 比重不断扩大, 长期债务也有所上升, 但股权与内源融资占比则趋于下降。

四、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对策

(一)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所追求的目标应首选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资本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 要建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机制, 在总的目标指导下, 实施明成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战略。

(二) 明成纺织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对策

1. 调整资产结构, 增强资产流动性

资本结构的优化不仅表现为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 而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充分合理地使用企业的现有资产, 优化资产结构和盘活不良资产, 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明成纺织公司资产结构固化趋势明显, 流动性逐年下降, 资产变现能力和现金收入水平相对不佳, 应积极调整资产结构, 争取提高资产流动性, 以降低财务结构的风险。公司应避免企业资金被长期占用或冻结, 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 合理有效使用企业的资金, 从而进一步盘活资产。[3]

2. 调节资产负债率

企业在确定其资本结构时, 必须认真考虑和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 尤其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以确定企业维持固定支出的现金流量能力。如果企业预计处于上升时期, 投资效益及未来现金流量稳定充分、稳定、良好, 其预期偿债能力较强, 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也就可以大一些, 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如果预计生产经营及效益将要下滑, 应适当减少负债, 缩减生产经营规模, 以确保维持起码的固定支出的现金流量的能力, 防止财务杠杆风险。[4]公司目前负债率较高, 应充分分析未来现金流量, 以使调整资本结构, 使负债偿还计划与未来现金流相适应, 防止出现偿债风险。

3.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

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正方向变动, 所以公司应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树立资金成本意识, 做出正确的长、短期投资决策,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 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正财务杠杆利益的提高, 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产品成本, 改进产品质量和结构等措施,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其次, 应将企业各类负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投资利润率的最低控制线, 以防止发生负的财务杠杆利益。第三,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负债利率。企业负债利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降低负债利率能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企业应通过比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各种举债方式的特点, 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利息成本较低的负债资金。[5]

4. 努力发展债券市场

当今,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偏好股权融资, 而债券市场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股票市场。这种不正常的融资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收益, 而且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 影响股东财富创造的最大化, 也影响到明成纺织公司的市场价值。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分别承担着债权融资和债权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需要,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同时也是缓解银行信贷风险压力的主要措施。[6]为此, 明成纺织公司一定要不断扩大债券市场, 努力发展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魏杰.构造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3]兰惠艳, 李琴.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南方金融, 2007 (2) :9~10.

[4]王娇蓉.浅议国有资本结构及优化对策[J].会计研究, 2007 (2) :10~12.

[5]初春艳.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 2009 (4) :8~9.

纺织结构 篇9

关键词:企业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企业绩效,服装纺织业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果,尤其是以服装纺织业为代表的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一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使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逐渐消失。另外,我国服装纺织企业虽然规模大、数量多,但其品牌价值比之国外同类型企业还明显偏低。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纺织服装业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明确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得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得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要求,得出使绩效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对我国服装纺织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理论分析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本文从股权集中度以及董事会治理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股权集中度可以通过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以及前十大股东的占股比例这两个指标来反映,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反之,股权越分散。关于股权集中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一方面,分散的股权会滋生“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使大股东缺少花费大量精力管理公司的动力。另一方面,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会因为信息和权力的缺失将导致股东不能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将增加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和决策,过多的追求短期利益会阻碍公司长期的发展。同时,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管会极大的提高委托代理风险,信息的不对称也很可能引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相反的,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当企业的股权结构集中时,大股东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积极建立一个有效、独立的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经营活动形成有效监督,从而更有利于公司长远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但是,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时,会更容易变得独断专行,对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另外,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很有可能实施“隧道行为”,通过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

关于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方面,大多数的研究都支持更高的董事会独立性会带来更高的企业绩效这一论点。因此可以认为,独立董事在保护股东利益方面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更多的独立董事人数能带来更高的绩效。同时,不少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也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詹森指出,过大的董事会规模(超过7人)不利于发挥作用,并易受CEO控制。国内学者对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宋增基、卢溢洪和张宗益使用中国上市公司2004 年度数据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关系。白重恩的研究则指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对于上市公司绩效水平和价值的测量,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采用了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衡量上市股市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的每股收益来反映企业绩效水平。此外,公司的绩效水平不仅应该包括现在的盈利能力,还应该包括未来的成长能力,因此本文增加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一。

三、我国服装纺织业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回归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本文选取了截至2014 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1 家服装纺织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股权集中度、治理结构和财务指标均使用这31 家上市公司2013 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锐思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处理主要通过SPSS19.0软件完成。

本文的自变量为X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X2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X3董事会人数、X4独立董事人数、X5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和X6监事会人数,因变量为Y1净资产收益率、Y2每股收益和Y3净利润增长率。

(二)描述性统计

从表3-1可以看出:各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的差异最大,反映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增长能力是不同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也很大,代表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相比之下董市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等反应董事会治理结构的数据以及反映公司股权结构的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和前十大股东股权比例的离散程度较小,各公司的差异不是很大,说明服装纺织企业具有较为相似的股权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

(三)每股收益回归分析

从表3-2 中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Pearso相关系数为0.560>0,与监事会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422<0,即每股收益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监事会人数呈负相关关系。在置信水平为0.01的情况下,每股收益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01<0.01,每股收益与监事会人数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09<0.01,因此应拒绝原假设(H0:两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于每股收益有着显著性正影响,每股收益与监事会人数具有线性负相关的关系。而其余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1,因此应接受原假设,这些变量与每股收益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在置信水平为0.05的条件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人数则与每股收益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因此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中自变量应该是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监事会人数,也可能会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人数。而如下表3-3 所示,实际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中自变量只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监事会人数。这是因为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如下表3-4所示,从方差比来看,第7 个特征根既能解释99%的董事会人数,也能解释98%的独立董事人数和独立董事比例,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些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再从条件指数来看,第4、5、6、7的条件索引数都大于10,说明变量间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如下表3-5、3-6 所示,回归分析建立了两个模型,从其t统计量对应的相伴概率可以看出,其自变量的系数大部分都小于0.01,只有一个值大于0.01,但也远小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所用的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即是有意义的。从拟合优度的角度考虑第二个模型的R=0.643、=0.413 大于模型一的R=0.560、=0.313,因此应选择模型二作为最终的回归方程,但自变量最终对每股收益的解释程度还是较低的。

从下表3-7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对模型1来说,F值为13.242>10,而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1<0.01,即在显著性水平为0.01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Y(每股收益)与X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有线性关系。同理,对模型2来说,F值为9.868,近似等于10,可认为模型是可接受的,而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1<0.01,即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可以认为Y(每股收益)与X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X4(监事会人数)之间有线性关系。

(四)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回归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回归分析与每股收益的回归分析的方法一样,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从下表3-8 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在0.01 的显著性水平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在0.05的置信区间内,还与董事会人数和监事会人数显著负相关。

通过下表3-9、3-10和3、11可以知道,因为多重共线性,最终得出的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只有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R=0.530、=0.281,与每股收益的模型拟合优度大致相当,模型的解释程度不是很高。回归模型的F值为13.242>10,而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1<0.01,即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与自变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而对于净利润增长率的回归分析,从下表3-12、表3-13和表3-14可以看出,在0.05的置信区间下,各自变量与净利润增长率的显著性水平都远远高于0.05。因此,应该接受原假设,认为各自变量与净利润增长率不存在线性关系。在逐步进入法中,回归模型是不存在的。而通过强制进入法得到的回归模型,其拟合优度只有R=0.275、=0.076,非常低。回归模型的F值只有0.328 远远小于10,模型是不合适的,其显著性水平则为0.916远远高于0.05的置信水平,净利润增长率与自变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股权集中度主要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影响,而董事会治理结构与企业进行则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股权集中度主要是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一指标发挥作用,这可能是代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大股东已经很难再通过自己一个人对企业产生足够的影响。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尤其是企业的上市,股权结构势必会分散,因此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一代表企业主要股东股权集中程度的指标就会更多的发挥着作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说明企业可以在避免了个人专制、群策群力的前提下,又是企业发展方向相对固定,可以在更短的反应时间内完成符合大部分股东利益即企业利益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而董事会治理结构虽然主要发挥作用的指标都是董事会人数和监事会人数这两个指标,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人数这四个指标具有很高的多重共线性。这是因为我国公司法规定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董事会人数的1/3,因此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都是等于或略多于董事会人数的1/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董事会人数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加,决策的效率在不断降低,董事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是不利的。

(二)建议

因此,对于服装纺织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一方面要注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尤其是上市过程中的股权稀释的问题。过于分散的股权会影响主要股东对企业的控制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阿里巴巴总裁迫于与雅虎的对赌股权协议在美交所上市,虽然也一度创下了股价神话,但随着上市后对阿里巴巴集团监管的加强以及假货丑闻,阿里的股价持续下跌,已经跌破了其IPO价格。阿里的当前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其股权的过度分散,马云及其支持者能够控制的股权数量过低,为了保证马云对阿里集团的控制,阿里集团不得不忍痛放弃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这也导致了今天马云大谈后悔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股东或几个主要股东的控股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服装纺织业企业来说,要想创造品牌价值,将企业做大做强,更要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这就需要企业主要股东具备长远的目光、集中的决策。

而事实上企业股权结构与董事会治理结构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企业主要股东股权的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董事会的人数,进而减少独立董事人数和监事会人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治理层之间的相互掣肘,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对于服装纺织企业来说,更要精简董事会规模,在满足我国公司法要求董事会人数必须超过5 人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董事会人数,集中决策、减少内耗,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正军,申鹏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来自创业板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2,18:54-56

[2]周建,王鹏飞,李文佳,陈素蓉.创新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4:106-115

[3]徐二明,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0,04:4-14

[4]向朝进,谢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05:117-124

[5]徐燕.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04:179-181

纺织结构 篇10

关键词:天津纺织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布局,转型升级

近年来,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 纺织产业景气度在低位徘徊, 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 成本、环保、资源等压力日益加大。

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津纺织集团) 由于处在中心城市, 外部不利因素作用集中, 许多人认为其出路是加速“去纺织化”, 近期以转移为主, 中长期全面退出, 盘活资产、调整结构, 实现“华丽”转身。但也有人主张, 依托集团长期积累的优势, 加速战略转型升级, 走都市纺织路线, 立足纺织、多元发展。

为了科学准确定位天津纺织集团改革发展方向, 形成总体思路和规划, 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多层面调查、研究、论证, 在掌握大量依据、吸收各方面意见精华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多视角审视和判断, 确立天津纺织集团改革发展方向

1.审视纺织产业, 判断“立足纺织”有利, 还是“去纺织化”有利

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证实, 纺织产业仍是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中最具比较优势, 对发达国家构成很大压力。

目前, 国内纺织业被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当做“夕阳产业”, 认为其“潜力有限, 前途暗淡”。事实上纺织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 其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 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产业。

天津纺织集团面临的焦点问题不是“做不做”, 而是“做什么”, 找准方向和切入点,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审视国际大都市纺织产业发展历程, 判断都市纺织发展路线

美、英、法等纺织大国的纺织产业发展历史的共同特征是:经历了大规模低端加工制造→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和高端产品生产制造→科技时尚文化元素集于一体的高附加值产品设计、运营和品牌经营的模式。其路线图是:由低端到高端, 由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 由实体生产制造为主到经营运作为主。科技、时尚、文化内涵权重提升, 品牌价值释放, 生产制造被转移到成本低廉地区, 而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等核心环节仍由自己牢牢控制, 并由此衍生出相关时尚产业、世界性的服装时尚中心, 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

天津纺织集团应借鉴美、英、法等国纺织业的发展路线, 根据自身条件, 从低成本驱动模式、大规模生产模式、制造主导产业模式等, 向要素优化组合模式、创新驱动模式、研发与市场主导产业模式转变, 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尽快形成规模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 力争继续成为都市主流产业。

3.审视本集团优势和劣势, 判断转型升级路径

(1) 优势。天津纺织集团有113年的历史, 曾经享有“上青天” (上海、青岛、天津) 的美誉。经过长期积累, 形成了多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优势:年贸易总量达16亿美元。二是内贸和物流优势:具有规模经营棉花、羊毛、化纤、纱布等大宗商品贸易和仓储配送能力, 年贸易额达120亿元。三是研发和制造优势:拥有技术雄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整的产业链全流程产品研发体系、研发试验基地和门类齐全的国家检测机构等。生产设备较先进, 产业链相对完整, 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完备。四是资产优势:156家困难企业退出后, 拥有大量剩余资产, 如高新纺织工业园133万平方米土地、市内和郊县320万平方米土地及一些适合经营的建筑物, 中环线内49万平方米、外环线98万平方米、外环以外59万平方米的土地, 这些资产都是集团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2) 劣势。一是历史包袱和纺织企业东移形成的债务负担较大, 大量资金持续用于还债, 制约了转型升级速度。二是科技引领、品牌带动作用不强, 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三是集团内部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散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不高、优势分散, 缺少能形成大气候的企业, 集团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四是集团位于中心城市, 转型升级必须符合大都市发展目标, 还要消除各种弊端。

通过分析优势和劣势, 天津纺织集团决策层形成了共识:“立足纺织”切合实际, 都市纺织是必然选择, 集团长期积累的优势不能丢, 劣势必须转化。由此确定集团未来发展的方针是:顺应大势、转型升级, 保留精华、集中做优, 立足纺织、多元发展。

作好顶层设计, 制定天津纺织集团转型升级战略规划

天津纺织集团于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国企改革的部署, 结合本集团的实际, 进行顶层设计, 根据以下四方面制定了《天津纺织集团系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规划》。

1.发展理念

坚持都市纺织和国际化战略方向, 重点发展高端纺织, 走科技纺织、生态纺织、品牌纺织之路。

2.行业定位

整合和发挥整体优势, 做大做强国际贸易、内贸和物流, 做精做优制造业;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运作存量资产向增量资产转化, 逐步形成以强大的国际、国内贸易优势和资产经营为支撑, 先进制造业与研发、设计、品牌运作相融合, 多元发展的高端纺织产业新格局。

3.基本路径

以核定主业和推进重组为主线, 沿着产业链、价值链, 大力调整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加快剥离非主业、非核心、非战略性资产和不具竞争优势的企业或业务, 集中所有资源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

4.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 在国际贸易、内贸物流、纺织制造业、新兴产业“四个经济层面”取得突破性发展, 形成“四、四、一、一”的产业格局:产业布局营业收入、进出口贸易占40%, 内贸物流占40%, 纺织制造业占10%,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占10%。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有较大幅度提升, 保持在全国企业500强之列。在天津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定位置, 成为环渤海地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纺织业领先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集团围绕总目标, 确定了竞争能力、研发能力、品牌运作能力、精简人员等八项提升目标。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天津纺织集团按照转型升级规划和“顺应大势、转型升级, 保留精华、集中做优, 立足纺织、多元发展”的方针, 实施了“一优五快”举措。

1.“一优“:核定主业、推进重组, 优化总体布局

(1) 核定主业:按照转型升级规划, 梳理、调整、核定主业, 剥离非主业、非核心、非主营业务、非战略性资产, 制定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方案, 规划企业布局。

(2) 推进重组:按照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调整和重组方案, 以资产为纽带, 大力推进行业公司与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 推动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 以合资、合作、产权流转、股权置换等方式, 沿着产业链、价值链调整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加快做优做强。同时, 将低效企业全部退出。

2.“五快”:以总体布局为纲领, 实施“五个加快”

(1) 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实施“两转一升”战略:“两转”是将低端产能向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外埠和发展中国家布局转移;“一升”是中高端产能升级。将保留的制造业精华与研发、设计、品牌运作相融合, 推动制造业向科技纺织、绿色纺织、高附加值纺织转型升级。

(2) 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壮大。跻身国际贸易领军企业之列, 使集团整体进出口规模、能力和影响力, 成为天津纺织集团重要的象征性标志。

(3) 加快内贸与物流业资源整合和优势释放。核定集团主业, 对分散在不同单位的大、中、小贸易公司和仓储物流资源进行梳理, 将其中不是发展方向、不具备竞争优势和生存能力的企业或业务剥离;对具有竞争优势或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业务、分散的仓储资源进行组合, 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 变“综合经营”为“专业经营”, 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使小公司发展成大公司、小业务发展成大业务。

(4)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培育经济亮点。

(5) 加快土地房产整合和经营运作, 将存量资产转化为增量资产。根据天津市总体规划, 对全系统所有土地和房产作出全面规划, 做到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建筑物都有明确的定位。对经营性资产, 提高运作层级, 对具有地理环境优势的“地王楼王”进行收益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较大幅度提高资产收益率。通过经营和运作资产, 积累发展资金, 形成发展后劲。

上一篇:石油天然气行业下一篇:多样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