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纺织论文

2024-10-05

绍兴纺织论文(精选10篇)

绍兴纺织论文 篇1

摘要:纺织行业的ERP实施一直是业界的难题, 实施的呼声很高, 但响应者寥寥。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从纺织行业的管理现状入手, 阐述纺织行业实施ERP系统的意义, 分析了制约纺织行业实施ERP的因素, 并对制约纺织行业实施ERP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ERP,纺织行业,管理

纺织产业作为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占据了绍兴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有大小纺织企业6.3万余家, 从业人员约66万人, 截至2010年年底完成销售收入约278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纺织 (含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企业2060家, 从业人员42.24万人, 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45.4%和50.4%, 全市规模以上大纺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约为2238.4亿元。

如此之大的行业规模, 但在管理方式上绍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仍然延续着相对陈旧的管理模式, 在诸多环节上仍然人工管理的方式, 对于作业过程复杂、繁琐, 每天处理着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 管理着大量的客户标识、款式的纺织产业, 这种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与此种情况呈鲜明对比的是, 一些纺织产业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多已采用了ERP系统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以适应高速运转的市场需求。

一、纺织行业实施ERP系统的意义

所谓ERP是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的简称。ERP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 采用系统管理的理念, 为企业管理层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管理平台。它是继MRP (物料需求计划) 发展而来的具有集成化管理功能的新型管理平台。ERP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整合为一个由财务链和供应链相结合的系统, 并以财务活动为中心, 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组合, 把几个相互关联的业务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企业的内外管理一体化,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

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对纺织产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纺织企业, 特别是绍兴地区的中小纺织企业所固有的产品流转周期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仓储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尤为突出, 我国的纺织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重组业务流程, 在资金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 构建更有效率的管理模式, 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ERP的实施恰恰满足了企业的这种要求。ERP的实施可以将经营各方如客户、供应商、分销渠道、制造商和企业财务、仓储等部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纳入统一管理系统, 从而使企业的供、产、销等方面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相应资源和信息进行生产经营,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由于ERP系统中主要包括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 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控制功能已完全融入到整个ERP系统中, 相应的管理和决策功能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处理, 从而使企业的管理结构有“高耸式”结构转变为“扁平式”结构,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笔者对绍兴地区一家成功实施ERP管理的纺织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发现实施ERP系统以后, 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公司产品开发周期由ERP应用前的30天降低至15天, 市场反馈周期由7天降低到3天, 色织布生产周期由60天减少到25天, 染色一次命中率由56%提高到98%, 准时交货率提高到98%, 用户满意程度提高到98%, 而库存降低了30%, A级布率由94%提高到97.5%。由此可见ERP的实施对于纺织业提升管理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制约纺织行业实施ERP的因素

纺织产业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和管理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显得越来越迫切, 这已在业界达成了共识, 但在绍兴地区尝试引进ERP系统进行管理的纺织企业却不是很多, 能成功利用ERP系统进行管理的纺织企业更是寥寥。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 企业缺乏对ERP应有的认知

部分纺织企业之所以并未将ERP应用于企业管理, 主要是缺乏对ERP的整体认知感, 对ERP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不甚了解, 对于实施ERP后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心存疑虑, 加之一个完善的ERP系统的价格价格不菲,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包括相当数额的咨询费用, 对于资金链较为紧张的纺织行业无疑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迟迟未能开展ERP的实施。

其次由于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未能认识到ERP项目的部署通常是庞大而复杂的。项目可能影响到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和每一项业务, 仅将ERP的实施工作交予企业信息部门完成, 而企业信息部门又由于权利受限或得不到相应部门支持, 导致ERP的实施半途而废或是匆匆收场, 未能显现ERP应有的功效, 使得企业管理者不再热衷实施ERP管理。

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制约绍兴纺织行业实施ERP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编号:125J01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 企业业务与ERP流程差异短时难以解决

纺织企业引进ERP的根本原因是它可以通过改进作业方法或流程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那么在ERP实施过程中必然要优化工作流程, 去除无效和多余的工作环节, 进而确保企业有一个规范、科学的业务流程, 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了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架构和平台, 实现扁平化管理。而目前的纺织行业大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管理也多是粗放管理,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在短时间内进行优化难度较大, 若强行进行调整, 势必会影响企业生产;若不按照ERP流程进行调整, 则项目实施难度很大, 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这使得企业陷入两难的境界, 导致部分企业持徘徊和观望态度。

(三) 企业业务数据混乱, 导致ERP在准备实施阶段受阻

由于ERP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有科学、规范、细致、严格的管理基础, 要求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但是目前多数纺织企业的管理是分部门进行的, 各个部门自成体系, 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一致, 共享性较差, 如客户数据在销售部和财务部不一致, 销售和分销的业务数据不一致, 造成了由于大量数据偏差而影响其准确性, 进而使管理效率下降, 达不到企业预期效果。数据混乱也使得一些想要实施ERP的企业望而却步。

(四) 缺乏行业性的ERP系统, 企业选型无从下手

目前ERP厂商较多, 但多是一些通用型的ERP, 如欧美日等国外系统的ERP (如SAP、Oracle、glovia等) 和国产系统的ERP (如用友、金蝶等) , 但形成纺织行业特点 (如服装、化纤、棉纺) 的行业版本较少。这就导致纺织企业很难从众多品牌中选择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ERP系统。而一些软件供应商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利润, 不考虑其产品与企业的契合程度, 夸大软件功能, 过度推销;过分满足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而实施时却困难重重。这都会使企业在进行选型时无从下手, 导致企业ERP实施受阻。

(五) 咨询管理公司水平有限, ERP实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由于现阶段咨询公司的层次也有很大差别, 一些咨询公司的咨询人员理论知识缺乏, 实践经验不足, 导致他们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尽可能的回避管理上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导致ERP系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另外, 由于一些咨询公司的声誉不佳, 签订合同后, 便急于完成项目咨询, 随意缩小项目服务范围, 提别是有关企业流程优化和重组的方面, 这也导致的ERP实施效果的减弱。

(六) 企业ERP技术人员匮乏

与其他的制造行业一样, 纺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对纺织行业、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而事实上, 纺织企业中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却寥寥无几, 由于实施人员的缺失势必制约了企业实施ERP的效果。而靠短期培训将ERP的管理理念以及构架、逻辑、操作流程等相对繁多的知识教授给员工, 员工也很难将其应用于实践, 这也是导致了企业暂缓实施ERP的一个原因。

三、纺织行业ERP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 企业各层面应提高对ERP的认识

ERP项目的实施范围横跨企业的每一个部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 这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 从实施的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其次企业领导者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 以清晰的表述告知员工实施ERP的意义、要求、实施流程等信息, 坚定信心, 在组织中营造为实现战略而共同前进的氛围;再次各部门要对ERP的实施加以重视, 要认识到ERP项目不仅仅是IT部门的项目, 它应当是企业级项目, ERP项目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二) 要长远规划, 分阶段实施, 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

ERP系统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企业在进行ERP投资前期,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各个阶段与过程中信息化产品的选择与相互间的关系, 以避免今后企业内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繁杂, 而相互间的集成、接口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制定ERP中远期实施计划, 明确ERP项目的实施目标和实施范围。即明确ERP中远期需涵盖和优化的业务流程范围, 并对需优化的业务流程目标进行量化, 以便可以随时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由于各种资源的限制, ERP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环节全面铺开, 也不可能展现ERP系统的所有功能。因此, 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改善那些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业务环节, 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于业务环节的功能需求, 企业应首先优化关键增值点, 以便既能控制成本和项目实施时间, 又能看到企业效益的提高, 这样才能使项目在后期顺利实施。

(三) 做好立项选型工作, 选择适合软件供应商和管理咨询公司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 科学的立项分析和选型工作是ERP实施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立项分析可以使企业明确自身是否具备实施ERP的条件, 如果具备实施条件, 企业则应选择与企业业务流程尽可能匹配的ERP系统。因为在纺织业中各企业对ERP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以及对业务流程的要求会各有侧重, 而ERP供应商的产品在功能、适应行业、涵盖的业务流程是否包含相应软件的数据接口以及产品的可扩展性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在综合了ERP供应商产品各模块功能、厂商信用情况、产品费用及实施方案和实施人员能力的基础上, 决定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

对于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在于帮助客户选择软件, 比较软件费用和效果协助企业进行流程重组, 帮助企业加强管理, 在ERP实施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ERP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充分与咨询公司沟通, 以便能使企业的流程再造与ERP系统相一致, 最大程度的发挥ERP的作用。

(四) 做好必要的数据准备

业界对ERP系统有着这样的描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前提。ERP系统要想顺利运行, 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是ERP系统顺利实施的基础。在ERP实施阶段, 负责人要明确各部门应负责的数据资料, 并明确该数据资料的操作人员, 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无误和及时更新, 以免由于数据的错误或滞后影响了整个ERP系统的有效运行。

另外ERP系统的实施负责人要和咨询顾问公司沟通协调, 对数据的录入进度做出合理规划, 使资料转换工作按规划执行。

(五) 加强ERP实施队伍建设, 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 除依托软件供应商和咨询公司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参与设计与开发实施外, 企业也应组建一

浅议企业财务稽查

◎文/陈亚香

摘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竞争的不断加剧, 使得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日益增多,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充分重视其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财务稽查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从阐述企业财务稽查的涵义与目标入手, 详细分析了企业财务稽查的内容与工作方法, 而后剖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强化企业财务稽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财务稽查;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稽查的涵义与目标

(一) 财务稽查工作的涵义

财务稽查工作构成了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环节, 具体指的是由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主体所实施的监督控制活动。加强财务稽查工作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 它有利于切实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控制财务与经营风险, 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同时也使企业能够满足企业内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 财务稽查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 财务稽查是企业内部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自我规范与自我监督机制, 构成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与监督的首要屏障;第二, 财务稽查工作的顺利展开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要坚定立场, 本着对企业财务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规避财务风险, 满足内外部财务检查与监督工作有关要求;第三,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环节, 财务稽查工作的高效展开满足了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的基本需求。

(二) 财务稽查工作的目标

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财务稽查中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在线稽查等方面, 都体现了企业财务工作管理工作中的事后与过程监督。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会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共同监控是财务稽查工作的最终目标。财务稽查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备合法真实性与效益性。只有对企业经管活动实施了有效监控, 才能切实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及资金流动的顺畅性。通过财务稽查, 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及

支ERP实施管理队伍, 这支队伍应由网络与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和系统二次开发的信息技术人员和各部门的操作人员共同组成, 主要负责ERP系统的二次开发过程和日常运行于维护工作。

同时在ERP实施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ERP知识培训。首先通过培训可以使ERP的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逐步确立ERP管理工作模式, 其次又可以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方式, 再次可以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了解ERP管理的意义及由此造成的工作变化, 明确ERP实施后工作开展的方式。培训对不同层面的员工应各有侧重, 使被培训者能尽快熟悉准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这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及经营管理综合绩效而言意义重大。

二、企业财务稽查内容及工作方法

(一) 财务稽查内容

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中有关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规定来开展财务稽查工作。对企业会计报表、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财务检查, 稽查企业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稽查对象主要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稽查工作范围主要涵盖企业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检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真实完整性检查、企业财务管理遵循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企业会计规章制度情况的检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检查等。

具体来说,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开展财务稽查工作:一是稽查会计核算情况。对企业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等财会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进行稽查, 检查其是否符合企业统一制定的有关要求与标准;二是稽查企业资金管理情况。查看企业的债权债务、银行账户、资金收支及授信业务管理等情况是否符合企业统一规范, 尤其要检查有关大额资金收支情况手续的完备性;三是稽查税费缴纳情况。重点稽查企业执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情况,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是否严格依法缴纳税收;四是稽查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严格核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会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会计岗位设置是否遵循了两权分离等原则、会计机构的成立是否满足了相互牵制与方便信息传递等要求;五是稽查会计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检查企业各项会计内控制度的设立及实施情况。

(二) 财务稽查工作方法

企业财务稽查方法众多, 按不同分类角度可分为上级稽查与内部自查、实地稽查与间接稽查、专项稽查与全面稽查、不定期稽查与定期稽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财务稽查前务必制定财务稽查具体行动方案, 以企业自我检查为基础开展财务稽查工作, 有条不紊地梳理企业可能存在的财会问题, 督促企业财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并配以实时跟踪稽查。应当指出的

ERP实施所带来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纺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ERP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01) .

[2]牛国新, 王育欣.纺织行业ERP应用模式及功能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08 (05) .

[3]刘学英.我国企业ERP实施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01) .

绍兴纺织论文 篇2

关键词:开放经济 出口退税 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

开放经济条件下,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困扰着绍兴县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纺织企业,集群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问题

(一)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历程

出口退税指一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税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纺织品出口退税问题一直是个热门问题,相关政策调整相当频繁。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月一1月。这阶段国家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4次调整。加大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目的在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出口。191月,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6%上调至11%;1月,又将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同年7月,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5%;7月,国家将棉纱、棉布、棉制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论文下载。

201月-8月。这阶段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采用下调政策,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贸易摩擦,提高出口质量。具体进行了两次调整。年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17%下调至13%,出口退税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

208月至今。年,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国家频繁地调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短短1年间,4次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1月,将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2月,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4月份则提升到16%。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绍兴县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的。但具体效果并不是均衡地分布于各个地区。绍兴县作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县,有必要考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其产生的影响。

1 历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数值来源和处理方面

历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数值总体由国家税收总局税收法规库相关文件整理,但由于国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并不是每年调整一次,而是根据经济形势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而且其调整并不是都针对全体纺织品,还涉及纺织品结构问题,因此文章采取了以下几点处理方法:(1)年度内有不同的出口退税率的处理。这类数值。以不同时段出口退税率的时间为权重进行加权处理。例如,20,国家于2月1日和4月1日实施不同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分别为15%和16%,当年的出口退税率分为3段:1月、2-3月、4-12月,各占权重分别为1/12、2/12、9/12。其中1月份用2008年最后一次调整税率14%计算。(2)涉及小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数据处理。这部分数值以该类纺织品出口占纺织品出口比重加权处理。例如,207月1日。国家将棉纱、棉布及其制品退税率调整为17%,其他税率仍为15%,这个政策持续至2004年1月,因此以数据说明。该年棉制品占据纺织品出口的40.65%,即为17%税率的权重,其他59.35%则为15%的权重,数值来源于当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3)涉及几乎全部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数据处理。这部分数值不做加权处理,近似取代为全部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如2008年11月税率的调整,涉及纺织品出口大类,因而近似为当个时间段税率。

2 出口退税率与绍兴县纺织品出口增长率相关性分析

出口退税率对绍兴县纺织品出口增长率的影响程度,可以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纺织品出口美元价按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折算成人民币价。另外,由于出口退税效存在时滞效应,文章考察滞后一期纺织出口增长率的效应。回归结果如下:

Yt=-1.66+14.54Xt-1

t=(-3.09) (3.75)

p值=(0.018) (0.007)

R^2=66.78%

D-W=1.567 17=14.07 P=0.007

其中,Y1为本期纺织品出口增长率,Xt-1,为滞后一期出口退税率。

从回归结果上看,回归系数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拟合优度为66.7%,不是很高。这是因为文章集中于出口退税率与纺织品出口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没有考虑影响出口增长的其他因素,如GDP、汇率的因素。D-W值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方程不存在白相关问题。

回归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对绍兴县纺织品出口增长率有显著性影响,出口退税率每上升1%,下一年出口增长率增加14.54%。出口增长率对出口退税率变化非常敏感,由此反映绍兴县纺织品出口对出口退税率依赖程度很强。

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走进绍兴 篇3

12月5日,又一场纺织之光科技奖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

“这次的推广项目是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数字化印染生产工艺检测控制及自动配送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参观应用企业新建纺织有限公司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感慨地说,印染行业的发展需要科技推动,但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很少有企业能敞开大门,让业内共享其发展成果。新建纺织有限公司能够打开大门,让业内了解其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其精神难能可贵。

行业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企业的努力。浙江新建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鸣英在推介会上说,新建纺织作为从织造到印染全产业链的企业,对高科技的需求非常高。杭州开源的这套系统,在新建纺织应用得非常好,在节省人工成本、节能降耗等多方面有极大的改善作用。“这样的好项目,不能只惠及几家企业,更要惠及全行业。”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说,印染行业一直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水耗的三高行业。而本次推介的项目将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有效融合,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对企业管理、产品品质提升等多方面有促进作用。这一研发成果在业内的推广,对行业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意义。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光明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面向数字化印染生产工艺检测控制及自动配送的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的优势和特点。许光明表示,该成果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我们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染整生产过程检测控制及助剂、染料自动配送系统,解决了一直困扰印染行业生产过程的化学品管控问题,可自动生成最佳生产工艺。”许光明说,整个系统可以在线检测和闭环控制染整生产全过程工艺参数,实现了布匹流转、能源消耗、成本核算等生产要素的实时跟踪和生产计划的动态调整,集成了染整工艺专家系统,助剂、染料自动配送系统,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印染企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推动我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张俊龙 文/摄)

绍兴纺织论文 篇4

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现状

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是指纺织产业集群内所生产的品牌产品所具有的区别或领先于其竞争对手持续稳定发展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是根植于纺织产业集群内部, 是纺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纺织产业在绍兴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截止到2010年, 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内2446家规模企业全年实现产值2682.42亿元, 比2009年增长18.51%;完成销售收入2665.21亿元, 同比增长18.41%;实现利税184.89亿元, 其中利润118.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1.45%和37.58%;完成投资198.10亿元, 同比增长21.90%;实现自营出口139.20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0%, 高出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8.10个百分点, 高出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6.50个百分点。绍兴市区和绍兴县以化纤产品和布料生产为主, 上虞以棉纺织和印染染料为主, 嵊州以领带为主, 诸暨以袜子、衬衫为主, 新昌以毛纺和纺机为主的块状分布格局[1], 无论从产业结构还是企业数量都已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 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

绍兴纺织产业以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市场销量最大和设备最先进而著称, 现已形成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配套出现了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助性行业, 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2]。但是在原料成本全线上涨、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外部环境变化跌宕的严峻形势下, 绍兴纺织业日益暴露出其内在不足, 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使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正经受着十分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绍兴纺织品没有强势品牌, 基本上都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市场, 大多数的初级产品和低档产品被外商买去后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 再制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乃至国内市场上销售。在国际市场中“中国制造”等同于廉价、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 中国内地仅有21个品牌入选, 远低于美国的239个, 日本的41个, 且入选品牌中无一个纺织品牌, 这对于纤维加工总量超过世界总量50%的庞大产业而言, 是令人汗颜的[3]。绍兴作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地, 除了“洁丽雅”、“巴贝”、“布森”、“达利”、“情怡”、“冠友”等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 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绍兴纺织企业品牌贡献率大大低于国外企业, 大多数纺织企业很难实现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革命性跨越。在品牌至上的时代, 绍兴纺织产业要想摆脱困境, 铸造“纺织强市”, 提升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势在必行。

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长远战略规划

品牌主要有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种表现形式。一般来说集群品牌是由当地政府、纺织行业协会和众多企业共同打造和维护, 比如嵊州领带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打造的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由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打造和维护的。目前, 一方面, 由于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可以提升区域形象, 吸引集群外部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种社会资源的进入, 有利于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地方政府尤其重视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的打造和维护, 对创建纺织产业集群品牌“一往情深”, 相对忽视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导致绍兴轻纺、诸暨袜子、嵊州领带等名扬天下, 但是真正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却屈指可数。另一方面, 由于集群品牌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的特点,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主权不清, 集群内企业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集群内众多企业共享集群品牌, 各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鱼龙混杂, 个别企业采取低价策略, 就会导致其他企业跟风降价, 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美誉度下降, 引发“公有地悲剧”, 导致整个集群品牌声誉下降。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 市场竞争力弱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内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龙头企业的加工层次较低, 企业收益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差距较大, 品牌带动效应不强, 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微笑曲线的下颌, 出口也主要以中低档为主, 大部分的出口贸易都是贴牌生产, 大路货占据出口份额的很大一部分, 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而且纺织产业集群内产业链中各环节间协调性不强, 化纤、织造、染整和服装等各相关行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由此导致的“木桶效应”使得绍兴纺织业的整体技术能力并不强, 无法形成整合优势, 这对集群提高最终产品档次以增加附加值的升级战略无疑制造了很大的阻力[4]。产业结构不合理, 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对新型纤维、面料、染整、环保型产品等方面的要求, 市场竞争力弱。

2.3 集群内纺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自主品牌

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和广大纺织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搭建了纺织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绍兴纺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机构。但是在整个纺织产业集群内, 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绍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创新, 大多数织造企业以模仿为主, 抄袭仿制现象严重, 只能生产加工常规产品, 无法从事丝、麻、棉类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从而导致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不高, 严重存在“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状况[4]。大量的中小纺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目盲的趋同性就会造成价格战和严重损害集群内相关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不利于整个集群品牌的长远发展。在品牌制胜的时代, 自主品牌的缺乏, 导致绍兴的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

2.4 品牌文化建设缺位

品牌文化是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 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 创造品牌信仰, 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5]。品牌文化是品牌具有生命力的灵魂。目前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流于形式, 与国际知名品牌夏奈尔的“经典传奇”、纪梵西的“优雅”、范思哲的“性感”、阿玛尼的“精致的城市生活”等鲜明的品牌文化相比, 绍兴纺织品牌缺乏鲜明的文化内涵, 没有一脉相承的风格, 品牌个性模糊。品牌传播渠道多采用价格策略、广告策略, 追求名人效应, 缺乏对品牌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和营销方法的整合, 还没有建立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的品牌文化。

3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规划, 推动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

绍兴纺织产业要想提高品牌竞争力,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规划。首先要明晰集群品牌的产权, 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纺织集群品牌管理机构, 并且要赋予品牌管理机构一定的职权, 为纺织产业集群企业服务, 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集群品牌建设工作。其次, 要积极实施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战略。因为在产业集群内, 集群品牌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强有力支撑, 集群内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越多, 越能凸显集群品牌的美誉度。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也是在集群品牌的光环下培育和发展的。已经形成的知名集群品牌会为集群下的纺织企业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供优越的外部条件和蓄积能量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要切实鼓励企业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投入力度, 加强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贴牌转向创牌。合作的前提是集群内企业相互参与, 合作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矛盾的解决程度和目标实现程度。在合作层次方面, 合作应不仅要体现在操作层和战术层, 而是应落实在并提高到战略层, 共同制定战略目标与战略计划, 以求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范围上, 企业间在资金方面相互参股融合, 与此同时, 为提高整体透明度还应该建立信息、技术的流通机制。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加快推动企业间的合作形式提升, 即从信息交流上升到决策制定[6]。改善企业的合作结构是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手段。企业之间积极塑造合作氛围, 加深合作深度, 提高合作水平, 才能达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合作。

3.2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绍兴纺织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产品的附加值低, 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加工制造环节, 品种也是相对单一, 盈利能力有限, 市场的进入和退出也比较容易。因此, 绍兴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 而这种优势在外需不振, 内需放缓的背景下, 优势地位越来越不明显。所以,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现代纺织业不再是追求规模和数量, 而需要向产业链两端的创意设计和营销服务延伸, 向附加值高的两头发展, 优化产业链, 提高绍兴纺织产业在国际分工地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使纺织产业集群由低成本战略向创新型战略转变。目前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寻找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加强中国纺织科学院江南分院、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建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在绍兴设立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柯桥分中心等纺织咨询服务平台, 但是这些平台的利用率还有待加强。一方面, 加强创意研发环节的投入力度, 积极引进纺织科技人才, 提高绍兴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在终端产品 (如针织、服装等) 方面加大营销服务力度, 有效整合与纺织产业集群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如金融、物流、会展等) , 从而提升绍兴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3.3 以龙头企业基点, 打造强势品牌, 辐射带动集群品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地政府要优化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点, 打造强势品牌。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促使企业在生产和产品档次方面上一个台阶, 拉长纺织品的产业链, 提高纺织加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纺织品加工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调整和开发生态纺织品, 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 增强在创意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的主导能力, 实现从模仿复制到自主创新、从贴牌生产到创牌生产、从加工环节到设计环节的跨越, 增强企业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龙头企业要在品牌设立、品牌维护与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从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 多维度实施统一品牌策略、扩展品牌策略、品牌创新策略, 打造强势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势品牌辐射效应, 带动整集群内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进而提升整体集群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3.4 有效整合文化资源, 深挖品牌文化内涵, 提升品牌的文化竞争力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累, 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 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也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源泉。然而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品牌文化的塑造, 导致了品牌文化缺失。因此, 一方面, 企业要有效整合内外部文化资源, 深挖本地区文化底蕴, 将无形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纺织产业集群品牌中, 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使品牌充满生机与活力, 进而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形成品牌壁垒。企业在提炼品牌文化内涵的过程中, 要把企业形象与品牌文化的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政府和行业协会也要在塑造品牌文化上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帮助其建立和培育能体现其行业特色、企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品牌文化, 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升品牌的文化竞争力。

4 结语

总之,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 提升品牌竞争力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现状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利于改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绍兴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地, 但是在国际市场萎缩, 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等背景下, 质量、价格竞争让位于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成为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析绍兴纺织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和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规划, 推动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基点, 打造强势品牌, 辐射带动集群品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 深挖品牌文化内涵, 提升品牌的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生校, 赵梁红.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J].企业经济, 2008 (9) .

[2]于斌斌, 鲍熹懿.绍兴纺织工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发现品牌价值.凝聚品牌力量.服务品牌成长[J].品牌通讯, 2012 (3) .

[4]孙丹, 马永俊, 肖荷芳.后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 (10) .

[5]张红霞, 马桦, 李佳嘉.有关品牌文化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9 (4) .

绍兴纺织论文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绍兴纺织业影响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89-01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的环境分析

1.1 棉价持续高涨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

据纽约《华尔街时报》消息,由于氣候变坏,近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棉价提高了56%,达每磅1.198美元,创出了过去140年来棉价最高。第一纺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棉花较涤纶短纤贵4000元/吨,较粘胶短纤贵6500元/吨。经济危机进一步为棉花消费的回暖制造重重障碍。棉浆的价格到目前为止还是很不稳定,一天一个价,在“鼎盛时期”许多原料厂家是只有报价没有货源了,这都挑战着绍兴纺织业的应对能力。

1.2 政府的相关政策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我国政府不得以上调出口退税来帮助纺织行业。据截止到2009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在金融危机下,对于面临出口萎缩的不少外贸企业来说,这一政策看似雪中送炭,甚至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些盈利空间。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我们对出口商品的定价权相对薄弱,许多外商竟然以这一政策为理由来压低我们的出口价格,面对东南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不少企业只能忍痛接受那些利润少的可怜的订单。因此,出口退税事实上更加剧了纺织业恶性竞争,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1.3 中国(绍兴)轻纺城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

绍兴纺织业由来已久,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日出万丈绸,而今天,柯桥中国轻纺城、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柯桥纺织指数等已成为绍兴一张张新名片。绍兴拥有我国最大的纺织交易市场—— 中国轻纺城。绍兴纺织产业与轻纺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是纺织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兴建一个纺织专业市场。1988年,中国轻纺城变应运而生。中国轻纺城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布匹市场,进而绍兴的纺织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及时准确捕捉所需的信息,形成了快捷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可以说,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培育了轻纺市场,市场的繁荣发展又推动了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成为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动力。

2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纺织业是绍兴经济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绍兴的纺织业已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轻纺基地之一。金融危机无疑给绍兴纺织业带来不少困难和压力,但是绍兴纺织业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绍兴经济在这次危机中创造了不少可贵的财富。

2.1 促进了企业革新的步伐

危机的另一个层面往往包含着机遇,这也是我们先人创造这个次的深刻含义吧!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议价能力所限,虽然部分升幅可以转嫁给进口商或供应商,但部分仍需出口企业承担,致使利润率下降。其中,终端的纺织业业受冲击最大,其次是织造和印染,化纤亦有波及,纺机、绣花等行业也开始受到连累。因此,企业痛下决心、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才是制胜之道。金融危机下,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使得企业有了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压力,迫切需要将新技术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紧密相结合。

2.2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推动,外部市场的萎缩导致这些国家产能过剩,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急剧增加,这就为纺织业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种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缓解了纺织企业家们的后顾之忧,并且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为绍兴纺织品的外贸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 政府的相关政策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面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已迅速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4万亿投资计划等一系列积极的经济与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为纺织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自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财政部不断调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现已升至17%,预计每调高1%企业就可增收40亿元;银行已几次降息并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减轻了利息负担并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下降,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负担。绍兴纺织企业可以抓住政策利好时机扩大新兴市场,内需内外销并重,两条腿走路。

3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的应对策略

3.1 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纺织产业的全面升级

一直以来绍兴纺织行业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工贸易门槛提高、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打乱了正常的发展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危机意识,促使绍兴的纺织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注重外在质量、产量,转向“淡化总量,注重内涵”为发展方向。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绍兴纺织业应该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贯彻落实“走出去”这一系列战略,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实施出口转型,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快更好地增强绍兴纺织品竞争力。此外,绍兴纺织业还应适度调整目标市场,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2 培养大型优势企业,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针对目前绍兴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行业协会应该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对纺织品出口数量和价格上的监管和协调,尽量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无序出口,保证绍兴纺织业的优良发展。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一些大型的优势企业与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多多交流,提高开放的水平,懂得利用和整合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通过定向招商引资,用本地的优质企业吸引国内外资金,进而使这些优质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成为多个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进而带动绍兴的纺织业由单一的市场国际化向市场和资本的双重国际化转变。于此同时,加快实施科技的开发、产业转化一体化经营,加快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此外,极力发挥宏观调控的无形之手,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产业地区的市场信息调查分析机构,及时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有效、准确的市场信息,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庆良,丁卓君.中国纺织业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曙光[J].中国经贸,2009(4).

[2]安春明.中国纺织机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纺织导报,2009(2).

[3]田林辉,徐生强.中国纺织品牌建设的现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9(3).

[4]年猛.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其分析[J].商品经济,2009(1).

绍兴纺织论文 篇6

一、影响绍兴纺织品出口的国外政策分析

1. 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措施的影响。

由于纺织品属于中国所有产品中的一个类别,所以欧美等国既可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相关规定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又可根据《工作组报告》第241-242段即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两者的规定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两者的许多规定由于其用语存在诸多含糊不清之处,各成员对其理解容易产生分歧,也极易造成WTO其他成员对这两项措施的滥用,进而产生贸易摩擦。

2.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影响。

对于包括绍兴纺织企业在内的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来说,被要求实施SA8000,那么企业原有的劳动力优势将大打折扣或丧失。具体而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主要影响是:企业要争取SA8000认证必然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费用和成本,必然会导致成本竞争力降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很低,职业安全卫生条件也差,仅在这两个方面,绍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达不到SA8000标准的要求,企业生成的产品就会由于其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标准要求而被限制进口,或者由于进口国实施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而被限制进口,从而使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范围有缩小的趋势。

3. 双边贸易优惠安排的影响。

双边自由贸易特点是“内外有别”的自由贸易政策,最终产生“贸易转移”的效应。欧美等国家签订的双边贸易优惠安排,削弱了绍兴市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优势,缩小了纺织服装产品在其市场上的份额空间。单就NAFTA言,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纺织服装的数量已超过中国对美出口量,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1.5倍;而欧盟与巴基斯坦签订的备忘录,巴基斯坦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合成织物和床单的供应方。

4. 原产地新规则(新标准)的影响。

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判断货物原产地标准,确定出口国享受不同关税待遇的重要依据,进口国进行配额管理和征收反倾销税的依据。坯布在绍兴的纺织品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额,一些欧洲和东南亚国家进口我国坯布加工成成衣后再对美国出口的情况比较普遍。按照美国新的原产地标准,此类成衣也被计入给予我国的配额中。同样,我们服装出口有很大一部分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即进口裁片在我国境内关外制成成衣后,再使用裁片出口国或加工贸易合作国的配额向美国出口。根据美国新的原产地规则,此类成衣也占有我国的配额。这样就使我国的配额更加紧张,绍兴出口受到限制。

5. 后配额时代国际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绍兴市纺织品出口面对的贸易摩擦的形势非常严峻。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绍兴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绍兴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到影响的纺织品数量增速加快;其次,限制国主要是进口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再其次,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二、绍兴市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 政府与企业共同完善国际事务。

首先,利用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WTO下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的规则制定与完善,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增强规则的透明度、公平性,以遏制目前对我国愈演愈烈的“两反一保”态势。其次、完善我国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绍兴纺织业要积极参与我国完善纺织服装行业技术体系和行业标准工作,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绍兴市企业也应该进行国际通用的一系列纺织品服装生态认证标签工作,如ISO 14000环境管理认证、欧盟生态标签等。再其次、针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大力宣传SA8000,让绍兴市更多的企业了解并认识到企业取得其认证的重要性,不断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从而积极获得SA8000认证。

2. 推动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绍兴纺织业要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核心,调整和优化绍兴市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首先,鼓励生产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的同时,重点开发新技术产品、纺织品结转深加工等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向中游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制造集中,向下游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延伸,逐步提高绍兴纺织品加工贸易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其次,研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鼓励发展本地配套产业,支持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溢出效应,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范围,提升本地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3. 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民间投资是支持和维系民间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民间投资增长率的下降直接制约着民营经济中的纺织业的发展,若这种投资下降的趋势不大力扭转,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和出台有关鼓励民间投资的制度和政策。在这方面绍兴可以向温州、深圳等地学习。

4. 进一步利用外资促出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绍兴要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以提升当地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总体水平。当前,要充分结合民营经济比重大的特点,加强“以民引外”,利用民营经济的根植性,大力促进产业链招商,让外资嫁接本地产业链,促进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国际贸易摩擦时常发生。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助于缓解来自国外的贸易限制和国际间贸易摩擦,稳定出口贸易的发展。

5. 推动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出口品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经济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绍兴市按照浙江省打造“品牌大省”的战略部署,在全国较早实施了名牌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企业,成为中国名牌群体的主力军。绍兴曾连续三年新增中国名牌数居全省第一,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40个,居全省第二位,先后荣膺“十大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六大品牌之都”。绍兴市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积极培育纺织品国际品牌。同时,绍兴市生产纺织品中小企业也应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加强企业集群品牌意识,合理对集群品牌进行定位和营销,大力打造强势集群品牌,以整体提高绍兴市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6. 加强行业协会功能,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

绍兴市纺织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及人才的限制,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有限。行业协会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国际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帮助。此外,行业协会要对同类企业的出口商品种类、出口价格及出口市场进行协调,以防止企业间低价、无序竞争,保护同类出口企业利益,提高出口竞争力。行业协会要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要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开发机构和人才培训体系、培训中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担保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为中小企业服务。

7. 强化预警体系,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绍兴纺织论文 篇7

一、绍兴纺织行业的现状

纺织业是绍兴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绍兴纺织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绍兴已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地区之一,形成了极具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生了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绍兴纺织行业的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从化纤原料、纺织机械到纺织加工、印染和后整理,再到服装服饰加工等,与纺织相关的八大行业都比较发达。

二、绍兴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优势特点

(一)拥有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绍兴纺织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括2家为众多企业服务的研发机构———绍兴县纺织科技创业中心和袍江工业区的纺织孵化中心,42家为本企业服务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余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企业,他们正在为积极推进整个纺织产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三年来,绍兴纺织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大大加快,新产品产值以年均32.3%的速度递增;新产品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

(二)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由于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了积极效果,绍兴的纺织行业正在形成向大企业集聚、向区域块状进一步集聚的格局,产业集群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目前绍兴地区已形成14个纺织集群,其中6个块状完成销售收入都在100亿元以上,每年完成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另有5个块状完成销售收入在30亿—50亿元之间,二者较以前集聚度有较大提高。

(三)贸易市场不断扩大。

我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市场成为绍兴纺织产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在2000—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以年均41.2%的速度递增,大大快于同期产值增长速度,纺织出口对纺织产值增长贡献率为26.4%。目前绍兴已有近1600家有自营出口的纺织企业,其中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10家;有近70家生产企业在国外设立了营销窗口,部分企业在国外设立多个营销窗口。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居主导地位,比重达88%,显示出绍兴纺织行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

三、绍兴纺织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绍兴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资源、能源及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这既有纺织业长期积累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又有受纺织行业宏观环境影响、企业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管理手段缺乏等因素所形成的原因,这些问题日益制约着绍兴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纺织产品档次不高,结构不够优化。

绍兴的纺织工业经济虽已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但产品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由于常规丝生产的化纤产品目前仍有着一定的市场容量,因此大部分织造企业所生产的化纤面料基本以常规丝生产的普通面料为主,麻、毛、丝、绒等纺织品比重较小;同样,印染业也承接了织造业的发展模式,也是以普通涤纶和涤棉产品印染为主,麻、毛、丝、绒的印染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此外,由于企业发展集中在同一个档次、相同市场领域竞争,导致相互间压价竞争,最终出现“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情况。

(二)纺织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

品牌、设计等上游环节往往是高附加值环节。绍兴的纺织企业争创名牌意识较强,但运作水平不高,普遍缺乏现代化的品牌营销手段,没有真正挖掘品牌产品所应有的内在价值,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企业较少。纺织产品的开发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企业更注重生产性投入,在后劲培育和新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上不够,绍兴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0.7%,远远落后于先进发达地区3%—5%的投入比重。绍兴的纺织企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很少,绝大部分企业技术开发停留在“引、仿、跟”上,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影响了绍兴纺织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产能过剩现象日益显现。

一些纺织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盲目铺摊子,低水平上项目,“同质化”生产、“同构性”发展普遍存在,而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使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失衡。纺织产品需求更新加快,但各个环节的产品研发没有及时跟进,加上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各企业相互间缺乏有机的协作,致使绍兴现有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又由于低水平、粗加工能力快速增长,加剧了纺织品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出口退税上调带来的影响及预测

2009年2月1日,我国将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率由14%上调至15%,根据相关研究,出口退税率上调l%,会引起绍兴纺织行业出口贸易额指数增长约1.26%。加之由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如果单纯考虑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影响,通过计算,可以预测绍兴纺织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应在3.57%左右。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由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边缘,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世界银行、IMF等组织根据各国持续恶化的经济指标不断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IMF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为2.2%,世界银行的预测为1%。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将持续,纺织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需求也正在逐渐缩减。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年来,绍兴进口主要化纤原料如PTA、MEG等数量不断上升,价格也不断上涨;同时受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的影响,美国棉农出口意愿降低,从而造成国际棉花供给紧张,棉花价格上扬。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强,进口价格不断上升,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最后,劳动力成本增加。绍兴的纺织品在过去大多凭借使用外来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随着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过去不合理的用工模式逐步得到调整,这其中的代价就是使得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失去竞争优势。据统计,2008年纺织用工成本增加幅度在20%—30%之间。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商品出口结构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营业利润率必然会较理论上得出的数据有大幅度下降,这种利润率水平已经基本迫近行业的生存线,因此,国家应及时进一步上调出口退税率,帮助纺织企业度过危机。

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应对策略

企业不能把出口退税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因为尽管退税调整短期内会改变利润水平,但是中长期来看,利润水平更多地取决于纺织服装行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和行业的自身特点。绍兴的纺织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帮助企业拓宽市场,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为纺织企业出谋划策。

(一)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作为纺织大市,绍兴的纺织产品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局面。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在近些年不断地出现在绍兴市场,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鲜有绍兴生产的名牌纺织产品的身影。再加上绍兴正在逐渐失去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优势,在纺织品一体化的时代,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已不缺产品,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将成为竞争的法宝。为此,绍兴的纺织行业应采用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手段,加大产品设计、营销运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区域品牌的创立,提高绍兴纺织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二)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

绍兴纺织企业一方面应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设计人才,争取尽快在纺织工业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纺织装备自主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另一方面要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企业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同时将高科技注入纺织品等传统产业,增强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采用高新技术进行嫁接,以提高现有纺织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与稳定性,使出口纺织产品质量保证有更为可靠的基础。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产品的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

(三)积极拓宽市场,增加纺织品销路。

绍兴纺织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营销份额,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从出口市场结构看,目前绍兴的纺织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市场,容易导致同一出口市场的过度竞争。现阶段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纺织服装订单明显萎缩,企业应适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市场。绍兴纺织企业可以把对口产品销往拉丁美洲、非洲、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以此来扩大销路。此外纺织企业要尽快开发能够适应国内需求的内销产品,从而减少企业因出口退税率调整而造成的影响。

(四)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快产业集聚推进。

政府要帮助绍兴现有的纺织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战略经营,鼓励实施资本经营和人才经营,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成长型优势企业的培育,进一步营造争优创先的发展氛围,力争使其成为绍兴纺织企业的中坚力量。政府还要加强块状经济集群推进,注重产业间的分工向产业内的分工拓展,制成品贸易向专业性加工和服务贸易扩展,大力鼓励技术、贸易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提升块状区域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芝萍.出口退税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 2007, (03) .

[2]高芳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 (01) .

绍兴纺织论文 篇8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亚当·斯密曾指出, 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马歇尔认为, 规模经济并非来自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 而依赖于“组织的改进”。江小涓研究了棉纺行业, 认为制度环境扭曲及行业自身特点是导致“过度竞争”、“生产能力过剩”等现象的原因。陆国庆认为, 我国纺织业已演变为衰退产业, 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 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应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另外制度创新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绍兴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纺织大国, 自1993年以来, 作为纺织业主体的国有纺织工业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绍兴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 目前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体来说, 绍兴纺织产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一) 从短期战略眼光来看, 笔者认为绍兴纺织产业困境主要表现在“资金困局”和“效益困局”两个方面。

绍兴纺织产业受到经济危机、贸易壁垒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出口量大大缩水, 产品积压严重, 资金周转率下降。再者,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银行限制该类企业的贷款金额, 双重压力使得绍兴纺织产业陷入资金困境。效益困局体现在成本高, 批量大, 市场风险大, 但是利润却微乎其微, 产业效益在基础工业产业链中最低。

(二) 从长远的发展空间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在服装上, 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 自主品牌寥寥无几, 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2、高端市场渐失。如2008年1~9月对欧盟出口6.9亿美元, 增长13.6%, 增速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 增长7.9%, 低于全县平均增速20.1个百分点, 出口总量从去年的第3位下降至第8位。特别是部分国际超市企业的倒闭造成绍兴县一些外贸供货企业订单和合同的损失。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1:2:97, 与发达国家30:30:4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20:30:50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 用料化纤为主, 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 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4、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绍兴, 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 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 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 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 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三、对绍兴纺织行业典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访谈研究

笔者先后走访了大型企业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小型企业绍兴东美纺织有限公司门市部以及绍兴东翔纺织有限公司, 对于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天圣集团的人事部经理朱建农先生分析了绍兴纺织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结构调整和升级所做出的努力: (1) 在产品结构上, 天圣集团已经在之前的化纤面料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毛纺印花产品等, 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2) 在劳动力上, 曾进行适当的裁员, 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在研发投入上, 天圣集团有自己的实验中心, 每年会有2000多万的产品研发投入, 近期也购置了一台价值为3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 (4) 品牌战略意识也逐渐增强, 天圣近期也正努力申请“十年商标”, 以提高天圣的知名度。可以说, 天圣集团走在了绍兴轻纺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前列。

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代表, 东美纺织有限公司与东翔纺织有限公司主要是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管理费用来增加利润, 也有部分企业会增加产品种类, 以改变单一产品的生产、销售状况, 但基本不会投资于技术创新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或加大品牌宣传上, 因为这些企业考虑到实施科研创新的风险控制, 所以在这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外, 这些企业也提出了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比如对中小企业减免税收、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等。

综上所述, 绍兴纺织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制度创新上。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在这些方面采取的具体策略也不同。总体看来, 大型企业在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而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中小型企业的内部调整则显得力不从心, 更加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此可见,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还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另外,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样不容忽视的。

四、绍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探讨

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出现过多次行业危机, 虽然政府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也曾使困境得以缓解。从纺织企业自身、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三个层面认真总结, 探讨出调整对策如下:

(一) 企业层面

1、加快技术结构调整, 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通过运用新工艺, 增加科技含量的投入, 以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2、构建清晰的产品价值结构, 提高产品艺术附加值。除了产品内含的技术价值, 还应重视产品文化价值的发掘, 从而提升艺术附加值。

3、调整企业战略结构, 提升品牌战略的高度,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国际纺织品集散中心之一, 绍兴的企业应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力度, 开发国内外市场。

4、发展企业业务规模, 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提高原有产品价值的同时寻找企业新的增长点。

5、加强企业员工的培养, 做好高素质人力资源储备。要加速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 政府层面

1、积极引导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 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以市场为导向, 扶优扶强, 加快产业链整合。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 虽然企业自身应努力探索, 但政府应当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用政策引导企业, 提高纺织产业的整体质量。

2、加强产学研结合, 创新经营模式。绍兴市政府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绍兴纺织产业发展需求发起并组织成立了绍兴纺织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的合力效应, 研究确定本区域纺织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产业上下游各环节间的合作攻关等。

3、建设纺织工业绿色环保工程, 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社会层面

纺织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要加强调查研究, 为行业发展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要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展览会等多种手段, 树立绍兴纺织行业整体形象;要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 将行业发展动态、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的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企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以及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摘要: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等压力让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严冬”时期, 要求纺织行业加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绍兴轻纺城是闻名中外的纺织品生产、贸易基地。本文基于绍兴轻纺城纺织行业的调查研究, 对中小型纺织企业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剖析, 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谋求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绍兴,纺织行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宏, 黄故, 马涛《.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业的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2]、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新任务》[J]《.财贸经济》, 2005 (4) .

[3]、曹学军《.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中国纺织业》[J]《.纺织工业》, 2008 (4) .

[4]、徐子福《.浙江案例:纺织出口企业经营环境调查》[J《]中国外汇》2008 (8) .

[5]、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绍兴纺织论文 篇9

一、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特征

绍兴的民营中小企业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 随着市场化发展及政府政策的引导, 绍兴中小企业已形成较高的产业集群化, 其中, 纺织业的产业集群最具典型。绍兴有超过4500多家纺织企业, 全市纺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700亿元, 已经形成了从化纤、织造、染整到服装、家纺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本文以绍兴钱清镇的中国轻纺原料市场为例, 对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调查。

(一) 产业优势——小企业、大集群

钱清现有大大小小的法人企业1762家, 其中纺织企业占80%左右, 纺织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1%, 再加上镇内的轻纺原料市场, 周边县城的轻纺城, 镇内的一个个纺织企业, 汇成了纺织产业的大集群, 形成了其他乡镇无可比拟的区域集群优势。这种集群优势给钱清镇经济发展带来了生产成本优势, 市场竞争优势, 区域发展优势。

(二) 发展优势——小产出、大空间

目前钱清镇的工业用地面积近万亩, 但总体利用率比较低, 产出比较小, 全镇亩均税收为5.63万元, 低于全县7.67万元的平均数;亩均销售为185万元, 低于全县269.56万元的平均数。在用地日趋紧张的形势下, 也给钱清经济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三) 人才优势——小经营、大智慧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的教训, 孕育和造就了今日钱清一支务实精明的企业经营队伍, 镇内的企业经营者一方面能够注重企业资本积累, 立足企业实际发展, 另一方面又能够放眼全球经济, 闯荡国际市场, 保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全镇199家规模企业中, 有120多家企业领导是既会办实体又会做贸易的人才。这样一支“小经营大智慧”的企业经营者队伍是钱清镇经济发展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不竭的人才资源。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 融资环境分析

钱清原料市场属于产业基地型, 在专业市场入驻的商户一半以上在钱清当地及附近乡镇拥有生产实体, 如此多的工厂足可以支撑整个市场, 现阶段商户主要销售模式为批发和零售结合的方式。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多年来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阻碍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 纺织原料产品出口仍以贴牌加工为主, 仅仅是靠量的扩张赚取低廉的加工费;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开发滞后, 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纺机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等仍为行业现状。2、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节能减排标准的提高和执行力度的加大, 纺织企业产业升级任务更加紧迫。3、产能规模扩张过快。近年来, 纺织工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 在偏重规模的同时, 也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 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目前, 化纤行业一般产品产能过剩, 而差别化纤维品种少, 仍需进口;一批效率低、工艺落后的间歇式小聚酯、常规涤纶装置和污染严重的粘胶设备仍时开时停, 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设备仍在运行。

(二) 融资风险分析

主要的风险点为一是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不规范, 账面利润误解为现金即实际利润, 应收账款和存货两头高, 导致资金铺底过大, 现金周转率低下等问题;持续经营管理风险, 是否能在企业发展扩大的过程转变经营管理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专注于市场占有和利润的提高, 有效解决家族企业带来的继承权、表决权、控制权等问题。

二是融资风险, 因财务不规范、缺乏融资抵押物或有效担保企业、重贷轻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进入困难的问题, 或则民间高息融资带来的资金压力。

(三) 融资供求分析

经调查分析, 市场内所有商户都有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约60亿元, 当前实际融资余额约29亿元。工行对可提供房产抵押的商户发放了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 小企业贷款等余额8.2亿元;建行5.6亿元, 中行4.3亿元, 农行3.8亿元, 信用社5.3亿元, 绍兴银行1.8亿元。对资金不足部份, 市场内商户一般通过民间借贷、赊账等方式解决, 借贷年利率在2分-3分之间。可见,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贷款成本高。对此, 我们走访几家商业银行, 了解融资供求矛盾原因。

1、财务信息质量不高,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商业银行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前, 必须依据客户提供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并把评级结果作为是否投放贷款以及如何投放的重要依据。小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避税等原因, 据此进行的信用评级一般低于实际情况, 导致很多优质企业因达不到信贷门槛而被阻止门外。

2、银行热衷于大客户。

小企业信贷业务户数多、金额小, 但银行对其贷款贷后检查频率、内容以及检查结果上报方式等贷后管理工作, 均与一般公司类贷款要求一样, 这就意味着加大了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再加上信贷业务考核机制以额度为主, 导致信贷人员热衷于追求大客户、大金额。

3、企业第二还款能力弱。

小企业贷款风险大, 第二还款来源的保障性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据调查, 钱清镇企业提供的抵押物一般多集中于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 但由于企业体制、财力不足、历史遗留以及政府管理机制等原因, 很多企业使用的厂房、土地等, 产权手续不全, 有的甚至存在法律纠纷、产权不明晰等瑕疵, 不符合银行对抵质押物的审查要求。此外, 这些企业能够提供的既愿意提供担保又符合银行要求的第三方担保单位较少, 第二还款来源的能力弱, 影响贷款获得。

三、政策建议

(一) 创新信贷业务产品, 发展联保融资

针对小企业客户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因地制宜地探索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的组合, 并下大力气推广专业市场联保贷款、商品融资等, 努力拓宽担保渠道。如通过在联保圈中引入一户较大规模企业的方式, 不仅方便了小企业融资, 而且分散了商业银行风险, 能够有效解决了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根据绍兴地区优质大型企业较为集中、大型企业上游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这一特征, 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开办如卖方融资、打包放款等业务;针对中小企业持有的对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 开办国内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还根据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 开展订单融资等业务。

(二) 充分利用集群优势, 接受第三方为企业提供担保

与实力强、信用好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合作;接受集群内实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为其上下游小企业提供担保;由专业市场内多户小企业组成联保小组, 为小组成员的融资提供联保等。

(三) 创新调查方式, 合理评估风险

在进行企业信贷调查时, 增加非财务指标的调查, 通过对企业非财务因素、贷款用途、担保能力的全面调查, 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四) 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

坚持定期查库查账和财务分析制度, 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督促企业规范运作, 积极防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摘要:本文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 调研绍兴纺织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分析集群下小企业融资供求情况, 提出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融资,小企业

参考文献

[1]牟光宇.基于产业集群的绍兴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2]卢亚娟, 张龙耀.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上海金融, 2012 (12)

[3]陈华飞, 黄玉英.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以绍兴纺织企业为例.特区经济, 2013 (3)

绍兴纺织论文 篇10

国外学者关于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研究已经长达百年 (Marshall 1920;Jacobs 1961, 1969;Thompson 1965;Storper 1997;Poter 1998;Scott2000, 2005) 。许多研究比较关注高科技行业的集聚趋势。也有研究注意到了工业地区对创新延伸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Piore和Sabel 1984) 。萨克森妮安 (Saxenian) (1994) 调查了硅谷和波士顿路128号的高科技行业的密度以及创新的产量。格莱泽 (Glaeser) (2004) 指出纽约城市的历史性集聚主要集中在服装业和出版业。他认为, 纽约当今经济活动的偏好缘自于能够快速接触新的想法以及最新的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也集聚在一起。凯夫斯 (Caves) (2002) 为解释为何生产无形资产的行业容易集聚提供了经济框架。柯里德 (Currid) (2006, 344) 列举了纽约艺术和文化行业相对比较集中, 并指出“密度产业特别容易集聚在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地方。”司各特 (Scott) (2005, 9) 阐述了好莱坞如何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聚地。这些城市经历了各个发展阶段, 但是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和人口密度是它们发展共同的原因。目前国际上创意对传统产业影响评价指标建立的通用方法是权值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制定的创意产业评价指标包括:文化活动与趋势、文化活动与遗产、文化协议、文化贸易与传播趋势、翻译、文 化发展脉 络六大项 。Florida (2002, 2003, 2004, 2006) 认为创意产业评价指标必须具备“3Ts”要素, 即技术 (Technology) 、人才 (Talent) 和包容 (Tolerance) ;Florida还在3Ts的框架下运用全球创新指数 (GCI) 对美国城市的创新竞争力做了全面的评估, 并运用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创意指数体系, 就美国50万人口以上的81个大都市区和50个州进行了创意能力 评价 ;Florida与IreneTinagli (2004) 还将其研究架构延伸至欧洲, 在3Ts分析架构的基础上对中欧、北欧的14个国家与美国进行了比较, 建立了“欧洲创意指数” (ECI) , ECI主要由三方面指标构成:“欧洲人才指数”、“欧洲技术指数”、“欧洲包容性指数”, 欧洲创意指数对研究创意生产力、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贡献巨大。但Glaeser (2005) 认为Florida提出的“波西米亚效应”在欧洲城市的实证研究并不显著, 他认为真正有效的因素乃是3s, 即技能 (Skills) 、阳光 (Sun) 和城市蔓延 (Spraw1) 。3s更加强调创意情景与氛围对于发展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关于创意对传统产业助推效果研究

国内关于创意对传统产业影响评价主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中权重确定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 所采用的方法是让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打分, 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排序的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物间的现实关系。潘瑾, 陈媛 (2007) 以Lehtinen的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为基点, 结合PZB模型的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关怀性和有形性五个观测项内涵, 并将体现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特点的观测项纳入体系;张燕 (2009) 等先从文化创意人才素质进行测评,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一、二级指标,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最终确立起文化创意人才素质测评指标。客观赋权法是依据评价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主成分析法、GEM模型、熵值法等。周清 (2009) 以湖南省14个市 (州) 为研究对象,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市 (州) 城市创意指数进行了分析;史征 (2009) 采用GEM模型对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估, 通过GEM模型对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决定因素进行赋值量化;董秋霞, 高长春 (2010) , 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综合竞争力和各要素竞争力分别建立TOP、SIS评价模型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 采用上海市l8家典型创意园区的近三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国内外关于创意对传统产业影响的评价已经从全球视角和地理视角展开, 主要采用权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评价的中心是创意产业。关于创意产业园区, 当前的研究集中于园区产生的背景和集聚的成因与动力, 鲜有对其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或效率进行评价的研究。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以创意产业为核心和动力的, 但不局限于产业本身, 评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也不能只着眼于产业本身, 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三、绍兴文化创意对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助推效果评价研究

(一) 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虽然不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和范围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概括地说.文化创意产业大致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通常所指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二是与通讯和网络相关的软件、游戏、动漫等内容产业及衍生品市场;三是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和会展策划等内容。根据绍兴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 从地域和行业两个维度, 可测度绍兴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及分布状况, 分析绍兴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及传播效果, 得出绍兴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特点及规律。评价方法如图1。

(二) 绍兴纺织行业文化创意助推效果研究

设计运用现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和实际可得的资料, 建立实际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创意产业动态变化过程影响效果滞后问题, 助推效果评价充分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所有的可能信息, 建立一定的系统逻辑性。

(三) 评价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影响

考虑到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考评视角的差异, 从宏观制度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考察在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政府、园区和入园企业的发展目标, 探索影响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因素, 同时, 考虑到建立园区发展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结合文化经济学、产业集群理论、统计学、系统动力学和地理经济学等基本理论构建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明确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和指标选择的依据。

(四) 实证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深入分析并对绍兴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等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选择绍兴柯桥区典型的创意大厦, 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其发展现状、运行效率与竞争力进行评价, 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 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与能力、资本状况和智力投资等方面, 提出完善园区发展的建议。

四、结 语

作为纺织产业基地的绍兴, 文化创意产业正以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助推经济发展。目前绍兴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传统纺织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构建绍兴文化创意对传统纺织产业助推效果评价研究, 不但有助于改变目前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紧密度, 借助文化创意产业, 实现纺织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同时对于文化产业本身, 也可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水平, 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合理规划与发展。最后从宏观层面, 本研究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正确评价各个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对绍兴经济的贡献, 分类引导创意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庆华.推动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J].广西经济.2012, (1) .

[2]孙桂华, 张夏.胶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11, (2) .

[3]徐锐敏.杭州市造型艺术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 (9) .

[4]Feng genyao, Zhang feng, Xiao weige.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in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2010, (8) .

[5]Feng genyao Zheng yuyao, Zhang feng, Xiao weige.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Publishing Enterprises Service mode Based on Web Publishing, 2009.

[6]Graham Drake.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 tries[J].Geoforum, 2003, 34 (4) .

[7]John Ho 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M].London:Pengui n Press, 2001:78

[8]王伟年, 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2) .

[9]胡小武.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J].城市问题, 2006, (5) .

上一篇: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下一篇:灾难新闻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