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2024-09-13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共10篇)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1

绍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高财政支出预算编制质量,根据绍兴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以下简称评价结果)应用工作是改进财政支出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支出行为,增强支出责任和资金绩效理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套与财政支出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机制,对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 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建立与预算编制结合制度。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要将绩效跟踪和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和调整的重要 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以前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排序,将项目绩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项档次。

1、对评价结果为优秀并绩效突出的项目。经常性项目,在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在安排后续预算时予以优先保障;对一次性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项目单位(部门)的其他项目时给予综合考虑。

2、对评价结果良好,但项目绩效还存在一些问题的项目,在项目单位(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后,在安排预算时原则上也可给予优先考虑。

3、对评价结果合格,但在资金使用绩效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的项目,在要求纠正存在问题的同时,在安排该项目单位(部门)财政资金时从紧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

4、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属于实施过程评价的项目,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暂停已安排资金的拨款或支付,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实施的建议,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该项目是否继续实施;并取消类 似项目的预算安排。对于完成结果评价的项目,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应从严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对不按规定进行绩效自评或不配合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价,致使评价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单位,视为绩效不合格单位,财政部门对该单位(部门)的项目资金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安排预算。

第四条 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评价工作结束后,评价组织机构应及时向被评价单位出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意见书》(附表1),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被评价单位,指出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和业务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对于重点评价和绩效抽评项目,被评价单位根据进行相应整改后,在一定期限内将绩效评价结果整改反馈意见书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财政部门。对于绩效自评项目,主管部门和执行单位间应建立适当的评价与结果反馈制度。

财政部门在评价中发现项目单位有虚报项目内容和工作量骗取项目资金,或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触 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条 建立绩效报告和信息共享制度:

1、报告制度。财政部门对每年项目的评价结果及时汇总总结并以书面形式向市绩效管理工作领导机构或市人民政府报告。对一些重点评价项目,将项目的评价结果及时向市绩效评价工作领导机构或市政府报告。预算部门要定期向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支出绩效状况、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2、通报制度。财政部门每年对部门和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绩效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绩效管理工作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3、公开制度。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4、共享制度。财政部门对内实施评价结果共享制度,把评价结果作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财政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的依据,以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对外将项目评价结果与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相互利用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条 建全绩效问责制度。按照“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违反国家财政收支管理规定,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项目绩效目标未实现且形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对相关预算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绩效问责,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七条

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原《绍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试行)》(绍市财绩效[2008]22号)自行废止。

附表1:绍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意见书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2

一、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必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强化支出责任,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和落脚点在于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也是保证绩效评价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增强资金绩效理念,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资金管理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 逐步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结果应用方式多样、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配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完善, 能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的机制 (制度) , 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目前, 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未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较多是停留在找出问题、反映情况、完善制度层面, 缺乏跟踪问效机制, 尚未真正与加强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 把评价结果有效应用到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

2. 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操作上不够规范, 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目前的评价结果大都用于应付单个项目的要求, 仅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 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 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效、问题与相关责任, 还没有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责任人形成直接的约束关系, 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容易流于形式, 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3. 绩效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3E”绩效评价指标为设计模式, 即: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但从实践看, 由于产出效率的难以量化和评价标准的缺失, 过多地借助基础性资料如相关政策、财务管理状况、组织管理水平等间接指标或过程来评价绩效水平, 使绩效评价结论的获得具有较大的弹性。而且在指标数据的设置和采集过程中, 因社会参与度不高或缺乏第三方评价, 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 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措施

1.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

(1) 围绕绩效评价目标编制部门预算。预算部门 (单位) 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编制预算绩效说明书, 阐述财政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围绕绩效目标编制清晰、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指标;预算部门 (单位) 向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建议前, 要按财政部门要求, 组织对本部门所申报的预算事项实施预期绩效自评, 财政部门应通过对预算绩效说明和预期绩效自评情况审核部门预算建议, 重点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 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的科学性, 申请资金额度的合理性, 以及为完成绩效目标所计划采取的管理制度措施等绩效情况进行审核论证;只有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达标的项目才可进入预算编制流程, 经论证评估绩效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 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和绩效低的项目不能进入预算流程, 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2)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应用。财政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 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 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应有作用。对绩效优良的, 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差劣的要进行通报, 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 真正实现预算项目与事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财政支出, 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安排、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用制度。

2.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共享、报告及公开的应用制度

(1) 共享制度。财政部门应将绩效评价报告情况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部门预算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 在修订完善财政政策时, 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加以吸收利用;组织、人事、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可以把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资料纳入各自的管理视角, 引入问责制, 提高预算部门 (单位) 依法行政水平。

(2) 报告制度。财政部门应将年度评价的重点项目绩效、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 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向政府或人大等部门汇报, 引起领导重视,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或者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结果、绩效督查、重点绩效评价情况上报政府, 为政府领导和相关综合部门, 为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绩效参考。

(3) 公开制度。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 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制度, 将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相关部门, 以便有关单位之间相互比较、借鉴和监督, 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开、公正;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支出绩效情况, 经同级政府批准后, 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3.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应用机制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也是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要举措。

(1) 反馈整改机制。一方面, 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部门 (单位) 、财政部门应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 并督促其落实整改, 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另一方面, 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 并将落实整改情况及时上报, 以整改报告书的形式反馈给评价组织机构。

(2) 奖惩问责制度。要通过建立绩效问责机制, 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 强化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 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制度, 从预算编制到执行, 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 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机关建设和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 提高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支持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 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 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预算部门 (单位) 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 包括提出质询、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等处分;其中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规定的, 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 对绩效优的预算部门 (单位) 给予表彰和奖励;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 包括预算执行进度低于规定标准的部门项目和资金安排, 取消无绩效和低绩效项目。

4. 完善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 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

(1) 建立标准科学的指标体系。根据近几年全国各地绩效工作实践经验, 整合、分析现有成果, 分别按行业、领域、项目等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 加快建立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化手段。加快开发全国通用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将信息系统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 篇3

一、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和单位领导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把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三是将评价结果上报人大,接受人大的监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组织机构以及简政放权的依据,并探索了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等办法。目前,江苏、浙江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浙江省总结了自2003年起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公开机制等。2010年江苏东台市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出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等。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果应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结果应用的机制也不健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评价结果应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较多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缺乏信息公开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等,尚未真正与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把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联系起来。

2.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3E”的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从实践看,存在预算项目立项比较草率,未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没有提出明确和量化的绩效目标等问题。由于产出与效果难以量化、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数据采集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对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使绩效评价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弹性。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发能力,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以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而且在指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各级部门对结果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各级部门和领导对绩效评价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结果应用还未摆上议事日程。当前的绩效评价都是在财政部门的要求和组织下开展的,预算单位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定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认为绩效评价像以往的其他评估一样,只是走过场,搞形式,一评了事,没有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主动地将评价结果与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评价流于形式。从结果应用的管理机制来说,缺少更高层次的部门来统一协调评价结果的应用,单由财政部门来推进,没有管理层级上的优势,所制定的结果应用相关制度无法约束项目单位,提出的结果应用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配套措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制度合力”,这样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对结果的科学利用。因此,逐步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结果应用方式多样、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配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完善、能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的机制,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将其优先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并保障预算项目资金的落实。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项目后续资金时给予优先保障,特别是当遇到资金紧缺而影响项目进展时,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的进度,促使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事后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部门其他项目资金时给予综合考虑。评价结果不合格或明显达不到项目立项之初的绩效预测,甚至出现可能会造成损失情况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根据评价情况要求该项目停止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或要求该项目予以调整,并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和审核。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暂停资金拨付,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实施的建议。对于“事后评价”项目,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应从紧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公开有利于打破传统行政管理的封闭独断,有利于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通过全面衡量信息公开对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和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评价结果,除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之外,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可通过政府网站、社会公示、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绩效评价信息,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nlc202309030335

(三)结果问责机制。

政府绩效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有相对宽松的具体规则,又要谋求使命的实现;既要增强部门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其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切实保证效能。在评价中如果发现预算部门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还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予以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四)评价申诉机制。

评价申诉机制是一种解决失当问题的特定监督形式,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主要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价时,规定当被评价者对管理者做出的评价报告有争议时,可以向管理者的上级提请评价复议,并阐明理由和事实。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申诉机制,一方面可以启动相应的调查评价机制,促进评价双方的良性互动,保障评价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评价申诉本身也是对评价方的监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在评价结果应用前的申诉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和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贯穿于财政支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以适当方式对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是实现财政资金公众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及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要逐步推进绩效评价信息披露制度,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评判。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对外公开的制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绩效情况,最终做到将报告的全部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规范途径将评价结果向人大报告。

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关,人大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对一些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可邀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全程参与;每个项目评价之后,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规范途径和程序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与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也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通过深化对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立项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为了使项目立项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财政部门要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和论证制度,对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的有效性。立项审批部门在批准立项过程中,应结合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申请单位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除了要充分权衡项目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外,更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看该项目的实施能否取得较好的绩效结果,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四)反馈评价结果,督促整改落实。

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组织机构要在评价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后一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由财政部门相关科室督促其按照制度文件和绩效目标的要求及时落实和整改,以增强和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反馈文件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财政或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方案,整改结束后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财政或整改监督组织机构,并在网上公示整改落实情况。

(五)绩效问责,强化主体责任。

通过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相关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提升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支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导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要实行绩效问责。对绩效优的预算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建立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本部门同类项目宽松检查或免检的关联机制;对于连续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单位,考虑削减其部门预算经费。另外,绩效评价结果也是考核部门负责人的参考依据,在干部人事管理中,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弥补人员考核流于形式的状况,增强干部任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为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课题组成员:许泉根、包亚琴

责任编辑:洪峰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4

为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推行绩效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09年度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人民满意机关的要求,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检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工作实绩、提升工作实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有力推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更好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成立局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绩效评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财务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我局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评定等,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局各科室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

三、范围和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是江苏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项目。

对象是本项目涉及到人群。

四、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

1.组织和指导本项工作,将实施方案传达到有关人员。

2.建立责任制,将工作落实到人。

3.由县计生局组织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指导。

(二)数据填报

各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填报数据,用于审核汇总。

(三)问卷调查和汇总分析

问卷的范围是项目涉及到人群。按照受益人口的10%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对有关人员满意率的问卷调查。

8月20日以前完成问卷调查工作并收齐密封,由县计生局专人保管。县计生局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应及时对问卷进行逻辑审核、分析,并汇总数据,完成调查问卷分析和汇总工作。

(四)项目自评

根据基础表和调查问卷等,县计生局绩效评价小组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完成自评报告,并上报县财政局。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是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绩效评价目标,落实责任体系,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分工负责,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负责工作的科室和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既坚持各负其责,又要通力合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格式 篇5

按照×××工作部署(受×××委托),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等基本情况

1、×××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概述

绩效目标一:

绩效目标二:

绩效目标三:

2、×××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目标值

本次评价依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根据省财政厅同意确定的××个绩效指标,以国家、省发布的有关经济性、社会性、部门性、行业性的目标和××××支出绩效目标为评价标准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

效果指标目标值:

产出数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质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时效指标目标值:

产出成本指标目标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目标值:

3、绩效指标目标值与绩效目标对应关系

说明各项绩效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绩效目标的贡献情况。

4、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5、其他基本情况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财政支出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主要工作绩效一:

主要工作绩效二:

主要工作绩效三: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效果指标实际值:

产出数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质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时效指标实际值:

产出成本指标实际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实际值:

3、绩效指标实际值与实际工作绩效对应关系

主要是各项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贡献情况。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6

——误餐补贴专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屏南县公安局是全县公安工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案件侦破的执勤实战单位,为正科级单位。单位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以及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研究和探索公安工作改革,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安管理体制,负责全县公安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建设;掌控全县敌情、社情、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情况,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提供社会治安方面的信息和对策;负责危害国家安全案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等各种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做好重大事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负责隐蔽战线斗争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等工作;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户籍、居民身份证、公民出入境、往来港澳台地区和入境我县的外国人、外籍华人的工作,组织开展消防工作,依法进行消防监督;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街道社区的巡逻,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法行使公安执法权,负责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依法监督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监督企事业保卫组织、保安队伍建设;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和省、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来屏的警卫工作,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警卫任务;依法行使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权和监督权;负责全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

到位及时率、资金使用率等均为100%。

2、过程指标体系总分30分,得分29分,其中业务管理制度健全性方面存在不够完整的情况,例如机关民警虽同一线民警一样经常加班加点,却不能享受一线民警相同的加班误餐补贴标准,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漏洞。

3、产出与效益指标体系得分40分,其中产出数量满分15分,得15分;项目效益可持续影响目标10分,得10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大于90%,得满分15分。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加班误餐补贴的发放范围规定不够科学,一些机关科室民警的加班不比基层少,但没有列入发放范围,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给队伍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同加班误餐补贴标准低下存在不平衡。

四、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内容多,专业性强,建议加强对项目绩效评价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绩效评价各项工作的质量。

2、建议提高加班误餐补贴标准及发放范围,凡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若实际参加加班,应视情予以发放加班误餐补贴。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7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对公共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可以加强财政管理, 在很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了财政支出评价分析机构, 制定评价的制度、标准与方法, 对财政投资项目追究行政责任, 有效的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随着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既有外在基础, 也有内在要求, 很需要一套按照市场经济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对财政投入的成本和产生的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 加强对政府支出行为的约束和激励, 促进我国财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评价财政分配资金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了解财政支出在相关领域行业所起的作用, 能够客观的反映财政支出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提高财政投资决策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所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载体, 是政府衡量财政资源配置、支出效率的一种工具, 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 提供有关财政支出运行特征及其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 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测和综合评判, 是反映和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财政支出是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来参与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共同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共支出内容的复杂性, 也决定了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1、财政支出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指标体系的多层次性。

财政在参与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 资金的流动和支出的过程涉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 要满足各阶层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的利益, 满足不同阶层的社会共同需要, 这种多样性决定了财政分配既要考虑经济效益, 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目的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经典性相结合、科学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总体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质量, 所以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

2、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与选取应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并充分考虑财政支出项目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单位的具体目标与环境等综合因素, 建立指标设置与选取的动态机制, 从指标的设置到选取都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 但从财政支出评价的总体情况来看, 又要注意指标兼容性的问题, 也就是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指标的衔接问题。从一项评价工作开展来看, 指标设置越细, 评价结果越趋于合理, 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 如有些数据无法取得, 有些受时间限制无法完成等, 所以设置具体评价指标以及选取指标的数量还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

三、对公共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1、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 因此应该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 本着先易后难、分布实施的方针。首先要跟踪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及时掌握国外的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其次考虑到部门和综合评价难度较大, 目前应尽快建立适用于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标准值。最后通过试点逐步建立有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 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2、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的大工程, 无论是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评价结果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 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研究制定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 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工作规则、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 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建设近乎空白, 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为此, 首先要加快公共财政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步伐, 在《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中增加绩效评价的条款, 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 加强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约束力。

3、应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样本数据为基础, 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测算而得出的标准数据。按照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评价标准是和评价的指标体系相匹配的, 标准并非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 财政部门可以仿效企事业绩效和国外绩效评价标准, 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4、对公共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必然有专门机构来承担, 所以应该建立专门的评价管理机构, 不能由财政部门内主管支出的部门来做, 以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之嫌。从职责划分来看, 财政部门是组织者, 也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承担者, 公共管理部门则负责对所属财政支出范围内的单位进行评价。对支持项目的评价则由财政部门组织公共管理部门共同进行。

5、绩效评价的结果主要运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将结果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审核程序, 并就其内容向社会公布以增加其透明度;二是作为财政信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为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和提高支出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三是用于考核公共管理部门绩效, 以规范各公共财政部门的财政行为, 发挥公共部门在财政资源配制中的作用。因为绩效评价结果是政府和财政部门对社会资源配制能力和效率的集中体现, 所以要科学的运用。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中, 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责任追究制度, 把绩效评价结果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监察结合起来, 建立公告警示制度, 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坚决进行揭露和处罚。

6、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不仅有利于收集、查询项目资料、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而且可以为培养持续、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全国预算单位会计决算体系, 改进数据的采集的方法和途径, 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详尽、全面的基础数据资料;收集支出项目立项决策、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全过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 选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重点财政支出项目的有关数据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分类管理, 为支出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设置与测定提供依据。

三、探索和拓宽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积极探索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对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在合理配置财政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财政监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绩效评价结果在公共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是多层次的, 应将之贯穿于支出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 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了解财政资金在效率领域和公平领域中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 支出规模是否适当, 总结财政支出实践中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 进一步改进工作, 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准确把握财政政策效应, 为制定科学的财政支出政策提供客观依据。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了解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状况, 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管理问题, 促进单位树立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分析, 绩效评价结果主要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提交给人大常委会作为平衡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提交财政部门作为改善监督管理手段, 优化支出结构的参考依据;提交人事或组织部门作为考核单位领导人的参考依据, 增强干部任免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有利于消除干部任免中的暗箱操作带来的腐败行为;提交到有关项目管理部门作为确定项目立项的参考依据;反馈给评价对象提供加强管理的参考意见, 促使引入成本核算机制, 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有选择的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期新闻发布, 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状况,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信息档案。

总之,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我国是一项开拓性和探索性的新工作, 因此研究探索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建立财政支出评价制度, 组织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应该充分尊重我国国情, 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 确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渐进式的组织实施。

摘要:如何在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下做好财政监管工作, 使有限的财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课题。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加强财政支出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 也是转变财政管理职能, 改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 本文对公共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素敏.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财政金融.2006, 9

[2]、陆庆平.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2006, 4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8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4年12月23日 财建〔2004〕729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强中央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指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和国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投资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现根据《预算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规定和要求,就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既是改进和加强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加强资金管理、改进资金拨付方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

各部门、各单位要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此项工作。当前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作为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在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上积累相关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对本部门或行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以部门(或项目单位)为主体,财政部门指导、监督

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部门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包括:(1)依据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部门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所属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2)指导本部门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的绩效自评报告。(3)编报本部门投资项目绩效报告,向财政部汇总报送;根据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4)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项目单位,督促其改进投资预算编制及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财政部除了选择部分有影响或有代表性的重点投资项目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外,主要是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具体包括:(1)制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参考办法。(2)督促主管部门按财政部的规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报送绩效评价报告。(3)总结绩效评价的相关经验,建立项目资料库,依照绩效评价的结果改进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资金拨付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抄送有关部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对今后同类项目立项审批的参考依据。(4)对评价工作中涉及财政部与投资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职能关系需协调的,由财政部负责进行协调沟通。

三、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

(一)要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保证绩效评价的结果真实性;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概算、预算的准确性及决算的真实性;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投资效益。

(二)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项目。

(三)要坚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绩效评价的原则。从项目立项、可研、概算、建设过程、竣工决算、环境保护、后续运营等诸方面依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

(四)要坚持国家政策导向原则。绩效评价要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具体实施中对政府鼓励和限制的产业、产品,要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上加以区分。

四、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运营期。

(一)项目前期绩效评价是在安排项目投资预算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在社会、经济、财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效益、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风险等。

(二)项目建设期绩效评价是对建设期项目工程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程进度及质量、各项合同执行情况、投资概算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建设工期及施工管理水平、洽商变更签证情况、管理制度、对环境的影响等。

(三)项目竣工运营期绩效评价是对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评价。主要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对社会经济实际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五、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尽量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定性分析方法宜聘请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指标选取和分析评价。由于绩效评价的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因此建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见附件1)和个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是一般性指标未列入、结合投资项目不同特点和具体目标而设置的特定指标。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各部门、各单位在进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即评价指标的目标值)、评价指标和评分依据(依照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评分标准),并将其向被评价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财政部要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分类设立评价指标库,利于今后各部门在评价时针对不同项目、不同评价内容选取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之一,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各部门、各单位应构建动态、可扩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完善补充,形成体系。

六、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方式

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项目特点、介入时点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绩效评价:

(一)项目投资评审。既可以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也可以对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进行绩效评价,侧重于对单个项目建设成本、工程造价、投资控制和行业投资分析。为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提供参考依据。既可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评价,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包括建设项目达产能力、实际运行能力、设计能力、差异分析、项目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侧重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结论可作为监控资金拨付的依据,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结论可以作为审批同类项目立项的参考依据。

(三)项目后评价制度。是对投资项目投产后或投入使用后一定时间,对项目运行进行的全面评价,侧重对项目决策初期效果和项目实施后终期效果进行对比考核,对建设项目投资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四)项目效益分析制度。侧重于对项目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对定性指标由于无法直接计量其效益,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抽样调查及与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大致相同的类似项目相比较,以评判其效益的高低。

(五)专项检查。侧重于对项目资金进度、使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状况的监督考核。

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各部门、各单位应在审核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参考范本(见附件2)出具绩效评价报告,并向财政部汇总报送。目前各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取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派权重进行评分,待条件成熟后由财政部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各部门应根据前述绩效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组织本单位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从项目概况、综合评价结论诸方面,如实反映绩效评价所得出的结果,认真编报绩效评价报告。

八、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

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要逐步把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于改善投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工作,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作用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不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一般项目,财政部要依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参考依据;对于重点项目,在财政投资评审复核的基础上,作为今后年度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财政部要加强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扩充评价指标库和完善评价方法,对好的做法加以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9

项目名称:上海市宝山区2015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项目主管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项目实施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 项目预算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评价单位:上海立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

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5年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财政支出绩效后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宝山区在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方面,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提高住房保障水平。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建立包括租金配租和实物配租两种形式的廉租住房体系。根据《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2号),进一步建立健全宝山区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本区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的阶段性居住困难。

根据《上海市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2015年,宝山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目标(包括建设和筹建)300套;竣工公共租赁住房目标2099套;对符合条件的廉租住房租金配租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2015年实际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22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109套,目标完成率超100%。2015年廉租房新增租金配租家庭277户,累计完成廉租房租金补贴家庭1887户;累计完成实物配租家庭57户,应保尽保完成率100%。

2015年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预算安排共计 106,614.67 万元,2014年廉租房项目账户结余资金19,600.06万元,合计126,214.73 万元。项目支出共计129,405.24 万元,预算执行率98.25%。

二、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为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上海市宝山区财政局会同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局,通过调研、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总体上看,总体组织规范,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程序合规;项目资金使用合规;主体工程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编制有保障性住房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相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政策、资金管理(分配)办法、绩效评价办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信息全部对外公开;公租房项目开工目标完成率107.33%;公租房基本建成目标完成率100.48%;廉租房租金补贴应保尽保率100%。同时,也存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基本建成情况未按月对外公开、未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带动社会投资额未统计进行具体统计、公租房未按计划完成分配入住工作的问题。最终,运用由《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对该项工作绩效进行自身客观评价,项目得分为92分,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宝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基本建成情况未按月对外公开

宝山区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有限公司未将宝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基本建成情况按月对外公开。项目基本建成情况信息公开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2.未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带动社会投资额数据进行具体统计 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直接促进区域重点项目和城市发展,直接带动社会投资。廉租对象具有拉动周边消费的较强预期,公租房项目通过不断加强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周边的配套服务,改善工业园区职工住宿问题,提高工业区人才的集聚性,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带动社会投资额”涉及面较广,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理局未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带动社会投资额以及其占当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比例相关情况进行具体统计。

3.受工程完工进度影响,公租房未按计划完成分配入住工作 宝山工业园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原计划于2015年完成竣工验收,并启动分配入住工作。截至2015年底,项目土建主体已完成,各类配套工程已逐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由于电力配套工程未按计划完工,公租房整体工程进度未按计划完成。公租房分配入住工作处于预分配阶段,完成签约意向450余套,正式分配入住工作尚未启动。

(二)改进措施

1.形成健全、透明、主动的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公租房建设是一项改善民生的重点建设工程,建议宝山区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工程建设单位,按月将项目基本建成情况及相关信息对外公布(如公司官方网站),让公众及时了解公租房的建设进度,形成健全、透明、主动的信息公开制度。

2.具体统计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经济效益数据,为完善宝山区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建议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带动社会投资额以及其占当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比例等相关数据进行具体统计,以进一步掌握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经济效益,为完善宝山区住房保障体系,指导保障房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3.加强工程完工进度,力争尽早完成分配入住工作

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施工单位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充分估计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督促项目按计划推进。针对电力配套工程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或上海市宝山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 篇10

项目名称:谷城县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谷城县农技推广中心 评价机构:谷城县农业局

2014年12月20日

谷城县2013年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2013年,城关后湖湿地公园蔬菜基地被列入湖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由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一年来,该公司结合基地生产实际,严格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整合项目、集中人力、集成技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项目建设及绩效情况评价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

谷城县地处鄂西北东部、汉水中游南岸,县内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其中汉水流域及北河流域以种植山药、莲藕和适令鲜菜为主,南河流域以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和野生蔬菜为主,生产基础良好,布局定格比较稳定。境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交通区位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将蔬菜产业发展列为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予以重点督办落实。截至2013年底,全县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全县蔬菜总产量35万吨,总产值达到4.6亿元。其中:商品蔬菜有生姜、蒜苗、菜豆等80余种,全县蔬菜商品率达85%,商品蔬菜已进入武汉、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各类农贸批发市场已发展到20多家,年交易蔬菜量达30多万吨,占全县蔬菜总产的50%;设施蔬菜面积已达到4万多亩,各类大中小棚4万多个,形成“月月种,天天收”生产格局;谷城“春又生”、石花“香葱”、城关“花菜”、南川“贡芋”等品牌被确认为“绿色食品认证”,多次参与各类农博会进行展览,其中“春又生”牌野菜还打入上海市场,深受青睐;加工转化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加工储藏企业有6家,家庭作坊500多家,开发出酱、腌、泡、藏等四大系列50多个品种。我县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安全有效供给,且经过不断的建设开发,现已具备了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建基地、建加工企业的良好基础。

2、项目实施情况

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园基地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种植示范区面积100亩,主要栽培品种包括:早春豇豆200亩,黄瓜200亩,西葫芦200亩,辣椒200亩,早春茄子100亩,全部按照商品菜标准进行连片种植;推广新技术4项,主要包括:①基地全部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营养钵育苗及设施覆盖栽培、水稻集中育秧+蔬菜轮作模式、及各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覆盖率达95%以上。②设臵频振式杀虫灯30余盏,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100%。③全面推广使用防虫网、黄板、双色膜、遮阳网等新材料,减少并控制病虫害的产生和危害。④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方施用化肥,减少肥料施用量;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培训菜农1000人次,培育核心示范户100户,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菜农培训率达100%;培育农村专用合作组织1家,网络社员500多户。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其中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30万元。省级资金主要用途:①用于基地补助10万元,包括农药3万元,肥料4万元,杀虫灯2.4万元(30台×800元/台),遮阳网和防虫网0.6万元;②核心示范区5万元,包括劳务费1.6万元(160人×100元/天),检测费2万元,技术指导费1.4万元;③技术培训及技术资料5万元,包括资料费1.5万元(3000份×5元/份),场地0.6万元(10次×600元/次),差旅费0.4万元,食宿费2万元,交通费0.5万元,讲课费1万元(5人×2000元/人)。

(二)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园基地1000亩,平均亩产4吨,可产优质无公害蔬菜4000吨,按2500元/吨均价计算,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同时可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实现增收致富。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检查项目实施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项指标效益达标,加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升项目区蔬菜种植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农技推广行业特殊性,项目绩效评价设计采取现场检查、查验档案、入户走访、财务检查等方式进行,主要检查试验示范区建设、农业投入品台帐、田间生产记录、测产记录、资金使用及农户满意度调查等情况。

(三)绩效评价框架

绩效评价原则: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按照公开公正、实地调查、客观评价的原则,考核评价农技推广及项目实施执行情况。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示范面积、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率、主推技术入户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增产率、农民满意度、宣传信息上报率等。

绩效标准: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标准。具体见附件1。

评价方法:现场检查,查验核实。

(四)证据收集方法

采取查验档案记录、查看现场、检查财务帐目、走访农户核实等方式进行。

(五)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项目单位开展自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园区走访社员,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填写绩效评价表,综合测评,做实评价基础数据,探索评价目标合理性和综合性,为今后评价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农业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农业局组织局分管领导及局计财科、监察室、项目办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专班,于12月下旬对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逐一现场检查和查验核实。经检查调查,项目各项工作任务均执行到位,项目资金使用规范,示范区蔬菜增产效益明显,农民满意度较高。

(六)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此次绩效评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入户走访调查形式进行数据核实,由于调查走访农户有限,且农民种植水平存在差异,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实现1000万元,年增收入30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辐射带动全县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同时可提升全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平均亩产4吨,可产优质无公害蔬菜4000吨,按2500元/吨均价计算,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同时可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致富当地农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将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化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提升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发展水平。二是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产品。三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可直接提供500多人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带动加工业、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为蔬菜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场所,推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转化率。

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设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个项目区蔬菜生产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加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加工企业采用无公害化生产工艺,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同时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对提高城乡人们生活水平,保障“菜篮子”优质农产品市场供给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各项年初预计指标设计合理,具有代表性,本年实际完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计目标,项目实施效益显著,项目区农民满意度较高。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附表1。

(二)评价结论 1.评分结果

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省级现代农业专项(增量)项目绩效考评活动的通知》(鄂农办发„2014‟64号)的要求,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建设目标,项目单位绩效考核自评量化得分为98分,自评为优秀。农业局绩效考核评价量化得分 分。具体分项评分见附件2。

2.主要结论

项目区产地环境、创建规模、基础设施、栽培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及成效已达标,完全按照实施方案的标准,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议通过考核验收。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营及做法

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农业休闲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公司于2008年1月成立,2009年12月经国家工商局许可注册“汉江湿地”商标,示范园已有蔬菜种植面积1100余亩,年生产蔬菜9000吨,年蔬菜产值3800万元,园区内土质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水质好,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具备了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且基地已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园区目前已投入使用,设施面积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达到标准园要求。今年主要种植品种有西甜瓜、茭白、豇豆、茄子、辣椒、黄瓜、叶类菜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区。公司依托谷城县农技推广中心雄厚的技术支撑,通过不断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经营性年收入达1.4亿元以上,壮大自身发展。示范园自创建以来,各级领导视察了示范园建设及生产,销售情况,对示范园的建设给予了允分的肯定。

一是规模化种植。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始建于2014年元月,在园区多年发展基础上,实现了从露地栽培到大小棚覆盖、从分散栽培经营到集约规模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2014年蔬菜种植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亩,核心种植示范区100亩,主要栽培品种包括:早春豇豆200亩,黄瓜200亩,西葫芦200亩,辣椒200亩,早春茄子100亩,全部按照商品菜标准进行连片种植;

二是标准化生产。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制度。该项目在汉江湿地公园内实施,结合园区环境要求,在实施该项目时坚持完善五项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基地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并与县农技中心、县质检站开展业务合作,编印了《设施蔬菜示范园生产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发放到基地菜农手中,邀请县蔬菜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完善蔬菜瓜果产前、产中、产后的无害化检测体系建设。在示范园内,根据蔬菜不同的种植茬口,在上市期对各类蔬菜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园区农产品达到安全合作标准。另一方面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示范园区内,我们根据生产实际,联合县农业职能部门,编制完成了茄子、黄瓜、辣椒等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培训等资料,编印成册,印发到基地农户手中,指导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为适应规模化种植要求,园区大力推广配套新技术,主要包括:①基地全部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营养钵育苗及设施覆盖栽培、水稻集中育秧+蔬菜轮作模式、及各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覆盖率达95%以上。②设臵频振式杀虫灯30余盏,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100%。③全面推广使用防虫网、黄板、双色膜、遮阳网等新材料,减少并控制病虫害的产生和危害。④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方施用化肥,减少肥料施用量;

三是商品化处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示范园100%采用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对蔬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包装,使园内的农产品100%实行商品化处理,商品菜率提高15~20%,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处,还积极供应周边的十堰、襄阳、河南等省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品牌化销售。汉江湿地公园蔬菜基地早在2001时就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其该区域是谷城县传统的商品菜种植区,之前就有城关“花菜”、庙滩“贡芋”、石花“香葱”等品牌,2014年7月份,我们积极进行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即茄子和辣椒。示范园的农产品注册商标为“汉江湿地”,设计了包装箱,印制了产品标识,做到100%品牌销售;

五是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⑴培育合作组织。通过组建汉江湿地雪里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规模化优势,培育合作社社员500多户。合作社种植户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经营档案,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贯彻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合作社加强与县植保站合作,聘请县植保站站长郭仁方为园区植保技术顾问,及时预测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发生状况,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做到100%统防统治。对示范园实施全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最佳蔬菜肥料配方,在社员内进行推广,推广施用面积达100%。⑵进行技术培训。从2014年3月份开始,根据生产季节安排,已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培训菜农1000人次,培育核心示范户100户,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菜农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包括生产技术规范、蔬菜育苗、肥水管理、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聘请蔬菜、植保、土肥、检测等方面专家授课,对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园区农户观摩,召开现场会,及时将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

(二)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在县农技中心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的密切协作,扎实有效的组织实施,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建成后与前期相比,年产蔬菜3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园区年增收300万元,可为当地农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使当地农民成功转型为农业产业工人,园区打工农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将为谷城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丰富“菜篮子”,促进谷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发展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示范区内企业和农户生产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科技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在大的自然灾害目前,出现断水断电断路现象,对示范园区建设和巩固危害较大。二是项目区农民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局部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现有一家一户承包经营模式,加之山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不大,大规模实施土地集中使用流转难度大,成本高。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1.政策建议

项目实施涉及农户多,农业生产也具有其特色性,农民素质提升、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水平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次性投入推动力有限,要坚持多年投入,特别是对蔬菜深加工及储藏后续需要加大投入,以保障种植户增产增收。建议上级加大对我县蔬菜生产发展政策、资金、技术和后续项目支持力度,促进项目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改进举措

上一篇:炉火情结散文下一篇:大岩洞特大桥转体安全措施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