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反思(共2篇)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反思 篇1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反思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是一篇优美的课文。作者抓住了“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这两个典型的事物,用充满韵律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石桥飞架,流水人家,乌篷穿梭;通过充满乡土气息的童谣、谜语,坐船、过桥的独有的“规矩”,让我们领略到水乡孩子那一份独特的生活情趣,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真是“一方秀丽水,养育一方灵性人”。
本节课,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江南水乡绍兴的水、船、桥、人之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另外,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展现文中描写的情境,从而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优美的绍兴图片,从视觉上给予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了对比、去掉修饰词语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带着问题读、同桌对读、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细细的品味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第三段的文字非常优美,但没能真正地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在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时,学生谈得比较肤浅。应该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谈船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扎实有效地上好每堂课,真正做到学有所得,教有所获。
人文地理——绍兴的桥 篇2
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根据清朝末年的数据显示,绍兴城内,有桥梁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这样的密度是威尼斯的45倍,是“东方威尼斯”苏州的2倍,将绍兴誉为“中国的桥乡”,当之无愧。
绍兴市著名的“水乡”河流纵横,在这“水权当道”的城市,无桥怎行?因此,桥梁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门见桥,上街过桥,乘凉上桥,嫁娶穿桥„„不知不觉中,桥,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古城绍兴桥桥相连,五步一登,十步一跨,是由桥架起的“桥都水城”。平时我对家乡的桥没有什么研究,只是觉得它们形态各异,但看了书中展示的各种古桥类型的分布图后,才发现桥的结构也是别有洞天,小到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大到适应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以及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其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的一个缩影。
见证历史的轨迹
一座桥,演绎着一段历史,反映着一个古镇的兴衰。
文中介绍到的“八字桥”对我来说熟悉之至。小时候,上学途中我总会经过八字桥,初见时觉得它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很古老,后来得知这座桥是宋代建造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我顿时心生敬意。八字桥以石材构建,因两桥相对而斜,形如“八”字得名,造型非常优美。这桥平面布置也独具特色,桥的东端沿河道由南北两个方向砌有下桥的落坡石阶。而桥两端的两个落坡石阶,却分别为西、南方向。这种结构,大大节省了用地的空间。架三桥跨三河通三街,但整体是一座桥,既解决了水陆交通问题而且建桥时不拆屋不改道,和周围原有的环境自然地融会在一起。这座古立交桥下还筑有纤道,供背纤人拉船顺利通过,每个望桥柱上都雕刻着极为优美秀雅的覆莲形浮雕图案,很有历史的厚重感。现在的我,每次走过八字桥,站在桥头,看着河两旁傍水而建的民居,和那经历七百多年风雨侵蚀后依然坚实的古桥,目睹这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总是感慨万千。
如果说八字桥是绍兴古桥首屈一指的长寿者,那么摆在第二位的应该是位于城西北的光相桥。它是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二十米,宽六米,石板铺面。从桥的顶部往两边下行,各有二十一级石阶。承受过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洗礼,光相桥已经变成了一件不可复制的建筑艺术的杰作。它的正在缓慢风化着的桥栏,它的生长着苍藤与青苔的桥身,它的既光滑又斑驳的桥面,都让人感到了历史的质感。
除此之外,唐代的纤道桥,明代的太平桥,清代的泾口大桥„„衬上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桥饰,一联联荡气回肠的桥联,一座座清秀可人的桥亭。绍兴,俨然是一座沧桑却不失铿锵的“桥的博物馆”。
传说动人的故事
古桥不仅用神秘的语言向人们吐诉着饱经沧桑的经历,还以特殊的方式记录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桥以人名,人以桥传。许多桥名的背后,都孕育着美丽的传说。“题扇桥”,因传王羲之在此给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春波桥”,根据陆游怀念唐婉之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而得名;“孟宅桥”则是为纪念太守孟尝而建;荷花桥的传说更带着神秘的色彩。相传一位壮士为了救河边洗衣的姑娘,与蛇同归于尽,一起沉入河底不久水面上就窜出一朵荷花,粉中透白,人们都说那是壮士的化身,便把桥命名为荷花桥。
茅以升曾说过“桥梁是一国文化的见证”。是啊,绍兴从古到今,涌现出大禹、勾践、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众多赫赫有名的伟人,又何尝不是从生命之水中孕育出来,从这些古桥上走过的呢?
这些古桥,展示了每朝每代的璀璨文化;它是史记的插图,见证了历史前进的轨迹!
日益激烈的冲突
文中提到天佑桥与舆龙桥己不复当年秀美的身姿,但他们的命运也没有因为受到如此巨大的创痛而有所好转,有关部门认为它们阻碍了航运而险些将它们拆毁。从中可看到时代的发展与古迹的保留两者之间形成的尖锐冲突。
“十桥民谣”对绍兴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绍兴城里十洞桥:一有大木桥,二有凰仪桥,三有三脚桥,四有螺丝桥,五有鲤鱼桥,六有福禄桥,七有蕺望桥,八有八字桥,九有酒务桥,十有日晖桥。”如今,这十座桥有一半已经找不到了。像福禄桥原本横跨新河,可现在新河早已成了新河弄,桥也就早早完成“历史使命”了。
现在这座城市被现代生活所占据,河水不再清澈见底,小桥也有不少成为见证历史的摆设而失去了它的功能,随着道路交通的拓宽和航道的改造,一座又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被推到,“轰隆”一声之后,只留下一片黄尘,便长眠在地下了。拆下来的桥板、条石,被老百姓拿去做地基、铺路。同时随着运输业的发展,主干航线的桥梁成了碍航桥梁,90%以上的古桥被来往的船舶撞坏,有的千疮百孔,有的石板塌陷。此外,一些人在桥上上乱刻乱画;也有些古桥年久失修,缺少管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他没倒,几百年的暴晒雷鸣他没倒,最后竟倒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如果任凭这样下去,有些古桥将逐步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难道社会的进步,一定要用这些桥来当“垫脚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