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旅游调研(精选8篇)
绍兴旅游调研 篇1
旅游资源调研服务队景区旅游资源调研
活动总结
调研跑xx服务献深情
为充分开发跑xx及其周边景区的旅游资源,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跑xx旅游资源调研服务队赴跑马
岭及其周边景区开展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研活动。
服务队围绕跑xx景区的三大核心特色:空中草原、山洞宾馆和感恩文化以及景区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
调研。队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跑xx孝文化教育长廊,深入景区附近三个村落——北狮豹头村、东岭和墨莲子沟进行
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孝文化对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对跑xx景区的空中草原、百兽岩、猿猴沟、九峰禅
寺、xx山庄、林坚出生地等旅游景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景区发展现状,充分挖掘跑xx的旅游资源,为景区的发
展建言献策。
为提高队员们的实践技能,缓解景区导游员紧缺的情况,服务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模拟导游活动。队
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及近几日在景区调研过程中的所知所思,秉着热情真诚的专业服务态度,向游客深入分析该地奇特
秀美的自然景观,详细讲解孝文化教育长廊、感恩阁、青云梯等人文旅游景点中蕴含的美丽传说故事、文化典故,让
游客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体会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期间,大家对游客提出的问题给予热情、详细解答,被游客们
称为“极称职的大学生导游员”,这也坚定了队员们从事导游工作的决心。此外,调研服务队还举行了环境保护签名活
动,呼吁前来观光的游客不带走一草一木,不留下一片垃圾,自觉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
经过几天的考察调研,队员们根据调研情况,整理出系统的景区实地考察总结报告,针对景区内目前存在的景区
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景区整体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系统合理建议:提高
旅游产品关联性,打包捆绑销售;扬长避短,进行差异化营销与经营;进行景区形象的整体包装宣传;开展生态旅
游、绿色旅游等,并反馈给跑xx景区相关负责人。
此次跑xx旅游资源调研服务队以跑xx自然风景区为实践平台,结合队员们的专业技能,对景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提出意见与建议,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绍兴旅游调研 篇2
1. 营山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势分析
营山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根基深厚。有“蜀北名山”、“小峨眉”、“仙迹”之称的太蓬山, 风景如画的望龙湖森林公园、北坝公园、翠屏山文化公园、骆市陵园、梓橦公园、幸福水库“营山十景”和名扬全国的千里渠以及造型精美的回龙塔、舍利塔、灵鹫寨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深不可测的孔雀洞极具探险和开发价值;形态逼真的熊猫系列工艺美术品令游客爱不释手。荣获昆明世博会金奖的营山根雕, 国优水果冰糖柚、获曼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金葫酒更是享誉全国。
1.1 自然风光秀美, 神奇的佛教文化
隋唐之际, 太蓬胜景即闻名于世, 始称“蜀北名山”。太蓬山居营山十景之首, 素有“太蓬仙迹”之称, 太蓬山古迹幽洞遍布, 传说神奇雅趣, 自隋唐以来, 便与峨嵋齐名。太蓬山“何处飞来海上山, 两蓬高峙白云间”, 曾为川北佛教圣地, 海拔731米, 方圆40余里。太蓬山, 群山环绕, 有十二峰, 崖高数十丈, 溪壑奇秀, 两蓬对峙, 松木秀茂, 浓荫蔽日, 幽兰黄花, 香满山谷。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间, 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 气势宏大, 香火鼎盛。誉为“太蓬仙迹”, 列营山县十景之首。
1.2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
营山县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 有造型别致的根雕, 畅销国外的皮毛动物工艺品, 果大味甜的良种柚橙, 享誉国内外的名酒, 其中不少商品曾荣获国内、国际金奖。它们为旅游商品市场的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营山有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首先, 营山县的旅游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从大的方面来看, 营山是南充文化风景区和太蓬佛教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地处九环线与南充文化旅游线的交叉点上。从局部来看, 营山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连接着西部达县和女皇故里———广元以及西部洗浴中心———安县罗浮山。营山与这些景区的互动互补效应, 使营山的旅游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其次, 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 营山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 九环东线绿色通道、成南快速景观大道和成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使营山自然融入到南充风景区和太蓬佛教旅游区。营山距省会成都仅需3小时车程, 距南充仅需40分钟车程, 成都和南充机场又为我们架起了一道通向全国各地和海外的空中走廊。此外, 成南高速和九黄环线的畅通, 加上运营高、中档客车的不断增多, 与旅游相关的通信、电子商务、宾馆、饭店等其它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大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 使营山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2. 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营山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从城市规模、旅游产品以及区位分析来看, 营山县目前很难成为长途旅行中的单一目的地。
营山县附属于南充市, 从而拘束了它在行使权利上的局限性, 另外在对太蓬山文化的宣传上容易对旅客, 尤其是外省的旅客造成困扰。让人们把其作为了南充文化之旅的一大景点, 大大的削减了它的主体意识。
另外, 旅游局对营山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仅仅基本打开省内市场, 在省外的获知度还不是很高, 因而急需一套很好的宣传方案, 将营山县太蓬山佛教文化打响省外地区。
3. 建议
1) 明确自己的市场区位定位和特色。营山县必须与邻近的南充、达县、蓬安等旅游城市组成区域营销网络, 进行联合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 营山与周边城市要注重互补性, 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太蓬文化专题旅游线路。
2) 实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开辟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 又突出营山地区旅游特色的文化景观。由于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因此, 可以采取新建佛教文化大道, 建立佛教主题公园等措施增强营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3) 可以开发购物文化街, 汇聚营山的一些文化遗迹作品, 家乡的特色产品, 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定期举办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写诗做赋活动, 佛教文化研讨会。
4) 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 加强对外宣传, 扩大营山县旅游业的影响力。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多样化旅游宣传方式, 此外, 提出并大力宏扬营山的城市精神。
望当代营山人团结奋进, 在营山这片土地上, 点化古老为神奇, 指点山川披锦绣, 造就一块风物揽胜宝地、旅游观光胜景。
参考文献
[1]李琼.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9) .
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发展调研 篇3
[关键词]镇江城郊 休闲旅游 “农家乐”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城郊是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部分,它拥有鲜明的资源特色,对中心城区的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城郊旅游就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娱乐项目的旅游。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它是旅游者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以经济发展、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乡村等建设起来,如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常又称为“农家乐”,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休闲旅游最早开始于四川成都市的城郊,后来在全国快速得到了发展。
镇江市“农家乐”从多年前的起步摸索发展到今天,已具有了一定的数量。2010年上半年,镇江市在“农家乐”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100万元,仅江心洲,就有“农家乐”项目50多个。而世业洲的较大型的“农家乐”项目就有6家。2010年上半年,仅镇江丹徒区内各“农家乐”项目共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因此,“农家乐”是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重要的类型。本次通过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农家乐”的调研,可以了解目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者目前的状况,为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发展等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镇江市城郊“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为调查对象,受访的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0年4月1日-8月20日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采用实地采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结合访谈法收集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本次调查过程中,首先对参与调查的地点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同学出去调查将问卷发放到对象手中。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借贷、宣传等。在调查问卷发放的同时,调查同学对一些细节问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谈沟通,使调查结果更加完善。这次调查发放问卷情况为:“农家乐”经营者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81%;“农家乐”从业人员和游客分别为120份,回收有效问卷都为117份,回收率为97.5%;问卷总有效率为92.6%,符合预定要求,可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家乐”经营者
1.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管理经验。在被调查的“农家乐”经营者中,在文化程度上小学以下占了12.3%,初中占了53%,高中占了27.2%,大专及以上占了7.4%;在管理培训上,16%有经过培训,84%的没参加过培训;在从事“农家乐”的时间上,一年以下的占14.8%,1-2年的占58%,两年以上占27.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同时大多数的经营者从事“农家乐”的时间大多在两年以内,时间较短,缺乏行业经验;调查中发现,镇江市“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或当地农民担任,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几乎没有,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落后,很多“农家乐”经营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小农意识还比较强,对“农家乐”的发展缺乏全局和长远思考。
2.“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从投资主体看上,镇江城郊“农家乐”79.3%是独资,20.6%是与人合资,主要是与朋友合伙的形式,而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几乎没有。旅游业作为镇江支柱产业,政府在当地旅游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但从镇江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中,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农家乐”政策方面的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帮助经营村(点)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扶持力度较弱。
3.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宣传意识。在对81户经营点的调查中,做过宣传的占了28.1%,没有进行宣传的占了71.9%。大多数的经营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缺乏宣传促销意识,部分“农家乐”往往以“口口相传”这一初级的方式进行宣传,导致“农家乐”旅游知名度很低,除附近居民外,其它游客对它们不熟悉或不知道。在访问的117名游客中,通过朋友介绍方式选择此“农家乐”的占被访问者的73.74%;通过媒体宣传方式选择此“农家乐”仅占被访问者的12.12%;本地游客占被访问者80.30%;外地游客占被访问者19.70%。
(二)“农家乐”从业人员
1.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从业时间较短。在117份有效问卷中,从业人员文化程度,16.75%的人员大专以上,47.61%的人员高中或中专,30.51%的人员是初中,5.13%的人员学历在小学及以下;从事“农家乐”的时间,51.88%的在1-2年,30.17%的人员2年以上,17.95%的人员从事1年或1年以下,由于学历水平较低,同时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尚浅,因而会影响到服务质量。
2.卫生意识薄弱。“农家乐”的经营中,因为主要涉及到餐饮,所以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这次对117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26.5%的人员是拥有健康证的,73.5%的人员尚未取得健康证,这说明经营者对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到卫生健康对于“农家乐”经营的重要性,卫生意识薄弱。
3.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在调查的117名从业人员,73.5%的人员不具有相关行业(厨师、导游、宾馆服务等)的从业资格证书,仅有26.5%的人员具有相关证书。而70.43%的人员没参加过技能培训,只有29.57%的人员参加过,员工技能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因此会造成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家乐”游客
1.游客来源集中。有80.30%的游客来自于镇江本地,19.70%来自扬州、南京等周边地区;有61%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农家乐”旅游,33.3%的游客是第二次来;54%是与家人一起来,46%是同朋友、同事等一起来的。调查说明镇江的交通便利,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居民到镇江旅游,而且大多是与家人一起出外旅游消遣,但从游客的重游次数,说明镇江的“农家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这与经营者缺乏宣传有一定的联系。
2.游客的旅游消费。76.52%的游客在“农家乐”的消费平均在30-80元,从花费构成来看,79.1%用于餐饮消费,14.3%用于土特产品的购买,剩余的用于娱乐、住宿等其他方面的消费。问卷的117名游客中,有81.81%的被访问者认为“内容单一、档次不高”是当前镇江市郊“农家乐”最需解决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镇江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休闲项目极少,因而游客逗留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农家乐”的有特色的农产品较少,因而影响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镇江“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郊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路灯、户外招牌,同时做到乡村房舍、道路、标识、餐饮等都具有乡村的烙印和气息,按照突出江南水乡特色的要求,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生态性”、“文化性”,保护生态的原真性,反映镇江地区农业文化特色,适应消费需要。
(三)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建设,对村民进行乡村历史、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加强对经营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他们的行为,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
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镇江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积极组织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同时在“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城市化,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纳入到镇江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建设。
(五)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市场调研 篇4
一、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完善,人们对休闲旅游必然有着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在闲暇时间里更加关注精神上、心理上和健康方面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今后15年,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们每年将有5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经济将在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首位,休闲旅游产业将是第三产业中第一重要的产业”。我国也不例外,可以预知随着我国居民休闲观念的形成,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把健身、求知、娱乐等轻松、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放在首位,不仅消遣娱乐性和健身性的需求会有较大增长,而且智力性和发展性的休闲需求也将有大幅增加。玩得高兴又有益身心的休闲旅游需求模式成为消费主流。
桂林的休闲旅游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以桂林的市区城市休闲旅游为例,无论是两江四湖也好、正阳步行街也好,中山街也好,城市的市政设施或者公园也好,都在围绕一个主题来做文章,那就是“休闲”。就连桂林人的生活也是休闲的,整个城市都体现一个休闲的风格和休闲的生活氛围,商业一般是上午9时左右开放,晚上10点左右就打烊了。近5年来市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完善休闲配套设施。在桂林随处可见各类休闲吧、体育健身中心、酒吧、茶楼、小吃店、园林小品、城市休闲休息配套设施、购物中心、公园等等,你很少看到忙碌的人们,只有看到三三两两的或者漫步正阳步行街、或者荡漾在园林式的两江四湖,或在城市林间谈笑风生,一切都那么怡然自得。
二、市场调研的目标
目前,旅游业发展正步入产品的转型期,由传统的观光逐渐转为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已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促进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转变,并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注意科学规划、加强与休闲相关的各种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休闲旅游与度假、观光、文化、生态等旅游的互动,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的市场,走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休闲旅游将大有发展。了解桂林的休闲旅游的情况,有助于加快桂林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快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三、资料收集来源
(1)第二手资料来源:
1)《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学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桂林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战略选择》、《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
2)桂林市旅游局旅游数据、旅游企业的旅行手册等
(2)第一手资料来源:旅游市场抽样问卷、旅游景区的实地观察、旅游专题研讨、电话、邮寄、面访旅游者等
四、资料收集
(1)抽样范围:桂林市区及其各个县、乡镇的休闲旅游发展情况;桂林市区及其各个
县、乡镇现有的休闲旅游景点;来桂旅客的调查资料。
(2)样本规模:抽取六个县、乡镇的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抽取六个县、乡镇
现有的休闲旅游景点进行调查;对部分来桂旅客进行调查。(桂林城郊乡村旅游、桃花江休闲度假旅游区、愚自乐园、两江四湖环城游憩带
以及大桂林旅游圈辖县的阳朔乡村旅游、阳朔西街、阳朔世外桃源、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休闲度假世界和乐满地休闲娱乐主题园、荔
浦龙怀世界华商大会商务休闲景区、龙胜温泉休闲度假区)
(3)抽样程序:非概率抽样。
五、数据分析
1)对来桂旅游人数及其选择的旅游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2)对各个休闲旅游景点的旅客人数进行数据分析;
3)对各个休闲旅游景点的经营状况及收入进行数据分析;
4)对桂林各个休闲旅游的规律、特点、模式进行分析。
六、结论分析
旅游调研报告 篇5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而西峡作为南阳市乃至国内著名的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
本次调研针对西峡工业旅游的调研,调研内容涉及游客对工业旅游景点的意见、对工业旅游开展的了解以及工业旅游的发展的看法。
二、调研目的
西峡是南阳市著名乃至国内有名的工业城市和观光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次调研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向、区域价格类型、工业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三、调研内容
1)了解游客对工业旅游景点的满意程度
2)旅游发展前景
3)游客建议解决情况
4)如何进行价格定位
5)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
6)如何实现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四、调研对象
1)宛西制药工业旅游部分游客
2)工业旅游负责人
3)宛西制药厂工人
五、调研单位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六、调研方法
1)对厂方负责人访谈
2)同工人们的交流
3)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七、调查结果
1)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下:
满意、能接受、不满意分别占65%、25%、10%。
2)对景区服务人员态度的满意程度如下:
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占90%、10%、0%。
3)对该景点设施的安全保障满意程度如下:
非常安全、比较安全、不满意、不清楚分别占:72%、15%、5%、8%。
4)对景区的了解程度如下: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了解分别占:65%、20%、13%、2%。
5)通过朋友、报纸、杂志、其他途径了解该景点的分别占:40%、25%、10%、25%。
6)认为西峡有必要、可以考虑、没有必要、不清楚必要开展工业旅游分别占:80%、10%、5%、5%。
7)季节旅游人次:暂无统计,但前往人数逐渐增多;
8)旅游发展前景:前景良好;
9)游客来源统计:一般是大、中小学生,以及同行业人员
10)游客建议解决:根据具体情况满足游客需求;
11)如何进行价格定位:暂无价格,但根据发展规模,制定一个工业旅游项目,完善工业旅游体制;
12)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有医护人员、完善安全体制;
13)如何实现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和谐是关键,沟通联系其它友厂为重点;
八、调查人员主要建议和意见:
1)游客注意安全,参观人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前去;提前做好参观的准备;
2)积极与学校联合,以工业旅游为载体,以强化科普知识教育为目的,涵养学生消费群体,充分发挥旅游育人的功能;
3)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前去参观,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从而起到环保作用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宛西旅游服务质量,规范企业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5).树立品牌意识,打响宛西旗帜。
九、建议与思考
1.树立旅游形象、发挥特色优势
西峡县是以我国中原地区新型的工业城市矗立于世,工业观光旅游可主要围绕着龙成集团和西保集团等进行。
工业观光旅游对促进全民的教育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工业旅游的质量,增强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全面性,宣传企业形象,建立配套的工业博物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2交通通达性
西峡县位于豫西南。西达陕西,北达洛阳,南达湖北,东达南阳。通往西峡四通八达的交通有:沪陕高速、霍山高速、宁西铁路、g312国道、g311国道、g209国道以及诸多省道、县道、乡道纵贯其中。便捷的交通使西峡发展工业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航空业也很比较便捷。
3.提高服务质量
西峡县拥有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工业旅游资源发挥优势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其服务质量,不仅仅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系统,开辟多种生活服务设施,如游乐场、休闲度假村,以及建立完备的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厕所等。但较高级别的旅游设施不宜一哄而上,而应按照科学的规划逐步实施。
同时,实施工业旅游的质量提升战略,着力提高工业旅游项目的规划质量、工业旅游线路的设计质量、工业旅游产品的组织质量和工业旅游服务质量,以质量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扩大客源市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
十、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西峡县的工业型城市,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整个工业系统处在一种良好的动态平衡之中,如果整个工业系统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必然导致整个工业旅游链失去平衡,也必然影响工业旅游的发展。
而西峡县的工业也在可持续的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也非常客观,工业旅游给西峡县带来的旅游收入不断的增长,会发展到产业的规模,给西峡县的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工业的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的必要了。
2.可持续发展措施
1)树立工业大旅游战略
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打破地域和行业的壁垒,发挥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工业大旅游战略。具体来说,工业大旅游战略的思想体现在:“大资源”、“大合作”、“大市场”、“大品牌”的概念。“大资源”的概念,即要改变传统观念,扩大工业旅游资源的概念,挖掘潜在资源。第一在时间概念上形成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类别的资源;第二在存在形式上注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合理搭配。“大合作”的概念,即第一在工业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第二在旅游产业内工业旅游企业与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观赏娱乐业、旅游购物品经营业五大行业进行合作,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第三在社会组织上,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要加强合作;“大市场”的概念,即第一针对上海本地客源,要从学生市场、老年人市场向普通公众拓展;第二在客源的地域分布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大品牌”的概念,即要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培育几个在全国和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2)精品战略
实施工业旅游精品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树立工业旅游品牌。旅游品牌特别是知名旅游品牌的创建,一是要注重要着力优化工业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提升特色,形成内涵丰富、参与性和观赏性强的拳头产品;二是要注重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力度,提高工业旅游项目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三是要积极组织更多的单位投入到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列中,发挥精品项目的带动作用。
3)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对位于旅游景区内或周边的工业企业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一是可以凭借重点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充足的客源,扩大工业旅游在游客中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二是通过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延长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
景区带动型模式的主要条件:一是依托的旅游景区一定要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客流量,这样才能带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二是工业旅游的特质要与旅游景区的整体氛围相吻合,绝对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性。
4)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就是适应攀枝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工业旅游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攀枝花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该模式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明确攀枝花工业旅游发展的定位、发展目标、开发途径、空间布局、产品结构以及市场营销;二是引导和扶持精品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三是制定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可以将工业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攀枝花旅游业总体发展的框架中,在市场营销、宣传、资源整合、组织合作等各方面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
5)工业企业加旅游公司模式
旅游调研报告 篇6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研 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调研,西安农村旅游业
0 引言
20世纪的90年代, 西安乡村旅游业开始出现。在21世纪以前, 西安的农村旅游业大部分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旅游业。21世纪以后, 西安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开始转向农家乐的形式, 农家乐的出现给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郊县的旅游业发展的迅速, 发展旅游业的乡村也在大量的出现。我国的国家旅游局也积极的响应这样的旅游形式, 提出了中国乡村旅游年的口号, 积极的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西安政府也对农村旅游做出了相应的指示, 大力发展西安的农村旅游事业, 逐渐的把农村旅游业推向正规。
西安共有九个区四个县, 其中涉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六个区四个县, 发展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五个地方,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西安就有四个, 在西安市的农村大多数的乡镇有乡村旅游项目, 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2.4亿, 成为了这些乡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带动了西安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随着宣传的不断增加, 西安市民也开始选择乡村旅游, 在闲暇的时候一起到乡村体验生活, 既能让自己身心愉悦也能为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本文通过对西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找出其发展特点及不足, 为更好地进行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界定
在西安的农村范围内, 凡是能被当做景点或是景点资源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资源, 但这些景点或是景点资源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都能从这里得到一定的知识, 或是旅游资源能够带来一定的乐趣。乡村旅游资源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是具体的景物, 也可以是抽象的民俗风情[1]。西安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的包括了西安乡镇的相关民俗风情, 相关的农业场景以及农民的生活样子, 当然还会有带有农村特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乡村旅游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并且与风景名胜区、城市旅游是可以并称的旅游业。乡村旅游业带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在资源的选择方面还是跟另外的两种有共同点的。所以, 西安市在对乡村旅游资源的选择时, 参考的标准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不同地方的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 进行了相应景点的分类, 制定了一定的等级表。如表1所示。
3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特点及问题
在实地的考察过程中, 对考察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得知, 西安农村旅游目前开大的特征为:
3.1 最显著的特点是, 离城市近、离景点近且路途比较近。
大部分的西安乡村旅游的地点大多是在西安市的城郊, 并且根据著名景点的分布而分布, 且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 这几个地方集中了大部分的农村旅游点。
3.2 在功能分区的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规模。
森林公园主要是分布在秦岭北麓附近的, 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多以“农家乐”形式出现;果林和农业生态园主要是在平原地带多见;以水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则是分布在西安的各条河附近。
3.3 在经营类型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主要的模式有森林公园, 农业生态园、瓜果基地、水上娱乐项目、农家乐以及经营小型的农场等类型。
与发展速度较快、数量较多等特点相比, 随之而来的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全局角度来说, 没有标准的管理制度, 也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基本上西安市的农村旅游业是比较自由发展的, 缺乏一定的规划, 并且在农业旅游建设项目上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 开发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使得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比较的不合理, 各郊县重复建设和开发, 特色不够鲜明。
2) 比较突出的是供需矛盾的产生。随着国家对节假日的规模, 越来越多的市民会选择在假节日进行短途旅游, 因此对农村旅游的需求不断地增加, 而农村旅游的景点却没有因此而增加, 现存的旅游是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的, 产品的供应也打不到要求。
3) 乡村旅游的相关产品和项目在质量方面一直存在问题。高质量在农村旅游业中是比较少见的, 乡村旅游的项目相对的单一, 大部分的活动不是观光就是采摘或是吃饭, 游客来过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失去了游玩的兴趣。乡村旅游产品及项目可持续发展性较弱, 恶性竞争较为激烈。
4) 在农村旅游业的管理方面与其他的旅游业相比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 并且乡村旅游业的工作人员的水平也是无法得到保障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乡村旅游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多是景点当地的村民, 其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理念需要提升,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标准化服务的规章制度较为贫乏。
5) 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西安市各乡村旅游景点 (区) 的交通情况, 景区的卫生情况以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方面都是存在缺陷的, 要进行相应的政策管理, 政府应该尽快的解决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保障旅游的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旅游。
4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在对西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 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政府统一规划,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全局的角度对西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设, 避免无序开发以及重复建设。
4.2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支持社区参与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尤其是公司+农户的方式, 比较好的适用于乡村旅游开发初期阶段使用, 激发农户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带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4.3 加大力度进行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资源探索, 使得乡村提供的旅游项目有足够的吸引力, 并且能够让游客有足够的兴趣进行项目活动, 逐渐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4.4 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区协同合作, 及最大限度完善乡村旅游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监管力度, 使其在卫生、安全保障各方面有所改善。
5 结语
西安是我国著名旅游城市, 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景点资源很多, 面向的市场也比较大, 在旅游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可以为西安的带来经济的收益。乡村旅游业丰富了西安的旅游业, 为旅游也带了新的生机, 并且对农业的结构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解决了一大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提高了弄明的收入,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应积极开发西安乡村旅游资源, 取长补短, 在西安旅游业的发展中使乡村旅游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绍兴旅游调研 篇8
[关键词]待开发旅游地;乡村;客源市场;调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12—05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乡村也准备进行旅游规划开发。而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则是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一个首要环节。由于旅游客源市场信息庞杂、收集渠道多、分析处理难度大,致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专家不太愿意把自己在规划工作中积累的独有研究经验,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一种“独门绝技”收藏起来,这些因素阻碍了我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经验积累和水平提高。
1.1概念的界定
这里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是指旅游业尚未起步,但已明确发展旅游这一目标,并正着手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乡村地区。从客源市场分析的角度看,此类旅游地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没有或很少有现实的旅游者,缺乏往年的旅游统计资料;第二,几乎没有成型的景区(点);第三,对外知名度很低,获取客源市场信息的难度大;第四,潜在目标客源集中在城镇。
1.2待开发旅游地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及其评价
目前,对待开发旅游地使用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类似估算法,是对待开发旅游地极少的旅游者做有限的调研,依据以往已规划开发的类似旅游地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参照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将类似旅游地的统计数作为待开发旅游地规划年内的客源市场预测基数。第二种经验估算法,首先规划者凭自身经验以待开发旅游地为中心,用距离衰减原则划出多级市场,然后,以各等级客源市场覆盖的行政区域的总人口为依据,凭经验性判断设计出高、中、低三类到访率;最后用到访率乘以总人口,得出未来到访旅游者的总量,也就是待开发旅游地潜在客源总量。这一方法几乎不存在任何旅游市场调查过程。
总之,传统的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都因当地条件、人力、财力及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取决于规划者的经验积累,大多数数据结论不能充分反映待开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其力图通过间接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求潜在客源市场信息的基本思路则是正确的。
2、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调研方法设计
2.1设计思路
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几乎不存在现实的客源信息,具有突出的潜在特性。针对乡村的主要客源对象是城镇这一特点,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内在依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客源市场调查问卷,得出相关问题因子的基础统计数据,并设计一种较为科学简单的相关因素测算模型,得出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潜在客源市场规模数。
2.2技术路线
2.3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析并确定影响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规模的相关因子为:城市人口总量X1、城镇人口比例X2、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比例X3、知晓待开发旅游地的人群比例X4、对待开发旅游地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人群比例X6,以及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机会市场被调查人数A、被调查者总数B;分析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确定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Y)测算模型为:Y=X1X2X3X4X5X6X7,机会客源市场需求(F)推算模型为:F=(A/B)×Y,则客源市场潜在总需求T=Y+F。
第二步: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潜在依附关系,进行初步的问卷调研。对待开发旅游地的现状和背景作现场调研,对当地居民作深度访谈;对待开发旅游地所属市级城镇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包含客源地、经济收入水平、待开发旅游地的知名度、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率及对待开发旅游地是否感兴趣等相关问题;分析周边城镇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第三步:在第二步问卷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出分级客源市场范围,并分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应注意,这个步骤中的调查问卷也应包含与第二步问卷中的那些相关因子问题,以便设计与计算后面的测算模型。
第四步:计算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统计第二步、第三步中抽样调查问卷,选出第一步中的相关因子的统计数据,代入测算模型Y=X1X2X3X4X5X6X7,得出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规模。
第五步:计算机会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根据第二级、第三步中的问卷统计结果中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被调查者总数以及第四步中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代入机会市场推算模型F=(A/B)×Y,得出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
第六步:预测潜在年游客总量。将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的年游客总量(Y)加上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F),并综合待开发旅游地的其他诸多因素,预测得出待开发旅游地理论上的年游客总量。
3、攀枝花市迤沙拉村的客源市场调研实践
3.1背景
笔者曾于2005年年底参与了对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所作的旅游者市场调查分析。该村北距攀枝花市中心区约60公里,西南距云南永仁方山约10公里。现全村有518户,2245人,96%为俚濮彝族,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8国道从这里通过,其苴却石砚台、俚濮彝族民居建筑群等资源价值较高,综合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该村对外知名度很低,几乎没有旅游者来过,缺乏相应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的统计数据,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在当地进行客源市场分析并得出较为符合现实情况的统计数据。本次游客市场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规模与特征,并分析目前市场开发的现状和潜
力,为今后其他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2设计思路
迤沙拉村作为一个距城市较近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它必然会与所属的攀枝花市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旅游市场方面则必然在一开始就依附于攀枝花市的城镇旅游者,因此,将攀枝花市作为稳定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攀枝花旅游市场进行调研,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问卷,得出相关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迤沙拉的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对一级、二级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依据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测算,预测出迤沙拉村的潜在客源市场的年需求规模。
3.3调研方案
“迤沙拉旅游”在总体上属于乡村生态旅游范畴。如前所述,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城市居民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居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首先对攀枝花城镇进行了初步的抽样问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攀枝花本地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8%,成都市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昆明市和楚雄市的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4%、4%,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则更小。
3.3.1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距离衰减规律、深度访谈及对攀枝花市的初步问卷调查所得结论,综合考虑到旅游距离、阳光气候、地方文化、收入水平、旅游倾向等差异及周边城镇的发展速度与趋势,本次调查初步将攀枝花城镇居民作为“迤沙拉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成都、昆明、楚雄的城镇居民作为二级客源市场,其中又应把成都、昆明的城镇居民作为重点二级客源市场。
3.3.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各地到攀枝花、成都、昆明、楚雄旅游的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
3.3.3调查渠道
按照调查所得信息的相关性来区分,本次调研使用了外、中、内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调查渠道。外层:国家公布的相关统计公报,四川省(主要是攀枝花市、成都市)、云南省(楚雄市、昆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层:以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等为主的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旅行社;内层: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宾馆饭店、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景区景点、市民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普通高校、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等。
3.3.4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专题调研涉及的对象组成复杂,来源多样,所以,在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与4个主要调研市场的旅游大专院校、旅游局、宾馆、旅行社等进行合作,原始资料的收集采用了以调查员实地进行的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现场观察法、面谈调查法(即访谈法);二手资料的收集采取了收集公开传播的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索取相关信息资料,通过网络收集等方法,力求从多个渠道获取较广泛和较真实的信息。
3.4调研方案的实施
3.4.1样本数量的控制
根据客源市场的分级,最初设计问卷调查总数为1100份,其中攀枝花市500份、成都市300份、昆明市200份、楚雄市100份。课题组按80%的有效率,实际样本点总数确定为1320份,其中:攀枝花市600份、成都市360份、昆明市240份、楚雄市120份。由于各地的调查工作认真到位,都超过了预计的调查数量,共回收了1337份调查问卷,其中攀枝花市607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45份、楚雄市122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246份(B),其中攀枝花市530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37份、楚雄市116份;总体有效率为93.2%,各地区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攀枝花市87.3%、成都市100%、昆明市96.7%、楚雄市95.1%。
3.4.2问卷中的主要相关因子的统计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置是从攀枝花市逐渐深入到迤沙拉村,并具体分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旅游选择意愿、消费行为结构、迤沙拉村专项旅游产品等方面的系列问题。为了突出预测估算过程,这里只摘选了针对迤沙拉村的相关因子问题的统计结论。
3.4.2.1分级客源市场调查
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为: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西昌市、丽江市、国内其他地区、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以“攀枝花和迤沙拉旅游”这一方向,指导数据的整理和每一项内容的分析和论证过程。在1246名有效被调查对象中,成都市的人数比例占首位,为34%;攀枝花市占25%;其次为昆明16%、楚雄市9%、西昌市3%、丽江市3%、国内其他地区9%、港澳台地区1%、其他国家0.4%。据此统计结果,再综合考虑迤沙拉村的实地调查和攀枝花的初期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将迤沙拉村的分级客源市场确定为:一级为攀枝花市城镇;二级为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城镇;其余为机会市场。迤沙拉村的机会客源市场被调查人数A占被调查者总数B的比例(A/B)=西昌市的3%+丽江市的3%+国内其他地区的9%+港澳台地区的1%+其他国家的0.4%=16.4%。
3.4.2.2收入情况调查(X3)
所有被调查者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了较大比例,为40%;其次是500—1000元,比例为28%;2000—3000元的人数比例与5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相近,分别为13%和14%;最小比例的是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5%。其中,攀枝花市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为52%,成都市的比例为73%,昆明市的比例为51%,楚雄市的比例为55%。总的来说,收入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
3.4.2.3知名度及认知途径调查(X4)
所有被调查者中,通过现代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告、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知道迤沙拉村的被调查者人数比例最大,为36%;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了解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为17%;而不知道迤沙拉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着相当比例,为30%。其中,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迤沙拉村的攀枝花游客占攀枝花的总调查者的74%,成都市的比例为46%,昆明市的比例为64%,楚雄市的比例为4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知名度还比较低。
3.4.2.4客源市场兴趣偏好调查(X5)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和拿不定主意、希望有更多介绍的被调查者分别为57%和39%,没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的被调查者仅为4%。其中,攀枝花的被调查者中对迤沙拉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为62%,成都市和楚雄市感兴趣的人数比例都为53%,昆明市的人数比例为54%。由此可见,迤沙拉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其旅游开发的前景较好。
3.4.2.5现实客源调查(X6)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88%的人没有到过迤沙
拉村,只有12%的人到过迤沙拉村,且到过迤沙拉村的绝大多数是攀枝花地区居民。其中,到过迤沙拉村的攀枝花人数占被调查的攀枝花总人数的21.7%,而成都市的所有被调查者中只有4.4%的被调查者到过迤沙拉村,昆明市和楚雄市的这一相同人数比例分别为4.6%和6.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市场还有待于开发和拓展。
3.4.3客源市场模糊测算
3.4.3.1预测前提
以2000—2004年政府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准;进入迤沙拉村的公路(108国道)在2005年年底改扩建后,会刺激新的旅游需求;即将投资的项目和在建的万亩葡萄沟等项目的建设都能切合旅游市场现时的需求;不断深入的投资将会引起相应的市场增量;建设期内周边地区、所属省市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建设期内不发生大面积的流行性疾病等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灾害和事件。
3.4.3.2客源市场需求规模测算
表1中的相关数据来源:
①“人口总量(X1)”和“城镇人口比例(X2)”两项数据来自最近的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公报: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局关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楚雄彝族自治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②“1000元以上收入人群比例(X3)”、“知晓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4)”、“对迤沙拉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到过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6)”四项数据均来源于本次对各分级客源城镇的调研统计数据。
③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是根据分级客源城镇的规模、距离及发展速度等因素赋予的不同比值。
由表1可知,年平均一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1)为3.2万人次,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2)为2.1万人次。根据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A/B)16.4%推算,年平均机会市场理论总量F=(A/B)×(Y1+Y2)=0.8692万人次(取整数为1万人次)。由此,年平均旅游市场需求理论总量T=Y1+Y2+F≈6.3万人次。
由于在此采取了保守数据,人口总量使用的是2000年的全国统计数据,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因此,实际人口总量和一、二级市场需求总量应比表1中的数据大一些。综合估计“兴趣”与“实际”、旅游距离、旅游交通、旅游开发、市场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迤沙拉实现了预期的旅游建设目标,年游客需求总量的预测数为:7.9—12万人次。
4、结语
【绍兴旅游调研】推荐阅读:
庐山旅游调研10-23
中国乡村旅游调研09-04
旅游景区调研09-14
政协旅游调研报告05-11
铜仁旅游调研报告07-17
边城旅游调研报告08-20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07-06
中国旅游市场调研07-15
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08-25
旅游产品市场调研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