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企业(通用12篇)
服装纺织企业 篇1
一、背景
服装纺织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 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也是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的一个产业。在我国, 服装纺织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 竞争最充分且与终端消费者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曾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全球市场快速融合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服装纺织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伴随成本要素的提高以及CSR意识兴起于全球, 作为世界服装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上行空间饱受压力。从全球视角看, C S R或已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服装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矛盾焦点。如果对快速上升的CSR要求缺少回应, 势必压缩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从这一点看, C S R或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纺织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体化经济引发的C S R问题给业内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而低成本的优势恰恰是我们过去所依赖的战略基础。对我国服装纺织企业而言, 在兼顾传统优势的同时来加强C S R建设似充满矛盾。特别是伴随企业规模的变化与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 以及以不同规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崛起, 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CSR建设。本文, 通过调查服装纺织企业CSR现状、存在的问题、对CSR的认知以及取得的成绩, 来分析我国服装纺织企业CSR结构性状况, 从而为企业以柔性方式参与未来竞争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概述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以不记名方式对江浙、广东及北京地区的服装纺织企业做判别抽样。收回问卷225份, 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对象为企业高管。调查时间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4月。
三、结果及分析
1. 受访者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自然情况及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中男性管理者占56%。89.5%的受访者年龄在21到40岁之间, 以21到30岁的受访者居多, 所占比例6 4%。在受访者中, 有1 5%的管理者拥有企业股份, 拥有企业股份超过50%的管理者占2.5%。调查还显示, 受访者以中青年管理者居多, 他们没有企业股份, 但他们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受访者对CSR熟知情况如下:在200份有效问卷中, 只有13名 (6.5%) 受访者对CSR一无所知。熟知CSR理念对CSR背景知识有全面了解的受访者有17人 (8.5%) 。一般性了解CSR但对细节缺乏认知的受访者占46%。总体看, 93.5%的受访者对CSR有所了解或一般了解。调查还发现, 只有17.5%的受访者参加过CSR研讨会与培训班, 82.5%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基于CSR方面的任何培训。这或许是为什么大部分管理者都能对CSR有所了解但却无法熟知的原因, 其原因也许在于, 这些受访者缺少参加研讨与培训的机会。
受访者对C S R标准与作用的熟悉情况如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做到熟悉一个CSR准则, 大部分管理者可熟悉至少两个准则, 对CSR准则一无所知的管理者不多。在受访者熟悉的准则中, 被熟知频率最多的是ISO14000, 其次是CSC9000T, 排在第三位的是S A 8 0 0 0, 这三项准则被熟悉的程度非常高。在三个准则中, ISO14000与CSC9000T属于独立第三方国际准则, CSC9000T是中国自己的CSR准则。
受访者对上述准则在企业中能发挥的作用认知如下:大多数受访者对CSR准则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 并对“CSR准则能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及“CSR准则可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表示认同, 且认同比例较高, 所占比例分别为83.5%与71.5%。这表明, 大多数受访者认可CSR准则在提升企业形象、声誉及改善同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还发现, 对“CSR标准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提升、员工稳定和归属感提高方面发挥作用”表示认可的受访者有6 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CSR标准在维护生产效率与员工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但受访者对“C S 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 (13.5%) 。也就是说, 受访者并不认可CSR对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有显著的帮助效果。受访者也提出, 虽然他们在CSR建设做出过努力, 但来自国际贸易摩擦与保护方面的阻碍依然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在对受访者基于CSR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 受访者对“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可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民在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为减少气候改变人们需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样两个选项表示认可, 其认可比例分别为5 4%与7 4.5%。可以看出, 受访者对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以及加强全球环境保护表示认可。
在“为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平等相处企业应考虑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上, 40.5%的受访者表示出不置可否的态度。这表明, 企业管理层对接受异国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明朗。实际上有47%的受访者并不认同通过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来解决文化沟通问题。可以看出, 企业在是否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作者这个问题有巨大分歧。
有两个选项受访者的反对最为强烈。一个是, “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愿意为进口产品与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另一个选项是, “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 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在环境与社会领域中推行的较低的经营标准”。对这两项表示认同的受访者比例是42%和37.5%。这表明, 企业管理人员不愿为弱势国家或弱势群体采取有损环境与社会的行为。作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 这一点得到肯定。
2. 受访企业自然情况及对受访企业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被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 有一定的研究与参考价值。其中, 规模从201到500人的企业占22%, 规模100到200人的企业占20%, 50到100人与500到1000人的企业超过10%。规模超过3000人的企业占13.5%。如果从适合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这三个节点来看, 被调查企业有着相对意义上的普参考价值。
调查发现, 将产品卖往国外企业占较高比例, 48.5%的企业其海外业务比重超过了50%。海外业务比重介于10%~50%的企业占26.5%, 有15.5%的企业无海外订单。其中产品售往国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 (26%) 、西欧 (1 4.8%) 和北美 (1 3.7%, 土耳其与俄罗斯除外) , 亚洲与东欧随后, 分别为1 1%与8%。土耳其占比例最少, 只有0.8%。中美洲和印度这两个地区和国家不在中国服装与纺织企业的出口目标之内。
在确定200份有效问卷中, 有70% (138家) 企业拥有书面的道德准则与标准。这表明,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CSR问题。
在这70%有道德标准的企业中, 有101家企业的书面道德准则参考了国内的CSR标准。在拥有标准的企业中, 有84%的企业在道德标准中明确提出“腐败”问题, 只有14%的企业没有提及。可看出, 在服装纺织业, “腐败”问题已被关注。有9 4%的企业明确提出“个人权利”这个问题, 这一比例很高, 这或许是企业从更长远视角考虑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没有提及这一问题的企业不到3%。而涉及到“价值创造”问题的企业有7 9.7%, 这个比例并不低。“透明与公开”被谈及比例为8 3.3%,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与日益发达的传媒不无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被提及的比例超过8 0%, 这说明服装纺织企业对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关注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客观地说, 在企业意识中很多企业关注这个问题, 但不理想的效果或出在执行环节。而“贡献社区”被提及的比例大大降低, 只有60%企业提及这个问题, 明确反对这一问题的有2 6%。
在对道德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调查中, 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 还提及“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是否知道其他知识点?”这一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并不理想, 有超过60%的企业明确提出, 他们除上述7个点外对其他并不了解。从这一点看, 受访企业只对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这样的常规问题保持关注。可以看出, 一些企业的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四、结论
本调查, 可得到如下结论:
1. 服装纺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CSR有所了解, 但对相关细节缺少认知。中高层管理者至少熟知一个CSR准则, 熟知最多的三个准则是ISO14000、CSC9000T与SA8000。
2. 在对C S R标准与作用的认知方面, 中高层管理者比较熟悉, 认可CSR准则对提高企业形象及声誉的作用, 对CSR在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较为认可, 认同C S R可增强员工稳定性与归属感, 但对C S 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认可不高。
3. 中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在业内, 有超过70%的企业有道德标准, 大多提及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等常规问题, 但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4. 服装纺织企业面临明显的CSR压力, 并处进入与否的临界点, 而且这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庆良: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J].企业家天地, 2006 (11)
[2]CNTAC:中国纺织行业CSR年度报告[R].2006
[3]问卷由斯塔方格大学CSR课题组设计.经双方讨论而成
服装纺织企业 篇2
对于纺织行业,由于骏陶本人是在纺织学校毕业的,对于对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现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发达的社会上面,如果企业不进行网络营销的话,迟早会被淘汰,网络营销是一个风向标,尤其是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更加需要。可是有很多的企业并没用重视好网络营销,没有正确的网络营销策划人员,这是盲目跟风,这是完全不够的。
对于纺织,有一些服装企业还是挺重视网络渠道的,当然他们也尝得了甜头,从中获得相当高的收益,但是很多的纺织企业,或者说没有几家纺织企业有做过网络营销,他们都处于一种抗拒的态度。难道纺织就不能够做网络营销吗?答案肯定是“NO”的!
那么这些纺织服装企业应该怎样做好网络营销呢?骏陶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提出两点建议:注重搜索引擎,利用好搜索引擎这个平台;然后就是需要重视企业网站的建设。
有的老板和业务员提及网络营销就想到阿里巴巴,其实并非如此,电子商务中阿里巴巴仅是一个部分,企业想做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提高产品和公司的足够曝光率,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行业,阿里巴巴主打是品牌,要做低加工企业的网络推广最佳的平台就是搜索引擎。故此骏陶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认为SEO优化才是关键,PPC的费用也是太大了,不适合纺织这类型的中小企业,故此必须综合使用这个网络营销手法。如何把关键词写好,把内容组织好,去哪里发布,才可以被收录,提高排名,这些都是优化的结果,企业和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然而骏陶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见过很多企业网站,但是他们做的可能都是千篇一律,这个也是正常,但是怎么样才可以实现网站的营销功能呢?往往企业花了钱,做了网站,漂亮是漂亮,但是搜索引擎不喜欢,收录不了,有的公司连最基本的SEO网站三要素都不注意,谈何将网站营销出去呢?单纯靠广告来营销,明显不现实,广告费用高是其次,排名的短期性是关键,所以,企业的核心关键是需要掌握完善的营销方法,建立一个真正的营销型网站,才是本质和关键!
服装纺织企业 篇3
不过,由于目前板块已处于历史估值相对底部,一些业绩增长稳健的白马价值股已显现出投资价值,有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可持有这类股票,全年可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
17家公司业绩预增
截至7月21日,服装纺织行业的79家上市公司已有49家公司对2016年中报业绩进行了预告。从预告情况来看,业绩表现平淡。其中预增17家,预减10家,续盈7家,亏损12家,扭亏2家,另有1家不确定。其中,业绩预增的公司中,希努尔(002485)业绩增长幅度最大,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560.5万元-2821.77万元,同比增长390%-440%。凯撒股份(002425)也是业绩增幅较大的公司,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3978.58万元-4774.3万元,同比增长150%-200%。此外,业绩最大预增幅度超过100%还有美盛文化(002699)和搜于特(002503)。
另一方面,从预减的情况来看,预计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的有4家公司,分别为:华斯股份(002494)、兴业科技(002674)、三夫户外(002780)和宏达高科(002144)。值得注意的是,在12家业绩预亏的公司中,有4家为首次亏损,分别为中银绒业(000982)、维科精华(600152)、报喜鸟(002154)和摩登大道(002656)。
从业绩预增的公司来看,大多是一些大众消费品牌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品牌运营、管理方面在行业中优势明显,品牌服装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中品牌运营能力弱的企业份额越来越小或者纷纷退出这个市场,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龙头企业市占率越来越高,如海澜之家、森马服饰等。
而业绩下滑公司的主要原因则一是主业发展遇到瓶颈,主业的改善需要较漫长的供应链改善过程,国内品牌企业需要有工匠精神;二是近年来天气给经营企业带来是雪上加霜的效果。一些企业纷纷转型或者双主业,但转型企业业绩的释放还有待观察。
白马价值股获推荐
行业整体业绩的平淡无奇也使得板块今年以来二级市场表现较差。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7月20日,纺织服装板块是申银万国28个行业中表现倒数第11位的,跌幅为7.55%。
据统计,目前板块2016年、2017年估值分别为30倍和25倍,已处于历史估值相对底部。
招商证券认为,结合中报及全年业绩预期情况,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业绩增长稳健的白马价值股,全年可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对应标的为森马服饰、海澜之家,以及业绩高成长性明确的跨境通、南极电商。招商证券还表示,在供给测改革的大背景下,纺织制造业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受益于行业集中化的提升,且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加之国储棉抛储量不及预期,棉价回升,受上述原因共同影响,预计短期将阶段性加强低价棉库存储备量大的企业的业绩弹性,对应标的华孚色纺、百隆东方及新野纺织。
服装纺织企业 篇4
服装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技术, 即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技术, 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对服装新产品、服装工艺过程, 按照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 进行输入、设计及输出等的一项专门技术, 是一项综合性的, 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网络通讯等计算机及其他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用以实现产品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被人们称为艺术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是以尖端科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门艺术的全新的艺术流派。
服装CAD是在电脑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服装设计传统上为手工操作, 效率低, 重复量大, 而CAD借助于电脑的高速计算及储存量大等优点, 使设计效率大幅度提高, 具有关的数据统计和企业的应用调查显示, 使用服装CAD可以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20倍。
服装CAD技术融合了设计师的思想、技术经验, 使服装设计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它是未来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
1.1 服装CAD软件系统主要包括
1) 款式设计系统:包括服装面料的设计以及服装款式的设计。
2) 结构设计系统:包括结构图的绘制功能, 纸样的生成, 缝份的加放, 标注标记等功能。
3) 推板设计系统:由单号型纸样生成系统多号型纸样。
4) 排料设计系统:设置门幅、缩水率等面料信息、进行样片的模拟排料, 确定排料方案。
5) 试衣设计系统:只需用数码相机将顾客人像输入系统, 即可将试衣库的服装进行自动试穿, 协助顾客直观、快捷的选款选样, 同时可以变换面料。
6) 服装管理系统:艺管理、生产管理、计划管理、销售管理等。
1.2 服装CAD硬件系统主要包括
1) 数字化读入设备:相当于扫描仪, 专用扫描仪用来扫描款式效果图或面料。数字化纸样读入仪用来读取手工绘制的纸样。
2) 电脑: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不是很高, 最好是P4、250G硬盘、1G内存。显示器需要好些, 17英寸以上的纯平显示器为好, 保证图样效果。
3) 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或自动拖铺裁床。打印款式效果图一般彩色打印机就可, 绘制纸样则需要90cm以上幅宽的纸样打印机。
2 服装CAD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服装CAD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装CAD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我国的服装CAD技术起步较晚, 但发展的速度很快。目前国内开发的CAD软件已达到国外的技术水平, 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的技术水平。在普及方面, 由于国内的软件成本较低于国外的软件, 所以推广的速度很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层出不穷, 广泛应用在商业、工业、医疗、艺术设计、娱乐等各个领域中。目前, 计算机在服装界的应用包括:服装计算机辅助制造 (服装CAM) , 服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服装裁床技术系统 (CAM) , 还有服装销售系统、服装试衣系统、无接触服装量体系统等。
服装CAD的普及、应用、推广是我国服装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和长期的任务。服装CAD软件是现代服装行业的常用工具, 也是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使用CAD的企业有3000家, 而中国服装企业合计约有6万家, 普及率达5%左右。服装CAD远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调查统计, 已买服装CAD的企业约2/3从购买起就一直使用, 1/3处于闲置状态。
在一直使用CAD的企业中, 尚有1/2不能完全利用其功能。对服装CAD利用的较好的企业, 服装CAD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服装CAD在中国不能充分应用的障碍
种种原因使有些企业的CAD处于闲置, 不能创造出效益, 中国服装CAD普及的现状是可悲的, 利用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过研究发现, 在中国普及服装CAD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1) 心理障碍:使用了CAD的企业, 许多是盲目购置, 因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系统。使购进的系统无益于自身生产, 造成其心理上的障碍。使得其他企业主对这项先进技术仍抱有一种观望态度, 不敢贸然投资。
2) 价格阻力:包括软件价格和硬件价格。目前, 软件价格有较大差异, 国内市场常见的服装CAD系统, 硬件一般靠进口, 售价也较高。中国的服装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小。
3) 服装CAD软件自身存在着不足:国外系统一般不能充分满足国内企业生产的需要, 国内系统虽然各功能设计更具实用性、更符合国情和国人的工作习惯, 但与发展较早的国外系统竞争, 仍欠缺一定的实力。
4) 服装企业内部高素质人员的缺乏:目前国内服装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一般对电脑了解很少, 年轻的院校毕业生。虽有电脑基础, 但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既有实际经验, 有能灵活应用电脑的高素质人员极度缺乏, 成为当前服装企业引进CAD技术的一大忧虑和障碍。因些, 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
5) 部分开发商的培训和售后服务不到位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服装CAD开发商和经销商的实力敬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CAD产品的应用。
4 服装CAD在中国的应用情况---主要品牌
4.1 国内主要品牌
4.1.1 深圳富怡
规模较大, 总部位于深圳, 以直销为主。富怡公司属于多产品经营, 经营范围包括绣花软件和设备、服装CAD以及其它制衣设备, 同时从事于国际贸易。目前升级速度较慢。
产品优点:功能齐全, 工具多, 容易学习和掌握。
缺点:公式设计与自由设计无法兼容。
市场份额:较大
4.1.2 布易科技
总部设在深圳, 公司规模一般, 产品名称“ET”2003进入市场, 销售业绩在广东较好, 其中中山和广州代理做了大部分市场, 硬件均为OEM。
产品优点:“智能笔”表面操作简单、智能化强, 但实际不然。
缺点:无自动放码和联动修改, 智能笔, 看似简单, 实际上难记住。
市场份额:全国分散
4.1.3 北京航天
86年北京开发, 我国最早开发CAD商之一, 八十年代末进入市场销售, 公司规模:5~10人左右。
产品优点:老品牌, 软件功能较完善。
缺点:市场策略远跟上现在模式, 较死, 软件极为难学和难用, 自动化程度低, 硬件也是为OEM或直接代理, 价格较高, 无优势, 后期开发无大动作, 底层有很大的局限。
市场份额:全国分散
4.1.4 杭州爱科
规模一般, 市场模式均设直属办事处或分公司进行终端销售, 也设代理模式, 市场以浙江省内为主。
产品优点:市场以侧靠政府形式推广的多, 产品、品牌形象策划好。
缺点:软件功能属于严重的老化, 每个功能都有个工具, 接受和操作性非常繁琐!联动智能性不强, 只能在原有的底层小修。
市场份额:主要在浙江省内。
4.2 国外主要品牌
4.2.1 法国力克
约有15家左右的供应商在中国服装CAD市场, 两家已经占了近2/3的市场份额。力克在9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力克的产品早已深入中国诸多大型服装企业之中。
法国力克公司是全球唯一能够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电子化设计、电子化制造、电子化营销、产品资料管理系统和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力克线上服务五个重要领域提供全面技术服务的公司。占据了中国35%的市场份额, 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主要产品:Alys绘图ContourM800/M1600纸板裁剪/Diam inoFs hion排料/Kale doStyle服装设计等。
4.2.2 美国格柏
格柏总部位于美国, 公司致力于行业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研发与服务工作。格柏几乎和力克同时代进入中国, 并早在2000年就在上海建立了领先科技中心。
格柏集成生产系统涵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设计、纸样开发、排版、铺布、裁割等生产工序。格柏还全方位帮助客户改进生产技术, 拥有高技术的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 格柏的许多产品已成为测量所有其它产品的工业标准和样板。
主要产品:AccuMarkV8.1软件/格柏服装CAD系统/Ac-cuMarkV-Stitche r服装设计和立体试衣软件/格柏集成生产系统等。
4.2.3 德国爱斯特奔马
拥有服装CAD/CAM的“奔驰”美称。艾斯特奔马系统以其技术的先进、服务的可靠和系统的精良著称。
艾斯特奔马公司从创立到现在, 不到21年时间, 便占据了全球第三的位置。在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 用了短短6年时间, 便占据了中国近10%的市场份额。
主要产品:排料软件 (Markermaking) /打板软件 (Pat-ternm aking/放码软件 (Grading) /艾斯特服装CAD系统等。
5 企业对服装CAD的选择
软/硬件方面的选择
5.1 软件的选择
软件首先要满足企业的要求, 服装企业在考虑引进CAD时, 一般已确定好设备进厂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使用趋向, 所以软件功能上的完善性和适应性就是重中之重了。
接着就要考虑软件的生命力——发展前途如何, 是否具有二次开发能力。
5.2 硬件的选择
在CAD系统中, 图形是工程师的语言。因此CAD软件要完成图形输入、人机交互、图形输出等一系列的功能处理。
由于服装CAD中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的处理, 所以对计算机或工作站的要求有时很高。但是, 图形 (即服装样板) 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要求有精准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与之相适应。硬件的选用应取决于硬件的性价比。
5.2.1 针织类服装产品
此类服装的款式和制板都较为复杂, 生产过程中主要对花型设计和款式设计等工艺要求较高。但现在针织产品款式复杂化, 尺寸规格细分多样化, 并且对花型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 这就对生产的速度和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2 梭织时装类产品
此类服装款式复杂、变化快、批量较少, 服装CAD的技术可以快速地解决这些企业的生产瓶颈问题。此类企业在生产中较偏重标注尺码样衣的制作, 所以建议配置制板、推板、排料软件, 电脑、数字化仪和绘图切割机, 如果企业的资金周转较慢, 也可先不要配置排料软件。
5.2.3 梭织休闲装类产品
此类服装品种多、款式变化快、样片制作繁琐等是这类产品的特点。此种产品对每个环节要求都很高, 所以应配置全套的服装CAD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求全面掌握制板、推板、排料等各部分的功能操作, 并且可根据生产需要逐步增加绘图打印机和绘图切割机等。像德卡 (DECO) 服装CAD系统的使用客户之一江苏太仓市服装有限公司, 开始引进了一个全套的CAD系统 (使用绘图打印机) , 3个月后技术工人已完全熟练掌握CAD技术, 并且反映软件的使用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于是先后又增加了制板、推板软件、排料软件和绘图切割机。CAD产品给工厂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5.2.4 皮装类产品
由于皮革单张不成匹的特殊性, 选用CAD系统时, 不需要配置排料部分的软件, 建议选用绘图切割机。
6 对服装企业应用CAD系统的几点建议
6.1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科技人才的培养
由于服装CAD是高科技工具, 应用它必须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由于服装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 只有十几年应用历史的服装行业技术力量薄弱, 服装企业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不多, 且素质不高, 对服装CAD系统消化吸收能力不强, 因此造成企业引进的CAD系统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6.2 加强服装CAD系统的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或修改相应的服装CAD管理制度, 创造良好的服装CAD应用环境。主要是要鼓励和促进技术人员积极、正确的应用, 使设计思想与服装CAD的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发挥服装CAD在服装生产中的效用。
6.3 企业应加强与服装CAD厂商的沟通
就目前情况来看, 服装CAD系统的研究开发商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因此造成一方面服装CAD系统的实用性有些欠缺,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好地开发应用系统, 特别是目前国内所研究开发的服装CAD系统在软件的实用性和硬件的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研制开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不断将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反馈给开发商, 开发商再根据企业的要求而进行相应的改进。
7 企业使用服装CAD的好处
加快产品上市周期,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据资料统计, 产品提早上市一周, 可提高企业利润20%。
从板型确立到数个规格推档出来, 即全套地板型制作出来, 企业通常需要的时间是2~3天, 使用CAD后, 只需3~4个小时即可, 效率上提高了好几倍, 换个角度, 与以前相比, 同样的工作量, 企业只花了1/6的人工费。
服装的变化在于款式的变化和面料的变化, 一个销售额在5000万左右的服装企业, 通常要聘用4~6个样板设计师来完成日常的工作量, 以平均3万年薪/人计算, 企业在使用样板师上的花费是12~18万/年使用CAD后, 由于样板制作速度提升, 推版迅速, 板型组合方便, 企业在样板设计方面的人员可控制在2~3名, 仅此一项, 为企业节省费用6~9万。
服装企业的资金大部分积压在面料, 辅料及库存产品中因为没有准确的用料计算, 导致企业过多地采购面料, 造成面料积压;因为没有准确地用料计算, 导致企业面料供应不及时, 延误销售时机;因为没有精确地排料方案, 导致企业无形中形成了资源浪费。
用CAD后, 用料可以精确计算出, 且据不完全统计, CAD排料系统普遍提高用料率3%~5%以5000万销售额的企业为例, 平均100元/件:
销售量:5000/100=50万件,
以平均1米/件, 年用面料50万米,
以平均10元/米, 年用面料金额500万,
保守估计, 节约用料1%,
年节约金额5万,
以3年一个时间段, 企业在三年中的有形资金节约为至少40万元, 而企业的无形资金节约, 如竞争力的提高, 管理的便捷等更是无法估量。
服装CAD的使用成本
使用CAD的耗材
纸张:250/卷, 平均1.5卷/月, 年均18卷, 年计费用4500元
笔:1元/支, 平均1~2周一支, 年计费用约200元
总计使用费用人民币4700元/年
8 服装CAD系统应用实例
8.1 富怡服装CAD系统
富怡集团注册于香港, 开发部位于深圳高科技开发区, 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和全面的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富怡服装CAD主要有以下内容:
富怡服装工艺CAD (打版、放码、排料) 、工艺单软件、格式转换软件。
富怡FMS生产管理系统
三维立体服装设计系统及毛衫工艺、设计、针织、绣花等软件
三维立体服装展示及电脑试衣系统
富怡MIS服装工贸管理系统
服装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服装业专用绘图仪和读图仪、自动切版机及自动裁床
目前富怡服装CAD、CAM系统不仅在国内拥有最多用户, 而且还是国内唯一一家服装CAD软件大量出口到国外 (众多国家) 市场的中国本土产品。
8.2 数字化三维服装设计系统
三维服装CAD系统是根据人体测量数据进行三维人体建模, 直接在三维人体模型上设计服装款式, 为生产提供二维服装裁片。通过选择布料材质、设计虚拟场景, 服装设计员可以制作虚拟的服装样品, 进而直接在计算机中模拟人体模型着装后的虚拟效果。三维服装CAD系统的特色在于不经过实际的服装制作, 便可由虚拟假人完成最终着装效果的演示, 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效率、保证服装产品质量、提高服装满意率, 缓解服装流行预测周期长和消费周期短的矛盾。
服装三维CAD有别于二维CAD的地方在于:它是在通过三维人体测量建立起的人体数据模型基础上, 对模型的交互式三维立体设计, 然后再生成二维的服装样片, 它主要要解决人体三维尺寸模型的建立及局部修改, 三维服装原型设计、三维服装覆盖及浓淡处理、三维服装效果显示特别是动态显示和三维服装与二维衣片的可逆转换等。
三维系统流程示意图
9 服装企业应用CAD系统的预算问题
1) 大型企业:选择世界范围的知名品牌, 价格十几万到几十万;
2) 中小企业:选择国内知名品牌, 价格几万到十几万。
1 0 服装CAD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最终趋势
软件开发企业的稳定性问题已得到解决。优秀的开发人员受到应有的重视, 可开发出更先进的服装CAD软件。
经销代理商的售前售后服务意识的强化。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改进产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 采用售前培训, 售后培训, 开设培训班或使用网络培训, 函授培训等方式。
硬件价格将下降。服装CAD的外围硬件在整套系统的价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大的趋势是电脑硬件产品正逐年降价。对于专业设备, 例如数化板和绘图仪不会像电脑一样有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有实力的服装CAD开发商正着手开发自己产品的配套硬件, 中国加入WTO之后, 国外产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 硬件价格也会相应调整
总之, 在中国, 服装CAD设计最终将取代手工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鸿志.服装CAD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2]邱佩琼, 陈继红.谈国产服装CAD/CAM系统的发展[A].山东纺织科技, 2005.
服装品牌策划让服装企业走向成功 篇5
中小服装企业若想走向成功,瞳孔时尚认为服装品牌策划对它来说是很重要的。现在如果仅凭个人喜好来管理整个服装企业,只会影响服装企业的发展,要从专业的角度帮助服装企业的认识,才是引领服装企业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服装企业若经营管理混乱,不但会导致服装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工作成绩下降,还会让服装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威胁。现在很多中小服装企业为能够走向成功自之路,十分重视品牌的策划。一个产品的视觉品牌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冲击,吸引顾客的眼睛,让顾客工注意产品,到了解产品,最后产生购买的动机。一些中小服装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让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多数都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服装企业掌握市场的动向,了解市场的竞争趋势,对在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个进行分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纺织企业面临考验 篇6
中国纺织企业究竟怎么了?
纺织业面临挑战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前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虽然我们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坦率地说,我国纺织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纺织业整体形态呈现“老化”趋势。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至5%。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
二是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经饱和。
三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根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发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提高,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内外因素双重影响
近来,业界不断有人将2008年称作我国纺织行业的“寒冬”。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纺织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率下降,订单减少,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行业出口明显下降。
纺织服装行业是低利润的行业,大部分都是出口企业,以往也大多采用美元来结算,因此,人民币升值对这个行业的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关口,升值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经使很多出口纺织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据海关统计,去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幅为18.9%,但今年前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仅有164.4亿美元,增长5.7%,其中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更是同比减少11%。纺织业长期努力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正在“拱手让人”。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最大的省份,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减少了11.3%,尤其是对美出口严重下滑,今年前两个月对美国出口额分别同比大幅下降了27.9%和41.9%。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今年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消费支出也在减少。
在我国国内,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以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本来就不高,溢价能力很低,对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承受能力很脆弱。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一件加工出口毛衣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约可赚到30元,而目前大约只有1元左右的利润,一些订单甚至会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去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外贸调控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保证金制度、棉花进口滑准税的征收等,对纺织业的压力过于集中。这些政策效果将在今年逐步展现,使得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消化这些因素带来的“阵痛”。
除了汇率,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也是纺织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市场分析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人工待遇方面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比如加班费、社保等,核算起来,每件成衣就得涨价2元,平均起来每件成衣成本大概提高5%。给企业增加至少30%的用工成本,这还不包括工人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而比较低端的纺织产品,本身利润率大概也就5%~10%。再加上政府连续三年最低工资每年要上涨12%的计划,用工成本将更高。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原来的征税水平大概是15%~20%,两税合并后,对内、外资企业均按照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纺织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此外,美元贬值、原油价格上涨等也都影响着纺织品出口。在内外多重夹击之下,纺织业正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关头。近期一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调研结果显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一个容纳约2000万工人的民生行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痛中求变大势所趋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2009年是中国纺织行业最为艰难的两年,企业只要扛过这两年,到2010年中国纺织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有所好转。本轮次纺织产业转型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既有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必然要求,更有来自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但关键更要看纺织企业尝试怎样的改变。
在汇率变迁中求生存。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汇率波动的时期,政府并不需要刻意出面调整,而是应该靠市场来调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借此得以推动和实现。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可以放弃美元结算,而改用欧元等其他币种。另外,企业在最初谈判时,应该充分考虑汇率波动的因素,以防止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在战略层面上,出口纺织企业应改变过去以成本导向竞争和以价格竞争的模式,转而靠服务、靠产品质量的提高、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位置。
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明显。升值除了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外,更直接的是升值造成汇率损失,挤占了企业十分狭小的利润空间。因此,出口纺织企业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影响,可以要求对方提前支付货款以减少结算期内的汇率变化;提前预期未来一定时期美元的变动幅度,在出口报价里核算汇率变动成本,从而锁定汇率。另外,可以不用美元结算而用国际上其他主要货币进行结算,如欧元、日元,因为目前日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
有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而是纷纷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或是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至2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6∶1。
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从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除了放弃美元议价和结算,提价已成了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策略。然而,产品提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纺织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更是过度饱和,贸然提价搞不好非但得不到利润,反而会丢了市场;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劳动合同法等政策调整,人民币加速升值,原材料成本飞涨等综合因素已使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以上,不提价无法生存。对纺织企业而言,提高出口价格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一张难打的牌。有人形容其为“不提价是‘等死’,而提价则是‘找死’”。
事实上,国外客户对我国近年来的政策调整可以理解,但只能接受小幅度提价,提价背后的代价就是不少客户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出口纺织品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当然希望提价,可是空间已经不大了。”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加速跨国生产布局,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一方面,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消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顶尖的服装展示和国际纺织行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营销、管理理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要加速跨国生产布局。近几年来,由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陆续有一些中国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设厂,通过加速国际化布局和跨国生产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国的也近百家。已有一定纺织行业发展基础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吸引中国纺织企业去投资的条件主要是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以及享受最惠国待遇。例如孟加拉国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由于珠三角制造成本快速上涨,已有不少中小纺企开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国设厂。据了解,孟加拉国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多美元,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拥有比较充足的低廉劳动力,比较优势还可以维持较长的周期。
内外兼顾适时西进。到东南亚建厂不会成为大趋势。当地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较低,但配套设施、产业链都远不及中国。在东南亚办厂成功的很少。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多的劳动力,纺织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大量向国外转移。面对严峻的出口压力,我国纺织行业还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纺织行业本身就有75%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当前,我国纺织业内需增长很快,今年衣着类增长速度为28%,高于全社会零售产业16%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而言,扩大内需缓解纺织业当前困境不容忽视。
“今年,44.4%棉纺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转内销状况,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出口”。这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今年2月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主要是行业内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很明显的趋势是很多企业加大了内销,比如雅戈尔、七匹狼都加大了国内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开始积极拓展二三线城市。七匹狼近日公布的年报更显示,除东北、华东外,公司其他区域的市场增长速度均超过80%,华南、华北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了100%;同时,该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呈一定幅度的下降。
西进,也许最为现实。如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山东海龙在新疆建粘胶短纤基地,雅戈尔在重庆建服装生产基地。西部的劳动力、土地、市场优势很明显。纺织服装行业里面,成品的制造环节应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东部沿海的任务重点应该落在品牌培育、产品设计研发上。
可持续发展是根本。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要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开发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纤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量生产出口成品,扎实推进品牌战略,重视开发自有品牌,提升价值。
在未来一段时期,实现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是中国纺织业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二要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三要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服装纺织企业 篇7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 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出现汇率风险, 主要原因是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之间存在时间差, 当在这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化较大时, 使得合同签订时的汇率与合同履行时的汇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有可能是有利的, 也有可能带来损失。一般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1) 交易风险。
是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 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交易风险直接体现在结汇数额上。对出口企业来说, 同等数额的外汇收入的人民币结汇金额就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相应的减少, 从而压缩了企业利润。
(2) 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 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功能货币指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 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 通常是本国货币。
(3) 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成本及对市场竞争地位产生的影响, 从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潜在风险。
2汇率走势分析
2.1人民币升值速度逐渐加快
截止到2009年6月末, 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2007年全年,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6.5%, 2008年累计升值约6.8%。
2.2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趋势正进一步增强, 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 尤其是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呈前贬后升走势。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约7.54%。但从下半年起,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呈上升趋势, 且升值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约15.94%,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约5.35%。
2.3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加大
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 并屡创新高, 表明了人民币浮动弹性进一步扩大。
3汇率风险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1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严重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 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 波动加剧, 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加大, 这对于利润在5%-10%的出口纺织服装业是致命的打击。据数据统计2009年1-5月, 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3.78%, 兑欧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20.1%。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按美元计算降幅达到10.39%, 按欧元计算降幅达到22.57%。另据国际结算银行数据, 今年5月, 我国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升值了7.94%。而同期, 我国纺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国普遍降低本币币值, 受汇率变化影响,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境压力加大。以国内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例, 2008年初该企业在欧元高位与客户签订了约200万欧元的服装大单, 客户要求采取分批出货, 分批结汇的方式进行支付, 但是欧元下半年的贬值, 让该企业损失惨重。
3.2汇率波动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 很多与中国处于平等竞争水平的国家采取了大幅度货币贬值的做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 严重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企业出口的盈利能力。根据有关研究, 人民币每升值1%, 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 则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3.3汇率波动造成了出口市场的萎缩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 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相应较小, 一旦失去价格优势, 将大幅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 从而对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而本币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相应地增长, 迫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和以往一致的利润水平而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造成出口市场的萎缩。
3.4汇率波动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欧盟、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受汇率频繁波动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都不再和外商签订长期单, 只接短单和小单, 并与客户商议把大单拆成小单。虽然签短期单能有效地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但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从而影响企业长期的业绩稳定。
4防范措施
(1) 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商务关系, 协商选择合理的结算货币。
通过灵活采用结算货币, 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外汇损失。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业务的居多, 但如果能在协商的基础上选择非美元货币, 就有利于锁定汇率风险。比如日元, 因为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大幅波动相比, 人民币对日元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甚至企业也可以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我国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政府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努力减轻出口企业压力的有力举措。当然前提是纺织出口出口企业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附加值越高, 企业的主动议价权就越大。
(2) 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① 通过在合同中订立条款将汇率浮动与合同标的物价格相挂钩。
比如在合同中规定, 若合同履行时结算货币的汇率较合同订立时下滑, 则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就应作出一定比例的上调。那么出口企业因汇率下跌遭受的损失可以在货物价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可以更直接一些, 直接规定在汇率变动时, 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损失。
②通过软硬货币的混合使用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 用软货币支付。所谓“硬货币”是指在外汇市场上, 汇率稳定, 并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而“软货币”即为汇率波动不定, 并有下浮趋势的货币。在合同订立时先记录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 并且约定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支付货币的汇率下浮的情形, 合同中的金额要等比例调整, 按照支付日的支付货币的汇率计算。这样, 实收的计价货币金额和签订合同时相同, 支付货币下浮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③采用“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 采用多种货币组合的方式。
在浮动汇率制下, 各种货币的汇率每时都在变化, 但变动的幅度和方向并不一致, 用一篮子货币保值就是在合同中规定用多种货币对合同金额进行保值。这种捆绑式的定价方法有利于分散汇率风险。
(3) 提前或者延期结汇。
企业在进出口合同生效后, 应当密切跟踪预期应收、应付货币对本币的汇率变化, 通过对外汇汇价变动趋势的预测, 改变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 防范外汇风险。在出口业务中, 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 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 或向外方提供信用, 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 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 应争取提前结汇, 如以预收货款的方式在货物装运前就收汇。而在进口业务中, 应反向操作。此外, 出口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 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 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风险会大大缩小。
(4) 利用贸易融资产品。
企业为更好应对汇率风险, 可利用贸易融资产品进行避险。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票据贴现、福费廷、进口代付等。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可以提前结汇锁定收汇金额, 规避汇率变动风险;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企业出口竞争日益激烈, 收汇期延长, 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 通过贸易融资方式, 企业出口可提前从银行获得资金, 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5)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①远期外汇交易。
是指企业利用远期外汇市场, 通过签订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 以达到保值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产品数量较大, 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 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 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价格, 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办理结汇业务来规避风险。远期外汇交易能够事先将外汇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来, 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
②外汇期货。
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 企业可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由于外汇期货不再属于纯信用工具, 所以外汇期货合约的参与者信用级别不再需要太高, 只要能交纳初始保证金就可以签订期货和约。由此可见, 外汇期货合约, 不但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而且能减低合约的信用风险。
③外汇期权。
是指通过向合约出卖者交纳期权费, 购买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价格或执行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货币的合约。企业只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的具体情况, 买进或卖出等额面值期权, 就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④货币互换, 又称掉期。
是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 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交换。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可进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只需做一笔, 不必做两笔, 交易成本较低, 有效解决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币种不匹配的问题, 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郑荫立, 许彩玲.福建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与因应[J].福建论坛, 2009, (6) .
[2]陈平, 谷永芬.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J].国际商务研究, 2008, (2) .
[3]郑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 (4) .
服装纺织企业 篇8
2 0 0 8年开年以来, 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在宏观趋紧的形势下, 全行业出现了产值增幅下滑、出口放缓、效益“缩水”的现象, 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 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 江苏省几个纺织服装主产地情况表明了这一点。在吴江市盛泽镇, 停产的纺织企业有几百家, 且都是中小企业。苏中某市服装企业出现“三个板块”:部分亏损、部分保本、部分盈利, 关停的企业1 0%左右, 基本都是小企业。常州市纺织企业目前约五分之一处于亏损, 约三分之一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二、原因分析
今年我国制造企业, 尤其出口外向型企业, 其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受到以下这三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人民币升值加速。今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速度之快出乎企业的预料, 企业签订合同时无法准确预测, 导致不少企业有单不敢接, 尤其是中小企业承接外单锐减, 开机明显不足。
二是成本压力持续加大。主要是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速度快于纺织品出厂价格增长速度。其次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使得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三是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从去年开始, 纺织服装企业资金短缺就已较为严重, 今年以来更加严重。由于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 银行对纺织企业基本是只收不贷, 民间贷款利率之高又让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纺织中小企业出现了无钱可贷的困境。同时, 库存增加、资金回笼缓慢, 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趋紧, 周转困难。去年7月1日出口加工贸易新政策的出台更加重了纺织企业资金短缺的程度。
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低技术、低成本、低利润的发展模式在今年“三率两价” (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 频繁变动的刺激下, 变得难以为继。此外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 进一步加快了一些中小纺织企业的死亡速度。
三、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应对策略
今明两年中国纺织业将步入产业转型的“严冬期”, 是纺织企业最艰难的时刻, 虽然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离开市场是产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但纺织服装业在江苏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迅速大量倒闭, 将会导致大量人员无法就业, 银行巨额贷款无法收回, 并对上下游企业带来重要影响,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让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完成企业转型, 维护社会稳定, 是当前中小企业和相关部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进行技术创新, 积极向微笑曲线两端靠拢, 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在今年纺织服装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一些企业依靠加强技术研发, 提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 实施积极向产业链两端靠拢的发展策略, 仍旧持续高增长、高利润的发展态势, 而那些不注重技术研发、一门心思拼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企业却面临被残酷市场吞噬的厄运。江苏纺织中小企业可以依靠江苏省作为文化大省的现有资源, 积极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2. 挂靠同行业航母级的大企业, 实行企业兼并联合战略,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江苏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同构现象严重, 过度的价格竞争摊薄了企业利润, 走兼并联合之路, 可以变产业集群的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 从而改变企业间过度竞争的不利局面, 达到共赢。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 几乎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批核心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规模大, 技术先进, 外销有竞争优势并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拥有品牌的内销销售网络,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挂靠这些大企业, 共享这些企业的优势。另外, 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联合, 或强强联手, 或优势互补, 增强企业实力, 提高转型速度。
3. 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走出去”步伐, 延长企业成本优势
随着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 有能力的中小纺织企业可以积极尝试“走出去”的战略, 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延长企业成本优势。目前, 国家提出优惠产业政策, 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同时在我国周边地区, 有一些发展中国家 (如越南、柬埔寨等) 也开出优惠条件吸引中国纺织企业去投资, 江苏的纺织企业向这两个市场转移可以将自身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 进行互补。
4. 加大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协助其顺利转型
目前纺织业面临的困境, 主要是由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需要政府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纺织业本身也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 如果政策到位, 纺织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 政府将制定专门政策, 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当然, 当地政府也要调整自身的产业政策, 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张少兵: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华东经济管理[J], 2008 (3) :18-21
[2]刘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业影响和对策.对外经贸实务[J]
[3]叶华光:我国加工贸易跨越“贫困化增长”的路径选择.北方经济[J], 2008 (1) :90-91
[4]李杰: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样发展模式初探.经济论坛[J], 2006 (21) :20-21
服装纺织企业 篇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大量外国服装企业及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国内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在高节奏的文化气息以及瞬息万变的时尚环境下, 时装更新换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同时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科技含量不高, 准入门槛比较低, 资金介入也比较容易, 所以服装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背后都面临着重重压力, 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也大不一样, 以前的大批量生产同一款服装的做法已经行不通, 这就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搞研发、设计以及小批量生产, 这必将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
新经济环境下服装企业就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成本管理, 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日渐显露其缺陷, 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所以纺织服装企业逐步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模式。所以本文提出研究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2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和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区别
我国《成本管理大辞典》对成本管理所下的定义是:“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群众,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大前提下, 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建立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成本预测, 确定目标成本;制定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 编制成本计划;拟定降低成本措施, 实行成本控制;组织成本核算, 进行成本分析和编制成本报表, 开展成本评比考核等。应该说, 这一定义比较科学, 外延相当广泛, 并且完整地表述了成本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
1984年作业成本管理创立之前的成本管理被划分为传统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由重置成本管理发展到标准成本管理, 再发展到管理成本会计模式。传统的成本管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 即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而对间接费用的计算与控制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表现在具体方法上, 就是对间接费用多采用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础进行分摊。
传统成本管理简便易行, 在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不高, 生产技术含量较低, 变动成本比例较高, 市场竞争不十分激烈等环境下的功效比较显著。然而当产品生产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成以技术密集型为主, 消费者需求也由大众化转变为个性化, 从而形成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的时候,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不足就逐渐呈现出来了。
鲁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在1984年创立作业成本计算 (ABC成本法) , 这标志着成本管理进入了现代成本管理时期。随着成本管理的不断完善, 又逐步发展出企划成本管理模式, 那么现代的成本管理模式主要为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和企划成本管理模式两种, 本文主要针对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研究, 那么服装企业主要采用的是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所以本论文主要研究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表1为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和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
3 企业价值增值的评估概述
企业价值可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 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 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通常情况企业通过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企业价值, 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现在一种新兴的价值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EVA很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Stern & Steward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经济增加值指标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 作为评估公司业绩的指标, 从股东价值的角度对目标企业运用的所有资本成本, 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债权资本成本进行了综合考评, 只有当企业当期创造的利润高于所有成本之后的结余才确认是管理者真正的价值创造。
EVA 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入。资本成本是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乘以资本成本率, 资本成本率与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投资者在股票和债券的组合上所能获得的收益率相等。EVA 的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要使用EVA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 就需要在会计学收益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多数情况下, 只需要进行5~10项重要的调整就可以达到相当的准确程度。其基本的调整公式为:
经济利润 (EVA) =税后营业利润 (NOPAT) -公司资本成本
税后营业利润 (NOPAT) =净利润 (NPT) -非营业利润+利息× (1-T) +损益调整事项
投资资本=有息债务+权益资本
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比例×股权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比例×债权资本成本率× (1-T)
从上式中可以看到EVA调整中要将企业的利润调整为正常利润。而成本却是全面成本, 不仅借入的债务要核算成本, 而且权益资本也要核算成本。
本文采用EVA的评价方法来衡量企业价值, 统计了2005—2009年20家纺织类上市公司的EVA指标。如表2所示。
4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研究
根据第3部分研究的统计结果来分析这20家上市纺织公司的EVA变动情况, 进而分析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价值增值的影响。
根据整理统计得到的2005—2009年20家上市纺织企业经济增加值, 利用Excel画出这20家企业的EVA成长趋势图如下:
由趋势图可以看出, 2005—2009年纺织企业的经济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 说明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提升。接下来以鄂尔多斯为例进行成本费用利润率和EVA之间的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 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
a.因变量:EVA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 成本利润率与企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Y=205775.581X-29154.012, 其中Y代表EVA, X代表成本利润率, 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下, 企业的成本得到全面的控制和规划, 利润得到提升, 所以成本利润率也不断上升, 最终使得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不断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例来研究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首先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提出问题;概述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研究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体现形式, 选定经济增加值EVA来代表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后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例来分析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价值增值表现, 进而得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企业价值增值,纺织服装企业
参考文献
[1]许毅.成本管理大辞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87.
[2]番场嘉一郎.会计学大辞典[M].武汉:湖北省会计协会, 1981.
[3]齐晓彤.成本管理模式比较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0.
[4]袁欣, 李先柏.EVA理论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09 (2) .
服装纺织企业 篇10
关键词:纺织服装特色图书馆,纺织服装企业,信息服务
0 引言
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数量少等诸多问题,致使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迫切需求转型升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纺织服装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国内外的政策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等,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从事的是经营活动,不可能也无必要建立学科较为全面、信息丰富的纺织服装特色信息资源,而纺织院校特色图书馆在此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以纺织服装特色图书馆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的研究还比较鲜见。(1)本文拟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为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例,探讨纺织服装特色图书馆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信息服务的策略。
1 湖北纺织服装企业信息需求调研
1.1 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纺织服装工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现已形成包括纤维生产、纺纱、织造(含非织造)、印染、服装设计与创意、服装加工与制造、服装贸易、纺机纺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正处在加快调整升级的重要机遇期。但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和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2)
1.2 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情报的需求
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通过转型升级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政策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等进行充分调研,以便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方案。但绝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没有或缺乏信息检索资源及信息检索人才,致使企业无法及时地获取最新信息或不能全面地获取所要的信息。据调研,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湖北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开展信息化服务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地方纺织院校图书馆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能性
2.1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规程中的新任务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新规程对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新任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3)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2.2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具备丰富的纺织服装信息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长期坚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文献资源配置,目前,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为特色的藏书体系,截止到2014年底,全馆藏有纸质文献168万多册,拥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50多个,其中拥有各类特色文献近10万册和一个特藏艺术阅览室,建有纺织服装专题图书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等7个自建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3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可以实现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学校师生为主逐步转变为既服务学校师生又服务社会,从而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职能,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可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3 为纺织服装企业开展信息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以图书馆为主的多部门协同信息服务平台机制的建设
图书馆对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的内容将涵盖技术进步研究、纺织品消费分析、服装设计与创意、服装消费与贸易分析、投资战略分析、行业发展研究、产业链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专利检索与传递、论文检索与传递等,其服务的内容广博而又庞杂,而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纺织服装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必须要有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与信息服务才有可能高质量的完成企业所委托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以图书馆为主的、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参与的多部门协同信息服务平台机制的建设是保证信息服务工作能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的必要条件。
3.2 加强纺织服装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完善的检索设备和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物质条件。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设置和发展规划,纺织服装文献的收藏已成为馆藏的重点特色之一。多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充分重视纺织服装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通过收集纺织服装类的电子文献、声像资料,引进文献型或事实型数据库,使得纺织服装类中外文各类文献保障率达到科技研发的完备程度。此外,我校图书馆还加强了对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会议记录、科学报告、论文集、科研成果、产品样本等各种文献的收集,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息文献资源。
3.3 加强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
由于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较为庞杂,为高质量的完成信息服务工作,除了整合学校各领域学科专家外,对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现代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纺织、服装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以便高质量的做好服务工作。
4 服务纺织服装企业的策略
4.1 积极联系企业,实现馆企对接
为迅速推广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可积极主动深入纺织服装企业,对企业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企业对信息服务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众多,有的集聚在产业集群内,有的零星分散,因此图书馆可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比如,实现馆企对接的初期,可以集群内的企业为突破口,推广信息服务工作,以提高馆企对接的效率。
4.2 实现资源共享式的全方位服务
经过初步调研,湖北省纺织服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或没有必要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使企业能方便的享受图书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可有条件地(比如控制IP地址)让企业接入图书馆端口,从而实现企业自由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一方面降低企业信息费用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又能获得时效性强且质量高的情报信息。(4)
4.3 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所有制形式、主营产品和财务状况等方面情况并不一样,因此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内容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信息服务的内容也不同。因此,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应该是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5)
5 结语
依托丰富的纺织服装信息资源和强大的学科专家队伍,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及通信技术,纺织院校特色图书馆积极联系企业实现馆企对接,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职能,将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
注释
11邹鑫.2005-2010年国内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统计分析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11):41-45.
22 李闻一,黄年华.老河口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4.11.
33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2016.1.
44 袁燕.信息咨询服务在纺织服装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毛纺科技,2013.41(7):62-64.
服装企业突围路径 篇11
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中国服装领域,将上演一场新的服装企业的“奥林匹克竞技”?
品牌缺失下的造牌运动
服装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最时尚的产业,古老是因为服装伴随人类文明的脚步一路走来;时尚不言而喻,几乎所有时尚的元素都能够在服装上得到最鲜活最快速的反映。
正因为如此,所以要真正看清理解服装这个产业,还要更多的以时尚产业的视角,善变和彰显个性是时尚产业最大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很难真正做到规模化,服装行业在GDP中占到4000多亿的份额,但是行业老大所占份额还不到百分之一,最大的企业也就是二三十个亿的年销售额,很难再有突破,而且还有不断被分解的趋势。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但是一个明显的反差却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国际品牌企业,加工能力强与市场运营能力弱形成鲜明的对比,服装企业无论从产品的结构到通路市场的建设到品牌运作的手段,以及终端管理等,仍然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服装企业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但是企业在创建品牌方面缺乏创新,跟风模仿盛行,品牌缺乏个性,导致整个行业同质化现象普遍。
同质化必然会加速产业竞争和行业洗牌,也注定要有一大批的企业会死掉,谁能最后成功突围,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三次产业升级
服装产业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回顾服装产业的发展,还是能够看到比较清晰的发展轨迹。80年代末可以看作是中国服装的起步阶段,批发市场和个体经营是服装行业活跃的主体,而大家竞争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产品本身,完全靠原料和产品。
接下来就开始符号阶段,也就是品牌的初级阶段,这时候所谓品牌更多的是借助广而告之的形式,谁用符号先喊谁就先树立了一个品牌概念,开启这个阶段的是中国的杉杉集团。九十年代初期,就在大家都在拼产品的时候,杉杉集团率先启用了品牌符号的推广,其实在那个时候,中国服装产业在生产的环节已经很过硬,而且已经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那么品牌的运作能力就将取代产品生产能力成为竞争的核心,当时宁波有西装生产的基础,杉杉抓住时机引入品牌的运营手段带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一路杀出,而且快速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而他们借助的利器就是品牌操作的初级阶段广而告之的手段,杉杉引领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品牌时代,掀起了一个新的经营理念,而杉杉的总裁也被称为这个行业里开先河的人物。
杉杉的成功引来了众多的跟随者,广而告之的手法很容易被复制,杉杉也在不断被复制,当大家都用同样的方式就意味着竞争的手段要升级,服装产业自然而然地进入品牌的第二个阶段,从广而告之的品牌符号阶段开始变成深度营销深度管理阶段,专业化、精细化成为这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也开始新的洗牌,雅戈尔在这个阶段后来居上,已经超越了杉杉。还有一些新的企业也冲上来了。
随着消费群越来越呈现分众化,服装行业发展到今天进入市场细分阶段,比如休闲装,在1996、1997年的时候,休闲装已经可以看作是一个细分市场,但是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整个休闲装就衍生出商务休闲、街头休闲、时尚休闲、运动休闲,市场细分阶段要求品牌要从大众化变成分众化,从分众化变成小众化,表明服装品牌的个性化时代到来。
出路
市场细分的发展趋势给中小型企业和新进入的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差异化发展策略可以为中小企业在行业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也从客观上导致服装企业很难做大规模,每一个细分的市场可能就几千万几个亿的市场定位,再往上冲就很难了。
对于像雅戈尔和七匹狼等原本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将面临被分解瓜分的威胁。前期的规模意味着后期的分解,以前单一的产品形态很难延续规模化的运作。
他们的出路是什么?
研究服装企业的咨询专家王伟星认为,大企业的策略应该是把原来的老品牌向二三类市场繁衍,然后开发新的个性化的品牌去开拓一类市场,因为在二三类市场消费群的个性化还不是市场的主导,处于大众化向分众化过渡的过程,还有三五年的机会。
但是要看到企业运营价值的最高点已经开始下落了,企业在靠通路拼二三类市场的规模的同时还必须要启动一类市场的新定位,这种复合式战略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要适应变化,否则再强大的恐龙也会灭亡。
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找准市场扣准定位,并且还要做到善变,随时跟近时尚的脚步。因为每个分类都会分解、演绎、淘汰,一个流行趋势一个新的定位往往各领风骚三五年。
纵观中国的服装企业二十年的发展,是动荡的二十年,也是充满机会的二十年,期间经历了从无品牌到有品牌,从少品牌到多品牌,从大众市场到细分市场,从产品竞争到综合实力竞争等多个变化。其实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市场洗牌,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因为抓住了其中关键的机会而快速发展起来,而被淘汰的或者正面临严峻挑战的企业则往往是因为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变化。
服装纺织企业 篇12
众所周知,纺织产业是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逆向物流的信息化是目前业界、政府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我省纺织服装废料每年高达几十万吨。不少企业通过回收库存服装、库存面料、库存布料和服装加工废料等废旧纺织品并进行再利用的模式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进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发展“低碳纺织”、“绿色纺织”的有力途径。纺织服装业废旧品的回收和利用被业界称之为“一个做不完的行业”。
逆向物流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逆向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数目多、地域广,在产品逆向流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信息技术贯通在整个物流中,作为竞争手段的逆向物流是难以实现的。事实上, 许多从事逆向物流管理的企业都将发展相应的信息系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新技术和尖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追踪实时的产品状况和损坏信息,收集被回收产品的信息,同时也允许企业辨识出回收目的地产品返回比例。这些信息将会被利用到提高产品可靠性以及识别逆向物流系统中的特殊问题上。
鉴于信息管理在逆向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提升逆向物流管理水平。针对目前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解决企业在废旧纺织品信息的统计、发布、处理和共享上存在很大困难,本文设计开发一个面向纺织服装逆向物流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可有效地支持纺织服装废旧品回收再利用。
2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
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涉及产品回收、拆卸、再制造以及再配送等诸多环节,参与企业众多,物流运作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企业或者相同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之中,因此逆向物流信息具有来源广、种类多、信息量大和动态性强等特点[6]。为了实现信息集成与管理,必须建立逆向物流信息服务集成平台。
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信息服务集成平台通过企业局域网Intranet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互;通过Extranet与Internet的链接,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互连,从而实现整个逆向物流体系的信息集成,便于参与各方根据情况调整各自的经营策略[7]。通过这样一个集成平台,可以全面集成逆向物流相关信息,支持逆向物流管理活动。
2.1 总体结构图
该平台包含企业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系统、企业间逆向物流交易管理系统和逆向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辅相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建立能够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系统,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经营管理业务的有机集成,能够有效解决纺织服装企业处理好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5]。同时,逆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集成了将废旧产品和物料的信息转化为新产品基础制造数据的功能,自动生成针对废旧产品和物流处理的制造数据。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服务平台的信息体系结构
对纺织服装企业逆向物流服务集成平台的技术需求、软件产品需求和工程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发展模式的信息体系以及构建服务集成平台的关键技术。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信息体系由信息的来源、信息所属的功能活动、信息的使用范围、信息所处的层次、信息结构特征、信息的生成方式等来描述,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3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服务平台的实现
3.1 系统实现功能图
纺织服装业逆向物流服务集成平台包含了三个子系统:企业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系统、企业间逆向物流交易管理系统和逆向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每个子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包含了不同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①企业内部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包含下列功能模块:废旧产品物料分类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运输管理、再利用跟踪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与库存预警等。该子系统基于Intranet技术,面向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的逆向物流信息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研发、生产、库存管理和再处理等活动。
②企业间逆向物流交易系统。
该子系统包含下列功能模块:企业会员注册管理、废旧产品物料信息维护与发布管理、废旧产品物料搜索、物流交易管理、配送管理、交易信息服务、客户服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包括废旧物料利用率分析、逆向物流再处理收益分析、废旧物料产生原因分析、逆向物流来源分析、逆向物流成本分析)等。该系统是基于Extranet技术,面向制造企业和逆向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该系统是连接回收、再处理、废弃处理与制造等逆向物流业务活动的信息服务平台。
③逆向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含下列功能模块:用户注册管理、政府环保政策法规维护与发布、环境信息维护与发布、废旧产品物料广告管理、行业动态新闻管理等。该平台基于Internet技术,面向纺织服装企业和政府、社会机构层面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获取政府制定相应的逆向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及罚款条例,获取相关的市场动向和产品再制造现状,获取环保组织的态度,废旧市场行情、消费者的环保消费喜好和消费者对再生品的需求信息等;消费者可及时把寿命失效产品的信息反馈给制造商,获取相关再生品及新产品信息、使用寿命等。
3.2 系统前台功能的实现
系统前台由J2EE+EXTJS开发。网站首页集成了系统三大子系统导航,通过网站首页,可以满足不同的业务对象的业务需求。通过系统前台,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网站导航,快捷地找到相应的服务板块。前台主页还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应用软件的SaaS服务(即软件租赁服务),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租用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系统,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其主页界面如图3所示。
3.3 系统后台功能的实现
系统后台由信息采集和存储,信息传输和交换,服务注册中心三大部分构成。其主要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系统后台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模块、商城管理模块、交易管理、环境信息管理、环保法规管理、软件租赁管理、行业动态管理、帮助管理、论坛管理等模块构成。
4结束语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科学合理的逆向物流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竞争优势,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应该鼓励纺织服装企业以积极的姿态面对逆向物流管理问题。
通过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可以回收来源充足、价格低的废旧物品,通过再利用,可以减少原材料成本,挖掘废旧物中残留的价值,从而节约了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促进逆向物流在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共享和产品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流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使得不同的企业能够协同处理相关业务,保证逆向物流处理的各个环节更加协调一致,使分散的业务更加统一、合理,进而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周耿,涂志玲.逆向物流浅析[J].管理现代化,2003,(2):24-26.
[2]S.D.Developing a theory of reverse logistics.Interfaces,2000,30,(3):143-155.
[3]B.Trebilcock.Managing returns with WMS.Modern MaterialsHandling,2004,59,(10):33-35.
[4]王华.我国逆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9.
[5]T.L.Pohlen,T.Farris.Reverse Logistics in PlasticsRecyc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2,22,(7):35-47.
[6]R.T.Lembke.The Impact of Reverse Logistics on Total Costof Owner-ship.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1,Special Issue:51-60.
[7]柳健.供应链的逆向物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11-13.
【服装纺织企业】推荐阅读:
纺织服装行业08-01
纺织服装产业08-08
浙江纺织服装业09-19
广州纺织品服装10-11
纺织服装手工业05-21
广州纺织服装学校英文06-2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5-27
某纺织服装协会章程05-25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07-28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