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精选12篇)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1
摘要: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引领我国的服装时尚产业。但是, 近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在创新, 尤其是2013年的汇率, 连续41次的创新, 面临这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宁波市的服装业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 使用EVIEWS5.1软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提出以后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成本增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 浙江省是纺织服装业的聚集大省。纺织服装产业是宁波市的传统产业, 也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处于全国的服装时尚产业佼佼者的地位。宁波服装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 已形成了以男衬衫、西服生产为重心, 一个庞大的集童装、皮革服装、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宁波服装业共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 四个名牌衬衫, 与其他生产服装的城市相比居全国第一。宁波服装企业和品牌都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男士服装, 如雅戈尔, 杉杉, 西蒙等品牌的竞争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汇率的变化、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而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叠加, 中国外贸出口在2009年上半年遭遇了“寒流”, 纺织服装业也难以幸免, 宁波许多出口型中小企业步履维艰。
一、宁波外贸服装业的现状
1. 人民币在国际上上升, 而对于国内却是贬值, 出口企业利润蒸发。
自2013年,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多次创下汇率变动以来的新高。尤其是去年,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41次创新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去年1月4日的628.97升至去年4月份的625.06 (美元=100) , 升值将近400个点 (391点) , 幅度为0.63%。而2012年全年, 仅升值146点。2013年12月31日,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呈上升的走势, 升破6.1 (美元=1)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涨1984个基点。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这意味着, 2013年年初, 很多外国客户在年初下了订单后, 几个月后以美元结算的话, 宁波外贸公司的利润大大缩水。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却在对内贬值, 出口企业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随之上涨, 同时原材料成本大幅攀升, 意味着企业生产量越大, 被吞噬的利润就越多。
2. 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
2011年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巨大, 国内目前棉价普遍高于国外棉价, 这大大削弱了我服装企业出口竞争力。2012年根据数据表明国内外棉价差高达5000至6000元每吨。2013年因全球棉花消费需求上涨, 国际和国内棉花差价虽然有所缩小, 但是国内外棉花价差在4000至5000元每吨。由于与国外棉价相差过大, 宁波纺织服装行业中出现小企业停产、限制生产增多的情况。2012年, 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的70%以上。2012年来, 国际棉价下跌, 国内棉花价格由于国家收储价托举作用, 市场现货价每吨棉花价格稳定在19500元左右, 但每顿棉价仍高出国际上5000元左右。由于国内与国际上棉价相差很大, 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的成本比国外同行业竞争对手高很多, 国内的出口竞争力被削弱。
3. 技术壁垒影响服装出口。
国内企业检测技术设备落后以及经济的限制, 很难检测和控制ppb级的物质。目前, 很多企业会选择将检测工作交给一些发达国家的检测机构检测, 产生的昂贵的检测费用加大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成本, 宁波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也必然受到影响。目前, 很多企业会选择将检测工作交给一些发达国家的检测机构检测, 产生的昂贵的检测费用加大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成本, 宁波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也必然受到影响。
4. 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品牌优势不明显。
据宁波市经信委消息表示, 宁波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我国国服装品牌聚集地和出口服装品牌基地, 雅戈尔、太平鸟、杉杉、洛兹、罗蒙、唐狮、培罗成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0个中国名牌相继涌现。但是据宁波纺织行业办公室主任周安邦说:“国内服装品牌缺乏个性, 没有被赋予民族特点。”服装业内销坚持“强品牌”和“重设计”的理念, 现在外贸企业也注意到这一点。宁波服装产业的对外贸易商应认识到, 只有告别简单复制, 才能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需降低对纯粹的贴牌加工的依赖, 加大品牌和设计的投资, 才能使产品变的独特、惟一、无法替代性。只有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 宁波市服装产品才不会在价值链低端停滞。
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汇率变动压力与日俱增, 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以及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等因素, 宁波纺织服装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实证分析
1. 模型建立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宁波外贸纺织服装业的影响。这里我们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为了研究宁波纺织服装出口额是否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根据经济学原理, 我们构建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宁波服装业出口额,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该方程中, Y表示宁波市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服装贸易总额,
表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表示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GDP (后文简称宁波市GDP) 。是随机干扰项。
2. 数据选取
数据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5年-2013年9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关网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 宁波市服装业在这十年间的出口总额依次为:7.5068, 11.2343, 141.1285, 175.8881, 167.8421, 211.4667, 272.2908, 266.7271, 187.509257 (单位:亿美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中人民币汇率 (年平均价) , 我国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平均利率为:8.1917, 7.9718, 7.604, 6.9451, 6.831, 6.7695, 6.4588, 6.3125, 6.1932 (美元=1) 。宁波市GDP:298.64, 359.33, 451.49, 570.78, 616.98, 757.19, 930.59, 1033.62, 1151.09 (单位:亿美元) 。
3. 回归分析的结果
宁波市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量和宁波市的GDP成正相关关系。宁波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单位, 宁波市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量增加5.469104个单位。这说明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很明显的线性关系的。而我国的汇率变动对于宁波市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量的直接影响不是很显著。例如, 2010年, 我国汇率从2009年的683.1到676.95 (美元=100) , 但是宁波服装业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167842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114667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25.99%。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45.88 (美元=100) , 相比2010年下降了4.59%, 宁波服装业的出口额为2722908亿美元, 比2010年增长了28.7%。当然影响出口额的不仅仅是只有汇率变动, 国内纺织原材料的价格上升, 国家的出口退税调整, 进口国的配额限制, 进口国的技术壁垒限制都会间接的影响到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根据调查也可知, 近年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企业中很多大规模的大企业能够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和利率缩水的后果, 这也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宁波服装产业的出口额的直接影响不明显。
三、总结与建议
1. 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生产, 促进企业与国际化标准接轨。
健全纺织服装行业运行以及产品出口的监测预警机制, 积极关注国外设的限制及准入标准的新动向, 采用国际标准, 推广国际标准, 达到跨越技术壁垒的目标,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2.
重视产业升级与转型, 加快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的建设,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巩固和扩大现有的中档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 要对宁波纺织和服装产品在传统的贸易市场进行巩固稳定, 接着投资于技术, 致力于发展“高质量, 高技术, 高附加值, 低消耗, 低污染”三高二低的产品来提高宁波服装出口的市场份额以及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而且还鼓励其他国家新兴的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市场, 努力创造在经济体上和国际市场上新的增长。
3. 加强宁波服装业的名牌建设。
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建设为提升宁波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原动力, 促进品牌梯度的形成。在产品专业化、品牌特色化的同时, 加强产业企业和组织间的战略联系与合作, 建立产业网络, 加强产业链, 建立新的国际市场营销系统。是加强引导, 加快产业的升级步伐, 加大技术改造以及原材料研发投入力度, 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高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在自己行业的装备水平, 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2
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宁波纺织服装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唐宋时,民间纺织业已盛,城区设纺丝局,产吴绫、大花绫、交梭绫等,皆为贡品,19世纪创立的“宁波红帮裁缝”更是享誉海内外。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凭借其历史优势、港口优势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组成了由化纤、印染、织造、家纺、服装等构成的完整产业链,行业优势十分明显。
然而近年来,经济形态开始转型,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宁波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诸多有识之士,已经就提升“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宁波地方文献着手,研究宁波地区该行业的多年发展历程,整理开发出纺织服装业所需信息,以http:///期为宁波地区的纺织服装业指明方向,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所谓“地方文献”,在此主要指与某一特定地区(宁波)有关的文字资料,包括各种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以及非正式出版的印刷物、手稿、报告等。
地方史料揭示的宁波近代纺织服装业地方史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历史沿革、地区现状等的真实写照。若能充分利用好地方史料,对于全面了解本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值得欣喜的是,宁波一直有编修地方典籍的传统,享有“方志之乡”的美誉,修志的历史可以http:///fayulw/追溯到《明州图经》的唐宋时期。历史上,宁波名志迭出:清雍正时期的《宁波府志》,民国时期的《鄞县通志》,当代的《宁波市志》,其中《鄞县通志》被誉为近代最优秀的县级地方志之一。
纺织品服装全年出口平稳 篇3
全年出口以增长5.1%收官
2014年,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正式步入“新常态”阶段,进出口贸易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纺织品服装作为主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所受的影响程度超过其他产品。但在政策支持及全国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出口额仍然创出新高,且从各月的出口情况看,始终保持平稳态势。除年初2月下降较多外,年中各月均呈现中等较快水平增长,年底两个月出现小幅下降,全年以5.1%的增长收官,基本与年初的预测相符。
2014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2264.3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进口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在出口和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48.5%和75.9%,比2013年提升2.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和出口全部下降,出口分别下降2.9%和1%,进口分别下降10.2%和16.4%。
在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出口企业构成也更趋合理。2014年,民营企业出口1945.5亿美元,同比增长9.7%,超过平均增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2%,比2013年提升2.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占比,则分别进一步下降至11.9%和22.8%。在全国8万余家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合计占比已不足1/4,民营企业则接近八成。
欧盟跃升为出口增长最快的传统市场
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达到586.6亿美元,增长13.6%,位居传统市场增幅第一。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9.3%和14.8%。其中,主要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量近80亿件(套),增长11.1%;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件(套),增长14.4%。
对美出口保持小幅增长
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达到创纪录的447.4亿美元,同比增长7.5%,增幅达近三年新高。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分别增长6%和8%,其中占主要份额的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62.3亿件(套),增长4.4%;出口平均单价4.5美元/件(套),提升3.5%。
东盟市场热度降低,针、梭织服装出口形势迥异
经过连续4年的迅速增长后,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东盟出口增长的脚步开始放慢,当年对东盟出口361亿美元,仅增长5.5%,增速低于欧盟和美国。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10.9%,近年增长迅猛的服装出口则热度降低,甚至出现2.1%的负增长。造成服装出口下降的主要是针织服装,出口量、值分别下降15.8%和34.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相对高的梭织服装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出口量、值分别增长120%和14.5%。
对日出口继续下降,服装出口量创近年新低
日本经济在2014年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日元升值与订单转移使我国对日出口继续恶化,日本继续成为我国出口唯一出现下降的传统市场。全年对日出口245.1亿美元,下降9.1%,降幅比2013年扩大了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分别下降1%和10.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出口商品针、梭织服装的出口量近年来首次跌破30亿件(套),同比下降9.7%,降幅也达近五年最高。针、梭织服装的出口平均单价为5.8美元/件(套),下跌1.9%。
三大传统市场所占份额继续下滑
据欧盟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欧盟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257亿美元,同比增长8.9%。欧盟自中国累计进口纺织服装产品475.1亿美元,同比增长7.4%,低于平均增速。自东盟进口纺织服装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市场份额为37.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东盟市场份额为8.9%,较2013年同期扩大了0.3个百分点。土耳其和孟加拉各占13.4%和11.2%,同比波动不大。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08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4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自东盟进口207.9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为38.3%,比2013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东盟在美市场份额为19.2%,比2013年同期扩大0.2个百分点。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4年日本全年累计进口纺织品服装401.3亿美元,下降5.5%。其中,自中国进口270.4亿美元,下降10.5%,降幅超过平均值;自东盟进口73.8亿美元,增长11.3%,东盟中主要是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中国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继续被东盟“蚕食”,中国的份额首度跌破70%,仅占67.4%,比2013年再下跌3.7个百分点,而同期东盟所占份额升至18.4%,比2014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增长后劲不足
201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1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9%;服装出口1863.1亿美元,同比增长5.2%,服装增幅依然超过纺织品。但从全年走势上看,尤其是第四季度,服装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最后两个月还出现了负增长,纺织品的出口增速正逐步赶上并超过服装。
纺织品三大类商品的出口增幅随加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上升:纱线下降0.3%,面料增长4.9%,纺织制成品增长6.3%。服装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355亿件(套),增长6.6%。
另外,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趋降,纱线下降8.1%,针、梭织服装下降1.3%。
nlc202309032223
主要省市力托出口实现增长
2014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实现出口增长,东部地区累计出口2842.2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和山东位居前五大出口省市,除福建小幅下降外,均保持出口增长,五省合计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各省出口增长均较平稳,增幅年中变动不大。中西部地区各省合计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增幅超过东部地区,其中有9个省市的出口增幅超过20%。但中西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本地出口增减波动幅度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出口增长最快的和下降最多的省市都出现在中西部地区。
纺织品进口五年内首降
2014年,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下降1.7%,是近五年来的首降,这主要是由纺织品下降所致。纺织品进口203.9亿美元,下降5.9%,服装进口61.6亿美元,增长15.8%。纺织品中主要进口商品纱线和面料进口分别下降7.3%和9.7%;纺织品制成品增长5%,其中家用纺织品增长较快,增幅达14%。年初以来,由于国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棉纱线进口较前两年回落,全年进口201.1万吨,下降4.2%。服装中主要进口商品针、梭织服装累计进口5.4亿件(套),增长61.1%。
大类商品的进口价格普遍下跌,纱线下跌4.3%,针、梭织服装下跌26.4%。
棉花进口大幅回落
受国内政策面的影响,以及适应消化库存的要求,经过三年快速增长后,2014年棉花进口大幅回落,全年仅进口244万吨,降幅达41.2%,重回2007年和2008年时的水平。进口平均单价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年底达到低点,年均2050美元/吨,与2013年基本持平。
2014年度,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新疆启动。受政策调整、储备棉投放价格下调及国内外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现货价格全年呈现阶梯式下跌。国际市场价格同样较为疲弱,但跌幅小于国内,内外棉价差缩小。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全年下跌5929元,跌幅达30.4%。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年均价86.05美分/磅,同比下跌7.93美分,跌幅8.4%。从全年走势看,内外棉价差逐步收窄。年末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 )1%关税下折人民币价格已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2253元,而年初这一差价为4842元;滑准税下,已高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132元,而年初时仍低于价格指数3738元。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4
一、广东纺织服装业概况
纺织工业是广东重要的传统产业,广东进入机器纺织时代是以1880年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开办为标志。解放后,广州变成新中国最大的对外窗口,也成为纺织工业的对外窗口,这得益于“广交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
广东是全国的服装大省,服装素以质优价廉闻名国内外市场,占据了全国服装市场1/3的市场份额。服装产品包含西装、皮革服装、时装、休闲服和内衣系列等大类,且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资料统计,当前广东具有不少于26个产业链完善的制衣产业集群,其中深圳以生产女装为主;惠州以生产男装为主;休闲服在中山;时装则在虎门等等。
广东也是世界知名的服装加工中心。由于香港北移制造业,广东取代了香港原世界服装工业中心的地位,所以各种各样的国际服装生产标准、国际服装质量标准、服装生产运作模式、跨国集团先进的服装企业管理也相继在广东驻足。多年来,由于广东早期发展“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最终形成了许多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服装企业,能为世界名牌进行加工。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的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制衣工厂遍布全省各地[1]。然而,近些年,由于内地的纺织服装业也在快速发展中,因而与其他省份出现竞争状况,对广东省的纺织服装产业出口造成威胁,同时国外的保护主义也给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方面带来挑战。
二、广东纺织服装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缩小
我国纺织品对欧美国家的大量出口,所以对欧美等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中有规定:“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世贸组织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致对这些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时,那么这些世贸组织成员国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因此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美国、欧盟相应启动了世贸组织允许的“特保”条款,对多种纺织服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特保”已逐渐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二)存在绿色贸易壁垒
虽然关税壁垒已经不再是纺织服装出口时的主要障碍,但目前限制出口的最大难题是产品质量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正在逐渐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通过设置新的技术障碍限制进口,从而构建的“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纺织服装的最大非关税壁垒。
(三)缺乏专业人才和生产工人
尽管近年来广东省的纺织服装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人才投身纺织服装产业,但目前广东服装行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高学历的人才十分匮乏。缺乏设计、营销的人才成为了制约广东服装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广东纺织服装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巨大障碍。自从2005年至今,随着内地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逃离大城市,珠三角陆续出现“民工荒”现象,缺工企业工资被迫提高,使得纺织服装业的成本增加,从而弱化了服装出口的成本优势。
(四)缺乏名牌产品
从广东省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尽管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广东省在2004年才拥有第一个中国名牌,第一个驰名商标到2006年才拥有,所以品牌建设比较落后。广东省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很多企业一味追求订单带来的利润,靠低价优势来扩大出口数量。有的企业难以在国外市场打响,正是因为它们没有知名品牌,即使在面料、制作工艺上以及款式上拥有较高的水平也无济于事。很多企业品牌意识缺乏,没有重视巨大利润隐藏在品牌背后,自主品牌出口有限,出口的产品中多为贴牌生产。产业软肋仍然是因为稀缺品牌产品,在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就更不用说跟强手如林的外国相比了,名牌产品的缺失导致最终沦为加工基地[2]。
三、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拓拉美新兴市场
拉丁美洲是公认的新兴市场,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活动频繁,其中经济发展势头最猛的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等国,中拉经贸合作的有利的条件是我国与拉丁美洲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拉美地区,在巴西出席了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为中国与拉美合作共赢带来更多的机遇,给中拉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搭建极好的平台。拉美许多国家在设计、服装生产等方面都比不上中国,而且纺织服装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像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家的服装主要依靠进口。此外,由于拉美地区各国的经济总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服装市场也存在巨大的潜力。
(二)制定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针对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应善于通过国际法规和条例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国际贸易,同时也要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加强快速反应机制。要使广东服装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帮助企业提高抵抗市场经营风险和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3]。
1. 以行业协会为先锋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在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中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应该起到先锋兵的作用,建立信息部门机构,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专门收集外国关于服装产品的新规定、新标准,积极掌握和收集外国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发布通知给相关企业和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信息技术水准,扩大信息通道。同时,关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规范、标准的变化趋势,行业协会要能够有远见地预测,及时制定与国外标准相一致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先人一步才能够使广东纺织服装业出口企业不受制于人。
2. 建立贸易纠纷调解机制。
在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由于广东纺织服装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纺织服装行业对外依赖度较高,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极易受到影响。政府及行业协会要指导企业根据世贸规则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应对困难。为协助各企业争取合法的权益,省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在广东在最先建立,在各地市覆盖重点行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预警机制。广州建立有技术性贸易措施联合应对体系,国内首个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在深圳建立,帮助企业排除各种国际贸易壁垒是政府建立这些机制的目的所在。例如,广州建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联合应对体系,在遇到贸易壁垒后,这个体系就会马上开展对不清楚、不利于广东企业的条款进行研究、评议工作,然后提出意见,上报世贸总部,要求壁垒发布国家进行修改或解释,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减缓、降低或消除损失[4]。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提高创新能力,大型的纺织服装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开发投入和推广运用的主体,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5]。同时,重视广东现有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资源,培养大量具有熟练技术操作能力的工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能够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管理人才;还要加强对营销人才的培养,以便在贸易的过程取得更大的优势。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应加强政策的长效性和前瞻性,在维护公平稳定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同时,要建立一套客观完整有效的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通过合理的评估,对出口效果好、能够自主创新、生产产品附加值高、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在创新审批业务手续、企业出口信贷、人才吸纳、出口退税等各方面给以大力的鼓励和扶植。此外,对于当前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无序竞争、大量发展等情况,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督机制,对市场的准入、环境的保护、产品的质量、技术装备和劳动保障等制度标准要严格设立。为保障守法企业的利益,针对其他不守法的企业如损害员工利益、偷逃税费和污染环境等不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政府要完善税收制度,通过对税率的高低调节,从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纺织产业结构转型,鼓励出口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坤良.对发展广东纺织服装业的思考[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6,(6):19-23.
[2]吴喜玲.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3-14.
[3]贾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东盟博览,2012,(9):33-37.
[4]欧志葵.广东地方政府牵头构建贸易壁垒应对体系[N].南方日报,2009-10-24.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5
[转自.服装人才网]——
2013/8/2
5我国纺织业出口在遭遇了去年的“寒流”之后,今年上半年出口呈现显著复苏迹象,纺织原料、制品及纺织机械出口额增速均出现恢复性增长。
虽然纺织业出口在今年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但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人民币快速升值直接影响纺织业出口利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加剧出口订单向东南亚国家的流失;三是纺织行业遭受的各类贸易壁垒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给我国纺织企业出口造成一定风险。
据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原料及制品123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其中,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1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类产品出口19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9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另外,第一季度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出口额为1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
天然纤维类产品对东南亚国家出口额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越南和孟加拉国,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9.7%,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分别为20.5亿美元、13.9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27.1%和29.9%。
可以看出,受我国纺织业成本不断升高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优势正在逐渐被越南、孟加拉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取代,上述国家对自我国进口天然纤维类原料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从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主要品种看,各类型棉织布品种出口额排名居前。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集中度较低,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额的14.5%。
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对越南出口大幅增长对美出口回落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产品出口额为19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其中对越南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对美国出口11.6亿美元,同比下降8.6%;对中国香港出口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对以上三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8.2%。
从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品种来看,聚酯类品种出口额居前,出口额在2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总共有7种。
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产品出口集中度较低,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仅占同期出口总额的4.2%。
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继续回落棉质服装仍为主要出口品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额为9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其中,对欧盟出口为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同期对美国和日本市场分别出口156.5亿美元和10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0.3%。对以上三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8.8%。从出口主要品种来看,主要以棉质类服装为主。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超10亿美元的品种共有8种。
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集中度与纺织原料类产品相比更为分散,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仅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5%。纺织机械产品对越南出口迅猛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共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对印度出口2.4亿美元,增长16.3%,对越南出口1.1亿美元,迅猛增长1.3倍。对以上两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纺织机械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9.1%。
纺织品服装出口回归“平稳” 篇6
1~6月,一般贸易累计出口1012亿美元,增长4.5%,是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6.4%;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上半年仅增长3.5%,较上年全年水平回落3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1%,其中主要是进料加工保持增长,来料加工出口下降9%。
两大因素促平稳增长,下半年出口基调仍以稳字为主
上半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复苏迹象,欧盟和美国等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同时,受中央出台稳外贸系列措施的推动,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总体表现平稳,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增幅超过全国货物贸易整体水平。其中,一季度各月出口波动幅度大,第二季度步入平稳增长区间,该季度出口额平均增长7.3%。
从当前整体形势看,国际市场需求保持回暖和稳外贸政策的逐步释放激活了出口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出口信心增强,预计下半年出口仍将保持增长。但由于市场回暖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企业反映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出口环节收费冗杂、通关效率不高、融资难等问题依然会制约出口快速增长的步伐,加之上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预计下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幅度不会太大,平稳增长将是全年出口的主基调。
纺织品和服装实现出口同步增长
上半年,纺织品和服装实现出口同步增长。纺织品出口533.1亿美元,增长4.2%,服装出口791.9亿美元,增长4.1%。纺织品中仅纱线出口小幅下跌,面料和制成品分别增长3.8%和6.2%;服装中大宗商品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164亿件(套),增长8.4%,出口平均单价下跌3.6%。国内用棉成本的下跌使棉纱及棉制服装的出口价格出现明显下降,棉纱线出口价格下降9.7%,棉制服装下降8.7%。
服装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份额全部下跌。1~6月,根据各市场国海关统计,我国服装产品在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四大市场所占份额较上年持续下降。欧盟市场下降 6个百分点、美国下降5个百分点、日本和俄罗斯分别下降4.2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欧美市场重归出口增长引擎地位
上半年,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再度成为我国出口主要增长点,对欧美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从上年的32.8%升至34.3%,对整体出口增长的拉动幅度达到15.4个百分点。
欧盟拉动出口整体实现增长 随着欧盟经济的逐步回暖,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形势良好,累计出口额261亿美元,增长18.5%,欧盟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分别增长13.4%和20.2%,其中各大类商品出口几乎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达到37.7亿件(套),增长17.3%,出口平均单价提升3.7%。
对美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194.5亿美元,实现6.9%的平稳增长。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分别增长5.7%和7.4%;服装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28亿件(套),增长2.8%,出口平均单价提升4.9%。
对东盟出口梭织服装异常增长 2010~2013年,东盟连续4年成为我国增长最为迅速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增速均超过20%。进入2014年,增速逐步放缓,上半年累计对东盟出口167亿美元,增长3.2%,其中纺织品增长10.2%,服装下降7%。重点出口商品面料和纱线出口分别增长6.6%和19.1%,制成品增长18%。服装中针、梭织服装表现迥异:针织服装出口量下降13%,而梭织服装却猛增3倍以上,其中各种面料制服装均成倍增长,毛制服装增幅甚至达10倍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增速过快的部分原因,一方面是东盟消费者喜爱我国质优价廉的服装产品,增加进口;另一方面,很有可能存在东盟将进口服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转口至日本,甚至欧美市场的情况,当然这种判断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核实。
对日出口下降,服装量价齐跌 2014年以来,日本市场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截至上半年,对日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不足9%。2~6月各月纺织品服装对日出口全部下降,1~6月累计下降8.4%,其中主要是服装下降11.1%所致,纺织品保持3.6%的增长。服装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8.5%,出口单价下跌4%。
纺织品进口下降,服装进口量迅速攀升
1~6月,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分别为102亿美元和27.6亿美元,纺织品进口下降1.6%,服装增长23.4%。纺织品中占主要份额的纱线、面料进口分别下降1.3%和7.3%,制成品增长9.5%。受用棉价格下跌的影响,前期进口增长迅速的棉纱线进口量迅速回落,上半年进口量仅增长2.3%。
服装进口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针、梭织服装拉动,上半年针、梭织服装合计进口量增长69%,进口增长迅速的来源国主要集中在朝鲜、越南、孟加拉等国,进口平均单价下降25%。
棉花进口量大幅下降,内外棉价差明显缩小
上半年,棉花进口量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前5个月进口量基本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6月略有反弹,当月进口21.8万吨,下降19.1%,降幅较前期缩小。1~6月累计进口139.5万吨,下降42.2%。进口平均单价2060美元/吨,增长6.2%。
6月用棉企业购棉仍然以国储和进口棉为主,现货价格下跌,但下跌势头有所趋缓。6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均价17371元,环比下跌63元。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月均价91.99美分/磅,环比下跌2.83美分。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人民币分别为14469元/吨和15644元/吨,分别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2902元和1727元,差价分别扩大353元和230元。上半年国产棉与进口棉之间的差价从上年的平均4000~5000元缩小至3000元以内。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7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范围很宽, 但是海关统计显示, 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 欧、美超过日本和香港地区分别跃居我国纺织品出口前两位市场, 我国对欧、美的出口合计达170亿美元, 占总额的33.7%, 较去年全年总水平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我国对这两个市场的依赖程度大为加强。从这个结构中可以看出, 汇率变动能影响纺织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是:美元。
汇率变动对纺织业的影响主要是价格效应。一般来讲, 其他条件不变时, 本国货币对外升值, 则在外国市场上, 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会升高, 这样, 外国居民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相应地, 本国商品的出口会下降, 在出口需求弹性较大时, 会造成出口收入降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依存度高, 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 人民币升值后, 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纺织服装行业将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灾区。从另一个方面讲, 由于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 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多少, 从理论上就意味着中国的进口成本将下降多少。这样, 虽然从理论上讲, 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降低中国向国外采购纺织机械、原料的成本, 但是, 相对于对出口损害而言, 这种有利因素不仅十分有限, 而且“靠不住”, 因为纺织机械的进口高潮已经过去, 现在形成的产能已经让中国纺织行业进退两难, 所以一定时期内纺织机械的进口将相对少得多。
总体而言, 由于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 我国纺织行业不仅对出口依赖大, 而且利润率低, 很多企业只是靠大量出口来获得利润, 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受出口额和价格的双重影响, 效益有可能降低, 对纺织行业将形成巨大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类型纺织品企业出口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不同
现在我们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 对一般贸易出口影响大, 对“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自相抵消。尽管整体上我国对外贸易至今仍以加工贸易为主, 但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却是一般贸易为主, 且仍处于不断加强的趋势。据《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资料显示, 2006年上半年, 一般贸易出口348.8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69.3%, 比去年提升2.1个百分点;进口占进口总额11.5%, 较去年提升了1.4%。进出口增幅分别为21.4%和24.7%, 超出平均水平, 一般贸易的地位正逐渐增强。相比而言, 加工贸易出口138.1亿美元, 增长9.8%, 占总出口的27.4%;进口70.2亿美元, 下降0.1%, 占进口总额的86%。由于自2005年1月1日始对148个税号商品实行征税, 对加工贸易的进口造成反向拉动, 2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开始出现下降, 但随着征税商品种类的不断减少, 随后各月的进口下降速度逐步放缓, 至6月份已基本恢复持平。其中进料加工增长1%, 来料加工下降1.4%。由于加工贸易在汇率升高时, 其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也随之降低, 所以其产品的利润空间是有保证的。但一般贸易没有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额外红利”, 所以在产品价格上浮有限的情况下, 其利润空间必然被挤压。在目前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汇率的上升必然会对出口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2、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不同
对于大企业来讲, 如果本身的利润率高的话, 可能导致的利润率下降的幅度会小一些, 同时如果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占有率, 则议价能力比较强, 因此龙头企业所受升值的负面影响略小于全行业。对于许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来讲将难逃倒闭的厄运, 同时将带来数以万计的失业者。而且我国纺织企业的员工多为中低收入者, 如果失业, 将引发其它社会问题。然而, 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很多小企业倒闭的理论分析可能不会成立, 这是因为纺织业是我们中国非常重要的产业, 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涉及到直接就业的人口大概1900万人, 如果加上相关的就业人口就更多了。谈及到的1900万就业人口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中国是低收入的家庭。所以, 纺织品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就业, 中国政府非常关切。因此, 政府会对纺织品出口适当进行保护, 使一些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调整得以生存。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远期影响
为了缓解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内部压力, 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不断向中国施加的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超过18%, 但其升值压力并没有随之解除, 人民币具有持续升值的趋势, 将对中国纺织行业带来更加广泛的远期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摩擦, 为纺织品出口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005年1月1日起, 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 这对中国来说, 意味着国际纺织品市场扩大, 但是, 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书“三大不利条款”的制约, 中国目前难以充分享受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成果。相反,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特保”措施、绿色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却越来越多, 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2006年到2007年6月, 外国对我国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调查25起, 反倾销调查7起。美欧的设限, 给中国的纺织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7年7月21日, 人民币小幅升值2%, 2007年, 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 (CITA) 推迟对中国男式毛制裤“特保”案的裁决, 由此可见, 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美纺织品谈判, 从远期来看, 人民币升值, 必将进一步缓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对外贸易摩擦, 改善纺织品出口环境。
2、优胜劣汰, 促进纺织行业整合,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纺织行业竞争主要是依靠低价优势扩大出口规模, 长久的低利润生产令行业永远处于“弱势”。人民币升值, 削弱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价格竞争优势, 对于中小纺织企业而言, 议价能力较弱, 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甚至面临惨遭淘汰的命运。而实力雄厚的大型纺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强, 会是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出者, 从而实现纺织行业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中国纺织行业整合。
另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将会推动纺织产业结构升级。长期以来, 我国纺织品出口以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 中高档产品比重不足20%。由于利润率极低, 众多纺织企业依靠低价多销维持利润收入, 结果使企业陷入压价竞争的怪圈而不能自拔。人民币升值,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将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加大研发力度, 努力提高纺织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产业结构, 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从远期看,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纺织产业由增量型向增质型转变。
四、国内纺织企业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品牌战略
随着人民币升值对价格竞争优势的削弱作用加大, 中国纺织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逐步被压缩。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入手, 加大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 进而创立品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品牌差异源于技术创新, 而提高中国纺织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必须做到:第一, 加大科技投入。有关专家认为, 若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 企业将难以生存;达到2%, 企业仅能勉强生存, 只有达到5%以上, 才具有竞争力。据统计, 中国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到销售额的1%。中国纺织企业要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进行产品创新和生产方式创新, 走国际标准化道路。第二, 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做好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要做到合理引进, 一是注意引进技术的实用性;二是注重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 否则, 企业可能会陷入简单模仿的恶性循环。
2、利用外汇金融工具, 规避外汇风险
有的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 其出口数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有些供货合同在升值之前签订, 汇率变化会带来价格变化, 而合同履行必须按合同价格执行, 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中国纺织企业缺乏防范汇率风险意识, 人民币升值, 增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企业应积极采取期汇交易、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防范措施, 以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期汇交易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金融产品, 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以后, 先签订合同, 规定在约定的到期日, 按约定的汇率, 办理收付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对于出口商而言, 出口收入以外汇表示, 如果遇到外汇贬值, 一定数量的外汇折算为人民币数量减少, 则实际收入减少。因此, 进出口商通过买卖远期外汇, 按成交时汇率办理交割, 根据合同, 及时锁定汇率, 减少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3、实施“走出去”战略, 使中国制造向海外延伸
人民币升值以后, 一定数量人民币可以换取更多外币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 到海外投资, 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本。中国纺织企业应该把握人民币升值这一契机, 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海外投资步伐, 以摆脱国内恶性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一是到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直接投资设厂;二是选择合作经营方式, 兼并或收购经营不善或生产能力闲置的企业, 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另外, 也可以采取租赁方式, 到海外租赁厂房和设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 可以绕过发达国家针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 使中国制造向海外延伸。
参考文献
[1]张晓琳.我国纺织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3) .
[2]孙跃, 徐跃.新形势下浙江民营纺织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 (03) .
[3]任柏强, 黄焕文, 许经强.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8) .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8
宁波市纺织服装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了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 出口数量和金额的连年增长, 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增强了竞争优势,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下, 缺少恰当的供应链模式, 使得企业存在许多的问题。
第一, 庞大的库存拖垮了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市场在向买方市场转移后, 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特点开始表现出来, 市场需求跟着季节和时尚的变化迅速变化, 服装行业传统的看样订货是先由下游的特许加盟店或直营店订货, 总部才能去生产, 从备料、生产到配送, 一个流程下来往往要70天以上, 这时候旺季已经过去了。而纺织服装行业传统的物流模式是:加工厂生产出来的货物发送到公司的物料中心, 然后再向全国的各个配送中心或分公司配发。而在每个仓库或物流中心都会有周转库存, 也就是说如果只有一件货, 可能为了这一件货要备5件货品。
第二, 生产系统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影响。除了雅戈尔、太平鸟等供应链特色较明显外, 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 而没有考虑生产过程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 供、产、销等企业的基本活动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 相互脱节;部门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 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 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部门利益, 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
第三, 管理信息处理手段落后。宁波市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 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 致使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准确, 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没有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在各供应商之间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 每个部门都各搞一套, 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
第四, 设计制造技术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际上几乎所有花布织机和其他重要机器都是通过电子控制, 并普遍采用CAD (电脑辅助设计) 系统以及无水加工技术, 无制版印刷技术和低温等离子处理。而宁波市部分纺织企业的技术离, 很多企业的技术和环保要求没有和国际标准接轨, 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出口国的要求, 无法出口, 遭遇退货甚至不得不接受处罚。据CQC宁波评审中心2009年的数字统计, 在宁波市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 仅有“雅戈尔”、“杉杉”、“溢达”、“培罗成”、“申洲”、“金海”等不到十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所占比例仅为5%。
第五, 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 相互之间失去了信任与合作, 供应链运行不畅。
二、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SPA运营模式的优势
SPA即英文SpecianyStoreRetailerof-PrivateLabelApparel的缩写, 是当前服装品牌通过将生产与零售直接连接, 使产品直接面对顾客, 节约时间与成本, 把握商机与确保利润的新型商业模式。也译为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 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服装零售业巨头GAP服装公司创立的, 这种模式是当前服装品牌通过将生产与零售直接对接, 使产品直接面对顾客, 节约时间与成本, 把握商机与确保利润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 国内也有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开始不断探索并改造着SPA模式, 其中UNIQLO可说是一个代表:“少款式, 大批量, 不断货”的传统流水线生产方式, 通过大量翻单生产、销售限定品种的好销款式来追求规模效益;品牌定位不强调时尚性, 基本上是中低档的基本休闲风格。这样的SPA模式, 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 已经渐显颓势。而适应市场需求、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SPA模式, 则有着强大的优势:强大的设计团队, 是创建和保持品牌系列化款式开发的人才优势;生死时速的生产周期, 是节约时间成本的效率优势;高效的物流, 是创造更强的空间效用优势;有效的货品管理, 是品牌定位紧跟流行的优势;零级渠道的模式, 是顾客导向的策略优势。
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系统包涵的内容相当广泛, 从零售终端订单下达, 经历了订单合并、计划排产、原料购买、生产、出厂、各层级网络分销、储运、门店上架、服务等诸多环节。这些过程的运营管理, 最终体现为供应链反映周期 (各环节所需时间的叠加) 和服务成本, 这两者是供应链运营的重要KPI, 是供应链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SPA模式的精髓之一就是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高度的整合, 以零渠道为基础, 以自营店铺为桥梁, 以消费者为中心, 利用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按照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原则, 把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运营成本及其损益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 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效率。当然, 这也不难看出, SPA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协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宁波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代表性的SPA模式探索
面对全新的SPA运营模式, 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 尝试了改革和创新, 并进行有效的移植。下面就太平鸟和雅戈尔的SPA模式策略进行分析:
(一) 太平鸟的SPA模式———虚拟经营策略
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 市场急剧萎缩、订单大量流失、银行抽走资金……当时的太平鸟和其他服装企业一样, 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模式, 一年销售额不到1000万。而那时的宁波, 服装企业强手如林。面对危机, 弱小的太平鸟做出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战略决策:砍掉制造环节。没有了工厂, 太平鸟在男装一统天下的宁波服装界, 高举休闲女装品牌, 迅速集合起一批代工企业。在没有工厂、看不到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的一片争议中, 太平鸟在宁波最早实现了以生产为核心到以品牌为核心的转型, 迈出了从传统服装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的第一步。具体策略如下:
1、借鉴日韩设计风格。太平鸟与中国纺织大学合作, 成立了太平鸟时尚女装设计开发中心, 拥有了国内理论扎实、富有激情的设计师队伍。虽然同是款多量少的“快时尚”模式, 但是模仿欧式为主的设计风格不一定适合中国主流的年轻时尚消费者, 而所谓“日韩风格”追本溯源还是“日本风格” (日本东京作为世界时尚服装设计中心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是中国很多消费者所不了解的) ;“日本风格”的特点是更加修身、符合亚洲人的身材特点, 而且在流行趋势上也与世界同步, 这更符合中国年轻时尚消费者青睐的“日韩风格”。
2、选择符合自身实力的供应链策略。太平鸟选择了以二、三线城市为根据地, 逐步扩张到一线城市的渠道策略;在二、三线城市开设专卖店和旗舰店, 在这些市场建立高端时尚的品牌形象, 在一、二线城市进入百货商场设立专柜和少量专卖店, 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占据一线大城市的“快时尚”服装市场份额。这样的渠道策略反映了太平鸟隐藏的品牌战略规划意图, 即符合太平鸟发展初期的稳健需求。
3、以系统化品牌管理为核心。宁波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和品牌基地之一, 其整个城市的产业链模式也许就是一个“天然”的供应链系统。太平鸟很早就放弃了自己生产为主的供应链模式, 就是脱离了传统服装行业的思维局限, 把自己升级为“时尚创意中心”和“品牌管理中心”。利用宁波的产业链作为太平鸟“快时尚”的“天然供应链”, 当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依然为规模化效益而苦苦追求产品成本的降低时, 太平鸟则开始了追求“快时尚”而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变化, 以及全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资源配置的变化。这种全新的变化其本质就是从以“生产加工”、“销售执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向以“系统化品牌管理 (分为五个步骤: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运营、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升级) ”为核心的一次巨变。这种巨变将导致企业在管理和盈利能力上的跨越, 所以也将导致对管理人才的全新认识和需求。
4、以结实的“虚拟经营”供应链为依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原先就是服装制造商, 在业界和诸多面料提供商和服装生产商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产品生产环节也足够了解。同时, 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让供应商实时查看自己提供的商品的销售情况, 与其一同分享市场信息, 观察市场需求, 更快更好地提供太平鸟想要的商品。
(二) 雅戈尔的SPA模式———全供应链策略
雅戈尔集团是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经过30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以品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垂直产业链。目前雅戈尔在全国拥有100余家分公司, 500多家自营专卖店, 共2000余家商业网点。拥有衬衫、西服、西裤、茄克、领带和T恤六个中国名牌产品, 主打产品衬衫为全国衬衫行业第一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 连续15年获得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西服连续10年保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实力雄厚, 它采取的, 是“全供应链策略”。
1、产业链上下游大举扩张。在产业链下游, 雅戈尔要在各大城市斥巨资买地买楼投资70亿左右建立500家自营专卖店。在上游, 雅戈尔与日本 (株) 晃立合资建立主要经营服装印染的水洗厂, 因为看好面料前景, 雅戈尔还和日本的依藤忠 (株) 式会社和日清纺等几家商社合作投资1亿美元成立了纺织工业城。就这样从面料、成衣到销售, 雅戈尔把服装行业战线越拉越长, 越做越大。成了一个有5万多员工, 100多个分公司, 涉足服装、纺织、分销、金融、房地产、外贸、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产业的服装巨人。全国最大的营销渠道已经成为雅戈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全国最大规模2200家专卖店已经形成了效益, 这个营销网络不但可以销售雅戈尔自己的西服, 而且已经有外国品牌希望利用这些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2、细心培育供应链。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一批优质供应商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而一批拥有资质的供应商也出现在雅戈尔的合作名单中。随着产品细分和新品牌的创建, 雅戈尔开始了从生产企业向品牌企业的转型, 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整合, 进一步培育、优化供应链。各品牌工作室越来越丰富的产品需求也是企业培育供应链战略启动的内在动力之一。近年间, 雅戈尔全力打造了一条上至棉田下至营销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这也是雅戈尔安然渡过金融危机逆市上扬的重要保障, 即便面临随着棉花等原材料的大幅提价的局面, 垂直产业链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作用再次彰显。
3、借等级管理优化资源。雅戈尔服饰公司推出了等级评定制度, 为了给老的供应商重新评价, 同时也为了在选择新的供应商方面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雅戈尔的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 有100多家, 在雅戈尔众多的供应商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加之多年的老商户也在发展中历经起伏, 呈现出不同的势头。等级的评定针对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品质、产品的价格和交货期及产品发销率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为供应企业评分分级。根据得分情况, 雅戈尔服饰公司把供应商分为ABC三个等级, 按等级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如为A级供应商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 尽力保证其常年有较大批量的稳定订单, 而A级供应商则以准时的交货期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作为交换。
4、共赢从交流做起。雅戈尔经常对各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 综合品牌工作室、采购部、质检部、物流部的建议, 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也随即把自己的建议反馈给雅戈尔服饰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 雅戈尔与供应商之间达成了相互促进的协议。一般而言, 国际品牌每年会利用订货会的时间, 让生产企业去参观及交流, 这种交流大会在国际品牌中是惯例, 所不同的只是形式。关于与供应商的交流形式, 雅戈尔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 并积极筹划着首次供应商联谊会的召开。
5、“可持续性”是选择供应商的立足点。在对新供应商的选择方面, 雅戈尔服饰公司的标准是:一定规模的产量, 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一般为行业领头羊, 以保证产品品质和品牌美誉度。对新供应商的选择方面非常慎重, 并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 首先是工作室或其他部门倡议某符合要求的工厂, 然后由工作室, 采购部和质检部共同到实地考察, 写好考察报告, 最后决定下一步的发展意向。
(三) SPA模式殊途同归:反应迅速的信息系统才是成功管理供应链的关键
1、以计算机系统为中心, 建立环形响应系统, 这是太平鸟的核心做法。因为特许加盟店“不连锁”信息不畅带来的库存问题, 一度让太平鸟的特许加盟模式经受了最痛苦的考验。之所以会形成库存, 就是因为总公司和特许加盟店之间的信息不畅和反应过慢, 公司很快在全国300多个加盟店建立建立环形响应系统, 每个店的都在这套连锁信息管理系统之下, 制造工厂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这样太平鸟的信息系统包括了三部分:加工厂的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内部的管理系统和专卖店的信息系统, 这三个系统的互联互通, 奠定了太平鸟虚拟运营的基础。
改变传统的线型供应链形态, 变原订单式的“推动”生产为无订单式的“拉动”生产, 面料生产、成衣生产、分销中心、零售店面的库存、资金、信息实现透明, 信息流则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中心向各个门店辐射。每天顾客的销售信息都集中到计算机信息系统, 同时, 信息系统也对各个门店的剩余拿捏得清清楚楚。信息系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后, 又反馈回门店, 各个门店再依据指令补货。从终端、配送到零售的资金流也实现全国的网上银行交易, 所有终端一经销售马上进入到银行账户, 立即回到公司总部, 信息系统将资金流全部都集中在一起, 用资金流衡量物流和信息流的准确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在这样一个以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供应链中实现统一。
2、用信息网络打通服装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 做到信息的全程透明是雅戈尔的经验。雅戈尔在用资本整合上下游之后, 却因为过长的供应链信息不畅给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雅戈尔有亚州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 却没有最大的利润空间, 因为生产不能跟上变化迅速的市场, 每一次换季, 积压在雅戈尔全国各地卖场里的西服、衬衫就要打折压价出售, 有时仅衬衣一项就累计积压上亿元资金, 每年损失超过亿元。反应迟缓的供应链带来的巨大损失, 让雅戈尔和中科院合资成立了中雅软件公司, 雅戈尔拿出了上亿元的资金, 双方合作的愿景就是为用信息化推动雅戈尔集团整条供应链的整合。雅戈尔通过网络掌握专卖店的西服究竟销售出了多少, 再决定是否继续供货, 供多少货。从面料、生产、配送到销售, 雅戈尔的总部能看见每一件西服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每一家卖场的销售情况和每一批西服的配送情况。
四、结束语
太平鸟和雅戈尔分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虚拟经营和全供应链, 这也是宁波纺织服装业界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供应链模式, 其终极目标都是让供应链拥有加速度, 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尽管模式迥异, 但是信息化却殊途同归地成为其打通供应链各环节的利器。面对SPA这种已经给先行企业带来了成功的模式, 宁波市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内外因素, 多渠道, 多策略地创新演绎、借鉴移植。使企业从规模化效益而苦苦追求产品成本降低的竞争局面中脱颖而出, 发展壮大和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摘要:SPA模式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服装运营模式, 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服装企业在不断探索并改造着SPA模式, 但尚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供应链环境下宁波市纺织服装企业太平鸟和雅戈尔分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虚拟经营和全供应链, 这也是宁波纺织服装业界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供应链模式, 其终极目标都是让供应链拥有加速度, 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这种模式有益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反思自己传统运营模式的缺陷, 借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SPA模式的运营策略。
关键词:SPA模式,服装企业,虚拟经营,全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坂口昌章.纵论日本服装零售业的SPA模式和精品店[J].中国制衣, 2009 (8) .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9
纺织服装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先发展的产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进入“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发展期, 从贸易方式上看, 出现了一般贸易稳步增长和加工贸易增值率快速提升的可喜局面。
1、我国纺织服装一般贸易稳步增长
纺织服装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1979年以后, 特别是加入WTO之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7年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 2010年突破2000亿美元, 2012年上升到2549.82亿美元。从贸易方式上看, 1979—1992年, 我国纺织服装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 1993年加工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出口额, 并超过了加工贸易的比重, 此后一般贸易得到了快速增长 (见图1) 。
(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计算。)
2、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增值率快速提升
国际上通常以加工贸易增值率衡量加工贸易整体水平, 其计算公式是:加工贸易增值率- (加工贸易出口值-加工贸易进口值) /加工贸易进口值×100%。由图2可以看出,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增值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增值幅度远远超出我国其他品类的加工贸易增值率, 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转变增长方式正在发挥效应, 初步实现了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型升级。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增值率快速提升是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国际形势所迫的外部要求。一是2001年中国正式入世的驱动。我国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公平贸易, 促进了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升级。二是取消纺织服装配额限制的驱动。2005年1月1日, 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终止生效, 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 给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是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驱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期, 导致国际订单减少、国际订单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迫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转型升级。
(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计算。)
二、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转型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规模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扩大, 我们要看到一般贸易稳步增长和加工贸易增值率快速提升的大好形势,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 但“大而不强”, 还存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稳中有降、在国内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连年下降的问题。
1、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稳中有降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规模在逐年增长 (2009年除外) , 同期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也在快速发展,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计算, 2001—2012年间, 2010年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3.5%的峰值以后, 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2年下降到21% (见图3) , 以欧盟27国市场为例, 2010—2012年我国在欧盟市场份额分别占有42.8%、41.7%, 20.3%, 也呈现稳中有降的局面。究其原因, 一是越南、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土耳其等国正在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挤占了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二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后危机时代, 面临成本上升、自主品牌建设的转型升级的困扰。
(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计算。)
2、在全国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连年下降
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特别是加入WTO之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7年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 2010年突破2000亿美元。199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355.5亿美元, 占全球纺织品服装的13.2%, 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国, 并一直保持至今。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2549.82亿美元, 是改革开放前1988年24.31亿美元的104.89倍。但我们通过数据研究也发现, 纺织服装在我国货物贸易中的比重从1995年开始连年下降, 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见图4) 。
(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数据计算。)
三、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转型的发展对策
当下正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期, 也是我国纺织服装进一步的转型发展期, 需要通过“五个加强”, 即加强纺织服装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纺织服装技术的革新改造、加强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升级、加强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营销、加强纺织服装人才的创新培养, 促进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形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加强纺织服装产业的政策支持
2009年纺织服装确定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政府要通过规划、目录、纲要、决定、通知等产业政策宏观指导、调控、支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环保意识, 促进发展服装业健康发展。政府要通过投资、利率、价格、退税、补贴等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促进纺织服装出口的稳定快速发展, 不断提升纺织服装“中国创造”的国家竞争力。
2、加强纺织服装技术的革新改造
按照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产业, 要加快结构调整, 加快技术改造, 需要进行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命, 努力在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各环节加强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如加强高科技、高性能的纤维开发;普及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推广水刺无纺布生产;创新纺织品印花新工艺;发展印染清洁生产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应用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技术;引用立体剪裁技术;打造精益敏捷服装出口供应链等, 使我国的纺织服装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转变。
3、加强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升级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国内面临劳动力工资上涨、本币相对美元升值, 国外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新兴纺织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 要坚持“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 在稳定质量的同时, 要注意纺织服装出口结构的升级, 适应国际市场目标消费群日益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适应纺织服装转型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 实现产品结构的“五大转变”, 即由主要出口衣着用布向工业用布、装饰用布转变;由主要出口纤维、纱、面料向中高档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定牌产品向品牌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休闲服装向西装、时装转变;由主要出口单个服装品牌向区域服装品牌转变。
4、加强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营销
按照国家对外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企业要强化品牌国际营销意识, 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口自主品牌的激励政策, 正确处理OEM与OBM、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之间关系, 注重自主品牌的国外注册, 宣传和推广。在品牌国际营销过程中有两条基本路径可供选择:一是渐进式: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中等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二是跨越式:中国市场—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渐进式是先易后难, 跨越式是先难后易。雅戈尔、杉杉、鄂尔多斯、波士登等品牌大多首选欧美市场, 也有企业则首选发展中国家市场或中等发达国家市场。两种路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和好坏之别,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情势而定。
5、加强纺织服装人才的创新培养
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在纺织服装转型发展的进程中, 迫切需要加强各种类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纺织服装出口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各类大专院校, 特别是纺织服装类院校, 要根据纺织服装转型发展的需要, 开展订单培养、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等的、优秀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人才。二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 要指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开展行业技能大赛、协同组织企业员工到国内外观摩学习。三是无论是纺织出口企业, 还是服装出口企业都要重视人才培养, 通过人才引进、企业培训、岗位练兵、网上学习等方式,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提升国际营销经营管理水平。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那就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领导人、中高层管理者要带头学习, 率先成为学习者、创新者。
摘要:纺织服装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吸收劳动就业最多的产业。入世以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在世界上处于第一生产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证明, 中国的纺织服装充分利用入世的机遇, 正在进行出口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出现了一些好的趋势, 也存在一些问题, 亟待进行实证分析和战略抉择。本文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纺织服装,贸易转型,加工贸易
参考文献
[1]张燕生:2007后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对策选择[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7.
[2]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 (2012—2013) [R].
[3]谢少安:我国服装出口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1 (8) .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10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 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出现汇率风险, 主要原因是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之间存在时间差, 当在这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化较大时, 使得合同签订时的汇率与合同履行时的汇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有可能是有利的, 也有可能带来损失。一般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1) 交易风险。
是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 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交易风险直接体现在结汇数额上。对出口企业来说, 同等数额的外汇收入的人民币结汇金额就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相应的减少, 从而压缩了企业利润。
(2) 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
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 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 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功能货币指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 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 通常是本国货币。
(3) 经济风险, 又称经营风险。
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成本及对市场竞争地位产生的影响, 从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潜在风险。
2汇率走势分析
2.1人民币升值速度逐渐加快
截止到2009年6月末, 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2007年全年,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6.5%, 2008年累计升值约6.8%。
2.2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趋势正进一步增强, 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 尤其是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呈前贬后升走势。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约7.54%。但从下半年起,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呈上升趋势, 且升值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 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约15.94%,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约5.35%。
2.3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加大
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 并屡创新高, 表明了人民币浮动弹性进一步扩大。
3汇率风险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1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严重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 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 波动加剧, 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加大, 这对于利润在5%-10%的出口纺织服装业是致命的打击。据数据统计2009年1-5月, 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3.78%, 兑欧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20.1%。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按美元计算降幅达到10.39%, 按欧元计算降幅达到22.57%。另据国际结算银行数据, 今年5月, 我国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升值了7.94%。而同期, 我国纺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国普遍降低本币币值, 受汇率变化影响,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境压力加大。以国内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例, 2008年初该企业在欧元高位与客户签订了约200万欧元的服装大单, 客户要求采取分批出货, 分批结汇的方式进行支付, 但是欧元下半年的贬值, 让该企业损失惨重。
3.2汇率波动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 很多与中国处于平等竞争水平的国家采取了大幅度货币贬值的做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 严重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企业出口的盈利能力。根据有关研究, 人民币每升值1%, 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 则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3.3汇率波动造成了出口市场的萎缩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 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相应较小, 一旦失去价格优势, 将大幅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 从而对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而本币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相应地增长, 迫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和以往一致的利润水平而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造成出口市场的萎缩。
3.4汇率波动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欧盟、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受汇率频繁波动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都不再和外商签订长期单, 只接短单和小单, 并与客户商议把大单拆成小单。虽然签短期单能有效地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但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从而影响企业长期的业绩稳定。
4防范措施
(1) 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商务关系, 协商选择合理的结算货币。
通过灵活采用结算货币, 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外汇损失。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业务的居多, 但如果能在协商的基础上选择非美元货币, 就有利于锁定汇率风险。比如日元, 因为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大幅波动相比, 人民币对日元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甚至企业也可以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我国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政府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努力减轻出口企业压力的有力举措。当然前提是纺织出口出口企业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附加值越高, 企业的主动议价权就越大。
(2) 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① 通过在合同中订立条款将汇率浮动与合同标的物价格相挂钩。
比如在合同中规定, 若合同履行时结算货币的汇率较合同订立时下滑, 则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就应作出一定比例的上调。那么出口企业因汇率下跌遭受的损失可以在货物价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可以更直接一些, 直接规定在汇率变动时, 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损失。
②通过软硬货币的混合使用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 用软货币支付。所谓“硬货币”是指在外汇市场上, 汇率稳定, 并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而“软货币”即为汇率波动不定, 并有下浮趋势的货币。在合同订立时先记录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 并且约定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支付货币的汇率下浮的情形, 合同中的金额要等比例调整, 按照支付日的支付货币的汇率计算。这样, 实收的计价货币金额和签订合同时相同, 支付货币下浮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③采用“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 采用多种货币组合的方式。
在浮动汇率制下, 各种货币的汇率每时都在变化, 但变动的幅度和方向并不一致, 用一篮子货币保值就是在合同中规定用多种货币对合同金额进行保值。这种捆绑式的定价方法有利于分散汇率风险。
(3) 提前或者延期结汇。
企业在进出口合同生效后, 应当密切跟踪预期应收、应付货币对本币的汇率变化, 通过对外汇汇价变动趋势的预测, 改变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 防范外汇风险。在出口业务中, 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 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 或向外方提供信用, 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 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 应争取提前结汇, 如以预收货款的方式在货物装运前就收汇。而在进口业务中, 应反向操作。此外, 出口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 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 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风险会大大缩小。
(4) 利用贸易融资产品。
企业为更好应对汇率风险, 可利用贸易融资产品进行避险。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票据贴现、福费廷、进口代付等。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可以提前结汇锁定收汇金额, 规避汇率变动风险;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企业出口竞争日益激烈, 收汇期延长, 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 通过贸易融资方式, 企业出口可提前从银行获得资金, 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5)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①远期外汇交易。
是指企业利用远期外汇市场, 通过签订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 以达到保值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产品数量较大, 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 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 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价格, 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办理结汇业务来规避风险。远期外汇交易能够事先将外汇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来, 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
②外汇期货。
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 企业可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由于外汇期货不再属于纯信用工具, 所以外汇期货合约的参与者信用级别不再需要太高, 只要能交纳初始保证金就可以签订期货和约。由此可见, 外汇期货合约, 不但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而且能减低合约的信用风险。
③外汇期权。
是指通过向合约出卖者交纳期权费, 购买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价格或执行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货币的合约。企业只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的具体情况, 买进或卖出等额面值期权, 就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④货币互换, 又称掉期。
是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 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交换。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可进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只需做一笔, 不必做两笔, 交易成本较低, 有效解决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币种不匹配的问题, 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郑荫立, 许彩玲.福建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与因应[J].福建论坛, 2009, (6) .
[2]陈平, 谷永芬.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J].国际商务研究, 2008, (2) .
[3]郑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 (4) .
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弱增长 篇11
海关数据统计显示,按人民币计,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661.35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469.32亿元,增长4.40%;服装及附件出口2192.04亿元,增长2.20%。按美元计,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39.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服装及附件出口357.90亿美元,增长2.0%。
从一季度单月看,按美元计,纺织服装出口1月下降10.7%,2月增长99.3%,3月下降32.6%,增速波动较大,而主要原因是受到春节因素影响。今年春节假期是2月18日开始,比去年晚了20天左右,而每年春节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会放假到元宵节左右,因此今年春节因素影响了2、3两个月的纺织出口。
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除了美国经济表现相对略好以外,其他出口市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全球贸易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需求没有明显改善,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弱势增长态势。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副主任刘欣分析,未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当然,国家仍在继续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的发展,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对我国纺织服装外贸发展有利。刘欣表示,对今年纺织服装出口持谨慎乐观态度。
1626家上市公司超七成业绩增长
年报是检验上市公司“品质”的最好“窗口”,在过去的2014年,尽管宏观经济迎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不过综合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情况来看,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未累及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2653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626家公司披露了2014年年报。其中,1524家公司实现盈利,只有102家亏损,亏损面不及7%。从目前来看,7%的亏损面要优于2013年。
点评:近期披露2014年年报的部分纺织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显示,桐昆股份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95亿元,同比增长13.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55.46%。
鄂尔多斯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68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43.18%。
杉杉股份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9亿元,同比下降9.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89.58%。
华峰氨纶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2亿元,同比下降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48.38%。
富安娜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0亿元,同比增长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19.56%。
伟星股份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8 亿元,同比增加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 亿,同比增加12.78%。
江苏旷达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2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8.16%。
这些上市公司都是各自行业内骨干企业,相对来说核心竞争力强大。由这些上市公司业绩情况看,除鄂尔多斯2014年净利润有所下降外,其他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都在增长,并未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太多影响。
一季度全国铁路货运大跌9%
4月13日,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8.7亿吨。这一数据比上年同期下降约9%,其绝对数量回到2010年同期水平。而据一些铁路局反映,一些地区的铁路货运量甚至退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
点评:作为“风向标”,铁路货运发送量对于观察国民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其运量的增减能直接反映出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由此可看出,今年首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挑战严峻。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体所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数据I
7%一季度我国GDP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4月15日称,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
4.6%一季度PPI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25%。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降幅比2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13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
13.5%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4%。
41.3%一季度网上零售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4月15日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市场销售表现相对稳健。
nlc202309012101
4.61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中国人民银行4月14日发布《201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显示,201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8949亿元。
共促流域健康
世界水论坛纺织专场研讨会在韩国举行
4月14日,第七届世界水论坛在韩国大邱市开幕。此次论坛主题为“水——人类的未来”,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层人士、国际机构相关人士、学者、企业家等万余人共聚一堂,共商全球水资源问题。
应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带领中国纺织行业代表团出席了本届论坛,组织并参加了以“水管理创新:共促流域健康、提升行业竞争力”为主题的纺织专场讨论会。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生态足迹总监任文伟、国家水污染防治专项流域专家陈荷生等就中国的流域水风险和政府行动做了深入分析,汇丰银行、可口可乐公司的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企业水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各位嘉宾还围绕纺织行业水管理创新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来自中国纺织行业的专家、面料供应商(互太(番禺)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世界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及NGO组织代表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委员会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提出了“善水行动在纺织”的活动口号,在2015年推动纺织行业水管理创新先行先试,开展纺织行业水风险评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水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提升行业企业竞争力。(陆茵)
苏州丝绸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举行
4月11日,由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苏州市经信委、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市丝绸行业协会协办,中国苏州(会然)丝绸产业创意中心承办的“CCDE苏州丝绸产业(国际)创新发展峰会”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苏葆燕等嘉宾应邀出席。
本次峰会论坛以“融合·转化”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权威丝绸业专家,如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华首席代表Laspina、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巴黎NELLY RODI TRENDLAB纺织品趋势总监Catherine Basquin、著名设计师曾凤飞、苏州市职业大学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李世超等嘉宾,共同探讨了丝绸产业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思路。
杨永元在互动环节中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丝绸自主品牌的培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且我们有优质的丝绸面料,如果我们在丝绸家纺、丝针织、头巾、领带、礼服、女装、混纺产品等方面都拥有知名品牌,形成“五足”或“六足”鼎立,那么丝绸业的发展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未来几年,全力打造知名丝绸服装品牌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此外,由苏州创博会组委会指导、英泰时尚服饰公司投资并负责运营的“中国苏州(会然)丝绸产业创意中心”在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该中心将历史悠久的丝绸产业与创意市场融合,通过整合周边强大的生产制造业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助推高品质的苏州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文中伟)
国家开放大学纺织学院成都学习中心成立
近日,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性学历教育纺织行业全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纺织行业共建立了11个学习中心。根据专家委员会评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取得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纺织学院成都学习中心的资质,全权负责国家开放大学纺织学院(行业)成都学习中心的建设、管理、运行,面向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纺织行业实施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性学历教育工作。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纺织学院(行业)成都学习中心,为推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工作,培养纺织行业新型产业工人,促进西南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歆)
日本公布纺织品禁用特定偶氮染料
4月8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第175号文件,对《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质管制法》进行修订,正式把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特定偶氮染料列为有害物质,禁止在纺织品中使用。该政策将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只有符合规定的纺织品才能在日本销售。
此次《家居用品中有害物质管制法》的修订包括:
规定禁用特定偶氮染料的家居产品范围为尿布、尿布覆盖物、内衣、睡衣、手套、袜子、中衣、外衣、帽子、床上用品、地毯、桌布、领饰、手帕、毛巾、浴垫及相关产品。
经气相色谱质谱仪测试,24种特定的芳香胺含量被限制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
修订检测含有三苯基锡(TPT)和三丁基锡(TBT)的家具用品的测试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替代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二维层析色谱法。
修订检测含有甲醛的家居用品的测试方法,用醋酸-醋酸铵缓冲液替代吸光度测量过程中的净化水。
为避免该政策实施给中日贸易双方带来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日本纤维产业联盟早在2010年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实施面向日本的白名单资质认证。获得白名单资质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日本时,可被纳入该体系的日本进口商认可,免于检测特定偶氮染料。白名单管理体系于2012年开始试运行,2012年3月28日公布首批白名单资质企业,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获得该项资质认证。(张希成)
STeP可持续纺织认证颁布2015版新标准
从4月1日起,由OEKO-TEX推出的STeP可持续纺织认证将使用2015版新标准。新标准中最重要的调整内容如下:
经STeP认证的生产企业须遵守有关废水处理的新规定,废水中的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限量值分别为50μg/l和10μg/l,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的限量值分别为0.1μg/l和0.3μg/l,壬基酚乙氧基化物(NPEO)和辛基酚乙氧基化物(OPEO)的限量值均为1.0μg/l。
在新增的章节4.5.13中,STeP标准要求所有员工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必须为员工制定书面化的行为守则,其中需规定企业道德标准并罗列正确的行为指导。OEKO-TEX将设立一个中立的联系点,用于接受来自STeP认证企业的员工投诉。
在STeP新标准中对生产废料准则做出如下调整:生产废料的存储区域需尽可能地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这意味着,废料存储必须能免受外部天气条件和火灾的影响。生产企业的目标是确保生产废料的存储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吕杨)
宁波市纺织服装业出口 篇12
数据显示, 1至8月, 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品服装1 4 5.5亿美元, 增长3 6%, 占同期广东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61%;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6.8亿美元, 增长6.3%。
从出口地看, 广东对香港出口纺织品服装6 4.4亿美元, 增长8.7%;对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出口纺织服装48.5亿、4 0.3亿和1 7.4亿美元, 分别增长31%、3 7%和2 0%。上述4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的七成二。
海关人士分析说, 广东服装纺织品出口保持增长得益于外需市场的明显复苏。2 0 1 0年8月, 欧盟2 7国和欧元区1 6国的“经济信心指数”双双走高, 分别达1 0 2.7点和1 0 1.8点, 比6月份上升了0.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同时, 全球经济回暖导致外商大量补给库存, 出口量增长;此外,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推动出口额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