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建设局

2024-09-05

宁波市建设局(精选8篇)

宁波市建设局 篇1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综合性的集体荣誉称号。宁波市文明单位是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两手抓,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显著,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市文明委考核、公示、审定,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三条

文明单位建设是宁波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把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作为加强本地区、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总体工作部署,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各级文明委及文明办要做好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二章 建设标准

第四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标准为:

1、领导班子过硬,创建工作扎实。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阵、政策。班子主要成员经常过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单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有部署、有分工,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在群众中威信高,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和文明委交付的各项任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2、业务水平领先,社会效益显著。生产经营单位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本行业或本市同类型单位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教育科研单位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团体,教学、科研成果优异,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服务性单位推行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业绩实绩和服务水平处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社会认同率高,单位无因诚信、质量、服务等问题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3、道德风尚良好,社会责任落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与普及活动,将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宁波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道德讲堂、岗位学雷锋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等传播文明风尚的人员队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文明出行、城乡结对、社区共建、扶贫帮困等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建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单位总人数的30%以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单位内部设有引人崇德修身、向善向上的道德宣传牌或温馨提示语,道德文化氛围浓厚。

4、文化建设有力,队伍健康向上。重视对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型单位建设成效明显,组织读书交流、道德经典诵读等活动,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有文体活动场所,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积极参与所在地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开放文体资源。

5、管理科学规范,工作氛围和谐。规章制度健全,有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工作规范。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运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人际关系和谐,及时妥善处理员工利益矛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安全工作落实。

6、内外环境优美,服务规范高效。坚持绿化、美化、净化制度,内外环境清洁整齐。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积极参与环保低碳、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有食堂的单位积极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工业企业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服务型行业注重窗口、大厅环境建设,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配置齐全。工作条件优良,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卫生防疫达到国家与行业标准。

第三章 评选、命名

第五条

参加文明单位评选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具有法人资格、建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在甬部属和省属单位。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原则,宁波市文明单位的评选程序为:

1、自愿申报。申报单位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并广泛征求本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审核推荐。各县(市)区、园区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认真检查考核,广泛征求意见,以各地文明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名义向市文明委推荐。在甬省部属单位参加评选,须经所在县(市)区文明委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向市文明委提出申请。

3、检查考核。市文明办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审核汇总,组织力量以台账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征求市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4、社会公示。市文明办将征求意见和考核通过后的名单在市级主要媒体和申报单位同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

5、命名表彰。市文明办根据公示情况,将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报市文明委审核,由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

第七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重新命名的,宁波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即被取消。

第八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并建议有关部门追求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由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被命名的文明单位,可根据文明单位的档级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由市文明委主管。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第十二条

宁波市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

1、市文明委对宁波市文明单位有检查监督权。对检查中发现创建工作停滞不前、存在突出问题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的处理;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对连续两次被警告的单位,取消其下一届参评资格。

2、文明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或改变隶属关系,应及时报告市文明委,由市文明委视情做出处理。文明单位重组、撤销、合并的,按自然取消处理,报市文明办备案。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宁波市文明单位,已是宁波市文明单位的,撤销其荣誉称号:

(1)单位班子成员违纪、违法或中层干部违法;(2)普通干部职工发生重大刑事案件;(3)单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4)单位员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5)发生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案件;

(6)在“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中考核不合格的;(7)发生与文明单位极不相符的事件和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4、对于受到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的宁波市文明单位,如能积极有效整改,并经考核成绩特别优秀的,群众反响特别满意的,社会特别认可的,在届期内可视情破格推荐其晋升上一级文明单位。

5、被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如能深刻吸取教训,下大力气积极整改,创建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工作走在同行业前列,对社会、对全局发展有重大贡献,社会影响特别好,群众满意度特别高,经考核达到宁波市文明单位标准的可在届期内视情破格恢复荣誉称号。

第十三条 按照“逐级晋升”原则,宁波市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08年印发的《宁波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宁波市建设局 篇2

一、公交安全班组建设初见成效

1. 班组基础工作得到规范。

一是各班组“一长二员” (班组长、宣传员、安全员) 配备齐全, 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成为班组的直接管理者。二是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宣传员在现场站宣传板上及时更新安全提示, 做好运营发班前安全提醒工作。三是各班组根据自身特点, 设计行车日志, 落实回场后行车日志制度, 同时规范班组例会制度, 每周开展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研讨会。四是制定班组长培训制度,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提升班组建设的综合力量。

2. 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首先, 企业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与安全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与路队、路队与班组分别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明确班组的具体任务、责任与权力。第二, 各班组结合实际, 本着“以小见大”的创新思路, 自己定出小规矩、树立小楷模、解决小隐患、执行小惩罚, 并自主制作线路行车隐患图,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组自我管理新方法。第三, 各班组对事故违章驾驶员进行自主帮教, 采用“苦口婆心”化解驾驶员压力与逆反心理。

3. 班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提升。

公交企业在现场站建立现场站视频教室, 涉及线路近70条。视频教室用于播放安全宣教、节油王经验、心理健康宣传等内容, 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同时, 各班组除内部交流安全行车心得外, 还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学习等方式借鉴其它班组的优秀经验, 有效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的整体条件。

4. 班组安全宣教得到改进。

部分企业制定以班组“亲情树”为主体的班组建设园宣传板, 宣传内容包括“亲情树”、班组安全理念、线路安全隐患提醒图、班组考核公布栏、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实时信息、安全监督电话、班组安全宣教日等, 寓意为通过各种措施、渠道确保企业这棵参天大树健康发展、安全发展。

5. 班组凝聚力得到强化。

各班组将“一长二员”及线路成员图像制作成KT版进行了上墙, 增强班组的团队意识。部分班组还设立班组口号, 弘扬班组精神, 形成班组合力。部分企业通过组织一些文体、娱乐等集体活动, 开展趣味竞赛、知识竞赛等, 建立轻松、团结、和谐的班组文化氛围。

二、安全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个别地方班组建设的硬件基础尚未完全具备。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从调研情况看, 由于宁波全市公交化进程并不统一, 县 (市) 区还是比较普遍地存在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目前, 个别地方的公交线路仍然实行承包经营, 驾驶员每天的工作强度较大, 无相应的班组服务质量考核, 安全班组长的职责也是义务承担, 无相应的经济利益激励。

2. 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班组建设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认为生产管理就是靠制度、规程和指令, 基层员工仅仅是执行者, 而不看重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更忽视班组建设对生产管理的辅助作用。“驾驶员开车就挺累的, 还让他们去学习、讨论、写报告, 还搞什么行车日志进行情绪管理, 驾驶员哪有这么多精力……”, 这说明部分管理者对基层管理工作还存在误解和偏见。

3. 班组管理力量薄弱使班组建设工作落实难。

目前, 各公交企业建立的班组数量在20个左右, 每个班组的班组成员数量不一, 但总人数众多, 且班组成员流动性大。除个别企业的班组长是脱产外, 大部分企业的班组长都在生产岗位上。这些班组长受自身的生产任务、管理权限、管理人数等限制, 使得班组长工作压力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很多时候班组建设只是落在表面。

4. 班组成员对自主管理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强化。

部分职工对于班组建设持逆反心理, 认为自己做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就行, 公司还搞这么多花样出来就是浪费他们的精力, 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班组激励机制还有待加强。

部分企业的安全车公里奖励、星级管理等奖励制度, 提高了职工对自己个人安全生产的重视, 但针对整个班组的激励还很少。此外, 部分企业的班组长、宣传员及安全员每月几十元的补贴, 同时班组长每年有较小数额的考核年终奖, 但这些不足以激励班组一长二员的工作积极性。且只有少量的优秀班组长能走上一线管理岗位, 成长机会还很少。

6. 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片面性和形式化。

目前的班组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安排, 缺乏自下而上的创新, 不能契合员工的兴趣和利益, 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班组文化建设被浓缩成宣传板报、会议记录、工作汇报, 或者变成个别优秀员工及班组长的专职工作。

三、推进公交企业安全班组建设措施

安全班组建设作为公交企业的“双基”工作之一, 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逐步完善, 这是企业生产现状的需要,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工作措施:

1. 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各县市城区内、及至宁波市区的中巴线路公交化改造, 全力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促进全市公交行业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与驾驶员建立劳动关系, 实行员 (下转第295页) (上接第293页) 工制管理, 这是推进安全班组建设的首要条件。同时, 加快推进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 设立专门的驾驶员休息室、宣教室, 为班组建设提供坚实、必需的硬件基础。

2.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组织领导。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最基层组织, 不仅仅是执行者, 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公交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要求出发, 高度重视班组建设, 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 由单位一把手牵头,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明确牵头部门, 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督查、职能部门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组建设体系, 并从民主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现场管理等角度出发, 制定班组建设计划和方案, 并要求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责任部门和岗位人员。

3. 进一步健全班组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班组“一长二员”岗位职责组织架构, 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 按照一定的年龄结构组建班组, 注重新、老驾驶员合理构成, 并明确各自职责、岗位标准、任务目标, 做到“一岗双责”, 并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应该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提出详细的要求和标准, 使班组“一长二员”工作有章可循、有绩可评。企业应当将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至班组,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组, 班组长为班组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

4. 进一步完善班组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班组长选拔机制。结合企业实际, 根据班组长岗位职责, 制定班组长任职资格和选拔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 通过组织选择和职工选择相结合, 选配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群众公认的优秀职工担任班组长。二是建立班组激励考核机制。综合考虑违章率、事故率、成员优秀率等因素, 每季度考核班组, 选举优秀班组, 对于优秀班组全体成员予以奖励;并适当提高班组“一长二员”经济待遇, 实现权责统一。三是完善班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班组长聚合力、执行力、竞争力培训;加强安全预防、事故处理等业务技术和危机处理能力培训;加强班组跟车驾驶员的培训等。四是建立班组安全隐患自主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各班组深入排查“人、车、站、线”安全隐患, 加强现场自主管理。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 不能整改的及时按级上报, 并做好班组提示。五是强化线路班组考核机制。要求制定线路班组考核办法, 细化考核标准, 做好月度考评。

5. 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企业要结合各班组特色, 有机融合班组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车轮一动, 情系民众”等核心理念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总结提炼本班组特色, 形成个性安全理念。二是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和班组建立家庭安全责任互保制;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以亲情文化提升安全文化。三是加强活力文化建设。每季度每一班组至少开展一次“小竞赛”活动;定期邀请班组先进模范或星级驾驶员传授心得等。

6. 进一步加强班组环境建设。

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张贴于现场站。强化“亲情树”和评价内容, 如,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加强现场站职工书屋、心灵氧吧等建设。加强现场站视频教室管理, 并尝试现场站管理标准化建设。改善班组工作、休息环境。同时, 积极整合现有现场站宣传栏, 划定一个安全宣教展区或安全文化展区, 用于展示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班组“亲情树”、安全隐患示意图、班组事故违章排名、情绪知识宣教等内容, 形成浓郁的安全生产氛围。

7.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的资金保障。

根据企业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 公交企业应当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设立一定比例的资金, 并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专项用于安全班组建设。安全班组建设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 以切实保障安全班组的基础建设和各项奖励机制能够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宋玉宁.固定资产审计体系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宁波远东码头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篇3

1坚持一个方针

(1)安全第一远东码头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及员工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布置生产任务时首先布置安全任务,切实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服务、发展的关系:当生产、服务、发展等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让位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此外,为突出安全的重要性,远东码头将员工全年工资(包括奖金等)的20%作为安全奖,提高安全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部门、班组、个人未达到安全考核指标的,在评先奖优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2)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远东码头通过安全检查、隐患和危险源排查、班组风险预知等活动,使员工熟知风险,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此外,在员工中大力宣传“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理念,对员工发现安全隐患的行为予以奖励,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综合治理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管理、技术、观念等。远东码头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动安全科学技术创新、弘扬安全文化等方面实行综合治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从而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稳健发展。

2抓实两个基本点

(1)完善制度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远东码头制定、修订了近40项安全管理规定,每个机种都有特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基本做到安全制度全覆盖。

(2)落实责任安全制度贵在贯彻落实。为此,远东码头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责任清晰化、目标具体化,并通过考核指标落实安全责任,采用部门绩效考核、月度安全奖考核、安全管理考核、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安全连带责任考核等办法,将个人、部门的经济收入、评先奖优等与安全绩效相挂钩。

3掌握三个手段

(1)增强安全意识。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原因。远东码头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反三违”“百日安全无事故”“消防日”“三防”形势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内网、车载影碟机、电视机、宣传栏等各种教育载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传播安全管理经验,曝光违章违纪行为;不断改进安全教育模式,摄制现场岗位安全教育、进港安全教育、违章违纪教育等视频材料,突出岗位操作要领、岗位安全特点、注意事项、事故案例剖析等安全教育重点,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愿服从管理并自觉参与管理,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2)熟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远东码头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知识辩论会等活动,向现场各班组发放班组安全操作手册,并经常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考试,提升员工安全生产能力。

(3)提升技能水平。远东码头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操作水平、业务技能、应急能力、安全防范意识等培训,严格执行上岗确认制和上岗后监护跟踪制,从严把好上岗关、过渡关,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

4巩固四项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远东码头坚持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五同时”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2)“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班组、部门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采用月度安全奖考核、安全管理考核、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安全连带责任考核等办法,将安全指标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从而促使制度落实到位。

(3)“安全一票否决”原则在考核、评优、奖励等事宜中,安全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能够产生正激励效应。

(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远东码头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时,实行“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将事故照片、事故原因、整改措施、处理结果等张贴在事故和违章违纪栏内,以警醒广大员工,提高员工事故防范能力。

5落实五个“全”

在建设安全文化体系的过程中,远东码头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工作安排、规划计划、教育培训、生产作业等各个环节和层面,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全时段”:(1)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确保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安全性;(2)加强科技手段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加大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改造和日常维护保养的力度,使设备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3)完善现场安全警示标志,做到设置合理、标志清楚;(4)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隐患,减少、消除潜在危险源,不断完善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达到人、机、物、环境的整体优化和本质安全;(5)实施精细化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使安全工作贯穿于生产作业的全过程。

6树立六个观念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同时,远东码头还从思想教育入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1)通过在员工家属中开展“我为亲人写封信”“家属座谈会”“家庭亲情日”等活动,动员员工家属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共同把好安全这根弦;(2)在员工中树立“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念,“事故可防可控”的预防观念,“安全源于责任心”的责任观念,“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念,“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念以及“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的荣辱观念,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7突出七大安全控制重点

(1)加强超限箱作业安全控制。针对超限箱装卸数量较多以及超限箱货物品种繁杂的实际情况,远东码头不断改进装卸工艺,严格落实超限箱作业的组织和指挥职责,强化对操作司机、捆扎工等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实行超限箱作业人员操作年限制,使超限箱作业更科学、更安全、更高效。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控制。远东码头充分利用行驶记录仪等设备,加强对港区内各种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规范外集卡进港作业行为,严格实施外集卡违规停牌制度;做好《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履约工作,加强对外来非生产性车辆及人员的管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确保港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3)加强夜间生产安全控制。为确保夜间作业安全,远东码头严格执行夜查制度,落实夜查责任,加大夜查力度;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夜间作业的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因疲劳作业而引发的各类事故。

(4)加强翻坠箱事故控制。一是从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入手,严格执行船舱、码头、堆场的作业规定,严防人为造成翻坠箱事故;二是从季节性安全生产工作入手,按照“预防在先、措施到位、防范有力”的原则,加强季(台)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下的堆场防风工作和应急演练,严防自然灾害造成翻坠箱事故。

(5)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控制。落实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积累经验数据,掌握设备故障的规律,做好设备预检修工作,提高安全预控能力;严格执行维修项目负责制、上机维修挂牌制等制度,确保防范、监护措施到位;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高处作业规程、动火作业规程等规定,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定期组织特种设备专项安全检查检测,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加强委外工程安全管理,与对方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责任,规范安全行为。

(6)加强多元化用工安全控制。远东码头严格把好招录关,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员工招聘,防止招录不合格人员,从源头上控制多元化员工队伍的素质;促进多元化用工的自主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将业务承包方的管理费用与其安全管理实绩直接挂钩;加强对多元化员工队伍的监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用人和分配机制,促进队伍稳定;强化对多元化员工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多元化员工的安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安全素养。

(7)加强新上岗司机安全控制。远东码头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法,严把安全生产第一关;严格执行上岗确认制和上岗后监护跟踪制,综合考评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安全意识、应变处理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从严把好新司机的上岗确认关和过渡关;加强新司机上岗2年内的跟踪监管工作,正确引导操作心态,及时发现并纠正新司机违章、违规等不安全行为。

8结束语

通过积极实践,远东码头逐步形成以“安全四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公司负责)理念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在引领安全发展方向、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

宁波市建设局 篇4

张美亮1,2,徐进1,2,张殿发

2(1.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所 浙江 宁波315211;2.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浙江 宁波315211)摘要:从分析宁波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出发,指出村庄改造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安全准则、规模效应、比较优势和历史文脉是村庄改造的四大价值取向。按照城乡统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目标控制的村庄改造思路,把当前的农村分为为示范村、整治村和控制村三类,并提出村庄改造的具体行为方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NVC);村庄改造;价值取向;分类指导;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1,TU982.2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是与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相联系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宁波现有3000多个行政村,个体差异大,现实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很不平衡,既有滕头村、湾底村、小路下村这样的经济发达、设施完备,令“城里人羡慕”的“示范村”,也有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条件简陋,青壮年大量外出的“欠发达村”,还有农业生产渐成“副业”,兴办企业或进城务工,但还保留着宅基地和基本农田的“非城非村”,更有外来人员不断增加,出租房屋和土地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亦城亦村”。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一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农村改造高潮即将来临。村庄不同区位、不同形态、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人员组成的“农村”地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需要不同规划模式和改造方式。明确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研究多指标综合、分目标控制的村庄分类方法,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1村庄改造是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1]。新农村建设之所以适合全国,就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村镇建设行为,而是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宏伟目标。各地从实际出发,可以有不一样的方案,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速度和目标要求[2]。对应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操作过程和预期结果,村庄改造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04001)

第一作者简介:张美亮(1974~),男(汉族),山西原平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村镇规划.E-mail: zhangmeiliang@nbu.edi.cn

从发展目标来看,村庄改造可以逐步破除现有的小农经济形态和小农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专业农民和现代市民转变[3],逐步形成建立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

从操作过程来说,村庄改造以市域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村庄布点规划为导向,以新村建设和环境整治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从注重点上村庄整治建设向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以点带面,成片连线整治建设转变,形成规模效应,引导要素集聚和人口转移,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从预期结果来说,通过现有不同类型的村庄改造,引导资本要素、土地资源、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实现产业的集聚、升级、转移,依托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产业群转移,有效地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逐步使农村区域的各类农业劳动者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

2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

通过规划修编和行政区划调整,宁波目前尚保留三千多个行政村、近万个自然村落。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相比,传统的农村聚落在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很大的分异性。除少数村庄发展成为令城里人羡慕的小康村以外,“脏、乱、差,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散、小、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仍然与大多数的农村联系在一起,许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相比明显落后,农村生态环境仍很脆弱,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日趋衰弱。为此,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首先就在于保证村民的居住生活安全, 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充分重视是历史文脉的传承和田园风光的保留。

2.1 安全准则

受“先富论”影响,以“个私企业”为特征的“草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办企业、开工厂,“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成为许多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显性表征,但除个别村庄个体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外,多数传统村落在市场竞争中走上“三弱”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集中表现在集体经济虚弱、公共服务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饮水质量、内河水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等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均衡增长、均等机会和公共安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命题,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成为“十一五”期间村庄改造的基准点。

2.2 规模效应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实现了从集体生产到分户经营的转变,致使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应逐步减弱。现代农业和农村新社区呼换新型的经济组织结构。宁波市的乡村建设从“百千工程”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体现了“政绩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调整村镇居民点的规模和布局,不仅要有利于种植业、林果业及加工业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也要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创造条件,特别要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等现代服务设施追求“规模效应”提供空间布局支持。

2.3 比较优势

充分利用和发挥村庄的比较优势,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村庄改造的核心目标。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位于平原地区、邻近城市区的村庄,要在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与城市形成有机的互补经济格局;而位于山区、半山区的许多乡村在区位、交通等方面处于劣势,却有生态优势和风景资源,这类乡村应在区域环境容量的指导下开发林特资源,发展“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村庄改造的不是简单的“移民”,而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乡村特色的发掘和提升。

2.4 历史文脉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许多城市面临着一种“文化失落”、“历史断层”的尴尬境地,而多数乡村比较平缓的发展过程则避免了历史文脉的割裂,“乡土性”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能否保护好乡村特有的人居环境、田园风光,杜绝“千村一面”的现象发生,是衡量城市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村庄改造应在加快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充分重视村民的“恋土情结”和邻里关系,在增强村民归属感的同时,加强地方特色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3 基于改造目标的村庄分类

3.1 以往村庄分类方式述评

村庄的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相适应。在学术研究或社会实践中,常常根据区域差异、经济发展差异或发展目标等指标对村镇进行分类[4]。现行《村镇规划标准》按照村庄、集镇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划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按照人口规模,又分为大、中、小型三级。根据村庄主要居住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为山区村、半山区、平原村、沿海村、海岛村等五个类型。按乡村经济状况,一般分为经济发达村、经济较发达村和经济欠发达村三大类。按照城市化影响程度,分为城市型村庄、转化型农村和封闭型乡村三种类型。这些单因子村庄分类方法只注重村庄的一个侧面,难以满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3.2基于改造目标的村庄分类

3.2.1 村庄分类的基本思路

(1)城乡统筹,循序渐进。我们所建设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这并不意味着统一步调、全面铺开、把现在所有的3000多个行政村都改造成符合“20字方针”农民新村。根据宁波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0%,农民的数量会不断减少,农村的规模会适度扩大。村庄分类首先要考虑许多农村人口已呈绝对减少的现实,其次是引导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集聚的发展要求。

(2)因地制宜,目标控制。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脱离开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封闭自救行为,而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协调发展过程,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公共财政带动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的村庄改造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同区位的村庄有不同的规划控制目标,不同基础的村庄有不同的发展机会,有的村庄湮没于城市化浪潮中,有的村庄保留着田园风光;有的村庄位于生态敏感区,其生产方向和空间发展受到严格控制,有的村庄依托市场竞争

不断增强集体经济能力,将会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3.2.2 基于改造目标的分类结果

根据村庄在城乡协调发展序列中的价值取向,结合宁波实施“百千工程”的经验,把现有的农村分为为示范村,整治村和控制村三类。

(1)示范村,即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集聚区,包括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特色村两类。前者有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后者有生态示范村、园林式乡村、绿色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等。这样的乡村在数量上尽管比较少,但从质量上来讲,确是村庄中的“精英”,更是乡村的“真容”。村庄改造的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示范村的范围,同时在更高的水平上建设示范村。

(2)整治村,即规划保留的乡村居民点,代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一般水平。在未来城乡结构演化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会被城市兼并而成为城镇的一部分[5],也有一部分可能会建成有特色的乡村,从根本上讲,由于缺少可持续发展保障条件,总体数量和个体规模会不断减少。村庄改造的目标是调整用地空间,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农居环境。

(3)控制村,近期保留,远期撤并的特殊居民点。目前主要位于城市规划区、大中型产业发展控制区生态敏感区或灾害易侵袭地区,有些是空心村[6],有些是没有发展空间的自然村。总体上说,这些乡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渐消失,至少是在自然演变过程中也会随着各种政策的控制和人口主动流转而失去存在的意义。村庄改造的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引导搬迁。

4村庄改造的行为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形成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合力,必须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结合城市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对示范村、整治村和控制村分别采用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或集聚建设、或拆迁控制、或整治疏理,使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顺利转型,保留的农村各具特色,生态敏感区的村民得到妥善安置,最终实现多数农民转化为市民,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民的目标。

4.1 加强调查研究,调整村庄布局结构

村庄布局结构是城市化进程中整个农村变迁在居住形式上的反应。村庄布局结构的调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各自然村内部的调整;二是在行政村内部自然村的合并,三是跨行政村的深度整合[7]。前一阶段“百千工程”主要是针对自然村的小调整,受村民传统思维和宅基地分配制度的影响,单纯的行政设置上的村庄合并难以引导村庄布局合理化。村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城乡结构优化的调查研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防止控制村的无序扩张而造成更大浪费,引导分散的农户、小村向示范村集聚以发挥规模效应。

4.2 增强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许多示范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今天,形成强大的集体经济能力是村庄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条件。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村庄依托便利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非农产业,但对于绝大数的整治村,农业生产条件的充分改善始终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推动宅基地整

理、实施农田集中承包、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培育强大的集体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3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居环境建设

宁波市的绝大多数农村基本实现了路、水、电“村村通”,但网络化程度低,系统性差,尤其是文教卫生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城市。村庄改造的重点是整合各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造和配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村民逐步向示范村或集中建设区集聚;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污水粪便生态化处理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整治村的人居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汪光焘.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工作[J].城市规划,2004,(03):8-1

1[2] 陈锡文.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11):17-20

[3]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2006]4号,2006

[4] 田明,张小林.我国乡村小城镇分类初探[J].经济地理, 1999,(06):93-96

[5] 黄建清.浅谈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科技, 2005,(07):39-40

[6] 张军英.“空心村”改造的规划设计探索──以安徽省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1999,(11):12-15

[7] 赵之枫.乡村城镇化进程中村庄集聚的时空方略[J].小城镇建设,2002,(10):32-33

Research on Villag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Ningbo

ZHANG Mei-liang1,ZHANG Dian-fa2,XU Jin1

(1.Department of City Plan, Ningbo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2.Faculty of Architectural,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 With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process and result of socialism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in Ningbo, it’s suggested that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the safety-rule, scale-effect, comparative-predominance, and historical-context are the four value-orientations in village re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reconstruction rule of urban-rural unified planning, advances by steps, right reconstruction for right village, and objective-orientation, it’s proposed that the current village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demonstrated, renovated and confined.The appropriate behavior pattern of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s suggested as well.Key words:new village construction;village reconstruction;direction by classification;value-orientation;behavior pattern

宁波市建设局 篇5

区域型

蒋介石故里:奉化溪口镇

溪口位于宁波奉化西侧,是一座美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在民国时期,又因出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而蜚声中外,令世人瞩目。近年来,溪口风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旅游型新农村为总体目标,积极实施“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生态旅游型新农村计划,突出“山水、佛地、名人、乡村”四大主题,和“多村、多样、多彩、多季”四大特色,形成“浪漫溪口乡村游”、“风情溪口乡村游”、“休闲 溪口乡村游”、“绿色溪口乡村游”、“故事溪口乡村游”等系列旅游产品,举办了“相恋桃花源”和“三石青团节”,漂流节和第十九届水蜜桃节。另外,风景区将着力扩大农家客栈数量,建立农家客栈协会,培植创建新建、三十六湾两个宁波市级旅游特色村,并以弥勒大佛开光为机遇,开展溪口乡村旅游促推月活动。溪口曾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特色农业强镇、宁波市现代农业先进镇等称号,被列入宁波市星火科技示范基地、宁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宁波市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红枫之乡 :四明山镇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在2006年兴办起了第一批农家乐旅馆饭店,四明山镇抓住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相应成立旅游服务和农家乐接待中心,四明山农家乐协会,开通了四明山旅游网站和旅游专线车等。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发展优惠政策,对兴办“农家乐”的经营户提供包括“三奖励”、“八免费”的扶持奖励政策。一方面,把乡村旅游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认识20字方针内涵,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和最佳选择之一;另一方面,把乡村旅游发展与花木经济发展相结合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在 2001年获“中国红枫之乡”称号,2005年获“中国樱花之乡”和“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称号,四明山牌红枫被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 “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又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称号。

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 :大岚镇 大岚镇位于四明山之心,姚江之源。平均海拔550米,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在战争年代,这里是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和平年代,近年来,以开发红色旅游和“丹山赤水”景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家乐规模日益壮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途径。目前大岚镇有农家乐45家,06年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00万元,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好去处。镇有高山云雾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两千多吨。盛产古为朝庭贡品,今获国际、国家金奖的“四明龙尖”、“瀑布仙茗”等名茶,被浙江省列为有机茶基地。2002年4月被命名为“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

宁波市建设局 篇6

各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各部门参照《宁波市“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指导标准》,根据各自实际,按照全面真实反映“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合理分类,便于查阅、规范整洁的要求,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台帐资料的整理工作。

一、文件类

1、上级印发的相关文件。包括上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办及相关部门印发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2、本级印发的相关文件。包括本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办及相关部门印发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文件;本单位、部门党委(党组)和普法与依法治理相关工作部门印发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3、下级印发的相关文件。包括下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办及相关部门印发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文件。

二、资料类

4、领导同志关于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各类报告、讲话、文章等;

5、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队伍人员建设情况等;

6、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规划、计划、方案、意见、措施等;

7、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会议、活动资料;

8、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报告、总结、经验材料、调研材料等;

9、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信息、简报、刊物、新闻媒体刊载文章等;

10、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各类编印、征订教育培训书籍、图片等教育宣传资料;

11、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活动音像、视频资料等;

12、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活动各类登记、统计报表等。

宁波市建设局 篇7

2011 年,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实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规划,对宁波市各个公共卫生单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经过2 年多的建设实践,已初步完成宁波市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到2015 年,宁波市将建成较为完善、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医疗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国内先进,力争成为全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示范城市。

1 数字化疾控中心的概念

数字化疾控中心,指借助于快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管理与业务工作实施有效整合与分析应用,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统一,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分析与利用,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数字化疾控中心是由数字化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工作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2 数字化疾控中心的地位与作用

2.1 是智慧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新一轮医改的实施,原卫生部2010 年组织制定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 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 项业务应用,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加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实现卫生服务绩效,为各项医改措施的落实和医改效果的监测评价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

2.2 是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有效手段疾病监测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业务,同时也是区域健康档案数据信息的重要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能充分对历史掌握的监测数据和对当前各类业务工作的监测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从这方面而言,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2.3是规范疾控业务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成立到目前,除了成功应对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也逐渐被社会认同并接受,使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服务需求和工作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业务信息数据处理的规范管理工作上如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提升监测数据的信息利用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4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也是国家各条业务线绩效考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效能,使政府关心重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对保障疾控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数字化疾控中心的建设对于强化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监管和评价,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5 是创疾控业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随着几轮医改的建设发展和最近智慧卫生的提出和投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由传统的卫生防病借助信息化技术逐渐转向数字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各大卫生专网的建设、免疫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冷链监管系统等等,疾病预防控制一系列的业务工作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这一载体。

3 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特点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一般常是由多个政府机构协作,面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提供的有计划、连续的监测、干预和评估的工作。疾病监测不仅在辖区范围内实施,而且需要从上(国家级)至下(县区级)进行逐级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各项监测职能由国家、省、市、县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多机构特点和服务持续性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性质,是跨机构、跨级和跨业务的。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具有不同于一般业务应用系统的领域特性。一般业务应用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系统功能完整,一般只被一个特定的机构用户使用,且限于在该机构内部封闭运转。而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是一种需要跨机构、跨地域、跨层级运行的、“逻辑完整、物理分散”的开放式信息系统,或称为“领域信息系统”。

4 宁波市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实践

4.1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成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信息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公文管理、科研教育管理等模块,实现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电子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门户网站、党建网站、在线业务咨询网络、网络学院建设、期刊库和数字化档案等系统组成综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系统,既有力地宣传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4.2 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宁波市2007 年建立完成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经过逐步完善,目前已扩展为9 个应用子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基础资源平台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学校监测系统、结核病管理系统、犬伤暴露报告系统、儿童肺炎报告系统等。该系统的建立极大的提升了监测预警动态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应急处置数字化。

4.3 免疫一体化信息平台包含疫苗、生物制品管理、疫苗冷链监管、电子监管码与产科信息化、数字化接种门诊等系统,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和市医位协作平台提供儿童基础数据,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做好学校接种证查验系统的试点工作并推广,为学校卫生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4.4 实验室检测信息平台建立公共卫生实验检测系统,能更好的与区域委托检验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充分发挥疾病控制专业项目检验优势,为医院提供有效检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对公共卫生实验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实现县(市)区检测信息互联互通,做好与大型仪器的数据接口,便于实验数据分析统计。

4.5 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各县区为主的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对服务对象管理、人群干预、个体追踪管理和效果评价等功能进行整合、共享和利用,达到能及时通过个案发现或人群筛查后,对干预对象进行诊疗、健康教育、追踪管理的目的。实现降低病残率、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慢病管理主要目标。目前,宁波市建成的慢性病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4.6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2012 年宁波市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建设完成了国家、省和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已建成区域卫生信息数据平台的鄞州区作为此次采集数据的试点单位进行试运行,完成了国家关注的传染病和慢病报卡的第一项应用项目。目前,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搭建完成。

5 建设总体思路

5.1.顶层设计在顶层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基于信息平台与主要任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利用纵横交互的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5.2业务模块把每一个居民作为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业务工作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其次,把医疗服务机构纳入整体业务监测范围,医疗服务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前端机构,为居民提供直接的预防保健服务,收集居民相关的疾病防治数据信息,要能够实现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应用、交换共享,避免数据重复输入。

5.3 实现路径从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融合、业务整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和数据的重复采集。

6 建设方向

6.1 建立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中心按照新一轮医改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建立起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中心,加强信息标准和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用于接受和推送各级医疗机构、妇幼、卫生监督等卫生系统内各业务领域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数据,并实现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系统的交互和利用。

6.2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围绕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干预、评估等主要重点的工作任务,推进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日常监测与管理、慢性病综合监测与防治、健康相关因素卫生监测、免疫预防工作、实验室检测体系和应急处置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宁波市建设局 篇8

提质增效:开展“大家来找茬”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

为强化总分支联动,精简内部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苏州分行今年5月份开展了“大家来找茬”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旨在通过“制度找茬”、“流程找茬”、“服务找茬”等活动内容,发现制度缺失、流程缺陷和服务短板等问题,针对现有业务流程,搜集同业好的做法和措施,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分行要求全体员工每人至少提出一项“大家来找茬”金点子,报送给所在单位合规专员;由法律合规部对合规专员上报的金点子进行汇总、梳理和分类,并组织金点子评选,牵头对“大家来找茬”金点子中意见和建议讨论研究,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同时对相关活动结果进行通报。活动开展后,全行员工积极参与,踊跃献计献策,共提出各类金点子242条。经过评选,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组织奖2个。

与此同时,分行不断完善前中后台无障碍沟通机制,开展限时服务梳理工作,推行“限时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倡导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全行整体运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苏州分行的品牌影响力。

纳谏集智:开展“分行发展之我见”员工意见建议征集活动

在苏州分行进驻苏州第四年之际,为了适应更高要求,更加科学地制订今后发展战略,成功实现发展阶段过渡和管理层次提升,分行向全行员工广泛征集“分行发展之我见”意见、建议,以畅通民主决策渠道,集中全行员工智慧,增强员工主动性和团队凝聚力。活动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意见建议书120余份,内容涉及业务经营、内部管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针对这些意见建议,分行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对一些好的意见建议给予采纳,作为决策依据。

畅通渠道:构建员工诉求表达和关怀体系

分行注重倾听员工心声,尊重员工合理诉求,设置诚信举报信箱、邮箱、电话,畅通民主渠道,实行意见建议征集常态化。行领导随时接待员工到办公室谈心,分行班子和各部门定期走访支行,调研经营管理情况,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搭建分支行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分行及时进行分类整理,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并由办公室统一进行回复。

上一篇:作业教案检查制度下一篇:老鼠偷吃我的糖说课稿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