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共8篇)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篇1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近几年来,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强劲,成为拉动宿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纺、丝纺、麻纺、织布、织绸、针织、服装、服饰、家纺、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项目的集中度、企业的集聚度、产业的集群度名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前列。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近320户,其中棉纺企业69户,毛纺企业17户,混纺企业30户,丝纺企业39户,服装企业155户。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3亿元、销售收入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分别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六)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特别是泗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更为明显。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44户,纱锭总规模达150万锭,泗绢集团绢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华威棉纺、华泰棉纺等为企业为龙头的颇具影响的棉纺产业集群。另外,宿城区的毛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织带基地都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仍仍以中低档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意识差,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主科研开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是大型骨干带动能力较弱。纺织服装企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纺纱企业达10万锭以上的企业廖廖无几,大型服装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流于形式,员工的技能培训主要落在企业身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五是作为我市一个千亿级产业,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从事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生产和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措施
宿迁市初步确立了“十二五”的产业目标模式,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为了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发展基金。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宿迁,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三)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用足用好省产业升级引导资金、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创新水平,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对纺织染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带动营销过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支持企业专业化ERP开发应用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细分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传统的接单经营模式,打造强势品牌,实现服装产品品牌经营;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应在品牌创立、品牌管理与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企业整体规划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应符合品牌战略要求。
(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市场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管理创新服务、进出口服务等方面,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需要。
(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协调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产业发展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矛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产业劳动力和高层次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大力整合现有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模式,为企业“定制人才”。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篇2
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经济”的概念时就认为“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可以获得外部经济。纺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借助地域临近的优势, 充分相互学习, 资源得以共享, 提高了整个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紧密, 生产、交易成本较低, 产品销售拥有固定渠道, 企业之间交往频繁, 具有更高的信用水平, 与金融机构也具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这些特征决定了纺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拥有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优势, 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融资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本文针对纺织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走访调研了浙江省185家集群内的纺织企业, 取得172份有效问卷, 通过调研以及实地访谈得出的第一手数据, 分析了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融资现状、特点, 并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归纳总结。
一、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现状
所谓企业的融资方式就是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途径和管道。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 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折旧等内部资金转化为投资;二是外源融资, 即通过金融市场, 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闲置的资金转化为自己的投资。企业融资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企业的投资资本;二是企业的经营性融资。纺织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用于流动资产, 从事生产经营, 扩大企业规模。
针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不少学者是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胡红桂[1] (2008) 对集群内外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模型对其进行集群融资效率分析, 得出集群内企业资金供给更有效、融资能力更强的结论。高民芳[2] (2009) 对中国纺织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企业创新融资方式有效筹集资本的理论;孟琼[3] (2010) 分析了中小纺织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 提出了解决融资困难的措施。而本文是结合了纺织产业集群和企业融资这两个概念, 分析集群内纺织企业融资优势及其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纺织企业多数是家族式的加工型民营企业, 企业规模不大, 并且很少有国有企业。在接受调研的172家企业中, 私营企业占86.03%, 三资企业占12.85%, 国有企业只占1.12%;注册资金在1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69.2%, 1 000万元以上的占30.8%。
中小纺织企业融资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 由企业创立时期资金的来源构成及2009年末资金构成表 (见下页表1) 可以看出, 企业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资金来源逐渐扩展到向金融机构借款, 从创业时期借款企业占总企业数的34.64%上升至2009年末的66.47%, 并且在面临资金困难时, 有86.52%的企业选择向正规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二、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特点
在纺织产业集群内, 企业相对集中, 集群内部具有完整的产业链, 使得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低于集群外企业, 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4]。产业集群使得企业在原材料、设备购买, 产品销售方面都能就近进行, 企业实现少库存, 提高了企业利润。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缓解了中小纺织企业融资难的局面。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都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或者同类企业, 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可以“批量”进行, 这样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
在接受调查的172家企业中, 有58.14%的企业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容易, 34.62%的企业认为有点困难, 而认为贷款很困难的企业仅有7.14%。而且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在面对资金困难时, 86.52%的企业首选金融机构贷款, 6.18%的企业向个人借款, 申请民间金融贷款的企业只有3.93%, 还有3.38%的企业会选择向其他公司借款。
三、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 变量设定。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就企业的各个指标对融资能力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 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
2. 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为找出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法的模型如下:
其中, Y代表被解释变量, 即融资能力, Xi代表各个解释变量 (i=1, 2, 3, …, 15) , β0为常数项, βi为各个解释变量系数 (i=1, 2, 3, …, 15) , ε代表随机项。
以融资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 (如表3所示) :
其中, *表示10%水平上显著, **表示5%水平上显著, ***表示1%水平上显著。
调整的R2=0.774, Durbin-Watson=1.806, F=6.144, Sig=0.000。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 企业与原材料、销售商、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的联系程度, 向金融机构贷款难易程度, 政府管理时效性程度, 企业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增长率, 企业年限以及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程度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调整的R2=0.774, F检验的P值为0.000, 说明模型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 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Durbin-Watson值为1.806, 接近2, 表明模型中残差项是独立的, 残差序列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四、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结果讨论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 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因子的显著影响: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的联系程度, 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难易程度, 政府管理时效性程度, 企业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增长率, 企业年限以及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程度。
1. 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联系程度越密切, 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越强。
原材料供应商是企业生产的上游, 销售商的企业的下游, 企业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 就能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 由于集群内产业链比较完整加之地域临近, 相比集群外的企业更具备和上下游保持紧密联系的条件。企业的成本降低了, 利润就能得到提升, 效益好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偿债能力, 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从而获得较多贷款。
2. 企业与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的联系越紧密, 企业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越容易, 表明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
金融机构在向企业发放贷款之前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信用等级进行审核, 审核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如果企业能和金融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 那么金融机构就不需对同一家企业进行重复审核, 节约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成本。而企业长期向同一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就能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 金融机构收回贷款得到保障, 就更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
3. 政府管理时效性越强, 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协调和引导, 良好的政府管理能为集群的发展提高优质的环境, 完善的公共设施、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等途径来帮助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4. 企业年限和企业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增长率对企业的融资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企业经营年限越长, 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稳定, 这样的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时候, 相对于其他规模小的新创办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增长率越高, 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强、经营状况好、偿债能力强, 金融机构自然更愿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5. 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
行业协会对于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代表所有会员的利益, 扮演者咨询顾问、监督者、协调沟通者和服务者等多重角色。行业协会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和行业规范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保证了集群内企业在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中发展壮大。另外, 行业协会可以搭建高效的信息平台, 完善专业化市场, 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提高集群内企业生产能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发展中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摘要:纺织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多, 融资困难。在搜集了产业集群内172家纺织企业关于融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描述了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 利用SPSS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金融机构的联系程度, 政府管理时效性等因素对企业融资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纺织,产业集群,融资
参考文献
[1]胡红桂.基于DEA的集群与非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比较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 2008, (12) .
[2]高民芳.纺织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9, (12) :149-153.
[3]孟琼.中小纺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 2010, (2) :101-102.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篇3
《2010/2011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在对2010年度及“十一五”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及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2011年产业发展政策建议。本年度报告分为三大部分:运行篇、特色篇和展望篇。
宁波市经信副主任周学明:“白皮书是迄今为止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最为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报告。肯定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纺织服装产业背景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办学的思路,对课题组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服装协会会长李如刚:“白皮书的发表,对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和企业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作为行业,企业把握产业发展脉络,进行正确决策的工具书和参考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李克让:“白皮书是宁波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行业、企业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展示了学以致用的学问之道,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项目负责人王若明教授在介绍白皮书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容时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始终是宁波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重要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产业之一。全面反映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系统总结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和企业的发展成就,及时探析、超前研究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前瞻问题,是本书撰写的主要目的。而采取产业技术的方法,以年度跟踪和实证分析的方式,编报年度发展报告,旨在能对决策部门、管理服务部门,特别是发展主体——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起到更加务实的工具书的作用。”
运行篇:
从十个方面展示并分析了2010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运行特征、销售和市场、品牌领先和品牌突破、技术创新、产业拓展、创新创业、劳动就业、外贸企业和OEM企业转型等现状与成就。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宁波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例为10%左右,出口交货值则是全市的五分天下有其一。但宁波纺织服装产量出现了总量增加、增速放缓,以及占全国、全省的比例下降的现象。2010年,以服装为例,服装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从高点2008年的8.34%下降到5.44%,占全省的比例也从43.43%下降到31.78%。
特色篇:
以宁波当年发生的产业新事件和新现象,以企业为切入点来观察分析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八大特色,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品牌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快时尚的商业运营模式;大型企业的规模发展模式;企业快速扩张模式;以及女装亮色;低碳纤维;现代商务等,反映近年来一个相当鲜活的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显示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些新的现象。
展望篇:
在运营分析和特色描述的基础上,力求表达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必须确立起时尚产业的新概念,并围绕这一产业目标,实施拓展、创新、延伸、复合和运营的系统构建,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入现代产业的发展轨道,并就“十二五“期间宁波纺织服装的走向及面临的瓶颈问题,给出了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服装产业分析报告封面目录 篇4
目录
1.1服装产业简介
1.2服装产业细分
1.3服装产业链分析
2.1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2.2中国服装市场供求分析
2.3中国服装产业技术水平现状
2.4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
2.5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策略
3.1 2009-2011年全国及主要地区服装产量分析
3.2 2009-2011年中国服装销售统计
3.3中国服装产业销售分析
4.1服装产业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4.2不同企业销售渠道的分析
4.3新销售渠道策略
5.1进口分析
5.2出口分析
6.1波司登
6.2李宁
6.3罗蒙
6.4报喜鸟
6.5雅戈尔
6.6鄂尔多斯
6.7庄吉
6.8阳光
6.9柒牌
6.10红豆
7.1服装产业竞争概况
7.2服装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7.3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
8.1国际服装产业发展市场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篇5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产业发展前景及
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球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保安服装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保安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2-2013年国际保安服装产业发展态势
三、2012-2013年国际保安服装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2013年全球保安服装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美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1-2012年欧洲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1-2012年日本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1-2012年韩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保安服装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保安服装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进出口态势展望
第四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11-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3-2018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3-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3-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3-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3-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保安服装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保安服装模式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投资机会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保安服装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保安服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保安服装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保安服装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保安服装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保安服装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2013年保安服装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2013年中外保安服装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1-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保安服装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概况
一、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保安服装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保安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保安服装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保安服装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保安服装产销状况分析
一、保安服装产量分析
二、保安服装产能分析
三、保安服装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产销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保安服装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产销情况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库存情况
三、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能力
五、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保安服装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保安服装企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五、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四章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保安服装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规划建议
一、保安服装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保安服装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五章 保安服装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保安服装价格策略分析
二、保安服装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保安服装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保安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保安服装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保安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保安服装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保安服装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保安服装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保安服装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保安服装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保安服装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网 址: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篇6
作者:李 成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0
为全面了解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我县棉花生产资源优势,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工业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产业调研的通知,纺织服装产业调研组由县委常委章绍君任组长,于11月上旬开展“做大做强做优纺织产业”专题调研活动。两周来,调研组听取了县内6家纺织服装企业关于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召开纺织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深入到企业实地考察,察看当前企业生产运行状况。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并就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有了初步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和基本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纺织服装工业在我县发展历史较长,历尽坎坷,经过30多年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 2000年的仅有1家发展到6家,其中:棉纺织企业3家、麻纺织企业1家,针织企业1家、服装企业1家;从业人员1400人,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末,全县6家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31.89 %,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5.38 %;2010年1-10月,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9.85%,成为我县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2、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我县纺织服装行业中,既有纺纱、织布企业,也有服装生产、针织加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纺纱—织布─服装产业链,产品范围已扩展到棉纱、涤棉纱、梭织、无纺坯布,市场扩展到国外及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内外市场。
3、产业结构有所进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纺织服装行业档次有了一定提高。由单一领域向多元化领域发展,向纺织深加工产业链后端延伸。2009年,生产纺织用纱1.5万吨,坯布420万米,服装1.9万件。
4、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我县纺织服装企业全部都是民营企业,分布在深柳镇和黄山头、下渔口、安昌等乡镇。纺织企业近几年靠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及自身的积累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切实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有些企业已开始从常规的产品中脱颖出来,开发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无纺牛仔布等,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经营稳定。
二、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优势比较明显,转化程度较低。我县是棉花种植大县,2006年以来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5万亩以上,2010年达32万亩,年产量3万吨以上,棉花主要以轧花外销为主,精加工水平不高,即使本县纺织企业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到手的棉花资源也不多。目前,周边县市纺织行业发展很快,远的如产棉大县华容已发展到30万锭、近的如一水之隔的津市,面积、资源均不如我县,短短几年间也发展到了10万锭以上,而我县纺织产业的生产规模仅为纺纱能力6.7万锭,织布能力 800万米。‘产棉大县、纺织小县’是我县纺织产业当前的真实写照。
2、纺织企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不高。全县目前6家棉、麻纺织企业散落在5个乡镇,地域分布零散,设备比较落后,生产规模偏小。棉纺织企业中大一点的如锦豪纺织,总体纺织能力也只是勉强达到5万锭;小一点的益九纺织,只有1.7万锭,织布机只有360台,还是有梭布机;亚麻纺织企业兴源亚麻年产量只有2000吨左右,而且只是粗加工;其他企业有的是利用旧厂房,未经合理改造,车间分散、狭小,不规范,生产工艺落后。“散、乱、小”情况比较普遍,土地利用率、集约发展水平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除锦豪纺织产值过亿和兴源亚麻、益九纺织达到3000万元以上外,其余几家企业年产值均不足千万元,生产水平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3、纺织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较低。我县纺织企业起点较低,装备较差,目前仅锦豪的2万锭精梳纺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气流纺比例很低,织布机都是小剑杆,有的还在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设备(梭织机); 工艺技术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产品是低支纱,附加值不高;档次上不去,利润率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4、缺乏战略协作理念,管理水平粗放。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不大关心国际市场,不擅于捕捉市场信息,不能研发新产品,生产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满足于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定位,忽视对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坯布市场发展需求的研究,对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抓紧产业技术提升,开发具有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产品等没有方向、目标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纺织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5、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供求矛盾突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纺织服装企业现有员工1400人,占工业企业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当前部分纺织企业缺乏熟练工人、员工队伍难稳定的现象比较严重,2011年随着一批新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全县工业企业将新增用工1000人以上,缺工现象将更趋严重。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企业技术力量匮乏,创新意识淡薄。纺织企业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目前,企业经营者、技术负责人大多年龄偏大,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纺织院校大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较少。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技术研发目标,忽视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坯布市场发展需求的研究,对开发具有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产品方向不明,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意识较为淡薄。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开发、培训的资金较少,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7、行业结构不够合理,链条不够完善。纺织长期处于自发发展状态,存在行业结构不合理,纺织产业门类单一的现象。除了棉纺、服装外,其它针织、服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还是空白;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纺织企业分布分散,造成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等方面困难;新开辟的经济开发区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划不尽合理,专业园产业功能和产品定位不够明确,无一家纺织企业新驻园区;企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而全,不利于专业化发展;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生产现场的容器具、物料定置,设备维修、环境清洁、安全防患等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改进。
8、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资金普遍紧缺。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加大,绝大部分纺织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虽然我县每年举行银企对接会,但在现行金融体制下,纺织企业仍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达产达标。近年来,我县金融机构对纺织行业的信贷支持虽然较前有所放松但依旧较为谨慎,普遍存在对中小纺织企业惜贷现象,对生产企业的审贷条件依然较高。目前,纺织服装企业中仅3家获得贷款支持,总额不足5000万元。
三、做大做强做优我县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纺织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我县纺织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抓住当前机遇,紧紧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产业和家用纺织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大力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实施“外引内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纺织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全县纺织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为此,就做大做强做优我县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运用综合手段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推进纺织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以引进研发企业和引进高级研发人才为突破,依托现有纺织产业基础,引导纺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内部设立纺织研发机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严格控制并加快淘汰现有纺纱企业的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增加和引进先进设备,对购置国产、国外关键先进设备的,按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给予扶持;着力引导纺织企业控制普梳产品产能,增大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使用比例,推广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开发棉及棉混纺、精梳高支、新型纺织纤维等纱线;引进无梭织布机,扩大面料坯布的生产规模,形成综合效益;鼓励服装加工企业以扩大特色服装产品和创品牌为切入点,在服装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三是从工艺技术、新型纤维材料技术等方面,尤其要注重纺织面料研发,提升我县纺织面料品质,增强企业原创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高度重视专利技术工作。目前我县纺织企业专利技术还是空白,要引导企业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专利技术成果,支持企业通过购买、特许经营、许可、联盟等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专利申请的给予一定的扶持与奖励。
2、扶强做大优势企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有3-5个企业在行业中起着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抓好重点企业就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龙头,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在产业集群发达地区,都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共同发展,集群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行业生产要素也能够得到迅速聚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因此,大力扶优扶强,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是做大做强纺织产业的必然要求。调研中锦豪纺织表示可以通过引进投资、联合兼并、增资扩股等形式,成立、组建规模起点在10万锭以上、基础较好、具有创新能力、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企业,即使对方控股都可以考虑;兴源亚麻正在积极引进投资,新上气流纺设备,成立亚麻纺织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科学指导企业壮大规模,做大做强,以提高我县纺织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县纺织产业
集群综合竞争的提升。
3、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建立纺织工业专业园是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纺织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用地将成为纺织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一个制约瓶颈。因此,当前合理规划一处地点建设一个适合废水治理集控区、有一定规模、综合配套完整的纺织服装专业园,已迫在眉睫。建议县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纺织产业“专业园” 规划和建设步伐,为我县纺织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舞台。一是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的纺织业发展环境。规划建设纺织产业“专业园”,要实施五个“一体化”服务,即:产业和项目一体化、公共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实现分工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把园区建成功能齐全、分工协作、配套专业、效率一流、研产销一条龙的纺织服装专业生产基地。二是出台纺织专业园区优惠政策,推进产业集聚。鼓励现有的关联或配套的纺织企业进入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吸收省内外和境外地区投资者投资专业园。纺织专业园,要重点发展棉、麻纺纱和织布(包括机织、针织),容纳规模10万锭以上、无梭织机500台以上、针织织造设备200台以上的企业进驻;建立鞋帽、服装及其制品专业园,吸引纺织下游企业进入,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三是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发展纺织产业中,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污染企业,要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对工业园区外企业要逐步搬迁入园,原地改扩建项目,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
4、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打造充足的人才环境。为有效解决纺织企业用工紧缺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努力做好企业用工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定向招工,帮助纺织企业引进急需人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经常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我县,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授课与现场指导,为纺织产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提高本地企业各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建议县政府依托第二职业中专,开设纺织专业班,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技能的学生,以适应纺织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二是打造优质的行政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建立配套服务机构。三是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之成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孵化器和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基地。四是打造畅通的信息环境。要着力建设面向企业的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议由工业发展局会同电信、移动等通信部门,建立工业信息网站,为全县纺织和其他产业的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推广新技术应用、人才交流服务等信息交流工作。
5、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现有资源,拓展产业链条,是发展壮大我县纺织产业的重要途径。一是向产业上游延伸。产业的竞争实际就是资源的竞争,相对来说,我县的资源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更要善加利用。以我县县情来看,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亚麻种植面积3万亩甚至扩大到5万亩都没有问题,此举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很有益处。二是拉长现有产业链条。纺织尤其是我县特有的亚麻产品生产,应从粗加工向亚麻纺织、印染、编织方面着手,向下游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6、创新企业招商办法。加大纺织上下游招商引资,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是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势在必行。一是要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转变招商方式,实行产业链招商,为本地和外来企业产品配套,以及为产业链招商提供服务。二是要尽快制定
相关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建议政府组织企业有重点地参加纺织产业专场推介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成为沿海城市以及省内纺织工业转移的承接地,依托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存量资产,主动参与国内外大企业的配套分工与协作,吸纳高端产业链,与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进行“嫁接”。三是制定针对现有企业参与产业链招商的奖励政策,并全面兑现,以调动各方面投身产业链招商的积极性。
7、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一个地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避免低水平扩张,必须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率先突破,有所作为。目前,我县纺织产品还没有实现名牌零的突破,建议县政府要狠下决心,协调各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创品牌工作。一是要注重品牌宣传。建议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含今后建成)设立巨幅广告牌,宣传我县纺织服装品牌,营造发展纺织产业的氛围。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相关推介活动,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与知名度。二是激励企业创牌热情,大力争创品牌。指导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商标意识,并积极主动打造、创立产品自主品牌。三是注重纺织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动创品牌的工作,热忱帮助企业做好常德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的申报工作。政府对获得常德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品牌的企业除了给予重奖外,要大力宣传推介。
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探究 篇7
中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贸易大国, 自1994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一直位于世界第一。然而,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资金及土地价格的上涨, 资源环境对纺织服装业的约束, 中国纺织服装业所存在的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与此同时, 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外部条件的恶化, 让纺织服装业处境日益堪忧。
以价格取胜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从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走出来, 迈向凝聚着智力、技术和资本的现代纺织, 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 纺织服装行业概况
纺织行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产业, 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角色。2007年, 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30800亿元, 同比增长21%。纺织服装出口达1732.45亿美元, 占全国总出口的14.22%[1]。
近年来, 由于贸易摩擦的增多, 国际竞争的加剧, 环境标准的提高等因素, 我国的纺织服装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
2. 纺织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从全行业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 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 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 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 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 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 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 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即使是衣用纺织, 出口服装中来料、进料加工占52.1%, 国产面料仅用于中低档服装生产, 不能适应高附加值出口服装的生产。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 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
三、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上述问题的解决, 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适度倾斜促使纺织服装业进行升级及企业自身主动推进升级, 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四、产业升级的含义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2]。从世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纺织服装业能够在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危机的爆发后,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恶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极易遭遇纺织品进口国的反倾销、特保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 其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在在纺织服装产业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多年来, 我国就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以低价策略来赢得世界市场的。然而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随着致力于解决用工方面的不规范问题、有损劳动者权益问题及劳动合同中不公平问题并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成本上升, 例如企业社会福利、解聘员工、带薪休假、企业税务、商业禁止补偿等方面的成本成本大大增加[3]。
其次, 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挤占我国纺织品的海外市场, 不少跨国公司也考虑将他们的工厂从中国迁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 例如越南。全球权威纺织服装专业研究机构Werner International 2007年公布的的世界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比较报告显示, 2006年中国沿海企业纺织工人每小时工资为0.85美元, 比印度高0.16美元, 分别是美国、意大利、日本的5.0%、4.2%和3.7%。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为0.55美元每小时, 略高出越南、巴基斯坦0.09、0.13美分[4]。
五、产业升级的方式方法探究
1. 以结构优化为目标, 推动技术创新
中国服装用和家用纺织品在整个产业中占有加大比重, 而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供给相对短少的产业用纺织品则比重较低。同时, 我国生产高档服装所需面料, 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国内生产的面料由于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不能迎合生产厂家的需求。目前我国用于服装、装饰品和工业的纺织品比例是63∶22∶15, 我们仍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调整这种不合理的局面, 将比例调整至1∶1∶1。首先, 我们需要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并大力发展装饰用纺织品,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其次, 我们需要加大化纤行业的结构调整, 大力开发化纤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再者, 我们需要扩大非棉纤维的使用范围, 使高档服装面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促进技术进步, 才能使产品升级换代, 不断取得竞争优势。
2. 创立以差异化经营为特色的品牌
中国纺织服装以低价策略, 销遍全球。虽然销量很大, 由于价格低廉, 所以利润微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对价格竞争路径的过度依赖, 实现产业升级?由产业组织理论, 纺织服装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是类似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有许多买者, 产品有差别, 容易进入和退出。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只能在短期获得经济利润, 所以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的方法是不断创新, 及创造产品的差别以不断创造垄断。创造产品差别包括创造产品的实际差别和感觉上的差别。即产品创新 (产品实际的差别) 和品牌运营 (产品感觉上的差别) 。然而中国虽然是一个纺织服装制造大国, 却不是一个纺织服装制造强国。品牌意识较差, 知识产权观念薄弱, 品牌经营很不到位[5]。
在国际品牌林立的纺织服装业, 竞争激烈, 品牌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但同时收益很大。如何建立有竞争力的品牌, 找准品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个性。细分消费市场, 走差异化、特色化路线, 才能吸引忠实顾客, 取得竞争优势。品牌定位具体有以下几项原则:
1.定位必须切中目标消费者。定位必须设定一个特定的对象, 而定个特定的对象应该是目标消费者。定位时要把品牌和目标消费者的想象、感觉联系起来, 如果目标消费者根本无法理解该品牌所传达的信息, 定位则宣告失败。
2.定位一定要以产品的真正优点为基础。品牌虽然在产品之上附加了意义和价值.但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和依托, 品牌的竞争优势是产品特点的延伸, 脱离了产品真实情况的定位就像空中楼阁, 会导致消费者的怀疑和产品的完全失败。
3. 定位一定要创造品牌的竞争优势。
没有竞争的存在, 定位就失去了价值。以自己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是企业不变的法宝。品牌定位本质上应展现自己相对于竞争的优势, 通过定位向消费者传达自己的优势, 从而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目的。
4. 定位要清晰、明白, 不宜太过复杂。
定位的目的之一是向消费者传达有关品牌的信息。因此定位一定要简单、清晰, 便于消费者记忆与接受。从而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6]。
优衣库品牌就是一个品牌定位非常好的例子。
UNIQLO是排名全球服饰零售业前列的日本迅销 (FAST RETAILING) 集团旗下的实力核心品牌。坚持将现代、简约自然、高品质且易于搭配的商品提供给全世界的消费者。很多服装品牌刻意突出高贵、奢华, 优衣库却有着不同的追求。优衣库倡导百搭, 不管你是什么款式、品牌的衣服, 在优衣库总能找到合适你的配件。在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看来, 服装是生活形态的“零配件”, 通过穿衣者自身的搭配去展现自我个性, 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够感受身着称心得体、优质服装的喜悦、幸福和满足。
优衣库的清晰并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 使其在金融危机下比任何品牌都更好地生存下去。
3.推进纺织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反应速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大规模生产同质化的衣服已经不适应现代服装消费理念。纺织服装业作为时尚的前沿, 敏感、迅速地反映了这种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时尚消费的人群不断扩大。人们更为关心款式、风格及个性化;流行周期越变越短, 很多产品在未达到高峰时就已经被更新的产品所取代。
所以要建立中国纺织服装业持续的竞争力, 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 使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开发、生产营销方式发生变化, 使上下游企业之间、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技术供方与需求方之间出现全新的连接方式, 使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产品的趋同性得到改善, 促进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了推进纺织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建立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
第二, 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第三, 建立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定期培训制度;
第四, 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 ;
第五, 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适合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7]。
西班牙时装品牌ZAR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 整合供链系统, 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系统, 从而成为其“快速时尚”经营理念成功的基石。
萨拉 (ZARA) 公司属于西班牙纺织设计工业集团, 该集团在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564家商店, 其中527家为萨拉专卖店, 员工2.7万人, 每年推出2万多种不同款式的服装。萨拉公司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完全控制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在拉科鲁尼亚的公司总部, 使用电脑可以随时了解其分布在全世界的每个商店当天的销售情况。总部根据各个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产品品种和生产进程。萨拉公司能够在不到3周的时间内设计、制作和在该集团全球1564家商店出售一种新款服装, 而传统的模式则需要6到9个月。萨拉公司还通过设在世界各地的商店, 随时收集顾客的意见;当一种服装还没有生产时, 就不断地向商店、商人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以便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
结束语
我国纺织产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借鉴较成功地区的技术研发模式, 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高技术是高品质的保障, 技术的突破, 为品牌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纺织服装知名品牌的树立还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独特的营销模式, 借鉴其他品牌, 同时进行改造创新。二是加强富有品牌个性贴合时代精神的设计。三是赋予品牌的深厚文化内涵。
技术与品牌再融合独特的经营模式, 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齐玮.基于CMS模型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 (12) .
[2]但斌.大规模定制——打造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麦子节.新《劳动合同法》的社会冲击[J].中国科技财富.2007 (12) .
德州:建设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篇8
九大举措
助力行业管理
据德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廷兵介绍,面对目前国内纺织行业遇到的各类困难,德州市纺织行业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思路,从行业定位到技术创新,从营销战略到安全防范,九大举措全方位助力行业管理。
一是定方向。面对目前纺织行业遇到的国内外棉价差,德州市积极贯彻国家、省《纺织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纺织强国纲要》,制定了市《纺织服装产业规划》并加以贯彻,积极打造德州市纺织服装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少用原棉,开发非棉、新型纤维产品,极大地避开了棉价的影响,使德州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新型纤维纺纱基地。
二是走出去。积极组织德棉、华源、恒丰、华乐、华芳等重点纺织企业参加2012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中国国际家纺展览会、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等10多个行业专业展会,扩宽市场,争取客户和订单。
三是请进来。多次邀请国家、省纺织行业协会及棉花协会在德州市召开企业座谈会,承办了中国工程院第16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年中经济运行分析会、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年会等,行业院士、领导、专家等纷纷解读国家政策的影响、棉花市场行情、纺织行业生产经营分析及预测,为企业理清思路,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给出了良好借鉴。
四是抓创新。推荐华源生态科技的“锦密纺”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推荐德棉、华源、恒丰、奥博获得省级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德棉、恒丰、华源、盛泽等公司的30余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五是争创先。推荐华源、恒丰、华乐等8家企业为“2011~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推荐华乐、华源、元济、恒丰、宝鼎、中原等6家企业参加行业评比并跻身中国棉纺织行业百强;推荐宏祥集团参加行业评比并跻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百强;推荐神龙毯业参加行业评比并跻身中国家纺行业百强。
六是促管理。推荐德棉、恒丰2项成果荣获“2012年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推荐德棉的准备车间QC小组、恒丰的贺英华QC小组等5个QC小组荣获“2012年山东省纺织行业优秀管理小组”称号。
七是办大赛。承办了“山东省棉纺行业粗纱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纺织职工学专业、学技术、比贡献的热情,保持行业经济的良好运行。
八是抓安全。针对行业的特点,重点节日期间、夏季防汛、高温高湿季节及时预防及时部署安全检查,保障了德州市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德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荣获“山东省纺织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德棉、恒丰等8家企业荣获“山东省纺织安全生产安全先进企业”。
九是诉实情。广泛调研,理性分析,客观反映行业、特别是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项措施
为产业发展护航
在产业推进方面,德州市全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招商工作,四项措施为招商引资保驾护航。
成立组织机构。分管市长亲自挂帅,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纺织服装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力负责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
明确招商目标。七大领域为招商重点,包括新型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制造、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高档特色服装、品牌家纺、高档面料和高技术环保染整。
突出布点招商,五大区域成首选。即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港台。拜访国家及地方行业协会50余家、纺织企业院所200余家,邀请恒力集团、乔丹体育、佐岸服饰、八方布业等60余家企业到德州考察。
加强战略合作,多方联合助规划。德州市全力推进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战略合作,争取到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对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对园区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项目引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波司登的康博实业扩产迁建项目、北京铜牛的盛源服装项目、东方雨虹的天鼎丰非织造布项目、香港啄木鸟的羊绒服饰项目、港洋实业的精纺呢绒项目、恒丰集团的100万锭新型纺纱项目、华源生态科技的芳纶阻燃纺纱项目、华乐实业的汉麻纺纱项目、宏祥土工合成材料工业园等均先后落户德州。
退市进园
转型升级换新貌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1981年建厂的德州第二棉纺织厂,是一个建厂30多年的老国有纺织企业,占地200余亩。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厂区严重阻碍了城市规划的落实,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德州市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退市进园”工程,将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退市进园”首批试点单位,于2012年9月9日成功搬迁至德州恒丰工业园。
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淘汰了落后产能,升级了国际、国内先进的纺织设备和实验检测仪器,同时扩大了规模,建成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原厂区实施德州唐人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通过高效的空间营造设计,与周边的城市开发形成互动,使公共空间相互连接,构筑了安全舒适和商业价值极高的城市空间环境。
在陈廷兵看来,德州市纺织行业通过明确行业目标、明晰产业定位,创新产业推进新思路,加强多方战略合作等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建设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还有更远更长的路要走。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纺织服装产业08-08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10-25
纺织服装行业08-01
服装纺织企业09-28
浙江纺织服装业09-19
广州纺织品服装10-11
纺织服装手工业05-21
广州纺织服装学校英文06-26
某纺织服装协会章程05-2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