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染整后处理(共3篇)
纺织染整后处理 篇1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
2.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聚丙烯酸酯类织物涂层胶是目前常用的涂层胶之一,它有下列优点: ² 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 ² 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 ² 耐洗性好; ² 粘着力强; ² 成本较低。其缺点是: ² 弹性差,易折皱; ² 表面光洁度差; ² 手感难以调节适度。最初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属于单纯防水型产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品种不仅具有防水透湿,阻燃等多种功能,而且还有低温节能的特色。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一般均由硬组分(如聚丙烯酸甲酯等)和软组分(如聚丙烯酸丁酯等)共聚而成。聚丙烯酸酯涂层的主要单体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必要时可加入丙烯酰胺和丙烯腈,聚合引发剂一般用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等)。
2.1防水涂层整理剂 此种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最初多为溶剂型产品,其粘着性和耐水性极佳。为了提高膜的强度,常加入外胶联剂,此类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coat系列涂层整理剂及其助剂。其适合加工柔软的薄织物,与防水剂拼用一次,即可获得较高的拒水和耐水压效果。但溶剂型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醋酸乙酯等,使用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发生火灾,且溶剂回收费用高。溶剂型涂层整理剂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悬浮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较高;另一种是溶液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低。为了克服溶剂型产品的缺点,水系型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应运而生。水系型的又分为乳液类,非皂乳液类和水溶类三种。乳液类分子量为10-500万,粒子直径0.05-0.2微米,含固量一般为40-60%。由于采用乳液聚合法,聚合时加入少量复合乳化剂,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在融结成膜过程中,一部分被挤至膜与织物之间界面,从而削弱了与织物的粘结强度,使产品的耐水压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部分被挤至膜的外表面,引起膜表面的涩滞感,造成涂层织物的手感不爽。非皂乳
液类(也有称无乳剂型)涂层剂不含乳化剂,对织物主要进行精细涂层防水整理。整理后的织物能保持原有的风格,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很高的牢度,手感滑爽,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水溶类是一种特殊的胶体分散液,是在高聚物中引入亲水性官能团,能在水中呈澄清状态,水溶类的分子量一般在10-20万左右。国内已有报道,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平均粒径在50nm以下,外观为半透明胶体粘液,选择2D树脂作为外交联剂,用含氟树脂进行后拒水整理,可使涂层织物获得更高的耐水压值和拒水性[3]。目前国内该类产品多为外交联型,应用时须加入交联剂,给厂家应用带来不便。近年国内有人对水性超微乳自交联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其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2防水透湿涂层整理剂 经此类涂层剂整理过的织物同时具有防水和透湿两种功能,其防水透湿机理是依靠成膜时形成大量的微孔。这些孔隙小于2微米,能阻止水滴(平均直径100微米),却允许水蒸气分子(平均直径0.0004微米)通过,从而获得防水透气性[5]。为了改善聚丙烯酸酯类加工织物的通气透湿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将含有羧基,羟基,腈基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溶解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制成涂层胶,涂后经温水处理,去除溶剂并使共聚物凝固,干燥去水使共聚物在织物上形成微孔薄膜。这种涂层胶以湿法涂层处理织物通气透湿性良好。与干法相比,湿法涂层较为繁杂,因此开发既能干法涂层,又防水透湿的织物涂层胶势在必行。我国于80年代中期研制出此类产品如PP-3,系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乳液聚合而成[5]。2.3多功能性涂层整理剂 目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已从过去的防水透湿型产品发展到多个品种,主要包括阻燃,防风,遮阳及泡沫涂层整理剂,甚至还兼有几种性能的多功能产品。其中又以阻燃涂层胶发展最快。研制开发阻燃涂层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阻燃性单体共聚;另一种是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阻燃协效剂和阻燃剂。此类产品有美国White公司的Caliban F/R P-44和P-53,其阻燃剂均为十溴二苯基化合物与氧化锑的复合物,阻燃性好[6]。国内也有阻燃涂层产品,如天津纺织工业研究所的C-20,其性能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媲美[7]。日本公布了用于电磁屏蔽的阻燃金属涂层织物,在此织物涂层的一则涂以丙烯酸聚合物Toacron SA 6218为主的涂层,在另一则涂以含阻燃剂的聚氨酯层Resamine UD[8]。泡沫涂层加工是纺织品涂层整理的一种新型工艺,其中的泡沫涂层整理剂是关键,FCA-100是国内出现的一种泡沫涂层整理剂。3.聚 氨 酯 涂 层 胶(Polyurethane 简称PU)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 —N=C=O + HOˉ → —NH-COOˉ 20世纪70年代,德国Otto Bayer 首先合成了PU。在1950年前后,PU作为纺织整理剂在欧洲出现,但大多为溶剂型产品用于干式涂层整理。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ZF环保法规的出台,水系PU涂层应运而生。70年代以后,水系PU涂层迅速发展,PU涂层织物已广泛应用。80年代以来,PU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PU纺织品整理剂的研究较晚。聚氨酯涂层剂是当今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 Ø 涂层柔软并有弹性; Ø 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 Ø 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 Ø 耐磨,耐湿,耐干洗。其不足在于: Ø 成本较高; Ø 耐气候性差; Ø 遇水、热、碱要水解。PU涂层剂按组成分类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按使用上采用的介质分为溶剂类和水系类[2]。3.1溶剂型PU涂层胶 溶剂类PU具有良好的强伸度和耐水性,但毒性大,易燃烧。从组分上来说,它还分为双组分类和单组分类。双组分产品由预聚物和交联剂组成,预聚物是将异氰酸酯与低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末端为羟基的预聚物。交联剂则是含有多个(三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在涂层整理时,预聚物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热固**状薄膜,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性能。此类产品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7367 SL。单组分产品为线状结构,有无定形区也有结晶区,是热塑性的。单组分产品由端异氰酸酯基(—NCO)的预聚体经扩链而成。产品如国内的AR-1401,国外的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2016 EL,2116EL。Bayer公司的Impranil系列。溶剂型PU涂层胶大多使用DMF,或甲苯与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溶剂。为了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溶剂型涂层整理剂一般采用湿法涂层工艺加工织物。3.2水系型PU涂层胶 水系型又分为水溶性和水分散型两种。水系PU用于织物涂层整理,量大面广,如日本的Superflex系列,德国的Imperanil水分散系列。水系PU成膜性好,并有较好的防水性。Elastron CT-7,C-52均为水系PU,用于防水透湿涂层。水分散型PU可制成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散液。水分散型PU对酸碱敏感,在酸的存在下,阴离子PU将凝聚,而阳离子PU不耐碱。水系PU涂层胶最初采用转相乳化法制造,但产品中含有乳化剂,对粘着性、强韧性和耐水性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乳化型水系涂层胶逐渐增多,其主要原理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水系PU涂层胶通常用于干法涂层。为提高涂层产品的耐水性、柔软性和耐久性,应进行前、后防水整理。PU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分子间力很强,导致其具有优良成膜性,能够在织物上形成坚韧而耐久的薄膜,拒水性良好,它还具有一定透湿性。其原因是:一方面PU中的极性基团或亲水基团,如—OH,—NHCOO—,—SO3H,—COOH等的“化学阶梯石”[9]作用,使水蒸气分子沿着阶梯从高湿度一侧迁移到低湿度一侧;另一方面PU由软段和硬段组成,分别形成结构中的无定性区和结晶区,由于无定性区分子链比较松散,结构不紧密,水分子容易进入,并迁移和扩散,从而达到透湿的目的[1]。3.3 PU乳液改性 为了提高乳液及膜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需要对PU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目前,改性的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类:⑴改进单体和合成工艺;⑵添加助剂;⑶实施交联;⑷优化复合[10]。其中尤以复合乳液的研究最为活跃。4.有机硅(聚硅氧烷)类涂层胶 20世纪70年代,有机硅类涂层整理剂开始发展。Dow-Corning公司推出了Syleoff 23等涂层整理剂,此外,Bayer公司,Wacker公司以及日本的信越公司均开发出聚硅氧烷类纺织品涂层整理剂产品。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的主链由硅氧键连接而成,而硅原子上又接有烷基,苯基等构成的侧链,故其具有半无机半有机的高分子结构。构成聚硅氧烷主链的Si—O—Si链的键角较大,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较长,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此外,Si—O键长达0.193nm,这样使得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为代表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不易发生结晶化。因此,其容易透过氧气,氮气甚至水蒸气分子,用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湿性。有机硅类涂层整理剂主要由具有活性基团的聚硅氧烷弹性体组成,在金属盐或有机酸盐的作用下可以进行交联反应。采用不同的聚硅氧烷弹性体和不同的催化剂能使涂层纺织品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风格。Dow-Corning公司的涂层整理剂主要以高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为基础。为提高其粘合性能,大多采用引入交联基团的方法。将有机硅弹性体与其它涂层高聚物混合使用,可改善其它涂层胶的手感、透气性和耐磨损等性能,有机硅弹性体与其它涂层胶混合是涂层加工的发展方向,很多科技工作者都集中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聚硅氧烷类涂层整理剂也有研究,选用聚硅氧烷系涂层剂和聚氨酯涂层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涂布于织物上,得到令人满意的防水,透湿效果。其作用机理是:防水性取决于涂层连续厚膜和聚硅氧烷的拒水作用。而透湿性能则依赖于聚硅氧烷良好的透气性和聚氨酯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化学阶梯石”[9]作用,通过吸附-扩散-解吸方式进行传湿。国内如北京度辰公司的有机硅精细涂层整理剂CT-500L,CT-500E,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等混配使用,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拒水性,同时改善织物的柔软滑爽手感,增强织物的撕裂强度和抗皱性能。5.发展趋势 涂层加工是纺织品后整理加工中比较重要的加工方法,涂层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5.1向环保节能型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及ISO14000的颁布和实施,完全水分散,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无溶剂污染的环保型涂层胶是国内外竞相开发的主攻方向。美国Polytech公司推出的Ureatech,据称被誉为“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品”,国内也有该类产品的报道[11]。针对全球性能源紧缺,节能型涂层剂的发展不容忽视。5.2向高级化特殊功能型发展: 目前涂层织物的产品有防风,防水,透湿,防羽绒,阻燃,遮光等。科技的不断进步,织物经涂层处理后可以赋予特殊的功能。功能性涂层整理将越来越多,保温,增温,抗菌,防音,磁性,导电,闪光,夜光,反光整理等相继出现。如日本Asahikaseid公司的Biochiton,就是在聚氨酯涂层中加入甲壳质,据称对汗液、体液保持清洁,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12]。可以相信,涂层技术将向越来越精细化,高技术的方向发展。5.3向多功能型方向发展: 在提高防水透湿的基础上,赋予涂层织物其它功能,是未来涂层发展的趋势。天津纺织工学院在亲水PU防水透湿涂层剂(Qualitex-916 A&B)中加入阻燃剂(Antiblaze 100),可实现防水、透湿、阻燃三合一的效果[13]。据日本三菱公司报道,采用形状记忆PU涂层的织物“Azekura”不仅防水透气,而且其透气性可以通过体温加以控制,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14]。织物的涂层整理技术在国外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在这个领域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纺织染整后处理 篇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m3,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 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少产粮食700亿~800亿kg, 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在我国工业废水中, 纺织染整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 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2]。纺织染整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深、水质变化大, 是一类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尤其PVA浆料、人造丝皂化物以及大量新型助剂的广泛应用, 是使大量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进入废水, 若这些废水不经处理排入水体后, 将消耗水体溶解氧, 破坏生态平衡, 危机鱼类和其它水声生物的生存[3]。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工艺对纺织染整废水进行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主题部分
纺织染整行业排放的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具有毒性, 是一类污染严重且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处理此类废水若仅仅单独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通常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生化处理通常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等方法[4]。
2.1 物理化学法
2.1.1 吸附法
在物理化学法中, 应用最多的是吸附法。这种方法是指利用活性炭、硅藻土等多孔性固体物质, 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除去污染物的方法。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剂、天然矿物吸附剂 (活性白土、漂白土、硅藻土等) 、硅胶、活性氧化铝和腐植酸类吸附剂等。其中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吸附容量大, 性能稳定, 抗腐蚀, 解吸容易, 可吸附解吸多次反复使用, 是目前被广泛应用并研究得较为透彻的一种固体吸附剂, 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 处理费用较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谭力红等已利用炭黑这种吸附剂对纺织染整废水进行处理, 可使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色度达标排放[5], 同时吸附剂炭黑、粉煤灰取自工厂废弃物, 成本显然比活性炭低, 并且同样可取得一定的脱色效果。
2.1.2 混凝法
纺织染整废水的混凝处理是以胶体化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利用该方法可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该方法是向废水中投放化学混凝剂, 通过与水中的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以及网捕作用, 使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由溶解状态或胶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 沉淀去除生成的粗大絮凝体, 从而达到净水脱色的目的。常见的混凝剂有无机盐类混凝剂 (铝盐、铁盐) 和高分子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 [6]。选择合适的混凝剂, 可使纺织染整废水大幅脱色, COD和BOD5值大幅降低, 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目前, 混凝沉淀法处理染整废水已经得到广泛普及, 在工业废水、印染废水中显得更加突出。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管理方便, 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 需随水质变化而改变投料条件, 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
2.2 化学法
2.2.1 氧化法
染整废水脱色是去除废水中残留的染料、悬浮物、浆料和助剂等显色物质, 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生化和化学脱色等方法。在各种处理方法中, 氧化法是染整废水脱色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氧化剂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或者无机物质, 最终减弱染料的发色能力。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有氯氧化剂、臭氧和芬顿试剂等。氧化剂臭氧在所有氧化剂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和成熟[7]。芬顿试剂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特别适用于难生物降解处理和一般化学氧化难以奏效的有机废水氧化处理。文献[8]研究了芬顿氧化法对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 处理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达到排放标准, 且该法处理成本低, 操作简便。
2.2.2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通过电极反应使废水得到净化, 实质上是利用直流电进行溶液氧化还原反应, 污水中的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 在阴极被还原或者与电极反应产物作用, 转化为无害成分被分离除去。它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9]。电化学方法可分为:内电解法、电絮凝和电气浮法、电氧化学。其中最广泛应用的内电解法是铁屑法, 即将含碳铁屑浸于电解质溶液中, 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 与染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从而破坏染料发色结构。此方法所使用的铁屑价格低廉, 具有高效、设备简单、投资费用低等特点, 且能明显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是一种良好的高色度染料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 总结部分
纺织染整废水水量大, 色度高, 水质变化大, 有机污染物浓度高, 成分复杂, 且印染行业中PVA浆料和新型助剂的使用, 使难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废水中含量大量增加, BOD5/COD值大幅降低。单一处理工艺均很难达到要求, 需对不同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 同时也可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相结合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 使工艺和技术更加成熟, 这样既可提高处理效果, 又可降低处理成本[10]。然而, 单一的终端处理废水仅仅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应使“终端处理”改为“源头控制”, 这才是今后处理纺织染整废水甚至是所有工业废水的较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丛丹, 张学强.谈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J].生态与环境工程, 2009, 3 (16) :200~202.
[2]王辉, 张玥, 李朗晨.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 (10) :279~280.
[3]陈季华, 奚旦立, 杨波.纺织染整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4]郑铭, 刘宏, 陈万金.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熊道陵, 林俊.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007, 9:10~15.
[6]高廷耀, 顾国维, 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路希鑫, 严子春, 路希超.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 2009, 3 (28) :2~15.
[8]Montserrat Perez, Francesc Torrades, Xavier Domenech, etc.Fenton and photo-Fenton oxidation of textile effluents[J].Water Research, 2002, 5 (36) :2704~2710.
[9]傅平青, 程鸿德.印染废水治理研究现状[J].地质地球化学, 2001, 4 (29) :86~91.
纺织染整后处理 篇3
正文目录
第一章纺织染整助剂产品概述1
第一节产品定义1
第二节产品用途2
第三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3
第二章纺织染整助剂行业环境分析5
第一节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5
一、中国GDP分析5
二、固定资产投资6
三、工业发展形势分析7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8
五、2013-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9
第二节我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1
一、产业政策分析11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12
第三节我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4
一、我国纺织染整助剂技术发展概况14
二、我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技术发展趋势15
第三章中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分析18
第一节纺织染整助剂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18
一、2010-2013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规模分析18
二、2013-2017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规模预测19
第二节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21
一、2010-2013年中国纺织染整助剂产量分析
21二、2013-2017年中国纺织染整助剂产量预测22
第三节纺织染整助剂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24
一、2010-2013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需求分析2
4二、2013-2017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需求预测25
第四节纺织染整助剂价格趋势分析27
一、2010-2013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价格分析27
二、2013-2017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市场价格预测28
第五节纺织染整助剂进出口数据分析30
一、2010-2013年我国纺织染整助剂进出口数据分析30
二、2013-2017年国内纺织染整助剂产品未来进出口情况预测
第四章纺织染整助剂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34
第一节纺织染整助剂产业链分析3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34
二、纺织染整助剂产业链模型分析35
第二节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37-1-31
一、2010-2013年主要原料产量分析37
二、2013-2017年主要原料产量预测38
第三节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40
一、2010-2013年主要下游产品消费量分析40
二、2013-2017年主要下游产品消费量预测41
第五章纺织染整助剂主要生产厂商介绍44
第一节重点企业一44
一、企业简介44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45
三、企业未来发展策略46
第二节重点企业二48
一、企业简介48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49
三、企业未来发展策略50
第三节重点企业三52
一、企业简介52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53
三、企业未来发展策略54
第四节重点企业四56
一、企业简介56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57
三、企业未来发展策略58
第五节重点企业五60
一、企业简介60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61
三、企业未来发展策略62
第六章纺织染整助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65
第一节2010-2013年中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集中度分析65
第二节纺织染整助剂国内外SWOT分析66
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七章业内专家对中国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69
第一节投资机遇分析69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率对行业的支撑69
二、纺织染整助剂企业在危机中的竞争优势70
三、殴债危机促使优胜劣汰速度加快71
第二节投资风险分析73
一、同业竞争风险73
二、市场贸易风险74
三、行业金融信贷市场风险75
四、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76
第三节投资建议分析78
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78
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79 67
第四节行业应对策略8
1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8
1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8
2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83 第五节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8
5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8
5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86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87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88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89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
【报告价格】[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纺织染整后处理】推荐阅读:
纺织染整专业05-22
纺织染整助剂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07-28
染整工程07-05
染整工业06-11
连续染整设备10-16
染整专业实习报告09-13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09-14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08-13
纺织结构07-27
纺织设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