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

2024-08-05

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共4篇)

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 篇1

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

一、现代包装艺术审美理念中的人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审美观的改变,要求现代包装艺术能够在符合时代审美观的同时实现人性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现代包装材料首先突破了单一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包装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新型材料,使包装能够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进行材料运用。例如在为食物进行真空包装时,就需要采用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并在包装上印上运输要求等事项。现代包装艺术在商品保护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并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对包装进行调整,例如在为儿童食品进行包装时,采用的材料比较容易拆开,使儿童无需求助父母,能够帮助儿童养成不依赖别人的好习惯。在结构造型方面,现代包装艺术也在不断创新,造型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现代艺术气息,使包装更显活泼可爱。传统的审美理想是反映自然美的形体,将人类的本性屈从于外物美的展现[2]。人类本身的情绪得不到发泄,感情上的审美无法得到满足,而现代包装艺术通过多样化的造型和结构,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人们带来了快乐和满足感。例如,在现代包装艺术中经常会运用到的涂鸦艺术,能够将人们深藏心底的情绪通过涂鸦充分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包装的人性化。传统审美理想中美的标准是“温柔淳朴”,而现代包装艺术中为人们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也对传统审美理想造成了一定冲击。现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商品包装只有充分吸引人们的眼球,才能够与消费者的审美观形成共鸣,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现代包装艺术审美理念中的时代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先进文化的不断涌入,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推动了人们对美的追求。现代包装设计趋势的多元化,也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3]。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顺应时代的脚步。在现代包装艺术中,设计者打破了原有的构图形式,大胆尝试、不断实践,为构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转变了包装艺术中字体的设计,积极运用时代感较强的文字,例如pop字体等现代变形美术字体。在突破传统局限的同时,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包装艺术审美理念中的时代性,摒弃了传统审美理想中单一的审美观点。

三、现代包装艺术审美理念中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现今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现代包装艺术强调创新性,根据现代人精神、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积极尝试各种创作方式,力求创作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包装。相对于传统审美理想中的统一审美标准,现代的个性化审美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现代包装艺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细分后的不同群体进行再次细分,深入分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使包装风格更加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生疏、冷漠,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和热情,人们更加需要别人的关注。现代人们认为个性化能够突出人的存在感,使自己能够更加吸引别人的.注意,这与包装艺术的个性化理念殊途同归,只有个性化的包装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商品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淘汰。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包装艺术中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就是通过不断的突破,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并对传统审美理想中的统一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结论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的引入、碰撞、交融,使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一定的转变,现代包装艺术为了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求,也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现代包装艺术审美理念中的人性化、时代性和个性化,也对传统审美理想造成了冲击,改变了传统审美理想统一的审美标准,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传统审美理想下现代包装艺术论文 篇2

艺术的现代性开始于19世纪晚期历经了整个20世纪的发展、繁荣并延伸到了今天。“先锋艺术”的表现特征呈现的是一种反叛传统文化的特征, 他追求的是一种刻意去打破或违反人们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的艺术效果。坚持艺术至上, 在形式和风格上追求新奇、特立独行, 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的变化。作品往往是注重挖掘人物内心思想, 注重刻画描绘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甚至梦境, 广泛采用隐喻、暗示、象征、联想、知觉化等技巧手段, 更有甚者会将诸多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 普通观众比较难以理解!然而我们并不能否认艺术现代性的“特定性”, 因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相对的古代和现代, 有先锋有传统, 传统审美理想也就必然与现代艺术, 尤其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先锋艺术”发生激烈冲突。“先锋艺术”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逐渐由冲突走向融合, 也标志着“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 审美思维方式方面的冲突, 中国传统审美思维方式追求静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们心灵的自由。自古以来, 中国一直传承着自己独有的, 自成体系的一套审美体系, 他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凝结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审美理想。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从思维方式角度出发, 体现的是注重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和感性的心理体验的特点, 这种审美思维方式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方式, 是人与世界融合, 在追求心灵的物化的同时, 亦追求万物的情话, 追求意境、传神, 达到心物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老子所云:“塞其兑, 闭其门”, 净化清洁心灵的尘埃, 使内心达世界到最大虚空、静寂, 从而更直观地来体会和感悟世间的万事万物, “和其光, 同起尘”达到“玄同”的艺术理想。图画者所以, 怡悦情性, 若非穷玄妙于意表, 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我国传统审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这种充满着虚空灵动, 蕴含着虚清、神韵、飘逸的意境审美思维方式。所以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讲求“气”“韵”。晋代顾恺之的关于绘画“传神论”, 南朝谢赫在通读魏晋以来各种鉴赏评论基础上所总结并提出了“六法论”, 而“六法”首推“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绘画表现的目的, 绘画要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妙在能会、神在能离”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追求是一种清高的格调。“先锋艺术”的审美思维方式是受西方文艺复兴主义思潮影响, 提倡的是以人为中心,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即人神对抗的思维倾向。虽然“先锋艺术”和中国传统审美思维方式二者从表象上看都是以“人”为中心, 但他们在审美思维方向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现代“先锋艺术”在艺术思维上力求展现的是以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和控制力, 强调重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一定的时期“先锋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神对抗”, 追求人类在意识形态上的觉醒和进步, 相对于传统审美思维方式显得缺乏一定的宏观整体性, 思维方式类似解构主义, 缺乏主体内心的自省, 通过肢解、分割使主体思维独立单一。艺术更强调追求审美性与现实性, 不再以“模仿”为核心, 更强调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如塞尚强调结构和色彩关系, 凡·高更追求狂热的艺术激情, 马蒂斯重视创作的自由发挥, 高更强调神秘性、追求近乎游戏式充满原始稚气的画面效果, 毕加索则希望在平面上画出物体六个面的不同形状;“先锋艺术”藐视一切“模仿”的形式, 歌颂一切“创造性”的形式。像或不像不再艺是术的评判标准, 人的内心主观世界的主导作用被“先锋艺术”进一步强化, 正式出于这种原因, 客观物象在“先锋艺术”艺术家笔下展现出的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扭曲与变形的形象。

其次, 审美价值取向的冲突, 在传统的审美价值观中, 国人素以天地与人生为一体,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就是一种最大的美, 在这种心理基础之下, 人们的审美行为主要以强调自我反思、自我体验和自我证悟的方式存在, 审美主体状态强调的是与外界自然规则的统一, 《周易》认为, 宇宙是一个动态过程, 由阴, 阳两种元素交集而成。“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庄子提出, 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扬光大, 发展成一个哲学思想体系, 并逐渐演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主体。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提出“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的观念, 认为人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系, “天人合一”也就是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内在机制的宇宙一体化, 天理先于人和万物, 却又寓于人和万物之中, 天理即内在的超越。天人合一, 天是道、理、本体, 天人合一之境, 是与道合一、与理合一、与本体合一。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 理未有穷, 知有不尽。中国古人正是本着这种对大自然的特殊情感来完成他们对美的理想追求。中国传统画家讲究以借物寓意方式, 常常“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至身在名山大川之中, 在大自然中感受人生, 在诸如“虫草顽石”、“枯藤老树”等世间无情之物身上付诸以情感, 使之变成有情之物。于泼墨挥毫之间, 画中的顽石呈现出“雪尽身还瘦, 云生势不孤”的气概、画中的山林一显“春山澹治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美好意境。“先锋艺术”的审美取向强调的则是主体对人生的悲观消极的态度或是对社会厌恶不满发泄, “先锋艺术”的价值取向倾向于个人自我价值、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分离, 常常通过用激化自身内部的方式,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话语形式, 来展现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上所面临的困惑。

再次, 艺术表现形式的冲突, 首先, 中国传统绘画可谓中国文化之精华, 以毛笔与水墨为材料, 注重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墨从笔出, 笔以墨显, 笔取其气, 墨取其韵”, 简洁而单纯的黑白墨色充分展现出画家心声, 于笔墨之间汇聚了画家精神追求和实践经验, 创作和运用各种造型符号来表现作品, 在作品蕴含着儒释道的哲理, 将人生、艺术、哲理通过作品的表现力传递给大众。其次,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重意忘形, 讲究“形散而神聚”, 着重强调的是世间万物的内在气韵姿态、生命神采, “形似备而无气韵, 虽似而死。” (《圣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纵观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 抛开八大山人、石涛、白石老人等写意大家的画作姑且不论, 即便是传统的工笔画, 虽然经过作者悉心勾勒、精心渲染, 但画中表现出的山水、人物、花鸟等也均不会是单纯的模拟, 刻意追求形似, 而是追求以气韵求其画, 则形似在其间。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西方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则着重写实、求逼真, 强调科学的、准确的刻画事物。西方现代艺术则不同于西方传统艺术, 印象派的出现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里程碑, 印象派否定了西方传统绘画单一的、写实的表现形式, 放弃那些严谨的造型。自此西方美术开始涌现出诸多流派, 涌现出各种各样艺术表现形式。“欧洲现代派艺术之父”塞尚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 他摒弃了西方传统观念的创作法则, 完全依靠自己特有的观察方式进行创作, 并有意识地去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 通过概括和取舍, 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 从零开始作画, 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塞尚提倡的这种创作中的主观性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基础。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着意再现于实的情感, 表现的主体对事物的感受, 而非眼睛里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作品强调自我表现, 表现形式上更为随心所欲的运用色彩, 甚至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采用了变形的方式, 以此来表现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从印象派到野兽派、从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各种现代美术流派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锋”, 赋予人类崭新的艺术震撼, 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 一些中国现代先锋艺术家打着复兴中国艺术的旗号, 盲从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绘画方式, 牵强附会、将摹习西方现代艺术视为中国当代“先锋艺术”。东西方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艺术发展轨迹, 一味地仿照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那是在毁灭中国艺术之灵魂和生命。

最后, 当代中国传统艺术与“先锋艺术”的冲突及调和,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要求艺术所体现出的不仅形式和内容的美, 还要表现出积极地社会教育作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画者, 成教化, 助人伦, 穷神变, 测幽微。”“中国古代美学强调审美的他律性, 这种思想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艺术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先锋艺术”总是用来特指在艺术前言比较另类、边缘、激进的艺术探索现象, 并且包含了对主流艺术的反叛。”人们更注重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体验, 而不再拘泥于某些抽象、空洞的理论或者信念, 如果这些理念不能让人们信服和接受, 就必然会受到大众的怀疑和摈弃。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最具存在意义的生命表现形式在于表现和张扬精神。“先锋艺术”正是具备了艺术这种本质特征, 才使得人类的意志和人类的本质力量在人性和认知的极限上得到最大限度和最深刻的表现。人类发展表明:当人类过分精神化时, 往往需要世俗生活加以调和, 当“世俗化”到达一定程度时, 理想主义的声音又会重现;当人类的理想太过高调发展成极端主义时, 又必需要回到现实之中。中国当代艺术既不能完全被所谓的“先锋艺术”“前卫艺术”所摆布, 又要自觉地从“说教者”的位置走下来建立起新的审美理想。当“先锋艺术”出现过度“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情况, 艺术家们就必需要重举审美理想的旗帜, 通过凝结着思想和智慧的艺术创造, 继承传统审美理想, 传承传统文化精华, 把审美观念物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上, 使人们欣赏艺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又能陶冶性情、启迪思想、提升精神。

中国的传统审美理想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强调的是天人合一, 坚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随着当代社会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的主观个性越来越被强调, 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趋向也应该适应这一趋势, 更多地去关注作为个体的人。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飞速发展, 艺术功能与文化形态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 必需要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 充分挥发人类的自由情感, 才是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原则, 人类社会才会在精神层面上找到出路。在当代中国, 传统审美理想与“先锋艺术”的冲突给予的启示是:艺术的精神要跟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是包容了时代精神与生活气息的艺术。同时, 中国的艺术还必须坚持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之路, 既要倡导精神自由和形式自由的现代“先锋艺术”追求, 又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完美的演绎。

参考文献

[1]周贞园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9, 24 (3) .

[2]甘露中原民间美术的审美意涵和发展策略[J].美与时代 (上半月) , 2008 (4) .

[3]游江观念的流变与艺术史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专稿.

[4]汤艳艳刍议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J].西北美术, 2006 (3) .

[5]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李本正英国艺术史的成长和它从欧洲获得的益处[J].新美术, 2004, 25 (1) .

[6]郭志炜传统美术图像在大众审美中的疏离[J].美术观察, 2007 (10) .

论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颠覆 篇3

关键字:先锋艺术;传统审美;颠覆

先锋艺术简述

先锋艺术是现代艺术流派中最具有反叛先导的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先锋艺术的起始阶段可从20世纪初起,社会的变革使各种新思潮给了人们思想的新冲击。

先锋派的艺术有着种类区分,包括达达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每种观念和派别的表现方式和原因都相异,但可以确定,这些都是现代主义的艺术在人,社会,自然和认识自我的中产生了失衡。先锋艺术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些艺术家的个人主义,这也许并不是一些艺术家个人的情绪表达,而是代表了一个群体,乃至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一部分。

传统审美的颠覆

传统的审美是大众们对于艺术的一种基本认知,理想化的艺术是高雅浪漫的,“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寄托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传统的审美理想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如中国古代楚灵王喜爱他的臣子们的纤细腰身,所以这些大臣们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用腰带勒紧腰身。从唐代的仕女画中,可以看出唐朝以“丰腴”为审美标准,所以,即使是传统的审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审美理想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

如以绘画为例,艺术的审美也与其各种功能相关。欧洲中世纪时的教堂建筑多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由于在欧洲中世纪的整个社会当中,基督教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艺术是为政治宗教服务的。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的艺术在审美和理念上已经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此时出现的艺术作品,充满着人文情怀,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乔托,已经开始探索画面中确切的透视空间。相对于中世纪来说,这可称之为先锋与前卫。18世纪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诞生了很多承前启后的作品,雕塑大师罗丹的《地狱之门》,《青铜时代》都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非凡的艺术追求的体现。然而,他所创造的《巴尔扎克纪念碑》却在当时受到了评论界的指责和攻击,他们无法接受将一代文豪塑造成为一个夜间披衣起床,不修边幅的形象,在后世看来,这件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文豪形象,但在当时,这种手法是标新立异的,是当时的一种非主流的,特殊的,先锋艺术。

从上文可以看出,艺术的审美理想是一直在发展的,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新古典主义浪潮,看似是艺术审美的一种回流,但其精神内在还是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所发展的。每个时代的“先锋艺术”都经历过质疑与不解,用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

西方现代主义中的“先锋艺术”

但总的来说在西方现代艺术出现之前,艺术总是优雅而浪漫的,无论在视觉,听觉上都以观者的审美需求为创作宗旨。现代先锋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优雅的局面。

20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一些新思潮,都具有一些批判传统美学观念,嘲讽普世价值观的一些特点,其中达达主义由为明显。“达达主义”的先驱—杜尚,他在1917年的一个参展中,把一件磁小便器送到了展览上,并命名为《泉》,但杜尚的《泉》显然不是对大师安格尔的致敬,这件作品充满着讽刺与戏谑。普遍观点认为一件艺术品要让人们有美的感受,在技法上要系统的创作,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才能展现在世人眼前。但当时著名的收藏家沃尔特·阿伦斯伯格却收藏了这件作品,但杜尚的《泉》成为了现代先锋艺术承受质疑的一个代表。

风行美国的波普艺术是一种通俗易懂,普罗大众,活泼的先锋艺术,它承载着消费文明的欲望。波普艺术家们每个人的创作手法,表现主题都是对艺术的一种大胆,颠覆性的尝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先锋艺术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方式层出不穷,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

中国当代的先锋艺术深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先锋艺术却和西方这种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方式都十分不同,中国的先锋艺术其反叛性,创新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只相对于中国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也诞生了各种令人新奇与赞叹的作品。但是传统的审美理想与先锋艺术之美并不是一直对立的,即使先锋艺术颠覆了一些传统艺术之美,有些时候只是表现方式,艺术载体等颠覆了传统,表达的却也是时代特点,与传统艺术的追求并不相悖。

在2012年4月18日,先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湖的中央平台船上,进行对西湖美景的写生,但这次的写生是用火药爆破于丝绸之上,创造出“火绘”西湖美景。其最终效果具有一定的偶发性,让观者充满了赞叹与好奇。所以说,即使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姿态,但还是会回到艺术的本真—对美的追求。“西湖火绘”颠覆了传统的审美,却又没有背离传统艺术理想对于美的追求,是现代先锋艺术的探索与传统审美的结合。

小结

随着文化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先锋艺术也层出不穷,但是“先锋”不是表面的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而是有着时代精神和特殊的人文内涵,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承载的先锋艺术才具有艺术价值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2008,4

[2]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8,3

[3] 王宏建;中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论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冲突 篇4

关键词:先锋艺术,传统审美理想,冲突

一、先锋、先锋派及先锋艺术

关于“先锋”及“先锋派”,荒诞派戏剧的鼻祖———尤奈斯库在《论先锋派》中这样解释:我打开了《拉露斯词典》查了“先锋”这个词。我看到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陆军、海军或空军———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进入行动作准备……”因此,说先锋派是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先驱现象从这个词的字面上讲是说得通的。它应当是一种前风格,是先知, 是一种变化的方向……这种变化终将被接受并且真正地改变一切。

先锋派(Avant-garde)原本是法语词,借助法语军事术语“先锋”一词 ,最初是指19世纪中叶法国和俄国往往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后来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奥登(W.H.Auden)称“先锋派”为“种族的触角”(Thea ntennaeof the race)。“先锋派”是其直接的译意。 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指涉新颖的或实验性的作品或人物,尤其是对于艺术、文化及政治的层面。

事实上,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以及虚无意识。

百度对“先锋艺术”的解释为: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广义的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狭义的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出现的, 反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一些艺术流派。先锋艺术这个词出现在西方的现代主义之中,是西方现代主义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考察现代艺术史,包括他们后来所做的, 就是一种原创性———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艺术样式。因此,原创性是西方先锋艺术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即新的语言模式。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 ,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雷蒙德·威廉斯在《现代主义与政治》中这样描述:……我们必须超越这些单个的人, 去注意各种艺术运动和文化构成的汹涌湍急的连续性, 它们构成了如此之多的欧洲国家的现代主义、然后是先锋派的真实历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先锋派, 先锋派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锋派”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和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国,它的比喻性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先锋派在广泛的意义上指那些文学艺术的前卫, 为文学共同体的难解题活动充当前卫的实验者。

二、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冲突的原因

19世纪逼真传神快速的照相技术 ,令艺术家们危机不已 ;魅力四射的东方艺术, 在线造型的平面写意中充满了巨大表现力,更令它们惊奇与清醒;特别是20世纪电影电视等更现代化手段的出现, 西方艺术家更认识到美术已不再是唯一反映和记录客观对象的形象化的手段;尼采、帕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观点及学说的影响, 又使人们的思想从关注客观世界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兴趣。事实上进入20世纪以后, 先锋派的实验语言便逐渐脱离了早期的与工人运动有关的象征性传播符号, 它抛弃了可以明显辨识的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这使马克思主义者对先锋派的态度变得敌对)。在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看来,新的先锋派的反叛和纯粹美学逻辑只是一场自足的针对内容的艺术形式的造反。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先锋派的概念就是与对生活和政治的介 入紧密相 关的。这 使先锋派 与艺术自 律原则 (theprinciple of artistic autonomy),常常处于一种冲突关系。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诸多缘由,在一定的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19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世界美术进入了现代美术阶段。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 其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引发了20世纪世界政治的激烈变化, 而且加剧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冲破旧有的羁绊,打破旧的常规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我们面对前辈大师的名作时,敬仰之心无从描述,当面对自己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时, 我们无非有这样几种可能:要么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此后彻底放弃所从事的艺术;要么愈挫愈勇,奋起直追,勇攀高峰,此后一直在努力;要么就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通常来讲在第二种情况之下, 想要超越大师们所创造的高度, 是无法企及,或者说是几乎不可能的。况且大师永远存在于历史之中,是一个无法触及的对手, 甚至连被称之为对手的机会都不存在。第三种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唯一可以预见成果的做法。先锋艺术的出现及其做法就可以理解了。在此情况下,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遭遇既然是不可避免, 冲突就是早晚的时间问题。传统的和谐被突破、美与丑的界限被模糊;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不同的风格纵横交错;审美似乎已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刺激。

三、先锋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冲突表现

1.以主观精神表现突破写生再现传统。

传统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其别具一格的辉煌的审美形态,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人格构成及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和基本的审美范畴。千百年来,绘画和雕塑一直以模仿再现客观对象作为不可动摇的准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认为,模仿写实只是一种艺术观,不冲破这种传统,艺术的天地难以拓宽。后印象派画家率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主观精神表现,塞尚开始以主观概括对象,远离客观模仿,凡·高则以极富激情的色彩和笔触表现个人内心的强烈情感;高更更以象征性、神秘感表现自己思索中的可是形象。他们共同开创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先河,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接着,艺术家们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东西原来是人的内心。艺术表现的新天地、新领域应该是表现内心的真实。20世纪上半叶最具突破性的观点是表现心灵的真实和表现纯粹的主管情感。因此,出现了一批先锋派: 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表现派既认为绘画不应该作自然对象的奴隶,又不应该仅仅是画面的精心构造,而是表现画家的心情意志,必须是画家内在情感的外在图像;以毕加索和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派认为画面的经营构造是画家的能力和权利,画家是画面的创造者,应该像上帝一样任意安排画面;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画派则认识到绘画不是靠着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线条与形状主宰整个画面,这些绘画的元素赋予了画面生命与美; 达达派在对社会和现代物质文明进行思考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已经过时,现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因而要破坏一切,打倒一切。进而才能在纯粹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文明; 超现实主义者们则热衷于表现人类的潜意识领域, 通过表现反逻辑常理的物象组合,展现鲜为人知的潜意识世界。

2.以多元化取代传统的唯一的审美标准 。

在先锋艺术产生之前,人们头脑中统一的、绝对的审美标准是以写实再现的手法表现真实和优美。先锋艺术则冲破了这种传统,艺术的天地开始扩展到了人们心灵情感的真实,艺术的倾向开始出现多元化,不再是一元的、单向的和唯美的。正是因为这种种怪诞丑陋或痛苦不堪的画面的所谓的“丑”的介入,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视野得以无限扩展和丰富。丑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违反审美规范、妨碍审美观照,古典美学把丑作为美的否定状态,并与人性的“恶”相联系,因而古典艺术一般不接纳“丑”而成为“美的艺术”。近代,丑逐渐进入艺术领域, 成为美学的一个范畴。进入20世纪以后,“爱好精致的花花公子与审美家也让位于粗野的、狂放的艺术家”。无论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还是立体主义,不再遵循定点透视的空间原则,甚至不以自然界为表现主题,而是直接描绘美术家的直觉和观念。这种“非客观”的美术,产生了许多与传统的“优美”相反的形象,这就是一种“丑的美”。

3.追求审美功能和纯视觉性 ,扬 弃文学性 、故事性 。

传统审美理想极其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 很注重主题与内容,是记录形象和事件的最佳手段。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艺术家越来越关注艺术的纯视觉性和审美作用, 认为各门类艺术应有各自的独特功能,正如文学诉诸人的听觉一样,美术应诉诸人的视觉,重在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图等形式因素,而不是用绘画、雕塑叙述故事。先锋艺术家们开始强调美术的纯视觉性和形式感, 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存在的必须抛弃文学性和故事性。例如,印象派画家便是追求艺术审美功能的第一批开拓者。莫奈、雷诺阿等在选取题材时多从光线和色彩等绘画形式因素出发,很少关注绘画的主题情节。到了20世纪上半叶则已蔚然成风,成为普遍的艺术理想。如马蒂斯在许多作品中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 康定斯基则在作品中追求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

4.以发现和创新作为艺术的最高价值 。

传统艺术的价值在于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在于艺术家审美趣味和技巧。先锋艺术产生之后,表现的对象转向心灵情感主观精神,因此人们开始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开始探索创造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此艺术家的创造力冲破传统的束缚, 开始突破甚至抛弃传统的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工具材料,开拓新的媒介领域,采用新的表现手段,一反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四、先锋艺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

先锋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因此,真正的先锋是精神的先锋,是体现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中的自由、反抗、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的个人操守, 是对人类命运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前景的不断发现。“先锋”一词从诞生之日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当被引入艺术领域,其自身的特质与内涵同艺术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紧密集合,使先锋艺术以独特的品格和意味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先锋艺术成为审美现代性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 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形式,其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叛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在空间上的本土化、边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艺术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性标志。

先锋艺术是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哲学思想及现代化生活的产物。先锋艺术的出现,其实就是西方美术发展的必然与延续,只不过是求变求新的艺术精神以“反传统”的姿态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更明确而已。从后印象派开始,经由他们首开西方现代美术之先河,以其理论和实践,引领艺术的进一步大发展。从此派生出众多现代流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巴黎画派、包豪斯,等等,相继登上西方美术的历史舞台。

上一篇:学习股票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下一篇:温暖的法律与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