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的审美快感

2024-06-06

声乐艺术的审美快感(精选10篇)

声乐艺术的审美快感 篇1

摘要:声乐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是一项集合了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唯有充分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架构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声乐艺术才能更加协调地融合声与情,将其艺术境界推向更高的层次。鉴于此,在表现声乐艺术时,我们需要正视并挖掘声乐表演的审美特质,充分认知声乐艺术之“美”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美”。本文从声乐艺术审美构成以及表现渠道的角度,阐述了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要素。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特质,表现路径

“美”是一种无形之物,依赖于个人的感官共鸣与内心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艺术以声音、形体语言等外在形式为载体,力图通过“声情合一”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可以说,声乐艺术是表现美、接近美、呈现美的一个“窗口”,其审美特质架构起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更高的审美层次。声乐作品的创作者是在亲临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文氛围中,根据自身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审美情趣、阅历感受、综合积累等条件的促动下迸发出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的。这个时候应该称做声乐作品的原始形态,它还不是物质的形态,仅仅是思想范畴中的东西(属于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属性)。所以他是带有强烈的审美思想的。

何谓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概括来说,可以理解为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外在因素和情感因素,对观众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境界的影响。通过声乐艺术这一形式,人们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并得到了内心的净化和提升。本文以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为研究试点,力图分析其审美要素构成,并探析出有效的表现路径。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要素构成

声乐艺术之所以具备相应的审美特质,是各种审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的结果。具体来说,这些审美要素是由词曲、声乐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构成的。首先,词与曲是声乐作品的“筋骨”,其中蕴含着特定的艺术形象以及创作者的情绪走向。声乐作品若想打动人心,就必须让词曲相互协调,合力表达出内容与情感主题;其次,光拥有好的作品是不够的,声乐必须依赖于外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声乐作品转化为一种可被感知的艺术形式,从而达成观众的情感共鸣。若想准确、完美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境界,表演者必须运用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并配合自身的情感因素,使声乐作品得以“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当表演者理解并把握住了声乐作品的内涵,并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观众,那么声乐艺术的审美要素便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审美职能。

二、表现审美特质的有效路径

如何有效地发扬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使之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体验,这是声乐工作者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归纳出以下几点实现路径,以期播撒声乐之“美”的“种子”。

2.1深入分析作品,带入心灵体验

一首声乐作品就如同一篇文章,词曲、表情符号架构起了声乐作品的“外壳”,而其中的艺术意蕴与情绪因素则是“灵魂”。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表演者需要仔细地分析作品,了解这首声乐作品对声音技巧的要求,以及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每一个声乐作品都会有基本的范畴框架,脱离于范畴之外的声乐表演必然会违背作品的本意,在规定范围内去挖掘作品中的意象与情感,才能创造出最为理想的声乐表演。由于表演者不可能具备声乐创作者所具备的情感体验,所以这时候,表演者需要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或者思维活动,进行带入式的情感揣摩,力图融入到声乐作品的审美空间之中去。唯有如此,表演者才能站在声乐作品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的二次创作。

2.2平衡声音技术与情感艺术的比重

声乐不仅仅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只有拥有着丰富的情感力量,声乐艺术才能冲击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发扬出更完整的审美特质。当然的声乐表演艺术,往往将较多的精力投放在声音技术是否科学、是否准确上,而忽视了情感艺术的作用。事实上,声乐是一项“声情合一”的表演艺术,只有“声”与“情”相互协调,才能营造出一份独特的审美空间。我们需要积极平衡声音技术与情感艺术的比重,尽量使两者达成和谐的状态。

2.3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为了使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更好地彰显出来,“声”与“情”应该构筑起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情感可以带动起声音。当表演者正确理解了声乐作品之后,就可以将恰当的情感熔铸到表演过程中去,继而利用声线、轻重、缓急等细节变化来表现声乐的审美氛围;另一方面,声音也是传递感情的途径。一般来说,声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息的运用,而气息也会影响到人的情感意识,唤起表演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声乐表演中的发声动作和歌唱状态都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为声乐情感的实现创造出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将得以有效地实现。

2.4用情感去感染听众

审美特质的最重要一条就是产生共鸣,只有产生共鸣才能够发生审美,当一种再高雅的音乐面对一群根本无法欣赏的听众时,他也是没有审美可言的,所以要注意把握好情感方面的问题,就是为了能够引起共鸣,也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加入时代的特色,才能够称为很美好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审美特质的表达了。

综合所述,声乐艺术是声音和情感的结合体。一旦“声情合一”,便可以拓展声乐艺术的意象空间,带给观众们更为真实、具体、美妙的审美体验。可以说,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是衡量声乐艺术创作和表演价值的关键度量值。只有充分地认知和发掘声乐艺术的审美特质,才能更好地表现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促成声乐之“美”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

参考文献

[1]梅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审美原则》[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2]骆斯琴.《声乐审美教学论》[J].艺术教育.2007(8)

[3]黄昌海;《论歌唱的艺术表现》[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3)

[5]陆剑;《论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气息运用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 篇2

关键词:声乐表演 审美体现 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71-03

艺术表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娛乐的一种普遍项目,声乐表演作为最基本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声乐表演者以自身为媒介,将观众与艺术相连接。声乐表演主要是通过表演者对艺术的品鉴来表达特定的感情。表演的过程是升华作品的过程,它是将音乐作品进行重新创作的过程,但却不脱离作品的主题。声乐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并对艺术中的审美体现有所掌握和了解。此外,为了使观众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共鸣,表演者应该了解声乐表演艺术的要点,从而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本文主要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对审美体现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原则

1.以声乐作品为基础

声乐表演艺术并不是对声乐作品的再现,它主要以原创声乐作品为基础进行再创作,这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主要原则。再创作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主观创造性的过程,它需要表演者融入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但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声乐作品的精髓保留,这也对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原创声乐作品与再创作结合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对原作品进行通透的分析和了解,从创作背景到艺术风格进行全局的把握,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如果不进行再创造,只是单纯的对作品重现,艺术渲染将会大打折扣。以声乐作品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是一种提高审美体现的表现。

2.结合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传达的艺术形式,它主要依靠表演者的演唱完成。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一定的艺术表现作为依据。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是决定声乐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著名的、优秀的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技巧精湛,能够灵活处理声乐表演艺术的要素,将作品彻底的进行解读和升华。然而,仅仅具备演唱技巧仍稍有欠缺,还需要大量的艺术表现倾注于声乐作品中。优秀的表演者能够灵活的将演唱技巧与自身感情相结合,通过演唱技巧来展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体现。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元素。

3.将历史作品现代化

音乐与时代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孕育着不同的声乐作品,因而,声乐作品便具备了时代特征。声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声乐被逐渐分支形成不同的流派,这也是声乐作品审美不同的主要原因。声乐作品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是声乐表演者必须所呈现的。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不仅要注重声乐作品本身的历史性,还应将现代元素与之进行完美结合。现代元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水平,表演者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敏感性来寻求现代元素与时代特点结合的平衡点,既能展现声乐艺术的时代感,又满足观众的审美趋势。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内涵

1.声音优美

声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来传递感情,以吸引观众,使得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无论是在表演过程中还是欣赏过程中,声音是最直观的体现。声乐表演艺术的声音优美绵长,通过时代和历史的沉淀,声乐所展现的声音也具备了一定的特点。站在听众的角度上,声音甜美、圆润等是一个专业声乐表演者专业水平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声音特色,比如婉转、优美等,也赢得了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偏爱。

2.音乐空灵

声乐的主要载体是音乐,声乐表演艺术的内涵主要依靠音乐来展现。声乐艺术之所以颇具魅力,正是因为音乐语言的变化多端。音乐具有不同的音阶和音符,通过将不同音阶和音符的组合,能够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旋律。音乐在声乐作品中起着衬托感情的作用。对于同一作品来说,不同的音乐背景能够渲染不同的情感氛围,达到不同的效果。

3.声情并茂

声乐是一种声音的表达形式。对于情感来说,声乐可以作为基本的载体。古往今来,用歌曲寄托感情的作品数不胜数,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声乐是通过声音传递感情的主要方式,声乐表演者的表演是一种情感的推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因而,可以与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声乐长期发展,使得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成为了重要的审美体现。

4.语言华美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语言上,而声乐作品的内涵在语言上也有具体体现。声乐作品之所以美,主要是由于它的语言华美。语言的对比、对仗、排比,无一不体现出语言的整齐。遣词造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能够展现别样的风味,不同的语言表现出的节奏、平仄体现了声乐的情调,语言的和谐成就了声乐的美。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审美体现的作用

1.使声乐表演的意蕴丰富

声乐表演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一种美的体现。它丰富的内涵一方面能够推动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艺术的展现相对困难。在表演过程中,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到表演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听众审美差异的影响,因此,它所蕴含的艺术美并不能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审美体现的提升能够平衡演出者与欣赏者的关系,它可以作为演出者的艺术指导,使其充分发挥艺术的多样美,又能帮助欣赏者转换审美角度,以便将丰富的艺术意蕴展现出来,增加欣赏者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

nlc202309091404

2.使声乐表演别具一格

声乐表演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表演内容进行确定。但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声乐表演逐渐褪色,失去了原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融合性声乐的同化。缺少了艺术价值和特征,声乐表演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审美体现能够对声乐的表达形式、情趣等进行规范,从而保证传统声乐独特的个性。

3.增强声乐表演的效果

声乐表演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是由于声乐表演的认知感普遍降低,观众对于声乐表演的不认可,导致声乐表演的效果也愈来愈差。审美体现是声乐表演的主要方式,它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汇集,通过提升审美体现,可以使得声乐表演更加有效,从而让观众更加清晰、明确的确定声乐表演的思想和思路,理解声乐表演的特点,让声乐表演的效果更佳。

四、声乐表演艺术中审美体现的应用

1.表演者音乐感的培养

审美体现是声乐表演艺术中最为关键的艺术体现,它能够使表演者的音乐感不断增强。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需要以真实情感贯穿声乐表演,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的内心得到了丰富的感情沉淀,通过日积月累的感情流露和寄托,能够使得表演者对音乐更加敏感。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也是对音乐作品再创作的灵感来源。音乐感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需要表演者尝试不同的声乐表演艺术作品,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感情依托,这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音乐感。

2.表演者感染力的提高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传递感情的艺术形式。表演者需要依靠自身的审美水平来展现特定的音乐情感。在演出过程中,表演者声音的感染力也决定着听众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接受程度。为了更好的展现声乐艺术的美感,需要表演者增强自身的声音感染力。增强声音感染力和穿透力,需要演出者不断、反复、大量的练习,从而将审美体现与演唱技巧嵌合。

五、提高声乐表演者审美水平的策略

1.增强艺术感染力

艺术感染力需要在平时进行增强。要想提高声音的艺术感染力,应首先掌握声音技巧。由于性别不同,声音的感染力也存在差异,应根据生理特点来把握艺术的独特审美。掌握了声音技巧后,应根据心中的勾勒来获取审美体现。在表演过程中,演出者应将声音与思想内涵相融合,才会使声音独具美感,从而增强感染力,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此外,音色的审美有利于增加声乐表演的情感色彩,使得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也需要演出者花费较大的精力进行钻研。

2.加强对音乐感觉的体验

乐感是声乐表演者理应具备的特性。音乐感觉审美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来说至关重要,它主要是表演者自发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验、一种愉快的乐感,并在唱歌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欣赏者产生同样愉快的情感。加强对音乐感觉的体验可以从多个方面做起,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此外,还要加强基础性训练。体验生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仅要对人们的心理进行琢磨,还要对自然景色进行欣赏。注重音乐风格的转变也是一种提高音乐体验的有效方式。

3.具备丰富的情感

丰富的情感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艺术素养。情感是对心理的直接反映,演唱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才能使得声乐表演绘声绘色,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人的情感十分丰富,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音乐作品的内涵、精神、传达的感情都需要演出者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审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现,它需要演出者寄托真实的感情,在演出过程中根据作品的深浅来变换情感的起伏,从而为观众呈现出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作品。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是作品的精髓,是产生感情共鸣的主导因素。丰富的感情需要演出者阅历丰富,并注意转换音乐的风格,以使自身的心灵得到充盈。音樂作品的内涵通过演出者呈现,能够升华他们的情感,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六、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主要服务于观众,需要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这需要声乐表演者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通过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将其和感情完美结合,从而展现出声乐表演的艺术力。这一方面能够提高表演者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打动观众,使得观众深入到作品中,真正感受艺术的氛围,享受艺术的熏陶。声乐艺术表演者是声乐表演的关键,除了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还应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特点、原则等为观众呈现艺术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袁春.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北方音乐,2015,(11):72.

[2]张时俊.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J].北方音乐,2015,(15):86.

[3]冯姗姗.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研究[J].北方音乐,2014,(15):51.

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审美 篇3

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的深入必然激发理论层面的探究。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的综合构想, 其目的在于正确选择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参照系统, 满足社会群体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 引领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演唱与创作, 传承与发展的方向与期待。

一、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审美的本质

审美知觉是在感性知觉、认识外界环境及其事物的美的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对人的精神方面的作用不能像行为学那样简单地按照刺激反应公式进行, 文化环境中的美学因素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需要经过人的大脑这个中介环节。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是遵循一个普遍原理:它是创造的、变化的、不是既定不变的, 是连续不断地运动的过程, 不是静止的结构。

在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中, 的确可以越显出人类生命感受的基本脉络, 一部作品是否能获得文化美感, 一方面取决于其客观美学特征是否充分具备, 这是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欣赏者的心理活动, 人的内心产生美感效应。这二者缺一不可, 互为条件, 审美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要经过反复的学习过程。审美情绪以精神情感为背景, 生存欲求以人类艺术本能的自然追求为基础, 崇仰意象以信仰追求为主体, 三方面相融合。

二、民族声乐审美的核心

如果说咬字发音是民族唱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话, “音心对映”就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审美的本质核心。《音心对映论》中对“音心对映”的解释是:“音”, 作为音乐艺术的物质性审美客体要素, 自成系统, 内存规律。音系统的规律是“比音”;心系统的规律是“ (而) 乐 (1e) ”。音、心两个系统经人体、乐器、空气等运动的中介, 就构成一个大的有内在联系的音心对映系统。音系统是物质的、客体的、现象的动态存在;信息同时是精神的、主题的、本质的动态存在。音心对映系统, 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客体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结果与原因的辩证统一, 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简而言之为音与心的辩证统一。这里“音”是形式, “心”是内容。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以特殊的系统运动方式结构, 统一在自然历史的时空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反映中华民族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音乐表演形态, 很容易使我国声乐爱好者产生共鸣, 并会得到肯定性接受。

三、民族声乐审美的文化意蕴

我国声乐艺术表现等方面, 与西方声乐艺术有所不同, 首先它不是以“真”为艺术宗旨, 而是以写意式的“韵味”为核心。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生命所在, 无韵即无艺术可言。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美学品格, 具有民族特色鲜明的审美精神。

中国民歌是从文化创始之初就同时产生了, 作为中国民族声乐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歌, 存在着与民众文化生活演进最密切、最直接的关系, 民歌中至今保留着民族生存过程中的最基本、最精炼的信息。我国有56个民族, 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性风格因素, 很多方面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该是多姿多彩各有所长的。

从古至今, 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和演唱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和舞台的迁移而忘记对韵味的不懈追求。民歌在奠定基础的同时, 与传统戏曲结缘, 韵味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唱的优秀传统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作为一种美学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国民族歌曲、歌剧、演唱艺术, 它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直接营养。

四、民族声乐中的宗教因素

歌唱的出现与存在就像人的出现与存在, 蕴含了很多自然的奥秘。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的不懈省思与探索, 并带来许多重要的学术进展。中国声乐艺术在整体文化特征上, 以歌曲文学为例, 一是尤为重性情, 二是喜以自然为题材, 借景抒情, 三是尚简易。

在中国, 宗教文化一方面直接促成了传统戏曲, 另一方面也哺育了大量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宗教不仅成为艺术孕生的母体与土壤, 而且直接与艺术创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成为艺术发展的无可无争辩的因素。所谓的宗教世界, 是一个信仰的、信念的世界, 而不是知识、概念的世界。民族声乐艺术的欣赏性介乎信仰性和知识性之间, 从这个意义也可以说,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模仿与灵感也是统一在一起的。民族声乐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相比除了具有整体性、无形性、后效性等属性之外, 显然它还具有重复性、娱乐性、社会性、政治性和精神性。民族声乐艺术通过人的直接或间接的行为方式, 运用语言、歌唱及形体表演、音乐结构、音乐逻辑手法及手段, 传递流动的声音信息, 让欣赏者在源源不断的歌声中, 在心里经过审美认知、审美创造、审美判断、审美享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后, 得到精神愉悦和精神慰藉。

参考文献

[1]邢延青.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3, 1.

声乐艺术的审美快感 篇4

【关键词】乐艺术;审美体验;情感表达

声乐作为一种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演唱风格上、情感表达上都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一般意义上,声乐艺术主要是通过歌唱的言语动作和形体动作塑造声乐艺术形象,并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虽然每一部声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存在差异,但是,在表演过程中,均注重情感的表现。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如果想达到高品质的演出效果,除了具备生理器官的外在条件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外,也要配合肢体语言进行表演,还需要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心理机能的控制和引导,使得表演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1]。

一、分析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方式

艺术作品要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审美体验,其不单单是固守作品一般性的外在情感表达,更是要恰到好處的把握作品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挖掘作品自身魅力并完美呈现出来[2]。毋庸置疑,声乐艺术作品亦是如此。声乐艺术作品如果想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审美体验,就要注重歌词以及曲作家所表达的外在情感,通过某种约定的情感基调,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进行声乐的情感表达,达到“声情合一”的状态,获得实际的艺术审美效果。情感蕴含在声乐中,要想将这种丰富情感挖掘并呈现在听众面前,除了借助具体的声乐作品外,也需要独特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出来。

(一)歌词中渗透情感

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需要深入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构成,领略这种构成方式表达出的情感特点,通过对歌词反复吟诵、歌唱,把握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一个声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歌词是创作人最直接情绪的立体表达,关乎着声乐作品营造的具体意境,表演者这有先对声乐作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在演唱时做到以情感人,再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表达出声乐艺术魅力,继而让听众共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风格中体现情感

风格是作品个性的体验,音乐作品风格主要分为阳刚、柔美;欢快、沉稳;赞颂、缅花;粗犷、细腻......,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明显不同,使得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效果也存在明显不同。以我国民族音乐为例,北方民歌风格呈现出粗犷豪迈,歌词量带且节奏快,演唱者在演唱这类音乐时,需要着重把握音乐风格,用带有民族特色的方式将音乐饱含深情的表达,增强听众的审美体验。

(三)基调中找准情感

音乐作品的基调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感情色调或者传达的情绪色彩。音乐作品的基调主要是通过歌词、节奏、旋律、风格以及伴奏体现的,其中节奏是反应情感基调的最重要元素,一部音乐作品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都会对音乐作品基调产生不同影响。演唱者只有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准确的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更加真实、细腻地表现作品情绪、情感,理解作品情感,找准情感基调,才能在演唱中用相应的情感表达技巧获得高层次意境,让听众感受到演唱者所传达的情感,并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增强声乐欣赏的审美体验。

二、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审美体验的作用

(一)情感表达升华声乐作品,提高表演质量

众所周知,声乐表演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表演时讲究的是情感表达要准确、鲜明,并具有感染力。任何一首经典的声乐艺术作品,都是需要通过声情并茂、以情传声的歌唱才能赋予其生命力,也就是说声乐是一种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载体,不仅仅是作为情感传达的媒介,还是让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基本途径。表演者用声音、形体语言等形式,向听众传递声乐作品的艺术情感,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共同构筑起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融入情感的声音,才能将声乐作品的意境完美展现出来。以我国民族音乐家蔡国庆演唱的《妈妈的吻》为例,这首耳熟能详的赞颂母亲的歌曲,在表演者饱含深情的声音以及对歌词、节奏、旋律的准确把握下,让整首歌曲变得生动感人,使得整个声乐作品的艺术境界得到升华,也提高了舞台表演质量。

(二)情感表达是促成声乐审美体验的促动力量

声乐表演给予听众美的体验,在表演者“声情合一”的演绎下,将声乐作品转变成感知形式,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声乐表演过程中,是有着两次审美体验。第一次审美体验是表演者在感受声乐作品魅力后,用声音和情感表达作品时拥有的审美体验,而第二次审美体验是表演者向听众传达声乐作品情感内涵时,以“声情合一”的方式作为传播媒介,让听众获得声乐作品欣赏的审美体验。两次审美体验能否达成一致,取决于表演者是否完全领略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以及准确传达和演绎作品情感,通过表演者情绪带动听众情绪,让听众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继而赋予听众一场听觉盛宴,获得声乐艺术的审美体验[3]。

(三)情感表达是引导合理艺术想象的辅助推力

艺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想象为声乐表演增添色彩,可以使情和声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虽然每一部声乐作品的意境氛围各有不同,表演者在一定范畴内,将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声音、形体语言的结合下,在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想象画面,这些合理合情的想象画面可以让表演者的情绪、情感更为准确、鲜明。引导“声、情”的高度统一。情感表达是艺术想象的基石,艺术想象可以为情感表达提供新灵感。当表演者将情感代入到表演过程中,其发声、形体动作、状态、速度和节奏都会在艺术想象的引导下,产生细微的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也恰恰是表演者艺术想象的深刻体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审美意识是表演者对“音乐美”的直接感受和心理体验,也是每个人对现实世界的情感感知和欣赏。声乐作品时以声音表达情感思想、传递情感思想的音乐形式,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水平、陶冶情操。在认识到情感表达对声乐艺术中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后,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感的综合体验,对生活充满激情、勤于观察、重视积累,并熟练的运用技巧,充分把自己融入声乐作品创造的角色中,这样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声情合一”的艺术境界,使歌曲更具感染力,促进自我以及观众的声乐艺术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牛茹. 试论声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J]. 黄河之声,2016,06:98-99.

[2]黄新超. 从音乐审美教育视角谈声乐艺术之魅力[D].武汉音乐学院,2014.

[3]谭锡颐. 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08.

声乐艺术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 篇5

一、声乐艺术审美理念

一直以来, 对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总是在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间徘徊穿梭。将审美范式同人的自由发展结合以来也是一种审美范式的自然回归, 即回归于人自身的发展。审美范式最早可以追溯于美学学科诞生后。1 8世纪中叶, 鲍姆嘉通将美学定位为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在鲍姆嘉通所作的最初的系统阐述中, 审美是指与概念思想领域相比照的人类的全部知觉和感觉领域, “‘审美‘这个术语开始强化的不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区别, 而是事物和思想、感觉和观念之间的区别。”而后康德提出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命题奠定了西方经典美学审美范式的基础。审美通过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将感性和理性二元对立进行沟通, 审美范式必然要以艺术为思辨对象, 艺术在感性的感知下激发对理想的想象能力, 这使得艺术在人类活动中成了审美活动本身。

二、声乐艺术审美范式的基础

声乐艺术是集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承载了不同的人类文化。声乐以“声”为乐器借助语言的形式辅以一定的背景音乐以及舞蹈得以完成, 以良好的气息控制和共鸣为特点。由此可见声乐中“声”是实现人们审美的手段, “乐”是情感表达的目的, 是引起人们审美体验的重要部分。柏拉图在其对话录《法律篇》中说道:“追求美妙的歌唱和缪斯的人, 应该追求的不是快感, 而是正确。”声乐艺术在此种意义上将追求“和谐”之美孕育于声乐艺术的形式之中, 构建了人类的心灵之美这门艺术的情感以其特有的方式得以传达, 需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 如作品和演唱者在审美情感进行审美感知最终使人获得绝对和永恒的意义。而声乐的原始功能与人类早期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逐步演化到具有审美的功能:使人类活动以及人自身达到和谐统一。审美源于生活,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活动受到作品本身的审美性、审美主体以及受众体三者的约束和感悟。如一首音乐作品不能给听众带来美的感受不能称之为一首优秀的作品;不能引起演唱主体共鸣也难以构成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自身缺乏美的符号则审美感受荡然无存, 只要在歌者与审美受众体在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一致时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价值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了价值, 声乐艺术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审美需要, 声乐的审美范式是建立在人的美的感知的基础之上使人们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三、声乐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

声乐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是建立在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之上的, 将声乐艺术置于生活审美化这一领域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找寻人的自我发展的变化规律, 从生活出发探索声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声乐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历史语境。声乐艺术在我国发展逐步向多元化的开放趋势发展, 声乐艺术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模式和风格, 博博采众长集合优秀的声乐艺术形式和风格。声乐艺术的审美范式活动从归于生活之中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归结为人的生存状态的平面化, 这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声乐素养以及声乐感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使人们对艺术的体验和认知方式发展了一定的转变。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当代, 仅仅强调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批评极易将声乐文化的真实形态遮蔽。审美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时代决定了审美的取向和趣味, 而将声乐审美范式置于日常生活的语境中理解, 体现了当今社会平等的关系。而将声乐艺术的中心下移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体现了审美的民主化。

随着电子领域的不断壮大, 声乐艺术得以良好的传播, 同时, 大众日常生活的需求使得声乐艺术滋生了一种世俗化色彩的追求, 使声乐艺术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人们在声乐审美体验中得到了自身生活的感性需求和情感释放, 产生了一种源于生活的自我满足和感动。日常生活中审美实践在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的作用中为人的主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开阔性。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断地美化了生活, 声乐艺术的普遍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流变, 使人们的生活乐趣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和范围。

总之, 将声乐审美范式置于日常生活中来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时代精神的引导使其向着积极一面发展, 使声乐艺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我国的声乐艺术在艺术家们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音乐理论的完善以及音乐审美范式的回归, 都使得声乐艺术得到了更好地演绎、继承和发展。本文欲通过审美范式的转向使声乐艺术在艺术审美活动消除功利性因素实现向着人自身回归的可能。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范式,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守祥.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建与审美风尚的改变.探索, 2007年第2期

[2]霍磊.声乐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与声乐教学.教育探索, 2006.03

论声乐艺术中的审美内涵 篇6

在对声乐艺术的鉴赏中,对整首声乐作品进行的鉴赏是全面的、系统的审美,对声乐艺术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的审美体验,则是对各组成要素的自由美进行鉴赏。将声乐作品中相对独立的要素抽离出来分别鉴赏,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声乐每一部分的美妙之处,从而整体上把握声乐艺术的精华。只有对每一部分都能够理解透彻,才能从整体上品味、欣赏声乐艺术者所要表达的艺术思想。

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声音传递和文学修辞。所以,声乐艺术的审美主要分为声音审美以及曲词审美,两者的结合构成是人在精神层次上对声乐艺术的完整审美。

一、声乐艺术的声音之美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声音是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其他语言形式更具感染力,更能深刻地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打动人心。声音的审美主要包含三方面:音调审美、音色审美和音律审美。音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声乐欣赏者在听觉感官上的刺激程度,更能有效地引起听众的反响。声乐音调的高亢激昂或压抑低沉也直接影响着听众内心的情感波动,令其产生与音调效果相应地情绪和心境。比如:《七月的草原》这首声乐作品整体上音调较高,给人一种婉转清丽、大气磅礴的赞美之情,令人联想出草原上美丽壮阔的景象以及马背上英雄人物豪爽不羁的性格,通过花腔高音美妙的音响处理,将草原七月的美景展现在听众面前。华彦钧创作的《二泉映月》,在曲子的开始部分阴郁低沉、音调压抑,通过缓慢的音乐行进,将人世的沧桑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令人联想出盲人阿炳一生坎坷的经历,不禁扼腕相叹。

二、声乐艺术的曲词之美

作为声乐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声乐艺术的曲词展现了词作者的文学功底,体现了词作者的艺术情操和其在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听众在倾听、欣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声乐作品的曲词内容也会随着美妙的旋律通过听觉传递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使听众在内心体会、感受、品位这些词句的同时,能够深深的感受到作词者要表达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经历,对整首作品产生共鸣,认同该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三、声音与曲词的结合之美

声乐艺术各个组成部分的自由美相互融合之后,形成了整体的声乐艺术之美。声音可以短期内引起并捕捉人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只有旋律没有词句,便会产生空洞的效果。声音与词句就会略显单一,缺乏丰富性。曲词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比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更为直接,加之人们对声音的自然倾向性和敏感性,声音传递、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声乐艺术中只有将声音与词句完美融合,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所传递的音乐效果,只有对声乐艺术整体上进行审美,才能体验出声乐艺术要传达表现的效果和美感。

此外,在声乐艺术审美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声乐艺术中的审美活动切不可过于模式化和固定化,要有适当灵活性和在演唱实践中进行变通。比如:在对音调部分的审美体验中,整齐划一向来是音乐活动执行的标准,以及听众进行音乐审美评判的标准。但是,标准并不代表卓越。整齐和精确是不能是一程不变,没有多元的形式改变的。世界一流的声乐演出、出类拔萃的声乐作品往往都是在工整的音乐行进中有创新,有变化,艺术内涵也是不拘一格的。

显然,声乐作品不是纯粹的机械复制的产品,而是创作者思想的体现。声乐创作没有固定的标准,不用像机器制作加工一样准确无误,它最为珍贵的美在于与众不同。“以人为本”,同样存在于艺术领域,不为现实的条条框框所拘束,充分发掘声乐作品中的人文因素,将思想情感的抒发放在第一位是声乐艺术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声乐由现实体验而来,它的创作和表达又超于生活,超于现实。因此,在声乐艺术的审美过程中,要注重感受,不能片面地用标准、整齐这些字眼为声乐艺术“打分”,进行片面、粗略地审美评判。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 篇7

1. 关于作品与作者背景的准备工作。

音乐作品取材于生活, 即音乐作品创造者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 所以一首成功的音乐离不开作者的生活背景, 只有对作品有着详细的了解, 才可能在表演时把表演的艺术审美进行提升, 将感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由此可见, 在演唱之前对作品与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这也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艺术态度。首先, 要对声乐的发展历程有整体的了解, 对每一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声乐表现特点有深入的认识, 这样将整个体系做出一个细致的梳理, 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更为直观、系统的对声乐的发展有深入的认识。其次, 作品的创作地区、创作时期以及作者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等都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西方音乐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地域的代表作品风格也有着其各自鲜明的特色, 由此体现出审美观的地域差别与时代差别。

2. 对作品题材与体裁的准备工作。

作品的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这需要由表及里的对作品做好准备工作, 演唱者在表演之前先认定作品的体裁, 再通透的对作品的题材有深入的认识, 从这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揣摩, 作品的题材多样, 或歌颂生活的美好, 或鞭策生活的黑暗, 把握好题材, 就可以更为方便的把握演唱的形式, 准确的带入情感。

3. 关于作品结构的准备。

摸清声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可以帮助演唱者对作品有更为丰富的认知, 更为方便的抓住作品的表达主题与主体基调, 运用伴奏与和声等丰富作品的层次, 将作品表达的更为生动与精彩, 使作品不过于单薄, 增强艺术性与可观性, 有助于作品意境的提升, 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帮助听众更好的进入到音乐所要呈现的情境当中, 有利于声乐表演的审美体现。

二、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的思考

1.“声”的正确运用。

声乐表演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用动听的歌声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 没有好的歌唱功力与悦耳的声线, 是不能将作品完美的呈现给听众的, 因此, 运用好声音, 是声乐表演中的重点, 在唱到风格活泼欢快的音乐时, 演唱者要用嘹亮开心的嗓音来演唱, 在唱到内容关于情感的歌曲时, 要用轻柔、平和的声线来演绎, 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拿捏到位, 在运用声音的技巧恰当的表现出来。正确的运用声音, 就要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 把握好音色、音域等, 演唱技巧的娴熟是使音乐动听的基础, 把握好声的运用方式, 可以提升表演的艺术价值。

2.“情”的合理表达。

艺术与情感是分不开的, 艺术就是对生活感悟与人生情感的一次具体化的表现, 通过艺术, 使情感获得了升华, 也是通过艺术作品使得许多人在歌声中获得了共鸣,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作为凝结了人类情感的作品, 歌曲中的情感如何表达, 是表演者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 所谓声情并茂, 就是在注重演唱技巧的时候也要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缺乏情感的演唱缺乏应有的力度, 没有完成艺术与情感的碰撞, 就表演而言是失败的。所以在演唱之前要精准的把握好音乐的情感, 琢磨如何将情感自如的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在平时勤加练习, 并增加自己对情感的感悟能力, 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获得听众的认可。

3.“字”的准确表达。

在演唱的时候要吐字清晰, 这是最起码的表演要求, 标准的发音可以帮助表演者更为方便的表达作品的内容, 如果表演者在演唱的时候咬字不清, 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内容的领会, 也会使听众对演唱者的印象大打折扣, 失去了听众的认可, 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演唱者要躲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力求发音标准, 完美的将歌曲呈现给听众, 这是对作品的尊重, 也是对听众的尊重。

4.“形”的魅力体现。

表演队表演者的形象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舞台上对着观众演唱的时候, 表演者的形象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任何的表演, 都要落落大方, 自然不做作, 在针对具体的表演内容进一步呈现出好的形象, 或优雅或绅士, 或端庄或亲切, 运用形体将歌曲的内容表现出来, 感染到台下的观众, 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具体。

三、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的体现在声乐的表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体现出演唱者的个人艺术素质, 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 增加了表演的精彩程度, 能丰富听众的文化生活, 提高听众的审美能力。要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工作上多做研究, 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鞠曼丽.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现代交际, 2014 (7) .

[2]袁春.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11) .

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问题 篇8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声乐作品实现审美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声乐表演艺术,声乐作品从创作精神向物质精神转化的过程是在整个声乐演唱过程中才得以体现出来。我们知道,词或曲作家的创作在早期都只是一种单纯的精神性表现,只有在后期通过声乐表演者把观念中的乐谱或者是音符用声乐表演的形式转化成为一种具体的、形象的、可感受的、可以体察的实际音响,才能够把声乐中的美和价值展现在人们面前,才能成为大众的审美对象,所以说声乐表演在人们了解声乐时起着重要作用,是连接作品创作与作品欣赏的重要甚至唯一枢纽和桥梁。表演中,声乐表演者不仅要正确的、深入的、细致入微的、深刻的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本质,还要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再创造,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声乐表演是大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

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是社会性的,是创作作品与欣赏作品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枢纽和桥梁。一方面来说,它担负着声乐作品再创作的使命,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它又要通过艺术表演给声乐作品的接受者提供审美的享受,这就无形地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而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正是在这中相关联中呈现出来的。

首先来说,声乐表演者的表演可以让声乐作品得到有力的介绍、广泛的传播以及更好的完善,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非常热衷于19世纪美声唱法的歌剧作品,那些作品都快被人遗忘了,但是由于她能熟练地掌握和深刻的领悟那些歌曲的风格以及很高超的技能要求,精彩的把那些歌剧的内涵和奥妙揭示得淋漓尽致,赋予那些老歌剧于新的生命,让那些老歌剧再次光彩流溢于世,精彩的展现在听众面前,获得了更多听众的高度赞赏。再者说,在玛丽娅·卡拉斯还没有出现以前,很多研究者认为意大利的花灯调前途很不乐观,还有些悲观的人认为它以往的光彩和荣誉就像长江东逝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也认为贝利尼和多尼菜的声乐作品缺乏表现力,不能使现代听众感兴趣。可是玛丽娅·卡拉斯带上了极为丰富表情、感情和激情让这些作品获得第二次新生,使悲观的研究者和观众感到十分吃惊,扭转了人们的观念,这是表演者的功劳。

其次,优秀的再创造不但可以准确展现出声乐作品的内涵魅力,还可以是作品更生动、更形象、更鲜明、更完美、更独特的感染力。前苏联伟大音乐理论家谢洛夫就说过,表演家用他们自己的天才力量,从内心来阐明他们所表演的作品,并且把自己的心灵感受投放到声乐作品当中,而且还非常的客观,这是伟大的表演家表演的巨大秘密。

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人的心灵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中介,是我们的心灵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户,不管我们是复杂还是微小的各种感受都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和眼神反映出不同的感情状态,反映着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身体其他部位都摆放正确并且做到位了,但是眼神不对,味道就完全不同,不能正确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容易引起观众扭曲作品含义。侯老先生论述的京剧架子花的眼法,给艺术表演者带来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眼睛要有神,要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和沟通,要用眼光告诉观众自己所要表达的作品含义,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如果各种“眼法”做得比较到位,就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让作品的传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好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我们通常说的风格就是指艺术表演形式的各种风貌、各种特色、各种气质等,就歌唱艺术来说,风格包括歌唱者的音质、音色以及行腔走音的特征,包括共鸣、力度、语言以及思想的揭示,包括主体特点的展现、人物的描写、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和烘托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我国文学史上说过“见其字尤见其人”,把他应用大声乐作品中就应该说“见其风格尤见其人”,就像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所说的“作风即人”。我国清代的文学家姚姬传也这样说:“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所有文化艺术的产生也于导航是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把对客观的主管认识用作品的方式体现出来,造就了不同时代背景产生出带有明显差异的不同文艺作品。譬如说古典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印象风格等多种不同的风格。而在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表演者又要进行风格变化,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者在表演时不能千篇一律的用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表情、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表现手法去唱具有时代、背景、文化差异的作品,而是要联系创作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去深刻地体会创作的感受和心情,最大限度地将自己“身临其境”,让表演出来的作品更加深刻、更加客观、更加经典、更加符合客观。所以我们在进行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时,一定要把握好声乐作品的风格,贴切地表达作品的风格。

结束语:

声乐表演能够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把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标准做到更好,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人类需求。

参考文献

[1]苟重龙.声乐表演艺术浅谈[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蒲晓冬.声乐表演艺术价值论要[J].大众文艺, 2010,(19)

声乐艺术的审美快感 篇9

关键词:声乐美学 审美 艺术性 表现力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表现手段的音乐表演艺术,区别于人类的语言,之所以声乐带有艺术性,是因为它的表现方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声乐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每一种唱法都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力,但其内在却是一脉相通的。解析声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有助于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声乐美学的艺术属性,发掘其更大的艺术价值,用声乐净化灵魂,传递情感,推动声乐艺术不断发展。

一、从审美角度看声乐的艺术性特征

声乐传达的首先是美的感受,因此,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声乐的艺术特征,提取其艺术属性,有助于更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声乐的艺术魅力。综合来说,声乐的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了三个层面。

一是音域和声线之美。声乐是声带、口腔、舌头和鼻腔的协调艺术,其中,声带影响着声乐的音域,而由口腔、舌头和鼻腔组成的控音系统则影响着声乐的声线。

音域的艺术表现即是声乐的唱法,如混合四部合唱中,女高音(b-b)、女低音(e-e)、男高音(a-a)、男低音(D-d)等等。大体来说,音域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①柔美、秀丽和流畅,如抒情高音(c1-c3);②浑厚、壮美,如戏剧(女b-b2、男c1-b2);③明亮、清脆、柔和、纤细、轻巧灵便,如女声花腔(c1-e3)和男声抒情(c1-c3)等等。

与音域不同的是,人的声线与声音的震动频率无关,而完全取决于人的口腔、鼻腔和舌头等先天性构造。声线决定了声乐的类型,有的人声线纤细,则不适合演唱美声,同样,有的人先天声线浑厚、音域宽广,则不适合唱通俗。声线艺术特征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园润、甜美、清脆、亮丽、有穿透力等等,主要受共鸣腔影响,即声带发音。

二是声乐的旋律之美。声乐旋律的艺术特点与我国古典美学中的“太极之圆角度”暗合,在演唱时发声的旋律虽然受得了固定曲调的影响,但其是以“意象”为中心的,即:表现声线的变化不能严格按照曲调,而是需要演唱者根据自身的声线条件,在音节变化时加入一个顺势的过渡,只有这样,声乐才能圆润、饱满,富有魅力。而这正是声乐旋律艺术的核心所在。通过音节的过渡来传达情感,通过气息的强弱来表现意境,通过和音、颤音等形式来烘托气氛,用声乐来表现节奏、突出旋律,这才是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

三是声乐的歌词之美。“词”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文化瑰宝。表面来看,歌词是乐曲的一部分,但在声乐艺术中,歌词同样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歌词是通过发声来表现的,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辨识度高,歌词不会左右声乐,但声乐却会影响歌词的艺术发挥。在声乐中,歌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声、韵、调的协调,它不仅考验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同时也考验着演唱者的艺术功底,即声线和音域的跨度。台湾著名音乐艺术家蔡琴表演时即便在低音下也能够将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清晰的送到最后一排听众的耳中,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声乐的艺术魅力。

二、从审美角度看声乐的表现力

声乐的表现力在声乐艺术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是将曲调和歌词完整的呈现出来,而是要突出歌曲的思想情感,或悲壮、或欢快、或展现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或表现凄美淅沥的绵绵细雨。让要听者对歌曲产生共鸣,这才是声乐最大的魅力所在。

首先,声乐的表现力在于传达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要驾驭好一首音乐作品,仅仅背诵曲谱是不够的,演唱者还必须要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图,解读其中心思想、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如《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黄河怨》,在这首歌曲中,包含了主人公的背景、经过等一系列内容,演唱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准确地将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表现出来。

其次,声乐的表现力在于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从整体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感情线要长于歌声线,这是声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中,所谓感情线,即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也包括演唱者通过声乐而诠释出来的情感部分,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演唱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声乐中,但绝不能仅表现个人情感,而忽略音乐作品的情感。声乐中蕴含的感情越深,就越能引发听众的共鸣。例如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唱段,情感部分在于突出“喜儿”焦虑、期盼和喜悦的心情,而此时声乐部分的表现则不能低沉、缓慢,而应当是欢快中透露着焦急,突出“喜儿”等待“爹爹”回来以及期盼过年的心情,在歌声开始即将两种心声融合在一起,至歌声结束,“喜儿”的感情仍然沉浸在等待“爹爹”归来的喜悦中,如此,这才是声乐的表现力,同时也是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此外,一首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是否恰到好处,关键在于主要音节位置的准确,是否符合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而情绪是情感的表象,它的稳定性要比情感差很多,因此,在声乐艺术中,控制情绪是突出声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强声乐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声乐艺术中表现力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声的科学与否和情感的完美融入与否,这两部分构成了声乐艺术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所必备的条件。因此,探究声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是一项长期的课题,也是发掘声乐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宪淼.初探声乐演唱的美学要义[J].大舞台,2011,(09).

如何认识声乐艺术审美 篇10

歌唱无论是从表演者的角度, 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都是人的心理反映。歌唱者把乐谱上的歌曲通过自己的演唱传递给观众, 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反映的重要过程。演唱者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歌唱习惯而这种习惯本身就是人的心理反映。人的身体肌肉、大脑、发声的各种器官都充满神经, 它像细丝一样, 组成遍布全身的各种器官联络网。那些从身体表层通向大脑神经, 称之为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 而当你决定采取什幺步骤把信息传给你的肌肉和各种器官时, 叫传出神经或运动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一种心理反映系统。歌唱与发声正是通过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心理反映而进行的。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心理反映过程, 歌唱者的演唱活动才能完整的、有效的表达出来。

同时, 通过听觉器官不断调整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使歌唱者的演唱活动与发声活动更加准确、更加协调。歌唱者也可通过演唱实践, 认识和掌握演唱的基本规律, 并按照自己的需要, 不断改变现状, 不断地趋于科学性, 使之不断地提高演唱水平。

二、如何认识声乐艺术美

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见识不同、欣赏水平不同、审美趣味不同等, 对歌声主观评价心理因素是各种各样的, 有人喜欢明亮的音色, 有人喜欢暗淡的音色, 有人喜欢深厚的音色, 也有人喜欢柔和的音色等, 因而选择歌唱的声音音色也不同。据统计, 一个人一生可听到并分辨出1亿个不同的音色 (按80岁计算) , 而且可以记住其中100万个不同音色的特征。因而人对声音色彩的感受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价。

歌唱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声音美感。声音美感是建立在心理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生理上的。歌唱者在演唱时把自己的优美的歌声呈现给观众, 使观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歌唱者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 使歌声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越深, 歌声的美感就越强。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 各有所长。有川嗓, 有堂声, 皆合被萧管。有唱得雄壮的, 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 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 失之闲践;唱得用意的, 失之穿凿;唱得打掏的, 失之本调。”歌唱者在表演时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歌唱, 都要以饱满的情绪和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去。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仅是一个发声者--除了能发出良好的声音, 唱好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强弱等基本要求外, 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具有美感的音乐感觉是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这需要歌唱者通过体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观察发生在周围的生动事件, 体验各种人物说话的情绪、语调及心理活动状态;在大自然中体验自然风光的美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及观看歌唱家的表演, 从中领略声音与读字的美感、韵味与风格的美感、情感与形象的美感等。还通过阅读小说、朗诵诗歌、看电影、看电视等其它艺术形式体验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内心情感活动, 从中丰富自己的美好的音乐感觉。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 艺术魅力就在于情感的表现。歌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 演唱出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 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既要传达感情, 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这就要求歌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动, 并把这种情感强烈的表达出来, 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歌唱者的情绪感受是通过自身的审美观所决定的。这种审美观必须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喜欢, 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息怒、里、哀、乐,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并通过自己的表演真实的表达给听众, 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一切虚情假意、装腔作势的表演, 无论任何夸张、造作, 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不真实的感觉。歌唱者只有通过对歌词、歌曲的深刻体会, 融入自己的丰富感情, 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准确地传递给听众, 使听众确实感受到歌唱者是发自内心的演唱, 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三、怎样欣赏声乐艺术

歌唱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欣赏者水平的优劣, 审美能力越强, 艺术造诣越深, 欣赏水平就越高。作为欣赏在者怎样欣赏歌唱家的演唱。首先, 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努力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体验, 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使自己的情感被歌唱家的艺术情感所感动, 并能被歌唱家在演唱过程中所传递出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随着歌唱家所引导的喜、怒、哀、乐, 去体验、去感受。以达到欣赏者与歌唱家的互相交流。

其次, 要有对音乐的基本分析能力。自己能够主动分辨出那些是好的、高雅的音乐;那些是低级的、庸俗的音乐, 这直接取决于欣赏者的人生观、审美观。只有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审美观的欣赏者, 才能在歌唱家带给我们的艺术分围中受益,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情操。相反, 欣赏者只能对那些低级的、庸俗的音乐感兴趣, 无法欣赏真正的声乐艺术, 也就无从感受声乐艺术的美。

另外, 还需要提高自己对词曲的理解能力。人们常说:“一首好的歌曲能够激励人的一生!”这说明一首好的歌曲通过歌唱家精湛的演唱, 使听者为之动容, 打开了听者的心灵, 给听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 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歌曲, 只是对歌唱家在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是否好听, 节奏是否准确, 高音唱到那里等, 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所带给我们的一般性娱乐。就无法对歌唱家所演唱的歌曲有更切深的体会, 也就无法感受到音乐的内涵所给人的启迪。

音乐艺术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反映了大众文化消费日益个性化。大众化消费的方式有单位集体组织转变为分散进行的个人文化消费, 尤其是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引导下, 家长对子女艺术教育的投资与消费, 最大限度提高了全面文化素质, 丰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和内容, 声乐文化的消费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声乐文化的生态环境伴随着创作市场化、人民生活富足化、社会精神需求变化而变化, 即出现了倍受人民关注的短暂合理的娱乐需求、生存需求, 也难免出现追求感官刺激与违背精神文明本质, 减损长远艺术价值的个别现象。在大众声乐文化消费中, 难免产生审美导向偏离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做一番冷静的思考。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城乡居民对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份额不断增加对自身及子女艺术教育的投入与日俱增。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在逐步地提高, 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对精神情感方面高标准、高层次的追求, 比如:亲朋好友聚会单独吃饭、喝酒早已被吃、喝、唱“一条龙”所代替。之所以卡拉OK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热点之一, 是因为它不只是一种消费行为, 更是蕴含丰富的文化行为;它不仅具有经济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人们改善了生活方式,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精神文明水准。

综上所述, 无论是歌唱者还是欣赏者对声乐艺术的审美都是一种心理过程及情感表达。这种心理过程及情感表达是人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只有这种体验在歌唱者与欣赏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歌唱者把这种心理过程及情感表达通过歌声传递给欣赏者, 使欣赏者通过歌声感受到这种心理过程及情感表达, 使二者完成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人们普遍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的文化层次对声乐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又给声乐艺术的审美带来了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人们的差异如何, 对声乐艺术的表演和感受的过程都是相同的, 声乐艺术所表达的、所传递的是“美”。

上一篇:游离静脉皮瓣下一篇:生物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