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

2024-12-08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精选12篇)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 篇1

语调的轻重强弱指的是声音的力度变化,语调的轻重强弱是构成声乐语调造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把握声乐表演中的强弱语调可充分彰显演唱者感情和魅力,没有语调力度的变化,声乐表演变会失去创造生机,显得僵硬呆板。运用语调的轻重强弱,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重音

轻重音是语言表达中的自然流露,它是语句本身所决定的。如“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即“我们的家乡” 与“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句话中,并不是每个字音都平均使用力量,其中“家乡”与“田野上”要求重读,那么其他的字相对来说就要轻一些。像这样运用语法重音来演唱的歌曲比比皆是,如《铁蹄下的歌女》《我爱你,中国》《国际歌》《我的祖国》《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

根据语法结构关系,对重音的强调有以下四点。

(1) 谓语部分的重读 ;(2) 动词或形容词状语部分的重读 ;(3) 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语常重读 ;(4)名词前面的定语重读 ;疑问或指示代词常重读。

这些按语法结构形成的轻重音,可以称为习惯轻重音, 基本上是词、曲吻合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在充分发挥音乐的表情作用时并不拘泥固守这些格式,而更多的是运用逻辑轻重音。

2.逻辑重音

演唱作品时,基于感情的表达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着重体现,演唱者需要有意将词语、短语加强语调力度,其他则减弱语调力度,这种由语言的表达目的而形成的轻重音,称为逻辑轻重音,逻辑轻重音位置的变化对作品内容和感情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如“我送她一朵玫瑰花”这句歌词,若是依次变更重音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3.比喻性强调

比喻性强调,通过比喻,增强比喻对象之间的逻辑强调, 突出所表现对象的形象性,从而丰富联想的生动效果,以提高艺术的感染力。如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

例 : 《我为祖国献石油》

通过好比、像、似、如等这些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进行比喻,突出了形象,深化了感情。演唱时要处理好本体与喻体的逻辑承接的重音对应。

4.对比性强调

对比性强调,主要通过对比突出语意内涵,深化情感的表现,使所比的事物、情景更鲜明地显露出来,从而使形象更具感人的力量,如安徽民歌《凤阳花鼓》,通过“大”与“小”, “卖骡马”与“卖儿郎”的对比,把贫富悬殊的不同境遇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例 :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演唱时要着意强调对比的性质,力度强弱及速度快慢也可以在对比中显现。前句音强,后旬音弱,前句速度可稍快, 后句速度可稍慢,前后逻辑重音要呼应对应,才能使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5.反复性强调

反复性强调,就是运用词语或句子的重复来进行强调, 其目的是突出某种思想或形象,加重语气情态,渲染气氛, 制造高潮。如歌曲《怒吼吧 ! 黄河》,“怒吼吧”的连续反复, 通过音区对比,使逐渐上升的音势加强了战斗意志的情感抒发,演唱时通过旬句渐强的语势突出语句的抒情作用。

轻重强弱是增强语调表情性的重要手段,要在掌握以上主要字、词、语句的轻重强弱基本规律的同时掌握表现技巧。 重音也并不一定在旋律中处于重音位置,也有可能处于轻音位置,而采用重音轻唱的方法,就有强调的作用。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的后一句处于低音区,尤其是“母亲” 二字,如果按突出重音加强力度处理,反而表达不出内心的深情。

例(图 5-3-10):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此外,演唱时必须处理好渐强、渐弱的衔接与过渡的变化,而不是突然强或突然弱。对于语句中字词的局部强弱处理,要以整首歌曲的整体强弱布局为依据,同时突出语调的抒情性和语调的音乐性。这样才能在轻重强弱的处理上产生圆满的效果。

摘要:声乐表演的艺术处理主要是指在通过心理感受、体验与想象等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对作品的声腔、造型、表现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精心的分析,运用歌唱声音的表现技巧来谋篇布局,以充分发挥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它们也是加强声乐艺术形象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重要艺术手段。

关键词:声乐表演,强弱语调,技巧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 篇2

院系: 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表演 指导老师:于立刚 职称:副教授

摘 要:歌唱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演唱者在舞台当中发挥演唱技巧时,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发挥声乐技巧技能是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完美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本文通过自身经历和体会,着重分析演唱者在舞台中发挥声乐技巧的得失因素。

关键字:舞台表演;心理作用;声乐技巧;

Abstract:Singing is an art, is human spirit product, the singer of the stage play, the first singing skills through some complex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correct play vocal skill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kill cornerstone of singing, but also show the stage performers perfection advantageous safeguard of works of ar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singer in stage plays vocal skill loss factor.Keywords:Stage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effect;Music skills.前言

声乐艺术是音乐门下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的范围广泛:生物学,心理学和声乐演唱技巧等多种综合表演艺术。声乐表演艺术是以舞台表演为最终形式,高度体现演唱者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声乐技巧的发挥

一、关于舞台上演唱者的心理问题

当你初次登上舞台的声乐歌唱者,多少会出现心跳加速,手脚紧张等问题,是由于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有过歌唱表演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做到心平气和信心十足地登上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那么当你在不知所措和困惑自己怎样去解决和客服困难的时候,然而就往往会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可能会给自己

带来一种恐惧和焦虑感。

“每个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行为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在自身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任何的心理不良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1]。歌唱者的在舞台当中没有表现好的主要原因我在这浅析归纳一下:第一上台前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第二:台中歌唱时展现出手脚发抖,全身冷汗,忘词跑调,高音唱破等;第三:台后演唱者唱完后大脑一片空白,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舞台形成一种恐惧感,使得自己今后胆怯,害怕上舞台等。使自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一种心理障碍,失去一种自信的心理,对演唱声乐技能的理解和调控不当,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热情。

二、影响歌唱者的众多心理因素

(一)性格个性的影响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是表现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有的人比较内向,平时就不善于言谈和表现,歌唱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或不好意思进行表演的情绪,在舞台表演时更会放不开,而有些人平时性格就很开朗,学习声乐演唱时就比较放松自如,大胆且不怕难为情,这样性格的人就会在舞台上演唱时心平气和,竞技状态表现较好,甚至超出平时训练的水平。这一切无不和个人性格有关。

(二)注重个人得失严重

有时候很多同学在演唱的时候杂念很多,怕丢面子,怕歌曲唱的太小被别人看不起或遭到嘲笑等等各种原因,我有时候就会在个歌唱时心理就会出现各种杂念,在歌唱技巧和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难度大,音域宽的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在演唱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标,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我们的学习才能更有效果。

(三)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台上演唱时,手在哆嗦,腿在打

颤,这大多数是因紧张而致,而没有自信心或者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的失败。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的认为展现自我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美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多锻炼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配合,努力做到老师要求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在课下练习时,要充满信心的多练多唱。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有时候我在考试之前,就会反复地想自己能否发挥正常,自己能否收放自如的唱歌,自己是否能把高音唱的圆润悦耳,总觉得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其实,自己的这些表现说明了当时我就没有成功的信心,到最后越紧张越唱不好,唱不好就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演唱失败。其实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怯场的重要措施,经验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的歌唱。

(四)基本功不扎实

有时候,我在考试或参加演出时,心理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其实这正是因为我对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所造成的。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同学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发不出声来;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和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同学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如果他所掌握的歌唱发声技巧还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上了台,对自己是否能唱好心里没底,担心会唱“砸”,那么,他越担心,压力就越大,内心也就会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因此,歌唱者基本功不扎实,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表演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和表演,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的演唱一首歌曲”[2]。比如:有的同学突然接到电话知道家里出了事情或者有的同学丢了钱包,那么他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影响,心情特别的低潮,歌唱表演时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有的同学可能今天突然拿到了奖

学金,那么他的情绪一定特别兴奋,特别激昂,竞技状态就会表现较好。所以,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支配。

(六)单纯的技术观点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声乐学习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练唱高音时拼命去想方法,造成无端的紧张,本来可以轻松唱过去的乐句,一紧张,导致身体也跟着紧张,使得声音难听或者“卡壳”。还有的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是只要一唱歌,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方法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因此,学习声乐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点后,才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声乐技巧。

从上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众多影响歌唱者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加强自我防止这些心理因素的发生?我觉得通过以下几个简明的调控方法来解决,调节演唱者的情趣,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

三、对歌唱者作出心理调控和解决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是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表达,认识和需求,表演者通过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和信息的输出。通过表达,抒解和信息的输出,使歌唱者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心理上的压力得到缓解,心理平衡得以恢复。要想使演唱过程中能高效的发挥出歌唱者的预期效果,除了生理因素的制约之外,心理调控对歌唱者的演唱状态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演唱者对技巧的掌握主要是依赖演唱者自身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自身发声技能。因为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人们无法利用视觉器官的功能,只能凭借直感也就是自身的感悟去调节自身的有关技能活动。

(一)具有调节自我的能力

1.怎样去正确的调节自己的直感能力。演唱者应该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多上台表演多实践。尽可能体会舞台和驾奴自身的能力。演唱者通常在上台前,需要尽可能的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在练声,练唱时的那种放松状态的感觉,并在心里默唱一下自身将要上场的演唱曲目,这样就有利于更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更有利于发音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协调,也能避免因心理过度紧张僵化呆

滞而造成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现象。

2.歌唱者在舞台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要把听众当成前来挑毛病的检查者,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歌唱时应该把听众当成朋友,用歌声向他们真心倾诉情感,传达艺术,这样的心情就会大大的放松,演唱就能出于可控状态;歌唱者在舞台上还要有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遇到较长的间隙时,表情感觉都能与乐曲内容想吻合.......。

四、怎样科学地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

当我们了解到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开展声乐训练和演唱,使表演者在舞台当中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自身舞台声乐技巧的精华。“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表演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场景,能给演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则给演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3]。根据前述分析,演唱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演唱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节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效率,客服紧张心理。使之在舞台当中科学的发挥声乐技巧知识。

(一)台前应做好的准备

一个演唱者对于自己的演唱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演唱者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时,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演唱前得充分准备。第一,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是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第二,熟背歌词,歌词要背的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第三,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一一解决。如对某个音、某个字、某个段、某个间奏等都要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身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

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每当上场前,一定要从脑子里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在上台演唱前,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不但熟悉了曲目,也会减少紧张程度。第七。苦练基本功,有些演唱者平时练习不刻苦,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控制不好就是怕声音出不来或者是出现沙哑,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来等多种现状。因此,要加强台前的巩固练习工作,苦练基本功,熟练的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息十足的在舞台上展现自身的价值,收到极好的效果。

(二)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演唱者的基本保证,作为一个专业的演唱者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去唱歌,他就不可能演唱的很好。如果在演唱时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去猜测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受舞台前方人员的走动,剧场灯光的影响,这样的演唱者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反而会越唱越紧张,忘词跑调,甚至可能中断,因此,演唱者在舞台中必须高度的集中自己的精力。再者,集中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它是一种意识倾向特征。“注意总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过程,并贯穿心理活动的始终,所以离开了注意力的集中,心理过程就不会有专一的活动”[4]。例如在歌唱时,如果是无意识的在歌唱,就很可能使歌曲的演唱陷于混乱,或者是忽快忽慢,或者自己即兴唱歌词,或者情绪情感表现不当或不明白等等。因此,集中注意力在演唱者的活动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演唱者能够正确思维,客服恐惧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三)坚定自信的信念

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是成功的前提、是放松的基础。没有自信的信念,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矛盾,导致在演唱中失败。因此建立成功的信心就是要克服紧张的心理。

信心和技巧对于每个演唱者都非常的重要,自身的信心越大,心理的紧张度就越小,演唱时的水平就越高,出来的质量就越优。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加强台前的冷静执着,坚定必胜的信念,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础。

(四)多参与舞台实践活动

表演者首先要明白自己作为一个表演艺术者,就必须要面临同许许多多的观众见面的艺术,在你人生阅历途中,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丰富实践

活动,要多搞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地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想象自己在练习当中的情景,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技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于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五、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做起

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发声,演唱训练中逐渐地、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习唱歌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紧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歌时要注重歌曲感情的表现,无论大歌小歌的演唱,都要尽量去抒发自己的情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作为歌者,时时刻刻都要找机会来锻炼自己,多接触和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平时注意多锻炼,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各种场合中演唱。把每一次的演出或考试都当成自己练兵的好场所,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只要认真对待,并能从每一次的表演中总结出对自己有益的经验来,就足够了。只要我们从平时练习做起,我们的演唱经验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心理调控能力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引文注释: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2]贾丽青,《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M],殷都学刊,1998年第1 期。[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段玉香,声乐艺术中“歌曲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J],中国音乐,2007,(03)。

参考文献:

[1]王国俭著,浅析声乐表演中的怯场心理[J],2009年,第五期。

[2]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赵震民著,《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7]李进晋玮,李晋瑗,沈阳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8]Richard schechner 英文主编,孙惠柱中文主编,《人类表演学》(系列—平行式发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1月北京第一版。

[9]单洁,浅谈如何做好声乐舞台表演,大众文艺[J],2010年第3期。

[10]段玉香,声乐艺术中“歌曲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J],中国音乐,2007,(03)。[11]贾丽青,《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M],殷都学刊,1998年第1 期。[12]邹京航,浅谈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影响因素[J],艺术广角,2007(06)。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 篇3

关键词:技巧  叙事  音色  强弱

一、声乐技巧对歌唱艺术的重要性

歌唱者表现歌曲的情感、思想需要以声乐技巧为工具,声乐技巧内容广泛,涉及很多方面,如发声、咬字、音色、气息等,这些方面都是声乐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声乐技巧,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其内部各部分协调一致,并融入人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活灵活现,从这方面讲,声乐技巧是传达感情的纽带。声乐技巧对歌唱艺术的重要性可以从美声唱法中看出,美声唱法始于艺术之都意大利,兴盛于欧洲,风靡世界,长久不衰。美声唱法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在歌唱中对声乐技巧的巧妙应用。美声唱法利用声乐技巧不仅赋予歌唱丰富的情感,还使观众融入其中。美声唱法重视音量与音色,要求发音器官在歌唱时保持协调一致,从而使歌唱者在歌唱时能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歌曲的魅力,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在歌唱表演艺术中应用声乐演唱技巧的具体建议

(一)巧妙利用音色变换手法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每个演唱者的声音都有其特点,在演唱时也各具特色即音色。在歌唱艺术中,音色地位非常高,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实践中,人们常用丰满圆润、集中有力等词语形容音色,这也可以看出音色对人们欣赏声乐演唱的重要性。音色是表达声乐作品情感,提升声乐作品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工具。由于人的情感具有多样性,在潜意识里对使用何种音色进行歌唱也有特定的需求。常见的,如在节日庆典中常用嘹亮、弹性的音色歌唱,而在肃穆的环境下音色常表现出暗淡、沉闷的特点。由此可见,歌唱者的音色对于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完美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歌唱者必须考虑不同音乐作品的特殊性,巧妙利用音色变换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歌唱风格的各个要素为根据,在歌唱时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声门闭、合状态,喉头、气息、共鸣腔等,以获得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音色。性别、年龄、生理结构不同,音色也具有差异性,这些在歌唱表演中都应综合考虑,尽量避免对歌唱音色造成不利影响。

(二)声音的虚实应用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虚实应用就是提醒人们注意把握演唱的分寸,我们都知道,一首歌曲的目的在于表达人的内心感情,而一个人的感情是多变的,如何做到根据不同的感情需要来变换声音的虚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虚实的真谛在于渐变,只有渐变才是所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过渡带和纽带,这种感情能够通过声音的虚实充分地表达出来。渐变过程,要做到自然、优美,要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情绪的转换。这种声音的虚实运用是否得当,对歌者的歌唱水平影响巨大。声音的虚实能使歌唱表演艺术充满灵动感、形象感,是艺术表演取得成功的基础。

(三)声音的快慢在歌唱中的应用

我们在唱歌或欣赏歌曲是,不难发现,一首歌曲的演绎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快慢节奏,在不同的地方所要表达的是不同是,那么节奏的快慢就会有很大的区别。若是一首歌曲演唱下来,没有轻缓起伏的变化,也没有高潮迭起的激荡,那么这首歌曲听起来将是乏味的、毫无艺术性的。一首好的歌曲要有快有慢,节奏快的地方,不能心浮气躁、吐字不清或者紧追慢赶,而是要以小句子为一个单位的,用连贯性把它们轻快而又清晰地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完美地完成演唱,还能把歌曲中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有节奏的演唱会使得歌曲听起来极具旋律感,还显得轻快活泼。而在节奏慢的地方,则要把速度放缓,但不是单单僵硬地放慢,而是通过绵长的气息来延长歌曲感情发展,把激情和活力都通过这慢节奏的歌曲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歌曲的首尾以声音强弱进行对比

歌曲演唱时强弱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强音并不说要让人去放纵、去喊叫,而是跟随感情的表达让曲子在自然流动中体现出兴奋、轻松、从容之感。强音的演绎也不是始终都要强,而是在该强的时候强,该弱的时候弱,以弱音的弱来凸显强音的强。弱音也并不是说让人缩着声音来唱歌,而是和强音一样用气,不仅如此,弱音也离不开饱满的情感。在歌曲的演绎过程中,弱音相对于强音虽弱,但它也要唱得开阔,也要能够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强弱关系在歌曲演唱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我们在演唱时,要用心聆听,用感情去揣摩如何去发生,怎样去处理强弱,只要这样,整首歌曲的演唱才能具有完美的感情抒发。

(五)以延长高音时值的手段来渲染高潮

在每一首歌曲中,都会有一个激荡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部分,这一部分就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顾名思义,歌曲的高潮部分往往是歌曲各种感情的事物发展的最高值。它不仅是对于延长声乐技巧的一个非凡挑战,更是对听着耳朵的强烈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好的歌者能在高潮部分让听众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技巧方面来说,高潮部分是对演唱者技能的直接考验。而一首歌的演绎是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高潮部分处理的是否完美,它直接影响了一首歌的艺术感染力。用延长高音时值,增强感情抒发,来使高潮部分得到充分发挥是演唱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

三、结语

简而言之,声乐演唱技巧服务于歌曲演唱,而歌曲演唱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声乐技巧的把握。在歌唱艺术表演中,要以饱满的感情为前提恰到好处地去运用声乐演唱技巧,以此来增强歌曲的丰富性和艺术感染力。不难看出,声乐演唱技巧在歌曲表演艺术中的应用是完美演绎一首歌曲的工具和途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技巧的熟练与完美,能够使歌唱表演更加魅力四射,两者的相互结合是歌唱表演艺术不断向前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陈景芳.浅析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参花,2013,(16).

高职声乐表演的艺术指导 篇4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指导,实践

一、艺术指导在声乐艺术中的含义

所谓艺术指导, 是指为声乐演唱者进行钢琴伴奏并进行音乐指导的人员的称呼。声乐艺术指导有进行声乐钢琴伴奏的能力, 另有作为教员的任务任务, 对声乐学子在作品气概、音乐处理、措辞驾御、音响使用等方面进行向导。一个声乐演唱者如果有一个好的艺术指导, 将会大大提高其艺术表现力。艺术指导的工作并非创造自己的作品, 而是解决对方的问题。我认为艺术指导的原动力并不是自我表现。常常有人问我:“像你指导这么多不同演唱风格的学生, 是否会觉得肠枯思竭?”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答案不在我的脑子里, 而是一直在学生的心中。因此, 为了引导出学生的表演潜能, 如何整理对方的音乐才能就变得极其重要, 整理时不可失去客观的角度。如果不冷静观察, 就无法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作品和演唱风格。

二、艺术指导的主要工作

一般来说, “声乐艺术指导”主要工作在音乐学院和歌剧院的学员班, 工作内容与声乐专业教师类似, 但更侧重于音乐处理、风格把握、语言等方面, 并从适应音乐表现的角度调整学生声音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 艺术指导不是从发声技巧的角度指导学生。

在不同的学校, 不同资历的教师工作内容有很大不同。在专业性强的音乐学院中一般有三种情况: (1) 随堂伴奏, 也就是在声乐教授的讲堂中的专职伴奏, 一般年老的助教或学子, 工作形式便是伴奏, 不说话。 (2) 声乐教授的助手, 许多大牌教授由于自身演出繁忙, 日常教学的“画龙”的工作就交给艺术指导来完成, 自己只进行曲目安排、技术及音乐点拨的“点睛”工作。 (3) 艺术指导教授, 除声乐发声技能花样外的全体与声乐无关的教学, 以及声乐传授, 共同对学子的学习进行教授。在一些音乐名校中, 也有一些学术名望极高的声威艺术指导教授, 他们和声乐传授没有区别, 都要自己带学生。这些教授威望很高, 有着几十年声乐伴奏及艺术率领经验, 况且和顶尖的声乐家都有着时常性的合作, 但这类大师为数不多。

三、艺术指导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在音乐教学中, 艺术指导这一角色逐渐凸现出来, 它是专业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艺术指导的专业队伍建设和他们的学术水平, 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

国内的声乐艺术指导学科工作目标和方式仍处于国外本学科的初级阶段, 欧美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我国艺术指导教师寥寥无几, 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有几名出色的老师, 但其他则以伴奏为主, 歌剧、艺术歌曲不分, 演奏、教学兼顾。首先表面上看是全能, 实际上学科分化不细、专业研究不深;其次, 艺术指导能力参差不齐: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不足或表达能力不够生动。这种情况从和谐的角度说是“适应我国声乐教学的国情和特色”, 但如果是以和欧美声乐发达国家看齐的角度, 则是导致我国声乐教学和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已经开设了艺术指导专业, 但是名称各不同, 开设课程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声乐艺术指导涉略于钢琴、声乐、作曲、音乐史、语言等专业范畴, 是一门交叉学科, 更需要有广博的文学修养, 有戏剧、诗歌、美术、舞蹈等视觉、听觉艺术的鉴赏能力, 这是极难达到的。

四、高职培养市场需要的声乐人才

国内声乐市场需要的声乐人才:一类是专业人才。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和专业艺术团体, 主要是美声、民族唱法。一类是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 主要是流行歌手。一类是基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是一般的艺术人才, 各类民间演艺人才, 它要求是复合型的人才。

高职声乐表演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要能唱能跳, 表演力强, 舞台号召力强。在积极健康的前提下, 大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表演什么。

五、高职声乐表演对艺术指导的要求

相对音乐学院培养的艺术指导人才, 高职需要的艺术指导教师有相当大的区别。高职声乐课堂上要求艺术指导教师能用钢琴伴奏, 烘托演唱者的声音, 即兴伴奏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能面对不同的学生, 能为演唱能力强的学生锦上添花, 更要为能力较差的学生做适当的修正和掩饰, 弥补他们的不足,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艺术指导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 能准确地诠释歌曲的内涵。高职声乐表演更注重舞台实践, 更重要的一方面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能挖掘学生的表演才能, 让他们能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歌曲。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引导学生完美表现动力感强的现代流行歌曲。高职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能进行舞台实践, 排练形式多样的节目, 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各种歌曲风格。

六、当前的高职声乐课堂谁在做艺术指导

高职的声乐表演课堂, 声乐教师往往充当着两种角色:一是声乐教师, 二是声乐艺术指导。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国声乐艺术指导还处在初级阶段, 专业院校的配备尚显不足, 哪有专业的艺术指导进入职业教育行列?但是, 市场对声乐艺术的要求是日新月异的, 传统的一台钢琴一间琴房是不能满足现代声乐教学的变化的。

美声唱法不能深入我国民间, 显得曲高和寡, 意大利语、法语等更是不合时宜;艺术歌曲是高处不胜寒, 大众不认可, 没有市场。民歌, 包括创作的新民歌、流畅很广的新中国成立后传唱的民歌、各地的民歌民谣, 都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流行歌曲更是年轻一代的挚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 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培养这些基层的文艺工作者, 要植根于乡土, 跟从于时代。声乐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但要做好学生的声音训练, 更要当好他们的艺术指导。从歌曲风格的把握、肢体表演的特点、声音特色的运用等方面下大气力。要让学生能唱、能演, 要唱什么像什么, 初级的要求就是模仿, 唱谁的歌就要像谁, 老百姓就认可这个。

七、高职声乐表演如何进行艺术指导

我们要认识到, 民间音乐是一直在默默地顽强地生存和成长着的。往回推溯过去, 我想最初原始社会的音乐还是属于民间的。《诗经》堪称是一个活化石, 从中可以看到这个过渡时期的面貌。这些诗歌最初就是民间歌曲的词, 拿来唱并伴之以舞的, 只是后来配乐和舞蹈失传了。城市文化的兴起, 民间的市场真正活了起来, 更多的专业音乐人, 也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许多专业音乐表演的技术和经验, 带到了乡野的土地里。

民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要熟悉各地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有效指导学生用有特色的声音演唱歌曲。

比如, 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在演唱时就要指导学生注意地方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 其旋法以五音响阶曲折绵延的级进为主, 旋律婉转疏通, 有楷模的南边民歌的本色, 犹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情面的图画。整个旋律以级进为主, 很少有跳进, 旋律线条平与、疏通, 使演唱风格显得婉转、平与、细腻。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 切分节拍与16分音符的大量运用使音乐节奏显得轻盈、烦闷, 在演唱时也具有了轻松不快又略显油滑的特性。时常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 其气概细腻斯文, 听来感到别致紧密亲密, 生动地形容了现代少女谋求奇丽的形象, 颇有艺术感染力。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 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旋律起伏较大, 跳进较多, 具有中国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音域也比江苏民歌《茉莉花》宽阔一些, 演唱风格上更具有了北方民歌的明快、嘹亮的特点。它的各句后都有加腔, 特别是段后有较长的拖腔, 在主旋律之外加上一些装饰性的半音和下滑音, 在演唱时具有了河北民歌的地方色彩, 曲调优美动听又富于说唱风味, 节奏既从容舒展, 又带有民间歌舞轻盈跳动的特点。

现代创作了很多民族唱法歌曲, 比如指导歌曲《辣妹子》、《好日子》, 宋祖英曾说:“我自创了美声唱法, 最难的是气息的运用, 由于美声和民族凡是属于技术性对比强的发声唱法, 美声唱法水平越高越看重气息的牵制、嗓音前提的韧性以及对作品的领略。”在指导学生演唱她的歌曲时, 要注意声响的修饰, 所学的全数手艺与法子, 但凡为作品效力的, 唱法不能千变万化, 声乐技术要为作品服务, 要注意气息绵长咬字完美, 将民族音乐与西方美声、时尚元素结合在一起。

流行歌曲因为其通俗易懂且广泛的传播性, 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流行音乐产业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 尤其是在全球音乐面临着多媒体、新媒体的尖端挑战, 流行音乐需要与时俱进的用日新月异的速度来打造自己的新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中国流行音乐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现代化、欧美化的多元形态。

年轻人挚爱流行歌曲演唱, 学校都开设了流行舞课程, 艺术指导教师要擅于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每个人从开始学习声乐时都有一个模仿阶段, 随着时间的磨炼, 会形成自己特色的演唱风格。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后, 才能演唱自己的作品。流行歌曲尤其是这样。

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且门派繁多, 曲风各异, 声乐指导教师要教得得心应手, 那是十分不容易的。那么, 模仿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童安格的《忘不了》、伍思凯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所使用的是虚伪声间的遽然转换, 朱哲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最后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 都使用了流行歌曲中司空见惯的假声。惠特妮·休斯顿的《全部的爱都留给你》中先用和暖的混合声在中高音区轻轻吟唱, 此后用高耸高亢的真声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 直至歌曲的最高点突然改用极精良的假声。这首歌在演唱中运用虚伪声的转换更透露出表现曲折绵延跌宕的周密。学习中要指出学生声响中不足的方面, 要在歌曲气势派头和音响运用上下功夫。

因为流行歌曲大量的采纳了泰西爵士、蓝调、Hip-Hop、R&B等盛行曲风, 在演唱方法的运用上, 也要寄望欧美风靡歌手的唱法与唱腔。

随着近年来Hip-Hop音乐大热, Hip-Hop舞蹈也逐年升温, 无论是唱流行R&B还是Reggae, 总会加入Hip-Hop的舞蹈元素, 它能使整个演唱看起来充满活力和时尚感。Booty Shake是一种非常适合女孩子跳的舞蹈, 并且丰满些的女孩更能显出其独特魅力, 跟着音乐节奏晃动的身体, 主要是胸口和跨部, 可以很好地展示女孩的曲线美和性感姿态, Modern Jazz现代爵士, 是一种非常适合女生跳的舞蹈, 在演唱这类歌曲时加入舞蹈动作可以体现少女的青春与活力。声乐艺术指导教师, 要手把手的指导学生, 利用音乐开端前的那段时间, 即从在侧幕等待、出台、走向演唱演奏位子, 到暗指伴奏开抬等这些眇小要害, 在日常的解说中都不要忽视。学生在心理成分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具体环境, 接纳差异的方法, 对有分歧的学生进行调节, 经过不休的、重复的演习, 逐步确立起粗略的音乐思维、音乐行动的解释方式。

在对学生的音乐手艺培育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学生生理性质的培养与训练, 在音乐扮演中形成良性的生理活动过程, 从而具有使学生学会调节临场时的紧张情感, 在音乐表演中具有良好的生理性质。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要能够登上舞台, 给学生示范, 带领没有经验的学生顺利迈开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马方玲.《茉莉花》艺术魅力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 2007, (2) .

[2]张淑珍, 刘芸.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角色——艺术指导[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籁) , 2010, (3) .

浅谈声乐教学艺术技巧 篇5

摘要: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即是音乐化了的语言,声乐以歌声为媒介传达情感,而声乐的教学工作则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它科目,其实质是较为抽象的,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我们必须明确声乐的艺术性质,同时应运用巧妙的手法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遵循启发式等的教学范式来进行声乐艺术的教授。本文旨在以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再创造的培育为主导,讲解声乐教学的宗旨与艺术技巧。

关键词:声乐教育 情感体验 再创造 教学技巧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即是音乐化了的语言,声乐以歌声为媒介传达情感,而声乐的教学工作则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声乐的艺术性质,在教学时,我们应运用巧妙的手法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遵循启发式等的教学范式来进行声乐艺术的教授。

一、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激发

在中国古典典籍《礼记》中曾记载“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钓,累累呼。端如贯珠。故歌者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即说明了语言与歌唱之间的异同。充分表现了声乐具备歌唱性、语言性、动作性的多元属性。语言是人类的基本交际媒介,而歌唱是人们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延展出的艺术类媒介,可谓是语言的升华。在音乐的空间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饱含情感的产物,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不仅应该以语言为切入口授予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导向去感受声乐的真谛所在,也就是以声乐艺术为核心,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听觉表现为基础的歌唱情感能力。音乐通过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在通过语言的教授阶段时只是初步对声乐作品的某些性质有所基本了解,而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其深入理解到音乐的本质。体验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学生应当演唱足够数量的作品,如中外艺术歌曲、传统民族音乐及歌剧咏叹调等,储备一定的演唱经验,才能具备较丰富的音乐素材、音乐语言及音乐文化等基本声乐要素。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新颖、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优美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感受美,我们需要创造一定的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和升华,引导他们在切身体验中理解音乐作品,这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深情进行体验也是欣赏自身感情与作品的共鸣。所以,我主张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2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它科目,其实质是较为抽象的教学,一直以来的声乐教学,几乎是以感觉为导向的,教与学的双方往往都需要投入极多的精力与时间,所以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学与难教的学科。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坚持“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3的感情主导原则,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精神,能够对音乐有独特的品味与再创作,这事实上才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以上所说,声乐教学中要充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时注意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和调性都有全面的体验。以此使学生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诗歌、故事、丰富和美丽的情感色彩及图画等等,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12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同上。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花城出版社,2009-7。

二、声乐教学中的再创造培育

沈湘先生曾分析说“音乐是表演艺术,一个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首先是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所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其次是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所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最后需要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到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4这便说明了在声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与掌握是初步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有所体验与延展是进一步的教学目标,而使学生在以上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进行再创造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

词曲作者写出一件作品,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创作,而再创作是需要音乐演唱者自己来完成的。我们知道,同样的一首歌曲,不一样的演唱者来演唱所传递出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音乐作品从曲式上来看,是很简单的,结构也不复杂,但如果是通过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恰到好处地细腻表演,唱出的东西是更具感染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对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的培育。例如我国的民间音乐可谓是琳琅满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技巧的不同,风格的各异都是可能进行再创作的契机,所以在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声乐曲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觉的继承与发扬的品质,与此同时也需要兼顾对国外声乐各个派系的唱法和表现手段的了解,使学生的再创作建立一个全面且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之上。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挖掘音乐作品最原生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学习以词曲有机的结合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给予准确的演唱发挥从而完美地塑造声乐艺术的感人形象。对于地域性不同的民乐,要培养学生对地方语言特色的基本了解,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一定得结合乐曲相应的语言背景,紧密地伴随曲调节奏的起伏,增强旋律与节奏的音乐表现,以此使学生对乐曲的本质有着合理的诠释与再发挥。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与实践的结合

以上强调了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体验与再创作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实际教学操作中,怎样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机结合,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歌唱表演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不过最能激发学生歌唱激情的是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而这样的情感性必须要落实到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再创作与情感体验得以有机互动,产生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在平日里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深刻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件作品和每条练声曲都演唱得尽量的准确与完美,以此使学生从常规的技能训练过渡到有意识的歌词需要,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 4唐琳,《声乐教学泛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验,不仅为其将来驾驭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打好基础,也是为其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创作的进程创造条件。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加了教学的艺术性,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的演唱是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自觉意识,这是再创作出感人深刻作品的根本与核心。

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歌唱的技巧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必须通过无数的实践训练得以巩固。我们必须明确,优秀的歌唱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及自我体悟的表达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去欣赏音乐会,参加观摩课,参加演出等艺术活动。参加舞台实践类的活动,学生会把平日里声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艺术技巧通过舞台实践得以验证,并获得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感受的理性认识,将歌唱心理与歌唱技巧相统一,将其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转变为心之所想、口之所唱,由此从学会审美过渡到创造美。

参考文献:

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 篇6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形体语言  作用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内涵和功能

台风是声乐表演中极为看重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台风不仅包括了外观的仪表和衣着,同时也包括了一个与演唱者专业素养相关的要点——形体语言。形体语言之中包括身体的姿态和眼神以及脸部表情的相互配合。多种肢体的协调运用,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有效手段。相关数据中,著名的美国学者艾伯特·梅拉比安就总结说:“形体语言对声乐作品内容的有效传递是大于语言的传递效果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时候甚至形体语言的作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做为一种非言语性的话语,与声音语言结合传达了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诉求。因而,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更兼具了创造生动形象的重要作用。但是,其作为要素之一并非是独立作用的,声音的“唱”和形体的“演”互相依附和交融,才能使得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蕴进一步的外化,让作品能够以一种具象生动、可感可知的灵动状态,让所有受众进入到“角色”当中,使受众的情感得到迁移,获得切身感受的体会,这样才能达到声乐表演艺术所追求的良好的传情效果。

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传达声乐表演中的思想情感和内在意境,生动地塑造各种的具体形象。此外,可以降低演唱者对声乐作品把握上存在的紧张感。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的运用

声乐表演艺术中追求的是神情兼具和意蕴深刻。因此,表演过程中需要充满具象可感、形象灵动的艺术表达,优质的声乐作品与神情兼具和意蕴深刻的艺术表演融合,才能使得歌唱更传情、更传神,方才能够让声乐作品与形象的相统一。因而,演唱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领悟,理解和外化声乐作品的情感诉求,同时要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所以,声乐表演的作用和正确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手势作为一种 “无声的语言” 不仅已成为独立的手语,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更是一种渲染气势,帮助演唱者传达情感诉求的主要渠道。所以,演唱者必须有一种掌控方法,假设姿态不和谐,动作不优雅则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要按照正确的体态来进行艺术表演,才能使得手势在表演中恰到好处。手势的运用好比是交响乐的指挥棒,手势的变化不仅引领着声乐作品情绪的变化,同时还无形中带动了受众的情感转移。高亢的曲调中,演唱者会张开双手,表现一种张力;曲调温婉时,演唱者的手势也会越发柔美,表现出一种婉约的情绪。在实践过程中,有经验的歌唱者非常清楚他的手势什么时候抬起,什么时候落下。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手势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和演唱者的气息运用,有着莫大的关联。手势的千姿变化存在于演唱者气息运用的一呼一吸之间。除以上所述,手势在具体的表演中,还必须和身体的姿态变化、眼神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声乐作品更加饱满,也更容易感染受众。

声乐表演艺术交流之中,眼神作为重要传达手段,极为有效。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情绪和感觉,用眼神的动态,去表达所述景物的距离,人物的形象,事情的情绪,总之眼神的多样性可以传达不一样的情感,或悲伤、或喜悦、或抑郁、或欢欣、或羞怯等等。总是,通过眼神的交流,不仅让声乐作品充满了精气神,更是可以说是眼神把声乐作品注入了灵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总而言之,在演唱者和受众之间,为了更好地传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蕴,眼神要恰到好处,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交流作用,才能凸显声乐作品的美感和感染力。

例如,1989年创作的经典歌曲《我的太阳》,歌曲流传至今被多名艺术大师演唱,早期有卢加诺·帕瓦罗蒂、安德烈·波伽利和恩里科·克鲁索。此后更是被著名的摇滚乐歌手布莱恩·亚当斯改编演绎过。世界三大男高音也是这首歌曲的拥护者之一,帕瓦罗蒂演绎的《我的太阳》一直被封为经典,载入了教科书和音乐史当中。其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时地远望、期盼和欣喜,各种眼神的精妙结合,充分体现了歌曲中忠贞不渝的爱情等等各种感情的传达。

但是,除了眼神单一的作用之外。声乐表演中,脸部表情的运用和眼神的交融,对声乐作品表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在传递声乐作品的内在意蕴上有着其他形体语言所不可及的优势。眼神传达的信息结合面部肌肉的运动,充分表明了声乐作品内部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眼神和面部表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位优秀的演唱者,应该懂得神色交融,在演唱时不仅用眼神传达出基本的情绪,更能选取恰当的面部动态加以丰富和夸张,传达出歌曲的具体感情。

三、结语

形神兼备的声乐表演,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场关于声音的非凡体验。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语言不仅是丰富声乐作品的必要条件,也是成就一个优秀的歌者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声乐表演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让听众感受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梅从笑.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冷永铭.论唤起演唱激情的基本能力、方法与途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 篇7

一、民族声乐形体表演的表现

(一)面部表情

在声乐艺术中,形体表演能够促进演唱者情感的表达,表演者充分运用面部表情,能够与观众有很好的交流,更加深刻地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同的声乐作品适合不同的形体表演,演唱者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不能随意表演,要结合声乐作品的风格,达到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合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比如喜、怒、哀、乐、盼、羞、愁等,根据不同的人物以及作品的不同情感,相互配合,不能太过统一[1]。

(二)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要注意眼神的运用。将眼神合理地运用到声乐形体表演中,能够帮助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的性格。眼神的表现有多种方式,比如上下转动、左右转动、近看、远眺等。眼神要与面部其他器官相互配合,协调统一。

(三)身体姿势

在民族声乐形体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注意形体美,身体的姿势是其重要表现。传统的身体姿势主要是坐如钟、站如松、精神抖擞、自信等,恰当合理的身体姿势能够促进演唱者的演唱,充分表现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2]。身体姿势不能太过随意,不能过于生活化和自由化,要根据声乐作品的不同进行选择,演唱者要深刻分析声乐作品的情感和人物,依照标准进行表演。

(四)手势

手势是民族声乐形体表演中重要的辅助工具,要注意手势的发挥及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演唱。手势要稳,不能太过僵硬,要注意圆柔,将手势与人物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整体的动作既要细腻,也要从容。手势作为辅助的工具,不能过多,不能干扰整体的演唱,

二、基于民族声乐形体表演的声乐艺术性

(一)形体表演与声乐作品结合,提高了作品的欣赏魅力

艺术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民族声乐的形体表演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作品的欣赏性和艺术性。表演者通过形体表演与观众进行交流,观众通过视觉以及听觉,感受声乐作品的魅力,达到美的艺术享受,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3]。演唱者通过每个动作、眼神、手势等的表演,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引导观众进入作品的世界,使观众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触动内心的情感。

(二)形体表演使声乐艺术更加真实生动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传达,是人们某种情感慰藉的需要。艺术的传达需要语言,需要形体动作。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注重韵味,注重声乐作品的人性魅力。民族声乐是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诞生出来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声乐作品,声乐作品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以及个性魅力,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方式[4]。形体表演使声乐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真实生动。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经为了训练眼睛的灵活度,专门养了一群鸽子进行观察,通过眼神的训练,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形体表演使声乐艺术更加完美

声乐艺术是用语言创作出来的,带有虚拟性的人类的现实生活。在声乐作品中,以现实为基础塑造人物,情节的变化只通过声音来传达是不够的,需要演唱者结合形体表演,合理运用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传达。人物来源于现实生活,演唱者要以此为基础,加上艺术性的创作,博采众长,使声乐艺术更加完美。声乐艺术对形体表演有特殊的要求,既要注重形象生动,同时要保持庄重和得体,不能故作姿态,要注意内心情感的表达。只要内在的情感和形体表演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在戏曲中,对形体表演的要求尤其严格,除了唱词,还要求身段、舞台的基本功、眼神等,务必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表演者在舞台表演时游刃有余。

三、结语

总之,声乐艺术是声音、语言、情感以及形体技巧等的结合体,通过它们的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给观众带来多样的艺术享受。形体表演在声乐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形体表演能够提升声乐艺术的欣赏价值。表演者要勤加练习,提高形体表演的技巧,创造出精美的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120.

[2]庞洁.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J].大舞台,2014,05:143-144.

[3]尹晖,朱国治.关于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相关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0:158.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点 篇8

一、声乐演唱的个性化艺术风格

歌唱中的语言要受发声方法和旋律的制约,演奏乐器可表达乐曲的感情,但无法表达文字的具体内容,而歌唱却是一种带有旋律感的沟通,她更像是一种语言,不但能唱出乐曲的感情,还能清楚地唱出文字,字声结合,感情表达更为丰富,这就比其他音乐形式更能直接地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交流。在歌唱中,音乐浸透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而歌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既要做到咬字吐字像说话一样自然清晰,又要融入旋律、加入感情,使表演亲切、感人,所以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是听众听懂歌曲内容并与演唱者产生情感交流的关键。

在审美心理的影响下,演唱者对不同的音乐作品都会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结合自身的演唱特点和自身条件,形成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由于不同演唱者拥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环境际遇,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以及气质素养,自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通过不同的创作思路创作出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风格。音乐表演艺术学原理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和真诚性两方面,演唱者通过对某一作品的热情、才智的投入,了解作品的局限性,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以及生活阅历进行再创造,从而完成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风格

一个民族的艺术发展,必然伴随着其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在发展民族声乐的道路上也一直秉持着对外开放的音乐观念,积极与国外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用辩证的观点重新审视西洋音乐的优缺点,吸收对民族音乐有利的因素,为中华民歌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声乐的表演方式。所以,在弘扬我国优秀音乐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在与西方的融合过程中得到成长。民歌是由各地方民族的人民即兴创作的,经过人民群众口口相授的传递方式得以传承,充分体现了各地方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民歌作品一般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说明我国各地的民歌声腔都是各个民族语言的音乐延伸,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还得要求演唱者深入角色,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中主人公的灵魂所在。根植于方言文化的民间音乐,借助音乐的艺术表达强化了各个民族的地域性格,例如,北方民歌就呈现出豪爽奔放、高亢嘹亮的特点,这与当地人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也是紧紧相连的;而江南民歌大多含蓄内向、韵律柔美,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就是委婉优美型的。

三、歌唱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演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不可少的才能,在声乐演唱中也不例外。想象力是对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再创作、歌曲的表演过程,是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来完成的。在声乐演唱中如何培养想象力呢?首先要多参加声乐实践活动。在声乐学习中经常会要求多听多看多实践,在实践中多去想象别人的演唱方法和演唱状态,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吸取经验,从而为自己积累声乐实践的经验。其次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任何的想象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知识作为基础,那就是空想。知识越渊博,经验积累越多,想象力就会越丰富。因此我们平常应该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这样我们在演唱中才能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还可以在演唱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力。最后要培养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多地依赖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了积极思维的推动,才能将自己已有的各种知识进行重新的提炼、加工、组合,塑造一种全新的形象。

声乐艺术,无论是声乐作品的创作还是舞台上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都是以美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作品创作中的美、作品演绎中的美和观众身心体验着的美,都使得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美学风格和品质。

摘要:声乐艺术表演,首先是声乐表演者对声乐作品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之上的。它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甚至是二度创作能力。其次是表演者用声音、表情、动作等当作媒介将该作品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 篇9

一、情感美是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

所谓声乐的表演美, 即声乐表演的情感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不仅认识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 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 总是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抱有种种不同的态度而意识到自己在爱、恨, 或悲伤、或欢乐时, 这便是人的情感。音乐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艺术的魅力就在表现情感, “乐由情起”就充分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艺术的生命在于情, 情来自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表现。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演唱者是否能够准确、深刻的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 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

声乐表演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美, 它是从生活中体现的, 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和再现, 这种表演美有“内”和“外”之分:“内”是指人的内心、人的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之内涵以及对外界的各种现象、矛盾的感情反应或理性上的分析、判断;“外”指这种思想、情感、内心活动的表达, 这种表达通过声音、语言、表情、姿态行为等各种方式使观众理解并受到感染, 产生共鸣, 从而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 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 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 (1873—1938) 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 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 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 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 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从《乐记》开始, 就总结了“声”与“情”的关系, “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 声者发于情”。可见, 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 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但要达到声情并茂, 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 今人唱歌唯唱声!”

二、演唱者对情感美的表现

作为一个演唱者, 在具备良好的歌唱发声技能和技巧的同时, 必须具备分析、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的能力。技巧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基础条件, 但技巧并不是表演成功的唯一条件, 因为, 声乐表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单一的技巧, 而是为了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过程, 技巧则是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手段。技术不是艺术, 但艺术需要技术来加以保障,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 最终的目的就是艺术表现。面对一首声乐作品, 演唱者首先应该用心去感受歌词或唱词的含义, 理解词意内容的中心思想, 以及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描绘的意境, 并在此基础上反复朗颂, 以感受和把握语言的音韵、语调和节奏, 借以把语言的感情内涵、字句特点深深地融入其中。

说到底, 声乐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美实际上就是声乐表演的第二度创作, 它以原作品内容所描述的情感为基调, 把握原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流派, 将创作设计限定在自身技术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的一个过程, 此外, 还应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拓宽知识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歌词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对于演唱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声传情, “情之所至, 音之所生”, 对一首声乐作品的演唱要达到情深意切, 感人肺腑的效果, 就必须做到未曾出声先有情, 而这种情就源于对歌词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 这样, 感情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 然后结合演唱者良好的演唱功底和歌唱技巧, 声乐的情感美即表演美就展现出来了。

三、总结

在人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情感的表现是创造声乐表演艺术美的最本质条件之一, 但技巧的表演, 我们也不容忽视,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表演技巧, 艺术表现就无从谈起, 脱离了艺术表现, 表演技巧也就是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声乐表演的艺术美也在各个具体的作品中呈现出生动、绚丽的艺术形态, 其风格韵味也各不相同。同时在声乐艺术的长期审美实践中, 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唱法, 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 但是不管怎样, 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是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的, 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共识的。并且在构成声乐艺术美的诸多因素中, 节奏好比是“骨骼”, 旋律是“血脉”, 和声是“肌肉”, 那么, 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了。它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 又要让别人得到美的情感感受, 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动, 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 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让声乐表演的艺术美, 充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萦绕在我们的身边,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美好如蜜。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邹本初著.《歌唱学》人文音乐出版社.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 篇10

1. 关于作品与作者背景的准备工作。

音乐作品取材于生活, 即音乐作品创造者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 所以一首成功的音乐离不开作者的生活背景, 只有对作品有着详细的了解, 才可能在表演时把表演的艺术审美进行提升, 将感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由此可见, 在演唱之前对作品与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这也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艺术态度。首先, 要对声乐的发展历程有整体的了解, 对每一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声乐表现特点有深入的认识, 这样将整个体系做出一个细致的梳理, 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更为直观、系统的对声乐的发展有深入的认识。其次, 作品的创作地区、创作时期以及作者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等都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西方音乐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地域的代表作品风格也有着其各自鲜明的特色, 由此体现出审美观的地域差别与时代差别。

2. 对作品题材与体裁的准备工作。

作品的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这需要由表及里的对作品做好准备工作, 演唱者在表演之前先认定作品的体裁, 再通透的对作品的题材有深入的认识, 从这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揣摩, 作品的题材多样, 或歌颂生活的美好, 或鞭策生活的黑暗, 把握好题材, 就可以更为方便的把握演唱的形式, 准确的带入情感。

3. 关于作品结构的准备。

摸清声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可以帮助演唱者对作品有更为丰富的认知, 更为方便的抓住作品的表达主题与主体基调, 运用伴奏与和声等丰富作品的层次, 将作品表达的更为生动与精彩, 使作品不过于单薄, 增强艺术性与可观性, 有助于作品意境的提升, 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帮助听众更好的进入到音乐所要呈现的情境当中, 有利于声乐表演的审美体现。

二、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的思考

1.“声”的正确运用。

声乐表演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用动听的歌声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 没有好的歌唱功力与悦耳的声线, 是不能将作品完美的呈现给听众的, 因此, 运用好声音, 是声乐表演中的重点, 在唱到风格活泼欢快的音乐时, 演唱者要用嘹亮开心的嗓音来演唱, 在唱到内容关于情感的歌曲时, 要用轻柔、平和的声线来演绎, 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拿捏到位, 在运用声音的技巧恰当的表现出来。正确的运用声音, 就要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 把握好音色、音域等, 演唱技巧的娴熟是使音乐动听的基础, 把握好声的运用方式, 可以提升表演的艺术价值。

2.“情”的合理表达。

艺术与情感是分不开的, 艺术就是对生活感悟与人生情感的一次具体化的表现, 通过艺术, 使情感获得了升华, 也是通过艺术作品使得许多人在歌声中获得了共鸣,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作为凝结了人类情感的作品, 歌曲中的情感如何表达, 是表演者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 所谓声情并茂, 就是在注重演唱技巧的时候也要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缺乏情感的演唱缺乏应有的力度, 没有完成艺术与情感的碰撞, 就表演而言是失败的。所以在演唱之前要精准的把握好音乐的情感, 琢磨如何将情感自如的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在平时勤加练习, 并增加自己对情感的感悟能力, 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获得听众的认可。

3.“字”的准确表达。

在演唱的时候要吐字清晰, 这是最起码的表演要求, 标准的发音可以帮助表演者更为方便的表达作品的内容, 如果表演者在演唱的时候咬字不清, 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内容的领会, 也会使听众对演唱者的印象大打折扣, 失去了听众的认可, 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演唱者要躲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力求发音标准, 完美的将歌曲呈现给听众, 这是对作品的尊重, 也是对听众的尊重。

4.“形”的魅力体现。

表演队表演者的形象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舞台上对着观众演唱的时候, 表演者的形象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任何的表演, 都要落落大方, 自然不做作, 在针对具体的表演内容进一步呈现出好的形象, 或优雅或绅士, 或端庄或亲切, 运用形体将歌曲的内容表现出来, 感染到台下的观众, 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具体。

三、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的体现在声乐的表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体现出演唱者的个人艺术素质, 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 增加了表演的精彩程度, 能丰富听众的文化生活, 提高听众的审美能力。要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工作上多做研究, 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鞠曼丽.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现代交际, 2014 (7) .

[2]袁春.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11) .

声乐表演艺术探究 篇11

关键词:声乐演唱 声乐表演 舞台表演

声乐演唱艺术是讲究审美的艺术,演唱者将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容传达给观众,并通过自身的艺术造诣创造性地塑造出特定的艺术形象,力求追求最完美、最充分、最恰当的表现手段与表达方式。声乐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歌唱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模拟,而是辅助歌唱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既注重生活的真实、又讲究艺术的高雅。它的准确表达既符合我国人民的视觉、听觉高度统一的文化艺术传统习惯,又适应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一、歌唱的情感性

歌唱者在熟知作品内容之后,应注重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因为声乐作品的成功演绎并非只是曲谱的简单再现,而是歌者对一字一句的斟酌、思量,揣摩它的意蕴。他首先建立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之上,结合自身的心理素质、地域文化、文化修养及性格等诸多方面,经过反复的琢磨和品味,通过音色变化、多种润腔、强弱对比等丰富多样的造型手段对作品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精心的雕琢,进一步提高该声乐作品的内涵、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演唱者必须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观众。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强调:“我相信音乐反映人类灵魂最深处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语言。”①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演唱者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借助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更好的诠释音乐。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李斯特曾经说:“假如说一个人能够把构成表演上的美丽的东西全部写在纸上,那只能是一种幻想。”②因此,声乐表演最关键的内容就在于挖掘乐谱中所蕴含的灵魂,着重挖掘歌唱者内心的情感表达,用以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二、歌者面部表情的调节

歌唱的面部表情主要包括:脸部表情、眼神、口型三个部分。歌曲每一句所表达的喜、怒、哀、怨、恨等情绪需要通过脸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来体现。脸部表情需适度,不可过于夸张,以免太过矫揉造作,影响观众聆听音乐的情绪。“眼神”具有丰富的色彩,有喜悦的、愤怒的、悲伤的、哀怨的等。演员只有灵活运用眼神,才能把歌曲“唱活”,唱出所谓的“精、气、神”,眼随手动,它是与观众交流、牵引观众思绪的主要对象。“口型”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歌者的演唱效果,正确的“口型”对歌唱技巧的发展尤为重要。歌唱中上唇应呈微笑状,露出上牙齿,嘴巴张的幅度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尤其不要让口型一直呈“竖口”状,应根据字音的变化有所调整,不可固定不变。歌唱者的面部表情是演绎作品的有效保证,只有善于调控自身的表情语言与歌曲情绪发展的变化相适应,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

三、声乐表演者的台风

“‘台风’即舞台风度,是指歌唱者在舞台上的姿态及演唱的风度,它涉及歌唱者的台步、站位、面容、目光、形体动作、谢幕,以及服装、化妆等方面。”③歌唱者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对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等至关重要。良好的“台风”能赋予作品的新的艺术创造,能将歌曲的思想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良台风的具体包括:单纯技术型、肤浅表演型、以媚演唱型三种,这几种类型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应注意避免。拥有良好的“台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来获得。歌唱者应严格要求自己,逐步从点滴中完善自己的艺术表演过程。

四、声乐表演形体的要求

声乐表演对表演者的形体有着很高的要求。歌唱艺术讲究“形神兼备”,“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指歌唱演员将情感由内而外通过歌声与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语言协调地表现出来。声乐表演艺术离不开形体动作这一辅助因素,无论是演唱需要还是角色塑造都离不开这一强有力的“润色剂”。它是根据题裁、故事情节、心理变化等要求而变换动作的。并且,优秀的歌唱家或歌唱演员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她们的一招一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由于作品风格、剧情需要、舞台调度等风格的需要,演唱者需要调整自己的体态姿势、眼神变化以此与所表达的歌词“意境”相吻合。而且要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切不可喧宾夺主、胡乱发挥。

五、加强舞台实践,提升艺术表现力

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除了注重自身的肢体语言外,还应积极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位优秀的歌唱家是非常享受舞台的,让观众感受到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尽情的从声音、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上抒发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情节、情感等。

声乐表演对演唱艺术来讲无疑是一味丰富的“调味剂”,优秀的舞台表演创造能让观众清楚、直观地感受到声乐作品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因此,歌者应通过多方面加强舞台实践,可通过举办音乐会、参加校内、社会演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舞台表现力。

声乐演唱者在表演上的独特创造是生活情感与作品结合所碰撞的“艺术品”,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现生活,是一种最真实的艺术表演美。

注释:

①肖英群:《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第110页。

②肖英群:《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第110页。

③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编:《声乐表演基础教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参考文献:

[1]肖英群.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声乐表演艺术探索 篇12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探索

声乐表演作为舞台表演艺术 , 不仅要求演员要完成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表达, 还需要将这些理解通过舞台再现进一步展示, 从而真正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所以对于声乐演员来说, 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不但要用美好的歌声和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来打动观众, 还要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让自己的的艺术才华得到尽情施展。

音乐作品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对于声乐演员来说, 要演唱好音乐作品, 首先要理解作品的涵义, 这是声乐表演者表现作品的最基本方式。当一首歌曲摆在面前, 演唱者首先应该熟悉歌词内容, 通过反复朗诵熟读, 从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创作信息, 比如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作品营造的意境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等等。无论何种形式的声乐作品, 都凝聚着作曲家强烈的创作激情, 那些欢乐、悲伤、幸福、痛苦的情绪与情感诉说, 都真实地蕴藏在一个个简单的音符之中。歌唱者只有反复琢磨、认真发掘和领会, 才能领会作品精髓, 让演唱表现出最佳效果。也可以这样认为, 声乐演员只有对作品理解认识得越深刻, 在演唱时才能表现得越完美。这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演员或歌唱者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是很重要的, 它会直接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舞台表演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同样一首歌曲的演唱处理, 有些年轻的表演者或学识经验较差的人, 处理歌曲时往往只注重声乐技巧方面的表达, 演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显得单调、直白, 不能够打动人。相反, 同是这首歌, 一些老艺术家上台一开口, 瞬间就能触动人的情感, 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歌声里, 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而这一切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才可能做到充满真情的表达。

声乐演员要让自己的演唱得到观众的赞美, 还应该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力。黑格尔说过:“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 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 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 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 听得多, 而且记得多。”音乐想象所获取的这种表象材料, 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外在形象,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原型。所以音乐想象的源泉之一应该是生活体验, 任何艺术天才都不能脱离生活进行艺术想象。贝多芬创作的《“田园”交响曲源于他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六交响曲》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歌声之所以激情四射,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源于内蒙古大草原对她的哺育。声乐演员在创作实践中, 应该对歌曲的内容认真理解, 大胆想象, 确立作品所要树立的音乐形象, 让作品在头脑中化作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让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 主导创作主体, 尽情表达内心的感受。声乐演员只有将歌曲的主人公形象演绎得完整统一, 作品才能传递出情真意切的意蕴, 使观众产生联想和想象, 歌曲的艺术魅力才能得到体现。当然, 声乐演员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 不是一日之功, 它是一个人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积累的过程, 更是一个人情感和艺术修养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越多, 越丰富, 艺术想象力就越活跃, 越开阔。因此作为声乐演员, 应该随时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之中, 不能闭门造车, 要用自己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 增强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从而在歌唱表演时, 能更加深刻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与内涵。

声乐演员要表现好艺术作品, 对作品创作风格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问题在当前很多演员甚至一些有影响的演唱者身上, 也常常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同样一首歌曲, 音乐的风格表现的不同, 演唱的效果会差别很大。比如,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歌星演唱会, 舞台场面很壮观, 观众也很捧场。但我们会发现, 虽然一些歌星的嗓音很不错, 演唱技巧也不错, 但就是不能感动观众。无论他们演唱的是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 无论他们演唱的是美声还是通俗, 总是给人一个样, 一个味的感觉, 无法走进观众的心里, 也就产生不了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演唱者没有很好的掌握作品基调, 对作品整体风格的处理随意、粗糙甚至偏离原创思想。我们知道, 不同歌曲都会体现出作品不同的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或个人的风格特色, 如果一个声乐演员不能够恰如其分地在歌声里表达出这一切, 就会让各种风格特色全无, 混淆在一起, 就会与原作的创作意图差距甚远, 甚至南辕北辙。而那些成熟的歌唱家却非常注意这些问题的把握, 他们在演唱时, 总是能够把音乐的内在含义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感染观众, 感动观众。吴碧霞是我国著名的女青年歌唱家, 她不仅能演唱地道的中国民歌, 也能演唱韵味十足的西洋歌剧, 她成功的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她很好地掌握了中外作品的风格精髓, 所以才在世界舞台引起瞩目与喝彩。

上一篇:达标考核下一篇:转型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