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课堂艺术

2024-10-21

现代物理课堂艺术(共11篇)

现代物理课堂艺术 篇1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作为核心,通过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元素,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这一特性正好可以帮助高中物理教学改变方式,我们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结合网络搭建起一个加深师生交互、增加学生见识的平台。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方式来表现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可以达到比文字理论更加生动的效果。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手段和自己的物理教学合理结合起来,从而改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理解能力和丰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其他高中物理教师带来一些帮助。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为高中物理知识面比较广,涉及的理论比较多,所以学生一般都有畏难情绪,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果。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直观性来丰富知识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畅游在高中物理的海洋中。

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这样的flash动画: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发现同一高度的另一片荷叶上落着一只水蜘蛛,青蛙张开嘴巴,用长长的舌头去抓水蜘蛛,水蜘蛛在青蛙伸出舌头的瞬间从荷叶上落向水面,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作自由落体运动,但是水蜘蛛还是没有逃脱青蛙的捕捉。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还是捕捉到了水蜘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发现动画里隐藏的物理知识,即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利用flash动画,先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动画情境,教师再结合动画内容引入相应的物理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提升理解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各种实验仪器,去验证物理中各种经典的理论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形式受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的影响,学生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障。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比如flash或者虚拟实验室等软件,制作出各种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控制实验的进度和次数,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让“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教学时,为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笔者收集了大量的实验视频,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便于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把每组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验环节拍摄下来,挂到学习网页上,让学生相互点击观看。这种搭建平台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成为焦点的乐趣,进而达到督促实验的目的。在接下来的环节,笔者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规律,先点击规律按钮,里面有一个演示动画,是一个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分别计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及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再要求学生把推导过程写在纸上。通过将课堂笔记、公式推导落实在笔头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容量。

同时,通过摄像机与投影仪的切换,把部分学生的推导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全班一起分析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可有有效减轻学生到黑板前做题的压力,也能为教学的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展示更多学生的思路。

3 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时代,人们掌握的知识量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高中物理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改变以往资料收集困难而且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局面。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搜寻和高中物理相关的历史、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与课本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这些通过自己努力收集来的知识。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的主动性会大大加强。

例如,在学习“激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提到的重点,如激光的定义、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挂在网上,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在互联网上,师生之间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畅所欲言,实现相互学习与交流,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选择一些著名网站的试题来进行课外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如:激光的起源、发展、规律,以及军事上提到的各种最新型的激光武器等,通过网络“冲浪”来扩展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知识。

可见,互联网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不仅能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以网上“冲浪”弥补教材的不足和空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课程整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妙趣横生的广阔学习空间里,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填鸭”,而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一定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改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现代物理课堂艺术 篇2

现代信息技术让高中物理课堂更精彩

尚海琴

摘要: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呈现、组织、学习和师生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开阔视野;科学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可以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兴趣倍增。

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可以用动画来模拟这样的场景:“一个猎人用枪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猴子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子弹射中了猴子。”进而提出问题:“子弹为什么能射中小猴?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可分解为什么样的运动?”这一生动有趣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优化实验教学,提升理解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常规实验中,由于受到实验仪器和条件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使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放大、缩小、加快、变慢、暂停等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例如,在学习“布朗运动”时,课本的做法是:把墨汁用清水稀释,取一滴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追踪一个小炭粒的运动,每隔30秒把炭粒的位置记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通过观察图像,可以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市售的墨汁并不好用,再加上显微镜数目有限,调节麻烦,学生观察时费时费力,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就算勉强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也很难理解小炭粒为什么做无规则运动。如果在实验的基础上配合模拟动画,将分子的运动放大,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布朗运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

知,强化记忆。

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方式

传统的物理课堂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浏览,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另外,通过网上社区,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激光”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本中提到的激光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了解激光的起源、发展、规律和最新型的激光武器。又如,在学习“相对论简介”时,学生可以在网上“冲浪”,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理解相对论的发展过程和验证,了解科学家对宇宙世界的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加强情感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课标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渗透情感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

目标。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应用视频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简介“神舟十号”的升天过程,介绍为我国航天事业无私贡献的航天设计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法拉第的生平,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完善课堂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J]。教育研究,(10)。

[2]郑文发。教学信息化与教学理念革新[J]。集美大学学报,(12)。

[3]祝智庭。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篇3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1、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學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2、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R=U/I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不能说当I →0时,电阻无穷大,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但在物理学上,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定义,那就大可不必,应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知识的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接下来在高中讲授牛顿第三定律,对力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到了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量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对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的教育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老师应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 论文网在线 www.lunwenwang.com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须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4、语言技巧的源泉-------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丰富的想象力,理智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说想象力是物理教学语言技巧的源泉,其原因是:教师可以想象知识的演化,想象实验的结果,想象学生认知过各的不同特点,想象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景,借助于想象提高语言技巧。从想象中采集,由造化中迸发,语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语言的技巧性恰是自然形成。那种为技巧而技巧,煞费苦心的做法,是蹩足的,徒劳的。

5、语言要幽默可亲、有较强的趣味性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6、要考虑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学生们对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注意力集中。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4

尽管能够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课堂容量大, 认为提问会耽误时间, 所以整节“满堂灌”;2、问题表达不够准确, 学生理解有偏差, 回答时与教师希望的答案偏离较远, 浪费时间, 降低了课堂效率;3、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 不愿提问差生, 使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小;4、所提问题目的性不强, 学生感到茫然, 老师要反复再解释;5、有时为了让课堂活跃, 教师可能提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 虽活跃了气氛, 但对学生掌握知识并无益处。

那么, 怎样才能算是好的, 有效的提问呢?说起来很简单, 就是要有好的教学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要想进行有效的提问, 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目标, 准确严密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 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要有代表性, 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 如:复习旧课时, 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时, 应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维, 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总结时, 应深化知识, 提出问题, 承上启下,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 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同样,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 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我曾在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我结合载人航天的意义, 提问道:“大家通过神五飞船升空能够想到什么?”结果, 学生答了很多种答案, 五花八门, 却没有我希望的答案“飞船上升时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才引回正题。因此, 要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 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二、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 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精心设计,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 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 在分析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是否有关时, 我通过小实验和提出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效果较好:我让硬币和纸片同时下落, 问“哪个物体先落地呢?”学生答“重的硬币先落地”, 接着我让一张纸片和一个轻纸团同时下落, 释放前再问“这次是哪个先落地呢?”学生犹豫一下, 但仍答出“轻的小纸团先落地, ”, 接下来我继续让硬币和纸团同时下落, 让学生判断, 学生此时明知道答案却有些不敢说了, “应该是同时落地”, 通过三个实验现象, 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我再问“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谁先落地?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本质因素是什么?”学生的求知欲马上激发, 积极的思考并很认真的学习下面的知识。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 才可以不断激发思维火花, 使提问成为有效的思维训练过程。

三、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 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如果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 应用什么定则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这个问题就不明确, 到底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 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学生很难回答, 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 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四、难易适度, 先问后答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 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才能出现共鸣。提问过简单, 缺乏启发性, 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或照书念;提问过难, 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难度的问题, 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同时, 教师提出问题后, 应先让学生思考, 然后点名回答。先点名后提问的做法是不理想的的, 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 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无所事事, 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五、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然后精选提问对象。我常在提出问题后, 让程度中上等的学生回答, 程度稍差的学生因担心他们不会, 耽误时间, 所以很少提问。现在看, 这一做法效果很不好, 只能让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没有因材施教, 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极易产生两极分化。好的问题和正确的选择学生应该扬长避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 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 才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提问时, 即使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应让成绩较低的学生试一试, 不断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坚持下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准确评价, 反馈强化

对学生的回答, 我们要认真听取, 无论对错都要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可使学生强化知识、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学生的回答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反馈信息, 可使教师掌握情况, 改进教法, 找出问题, 提高质量。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是反馈强化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试析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作用;践行策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成败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物理课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因此,仔细研究课堂的导入艺术是初中物理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笔者将从课堂导入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策略两个方面着手,尝试对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艺术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

1.安抚学生的情绪,集中其注意力

学生从缤纷的课间游戏活动中脱离到安静下来认真聆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这期间需要一个短暂的转换与过渡过程,而课堂导入则是学生课间活动和课堂学习的最佳临界点。教师若能在上课伊始,或运用精彩的描述,或运用逸闻趣事,或利用自身的风度等做好课堂导入,不但能极大地安抚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一上课就把自身的学习兴奋点有效集中到课堂教学和知识点讲解上来。如此状态下,物理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表明,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场表演的“序幕”,会使学生如坐春风,如饮甘霖,从而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又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促使学

生在兴趣的引导与激励下,对所学内容逐渐产生强烈的探究及学习欲望,进而推动自身积极且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步入物理知识的宏伟殿堂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3.明确教学内容与目的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特征在于拥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阐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最后要实现的学习目标,这既有利于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与目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發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与点燃,从而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自主调节自身的学习活动,并对所学内容保持旺盛且长久的兴趣及注意力。因此,学生是否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便成为判定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得以成功开展的一项重要标志。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也借此得以更好的彰显。

二、践行课堂导入理论的具体策略

1.利用演示实验,实施课堂导入

受到年龄因素等的制约,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时仍主要依靠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而演示实验由于同时兼具直观性强、娱乐性浓等诸多特点,备受初中生的喜爱与青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实施课堂的巧妙导入,相信,这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向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首先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细沙,之后将正燃烧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这时,学生会看到惊奇的一幕:塞在广口瓶口的鸡蛋被迅速吞入瓶中。

利用这一演示实验使学生亲眼目睹出乎意料的实验结论,一来巧妙实施了课堂导入,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思维;二来更是抛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悬念,促使他们在强烈悬念心理的推动下积极融入接下来的知识讲解中,有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熟悉、愉悦且轻松的教学情境,其本质目的在于巧妙揭示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他们实现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

如,在《令人厌烦的声音》这一节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指甲在窗户的玻璃上来回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之后,让另一名学生在教室内使劲拖动桌子发出巨大而讨厌的声响;还可以有意安排几名学生小声叽叽喳喳的讨论,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如此,通过以上举动,便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熟悉且贴近日常实际的教学情境。随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刚才诸多声音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引出噪声的物理概念与定义。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本节物理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还通过教学情境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所学内容知识点的提前掌握与理解,有利于当节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课堂导入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将课堂导入的优势发挥至极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建红.刍议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J].启迪与智慧,2013(05).

[2]周吉.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J].科教文汇,2009(05).

[3]郑渊方.论物理课堂导入的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09(01).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初探 篇6

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 物理实验既是开展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又是进行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相较于理论讲授, 利用实验手段来讲解相关知识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为实验手段往往比理论讲授要更加直观生动。在物理课堂上, 为了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我们就可以利用实验的手段来进行课前导入。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大气压强”的知识时, 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首先将一个浸透酒精的棉球点燃放进烧瓶之中, 接着把一个去了壳的鸡蛋放在烧瓶的瓶口处。过一会儿, 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发现原先在瓶口的鸡蛋被一股力量慢慢地吸进了烧瓶之中。就这样, 在有趣实验的引导之下, 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学科, 物理知识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 处处都包含着物理知识。为此, 我们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就可以利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例如, 在讲到“蒸发”的概念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 去医院打针时, 护士用酒精棉擦拭皮肤以后, 皮肤为什么会产生清凉的感觉?在讲到“升华”的概念时, 让学生思考一下, 为什么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越变越小, 直至最后消失?在讲到“惯性”的概念时, 让学生回忆一下, 坐汽车的时候, 汽车开动、刹车、左转、右转时, 车中的乘客身体分别会朝着怎样的方向移动?等等。这种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爱做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在物理课堂上, 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游戏式导入, 使得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的知识时, 就利用拔河游戏来导入新课。首先, 我找了两个男同学上来进行第一轮比赛, 结果其中一个男同学取得了胜利。接着我又找了一位女同学上来与之前的获胜者进行第二轮比赛, 但是在比赛之前, 我偷偷地将润滑油涂在了男同学一端的绳子上, 这样, 在比赛开始以后, 之前取得胜利的男同学却输给了力气较小的女同学。通过这两轮的拔河比赛, 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及摩擦力的作用。这样, 就给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四、利用多媒体工具导入新课

随着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多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工具是一种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具, 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 多媒体工具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诸多优势,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强烈的刺激, 使得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物理课堂上, 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导入新课也是教师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例如, 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 就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模拟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通过清晰而生动的动画演示, 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整个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并直观地认识到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规律。这样, 有了这些直观的经验作为基础, 教师再进行接下来知识的讲解, 学生自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五、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 几个有效的问题可以迅速激发起学生的思考行为,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 在物理课堂上, 我们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导入新课。例如, 教学《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

教师:很多家庭用的小台灯都具有调节亮度的功能, 那么台灯亮度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与电流有关。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改变电流的大小呢?

学生:改变电压或者电阻。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变电阻大小呢?

学生: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过一种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 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生:滑动变阻器。

教师:滑动变阻器是怎样连接在电路中的呢?

学生:通过串联的方式。

教师: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以后, 各部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发生了哪些变化?

就这样, 在一问一答中, 学生顺利地投入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物理课堂中,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相应的导入方式激发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就会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不但要正视导入的功能, 更要发挥想象为学生设计出各种灵活的导入方式, 使得物理课堂教学在有效导入的引导下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卞孝武.初中物理课堂导入面面观[J].数理化学习, 2011, (12) .

[2]姚传书.初中物理一些新颖的课堂导入[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2) .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篇7

一、提问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如果不精心准备,随便发问,那么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唤起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步步为营,从胜利走向胜利.

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可以提问.通过关键处的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金属片和小羽毛,哪个物体下落的快?”学生回答“金属片,因为金属片重.”教师接着做课本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接着发问“哪个物体下落的快?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落的快”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 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三、提问的问题要语义明确,要留有余地

教师提问设计和运用上要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语言简洁,表达要明确、严谨、科学.学生一听,就知道提问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从而积极思考;如果教师提问时,语言啰啰嗦嗦、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学生就不能抓住问题的中心,难以明确所提的问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必然匆忙回答,势必影响答案的准确性,而且会使学生养成轻率回答问题的习惯,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提问要有层次、梯度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等方面有差异,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在同一层次.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根据具体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提问单个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问多个学生,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在某问题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现象,学生提问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不能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提问的方式是不一样,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其中判断型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针对中等生,比较型主要针对优等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收获,同时也可防止学生因多次失败而丧失学习积极性,损伤自信心和自尊心.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如果问题太大,学生将无从下手,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问题,换个角度或者将原来的问题化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五、提问要有新颖性

太熟悉的东西人们一般不太注意,因为已司空见惯;太不熟悉的东西,也不太注意,因为和人们头脑中“储存”的任何东西都毫无联系.因此,教师提问,就应有适当的新颖性.提问千篇一律,老调重谈,会使人生厌.提问只有具有适度的新颖性,才能适应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才能引起其探索活动.

六、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讲清楚.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主导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的优劣影响教学的进程与效果.提问要有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要坦然应对课堂出现的质疑.提问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对学生的答问作出恰当的评价.

浅谈物理课堂管理的艺术 篇8

一、要将物理课堂管理好, 物理教师首先要起好模范作用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第一, 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首先做到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去教育和要求学生。其实, 教师的一言一行全都展现在学生的视线之内, 直接影响、感染和教育着学生, 这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 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比如,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 我有几个字发音不标准, 学生在下面就轰然大笑起来, 使得井井有条的课堂乱成一团。因而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要扎实, 注意的自己一言一行, 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 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既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作为老师的你是否应该树立好榜样呢?第二, 课堂管理和教师的机智灵活程度有关, 作为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比如, 有一个学生一次上课多次和其他同学说话, 我将其指出, 她马上顶嘴说没有说话, 我当时恼怒对其教育, 使战火越烧越烈。其实这位同学是班上的班干部, 她碍于面子与我顶撞, 我下来找她谈话时, 她说:“老师, 上课说话是我不对, 但老师不要在上课时点我的名好吗?我很没有面子, 下来跟我说好吗?我会改的。”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得处理方法不对, 或许刚才改变一下处理的方法让她回答一个问题, 然后下来才对其说服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建立自己的威信。所以, 遇到此类事情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 或以自己的行动来暗示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影响教师的形象, 反而还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对于课堂的偶发事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处理, 并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解决, 并不一定非要摆出老师的架子将学生强压下去。

二、物理教师也应该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好动, 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正处在青春萌动的阶段, 对于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了解不全面, 对事物的理解感性偏多。他们通常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自己可以处理和做很多事情了, 但对事情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让他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其实物理课堂的管理若是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 物理课堂可以变得非常轻松和有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验探究的学科, 我们再结合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给他们分好组, 让小组长去负责, 既减少了你的工作量又培养了孩子。让同学们以小组去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当然在其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而我们在其中的任务就是引导、点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探索的需求, 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肯定有老师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样对你的课堂管理就一个挑战了, 你如何控制和解决?学生喜欢的, 他自然会潜心去研究, 不会出什么乱子。其次, 学会“忽略”的技巧就是要认识到“人无完人, 孩子也一样”, 平时应该一杯常理, 几勺耐心、宽容、恒心, 积极地期待和向上的态度。叶圣陶先生说过:你这糊涂先生, 在你教鞭下有瓦特, 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宽容和爱的力量。严里有爱, 这样一段时间后, 同学们对物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你的学科了, 必然给你的课堂管理减少很多压力。比如我们学校科创班的学生, 他们的动手能力, 他们的成绩, 他们的探究精神都是值得称赞的。我们不能小看了学生的潜力, 他是无可限量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理教师也要明白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形式来展开的, 是知识传输的载体, 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重要过程。

课堂秩序混乱是低效教学的首要表现形式, 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把握教材, 热爱、理解和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爱生如子, 对学生的困难能及时给予解决,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课堂中突发、偶发事件要科学处理, 这就要依靠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和班级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 让他们成为教师管理课堂的助手, 深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用学生“好的自我”去控制“坏的自我”,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正气, 自觉控制“邪气”。这样才能把课堂管理好。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必修课, 有了好的课堂管理的方法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 才会有好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不断改变, 课堂管理既是一个老问题, 又需要一些新理念。所以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使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韩敬波.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瑜.给物理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5.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9

一、把握课堂节奏, 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一般来讲, 课堂提问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暗示性提问、导入新课诱导性提问、课间引导启发性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遵从学习心理规律, 依据“不问则已, 问则有效”的原则, 使课堂提问切中重点、表现水平、体现艺术。

上课开始时, 学生的注意力通常较涣散, 教师生动的提问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在一节课的中间, 当学生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出现疲劳时, 教师则应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 调节学生的情绪, 从而使课堂结构疏密相间、张弛有度, 以保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提问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问得贴切, 具有启发性、开导性, 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 问得恰到好处,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掌控释疑火候。还要掌握好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 使“问”有所指, “答”有所得, 才能体现出艺术水平,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

明知故问法。此法用于复习旧知时, 可以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枯燥重复, 而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 带动学生集体作答, 从而做到查漏补缺。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引入新课, 用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即可以回答的问题, 也让学生集体回答, 从而活跃学习气氛, 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敲山震虎法。此法关键在于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提出与其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然后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时机托出目标问题。这种提问多在讲解一些综合物理问题时使用, 先用几个小问题提出主要的几个知识点, 引发学生综合考虑问题, 能使学生对问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 还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和总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攀今比昔法。此法关键在于选择能够做比较的问题, 多选择以前提问过的问题, 这样能够承上启下地保持教学的连贯, 而且能够使学生做到温故知新。这种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思辨能力和细节分析能力, 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知识和现学知识联系起来。

环环相扣法。此法主要针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而用。对于这种问题, 教师应该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一开始不能急着找问题突破口, 而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 通过循循善诱、层层剖析, 用一个个简单的提问把课程焦点引向更深层次, 由难入易。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有助于中等水平学生挑战较高难度和深度的问题, 即使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知识, 但由于逐层推进的缘故, 学生亦有所获。

化整为零法。此法要义在于将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并列的小问题。有些问题整体性强、范围太大, 学生难免存在片面理解和孤立思考的现象, 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条不紊地将问题分割开来, 使学生各个击破。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学生日后学习和深造大有裨益。

三、依据课程需要, 设置有效的提问内容

突出重点原则。所谓重点, 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材上的重点, 是学生的学习要点亦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必须了然于心。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能够突出这方面的内容, 绝对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

阐明难点原则。所谓难点, 就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甚至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复杂, 仅仅依靠课本介绍或老师讲述, 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情况, 既要让大部分学生“吃饱”, 又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好”。通过提问来阐明难点, 能够既达到有的放矢、逐步突破的目的, 又能够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提醒弱点原则。所谓弱点, 就是学生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势或者容易忽略的细节。部分物理公式和原理的应用条件较多, 学生很容易依据经验解决问题而陷入思维定势, 或者由于粗心大意考虑不全面。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依据教学实际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避免思维误区, 以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切合学生实际, 确立清晰的提问层次

教师在提问时, 还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有高有低, 理解水平和思维敏捷程度也不尽相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就必须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考虑提问的层次性。

为此, 教师应吃透教材, 在分析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衡量班级整体水平, 问题的选择既要能够针对现有知识, 由浅入深, 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纵向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合理的提问频率

好的课堂必须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和谐统一, 这方能体现出学生思维和教师教学有节奏的共鸣。

借助 “艺术化”激活物理课堂 篇10

1 注重教态艺术化

教师的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风度,它既包括教师的外在形象,也包括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反映的内在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教师的仪表打扮要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体现育人性并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高深的审美观念,美观大方,端庄得体,不能标新立异,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

1.1 善于用“眼睛”引发美的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身上最会“说话”的器官,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微妙的情感.教师的眼睛更应具有特殊的功能.教师要用亲切、热忱的目光迎接每一堂课,使每位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读出对自己的诚挚信任,教师更要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如:用肯定的目光告诉学生答对了问题;用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用赞许的目光告诉学生解决了难题;用宽容的目光告慰学生虽回答错了,但没关系.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严厉中有要求,教师的目光照亮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老师时刻关注着自己,老师是“公正的人”,是“可亲可敬的人”.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浴春风”,其乐融融.

1.2 善于用“身体”激发学生聚精会神听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自己的语言、姿态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得举止适宜,恰到好处.教师在作一般性的叙述时,为了给学生以有力的影响和深刻的印象,可以离开讲台,靠近学生;当讲到优美动情的地方,手势应柔和舒展;当讲到激动之处,可以急剧有力地挥手.教师还应随着教学的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充分利用“身体”来配合课堂教学.揭示学习目标时,应站在讲台与黑板之间,结合板书告诉学生应该达到的“目的地”,这时教师应是一个指路人;学生做分组实验或练习时,教师应走下讲台巡视,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事实证明,在课上随着教学节奏讲到不同内容时改变身体姿态,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自始至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思维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 注重教学语言艺术化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2.1 教学语言风趣而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1: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新授课时,我借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典故,当说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时,立刻断言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同学们为兔子鸣不平,我反问:“那为什么兔子落后于乌龟后到达终点呢?”学生们意识到只用笼统的速度(平均速度)是不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的,需找到新的概念(瞬时速度).讲完瞬时速度后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幽默:一个警察截住一辆飞驰的汽车,对司机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条公路不允许超过40(千米每小时)吗?”司机回答道:“我的车刚开了10千米,你怎么会知道我的车速超过40呢?”司机啼笑皆非的回答,学生一笑之余可以加深对瞬时速度的了解.风趣而幽默的语言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2.2 教学语言融入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等等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2.3 教学语言彰显个性化,以语言魅力感染学生

因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个性对个性的影响过程,所以要求物理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教师的精神力量与个性特点.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声筒,而应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内心世界丰富充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教师要想塑造好学生的个性,首先就应该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相应地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就应成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之一.每个有才能的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被这些人带过的学生,一提到他们的老师,钦佩的表情油然而生.物理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3 注重教学设计艺术化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式循环的教学规律,突出重点,将教学中有些环节加工成形象而生动的学生活动,力争课堂教学设计达到艺术化层次.

3.1 从化抽象为形象看,教学设计某些环节这样处理后将提升教学效果

科学的结果是抽象,艺术的结果是形象.教学要把二者结合到一起,有一个现实的“桥梁”,它就是教学设计.物理课堂科学地引进符合最新的教学理念,有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准确的学科知识结构,具体的“学科直观”环节.把抽象的概念、规律、公式和结论化为易于被学生感受和体验的生动形象和具体操作.例如2:在《机械振动》新授课时,探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可放手让学生结合弹簧振子的振动情景画位移与时间图象来形象和深刻理解这种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通过这种艺术性处理,使学生处于想学、要学的最佳状态,激发他们积极探求和思索求知的精神,产生教有所收、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在这种艺术化的教学环境中受熏陶,不仅能够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还能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3.2 从美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在美主要指教学内容富有的科学美;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从美学规律来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在动态的组合中具有高度的和谐性.例如:在复习电和磁的关系时,电和磁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始终交织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电生磁、磁生电.和谐性是事物审美的一个基本特征,课堂教学的和谐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与波动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11

一、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物理教学中,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直观展示实验过程,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于体, 调动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研究证明, 良好的情境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使人反应敏捷, 思路阔。单的教学环境, 容易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低。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有更多感性认识, 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 术能优化 物理演示 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中, 有一部分是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 有些实验药品有毒, 也有些实验涉及宏观和微观领域, 由于受到实验仪器的限制, 无法直接用实验进行演示, 或者可视性差。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的模拟实验过程, 可减少实验时间, 增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研究《气体压强》的实验中, 用水银气压计测大气压, 但水银有毒, 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演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 既可避免有毒物质对学生的伤害, 又可直观地再现实验过程。

二、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 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 其中包含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 可创设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个玻璃槽中装水, 水中插上个塑料泡沫片, 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 让几个学生各用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 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很准确, 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 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 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 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 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 可操作性, 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 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 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 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 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 使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学习, 是指学生离教师, 甚至离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 还是“抱着”学生学习, 既是个教育观念的问题, 又是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 使他们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时, 教学思想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 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学习、探索。有时, 还要经过段过程, 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 逐步树立正确的认识, 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 要求自己想通, 在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 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 彰显自主学习魅力

物理是门自然科学, 既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社会。中学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的同时, 要克服平常定式思维的局限, 妙用新的规律及方法, 激励学生探讨问题,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认识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首先就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五、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 教师的教学能否达到艺术效果, 有赖于教材、教师是否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的高低, 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定的艺术情趣, 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的个重要因素就是审美能力, 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仅依靠视觉或听觉, 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心智, 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 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 获得新知识的愉快,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一篇:医学影像共享下一篇: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