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演示

2024-06-14

物理课堂演示(共12篇)

物理课堂演示 篇1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 与分组实验、课外活动相比有一定的区别。演示实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展示生物学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麻烦, 仍然是用课件代替实验, 这样做的结果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精髓, 达不到物理教学应有的效果。本人很深刻地记得, 当教到电场中解释“尖端放电”现象时, 学生看到电流吹动蜡烛火光时发出的惊叹声;当教到“冲量”时, 把瓦片放在鸡蛋上方, 用铁锤敲碎瓦片, 而鸡蛋安然无恙时学生的惊奇声……那种目光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那种对学习充满兴趣的眼神, 始终萦绕心头。这一切都证明, 做好实验对于探究物理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以下就做好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谈一些想法, 以让物理教学回归本源。

一、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是依赖实验而存在的,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领会物理知识的含义, 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因此, 做好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必须确定以实验为基础, 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平时备课组成员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 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 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 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

二、课堂教学中实验如何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主体, 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实验, 培养亲和力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如果邀请学生共同参与, 对于参与的学生及其他学生都会引起足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培养教师的亲和力。众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是首先喜欢你这个老师, 然后才会喜欢上你的课, 教师的个人魅力、亲和力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

一节课中, 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要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究,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如果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自主的活动时间, 就谈不上去主动探究, 也谈不上有教师的指导。对科学的探究有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 而在有的实验课中, 缺少其中某些环节或者开展得不够充分, 就是太突出教师的讲解、分析, 学生缺少自主活动时间的缘故;在有的实验课中实验后学生发言不积极, 原因就是他们进行观察实验的时间太少, 造成感性知识太少的缘故。

3. 教师要设计引导启发性的语言

在实验课教学中, 教师若能够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就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三、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索教学的效果

1. 师生关系密切, 提高了学习效果

以前的教学中, 因教法常以理论讲述为主, 同时又因学生基础差的关系, 经常感觉课堂气氛沉闷, 所以教师常埋怨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差, 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 而当我们把实验探究作为主要方法后, 师生情感更加亲密了,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 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态度, 真正体会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意义, 学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方法教育的显性化, 提高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因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比较隐性, 学生由于未能注意学习而影响了知识的获取及应用。熟悉实验探究实现了方法的显性化, 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 领悟科学的研究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3. 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很强的实验能力, 并需要不断创新, 所以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十分充分,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本人认为只有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引入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样才算回归了物理教学的本源。

参考文献

陆正英.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小实践[J].新课程:上, 2012 (11) .

物理课堂演示 篇2

——普氏摆原理及其应用

38074117 王帅

在这一次的物理演示实验中,我们主要观察操作光学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个看起来很奇怪的装置,有许多竖起的钢棒,然后正中间还有一个小球,观察的时候还要带上特制的眼镜,经过了解资料和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这个装置叫做普氏摆。

1922年,德国物理学家普费驰发现了人眼的一个奇异生理现象,即当一个用绳子悬吊的重摆在一个平面内作往复摆动时,如果用一块茶色镜遮住一个眼睛,我们同时睁眼看到的这个运动摆的轨迹就会从单摆轨迹变为椭圆形轨迹,普氏摆之谜至今没有被完全解开。

实验的具体操作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1.拉开摆球,使其在两排金属杆之间的一个平面内摆动。

2.站在普氏摆正前方位置观察球摆动的轨迹;

3.戴上光衰减镜再观察摆球的轨迹,发现摆球按椭圆轨迹转动;

4.将光衰减镜反转180度,再观察,发现摆球改变了转动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摆球的摆动平面尽量在两排金属杆的中间,避免与金属杆相碰,而且观察时双眼均要睁开。

经过思考并查阅资料,才知道一点其中的道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之所以能够看到立体的景物,是因为双眼可以各自独立看景物。两眼有间距,造成左眼与右眼图像的差异称为视差,人类的大脑很巧妙地将两眼的图像合成,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视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所用的光衰减镜引起光强的减弱,使分别进入两只眼睛的物光产生距离感,从而感觉出物体的立体感。

随堂实物演示 激活物理课堂 篇3

然而,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远远不能满足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好、学活物理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教师除了应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外,还必须自制教具,设计一些随堂实物演示实验,来弥补这些不足,会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把平时实践经验撰写成文,以飨广大同仁!

1 用实物演示激发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物演示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丰富的实物演示,神奇的演示现象,有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活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千人震”实验引入“自感现象”教学.教师首先问学生:两手握在一节干电池两端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心里会充满疑惑.然后,教师给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任意指定一位学生上台,用两只手接触线圈的两断,闭合开关后,询问学生是否有触电的感觉,学生实验后认为无感觉.接着将开关断开,随即学生就惊奇地体验到“触电麻木”的滋味.[HJ1.6mm]随后,让两个学生手拉手再试,都同时有触电的感觉.学生会觉得这个现象太不可思议了,会很自然产生疑问:一节干电池的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大呢?就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趁机引入新课:等我们学了自感现象,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很快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对象上了,让课堂“活”了起来.

2 用实物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而实物演示能使物理现象在课堂中呈现出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促使学生去探究和思考,在置疑释疑的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某家用桶装纯净水手压式饮水器如图2所示,在手连续稳定的按压下,出水速度为v,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现测量出桶底到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H,出水口倾斜,其离出水管的高度差可忽略,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分析出水后,手连续稳定按压的功率.

对于这个问题,难点在于很多学生对手压式饮水器构造不熟悉,理解困难,而一时难以找到,就找了一个构造类似的喷雾器,如图2所示,通过实物观察,打开研究内部构成,实际操作,学生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如图3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现在在A、B两点分别固定电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试分析C、D两点的场强.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出错,原因是他们认为ABC和ABD是两个平面,产生的场强方向不同.我就鼓励学生取出一个三角板(如图4),假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三角板底边的两个顶点上,并让三角板绕底边转动,分析三角板顶点处的场强,结果他们很快得出场强方向总是平行于底边这个结论.

3 用实物演示立体展示,让物理概念活起来

对于老师来讲,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而有些物理概念较为抽象,使得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无法令学生深入地理解,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利用实物演示来创设学习概念的环境,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辅助物理概念的讲解,可化抽象为具体,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物理概念“活”起来.比如“超重与失重”的教学,学生在刚接触这些概念的时候常常出现错误,可以借助器材演示.取一个劲度系数稍小的弹簧(如图5),一个重物.把重物跟弹簧一端连起来,手拉弹簧的另一端,使整个装置保持竖直状态.当静止时,弹簧有一个长度,此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重力;然后加速向上运动,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出弹力大于重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超重的概念;特别是学习“完全失重”这个概念时,学生更加陌生,除了给学生补充大量的实例外,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矿泉水瓶简单地把这一现象演示出来.具体做法:去掉瓶盖,在矿泉水瓶的底部打一个小孔,在瓶中装满水,让瓶子静止,看到水从小孔射出,让瓶子从高处自由下落,小孔没有水流出.通过实物的演示,这些概念便从无形中建立起来了.

4 用实物演示揭示本质,让物理规律活起来

在规律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一系列的探究实验设计,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物理规律,来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物理探究的奥秘,领略科学的魅力.比如在“楞次定律”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把一个灵敏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电子秤上平行摆放两根比较光滑的金属导线,导线一端接灵敏电流计,另外一侧放一个轻的小铜棒,构成一个回路,取一个条形磁铁从上面插向回路,如图6所示.①此装置可以根据电流表中指针的偏转方向,知道电流的方向,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②观察小铜棒的运动方向,从回路面积变化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③观察电子秤的示数的变化情况,从受力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

5 用实物演示帮助学习,让问题解决活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先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然后使用实物对结论进行验证,或者直接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实物帮助分析问题,将会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

例如,利用如图7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a图是点燃的酒精灯,b图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问:观察到的条纹形状?若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旋转,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随金属圈旋转,还是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薄膜干涉的知识去分析得出结论,然后课堂上实际把这个实验操作下,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改变实验条件,譬如改变金属丝圈的位置,在灯芯上撒些盐等等,做进一步探索.

再比如,磁场部分有很多这种问题:S为电子射线源能在图示8所示纸面上360°范围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相等的质量为m、带电-e的电子,MN是一块足够大的竖直挡板且与S的水平距离OS=L,挡板左侧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从S发射出的电子的速度为2eBL/m,则档板上出现电子的范围多大?

对于这个题目,除了一般方法外,可以制作一个如图9所示的装置,直线部分代表粒子速度方向,圆表示粒子对应运动的圆周,结点为活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圆的半径,用这个装置来解决这个动态圆问题,将变得非常轻松.

加强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实践 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随堂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大学物理是我校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理论教学模式仍然是讲授为主, 即教师描绘物理现象, 理论分析, 演绎推导, 得出结论。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解释, 教师感到困难费劲, 学生听起来也是糊涂不解, 课堂气氛沉闷, 二者课堂上都觉得疲劳,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物理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加入演示实验环节,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对随堂演示实验的看法, 很多教师认为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有的, 而大学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推导、形象逻辑思维培养, 况且课时少, 没必要也没时间做随堂演示实验。

通过网络我们有机会观赏到一些国外名校公开课, 例如麻省理工的物理课, 发现几乎每节课教师都要做几个演示实验, 演示内容之丰富,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值本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之际, 我们做了许多改变, 其中包括在课堂上加入演示实验的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随堂演示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单, 使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 刺激学生的感官, 吸引注意力, 提高了物理理论教学效率。以下是关于演示实验实践的简单总结。

一、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 使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

演示实验说明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学生对“不确定度”概念是模糊、不习惯的, 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随堂用实物来演示炮弹的真实运动情形, 可改变学生一些观念,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问题:与水平夹角α=45, 以初速度v=7m/s射出炮弹, 炮弹会落在何处?学生根据抛体运动规律的射程公式, 很快得出x=5m, 所以给出炮弹落在5m处的答案。

然后开始做演示实验, 结果是:第一次落在4.9米处, 第二次落在5.2米处, 实际发射的炮弹并没有正好落在5m地方。难道是物理理论错了?显然不是的。正确的解释是因为初速度和发射角度有2%的偏差, 导致射程有4%的误差, 即与5m处有±0.2m的偏差, 所以正确的理论预计应x= (5.0±0.2) m。显然, 在从理论公式出发对结果做预测时, 不考虑不确定成分是不行的。演示实验很简单但非常深刻, 学生明白了不确定度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缺少不确定度的实验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二、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使深奥的概念变为简单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从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来引入的, 对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的理解比较容易, 但如果N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一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N倍, 用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真的难以理解, 可以通过课堂演示来证明。将柔软闭合回路 (线圈) 绕在螺线管外面, 形成一圈, 接通或断开螺线管电流瞬间, 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然后将柔软导线环绕螺线管三圈, 将会看到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增大到3倍, 说明N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单匝线圈产生电动势的N倍。

也可用演示实验来验证理论推导结果。由静电场高斯定理可推导出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的电场强度E=0, 结果不可思议, 对这样的结果学生不易想象, 记住更不容易。期末考试总有同样的填空题, 以前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不到一半。此后, 随堂做了这个演示实验后 (带电小球伸进球壳的空腔内) , 学生亲眼见到带电体没有受到静电力作用, 证明球壳内没有电场, 对此记忆很深刻, 期末考试还是同一个填空题, 答对率占75%, 由此可见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三、随堂演示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质点简谐振动与匀速圆周运动的关系比较抽象。但是利用演示实验能亲眼看到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直径上的投影运动就是简谐运动。利用轻质弹簧振子, 电机带动一小球旋转, 转动角速度大小等于振子的固有角频率大小, 会看到匀速运动小球在振子振动方向的投影运动与弹簧振子的振动几乎是一致的。简谐运动中的相位概念不直观, 较难理解, 而角位置直观易懂, 演示将二者联系起来, 有助于学生对相位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明白了物理中为什么角频率和角速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的道理。

杨氏双缝的随堂演示, 使学生对双缝间距和观察屏间的距离有感性认识, 对干涉条纹的样式, 条纹位置与出现的区域, 条纹间距的影响, 光程变化与条纹变化的关系等通过演示一目了然。

另外, 我们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及实验录像播放等手段, 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教学手段并存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 物理难学是因为概念抽象, 难以想象造成的。演示实验可以弥补理论教学上的不足, 及时地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增加随堂演示实验, 使学生尽可能地直接观察、经历体验物理过程, 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犯法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 (1c) :84-85

[2]兰明乾.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6 (4) :102-104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篇5

无皮鼓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

星期二我们玩无皮鼓的时候我就很好奇,一般的鼓都有鼓皮的,这个没有鼓皮的鼓竟然能够发出平常时击鼓的声音?听老师讲解之后才明白为什么。

原来,该无皮鼓利用了光电原理。

在无皮鼓的鼓壁都装有一组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射的红外光射向对面的鼓壁上的光敏器件上。被照射的光敏器件将会使得光敏器件的开关电路断开,发声电路不工作,没有鼓声发出。当用手作敲鼓动作时遮挡住光束时,光敏器接收不到光信号,光电开关就会驱动相应的录有鼓声的语音集成电路,发出鼓声。

启动这套装置的红色大按钮,在无皮鼓没有皮的那个地方敲了一下,就听见“咚”的一声。我们试着各种击鼓的方式,确实体会到了只有当光敏器件被手挡住了才会发声。有节奏的击鼓,可以奏响美妙的音乐呢!太有趣了!

这就是本次演示实验我了解到的“无皮鼓”!

“无皮鼓”原理的应用:

根据实验课上老师介绍的以及我们在物理课的学期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光电控制器的一些应用。

1、可以采用光电控制器来实现对生产当中的监测与控制。例如,在高速公路的监控工程中可以利用光电控制器对车辆的速度、高度和重量进行监控。

2、光电控制技术还在航空航天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想,在太空中利用光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以后再多点了解这方面的应用。

演示设计,构建创新型物理课堂 篇6

一、对比实验,激发思维

物理实验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与个人原有的思想观念相左的物理规律的影子,当这种实验呈现在大家眼中时,大家会对这种与认知极为迥异的现象感到万分惊讶,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实验演示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很多可待探索的地方,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实验结果的推测和揣摩,然后实验结果展示的出乎意料、色彩缤纷、由静到动等现象会带来比理论教学更加深刻的思维体验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进行“小球摆动”的物理实验时,不采用常规的支架进行单调的单摆演示,而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现场演示。教师让一名学生到实验台前将小球拉起到一定角度后,放在紧挨教师的鼻尖侧,然后放手,小球自然摆动,当小球摆到另一侧然后再摆回来的时候,有的学生提醒教师赶紧移动一下,不要还在原来的位置,几个学生的惊呼声中,小球并未碰到教师的鼻子就落了下来,而且幅度也逐渐地越摆越小,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为了讲解“力的合成”的原理,教师让两个学生从一条结实的细绳子的两端分别用力,在绳子中央挂了一本比较厚的书,并让同学们预先估计结果。在大家的期待中,绳子中间一点点往上走,到了一个点后,就再也无法上升。

在生活中,可能会碰到与实验相关的现象,实验结果却与生活中各种现象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截然相反,这种科学与现实经验之间的极大落差,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加用心,也激发了其探索物理、创新思想的创造欲,这就是对比实验的优点所在。

二、情景实验,诱导思维

情景实验,是指在学习陌生理论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采用生动形象的实验进行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呈现的清晰脉络,从而达到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模型的教学目的。情景实验的重点在于实验设计中要添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的元素。难点在于,如何将知识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探知真理的秘密,在情景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进行“平抛运动”研究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进行小象射击游戏,两个学生相距2米。开始时一个学生要固定画有小象的靶子,然后由另一个学生从设定的距离处开枪,结果每一枪都没能打中,有的学生不服气,尝试了几次,发现结果都是一样的。然后教师让执靶的学生放在另一学生开枪的时候也松开靶,结果每一次都恰好打中了靶子,几个学生的射击基本上都得到了满分。

进行课本的学习后,很多学生主动站起来阐释了为何枪靶射击中会出现那样奇怪的现象,大家都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两种运动的合成,然后学生对这个游戏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多种不同角度的射击,然后将靶子设立了不同的角度区,大家发现根据物理原理设计的新游戏自由度大大提高,可玩性也大大提高了。

通过情景实验的教学,学生不仅对课本的原理进行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情景游戏带来的刺激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还诱导其对不同角度的平抛运动进行了研究,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育目的。

三、类比实验,启迪思维

类比实验,是指通过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或原理的物理规律,通过实验的方式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将物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视觉、触觉等体感,亲身感受实验所传达的物理规律的奥妙。类比实验一般都采取生活中的情景进行现实模拟,让学生直接地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然后启迪其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索,通过触感与知识之间的联想,可以充分理解知识,对知识的记忆也愈益深刻。

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时,可以通过采用类比实验来进行思维的启迪。如图所示,学生对于甲图中的细线的受力分析常常会停留在只有重力的主观印象中,直观的观察却只注意到了杆下的一段,未能注意到杆上绳子的受力情况。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对力的直接的感受,几个学生在点点的疼痛感和手指不自主地弯曲中感受到了该拉力的作用方向,并非只是向下的,也有向左的作用力。

对于在类比实验中学生实际感受到的与自己先入为主的印象相左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力的分解的物理规律,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认真探索的精神,建立破旧立新的创造欲。

物理课堂演示 篇7

一、演示实验存在的误区

1.简单的实验框架

当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过于简单,具体做法为:1介绍实验,包括实验内容、方法和目的;2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3实验结束后分析总结。从整体看,这种演示实验的框架过于简单,那么,它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呢? 首先,结构和框架简单的实验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不会仔细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其次,结构和框架简单的实验会导致知识高度集中,快“集”又快“消”,难以使学生形成记忆表象,从而难以理解和内化知识。此外,结构和框架简单的实验不利于有效课堂的形成, 实验等于实践,而一堂课中的实践少,势必导致理论多,从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2.侧重 “演示 ”而轻 “互动 ”

在通常情况下,演示实验全程是由教师完成的,但实验的目的是优化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即便是演示实验,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参与。然而调研显示,当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过于侧重个人演示, 忽略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实验中的表现为不断向学生介绍某环节或某些实验材料,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教师示范和讲解,学生成了听众,从而严重影响演示实验的教育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升演示实验质量的有效对策

1.丰富实验内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即便是最简单的实验,也能优化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简单的实验框架却降低了演示实验的价值和作用,为此, 在新时期的初中物理课堂上, 教师应改革传统演示实验,优化方法,丰富内容,从而提高实验质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一课,笔者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其一是演示实验,由笔者进行;其二是探索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课前,首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1预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在课堂上利用实验来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过程;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设计课堂实验;4寻找与实验相关的材料。鉴于学生的思路不同,条件不一,因此个体预习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鉴于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住址、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预习。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的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弹簧、直尺、弹簧秤和钩码;在向学生展示笔者的实验材料之后,笔者发现各小组找到的实验材料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橡皮筋、弹簧、电线、测力计和细木条等。

如此,当学生在课前寻找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过程时,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丰富了实验内容,优化了知识的产生。

2.加强师生互动

针对演示实验缺乏师生互动的现象, 初中物理教师可将演示实验与问题结合起来,摒弃“介绍式”的实验方法,转而将介绍转化为提问, 从而加强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演示实验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感官体验,而要落实这一功能,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不但要看,还要学会看什么、怎样看,如整个演示实验中某个现象会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征,这些都是要着重观察的内容。刚刚接触演示实验的学生往往存在不知道“眼往哪儿看”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引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如在进行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时可以提示学生应该对以下几点加以观察: 1玻璃棒经丝绸摩擦后会对纸屑产生怎样的作用? (注意观察纸屑被吸起的现象)2两根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接近时,会产生什么? (注意观察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的现象) 3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注意观察两个物体会出现相互靠近的现象)

从上述三个“点”仔细观察,学生会获得比较准确的表象认知。通过这些表象认知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头发会被“吸”起来等),引发他们的“经验碰撞”,他们就能够得出结论:“物体经摩擦后带电,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三、结语

物理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表象认知, 从而引发他们认知与实践之间的“思维碰撞”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努力消除演示实验存在的弊病, 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改革,从而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储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将来的物理探究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验方法,当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演示实验存在失误,本文对这些失误进行了梳理,并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拟定了对策。

物理课堂演示 篇8

一、巧借演示小实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刚接触物理, 教师要通过一些小实验, 凭借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上第一堂物理课时, 我演示了:“会跳舞的小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沸腾”﹑“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覆杯实验”等许多小实验, 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了好奇。正是巧借了这些小实验,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借演示小实验, 导入新课

用实验导入新课, 是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演示小实验,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 教师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在《光的折射》教学中, 导入新课时, 我演示了“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和“钢笔错位”的小实验,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引发了学生兴趣, 使学生急于探究原因, 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开好了头。

三、巧借演示小实验, 创设情境

新奇的小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富有创意的小实验,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发现并探求知识。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我演示了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沉底, 加入盐搅拌后, 鸡蛋又上浮, 最终漂浮的过程。学生感到新奇又难以置信, 课堂气氛活跃, 许多学生主动发问:为什么鸡蛋刚开始沉底, 后来又上浮了呢?这样就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使课堂充满情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借演示小实验, 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简单的小实验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演示, 尤其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为大家演示, 演示成功了, 要大张旗鼓地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我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演示“覆杯实验”, 并伺机指导, 及时表扬, 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扬起自信的风帆。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 让他们感受物理的乐趣。

五、巧借演示小实验, 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 不光要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去探究得出物理规律与结论,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 在教学“液体压强的特点”时, 我除了用实验室的器材演示外, 还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器材来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有几位学生用饮料瓶做了几个学具, 并在饮料瓶的同一高度处打了几个小孔, 用来演示同一深度处的液体压强特点。这一做法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 他们纷纷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一时间,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小实验,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六、巧借演示小实验, 发挥“二主”作用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 动手操作是检验其能力的方法。一些小实验,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只在旁边做必要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 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知识才能更好地转变为能力。在教学“惯性”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完成“惯性球”实验, 并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来理解惯性。有的学生用钢珠来做实验, 有的学生用纸条和墨水瓶来做实验。成功实验后, 我就鼓励他们用惯性知识解释;失败实验后, 我就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 鼓励他们重新设计、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维得到了训练, 也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物理课堂演示 篇9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出来的, 或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的, 因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 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 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确保演示成功.第一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并多次的预演,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最终“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第二在准备过程中, 注意演示时间的控制, 时间过长,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教学内容少, 效率低, 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三是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一支玻璃泡上沾有酒精, 一支是干燥的, 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通过对比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使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三、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和精心设计实验的演示方法也 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 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 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 兴趣广泛、强烈, 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例如, 我在《大气压》一节的课堂引入时, 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 在大试管中注入水, 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 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 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 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 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 缓缓上升, 感到疑惑不解, 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 就可以过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 如, 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 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 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导体中的电流I与电压U、电阻R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I-U、I-R的图像.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这样在实验教学中, 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路, 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知识, 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究自然规律, 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做不如讲, 教师唱唱独角戏.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 光凭教师嘴巴讲, 学生没经历过, 学生心理上很难接受.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 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

2.一些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 语言含糊不准确, 操作不规范.

语言表达的不准确,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变阻器称为电阻器, 透明玻璃板称为平面镜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等等, 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3.可视性不高, 模型代替演示.

演示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借助实物投影, 摄像头接投影, 机械放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小磁针, 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 面积又比较大, 遮住了磁针, 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预先画出方位, 在其上方装一摄像头, 利用投影, 全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等可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因而教师只要能做的演示实验就不要用模型来代替.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和折射演示器, 在黑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 学生也难以信服.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 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时存在知觉优先的倾向.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 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勇于提出猜想, 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大出版社, 1984.

物理课堂演示 篇10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出来的, 或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的, 因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 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确保演示成功. (1) 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并多次的预演,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最终“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 在准备过程中, 注意演示时间的控制, 时间过长,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教学内容少, 效率低, 45分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3) 是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一支玻璃泡上沾有酒精, 一支是干燥的, 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通过对比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使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三、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和精心设计实验的演示方法也 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 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 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 兴趣广泛、强烈, 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例如, 我在《大气压》一节的课堂引入时, 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 在大试管中注入水, 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 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 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 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 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 缓缓上升, 感到疑惑不解, 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做不如讲, 教师唱独角戏.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 光凭教师嘴巴讲, 学生没经历过, 学生心理上很难接受.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 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学生就变成了“看把戏”.或者演示实验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 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 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条件充许时还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2.还有的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 语言含糊不准确, 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达的不准确,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变阻器称为电阻器, 透明玻璃板称为平面镜, 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等等.又如, 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3.可视性不高, 模型代替演示.演示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借助实物投影, 摄像头接投影, 机械放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小磁针, 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 面积又比较大, 遮住了磁针, 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预先画出方位, 在其上方装一摄像头, 利用投影, 全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 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等可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因而教师只要能做的演示实验就不要用模型来代替.例如, 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和折射演示器, 在黑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 学生也难以信服 .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 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时存在知觉优先的倾向.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 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勇于提出猜想, 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大出版社, 1984.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创新

物理是一门在实验基础上诞生和发展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形式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通过演示实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建立起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感性认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然而,当前我们所实施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而这个问题随着新课改对学生实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暴露的越加明显。因此,对当前的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一、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

实验活动需要动手按照实验原理和规律进行实际的操作,最终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呈现比起理论讲课要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换言之,实验活动存在着一定失败的风险。因此,在开展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做更多充分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不仅要认真的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方案,检查实验器具,更重要的是,在真正的实验开始前,一定要事先把实验预做一次。因为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当堂完成,这个活动本身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本身的教学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实验失败,会对学生造成很消极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演示活动能够一次就获得成功。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了筷子提米的实验,然而,几次下来都没有成功,最后教师向杯子中加入了一些水以后,最终成功地将杯子连同米粒提了起来。虽然最后实验成功了,但从学生的反应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筷子提米的事实充满了怀疑,甚至有学生认为教师刚才加入杯子里的不是水,而是类似胶水之类的东西。这种没有一次成功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严重影响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十分关键,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造成更加深刻的影响,同时,一次成功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并且强化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自信心。

二、实验过程简洁明了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都是在课堂环境下完成的,这就使得演示实验会受到时间和具体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实施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简洁明了,让学生看一眼就能明白演示的结果。如果实验过程过于繁复,或采用的器具过于复杂,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热学实验的时候,考虑到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楚,于是就使用了热电偶指针温度计,本以为经过这样的改良,实验效果会更好,但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器材很复杂,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这个复杂的仪器吸引了,从而忽视了实验的关键现象。这次的实验活动使得笔者认识到简洁明了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设计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才能更有利地突出实验背后的原理,更快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实验方法要灵活多样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都是按照教材、教参的要求开展的实验活动,这些演示实验虽然经典,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将实验的范围和实验方法局限在固有的几个实验中,难免会制约学生的思路,导致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要敢于创新,敢于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在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器材的实验要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既可以拓展实验教学的面,又能提升实验活动的创新性。在开展物理实验的时候,很多的实验器材并非一定要求专业的材料,事实上,生活中很多的废弃物稍加改变就可以变成非常好用的物理实验器具,就拿矿泉水瓶子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物品在物理实验中用处却十分广泛,这个不起眼的空瓶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示同一个物理原理,又可以用同一个物品演示不同的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第一种方法,用嘴巴对着瓶口用力吸气,这时候瓶内的气压会减小,相对较高的瓶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就会将瓶子压扁,从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第二种方法,用水把空瓶子灌满,然后将一个普通的纸片放在瓶口上,这时候,即使将瓶子倒过来,瓶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瓶口的纸片也不会掉下来。这也同样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除了进行大气压实验,利用矿泉水瓶还可以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用手握住矿泉水瓶,保持姿势不变,使得手和瓶身的受力面积相同,当手的力量加大时,会对瓶子造成压力,力气越大,瓶子发生的形变越明显,从而揭示了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接下来,手部保持同样的力量,先用整个手来握住瓶子,再用两根手指去握住瓶子,这时候,在同样的压力下,比起整个手握住瓶子,只有两根手指握瓶子会发生更明显的形变,这样一来,受力面积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就轻松地展示了出来。这种利用身边的物品灵活地开展物理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实验思路更加开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大有帮助。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理念也应当紧随变化而进行革新,要立足于学生多方面实验能力的提升,在实验方法和手段方面要更加讲求实用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演示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进而推进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万小军.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年11期

[2]刘秀芳.搞好物理演示实验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5期

物理课堂演示 篇12

一、直观形象, 了然于目

有这样一道典型的关于“光的折射”的习题:

如图1所示, 一个储油桶的地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 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B点。汤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 仍沿AB方向看去, 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 C、B两点相距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本题教师对该题解析之后, 如果配备实物演示出相关的情境, 则如同锦上添花。实验的道具:烧杯 (带刻度) , 激光笔, 色拉油。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无油烧杯底角, 让学生缓慢将油倒入烧杯, 用一张黑纸作为背景, 光线在油内的传播路径清晰可见。随着液面高度的升高, 光线在烧杯底部的投射点发生移动。

这样的实验教学, 学生一看就能明白, 不仅直观有趣, 而且让学生更爱学物理, 更喜欢物理习题课, 充分展现了物理研究的内涵。

二、可靠可信, 泰然于心

每一堂物理习题课, 我们都可以思考是否可以穿插一些有趣而可行的实验。除了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这类问题, 更可以通过实验树立题目的典型性和可靠性。

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做这样一类题目:将摆长为L的单摆固定于悬点O, 在悬点的正下方P处有一枚铁钉, 将悬线拉至水平, 若静止释放的小球能绕过铁钉沿竖直方向做圆周运动, 则OP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如图2)

学生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很容易求得结论。但是, 或许学生更乐于看到真实的画面, 来印证他们所求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圆柱形强磁铁吸附在黑板上 (现在黑板基本都可以被吸附) , 将细线夹在硬币和强磁铁之间, 就构成了非常牢固的“支架”。而此操作正是为了使小球相对黑板平面悬空, 而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与黑板发生摩擦。在黑板上画出一系列的水平等间距的平行线, 用于标志小球所处的高度。

三、有趣生动, 畅然于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创设课堂学习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一堂好的物理课必然是生动有趣而富有物理内涵的。

大家所熟知的运动学练习题:三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沿三条光滑路径自顶端滑下, 哪个环可以先滑到底端。

本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的经典习题。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可以计算得出, 三球将同时到达底端。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 但计算结果又的确是这样。我们可以用铝合金制成如图3的教具。

我们不一定有太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花在实验器材的设计和制作上。但凭借物理老师特有的对真理和结论的探究精神, 也该多做一些简单的尝试, 以追求更高效的物理课堂。

四、探索求真, 豁然于胸

物理教学研究的本质是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在习题讲解中渗透实验教学, 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而面对具体题目,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去探知和求索, 更能彰显物理学的科学与严谨。

有这么一道例题:有一个电流表G, 内阻Rg=30Ω, 满偏电流Ig=1m A。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3V的电压表, 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以下两个分练习题与三个针对这些练习的课堂演示。

问题一:当我们用灵敏电流计测电路中的电流时, 电流计的内阻总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影响。请同学们设计一些测量该电阻的方案。

实验一:用伏安法或欧姆表测电流计的内阻

问题二:现在大家已经测出了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 表盘现实改电流计的满偏电流为Ig, 若要把它改装成3V量程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呢?

实验二:用问题二中计算出的阻值, 准备电阻箱, 与灵敏电流计串联后, 改装电表。

实验三:将改装后电压表连接在两节干电池两端, 粗略验证改装后电表的量程是否准确。

实验的结果不出意外, 灵敏电流计恰好满偏。该实验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验对真理求索的过程, 感受成果的喜悦。例题教学的效果甚佳。

相比教师单一的例题、习题教学陈述以及简单的师生问答式互动, 不管从直观性、可靠性、趣味性还是探究性角度去理解, 课堂演示都凸显出其极大的优越性。学生能够从实验中轻松获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这样的课堂时间花得值!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它一直是为师者们的所追求的。物理课堂更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更需要老师去挖掘和开发别具一格的助教方式和手段。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助教手段之一, 但多用在新课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却用得极少甚至不用。演示实验不只属于新课教学。

上一篇:多场景技术下一篇:实验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