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2024-07-24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共12篇)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1

波果斯洛夫的《普通心理学》认为:“没有伟大的热情, 在世界上永远也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 即一个人的情感指数决定着自身的认知需求能否被深度满足, 影响着自身个性品质的形成。中学物理教学在担负着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系列的教育任务;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心中要有“情”, 即将情感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前备课环节

正如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曾经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 离开了感情的教育, 只能是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 以情化人, 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作为教师, 只有心中充满“情”, 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情”。因此, 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应充分感受物理学之美, 在课堂上才能以这种美好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如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上看, 总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表达式来揭示自然界中神秘而又深刻的关于物质运动的规律:宇宙空间关于天体的运动的描述, 开普勒三定律给出了具体的描述, 让人们知道行星是怎么运动的, 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 对开普勒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阐释, 使人们在知道行星是怎么运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知道了为什么做这种运动, 实现了现象到本质的跃升, 把神圣的天体运动统一到了“人间”。太阳, 作为地球生物的能量之源, 发出的光经棱镜折射后能展现出迷人的彩色光带。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的美景又是液体表面张力和全反射现象的宏观体现, 从而也给出了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的根源所在。除此之外, 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运动学部分的简谐运动、热学中的物态变化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 无不体现着物理学的对称之美, 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欣赏、去提炼、去感悟, 最终再展现出来。

二教学过程要有“情”, 即将情感教育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末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 对于科学之美的认识和美好情感的感悟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渗透情感教育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预设知识背景, 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得出的必然性;课堂教学环节以物理学史引入, 引导学生沿着前人的足迹重新体验重要规律的诞生过程, 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无数的科学家勇于探索, 为追求真理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在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同时心灵上也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探究讨论阶段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利用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 抛出有激励性质的问题,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 如何把天上的规律延伸到地面, 让学生自己经历“月—地检验”的过程, 这对学生认识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 教师的情感因素和所展现出来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对学生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阅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会让学生不自觉地疏远教师, 这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提升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用充满感情的教育教学手段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平等、信任、期待的环境下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 这对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无疑是一剂良方。总之, 课堂上学生虽是学习的主体, 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略, 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处处都有真“情”在。

三将情感教育进行到底, 即将情感教育的理念延伸到课后

教材是实施情感教育的载体, 课堂则是主阵地, 但若是仅仅将情感教育局限在课堂,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形式化”的感觉, 从而弱化学习效果。所以, 将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后, 尤其是物理学科, 会有着意外的收效。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和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 和当前的科技前沿相联系, 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故教师课后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拓展所学知识的深广度,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 从而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上看,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趋上升, 究其原因, 综合国力的上升、科技的发展、国防的巩固乃是强国之本, 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和国防事业相关的物理学家的事迹, 既强化了物理学的应用性特点, 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 通过课后的研究与探讨, 也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既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需求, 从学科特点上看也是学好物理的需要。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将情感教育渗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2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科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学生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学活动中还可以造就人的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科学研究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由此可见,学习科学的过程蕴含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1、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中充满了美,科学与艺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中学物理课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言传身教,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展开研究,对促进初中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如果学生非常喜欢物理老师,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也会积极地配合,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与学生也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反之,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中,学生不喜欢物理老师,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就不会积极地参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也不会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的关系因而也就变得较为紧张,这样的教学状况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对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大有裨益。

2.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对这件事情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这件事情的完成效果,如果这个人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就会非常愿意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这件事情实施起来也会因此而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这个人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中,那么做这件情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道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学生如果对物理教学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物理学习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大提升,相反,如果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不感兴趣,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因此而下降,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独有的特点,精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以真诚的爱去关心每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充满人性化和情感元素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活动实施,它是一种基于教师与学生在物理教学中互动与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活动,这种互动与交流还需要以和谐的情感沟通为前提。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感情的投资,那么学生与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就会出现感情的危机,这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地渗透情感教育,对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真诚地爱护和帮助学生,就一定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中进行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尤其是针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要歧视,不要带有偏见,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以此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2.要以美好的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性情

物理知识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历史上无数科学家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在物理知识的探究中,科学家们历尽了艰险,有的科学家为捍卫真理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这么说,科学家身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高尚品质,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人文内涵。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渗透这些情感教育的内容。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爱国物理学家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高尚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陈斓.讓学生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获得情感教育[J].教师,2009.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篇4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对物理课堂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通过实践把握教学的主线。教师要把握好物理课堂的教学,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为引发学生情感的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一)实验创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相当重要的,是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和核心。教师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能连接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中蕴含的科学哲理。但是很多时候物理知识是不能通过语言的表达直接讲解清楚,需要实验与情境的结合,才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其中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对教师的逻辑思维产生共鸣,达到教师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例如,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进行实验操作,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能够对实验原理进行掌握,最终明确实验的意义。还有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言语表达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的言语表达如果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使言语之间充斥着生疏和距离,这会造成学生对物理教学课堂的投入度大大降低。反之教师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感,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度就会增加,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可以更好的展开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创境。现如今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和地域上的限制,让物理知识可以更加具体化和趣味化。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选取合适的音乐背景、图片、动画视频资料等。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物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也会通过这种方式的情境学习,激发情感的体验。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阿基米德原理发现的情景进行趣味性展示,学生们会有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丰富的课堂情景中来,以及经过对同学们播放实验演示的动画,让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多媒体课件中的物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

二、注意学生心理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投入度,所以教师能够认真对待课堂学习的前提必须是自己先有积极教学的态度。教师积极乐观的态度,会真正带动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度。为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体验的建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培养和塑造。每个学生心理塑造的程度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建立心理的过程不是一个学生所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心理的状态变化,观察学生在对待物理知识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对课堂中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自己授课方式,不能让学生感觉到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这样对学生心理的培养是不健全的,学生也会对这种方式的教导和培养有抗拒感。高中的学生通常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例如,经常让学生对物理重点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其表现予积极肯定的态度,这样会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三、巧妙利用情感渗透

鼓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新课改重要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路对知识进行理解,是实现情感教育一个重要前提。所以要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巧妙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对物理知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换自己的见解,可以发现初始分析阶段自己没有发现的情感流露。这样不但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改中所要求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实践,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情感,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度。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在这样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观点的表述更加积极。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情感渗透的重要途径,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经常举办展现物理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情感具体化。

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现代高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周继东.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策略[J].基础教育,2013(24).

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篇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根据我的物理教学的经验,及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我的教育教学体会。物理课堂的情感教育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去体现:

1、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美的欣赏,物理学研究客观世界的秩序,它是真的、善的、美的。美育对于学生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学的美在于它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来揭示最深刻的物质运动变化所满足的规律。这种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

物理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具有和谐、奇异、简洁等特点。电学中有对称电路、热学中,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美的情操的好素材。

在物理现象中,更有大量的美:如荷叶上的水珠圆圆的、亮亮的,它反映出物理学中的不浸润现象,这也是荷叶具有“出污泥而不染”高雅气质的原因;电路中的保险丝,在强大电流下熔断,变成一小撮白色粉沫和一缕清烟,我把这引申为“牺牲自己,保护全局”的精神,这才是“化作清烟随风去,愿把安全留人间”。一束阳光射向三棱镜,折射出七色彩带,在物理现象中,说明白光是复色光,含有多种成分。此时我再引申一下:白色通常是纯洁、朴素的象征,但它的内心又是多么丰富和多彩,这种“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品质,不也是令人敬佩的吗? 这样在带领学生欣赏物理学美的同时,也把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熏陶。

2、用微笑和幽默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6

【关键词】技校  情感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07-01

随着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普及高中段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受传统观念及目前人才市场高消费现象的影响,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首选的是普高,而选择技校是无奈之选。中职类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这一情况反映在基础文化课上,尤其在技学的英语课堂上,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一、技校学生英语课堂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以往及目前的教育在情感方面都有这个误区,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绪发展,以至于出现“情感空白”, 教师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讲解语法结构,听写单词句子,背诵词组文章等语言知识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师生双方的情感因素的开发利用和融合互通,始终在“为语言而语言”,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他们视英语为天书,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中职教育一直存在着重专业实操,轻基础理论的教学状况,那么更少会注重英语这块情感教育领域了。

二、技校英语课堂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为了切实有效地实现技校英语课堂情感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从观念上转变对情感因素存在的误区,从行动上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情感交流。

1.课前

正式进入课堂之前的导入部分是最易与学生拉近彼此距离轻松交流的时机。英语教师运用循循善诱的课堂语言,导入每课。这样利于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分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讲“Sports”这一课时,这样开讲:“In August 2008, a very important event took place in Beijing. Do you remember it?”学生们回答:“The Olympic games.”笔者接着说:“All right. Its an event, not just a thing or small thing. I think you all like sports, do you?”学生们又答:“Yes, we are.”笔者又问:“What sports do you like?”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学生们争先恐后用英语回答。“Thank you. Doing Sports can make a person bright and healthy. I think you all are bright and healthy boys or girls.”停了一下,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得到充分地调动。笔者紧接着讲到:“Today we will study some contents about sports.”这样,通过教师的诱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

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因此,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贯通情感教育,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进入到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热身阶段时,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从课文本身挖掘生活资源,从而更好地贴近同学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努力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主题。

技校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展示实物、模型为学生创设一个引起学生思索、兴趣与掌握知识的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比如在教电话用语的时候,我采用实物教学。在讲授了主要的用语后,我拿出了两个手机,然后和一个学生来做示范,运用英语打电话进行对话,同时还和学生进行交流,说明该如何进行电话用语。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的气氛又被有效烘托出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对用语的感知和理解。

3.课后

课后任务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积极的情感只有当学生将其内化后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平时的学习生活。教师要重视课后反馈,提升自身的情感水平,其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上。

技校英语中的内容并不难,但要想提高英语在技校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探索新的途径,新的举措。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它必将在挖掘教学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D].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卢家楣.发掘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6).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7

一、运用情感疏导,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需要逐步引导学生, 找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

1. 注重提高物理教师的情感魅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 一个人接受他人言行时的情绪状态、对他人言行的感情表现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都会影响到对他人言行的接受程度.可见, 师生间建立良好、融洽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作为教师, 要尽量营造一个充满轻松、和谐以及快乐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种气氛里, 学生才会有亲切感和享受感, 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融.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师生平等、师生对话交往的理念, 用自己满腔的工作热情、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以及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 注重使用情感化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把握和传达教学语言, 学会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恰当地传达给学生, 以激发学生情感,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巧设物理情境,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物理学科的教学, 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学习态度, 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优化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

1. 挖掘物理学中的美, 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美育和智育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物理学家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时, 正是运用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手段寻找合乎客观世界规律性, 并蕴含着物理学美的本质.

例如, 物理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困惑古人几千年, 但一旦揭开其面纱, 呈现出的关系却如此简明“F=ma”.它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少的符号, 揭示了奥秘无比的自然规律.如, 热现象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 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 科学、准确、简洁尽在其中.这种用简单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复杂的现象就是物理学中的美.

2. 积极构建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教师的课堂设计, 情境教学故而以必不可少的方式进入现代物理课堂, 成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学习物理的情景, 通过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情景, 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 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发展, 培养他们的变通能力.

例如, 在学习“浮力”的相关内容时, 为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时会漂浮在水面”的结论, 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功能向学生分别展示了木块、蜡块、鸡蛋投入装水的烧杯中, 以及橡皮泥、铁块投入装水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并且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 向学生演示这一平时在生活中不易见到的“悬浮”现象, 从而引出“如果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同时, 物体会怎样”的结论,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加强物理史教学, 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更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 才能经常不断地把真、善、美的思想和情感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的心灵永远美丽.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变得灵活, 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要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 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追求,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才金.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彰显[J].新课程研究, 2011, 5:176.

[2]何新凤.热学蕴藏的美学因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4 (4) :185-188.

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没有倾注情感的教学是无源之水, 是没有生命力的。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生、生生之间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还必须抓住“情感”这一教学的生命之源, 实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语文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特点的学科,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与高尚的对话, 与智慧的碰撞, 与情感的交流。而长期以来, 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考试内容, 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 学生个性片面发展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达不到语文育人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内容中情感内容的体现不明显

一直以来, 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应有的兴趣, 这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很多学生一提起语文就会有很多抱怨。这是由于很多老师上课时会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断章取义;或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或淡漠机械、空洞乏味, 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体现与熏陶,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

学生的需求与老师的授课形式有很大出入, 一部分语文教师上课时只管自己讲解课文、传授知识点、任学生自由学习, 很少注意学生的需求。经常上完课就走人, 基本不和学生交流, 缺少情感的沟通。久而久之,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消极麻木和被动学习的状态, 感觉不到上语文课的快乐, 大大降低了上课的效率。

3. 应试教育淡化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学主要关注学生考试的水平, 从而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是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等负面效应, 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掘。为了追求高升学率, 语文教学也因此失去了自身的特点, 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当作例题彻底解剖。又为了提高学生应试的熟练程度, 大量重复、繁琐、机械的训练使他们没有机会去阅读和感悟,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

从以上内容可看出,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教育不重视, 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情感的熏陶,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卢家楣在《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中也提出, 当前的教学理念便是以情优教。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 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1. 注重情感教育,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

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沮丧、怀疑、厌恶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 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 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 注重情感教育, 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 情感已不是语言教学问题, 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而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 既关注认知也关注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关注情感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语文教学也能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和人格;也有利于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实施情感熏陶,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利于语文情感教育的理论发展;更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本质的真正回归。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 教师除传授语文知识点外, 还要清晰地意识到情感因素, 努力以自己的积极情感, 影响、感召、塑造学生, 充分发挥情感的功效。笔者通过语文课堂的实践, 主要分析与研究了影响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克服消极情感、加强积极情感的指导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教学内容, 体现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内容只考虑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从而导致在对语文文本的处理问题上更多的是关心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接受能力, 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很少从情感维度考虑学生是否乐意学习语文, 也很少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趣味性的配合上发掘教学潜力。事实上, 从情感维度探索语文文本的处理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研究教材, 挖掘情感, 使课堂教学的知、情、意得到和谐与统一, 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研究与思考。

而在语文教学中施以情感教育,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 无论是议论、叙事, 还是抒情的文章, 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有感而发, 倾注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有的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语文教师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词、句、篇的讲解上, 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 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 讲得支离破碎, 味同嚼蜡。那么, 长此以往, 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把一篇篇文章也讲得丰富多彩, 达到情之所至, 自然流畅的境界, 从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如笔者讲授辛弃疾的《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 在备课时, 先深入研究教材, 搜集了作者创作的背景, 捕捉到作者创作的情感, 即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课堂教学中, 我就把握住这一情感主线, 从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 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感动拨动着他们的心弦, 使他们领会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情怀, 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 语文教材是作者感情的倾注, 教师应发掘其情感, 以此来感染学生, 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教学过程成为创造激情和享受情感统一的过程, 使师生间因为情感而形成一种默契, 使情感教育成为语文课堂的点睛之笔。

2. 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兴趣。可以采用朗读启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 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 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理解课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 可利用情感性的语言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语言, 语文教师可以情感性的语言感染学生, 激发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 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马卡连柯也指出:“凡是不善于模仿, 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 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一课时, 在分析到作者“把酒临江, 横槊赋诗”的情境时, 让学生闭上眼睛, 然后由他把这首诗歌中营造的画面用优美的、散文式的语言朗读出来。一下子把学生的想象拉到了几千年前的古战场, 学生在老师个性化语言的感染下,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其次,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 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配合具体的语文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的特点, 通过科学地驾驭物质资源, 营造出融洽的且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可采用背景音乐烘托, 幻灯片、多媒体展示等手段,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味课文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时, 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了解了这篇文章的简要内容, 但学生对《老王》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是处于浅层的感性认识, 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还很模糊, 甚至因为年代的差异学生对“老王”还有些生疏。要想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 采用图片、多媒体或情境对话等方式, 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图式, 从而深入到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作者引起共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3. 注重情感交流, 构建和谐课堂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注重情感的交流, 构建一个宽容性、接纳性、支持性共存的和谐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对于高中生来说, 他们的感情处在发展期, 情感丰富而多变, 激情四溢, 富有时代气息, 对生活有着个人独特的体验和理解, 对未来求新求异, 充满幻想。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尊重学生的情感,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展现青春和智慧。

如洪镇涛老师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洪老师讲到这里, 就抓住句中的“排”字, 做了这样的教学处理, 他让学生表演孔乙己的这一动作, 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几分钟的表演, 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极平常的字所蕴涵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洪老师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把课堂交给学生, 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由听众变为表演者、讲述者, 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意识,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构建了和谐的语文课堂。

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期待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都不仅进行着传递知识与掌握知识以及训练智力的认知活动, 还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师充满情感地教, 学生充满情感地学, 双方时时进行各种情感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伴进行的。

4. 实行情感评价, 强化成功体验

中学语文评价标准侧重于学习结果, 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而忽视了考试之外的情感性评价。其实, 情感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特别是高中生, 他们的认同需求已由父母过渡到教师和同学,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多实行情感性、鼓励性的评价, 有利于帮助学生减少焦虑, 树立必胜的信心, 这也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

如于永正老师在讲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 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从不同层次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中最精彩的就是在学生回答之后不时给予鼓励性和实质性的评价, 使学生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进行朗读,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整个教学, 就是在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赞赏与激励中完成, 也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 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同时也体悟了文中蕴含的深情, 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因此, 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充分信任和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愿望, 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 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进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总之, 语文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是建立在自身语言形象、文章情感基础上的渗透感染。只有当学生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 也才能受到情感熏陶, 得到情感体悟, 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这使语文教学收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石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语文建设, 2005 (12)

[3]严雯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性处理策略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10)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9

数学情感不仅是学习的兴趣、热情、愿望, 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动机, 而且是数学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逐渐丰富, 进而产生不断体验、不断认识的兴趣、热情、愿望和动机, 形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易转移、消失,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一、融入生活里, 感受数学火热激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 与实际生活有关, 数学是有用的, 我要用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要学数学, 我要用数学”。所以, 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中有许多生活情境, 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 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里, 这样就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中了。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 才会富有趣味、幽默与魅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让学生有情可发, 以情境为手段, 以情感为纽带, 以发展为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形象动态情境、质疑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境, 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中促进情感的发展。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情感教育不仅让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越来越轻松有趣。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过程和经历,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历程, 积累对知识、技能的感知和认识, 掌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体验合作交流、分享成功。比如, 我们经常用“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来形容有志者事竟成。水滴石穿可能吗?师生共同建模, 共同探讨:

设在一次试验中, 事件发生的概率为ζ>0, 独立重复n次, 设事件B为n次试验中A至少有一次发生, 则P (B) =1- (1-ζ) n, lim[1- (1-ζ) n]=l。

可见,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只要坚持下去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正是“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借此机会介绍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中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态度, 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 它不仅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而且它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人类为真理而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

教师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与奇异现象、生动事例、有趣知识等联系起来, 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火热激情。

二、渗透数学史,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

发明和创造来自于探索, 探索重在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

教学中我们应当把知识系统与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数学家们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去, 把数学学科及其公理定理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去感受前人的发现过程和情绪体验。比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我们可以从赵爽创制“勾股圆方图”, 到三国刘徽用“出入相补法”证明勾股定理, 再到西方人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直至2002年北京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勾股定理证明拼图,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悠久的人类文明和勾股定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跃跃欲试争相拼图证明定理, 从而打破了科学发现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展望、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 把学生带到科学的前沿, 把数学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继承前人的知识财富, 勤于思考和持之以恒, 就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把课堂从课内引向课外,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展现数学美, 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 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因此, 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美, 发现数学美, 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 简洁美。

数学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 (文字、符号和图形) 、概念、理论、方法和逻辑结构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简单、清晰、明快、易懂, 给人以美感。

2. 对称美。

既相对, 又相称的事物总是能给人以美感, 如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与镜像对称;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的成对出现等都呈现着对称美, 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呈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 我们要不断地揭示并展现给学生, 培养其审美的意识, 陶冶其审美的情感, 欣赏数学美, 热爱追求数学美。

3. 和谐美。

在多种多样中求得一致, 与部分和整体间实现和谐, 这样的美感在数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计算柱体、锥体、台体等不同形状几何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统一的极坐标方程等。数学美不仅具有逻辑美、内容美和思想美, 而且有形式美、方法美和技巧美。简洁、匀称、和谐, 到处可见, 因此数学教学中, 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丰富的内涵,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感受数学的美, 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数学。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阅读课堂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产生主观体验, 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要把语文教材的价值标准变成学生的内在价值标准, 必须把情感教育作为突破点。目前小学语文课程题材广泛、图文并茂, 合理的想象和情感的体会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通过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 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 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水平。以人教版教材《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 通过深情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切地体会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 看到他矫健的身躯, 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 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 越去越远, 和我们永别了!”通过深情的阅读, 展现了首都人民为周总理送行的感人场面,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和失去周总理的沉痛心情。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教学形式日益活泼, 课程内容逐步丰富。但是, 丰富的阅读课堂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掩盖了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缺乏。

三、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中外名篇佳作, 是作者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的精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文章, 品味情感, 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教师通过和学生情感的交流, 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引发学生共鸣, 提高教学质量。

在阅读课堂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学生的情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提高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 激活教学过程, 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阅读课堂中教师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加强情感交流, 激活教学过程。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愉快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展开学习,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 完善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的定量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评价, 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阅读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感教育的内容和评价, 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引导教师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度,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

1.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有待开发,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难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意境的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借助音乐、影片营造氛围, 创造意境, 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受。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当五位壮士跳崖的最后阶段, 通过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 帮助学生体会五位壮士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和不屈的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2. 品味重点词语, 体会作者的情感。

汉语语言精炼, 通过很短的篇幅就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尤其对于古诗词来说更是如此, 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可以创造出美妙的意境。以人教版教材中王安石《泊船瓜洲》为例:“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绿”字就表现出春意盎然, 意境美不胜收。在学习这首诗时, 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把“绿”字换成别的字, 体会一下更换之后的效果,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绿”字的传神, 帮助学生入景、入情。

3. 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 理解文章的感情。以人教版课文《再见了, 亲人》为例, 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感人场面。为什么中朝两国人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了解中朝两国共同抵抗美帝国主义侵犯的历史。中朝两国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 战胜了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武器的美帝国主义,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11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作为一门实用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主要是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积极的和学生建立相对融洽的师生关系,并采用合适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次,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采用多性化的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式教学,从理念、实践以及发展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非常重要。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加之初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尤其是液体压强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切实有效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是有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对策之一。通过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对于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

(一)以生为主,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研究中,以生为主,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策略。以生为主,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物理教师取得学生信任,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会逐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进行学习。

(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需要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积极的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使学生可以深切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的方式,强化学生物理知识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重视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这一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教学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的很多内容是对平时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规律性所进行的描述。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对规律进行展示,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的过程中,重视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理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提下,综合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及存在的问题,物理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积极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深入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案,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加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加有信心面对学习问题。合理的应用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建飞.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0):1008-4134.

[2]王锋清.初中物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新课程·下旬,2014,(9):161-161.

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高效课堂教育

高中物理的学习, 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要求比较高, 同时, 物理教学的实验性比较强, 通过实验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目前存在的学困生问题, 要注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实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

(一) 物理学习的基础知识薄弱

物理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求比较高, 另外, 要求学生的相对理解能力要强, 物理知识涉及的面比较广泛, 概念性和公式化的知识比较多, 因此, 目前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 主要是他们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好, 便会直接影响对具体内容的理解, 而且方法性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具体的学习中, 学困生会变得越来越差, 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也给物理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 学生自学能力差, 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目前的物理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同时, 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 对遇到的问题缺少有效的思考和理解。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所以, 需要经常培养和锻炼。同时, 物理知识的学习, 需要有效地区分内容的重难点, 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而目前的学困生, 自学能力不强, 又缺少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另一方面,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 大多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实践, 由此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这也导致物理教学产生许多学困生的问题。

(三) 学习缺乏主动性

学困生一般都是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 所以, 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存在的问题也很难表现出来, 因此, 对教学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 学困生在具体的学习中, 很少和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上课效率又不高, 所以, 造成了问题越来越多。学困生在物理学习中, 一般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要放弃, 因此, 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对学困生实施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 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的学习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泛的学科, 且相关内容之间的逻辑性比较强, 联系也比较紧密。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转化, 联系实际, 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要加强和学困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一般学困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所以, 教师就需要多去发现这些问题, 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另外, 学困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基础比较差, 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问题, 教师要面对这些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可以在一些方面给学困生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 逐渐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转变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 培养学困生的物理学习习惯养成

物理学习汇总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学困生的出现, 主要是他们对相关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好, 遇到问题后, 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所以, 逐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的物理学习进行帮助, 就需要针对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 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 改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另外, 教师也需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学困生的基础比较薄弱, 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 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因此, 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些暗示性的提醒,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困生的出现, 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好的学习习惯。

(三)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当前的教学中, 学生在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 对学困生的教学就需要足够的重视,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一般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困生的情况, 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让学困生从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开始学起, 逐步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和提高。学习任务的安排, 也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情况, 教师要根据一定的针对性教学进行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 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 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物理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因此, 只有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 才能保证之后的学习质量。学困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所以,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既要实现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学习, 还要注意学困生的培养, 实现整体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课前, 教师需要做好一定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另外, 课堂训练是对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布置合理的练习,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结语

物理学科相对难度比较大, 同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比较高的要求, 所以, 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学困生。本文对当前物理教学中的学困生具体表现做了一定的介绍, 并结合具体的物理教学实际, 对学困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做了一定的探讨和较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和燕.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J].才智, 2012 (6) .

[2]方忠德.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11) .

上一篇:美术类高校论文下一篇:儿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