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2024-09-21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共12篇)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1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教与学交流的重要形式,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诱发学生思考, 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尽管能够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课堂容量大, 认为提问会耽误时间, 所以整节“满堂灌”;2、问题表达不够准确, 学生理解有偏差, 回答时与教师希望的答案偏离较远, 浪费时间, 降低了课堂效率;3、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 不愿提问差生, 使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小;4、所提问题目的性不强, 学生感到茫然, 老师要反复再解释;5、有时为了让课堂活跃, 教师可能提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 虽活跃了气氛, 但对学生掌握知识并无益处。

那么, 怎样才能算是好的, 有效的提问呢?说起来很简单, 就是要有好的教学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要想进行有效的提问, 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目标, 准确严密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 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要有代表性, 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 如:复习旧课时, 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时, 应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维, 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总结时, 应深化知识, 提出问题, 承上启下,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 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同样,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 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我曾在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我结合载人航天的意义, 提问道:“大家通过神五飞船升空能够想到什么?”结果, 学生答了很多种答案, 五花八门, 却没有我希望的答案“飞船上升时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才引回正题。因此, 要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 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二、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 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精心设计,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 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 在分析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是否有关时, 我通过小实验和提出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效果较好:我让硬币和纸片同时下落, 问“哪个物体先落地呢?”学生答“重的硬币先落地”, 接着我让一张纸片和一个轻纸团同时下落, 释放前再问“这次是哪个先落地呢?”学生犹豫一下, 但仍答出“轻的小纸团先落地, ”, 接下来我继续让硬币和纸团同时下落, 让学生判断, 学生此时明知道答案却有些不敢说了, “应该是同时落地”, 通过三个实验现象, 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我再问“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谁先落地?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本质因素是什么?”学生的求知欲马上激发, 积极的思考并很认真的学习下面的知识。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 才可以不断激发思维火花, 使提问成为有效的思维训练过程。

三、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 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如果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 应用什么定则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这个问题就不明确, 到底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 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学生很难回答, 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 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四、难易适度, 先问后答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 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才能出现共鸣。提问过简单, 缺乏启发性, 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或照书念;提问过难, 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难度的问题, 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同时, 教师提出问题后, 应先让学生思考, 然后点名回答。先点名后提问的做法是不理想的的, 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 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无所事事, 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五、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然后精选提问对象。我常在提出问题后, 让程度中上等的学生回答, 程度稍差的学生因担心他们不会, 耽误时间, 所以很少提问。现在看, 这一做法效果很不好, 只能让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没有因材施教, 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极易产生两极分化。好的问题和正确的选择学生应该扬长避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 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 才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提问时, 即使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应让成绩较低的学生试一试, 不断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坚持下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准确评价, 反馈强化

对学生的回答, 我们要认真听取, 无论对错都要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可使学生强化知识、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学生的回答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反馈信息, 可使教师掌握情况, 改进教法, 找出问题, 提高质量。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是反馈强化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好的问题和好的提问是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摸索, 只有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努力做到问得准, 问得巧, 精益求精, 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 课堂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2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的方法作些探讨。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2、紧扣目标 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优化程序 注重研究

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获得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4、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富有感情 助以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①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②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有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①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12.09ev的光子。(B)13ev的光子。(C)13ev的电子。(D)12ev的电子。②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③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④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 ?⑤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⑥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①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②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后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探究式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3

关键词:探究教学;提问;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探究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很强,如何提问、问题的质量如何是探究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探究课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1 提问时机的切入艺术

1.1 引入新课时提问

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即可复习学过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也可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例如,教学“摩擦力”时,先通过播放一段在冰面上滑倒的滑稽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避免呢?”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自然引入新课。

1.2 引发探究时提问

探究课的教学,学生如果没有预习,往往探究方向不明确,这就给教学带来盲目性。我们在给学生创设情境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时为了顺利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方向很重要。例如,在“弹力”一节教学时,先演示了气球、橡皮泥的形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紧接着提出问题:橡皮泥形变后能恢复原状吗?它能给与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吗?为什么?在学生总结两类形变特点的过程中,引出本节重点研究弹性形变。

1.3 突破重难点时提问

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二是探究的评估。为了引导学生在这两方面顺利完成探究,教师需要作大量的引导工作,这种引导的最好方法是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思考,或利用其设计实验来完成探究。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学生虽然接受了物体一定具有惯性,但潜意识中依然会错误的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此时,如果抛出‘物体速度为零时,物体还有惯性吗?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2 提问内容的设计艺术

2.1 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改编探究的具体细节,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设计问题时,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比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关于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问题探讨时,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学生手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这个问题,体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通过身体感官体会,即拉近了知识与学生间的关系,活跃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突出重点设计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突出对重点问题的关注。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9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课本对纸带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點和终点的选择更利于减小实验的误差,但由于在1课时中即做实验又要剖析这种做法的优势时间上较为紧张,在教学过程中,在原理的讲解上我们就不妨依然取开始点为起始点进行实验探究、数据处理,最后我们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课本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课下去探究比较哪种处理方法更好,好在哪里? 这样就即能突出本节课实验探究的主题,又将一个数据处理结论变成现实的探究。

2.3 突破难点设计问题

难点突破,一直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设计难点突破的问题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学生往往将重力与压力混为一谈,导致出错。为了突破难点,探究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难点或易混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最终将它们区分开或将难点化解成几个简单问题。

3 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艺术

3.1 关注问题回答的思维过程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追问“为什么这样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后面的问法更可以起到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只有学生学会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重答题结果,轻解题思路梳理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种的情况,学生答题结果虽然一样,但思路的优劣却有较大差异。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2对回答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坚持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错误思路在班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合理的肯定。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鼓足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具体,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门艺术,科学的提问有利于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让学生变成思想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分析、推理、决策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中学物理教学》阎金铎山东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篇4

一、提问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如果不精心准备,随便发问,那么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唤起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步步为营,从胜利走向胜利.

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可以提问.通过关键处的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金属片和小羽毛,哪个物体下落的快?”学生回答“金属片,因为金属片重.”教师接着做课本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接着发问“哪个物体下落的快?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落的快”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 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三、提问的问题要语义明确,要留有余地

教师提问设计和运用上要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语言简洁,表达要明确、严谨、科学.学生一听,就知道提问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从而积极思考;如果教师提问时,语言啰啰嗦嗦、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学生就不能抓住问题的中心,难以明确所提的问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必然匆忙回答,势必影响答案的准确性,而且会使学生养成轻率回答问题的习惯,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提问要有层次、梯度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等方面有差异,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在同一层次.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根据具体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提问单个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问多个学生,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在某问题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现象,学生提问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不能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提问的方式是不一样,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其中判断型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针对中等生,比较型主要针对优等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收获,同时也可防止学生因多次失败而丧失学习积极性,损伤自信心和自尊心.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如果问题太大,学生将无从下手,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问题,换个角度或者将原来的问题化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五、提问要有新颖性

太熟悉的东西人们一般不太注意,因为已司空见惯;太不熟悉的东西,也不太注意,因为和人们头脑中“储存”的任何东西都毫无联系.因此,教师提问,就应有适当的新颖性.提问千篇一律,老调重谈,会使人生厌.提问只有具有适度的新颖性,才能适应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才能引起其探索活动.

六、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讲清楚.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主导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的优劣影响教学的进程与效果.提问要有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要坦然应对课堂出现的质疑.提问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对学生的答问作出恰当的评价.

浅说课堂提问艺术 篇5

浅说课堂提问艺术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游仙一小 王 鹏

课堂提问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曾说,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来优化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要讲究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难易适度,达到使优生高有所攀,差生有望进步之目的。一般来讲,难度大的问题应提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满足并提高其求知欲;难度小的问题应提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激励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2.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教师提问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教师提问不应随心所欲、随意设问,必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问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的目的。

3.提问要有情趣性。富有情趣的提问对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非常重要,能使学生焕发出求知欲和创造欲。富有情趣的问题,既要来源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又要用适当的现实问题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提问要有鼓励性。教师除用问题引导学生外,更要用自己表率的情绪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和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学习的情感,要用关心、耐心和爱心去浇灌每颗幼苗,要用期望、谅解、表扬去激励每个学生。这样,教师在提问的同时,以和善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和希望的语气鼓励学生。那么,再深再难的问题也会在和风细雨中轻松化解。

5. 提问后要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停顿时间要适当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不难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感到紧张,短短几秒种的时间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有些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许要长于其他学生。但是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停顿时间要视问题的`情况而定。

6. 反馈要注意方法。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提出,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二、要选择提问的时机和方式

1.课堂气氛沉闷时,采取趣味式提问。兴趣是成才的火种,也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味性、有幽默感的问题,让学生的大脑从某种抑制状态中兴奋起来,以达到集中精力听课的目的。

2.牵动学生思维时,采取设疑问难式提问。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朝向教学内容,集中于教学要点,使他们能同教师的讲解始终保持一致。要做到这一点,设疑问难式提问最有效。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悬念”而进行。

3.学生求知欲强时,采取“发难式”提问。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逆向问题,或浅出深入、无中生有,或平中见奇、变中求新,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去理解掌握知识。

4.在复习旧知识时,采用比较式提问。对于类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性质、公式等,通过类比提问,使学生注意细微差别,准确掌握概念,促使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篇6

关键词:提问、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艺术性。

提问乃教学中的一重要环节,提问方式的不同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下述的几种提问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层层递进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分配?自然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生活中能用光现象来解释的有哪些?”,“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日常现象,在学生举例的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类来概括;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型的与常规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一些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不但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性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长时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往往是生活中的现实与物理原理上的“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脑海中“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龙舟赛中运动员手握浆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哪个力?”以及“在平地上挑着担子前进时做不做功?”等。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7

1. 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2. 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物理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应避免引出简单答复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兴味索然。

四、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 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带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讲过光的衍射后,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 (1) 向心力的来源; (2) 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 (3) 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 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1) 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 12.09ev的光子。(B) 13ev的光子。(C) 13ev的电子。(D) 12ev的电子。 (2) 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3) 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 (4) 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 (5) 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 (6) 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 (1) 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 (2) 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8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 重点突出, 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 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 进行突破, 带动全局。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 寻求关键点, 抓住主干, 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 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 满堂提问, 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2. 面向多数, 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 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 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 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 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 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 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 从而加深理解, 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 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辞, 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

物理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 做到删繁就简, 择精选萃, 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问一问为什么, 求一求所以然。

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 通过对例题的剖析, 达到解惑的目的, 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 应避免引出简单答复的问题, 否则会使学生兴味索然。

四、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 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 然后瞄准时机, 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讲过光的衍射后, 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 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 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 或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 (1) 向心力的来源; (2) 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 (3) 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 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 环环相扣, 依次提问, 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1) 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 可用能量为 (A) 12.09ev的光子。 (B) 13ev的光子。 (C) 13ev的电子。 (D) 12ev的电子。 (2) 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3) 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 (4) 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 (5) 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 (6) 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 (1) 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 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 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 (2) 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后的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 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 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心设计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做到:问得准, 问得巧, 问大千世界万般变化;才能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 答出物理殿堂无穷奥秘。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9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优选问点, 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 就是指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 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 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

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 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 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提问方式

1. 激励式

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新课教学中, 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 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 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 也可以设置悬念, 逼人期待, 催人进击。

2. 迂回式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直指以此有关的其他问题, 然后瞄准时机, 拖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 层递式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4. 类比式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 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 或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5. 连环式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 环环相扣, 依次提问, 使学生把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6.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7. 联系实际列举式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这些问法, 并非完全独立, 在授课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对象, 相互渗透, 灵活运用。

三、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不提问题满堂灌或问题过多漫无边际或没有层次等。

针对以上误区, 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 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 以点带面, 培养优生, 转化差生, 达到共同提高。 (2) 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 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为什么”、“对不对”, 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 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 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篇10

一、瞄准要点, 明确提问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 尽量集中在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诸如我在执教“欧姆定律”一课时, 鉴于学生往往对公式R=U/I产生误解, 就设置了如下问题: (1) 某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时, 测得电流强度是1A, 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 如果在导体两端加32V电压, 那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是原来的两倍?这样的问题选准了时机, 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 学生很快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要领。

当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后产生认知冲突时, 教师的提问就能达到“一时激起千层浪”的美妙境界。譬如, 我在执教“杠杆”一节中的“力臂”概念时, 设计了两个对比性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大小相等, 力的作用点与力的方向不同, 但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 脑海里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冲突时, 我就及时启发性提问:“实验中力的大小相同, 力的方向与力的作用点不同而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其原因是不同的作用点和方向共同决定了相同的因素, 这个因素到底是什么?”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逐步感知了“力臂”的概念内涵。

二、注重应用, 恰当提问

许多物理知识渗透着应用性的特点, 假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运用学过的知识成功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那么他们不仅会感到学以致用的喜悦,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学生对“热水瓶是怎样防止热传递的?”这样的问题一般能作出正确回答;但是, 我把这样的问题修改成:“假如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 那为什么不能保温;而有些新买的热水瓶为什么也是不保温的?”学生通过仔细对照实物, 并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最终理解了其中的奥秘。

三、结合实验, 巧妙提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同时, 实验也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必需的教学艺术。可见, 实验往往能检验、挑战权威的物理理论, 它是最具生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我们应该注重物理实验的操作与分析,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操作方法, 勇于发现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诸如教室里的灯泡, 根据开关后是否相互影响来确定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并分析如此接线的理由。

在物理教学实验中还需要督促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问题。诸如当学生基本掌握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后, 应该让他们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是否都有流动性, 并辨析压强的特点是否一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物理也是这样的,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才能对新知识的感受更深刻。譬如, 我在讲授压强时, 先让学生用两手食指同时挤按铅笔的两端, 并提问:“手顶在笔尖处的手指为何感觉更疼?是否与力的大小和受压的面积有关呢?”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对压强的概念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也更容易分析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四、设置陷阱, 科学提问

所谓设置陷阱式的提问, 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 让学生能在面临陷阱危机的情况下寻找正确的思路。譬如, 学生跳远时, 不管从哪个方向起跳一般不会影响成绩, 而我进行了这样的提问:“如果选择向西跳, 人跳在空中时, 地球由西向东转是否可以提高跳远成绩呢?”许多学生似乎觉得有道理, 但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 于是产生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又如, 在水平轨道上运行的列车失去动力后在摩擦阻力作用下减速, 那么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受空气阻力作用速度也变小, 那这个推理是否正确?而事实上恰好相反, 设置如此的陷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

五、面向全体, 分层提问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课堂提问一定要面向各层次的学生, 采取因材施“问”的原则,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的问题, 即:既要具有覆盖性和普遍性, 又要照顾到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 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定要让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 绝对不能越俎代庖。譬如, 我在执教《惯性》一课时, 针对有些中下等的学生对“力和惯性”、“运动和惯性”概念一知半解, 就设置了如下提问:“处在匀速运动的物体是否一定要靠外力来维持?假如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那静止的物体是否也有惯性?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有惯性?物体受外力越小, 它的惯性是否也越小?”通过一连串的提问, 能使中下等学生掌握了惯性、力、运动的关系。同时, 我也为优等生补充设置这样的问题:“惯性大小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让优等生“吃饱”, 激励他们把课内的疑问引向课外, 从而拓展了知识视野。

学海无涯, 教法无边。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 探究的新模式日趋完善。探索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个系统工程, 但愿有志于物理教学研究的园丁们“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为造就更多的人才努力拼搏。

摘要: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 探究的新模式日趋完善。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 从瞄准要点、注重应用、结合实验、设置陷阱和面向全体等角度论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艺术;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而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学习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问不当,不仅无益于教学,还会窒息课堂气氛,禁锢学生思维。

据研究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问题数量随意性大,一节课最多的可提二十多个问题,最少的只提一个问题;提问仍然是从教材内容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基本没有答案开放的,鼓励学生阐述观点,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反复重述、打断学生发言的情况比较严重;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不高;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些表现是目前课堂教学提问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提问技能,透过该现象能更深层地反映出目前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掌握,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唱着主角,学生并没有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这种观念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影响在于,它使教师对提问的功能、目的、类型、作用等的认识和实际运用机械、单一,针对性不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效果较差。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提问现状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提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对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提问的问题要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思维,得到合理的结果,教师在提问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能让学生去思考,而且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教师所提问的问题题意清楚,准确严密,那么学生就会准确把握题意的内涵,顺着提示的方向一步一步思考下去。如果问题模糊不清,那么学生思考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思维就会出现混乱,结果就会可想而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引发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那么他设计的问题有缺陷,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题意清楚是基础,是回答正确的前提。准确严密是关键,是引导学生缜密思维的方向。

二、提问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一系列的层次分明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当堂生成的,而是要课前经过精心设计而提出的。教师所设计的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课堂的目标,既要注意目标的知识性,又要充分考虑能否体现学生的能力。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技巧性。问题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的重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问题的回答中学会分析,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针对性,要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方式要以提问的目的而定,也要灵活多变,不同的提问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复习旧知识就是要把握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掌握新知,学习新课提出问题也要以旧知做铺垫,所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如果教师把握得准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增强。又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选择有兴趣的话题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三、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到“共振”一词,用到我们的教学提问上就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引发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共振。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以及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了解了学生后还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章节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考虑到设计的问题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能力,如果一开始设计的难度过大,在学生的思维中就会出现障碍,前行的路上就会出现绊脚石。如果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自然,难度大的问题在后,前边较容易的内容就会为后文的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我们常说,“跳一跳能将果子摘到”,设计问题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四、提问的问题要适合学生需求,有价值

在提问时,教师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不至于难度过大,很多学生不知所措,难度过易,很多学生“吃不饱”,这样也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和提问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

五、提问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质疑精神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前提,由于物理学科难度大,很多学生对学习好物理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有趣、有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质疑就是要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对定型的结论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没有学生的质疑就不会有创新的学习,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例如,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教师可以提问:“这里说的牛顿运动定律是否包括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有无关系?”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涉及运动的描述,所以它对任何“系”都成立。可见,“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无关”,课本中的叙述不确切。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离不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12

一、灵活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个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 如果设置下面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效果就好多了: (1) 要使物体运动, 一定得有力作用吗? (2) 我们如何才能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或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3) 我们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呢? (4)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认为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讨论, 力和运动的关系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二、递进提问,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抓住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要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不断完善问题。如, 讲内能时, 让学生搓手, 并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相互作用时, 让学生手弹课桌, 并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 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棍子, 因为女同学顶的一端粗, 女同学赢, 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 而且与受力的面积有关。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 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 然后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引导学生思考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最后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通过如此递进的提问与分析, 让学生明白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三、针对性提问, 扫除学生思维障碍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 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设计好问题, 如对于一只标有“220V, 60W”字样的灯泡, 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下列不同的问题: (1) 灯丝的电阻多大? (2)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3) 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多少? (4) 灯泡正常发光2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5) 如果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10V,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6) 将两只这种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 总功率是多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设疑,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想、有所答、有所收获。让大家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提问,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不应是单方面的教师提出问题, 也应有学生提出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生处于好奇好动的特定年龄段, 常对物理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例如, 在浮力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以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水中, 并不断地向水中加盐, 鸡蛋从沉入水底到悬浮, 再到浮出水面;把一铁块和一个小铁盒放入水中, 铁块下沉而小铁盒浮在水面上。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时, 就有可能提出“为什么鸡蛋能在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小铁盒是铁做的, 为什么能浮于水面?”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评价学生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不管学生答得怎么样, 都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 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 应该先肯定答得好的方面, 然后鼓励继续努力, 争取下次答得更好;对答得好的学生, 应该当场表扬, 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上一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下一篇: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