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共11篇)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修水县第八小学 卢龙乡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时,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怎么样才会更加有效;有效提问应注意什么。
关键词:课堂提问
重要性
有效性
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2.提问要适时。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
3.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4.提问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5.要学会倾听。喜欢打断学生的老师回答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很好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
6.要学会有效评价。
有效提问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提问离不开有效评价,不要使用“好极了”或者“你真棒”等等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做老师的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二、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①观察提问。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联想提问。学生善于想象与联想,却不会运用去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③猜测提问。猜测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问题。这种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猜,而是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来猜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④归纳提问。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归纳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提问的时机和宗旨。
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值得 关注。从教学设计看,有几大环节的问题要精心准备一下。首先开场时,由于它将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能否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人的心理分析,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抱以极高的热情予以关注,此时的问题设计时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之中,让学生对问 3 题有个初步的倾向、判断,此时的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不一定需要学生的准确的答案。而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不能轻易的回答,往往它隐含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此时的问题设计时要能巧妙的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以他们为载体。新授教学时的问题最为关键,对于将要新授的内容从何处入手值得思考,当然切入的角度很多,究竟从何处入手,采用何种方法,每位教者可从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扬长避短。此时的问题设计主旨要能让学生顺畅自然的度过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要能设计出精彩有力的组合提问。此时的问题往往以一连串出现,期待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满足学生的思维的胃口。光有上述还不是最让人心动的,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希望看到学生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新意的问题为平台。此时最易产生让人怦然心动的问题和拍案叫绝的回答。往往一节课的高潮诞生于此。巩固练习之后的问题最具实践意义,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许多不足真实的暴露出来。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两个问题,对学生不啻是抹去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的问题设计应有针对性,预防性。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提出,对于学生的效果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里状态。在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再抛出一个难一些问题。使他们满怀信心接受挑战。由于前面的成功而使思维兴奋和活跃,解决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时,此时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力求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拨开迷团指引方向。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2
一、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 教师应当深入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种“冲突”时, 也就意味着他们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如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 我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一开篇就问“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 便很自然地驱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当学生找出答案时, 我再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 以此为突破口, 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可见, 抓住契机, 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 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设置的“矛盾”,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决不能故弄玄虚, 使学生陷入云雾之中。
二、问题新颖, 设疑巧妙, 激发情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强烈的好奇心是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思维的关键因素, 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之一。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要讲究发问方式, 注重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问得新, 发人深省, 情趣盎然。例如, 在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时, 我问学生:“铭是古代具有颂扬或激励内容的文体, 而作者的这篇铭文却是写给‘陋室’的, 你想了解他的陋室吗?你能读懂作者的颂扬或激励之意吗?”这样设疑导入, 既创设了一种情境,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我能很快将学生引入到重点之中, 顺利有效地完成本文的授课任务。
三、变直为曲, 问法灵活, 引人入胜
课堂中的提问如果直来直去, 没有迂回,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 就能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例如, 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课文《范进中举》。我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 让学生想象如果范进在酒店中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辱骂会怎样?孔乙己如果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 巧妙发问, 让学生换位思考, 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便开始认真地品读文本, 分析人物, 很快就能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所以说这种拐弯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老师要从整节课、整篇课文谋划, 设计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由易而难, 理解作品深度,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发展思维的深度、广度。例如, 在讲解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 对名句“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学生历来是难以一下子理解的, 我便分层设问, 先从“坼”和“浮”字的字义入手提问, 当学生回答了“坼”是分裂, “浮”是漂浮时, 紧接着问学生:“吴楚大地被水分裂, 日月星辰如漂浮在水面之上, 作者极力地在描绘洞庭湖的什么特点?”学生自然能很快地想到“汹涌、澎湃、浩渺、广阔无垠”, 这时我因势利导, 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象当年杜甫登临岳阳楼看到洞庭湖如此的气势时是喜悦还是哀伤, 为什么?当学生从诗中找到答案时, 我适时地对杜甫当时的生活背景及处境作了介绍, 然后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这样一组从易到难, 环环相扣的设问, 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赏析的境界, 理解诗的内涵,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并让学生学到了赏析诗歌的方法。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61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的心理上纠正他们对于课堂提问的看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提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教学环节,一方面,他们希望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学生们对课堂提问又有一定程度的惧怕和排斥心理,害怕在被老师提问时因为所回答的答案不正确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同时也害怕因此而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应该先向学生明确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必要性。它既是检验学生是否正确掌握知识点的必要手段,同时更是学生给予老师的一种及时的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比较明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的心理负担,使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时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进行回答,表现出自己本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面对学生时,教师应该采用一种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回答的手段,创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摆脱课堂提问刻板、严肃的固有印象,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使学生明白老师设置课堂提问的真正意图,使他们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其次,小学数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方面也有其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要求。小学数学数学学科固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把握不好,极其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疲劳感,在学生心理上形成无形的压力和负荷,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问题设置的数量上应该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具体教学内容来安排所提问的问题出现的时间和提问的频率。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智发育等问题,在课堂上难以维持长久的注意力和稳定力。在课堂提问的设置上,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学习接受状况这一现实出发,将问题设置在学生注意力比较稳定、思维能力比较活跃的课堂的前半节来。这样才能够配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在学生对问题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二,在问题设置方面,教师除了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数量,更要关注问题设置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过多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并且会使教学内容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而设置的问题过少,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得以充分的验证和运用,同样不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方面,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不能心不在焉,应该用眼神和神态给学生以肯定,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交流。
第三,在问题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总览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班级里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准备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设置一些比较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回答的问题来增强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在数学学习方面学习成绩比较好,程度比较高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学习需要设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以提升他们的成绩,锻炼其数学思维。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分子的存在感,不会因为被忽视而产生厌学心理,出现学生拒绝回答教师提问的现象。
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提问方法上,教师应该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提问模式的局限,根据班级现实情况,探索新的提问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提问模式中,总是由教师站在主导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答案的纠正。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使他们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过分地关注于教师的提问。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提问方式,缓解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回答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师讲授完课堂知识之后,由一名同学就教师的讲授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再由另一名同学进行回答,而在该名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对问题答案进行修正与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对同学的问题和答案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在点评时应该尽量不要使用“正确”、“错误”这样的片面的空泛的词汇,而是应该落脚到学生所体现出的具体的问题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该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定位是否正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该名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否达到预期,而其他同学对于问题的补充,更是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探索。不仅如此,这种提问方式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在运用这种提问方法时,应该把握好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所学内容,避免学生沉迷于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4
申秀丽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创设提问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例如。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问题。
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有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太浮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不以为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 许多化学知识都联系着有趣的故事,教学中若能加以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问题意识。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我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对战时,德军就向英法联军施放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造成许多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怎样预防呢?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学生讨论很激烈,并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我因势利导,学完本节内容问题解决了,学生兴趣昂然。
三、提问中要选择合适的对象,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不充足、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如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都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不要急于评判
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的时间。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例如,在学“乙醇”中,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教师提出:
(1)在乙烷的结构中增加一个“O”,就可以得到C2H6O,那么这个“O”的位臵可以放在哪里?(停顿数秒)
(2)根据插入的“O”的位臵,你能够写出哪些结构式呢?(停顿数秒)
(3)你又能如何证明乙醇属于哪种结构呢?(停顿数秒)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过的内容,便于“教”和“学”的顺利进行。
五、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评价
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5
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问题与策略琐谈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教师要根据学学科特点,本着激发学浮习积秘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这一目标来精心设计,提出高质量、有价值修值的问题,展示课堂魅力.
作 者:高启莲 作者单位:广德实验中学,安徽,广德,24220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政治教学 提问 问题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篇6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袁长波 电话:***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中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语文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法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提问艺术 解决矛盾 抓住时机 启发教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物理学家牛顿因为树上的一只苹果熟透了掉下来砸在头上便对自己提了一问:“为什么苹果往地下掉不往天上掉了?”于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由此可见提问的作用实在是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集中学生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提问还要善问,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所谓善问者如撞钟,在一节语文中,有时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把几年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提问的一点想法呈现给各位,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一、在课题题眼处提问
所谓题眼就是题中的关键词语,中学语文课文中很多课题的关键词就隐含着课文的中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时,开篇时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番题问,势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出答案。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 1
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在内容矛盾处提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一把钥匙,互相矛盾或制造矛盾来进行提问,不但可以引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兴趣,而且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乐趣和力量。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地方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由于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的引导显然尤为重要。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为什么又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还像要落下来,又打了呢?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这样写跟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又如讲《愚公移山》时,可设问:“愚公到低愚不愚?”为什么课文要称他为愚公?这种写法使人感到真是可爱,富于情趣。学生弄懂了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此意在彼,直题曲文的提问。
现在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而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来当导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教课先生、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四、在文章结尾处提问
问题提的好不好,有个“时机”问题,俗话说:“提得早不如提得巧”,因此,在课堂上提问讲究时机。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学生已对全文有了大致了解,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此时提问犹如“画龙点睛”,对学生理解文章起了一个促进作用。而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内,我们还需要给这堂课一个总结,即课堂结尾提问。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好的结尾提问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描述中余音袅袅。古典章回小说就很注意文章结尾,每当关键处,戛然而止,写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云云。使人读到兴处,余味不绝,欲再睹为快。文章小说尚且入此,对于一 2
堂课而言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称好的结局提问为“豹尾”就是要使课堂收尾像豹子尾巴一样富有后劲,令人回味无穷,收获颇丰。因此,如果我们能巧妙的设计课堂结尾提问,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正如人们所说“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实际就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地向前推进。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无论何种基础的学校和师生,其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实效的。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是否围绕重点,有的放矢,是否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是否具有启发性,只要是这样做的,大家就一定会发现,提问对上好一节语文课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参考文献:
[1] 衣华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 谭振云,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第四中学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12期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7
一、化繁为简, 提高学生兴趣度
物理课程主要由实验构成, 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 而无论何种类型的实验都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在进行课堂学习时,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乏味等不良情绪, 难以提升学习兴趣, 影响学习效率。鉴于此, 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程准备阶段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同时还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确合理地设计问题。若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有思考的余地, 才能说明教师的提问是有效的。教师应避免提出令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难以思考的问题, 而应从浅而小的问题入手,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课为例, 就初中力学而言, 浮力的难度较大, 若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急于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受几种因素影响的话, 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并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原本就对物理课程兴趣度较低的学生去思考该问题更是困难, 最终只会使其束手无策, 降低其学习信心。但是, 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 从简单的现象中提炼出问题, 将会获得更积极的效果。如教师将一个鸡蛋放入装满清水的烧杯之中, 且边添加食盐边搅拌, 学生明显地发现鸡蛋逐渐上浮, 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个鸡蛋上。此时, 教师抓住机会提问:“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呢?”学生开始思考并互相讨论。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因为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大了。”教师因势利导, 进一步提问:“为何鸡蛋所受的浮力会增加呢?”学生回答:“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教师接着发问:“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液体的密度。”从而使复杂抽象的问题清晰化,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层次分明, 提高学生参与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提问的层次性与梯度, 这也是提问艺术性的一种体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并给予适度引导, 使其逐层深入并较轻松地理解新知识, 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例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这一课, 当涉及到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 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若干个不同难度的问题。比如可以设计如下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第一层:如何了解矿石的组成物质?如何鉴别戒指是否为纯金?第二层:教室内空气的质量该怎样计算?第三层:怎样算出不规则零件的体积?对于这些难度不一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回答, 同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密度的相关知识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达到兼顾全体学生的目的。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 每位学生都能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较明确的回答, 这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三、触类旁通,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在物理知识的综合复习阶段, 充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运用物理知识对各类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比如:“请结合生活实例, 阐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压强减小的现象。”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只要有一两名学生带头发言, 其余的学生就会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 渴望从自己学过的知识中获得启发, 从而形成互相带动、共同进步的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与发言之中, 使课堂氛围呈现积极活跃的景象。采用此手段进行复习, 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解读物理知识, 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促进教学任务更加高效地完成。
四、由易至难, 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作为理科类课程之一, 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把握问题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防止问题孤立地存在。为增强物理问题的逻辑性,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设置具备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的提问, 由易至难, 循序渐进。
以“简单电路”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 教师在对该章节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时, 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如:“本章大家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 回想一下具体学习了哪些物理量?”学生回答:“电流、电压还有电阻。”教师进一步提问:“教室内的电灯, 其亮度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这时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 有人回答电流, 有人回答电压。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同一盏灯, 其两端的电压越大, 电流也就越大, 电灯也就越亮。因此, 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没有错误。”接下来, 教师提问:“电流的大小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回答:“改变电阻或者电压。”教师因势利导:“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使电阻发生改变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由点逐渐拓展成面, 学生会回答:“使导体的粗细、长短与材料发生变化。”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改变哪一因素最简单呢?”学生回答:“改变导体的长度”。教师更深入地提问:“大家想一想之前学习过的哪类仪器是以这样的手段来改变电阻, 实现电流大小的变化的?”学生自然想到:“滑动变阻器。”从而由易至难, 使提问不断深入,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拓展思维,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 应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教授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 使其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为此, 教师应尽量使提问具备抛砖引玉的效果,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也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尝试进行创新性教学, 让学生在质疑与提问中体会真理, 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师应创造有利的环境, 让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氛围中, 勇于提问, 大胆质疑。
例如, 在学习“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时, 教师可以运用科学探究的形式设计相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挥其创造力。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现在给大家两只灯泡, 其额定电压分别为2.5伏和3.8伏, 那么怎样才能将两者的电阻值测量出来呢?”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 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 学生须要研究实验操作的步骤、需要收集哪类数据等。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增强, 相比教师的语言传授, 这样的方式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即将下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 如:“大家知道怎样测量家里的电器的电阻吗?”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实验设计, 进一步将电阻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六、把握时机,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掌握提问时机, 准确把握提问的切入点, 能够增强提问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问的技巧, 避免盲目提问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以及抵触心理。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进度。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确把握学习时机,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机械能》这一课时, 教师应对“能量”这一名词进行定义, 让学生理解能量是对物体做功本领的反映, 且各类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而做功的多少就是物体能量的体现。当教师对能量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说明后, 应把握时机进行提问:“物体有能量就说明它在做功吗?”“正在做功的物体是不是就有能呢?”“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它的能有何关系?”教师在讲解了“能量”的概念后再提出这一系列问题, 有效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 为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8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一门学科,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纠错——再练习,课堂中的语言交流较少。教师很少提问,即便提问也多以判断性的问答为主,缺少引导启发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
所以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是我们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有效提问的概念
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的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点,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明确重难点,掌握要点,引导疏通内容;同时起到调整上课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以保证课堂结构的严谨性;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及相关应用
有效提问可以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指定的知識技能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体验、创造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回答,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掌控节奏和过程,有效开展教学。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例,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的,所以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教师在充分的了解教授对象,具体分析其现况,才能使设计的问题既有科学性又有针对性。
1、找准提问点
(1)课前引入。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此时可通过提问的形式,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课中练习时。在此提问,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纠正学生练习出现的错误动作,建立准确的信息,完善动作。
分析重难点,设问在学生的疑惑处。例如:在一年级《模仿动物爬行》的教学中提问“小猴子和大猩猩分别喜欢做什么动作啊?大象的那个部位跟其它动物最不一样呢?……如果我们把他们独有的动作或外貌特征模仿出来,别人是不是一看就知道了呢?……”这样一来学生模仿时,就会开动脑筋,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模仿。
(3)动作技能运用、迁移和练习结束时。体育动作技能的习得和形成后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最终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抓住拓展点提问。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从其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着手训练。
2、把握提问“度”
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必须根据教授对象的现状,选择角度、把握难度、巧设跨度和坡度、做到有广度。
首先,抓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提问的角度新颖,易于学生接受,并能激发其积极思考,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其次,注意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例如在五年级《韵律操》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韵律操》的动作方法后提问, “我们能否自编一套与老师做的不一样的徒手操?”这个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太难了;若换个角度问,“我们能否根据已学的徒手操,重组一套呢?”这样对学生们来说虽有些挑战,但经过思考还是能够完成的。
然后,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的设置,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巧设跨度和坡度,并达到一定的开放性。
最后,把握好整堂课的时间,设计问题不可过多,且需精练。
(二)、“准确”提问
1、把握时机,适时问答。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课中,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就需要教师“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及时捕捉课堂信息。例如,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练习时,很多学生虽知道要用力蹬地才能跳的远,但不知要怎样做到蹬地有力;这时及时提问,“小青蛙起跳时,后面的两条腿是弯曲还是直的呢?你们试试双腿弯曲后,蹬地是不是更有力呢?……”。
2、面向全体,分层问答。
问答时切忌出现“遗忘的角落”,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说错也要表扬他们的勇气,培养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和强烈竞争的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和谐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三)巧妙答问
1、适当启发,追问。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或示范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评价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及时给予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分析错误的原因,要运用启发、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鼓励再次尝试体验;在总结时,教师亲自做标准的示范,全面的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评价标准,明确自己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
2、激发学生发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提问即充满其探求事物万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并与其沟通的机会。每个小学生心中都有千万的疑问,但在课堂上出于各种原因,他们未必会发问;作为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发问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把心中的疑问表述出来。
四、结束语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着手,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有效设问[J].高等教育,2011(10):22-23
[2]纪安兵.浅谈如何用提问提高体育课中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z2):667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9
“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目的性要强。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带有典型性、目的性,紧紧围绕课堂和文本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难易程度,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二、围绕目标,优化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老师无法驾驭。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我先抓住一二两句诗进行设问: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然后再抓住三四两句诗进行设问:这一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训练要点“虽然翁媪一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上来,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到作者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宁的特点。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五、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0
梁父中心校姜荣水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疑”即是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而言,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而思,思源于疑”.只有发自内心的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动机和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科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推动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努力的去鼓励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当然,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真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下的科学这门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可以说:“问题”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而学生的“问题”的则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身边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不想提问,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这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首先,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学会从多角度去深入体验,认真思考,促使学生面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讨论会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重点突出事物的矛盾,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由此,来培养学生可贵的问题意识.我们必须承认,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疑可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的确,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问题,便是他们对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探究活动的出发点,为学生主动投入到了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之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提供学生提问的途径要多样
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同时也要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在多种途径下产生一系
列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在以下几种途径中提出问题:
(一)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提出问题
科学课是一系列的“活动”贯穿而成的探究课,进行科学探究少不了一系列的探究材料.有些有形的结构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给学生,但是科学探究中更多的材料必须由学生他们分组自行筹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下节科学课所需的材料.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不妨再给学生一个小小的任务:把准备材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跟材料一并带回课堂.“问题卡”的任务促使学生不仅仅为准备材料而准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让他们感悟到“其实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我在《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种各样的叶”教学时,课前布置学生带各种各样的树叶,同时还让学生上交“问题卡”.问题卡上有关树叶的问题很多:1,树叶为什么很多都是绿色的2,为什么秋天会落叶
3,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黄颜色
4,为什么松树,仙人掌的叶子像针一样
5,树叶有的椭圆形,有的像我的手掌……自然界有几种形状的树叶......又如:在动物单元教学“蚂蚁”这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寻访蚂蚁.现在很多学生不需要我提醒,他们就习惯在寻访蚂蚁的过程中记录下问题在“问题卡”上.在他们上交的问题卡上,有诸如此类的问题:
1,为什么蚂蚁找到食物后,同伴会跟着来
2,快下雨了,蚂蚁为什么成群结队的搬家
3,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4,蚂蚁和蚂蚁之间为什么用头上的触角打架
5,蚂蚁爱吃什么
......可见,在课前组织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时,培养他们提问的习惯,无疑是课堂探究的一首前奏曲!可以把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直接带入我们的科学课堂.这是个好机会,建议教师把握好!
(二)在学生观察,实践中提出问题
新教学理念下的科学课提倡要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亲历亲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下册“搭支架”这一课时时,上课伊始,我就要求:“在25分钟内,每组用自己带的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高而稳固的塔”.学生兴趣高涨,个个投入到塔的设计和建造中.25分钟过后,形形色色的塔诞生了.“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哪组的塔最高并且最稳固 ” 比赛下来发现大部分塔都没有学生设计时预想的效果.这时,我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埃菲尔铁塔 ,高压电线塔等,让学生观察并结合刚才自己建造的塔提出问题.通过比较,问题就产生了:
1,我建立的塔各面是实体,实际的塔是框架,有什么差别
2,我的塔用大小相同的矿泉水瓶子搭建成,实际的塔“底大头小”,如果我选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子建造塔,有没有更稳固的效果
3,实际的塔下面材料粗重,我的塔没有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影响塔的稳固
......诸如此类的问题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这时我让学生用这些发现继续进行塔的改造,再与先前的比较,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全班同学在一系列活动中,不但初步了解了塔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在比较设疑中改进了自己的塔,使得活动达到了高潮.正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他们在观察,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初始疑问,有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许多问题在成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不成其为问题,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确实是充满童心童趣的问题,很有探究的价值.有些问题很难找到答案,甚至连科学家还没有解决.但小学生在亲历过程中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只有儿童头脑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三)在听取汇报时提出问题
学生在科学课堂这一阵地中充当的是主体角色,因而教师留给他们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案,展示探究成果的时间也很多.教师要抓住机遇,鼓励学生对别人的研究方案或者探究成果有意见分歧时敢于质疑,并予以反驳.如:我在教学”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有没有关系“这一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时,有学生汇报他们组的方案”把纸折成V形,U形,∏形,△形,□形……在纸上放上重物实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案有问题.他们没有说是不是用同样材料的纸,因为不同材料的纸抗弯曲能力不一样,比如我们写字用的纸和硬纸板就不一样.“ 他一说完,班上其他同学脱口而出:”对,要用同一种纸“.接着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要是用同样材料的纸做实验,用来折成各种形状的纸的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比较.“ 在后面的争论中,学生还提出”不同形状的纸架起来的跨度不一样,对实验会不会不公平“ ”没有折成任何形状的纸也要做实验, 不然没有比较对象.“ ”把重物放下去的时候不能扔,要不我们扔的力也影响实验“......在不断的质疑中,把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逐步明朗化了.对他人的汇报提出质疑,这比简单的提问更进了一步,学生在质疑时已经通过思维活动自我完善探究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们也要首先肯定他勇于思考的勇气和胆量.(四)在查阅资料中提出问题
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课前或者课后去查阅一些跟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查阅资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积极思考,也能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我在成长“这课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的资料,学生带回来的资料非常详尽:1,小衣服,2小鞋子,3小照片,等等.除了带回这些资料外,值得可喜的是:学生同时也带回了许多的问题.诸如:
1为什么头大身子短?
2,为什么声音不一样?
......学生不仅仅从资料中吸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善于从资料中提取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无需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领域!
三,注意问题的后继效应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提出问题,固然是可喜的!但是,假如只停留在学生能对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教学课堂,初中数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数学老师都认为课堂有效提问对于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学生访谈中发现,普遍的学生都认为数学课十分枯燥的原因就是数学老师上课没有感染力[1],没有激情,本来数学就比较乏味,再加上老师的按书讲课,提问不科学有效,导致更多的同学开始厌倦数学,反感数学。所以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提问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受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般数学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座位上认真做笔记,很少有师生互动环节,一节课下来,笔记做了几页纸,做练习时发现老师所讲的方法还是无法顺利的运用在解题当中,课后不好意思问老师,导致了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而老师因为没有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不了解学生们对于哪些知识点不熟悉,没听懂,不再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导致数学教学陷入一条“死胡同”。
(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低,课堂有效提问效果差
对于刚小学毕业升初中的学生们来说,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度要大很多,而且初中数学一开始就需要接触函数、不等式等较难的知识点,在搞不懂的情况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更加低,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抵触心理,使得课堂有效提问效果不近人意。
(三)提出问题不够估计到全部学生,导致发展不均衡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能记住的学生一般是优等生和后进生,有什么问题都会问他们,忽略了处在中等成绩的学生们,一方面造成了回答问题对象的单一,另一方面助长了中等学生的侥幸心理,和配角看客心理[2]。这样仅仅让数学优等生和后进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方法,而其他大部分同学在课堂提问中学不到什么经验,甚至会慢慢因为老师的不关心和不理睬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优点分析
(一)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灵活变通
在老师解答一道难题时,让学生们在老师提出的解决方法上再思考,打破了以前老师教会的一题一解法,从而让学生们掌握自己熟悉又能信手捏来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了解交流,做到了“教”与“学”的两面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准确找到每个同学的优点和不足
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后,老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把握好数学课堂上提问的难度,针对学习进度跟不上或者对于数学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把注意力分散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上,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和深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对于学生们而言,初中数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首先它承接了小学数学的基础性知识,又是对高中数学了解熟悉的过程,有一个承接的作用,学好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对以后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是很关键的一门学科。对于老师而言,课堂有效提问是一个促进老师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也是对教育体制改革更深入更熟知的探究[3]。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
(一)集中式策略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用“多个问题,集中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讨论,就不会存在老师偏袒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趋势,也克制了大多数学生的逃避回答问题的侥幸心理。学生们大胆思考,集思广益,一个问题能够找到多种解决方法,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解题经验。也慢慢提高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策略
启发的方式主要是引导,在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比如题目是这样的:“一个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老师该做的不是将答案解析全盘托出,全部告诉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对老师讲解的依赖,学生不会自己自主的寻找答案。而是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直到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解题思路有一个更深的印象,也能让学生在下一次碰到相类似题目的时候,从多种角度思考,寻找到不止一种解题方法。
(三)针对性策略
在一个班级里,肯定会有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优等生,对于这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比如“已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其斜边长a的关系表达式。并且分别求出a=1,a=2,a=3,时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的题目对于优等生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大多数学生想要做出来还是有些困难,所以在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时提问就需要有针对性,这样一方面让优等生得到了锻炼,也没有给其他大多数学生造成困扰和负担。
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的方式贵在有效提问。相比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初中阶段的數学教学,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新一次的创新,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更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们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苏兴爱.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才 智,2015(04):161.
[2]张小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浅探[J].成功(教育),2013(06):30.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08-1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08-01
浅谈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07-14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06-03
物理课堂提问策略06-30
物理课堂中的提问设计07-05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10-1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07-0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策略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