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精选12篇)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1
提问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好的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就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有效激励
(一)热情。
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是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的热情隐含在教师的语音、语调和教师的身体语言之中。
(二)期望。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的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三)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是让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二)提问方式转变。
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提四五十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三)有效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有效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同时还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2
湄洲第一中心高朱小学郑梅娟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技巧上的欠缺,往往导致提问步入误区,将“满堂灌”发展成为“满堂问”,似乎问的越多,启发的越深,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方式单一,往往采用“是不是”的判断和“是什么”的叙述型.在课堂上一味追求所谓“热热闹闹的花瓶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研究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用科学的课堂提问来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及时恰当,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随想随问、有疑必问,这样势必把一堂课弄得支离破碎,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好的效果呢?那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首先,设计的提问要有让学生参与思考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长久下去学生会对提问淡然处之。
其次,设计的提问,难度不能太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节重难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而且可以使学生得以表达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
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如何回答,教师需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拟出提问的提纲,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时,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鲜明,是学生所能理解的。教师在提问中,要投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逐步地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他们进行思维。
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的提问方式
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样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提问方式。
l.引趣悟道,切入正题的直问。
“兴趣自疑问和惊奇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兴趣是求知的大门,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好,因此应十
分重视自觉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
2.指点迷津,校正思维航向的拨问。
教师在指引学生攀登知识的台阶时,学生遇到困惑是经常的,要及时解开“扣子”,越过思维障碍,需要教师按照程序引导点拨,使学生疑云消散,茅塞顿开,以期达到“自致其知”。
3.按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逻辑层次的层层递问。
每一门学科均有其确切的内容、固定的含义和严格的界限。它的科学性要求在论证它时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合理的论述和透彻地说明。采用什么方式就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这就要把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若干问题讲解是必要的。教师为此要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揭示出知识的理解过程,并在问与答的间隙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其科学的思维能力。
4.垫基辅路,思维转换的曲问。
课堂提问并不都宜由教师发问求答或让学生只是简单地作答“是”与“不是”的“一声雷”的做法,有时还需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曲问,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掌握知识的目的。
5.催人向上,激发意向的激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要求教师要结合教育内容的特点不断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处于言不及就、欲言不能、欲罢不忍的情况下,教师若能以期待的目光,积极健康的鼓励性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感情的激荡,对点燃追求知识的热望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这种向上奋进的精神一旦成为学生的快感体验,必将成为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巨大动力。
6.只问不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科学并不是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将现成的结论和知识答案都交给学生,应提出问题叫学生保持学习的“持续动机”,去感知教材,概括知识和规律,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收到“教是为了不教”之效。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和“加油站”,但不能满堂问,要善问,即问在知识和智慧的结合点上。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问,更要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提出的疑问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繁难。太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繁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引不起学习的兴趣;二是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如果问题不是学生深切感受的,教师提了出来,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要使提问达到“导学”的目的,那就必须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进行足够的酝酿,必须使学生真正感到有问题,而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才向学生提出,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课堂提问技巧的实施措施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不是一种形式。好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愉悦、激动、兴奋的情绪中品味的体验知识的深刻内涵和无穷的奥妙。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它被广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比较高的智力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这一技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问语要精当
首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听后能明确提问的要求,迅速投入思维活动。语言模糊冗长的提问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要指明提问的对象,是要求集体回答还是指名回答,防止出现各说各的乱哄哄的现象。三是提问的内容和语调要具有启发性、鼓励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宽松情境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开放状态。四是尽量避免一次提问多个问题。多个问题同时提问,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以免学生出现“答前”“忘后”或“答后”“忘前”的现象。
(二)提问要深浅适度
课堂提问必须深浅适度,教师对学生估计不足而提出过深的问题,则应随机给予必要提示,以一些辅助性提问架设语言“跳板”,帮助学生起跳。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有层次,有坡度,有深度.提问要难易适度,面问大多数学生,还要兼顾“后进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深浅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做答后评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正确,教师应及时表扬给予鼓励,这样就会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非所问时,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四)提问要有侧重性
课堂提问既要注意问题的整体性,也要有侧重点。但课堂提问不能把教材内容摘得支离破碎,要注意它的整体结构。课堂提问必须用明确具体的语言加以表述,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还要善于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始终围绕中心,提出一连半密切相关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
(五)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当是多向的,经常性的,前苏联的一位教师E·H·伊利英在其教学活动中竭力鼓励学生提问题,他认为:“谁提问,谁就在思考,谁提问,谁就在形成个性”。学生无问题要问并非好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多提一些自问自答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他们自己所提的问题,必要时还要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表述、深度等作必要的处理。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总想到要问些什么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提问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课堂容量、教材内容等因素,往往忽视了学生提问,甚至限制了学生提问。
课堂提问教师向学生提问外,更要重视学生提出疑问也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应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因此,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问题的学习精神。
课堂教学的提问可以助燃学生的思维之火,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师生在信息双向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因素。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 篇3
一、提问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难度要适当,应当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提出的问题要表述清晰;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尤其是可能出现的错误;恰当地选择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回答,纠正其错误。
二、课堂提问的目的要实现
课堂教学要想效率高就必须让学生去思考,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发问必须有的放矢,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唤起注意,能够总结学习经验等。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1.趣味性提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我认为,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是既好用又有效的一种方法,初中物理几乎每讲都很容易地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往往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能够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在讲“凸透镜”时,我给学生看了一段文字材料:“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淋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膜给草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之后,一定要赶紧将棚子上的塑料膜拆除,不然可能发生火灾,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在讨论时气氛热烈,展示答案时效果也很好,还列举出在公园中警示“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学生不仅夯实了知识,还学到了一些生活常识。
2.探究性提问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人的一生都是在设疑、释疑中度过的。物理学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有的课题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题目,比如:科学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等等很多,这是一些比较大的提问,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提取旧知识做理论基础,学生需要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或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得出结论,最后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够圆满地回答问题。我们看到,这种探究性提问是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类提问是新课改提倡的,是最锻炼人的。
3.铺垫性提问
这种方法常用在讲授新课之前,设计一些这节课能用到的问题,涉及旧知识或是一些生活中学生接触或经历过的一些问题,为新课的引入和正常进行做好铺垫。比如:我们在讲“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就可以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这是理论保障,也是与旧知识挂钩的地方。另外,还可以提问:“平时照镜子时,镜子中的你和真实的你有什么异同?”这一问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平面镜的知识有生动的认识。
4.巩固性提问
巩固性提问一般多应用在课堂的开始和结束,上课开始提问一般是对旧知识的巩固,结束时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是教师为了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手段,但是对学生来说,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比如:在讲“透镜的应用”时,开始时,要提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既是巩固又是铺垫;结束时,我会提出问题:在给别人照集体照时发现有人没扩进来,这时我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很实际,同学们要想准确地作答,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5.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应用性提问,这类问题在提出时需要很好地表述,有的是学生的经验,有的是学生看到的,我在提这类问题时,一般会给出一些图片、材料或者视频,甚至是现场的演示,然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能体会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前我总是先启发和引导,觉得学生在思考时还是有依赖,思维不够活跃,现在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展示结论,再互相修正,这类提问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总之,要想物理课堂更吸引学生,提问要做到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度适宜,注意科学性;灵活多样,注重趣味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正确评价,正面激励等。要优选问点,问在关键处;掌握分寸,问题难易适中;注重对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需要。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4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 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 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 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 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课堂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 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善于提问, 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驱使学生积极思考, 参与学习过程, 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建构知识、理解知识和领会知识, 在运用知识时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二、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有: 一是学习物理受自身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 二是学习物理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区别, 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 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 也可能错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均要营造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 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 甚至是错误的, 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 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 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 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 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 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 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 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 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 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是问题生活化策略。新课程提倡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 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 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一种提问若有效, 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 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是问题搭桥策略。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 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 以便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 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 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三是以问引问策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 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 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 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即以问引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 而且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发现、提出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 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 学习者不断质疑、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 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 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问题, 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应多鼓励他们, 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 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而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 就会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总之, 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 更重要的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 则能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动态生成新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谈高中动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5
谈高中动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作 者:袁一志 胡华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刊 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
一、问题的设计
1.切入要准,具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关键点上设问,每一个提问都要问到“点子”上。此外,所提问题不要过于繁琐,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提问题也不能太笼统,针对性不强,学生会不明白问题的含义,不好回答,有的也无法回答。
2.难易适度,体现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复杂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各个击破。当然所提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简单、零碎,否则会使得学生不屑或不便于回答,对提出的问题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师的设问都应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既给学生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
3.通俗易懂,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趣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或借助有趣的实验,或结合奇妙的自然现象,或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欲罢不能的兴奋感。
二、提问的技巧
同样的问题,提问的时机、方式、节奏不同,甚至提问的学生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课堂提问还应掌握一些技巧。
1.方式多样,诱发兴趣
问题的难易不同,目的不同,发问的方式也不同,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采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若方式单调,就会使学生乏味,反感。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若反复提问惯性的概念,学生会厌烦且易分散注意力,不妨在学习惯性概念前,演示鸡蛋落杯实验,并设问“塑料片飞出时,鸡蛋会随塑料片一起运动吗?”肯定有部分学生说:会,部分学生说:不会。此时让他们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快慢有度,把握节奏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时间。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应有适当的停顿,留有思考的余地,甚至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停顿时间的长短视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能力而定。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师既不能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思维,而应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确定提问的时机、对象。若不注意问答的节奏,学生将陷于困境,结果教师往往自问自答,导致变相的“满堂灌”。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有些教师存在偏向心理,课堂上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致使这部分学生在智力、能力上都有较大提高,而被遗忘的学生则丧失信心,產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所以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或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适时确定回答人选,因材施问,既给后进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又对优秀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调动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问答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对错,其余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此时对回答进行适时评价,能及时纠正错误和强化记忆。评价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不对”处理,否则回答的学生因得不到鼓励,影响学习情绪,答错的学生失去踊跃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剖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闪光点”予以肯定,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巧妙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7
一、“问”的类型
1. 设问。
设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 暂不作解释, 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 而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头, 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 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例如, 我在讲生态平衡时问为什么武松打虎成了英雄而现在打虎却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样设问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学生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2. 集体式发问。
集体式发问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 不必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 不宜多用。
3. 书面式发问。
有些问题比较复杂, 较长或联系到图表, 不便口头叙述, 可以写在小黑板上,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二、“问”的技巧
1. 科学性。
教师提问题应立意明确, 严谨规范, 富有逻辑性。。一位同事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 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学生回答水螅有触手、刺细胞、神经网等。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 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 由于语言不严谨, 缺乏科学性, 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 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 目的再明确些, 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 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 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针对性。
如果教师备课时不设计问题, 提问题无计划, 在课堂上凭一时灵感, 想到哪就问到哪,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题, 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 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 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 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 问话难而有度, 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 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
3. 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 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如, 在讲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 我先问:“人们谈及酸梅时, 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 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 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 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 还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
4. 范围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8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过高估计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出的问题太难则学生无法思考, 太笼统则学生无从思考, 这样都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 导致教师的问激不起学生答的热情, 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因素, 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 为了让学生弄清文章的结构,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写了哪几个时期的紫藤萝?由紫藤萝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弄清楚了文章写了现在看到的紫藤萝、以前的紫藤萝, 并由此生发出感悟, 由此我再顺势提出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就比较简单了。如果教师机械地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就无从下手, 课堂气氛一定不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
但是, 不能仅仅因为要活跃课堂气氛, 而忽视提问的质量和价值, 提一些不需思考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更应该注重它的实用价值, 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有些教师提这样的问题:“这段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这个成语是什么呢?那就是拔苗……”教师有意拖长声音后,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助长”, 虽然气氛显得活跃, 但实际上学生是不加思考顺口说出的, 没有思考价值。这样类似的问题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 应该多提一些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 如果这样问学生:“老妇人对差役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 思考的价值就不大了。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老妇人为什么对差役说这些话?”味道就不同了。后面的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 学生就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老妇人说了什么?她说三个儿子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孙子和媳妇的用意又是什么?不说出老翁的原因是什么?老妇人苦苦哀求无效, 最后向差役提出了什么要求?老妇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 就动了脑子, 思维得到了锻炼, 得到了发展。
三.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 都应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应该抓住本节课的中心、重点、难点、关键词句和句段提问, 如果游离于这个主题之外, 即使设计的问题多么有思考价值、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也都失去了它最终的意义。比如《变色龙》这篇课文, 重点是理清情节和理解文章的主题。为了把握重点,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态度有几次变化?他的态度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直指文章的重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 加上教师的点拨, 很容易理解, 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提问法的运用, 必须把握提问的目的, 运用提问的技巧, 才能充分发挥提问法的优势, 在实际运用中,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梯级提问。特别是句子的理解、写作方法的运用, 主题思想的概括, 一般难度较大, 如果简单地提问, 如“这个句子怎样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很多学生就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 也就不会积极思考。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就更容易把握, 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得多了。
二、提问语言要精当, 要有启发性, 如果语言不精当, 学生听起来困难, 甚至理解错误, 就会影响提问的效果。
三、提问要一脉相承、环环相扣, 在同一个教学环节中, 前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后一个问题, 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9
一、口语教学提问的现状
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课程中的学习一般分为两个极端,一是愿意发言,愿意口语交流;另一部分同学是不愿意说话,怕发言。但是愿意发言的学生,他们只是会用最简单的词汇来和老师交流,同时也有很多语法错误。在口语课程的教材编写和选用上,口语课程的现实交际性使得教材必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材的更新速度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有口语教材必须体现我国地域性文化,全国统一的口语教材并不适合不同地区的留学生使用。
二、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改变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困境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语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口语教师在灵活教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口语的提问方式,良好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寻求口语交交际的愿望。这样做的效果才能体现留学生口语交际的应用能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尽量体现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许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前,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数,怎样让他们开口说第一句汉语,如何使学生尽快入门,对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所在学校的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对象多为外国高中毕业生,他们思想积极,喜欢表达,在中国他们有青春的活力。但是他们的表达都是自己的母语,不喜欢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习优势,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较强、自制力较强、情绪较稳定等,但由于这些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大,语言学习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母语已经相当成熟,容易造成语言学习的负迁移。同时,外国留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在课堂上“说”的心理障碍较大,大部分学生喜欢闷头看书,不愿开口讲话。这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扩展式口语训练
口语练习中,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词语。围绕重点词语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在林夕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词汇的语句中的实际应用。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强化进行同义词比较练习和反义词辨析练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用法。同时在HSK考试的过程中去辨别阅读题当中的修改病句的题目。
四、运用适量记忆教学
所谓记忆教学在口语的课堂上加强生词的记忆,这些词语一定先让学生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运用。把词语组成句子,是通过背诵一定量的句子、短文来储备汉语词汇,熟悉汉语基础语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体会汉语口语固定的表达和搭配的需要。处在汉语学习的本科阶段,词语的存储量对于学生来讲特别重要。没有词语的积累,听力、阅读、写作都无法正常进行,对于留学生来讲词语的积累就像学习的基石,没有坚固的基础,一切汉语知识都无从谈起。
在汉语入门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处于迫切需要掌握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时期,只要在这个时期传授的是他们在日常交际中真正需要的内容,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经验,把握口语的教学规律,突出口语训练模式,真正起到锻炼学生口语教学,传授口语交际技巧的作用,发展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要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真正地起到一个主导者的角色,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所在国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言发展性、交流性的视角上正确对待语言教学的实际问题。
摘要: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听说读写的课程体系中,口语教学尤为重要。如何提高留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为研究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一口语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口语教学,提问技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祝志春.教法带动学法——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3(5).
[2]祝志春,孔艳梅.黑龙江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36).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10
一、提问注意的问题
(一) 提问前,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班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
有的老师喜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为那样学生都能回答, 课堂气氛才好;而有的老师却认为, 提的问题应该有难度, 这样才能体现出深度和水平。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观点, 稍有不慎, 就会使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二) 提问时, 注意用语言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同, 带来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因为这往往是学生能不能回答, 愿不愿回答的关键, 是学生积极性能否高涨的前提。首先, 老师的提问最好有亲切感, 其次, 老师的提问也要注意幽默感。幽默给人一种轻松, 一种兴奋, 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 会发挥自如, 把问题回答的更加理想。再次, 老师的语言应有激发性。中学生不像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积极性很高, 对此, 老师就应用有激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在谈到如何认识《马关条约》的危害时, 老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你回答这个问题, 没问题!”、“我看大家都能说出来”等, 使学生有信心, 只有有了信心, 一切才会有动力和激情。提问时, 应注意避免习惯性的重复。其实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听清楚。只要在提问开始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告诉他们你每次提问只提一次不会重复, 自然而然, 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听。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会导致有意义时间的丢失
(三) 学生回答问题时, 应认真倾听。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正在回答问题, 而老师却将目光转向窗外或看其他学生, 此时学生会迅速的作完回答。提问时, 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参与率。老师会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表现出偏见, 往往很少提问他们问题。而点那些积极的学生, 因为他们一般可以给出个正确答案, 使自己有点成就感, 看上去很有效率。但是假如我们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的话, 就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应避免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课堂上, 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很慢, 且语言表达相当有问题。因为时间有限, 有的老师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让学生思考, 还不如直接告知答案, 于是就会直接打断学生, 自己回答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 从而消极的对待这门课的学习。因此, 题目即使很难, 老师也不能随意打断学生, 而应充分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二、基本的提问策略
(一) 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施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 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想问谁就问谁, 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类气氛式的无效提问。在备课时, 教师必须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做到目的明确, 有的放矢。提问时, 必须语言精确, 指向性清晰。
(二) 课堂提问要投石激浪。
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的起点是疑, 解疑的迫切感愈强, 思想也就愈活跃, 学生们积极性、自觉性也就愈高。一般地说, 在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 设疑角度越新颖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因此, 课堂提问要善于变换角度, 要有新鲜感,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无论是学习前的导入性提问、阅读前的探索性提问、自学后的思辨性提问、巩固时的迁移性提问, 都应力求新颖精巧, 以增强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 问题的设计不宜太深, 也不宜太浅, 应该略微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水平
(三) 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要创设“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架设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以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知识, 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在思维难度上呈梯度状态, 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 课堂提问要统筹兼顾。
首先, 课本知识是具有整体性的, 前后各章节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本质的联系, 每一知识点都处于特定的知识系统之中, 犹如一张“网”。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知识联系点、关节点进行设问, 以便揭示这种联系, 从而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效应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设计时还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 学生个性与学生个体的关系。课堂教学是三者的循环交流, 教师应时刻记住面对的既是学生个体, 也是学生群体, 要统筹兼顾。如向一个学生提问时, 既要注意该生的反应, 又要顾及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反应, 切忌被问者如临大敌, 全力以赴, 其他学生则觉得与己无关而袖手旁观, 达不到课堂提问的整体效应。
(五) 课堂提问要随机应变。
课堂提问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甚至出现偏差的信息反馈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应变能力及其他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 顺藤摸瓜, 及时剖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或偏差,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客观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问题,提问是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媒介之一,提问也是教师为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启迪学生的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此外,提问还利于锻炼学生的心智技能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具体分析见下几点:
一、问题应有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实验、猜测以及推理和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的一种学科。”基于此,在数学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教师最好不要把所有知识点的答案都表现出来,要给学生留有一些时间以及足够多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这样设计:“同学们,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是,你们知道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还和原梯形的高一样吗?拼接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和原梯形的面积一样吗?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些问题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去思考、交流,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二、提问应有针对性
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我对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情况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要想使得提出来的问题更加的高效,教师需要对提出来的问题加以精心设计,要保证问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新课程标准也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有一定的规划,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参考新课程的标准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问题时要通过抓住盲点进行设计问题。这里的盲点主要指的是正常思维时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知识点,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学生的正确思维产生一些影响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公式”这一内容时,学生有效的理解了周长公式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中等层次的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问题;知道了圆的直径之后,如何求取其周长?要求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进行提问;一个圆,如果我们只是告知了其半径,那么,如何求这个圆的周长呢?如何求半圆的周长呢?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兼顾到了学生间的差异性。
三、提问应有实效性
判断一节课效率高低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没有收获。例如,在教学“测量”这节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之后:
问:同学们现在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呢?这个时候,李华脱口而出:老师,你的腰围是多少呢?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哄笑而且还大声响应,这一问题显然不是事先预设的,尽管这只是李华学生的要求,但是问题一经提出,也是众望所归的。这个时候,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了“将计就计”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
生A;跑上讲台,拿着尺子,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
师;这是一个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生B:我可以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然后再当作卷尺来测量。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办法。
生C:也可以借助于老师的皮带进行测量。
师:这个方法也比较有创意。
究竟什么样的办法最好呢?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去寻找答案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充满了趣味性,又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效率。
四、提问应有趣味性
兴趣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望的动力。学生也会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在兴趣的激发下利于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也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情。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要突出问题的趣味性,又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掌握所需的知识。例如,在教授“垂直与平行”这节内容时时,我是这样问学生的:“为什么平行的定义一定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呢?”很多学生会觉得加不加这个条件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去讨论,经过研讨后,孩子们也都意识到加上这个条件的必要性,接着,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内涵,我以教室这一个空间为例子进行说明,学生很快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由此,我们也知道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别出心裁,要尽量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独特的问题以及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供学生们思考,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答案上。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这节知识点时,尽管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周长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并没有系统的给学生讲授,在此,作为单独的一节来教学,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用四根木棍摆出一个固定的长方形图形,然后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怎样才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这样的问题极大地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的。设计问题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难易程度适中。此外,问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如果问题没有新意的话,肯定是不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设计问题上别出心裁,这也利于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G].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4)
试论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12
一、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首先需要思考好的是提问的内容问题。提问的内容不能够随意, 不能够为了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需要提问的和有必要提问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需要提问和有必要提问的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①它必须是学生未知的或者尚不完全明确的, 要能够在学生通往学习目标的途径中, 让他们发现不能够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 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者心理上的紧张。②它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或者力图说明白的东西, 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 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且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 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③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 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在已经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经过努力探索能够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 [2]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够克服困难和跃过障碍而灰心丧气。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问题是无效的, 没有必要进行提问。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下面的这些问题都属于无效的问题。
①“3和9的积是不是27?”
②“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第一个问题不需要学生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 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问题难度过大, 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当。
二、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还应该抓准时机。我认为, 以下几种情况是课堂教学提问的较好时机。
1. 导入新课时。
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或者新的课题的教学时,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这一个单元或课题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这时候, 教师就需要用比较巧妙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有的人把这种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叫做“引渡”, 这是很形象的, 没有这种“引渡”, 学生难以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按照奥苏泊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一种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的倾向。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学习的内容加以内化。而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把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并且建立起相关联系, 教师就必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问时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手段。
2. 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时。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教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和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予以突出和强化。对教学重点进行突出和强化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恰当而精要的问题进行提问。
3. 突破和解决教学难点时。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什么地方是教学的难点, 由教材结构、形式的现有认知水平, 以及教师教学的经验与技能技巧等因素共同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和解决, 就意味着教学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和收到预期效果, 所以, 突破与解决教学难点时, 教师应该进行恰当的提问。
4. 检查学习效果时。
在课堂教学的后续阶段, 教师需要检查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 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二是提问。
三、提问的语言
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 还应当注意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言如果不恰当, 会影响提问的效果。具体地说, 教学提问的语言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正面陈述为主。
采用正面陈述的语言, 有利于把问题表达清楚,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也就是说, 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 应当尽可能地使用陈述句从正面提出问题。例如, 应该表达为“54、27和18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而不应该问成“54、27和18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不是9”。
2. 力求言简意赅。
教师用来进行提问的语句应该尽可能地言简意赅, 把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的“疑点”表述得清楚明白。“问题点”表达得不清楚、不明白, 含混不清, 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回答什么和应该怎样回答。
3. 尽量通俗易懂。
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之一就是深入浅出。在进行教学提问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述问题。
四、问后处理
提问后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我认为, 问后处理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 群体思考, 个别回答。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 然后由教师指名个别学生进行回答而不是让所有学生一起回答。
2. 引导与帮扶相结合。
难度不大,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就能够回答的问题, 教师应只作引导, 不予以解答。难度较大、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问题, 教师应进行点拨, 必要时由教师进行部分解答。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课堂提问,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效率, 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因此,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 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并且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P54.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推荐阅读:
提问技巧初中物理教学10-31
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技巧06-20
教学中的提问技巧07-27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05-14
物理课堂中的提问设计07-05
物理教学如何有效提问06-12
高中物理教学巧提问07-10
病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09-02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09-23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