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共12篇)
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1
清代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促进师生信息交流。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满堂问”、杂乱无章等困境。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能胜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投怎样的“石”,即问题,问怎样的“路”,即提问的方向,都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好好钻研和推敲。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保证问题质量,难度要适中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简单,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了也等于白问。但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肤浅简单的弊端。往往是一些“是不是”、“好不好”的选择问,或是“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故事发生在哪里”等极其简单的填空问。这些提问毫无思考价值,自然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的地方”这个比喻生动而精准地告诉我们应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适中”。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轻易得到,又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而是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即动动脑筋后获得正确的答案。一个问题,如果班上半数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能回答,那我们就可以认为是难度适中。
二、提问要善于抓住题眼,把握文章核心
课文的灵魂和眼睛在哪里呢?那便是课文题目,抓住了课题,就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核心。教师如果利用课题设计提问,往往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雷雨》时,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后设问:“雷雨”是什么意思学生普遍回答:故事就发生在雷雨天,整个故事都和雷雨这个天气有关。我接着问:难道“雷雨”就单指这个吗?又如在教学《最后一片叶子》时,提问:“最后一片叶子是什么叶子?”“为什么没有被吹落?”诸如此类问题,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深入了解文章,而且使教学活动引向自主探究的道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想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构建全新的形象,或者引发新的观点,这样顿时加深或拓展了教学内容。当然这种提问必须以课文为基础,教师要在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如,我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先为学生播放由这首词改编的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旋律时而低沉舒缓,时而激越高昂,演唱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学生被歌曲深深吸引,很快就被带入特定的情境。然后设置词中体现一个亡国之君情感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我在教学《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时,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作者生平,发挥想象,面对纷纷而下的落叶和滚滚而去的江水,杜甫又会有怎么样的言语、表情和心理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相似联想和再造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弥补了诗歌有意留给我们的空白,使学生更深切地了解《登高》全诗所抒发的诗人年老多病、穷困潦倒、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悲,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
另外,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为学生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增加思考的阶梯,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如我在教学《拿来主义》时就设置了阶梯式问题:“‘拿来’是对哪些而言的?‘拿来’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才是‘拿来’?‘拿来主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恰当的阶梯式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
四、提问要善于抓住时机,巧妙设立矛盾
要使提问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的提问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开导他。可见“愤”是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思考解决而又无法弄明白的矛盾心理状态的体现。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适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便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还未思考成熟,处于一种想表达又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的矛盾心理状态的体现。这个时候,教师同样应该适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透过现象了解本质,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把观点表述出来,这就是“发”。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时,便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或思维缺乏深度时提问,而且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突破口,故意给学生设置“障碍”,使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冲突”,当学生急切想解决这种“冲突”时,也就意味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深入。如,教学《离骚》时,我提问:“‘离骚’是遭遇忧愁之意,这与屈原喜欢以香草美人作喻似乎是矛盾的,大家又是怎么理解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握文章的内容,对屈原和他的《离骚》有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教师在设置“冲突”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忌故弄玄虚。
五、提问要变直为曲,善于“拐弯抹角”
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固然有直截了当的优点,但一味如此,就缺乏吸引力和启发性。提问时不妨像苏州园林一般,曲径通幽、委婉曲折,变直为曲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如,教学《雷雨》时,我教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扩写句子“鲁侍萍是一个妇女”。这样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又如在教学《祝福》时,为了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往往会问:“小说揭示了什么?”其实,这样的问题太空洞,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显然这种问题缺乏启发性。如果教师把问题改成:“祥林嫂是穷死的吗?”“她是怎么死的呢?”“到底是谁害死了她?”这样学生目标明确,根据问题一步步回答,自然就把握文章主旨,同时学生也不会觉得老师的提问索然无味。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就是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起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源头,它是启迪知识的钥匙,是沟通智慧的桥梁。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点,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有艺术性地进行提问,不仅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真正爱上语文。
摘要: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的信息交流,但课堂提问需要语文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具有去粗取精、重点突出、问题新颖、难度适中、适时发问的特点,可见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2
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桥梁。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提问技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提问,能加强互动性,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同时教育专家与学者指出:“语文教学并非是教师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学习时是否主动、积极思考,是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且提问时是否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散发性思维,是否能掌握基础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性的课堂提问方式,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效学习与掌握知识。
一、抓住学生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并充分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提纲开展恰当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进行课堂提问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力,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设置问题为:“本文只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文,但为什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应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后,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将学生们零散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同学生们共同交流看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进而得出准确答案。如此富有趣味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高效性教学。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
优秀教师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好奇心,并抓住学生好奇心,加以引导。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课堂提问中,学生因好奇所提出的问题,再被教师认可后,会主动、积极地开展实验与探索。因此课堂教学提问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好奇心,加大课堂悬念教学比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例如对《六月,我们看海去》的教学,这篇作品是潘洗尘的处女座,也是成名作,通过作品的学习能看到作者及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内心世界。课堂教学前一些学生提问:《六月,我们看海去》中“六月”是季节吗?还是代表什么?学生们对题目中“六月”充满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向学生讲解。“六月”,有的人把六月比作青春,把青春比作诗歌。本文作者到底是把“六月”比作青春,还是“六月”单纯的就是一个季节,让我们一起去阅读文章,去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三、教师应注重提问方式,讲究提问艺术性
教师应重视提问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提问时要强调问题的高深度,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合理把握提问难易度,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设定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同时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加以分析探究,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熟练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以便于灵活提问,增进师生沟通、交流及互动,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采用的课堂提问方法主要如下:①诱导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遇到问题及时提问,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②开放提问。此类提问方法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学生第一遍阅读《金岳霖先生》后,教师提问:金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学习课文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有趣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待金先生的有“趣”的?教??注重课堂提问的开放性、差异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与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提问方法,并充分发挥提问作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平台,让学生自由地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尊重主体,强调差异化
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发言,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提问作用,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3]。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水平,兼顾每一位学生,以实现学生间公平、公正竞争,促进语文教学的总体推进。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对精彩的答案向全体学生展示,发挥示范作用,以带动所有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语
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提问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依照语文教学素材、学生学习能力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艺术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自古以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教师要努力树立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培养提问能力,提高提问效果。课堂提问有很深的学问。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能紧扣重、难点,简洁
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提问谈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1、通过提问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然后,再根据从提问而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能通过答问,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适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教学效益。
3、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加深问题理解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教师的提问应该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然而然地深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有比较,才有认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近和相似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在作业和考试中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概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和比较,明确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其结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主动性的发展。并且,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对教学提问的认识也有很多误区,如认为提问是一种自然的教学行为,不需要计划;教师提问得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多;没有不好的问题;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激发出高水平的答案等等误区。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
1、要目的明确,难易数量适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提问,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的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是让绝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问题过难,或脱离书本,学生无法回答,就会望而却步,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的问题数量要适度,一堂课只有40到45分钟,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控制提问问题的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提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不利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问过少,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缺少参与教学课堂的机会,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严格控制提问的问题的数量。适当提问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知识,反之,则不利于学生学习。
2、要启迪思维,讲究实效
少提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多提开放型、思考性问题。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容易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而开放型、思考性问题,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些教师让一些学习、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3、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好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4.提问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4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 重点突出, 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 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 进行突破, 带动全局。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 寻求关键点, 抓住主干, 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 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 满堂提问, 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2. 面向多数, 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 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 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 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 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 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 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 从而加深理解, 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 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辞, 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
物理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 做到删繁就简, 择精选萃, 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问一问为什么, 求一求所以然。
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 通过对例题的剖析, 达到解惑的目的, 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 应避免引出简单答复的问题, 否则会使学生兴味索然。
四、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 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 然后瞄准时机, 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讲过光的衍射后, 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 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 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 或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 (1) 向心力的来源; (2) 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 (3) 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 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 环环相扣, 依次提问, 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1) 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 可用能量为 (A) 12.09ev的光子。 (B) 13ev的光子。 (C) 13ev的电子。 (D) 12ev的电子。 (2) 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3) 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 (4) 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 (5) 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 (6) 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 (1) 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 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 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 (2) 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后的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 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 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心设计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做到:问得准, 问得巧, 问大千世界万般变化;才能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 答出物理殿堂无穷奥秘。
高中生物教学提问点拨的艺术 篇5
高中生物教学提问点拨的艺术
作者/ 何春雷
摘 要:语言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既有知识的灌输,也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提问和点拨是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遇到障碍时,教师给予的语言指导;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所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问点拨;学习目标;知识建构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他们通过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互相联系在一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如果说教师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提问就是点拨演员的手段。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情,根据时机,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那么课堂上的秩序就会得到保证,教学形式可以在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前进。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和原则。
一、突破障碍时的语言点拨
语言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既有知识的灌输,也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提问和点拨是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遇到障碍时,教师给予的语言指导;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所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了。
学生的学习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思考中、在问题的解答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往往是蒙在问题前面无法突破,如果这时能有几句关键性的语言,使学生猛然醒悟,那么问题就容易突破了。辅助性点拨,这种发问和点拨的形式一般是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薄弱时使用,比如学生遇到了一个较大的难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时,教师要以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例如,当讲“生物的变异”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学生面面相觑,是啊,西瓜无籽不可思议啊,于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畏难情绪后,及时提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合成部位问题,色氨酸经过氨基转换等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生长素是无籽西瓜形成的主要因素,植物体内能够合成生长素,才会产生无籽西瓜。(生物教学论文 )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切中了要害,学生的思维顿然开朗,一下子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语言,学生或许就停留在问题前面,一时不能解决。而此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散,在大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迂回思考时的语言点拨
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卡住思维,不能前进。教师在这时就要考虑怎样把学生从迷雾中引出,而且学生的困难可以在一些提示和启发下得到解决,这种时刻,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公布出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在这时要发挥迂回救国的策略,不直接点名要害,让学生自己通过摸索直达病灶。教师设计几个边缘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是有作用的,但是是外围的问题,给学生一种朦胧的感觉,让学生雾里看花,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沿着教师的指点,发散思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把这种方式形容为旁敲侧击、迂回曲折、循序善诱、曲径通幽。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建构基础上,找到和难题相关的知识切合点,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例如,讲“遗传实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用豌豆做基因实验容易成功?”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观察学生的表情,从学生的表情中发现他们思考结果的端倪,是很容易、很困难、稍微困难,教师掌握了这些动向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以前学习的基础,设计点拨和引导的语言,确定深浅程度,不能直白,也不能太深奥。直白了没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没有挑战感和成就感;深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对学习望而生畏,不利于学习信心的培养。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豌豆属于自花传粉,而且花朵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容易成功。”教师话语一停,学生顿时“啊”的一声,茅塞顿开。这样处理后的问题,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积累的烙印就会更加深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各种知识点的疑问和思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
课堂上的表现,从细节中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而后根据情况,确定怎样点拨、点拨什么、点拨到什么程度。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会怎样?是直通到达,还是迂回到达,这都是教师在语言点拨引导时要考虑到的问题,也是教学有效性得到保证的关键所在,更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最深刻表现。因此,适时、适当的点拨是教学必须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意义;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有何意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好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好问题能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索、发现,体会到学习之乐,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故都的秋》前,教师提出:在作者心中,“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有什么不同?问题一提出,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就会带着问题快速去读课文,在未知的课文阅读中,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
2.启发想象联想。语文课堂提问,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如教学《雨巷》,单纯讲述会让学生感到没多大意思。如教师让学生读诗一遍后,闭上眼,想象作者描述诗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如何?主人公心情怎样?联想画面怎样?通过这样提问,学生就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努力去思考。
3.积极动脑思维。语文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理解是否正确,掌握是否到位,必须依靠提问。如教学《兰亭集序》,教师可根据各段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段作者“乐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段“痛什么?”第三段“悲”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推进,可让学生动脑思维,同时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由于有的教师没抓住提问的契机,或不懂提问的艺术,导致提问中出现了不少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问简单。有的语文教师课堂上,只会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的话。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
2.问题空泛。有的语文教师,开始上课,只会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色有哪些?”等。这对学生来说,问题空泛,启而不发。
3.没有新意。有的语文教师上课,篇篇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文章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等,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4.只顾优生。有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提问,只问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差生成了课堂的听客、忠实的看客。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
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方法是:
1.抓住目标,提出问题。语文课堂提问,教师要抓住教学目标。如要提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教学效果,心中要有底。如教学《再别康桥》前,教师要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意象欣赏是其目标之一。课中,教师可提问:以前学过的诗词中,有写到“柳”的意象吗?它代表什么寓意?学生可想到以前学过的诗句,“柳”谐音是“留”,意思表“别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个比喻蕴含什么意思?这样提问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自然做出个性化的解读,达到教学的目标。
2.难易适中,适合学生。语文课堂提问,要通盘考虑学生情况,问题设计难易适中。过难,学生答不出;过易,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因此,问题难易设计,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激发学生思
考,学生才会顺藤摸瓜,最终找到答案。如教学《荆轲刺秦王》,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三部分写“廷刺秦王”,是故事的高潮,主要写了哪些场面?人物的语言、动作有什么特点?人物的性格如何?对成绩好的学生,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荆轲应该刺秦王吗?“刺秦”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如何看待“刺秦”这一事件呢?这样设计问题,既做到了难易适中,又适合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3.抓住关键,启发思维。语文课堂提问,要抓住问题的节骨眼,把握关键内容设计成问题,并注意设计问题的角度,力求新颖,使问题提得巧,启发性强,引人深思。如教学《祝福》,如果教师向学生提问: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很难概括。但是如果教师抓住祥林嫂四个典型动作来提问:祥林嫂的“一逃”(逃婆婆逼嫁)“一撞”(不愿改嫁)“一捐”(怕死后两夫争执)“一问”(有无灵魂、地狱),说明她对封建礼教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样设计问题提问,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启发了学生思维。并且问题设计新颖,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很快答出。
4.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对于一篇课文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时,需要设置一些小问题将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如分析《雨巷》诗主旨时,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表现他的情感?三个问题有内在逻辑联系,前两个为最后一个的提出做铺垫,最后一个是前两个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提问,给了学生充分而分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发展学生的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善于提问,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娟.艺术的提问[J].学语文,2011(4).
[2]苗苗.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提巧[J].文理导
航,2012(4).
[3]韩亚亚.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11(36).
附注:本文系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CTF20888)”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篇7
一、趣味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成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智力角逐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的激发,激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如果让学生来计算1+2+3+4+5+…+100,探究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以总结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样的问题虽然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直接指向教学目标,但并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主动性,这样的提问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并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思考。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为问题披上多彩的外衣,这样才能以趣味性彰显知识性,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如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以故事来呈现,增强问题本身的吸引力与教学的趣味性,著名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数学教师在教完加法后,让学生来计算这样一道题:1+2+3+4+5+6+7+8+9+10=?学生可以运用加法算理准确而快速地计算出来。接着再让学生来计算1+2+3+4+5+…+100=?在大多学生还在埋头苦算时,小高斯已经得出了结果。此时让学生来思考,如何快速而简便地计算?这样的问题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中来。
二、探索性提问,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主线,这就对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深入性,问题过于复杂同样无法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不能盲目地认为学生会怎么样,而是要切身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此为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具思考价值,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展开新知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知。一是深入解读教材,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将各知识点孤立开来,而是要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张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教师自然就可以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进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启发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说的就是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急于求知时给予必需的启发与诱导,这正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步步引导学生展开层层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并不能深入本质的理解,灵活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即使教师讲解得再详细,学生依旧是一头雾水。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深入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如在立体几何中不规则几何的体积求解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山穷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状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让学生深入本质的理解。
四、实践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以致用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不能只是局限于理论层次,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延伸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着眼于学科与生活的关系,为学生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实践性的问题,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原本抽象深奥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更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谈高中语文课堂艺术提问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艺术,提问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 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 且丰富多样, 价值观念千差万别, 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 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 将课内与课外, 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 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 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 因此, 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 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 大胆讨论, 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 敢于率先打破传统, 走出思维定势, 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让他们能“仰而弥坚”, 越坚, 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 越深, 就越锲而不舍, 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三、万绿丛中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 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 教师拈的好, 拈出一点, 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 拈出一朵梅花, 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 但这里老师的“拈”, 一定要独具慧眼, 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 拈出矛盾, 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 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 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 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 学习《迢迢牵牛星》, 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
四、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 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 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 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 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 如“替换式”, 给文章换一种表达, 换一种构思:“延伸式”, 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 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 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 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 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 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 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五、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 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 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的巧, 发人深思, 要力求新颖, 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 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产生“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篇9
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一) 突出重点, 难易适中
一方面, 教师提问应突出重点。教学既有重点也要有难点, 而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 若无重点, 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提问应难易适中。问题过于简单, 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 而问题过于有难度, 加上教师不做任何引导, 就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 面向大多数, 以点带面
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而要想达到此目的, 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 以点带面, 从而激起全体学生的斗志。教师提问后可给一点思考时间, 根据现场的情况, 选择一名学生回答。当被提问者给出答案后, 其余的学生也能够将自己的答案同被提问者的答案相对比。而当教师讲解后, 学生还能进一步进行对比。这样, 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二、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 目的性明确
一堂高中物理课的整个进程都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 当然, 提问也不例外。教师的提问分为课前准备和课上即兴两种。无论是哪一种, 都必须针对学情和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提出的问题要目的性明确、条理分明, 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点。切忌上课随意提问, 不找边际。
(二) 带有启发性
机械的一问一答, 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启发性, 以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刚讲参考系时, 我提问学生:“我们讲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考系?”在学生回答后, 我又进一步提问:“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 是以太阳为参考系吗?”在这种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后, 学生便会主动去思考, 总结出“参考系”的规律。
(三) 实际性
虽然学生所学的高中物理是为了应试,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高中物理对生产、生活实践的指导性。事实上, 物理学对推进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和知识, 教师可联系生活, 从中提炼问题, 并进行提问,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如博尔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以9秒69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学生对博尔特十分感兴趣, 于是我就联系此设置了一个提问。
如何理解运动、质点之间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 可以将他看作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他动作要领, 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 均不能把博尔特看作质点;
D.是否能够将博尔特看作质点, 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 也容易同学生的兴趣点形成共鸣, 这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考。
(四) 递进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简单的提问能够给学生回答复杂的提问做好铺垫。如在磁电式电表教学中, 围绕电表, 我们可有层次、递进地提出以下问题: (1) 线圈的转动是如何产生的? (2) 线圈为什么不一直转下去? (3) 如何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来确定电路中电流方向? (4) 为什么指针偏转角的大小可以说明被测电流的强弱? (5) 增大电表灵敏度的措施有哪些? (6) 若电表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 如何改正? (7)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8) 磁电式电流表怎样保证电流刻度是均匀的? (9) 辐向分布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特点?
(五) 延展性
教师提问应向多方向延展, 或能解开所提问知识点的本质, 或能引发一些新的思考, 以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共同发展。
三、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 在知识的生长点提问
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跳出现有的框架, 发现新的知识。而学习知识的较高境界是能够将知识进行迁移。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庞杂, 形成的知识网容易让学生迷惑。这时, 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在知识的生长点提问, 这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二) 在知识的易错点提问
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易错点提问, 能够给学生带来警醒。因为一些易错点可能就是一些小细节。而正是这些小细节, 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产生致命影响。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细节, 把握好易错点, 进行提问。
(三) 提问的语言要形象, 有力度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 其教学内容枯燥、抽象, 若教师只是机械性地用科学语言去提问, 效果肯定不好。对此, 教师可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 适当地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提问, 将抽象的科学化语言形象化, 并充分发挥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样,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龙明, 黄晓春, 沈庆荣.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2]严永金.让学生的思想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德庆.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2) .
[4]王静.巧妙合理地利用课堂提问[J].学苑教育, 2009 (2) .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10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要做到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能明确是考查的哪个知识点, 顺着问题的方向进行思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而要想做到这一个点, 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问题进行衔接,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中的抽象的概念。
二、问题要全面覆盖
全面覆盖即提问时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过程当中。在高中阶段开设政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所以, 政治课堂中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切忌不要出现针对部分学优生提问的情况。提问的形式可以采用抢答、轮流、辩论等, 使每一位学生都被课堂教学所吸引, 投入到教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 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讲到“民主决策”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 若让我们对当前的教育和发展提出意见, 你有什么需要反映? 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对当前的教育模式、 考试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会有些学生想通过正规的渠道把自己的意见传递到教育部门, 想到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的激动, 这样理解了“民主决策”的意义, 也改变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三、问题要适中
学生的水平有两种, 一种是现有水平, 一种是潜能水平, 如何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能水平, 这就涉及教师的提问艺术。
第一, 时间要适当, 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问, 要在根据教学过程适时地提出问题, 否则学生会难以适应而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但是在授课时教师也不能在一堂课中都不设问, 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没办法进行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从而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考虑学生的贮备知识, 不能问一些过于复杂、深刻或者综合性过强的问题, 也不能问过于简单、直接的问题。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让学生观看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消费行为, 再向学生提问:这里哪几种是受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 你都认同吗? 问题提出后, 学生分析都有哪些四种消费行为, 怎么分类, 这样就对消费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再问:了解这几种消费行为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怎样消费? 这样远比直接问有哪几种消费行为, 怎样理智消费的效果好很多。 这样先让学生了解消费行为, 再确定、分类、对比, 会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 同时也起到榜样作用。
四、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指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逐步地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 如果问题过行杂乱、琐碎, 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 看起来气氛活跃, 实际上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学生也不能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因此, 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进行设计,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
五、学生独立思考
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是提问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思考,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 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 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来增强政治的魅力。
六、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问题的提出者, 还要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上,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 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 有时还会褒贬过度, 言过其实。久而久之, 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 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 在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讲究一定的原则, 课前, 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 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 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 等等, 只有教师自己先弄明白这些问题, 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 注意力集中, 较准确地概况学生的回答, 防止心中无数, 无话可说。 如在讲《政治生活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时, 针对现在的拆迁纠纷时, 我设问:对“国家征收我们房屋, 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一名学生答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侵害了我们的权益就得赔偿。 ”我紧接着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维权意识很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理应维护, 但不能向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 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还要服从国家利益。 这样及时的评价既实事求是, 又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片面性, 真正起到了鼓励学生和提高他们觉悟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必要形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有效的提问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多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 进行提问,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论性强, 而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社会经验少, 对这些生硬的知识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强, 便于学生对所学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高中生物课堂尤其凸显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推行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课堂上自身积极的思考和教师有效地提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一、课堂检查提问的误区
在实施课题研究之初,我通过深入课堂,分别听取不同年龄、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生物课,发现在课堂提问的这一环节,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误区:
1.随意性提问。教师虽认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对所提问的问题缺少斟酌,针对性差,表现为:提问的内容主次不分;被提问的学生层次不分;不考虑提问所耗时间长短;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所采取的措施率性而为,缺少稳定性。
2.放权限时提问。有的教师根据外校的教学经验采取了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上课伊始,学生全部起立,对桌彼此提问。教师对于提问的内容、学生语言表达的程度、是否能检查完等没有成文的规定。而学生随意提问,不能保证所提问问题的质量,被提问的同学如果答不上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提问的同学可能什么都没有提前复习过。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细、多,如此操作通常效果不大好。
3.先提出问题,后点名。这种提问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前不复习或少复习,形成记忆的惰性。长时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基础难免松散,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和学习。但如果是思维量较大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也无不可。
二、提问要有趣味性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逐渐丧失探索的兴趣。教师要提出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授课效果。如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假若这是一个DNA上的能指导合成某种药物蛋白的基因,而这是一条烟草的DNA,要实现药物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需要做哪些关键工作?”生1认为,要把药物基因切割下来。生2认为,还要将它整合到烟草的DNA上。生3认为,还要将控制合成药物的基因能转移。师总结道,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科学家们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这三种“金刚钻儿”,使基因工程的设想成为了现实。一是准确切割DNA的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酶;二是DNA片段的连接工具——“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三是基因转移工具——“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三、注重适度提问,确保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个梯度,特别是在解答各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时,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这时需要教师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譬如:《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人教版必修1),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我先让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自然界中各类现象产生,是外因激发内因,还是内因激发外因?②“题干”中给予的外因有哪些?③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反应还是暗反应?④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什么?等等。这样,步步推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将难懂的问题先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再通过对小问题的总结得出大问题的答案,确保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课前的问题设置,又需要学生课中的质疑性提问以及学生课后思考提出的一些问题。实践证明:教师问题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学生的质疑创新的水准也同时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师生之间提出的问题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四、动静结合,改变提问方式,调控课堂气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设疑提问,教师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从潜在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形成心“愤”口“悱”、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的不同,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来调控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氛围,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课堂气氛“低迷”时,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有效、巧妙、新颖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改变低迷的思维状态;当感觉学生单纯回答问题很单调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留白空间”,自由提问、相互提问,让学生从角色的转换中尝试不一样的学习。在教学“基因突变”时,笔者开始展示的基因突变的实物案例学生很有兴趣,但当分析基因突变的分子实质和特点时,不少学生呈现思维低迷状。笔者此时意识到应该来点“刺激”了,于是从最近学生比较关注的“神七升空”事件谈起:神七进入太空带去了诸多植物的种子目的是什么?从分子水平分析突变的实质是什么?返回地球后将这些种子种植培育都发生了性状改变了吗?是不是都符合人类的愿望?为何还要反复筛选?……经过这么一“刺激”发现学生来劲了,又“叽叽喳喳”起来了。
叶澜教授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离开了提问,离开了互动,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皇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12
一、把握课堂节奏, 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一般来讲, 课堂提问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暗示性提问、导入新课诱导性提问、课间引导启发性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遵从学习心理规律, 依据“不问则已, 问则有效”的原则, 使课堂提问切中重点、表现水平、体现艺术。
上课开始时, 学生的注意力通常较涣散, 教师生动的提问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在一节课的中间, 当学生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出现疲劳时, 教师则应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 调节学生的情绪, 从而使课堂结构疏密相间、张弛有度, 以保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提问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问得贴切, 具有启发性、开导性, 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 问得恰到好处,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掌控释疑火候。还要掌握好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 使“问”有所指, “答”有所得, 才能体现出艺术水平,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
明知故问法。此法用于复习旧知时, 可以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枯燥重复, 而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 带动学生集体作答, 从而做到查漏补缺。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引入新课, 用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即可以回答的问题, 也让学生集体回答, 从而活跃学习气氛, 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敲山震虎法。此法关键在于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提出与其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然后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时机托出目标问题。这种提问多在讲解一些综合物理问题时使用, 先用几个小问题提出主要的几个知识点, 引发学生综合考虑问题, 能使学生对问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 还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和总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攀今比昔法。此法关键在于选择能够做比较的问题, 多选择以前提问过的问题, 这样能够承上启下地保持教学的连贯, 而且能够使学生做到温故知新。这种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思辨能力和细节分析能力, 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知识和现学知识联系起来。
环环相扣法。此法主要针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而用。对于这种问题, 教师应该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一开始不能急着找问题突破口, 而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 通过循循善诱、层层剖析, 用一个个简单的提问把课程焦点引向更深层次, 由难入易。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有助于中等水平学生挑战较高难度和深度的问题, 即使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知识, 但由于逐层推进的缘故, 学生亦有所获。
化整为零法。此法要义在于将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并列的小问题。有些问题整体性强、范围太大, 学生难免存在片面理解和孤立思考的现象, 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条不紊地将问题分割开来, 使学生各个击破。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学生日后学习和深造大有裨益。
三、依据课程需要, 设置有效的提问内容
突出重点原则。所谓重点, 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材上的重点, 是学生的学习要点亦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必须了然于心。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能够突出这方面的内容, 绝对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
阐明难点原则。所谓难点, 就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甚至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复杂, 仅仅依靠课本介绍或老师讲述, 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情况, 既要让大部分学生“吃饱”, 又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好”。通过提问来阐明难点, 能够既达到有的放矢、逐步突破的目的, 又能够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提醒弱点原则。所谓弱点, 就是学生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势或者容易忽略的细节。部分物理公式和原理的应用条件较多, 学生很容易依据经验解决问题而陷入思维定势, 或者由于粗心大意考虑不全面。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依据教学实际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避免思维误区, 以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切合学生实际, 确立清晰的提问层次
教师在提问时, 还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有高有低, 理解水平和思维敏捷程度也不尽相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就必须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考虑提问的层次性。
为此, 教师应吃透教材, 在分析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衡量班级整体水平, 问题的选择既要能够针对现有知识, 由浅入深, 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纵向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合理的提问频率
好的课堂必须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和谐统一, 这方能体现出学生思维和教师教学有节奏的共鸣。
【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10-18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11-20
高中英语的课堂提问08-10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10-24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06-21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08-18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09-05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10-29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10-05
艺术化的高中英语课堂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