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性分析

2024-09-10

直观性分析(共12篇)

直观性分析 篇1

如今, 大多数技校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只要学好自己选择的相关技能就行了, 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 进而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不会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积累。这种情况的形成不只是技校学生的原因, 技校的语文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技校的语文教师还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学习。面对技校语文教学的状况, 语文教师加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是缓解甚至解决这种状况的一种方法, 接下来我们对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将语文教学化虚为实

语文知识通常是虚幻的, 学生不能够直接感受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语文知识化虚为实,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知识, 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语文知识概括面极广, 包含的知识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学会如何让丰富的语文知识构建出一个光芒万丈的语文世界。虽然语文的教学大多是通过语言和文字, 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内心深处的表达, 进而让语言和文字富含生命和意识, 让整个语文的教学生机勃勃。

比如, 在讲解著名词人苏轼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 教师可以对这首词的情境进行描述, 让学生感受到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和赤壁风起浪涌的浩大。通过词句赏析, 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美丽浩大的景色, 又能够了解苏轼所要表达的情感。前几句对长江的描写, 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并将千古英雄人物融入其中, 表达出自己对英雄的向往之情。最后在对每一句分析完之后, 再对整首词进行概括和总结。本词上阙歌咏赤壁, 下阙怀念周瑜,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战绩的描述, 和自己遭受的挫折相对比, 表达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和内心悲愤的情感。通过富含生机的语言, 让每个词的情境都如同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将语文知识化虚为实, 让学生对整首词和作者有更深刻的了解, 让学生感同身受苏轼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将语文知识化虚为实, 加强了技校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二、让语文教学生动活泼

提高技校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让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富含生机, 生动活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也是首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内心,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否则不论如何改变教学方法, 对提高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都不起作用。让学生融入语文教学中来有很多办法,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

比如, 讲解《蜀道难》的时候, 让学生在了解和把握整体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 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通过学生富含情感的朗读, 感受整篇课文的情感和意境。比如, 在朗诵“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时候, 要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无奈和叹息。朗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时, 可以通过肢体语言, 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山的高耸入云、山险。通过这样含有情感的朗诵比赛,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山势的高险, 蜀道的难以攀岩和蜀地山川的壮美俊秀, 更能体会到作者豪放洒脱的风格。技校的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创新和实践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 营造出人人积极积累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

三、让语文教学富含意境

教师对所学习的课文营造出一种意境, 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描述, 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在意境中形成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更能提高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比如, 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 教师可以对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进行简单的讲解。“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在教师创设的意境中, 通过这几句诗, 让学生感受到舒缓的节奏、轻轻的动作以及缠绵的情意和淡淡的哀愁, 西天的云彩为之前所有的意境增添上绚丽的色彩, 使整个景色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下。在学生的眼前出现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构成一个妙不可言的意境, 感受到作者对康桥的爱恋和之前生活的憧憬, 以及对现在的自己无可奈何的淡淡离愁。“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下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在学生眼前形成一幅温馨的画面和康桥的美丽画面。通过柳的运用来体现诗人的不忍离别、对康桥的喜爱, 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对此地的牵挂。通过意境的形成让课文成为学生眼中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感同身受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对整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意境, 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犹如在看电影一般, 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课文美丽的画面和作者的情感, 进一步提高技校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有生机, 运用化虚为实的教学方法, 课文意境的形成可以实现和提高技校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语文教学直观性的实现, 还要以语文课文为主要教材,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不能对学生的情况不闻不问, 更不能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直观性分析 篇2

前文中所涉及的函数主要有这么几个:SUMIF、COUNTIF、SUMPRODUCT、VLOOKUP。这几个函数在成绩分析统计中经常用得到,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有用之极。我们且一一道来。

一、SUMIF函数

SUMIF函数的作用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其语法为SUMIF(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由数字、逻辑表达式等组成的判定条件,为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者是引用)。以图1所示表格为例。

图1

我们希望在D13单元格中显示表格中2班学生的语文成绩总分。分析可以看到学生的班级在B2:B11单元格区域,语文成绩则分布在D2:D11单元格区域。所以,根据SUMIF函数的语法,我们只需要在D1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B$2:$B$11,“2班”,D2:D11)”就可以了。其中参数“2班”为判断条件,$B$2:$B$11为提供逻辑判断依据的单元格区域,而D2:D11则为实际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所以,公式 “=SUMIF($B$2:$B$11,“2班”,D2:D11)”可以翻译为:在B2:B11单元格中值为“2班”的,对其对应的D列单元格数据进行求和。

在《成绩分析》一文中,公式“=SUMIF($B:$B,$Q$3,D:D)”就很容易理解了:在B列中其值与Q3单元格相等的,对其对应的D列单元格进行求和。

二、COUNTIF函数

COUNIT函数的作用是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语法与SUMIF函数类似:COUNTIF(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统计条件)。其中统计条件可以为数字、表格式或文本。简单地理解就是COUNTIF(在哪里计数,根据什么计数)。

仍以图1所示表格为例。我们如果输入公式“=COUNTIF($B$2:$B$11,“2班”),那么自然就可以得到B2:B11单元格区域中值为“2班”的单元格数目。所以,D14单元格要统计2班语文平均分就简单多了,只需要输入公式“=D13/COUNTIF($B$2:$B$11,“2 班”)”就OK了。

三、SUMPRODUCT函数

该函数可用于多条件计数,即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其语法为SUMPRODUCT((条件1)*(条件2)* (条件…))。如图2所示表格。

图2

我们如果要统计表格中职称为“中高”的男教师数,那么只需要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PRODUCT((Q2:Q11=“男”)*(R2:R11=“中高”))”即可,

相信对照表格和公式,公式的含义自然就清楚了。

图1所示表格中“班级”在B列,语文成绩在D列。假如要计算2班语文科目的及格率,那么就需要先统计符合两个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1:B列为“2班”,条件2:D列大于或等于60分。公式“=SUMPRODUCT(($B$2:$B$11=“2班”)*(D2:D11>=60))”就可以满足要求,然后再除以人数(COUNTIF($B$2:$B$11,“2班”))不就是及格率了?

成绩分析统计中的“优秀率”也是这样统计,只是把分数从“60”换成设定的成绩就行了。

四、V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的作用是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其语法是 VLOOKUP(查找值,数据表,列序数,匹配条件)。所谓“查找值”是指需要在数据表第一列中查找的数值,它可以是数值、引用或文字串。“数据表” 为需要在其中查找数据的数据表,可以使用对区域或区域名称的引用。“列序数”是在数据表中待返回匹配数据所在的列序号。“匹配条件”为“FALSE”是返回精确匹配值,如果为TRUE或省略,则返回近似匹配值,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精确匹配值,则返回小于“查找值”的最大数值。

还是举例来说更清楚些。假设我们想知道在图2所示表格中“教师04”的职称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LOOKUP(“教师04”,P2:R11,3,FALSE)”,回车就出结果了,如图3所示。

图3

公式的含义是在P2:R11单元格区域的首列查找值为“教师04”的单元格,并返回其所在行的第三列数据。对照表格看一下就清楚了。

在《成绩分析》一文中的VLOOKUP函数中,使用了另一函数COLUMN,它返回的是单元格所在的列数。比如公式“=COLUMN(D3)”的结果就是“4”。而不带任何参数的“COLUMN()”返回的则是当前单元格所在的列数。

对科技英语表述的客观性分析 篇3

关键词科技英语;客观性;繁复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16-01

科技英语是人们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进行交际的工具,是英语全民语言用于理、工、医等自然科学题材时所产生的变体。其任务是阐述、表达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化过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1科技英语的语篇特点

1.1词汇衔接

词汇的重复出现可以减少语言在传递中产生的歧义,使读者易于正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论述的客观事实或复杂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科技英语的准确性。如:

Many stories abort the spread of AIDS are false. You cannot get AIDS working or attending with someone who has the disease. You cannot get it by touching drinking glasses or other objects used by such persons.

1.2逻辑连接

通过逻辑连接手段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句子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体现了科技英语的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如:

Microsurgery is helping to solve all kinds of medical problems that had been thought hopeless. For example, doctors can use the technique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to prevent strokes. And they can reopen part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so some men and women who are not fertile can have children. Eye and ear doctors have used the techniques of microsurgery since the 1920s.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1970s that doctors began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microsurgery.

2科技英语表述的客观性

科技英语表述的客观性可以从时态、语态、情态、词汇、语篇等方面表现出来。而现有的研究多数是从词汇,语篇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致力于前三个方面的研究,即:时态、语态、情态。

1)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十分频繁。据美国明德拉华大学写作中心分析的数据表明,在英语科技文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占所有谓语动词的三分之一。也有人作过统计,发现科技文体使用被动语态句子要比文学文体高出五至六倍。科技英语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有三:第一,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因此不宜过多使用第一、二人称,这样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第二,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常将重要信息前置,尤其是放在主语的位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被动语态的使用由此产生;第三,交际的礼貌原则要求使用被动语态,如:Only a few have been mentioned here.

2)科技英语中情态动词的频繁使用。英汉科技文体的情态都是通过情态动词(也叫能愿动词)来实现的。情态动词用来表示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常见的有can, could, should, must, may, shall等等。这些情态动词的运用完全是以事实为出发点来表述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增加了科技英语在表述上的客观性。据某些专家统计,在Understanding Science 全书的1322个句子中,can, could, should, would, may, might, must 和have to等情態动词共出现了350次,其中can出现次数最多,共156次。

3科技英语的繁复性

科技英语在句法结构上呈现一定的繁复性主要体现于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的运用。科技英语出现长句的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描述客观事物真实、完整、逻辑性强。英语长句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从句多引起的长句,另一类是由于并列成分多引起的长句。与汉语多用动词,短句相比,英语多用名词,且只有一个动词,把其他动词都处理为分词或非谓语结构。许多修饰语、后置定语和介词短语等并列成分的使用使英语句子显得结构复杂、冗长。

例如下面例子:

1)Although there exists much experimental knowledge in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bodies which are not in the conditions to which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is applicable, yet it appears that the appropriate extensions of the theory which would be needed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such knowledge within it cannot be made until much fuller experimental knowledge has been obtained.

例1 由六个从句组成,首先although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后面接了三个定语从句,分别修饰bodies, conditions和extensions;然后that引导了一个主语从句;unitl 引导一个状语从句。

4结束语

科技英语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文体和句法风格,了解其在表述上的客观性和繁复性,对于科技工作者和科技英语学习者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陈恪清.浅谈英语科技问题的若干语言特征[J].上海科技翻译,2006,3.

直观性分析 篇4

传统的社会科学评价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直接评价法 (对成果直接进行价值等方面的评价) , 二是间接评价法 (不对成果本身进行评价, 对成果的影响进行评价) 。不论是直接评价法, 还是间接评价法, 尽管被定量化了, 但是都包含一定的主观因素, 如影响力如何确定, 价值如何确定。因此, Shiro Ishikawa认为, 测度理论应该被称为“模糊的测度理论” (fuzzy measurement theory) , 由主观的测度理论 (subjective measurement theory) 和客观的测度理论 (objective measurement theory) 两部分构成。

对搜集到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主观性与客观性分析, 可以了解各种方法的定量化程度, 然而各种方法不是定量化程度越高, 方法的可行性越高, 有时专家的主观分析, 可能更为准确。怎样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结合程度有多大, 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评价实施的过程来看, 评价的前两步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评价方法。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应该从被评价对象的构成要素出发, 确定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 再将一级指标细化, 依此类推, 通过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果关联,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 都具有主观性, 因此, 从哪个方面入手, 确定什么指标, 主观性比较强。

2. 制定评价方法。

在指标确定之后, 将不同的评价方法应用到相同的指标体系上, 可能出现有差异的测度结果, 因此, 评价方法的选择影响评价结果,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 评价方法本身是客观的, 是建立在一定量化数据基础上的, 而且, 尽管不同的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测度结果, 这些测度结果的差异性也不会很大。如果差异性很大, 尤其是出现截然不同的测度结果, 可能所使用的测度方法不适宜应用在评价上。所以, 可以认为, 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评价方法究竟是具有主观性比较强, 还是客观性比较强, 取决于采用的是什么评价方法, 如果采用的是专家调查法这类人为因素较多的方法, 则主观性比较强;如果采用的是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等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方法, 则客观性比较强。

3. 根据评价实施的前两步, 明确社科研究方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确定原则:

(1) 如果某一测度研究论文, 只采用了指标体系, 没有提供测度方法, 则认为其主观性相对较强, 客观性相对较弱。 (2) 如果某一测度研究论文, 同时采用了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但是测度方法是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等方法, 则认为其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均衡的。 (3) 如果某一测度研究论文, 同时采用了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但是测度方法是专家调查法这类人为因素较多的方法, 则认为其主观性比较强, 客观性比较弱。

二、社会科学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实证分析

1. 数据的量化方法。

(1) 搜集数据。选择国内外研究用期刊, 从中搜集测度研究采用了指标体系的论文, 将其按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确定原则归类, 统计论文研究的总篇数。

(2) 确定主观性与客观性得分。根据对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认证, 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 如果将只有指标体系的论文确定为第一类, 将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均衡的论文确定为第二类, 将人为因素较多的论文确定为第三类, 则测度方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分为:

2. 社会科学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国内外比较分析。

主观性和客观性总体得分为某类测度方法论文总数与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分的乘积, 除以国内、国外某类论文总数。如第一类主观性得分为2, 国内该类测度方法论文篇数为61篇, 国内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测度方法论文篇总数为69篇, 则国内第一类主观性总体得分为2×61÷69=1.7681, 依此类推, 计算各个类国内外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分。

从表2所示数据来看, 总体上国外指标体系的应用水平略微高于国内, 但是国内比国外更重视应用统计方法的量化研究。

由于第三类数据均为零, 因此可以推断, 国内外测度方法研究过程中, 几乎不采用主观性非常强的测度方法。相对于第一类数据而言, 第二类数据非常小, 所以可以推断, 国内外测度方法研究过程中, 主观性和客观性共同采用的测度方法比较少。第一类数据比较大, 表明国内外测度研究都是重视指标体系研究, 并且在注重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注重量化研究, 对于专家的主观影响力重视不够。

3. 社会科学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学科比较分析。

主观性和客观性学科总体得分为某类某学科测度方法论文总数与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分的乘积, 除以国内、国外某类某学科论文总数。如经济学科第一类主观性得分为2, 国内该学科该类测度方法论文篇数为16篇, 国内该学科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测度方法论文篇总数为21篇, 则国内经济学科第一类主观性总体得分为2×16÷21=1.5238, 依此类推, 计算各个学科各个类国内外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分。

三、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的应用

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建立隶属矩阵, 评价国内外各个学科测度研究方法的主观性性客观性。首先对表4所列数据进行标准化, 经过变换后, 每个变量的均值为0, 标准差为1, 并可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但不一定在[0, 1]上。

接着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极差变换, 经过极差变换后有0≤x"ik≤1, 且消除了量纲的影响。

然后, 采用最大最小法建立相似矩阵, 计算rij, 则有[3]:

最后, 采用布尔矩阵法进行聚类。求模糊相似矩阵R的λ截矩阵Rλ, 取λ≥1, 则有。

因为Rλ中不含特殊矩阵所以是等价的。因此由Rλ可得原数据在λ水平上的分类。

通过模糊聚类分析, 国内社会科学主观性、国内社会科学客观性、国外社会科学主观性、国外社会科学客观性为一类;国外经济科学主观性、国外经济科学客观性、国内情报科学主观性、国内情报客观性、国外教育科学主观性、国外教育科学客观性为一类;国内教育科学主观性、国内教育科学客观性、国外情报科学主观性、国外情报科学客观性、国内经济科学主观性、国内经济科学客观性为一类。

通过模糊聚类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国内外社会科学由于不重视测度方法研究, 所以主观性和客观性水平都比较低。

2. 在经济学科领域内, 国外比国内注重测度方法研究, 因此, 国外主观性和客观性水平都比国内高。

3. 在教育学科领域, 国外比国内注重测度方法研究, 因此, 国外主观性和客观性水平都比国内高。

4. 在情报学科领域, 国内比国外重视测度方法研究, 国内外情报学科比较重视对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使用。

5.从整体上看, 国内外测度方法主观性和客观性方面存在两个趋势:一是国外各个学科普遍比国内注重测度方法研究, 情报学科例外;二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研究具有一致性, 即二者同时受到重视, 在测度研究时, 一般是主观性和客观性并用。

参考文献

[1].蔡曙山.对我国社会科学生产力现状的分析.学术界, 2000 (1)

[2].Shiro Ishikawa.Statistics in measurements.Fuzzy Sets and Systems116 (2000) 141-154

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初探 篇5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总要借助于图形,徒手绘图不但费时,而且效率低.画出的图形既不精确,又不能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进行变化,非常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借助几何画板来绘图,不但可以精确、快捷地绘制出各种需要的图形,而且能让图形真正地“动”起来,学生观察理解更形象具体,这就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只能用语言描述、教具演示的缺陷.更重要的是,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但能加强画图的精准性,还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画板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03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来谈几何画板

1.学科的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出,让想学习数学的孩子构筑数学起点,其中课本为孩子提供许许多多的有益数学学习的线索,它能为爱好数学的孩子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数学活动,能帮助他们走进的数学世界.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描绘了有趣并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表现出了数学与实际及其他学科的关系,解析初中为什么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和怎样学的问题.3.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

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现阶段的科技让学生有可利用的工具,教师教学能依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正文的旁边为突破难点设有“小贴示”“云朵”,学生可以借助工具进行必要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走进数学世界.章后的回顾、思考与总复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根据它出现的问题来探索、掌握知识,让教学成为能适应个性发展认知的活动.4.适应数学知识发展规律,满足能力不一学生的发展需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每一章节都设有章节总概,并且图文并茂,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几何画板的介入让大部分爱好数学的学生,逐步探索初中数学相应的内容,使学生经历真正的猜想、实践、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关数学史料、数学在人们生活中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有趣、渊博的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主要是为了坚定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些题目只面向有较高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他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尝试完成.二、从数学工具性谈《几何画板》的特点

1.几何画板不同于尺子、圆规等工具,它的外延很广,对其了解的教师可以制作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课件

学生可以借助它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是最有效的教学软件之一.它通过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利用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绘制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掌握图形元素的变换规律,从而找到解题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它是数学、物理教学,学生学习新知识中强有力的工具.2.从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中谈使用《几何画板》的好处

(1)几何画板有强大的绘制图形与绘制函数图像的功能,它在绘图的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变性(如:角平分线、平行线等),突显计算机的绘图功能.(2)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主要体现直观和抽象.如果使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数学学习,它能增强数学教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直观性,更能体现出数学美.(3)几何画板能动态地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很好地完成突破.(4)能借助现有的公式进行快速、精确的计算,并能把结果马上呈现出来.(5)变换功能在图形变换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不变,使图形变换变得更易于操作.三、再从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来谈几何画板.1.几何画板绘图不但精确、快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精确、生动地表现几何图形及现象,这就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数学教师讲解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感观,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在讲授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能动起来的课件,并让学生自己来演示、观察、思考,这样的数学课堂,能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学生带来神奇.降低迈进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线、面等几何图形已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了.通过学生用眼观察与亲身感受,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基本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到完整、科学的数学概念,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既是严谨数学思维形成的前提,也是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很多教育精英也都在强调并亲自示范概念课的引导及应用,但很多课堂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有的可能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混乱,从而导致丢分.根据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特点,可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学习圆的切线概念时,可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和圆相交的动态情形,观察有一种直线和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特殊情况,得出切线概念.学生学习习近平面几何难,主要是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利用图形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为什么自变量x不能取0,学生理解双曲线这一特点比较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这款软件工具,形象地把数量关系表示清楚.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当x值变化了,y是如何随着它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演示,把抽象的图像性质浅显化,让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能牢牢记住函数和图像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双曲线特点:图像可以无限接近两坐标轴,但与两坐标轴永不相交.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变量和函数值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让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点的变化在今天得以实现.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这些概念只会生搬硬套.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才会爱上数学.3.几何画板能给学生提供猜想空间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推断可能存在的结果是一种直觉思维形式,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为学生探究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实现课改的创新.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一性质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很快准确画出大小不等的圆,并得出几组不等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值,让学生亲自验证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从而得出周长与直径比值的不变性,而不用几何画板来教学的话,学生在度量周长的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会比较大,因为周长是圆弧,学生手上没有测量工具,这样不易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得出结论,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任意的三角形,再连接两边的中点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度量中位线和第三边的长度,度量两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中位线、第三边(底边线段)的长度变化和同位角的度数变化,感受两线段变化规律和同位角的不变性,从而得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探索答案,然后再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形成性质定理.这样学习有效地把图形与数值结合起来,也体现了《几何画板》在数形结合上的优势,这是以往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境地.四、《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的几点体会

运用直观性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 直观性原则 课堂教学 化学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一般是从感性材料开始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直观性原则,创设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多动手的情境,符合学生认识运动的活动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实验、电教、图片、语言等方面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作一些探讨。

1 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动的实验比静的挂图更易让学生感知。做好实验可激发学生爱科学学化学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使学生爱看、爱听、爱想,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多个化学实验。但在教学中发现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演示实验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效果。如何做好、改进或补充相关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呢?

(1)优化演示方法,增强观察效果。首先教学中应选用较大的仪器进行演示,装置结构要简单明了,放在较高位置,便于学生观察。改进实验方法使现象更为明显。如焰色反应,用铂金丝实验效果固然理想,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铂金丝价格昂贵,许多中学不具备条件。二是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而且火焰也小,演示时后排同学更难观察清楚。改用蒸发皿做焰色反应效果好,改进方法是:在一三脚架上放一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此法的优点是:①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②乙醇在蒸发皿中燃烧,火焰很旺,加入金属盐后,产生的焰色光强,玻璃棒的搅拌使金属盐与火焰充分接触,延长了观察时间,焰色反应更加明显。甚至钾的特征焰色不用钴玻璃也能观察到。

(2)边讲边做,变被动为主动。有道是眼见不如实践。将部分操作简便的演示实验改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实验,学生看得清,摸得着。改变了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补充相关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可补充的内容很多,教室可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如补充将铝片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小动物在氯气中中毒死亡的实验使学生对氯气的有毒性有了强烈印象。

实践证明,通过实验展示的现象、解释的规律和建立的概念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2 重视电化教育的直观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电化教育设备。在教育中合理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实物投影仪的使用

投影是最简单的电教手段。它想学生展示出色彩丰富大而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视觉,引起有意注意。放大演示实验现象,在投影仪上演示实验可使微小的现象变得清晰可见。如为了全方位观察清楚钠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可在置于投影仪上的表面皿中演示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屏幕清楚的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现象,加以分析讨论,配合教师讲解,对钠是活动性非常强的金属这个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2.2 适时运用视频片段

根据活动的图像易被人感知的规律,对日常生活或演示实验中较难感知的知识可通过放映录像向学生展示。如物质的工业制法,有关物质的用途等。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是教学中的难点。视频录像将微观粒子形象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听视两方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是其他教学手段较难达到的。

使用电教手段时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熟练操作、资料选择和课件制作等准备工作。

3 不可忽视图片的直观作用

使用电教手段有时会引起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教学。使用图表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灵活方便,不受条件限制。

(1)将课本上的部分插图制成挂图,便于实施课堂教学。如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制成挂图,便于学生划分属类的区域;便于揭示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等规律;便于讲解离子的形成和结构。

(2)设计图表便于分析对比。化学上许多概念、实验操作及某些规律学生容易混淆,较难掌握。如浓、稀硫酸所含微粒及性质的异同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规律的掌握。如将它们设计成一一对应的图表,学生可一目了然,分析对比,触类旁通,全面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在绘制图表时要注意使图表大而清晰,背景与对象有色彩差别,突出重点,与讲课无关的内容不必画上。

4 努力加强语言的直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如果视听结合,那么获得的知识就可以记住60%。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

(1)在实验前要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以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各自感兴趣的地方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2)对于图表上不能或没有表达出的内容要加以说明,以免产生片面或错误的理解。

(3)生动的描述恰当的比喻均有利于学生有效接受信息。

直观性分析 篇7

“情态”是一个跨语言普遍存在的语义范畴, 情态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中都有表现, 并且由于各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各自情态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有可能不一样。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 情态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 如情态动词、语气附加语、评论附加语、情态隐喻、人称等, 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情态动词。

对于英语情态动词的分类语言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也没有统一的术语。从语义畴, Lyons和Palmer把其分成三类:认识情态 (epistemic modality) 、道义情态 (deontic modality) 和动力情态 (dynamic modality) 。认识情态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真实性作出可能或必然性判断, 与知识或信念相关。道义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道义责任人实施某个动作的可能性或必然性施加一定的影响, 涉及对动作、状态或事件的影响表达一种指令。动力情态表示句子主语的能力和意愿。另外, 情态动词还可以从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必然性”的判断的程度上进行区分。这样, Palmer给英语情态动词从“类型”和“程度”两个维度进行了如下分类 (见表1) :

在汉语中, 助动词所表达的大都是情态意义。赵元任指出:“有时候, 助动词也叫‘情态助动词’, 因为助动词是表示后头动词语义上的情态。”李英哲等认为:“因为助动词通常用来表示后面动词的情态 (如:允许、能力或职责) , 所以又叫情态动词或情态助词。”“情态动词是用来表达情态的, 即说话人对由主要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态度。”

在表2中, 还出现了“主语指向”和“中性条件”两个术语, 分别归入动力情态的两个子目录里。按照Palmer的解释, 主语指向表示能力或意愿, 表中Ⅰ类表能力, Ⅱ类表意愿, 均与“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程度无关。中性条件表示客观条件下的可能或必要, 不含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can”和“能”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用的情态动词之一。一般认为英语的“can”和汉语的“能”是一对英汉对应词, 几乎所有的英汉或汉英词典都以这两个词来互为解释。对应词语并不意味着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和义项, 但只要有一个主要义项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 这两个词语即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语义覆盖面。参照表1和表2, 我们可以发现“can”和“能”都可以表示动力情态意义。动力情态意义是“能”最早的语义原型, 通过隐喻、转喻和推理等认知机制发生语义演化, 最终形成多种义项。

二、语言中的主观性

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而且要表达言者意义, 而后者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 (subjectivity) 。Lynons指出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并特别强调这一概念对情态的理解极为重要。正是基于“主观性”与情态的重要联系, Palmer进一步认为:主观性是情态最本质的标准, 故情态可以定义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化”。

谈到“主观性”, 不得不提及“主观化”。“主观化”指的是语言为表现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认知语法的开创者Langacker从认知出发来观察日常语言的使用, 看说话人如何出于表达的需要从一定的视角出发来“识解”一个客观的情境。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体系中“主观化”被定义为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从客观轴调整到主观轴。这个定义中一个关键概念是“言语场景”, 实际就是指“言语事件”, 包括会话的参与者和说话环境。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引发“言语场景”, 这种关系便处于客观轴上;如果引发“言语场景“, 这种关系就处于主观轴上。如果我们根据Langacker观点来分析情态动词的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 会发现有些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反而是客观识解, 因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均在话语中被明确表达出来, 相反, 未含情态动词的句子却成了主观识解, 因为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未在话语中体现。而这个结论恰恰与Palmer所认为的“主观性是情态动词与实义动词的本质区别”的观点是相悖的。

三、英汉情态动词动力情态“can”和“能”的主观性分析比较

1. 绝对断言与情态化断言

(1) 英语动力情态的主观性分析

Palmer认为, 主观性是情态的本质属性, 而动力情态can和will仅仅只是对句子主语的客观陈述, 与其他大多数实义动词没有区别。而Perkins则运用“绝对断言” (categorical assertion) 和“情态化断言” (modalized assertion) 的概念不但非常直观地阐明了情态动词与实义动词之间的语义差别, 而且还论证了动力情态can具有体现说话人意向的主观特点。

(1) Tom runs fast. (2) Tom can run fast.

绝对断言指说话人针对事件本身的客观陈述, 说话人主观上对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不加任何保留和限制。 (1) 句就是绝对断言, 如果Tom在现实中跑得不快, 那么句子就不能成立:Tom runs fast but he doesn't.而情态化断言指说话人基于已知事实的主观判断, 说话人通过使用情态动词表示自己的承诺不涉及事件本身, 而只涉及与事件相关的某种境况。 (2) 句就属于情态化断言, 如果Tom现在已跑得不快, 句子仍然成立:Tom can run fast but he doesn't. (Because he doesn't feel well today.) 但是, 如果说话人在说话时看见Tom正跑得很快, Tom can run fast的判断依据便是当前非已知事实 (即:说话人或听话人事先不知道Tom是否跑得快) 。可见, 动力情态can仍然属于主观判断范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尽管动力情态can在表示针对句子主语能力和意愿的判断时具有认识和道义情态所不具有主观取向的客观性特征, 但却依然保留了情态动词独特的说话人取向的主观性特征。

语言学家们在大量涉及情态的语料分析中注意到英语情态动词与非情态动词情态表达式表示的情态意义并不相同。凡暗示句子主语能力或意愿已经实现的句子中我们都只能使用非情态动词情态表达式。情态动词can因含有“WILL DO”语义信息, 用在这样的句子中是不能被接受的。比如: (1a) Rachel can swim. (1b) Rachel is able to swim.

(1a) 中的动力动词can表示说话者对句子主语潜能的判断, 但是事实上Rachel是否真的会游泳或说话者是否真的见过Rachel游泳, 在句中并未明确表明。而在 (1b) 中使用“is able to“就说明句子所陈述的是已存在的客观事实, 与说话者的主观判断毫无关系, 该句中的主语能力在句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Rachel的确会游泳, 或者说话者曾经见过她游过) 。

(2) 汉语动力情态“能”的主观性分析

如果我们用Perkins“情态断言”的观点来分析汉语动力情态主语, 可发现主语指向和中性指向的动力情态词也同样具有主观性。我们先来看一组非情态句与含有主语指向动力情态词“能”的句子比较。

(1A) 他跑得很快。 (1B) 他能跑得很快。

(1A) 中是绝对断言, 陈述的是客观事实, 不属于说话者的主观判断范畴。而 (1B) 则是属于情态断言, 该句中的“能”将“当前事实”投射到了“潜在事实”, 表明了说话人对句子主语潜在能力的一种主观的判断, 表示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抽象的认知, 对于当前所发生的事实并不产生影响。如果说话人正目睹句子的主语 (他) 正在实施当前的行为 (跑得很快) 的话, 那么 (1B) 也是成立的, 句中的“能”表示的是说话人根据当前的事实出判断主语拥有内在的能力条件, 同样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根据palmer的观点, 中性条件动力情态词是属于命题内的成分, 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无关。但是我们用Perkins的“情态断言”的观点来分析中性条件情态句, 不难看出其主观性特征。且比较以下非情态句与含有中性条件动力情态词“能”的句子。

(2A) 从苏州一小时就到达上海。 (2B) 从苏州一小时就能到达上海。

(2A) 中表示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其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是不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该句不具有主观性。而 (2B) 中则表露出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说话人现在还没有到达上海, 事件的行为并未最终落实, 只是根据经验境况对一个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作出判断, 该句的“能”反映出了说话人对未知事实的一种推测。

2. 判断条件

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注意到英语情态动词是不能够使用在不具备说话人判断条件的句子中的。因此, “判断前提”这一约束情态动词的规则也就成了区分情态句与非情态句的标准之一, 而这个区分标准恰恰充分说明了英语情态动词的主观性。

(1) 英语动力情态“can”的主观性分析

英语动力情态动词也同样遵循上述“判断前提”规则, 请看下面一组句子:

(3a) Allan can come.

(3b) Allan is able to come.

(3c) Allan could come.

(3d) Allan was able to come.

(3a) 成立的先决条件是说话人不知道“Allan是否会来”, 或者说当前Allan还没有来, 给说话人留下了主观判断的空间, 这就是使用“can”的“判断前提”。如果说话人已经确知或亲眼看到了当前客观事实, (3a) 句就失去了说话人判断的前提, 句子就不成立了, 说话人就会直接使用 (3b) 来表达客观事实。同样, (3c) 使用动力情态动词“could”是错误的, 因为这已经是过去所发生的事实, 不存在说话人判断和预测的条件。在这样的场合只能使用非情态动词情态表达式或实义动词以表示对事实的客观断言, 如 (3d) 句。

那么, 在表示事件已经发生的句子里是否就完全不能使用“could”呢?事实上, 大量的语料证明, 通过补充“判断前提”的方式, 在这类句子中还是可以使用动态情态动词的。

(2) 汉语动力情态“能”的主观性分析

从“判断前提”的视角来分析, 我们也不难看出汉语动态情态句与非情态句的区别。例如: (3A) 水往低处流。 (3B) 水能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 这是人的主观意志改变不了的事实, 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说话人进行主观判断的前提, 而 (3B) 在“判断前提”缺失的句子背景下, 使用了主语指向动力情态词“能”, 导致句子变得不合理。又比如:

(4A) 他写得一手好字。

(4B) 他能写一手好字。 (主语指向)

(5A) 只花一个小时就读完这本小说。

(5B) 只花一个小时就能读完这本小说。 (中性条件)

(6B) 经过长时间培训, 他已经 (能) 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主语指向)

(7B) 这个城市以前很小, 一两个小时就 (能) 游览完了。 (中性条件)

(4A) 句所表达的是已知的事实, “他的字写得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 (4B) 句中说话者假设听话者没有见过他的字, 而要表达自己对于事实真实性的信心, 这就形成了“判断前提”, 所以 (4B) 句是成立的, 与 (4A) 的差别在于它更能体现出说话人个人的观点, 主观性更强。

(5A) 句表述一个已经完成的事情, “读完小说”这已经是客观事实。 (5B) 句的“判断前提”是“还没有读完小说”, 事实上要花多长时间还未知, 说话者用中性条件情态动词“能”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推测。

(6B) 和 (7B) 都陈述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所涉及的命题都是事实性的, 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已经失去了意义。尽管使用了动力情态动词“能”, 但是“已经”、“以前”等语境所隐含的“经验境况”中和了句中情态动词与实义动词之间的语义差异, 其主观性被削弱, 上述句子中的“能”更多地表现出了动力情态动词的客观性。

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语法视角-Perkin的“情态化断言”以及约束情态动词的语法潜规“判断条件”, 比较分析了英语动力情态动词“can”和汉语动词情态动词“能”的主观性。结果证明, 在陈述未发生的事件或非现实的语境下, 动力情态动词“can”与“能”都体现了说话人取向的主观性特征。但是, 在陈述已发生过的事情或已知现实的场合下, 两者却存在着差异:“could”必须在存在说话者判断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充分体现了其主观性。而“能”在此语境下则丧失了表达主观判断的能力, 与非情态句的语用意义趋同, 体现了动力情态动词的客观性。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 我们进一步理清了英汉动力情态动词“can”和“能”的语义差异, 为英汉情态动词的语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张楚楚.论英语情态动词动力情态的主观性.山东外语教学, 2007 (2) .

[2]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 (赵元任卷) .丁邦新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3]李英哲, 等.实用汉语参考语法.熊文华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

直观性分析 篇8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运用实际的或者能联想到的几何图形, 通过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转换, 形象地给学生带来数量上的直观感知,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几何直观的教学作用不仅仅只体现在课程“图形与几何”的授课中, 它还能应用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能,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几何直观能让学生更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通常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基础, 反映着一个计算方式的基本原理, 具有透过事物现象反映其本质的特点, 但是也因此数学概念多是抽象的概念, 不利于小学学生对其理解和学习, 因此几何直观的运用十分重要, 它能通过简单的实物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了解和掌握。比如在分数的学习当中, 由于学生日常接触的大部分是整数, 分数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一时之间感到接受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授期间可以利用几何直观方法, 用五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出整体的1/2、1/4等, 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分数的概念。在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巩固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 拿出一个尺子, 遮住其中的3/4部位, 告诉学生:“这尺子没遮住的部分长5cm, 是整个尺子长度的1/4, 那么尺子的全长是多少?”从分数的学习慢慢过渡到整数中, 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与整数的知识连接在一起, 构成完整的知识点衔接, 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构建数学框架, 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而在这道题的解答上, 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分数, 教师可以在四张图上各画出5cm的长度, 然后由四个同学各拿一张图, 以直线的方式站在讲台上, 让学生明白尺子的总长度是一段5cm尺子的4倍, 而分数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反映出两个事物的倍数关系, 让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整数与分数之间, 分数还能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通。几何直观能全面地将分数含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 随着年级的提高, 教材中的课程案例逐渐由实物图转变成示意图, 最终成为线段图。因此, 数学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会越来越深奥, 内容也会越来越广阔, 简单的实物图根本满足不了数学知识的传授, 但是这种过渡方式能让学生将最初的实物图当作数学认知的起点, 在转变成示意图之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将实物图转变成简洁的示意图, 然后过渡到将线段图来概括数学中的量, 循序渐进, 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 化解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的难点。而在过渡时期,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示意图或者线段图的含义, 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学习平均数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垒”球的方式来代替教材中的一些条形统计图, 用10个球作为篮球, 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数能形容教师的投篮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移多补少”的方式找出“垒”球的中间数, 通过实际的例子能让学生克服示意图带来的思考难点, 教导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几何直观来解决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疑问

几何直观属于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中介, 能有效运用实物来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疑问,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数学抽象知识的真正含义,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题:“如果老师从七楼下到五楼用了30秒, 那么从五楼下到一楼用多少秒?”许多学生都会下意识的选择75秒, 因为从七楼到五楼用时30秒, 下一个楼层使用15秒, 则从五楼下到一楼用时为15秒的五倍, 为75秒。在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变化以数轴的形式画出时间图, 如横轴表示楼层数, 而纵轴表示时间, 画出下楼梯的线段图, 让学生将用实物解决的问题尝试着抽象化、线性化, 给学生之后学习的线段图打下基础。

五、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思考

虽然通过画图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 理解题目的含义, 但是几何直观的用途不仅仅只是如此, 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学生思考, 加强推理能力, 通过画图中隐藏的知识条件,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几何直观学会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 抽丝剥茧, 找出解题的思路, 积累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长为10cm, 宽为6cm的长方形中减去最大的正方形, 则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题目给出的信息量不大, 许多学生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找到思路,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最大的特征即是四边皆相等, 那么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即为8cm, 而问题是“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那么得出正方形的周长题目还是没能解决, 但是这时通过几何直观的思考和联想, 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在减去正方形之后, 长方形的长为2cm, 宽为8cm, 则周长等于四边长宽之和, 即是20cm。通过几何直观能让学生发现数学题目中陷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结语

直观性分析 篇9

一、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概念理解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讲,想要准确、快速的理解数学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概念也提不起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基本上是对数学概念进行口头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记忆或是背诵,很多学生能够将数学概念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不能有效的运用. 要想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定理等与几何直观相结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

例如,在学习有关分数的内容时,由于分数相比于整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中可以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若干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再比如学习倍的概念时,6 是2 的几倍? 让学生用自己的图形表示出6(可能画6 个圆,或画6 个三角形,也有可能画6 根小棒),然后每2 个一份圈起来,学生很直观地看出6 里面有3 个2,也就是6 是2 的3 倍,通过几何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抽象的倍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且在今后学习有关于倍的其他知识时,学生就会想到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算理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算理,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算法,让学生体会数学计算从直观到抽象的变化, 从而更好地对算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算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算理,学生对算理不理解、不明白,在实际的数学计算过程中,也无法掌握有效地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算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计算,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9+几的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直观的教学方法, 运用实际的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学习9 + 3 时可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9 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 根绿色小棒,然后启发学生:怎样把9 凑成10? 引导学生边摆边说,把3 分成1 和2,9 加1 得10(同时把1 根绿色小棒与9 根红色小棒合并),10 再加2 得12. 在计算9 +时,让学生想一想:把9 凑成10,7 应该分成几和几? 由学生边摆边说, 并自己填写计算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种边摆边说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凑十法”.

三、运用几何直观揭示数学规律

在小学的数学知识中,孕育着很多数学规律,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数学规律进行理论性的讲解,实际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比较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的不透彻, 在实际的应用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揭示和探索数学规律时, 教师也可以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通过形象、有效的语言,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数学知识和规律的形成是通过直观感知就能够揭示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数学知识以及规律形成的过程,认识到数学知识不是抽象、莫测的,进而促进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然后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刚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再比如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搭出一个长方体这个操作活动引出乘法算式,通过两次验证,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第一次学生以直观模型来验证,第二次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用抽象的算式来举例验证,进而使学生发现、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理解乘法结合律

四、利用几何直观分析数学问题

几何直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一种直接的认识和猜测的过程,小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利用推理的方法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通过几何直观的方法,利用图形演示能够使数学问题的结果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 淘气从前往后数是第5 个, 从后往前数是第1个,这一队共有几人?

借助示意图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数量间得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如,教学比赛场次时,可引导学生用点表示学生, 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结束语

直观性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符合主观性耳鸣入选标准的患者687例, 其中男207例, 女480例;年龄10岁~85岁, 病程3个月~18年, 所有病例均自愿接受资料采集及调查。

1.1.2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病程在3个月以上, 年龄10岁~85岁, 均符合耳内无外界刺激及无相应外界声源基础上出现响声的主观性耳鸣诊断;经外耳道、鼓膜情况、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内听道CT检查专科检查排除客观性耳鸣, 并且能够配合询问调查。排除标准:排除耳部占位性病变, 排除外耳、中耳性等客观性耳鸣, 有精神及严重心理障碍不能配合询问调查者。

1.2 方法

调查发病与年龄及性别发病率关系;调查发病与文化程度和职业关系;调查除外耳鸣有无其他伴随精神症状及心理情绪变化 (睡眠影响、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言语理解障碍、严重心理反应) 。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发病的关系

通过对687例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调查, 可以发现主观性耳鸣男性207例占30.1%、女性480例占69.9%, 男性发病率显著低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12, P<0.01) , 说明女性在主观性耳鸣具有高发病率。

2.2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

通过对各年龄组发病率观察年龄10岁~25岁119例占17.32%、26岁~45岁353例占51.38%、>45岁215例占31.29%, 26岁~45岁中青年组发病率最高, 说明高强度的工作和社会家庭压力对本病发生有较大影响。

2.3 文化背景与发病的关系

687例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初中以下程度150例占21.83%, 高中以下程度187例占27.21%, 高中以上程度350例占50.94%;高中以上程度文化背景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文化人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67, P<0.01) , 说明高学历人群面临更多压力而显著增加发病率。

2.4 伴随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情况

无其他伴随症状12例占1.74%, 而有其他伴随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675例占98.25%, 其中睡眠影响296例占43.0%、焦虑591占86.0%、注意力不集中235例占34.2%、言语理解障碍126例占18.3%、严重心理反应33例占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69, P<0.01) , 说明主观性耳鸣是一种伴随严重的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的疾病。

3 讨论

耳鸣是临床常见的主观感觉, 对耳鸣进行诊断较为简单, 但耳鸣发病机制不明, 致病因素众多, 诸如噪声暴露、颈椎病、心理情绪的变化、糖尿病、耳毒性药物、心血管疾病等均可以产生耳鸣临床症状, 是耳科经常见到的就诊原因。一般可以根据耳鸣病因分为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 主观性耳鸣在临床上更为常见。

主观性耳鸣[2]是指耳内无外界刺激及无相应外界声源基础上出现颅内、耳内响声的主观疾病, 可以伴随精神症状及心理情绪变化, 如睡眠影响、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言语理解障碍、严重心理反应等。客观性耳鸣是指临床上患者自身可以听到颅内、耳内响声, 其他人如医生等也可以听到颅内、耳内响声, 比如血液湍流声、血管搏动声等客观存在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耳鸣。

通过了解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特点和主观性耳鸣相关因素, 我们发现本组女性病例580例 (84.4%) , 女性在主观性耳鸣具有高发病率;26岁~45岁病例353例 (51.38%) , 中青年组发病率最高;高中以上程度350例 (50.94%) , 高学历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文化人群;伴随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675例 (98.25%) , 明显高于不伴有精神症状者。总之, 主观性耳鸣是一种女性、中青年、高学历者高发疾病, 常伴随严重的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作压力增加, 人们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 心理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适应承受能力的不足等因素导致主观性耳鸣发生率显著增高,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进一步加剧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通过本组病例调查, 除了耳鸣症状外有明显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 在主观性耳鸣诊治过程中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主动的行为认知疗法 (TDT) [3], 对伴有较为显著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症者可以应用抗精神性、抗抑郁及镇静催眠药物。主观性耳鸣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心理、耳科医生、理疗师等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全面完成治疗,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主观性耳鸣诊断的患者687例, 调查性别与发病关系、年龄与发病关系、文化背景及职业与发病关系、伴随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女性病例580例 (84.4%) , 具有高发病率;26岁45岁病例353例 (51.38%) , 中青年组发病率最高;高中以上程度350例 (50.94%) , 高学历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文化人群;伴随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675例 (98.25%) , 明显高于未伴有精神症状者。结论 主观性耳鸣是一种女性、中青年、高学历者高发疾病, 常伴随严重的精神症状、心理情绪变化, 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心理、耳科医生、理疗师等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全面完成治疗。

关键词:主观性耳鸣,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俞晴, 宋为明, 马芙蓉, 等.186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 5 (3) :239-243.

[2]王越, 马哲函, 郭宇焦.主观性耳鸣患者144例药物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12) :1088.

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初探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画板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03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来谈几何画板

1.学科的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出,让想学习数学的孩子构筑数学起点,其中课本为孩子提供许许多多的有益数学学习的线索,它能为爱好数学的孩子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数学活动,能帮助他们走进的数学世界.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描绘了有趣并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表现出了数学与实际及其他学科的关系,解析初中为什么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和怎样学的问题.

3.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

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现阶段的科技让学生有可利用的工具,教师教学能依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正文的旁边为突破难点设有“小贴示”“云朵”,学生可以借助工具进行必要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走进数学世界.章后的回顾、思考与总复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根据它出现的问题来探索、掌握知识,让教学成为能适应个性发展认知的活动.

4.适应数学知识发展规律,满足能力不一学生的发展需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每一章节都设有章节总概,并且图文并茂,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几何画板的介入让大部分爱好数学的学生,逐步探索初中数学相应的内容,使学生经历真正的猜想、实践、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关数学史料、数学在人们生活中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有趣、渊博的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主要是为了坚定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本中,有些题目只面向有较高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他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尝试完成.

二、从数学工具性谈《几何画板》的特点

1.几何画板不同于尺子、圆规等工具,它的外延很广,对其了解的教师可以制作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课件

学生可以借助它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它是最有效的教学软件之一.它通过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利用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绘制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掌握图形元素的变换规律,从而找到解题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它是数学、物理教学,学生学习新知识中强有力的工具.

2.从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中谈使用《几何画板》的好处

(1)几何画板有强大的绘制图形与绘制函数图像的功能,它在绘图的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变性(如:角平分线、平行线等),突显计算机的绘图功能.

(2)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主要体现直观和抽象.如果使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数学学习,它能增强数学教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直观性,更能体现出数学美.

(3)几何画板能动态地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很好地完成突破.

(4)能借助现有的公式进行快速、精确的计算,并能把结果马上呈现出来.

(5)变换功能在图形变换过程中保持元素之间关系不变,使图形变换变得更易于操作.

三、再从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来谈几何画板.

1.几何画板绘图不但精确、快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精确、生动地表现几何图形及现象,这就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数学教师讲解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感观,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在讲授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能动起来的课件,并让学生自己来演示、观察、思考,这样的数学课堂,能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学生带来神奇.降低迈进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线、面等几何图形已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了.通过学生用眼观察与亲身感受,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基本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到完整、科学的数学概念,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既是严谨数学思维形成的前提,也是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很多教育精英也都在强调并亲自示范概念课的引导及应用,但很多课堂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有的可能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混乱,从而导致丢分.根据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特点,可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学习圆的切线概念时,可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和圆相交的动态情形,观察有一种直线和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特殊情况,得出切线概念.学生学习平面几何难,主要是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利用图形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为什么自变量x不能取0,学生理解双曲线这一特点比较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这款软件工具,形象地把数量关系表示清楚.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当x值变化了,y是如何随着它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演示,把抽象的图像性质浅显化,让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能牢牢记住函数和图像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双曲线特点:图像可以无限接近两坐标轴,但与两坐标轴永不相交.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变量和函数值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让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点的变化在今天得以实现.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这些概念只会生搬硬套.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才会爱上数学.

3.几何画板能给学生提供猜想空间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在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推断可能存在的结果是一种直觉思维形式,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为学生探究性地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实现课改的创新.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一性质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很快准确画出大小不等的圆,并得出几组不等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值,让学生亲自验证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从而得出周长与直径比值的不变性,而不用几何画板来教学的话,学生在度量周长的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会比较大,因为周长是圆弧,学生手上没有测量工具,这样不易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得出结论,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任意的三角形,再连接两边的中点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度量中位线和第三边的长度,度量两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中位线、第三边(底边线段)的长度变化和同位角的度数变化,感受两线段变化规律和同位角的不变性,从而得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探索答案,然后再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形成性质定理.这样学习有效地把图形与数值结合起来,也体现了《几何画板》在数形结合上的优势,这是以往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境地.

四、《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直观性的几点体会

1.理解《几何画板》各种强大的功能,能结合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来进行使用软件.

2.很好运用《几何画板》中的丰富多彩颜色功能,强调出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及重要点、线、面,让静止的图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中的抽象概念.

3.学习中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手研究数学问题或探究解题方法.这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因为《几何画板》的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学会,如果能利用《几何画板》去研究数学问题,从面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习题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观性分析 篇12

一、现代企业会计的主观性

1. 何为会计的主观性

会计的主观性是指企业对于那些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时缺乏可核性的交易或事项, 会利用会计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主观的估计或者判断, 以满足统一可核损益的需要和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再加上每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损益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因此, 部分企业就会借助会计主观性而进行软舞弊。

2. 会计主观性的分布领域和表现形式

现代企业会计的主观性分布领域十分广泛, 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主观性的分布领域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报表附注等。会计主观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会计人员的主观选择。

二、审计鉴证应对会计的主观性的方式

会计的主观性因素造成了企业会计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就是企业利用会计主观性进行软舞弊的温床。这类的舞弊方式因为缺乏充分的舞弊认定事实依据, 往往很难被发现, 这就给审计人员造成了一个难题, 一般而言, 注册会计师在应对会计的主观性时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客观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未能发现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有多种表现形式, 可能是错报的金额, 也可能是其他非货币金额形式。而注册会计师的主观估计和判断决定了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 因而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重要威胁。因此, 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鉴证时的必要工作。一般, 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判断企业是否有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动机和需求。如果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管理层的预期目标不一致时, 就往往有可能利用会计主观性进行报表舞弊。

(2) 关注企业管理阶层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 企业管理阶层的素质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 尤其是主要管理人员的人品和职业背景。如果某一企业主要管理者善于投机, 那么这个企业进行软舞弊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 或者如果某一企业主要管理者具有相当专业的财会知识技能, 那么这个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利用会计主观性进行软舞弊的可操作性也相对较高。

(3) 关注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行为合理化, 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秩序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并能够对重大会计估计和判断的牵制, 从而实现对自身相关会计活动和信息披露的约束和规范。

(4) 关注会计事项和报表项目本身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在会计核算中, 不少会计事项或者会计报表项目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不具有事前和事后的可核性, 其弹性空间较大, 容易成为会计操纵的对象, 因而也存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因此, 要特别关注这类会计事项或者会计报表项目, 避免企业利用此类会计主观性进行软舞弊。

2. 系统的控制测试

由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也同样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此, 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鉴证约束会计的主观性, 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相对客观的, 不以人为基础, 而是以规章为基础的系统而规范的控制测试。

(1)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时, 可以先取得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相关企业高层会议记录等等, 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行之有效的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 是否有被架空的现象。

(2) 复核涉及会计主观性的会计核算领域。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相关涉及会计主观性的会计核算领域进行进行复核性测试:首先必须独立判断企业相关会计事项, 其次要将此类会计事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与以前的同类判断做对比、与其他领域的类似判断做对比、与同类其他企业的相应会计判断进行对比, 一是看该企业的判断是否符合行业一般惯例的主观判断, 二是看该会计事项的判断是否符合该企业一贯以来的判断标准, 如果判断变化较大, 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看看是不是附注是否充分, 变化是否合理。

3. 审计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审计鉴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 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 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企业会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实质性程序主要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为基础, 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想保证审计质量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术素养。首先, 注册会计师必须制作好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好审计鉴证业务的内容、审计判断的过程、依据以及结论等等。

实质性程序的时间选择可以根据控制环境、所需的会计信息的可获得性、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结果等因素考虑是否进行期中实施。而注册会计师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

实质性程序具体包括实质性分析性复核、细节测试以及补充测试。实质性分析性复核是指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 先考虑科目的金额与相关因素的联系, 从而对科目的金额做出一个预测, 把这个期望值和客户的账面数比较, 通过发现和询问差异原因, 来判断科目的金额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主要是指通过查看明细账和抽查凭证、发询证函等方式来检查会计科目以及会计凭证, 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错误的会计处理。补充测试是指根据专业判断, 审计师认为需要额外追加的审计程序。

三、结语

上一篇: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下一篇:地方政府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