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具

2024-09-03

直观教具(精选6篇)

直观教具 篇1

1. 实物。

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室里的人和物都可以作教具使用,如:学习window,door,blackboard这些单词时,教室里的窗户、门、桌椅和黑板等都可以成为教具;在教授日期、星期、月份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着日历走进课堂;在学习时间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可以将闹钟作为教具。另外,食物、植物、工具等其他物品也是非常有用的教具。实物演示使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走进英语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现实元素,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模型。

若实物体积过于庞大,不便携带,教师可以借助模型进行演示。如,在教授国家名字、地域、大陆和海洋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进行教学;在教授山川、城市、湖泊等方面的知识时,地图是最有用的教具。

3. 图片和挂图。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时应予以考虑。有时候,图片和挂图的教学效果优于文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精美的图片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挂图的内容很丰富,教师通常借助挂图创设情境,提供有情节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或复习课文内容。如,在教授英语介词时,仅靠文字难以说清介词之间的区别,学生未必能理解其内涵。此时,使用一张挂图就能解决问题,它可以明确、生动且形象地展示每个介词的具体意思。当然,学生在观看挂图的同时,教师也要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直观教具 篇2

直观教具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自制直观教具除了拥有其本身固有的取材易、成本低的经济性,且与商品教具相比,科学性并不逊色,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创新性和艺术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制直观教具,并对其充分利用,教师的讲解才能生动、直观、形象、切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有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形成明确的概念,对知识理解透彻深入,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以自制“鸡卵的结构模型”的教具为例,描述直观教具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自制鸡卵内部结构的模型(该教具曾获南京市生物教师自制教具三等奖):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学习鸡卵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鸡卵内部结构,教师往往会通过打鸡蛋的方法,让学生观察鸡卵内部结构。但是如果这个环节做成演示实验,由于鸡卵比较小,像内部的卵壳膜,胚盘等结构由于过小,班级里大多数同学根本无法看清。这样就无法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学校往往采用分组实验(一般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自己打鸡蛋,在打鸡蛋的过程中,全面认识鸡卵内部结构。我们学校初二年级18个班,每个班级平均45人。这样计算下来,每学年做这个实验就要买鸡蛋30来斤。花费一笔不小的实验经费。并且这个鸡卵打出来后,如果可以再利用也就罢了,可是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们要为其配备镊子等实验工具,这样学生观察完鸡卵后,除了将新鲜鸡蛋倒在学校花园的土壤中外,别无它用。我个人觉得在这个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的社会,十分浪费。由此,我想自制一个鸡卵内部结构模型,这样,我每年教学时可直接使用模型。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1.1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

(1)材料:铁丝(直径5mm)0.5m,铁丝(直径1mm)1m,粗松紧带0.,5m,乒乓球一个(黄色),透明胶带,小白纸

(2)工具:剪刀,小刀,刻度尺,手钳,记号笔 1.2.制作步骤:

(1)取出0.5m长直径为5mm的铁丝,利用手钳将这个铁丝弯成鸡卵的形状(一边为钝圆,一边稍尖)。该轮廓代表卵壳、(2)将松紧带沿着铁丝内圈固定,固定材料为透明胶带。松紧带代表卵壳膜。

(3)用剪刀剪下一段直径为1m的铁丝约15cm,将铁丝两端绕环缠绕在粗铁丝的两侧,形成一面积较小的分隔,该分隔代表鸡卵气室。

(4)用剪刀将乒乓球两端各开一个小洞,该洞大小能容纳1mm细铁丝穿过。

(5)取出1mm细铁丝约0.5m,将其穿过乒乓球。然后用手钳将乒乓球两侧多余的铁丝绕成大小几乎相等的小圈,左右两边各约20个圈。黄色乒乓球代表卵黄。

(6)将做好的结构一边固定在粗铁丝的钝头,一边固定在前面分隔气室的细铁丝上。此结构代表卵带上固定着卵黄。

(7)白纸上撕下一个小白点,用透明胶带贴在卵黄的上面,代表胚盘。(8)该模型空白处代表卵白。1.3教具主要特点:

(1)本作品大小适中,便于在课堂展示给学生看。便于保存,每一学年均可反复使用。(2)制作方便,制作材料常见易得,方法简单。

(3)成本低廉,几乎不用花钱,材料均为家中日常生活必需品。(4)方便携带,易于保存。

附教具图片:

2.自制“肌肉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运动模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中在讲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这一知识时,多年以来我自己一直很困惑,上课时,学生们很难理解“收缩”和“舒张”的实质含义。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同学们对收缩和舒张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时间长了学生容易遗忘,而且在复习提问时也经常说反。有些爱思考的同学课后还会问我“老师,肌肉舒张我觉得是肌肉比较放松吧,可是我刚才自己做了一遍屈肘运动,肱三头肌舒张时,我感觉肌肉很紧张啊?怎么会是舒张呢?”我想要弄清舒张和收缩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难,关键是要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能够切实的体会到两者的发生时的状态。于是我制作了这个直观教具。

1.1 教具制作材料与工具:两根木头(长30cm,宽5cm,高3cm),铰链一个,长约60cm松紧带(扁形,宽约1cm)两根。木头钉子四个,起子 1.2 教具制作步骤:

(1)将两根木头中间用铰链连接起来,使木头能够自由的打开以及闭合。(2)将松紧带用钉子固定在两根木头的上端和下端。1.3 教具主要特点:

(3)直观,感受性强。

(4)制作简单,可反复使用且成本很低。

1.4 教具的使用方法:首先将教具放平,放直,模拟伸肘运动。此时木头上下两根松紧带也会有相应的状态。牵引教具上方代表肱二头肌的松紧带,此时松紧带明显被拉升,变的比较紧绷。此时可以让学生触摸松紧带,感受一下松紧带的松紧程度,松紧带被拉紧,这说明肱二头肌在舒张。这里舒张的意思就是肌肉在拉升。同理,触摸肱三头肌所代表的松紧带,明显变松,缩短。这说明肱三头肌在收缩,这里收缩的意思就是让肌肉变松弛。再将教具的两根木头弯成90度,模拟人手臂屈肘运动。同样让学生感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得出结论。使用该教具后,我可以很轻松的化解难点。日后复习时,只要提醒学生想想到时自己感受过的松紧带,学生们很快能准确说出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到底时

什么状态,屡试不爽。

附教具图片:

3.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3.1直观教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课本知识呈现方式比较传统,死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动脑筋,以生动,形象且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具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直观教具能够直接形象的展现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于教具是十分感兴趣的。课堂上,当我突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时,同学们惊喜的眼神让我也倍感振奋。下课后同学们都会纷纷将我围住,他们还要近距离的一睹教具的风采,或者再亲自感受一下教具的操作。因此,教师在展示或者是演示教具时也要有策略,教师先要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从而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样后面学生们会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3.2使用直观教具的策略

(1)演示物要放在全体学生都可观察到的地方;(2)直观教具运用的时机要适时,出示时要注意和学生说明出示教具的种类,演示的解剖学位置等。另外演示完要及时收好,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思维。(3)注意直观教具出示的时机,要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把教具展示给学生看。例如,刚上课时,这个时候学生正处于观望和等待的离散状态,此时利用教具设计问题,提出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顺利引入新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利用教具解决生物教学中的难点,是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当学生心理松懈时,如出示一个新颖生动的教具,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神经,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使学生再度兴奋起来。(4)不能为演示而演示,要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积极思维、形成概念。力求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5)教具一般由教师来使用,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尽可能多得学生来体验。时间不够,也可以让学生下课间来体验操作教具的乐趣。简单的也可以由学生动手操作并使用。(6)复习时也可以使用教具,可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记忆,将知识点轻松回顾。

直观教具 篇3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自然学科,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体,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教学显得有些无助,但是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相结合,则可以把抽象的生物结构,功能、概念及生理功能等生动而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前,课堂上就可以把深奥的原理简明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并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而逼真的教学环境,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的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则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一些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教具,充分进行形象教学,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形象教学,能够建立表象,简单易懂

《关节》是动物的运动一节中重点教学内容,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首先做几个动作,如屈肘、伸肘、弯腰等,让同学们认识到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有:不活功、半活动的、活动的骨连接,及时指出活动的骨连接就是关节,现场演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同时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由静变动,借此机会给同学们说明骨本身不能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骼骨肌的牵拉,让同学们清楚了解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这时指导学生认清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而关节面又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其上覆盖着关节软骨,为了清楚地向学生展示关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同学们最熟悉的猪关节做为实例,进行说明和讲解。

又如《种子的萌发》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土壤、光照等;二是种子的自身条件,就是种子的胚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必须是渡过休眠期的,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时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这样就会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兴知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所以通过建立表象,让同学们对深奥的知识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从认识上更上一个层面。

二、利用实物展示,能帮助学生建立认知

对于《关节》的教学,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完整的猪关节,并在课前精心加工,努力展示关节结构的全面,让同学们对关节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首先,课前我将关节的一侧肌肉剔尽,上课时使相连的骨能从一侧打开,这样关节就能清楚地展现出来。这时,我就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两个接触面的不同,并及时给同学们指出凸边的是关节头,而凹边的则是关节窝,其次,为证明关节软骨的存在,课前我将关节头上覆盖的关节软骨用沙轮打去,课上我让同学们通过颜色上的明显对比,让同学们指出白色的部分就是关节软骨,并趁此机会给同学们说明关节软骨的作用,即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第三,课前加工实物时,在关节的另一侧留住关节囊,课上我先用手挑起关节囊,然后与另一位同学同时向后拉动相连的骨,以此证明关节囊有很强的韧性,因为关节囊中有许多韧带,让同学们清楚了解关节囊起到固定关节的作用,通过实物的展示,形象地说明了关节面与关节囊的存在,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对关节的感性认知得到了升华,使所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而在《种子的萌发》这节内容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小麦等)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勺子、卫生纸、标签纸和胶水,在标签上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每个瓶中撒入10粒种子放在卫生纸上,分别向2号和3号瓶中滴一点水。1号瓶不撒水,4号瓶倒入水较多,拧紧瓶盖,观察种子的发育情况,课堂上,我们大家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师生相互讨论,各自抒发自己的见解,借此我提示同学们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样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亲手操作,互相交流,探究,使整个课堂“动”了起来,让学生自由发挥,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成功和愉悦。

三、结合多媒体,有利于弥补实物缺陷

近几年来,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于教学领域,它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增强同学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我认为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把一些静止变为活动的,将抽象变为直观的,而且将课本的知识可以拓宽、加深。但是在教学中,虽然利用实物比较直观、形象,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课堂上展示猪关节只能让同学们看到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软骨,却观察不到关节腔,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关节的内部结构,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利用多媒体来弥补实物的缺陷,先从资源平台查找一些有关关节的视频资料,然后让同学们观察,这时从屏幕上可以看到关节面与关节囊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隙,我告诉同学们,这是从实物上难以观察到的关节腔,从而将关节的结构完整、清楚地传授给学生。

又如给同学们播放种子的萌发视频,同学们可以目睹种子的发育过程:一粒种子发展成一棵幼苗,让发育过程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同学们的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也便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也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简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感。

直观教具 篇4

一、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教具的选取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中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背景和趣味性 (玩具、故事等) ,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比长短》时,低年级的孩子虽然刚入学,但是对长短都有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并且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每个学生都有铅笔,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事物的长短,并且掌握了比较长短的方法。

又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教师用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楼梯扶手、推拉门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别是一个小男孩推移推拉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教师再用硬纸条 (或木条) 订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演示,学生很快就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这样学生对“推拉门为什么可以伸缩”就很容易理解了。可见,实物教具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材料,帮助学生丰富表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学生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善于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真实的、详尽的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实践证明:小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观察力好的学生在看到事物的第一眼,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差别,掌握事物的特征。而直观教具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应用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挂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很快就会发现,掌握其特征。如:在教学二年级《镜面对称》时,将天鹅倒映在湖里的挂图贴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发现湖面的天鹅和它的倒影上下正好相反。然后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头像: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左脸 (或右脸) 上贴上一块小纸片,让学生将镜子放在自己头部的前面、下面、旁边,再观察自己的头像。学生很快就发现它们的特点:将镜子放在自己头部的前面、旁边,镜子里面的图像和自己的面部之间是上下不变,左右相反;将镜子放在自己头部的前面将镜子放在自己头部的下面,镜子里面的图像和自己的面部之间是左右不变,上下相反。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镜面对称的特点。

利用实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特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手指协调运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活动,提高人体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有所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对称图形后,组织学生举办一次剪彩纸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信心十足,剪出了许多图案精美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让他们在折、剪、拼、量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这样,通过实物教具,为孩子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因此,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拉近了他们与数学的距离,产生对数学的好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数学学习。

四、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能,总是有所局限的,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因而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合作能力已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时,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实物。要求:三人一组,一人从实物的前面观察,一人从实物的后面观察,一人从实物的侧面观察,然后再把自己看到的图像画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分好工,把自己看到的图像画下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很快就发现,同一个实物,画的却不一样,孩子们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 (性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补充完成了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五、直观教具有利于德育的渗透

《新大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在各个年级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并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一年级上册《6, 7的认识》时,笔者充分利用主题挂图,结合数数的过程,向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又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国旗,直观地认识国旗后,抓住时机,让他们了解国旗的意义,明确爱护国旗就是爱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直观教具 篇5

一、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小学生观察教具时,往往从兴趣出发,常常离开观察的重点,而把注意力放到次要的、与观察目的不相干的方面去。所以,教师在使用教具时,要注意观察的指导。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时,书中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这道例题的引入,是让学生从分苹果的过程中,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上课时,教师用课前准备好的苹果、盘子等实物(或实物图)进行演示:首先从9个苹果里取出4个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问:“剩下的还够分一盘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又从5个苹果里取出4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然后又问:“剩下的还够分一盘吗?为什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后两次重复同样一句话:“剩下的还够分一盘吗?为什么?”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重点上来。

小学生观察教具的另一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一般来说,他们对教具的整体印象比较深刻,对教具的部分印象比较淡薄,容易忽视被强成分掩盖的弱成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教具的部分特征却是学生应该观察的主要方面。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富有成效的观察,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对教具的“部分”特征进行加工、着色,使其从“整体”的背景中突出显现出来,增强它的感知作用。对于比较复杂的、需要连续观察的教具,教师要把演示活动分成一定的步骤来进行。在演示前,还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他们知道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等,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要注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按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出示方砖、卫生箱等实物,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形状。第二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并且指出长方体的面,数一数有多少个面,各个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以及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认识棱、顶点,数一数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量一量相对的棱的长度。通过上述感知过程,形成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的实物。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而且为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创造了条件。第四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图形,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这一步是学生认识长方体的一次飞跃。

三、在发挥教具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学具的作用

教师恰当地演示教具是必要的,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仅有教师的演示是不够的,还应该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一年级学生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有10格的盒子,其中有9格装有9个皮球和一个空格,盒子外面有两个皮球。然后把盒子外面的两个皮球,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l0,盒外剩一个皮球。这一教学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对教具演示过程的观察与思考,掌握9+2的口算方法是9十1得10,再加1得1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仿照教师演示的程序对9+3、9+4等算式进行操作。

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时,也要让学生拼一拼、叠一叠、量一量……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这个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的三角形的纸片,折拼各三角形的内角,使其成为一个平角。

四、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事物,可以采取模象直观的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教堤坝土石方的计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自制一个堤坝的模型。讲课时,只要教师把堤坝的模型立起来,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堤坝的横截面的面积,就是这个物体的底面积;堤坝的长,就是这个物体的高。于是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知识,正确得出计算堤坝体积的方法。

有一些数学知识,如行程问题,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同时”“相遇”等概念,可以采取直观动作让两个学生从两个地点出发,同时面对面行走,直至相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算法、明白算理,可以使用活动教具(含幻灯抽拉片),把运动状态和变化的过程显示出来。

凡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熟识的事物和现象,就不必再运用直观。那种事事都要经过直观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该用的则用,不该用的则不滥用。

直观教具 篇6

1.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资金和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硬件配套设施完全不能满足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来学习英语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近年来高校对于录取人数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计算机的数量没有逐年递增,相对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效率也越来越低。加上高校计算机设备的老化,网速较慢,耳机话筒等设备也时常出现故障等问题,甚至常常死机。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非常低,浪费了学生们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对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造成沉重的打击,这些问题都摆在大家面前急需去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有些高校出于硬件设备不足和对网络教学的情况不了解,无法满足学生上网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英语成本,使部分学生想学习的英语的同学被迫放弃借助网络来英语学习的机会,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学习工具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的方式都是被动的学习方式,主观的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讲授知识点和英语语法,其实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西方的文化知识和口语等技能在英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依然是延续高中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灌输语言知识,缺少对学生英语实际技能加以训练,没有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使用英语来培养交际能力,特别是对于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没有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于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些英语教师教学只是在表面的形式上,简单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加在电子版的课件上,侧重点仍然是那些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点和英语语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是改用多媒体工具,但是教学的实质内容根本没有做任何改变,还是课堂上的灌输传统的知识,只不过是从人为的灌输知识转变成由机器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不能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也很难适应时代对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1.坚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目前,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对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应该做到要鼓励,扶持和积极完善,使之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和有机组成部分。在很多高校曾今举办过对于高校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的专门培训,尽管这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因此,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应该高度重视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使用和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坚持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考核体系,形成有效良性的激励机制。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市场需求,使英语真正变成信息化时代每个现代化人才所必备的交际工具,而采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

2.运用网络工具,拓展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网络教学是一种淡化老师教而突出学生自身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系统方式,所突出的重点在学生的自己学习上,不是在老师在课堂的讲课上。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校园网,努力构建学生在线学习系统,组织学生来进行自我学习。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将文本、音频、视频等相关的程序等来对进行学习资源进行优化;通过电子邮件、音频系统等,使高校老师与学生形成快捷的交流与沟通,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在校园网上构建专门的学习网站,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通过网络来鼓励学生与国外的学生进行学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学生而言,网络是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实用工具,而且是一个大课堂,网络工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上一篇:大数据交易下一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