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2024-06-25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精选5篇)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篇1

摘 要:从心理学上讲,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逐渐发展的过程,虽然智力上存在缺陷的儿童思维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其这一主要发展过程却是类似的。此外,由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其自身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导致其习惯于或者只能利用直观的意象来进行认知、思考。数学是培智教育学校用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教师对于培智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语言单一,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智障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我国特殊教育的整体质量,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直观化的教学理念变革数学课堂教学。接下来,笔者就如何通过教学实例实现数学教学的直观化,浅谈三方面的体会。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庄林燕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

从心理学上讲,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逐渐发展的过程,虽然智力上存在缺陷的儿童思维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其这一主要发展过程却是类似的。此外,由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其自身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导致其习惯于或者只能利用直观的意象来进行认知、思考。数学是培智教育学校用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教师对于培智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语言单一,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智障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我国特殊教育的整体质量,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直观化的教学理念变革数学课堂教学。接下来,笔者就如何通过教学实例实现数学教学的直观化,浅谈三方面的体会。

一、语言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比喻,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所谓比喻就是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抽象事物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言转移中,变得更加直白易懂。抽象既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而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有趣的语言,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某教师编创了这样一首歌谣:1像粉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彩旗随风飘,5像秤钩弯又翘,6像哨子尖尖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绕,9像饭勺来盛饭,10像筷子加红枣。而这样的比喻句,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增添课堂乐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形状的记忆。

2.编创故事,让学生在肢体语言中学习知识

故事伴随着孩子成长,而利用故事丰富教学语言也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点。智障儿童对于故事的语言理解常常不到位,而对于肢体语言这种较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则可以欣然接受,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故事编创中,加入适当的实体语言,例如在减法的学习中,由于智障学生思维的限制,导致其只能机械地计算,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算理,某教师配合手指动作,编创了“小鸭子跳水”的故事:岸边来走来了5只小鸭子(伸出5根手指),噗通,一只小鸭子跳入水中,欢快地嬉戏、玩耍(收回大拇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第二只小鸭子也噗通一声跟着跳进水中(收回食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根据这样直观的肢体语言表述,学生可以进一步完成对减法的理解。

二、实物直观,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智障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较差,他们无法顺利地在教师的描述下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因此利用生活实物,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完成学习是数学直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实物引入到课堂中来,以保证学生思考,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带来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货币上的颜色、数字、花纹,进而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完成教学目标;又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以及钟面分1分钟所包含的小格子数量,从而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手段直观,突破知识的理解难点

1.图片教学

图片的形象、色彩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智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等方式,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解读与补充,例如,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1只大熊猫,2只小兔子,3只长颈鹿,4只小猴子等可爱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呈现抽象数字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及时领悟数字的含义。

2.视频教学

3.模型教学

数学模型是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具体化,还可以让学生在模型的理解中完成对抽象知识的运用。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篇2

直观化教学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演示以及语言的直观化等方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直观化教学方法包括地理教具演示、现场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 (如模拟实验演示、图片等资料的展示等) 和实地参观等。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通常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但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有时, 采用地理教具, 特别是自制的地理教具演示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二、教学案例

在《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中, “山地不同部位及其等高线特征”部分内容是重点, 也是难点, 教学时笔者就是采用简单教具来突破这个重难点的。教具有两个———自制山体模型和自己的手 (手背和拳头)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 学生对这种“直观化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突破了重难点, 且印象深刻。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片段一:自制山体模型———把“山”搬到教室

…… (承上启下略)

师:同学们, 老师今天把山搬到教室来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哦。

(教师出示自制的山体模型, 该山体模型参考教材上的图片, 用泡沫切割, 并在不同“高度”涂上不同颜色以区分。山体模型一出示,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 纷纷抬头仔细观看教师手中的模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出老师所指“山”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来。

当教师指山体模型的鞍部位置时, 学生先是顿了一小会儿, 续而有学生回答“山腰”, 也有学生回答“山间”, 有少数学生回答“鞍部”。

师:总体上, 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 不过, 有些同学的定义比较口语化, 在地理学上, 这些部位都是有特定名称的。它们分别是……

(教师指着“山体”讲解不同部位的名称。在讲解完各种部位名称后让学生也自制山体模型。)

师:同学们, 你们希不希望也“造”一座山出来呢?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带来的橡皮泥也造出一座“山”来, 要求“造”出来的山要和老师的一样, 山体的不同部位都能找到。

……

自制山体模型从制作来看, 模型的材料易得, 制作过程简单;从教学效果来看, 该模型在教学中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片段二:用手形象演示山体不同部位及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点

……

师:为了又快又准确地掌握好不同部位及其等高线特点, 我们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来进行记忆。请同学们看! (教师伸出自己的左手。)

师:当我紧握拳头时, 这就是一座山体模型。

(这时, 不少学生也拿出自己的手并握成拳。)

师:它就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山”!这里 (教师指手关节突起部位) 就是山峰, 这里 (教师指手背两手关节之间部位) 是鞍部, 这里 (教师指手指部位) 是山脊, 同样, 这里 (教师指两手指缝间位置) 该是什么?

生:山谷。

师: (教师指拇指两侧) 那这里呢?

生:陡崖。

师:同学们看看, 哪里该是陡坡?哪里该是缓坡呢?

学生立即举起自己的手并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来, 教师再强调。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了, 我每隔一定的距离画上一条“等高线”。

(教师边说边画, 不少学生也开始动手画起来。)

师:现在我张开了手掌, 整个手背就成了一幅什么图了?

生:等高线地形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等高线地形图”, 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在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我们可以看出来: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梳。

……

以手作为教具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能见到, 而在地理教学中更是非常广泛。本次课中以手直接作为山体模型, 教具非常新颖, 且随时随地携带在身, 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纷纷亲自审视自己身上以前从未发现的“山和等高线”, 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自我发现中轻松突破。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直观教学, 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抽象思维。通过教学的实际发现, 笔者觉得在利用直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教师应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起来, 在直观演示的同时有目的、有条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运用直观教具的目的要明确, 呈现时机要适当, 间隔距离要得当, 要保持直观印象的整体性。直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因而要注意客观刺激强度对直观效果的影响, 要注意在整节课中对教具等直观事物的关注,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演示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快慢适当, 过快达不到演示的目的;过慢学生会失去兴趣, 会降低直观演示的印象效果。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篇3

一、语言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比喻,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所谓比喻就是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抽象事物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言转换中,变得更加直白易懂。比喻既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而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有趣的语言,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某教师编创了这样一首歌谣:1像粉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彩旗随风飘,5像秤钩弯又翘,6像哨子尖尖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绕,9像饭勺来盛饭,10像筷子加红枣。而这样的比喻句,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增添课堂乐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形状的记忆。

2.编创故事,让学生在肢体语言中学习知识

故事伴随着孩子成长,而利用故事丰富教学语言也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点。智障儿童对于故事的语言理解常常不到位,而对于肢体语言这种较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则可以欣然接受,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故事编创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例如在减法的学习中,由于智障学生思维的限制,导致其只能机械地计算,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算理,某教师配合手指动作,编创了“小鸭子跳水”的故事:岸边来走来了5只小鸭子(伸出5根手指),扑通,一只小鸭子跳入水中,欢快地嬉戏、玩耍(收回大拇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第二只小鸭子也扑通一声跟着跳进水中(收回食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根据这样直观的肢体语言表述,学生可以进一步完成对减法的理解。

二、实物直观,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智障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较差,他们无法顺利地在教师的描述下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因此利用生活实物,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完成学习是数学直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实物引入到课堂中来,以保证学生思考,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带来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然后让学生观察货币上的颜色、数字、花纹,进而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完成教学目标;又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以及钟面1分钟所包含的小格子数量,从而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手段直观,突破知识的理解难点

1.图片教学

图片的形象、色彩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智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等方式,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解读与补充,例如,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1只大熊猫、2只小兔子、3只长颈鹿、4只小猴子等可爱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呈现抽象数字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及时领悟数字的含义。

2.视频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视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漸被应用。例如某教师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视频资源,为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了关于数字的小故事。相较于图片而言,视频的内容更加灵活生动,同时搭配音响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插入视频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而学生在直接的观看中,也形成了对数学的理解。

3.模型教学

数学模型是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具体化,还可以让学生在模型的理解中完成对抽象知识的运用。例如凑十法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智障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其在学习中只能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数来理解物体的数量,而为了让其深入理解凑十的概念,教师将10根小棒绑在一起,制作成一个模型,然后不断增加小棒的数量,这样通过不断增加、凑十、将小棒捆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理解凑十的意义。

总之,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直观化,首先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并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具有典型性、直观性和代表性的表象,以帮助完成知识的理解;然后尽量保证知识呈现的内容要鲜明,有吸引力,由于智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该利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图片、视频让学生在直观刺激中,集中精神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最后,重视教学反省,让教师在反馈与思考中完善教学过程。我们相信,这种从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充分运用语言、实物和模型等直观形式所开展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培智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教学;微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36;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37-01

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逐步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在家或课外借助教师制作的微课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答疑解惑和探究交流的互动场所,有利于突破数学重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应用和实现依靠微课,本文将重点研究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的应用,首先需要确定好适合做成微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在数学知识体系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如果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猜想验证或者是辨析交流等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适合制作成微课的数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第一,讲述性特点显著的内容。比如数学定理定律或者数学概念等可以制作成微课,这些内容,学生观看动态视频会比自己看书学习效果更佳。例如,在讲解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角,然后动态化地显示角形成的过程,并配上声音和文字。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微课,能够牢固地掌握这个知识点。第二,数学中的知识难点可以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解决相遇问题或者背向行驶等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动画展现方式,用动态线段图的方法为学生展现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第三,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角度的测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亲手录制的视频,视频中教师亲自示范手里拿着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将角度的测量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录制的时候可以加上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边看边听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完善微课制作的准备工作

为了将微课科学有效地应用在数学翻转课堂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微课制作的水平以及应用的效果。第一,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制作。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除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第二,微课全面应用的数学翻转课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将先学机制设置为教学常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通过先学的方式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质量。第三,教师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成效。在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过程中,教师也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规则及评价机制。第四,要从根本上提高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理解微课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微课制作的过程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讲解能力来丰富和完善微课内容。例如,教师在制作微课前,要认真学习收集到的优秀教师的微课资料,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全面落实数学教学目标。

三、重视和加强微课设计制作过程

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实施,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整个教学内容包括哪几个重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需要怎样去推进,哪些方面可以用微课的方式体现,哪些需要在实际的课堂中讲解。以垂线的绘制教学为例,先要知道本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即垂线段最短、如何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垂线、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垂线。然后针对这三个知识点,制作三个简短的微课,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垂线段最短这个微课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增加一些对比元素,让学生比较之后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另外,还可以在微课中增加动画演示以及自己做垂线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在操作过程中对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第二,制作与微课相对应的学习单和自学报告单。学习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自学微课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指引,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升华。自学报告单的作用是能够反馈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能够对今后的微课改造和完善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篇5

一、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据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高。问题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能确保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落实。

二、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一)互动问答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互动问答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自然界中的水》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问答式教学策略,首先设置一些问题:“同学们在家里观察过不同形态的水吗?水通常有哪些形态呢?”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师开启了良好的互动之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教师再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新的问题,如“水变成水蒸气说明了什么问题?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等此类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提高,直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向对教学重点内容的深入探讨。

(二)多媒体在问题化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十分常见,它能够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及图片,直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用更具体、直观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化学的奥妙,让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在教授《金属和金属矿物》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将各类金属和金属矿物的结构与外形转化成动画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播放的内容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利用多媒体设置教学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实验内容,并设置互问互答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过程。

(三)问题化教学在课堂讨论中的应用

课堂讨论当中贯穿问题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化教学应用其中,从溶液组成的概念出发,具体讲解如何标示各种溶液的组成。经过简单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溶液的组成,让学生讨论这些溶液的名称。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辩论,教师再将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反馈,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因此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将问题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提高。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同时,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灵活运用,将问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求知需求。初中化学是初中生必修科目,它能让学生对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有所了解。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尼玛.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3):80-80.

[2]李风平.浅析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的方法[J].家教世界,2013(8):77-77.

[3]肖雨珊,冯华平.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化教学[J].科学导报,2014(21):40-40.

上一篇:大学党费公示暂行办法下一篇:联村联户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