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精选11篇)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篇1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维果茨基说过:“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潜能。”小班化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将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班化教学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探讨小班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小班化教学的定义
小班化教学是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通常要求班级学生人数在三十人以下。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为不同的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根据研究显示,小班化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效果。
二、小学数学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1.少与多相结合
小班化教学中人数相对较少,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就相对增多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保证空间,其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少讲解,更多地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教会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虚与实相结合
在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天性的差异,促进学生独特的发展。在确定本节课内容都已基本掌握后,有能力的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作业进行知识的扩展或深化,中等学生完成一定作业后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而教师则对学困生进行再次的重难点指导。并且,在这时还要有意识地指导优生进行同学互助。
3.新与美的结合
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选择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新颖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利用“新”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近”,数学之“美”。让它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三、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要点
1.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教师教学的地方。教室环境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布置一些照片树,或者留出一块地方作为学生的“才艺展示区”,构建一个温暖、幸福、愉悦的班级文化。
2.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优良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产生共鸣。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学生之间讨论、感悟和总结,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内心深处,这种愿望尤其强烈。”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的机会,就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那份强烈的主动积极表现的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方法。
四、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
2.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结合生活情境,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认识周长。
3.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没有知识基础,但在这方面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周长的数学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师提供学习材料,给出学习建议,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步骤如下:(1)抛出问题,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小组合作探讨。(2)测量课桌面的边长,计算课桌的周长。(3)汇报交流,解答疑问。(4)进行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5.结果分析
学生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相结合,同时通过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学习情境,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有的能自己解决,弄不明白的会积极向老师请教,一节课下来,学生真实地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小班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相促进的双向活动。在小班化教学中,数学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人,而是拥有现代最新的教育理念,具有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专业教育人员。通过对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探讨和对小班化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知,小班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应提倡。
参考文献:
[1]杨振兴.浅谈小学数学小班化教育新理念[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2]韦广平.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资源差异性开发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编辑 王团兰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篇2
一、打造快乐教室,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互动
课堂是小班教学最重要的场所, 只有课堂内包含大量的快乐元素, 教学的环境才能让小学生感兴趣,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 笔者建议: (1) 要做好教室的布置, 让整个教室的布置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为教室是师生交流互动最主要的场所。整洁、温馨的教室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教学, 因此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 以及整个班级的氛围来设计、装饰教室。比如, 在开学前可以利用后墙设计制造一棵愿望树, 让每个学生都在上面涂写自己这个学期最大的愿望, 让这种寄托有载体, 学生奋进有动力, 从而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心灵上的感应和感情上的互动, 促进学生能够更有激情地学习。也可以在教室一角设置一块图书角或者技艺展示角,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给教室增添一些风采。 (2) 要增添一些自然景观, 让学生感受到氛围的愉悦。除了上面说的人文设置, 还要增添一些绿色植物等, 这样能够让教室看起来生机盎然, 还能够让学生在培植这些绿色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 这些绿色植物还能被用在课堂教学上, 比如, 在学习“勤奋”“坚忍不拔”等良好品质内容时, 可以举植物怎么利用自己的趋光性、突破各种阻挠发展自己, 这不仅为学生增添乐趣, 还能让他们获取一些知识, 从而强化自己素质的培养, 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小班化教学来说,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不存在管理上的难题, 反而能给小班教学带来很大的收益, 因此, 教师应注意布置教室, 让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和氛围更加优美、有趣。
二、利用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下学习
小班教学的一大好处就是师生互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师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探讨, 从而让教学效果更加深化。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这一优势, 做好互动教学工作, 尤其是小学数学基本都和生活各方面有关系, 可谓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更应该营造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在这种虚拟情境中得到互动, 从而让他们在观察、感悟、讨论中接收、消化得更有效果。比如, 在学习除法时,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道具, 几个小球、几个扣子、几个水果都可以, 然后让若干个学生来分, 从而让他们在直观上感受到除法的意义和原理, 让他们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就能更好地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团体实践, 让学生在动手中破解难题
在小学高年级中, 一些问题具有抽象的意义, 对一些学生来说就有点难懂了, 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实践, 在动手中破解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让教学形式更加活泼, 还能让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友爱, 有助于以后的教学相长。比如, 在涉及逻辑规律的内容时, 很多内容一时难以理解,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寻找数理规则时, 教师可以使用沙包、花盆等为道具, 让学生自己按照书上的原理来进行摆放, 让他们明白线段和点之间的关系等各种难题, 从而让他们建立更加牢固的知识结构。
四、认真按照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能力、天赋和兴趣爱好等各种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教师在实施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总结这些差异, 并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进步。比如, 在具体的实践中, 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别, 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根据三个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要求。如对于甲级来说就让他们能够完整掌握知识体系内容, 对于乙级来说是基本掌握, 对于丙级来说只要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简单运用即可。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实际教学, 一般就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比如, 在学习正方形面积内容时, 对甲级学生要求是让他们不仅知道面积公式, 还要知道和推演面积公式是如何得来的, 对于乙级学生是让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知道如何表述, 对于丙级学生来说就是让他们熟记公式并开展计算就可以了。除了在上课实施分层教学之外, 教师在留作业时也要对作业要求进行分类, 以便让学习基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到进步,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班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整体的素质和能力, 优化师生关系等。只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达到这些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作为小班化教学的主导, 就要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 多想好办法、多拿好措施, 肯定能提高小班化教学1的效果。
参考文献
提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效果浅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快乐教室
目前随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小班化教学逐渐成了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而且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适当控制规模的班级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质量都有好处,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要认真做好小班教学方面的研究,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分析一些做好小班教学的措施和效果。
一、打造快乐教室,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互动
课堂是小班教学最重要的场所,只有课堂内包含大量的快乐元素,教学的环境才能让小学生感兴趣,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笔者建议:(1)要做好教室的布置,让整个教室的布置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为教室是师生交流互动最主要的场所。整洁、温馨的教室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因此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以及整个班级的氛围来设计、装饰教室。比如,在开学前可以利用后墙设计制造一棵愿望树,让每个学生都在上面涂写自己这个学期最大的愿望,让这种寄托有载体,学生奋进有动力,从而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心灵上的感应和感情上的互动,促进学生能够更有激情地学习。也可以在教室一角设置一块图书角或者技艺展示角,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给教室增添一些风采。(2)要增添一些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到氛围的愉悦。除了上面说的人文设置,还要增添一些绿色植物等,这样能够让教室看起来生机盎然,还能够让学生在培植这些绿色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这些绿色植物还能被用在课堂教学上,比如,在学习“勤奋”“坚忍不拔”等良好品质内容时,可以举植物怎么利用自己的趋光性、突破各种阻挠发展自己,这不仅为学生增添乐趣,还能让他们获取一些知识,从而强化自己素质的培养,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小班化教学来说,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不存在管理上的难题,反而能给小班教学带来很大的收益,因此,教师应注意布置教室,让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和氛围更加优美、有趣。
二、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下学习
小班教学的一大好处就是师生互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师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探讨,从而让教学效果更加深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这一优势,做好互动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数学基本都和生活各方面有关系,可谓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更应该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虚拟情境中得到互动,从而让他们在观察、感悟、讨论中接收、消化得更有效果。比如,在学习除法时,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道具,几个小球、几个扣子、几个水果都可以,然后让若干个学生来分,从而让他们在直观上感受到除法的意义和原理,让他们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深化对除法的认识,就能更好地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团体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中破解难题
在小学高年级中,一些问题具有抽象的意义,对一些学生来说就有点难懂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实践,在动手中破解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让教学形式更加活泼,还能让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友爱,有助于以后的教学相长。比如,在涉及逻辑规律的内容时,很多内容一时难以理解,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寻找数理规则时,教师可以使用沙包、花盆等为道具,让学生自己按照书上的原理来进行摆放,让他们明白线段和点之间的关系等各种难题,从而让他们建立更加牢固的知识结构。
四、认真按照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能力、天赋和兴趣爱好等各种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实施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总结这些差异,并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进步。比如,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别,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三个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要求。如对于甲级来说就让他们能够完整掌握知识体系内容,对于乙级来说是基本掌握,对于丙级来说只要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简单运用即可。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实际教学,一般就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正方形面积内容时,对甲级学生要求是让他们不仅知道面积公式,还要知道和推演面积公式是如何得来的,对于乙级学生是让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知道如何表述,对于丙级学生来说就是让他们熟记公式并开展计算就可以了。除了在上课实施分层教学之外,教师在留作业时也要对作业要求进行分类,以便让学习基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到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班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的素质和能力,优化师生关系等。只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达到这些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作为小班化教学的主导,就要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多想好办法、多拿好措施,肯定能提高小班化教学①的效果。
参考文献:
南维.小学数学分组教学策略浅探:谈小班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0(26).
Promo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Effect
Xiao Hongqing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how to promot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small-class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small class teaching;happy classroom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篇4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为了了解“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4、该领域研究发展地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班化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本课题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在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五、该研究项目的特色
1、预期创新点
有效数学教学的设计策略; 有效数学教学的组织策略 有效数学教学的诊断方法。
2、基本的理论假设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材实施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数学教学质量,并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应用价值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注重对教材特点的分析、研究,强化预设,使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善,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得到锻炼,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以形成并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学好教材、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水平和质量。六“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完成工作指标)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4月)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篇5
语文教研组
为进一步规范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小班化实施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依据《独店学区小班化实施的方案》精神,结合课改以来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特制定瓦玉新源小学语文实施小班化教学建议。
一、课前教学实施建议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预备铃响后,到达教室候课,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1、备课实施建议
(1)备出单元学习重点,注意知识能力间的前后衔接,学法从习得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如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相同类型课文间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等)
(2)备出教材本身的亮点、言语的转换点,突出语文本体;深入浅出,不烦琐。做到胸有成竹。
(3)备好学情。学生的学习起点、需要哪些方法预设等。
(4)备好教学流程。充分预设,做好内在知识迁移的联系,采用板块研读,环节简明。重点考虑学法的运用。
2、课堂教学管理建议
(1)预习习惯:按照教学进度,(二年级开始)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遇有疑难问题,应先思考,作出标记,然后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效果。
(2)小组合作习惯培养:按照合作要求,给学生科学的分组;细化制度管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体现指导的生长点。
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工作,完成计划的制订工作后,在开始安排具体教学单元之前,应备好第一周每节常规训练课。这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做准备。
二、上课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年段学习目标突出,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
案例:整体目标的具体化
默读:
第一阶段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阶段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阶段
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快速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理解:
第一阶段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感受语言美。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
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第三阶段
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能抓住说明性课文的要点,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兴趣习惯:
第一阶段
喜欢阅读,乐于交流,能爱护图书。
第二阶段
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能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第三阶段
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尝试探索性阅读。
教学内容:
2.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多样、有效,富有启发性、激励性。(附高段语文小组合作教师操作案例)
①从学生的提问中获取了小组合作的任务:解决,他短暂的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找出两段的相同点。
②提示:先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自习,然后在到小组里交流。
③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主要提示:你们组选择哪一节重点学习。要自己先自学再讨论。
④小组交流后,选择其中一个号码的同学走组。走组的要求是将自己组的观点带到的别的小组进行交流、争论。
⑤抽其中一个小组上台发表观点:小组齐读学习的句子——小组长发表主要观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说明看法
⑥教师小结。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5.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每位学生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综合运用阅读、理解、感悟、质疑、运用等策略。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重视写字教学和课堂练笔,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学生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
9.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教学效果: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三、作业布置建议
(1)课内外作业设计要遵循“精、活”的原则。既加强“双基”又注意“能力”,训练方式上以给学生创设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的思维训练机会为先决条件。
(2)作业布置要适当,坚决反对“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家庭作业量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
(3)建立作业抄录本,每周检查一次,及时协调各科教师作业布置量;在作业检查时要特别注意“书写”和“格式”的严格要求,作业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做到内容正确,用笔符合要求(一、二年级
用铅笔,三年级学习用圆珠笔或钢笔,四年级及以上用圆珠笔或钢笔),作业笔色统一。
(4)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提倡面批作业。提倡作业讲评和作业批语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5)建立作业批改记录本,记载作业批改情况(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分析综合、掌握典型、及时反馈。(6)充分利用好每周习惯养成检查课,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自我检查,改错订正的好习惯。建立优秀作业奖励制度,激励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7)、学校定期对作业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作好优秀作业展,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拍照,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档案。(8)对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由教导处列入教师常规考核。
参与人员:杨彩霞 柳宇波 冯乐天 彭会元 何德奎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好处 篇6
赵五湾中心小学——刘艳
数学教学是学校三大工具学科中的一科,相对于语文和英语教学而言,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最为抽象难学。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以前的教学形式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曾产生过不少差生。如今,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它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使我在教学中认识到,小班化教学体现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在探索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这种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参与意识,引导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的学习感到吃力,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我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了自己的手掌宽,一扎长和1厘米的手指宽,要求学生们记住它们的长度,把它们称为自己“身上的尺子”,随后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估测和测量活动,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宽、走廊的长等,学生的情绪高涨,用米尺量啊、测呀,非常感兴趣。学生们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习起来轻松多了。等学生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学生说:“本来我以为1厘米已经很短了,可是我认识了毫米后,知道还有比厘米更小更短的长度单位。”还有的学生说“我现在身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的尺子,估计物体的长度就更方便了。”
二、实施不同组合,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教学,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乐学
课堂中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由于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可以对每个孩子施之以爱,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新课程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四、采用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贵在导“思” 篇7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数学教学,导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要切实落实到我们每位教师的肩上。小班化教学浪潮的推进更加促使我对数学教学理念、设计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赋予更多思考。作为数学教师,我能够做些什么?对于该问题我做出如下思考。
一、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能力是人们领悟了知识并忘掉知识以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思考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归纳、合情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数学能给人以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思维形式的形成能够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能力不能够通过考试测验出来,而是以一种固有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不同个体身上。
新课标理念强调:“人人应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也明确指出,数学就是为了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会因为停止数学学习而停止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可以看出,数学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定位性思考:数学教师是导“思”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惰性和封闭性。学生不爱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就更加无法完成。重视学生思考探究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是基于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在学生主动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衔接好已有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衔接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而是把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课堂应该是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的内化过程。我们既不能让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漫无目的。所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在“导”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 确定课堂探究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打破了以往陈述性的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具有悬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教师自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而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教师要对每节课进行诊断、分析、制定目标、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思维动力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为学生开展探索性活动开启大门。设置的这些教学问题需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及发展性。
2. 明确问题研究的方向
问题确定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须心中有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探求,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并不等于让其自由发展,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思维的角度多种多样,策略不同,对同一问题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思维易偏离主方向,甚至钻进“死胡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拨正,引导他们沿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3. 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但课堂气氛热烈,不一定就是思维积极。一般来说,讨论的范围越大,气氛越热烈。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讨论时要积极热烈,而归纳小结时要沉稳冷静。
三、对小班化教学的思考:更加有利于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
对于小班化教学,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其中较为权威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的纪律问题有所减少;教师对于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学生平均受到教师关注的时间变长;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更多;个别辅导的机会也会增多。”小班化教学给学生以及教师都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便利,其中最主要一点是教师“导”的过程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小班化教学与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小班化教学使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得以实现,同时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能够拥有“导”的意识,能够使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贵在导“思” 篇8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数学教学;导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要切实落实到我们每位教师的肩上。小班化教学浪潮的推进更加促使我对数学教学理念、设计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赋予更多思考。作为数学教师,我能够做些什么?对于该问题我做出如下思考。
一、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能力是人们领悟了知识并忘掉知识以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思考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归纳、合情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数学能给人以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思维形式的形成能够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能力不能够通过考试测验出来,而是以一种固有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不同个体身上。
新课标理念强调:“人人应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也明确指出,数学就是为了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会因为停止数学学习而停止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可以看出,数学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定位性思考:数学教师是导“思”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惰性和封闭性。学生不爱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就更加无法完成。重视学生思考探究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是基于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在学生主动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衔接好已有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衔接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而是把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课堂应该是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的内化过程。我们既不能让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漫无目的。所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在“导”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确定课堂探究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打破了以往陈述性的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具有悬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教师自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而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教师要对每节课进行诊断、分析、制定目标、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思维动力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为学生开展探索性活动开启大门。设置的这些教学问题需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及发展性。
2.明确问题研究的方向
问题确定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须心中有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探求,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并不等于让其自由发展,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思维的角度多种多样,策略不同,对同一问题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思维易偏离主方向,甚至钻进“死胡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拨正,引导他们沿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3.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但课堂气氛热烈,不一定就是思维积极。一般来说,讨论的范围越大,气氛越热烈。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讨论时要积极热烈,而归纳小结时要沉稳冷静。
三、对小班化教学的思考:更加有利于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
对于小班化教学,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其中较为权威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的纪律问题有所减少;教师对于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学生平均受到教师关注的时间变长;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更多;个别辅导的机会也会增多。”小班化教学给学生以及教师都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便利,其中最主要一点是教师“导”的过程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小班化教学与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小班化教学使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得以实现,同时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能够拥有“导”的意识,能够使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参考文献:
马丁·登斯库姆.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M].3版.陶保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篇9
炭山岭教育辅导站阿沿沟小学 明文新
农村小学班级学额小班化倾向日趋明显,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承认学生差异,张扬个性,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性、可行性心的教学分层策略。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1、引入要有趣、有疑。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的思维的动因。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以新知识点切入,一节课开始要“带着兴趣,带着问题”。问题一提出,会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参加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于是带着新奇的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下面的知识,由被动变“要我学”为主动“我要学”。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少,一味地教,学生被动的学,则无疑是在扼杀思想的火花。
2、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满足学生学习成长、情感需求。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紧张和压抑,他们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由。
二、自主探究策略
1、开展课堂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做到简单的知识一学就会,复杂的问题善于发现,敢于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解疑,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精讲,是在学生对不懂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迫切想知道时,即孔子所讲的“愤”和“启”的点子上,教师及时的讲解,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演练,即实际操作,表演,练习。有利于强化新知识,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让学生边学边练,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动手画圈批注,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演员,教师为导演,边学边导,学导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最后,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质疑+反思=收获。既使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同时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策略
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有效互动、注重指导。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推荐并指导好组长,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如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等),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指导,使之合理和最佳。
2、有效互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要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他们积极地与教师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的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也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汇报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受到的启示,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
四、分类指导策略
1、学生组别分层。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能差别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爱好兴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另一名方面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鼓励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同时作业和练习也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
五、评价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如对于学困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而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等参与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学生朗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怎样,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的朗读,教师又适时地进行点评。在这样多元的评价 后,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
一、老套,不然学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会使课堂更加生动而又充满活力。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 篇10
峰尾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活动化‛、‚生活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许多形式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满堂议。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教与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态,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变单一的教师讲解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以此来探索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探索在数学活动化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活动,是指人在与周围现实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有目的地影响客体,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即活动只能在人身上发生,并指向自觉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活动也应该是发生在人身上,根据自身的目的需要,自主、自觉的一种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两个不同理论层面的概念。它比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具有更广的范畴,包括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等。‚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主要指以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数学意识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忽视学生本体的教学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构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4.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实践活动的意义。倡导生活就是学习,数学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和在校实践机会,快速的提高自己,从而提高全校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得一线数学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有自主的认识,初步具有驾驭的能力。使我们的数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方式更具有‚新‛、‚实‛、‚活‛的特点。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能力,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进行再思考。在教学中体现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渗透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数学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研究内容
1.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数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景或提供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把知识用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促使学生: ①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②捕捉生活素材学习数学;③再现生活情景学习数学;④回归生活空间学习数学。
2.在实践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假设等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从而自我感悟,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①课本知识活动化:把1-12册教材中蕴含丰富实践活动因素的内容,梳理出来进行活动设计研究。②课外内容活动化: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活动课类型有:①实践操作型:配合教材有关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与操作活动。②知识拓宽型:加深和拓宽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它们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③社会调查型: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研究法:重点比较试验前后、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发展成果。
2.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了研究的效益。
4.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分析,以总结出教材内容选择的途径、策略、思想以及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最优化等。
六、研究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年级师生。
七、研究阶段及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1、收集资料,形成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的提出,形成研究草案,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教师通识培训。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1、2011年9月—2011年12月,课题启动阶段,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启动实验研究。2、2012年1月—2012年8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要求有计划的以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入课题第一轮实施阶段,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实践和研究,分类探索有效策略,积累资料,检验方发法的可行性和推广性,并不断总结、调整。3、2012年9月—2013年2月,课题中期论证和调整阶段,根据课题前期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对课题方案作进一步的论证或调整,完成阶段性小结报告,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4、2013年3月—2013年8月,课题第二轮实施阶段,根据调整后方案,进行第二轮实验,初步实现数学科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2013年9月--2013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1、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课题负责人由学校副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成员对于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践研究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这个课题有较长时间的关注和思考,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热情较高。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都较高,教科研能力较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专长,人人都能较好地完成研究工作。
2、制度保证。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将十分科学规范,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激励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确保这个课题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按时结题,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3、技术、经费保证。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利用一切机会,推荐课题组人员参加各类课题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本校多年来都十分重视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上也将有专项资金投入。并经常性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培训,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成果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4、时间保证。本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极高,都会在正常工作及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投身到研究工作中,完成在课题研究中自己担负的职责。学校将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安排一定的专项研究活动,保证课题组成员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科学、有序、顺利的开展。
九、研究成果预期效益和使用范围。
1、研究报告;
2、经验总结、论文集;
3、活动化教学活动特色设计方案辑集;
4、个案分析汇编;
5、学生的数学水平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思维品质等三个方面;
6、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合作能力、发表水平等三个方面。
十、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经初步预算需8000元,并对照一级配置补充部分数学仪器设备。
十一、课 题 研 究 机 构
顾 问
张庆辉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小中高、特级教师 张文卿 峰尾中心小学支部书记,小中高教师 邱良洪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
领导组
组 长:林惠芳
成 员:黄建宗、郭旺林、郑忠伟、庄田顺、叶文波
课题组
组 长: 黄建宗
副组长: 郑忠伟 林清鑫
成 员: 郑学聪、郑碧琼、郭招华、刘文珠
陈梅珍、林三麦、李亚芬、郭小香 郭梅香、刘志山、郑碧英、张 菊 刘超蓉、郭碧梅、连丽华、连素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峰尾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农村学校数学;小班化;教学优势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小班化教学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班化的教育优势,更好地开展对学生评价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感想。
1 农村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1.1 小班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比较少,一个班级只有10来个人,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现在一些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学校班额都在七十以上,教师上一个班所面对的学生人数,相当于小班化教学人数的六倍以上,已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的针对性也不强,只能面对部分学生,因材施教只是一句空话,各校出现加班加点的补课活动,严重的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小班化数学教学由于课堂上具有针对性,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
1.2 小班化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弄清数学课奥妙,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小班化数学教学,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小班化数学教学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肯定提高了,但教学效益也提高了。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虽然教学成本低一些,但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为代价的,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在小班化教学中得到克服。教师在安排巩固练习时,就随时解决教学难点,逐个落实。
1.4 小班化数学教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班人数少,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次数增多,教师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就更愿意说出心理话。心理上的开放有益于学生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同时又促进了课堂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玩”,或交流讨论切磋数学知识,或通过讨论一些同学对数学题目的不同做法,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样师生之间感情更加融洽,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情感交流越充分、自然,师生关系越积极、健康的发展。
1.5 小班化数学教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也随之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施“小班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普照”,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与个性,这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 农村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如何评价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非常有利于数学的学习。结合数学学科,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呢?
2.1 正面评价 教育评价活动实际上就是给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今后的成就指明前进的方向。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突出的优势:就是人数少,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被评价的机会。如:刚入学的小朋友,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儿童的评价应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某些亮点及时给予鼓励。比如:数字书写工整、回答问题有创意,笔者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些对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学生来说,每一次都是心灵的震撼。
2.2 因材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他们存在差异是截然不同,聪明的孩子一点就懂,随班跟读的学生,好像对牛弹琴,所以要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标准,给不同的机会,使学生认识自我。同时,教师的评价要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样的回答,不同评价,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说:“你答对了,但能不能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他们又一次进入思考,更好得发展他们的个性。对中等生说:“非常正确,说明你很认真。”对后进生可以说:“你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比较难,但你回答出来了,了不起。”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评价可以有所变化,对外向型、自我感觉好的学生,评价时不妨泼点“冷水”,但是要适度,使他们时刻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戒骄戒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更多些鼓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其目的就是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积极向上的求知欲。
2.3 家长参与评价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家长以农业为主,可以说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数学成绩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学好几个字就够,所以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只有家长的参与,我们才能掌握学生在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也是教师的职责。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进行评价。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
2.4 学生互相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究,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互相评价,人人都有评价和被评价的机会,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激发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议论,这是知识掌握的检查,也是对学习的改进和补充。同学之间经过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就是“新知识的获得”。学生从评价他人的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较之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参与评价是学生个性发展重要保证。
小班化教学给师生提供了更为富裕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创造了条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实际操作,有更多的时间体验知识与教学内容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思想的升华,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教学月刊》浙江月刊出版社
3 《中小学管理》北京市优秀出版物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班化教学】推荐阅读:
浅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2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12-03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06-03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美10-26
浅议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09-28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11-26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07-11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讨论07-25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艺术07-28